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纳税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11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的纳税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的纳税筹划

篇1

【关键词】 新企业所得税法;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既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又体现了纳税人之间税率负担的不同。这些变化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规划和运筹,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框架下实现企业的税收负担最优化处理。

一、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新税法的一大亮点。小型微利企业采用了企业所属行业、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四个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标准:一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二是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

二、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筹划的临界点

假设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刚好为30万元。若企业增加5 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则要按照25%的税率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若企业减少5 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则可以按照20%的税率来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30万元就成为了小型微利企业和其他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临界点。从表1和图1可以发现,当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和32万元的时候,企业的税后利润都是24万元;只有当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2万元时,企业多得的2万元利润才能够抵补多缴纳的所得税;若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且小于32万元,则其税后利润反而会小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时的税后利润。因此,当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但又不到32万元时,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将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以内,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小型微利企业,达到了赋税最小化的目的。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新思路

(一)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1.个体工商户与小型微利企业

在成立新的小规模经济实体之前,可以事先预测一下未来的年收益,以确定采用何种设立方式。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组织性质不同,所采用的税率也是不同的。个体工商户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其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而小型微利企业是定额税率(20%)。

例1,小王打算经营个饰品店,饰品店各方面都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规定。预计刚开始几年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但小王在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两个组织形式的选择中犹豫不决。

纳税筹划师给他作了分析。选择何种组织形式是基于税后利润的多少。把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设为X元,如果选择个体工商户形式的话,那么个体工商户的税后利润总是大于或等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后利润才能验证选择的正确性。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大于50 000元时,X

-(35%X-6 750)≥X(1-20%)是无解的,即个体工商户的税后利润大于等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后利润的假设不成立。而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小于50 000元的其余四档均有解。可以得出: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小于等于42 500元时,采用个体工商户的形式能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而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大于42 500元时,则应采用有法人资格的小型微利企业的组织形式。

所以,本案例中,小王把小店设置为个体工商户更为合适。每年可节约所得税30 000×20%-(30 000×20%-1 250)=1 250元,净利润也增加了1 250元。

2.子公司和分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区别,对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影响。所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分公司,可以考虑把分公司设为具有法人资格,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子公司,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例2,智远公司拟在外地设立一家分公司,该分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预计该分公司的年收入为20万元,经过纳税筹划师的建议,智远公司决定把该分公司设立为子公司。

假如智远公司把该公司设为分公司,由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收入并入总公司一并计算企业所得税,分公司的这部分盈利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00 000×25%=50 000元;而设立成为子公司后,可以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每年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 000×20%=40 000元,节税10 000元,从而净利润增加了10 000元。

(二)增加成本费用

在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的前提下,对于预计年收入在30万元到32万元区间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增加成本费用来削减年度收入总额,使企业达到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从而可以适用优惠税率,减轻税负,增加净利润。当然,要是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大大超过30万元,不适当地增加各项扣除指标,只能是得不偿失且违反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

例3,江苏省迅达公司有员工2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预计2009年年收入在31万元左右,纳税筹划师建议迅达公司适当增加成本,从而使收入控制在30万元内。

江苏省迅达公司决定按江苏省发放冷饮费的标准,给予全体员工发放四个月的每人每月130元的冷饮费,全年按四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并准予税前扣除。以此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至30万元以内,从而可以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迅达公司发放冷饮费后,预计2009年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10 000-130×20×4)×20%=59 920元,税后净利润

=(310 000-130×20×4)×(1-20%)=239 680元。

假设迅达公司不进行纳税筹划,则预计2009年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10 000×25%=77 500元,税后净利润=310 000×(1-25%)=232 5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变为小型微利企业的迅达公司不仅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77 500-59 920

=17 580元,净利润还比未筹划前多239 680

-232 500=7 180元。此外,发放四个月的冷饮费,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公益性捐赠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例4,智胜公司2008年年收入为315 000元,而其他各方面都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规定。经纳税筹划师建议,智胜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汶川地区捐赠1.5万元。以此使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以内,从而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捐赠前,智胜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15 000×25%

=78 750元,税后利润为315 000-78 750=236 250元;捐赠后,智胜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15 000-15 000)×20%

=60 000元,税后利润为(315 000-15 000)-60 000=240 000元。

从结果可以看出,智胜公司合理地少缴所得说78 750

-60 000=18 750元,税后利润增加了240 000-236 250

=3 750元;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价值,而且可以抵销超过30万元的部分,从而化解可能适用高税率的涉税风险,以实现企业最大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008年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和规范的一个显著标志,意义深远。新税法在纳税人定义、税率、准予扣除项目、税收优惠及反避税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税法规定发生变化时,企业也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纳税筹划策略,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海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5):35-36.

[2] 陈梅.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239-240.

篇2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及措施

纳税筹划这一词其实很早就有,只是随着近几年税法的屡次变更而逐步被大家所熟悉,其大体含义是纳税人以本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前提下,在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税法熟练掌握下,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致的研究与周密的筹划,做出最终合理合法节税为目的的一系列措施与决策。其目的在于在合理合法的纳税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号召,并付之以行动,做出合理有效的节税活动,在既达到企业纳税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双丰收的同时,更得到国家的支持与扶持。

一、当前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对纳税筹划的含义产生误区

现在我国许多人,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一提到纳税筹划就联想到偷税漏税,认为纳税筹划就是企业让一些会说话的人找各种借口去避税,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偷税漏税是违反行为,后果严重者还要受到刑事制裁,而纳税筹划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它也不同于钻国家税法的漏洞,这也是国家不倡导的,并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反避税政策。因此只有正确理解纳税筹划的含义及作用才能真正地做到合理节税,才能真正地做到整体税负最小化,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

2.缺乏纳税筹划的专业人才

通过上面的纳税筹划定义分析我们知道,纳税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的财务管理活动,它并不是那种企业的一般报税员所做的简单的日常税额计算,网上操作报税的机械流程,而筹划人员在具有高度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下,通过事先合理规划和周密安排后作出最佳选择方案。所以它要求纳税筹划人员成为高能复合人才,既懂得财务知识,又深研税法尤其是最近的相关税收政策,还要有相关的经济、法律、技术等综合能力,因此应该是团队作业,加之运用科学原理,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决策,使企业最终达到纳税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最佳效果。但是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没有这样的团队作业,也没有设置纳税筹划这个重要的岗位,企业报税人员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职,并且认为企业报税后,税务局不找,那么就是本企业在纳税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这就可以了。这种现象在现实工作中普遍存在着。

3.对于税收政策认识及把握不到位

在当今的市场激励竞争中,大多数企业的主管领导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平安无事、销售稳步增长、利润持续增长、成本合理降低等日常重要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来,他们认为上述几大重要因素都把握好了,那么即使交税也无妨,所以往往忽视对于税务政策的把握和理解,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家的税法不断调整,新的税收优惠也不断出台,特别是近年来对于税务优化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企业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税务的导向,如免税收入、小微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加计扣除、营改增后的企业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等等,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这样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税务成本的核算,更阻碍了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4.对税收筹划风险的分析不周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在税务处理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不是不了解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而是积极努力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其目的就是想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但是由于不加以分析各种因素存在而导致产生各种风险,或者风险分析的不到位,加之对此优惠政策的理解也片面就马上付之行动。这样就导致有的企业虽然节约某种税款,但是却增大许多整体税负,或者虽然减少了税款,但是却增加了许多非税支出,如企业注册费用、机构设置费、政府规费等等。这种高额的投入远远大于避税款项,更有的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不惜代价地进行举债投入,这样如果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旦发生变化,企业的经济杠杆就会失去平衡,将给这个企业的财务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随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乃至倒闭破产。这样的案例在全国也时有发生。

