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1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重视力度加大,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者虽然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许多问题的凸显,将不利于国家财政资产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感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更好的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衔接于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

事业单位为了履行职能,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通过财政核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购建、无偿调入等形成并占有,使用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资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存量资产,确确实实将年度预算落在实处,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好前期基础。

2、规范性与标准性原则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包括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具体管理办法,其次在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制度并比照标准,实行规范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实施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配置、使用、处置、到上报资产管理信息,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自始至终,立足于全面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4、效率性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效率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配置、使用部门资产,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率,成为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

5、信息化管理原则

摒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改进工作,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尽快适应财政部、国家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财政实现系统资源共享,以及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单位领导只重视本单位的业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这类支持性工作。单位领导认为做好业务,所需资金向国家申请,其实这样的理解很狭隘。国家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而国家要支撑的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是无限的,如果不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如果全国所有的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如此考虑,单位的业务又能走多远呢,这将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请购与审批、询价与订价、采购与验收,职责不加划分。单位在购置资产上始终由一人负责询价、定价、采购与验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这属于不相容职责,是应当加以分离。对固定资产采购、购置,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采购、验收由一人全程办理。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配置固定资产时不是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充分保障,它不像企业购置资产要算经济账。设备购置价款、耗材、维修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计算成本,但是一个事业单位在配置办公设备时,面对着巨大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产出与成本的配比呢,事业单位向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耗费不应当产生悬殊的关系。另外为各部门重复配置相同的资产导致负面影响,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残值随意估计

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残值未经专门的评估机构鉴定,致使资产价值被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政策和程序,或者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事业单位普遍的会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会觉得单位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个人也不会在本职工作中有什麽发展空间。于是工作人员便产生了惰性,继而破坏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大操作风险几率,导致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造成既无效率也无效果

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继出台的监管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有一部份未充分利用起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欠缺。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听取资产管理人员的建议,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固定资产配置问题

关于固定资产的配置,要做到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事业单位对于通用固定资产要实行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的管理模式。像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有七八个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办公,同属一个单位管辖,为什麽在配置资产时要分部门,分中层,分单位领导呢。资产对于各个部门、领导来说,具备很高的通用性,像这种资产完全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置一公共区域安置资产,以供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完善并切实履行制度建设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配备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部门相互间的制衡制度,以及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有了制度,就奠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就不会盲目,就会有章可循,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1、请购与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审批亦应在审批权限范围内,严禁越权审批。

2、购置与验收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要求资产的采购与验收必须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完成,以起到相互牵制,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领用与借用

完善领用与借用手续,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有领用人与借用人签字,明确使用人的责任。不能架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固定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被动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4、盘点与清查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平时要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清查不能敷衍、不能走过场,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监盘等相关人员到实物现场认真核实,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报废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一整套报废制度。资产的残值是需要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的,而且要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不遭受损失。其二,对于经上级领导批准以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帐户处理,避免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总账的脱节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现实中经常有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而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几乎没有。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面临着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最终将会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领导不重视,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人员缺乏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包括阐明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对策,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努力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新财经,2011(6):291-292

篇2

摘 要 2012年出台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旧制度中的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就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影响;对策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的工作需要。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的出台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有科目进行了整合完善。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更为完善,其中,与固定资产直接相关的“固定基金”科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此外,新制度增加了“长期应付款”科目,并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长期应付款来核算,而不再将其作为“其他应付款”来核算,使得融资租赁负债与短期负债得到了合理区分。

2.新制度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核算纳入了固定资产核算的范畴,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收支情况与资产负债情况纳入了会计核算账目,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更为详细全面。

3.新制度提出了“虚提”折旧,由于折旧本身并未导致实际资金支付,部门预算管理不允许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拨付资金;同理也不能为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但未导致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安排资金来源。因此,为兼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需求,新《会计制度》中采用了“虚提”折旧的模式,这种做法平衡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也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同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进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科目的重新界定和分类对于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固定资产分类更好地覆盖了事业单位资产项目,更有利于实现全面、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

2.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统一性。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与国家和政府已有文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更具一致性和统一性,有利于促进固定资产查清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保证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普遍存在项目多、重复购置率大、实用性差的问题,新制度的推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细化和深化,推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向着透明化、公开化和规范化方向改革。

三、新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资产管理专门化

新会计制度下要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要首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化。事业单位应统一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且统筹管理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引进、维护直到过渡转移和损毁报废进行全程负责,以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2.谨慎引进固定资产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其组织人数、办公环境、业务需要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适时引进固定资产是必要的,为了确保物尽其用,事业单位应谨慎对待固定资产的引进问题。要将固定资产的引进作为单位重要决策来进行。对此,事业单位应就固定资产的引进制定严格的规定和科学的流程,如新设备的引进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必须进行客观的必要性评估,购入过程必须公开透明,确保购入的固定资产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并强化对采购过程的监督,避免在固定资产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强化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会计报表信息是事业单位审查自身财务情况和经济活动,以及审视自身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新制度下应强化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此,事业单位应对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将其与旧制度进行对比,了解新制度的先进之处,明确新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只有规范会计操作,提升报表信息质量,事业单位才能够作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决定。

