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10 15: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建议

篇1

    一、农村集体资产的基本概念

    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归乡(镇街)、村集体全体成员(社员)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非资源性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资产与会计学中的财产含义大体相同,它是指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产,包括在过去的活动形成的、现时拥有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并且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的经济资源。这类资产一般称为经营性资产,其特点是具有增值性。广义的资产既包括经营性资产,还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和其他经济资源。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集体资产归农村范围内全体农民集体所有,由镇(乡)、村民大会或者代表镇(乡)、村民的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法律还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哄抢和私分。

    二、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理论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二是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1.经营性资产管理

    经营性资产是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资产。农村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农村集体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合办或兼并的企业资产;农村集体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权等无形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购买的国家债券、银行债券、商业债券等有价证券;国家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无偿资助给农村集体的资产。经营性资产的运营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原则,其中资产的清产核资就是通过对经营性资产的清理、盘点、核实,弄清全部经营性资产的质量、结构、数量及分布状况的工作。

    2.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行政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农村非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投资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乡村道路、机械设备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农村集体所占有的资产份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有关单位共同出资形成的资产。农村集体资产组成中还包括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或按照企业要求经营使用,但同样能创造财富效益的资产。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资产运用的非生产性和提品的服务性。

    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效果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效果的一般定义是: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实施管理后,若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实现了盈利,有利润可供分享,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效果较好;若其收入等于支出,即达到了盈亏临界点,不盈也不亏,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效果一般;若其收入小于支出,即不仅没有保本,还亏损了,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效果较差。本研究主要是对温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行调查研究,资产的管理效果见表1。

    由表1不难看出: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8.57%,说明仍然有较大一部分的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率低;现金占总资产的7.17%,较为合理,因为在资产管理中不宜存放太多现金,以防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发生;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0.31%,短期投资太少,从而也减少了从投资得到的利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21.08%,说明资金的周转率较低,没有使资金得到充分应用;库存物资占总资产的0.000013%,库存物资占有量太少,不利于后期生产投入;长期投资占总资产的0.48%,投资太少,从而投资所得收益较小;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28.43%,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多,说明该村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其他资产占总资产的0.48%,说明对其他资产的重视程度较低,不利于实现资产的多元化,不利于分散风险。

    农村集体资产负债的管理效果见表2。

    由表2可以得出:短期借款所占总负债的2.36%,所占比例较小,说明短期借款较少,短期还本付息的风险相应较小;应付款占总负债的93.04%,所占比例非常大,说明外债很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很可能会使风险增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应付工资占负债总额的0.016%,说明能正常发放工资,拖欠工资而影响农民积极性的可能性较小;应付福利费占负债总额的0.28%,虽然从总体来看所占比例非常小,但单从数字来看还是较大,说明对农民福利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事一议资金为61.98万元,占总负债的0.24%,说明一事一议制度已经开始实施。

    四、结论及建议

    本次调研在深入研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温江区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资产利用效率较低、资产周转率低、很大一部分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借债风险较高等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该重视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的效果,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产,提高资产的周转率,把握好机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重视农村集体资产基础建设等,从而让农村集体资产发挥最大作用,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二是应该降低应付款的比重,及时让群众得到应有的报酬,同时提高农民群众的福利,从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培华,夏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2012 (04).

    [2]周润书.东莞市与江阴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04).

篇2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运用效率与促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现状,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现状 改进建议 研究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有效性管理与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现状与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性研究。

一、针对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以下三点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内部的产出与投入效率;二是有助于有效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现有产权的归属问题,尽量避免国有企业因为管理存在问题而导致大量经济损失的出现;三是有助于将企业内部现有的资产盘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有效保障国有资产流动的健康与稳定,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研究

(一)现状之一――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善实物账与固定资产的卡片,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缺少专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以财务管理部门账面上的资产数额为主。集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转移资产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财务调拨手续,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没有办理固定资产处置手续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采取随意处置的态度。这些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且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

(二)现状之二――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很多国有企业在统计与盘查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这种问题极易导致资产重置与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二是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还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很多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在运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比如说账务处理不规范从以至于与权责不清问题的出现。

(三)现状之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奖优惩劣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奖优惩劣制度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奖励措施。而对于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的财务管理人员则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种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现状之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培训与教育,使得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逐渐下降,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努力学习的觉悟,对于当前不断发展进步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不进行学习消化吸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停留在固定的水平。

三、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现状的改进建议的研究

(一)建议之一――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制度

要巷建立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国有企业内的资产管理现状与资产结构进行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有效盘活企业存量的资产,以防固定资产的积压;二是要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于盘亏或者盘盈的资产要进行有效性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处置,以确保资产账证相符与账实相符;三是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者领导离职的时候,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安排相关人员办理资产监交与移交手续,严防资产的损失。

(二)建议之二――采取措施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

要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专职岗位,并安排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担任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有效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范围;二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员工要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以达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归宿感;三是要采取措施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维修、增减变动以及处置等一系列实物管理与价值核算的操作规程与责任归属。

(三)建议之三――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核销制度

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核销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即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与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将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转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严防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二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固定资产报废核销工作,即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核销工作的过程中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核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核销的审批表,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要对正在进行资产报废核销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适当地提出审核意见,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这些审核建议,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核销处置提出财务管理处理意见,最后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批准。

(四)建议之四――采取措施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最新理论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中,并定期举行固定资产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竞赛,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地参与,对于其中取得好成绩的员工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二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选派企业业务素质高的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进修,以达到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目标,同时要邀请固定资产管理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讲座或者演讲,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其中,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在企业内部加大对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大意义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结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产的损失,提高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与利用率。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屈艳清.浅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建议.当代经济.2011(16).

