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0 15:2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篇1

无形资产应该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一项无形资产中所包含的人力、物理、科技水平以及其他的能力是复杂多样的,而这些多样化的资源正是因为在无形资产的的凝聚而获得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说我们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应该根据它这一特点,从而我们说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根据无形资产的内容,可以反映出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统一规划企业无形资产的生成、运用以及转让的运作规范和组织制度;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如制定技术、管理营销网络和形象设计以及信息资源开发战略等;驱动创造性知识生产,并将知识融入到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之中;建立专家网络以及客户知识库,促进知识的共享;定期或不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与评估;如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及时申请产权;无形资产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等。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正确计量和合理核算

(一)正确区分各种无形资产的来源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自己研发创造的,那么就应该综合计算其研发或创造的成本来入账,也可以合理的预测其未来收入的现值来入账;另外,无形资产也可以是从他人购买得到的,它的入账只需根据其购买价值即可;与此同时,接受投资业可以是无形资产取得的另一种途径,一般在接受无形资产投资时,会对其进行估值,以此来确认股权比例,这种估值可以用来做无形资产入账的价值。

(二)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问题无形资产的损耗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容易估计,而且不同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价值损耗,在不同的时期其损耗程度也不一样,例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资源相比较上世界,价值损耗就要快的多。根据最新会计准则,如果无形资产出售的帐面净值小于出售所得,月末应按售出的该项无形资产帐面净值结转销售成本:借记“销售———其它销售”,贷记‘无形资产———专利权”。如果所得小于帐面净值,为了避免出现亏损影响企业当月利润,应按所得收入结转成本,额留待以后各期正常摊销或再次出售时结转。

(三)应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而且有的无形资产时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正如其价值损耗的程度不断变化一样,其摊销的期限也是难以衡量的。针对这个问题,新的会计准则其作如下调整:对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计入损益;对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逐渐增值的可能,所以不进行价值摊销。这样,既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又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

三、企业无形资产现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无形资产现状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时,其主要目的还是寄希望通过合理的使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注重投资无形化的发展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对总资产无形化的份额已经从原来几乎没有提升至55%-75%,这些资产的无形化已经为这些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65%-85%,这一趋势显然还会因为资产无形化进程的加速而增加。因此,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无形资产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仍还还存在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无形资产,或者还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重要性的问题。即便有的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无形资产,但也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还没有实现这一观念的能力。更有企业居然把有形无形资产割裂开来,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的相互促进关系。2、无形资产管理内容狭窄传统观点认为,一般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企业管理者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习惯更多地关注以上几个方面。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的内容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企业战略、知识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纳入其中,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缺失从这么多年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来看,在无形资产管理的许多方面还都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漏洞。首先,缺乏专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其次,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时往往忽视了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此外,对无形资产的时候维护制度尚未形成;最后,无形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的不健全也在一些企业中存在。4、无形资产管理手段单一企业大多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釆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仅仅只是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来反映掌握无形资产的信息,这样的管理人力、物力成本巨大,而且效率不高,而且更加致命的一点是,无法真实的反映无形资产的管理状态。

四、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能力配置企业要想无形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必须合理的分配管理资源,统筹管理,做到各项资源管理的效率最大化,那么就对企业管理者对资源管理的配置能力提出了挑战。

(二)建立和健全适于无形资产管理的组织制度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速度之快,要求各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形成从重视指挥与控制核心转向重视革新和服务的转变,以充分交流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三)营造无形资产管理的文化氛围管理团队的文化氛围对于管理效率的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针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是需要先进的、与时俱进的、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一切不利于或有损于无形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行为规范、价值和思想观念,都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 管理 意见

在经济增长中,无形资产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所创的收益占整体的比值也越来越大。而这种较大的比值也预示着它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却十分不完善。大量的无形资产从我国企业中流失,在国企中,这种现象更是严重。而作为目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何让解决这个问题变成当今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什么是企业无形资产

一种在企业中不具有独立实体,而且对企业的经营有作用并且可以创造利益的资产被称为企业无形资产。而它的特点就是虽然不是独立实体,却通过依托于一定的实体而带来一定程度的额外收入,而且在形成过程中自身便可发展成权利或者信誉等。无形资产的实例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而这种权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无形资产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不够,导致管理上的失败。最后导致这种无形资产大量流失。所以就目前而看,加强对该方面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在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在通过利用自身的任何优势去击败别的企业,进而使自己的企业得到发展。如此看来,一点点的差距就有可能带来不同的结局。

二、目前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

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自身实力的强力条件,也是维持企业发展的有效前提。但是许多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方面的知识缺乏,而导致了目前许多企业中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的现象。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先来分析目前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只有明白错的原因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一)对于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缺乏

由于传统企业管理意识的影响,多数企业在管理中一般都是注重对于实物资产进行管理。而对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缺少一定程度的认识,进而忽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无论是产品开发方面,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不被重视,对于无形资产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划和保护。进而经常发生专利纠纷、技术泄露等一些列的无形资产问题。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目前,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由于管理失误造成流失严重

首先是人才的流动造成的无形资产的流失,主要是我国在无形资产的法律方面还不完善,还有企业的管理无形资产意识缺乏,特别是关系到技术人员的流动的管理方面,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案而造成技术的流失和商业机密的泄露等大量无形资产的流失。

接着便是从企业自身意识上产生的问题,许多企业的科技成果或者产品不及时申请技术专利或者注册商标,最后导致商标被其他企业提前注册、研究的技术被盗用等,一系列的关于无形资产方面的问题。

最后是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体系以及相关法律还不完善,造成在评估时标准没有选好,或者评估方式或程序出现误差,这都极有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