4.强化固定资产监管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都延续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理念,这种不合理的管理理念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力低下,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尽快转变思想,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监管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固定资产物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监管中要注意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要完善固定资产转移交接流程,确保固定资产来源、去向和使用情况明确。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制度的出台更好地适应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此,事业单位应迅速认清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尤其是区分新旧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新制度的要求改进自身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婧.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医学信息.2013(5):51-52.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 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向来都是重现金资产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的现象。资产不安全、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长时间不办理报废手续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提折旧,单位往往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不能正常使用了,甚至不维修就扔在一边,自此便无人问津;而单位也不清点、不办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间一长,这些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要么损坏严重,要么已无从查找,甚至是被擅自处理。这样不仅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的价值大于实物价值,财务人员还无从调整账务,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账卡、账实不相符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登记固定资产时过于粗略,登记固定资产时,只登记价格和品牌,不登记具体型号、存放地点、使用人等详细信息,导致账上的资产难以和实物资产及卡片一一对应。报废固定资产时,随便在账上选择相应数量的同类固定资产,这样操作的结果,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物、卡片相脱节。

(三)已损坏资产的处理不当

部分固定资产由于频繁使用,在未达到报废年限就已经无法使用,或者使用的维修成本过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单位的处理方式,是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搁置起来,等到了报废年限再办理报废手续。而搁置的固定资产由于疏于管理,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批量购入资产的不当处置

批量购入的固定资产,诸如办公桌椅类,在登记卡片时,一批次购入的相同的多个固定资产往往会集中做在一张卡片内。当这批次中的部分资产无法使用时,很多单位会因为不能报废整张卡片的资产而不及时报废已无法使用的资产,而过久的闲置也加大了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资产缺乏正常的维护

固定资产使用中不注重维护,导致资产使用年限不长却已存在很多问题,维修成本高,使用效率低。

(六)存在账外资产

盘盈、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存在账外资产,账面不能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且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

(七)对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的清查盘点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配置、部门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多数都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也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八)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兼管,由于财务方面本身事务较多,财务人员还得腾出精力来处理固定资产的业务,不仅要及时登账,还要做资产卡片,贴资产标签,购置、处置、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也很耗时耗力,因此难以将固定资产基础工作做到细致。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管理方法

针对不良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努力寻找多种管理方法,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具体做法参考如下:

(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实物量配置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规定,按照保障需要、节俭实用的原则,从严控制资产的配备。更新购置固定资产,要严格遵循财政部门规定的实物量配置标准。单位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一直闲置而不办理相应的报废审批手续,再行购置固定资产时,必将大大超过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量配置标准,没有合理的理由,单位负责人以及财政部门都应不予同意继续采购,从而避免了闲置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的现象。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制作

固定资产入账的同时,单位应制作电子的固定资产卡片,内容不仅要包括资产的品牌、型号、价格、存放地点等详细信息,还要上传固定资产的照片、发票等相关附件,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卡片还需要录入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使用人员等信息,使用人员等因为工作岗位变动而调整时,要办理移交、监交的手续,同时变更卡片中的相关信息。单位要根据卡片上的编号做固定资产标签,贴于固定资产的显著位置,便于迅速辨认资产,确保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所需处置的固定资产和账面资产的一一对应,使账上资产和实物资产、卡片始终保持一致。

(三)及时报废无法使用的资产

固定资产由于使用频繁而损坏,不能继续使用;或是虽然可以使用,但维修成本过大,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报废还尚未达到规定的年限,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让资产维修单位出具已经无法使用的证明,并由单位资产负责人审核后,递交财政部门审核,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避免了资产长时间闲置而导致资产流失或被擅自处理。

(四)正确拆分资产卡片

批量购入的资产登记在一张卡片中,其中部分资产无法使用时,应该及时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根据报废资产的金额进行资产卡片的拆分,将此批次中尚在使用的资产留存在资产卡片中,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固定资产的卡片原则上还是应当一物一卡,因此要尽量做到每张卡片上的固定资产数量为“1”。

(五)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保养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单位可以和维修单位签订维护协议,让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卡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卡片数量核对相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处理,由管理人员核实后办理相关手续,禁止擅自处置固定资产,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得到单位负责人的重视与认可,并建立起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

(八)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财务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到自觉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到爱岗敬业,尽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种事情,认真细致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同时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财务司.农业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答[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版.