[2]魏志成.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和对策.现代商业.2010(08).

[3]吴跃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6).

[4]孟雪严.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21).

[5]杨哲旗.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156-03

事业单位是我国第二大社会组织,范围覆盖各个行业,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诸多原因,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如何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资产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资产产权不够清晰

1资产所有权不够清晰

部分事业单位在历史沿革中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导致单位资产的产权关系复杂。特别是涉及中央与地方、行政与事业、全民与集体和职工等投资主体形成的资产,产权关系更加复杂,难以分清。如某事业单位驻外办事处使用的房产,当年由原煤炭部以煤炭投资公司名义出资购买,该单位无任何购房手续,至今未办理房产证,产权关系无法明确。

2资产占有使用权不够清晰

从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情况来看,有些资产日常的占有使用由所属单位行使,但其产权却仍属主管部门或系统内其他单位,在出现产权纠纷或承担费用损失等问题时,就会相互推诿扯皮,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如某事业单位是在机构改革时,由多个部门组合在一起成立的规模较大的厅级单位,原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众多,相应的房产也较多。该事业单位虽然产权归属到新成立的单位,但资产仍然由原单位的下属单位进行出租,甚至有的单位将出租收入在账外核算管理,造成资产管理问题较多,出现问题时追责、问责较难。

(二)资产配置不够合理

1资产配备标准不统一

从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于本级财政投入、上级主管部门拨入以及自筹。因此,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较多,加之未实行资产的定额管理,造成资产配置标准不够统一,部分单位资产配置比较随意。如某事业单位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较多,各业务机构的资金较充裕,购置台式电脑后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两年后又重新购置一批,造成资产浪费。

2资产分配不均

由于当前的资产管理体制,未做到资产配备与事业单位承担的业务量相匹配,造成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一。如有的单位职工不多,却占用大面积办公楼,剩余面积或是闲置或是用于出租,而有的单位却需要花费大量财政资金租赁房屋办公;有些部门盲目追求办公设备、家具等的“高大上”,造成许多仍具使用功能的设备和家具大量闲置,而有些部门则办公设备落后、家具陈旧,导致资产分配不均。

3资产缺乏平衡调剂机制

由于资产分配不均,导致闲置资产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资产紧缺的单位又无资金购买,造成浪费与紧缺并存的局面。如有些单位利用其管理特权或收费职能,通过占有的资产进行创收,对资产调剂抵触较大;有些单位资产购置时未入账,使财务或资产管理机构对资产的管理失控,无法平衡调剂,优化配置更是无从谈起;在管理体制上,各主管部门、单位各管其自身资产,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共享程度较低,影响了资产的调剂使用。

(三)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1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的配置,而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的处置,相互间衔接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做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在对预算单位开展部门预算管理之后,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管理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具体管理事务,但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无法监管到单位购置的资产是否真正需要配置、配置多少等,易出现盲目安排或重复安排。

2资产使用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些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未建立专门机构、设置专门岗位进行具体的资产管理,造成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由于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使单位基础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账外资产大量存在等现象相当普遍,有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资产风险不易控制

由于一些单位管理层存在着“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资产管理水平滞后,不能很好地对资产流失、损失风险进行控制。如有的单位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甚至发生坏账,实物资产处置不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对外投资具有随意性、不执行集体决策等,造成资产流失较严重;有的单位未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交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问责;有的单位资产丢失也无人问津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些单位对责任人不报告、不处理,更谈不上追偿或问责;有的单位仍存在先处置、后报批,对资产出租等行为不按规定程序对外公开招标等随意处置行为。

(五)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制度是约束权力、强化管理的重要屏障,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极大地制约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有的事业单位缺乏资产管理审批制度,未能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资产审批制度,使资产管理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单位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空白,缺乏对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制度和定期资产清查规定;有的单位资产会计核算方面的制度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资产实物管理同步,账面数字真实性不强;有的单位资产管理的考核和问责制度也未建立,对资产如何管理、应达到何种标准、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等方面缺乏具体标准和方法。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单位的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存在着“重资金轻实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工作中只关注争取资金、如何解决资产的资金出处,对资产如何管理、如何核算、如何做到不流失等并不关心,对资产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关注不够,使资产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资产的风险和低效成为一种通病。

(二)对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重视不够

单位资产管理不到位,大多是未真正把资产管理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些单位是因为未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些单位是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造成制度有无一个样、制度执行好坏没区别,造成资产管理水平不易提高。

(三)会计核算特点易使资产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资产会计核算中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的核算要求与企业不同。如资产计提折旧方面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为此,资产的损耗、损失甚至浪费都不能从日常的会计核算资料中具体、详实地予以反映,因而资产的后续管理容易被单位领导忽视。

(四)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专职人员,有的还是财务人员或是其他科室人员兼职管理,导致工作中发生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人员未尽到应履行的职责等情况。另外,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认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业务简单,往往不开展有关业务培训,使得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财政审计等部门除了会计监督或是组织专门的资产管理检查外,更注重的是预算或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对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和处分,也存在偏松、偏软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资产管理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一)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把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应切实提高资产管理认识、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打破常规、寻求突破”。在工作中应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融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加强调剂相配合等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同时,要与其他财政改革配套进行,做到积极配合,互相促进。

(二)明晰产权,构建完善的资产监管体系

要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进一步理清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相应的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明确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体系。其中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各级政府履行对事业单位资产全面、综合的管理职能,负责制定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管职责并加强执法检查;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资产实施具体的监督管理,具体制定资产管理的详细办法,组织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督检查,按规定权限审核或审批有关资产购置、处置事项,负责本部门内的资产平衡调剂;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负责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管理等具体工作,并对资产的风险和高效负责。

