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产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10 15:2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资产管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资产管理分析

篇1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库存问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库存的挑战源头是预测的不准确性,而预测的不准确会随着供应链的传导产生明显的“牛鞭效应”。大量不同类型的零部件,由于其在工艺和产品特性方面的不同,无法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传统的ABC分类方式又无法完全适用于电子零部件(因为任何一个小零件的缺货都会导致整个产线的停产)。在无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呆滞库存时,供应链的各个供应商无法对责任进行很明确的划分,不但造成了当前库存的处理问题,也为之后的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本文为了解决在供应链中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兵提出解决方案。

1供应链管理的常见问题

1.1零部件种类过多造成库存管理困难

电子产品公司不断研发新项目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原有项目在供应链中持续生产,由此将会产生上万种物料,本文研究的非电子件零部件在其中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且每个零部件都是由多个供应商进行生产。T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零部件数量多达上千个,往往只能照顾到局部,例如,紧盯重要的项目或者新项目,老项目由供应商自己把握;在项目启动后,产能爬坡时,要求多备料;进入衰退期后,要求控制库存;在稳定期时,只要不发生缺料就很少关注。这样的管理保证了每一代新产品都能及时出货,但是在衰退期,往往发现拥有大量的呆滞库存无法消耗,而此时已经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只能是当“交了学费”,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但是,由于岗位的调整,依靠个人经验的管理方式无法传承下来。本文通过对现有零部件工艺的研究,在ABC分类库存管理办法基础上,参考其公用性(能否被多个产品使用)、稀缺性(是否有多个供应商、是否可以快速生产补货)、经济性(按照每个产品需要的零部件价格来衡量:单价×使用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分类,之后根据3种不同分类确定不同的库存策略(每种类型零部件在各级供应商的库存水平)。以此破解电子产品公司对供应链中的零部件管理这一难题,

1.2呆滞库存责任难以分清

需求下降、产品设计变更、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等都会造成呆滞库存,尽管售后维修的需求可以消耗一部分呆滞库存,供应链中的各方仍不愿意为这些呆滞库存承担责任。鉴于电子产品公司的供应链结构,最终呆滞库存大多集中在三级供应商,显然这并不都应该由三级供应商来承担责任。根据供应链运作模式,各方需要承担的情况大致如下:电子产品公司的责任主要是由于产品设计变更或市场变化,造成实际需求远低于预测。例如,之前电子公司和供应链供应商约定承担五周的库存,若实际需求仅能覆盖一周的库存,则剩余部分由电子产品公司承担。一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没有及时将需求传递给下级供应商,下发的需求和电子公司的需求预测出现明显的差异。一级供应商是供应链的龙头,电子产品公司鉴于生产安排、良率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对一级公司需求进行完全的控制,只能依靠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需求的分解和。二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没有及时将需求给三级供应商,下发的需求和一级供应商给予的需求出现明显的差异,以及未按照需求及约定进行生产,造成过量的库存。同一级供应商的情况类似,电子产品公司只能事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无法对其需求的进行控制。三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未按照需求及约定生产,造成大量的库存。三级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末端,需求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三级供应商会准备大量的库存来应对波动,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仓储成本增加和呆滞风险。如何明确定义各方责任,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可行的方案,本文将介绍Waterfall这个工具来进行库存责任的界定,结合各级供应商合理库存水平分析是需求预测出现偏差,还是下一级供应商过量生产造成了呆滞。

2供应链库存优化策略

2.1对零部件进行分类管理

由于需要管理的零部件种类较多,本文参照ABC分类库存管理办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零部件进行分类,按照重要性进行管理,在计划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中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可替代的多,可替代性强的少;②获得困难的多,容易获得的少;③资金占用少的多,价格昂贵的少。对零部件进行层次分析法,需要先建立评估零部件的分析层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零部件重要性作为最终的决策目标,在权重层选取以下3个指标作为权重因子:共用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是否可以被多个产品共用。有部分零部件可以同时被多个项目公用,当某个项目需求增加时,可以从其它不太紧急的项目中划拨一部分库存进行暂时补充,由此产生的“风险汇减”,可以有效的缓解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被多个项目共享的零部件缺货风险较低,我们可以适当的将其库存水平调低。在进行该权重因素评估时,参照零部件可以被多少个项目共享进行排序打分,零部件可以被越少的项目共享(共用性越高),则其得分越高。稀缺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的获得难度。由于零部件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线及设备昂贵、制程时间较长、产能较低、操作工要求较高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类零部件出现缺货时难以快速补货。而对于那些容易获得的零部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快速补货来避免过高的库存。因此,在对该权重因素评估时,将参照其工艺情况进行排序打分,越是难以获得的零部件(稀缺性越高),其得分越高。经济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的成本情况(单个零部件价格×每个产品对该零部件的用量)。在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评估时,高价的零部件如果有较高的库存,会显著的拉高供应链的库存周转率,同时,对各供应商的资金占用也带来压力。为了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表现,对于昂贵的零部件我们在规划库存时,进行更严格的要求,以便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该权重因素在评估时,将参照其成本进行排序打分,成本越高的零部件其得分越高。