二、加强企业纳税筹划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正确理解纳税筹划含义,使其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

我们大家都知道偷税漏税是违法违规行为,这是任何企业都应该禁止的行为,这不必多说了,同时寻找各种借口拖税或者不交税也是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避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虽然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但是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钻国家税法的空子也是税法不赞同的,国家也为此出台了许多反避税的规定。但是纳税筹划与上面两种情况截然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合法,二个是税收政策给予引导的结果,是政府利用税收杠杆对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体现,所以纳税筹划是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并得到了国家的提倡和给予保护的,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纳税筹划,同时更要完善纳税筹划管理,使纳税筹划工作在企业得到正确的开展与应用。

2.加强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

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纳税筹划方面的人才培养,最终使得相关管理人员成为具有现代化管理所需求的复合人才。在企业内部,单位应该开展爱岗位比技术、比能力等各种技术比拼活动,并对达标者给予鼓励,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如增加岗资、奖金等办法激发财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相关业务,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也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税务师考试以及纳税筹划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企业还将财务骨干派到同行先进企业进行业务学习,使他们的自身素质与综合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也使他们及时地与外界接轨,从而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再有企业也应该运用各种手段留住这类人才、爱惜这类人才,如将其创造的效益与其工资挂钩,运用各种股权激励的考核办法促使他们钻研业务和挖掘个人潜力。在企业外部,专管员以及税务稽查员也应该积极地下基层,检查并指导企业纳税筹划管理工作。

3.充分理解和把握新税收政策,合理节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家新税务政策改革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在做好纳税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更要关注国家对税制的改革及导向,运用团队作业法细致周密地分析其用意,抓住其精华,领会国家的导向,进行合理的节税,最终使企业整体税负最小的同时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这种既能够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又可以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号召下,最大程度上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国家最终用意所在。

4.正确分析纳税筹划的风险

企业积极收集最新税法的有关政策,并以此为导向,积极做出相应的反应,合理有效地节税这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也是国家积极倡导的。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企业应该合理把握这个“度”。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团队精英们对纳税筹划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既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风险的存在,尤其是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以及总体得与失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地投资,从而引发的非税成本远远大于税收成本,甚至给企业后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乃至倒闭与破产,这是得不偿失的。

三、总结

纳税筹划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合理有效的节税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加强纳税筹划的管理和实施。企业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不断增强政策的解读和运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严谨的纳税核算技能,只有在各个环节全面加强管理,纳税筹划才能得到彻底的加强和提高,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增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铁路非运输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是企业走向市场,提高竞争力,应对国内、国际市场挑战,谋求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纳税筹划的前提是国家法律允许和鼓励,并通过合法方式达到筹划目标。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是国家法律鼓励的企业合理合法行为,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涉税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重组、资金筹措等进行事前筹划和事前安排,从而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随着税收法制的健全,铁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涉税事项越来越多。特别是铁路非运输企业,因为经营业务及产业的多样性,涉及的税种越来越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细微的成本差异都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合理的进行纳税筹划,可以降低铁路非运输企业税负成本。同时,可以规避法定纳税义务之外的风险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一)税收理念的转变扫除了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思想障碍。计划经济体制下,纳税通常被认为是对国家的贡献,税收研究更多从国家角度出发,强调的是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强调的是国家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不重视甚至于完全忽视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应该享有并且是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多数企业长期在税务部门专管员辅导下或者指定下申报纳税,根本没有纳税筹划的理念,更加谈不上开展纳税筹划,有的企业甚至于把纳税筹划与偷逃税混为一谈,从心里抵触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信息化,营业税全面改征增值税,税收服务于国家同时服务于企业的思想转变,使得理论界开始从国家角度研究税收转向了从纳税主体角度研究税收,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纳税管理以及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甚至于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税收制度的完善给予了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制度保障。完善和稳定的税收制度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因为企业选择的纳税方案的优劣程度往往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而变化,如果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化不断,即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也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化而成为一个最差的纳税方案。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面营改增以来,我国税收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加快、税收相对稳定,这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也为市场经济国际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也使铁路非运输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进行纳税筹划得到了制度保障。(三)税收差别待遇为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开拓了空间。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在税收实体法中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不同程度的税收差别待遇,不同经济行为税种差别、税率差别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差别,在税收程序法中对企业纳税筹划行为予以了肯定,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空间业已形成。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

铁路非运输企业税收策划的根本目标是减轻税负,争取税后利润最大化,外在表现是纳税最少,纳税最晚,实现“经济纳税”。(一)恰当履行纳税义务恰当履行纳税义务是铁路非运输企业税收策划的根本目标,根本目的在于规避纳税风险及法定纳税义务之外的任何不应发生的纳税成本。铁路非运输企业应做到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同时积极依法纳税,努力实现涉税零风险。(二)纳税成本最低化纳税成本最低化是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基本目标。纳税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是企业利润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对于税务机关来说是税收收入的增加,同时由于企业纳税筹划是在税收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的,必然使得税务机关管理成本下降,因此将纳税成本最低化作为企业筹划的基本目标对于企业和税务机关来说是双赢的结果。(三)税收负担最低化税收负担最低化是纳税筹划的最高目标,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体现为企业在合法合规纳税基础上更为积极、主动的纳税管理。同时纳税筹划通过主动服务企业财务目标,从经济观点进行谋划和安排,着力于企业现金流量,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纳税人税收负担最低,税后所得最大。

四、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一)利用税收优惠的方法。税收优惠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不但实现了企业税负降低的目的,也符合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国家社会经济目标的目的。在铁路非运输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要准确掌握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因此,我们在选购固定资产时应尽可能选择符合目录要求的设备,这样不但符合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实现了节税目的。以购置一项符合要求,价值100万元设备为例,按该设备投资额的10%计算,在购置设备当年就可以实现少缴企业所得税10万元。(二)利用税率差异的方法。国家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下,制定税率采取总体统一,但又适当有所差别的政策,例如城建税根据城市大小分为7%、5%、1%。因此,铁路非运输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存在的税率差,达到税负最低。以企业所得税为例,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的小型微利企业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享受《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某铁路非运输企业20XX年,资产总额7000万,从业人员290名,应纳税所得额305万元,由于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20XX年该非运输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为:305*25%=76.25万元。如果将该企业拆分为资产总额4000万、3000万,年利润分别为185、120万的两个法人企业,则拆分后的两个企业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拆分后企业所得税应缴总额为:2*100*25%*20%+(85+20)*50%*20%=10+10.5=20.5万元,相比未拆分前将少缴55.75万元。(三)利用扣除技术的方法。扣除技术要求在计算缴纳税款时,对于允许扣除的项目应尽量使用上限扣除,用足用活扣除政策。能够扣除的金额越大,税基越小,缴税越少,节税越多。铁路非运输企业应特别注意费用、呆账坏账、存货及不良资产损失的列支时间和金额,对已经发生的费用及时入账,已经发生的呆、坏账除及时入账外应积极做好税前扣除申报工作,对存货的盘亏及毁损应查明原因,确实属于正常损耗的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入账,对一些不良资产,在搜集、掌握相关证据后要及时申报税前扣除,这样能有效降低当期的税负;对于税法规定有限额列支的费用,如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等,应争取在限额内足额列支。(四)利用缓税的方法。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将应交纳的税款向后推迟一段时间,相当于从政府手中拿到一笔无息贷款,不仅节省了利息支出,因通货膨胀的存在,还变相降低了应纳税额。铁路非运输企业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特别是生产及销售型企业,在考虑经济订货批量的前提下,年初应尽可能多的购进货物,取得较多进项,使年初少缴增值税或不缴增值税,从而达到缓税的目的。