篇4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沈阳110015

摘要 固定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占单位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是科研事业单位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的推进,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科研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更好的服务国防科技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

1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1 固定资产概念

军工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1000 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 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2 固定资产特点

1.2.1 产权特点

科研事业单位为国家投资形成的事业型科研单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非营利性实体。所以,由国家作为所有者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科研事业单位只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并不拥有所有权,资产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

1.2.2 管理关系特点

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特点,决定了资产的管理关系为委托关系。国家委托财政部代为管理资产,财政部委托军工集团公司代为管理资产,这种从上到下的职能分解,实质上是一种依赖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委托过程,归纳起来就是委托关系。

1.2.3 资产管理特点

资产产权和管理关系的特征,决定了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出售、转让、出让、变卖、报废等过程都要在财政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

1.2.4 固定资产特点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性质以及自身承担国家科研研究任务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大多数由国家投资建设形成,增加速度快,单位价值高,构成复杂,建设期长,建设与投入使用交叉等特点。

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账实不符,存量不清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存在着账实不符、存量不清的问题,该问题已经成为各家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顽疾。很多单位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台账明细与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相差巨大,业务部门台账与财务部门台账长期不一致。单位到底拥有多少价值的固定资产,拥有的固定资产都是什么,拥有多少数量的固定资产,现阶段很多单位都还是无法准确的理清。

2.2 固定资产采购资金来源复杂追溯困难

由于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繁多,每个项目组都有一定利用科研经费采购固定资产的权利,导致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繁多,很多部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或自己部门的科研经费渠道采购固定资产。这样就导致固定资产的采购资金来源多样复杂,有些不是通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基金采购的固定资产也进入到单位部门。并且业务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登记信息不全,固定资产的来源信息都比较模糊,多数主管部门只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却无法追溯固定资产的来源。

2.3 验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验收流程

虽然在制度上很多单位都已经规定了如何进行固定资产验收,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

很多的固定资产已经交付使用单位,但是在财务报销时才后补验收交接单。并且在制度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验收流程,验收各方应该履行哪些职责。

2.4 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缺乏流动性

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都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而且流动性较低,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后不长时间就开始闲置,而且固定资产在部门之间调拨次数很少,很多固定资产的采购有可能是相对重复的,当某个部门有固定资产需求时,更多时候想到的是去外购买,而很少想到向其他部门调拨。固定资产仍然封闭在部门内部使用,这样就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没有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价值。

2.5 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较低,存在资产流失风险

每年科研事业单位都处置大量的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而且固定资产的处置原值总额都较大,但是每年固定资产处置的收入却并不高。固定资产在处置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资产已经报废了再后补报废申请单;报废技术鉴定小组只给出同意意见,却没有相关的技术鉴定材料;报废过程中缺少资产评估环节;处置部门的资产处置过程缺乏一定的监督。这就导致很多固定资产依然有使用价值却被当做废铁进行处置,有些固定资产被低于市场价处置。

2.6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论证和集体决策

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有的单位领导“拍脑袋”决策,尤其对较大投资规模的固定资产采购不论证不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导致有些固定资产采购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固定资产投资低效。

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存在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对购买固定资产的流程和审批把关、控制严格,整个流程设有专人进行业务处理,但是固定资产采购入所后,就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手段,没有专门主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统计,缺乏足够的人员深入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3.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

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并不健全。有的单位仅有一部制度来管理全部的固定资产。但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专业性强,一个管理办法无法满足所有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每类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办法,需要由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方面,缺乏一个从固定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机制,虽然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各环节的衔接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各环节运行相对封闭,信息无法有效传递。

3.3 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很多科研事业单位中,看似主管固定资产部门较多,但各部门多数各自为战,缺乏交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协调组织各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很难,而且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仍有漏洞,出现对某些固定资产主管单位不明确的现象。大多数主管部门只管实物,对固定资产的来源价值缺乏了解,也说不清楚;财务部门主管价值,对实物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调拨、处置的各环节各部门职责也非常不明确,看似各部门都监管都在审批表上签字,但却都不明确各自监管范围和职责,发生问题都互相推诿。

3.4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整体来说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整体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而且应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五花八门。近些年财政部推行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仍然没有完全推广,各家单位应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都各不相同,而且一个单位内部也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价值由财务部门主管,数量由业务部门主管,各主管部门的应用软件都是“信息孤岛”无法联网,并且各软件的信息标准不一致,导致各系统的数据信息无法有效的进行交换传递,信息无法共享,使得没有一个信息系统能够提供非常全面的固定资产信息来支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3.5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会计信息核算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有的固定资产已经采购使用一年多,但报销手续还没有及时办理,导致财务信息无法及时反映该项固定资产。