2.2呆滞库存责任划分

即使通过各种方式对库存进行规划和管理,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供应链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呆滞库存。出于保护自身的目的,没有任何一方会自愿承担这些呆滞库存成本,采用Waterfall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呆滞库存的责任进行判断。自从供应链的概念提出以来,库存责任的划分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难点。无论产生呆滞库存的原因如何,供应链中强势的企业(品牌商、总装厂)往往将库存责任推给在供应链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呆滞库存往往消耗其数月的利润。在提倡互助共赢、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今天,这个问题被越多越多的企业所重视。Waterfall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用来进行库存责任划分的工具。Waterfall通过将每周的预测和实际需求数据进行整理,结合采购方及供货方约定的采购提前期对责任进行认定,主要参数如下:①F(T),在T这个时间节点时,根据双方约定的采购提前期应准备的库存;②A(T),在T这个时间点之后,所有实际需求合计;③G(T),F(T)-A(T)。若在某个时间节点宣布产品EOL时计算G(T),当G(T)0时,说明预测值超过实际需求,应该由需求方(采购方)承担呆滞库存责任;当G(T)0时,说明实际需求超过预测值,如果产生了呆滞库存,是由于供货方过量生产造成,应由其承担呆滞库存的成本。

3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电子产品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通过对零部件的分类管理和呆滞库存的责任划分来优化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对电子产品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LeeHL.ManagingSupply-chainInventory:PitfallsandOpportunities[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1992,33(3):65-73.

[2]StevensGC.SuccessfulSupply-chainmanagement[J].ManagementDecision,1990,28(8):25-30.

篇2

1999年4-10月,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国家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相继成立,它们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金均为1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全额拨款,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分别收购、经营、处置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化解金融风险。虽然AMC的设立仅仅是政府为解决国有银行呆坏账过多和国有企业债务危机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并规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存续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十年”,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政策任务后仍面临着逐步向商业化方向转轨的新任务。目前,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完善以及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不良贷款率将逐渐下降至较低水平等等,商业化转轨的条件基本具备,AMC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AMC如何发展转型,实施何种发展战略,便成为一个必须面对且亟待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 AMC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AMC自成立以来,综合运用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打包出售、承销上市、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基本达到了处置速度快、回收率高、成本支出低的目标,可以说不良资产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银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 ,截至2006年3月末,我国四家AMC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805.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84%,资产回收率为24.2%,完成了处置进度的68.61%。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468.0亿元,回收现金546.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2.15%;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707.8亿元,回收现金278.3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10.28%;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419.9亿元,回收现金328.1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3.11%;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067.7亿元,回收现金652.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31.56%。随着不良资产的被处置,不良资产贷款率下降到了较低水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上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根据上述情况,财政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请示》(下称“请示”)获得批复。“请示”要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2006年年末以前,完成核定的债权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达到设定的“两率”(即现金回收率和现金费用率)要求,处置完不良资产者,将进行商业化转型。直到2004年4月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正式出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委托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商业化收购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为AMC拓展业务、深化改革走向市场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上市,为AMC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并相继上市,AMC对金融机构新生不良资产的商业性收购业务已正式开始。根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161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02%。因此,AMC在2006年底前基本处置完第一次政策性收购的不良资产后,其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并不会因此结束,商业性收购资产将会全面市场化,国有金融管理资产的市场化转型将是不可避免的。