五、铁路非运输企业纳税筹划及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成本效益分析。铁路非运输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及权衡筹划成本及筹划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净收益,单纯降低纳税成本并不是铁路非运输企业的根本目标,而是要通过对纳税筹划成本的分析,剔除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成本,在达成相同筹划目标的前提下使纳税成本最低,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对成本全面客观的分析。(二)树立风险意识。铁路非运输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意识,保持在涉税问题上的高度警惕,对纳税筹划中的涉税风险加予充分重视,积极主动地分析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范和控制。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财务及涉税人员的培训,增强财务及相关人员在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政策方面的把握能力及相关策划技巧,降低主观性风险。(三)坚持依法筹划。合法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也是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依法纳税是铁路非运输企业应尽的义务。铁路非运输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坚持筹划的合理和合法,筹划方案应做到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相符,防范因违反法律而导致的筹划损失风险和违法风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聘请专业人业(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协助开展纳税筹划,有效规避筹划风险。(四)确保筹划目标准确合理。铁路非运输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财富最大化,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运用多种筹划方法,综合考虑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不局限于对个别税种的筹划,也不局限于减少税款或短期收益的最大化,应从长远发展考虑,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确保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五)保持适度灵活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铁路非运输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筹划方案缺乏弹性会产生较大的筹划风险。特别对于一些时间跨度大的筹划方案,更要注意保持适度的灵活性,使筹划方案能随着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改变以及未来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更新。(六)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铁路非运输企业应做好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工作,了解在实务中主管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了解和把握筹划方案是否违法的界线,以主动适应税务机关管理特点,使筹划方案能顺利得到税务机关认可。

篇4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小微企业 税收筹划

一、“结构性减税”与路径选择

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央分别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提出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针对特定的企业、特定的税种来削减其税负水平。首先,“结构性减税”不同于全面减税,它的切入点是优化经济结构与税制结构,进而有选择性的减税,而不是对所有税种不加区分进行“一刀切”式减税。其次,结构性减税以“减税”为核心,重点着眼于降低特定群体的实际税负水平,而非维持税负水平不变的税种之间的结构性调整。

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达到了60%,所以“结构性减税”政策应以这两个税种为主要着力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下简称“营改增”)。

二、小微企业的界定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微企业可以分为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两种。小型微型企业是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即是指其中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则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符合表1条件的企业。

三、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合理合法地减少纳税成本,尽可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对于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为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国务院决定2012年1月1日首先在上海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改革。到2016年5月1日为止,已经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营改增”是国家优化税制结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举措,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内容。下面以受“营改增”影响较大的建筑行业为例论述小微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的思路。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而其中的机械费又是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资金限制,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大都采用租赁的形式,因此,建筑业“营改增”之后,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设备购入时间、变更长期租赁合同进行增值税纳税筹划,保证租赁成本的进项税额充分抵扣,最大化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

1.合理安排设备的购入时间。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按规定企业可以抵扣购入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因此,“营改增”前,工程上使用的机械设备,尽量采用租赁方式,待“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再购入需用的机械设备,从而通过抵扣进项税额来减少增值税的缴纳额。

例1:安吉公司是一家小微建筑业企业,2016年2月份该公司拟增加一台价值1 470万元的设备,如果直接采购,1 470万元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则该公司可以考虑先与供应商签订3个月的租赁合同,每个月100万元,合计300 万元。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后再签订采购合同,采购价格为1 170万元。则该公司在“营改增”前支付的3个月的租赁费300万元,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但“营改增”后公司采购设备的1 170万元,可以抵扣进项税,金额为1 170÷(1+17%)×17%=170(万元)。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通过合理安排建筑企业需要购买设备的时间,增加增值税的进项抵扣,可以达到减轻建筑企业税负的目的。

2.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建筑业“营改增”前,签订的租赁合同由出租方缴纳营业税,承租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租赁支出无进项税额抵扣,进而增加建筑业的税收负担。

建筑业“营改增”后,企业应对现有租赁合同进行清理,如果有“营改增”前签订的租赁合同还在执行的,可与出租方协商,终止原租赁合同,重新签订新的租赁合同。执行新合同后,由于出租方的租赁收入缴纳增值税,出租方可以给建筑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建筑业支付的租金可以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例2:假设某小微建筑业企业2015年5月1日与一家租赁公司签订5年的长期设备租赁合同,合同金额为 1 000 万元。如果不重新签订合同,那么 1 000万元就不能抵扣进项税。在2016年5月1日,该建筑公司可以与租赁公司协商,要求终止原合同,重新签订为期4年、合同金额为800万元的租U合同,执行新合同后,该建筑公司支付的800万元的租金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金额为800÷(1+17%)×17%=116.24(万元)。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通过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可以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达到减轻建筑企业税负的目的。

(二)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规定,对于兼营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销售服务等多种应税行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当分别核算各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各应税行为月销售额≤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上述增值税的免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不适用,因此企业在实务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将一般纳税人分立为两个小规模纳税人,以便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对于分立之后的小规模纳税人,还要进行月销售额(季销售额)临界点的筹划。

1.按月纳税的小微企业,当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不多的情况下,应合理地对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收入的确认时间进行筹划。如果销售额超过3万元,可采用跨月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将月销售额控制在3万元以内,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采取预收款销售方式的,在不影响客户使用的前提下,可与客户协商货物的发出时间,合理地确认销售收入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假设某企业本应在月末发出一批货物,发出该批货物会使得企业当月的销售收入超过3万元,无法享受免税优惠,该企业可以将货物安排在下月初发出,在下月确认收入。

例3:金利工艺品有限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月纳税,2016年6月销售一批工艺品给客户,销售额为5万元(不含税)。

筹划分析:若该企业在2016年6月根据实际销售额开5万元的增值税发票,由于超出3万元税收优惠的起征点,需要缴纳增值税5×3%=0.15(万元)。但若企业与客户协商,采用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分两个月收回货款,则当月收回2.5万元,那么企业当月按2.5万元开具发票,未超过3万元,可以享受免税优惠政策,不用交税。

2.若小微企业各月间的销售额不均衡,忽高忽低,此时企业应该尽量采取按季度纳税的方式。这样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小微企业因季节性原因,导致某月的销售额过高而多交税。

例4:善达雪糕厂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7月份销售额2万元,8月份因天气炎热,该企业的雪糕热销,导致当月的销售额高达5万元,9月份销售额1.6万元。

筹划分析如表2所示。

3.对于兼营增值税应税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税服务等,应分开进行独立核算。如果小微企业有多项兼营业务,要独立核算增值税的各应税项目。尽量将各应税项目的销售额都控制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范围内,这样企业可以享受多倍的免税优惠。如果不独立核算各项目,不仅会导致该企业销售额超出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无法享受免税优惠,而且税务部门在征税时还会按高税率征收,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例5:喜顺公司是一家兼营装卸搬运和交通运输的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9月,取得销售收入共4.9万元,其中装卸搬运服务收入2.6万元,交通运输服务收入2.3万元。“营改增”后,装卸搬运服务适用的税率为6%,交通运输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

