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4: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有我之境;以小观大;以我观物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93-01
朱良志曾说:“中国画有千岩万壑、重峦叠嶂式的构置,但更多的是追求在微小精制的景观中展现广阔幽远的境界,意象是精微的,韵味却是幽远的。”①朱良志先生这话虽为不易之论,也从理一分殊的角度来分析两宋时期与前代的山水画转型,却没有注意到,这种追求微小精制的构置的转型与成熟是在南宋时期。尽管在北宋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念;在文学上也涌现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的思潮;在绘画上,北宋小景山水也似乎初见端倪,五代宋初的惠崇以江湖小景而闻名,可以作为初期的代表。“他的画多写汀洁沙坡,溪桥渔浦,烟雨芦荡等江南小景。”②但也因为与当时主流的审美标准相左,《宣和画谱》未录惠崇。这些早期文化哲学思想和小景山水的尝试是为南宋山水边角之景做了重要的铺垫。但北宋绘画的主流仍然是以雄伟之风为主导的全景式山水。
郭熙在总结范宽之后北宋画坛之风曾这样说道:“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齐鲁关陕,幅员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由于北宋后期临摹之风盛行宫廷内外,全景山水难有新的突破,文人士大夫愈来愈欣赏平淡清远的画风。“在南宋画风的形成过程中,李唐肇其端,他后期的绘画,开启了南宋一代画派崭新的面貌,然而李唐在北宋的时候谈不上一变,至少说,在北宋时,变化还未有成功。”③其早期的作品《万壑松风图》与范宽存世作品比较,可以看出明显的师承关系,也是比较典型的全景山水作品。直到李唐南渡,他一改了师承中习惯了的方法,在构图上将一些物象忽略,将景物拉近,改变了构图。“至马远、夏圭时已经形成以边角山水的特征的南宋山水风格,他们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画风发展到了成熟阶段。”④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生卒年不可考,他早年继承家学,后师承李唐,在中年时期自己的大胆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边角院体山水画风格。《画史会要》记载马远“师李唐,工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这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历五代,北宋到南宋才完成的。”⑤可见马远在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重要作用。《雪滩双鹭图》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代表,“树取一枝,石取一角,溪出一湾,简率中透出轻旷的意旨,景少而意多,物小而韵长。”⑥整个画面虽用笔不多,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派深冬的山野景色。
《寒江独钓图》中仅画一叶扁舟和一个坐在船头垂钓的老翁,寥寥数笔“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7}的儒家“宇宙心灵”溢于画面,船边勾出数条水纹,画幅大片空白不着一笔,既流露出虚静和空灵的道家思想,“独钓”又使人感受到浓浓的禅味。
与北宋绘画“以大观小”完全相反的“以小见大”的绘画思想显然吸收了理学“理一分殊”思想的营养。南宋山水“以小观大”的视点已不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画家们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山水的边角之景构图上从李唐开宗立派以来至马远已趋于成熟,“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山水画由表现出的无确定的观念、含义和情感的“无我之境”转向融入了画家对本身对物象的内在生命和意蕴的思考的“有我之境”。
马远的传世名作《水图》共十二段在所有的画中,画家的用笔灵动,流畅。用笔虽不多且画面上虚下实,却能够为广阔的水面而拓展了有限的画面空间。无论表现是平静的《寒塘清浅》还是表现来势汹涌的《黄河逆流》皆得其性,尽其性。明代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评价说:“马公十二水,惟得其性,故瓢得鑫勺,一掬而湖海溪沼之天俱在。”明人王世贞也对马远的《水图》评价极高,并为此作《题马远十二水》。从《水图》可以看出,马远作画如诗人遣词炼句,用笔大胆摒弃,以高度洗练的笔墨,于有限空间展现无限的韵味。
南宋时期,山水绘画的题材逐渐广泛,山水与人的关系加强。在山水作品中我们可以大致读出画家的感情,山水中出现的人物活动多了,人物不再是只起点缀的作用,有的山水几乎成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在马远的名作《踏歌图》中画中景物简约而章法精炼,用挺拔概括的笔墨表现峻峭奇异的高峰和烟雾迷蒙的树林,一派清旷高远,简洁刚劲的意境。我们可以看到马远对自然山体的表现使用的大斧劈皴已经达到了不顾真实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想象和艺术加工,自然在这里已经完全风格化了,具有十分醒目的风俗情结。这种粉饰南宋太平、民生安乐的作品,除了《踏歌图》之外,马远的《华灯侍宴图》、《晓雪山行图》等山水画作品不在仅仅是描绘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
正是因为宋朝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花鸟画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绘画课目。马远《梅石溪凫图》是以山水与花鸟题材的结合图,这类的题材在北宋时期是看不见的,此图设色画幽僻的崖涧,石壁上梅花盛开。一群野鸭在涓涓的溪水中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飞,不禁让人想起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人的绘画,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是如此。画面追求“诗意”,是宋代绘画的一大特点。苏轼评王维绘画为“画中有诗”,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与画是两种不同形质的艺术形式。注重对画面诗意的表现这也是南宋院体山水取景简约的深层原因。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中国诗的含蓄特征也成了山水画的自觉追求。诗意是宋代山水画艺术意境的重要开拓,在形似中求神似,有限中蕴无限,与诗文同趋,日益成为中国艺术的审美准则和艺术特色。
在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中描绘的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江南,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文士仰头遥望远方,他捻须微笑,若有所思。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用对角线的构图,将观画者的视线随着文士视点转向那飘渺远处。
综上所述,在南宋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以边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大山川在山水画布局上是一次革新,开创了山水画的崭新时代。马远的边角之景是对艺术的高度提炼,把景物富有感情化并且加以突出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在画面中有了更多的直接表露,预示着中国山水画逐渐从无我之境过渡到由我之境。
注释:
①朱良志.扁舟一叶——理学和中国画学研究[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85-300.