二、AMC发展转型的战略

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共性来看,不外乎面临着两大主题:一是切实加快对现有收购资产的有效处置,力争如期完成财政部下达的责任回收目标;二是积极谋求未来发展,开拓业务领域、创新业务手段等,以便在国家正式出台关于AMC改革发展模式的决定前抢占市场,为商业化转型奠定基础。

从对资产处置来看,AMC的现有收购资产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存量债权;二是回收的非现金资产;三是政策性债转股。对于存量债权资产,AMC在2006年前已处置完毕,也就是说AMC与原收购债务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已全部清理完毕。对于回收的非现金资产,AMC通过一定的变现方式进行变现,以补充债权直接变现来源的不足,如通过资产出售拍卖、股权转让、租赁等方式,确保回收目标的完成;对于政策性债转股,国家一直区别于一般性不良资产,对AMC实行单独考核。实践证明,上述三类方法是有效的。

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成既定目标后,对于未来发展目标国家给金融管理资产公司的定位是:服务于金融改革,仍以资产处置为主线,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减少国有资产损失,并使AMC逐步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投资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最终实行商业化经营。为实施这一目标,金融管理资产公司制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战略。为进一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要适时采用金融创新产品,如资产证券化等。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定期限内不能流动的资产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可流动的债券。它在处置大规模不良金融资产、化解金融系统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在逐笔零售处置的同时,采用打包批发可以加快处置的速度,同时也可以提升资产的处置层次。

(二)扩大业务范围战略。根据国家批准的经营范围,AMC可以进行的中介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管理范围内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投资、财务及法律咨询与顾问等;同时,要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出售等措施,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通过与境外投资者的合作,借助外方的资金及业务优势来盘活企业的不良资产。另外,由财政部、银监会、人民银行等几个部门制定的AMC的转型方案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10项经营范围,包括: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基金、证券、风险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等,将AMC转型为金融服务企业。

(三)加强资本金的动作战略。AMC成立时,财政部分别为其划转了100亿元资本金,由现金、固定资产和划转投资三部分组成。但实际上现金只有20亿元,由于公司的资本金有限,在商业化收购、投资时就会遇到营运资金短缺问题。为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本金的作用,应赋予AMC运用资本金的相应功能,即投资和拆借功能。通过资本金的有效运作,促进资本金的保值增值,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回收价值,并为其商业化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需求。

(四)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对于打造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AMC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公司员工创造各种业务学习的机会,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人才培养的活动,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公平竞争的环境,塑造公司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发展转型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

根据财政部起草的AMC改革方案,明年开始商业化运营,为发展转型正式拉开大幕。从目前来看,AMC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转型,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 对原有收购的不良资产损失进行清算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针对1.4万亿元的政策性不良资产的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包括央行的再贷款及相对应的国有银行发行的10年期债券(按国务院规定,再贷款和债券的利率均固定约年2.25%)。其中,人民银行再贷款约5800亿元,向对应国有银行发行10年期金融债券约8200亿元,其每年需要偿付的利息就超过300亿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七年来,累计应支付的利息等费用超过2000亿元,但其现金回收总额为1800亿元左右,支付利息尚且不足,还不包括处置过程中的成本费用。

显然,利息负担对AMC来说是沉重的,直接导致其资金链问题,这会造成AMC最终无力解决已经形成的损失,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形成的最终损失,由财政部提出解决方案,报国务院批准执行”。也就是说,对于最终损失由财政部、央行量力买单,逐年消化,这样AMC向商业化转型才有一定的财务基础。

(二) 对AMC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转型

1. 充分利用转型的大好机遇,实现速度和效率的统一。AMC要抓住战略转型的机遇,就要从现在起,在资产收购、处置与经营过程中,以效益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实现由政策性运作为主向市场性运作为主的本质性转变。一是要做到收购资金的来源市场化,即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要从现行国家全额组织的政策安排,逐步向主要依靠市场来筹措过渡,如可以通过向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向中央银行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公司资本金等等一系列方式来筹措。二是AMC对不良资产的收购行为要由政策逐步向市场经营转变,收购方式由行政计划指令转向市场自主选择为主,由剥离方式转让向双方自愿转让购买转变。