筹划分析:若该公司不分别核算这两项收入,那么本月销售额4.9万元超出税收优惠政策的起征点,无法享受免税优惠,并且在征税时还要按照交通运输业11%的税率征税。应纳增值税为4.9×11%=0.54(万元);如果该公司会计分别核算装卸搬运业务和交通运输业的收入,装卸搬运服务收入2.6万元,交通运输服务收入2.3万元,都位于税收优惠范围内,因此不需缴纳增值税。

四、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国家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处于30万元临界点边缘的小微企业来说,要尽可能地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一)适当增加企业开支

企业可以向公益组织捐赠,或者采取增加广告支出、增发员工奖金、招聘残疾人员就业等方法增加企业开支,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内,从而减少企业税负,增加净所得,还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知名度,一举多得。

例6:某小型超市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2万元,支出项目中付给收银员的工资为3万元。该超市不适用小微企业低税率的优惠政策,按25%的税率交税,2016年的企业所得税为:32×25%=8(万元)。该超市因销量不大,可聘请残疾人做收银员,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这样支付给收银员的工资可按照6万元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为29万元,处于30万元的低税率优惠范围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9×50%×20%=2.9(万元),为超市降低税负5.1万元。

(二)延期确认收入

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临界点不多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将部分收入延期到下一个纳税年度确认,以享受10%的低税率优惠政策。

例7:某小微企业按查账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该企业2016年1―1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8万元,不到30万元,适用小型微利企业10%税率U纳企业所得税。该企业12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年终汇算应纳税所得总额为31万元,超过了30万元的税率优惠临界点,适用25%的税率,需缴纳企业所得税7.75万元。

筹划分析:显然12月的收入就是税收筹划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递延收入的方法,把12月的部分收入递延到下一个年度,具体方法是把企业12月的收入,采用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进行销售,在合同上约定分两次收回货款,12月31日之前收回货款1.5万元,剩余1.5万元货款在第二年的第一个季度收回。那么此企业2016年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9.5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9.5×10%=2.95(万元),当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8万元。Z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简介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税收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行的双主体税制,而增值税和营业税又构成了我国税制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流转税。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联合下发了关于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此后几年,从我国部分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试点,逐渐扩大到涵盖我国整个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2016年,我国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也将被纳入“营改增”的浪潮中,改革力度之大、影响之深也是前所未有。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分析

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房产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中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构成了税制改革前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种。“营改增”税制改革实施前,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时按照售价的5%缴纳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主要是由增值额即售房收入与扣除项目之间的差额决定的,其中扣除项目包括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成本、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及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根据增值额占扣除项目的比例确定增值率,并以此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是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关键。企业所得税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税负之一。除小微型房地产企业适用20%的企业所得税外,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5%。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轻重取决于开发利润的大小,因此和土地增值税在税负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三、“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的影响

1.对营业税及增值税的影响。

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房地产行业将迈入缴纳增值税时期。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税率的基本倾向性意见已形成,针对一般纳税人,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预计为11%,并可按照增值税相关条例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在缴纳营业税时期工程材料成本中负担增值税后又重复征税的问题。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一半左右是由地价款构成的,且很难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专用发票;二是其他房地产开发成本如拆迁补偿费、市政大配套费及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增值税税负过重。

2.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已缴纳的增值税上。由于缴纳营业税时期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为5%,且为价内税,对价格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计算增值额时可以抵扣;而改征增值税后,税率预计变为11%,且增值税为价外税,在计算增值额时,已缴纳的增值税不可作为抵扣项目,则会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土地增值税的增值率,增大土地增值税税负。另外,“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是否属于重复征税的税种值得探讨。

3.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在房地产企业实施“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使企业实际税负变重,因此,“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后所得影响较大。

四、“营改增”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1.积极反映,争取税收政策支持。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成本中相当大的比例不能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成本中已负担且本不应该影响损益的进项税不能抵扣,增大了企业税负,因此,对于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具体事项的相关税务建议、诉求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向政策制定部门及时反映,争取税收政策支持。例如,房地产企业中占比例很大的土地出让金、市政大配套费、拆迁补偿费及其他行政性收费,一般只能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专用收据或其他收据,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为此建议政策制定部门可以对此类成本规定一个合理的进项税抵扣率,即政府可以允许房地产企业凭财政部门开具的土地出让金专用收据等作为抵扣凭证,类似企业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额,如果这部分进项税无法抵扣,企业税收负担将会大幅上升;还应考虑房地产业的上下游税率,最好规定一致或相近,以减轻企业纳税负担,实现税制改革的初衷即结构性减税的目标。此外,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的特性,增值税进项税的认证期是否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适当延长。

2.政策筹划,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由于“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状况及增值税的征纳方式,在实施初期会对相当一部分企业带来较沉重的税收负担。为了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据统计,相当一部分省市财税部门均提供了改革扶持资金政策,对税制改革中有实际困难的企业予以政府资金扶持。因此,处于“营改增”大背景下的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利用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政策筹划,以享受相关的政策资金支持,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3.找准企业税收风险点,合理规避税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与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企业不同,其建造周期长且开发至一定节点才能进行预售,考虑到房地产的行业特点、市场行情及政策因素,“营改增”后会使该行业税务风险加大。主要风险一是:如不能按期预售,前期的增值税进项税认证过期,致使进项税不能抵扣;二是:如果商品房脱销,导致进项税抵扣不足使得企业税负增加;三是:如果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严重出现商品房滞销,无法及时取得销项税,可能会出现进项税与销项税倒挂;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是政策制定部门需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税务筹划和规避税务风险的重点。

4.合理筹划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由于增值税抵扣有严格的抵扣链条,所以“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强增值税抵扣链条的管理及筹划。因房地产企业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确定后,相应的销项税也就确定,销项税的筹划空间有限,所以只能把筹划的重点放在进项税上。房地产企业如何增大进项税额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全额抵扣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点,比如企业的供应商、施工方等上游企业的开票时间、增值税税率、结算方式的选择及进项税认证时间的筹划等都是进项税筹划的重要切入点。项目从开工至售罄,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上,根据各行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点科学、合法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有效筹划方案,有效降低企业税负。

五、结语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在合理利用政策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业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找准切入点合理制定税务筹划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怡然.我国房地产企业纳税问题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15.01.

篇6

关键词:营改增 企业财务会计 影响对策

所谓营改增,主要是将企业原来缴纳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简称。而增值税主要是按企业增值部分进行税赋的增收。营改增主要是国家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加上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通过营改增的实施,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政策,就应认真分析和总结其对企业财务和会计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对经营策略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将税赋合理地降低。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要想通过这一政策取得实惠,需要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说,在企业财会中,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其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由于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短期效益来看,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额均会发生变化,这就会提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从长期效益来看,企业的效益整体上会得到提升,同时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将企业负债的总额降低。尤其是有的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大。例如路桥施工企业,其固定资产往往高达10多个亿,由于增值税的进项税已经从原值中扣除,而固定资产净值下降,在增加企业负债率的同时还可能因此提高企业的信贷风险;

二是在企业利润表方面,此方面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固定资产原值方面,由于其原值减少导致企业累计的折旧额也会相应地减少,而这就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的营业收入会变成不含增值税的价款,此时企业收入就会减少,而小微企业增值税的税率会比营业税税率低,这就会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在税负方面,由于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主要是以企业毛收入进行征税,所以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均需要全额缴纳营业税。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部分企业的税负就会降低,但是有的企业还会因此增加其税负。所以营改增对不同企业的税负影响也不同;