(三)把好资产入口,做好资产配置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把好资产配置环节的关口,做到既要办好事业、节约资金、又要提高资产效益效率,实现资产配置与事业单位职能的最优匹配。

一是制定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对规范单位资产配置、降低行政成本、解决资产配置不公、禁止铺张浪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要在充分调查、摸底并具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单位按行业、类型、规模进行划类分档,结合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确定具体的资产配置标准。主管部门和具体事业单位也要针对行业和单位实际,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建议。具体推进和实施时,可以先点后面、逐步推开,最终实现全部单位执行资产配置标准,实现配置公平,彻底解决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匀的情况。

二是通过设定前置性审批环节,严格资产配置审批。各单位应在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前,开展单位资产购置审批工作。对有配置标准的资产购置,要摸清底数,超过标准的资产在部门预算中一律不予以安排;对没有配置标准的资产购置,首先要看是否能在行业内、单位间进行调剂,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可按照“调剂―承租―购买―新建”的顺序配置资产,推进资产平衡调剂和整合共享。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购置的资产,要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事业单位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资产购置、审批和使用等职权的相互分离,大额资产购置还要履行集体决策程序。

(四)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

一是认真落实资产清查制度。为全面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结构和布局情况,需要事业单位摸清资产家底,真正建立和落实资产清查制度,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首先要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详细了解实物资产的数量和金额,为编制部门预算、完善管理奠定基础。其次要全面核实单位的各类债权和对外投资,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偿债能力等基本信息。

二是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工作。事业单位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将各类资产的基础数据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日常发生的购置、调入、调出、出售、报废等引起的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全面地录入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和飞跃。

三是加强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和保管。要按照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贯穿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各项制度。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和保管要规定具体工作流程,涉及的各有关部门要有明确授权,各个环节要设置不同的岗位,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履行不同的职能,确保资产的日常管理落实到位。

四是做好资产处置审批。资产处置是各单位、部门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无偿转让、出售、报废、报损等。事业单位应区分实物资产、债权、对外投资的不同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处置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查批准程序,及时处理账务,避免账实不符。

篇4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研究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是规范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基层乡镇都成立了农经站或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取消了村级银行帐户和村级会计,各村设置报帐员,实行了村帐镇代管体制。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虽然经过实践和不断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村级财务公开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村级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制定了很多相关制度,但一些村在财务公开内容上避重就轻,无关紧要的公开,重点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收支未逐笔逐项公开。如村内打井办电、道路及自来水管道维修、文化娱乐广场建设等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支出不专项公开,实质性财务内容公开不够到位、不够具体、不够细化等。按照上级要求,村级财务每个月都要及时公开,但一些村应付检查才公开。由于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导致农民群众对集体家底摸不清楚,心中疑团大,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相信,一定程度上造成干群矛盾,极易形成群从上访隐患。

(二)村级财务监管滞后。虽然每个村都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但疏于监督和管理,没有真正的起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作用。相当一部分村的监督小组只是在业务发生后在票据上签字盖章。由于对部分支出项目没有有效的参与,导致个别村存在村民监督小组对村内支出业务不签字,造成支出票据不能记帐的情况。既影响了村班子正常开展工作,又阻碍了对村级财务往来业务的正常核算。部分村在劳务报酬上做起小文章,多列人数,增大开支;村集体垫付资金过多,收款不及时,造成资金沉淀;村内资金坐收坐支、村主要干部掌管现金,左手拿钱右手拿条子等现象时有发生,村财务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村报帐员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村级报帐员年龄偏高,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相关岗位培训,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法规的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如一事一议、财政转移支付业务的不断增多,“老会计”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些新问题。有些报帐员思想觉悟不高,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弄虚作假、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造成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同时会计队伍不稳也是影响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务人员也跟着换届,出现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致使部分财会人员工作上依附权势,不能按照规定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四)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不到位。审计机关没有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的义务,县级农经局不能逐村全面进行审计,乡镇政府又没有专门的审计组织,每年只能由农经站或财政所人员进行审计。乡镇政府一般只是在村干部离任后对村财务进行正常交接,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形同虚设。造成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随着村级换届选举、新班子的上任而不了了之。

(五)村级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为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村改居”等涉及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极易导致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村级土地、交通道路以及林地、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管理随意性较大,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履行手续上,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有的收取变价款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导致集体资金的体外循环。

二、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

(一)坚持依法治村,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切实做到依法按章办事。

(二)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制度建设。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一事一议收缴情况等都是广大村民直接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体现干群关系的关键问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农村财务制度,包括财务公开制度、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等。

(三)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或本社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并进行产权登记,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加强集体资源的使用管理,规范资源的承包、出让、开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行为应全部纳入乡镇或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公开招标,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可探索实行农村会计考聘制。乡镇政府将村级财会人员的考核录用,改为面向社会公开选拨招录,从根源上提高会计人员工作能力。

篇5

一、基本情况

我部按照“是否有相应制度建立、是否有欠租、是否有免租”的出租资产总体检查要求,重点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租赁合同管理、租赁收入会计核算”等三个方面,对各子公司全部出租资产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基本情况较好。自2014年2月以来,各子公司通过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使得出租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2014]22号文公布实施以后,各子公司出台相应出租资产管理制度的家、未建立制度家;共签定租赁合同份,其中续签份,内部公开招标份、委托拍卖公司份;租金的收款按《租赁合同》履行份、未履行份共欠租万元;租赁期限三年以下份、三至五年份、五年以上份,其中超过三年以上未上报审批份;年度出租资产情况在单位进行公示家子公司、未公示家子公司。