篇3

在我国,上市公司基于各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时形成不合理的手段等。由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化,资产的价值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利用资产评估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当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将评估对象委托给资产评估机构,既可以高估评估对象,也可以低估所要评估的资产,根据资产评估报告,对这些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在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时,同时公布资产评估报告。因此,一些具有关联交易性质的资产重组也就成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向之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节从盈余管理的新动向——资产评估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衡量资产评估变动的总指标既然是资产评估增值率,那么如果企业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很大的话,就可以说明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以下从资产评估增值率这个总的变量出发,从中找出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各个因素,通过构建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1)流动资产相关因素。流动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周转过程中,经历着这样的变化趋势,即货币形态——改变形态——货币形态。由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较小,这样随着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比重的增大资产评估增值率就相对较小,但是如果流动资产的增值率越高的话,相应地资产评估总的增值率也会越高,这两者是正比例变化的。因此,现提假设:

H1: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资产评估增值率负相关

H2:流动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2)固定资产相关因素。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固定资产的增值空间要大的多,对应的其盈余管理操作空间也加大。例如,经过物价的上涨,以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可能会大于其历史成本。初步假定,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又一类因素是固定资产的比重。因此,提出假设:

H3: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H4:固定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3)无形资产相关因素。在企业的各项资产中,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可以促进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这种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商誉为例,它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如果企业形象良好,带来的收益也会很多,反之则相对较少。因此,理论上无形资产的增值空间要大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盈余管理行为也就越明显。按照预期,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总值中有很大比例就是无形资产,即:

H5: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H6:无形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4)负债权益因素。一般公司会利用降低负债权益的比率向未来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展示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合理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这表明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对债权人投入的资本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企业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时,运用调整资产评估增值率来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从而降低负债权益比率,最终让相关投资者信以为实。因此,提出假设:

H7:负债权益比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5)企业规模因素。企业规模越大,预示着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对于委托方而言,评估增值率是一个相对数,其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权益所有者资产绝对数明显的变化。因此,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委托方往往尽力影响资产评估机构朝着自己的意愿方向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从而作出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受托方的资产评估机构来讲,也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评估机构将非常看重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评估过程中的提出的要求,从而尽量满足他们的条件以获得较高的评估费用。

可见,企业规模也影响着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因此,提出假设:

H8:企业规模与资产评估增值率呈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公布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为了使检验结果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际意义,对样本进行严格筛选:剔除指标值不全和指标出现异常值的样本公司。由此,最终选定样本上市公司有85家。本文采用的是Excel2003和统计软件SPSS l7.0对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相关研究分析;资料来源:巨潮互联资讯网。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针对具体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指标,设计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PZi=β0+β1LBi+β2Li +β3GBi +β4Gi+β5WBi+β6Wi+β7FBi+

β8QGi+ε

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经过整理汇总得到,在这85个样本中,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的有73项,占到85.88%,评估减值的有12项,占到14.1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进行资产评估时高估资产的情况较多,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于各单项资产增值率,流动资产增值的有73项,占的比重为85.88%,减值的有12项,占到14.12%。统计显示,固定资产增值的有62项,占的比重为72.94%,减值的有23项,占到27.06%;无形资产增值的占的比例较多,为76项,高达89.41%,而减值项有9个,占的比例为10.59%。体现出无形资产的操作性较强,其间并没有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给未来经济利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评估实践中的真正价值难以有效评估出来。

(二)回归分析 表2是建立的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的结果。

根据表2中结果显示,最先进入模型的是负债权益比重这个指标,然后进入模型的变量是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从表2中显示来看,本文设计的模型中只有三个变量通过了95%的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分别为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表明这些因素对因变量资产评估增值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其中负债权益比重的VIF值为1.016,接近于1,系数为0.195,与评估增值率正相关,说明H7成立;对于固定资产增值率,VIF值为1.012,存在明显的显著性,系数值为1.829,说明H4也得到论证,与预测相同,可以判断2010年在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中,固定资产增值率对于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而且与负债权益比重这个变量相比,其相关性要大于负债权益比重;最后进入模型的指标是企业规模,该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是1.006,而系数是-0.658,与资产评估增值率呈负相关关系,H8不成立,与预期结果相反,但从这一点也不能说明整体上市公司的状况。从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进入所构建的模型中,对于其它没有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流动资产比重及其增值率、固定资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及其增值率,说明这些指标对资产评估增值率影响不具有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引起因变量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H1、H2、H3、H5和H6与预期结果相反。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样本公司在资产评估中通常利用负债权益和固定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较多,而且一般都是高估所评估的对象,从而达到相关人员的特定目的。但这并不能反映整体上市公司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种方式,这不但与我国的会计政策和监管政策有关,而且与会计人员素质和公司治理水平也息息相关。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企业规模、流动资产比重、流动资产的增值率、无形资产的比重及其增值率是影响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对负债权益和固定资产的评估是其操纵的重点。此外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进行盈余管的空间也很大,相关信息使用者也应重点关注。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对加强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评估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教育等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使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不断的完善,以及对作出的相关信息披露给投资者一个更好的参考。