四是在企业财务风险方面,例如在审核发票时,会给企业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带来影响,不仅发票管理得更加严格,而且处罚力度较大。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专用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必须包含经济活动的全部环节,并与销项税和进项税有着直接的关联,进而给买卖双方带来影响,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风险;

五是会计核算方面。由于财务的处理和核算营业税的方法不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在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记账时,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即便是在现金流和利润细节等方面也有着较强的影响。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营业税核算过程中的会计科目较为简单,一般只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的税费和应交的营业税三个会计科目。但是在应该中实施后,核算科目增加多个明细,这就会导致会计核算难度加大,且给企业的纳税申报和税票的认证与抵扣以及税务筹划等带来影响,而此时如果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对某个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就可能因此面临相应的税务风险。

二、应对影响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营改增给企业财务和会计带来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切实加强对其的处理。具体来说,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营改增实施环境

随着营改增政策在我国实施的不断深入,作为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加强对这一政策内容的宣传,使得企业全员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通过宣传和培训,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应注重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的培训,预防由于人为失误增加企业的损失。并注重企业财会人员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学习,为营改增的实施和适应营改增政策下给企业财会工作带来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做好纳税筹划,强化企业账务管理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的纳税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就可能引发企业的纳税风险。所以必须在企业财会工作中对纳税筹划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利用流通环节达到转移税负和降低税额的目的,在确定合作商时,则必须将其对方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和开具全套增值税发票这一基础之上,应加强对其资源的利用,利用营改增实施对企业业务进行拓展,进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对企业账务进行改进和完善,强化企业账务管理,尤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税费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企业必须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对明细账务进行正确的设置。尤其是企业的新增业务,必须研究与之相符的财会操作流程,并确保其得以可靠的实施,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处理营改增的手段,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将税额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而在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强化内部控制

为了更好地应对营改增实施带来的诸多变化,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控制工作。尤其是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的财务制度发生的变化,必须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才能保证新增的各项制度得到高效的实施,并不断强化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实力,使其在具有处理营改增问题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战略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目标及时的更新和完善。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认真分析和总结营改增给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带来的影响有一个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梳理,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从而更好地规避重大的税务风险。而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为了更好地防控企业的税务风险,还应紧密结合营改增税收法规文件的内容,及时地加强对有关企业在营改增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分析,从而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同时将企业的税务思维拓展,及时的找出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并通过内部控制不断促进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四)致力于企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企业应抓住营改增实施的机会,对企业的投资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及时地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更新,对企业的运营环境进行改进,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企业的投资重点再次进行明确,就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化。

(五)注重发票管理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企业必须在发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在进行发票管理时,必须确保相关规定在发票开具和管理及使用过程中得到落实,对企业发票管理的流程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严防出现虚开增值税的做法出现,才能更好地预防企业因此面临的法律和财务方面的风险。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强化发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预防企业因此面临的损失。

(六)做好培训工作,调整报价,塑高素质人才队伍

营改增作为国家基于现实国情提出来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试点实施已经两年半的时间,尽管在一些领域存在有悖于改革初衷的问题,但是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自 2012 年营改增开始试点,较多地区营改增还处于试点阶段。税制以及政策的不成熟使得发展欠完善。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来规范、引导和健全营改增税制体系应引起每个企业的重视。“传帮带”模式已悄无声息地被现代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所取代。所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快速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增强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新思想新观念,掌握营改增的新动向,提前做好税务筹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施给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带来的影响较多,所以企业应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些影响的根源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地利用这一政策的实施强化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税负和生产成本,才能更好地应对营改增政策实施的需要。更需要加强营改增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营改增实施环境,切实做好纳税筹划,强化企业账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致力于企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注重发票管理,合理确定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牛云.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74-75.

篇7

关键词:政策环境建设;财务视角;成品油销售企业

近年来,随着成品油市场逐步放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成品油销售企业竞争激烈。已初步形成了“两桶油”为主导,国外石油公司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企业规模发展的同时,带来一系列诸如税收风险、价格风险、资金风险等问题,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政策环境建设是成品油销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政策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政策环境建设,特指企业集团根据行业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就企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协商,在达成对改善外部环境共识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改变,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进步,提高企业集团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政策筹划行为。从财务视角来看看,企业集团进行的政策环境建设的根本动因是其在自身发展中,由内生性制度需求引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政策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管理、纳税筹划、项目投资等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与政策支持。企业集团尤其是特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因此,政策环境建设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某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政策环境现状。

某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从事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经营业务。公司机关设12个职能部门,下辖7个销售地市公司、3个专业公司、3个控股单位,员工8000余人,资产总值近50亿元。营运加油站近500座,年销售成品油300万吨,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品油销售企业。该公司目前政策环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企业所得税税赋偏重。近5年年均纳税2亿元以上,多次被地方税务部门被评为当地纳税企业50强,为地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值税是该公司第一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属于第二大税种。2008年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后,公司的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减少为25%,但整体税赋依然偏重,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均在数千万元以上。随着地区GDP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域内成品油销量将持续增长,公司经济效益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所得税必将大幅增长。如何充分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日益增长的所得税费用,是公司政策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

2.加油站网络开发问题。预计所属地区GDP增长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全国排名靠前,到“十三五末”成品油表观需求将达到720万吨以上。公司要想实现销量大幅度增长,提高现有70%市场份额,必须新增加150万吨零售能力,即150座加油站。但是,加油站开发和建设涉及规划、安监、环保、工商等众多政府部门,需要取得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政策扶持。如何获得有效的外部政策支持,顺利完成适应公司未来发展规模的加油站网络开发建设任务,也是公司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3.销售价格问题。该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所属区域属于典型的交界市场,竞争对手较多,且长期利用便捷的长江水路航运和较低的油品购进价格,打压市场销售价格,给公司经营造成较大冲击。近年来,公司批发价格经常出现倒挂现象,批发价格到位率低于94%,零售到位率也逐步降低。销售价格不到位,竞争对手低价抢夺客户,严重影响了公司销量和利润持续增长。

4.加油站资金安全问题。近年来,犯罪分子瞄准加油站作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加油站资金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前不久,当地某社会加油站连续出现夜间营业款被抢事件。同时,部分加油站现有投币式保险柜膨胀螺丝不够结实,摆放位置不够隐蔽,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个别偏远加油站未实现银行上门收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政策环境相关对策。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品油销售企业,针对目前的政策环境现状,该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企业纳税筹划。由于公司连续几年被地方税务部门评为纳税50强企业,每年上缴各项税费在2亿元以上,应借此机会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在纳税筹划方面,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减免优惠方面的相关规定,谋取企业利益最大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和新出台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文件的有关精神,争取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执行15%优惠所得税税率。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加油站网络建设步伐。“十三五”期间,地区成品油销售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为了确保70%以上的市场份额,必须新增加150万吨零售量、150座加油站。公司应以其总部在当地天然气项目、金融投资项目等为契机,协调地方政府部门,争取其最大支持,增加加油站网点指标,确保网点建设的顺利推进。

3.加强与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沟通和协调。成品油销售价格问题,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我国加入WTO以后,成品油零售与批发放开,销售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针对竞争对手凭借进价优势以低价销售打压成品油市场的情况,除了对内向上级公司争取政策,在控制力较弱的局部地区给予进价优惠外,更重要的是积极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沟通,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成品油市场价格监督检查、油品质量定期抽查,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正当权益。

4.加强资金风险管理。要与公安部门和银行积极协调,确定各类型加油站上门收款收费标准,彻底解决偏远加油站银行上门收款的难题,避免加油站资金送行途中的风险问题。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加油站盗抢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和使用。110联动报警器、嵌入式保险柜、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必须配备到位。企业党群部门还可以定期组织加油站员工与各级公安部门进行联谊活动,建立良好的警企关系。

四、结束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品油销售企业政策环境建设,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以财务视角为基础,加强企业政策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只有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政策环境建设,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传递企业的呼声和建议,才能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婷.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特区经济,2010(05).