二、采取主要措施

各子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了一定成绩。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自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子公司认真学习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深刻领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出租资产管理办法,使得资产出租更透明化、更公开化、更公正化,出租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逐步提高和完善了出租资产管理工作。

2、对资产出租实行有效监控。各子公司加强对出租资产的监控,做到出租资产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人,一般是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对出租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资产出租或租金递增经班子或店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后予以实施。

3、基本落实资产出租管理精神。各子公司在出租资产上基本落实团公司的资产出租管理精神,出台的出租资产管理办法体现了集[2014]22号文精神,对具体出租资产施行经过班子和集体讨论,能够做好出租资产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4、落实租金催交责任部门确保合同履行。各子公司明确财务部门为租金催收责任部门,财务部门根据逐个租赁合同约定的应收租金、支付期限、水电费实际用量做好催收工作,确保租金及时、足额、安全的到账。同时对收到的租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时入账,并计提、缴纳相关的税费,附带相关的水电费按实际用量代扣代收,会计核算基本做到及时准确。

三、存在共性问题

各子公司按照集[2014]22号《关于加强企业资产出租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对出租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提高了资产出租管理水平。但对照集[2014]22号文和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精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经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出租资产管理认识片面。各子公司对如何管理出租资产理解还不够全面系统,一是建立的制度条款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制度规定过于简单,如:招租采用的方式、租金的询价、租赁合同的内容、合同签定的流程、合同的保管等方面在制度中不明确或无规定;二是对出租资产的招租情况和年度出租资产情况公示认识没有到位,主观认为经过班子集体讨论或者在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上通报也是一种公示的方式,没有按照规定对出租情况进行张贴公示。

2、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各子公司合同管理意识淡薄,从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执行完毕的整个租赁合同管理全过程,存在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内容不齐全、条款内容简单、表述欠严谨准确等情况,部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除极个别租赁合同外,多数租赁合同不设履约保证金,部分因承租户的原因转租或提前终止合同,程序和操作流程存在不规范,不到位。

3、没有及时上报出租资产情况。各子公司没有按照集团公司规定及时上报出租资产情况,尤其是出现不符合集[2014]22号文件规定的情况,对签定年限超过三年以上的租赁合同,部分子公司没有以书面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审批。

4、出租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增值不显著。组建成立后,各子公司基本建设增势迅猛,新卖场、新大楼矗立而起。从而对经营性资产在使用和配置上不断地调整,如僻偏地段仓库、年代已久的卖场等相继退出。部分调整后资产的出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在实际操作中过程中往往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出租资产的增值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5、出租资产的租赁期限长,租金增长缓慢。因出租资产所处位置偏远且面积较大,市场需要培育过程和承租户投入装修费用高等原因,部分出租资产签订租赁期限过长,租期内租金增长缓慢。

6、租赁合同履行不严肃存在欠租行为。部分租赁合同因承租房经营困难或中途提前退出等原因,租金的交付未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缓交现象普遍,甚至个别合同出现欠租行为。

7、职工居住房管理薄弱。个别子公司存在将房子租给职工居住的情况,对职工居住房管理较为薄弱,有的合同已到期没续签,有的一直没有签定合同,有的还出现转租情况。职工在这些房子里已经居住多年,因大部分是老房子,居住者年龄较大,安全意识差,加上管理部门长期疏于管理,安全措施不力,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四、部分子公司存在个性问题

此处不用修改。

五、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深化出租资产管理认识。各子公司要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理解提高出租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全面抓好出租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所有年度出租资产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公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出租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出租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出租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子公司加强出租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出租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集团和本单位的出租资产管理制度。

3、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各子公司要认真学习合同管理知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因合同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从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执行完毕的整个租赁合同管理,做到严格把关,确保合同文本规范、合同内容齐全、表述严谨准确,对合同履行实行有效监控。

3、加强精细化管理出租资产。各子公司对出租资产要做到精细管理,达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求,该经职代会通过的,一律经过职代会通过;该有会议纪要的,一律要有会议纪要;该公布公示的,一律公布公示;绝不能出现先用后付、不签定租赁合同等违规情况,确保把国有资产管理好,做到保值增值。要加强职工居住房管理,对目前存在不足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确保职工居住房管理规范,不出现安全问题。

4、提高出租资产管理水平。建议举办一个学习培训班,组织各子公司出租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学习集团出租资产管理要求和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合同写作质量,加强出租资产管理水平,力争把出租资产管理得更好,为集团发展作贡献。

5、加大出租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强化企业出租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除了集团加强内审监督外,各子公司各部门、全体员工等责无旁贷。出租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常抓不懈管理工作,需要集团与各子公司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加强对各子公司出租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监督,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经常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监督。针对检查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推荐规范的租赁合同文本、设置年度出租资产公示表(表见后)、开通公开举报电话、店店之间交流经验等。

篇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资源配置;预算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28

1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项目,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绝对比重,它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的公立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补助、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它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2柳州市(含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医院在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过程中出现脱节

虽然如今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不少的相关办法和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许多医院没有能够认真、完全的执行。如部分医院并没有按规定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了制度没有完全能够按制度执行。这就使得相关制度规定没有得到落实,不能够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22资产采购的内控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建立后缺乏有效的执行

当前,许多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均是自行采购,有的医院没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即使建立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使得医院在固定资产的采购方面存在不少漏洞,如资产的采购没有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询价和定价往往由同一个人决定,大额资产的采购没有通过集体决策、医院自行组织的公开招标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置,资金的浪费,同时可能会在资产采购方面滋生腐败现象。

23医院资产的配置随意性较大,基本没有预算管控观念

随着医院的业务不断发展,所需的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由于医院在资产购置方面自较大,因此容易造成各个医院在资产配置方面随意性的增大。许多医院均未能按照年初预算的安排来配置固定资产,而是经常在中途突击增加,对预算管控的观念薄弱,使其流于形式。这样也容易造成重复购置导致医疗设备的浪费。