二是固定资产建设工程结算决算不及时,有的固定资产已经交付使用但在财务上仍显示为在建工程。

三是通过非固定资产购置流程采购的固定资产较多,导致固定资产已经交付使用方使用,但在财务方面却通过经费类或其他方式报销,没有相应增加固定资产。

四是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滞留账外不入账,导致形成账外资产。

4 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工作对策

深入分析以上原因的背后,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代管机制削弱了各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投资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这就造成各单位不管需不需要的固定资产,只要能够审批通过就购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收入都要上缴国库,这就造成各单位固定资产能不报废就不报废,出现大量闲置或利用率极低的固定资产;这种代管机制造成了很多单位重视固定资产的申请,而轻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合规的管理,而轻视了固定资产对单位创造价值的管理,进而出现了很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局面。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4.1 引入资产创造价值相关指标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考核

长期以来,对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局限在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科研收入情况、事业基金结余情况等范围,而较少有对资产利用率以及资产创造价值情况的考核。建议应效仿企业对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等考虑资产占用成本及资产创造价值指标的引入,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设计诸如资产周转率、净资产结余率等适合科研事业单位考核资产利用率及创造收入和价值的财务指标,将指标纳入对当年科研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这样科研事业单位就有主观动力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以期能够降低固定资产规模,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以最小的资产规模获得最大的收益。

4.2 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及机制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一是设立归口管理固定资产部门;

二是按照资产专业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定专业主管部门;

三是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对固定资产预算、档案管理、采购管理、处置管理等进行职责划分,设定职能主管部门。

明确各主管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调拨、维修、盘点和处置各环节的管理职责,规避内控缺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归口管理部门统领全单位的固定资产一级管理办法,各专业主管部门以及职能主管部门针对各自所管理职责建立所主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最终形成一套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4.3 搭建固定资产信息化共享管理平台,实现账物相符的目标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打破各主管部门的“信息孤岛”,打通固定资产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台账、统一数据中心,集成计划、财务、合同及采购等系统,形成建设、购置、安装、使用、维修、调动、改造、报废、处置一体化全程动态管理,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固定资产账物相符。

4.4 规范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抓好评审论证管理

确保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力度,对已交付未办理交付手续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核算。建立大额固定资产论证评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评审,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都符合单位的发展需要。

4.5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考核评价机制

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本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应设置如资产使用天数、资产维修次数、资产报废数量等反映资产使用情况的指标进行指标考核。制定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办法,促进各单位全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固定资产后评价制度,对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交付使用后应进行固定资产后评价,从资产经济价值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国防建设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仍存在诸如账实不符、存量不清、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投资决策论证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但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动态管理,规范各环节管理流程,一定能够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对保障科研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的服务国防科技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教文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问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5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初步阶段,对于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探索中,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如何管理好高速公路的固定资产,成了高速公路管理的主要环节,本文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特点以及分类

高速公路的固定资产庞大的管理对象,基本分为(1)路面、路基、涵洞、隧道、桥梁、绿化、沿线设施、服务区等路面固定资产。 (2)管理处办公室、收费站的房屋、车库、其余的房屋建筑物、运输设备、工程抢险车、压路机、平地机等,实验设备、等等固定资产。(3)通讯设备、监控设备、收费系统等交通工程固定资产。

这些固定资产价值大、更新快、品种多、分布广泛、科学含量比较高、信息量大。可按照管理和使用情况分为未使用固定资产、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以及不需要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及经营出租固定资产等等。这些庞大的固定资产,对高速公路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很大的挑战。为了能使高速公路资产运营有更高的效益,就必须要求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高速公路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方法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需要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制定适合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真正展现成本与效益有力的配比。如:(1)在一些高速公路事业单位里,一些老化的、报废的、以及闲置不用的工作设备,会计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2)对一些刚采购来的资产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登记,导致了固定资产价值和实物价值不准确、不完整相差甚远,没能够及时的报送,没能及时的把财务和资产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3)对一些报废的、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报送有关部门核销处理,依然保留在账簿上。(4)一些高速公路事业单位没有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设更详细的表格,对于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来,忽略了总账、账簿、明细资产报表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

2.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效益没有与高速公路事业单位的工作密切的联系。(1)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还不高,管理没有跟上,责任心不够大,固定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现象依然很大,对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价值没有进行及时的考核评估。(2)高速公路事业单位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互相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物流部门和、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缺少管理上的沟通和衔接,经常出现过多的工作失误和问题,如:设备没有及时的登记、账簿所做的记录和事实不符合、设备挪用等等。(3)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缺少监督,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采购和验收没有及时到位,造成了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混淆、家底不清、账簿和事实不符等诸多问题,确保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规模大,固定资产清查不及时、不细致。(1)有些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平常不盘点、不对帐,到了年底清查的时候做的不够到位,对于一些不够清晰的账目不了了之,导致了每年的清查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核对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和漏洞。(2)机械设备没有进行科学的维护和管理,报废没有经过相关的手续和流程,甚至在账务上没有作相关的处理,进一步的导致了账务的混乱。(3)一些高速公路事业单位有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各个部门缺少协调性,合作性的集体观念。