[2]张楠.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西部财会,2013(01).

篇8

关键词:增值税现金流风险;以票控税;制度性风险

众所周知,增值税是企业缴纳税款较多的大税种,其税款缴纳会对企业资金流产生冲击,从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多数企业都高度重视现金流风险防控,但却始终没有增值税现金流风险的概念。事实上,价外核算计征和以票控税政策,有力地维护了增值税征收秩序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现金流风险。许多财务管理薄弱的企业经常出现账面有盈利而账户无资金现象,多与此增值税现金流风险频发相关。所以,揭示企业增值税现金流风险,探索其类型与成因以及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值税现金流的涵义及特征

简言之,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就是因缴纳增值税而产生的现金流风险。具体来说,是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以下简称纳税人或企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提前缴纳或多纳增值税金,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形成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应是企业现金流风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在表现通常是企业资金日渐紧张,账面有盈余而账户无资金可供分配,一旦并发常规性现金流风险,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除具有常规性现金流风险的成因复杂性、类型多样性等特征外,增值税现金流风险是纳税人已习惯了强制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定式下的客观存在,因此它不易被会计人员察觉,隐蔽性强;同时,它不是某一特定财务控制薄弱环节偶发的,而是伴随企业购销经营循环发生,所以还具有无法间断的持续性;而且增值税需按规定期限按月缴纳或结税,具有潜伏期短的独有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都非常具体和清晰,可操作性强,只要纳税人科学筹划,完全可以做到依法合理纳税,即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具有技术上的可控性。

二、增值税现金流风险类型及成因

(一)外源性风险及其成因外源性风险主要是因企业执行增值税法规定的各种限定性条款所产生的现金流风险。其在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发生,具有不可控性。1.预缴增值税风险。依照增值税相关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应采取分期预缴、月末终了后15日内结清税款;《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规定,房地产企业以预收款销售自行开发房地产项目,应按3%预征率预缴增值税。预缴税款是满足国家财政支付需求的重要保证,但也隐藏了增值税现金流风险。比如,某公司4月份开盘预售房屋收取预售款8460万元,应在收款当期预缴增值税金232.84万元[8460÷(1+9%)×3%],会计应做借记“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232.84万元、“税金及附加”27.94万元,贷记“银行存款”260.78万元的账务处理。也就是说,公司还没有实现收入,却要预先支付260.78万元的增值税及附加。2.视同销售计税风险。依照规定,企业发生自产和委托加工产品对内自用、外购商品自用和对外改变用途的产品,一律应视同销售计税;另外,从事货物和劳务企业发生混合销售业务,应按照货物和劳务标准计税。如某公司用自制产品以库存成本价1190万元(售价1860万元)抵顶职工欠薪。该批自产自用产品没有销售也没产生现金流入量,但依规应视同销售计税,需计提销项税额213.98万元[1860÷(1+13)×13%]。该规定体现了增值税制的“公平税负”原则,但加剧了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却是客观事实。3.以票控税政策影响。按规定,纳税人取得采购专票、进口货物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和购进服务取得的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完税凭证、收费公路通行费发票或未取得增值税专票但取得电子普通发票、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铁路公路和水路车票等,可按发票注明税额直接抵扣;购入农产品取得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农产品销售发票的,根据发票注明金额依照规定扣除率计算抵扣;其他普票采购和小规模纳税人采购所支付的增值税,一律不得抵扣。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环境下,任何制造业采购和订制材料都不可能完全取得专票。这就意味着凭票抵扣政策必然使企业发生的部分普票采购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所有采购业务,都隐含了采购价格之外多支付增值税款的现金流风险。4.增值税政策执行风险。在税务检查中,税务干部过度行使“自由裁量权”和错误裁定现象也偶有发生,许多企业不善运用和行使《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包括要求听证、申辩和行政复议等,造成企业补缴或被追缴增值税,形成增值税政策执行引发的现金流风险。

(二)内源性风险及其成因1.决策风险。决策风险即企业决策失当和失误造成的增值税现金流风险。一些企业没能摆正财务的核心地位,经理人直接把持或自行决定经济交易和事项,会计人员被动核算和盲目纳税。如某国有农场与房地产咨询公司签订住宅开发合同,原以为增值税等应由对方缴纳,却因乙方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而被税务机关查征房屋销售增值税1600余万元;又如部分企业领导严令采购部门千方百计压低采购价格,结果出现大量普票采购业务,导致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虽然采购节省了部分支出,但却无法抵销多缴的增值税金,形成增值税现金流风险。2.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各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业务协作和信息沟通不畅而造成的增值税现金流风险。部分企业内设部门各自为政,购销等经营机构和相关职能科室不懂得经济业务与增值税的关系,却又不主动与财务部门沟通交流、征询财会人员意见,以致采购票证五花八门;还有些企业采购重价格(低价)轻发票,销售重价格(高价)轻结算,从而引发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如某酒业公司在资金紧张期将闲置储酒罐外借给矿泉水公司,经营部与借用方商定借用期8个月,收取押金42万元。会计人员据此做出存入保证金的账务处理,并依规提取并缴纳增值税4.83万元[42÷(1+13%)×13%]、消费税7.43万元[42÷(1+13%)×20%]和附加税费1.47万元[(4.83+7.43)×12%]。该业务发生前,公司没有指令财务估值,经营部也未预先征询财务部意见,导致错失了纳税筹划机会,造成公司在无交易业务发生而额外支付税费13.73万元,仅增值税现金流风险损失就达4.83万元。3.财务控制风险。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乏力,销售层面缺乏对赊销和托收承付等需垫付款的结算方式限制,甚至因规定“谁赊销谁催款”而产生业务员私自占用或侵吞的现金流风险;采购层面确定的采购对象既有提供合理价格的一般纳税人企业,也有给予一定优惠价格诱惑而只给开具普通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对此,会计人员“守桌待票”不做任何预警提示,许多普票业务因得不到进项税额抵扣而产生多支付增值税的现金流风险。4.技术性风险。技术性风险是指纳税人税收专业技术素质欠缺和驾驭增值税政策能力弱而使涉税经济业务处理失当或错误所产生的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如某市石化公司会计人员12月进行实物盘点,发现库存盘亏产品17.4万元,经调查核实应确认为自然耗损。报请公司总经理批准后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销库存成本17.4万元,同时冲销暂挂账的“待处理财产损益”。由于没按产品消耗外购材料12.46万元计算结转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即同步做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198元(124600×13%)的账务处理,从而潜伏了纳税风险。次年6月份税务检查,要求补缴增值税及其附加合计18141.76元,并依照增值税和城建税额合计数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16327.58元。5.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造成的增值税现金流风险。有些会计人员业务核算不及时,账务处理拖拉,常出现“压票”和期末突击做账现象,不按期办理采购专票的税务认证或认证后不及时抵扣,甚至存在内外两套账行为,从而潜伏纳税风险,并最终转化为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如某公司会计人员2019年11月份发现有一张2017年9月17日开回的注明税额62479元的增值税专票没有办理税务认证,造成公司枉交增值税6万余元,且因漏记成本还造成当年多缴企业所得税10余万元。