24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思想观念有待改变医院对资产管理人员配备要求不严,专职管理人员不多,大都兼任其他工作,配备随意,专业人员少。没有明确使用部门或使用人的资产管理责任,使得他们难以履行维修保养,交接手续以及使用情况登记等责任。同时由于本应由其他部门负责的大部分职责长期由财务部门来兼任,对财务部门的依赖性较大,使得其他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缺少主动性和责任心。

25资产的账本建立不完整,特别是使用部门明细账普遍缺乏部分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下医院未能实行“三账一卡”制度,有的医院管理部门合成使用财务部门的明细账,特别是使用部门大多都没有建立起部门明细账。这样就很难对资产进行核对,并且不便于进行管理。

26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医院各科室之间资产调拨缺乏必要的划转手续,使得资产的在用情况没有得到正确反映,存在相互挤占挪用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医院进行资产的管理和成本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各部门的管理却并不到位。报废资产不及时清理,报废程序不规范,盘点工作流于形式,账物之间缺少衔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账实严重不符。

27资产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如今,随着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有的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在还是进行手工操作,或者即使使用了电脑,职能部门之间也没能利用统一规范的应用软件,或者无法联网进行资源共享,难以满足医院日益发展的需要。

28资产处置随意,报废过程问题多部分医院资产报废随意,在没有权威机构可以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仅凭资产使用者和维修工程师的意见,就可报废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设备,医院缺乏独立于资产管理部门有效的论证和监督机制。资产的报废手续不完整,没有能够提供完整的相关材料,或者有的部门对报废的审批时间太长,使得这些资产在医院长期未能得到及时核销。

3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部分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缺乏预算管理意识。二是缺乏与制度相配套的跟踪机制,资产管理结果未与责任人经济利益挂钩。三是部分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够,同时专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且责任心不强。四是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等。

4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41医院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①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提高素质、全员参与。医院要改变以往那种重购轻管、重现金轻实物等现象,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强化医院全体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②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应将固定资产的各项消耗计入相关科室的成本,同时作为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42医院要狠抓落实,不断完善和加强各种制度规定的建设和完善,并保证切实有效的执行

①医院内部要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固定资产的相关账本和卡片更加齐全,并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同时健全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明确固定资产清查核对方案。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管理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②重点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中采购和报废的相关制度规定。医院要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以明确相关的内部控制,包括采购流程、审批权限、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等,并建议将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避免采购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还要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医院要加大对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核力度,避免资产报废的随意性。

43加强医院的年度预算管理要求各医院做好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政府采购计划并严格执行。对超预算的采购项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再追加审批,杜绝盲目跟风、随意增加固定资产采购金额现象的出现。

44财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强化部门职责,规范好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7

关键词: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监管体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越发达,那么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就会越高。从没有实现温饱到迈向小康社会对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程度在不断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增长速度是企业国有经营性资产增长速度的两倍,在2011 年其总量达到了GDP的31.26%。管好如此数额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今天,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显得越发的重要和紧迫。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一)资产与国有资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产就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某种经济资源,而这种经济资源一般情况下是由特定的群体、特定的个体或者组织拥有或者控制。从会计学的角度讲,资产就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很显然经济学者的资产和会计学中的资产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联系是都认为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能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带来经济利益;区别是会计学中的资产更多的是强调资产的货币可计量性,且仅为企业所控制或拥有,而经济学中的资产更多的强调资产的实物形态,且其拥有或控制的群体更广泛。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认定的,或者通过财政拨款、接受捐赠、凭借国家权力等方式取得,能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资产一般可以分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主要目标是为增值保值,如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国有参股企业控制的国有资产部分,一般可以细分为金融资产(银行金融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控制的国有资产)和非金融性资产(主要指非金融国有企业控制的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不以营利和增值保值为目的的资产,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教育、科研院所等所占有的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主要是以资源形态储藏而有待开发的国有资源,如地下的矿藏资源、湖泊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等。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总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渠道主要有国家投入的、利用国有资产组织形成的收入、接受捐赠的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认同的。这里的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组织、农田水利林业气象组织等。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房屋、机器设备等)、无形资产(专利技术、软件等)、流动资产(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通常具有公共服务性、非增殖性、无偿性、单位占用性、财政配置性等特征。

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国家财政的配置效率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加强西部大开发、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加快自主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各项财政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对国家财政的需求大幅度地上升。而另一方面,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落后导致了大量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重复购买、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浪费和闲置,国家财政供需矛盾突出。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缓解国家财政的供需矛盾,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二)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营性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仍然落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步伐,现在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目前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国有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严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更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破坏市场有序运行的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使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

(三)有利于促进综合财政管理改革

综合的财政管理改革不仅包括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改革,还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随着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比重的不断提高以及事业单位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做好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的现实管理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将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关注到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改革上,导致我国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严重滞后,既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综合财政管理改革。因此,研究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使用环节和处置环节都存在此问题。由于不少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没有相应的资产购置制度、缺乏民主决策机制,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盲目购置资产,导致大量无用或少用资产增加,购置环节的隐性资产流失问题严重。在使用环节,部分人员认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不是自己的,缺乏保护意识,不注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国有资产出现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中,资产流失的情况更为复杂,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不执行国有资产相关处置规定,产权意识相当淡薄,随意变卖、擅自处置、低价处置、无偿担保、随意捐赠等现象经常出现,导致一部分国有资产最终变成了集体资产或个人资产。