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在逐步升高,但是除了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还要将其利用率提升到最大。但是在许多企业的实际情况中,无形资产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其潜在的市场价值、隐藏功能还有品牌效应等一系列的作用并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主要是各企业在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实物资产是由于对其了解不够、管理不到位以及信息反馈不及时,使得无形资产的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甚至连十分之一的财富创造价值都没有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关于对无形资产的法律方面上在尽力完善,但是如果各企业不重视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那这种流失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会降低自身市场竞争力还有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发展趋势等。

三、对目前无形资产管理现状提出强化方面的意见

首先是从对于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方面的强化。要从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上入手,要让其明确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对于该方面的管理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利用比较规范并具有实际力度的管理方式与制度。全面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利用。

其次便是从无形资产本身对其进行保护。首先要加强保密措施,防止技术泄露和商标抢注等商业机密的外露。还有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善,要与技术人员签有关信息技术保密的合同。还要在员工中实行一定的制度,使得可以激励人才的自我发挥,这也是留住员工的比较好的方式。避免了人员的流动,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形资产流失的概率。最后便是通过法律的力量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对于无形资产方面的技术成果要及时递交保护申请,取得专利。这样才是真正的对无形资产的重视。单凭自身的保护,力度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各企业要努力提高各自的法律意识,懂得通过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后便是通过在管理机制上方式的调整或者创新,将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增大其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还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定期的评估,在选择评估方法以及应用的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无形资产管理 

前言 

对于企业的资产,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情况,其中无形资产需要企业长期开发和培育的。在新环境下,我国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改变,就是目前而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对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无形资产的发展和管理,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企业无形资产的概述 

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不存在实体的资产形式,无形资产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很容易受到供求关系及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突变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统计时,不能采用资产计算的方法。此外,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使用很长的时间,会对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并且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专利性,如企业品牌、技术成果等,在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自身无形资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2.企业发展中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形资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无形资产是其生产经营的根源,企业的无形资产包含了企业的技术、文化、精神、内涵、品牌、战略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企业价值的全方位体现。通过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丰富的价值,实现企业经济交易,同时无形资产还能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为企业的的价值增长保驾护航,因此。在新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舞台,同时这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当前市场经济情况看,无形资产质量优越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舞台的话语权越大,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企业财务管理中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3.1管理观念差 

从当期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看,现代企业还存在不注重无形资产管理的现象,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着手进行无形资产管理,但是由于其管理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和有形资产管理全面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无形资产比较特殊,有很多内容无法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出来,如企业文化、企业信用、企业品牌等,在财务报表上没有办法将企业无形资产的变动展现出来,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掌握无形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而降低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质量。 

3.2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从当前情况看,由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还不太重视,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无形资产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时,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从而严重的降低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质量。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还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管理人员呈现老龄化的现象,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是从其他岗位抽调过来的,并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训练,这就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3管理手段落后 

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采用报表存储的方式,简单的将无形资产信息存储起来,这种管理模式会极大的加大无形资产信息统计难度和查询难度,同时还会造成无形资产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支出。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手段落后,很容易造成无形资产信息流失,这就增加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变动,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4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在制定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和培育时,没有对企业的投入成本及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全方位分析;有的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无形资产绩效管理方案,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也比较差,如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侵权现象,这很容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4.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手段的策略 

4.1改善无形资产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树立良好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引导企业所有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培育、保护、管理,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企业管理者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从而带领企业更好的发展。 

4.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企业必须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方面企业要注重招聘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无形资产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保证其更加专业、科学的开展无形资产管理活动。同时企业还要注重提拔年轻的管理人员,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次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活力。 

4.3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应该采用科学、合理、全方位的手段进行,一方面企业应该规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明确无形资产包含的内容,并在开发无形资产时,要对其成本投入及未来经济收益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保证企业无形资产开发、培育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做好无形资产监控工作,企业应该对无形资产的信息进行跟踪管理,避免出现无形资产信息流失的现象,只有保证无形资产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4.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确保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企业要将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业绩与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挂钩,以此保证管理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开展无形资产管理活动,从而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 

总结 

在新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不断提高自身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以此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盼,王萍.论现代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11):102-103. 

[2]夏峰.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197-198. 

[3]苑晓东.论企业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98-99. 

篇4

(一)国内企业不重视甚至忽视无形资产

国内企业低估和不重视无形资产,甚至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造成了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给企业的合法权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部份企业没有把无形资产当作企业的资产,误以为分文不值。很多企业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有知名度,但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一栏的数额却很少,而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创造效益的专利权、商标权及专有技术等则很少引起注意。部份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虽已入账,却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如,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只承认外国的无形资产,而不承认中国的无形资产,致使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被大量无偿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二)不法企业经营者的侵权行为

不法企业生产经营冒牌商标产品,不懂或者漠视知识产权法律,盗用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当今世界上大的跨国集团,每年都要拿出相当其营业额10%左右的资金用于无形资产的开发,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对各种侵权行为严惩不怠,坚决杜绝一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而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些现象呢?