三、企业增值税现金流风险的控制

(一)加强采购环节的票价管理1.认真筛选采购对象并建档管理。大中型企业材料和物资装备的集中采购,应建立实施专票供应商的准入制,可以不区分一般纳税人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但采购通告和项目招标公告时,必须明确将提供专票作为参与投标的基本准入资格,并由财务、审计共同参与严格把关。同时,限制向普票企业招标,严控向不能提供发票的供应商采购。一般纳税人身份的小微企业落实采购计划中,应首选专票企业,次选普票企业,杜绝向无票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采购。最后,企业应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分类注明其纳税人身份和提供发票情况等,并报财务部门备案。财务部门应指定材料会计或税务会计保管并定期与采购信息核对监督,对归档对象变动信息予以调整。2.严格发票控制确保进项税应扣尽扣。在凭票扣税政策导引下,纳税人采购管理应以索取专票为基本抓手。不论向哪类供应对象实施采购,都应“询价先问票”;采取委托代购的企业,要建立专票责任与代购佣金或费用挂钩制度,委托收购农产品时,应认真开展对代购人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票的专业技术辅导和责任培训工作,确保一户一票;同时,要求财会人员要有责任担当,对取得的专票要及时办理平台认证,通过认证的专票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入账抵扣,对擅自压票和拖延核算的,要坚决承担纳税风险损失责任,对违背财务制度规定擅自无票采购的业务拒绝结付购货款等。3.积极寻求新供应商以谋取优惠价格。企业采购供应商档案库应由准入供应商与备选供应商两部分组成,并尽力通过采购信息沟通策略,促成其共同开展自由竞争,从而避免出现供应链条中断而盲目地开展普票采购甚至无票采购而带来无法挽回的现金流损失,同时赢得更多低价采购节约现金流的机会和空间。

(二)降低视同销售和预收款销售业务税法规定以自产应税产品用于分配、福利和对外投资、捐赠、抵债等,均应视同销售业务按销售价格或公允价值计税。因此,企业应尽量减少或杜绝自产自用和改变用途行为发生,来规避增值税现金流风险。如企业可采取带薪休假等福利模式,取代用自产产品分发实物福利;对于难于用现金偿还的债务,可考虑运用债务重组模式取代以自营产品或不动产抵债;若非资金特别紧张急需融资情况下,制造企业尽量不采取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销售货物,防止垫付销售税金;房地产企业销售优势地段的房地产无需采取预收款方式预售,普通地段房产可通过设立内部银行办理先存款后买房办法,以规避预缴税和额外支付税款的业务发生。

篇9

关键词:

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670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展至全国除了生活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大部分行业,到2015年年底全行业都将陆续完成“营改增”试点。这同时也意味着,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

“营改增”之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自身的税负会增加还是减少?而企业财务人员更关注的则是新的税种下,如何正确的计算税款和核算涉税业务?如何做好税改后的纳税筹划,使得企业的总体税负能够降低?可见,“营改增”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有影响。因此,作为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税改对财务管理影响的各个方面,并积极找到应对措施。

1 “营改增”的必要性

“营改增”是指对征收营业税的应税服务改征增值税,由对营业额全额征税变为对增值额征税。从国际经验来看,全世界绝大多数实行了增值税国家,都是对商品和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我国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所有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符合国际惯例。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税征收的一个税种。营业税是我国的第三大税种,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广泛,且实行多环节课税,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因此,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规范税收制度,必需要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这项改革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重要是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并且还能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优化经营模式和加强内部管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要在2015年以前,把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全部改为征收增值税。

2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发票管理方面的影响

实行营业税时,企业使用的是从地税机关领购的行业发票,如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改征增值税后,则应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水平划分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分别使用不同的增值税发票。若企业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若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开具的发票,是购买方支付增值税额并可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对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而且,我国规定一般纳税人应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专用发票,即使用包括领购、开具、缴销、认证纸质的专用发票及相应的数据电文。因此,企业财务部门的税务会计应认真学习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尽快熟悉专用发票的各种操作方法。

2.2 纳税主体资格认定的影响

实行营业税时,不须根据纳税人的生产规模和会计核算水平对纳税人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而改征增值税后,当纳税人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时,则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否则,将会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因此,“营改增”后,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办理纳税主体资格认定的手续,以免遭受损失。比如,对于某货运公司,在“营改增”后,如果办理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此后购买运输工具(如货车)时产生的进项税额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降低企业的税负。否则,只能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以折旧的方式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由企业自己负担。

2.3 税款计算的影响

营业税税款的计算比较简单,是按照营业额和规

定的适用税率来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而增值税税款的计算相对要复杂一些。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当期应纳税额=当期不含税的销售额×征收率。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可见,准确计算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款的关键是要正确的计算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买价×适用税率。但实际经营活动中情况复杂,所以销项税额和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的确定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4 涉税业务账务处理的影响

对于营业税,一般是在月末计提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贷记“银行存款”。

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则要复杂得多,以一般纳税人为例,有以下几种情况。

2.4.1 销售业务

一般纳税人每开出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确认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4.2 采购业务

一般纳税人采购货物,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借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

2.4.3 月末处理

一般纳税人在月末时,应将该月应缴未缴的增值税转账,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4.4 缴纳税款

篇10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实际税率;问题;建议

2011年1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同时印发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启动。之后,北京等地区也上报参加改革试点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截止到2013年8月,改革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试行,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和国际税务总局决定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税改的范围和深度都在扩大。

用增值税替代营业税,不仅是国际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理论上“营改增”对于企业经营效应方面可以减少税负,增加投资积极性,对于社会,有助于刺激社会投资,细化社会产业分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另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则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变。但实际中也出现了某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税负不降反升的现象,由于企业税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税改是否对企业达到了减税作用也直接影响到此次税改成效,因此有必要具体分析税率的变化情况并作出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准备。

一、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差异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特点比较

此次“营改增”之前,营业税和增值税相互补充而存在,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有形动产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需要缴纳增值税,纳税人从事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等劳务和转让销售不动产需要缴纳营业税。两税并行的体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带有“过渡时期”税收体制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税制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如重复纳税会造成行业不均衡发展,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销售行为分别核算纳税行为增加了企业、征税机关管理成本等。

增值税由于自身具有“中性”特点,其优势是国内外众多学者所认可的:安体富(1995)定义税收中性是指不因政府征税而增加社会的超额负担,造成市场机制的扭曲,不因税收影响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和价格关系,不因税收扭曲平等的竞争市场关系和企业经营决策,不因税收影响国内外投资行为。Burgess.R和N.setni(1993)指出,增值税只是对增值额征税,从生产者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者面临的价格都相同这个意义上说,它符合税收中性,避免了其他一些间接税制所具有的低效率,由于企业不会因增值税的改变影响企业的产量决策,说明增值税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