———————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电力; 设备; 资产; 全寿命; 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供电负荷需求缺口日益显现,电网的快速发展和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以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电力企业需要在资产管理中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长期效益出发,实现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收益和成本最优。对电网资产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在确保规划合理、工程优质、电网安全、设备可靠的同时,延长资产使用寿命,降低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投入,实现电力资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综合优化,避免片面追求可靠性或经济性。

一、资产全寿命概述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简称“LCC”管理),是LCC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丰富。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简称“SM”)、效能管理(Efficiency Management,简称“EM”)和全周期成本管理(LCC)在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简称“AM”)方面的有机结合,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电网企业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特征,总结电网资产管理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也可以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初期投入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初期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二、LCAM基本理论与实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主要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方面进行,具有“三全”(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特点。电力系统的LCAM管理主要涉及两大范畴:工程范畴和财务范畴。工程范畴主要涉及:设备可靠性、寿命分析、检修对策分析、设备失效统计、失效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更新部件和维护对系统寿命的影响等;财务范畴主要涉及:设备或系统的最初投资成本、设备初投资成本在不同方案时的比较、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比较、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较、设备的维护或更新成本、设备的退役成本等。

我们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全面展开于2010年初,得到了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公司总会计师为组长的工作领导组,根据工程范畴及财务范畴涉及的专业分为六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全寿命周期管理各个关键环节。

三、各工作环节简介

(一)规划可研

线路走向,变电站规模,电力设备的电压等级等问题都属于规划可研工作。需要研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法规,统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设计,既不造成投资浪费,也不能使电力供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基建采购

理清工程前期的规划、概算工作思路,严把工程中的质量关,做好工程竣工后的结算、青赔工作,保证工程优质率。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结合公司的设备使用情况,筛选出质量好、价格优、维护费低、售后有保障的设备产品,为新一轮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生产运维

设备管理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保障设备可靠性,在服役期发挥其最大效力,维系持续稳定的生产,同时降低其购置及维修成本,是企业有效获得利润的直接保障。

在这个环节,四大类设备真正发挥其使用价值为电力事业服务。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汽车,除了会开,还要会修。如何使用和维护好设备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纰漏,将会直接导致前期的规划、采购工作徒劳无功,并且还会影响退运处置、财务资产管理、科技信息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管理者统揽全局,缜密考虑设备自签订采购协议之后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一项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细化输变电设备厂内监造管理内容,将产品质量关口前移,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建立输变电设备厂内监造管理制度,细化监造人员职责及监造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生产专业人员监造水平,从而严把设备质量关,为日后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打下良好基础。

完善输变电设备生产验收管理,确保设备“零缺陷”投运,提高安全运行可靠性。制定并定期修订设备生产验收相关细则和办法,及时总结分析生产验收中出现的各类缺陷,结合订货技术协议、反措要求、本单位实际情况等,制定各类输变电设备现场验收要点。通过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生产验收水平,确保输变电设备生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规范变电站大型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及时间,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能,同时还能保证供电可靠性。

全面推广、深化设备状态检修,科学降低检修成本。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围绕确实需要停电检修的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检修工作,对不需要大规模检修或不需检修的设备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通过深化推行设备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次数及时间,降低设备检修和试验成本。

明确电网技术改造的方向和重点,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投资效益。深入分析电网设备运行管理的薄弱环节,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电网技术改造。综合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严格设备改造项目审查,取消工程预算中的不合理取费,并增加旧设备再利用方案,逐项说明本工程将利用的退运物资明细和相应节约的工程造价,提高电网安全经济性和设备运行可靠性。

仅仅做好以上诸多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设备正常服役期满,综合电网安全和超期服役维护成本等因素整体考虑,经过评估,有的设备需要退出运行。