(二)“非转经”现象突出

“非转经”即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非转经”,再加之在“非转经”管理中监督不力,所以我国事业单位“非转经”现象普遍。从本质上,“非转经”本身就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国有非经营资产去投资集体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国有资产变成了集体资产,而在集体企业中的收益并不上交国家财政,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也有部分企业不是通过创办集体企业进行“非转经”,而是在出租、折股和联营时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在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资产后,通常容易出现产权制度不清晰、所有者监督管理缺位、“非转经经”后资产运行效率低下且收益倾向于向个人分配的现象。

(三)资产存量不清,配置不均

一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总量有多少,如何在事业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分配一直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一部分事业单位凭着自己在社会的中地位大肆向国家申请国有资产,而同时在单位内部存在大量的资产闲置和浪费的情况,所以,在现实中形成了一些事业单位财大气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国有资产,而一部分单位则国有资产配置严重不足。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房屋建筑、仪表仪器、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配置不均、分配极不合理等比较突出现象。

四、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建立预算管理体制是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全的预算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就有了相应依据,尤其是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事业单位为什么购置资产、购置什么样的资产、购置多少资产等实际而棘手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事业单位盲目购置资产的情形发生。在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中,应该明确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事业单位其国有资产的配置标准和费用定额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时是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不仅仅是在于制度的制定上,更要关注预算的落实程度和预算实施效果。只有这样才知道预算标准合理不合理,预算是不是需要适时的调整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强化监管中的基础性工作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化系统和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产权登记制度是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分配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依据。先进的管理手段是加强监管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变得越来越符合实际,国家应该根据地方信息化建设现状、财政管理现状和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等不同情况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清查工作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做好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建设,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全面不漏、账实相符,彻底摸清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做好“非转经”管理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非转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手续欠缺、,非经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非转经”资产收益不上交财政等乱象。国家应该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申报制度、产权登记和资产评估制度以及其收益的管理制度,切实有效地做好“非转经”管理工作,从制度层面减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政与发展,2006(4).

[2]齐海鹏.应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国有资产管理,2006(2).

[3]李平,杨瑞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实现信息化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5(10).

篇8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建议

高校固定资产是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固定资产的采购量和金额快速增长,固定资产的构成也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样就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提高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程序是目前加强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研发一套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1.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启动背景

2007年度,省财政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在此次清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非正常状态。而造成这种非常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有的资产管理软件都是单机版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分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资产闲置、重复投资、报废处置不及时,资产管理流程设计不科学等等,严重制约了高校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些可见,在高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胜任,必须尽快构建出一套符合各高校特点的资产管理网络平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由省教育厅集合各高校的集体需求而建立全省相对统一、数据集中的《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以本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四大原则,达到由“粗放型”向“效能型”转变,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的管理成效。该系统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警察学院进行了试点,于201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升级并完善。

2.系统概况

2.1 系统基本情况

系统是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委托软件公司为省属高校量身定制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IDC模式,将省属高校国有资产数据集中到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各校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资产管理,形成省教育厅、高校、院系部处、教职工个人的分级监管体系。通过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构建具有高校管理特色的网上办公平台,使得财政厅资产管理部门、教育厅资产管理部门、高校领导、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职能部门、院系部处等各司其职,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协同管理。省厅能有效、实时监管各校的管理情况,学校独立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校内各院系部门能管理院系的资产,从而实现分级监管。

2.2 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资产处作为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学院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管理,财务处、资产处、后勤处、信息中心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各二级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将资产管理对应到个人。

2.3 管理内容

资产管理系统正式运转后,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变更、资产处置、资产统计等各项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购置管理包含从申请到入库的全过程,同时将经费预算、财务记账纳入到管理之中,资产使用管理包含维修记录和绩效记录,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维修情况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资产变更管理包含二级部门内部、之间,归口间的调拨,以及原值变动处理,资产处置管理包含处置申请和处置审批,可以直接向教育厅申报,资产账务管理可以实现资产账和财务帐的无缝对接,资产统计管理可以随时查询、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实现管理信息的动态化。

3.系统作用

该系统是网络化的系统,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是通过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在网上传递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活动。首先,通过管理软件的权限设置,在资产管理内部形成权利制约关系。这样,学校就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利部分。资产从采购、验收、信息录入、记账等各项重要的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从而有效的控制的行为。学校(单位)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院系等各司其责,通过系统实现资产管理协同办公;解决了管理原则不统一、管理流程难规范、数据安全性无保障、上报繁琐不及时等问题;各学校使用系统免安装、免维护,简化了部署,降低了门槛;通过资产条码化标签管理,强化了资产实物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有效盘活高校国有资产,实行资产的动态管理,物尽其用,在资产的使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开放性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使资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缓解高校资源紧张局面,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系统主要功能

高校国有资产从计划、采购、交货、使用、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中,所有信息之间互相关联,以前采用局域网手工整理的方式,很难适应目前高校的发展,必须采用新技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为管理者提供丰富、准确、快捷的数据,为此建立此系统。采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资产科学配置、保值增值、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该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1)我的工作。各用户进入后可直接查看并操作职责范围内的待办工作和已办工作,及时了解各业务的进度;还可查询管辖范围内的资产。针对学校系统管理员,系统还提供各业务的流程跟踪,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控,对中断流程进行相应单据的删除。

(2)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设置,主要包括编辑单位信息、资产归口定义、预算归口定义、院系信息设置、部门信息设置、人员信息设置、人员账号分配。

(3)资产入库。根据资产增加方式的不同,系统提供三种入库方式:直接入库、土地房屋入库、申购采购入库。对接受捐赠、盘盈等资产进行直接验收入库:对土地、房屋构筑物直接进行卡片登记:通过项目申购方式新增的资产要进行申购采购入库(除土地、房屋建筑物外)。