二、我国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很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特殊性

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性,使得中国企业低估和不重视无形资产,甚至忽视其存在,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两点:无形资产没有实体形态,从而不能像房屋和设备有固定的价值,其功能作用也不能很直观地体现,只能存在于意识中,而其价值的损耗也只具有无形损耗这种单一形式,进而使其退废时也没有残值。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给价值评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基本上很多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无法准确地预估,即便有些无形资产有法定的期限,但更多时候逾期了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决定了无形资产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所以企业在资产重组、并购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很难有具体估值,一些企业可以任意操纵价格,而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机制

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确定性使得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虽已入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机制,使得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仍有大量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或占有。如在价值评估工作中,由于评估机构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人为因素可以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也就造成了低估或提高无形资产价值的结果。

(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

无形资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有法可依却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存在,促使了不法企业的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还有发展的趋势。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但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标准以及一套有效的无形资产评估程序和方法。另外,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意识,还没有被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以至于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执法不严,执法不力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间接造成了其他企业承包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以及加大了国内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有关建议

(一)企业应从内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在企业财会部门的无形资产综合价值管理的基础上,由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密切关注有关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信息,随时把握国际、国内的知识产权动向,有时汲取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保证无形资产的先进性。开发与拓展已有的无形资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利用新能源,保证企业价值的维护和巩固。应实施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成本等进行评估和确认,保证无形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严格商品产品检验制度,了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专有技术的保密状况、专利权等项权利的效能,一但发现侵权行为,运用法律手段实施保护。

(二)完善我国的价值评估机制

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或是企业进行跨国兼并时能全面地确定无形资产的范围,准确地计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样,企业就能避免在无形资产的转让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存在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小组,聘请一些评估专家参与评估小组的组建,从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评估小组介入,并定期对企业内的评估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本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避免在产权交易中被无偿使用或占有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国家应就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既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推广应用和补充完善,也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订新的法律法规。而评估机构人员应增强无形资产保护及保密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评估质量,树立行业典范。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主管和上级部门应提高对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可通过有关法规的颁布、执行和案件审理,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切实有效地杜绝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并遏止一切侵权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确保每一个有侵权行为发生的不法企业难逃法律的制裁,遏止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及其发展。

(四)重视人力资本,创造企业形象

篇5

一、无形资产内涵界定

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国内外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不过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我国于200年 1月 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一定义特别强调了“可辨认性”,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比较有利但不利于企业从整体上培育无形资产。本文认为,凡是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企业拥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都可归于无形资产范畴。如:商标使用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权、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经营秘密、企业文化、商誉,等等。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有别于有形资产的核心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非实体性。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知识只能被感知和认识,具有非实体性,需要加以培育、创造和创新。二是独占性。无形资产归特定主体依法拥有和支配,法律严格保持特定主体的这种专有权利,其它的任何主体不得非法享有这种权利。三是依存性。无形资产始终依存于一定的载体,如企业的员工个人、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甚至国家等。并且同样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其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具有环境依存性。四是高收益性。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一项专利产品诞生后,其后期不需再投入更多的研究开发经费,边际成本近乎为零,有些无形资产本身并无损耗,反而在运作中不断增值,未来的收益报酬具有逐步增加性,是一种长期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长盛不衰,有的却如昙花一现。最近国内一 批研究企业理 论和企业战略的学者通过对世界 500强企业进行深人研究得 出重要结论:世界 500强企业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是因为其掌握了秘密武器——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如可口可乐的商标和配方等无形资产奠定了其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无敌的核心能力,百年兴盛不衰。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超微摄影技术等方面的专利、技术秘密构成了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 、照相机等市场领域的核心能力。当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化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在资产的管理上,总是“重有形,轻无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足,未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是最有竞争力的武器,是竞争的核心。这必然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严重偏低。经调查2003年 一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发现,无形资产占当年全部资产的比重仅分别为3.72%、3.85%、3.94%和3.98%,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达35%,一些高科技企业甚至超过了6o%。差距如此之大,令人警醒。我国企业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与国际上技术先进 、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时调整思路,将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意义表现在:第一,有利于刺激无形资产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全社会对知识性劳动的承认和尊重,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劳动。第二,有利于科技水平转化为生产力,促使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升级,企业资本不断地积累,从而持续地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第三,有利于企业能够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企业冲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第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产业和交通、能源、建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良;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对外合作和对外贸易。

三、完善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

其一,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由于无形资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又不以实物形态存在,因此管理工作更为困难,管理者在长期工作中可能会形成只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才是 “资产”的传统错误认识,忽视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这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忽视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意义,进而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资产管理者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企业将无形资产作为重要的资产加以开发和运营。同时开展无形资产法律制度的普法教育,增强员工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使广大员工自觉维护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只有培育了广大员工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才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

其二,加快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无形资产的管理相对于企业资产管理来说,目前仍是个新事物,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某些企业即使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不成系统或只有某一单项制度。没有健全的无形资产制度体系,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就无章可循,很容易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职责不清,从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萎缩和流失。要想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对企业日常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合理,覆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其具体内容主要应包括无形资产开发、引进、投资决策审批制度;无形资产核算制度;无形资产实物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运营制度;无形资产统计制度;无形资产审计制度;无形资产保护制度;无形资产考核制度等。

其三,设置专门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为了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企业应成立对无形资产管理有相对独立话语权的专门机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能独立的完善各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法规、制度、规范无形资产的整个管理过程,并负责各类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配备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涉及到财务、技术、管理、法律等诸多专业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企业需要从外部聘请高水平的无形资产管理专家,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其四,加快企业无形资产可操作性、量化管理的建设。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比其难度主要在于其 “无形”,从无形资产的人账到无形资产的估值,再到无形资产的处置,都没有一个标准的量化过程,其可操作性差。因此,企业首先要实行无形资产也入账,进行账簿管理。其次,企业要加强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价值量化即计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价值或成本,这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最后,企业要建立适应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这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资产科学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才能确定其投资价值,进而作为今后取得投资回报的依据。

篇6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 无形资产 管理

我们已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已成为企业求得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探索和适应新形势下的知识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各情况下,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必须自觉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扩大无形资产积累,提高企业竞争力,开辟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角色