三、解决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对策的探析

(1)树立管理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法律意识,对财经法规要严格遵守。对于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依照有关的制度。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预算、处置、维护要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调拨、转让、改造、租借要依照流程进行操作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及时的提供咨询和管理信息。保证高速公路的固定资产管理合理化、规范化以及效率高的原则。

(2)高速公路事业单位要从源头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建立全年的采购计划、预算管理定额管理,加大力度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报废,加固高速公路的日常监督和清查,以防止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进行有力的、有标准的、有计划地管理和监督。通过必要的手续和制度,严格控制资金、节约资金,提高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效率。

(3)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的流程要严密,要有必要的购置、报废制度和流程,对于一些管理中的漏洞和局限性,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审核。促进和监督采购部门的廉政素质,认真的执行高速公路的采购制度,对设备购置、车辆保险等固定资产进行采购时,自觉地接受监管,加强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管理。

(4)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要不定期的进行清查、盘点。准确的、完整的掌握固定资产的价值量、实物量,做好统计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财务处理,建立资产的问责制度,是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人负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四、总结

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制定一套适合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管理的完整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强化其管理,确保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能够增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24-01

0 绪言

从2005年开始,随着我国政府对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系统性文件,资产管理模式从过去分散、粗放、单一的模式开始向统一、细致化、多元化控制模式转变,而从管理机制方面来说,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与程序化。而这些机制标准能够有效强化了国有资产的完善与安全,为单位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资产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与法律机制。在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中,内部控制能够切实维护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提高利用效益。

1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一直以来,我国诸多事业单位受到计划经济的大趋势影响,普遍存在着对自身固定资产的“注重购置,忽略管理”的现象。在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我国行政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的清产核对,使其得到了一定的规范效果,但是一直以来形成的滞后观念让整体局面难以改变。由于长期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观念薄弱,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与责任心,诸多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的,与自己没有关系。可以说职工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是导致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浪费严重、部分分散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部分单位由于自身缺乏完善的控制机制,难以遵循相关制度开展工作。部分单位即便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却缺乏执行力度,或者是由于规章制度残缺不全而难以操作。具体是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够完善,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在接受了社会捐赠的固定资产之后,并不能计入到企业的账目中,因此导致自身的固定资产记录不够真实完善。另外一些单位对于在职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严格,导致账目十分混乱,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难以明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经常是一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而这些状况都造成了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较低,阻碍了单位的整体发展。另外,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2 新时期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措施思考

首先,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要想转变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增强自身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转变原有的过于重视经费使用,忽略固定资产管理的偏差理念,加强对国有资产重要性的理念认识。另外,事业单位职工务必要正确处理好自身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与资产管理工作两者的紧密关系,将视野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作用尽力发挥出来,并且将作用融入到单位领导的绩效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内部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三,要完善并健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机制,确定每个部门负责人的职能范围,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员工个人,确保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当相关领导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将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使用客观情况来作为考核单位领导经济责任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建立起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岗位责任机制。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要严格验收资产录入手续,尤其在引入新的固定资产后一定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工作人员务必要认真地填写资产验收单,一份单据自己保留,而另一份要上交给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份留在单位财务部门存入档案,这样才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的登记合理精准。另外,要加强行政单位中固定资产的调配工作,要即时填写固定资产调配通知单据,假如单位内部或者外界需要调配固定资产,务必要相关责任人签字通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第三,加强单位内部日常检查工作与审计监督力度。制定有效、合理、科学的监督制约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内部日常检查工作与审计监督工作力度,严格清查各环节工作,不能出现纰漏。

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国有资产重要构成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现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力量。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的规模随之不断扩大,具有的固定资产总数量也不断扩大,因此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重要作业也逐渐明显。所以我们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丽华.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0,06.