(四)退运处置

对于退运设备的处置工作,应该本着安全、节约、务求实效的原则来开展。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四大类设备从在厂方完成最后一颗螺丝的紧固开始就有一个设计寿命伴随其终身,直至退运报废。

设备在完成服役临近寿命终了的时刻,生产运维部门应该对其进行逐个评估而不是成批报废。逐个评估的目的是要论证该设备是整体报废还是拆解之后部分报废,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好设备各个部件最大使用价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五)财务管理

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财务资产管理的地位举足轻重。从财务管理角度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是资产全过程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概念,即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是成本收益率达到最佳状态,以最小的成本支出(包括安全成本、效率成本、经济成本、社会责任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下的财务资产管理,具有以下新的内涵和职责:一是加强资产信息的监督和管控,是财务部门贯穿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本工作。资产价值管理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信息,逐步实现财务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核准转变,做到资产上发生的费用可控、在控,提高资产运作的经济效益。二是以账、卡、物联动为基础,协助梳理各方职责,规范信息化流程,建立符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的关键节点传导机制。三是提升资产卡片功能,开展财务实证分析,对财务部门已有的能真实反映资产列支成本的费用(如竣工决算信息、成本支出信息)进行分析,为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提供费用选取原则和计算依据。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综合建立起满足生产管理需求的信息化机制,通过流程的合理运作,最终实现财务信息与生产信息相对应、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

(六)技术支持

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科技信息的支持。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运用许多信息系统,方便、直观、便捷、高效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信息系统服务于财务资产管理的每个工作环节,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大量数据信息的正确率。信息系统还为设备评估工作提供技术平台,可以虚拟建模,快速分析,得出结论。

四、生产运维部门是全寿命管理的核心

从全局高度来看,各小组的工作都在围绕着设备资产来开展,生产运维小组应该是工作核心。这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生产运维部门直接接触电力设备,对设备的性能和薄弱点掌握信息最多,拥有所辖设备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比较详细,对不同厂家的设备性能也心中有数。第二,全面开展状态检修工作以来,各类设备的有效利用时间大大延长,设备的综合评价工作也是由生产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的,对设备的维护工作是有发言权的。在运设备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运维费用,运维费用如果居高不下,势必会影响前期的招标采购和规划可研工作,其他一连串的问题也会由此产生。

在信息传播和采集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内部当然离不开信息共享。生产运维部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积累了大量不同类型设备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前期的规划可研和基建采购工作非常重要,因为除了生产部门,没有任何部门可以如此详实地掌握和积累设备的第一手资料信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离不开每个专业的积极配合。生产运维部门非常有必要定期制定设备采购项目指导书,归纳总结不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拿出论据充分、论点可靠、有说服力的结论来指导规划可研和基建采购工作。

五、今后的展望――从主网电力设备管理扩展到其他领域

(一)做好配网和农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实施配网退网设备再利用,有效降低配网设备采购投资,提高配网经济运行水平。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期间,有大量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工程,电网企业合理筹划、科学调配、充分利用好轮换、退运的状况良好的配网设备,实现设备的全寿命综合利用,有效降低配网设备采购投资,提高配网经济运行水平。

积极开展配网带电作业,减少设备停电时间和停电维护费用。配网设备检修采用带电作业方式,与停电作业方式相比,减少了设备的停送电操作次数,从而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操作人员的人工费用支出,有效降低配网维护成本。

应用AVC电压无功控制系统进行无功电压调整,降低电网有功损耗,提高电压合格率。结合农网普遍存在的供电电压低现象,根据AVC系统闭环运行情况,及时分析,完成AVC系统闭环调试工作,形成闭环运行,保证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降低系统因不必要的无功潮流引起的有功损耗,同时实现农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平衡综合治理,改善农网电压质量,提高农网经济运行水平。

(二)其他领域

办公设备、运输车辆、安措用具、防汛物资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借鉴、采用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法,达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六、结语

我们的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是在初期大量投入、资产高度密集的前提下,经过摸索、探讨并逐步开展的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工程。将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和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整合成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组织协调各专业将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长期坚持做下去必将为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资产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帅军庆.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J].上海电力,2004,17(3):177-178.