民营科技企业所创造的经营机制,集中地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企业所要求的政企分开、自行决策、自主经营、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等原则。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在诞生之初就掌握了一项或多项科技新成果,并拥有一批研究开发人员.民营科技企业把科技的优势作为寻找和开发新市场的重要条件,使技术创新成为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科技与经济是天然结合的,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技术开发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成为独立存在的知识形态商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大量的科技成果的应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无形资产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地位,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意义

在科技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与技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扩大,在市场运营和竞争中的功效越来越大,已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民营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智力劳动的结果,自主创新的成果,企业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及相关的创新活动,使得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日益提高,并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同时,在科技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资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2004年11月份的统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企业总资产的60%以上。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IAS38)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一项无形资产的取得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制开发,或花费数额不菲的资金购买引进。取得后一旦流失则其固有价值将会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少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混乱,不入账,造成流失;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分流,不仅带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原单位的科技成果、市场信息、供销网络等无形资产也随之流去。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

三、民营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经研究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创新行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18个月。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个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氛围,再加上民营科技创新本身存在种种风险,如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市场风险等,从而阻碍了企业科研投入的兴趣。创新力度的缺乏必然使企业得不到持续的发展动力和足够的市场竞争动力。

2、人力资源开发不适

通常而言,有些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是留存于个人头脑之中、以个人技术才能与经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由于个人技术才能与经验具有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的特点,导致企业不能对专有技术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实际的控制。企业中流失的无形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随着管理接触无形资产的人员或直接从事生产、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及而流失的。据统计,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有70%是通过员工流动渠道泄露的。尽管民营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今非昔比,但传统的人事管理中重管理轻开发,重执行轻战略的病根仍未消除,加之资金、实力等方面局限,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更加显现,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行为的“致命伤”。

3、机构设置缺位,人才组织松散,企业本身也无专门机构和专人来管理

民营科技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上通常都设有专门的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负责人,却未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特别是缺乏无形资产的保护机构。导致保护防范意识差,侵权行为屡有发生,只在企业形象遭到破坏、权利受到损害或企业产权发生变换时,才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4、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意识薄弱

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多数企业经营者对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但对工业版权、杰出的员工队伍、顾客网络、政府授权、许可证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则认识不足。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研发,轻登记和保护措施;重战术研究,轻战略思考、重指标完成,轻形象塑造;既缺管理制度,也缺管理方法,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游离于企业整个资产管理之外,造成民营企业大量无形资产流失。

5、缺乏适当的保密措施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市场上侵权、盗版行为严重,假冒产品泛滥,对民营科技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权保护观念不强。保护防范意识差,侵权行为屡有发生。

四、对策

1、创新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如同人一样严重营养不良,弱不禁风,很快会病入膏肓。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在经济实践中,创新是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技术创新是核心和基础;制度创新是前提;管理创新是保障,高新技术产品创新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较昂贵的设备器材。一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创新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内部管理,大力推行信息化创新手段、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民主、科学的决策方式, 引导、保护、激励职工创新,对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呼吁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出台激励民营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以优惠政策扶持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

2、人才资源,内培外引,“高薪+培训+持股”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往往是靠企业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个人能力成为当前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应积极进行知识管理和人才激励,企业一方面应采用物质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及竞争性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并留住有关人员。人员的流动与进入企业,说到底是希望自身价值得到认同以及素质得到提升。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知识管理,将无形资产与员工适当分离,对无形资产产生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与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对其加以约束;在涉及无形资产的交易中,要注重人才的合理安置,防止人才流失和因跳槽带走重要的技术、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

3、组织机构

内部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专职综合管理机构,机构中配备由精通技术、法律、财务、经营等方面的人员,由他们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将现有无形资产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使企业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建立起两种资产齐抓共管的综合考核指标和复合控制体系,实施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开发与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设计专门管理制度体系,尽快建立起无形资产网络管理系统

4、转变观念,强化意识

应充分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明确将其价值管理列为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并把它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有机结合。一方面把其列入企业的财务管理范畴,由财务部门协同各专门机构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对企业内价值高的无形资产进行集中、分类、管理,通过市场或非市场途径传播,使之得到消费者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并关注其价值变化。另一方面,将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运营作为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以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民营经济不断超越自我,永创辉煌。

5、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企业应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对企业的专有技术、配方、特殊工艺等无形资产要配专人专管,以防丢失和被窃。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6、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当前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无形资产一类重要战略资源,又经常处于不断开发、占有、使用、交易及更替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这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无形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产权制度法律环境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强化无形资产审计,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无形资产形成、占有、使用、交易、保值增值及无形资产评估的法规体系。

五、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持有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恰当计量无形资产价值,使相关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有效保护无形资产,让其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瑜、吴先锋:对无形资产核算与保护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11).

[2] 陈跃:创新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源[J].经济师,2005(2).

[3] 金水英:国内外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8).

篇7

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没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益的资源。作为特殊的资产形态,企业无形资产不以实物形态来彰显自身的价值,而是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形态存在,非实体性、垄断性、超额盈利性、长期获利性等是其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显著特征。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等。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容愈加丰富,其范畴延伸至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运作模式、企业家创新能力、企业学习能力、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营销网络等难以确指的无形资产。大量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无形资产实乃当今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不少企业依赖无形资产获得了巨大发展,它对企业的贡献已超出有形资产。

二、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分析

1、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一般而言,有形资产不具备使其价值无限增高的能力,而无形资产多是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脑力劳动的结晶,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是抽象劳动的潜在价值进一步释放和制造的过程,会产生一种大于其预付价值量的扩张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远高于其成本的巨大经济效益。如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业、耐克在制鞋业、Intel在计算机芯片业、海尔在家电业等,他们的获利能力都超出同行,其实都是无形资产的超额盈利性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必须充分依靠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的、能够支撑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北京大学的史东明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包括核心价值观、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力、软件与硬件能力等四个方面。从这些构成要素来看,多属于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范畴。因此,无形资产已经担当起构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核的重任,企业要拥有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无形资产就成为关键。