篇7

梧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机构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开展业务活动,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可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分工不到位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受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固定资产配置与责任分工不到位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盲目采购,以及固定资产使用与保管环节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使国有资产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创造其应有价值。一些事业单位通过将一个整体资产分布成许多零散部分进行采购,避开政府的采购监督。同时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没有严格遵照采购制度进行资产采购,致使一些固定资产出现账目混乱。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相互攀比现象,以盲目心理进行资产购置,这些现象的发生都致使固定资产成本增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造成诸多不便。

其次,固定资产的登记与报废环节缺乏监控,使用过程与使用状态缺少有力监督,日常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落实明确的资产责任制度,对固定资产未定期进行盘点与账目监管。固定资产出租、外借管理手续不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与报废流程未设置严格的审批制度,在这些环节上存在的管理漏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2、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现行会计核算滞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无法及时准确的进行数据反馈。应当入账的未及时入账,应当销账的还挂在账上,致使账目与实物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缺少精确的会计核算。当单位内部资金来源渠道增多,账权分散形势下,尤其是事业单位负债购置用以增加固定资产时,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与财务预算难以平衡,会计信息将无法准确的反映单位实际财务运营状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现阶段,资产核算工具落后,仍有事业单位用制订序号与资产卡片等方法进行资产台账管理,没有使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无法运用科学的技术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进行科学的反映。

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上,也存在诸多弊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无法真实反映资产实际净值。这种弊端在资产面临报废与转让等问题时,无法对固定资产财务信息进行准确反映,同时因固定资产的不计提折旧,对会计核算成本,资产净值数值造成较大偏差。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法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制订,并坚决落实与实行。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转让、外借等都应有一套严格的报批手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定时与不定时的进行账目盘点,按时核对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不定时抽查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损耗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纰漏的组织与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对表现突出组织与人员相应进行嘉奖。通过经常性的清查与盘点,维护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固定资产数量也日渐增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完善与创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到资产购置、验收、领用都要明确建立账目信息,通过制订资产管理卡,交付资产管理人,明确资产管理责任,更方便对资产进行实时监督。同时,还可通过增设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对固定资产采购需求进行监控,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并负责固定资产在各部门的协调运用,降低重复采购现象与资产利用率低现象发生。并通过制订健全的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控,强化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结合信息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水平

通过采用财务管理软件及一系列办公软件,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财务管理软件主要运用于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模块中建立固定资产账目明细,依据账目明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合理使用与信息共享,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3、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对外捐赠、外借、以及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调拨,应对账目及时进行处理,按照票据及时入账,没有票据的要根据市场同类资产预估价值入账,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对外购的固定资产,按资产购买价格加上相应的税费、运输费用以及专业人员安装服务费用等,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按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对报废资产要进行严格的程序审批,方能减少账面价值。与此同时,通过设立与登记固定资产账簿,根据对固定资产设置账目卡片,在会计账薄上登记固定资产账目,对固定资产运向进行信息储存与记录,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资产流动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可控性。凡事业单位内固定资产出现转移现象,都在卡片与账簿中明确记录,当资产变动结案时,对卡片与账目进行注销,以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

4、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完整,使之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增设“累计折扣”作为固定资产备抵科目,在平时实务操作中在“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下面增设“折扣费”进行明细核算。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扣”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固定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严重,也对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手段等多种方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河北:价值工程,2011,30(1)

篇8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办公大楼、实验室、勘测器等等都属于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各个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虽然在质和量上有所差别,但是差别不大,笔者主要针对一般的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目前,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闲置、使用效率低下、不重视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等情况,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本文将从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再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重购买、轻维护

现阶段,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购现象比较严重,并且购买的随意性也比较大,缺乏严格的流程和规范,这就使得购买的许多设备质量存在问题,使用效率低下,最后长期闲置,又没有及时维修,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此外,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轻维护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加上设备维保人员短缺,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又不及时的维护,很多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故障就丢弃在仓库,造成仓储、运输和管理费用,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产。另外,一些地勘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因为没有后续项目得不到有效利用,也造成长期闲置,又不注重保护,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的状态,也是固定资产浪费的原因之一。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僵化

地勘单位属于事业单位,虽然有企业化的成分,但是仍然有计划模式的痕迹,这就使得地勘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的僵化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而不能有效利用。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因为工作量不饱和,部分设备资源闲置;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却因没有设备而无法施工的现象。由于没有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可调配设备使用的管理机构,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

(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和增减资产手续滞后

在实际的工作中,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和流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并且,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没有严格执行,这也使得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损耗过大。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需要大量资金,部分价值高、购置时间长处于报废状态的固定资产,已经不能使用,可是迟迟无法办理报废手续,因为资产的报废手续是需要层层审批,大多没有批复,增减资产的手续严重滞后,大量固定资产就在账上“趴着”,得不到及时处置,大量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并且管理也需要一部分费用,这样就造成现金流紧缺,对生产经营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二、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灵活利用国有资产

地勘事业单位要全面盘活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利用,避免固定资产闲置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做一次全面的清查,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损害程度、使用效率、可否出租、对外投资等等。统计单位所闲置的固定资产,在进行统一的分类之后再加以研究利用。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固定资产的审批、收发、调拨等手续,合理利用。此外,部分的地勘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固有资产做银行的贷款抵押,这样就使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大量的闲置,甚至损害。对待这种情况,地勘单位应该尽量避免利用固定资产来给银行做贷款抵押,减少固定资产浪费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防范措施