篇5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重点将融入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货币政策日益趋紧,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1.5%的历史最高位,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采取审慎的态度,目前基本处于“只还不贷”的状态,同时,财政部不断出台文件要求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特别是加大了对县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为研究如何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营运能力,解决地方政府投资发展需求与资金方面供给压力之间的矛盾,浙江省温岭市财政局对该市投融资平台的营运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目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唯一的正确方向,应是在科学管理、理性决策的基础上,走制度化、透明化、法纪化的“阳光投融资”道路。

一、基本情况

2006年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岭市国司”或“市国司”)成立,为温岭市首家政府投融资平台,该投融资平台采用监督、管理、营运 “三层次”构架,市国司及其子公司为其营运机构。目前以市国司为核心组建的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拥有17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授权经营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包括了公益房产建设、滩涂围垦、交通道路建设、园区建设、水务及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及其开发所形成的资产经营,基本涵盖了温岭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

温岭市投融资平台营运四年以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取得较大成效:一是成功发行市国司企业债券。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市国司于2009年成功发行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年利率为7.35%的七年期企业债券。二是开展银证信合作发行信托理财资金。2008年市国司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成功发行理财产品2亿元人民币。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深入合作,取得担屿围涂工程项目等多个政策性贷款项目的支持。四是利用商业银行借款。市国司在温岭市内各商业银行均有项目贷款,截止2010年底,商业银行借款资金余额为33.46亿元,占公司负债总额的43.17%,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截至2010年底,公司资产总额为157.21亿元,净资产总额为79.69亿元,2010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润总额为2.2亿元。

二、现存问题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温岭市投融资平台经过数年的经营运作,尽管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对县级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处于极其谨慎的状态,因此,现存的难题显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问题亟待解决。

(一)治理结构不健全,偿债主体欠明确

1、治理结构不健全。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只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工具。温岭市国司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存在政企不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法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指派,公司资本主要来源于财政注入或存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的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财政补贴收入等硬伤。同时,市国司也存在人手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决策滞后等问题,在时间精力有限,一人分饰两角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行政指令高于科学决策,决策机制难落实,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

2、偿债主体欠明确。由于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硬性约束限制了融资渠道,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借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来进行投融资运作,但实际营运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仅是作为地方政府的“壳”而存在,最后还款人往往还是地方政府。如,温岭市国司发行的七年期企业债券及各种担保形式的融资,大多以温岭市人民政府的名义作为担保,以地方收入的未来预期来作财政兜底。

(二)宏观政策趋紧,融资渠道受限

1、宏观政策剧变。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规模的刺激政策,极其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地方政府融资上项目、抢机遇、促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急剧膨胀、风险显现,因此,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日益趋紧,财政部不断下文要求清理地方债务,规范投融资平台发展;审计署对各级政府债务开展专项审计;央行更是多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21.5% 。宏观政策一松一紧,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可谓履步维艰,已立项的项目无法上马,在建工程缺乏后续资金保障。

2、融资渠道受限。当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厉调控,使得作为地方稳定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大幅锐减,同时,商业银行已酝酿全面退出地方投融资平台,必将大幅减少资金来源,而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引入私营资本的做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时机尚未成熟,无法全面铺开。

(三)项目效益不高,缺乏主业支持

1、项目效益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决策评估机制,地方投融资平台所承担的城市建设项目收益受限,大多数公益性投资没有收益,而有些预算盈利项目在实际结算后甚至成为亏损项目。

2、缺乏主业支持。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大多存在经营性和公益性项目不分的“散、小、乱”等现象,大多过于依赖土地升值,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四)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忽视潜在财政风险

1、缺乏有效预警机制。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的放大效用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迅猛发展,地方负债急剧膨胀,目前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普遍都在7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0%。虽然温岭市国司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49.29%,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公司尚未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如收益项目和非收益项目的比例、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占还款比例等指标不是十分合理,信息披露存在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现象。

2、存在潜在财政风险。分税制的实行和我国多年来房地产价格的节节攀升使得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发展。现在中央出台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都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如果地方政府不通过负债融资,仅凭地税收入根本没有能力来进行地方资金配套,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以未来的土地升值为预期,不仅推高了房价,而且加大了地方财政负债规模,负债膨胀会导致地方政府选择加税,从而引起诸如挤出民间资本、企业利润下降、通货膨胀、社会不稳定等一连串负面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治理结构,规划发展战略