3、无形资产在企业筹资、投资方面具有重要功效。筹资、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筹资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不少企业因为筹资渠道不畅而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进一步发展,而根据现有法律,企业许多无形资产,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均可以作为抵押财产,这无疑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使得无形资产具有了筹资功能,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企业投资方式多种多样,而无形资产则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可以将自已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进行低成本扩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三、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无形资产意识,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组织体系。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认识到无形资产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无形资产切实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其次,要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负责无形资产的研制、投资、开发、申请、注册、维护、考核与评价等全面管理。管理人员应具备无形资产法规知识,掌握无形资产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管理理论,善于处理无形资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复杂问题。

2、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是进行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有利于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的无形财富。目前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存在核算范围过于狭窄、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为此,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制度,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会计账簿中得到合理的计量和反映。同时,应当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披露,及时、完整地传递企业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篇8

一、忽视无形资产的注册,给企业和国家利益造成损失

很多企业不注意无形资产的注册,使其得不到法律保护,给企业和国家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名牌商标价值不可估量,企业要创造一个著名的牌子,往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形成,但我国很多企业忽视对商标的注册和续展注册,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每年有近5万多个商标没能及时进行注册或续展注册,而失去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机会。国家因此而损失达数十亿元以上。由于我国工商企业界对商标的注册、命名、宣传、评估及商标在国际保护方面认识不深,导致了中国商标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名牌在海外被抢注的事屡有发生,如“同仁堂”、天津“狗不理”、“五星”啤酒、“青岛”牌啤酒、云南“红塔山”牌香烟等,中国产品在海外申请注册时,大约有15%的品牌遇到被抢注的情况,使中国老字号品牌在国外被封杀.同时跨国公司将他们在多个领域研制出的新科技成果在中国申请专利,使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受制于人,而我国在很多领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的高科技成果,并没有首先取得专利后再将其转化为无形资产,而是忙着和申请成果奖项,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被他人轻易获得,造成无形资产流失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二、商业秘密受到严重侵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和不法分子挖尽心思走捷径,他们采取形形的手段窃取他人商业秘密,从国际上看,经济间谍多于政治军事间谍,近年来,我国企业界相互窃取情报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技术资料、经营决策等保密资料进行大肆盗窃,有的企业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用重金收买掌握企业关键部分的人员,一些企业由于防范不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过程中也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无形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公司时,按照账面原值折价入股,致使大量并未在账面上体现出来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或者在资产评估时对于商誉、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漏掉不计,低评少估相应减少国有股应占的份额。2.在国有企业实行承包和租赁时,相当多企业未对无形资产价值做出任何评价,或者没有把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列入考核指标内;部分承包和租赁人从自己的短期利益出发,为了牟取暴利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损害国有企业原有的商誉和品牌形象。3.在改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知识产权流失,一部分参与或负责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国企人员,以兼职、跳槽等形式加入其他企业,凭借他们的生产技术以及原企业的原料、生产、销售和客户信息,生产与原企业相同的产品,造成原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四、不注重国有企业人才的保护与培养

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是创造和掌握无形资产的重要人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和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工资待遇较低,生活往往陷于困境,致使国有企业的大量技术骨干流向外资企业,据有关方面对全国部分企业的调查数据统计,约有38.7%的企业骨干希望流向外资企业,约有50%的企业骨干力量认为到外资企业中工作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国有企业大量人才的外流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流失,是我们自己花大价钱培育、积累的一种知识技术财富的流失。它是企业发展中最可怕的无形资产流失。

五、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不科学

篇9

关键词:框架协议采购;量化考核;专业化分工;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物资供应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如何在新经济的环境下,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用近十年时间将各二级单位的物资供应部门归入专业化公司管理,使“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四统一”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08年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率达到了100%,网上采购额93.24亿元,集中采购率超过了60%;工作效率、保供能力显著提高,管理水平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一、建立完善的框架协议采购

(一)框架协议采购是国际上先进的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该模式通过有序竞争,密切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竞争力;以框架协议的形式将主要业务向少数有实力的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可以避免重复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培育主力供应商,主要分以下几个特点:

1、战略性。框架协议采购是一种战略采购模式,对于供应商可提前锁定市场,把精力放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意识上来;对于用户可提前锁定资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需求规律、市场形势、采购策略和过程控制的研究上来,以此提高保供降本能力,充分体现“供需是伙伴,合作求双赢”的经营理念。

2、科学性。框架协议采购的科学性体现在以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为主线,以市场预测决策为依托,以保供降本为目的,通过实施专家采购,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实效性。通过一次性招标,形成框架协议,在一定时期内实现框架协议下子订单方式采购,可为生产、基建提供优良可靠的物资保障。

4、可控性。框架协议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通过专家论证、纪监部门监控、物资采购决策领导小组决策等实现框架协议采购全程受控。

(二)不断完善框架协议采购操作流程,规范框架协议采购运作方式。在扩大框架协议采购规模的同时,将供应商主营业务细分、实施流程再造、专家采购、区域协同采购、优化库存管理等与框架协议采购有机结合起来,使物资供应管理有效手段加以规范和完善。

框架协议采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实施:(1)资质审核,实地考评,确定进入商务报价供应商名单;(2)商务招标,确定框架协议中标供应商名单;(3)框架协议业务量分配;(4)框架协议采购的价格管理、质量监控与风险防范控制;(5)供应商动态管理与优化。