但是针对“营改增”国内学者也持不同观点: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为代表对此次改革持支持观点,杨志勇在《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一文中指出(2012),两税并存的格局不利于我国税制的完善,也不利于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之后,减轻税负的不仅仅是原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受惠方还包括了原来购买试点企业服务的那些增值税纳税企业。在北大和林肯研究中心2009年1月10日举办的中国财政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专家普遍表示:国家不允许服务业中固定资产进行抵扣,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改革营业税制度,降低税负,是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存在反对声音,其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杨斌教授。他认为中国目前国情营业税改增值税不适于“全盘西化”,应当保留流转税制现有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状态,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当建立起“中国式增值税”,即收入型增值税、账薄法为主的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以及全面型、单一税率制。兴业证券针对新实行的铁路运输“营改增”的一则报道也表示宏观走势尚不乐观,投资仍需谨慎预计风险。

二、对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效果分析

(一)上海市最先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考虑到上海市服务业门类齐全,辐射作用明显,我国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首先开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改革政策上主要涉及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和计税依据等要素。

1.基本政策

试点地区原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比照增值税政策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低于500万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否则为一般纳税人,原公路、内河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两者采取不同计税方法。行业和税率如下

(1)行业范围:交通运输业、公路运输业、水路交通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现代服务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邮政业等。

(2)税率:11%: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除提供快递服务)

6%:大部分服务业(处有形动产租赁业)、邮政业中的快递服务业17%:有形动产租赁业(年应税额未超过500万的小规模纳税人按3%税率并采取简易办法纳税)

2.政策效果分析

根据上海市国税总局数据资料,税收统计数据如下

根据上海市国税局的2005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税改开始,营业税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并稳定下降到10%以内,增值税比重呈上升趋势,且增长趋势平稳,稳定到20%左右,并且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税额占总税收的比重较税改之前有了下降到30%左右,说明税改的达到结构性减税的目的基本实现,但税收总量没有出现下降的现象,甚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营改增”政策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外,根据《中国税务报》统计信息显示,2012年上海市小规模纳税人减少税收负担达15亿,降幅为40%;―般纳税人税负有减有增,一般纳税人共减少税收为46.2亿元,增加税收为16.2亿元,整体净减税为30亿元;三是出口服务企业受益明显,2012年上海市已受理的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申报64户,涉及免抵退税额达79,2亿元;已受理出口免税企业为598户,申请免税销售额约为258.3亿元,按行业税负估算减免税额约为8.1亿元。

国务院2012年7月25日召开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各地区所涉行业税负和上海市相同。2013年8月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并在2014年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行业纳入改革范围,至此交通运输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通过对厦门市税务局税收统计数据分析,明显可以看出,自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遏制了厦门市增值税下降的趋势,使增值税在总税收比重中下降趋势放缓,营业税比重保持平稳不变,流转税总体呈微小下降趋势,考虑到厦门市自2012年开始纳入试点范围且2013年数据缺失以此观之,税改的积极效应虽然不明显,但也没有增加税负,出现反政策效果。

并且据《中国税务报》2012年报道,厦门市自2012年税改以来,营改增企业总体税款减少达6367万元,下降了28.59%,税负为2.9%,降低1.1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纳税人减少税收达5542万元,税负从4.01%降到了2.89%,下降了1.12个百分点;小规模纳税人减少税收达825万元,降幅为35.04%,税负从4.62%降到了3%,下降了1.62个百分点。

江苏省自实施“营改增”以来,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该市自201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共计减税达32.97亿元,试点纳税人的减税面约有96%,试点一般纳税人整体税负下降0.95个西分点,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了35.90%。

三、对营业税改增值税行业实际税率的分析

(一)理论分析

此次“营改增”对从事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税率由5%下降为3%,实际税负为3%/(1+3%)=2.92%,假设原来税率为5%,税负下降为(5%-2.92%)/5%=41.6%,并且根据数据显示,在试点13.9万户的企业中,65.7%是小微企业,税负下降明显,降幅为40%,符合理论预期。

这里着重分析税改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税改后,增加了11%,6%的税率,“营改增”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减税,还利于民,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试点地区某些行业税负增加现象,对此,国家设置了专项扶持基金,旨在减少过渡时期的矛盾,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税负增加企业个体因素外,行业自身的特点也不容忽视,比如对于人力成本比重较大的咨询服务业,可抵扣的项目较少,增值率小于税负增加率;铁路运输业固定成本更新率低,可抵扣项目少,但对于新发展的高铁事业,可抵扣的项成本高、项目多,税改则显现出正面影响。

这里采用姜明耀、潘文轩(2012)年的研究,构建增值税和行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模型,K行业不含税收入为Sk,税改前营业税率为Tky,改革后增值税税率为Tzy,,外购可抵扣的第i种货物或服务的不含税采购价和税率分别为Vi,Ti,,Tzp为增值税率的算术平均值,

总结公式,第一部分Tkz―Tky―Tky2是税负的增税效应,经计算得知,交通运输业的增税效应为0.0791,有形动产租赁业的增税效应为0.1175,服务业的增税效应为0.0075,说明税率的设置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增税效应最为显著,要达到减税效应,只有依赖Gk,即行业增值率带来的减税效应[(―Tzp(1―Gk)],也可以推测,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率制定的略高,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以下根据保持减税目的,是根据部分行业增值率计算的增值税临界税率。

根据何太明、王怀明、黄中生(2013)认为,有形动产租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率最大分别为10.34%和10.23%,现行税率设置过高,有可能造成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也的税负增加,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这不仅不符合中央结构性减税的目的,且多档税率不仅不符合增值税中性作用对经济的有利作用,同时也税收征管的难度和成本。下面具体分析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实际税负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四、总结及建议

自上海试点运行开始后,我国“营改增”的步伐也在加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和行业的税收数据表明,虽然有些行业税负有所增加,但税改还是降低了实际税负,因此:

(1)国家有必要加快增值税扩围步伐,地区行业间的不统一不仅加大了税收征收成本和难度,也破坏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交通运输业出现的问题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政府在采取渐进式税改的时候要注意尽快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否则不仅不利于地区间均衡发展,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其次,要拓展税改的深度,增加营改增的行业。

(2)合理制定税率。针对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和物流企业出现的税负增加问题,上文分析源于增值税税率过高,企业现实经营中可抵扣项目有限,目前铁路运输业营改增也已开始实行,国计民生都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也不提倡税率的复杂化,政府除了设立专项基金进行扶持帮助,也应思考降低其税负。

(3)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据安永2011年12月的《关于增值税试点改革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的企业中有84%的企业缺少高效或者战略性的管理增值税技能,许多企业缺少或者根本没有专门负责间接税管理的员工,企业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增值税抵扣的会计处理、发票管理、企业成本控制、纳税筹划问题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范彬,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影响与对策[J],财税金融,2012(3)

[3]夏杰长,管永昊,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意义及配套设施[J],中国流通经济,2012(03)21-24

[4]安岩,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J],税收理论与实践,2012(07)

[5]何太明,王怀明,黄中生,“营业税改革”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5)

[6]张伦伦,朱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营业税改革路径探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1(6)

[7]姜耀明.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11-16

[8]潘文轩,增值税扩围改革有助于减轻服务业税负吗?―基于投入产出变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2),51-54

[9]刘佳,不动产销售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思考与建议―以增值税扩围改革为视角[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1)

[10]韩瑞宾,渐进式扩围与彻底式扩围结合推进营业税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3(17),19-22

[11]包健,对营业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6)19-22

[12]魏陆,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7)

[13]靳万军,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北京问题的初步思考[J],税务研究,2007(1)

[14]高瑞华,关于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几点看法[J],会计师,2012(10)

[15]李贺涛,关于我国现行营业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5)

[16]胡怡建,上海服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效应分析[J],科学发展,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