地勘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制度,建立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考评机制,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除了地勘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治理以外,地勘单位的主管单位和当地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也要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建立完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购置和处理固定资产应该规范手续和流程,对那些非法盗窃固定资产、私自转让固定资产、弄虚作假以各种手段和名目来私自占有固定资产谋取利益的人员,应该追究单位及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三)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

地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其经营模式的改变。一般而言,企业性质的管理经营方式相对健全,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也高,地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企业化好的经营模式。首先,地勘单位要从制度和意识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要实行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鉴责任体系,要杜绝僵化了的“好坏一个样”管理模式。督促管理人员首先从意识开始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不能够随意地利用或者使用固定资产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使地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逐步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预算、监督、成本费用和现金流量的制度

加大力度管理固定资产的预算、规范固定资产的监督机制、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和现金流量是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首先,加大力度管理固定资产的预算。地勘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是复核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需要的经济费用,对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月度和季度的评估,如果实际工作情况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就需要研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改造的方案。其次,明确预算评估的重点。预算评估的重点是找出实际与预算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地勘单位要立足自己工作的实际,分析预算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在单位内部实行,以避免预算上存在较大的失误。财务部门也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利用、增减、收发和使用环节的核算和监督,以确保与账务相符合。第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单位的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地勘单位可利用属地化的管理,在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下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将地方的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纳入这个系统中来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这样在对资产情况的观察中、在对比中能够容易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审批、新增、出租、处置、对外投资等进行网上的录入和登记,要及时的更新和上报,实现动态化管理。

(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力度

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的国有资产,要加大对其的维护力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制度和流程,规范操作,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设备的交接工作,不能因为设备出现一些小问题就弃之不顾,重新购置。其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从思想和意识上认识到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注意爱护,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处理,不可非法使用,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力度。

结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且是国有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个事业单位要十分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具有“企业中有事业,事业中有企业”特点的地勘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尤为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的考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固定资产闲置、重购轻修、对固定资产维护不当等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重要的是管理模式的转型以及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的转变,地方各个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密切合作,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桂莲.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

[2]姚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0)

[3]杨柯.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现代商业,2011(18)

[4]肖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陈春侠,杨军.浅谈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交通财会,2012(08)

篇9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及有效措施

水利事业单位,是主要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等工作的社会性组织。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主要负责单位财政的管理,对于单位财政支出和进入具有重要的审核和把控作用,在水利事业单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队伍不够专业

在水利事业单位中,会计队伍不专业,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配置不规范、会计知识和职业素养不专业两个方面。会计人员配置不规范是指在会计队伍中参差不齐,有行政职权的人员担当会计职位的现象或者会计人员担当行政人员,两者的职能容易混淆,不利于体现会计工作的公正公开。会计知识和职业素养不专业是指虽有会计职业资格的相关证明但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经验或者既有相关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但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其他非会计专业的人士能够很轻松地上任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这样是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会计专业素养的关键性的体现,容易导致会计只停留在表面的报帐、算账等形式上,而具有深度的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规划、会计分析和预算则往往成为一种设想。

(二)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

在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对于记账凭证的审查过于简单,详细事由记录得不够仔细。记账的原始凭证保存不适当或者相关数据书写不规范,致使会计信息不可靠。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算容易出现疏漏的现象。对于购入和消耗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书面管理不规范和不及时,容易造成不同书面账单混淆的情况。会计的报帐人员和审批人员、保管人员等往往出现是同一个人,职权分离不够明确,造成固定资产分不清的现象。或者,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各项工作有职权分离的现象,但是其制约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固定资产费用浪费。

(四)信息技术落后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运用电脑计算已经比较普及,但大多数是用来制作相关的会计数据表格等,电脑操作比较简单。对于比较复杂的会计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耗时耗力的会计实务,简单的电脑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要求,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少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操作,致使会计实务的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二、水利事业单位提升会计工作措施

(一)强化会计队伍素质提升

针对会计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标准。对于会计人才的引入,要严格审查个人资质和考核会计专业知识,从而保障会计队伍的专业化,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对于会计上岗,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持会计从业证,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素养。另外,水利部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组织不同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专业培训或交流互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强化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具有公平公正、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等基本行为准则,更使会计事业公开公正。

(二)规范会计业务操作

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对于外来票据,要认真审查签字的原始性和清晰度,保证票据的可靠。对于经费支出,要认真审核凭证的真伪,是否预算不合理。对于经费的不同用处,要进行财务分类管理等等。在会计业务的培训中,水利单位要帮助会计人员加深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促进会计人员对资产的分类管理,杜绝多种经费混淆的现象,避免票证审查的不规范性,使账单的事由更加详细具体。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纠正会计人员的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三)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利单位应该加强全员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促进法治理念在水利单位中的学习,杜绝不良思想的产生。其次应该认真核实水利单位的固有资产,如实登记固有资产的分布、使用、耗损等状况。最后应该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上落实个人负责制的实施,避免重购轻建、铺张浪费等现象的产生。对于工程完工应该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针对资产用途,要有详细的资金管理分类,特别是资产折旧的问题。