(三)实施框架协议采购过程有效控制,物资合理分配,对设计、计划变更的多余物资及时退还,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利用供应商库存即时供应,对通用物资逐步实现零库存管理。框架协议采购取得的成效如下:

1、促进了保供降本,提升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齐鲁分公司2008年全年采购额93.24亿元,可比节约采购资金近4亿元,其中通过实施框架协议物资采购额达34.05亿元,占组、自采额度53.66亿元的63.45%,可比节约采购资金2.03亿元。

2、密切了供需关系,加大了主力供应商培育力度。通过一揽子框架协议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合理分配供应商的业务量,建立了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加强了主力供应商培育力度。既提高了供应商及时安排生产计划、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和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又为齐鲁分公司的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

3、采购价格更趋合理。框架协议采购针对不同种类物资的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确定不同的中标基准价计分及价格确定原则;同时,将需要采购的物资集中起来,能够形成比较大的采购批量,有利于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使物资采购工作更趋于理性。

4、采购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实行框架协议采购过程中,通过前期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相关部门和最终用户共同参与的实地考评,再经过透明规范、科学合理的采购评价过程,为保证采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框架协议物资规格型号标准化,数量较大,采购频繁,多次的商务谈判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成本消耗,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后,使传统采购模式中“一单一询,一单一谈,一单一招标”得到有效改变。

6、框架协议操作过程严谨缜密,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和过程控制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实质是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结构的优化和供应商关系管理尤为重要。依靠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供应商网络,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考核、扶优汰劣”的供应商管理原则,开展了供应商主营业务和供货范围细分工作,细分了物资分类和供应商类型,并确定了每家供应商的主营业务和供货范围,对供应商实行目录管理。通过供应商细分,压缩了流通商比例,供应商数量大为减少。规范了供应商的供货范围,每家供应商的主营物资产品目录最多为4项,供应商的主营业务更加突出,评选出重合同、守信用的优秀供应商,向他们颁发证书和奖牌。加强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综合考察供应商整体实力、供应份额大小、合同执行情况、网上报价的响应及供应商奖惩等5个方面的表现,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培育了主力供应商群体,与供应商关系由对立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二)全面推进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机制。其目的是实现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再造,强化采购核心职能,形成分段制衡的工作机制,控制物资供应的业务及人员风险。建立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新机制,在工作中加强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分析研究,强化供应商目录制管理、资格预审和动态考核,推进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全面梳理物资供应业务,细分业务流程,优化整合业务环节,强化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控制,顺畅工作流程,提高采购效率。按照“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原则,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流程再造、固化、培训和推广。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成立了物资采购决策领导小组,对采购策略等重大事项由集体决策。

2、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执行机制。成立了7个专业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物资的供应商考评、商务谈判等框架协议采购活动,并在ERP系统中建立了框架协议合同审批和签订流程,使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有章可循,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以目标考核为基础,以加强计划、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为核心,形成了有效激励和严格约束相结合的奖惩机制。纪监部门做到了事前参与、事中控制、事后监审,建立物资采购监管体系贯穿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有效规范了物资采购行为,实现了“阳光采购”。

4、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监督效果评价和责任追究,形成了计划编制、采购执行、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物资供应管理监控体系。

(三)过程控制就是一种风险控制。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满足,确保合同能够按期、按质、按量兑现。传统的采购业务太过于偏重商务,对市场行情和供需关系不了解、对供应商的真实履行和履约能力不清楚,导致物资质量问题频发、延迟交货现象屡见不鲜、问题暴露滞后,使物资供应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根据存在的问题,他们从需求对接、计划形成、合同签订、到货验收等关键节点,着力构建“责任分工明确、运行机制严谨、进度掌控有序、供应保障有力”的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管理体系。从规范业务流程、细化控制节点、明确管理目标出发,逐步完善计划部门监督检查、供应商渠道监督、采购部门执行落实、合同部门审核验证、质量部门检验把关的供应过程控制业务管理机制。同时,对供应商的制造进度计划、供应商外委范围及外委单位资质、原材料技术指标都有明确要求,除在选择设备材料供应商时把物流条件列为综合评审的内容外,要求采购合同的交货方式、付款等条款也要有利于物流过程受控。在采购过程中,每一份合同、每一笔业务、每一项服务均细化为供应商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汇总、统计、查询,并记入供应商档案。供应商管理部门依据根据定量指标标准制定出的分值给供应商打分,供应商考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采购决策和采购战略的制定。

1、做好采购事前控制,物资中心生产计划部门严格进行生产进度预测,明确供货时间。根据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结合原材料市场资源情况,与供应商一起分析生产进程,在保证合理生产周期的前提下,编制《生产计划表》,从而确定交货日期。基建项目部门根据项目统筹规划、工程建设进度和物资实际采购周期,在“集中分交清册及订货计划表”的基础上编制物资采购统筹计划,作为物资采购进度管理的依据。为保证及时供应,提前做好非标设备的进厂时间、进场顺序和进场条件落实。协调施工单位编制进厂顺序表,据此通知生产厂调整计划安排,使生产厂的完工顺序与安装顺序基本吻合,使得交货秩序井然。各业务科室在实际采购工作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对关键设备由设备制造厂提供《设备制造生产进度表》确保物资采购进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2、做好采购事中控制,注重落实关键生产环节的进度及关键物资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协同供应商加强与配套厂家联系,加大外购关键部件催交催运力度,保证其按时交货;保障大宗物资和关键设备的采购进度,加强制造过程和入库前质量检验。实行准确的跟踪检查和物流控制。要求有关人员到现场考察和巡查,确实了解制造进度和质量。在大宗物资和大型特殊设备的运输过程中,物资中心在与工程管理部门、供应商、承运商一起制定运输方案后,专门进行模拟运输演练,逐项解决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成功完成了各种物资设备的运输任务。