1、明确角色定位。地方投融资平台不应仅仅服务地方政府项目融资,更应积极发挥国有资产特有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平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企业化操作平台和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对于温岭市投融资平台的治理,首先应理顺政企关系,将以政府融资为目的的平台载体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分开设立。前者必须充分贯彻政府意图,防止功能泛化;后者应成为真正的市场运营主体,以项目直接投资和盈利为主。

2、明确偿债主体责任。明确投融资平台债务责任划分,使权责相统一。按照“谁用款、谁还贷”的原则,建立对投融资平台各下属经营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重点考核融资放大倍数和利润指标;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规划发展战略。可将优质国有股权作为国有资本注入平台公司,充实公司资本,改善股权结构,实现商业运作,长远来看,能壮大投融资平台实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其再融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密切关注财政、法律动态。尽管目前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作为债务主体发行地方债,但也有不少学者、政策研究人员建议有条件地放开地方债发行。县级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法律动态,温岭市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名前十五位的经济强县,更应未雨绸缪,待时机成熟时,可抢先发行地方债。

(二)创新经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1、创新经营模式。开展多种经营模式,化解“土地财政”带来的系统风险。(1)转售为租。如通过将工业用地出让改为建成标准厂房后出租经营,在提升资产附加值的同时形成稳定收益;或可通过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经营,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同时形成租赁收益。(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可通过与知名上市企业共同组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来募集、管理、使用资金,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使其突破资金和管理能力瓶颈,将其逐步培育成为大型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公司投资收益,补充城市建设资金需求。(3)合理运用公共资源。对项目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源,应深度发掘其附加价值,如道路广告收益、公园附属设施经营权等,通过公开进场交易,在实现收益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市场定价模式的形成,进而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领域。

2、破解资金难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1)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尽管商业银行借款受阻,但可通过项目打捆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中长期贷款,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筹集资金。(2)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温岭市国司申请发行的企业债券已投入使用,如地方财力允许,在科学决策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研究申请发行企业二期债券。(3)推动资产证券化融资。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益,如可以考虑研究利用收费公路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融资。(4)引导私营资本进入公共投资领域。如采用BT、BOT等融资方式,通过“建设-转让”或“建设-经营-转让”的合作模式,引导私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实现合作双方双赢。尽管县级政府大范围采用BT、BOT等模式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可以考虑开放个别经营性项目,如水资源经营和担屿涂开发,借助境内外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减轻财政负担。

(三)整合有限资源,盘活存量资产

1、整合有限资源。通过整合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源,提高整体运营能力。根据温岭市国司下属各子公司的经营性质和业务范围,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盈利性项目,可将17家子公司整合为6家子公司,分管交通、水务、公益性房产开发、城市新区开发、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和国有资产经营,打造公益品牌和盈利亮点。

2、盘活存量资产。探索国有资产集约化经营模式,把分散低效、闲置沉淀的 “死资产”转为“活资本”,从“固态”转为“动态”,可以通过资产集中处置、国有股减持等方式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此外,要特别加强对土地供应的调控,科学安排存量土地指标,有序变现土地收益,使其真正集中到政府手中。

(四)建立负债率指标,严格控制风险

1、建立负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使年末负债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值处于可控范围,量入为出控制负债投资冲动,防止过度融资;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密切关注政府可支配财力与债务规模的匹配情况,重点监控投融资平台短中长期债务比例、收益项目和非收益项目的比例、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占还款比例等指标,防止出现风险失控、债务扎堆、无力偿还的情况。

2、严格控制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实施年度投融资计划管理。按照适度负债的原则,年初预算根据投资需求科学安排资金来源,确定融资计划和还贷计划,并交人大审议通过,严格控制投融资风险。

3、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为防止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可以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建立政府债务数据库,统一债务统计口径,及时向投资者、放贷银行及社会公众披露负债结构、使用方向、项目进展等情况,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运营在“阳光”下进行,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四、结语

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如无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约束,必然会在分散状态和低效运行下积累风险带来后患。唯一的正确方向,应是在科学管理、理性决策的基础上,走制度化、透明化、法纪化的“阳光投融资”道路。作为县级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紧趋宏观政策的前提下,破解现存难题,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作明.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2009(06)

【2】陈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财政研究,2011(05)

【3】谢清河.地方融资平台与市政债券:基于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分析.金融与经济,2010(08)

【4】贾康.把地方融资平台引向“阳光融资”制度建设轨道.经济界,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