(四)促进会计电算化

对于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的学习和运用,促进会计电算的普及。使用会计电算,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规范处理会计单证和档案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会计电算的运用也便于监管部门的审核和监督,实时了解水利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也能使会计人员有足够时间学习会计知识和技能技巧。

三、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水利资金管理和运用的重要手段。建设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建设、资金管理建设等两个方面。建设好会计基础工作,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温爱民.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23-124.

[2]龚华.浅谈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225.

篇10

关键词:管理手段;制度;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是企业工会开展工作和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工会固定资产的安全,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益,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在对企业工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从中找出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现阶段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财务部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工会只设有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大都没有设立,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的也很少,会计核算多由企业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多为企业人员兼职,主要审查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很少有时间来参与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由于监管机构的缺乏,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了无人监督管理的状况。

2.不能有效的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企业工会由于编制少,机构设置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造成了工会的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混乱无序。具体表现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某些企业工会没有固定资产的明细账或固定资产的卡片,有的只是能够反映总金额的账目。有的企业工会虽然具备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却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有的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按制度办事,被随意的借用或者核销,造成资产流失。

3.购置资产无计划,导致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现行的考核指标,片面强调资产数量的增长,却忽视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时几万元的设施购买回来之后却没有使用,搁置一旁,缺少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手段和维护意识。致使还未到有效使用期限,便不能正常使用,造成工会资产不应有的损失。有的擅自将还能使用的固定资产低价处理或给个人或无故丢失,或者以某种理由,长期借用不还,工作岗位变动后也没有办理移交,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漏洞,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4.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工会主席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单纯的批拨工会活动经费而已。认为只要保证工会在组织活动时能够有效的提供经费支持就可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固定资产的倾向。一旦购置了设备之后,对于设备便不管不问,最后造成资产不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和保养,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

二、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员工维护工会固定资产的意识

在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组成中,有很多特殊的物品以及设备,如体育健身器材。还有一些容易损坏的,如摄相机、照相机、液晶电视、图书等需精心保管资产,如果想对这些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思想和意识上的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自主的对这些固定资产形成保护心理和意识,让他们把这些物品当成是自己的东西,及时地对资产进行保养和日常维护,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纳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逐渐的形成“人人有责、人人管理”的良好局面,促进员工们的管理意识。

2.对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是供所有员工使用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资产管理的完善,又要充分的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作用,更好地为员工服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各级资产监管部门和基层工会主席及各工会小组共同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之下,企业各级工会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责任层层落实,能够真正的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实现固定资产在管理上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3.完善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审批权限、定期盘点、维护保养、购入验收、资产处置等制度。同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使用状况、存放地点,查明有无短缺、丢失、毁损。将已报废的资产、正在使用的资产、闲置的资产分别记录在册,做到心中有数。当这些都查清之后,才能对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已到报废年限、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整理出来提出报废的意见,经批准后统一进行核销;对于正处在闲置中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和重新组合,使其产生资产流动与共享,做到物尽其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4.加大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

工会的审查监管机构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尤其是对于工会固定资产在购置方面、使用方面还有保管等方面的监察,真正的做到资产管理的完整与保值,防止资产的流失。一是建立组织:工会主席应担任清查组的组长,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组员主要由工会副主席、财务主管和各个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资产保管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二是明确审查方案:这其中主要包括要审查的项目、审查的时间、审查的流程以及审查的方式。三是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不妥善、造成了人为损坏和丢失等有关的现象,企业工会要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或是照价赔偿、或是扣罚奖金。而对于管理工作做得好,账务明细清楚,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管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通报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清查,使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相符,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等相关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资产现存状态完好。

5.尽快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由于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复杂,现阶段的管理工作还处于传统的手工计算、手工管理上,然而这样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工会工作的需求。所以在管理手段上一定要实现电算化,也就是建立起固定资产的购置、流转和报废的系统过程,还有资产的保管状态、现在的使用项目、保管的责任人等明确的管理信息,并且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修改和系统维护。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会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加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和透明性,改善了内部控制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工会合理、有序的发展和运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

在对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不足。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完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呢?这就需要企业工会主席及全体的员工一起努力,从员工参与意识上、管理制度上、监督力度上、信息化管理上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实施管理手段,保证资产的有效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敖丽芹.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1(3)

[2] 许建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3] 杨鸿波.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