3、充分保证售后服务,做好采购事后控制。由于长周期设备需要经过反复调试后才能正式投产使用,物资中心在设备的总装调试期间,积极组织使用单位和设计部门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进入安装阶段后,则要求供应商组织对用户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解设备运行特点和注意事项。设备投入正式使用后,要求供应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常驻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并不断收集设备改进意见,满足生产建设需求,使用户满意率达到100%。严格控制向供应商支付预付款,严格按合同要求审核和控制进度款,在货物验收确认合格之前,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对于供应商未严格履行合同的,业务人员必须出具书面报告和解决方案,并按合同约定追究违约供应商的责任,否则拒绝办理付款,尽最大努力控制资金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在物资采购的组织、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现行物资采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管理流程长、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建议对框架协议采购的物资,简化电子商务、ERP系统的操作、审批和签订程序,减少相同部门或岗位对询价方案、采购方案、合同和申请付款等业务环节的重复审批,精简审批流程。

(二)框架协议供应商的推荐准入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采购量分配的标准化问题,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而且传统采购操作模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采购人员很大程度上是在围着自己的业务操作,而没有围着需求(用户)和市场(供应商)分析。建议对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直接集中采购的物资品种,制定适宜框架协议采购的物资目录,进一步扩大框架协议采购规模。

篇10

现将劳动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以下简称《规定》)转发给你们,根据《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情况,做如下补充,请各单位一并遵照执行。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作为以承担就业安置任务为主的特殊企业群体,曾为稳定我市城镇就业形势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服企业也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劳服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会议有关精神和新形势下劳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市劳动局、市体改委、市地税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我市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工作的领导,帮助和指导劳服企业健康有序的开展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工作。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把劳服企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使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更好的承担就业安置任务。

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时,应遵照《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市政府(1994)14号令〕和劳动部等四部委局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一并执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股权设置一般为职工个人股、集体共有股、法人股。股权设置比例由企业自定。但职工个人股和集体共有股应占企业总股本的51%以上。在职工个人股比例设置中提倡企业的负责人、生产经营骨干的股权多于一般职工。

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须对企业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进行产权界定时,按照市劳动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的通知〉的通知》〔京劳服发(1997)208号〕有关产权界定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执行。资产评估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服企业产权界定结果,涉及国有资产的,应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涉及集体、个人及其他投资者所有的,由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资产核实,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全民所有制性质劳服企业改制工作,按《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委、市经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国有小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界定为国有资产的净资产,在征得出资主体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比照京政办发〔1997〕50号文,鼓励劳服企业职工出资购买转为职工个人股。对因净资产数额较大,一次性买断有困难的本企业职工,允许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内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额不得低于全部购买款的30%。对未付款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还可根据企业要求留给企业有偿使用并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标准收取资产占用费。

五、界定为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可折股形成集体共有股,对集体共有股分得的股利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配: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现职职工;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原企业离退休人员;一部分(约20%-30%)作为企业劳动分红。集体共有股股利的分配由职工(股东)大会决定。调离本企业的职工不再享有分红权。

六、按照《规定》的有关精神,原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在做好上述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按下列程序办理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审批手续:

(一)根据《规定》的有关具体审批手续,凡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的,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管理权限分别报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

(二)经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签署意见后,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第14号令《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再到同级委、办、局履行改制的审批手续;

(三)经同级委、办、局批准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改制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四)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改制注册登记后,按隶属关系将改制情况报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备案。

七、新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凡经劳动部门认定并发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的,并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规定安置比例的,经当地地税部门批准,可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

八、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时,凡在享受减免税期内并继续承担就业安置任务、符合安置规定比例的,可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至减免税期满时止。

凡被劳动部确定的本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的劳服企业,自转制之日起视同新办企业,凡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规定安置比例的,可从转制的当年算起享受劳服企业的减免税政策。

附件: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体改委(办)、税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促进就业、平抑失业率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是借鉴股份制的做法,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员入股,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三)实行民主管理;

(四)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第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凡继续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仍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中规定的对劳服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五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经费、生产扶持资金和失业保险金扶持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对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劳服企业,可用适量失业保险金作为向银行贷款的贴息。

第六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行业部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应依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加强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第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与主办或扶持单位签定协议,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议商定,劳服企业可有条件地为主办单位承担一定比例的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安置任务。

第八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成本工资与税后利润按股分红和劳动分红的分配办法。并根据地方政府确定的工资指导线和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因素自主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

第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依照规定标准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费。

第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自主决定用人形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第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及其他投资者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其财产和正常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干涉。

第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的活动。

第二章  企业的设立

第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采取原有企业改制和组建新企业两种方式设立。

新组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由三名以上作为发起人,并有20名以上个人股东;原有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经原企业职工大会通过,有外来投资的,应征得投资者的同意。上述两种方式均需报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同意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由税务机关办理税收减免手续。

第十五条  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应向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实施方案;

(三)企业章程;

(四)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或新组建企业发起人协议书;

(五)企业财产验资确认书;

(六)企业资产所有者及投资者意见;

(七)劳服企业认定证书;

(八)审批机关要求的其它文件。

第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章程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企业的名称及场所;

(二)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三)企业设立方式、股金来源和股权设置;

(四)收益分配及亏损分担办法;

(五)股份管理办法;

(六)股东(职工)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及其职权;

(八)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九)企业组织机构及其职权;

(十)企业章程修订程序;

(十一)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措施和办法;