(4)资产使用。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卡片管理维护资产信息,拆分卡片、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保管人可登记资产维修信息,按年度登记仪器设备的绩效情况。

(5)资产申购。需申购资产时,由保管人或院系资产管理员发起申购申请,并依次交由院系领导、经费审批人、财务审批人、校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此申购项目将自动进入采购安排程序,由采购人实施采购,并将采购结果在系统中进行成功或失败登记。采购完成后,资产交由申购发起人采购入库,归口审核。审核通过后,交财务记账。当然,申购审批过程中,任一环节审批不通过,申购单退回至发起人。

(6)资产调拨。院系资产管理员,可以对本部门中一些使用效益低或闲置的资产在校内进行资产调拨,调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使用。

(7)原值变动。资产由于新增、更换组件、录入错误等原因,需要进行价值变更的,由院系资产管理员在系统中登记原值变动单,交由归口管理员审批确认,同意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的增减调账,做到资产账和财务账保持一致。

(8)资产处置。对于报废、报损、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处置,一般情况下分二步操作,首先是处置申请,通过系统进行校内处置申请流程,经校内审批同意。然后是处置审批,将校处置意见上报省教育厅主管部门。若处置资产总额大于30万,还需上报财政厅审批,同意后单位才能进行资产处置

(9)资产查询。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查询功能,包括普通查询、高级查询、机动车、土地、房屋及构筑物、待处置资产、已处置资产。其中高级查询,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查询模板,按需查询。

(10)资产统计。系统提供按分类、部门、归口三种方式进行资产统计,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统计方式了解本单位的资产结存情况。

(11)资产账务。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在做好资产实物管理的同时,还要跟财务部门及时对账、结账。系统自动汇总资产数据,生成符合现行财务制度的国家教育部十六大类固定资产账,并能自动生成相应的国家财政部的十大类、六大类的账册,保证会计数据与资产信息的协调一致。

(12)数据上报。通过系统可以上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高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计数据盘及报表的通知》要求的各项报表。

5.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系统在正式使用以来,一直在不停的修订、完善。共创软件修改了卡片功能,增加了“型号”的查询功能;在流程跟踪里,增加“发起人”和“主题”的查询功能等等,强化了系统的整体功能,但系统还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改善:

(1)强化“普通查询”功能

任何一套资产管理系统,它的查询功能是否强大,直接决定着整套系统使用效率,查询资产要做到简单便捷易操作。本系统中的“普通查询”功能还不够强大,可查询字段只包含资产卡片里面的一小部分,只能通过个别条件查询,满足不了绝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当然,一些特殊条件的查询可以通过“高级查询”获得,但“高级查询”里设置查询模板比较繁琐,不易操作。总之,在“普通查询”里面选择查询条件远比在“高级查询”里面设置查询条件来得简单,并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操作。因此建议在“普通查询”功能里增加资产卡片上所有资产信息的查询功能。

(2)在填写“申购明细”时,在录入某一字段信息后,必须通过点击鼠标才能将光标移至后一个字段,其实完全可以通过“Enter”键,光标将自动转入后一字段的录入状态。

(3)在填写“调拨明细”时,如果需要调拨的资产编号是连续的,应该可以输入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资产编号,中间通过“―”隔开,而不需要一个个输入资产编号,中间用逗号隔开。

6.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对学校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使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优化了资产配置,提高了效益,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总之,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密切合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分析,同时审慎选择系统开发合作伙伴,兼顾研发实力、后续维护等因素。综合运用计算机、校园网、条码识读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实现固定资产全部管理活动,整合固定资产管理力量,再造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实行全息、多维、实时监控,动态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创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新体系;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推进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上只是作者在使用该系统管理本校资产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杨素兰.加强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176.

[2]郑琳.高职高专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经济师,2012,11:111-112.

[3]朱节云.关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信息,2012,32:110-111.

[4]王群.浅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工作[J].特区经济,1996,04:47-48.

[5]周蕾.浅析高校资产清查的实效与长效[J].当代经济,2010,21:94-95.

[6]蔡文春,李同武.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山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侧记[J].价值工程,2008,07:137-140.

[7]胡健生.关注江苏省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现代管理科学,2004,07:13-14.

[8]马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4,04:85-87.

篇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建议

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即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然而,这一体制使国有资产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提供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对资产有效管理,不仅与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部门对纳税者的尊重。各级财政财务部门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能,保障资产的有效管理与合理使用,力争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促进财政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目标。在财政管理工作中,资产与资金均占据重要地位,强化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产存量信息,能够保障编制部门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入在政府部门非税收入中属于重点,应不断强化与规范资产收入管理,要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资产管理还是政府部门进行采购管理时的重要依据,只有资产管理具有完善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才会更加的科学、政府采购才会有效实施。财政部门应积极的把资产管理归列到财政管理整体范畴中,通过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目标来加快财政管理的健康运行。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

机制自身的运行需要充分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依托资产精细化的管理、具备专业化协调配合运行机制、建立一系列工作规范;机制运行需要依托与支撑的财政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其他各项工作,应在制度、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和细化,协调同步、协同配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所具有和体现的协同性、技术性、规范性、集约性、效率性、效益性,从本质上契合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所提出的“精益理念、集约管理、注重效益”核心要求,也将有力地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是实现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有效形式首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变分散使用为集约化的集中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资产的共享共用作为中间环节,联系着配置和处置两端;在资产配置环节,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重复配置和构建;在资产处置环节,可物尽其用,避免随意处置。这就抓住了资产流转和运营的源头和终端,减少了浪费,节省了资产配置的资金。将公共资产开放给社会使用,或者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利用共享,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发挥了资产的社会效益。