(十二)其它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三章  产权界定

第十七条  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应在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组织指导下进行,并吸收投资者参加,成立清产核资小组,清理原有企业债权、债务,核实企业全部资产,界定企业的净资产产权,明确债权、债务的责任。

第十八条  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的结果,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政府授权部门确认,并发给资产确认书。涉及国有资产的应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第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下列原则进行产权界定:

(一)企业开办初期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民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拨给的闲置设备等实物,界定为劳服企业集体资产。扶持的资金及非闲置设备等资产(折合资金),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无协议的按照国家为解决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就业的有关政策有偿使用。经双方签订协议,这部分资产可作为劳服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时主办单位国有法人投资,或作为继续安置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扶持条件。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所享受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所形成的资产,归企业集体所有,并依照国家规定,列为企业集体资本金。

(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积累,归企业集体所有;全民单位提供担保并履行了连带责任的,全民单位应予以追索清偿。

(四)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可继续有偿使用。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缴纳土地使用占用费。

(五)企业享受国家税前还贷和以税还贷等特殊优惠政策而形成的资产,属于扶持性国有资产,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企业公积金,单独列帐反映,国家保留对这部分资产处置权,不参与管理和收益。资产可用于企业发展和安置就业。

(六)投资主体不清的资产,以及接受无偿资助和捐赠所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七)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八)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九)其他社会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第二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奖金、工资储备基金等,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第四章  股权设置

第二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股东,可以用货币投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折价入股。以无形资产作价折成股份,其金额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产的20%。

第二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根据资产来源和归属设置股权。其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法人股。

(一)职工个人股,是指本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当年新安置的城镇失业人员带资入厂或以技术、实物、财产等投资入股的股金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职工个人所有。

(二)职工集体股,是指在原有企业界定产权时,划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构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本企业全体职工集体所有。

(三)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到劳服企业的股份,或扶持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法人所有。法人股为优先股。企业章程应对优先股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职工应按照企业章程认购所规定的限量数额股份。新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在本企业股本总额中应占主体。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的股本总额应在企业股本总额中占主体。

第二十四条  职工个人股不得退股,但遇职工死亡、退休、调离、辞职或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等,企业可根据情况购买职工持有的股份。当出现企业章程规定的特殊情况时,经股东大会同意,可由企业负责收购部分个人股份。企业收购的股份,可出售给企业其他职工或新参加企业的职工。

第二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不发行股票,只出具出资证明书,作为资产证明和分红依据。

第五章  收益分配

第二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照国家对劳服企业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弥补前年企业亏损,不足弥补的亏损额,以企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的由股本金抵补。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三)提取公益金。

(四)支付劳动分红。

(五)支付优先股股利。

(六)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二十八条  个人股东的股份收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九条  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可拿出一定比例分配给在册离退休职工和现职职工。具体分配比例及标准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现职职工分配,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分配给职工;二是将分配的股利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由企业有偿使用,企业扩股时可转增职工个人股股本。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给职工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可单独列帐,企业扩股时,转增职工集体股股本。

第三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

第三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积金应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或转增股本。

第三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益金应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第三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第六章  管理体制

第三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实行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合一制度。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议可实行一人一票制。股东(职工)大会应定期召开,听取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表决企业议案。股东(职工)大会行使下列权利:

(一)选举或罢免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二)决定企业的设立、合并、终止和清算;

(三)批准企业安置城镇失业人员的方案;

(四)修改企业章程;

(五)批准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定;

(七)决定企业发行债券;

(八)对其它重要事项作出决定。

第三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立董事会。董事会为企业的决策机构,向股东(职工)大会负责。

第三十六条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规划;

(二)审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三)决定召开股东(职工)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四)执行股东(职工)大会决议;

(五)制定企业增减注册资本方案;

(六)制定发行企业债券的方案;

(七)审定企业安置失业人员的方案;

(八)制定企业设立、合并、终止方案;

(九)制定企业章程修改方案;

(十)选聘企业经理(厂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标准和支付办法;

(十一)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三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监事会。监事会是企业活动的监督机构,由三名以上单数监事组成。其活动方式依照企业章程规定。监事的任期每届不得超过四年,但可连任。监事不得兼任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职务。监事会议决议由三分之二以上监事表决同意,方可实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事会的主席或监事代表列席董事会会议;

(二)对董事和经理(厂长)履行职权进行监督;

(三)查阅企业财务帐簿和其它会计资料,要求董事会和经理就相关的问题作出书面报告;

(四)审核企业年度决算和清算的表册,并就审核的结果制作意见书,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五)必要时召集股东(职工)临时会议;

(六)对董事会和经理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行为进行制止,必要时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第三十八条  监事会行使职权时,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费用由企业承担。

第三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其规模限制不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其有关职责由股东(职工)大会确定专门人员负责。

第四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由企业章程作出规定。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由股东(职工)大会选举产生,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和实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实施股东(职工)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决议;

(三)提出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规章制度草案;

(四)提出职工收益分配方案;

(五)提出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决定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任免副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决定副经理以下职工的奖励和处分;

(七)提出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方案;

(八)定期向股东(职工)会议和董事会报告工作,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九)行使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四十一条  各级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税务部门,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情况及享受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第七章  变更与清算

第四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企业合并应由各方签定协议,处理好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好企业人员。合并各方未清偿的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第四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分立时应由分立各方签定协议。分立协议中应明确划分分立各方的财产、债权、债务。对企业债权的承担,应事先作出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债权人,并签定清偿债务的协议。经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不得分立。

第四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与分立,应报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依照规定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宣告破产、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清算组织,限定日期做好企业财产清算工作和各种债务偿还工作。

第四十六条  破产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其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二)应缴未缴的社会保险费;

(三)应缴未缴国家的税款;

(四)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