2、建立资产清产核资机制,切实确保资产明晰规范

各单位要定期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检查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用。要将资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帐清,防止资产流失,帐实相符。设置专人管理,建立资产明细账,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有四个“关键主体”;一是单位负责人。领导对资产的重视与否、重视程度决定着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单位负责人要经常定期听取本单位的资产运转情况汇报,熟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了解并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问题;二是单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资产变动的财务处理,并随时了解掌握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确保资产账目真实准确。三是资产管理员。作为具体的资产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要真正做到认真管、积极管、主动管;四是资产的使用人。使用人员是资产的直接责任人,对资产的爱护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的维修成本和使用寿命,要自觉增强爱护公物的意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完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把住资产出口,确保处置规范,处置程序要规范。规范的处置程序就是不可少得监管手段。从监管角度,处置一项资产,要经过单位领导集体研究,专管部门审核把关,审批机关批准等程序。如果报废资产,事先由专业人员或者机构对资产技术性能鉴定,以确定该资产确实丧失任何使用价值,符合资产报废要求。虽然制定相关办法,可有些单位依然习惯先处置,后审批或是不通过相关部门直接处置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依据办法规范处置。进行必需的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社会,借助社会中介力量,通过资产评估核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以此作为确定资产处置价格的依据,是相对行之有效和客观公正的,也易于为各利益攸关方所接受。处置方式要规范。对于一些特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国家有特定的处置方式,交由国家指定的企业予以回收。资产处置方式要引入处置价格竞争机制,才能保证资产处置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4、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管理的信息化

建立动态系统,实现实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完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产系统定期升级,及时更新原系统版本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财政主管部门对资产的在线处置和审批监管。要集日常管理、就地审批、及时受理、限时办理、查询于一体,通过实现管理的动态化、信息的数字化和途径的网络化,使资产的管理与服务变的更透明、直观,效率更高。

每个单位要有资产管理员,每个处室要有资产保管员,每件资产要有具体使用人。所有的资产要全部按照存放地点、所属处室、具体使用人员存入“动态系统”,资产、地点、人员要相互对应,做到责任到人、到物,从而将监督管理的关口前移。要实现资产从“入口”配置到“出口”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将各项管理制度固化为电脑程序,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实现资产管理流程的再造,减少管理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资产管理环节不空缺、审核顺序不倒置,有效提高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办公效率。

5、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按照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要利用行政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进行监管,在编制资产购置预算时一定要将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将资产配置标准、原则和处置批复作为编制部门预算、安排经费支出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对规定限额以上的重大资产购置事项,一律要纳入部门预算并经批准后执行。切实做到未按要求编报新增资产预算的,财务部门不安排资产配置预算、一律不批准进行政府采购,单位不得进行新增资产购置。采取实物费用定额编制相关经费预算,今后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时,应按照单位规定的资产标准和实物量来计算安排单位水费、电费及办公设施维护等公用经费,以达到公开、公平、合理,节约财政资金,遏制竞相新建、新购、超配资产的问题。要加强资产收入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出售资产收入、报废、报损的残值收入,要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并纳入预算合理安排使用。

6、加大资产监管力度

做好新时期的资产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管理工作中。要采取措施,强化单位加强资产购建审批、采购入库、保管清查、购卡登记、管理责任等基础管理工作,定期对单位占有的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出租、出借的资产进行专项登记,建立专门台帐,实行专项考核。要扎实做好产权登记和资产管理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不断提高资产信息质量,进一步明确资产所有者与占有、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消除产权纠纷隐患,为深化资产管理工作创造条件,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起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行政事业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对违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定,隐匿、私分、低价变卖国有资产,或虚报损失等手段挤占、侵吞、转移资产的,要按相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结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单位日积月累的固定、流动或无形资产,资产数量庞大,分布领域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重。所以强化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核心部分,其是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保障,应实现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相关法规进行管理,以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实现保值增值目的。

参考文献:

[1] 涂家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带动,建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固定资产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蓬勃、良性、健康发展。

一、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上,认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简单的登记存放,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不能进行预先的预算规划,往往只是看重自身利益或短期效益进行盲目的项目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购置等现象,也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二)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对一些施工设备设施的购买、管理和处置多数是各个分公司或项目部门自行掌握的,缺乏统一、规范、严格、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管理工作的落实流程不具体,管理目标及标准不明确、不具体,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到位,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账实不符、配置不够优化等问题,也使得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差

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散式管理,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集中的统筹分配和管理处置,这就导致在分配过程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可能在有些部门大量闲置,而在有些部门缺供需紧张,从而使得部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偏低,出现严重闲置、浪费等问题。同时,有些固定资产在购买后只是记录成本摊销而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这就导致这些固定资产容易出现流失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二、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加以改进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积极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新观念

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学习、了解和认识,重视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模式等,尤其要重视发挥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经营发展中的制约和推动作用,积极提高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将过去片面、单一的管理观念逐步转变为当前综合化、创新化的管理新观念,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盲目投资、资产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要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政策,结合自身管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内容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收入、转移、使用、管理、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完善管理监督工作的具体规章制度和项目标准。同时,建筑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或部门,优化和完善管理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并将各分公司以及项目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统一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还要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制度,明确折旧管理的审查、核算等工作步骤和流程,通过定期盘查,详细了解和掌握在役期间相关设备设施的购置日期、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并依此估算出这些设备设施的报废期间及折旧情况,对超出服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及时的更换,而对在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定期、科学的维护保养,避免盲目购置新的设施设备,从而更好的节约固定资产资源,减少资产浪费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健全规章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真正发挥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资产效能,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35-36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272-273

[3]何德琨.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78-79

[4]张巧云.论如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市场,2014(4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