②高纪洋.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23-30.
③毕李李.南宋山水四大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7-10.
④薛春霞.宋元水墨山水笔墨风格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7-11.
⑤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2-145.
⑥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3-19,360-372.
⑦田建平.论宋人山水画中的道与理的思想意思[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16-20.
参考文献:
[1]朱良志.扁舟一叶——理学和中国画学研究[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85-300.
[2]高纪洋.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23-30.
[3]毕李李.南宋山水四大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7-10.
[4]薛春霞.宋元水墨山水笔墨风格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7-11.
[5]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2-145.
[6]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3-19,360-372.
[7]田建平.论宋人山水画中的道与理的思想意思[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16-20.
篇2
关键词:满清文化;历史;遗产;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装饰
沈阳故宫作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如果简单将沈阳故宫这一世界遗产资源,其旅游装饰产品简单地按照市场化的旅游方式定位,必然造成以旅游价值评价取代遗产价值评价的后果,甚至可能引起遗产资源的核心价值――历史的深刻性和文化的传承性的丧失。所以,对沈阳故宫这样世界遗产的旅游装饰产品的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潜在作用,对遗产资源要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包括美学、思想史、宗教、社会学、历史、科学与技术等,即通过考察研究、审美实践而不断发掘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不断提高对遗产所在地的文化、民风、习俗等资源价值的研究与开发。这就是笔者对沈阳故宫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定位。旅游装饰产品开发设计定位是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展和深化其旅游产品的前提。通过对沈阳故宫旅游装饰产品开发设计定位的分析,今后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装饰产品的深入开发,似应将重点放在能够充分反映满清历史文化民俗特点的旅游装饰商品的开发上。而在设计这些旅游产品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文化架构上要充分反映满清文化的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清代初期政治的中心,充分体现着满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满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长期居住在祖国白山黑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在不断的生息繁衍中,经历了从野蛮社会形态进入文明阶段的历史进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不断分化、整合,最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俗、文化。其中不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风俗,也被列入保护或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满清的这些民族文化习俗,虽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没有逐一的具体展现,但是人们从其建筑风格、艺术设计、展品陈列中,仍会领悟到这些民族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一定要坚持以满清宫廷文化为其内核,以满清民俗文化为其外延,充分挖掘满清文化的深刻内涵,以生动的形象设计体现满清文化的独特个性。
2 商品品味上要体现旅游地的地方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美称。沈阳作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远在七千多年前,本土先民新乐人就在这里农耕、渔耕,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的新乐文化,成为华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系。之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族和东北各民族的共居地。由于沈阳靠近中原,作为其进入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此被历代中央王朝列为其控制东北的战略要地。沈阳城邑形成于汉代,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历经数代王朝的更替,几经废置,又不断得到复建,并逐渐形成规模,而且始终处于东北边地军事重镇、区域内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后,它是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与其他地区的产品开发的特殊性、地域性,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发设计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产品时。一定要以当地的民风、民艺为载体,充分反映当地物质文化产品的历史渊源,使每个旅游者所购到的旅游商品,都能铭刻着对这个旅游地难忘的经历。
3 商品装饰上要坚持满清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如前所述,我们在开发设计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产品时,一定要突出满清民族文化的特点,就是说,要以博大精深的满清民族文化作为支撑和根基,但又不能拘泥于满清文化的传统特点,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的装饰艺术的设计手段与方法,使传统的满清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将现代的设计元素合理的运用到传统文化的设计中去,使二者恰到好处的融合起来。创作既有深厚的满清历史文化的气息,又能反映出现代装饰艺术特点的优秀设计作品。
4 市场定位上一定要坚持实用性、方便性和礼品性
我们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市场需要。它必须从旅游者的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来考虑。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其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方便性和礼品性。所谓实用性,就是所设计的旅游纪念品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用途,如文化衫、风情包、特色扇子、室内装饰产品等;或者有一定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如历史文物的复制品等。方便性就是体积不要过大,要便于旅游者携带。礼品性就是包装要牢固轻便,外观造型要美观大方、精美别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其亨.建筑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地区餐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M].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刘霏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M].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3
【关键词】 学位论文;电子版;远程提交;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为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电子版作为一种“原生态”及特色馆藏数字化资源,对其收集、整理及利用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00年起各高等院校图书馆陆续开展了收集工作。近年来,科研机构图书馆也开始重视此方面的工作。
1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概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在中医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早批准的中医药专业学位教育单位之一,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2 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提交方案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提出了收集学位论文的建议,所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与科学院及研究生院有关领导多次商议此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于2007年开始收集学位论文电子版工作。由于网上提交平台未建好,收集方式采用通过e-mail发送,或研究生本人亲自到图书馆将电子版学位论文拷到图书馆电脑上,因此病毒传播不可避免,工作人员的电脑多次受到病毒侵入,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提交要求考虑得也不全面,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论文审查带来了不便。由于提交工作比较集中,论文审查也需要一些时间,致使出现让研究生等候浪费时间的情况。采取这种方式提交上来的论文不能自动形成数据库,不能供用户查询检索,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文档重新建立数据库。我们总结了2007年收集经验及出现的问题,并与研究生院商议,联合决定2008年采用远程网上提交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2.1 论文提交规定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必须向图书馆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纸本论文仍然沿用过去的提交方式。从2008年开始,电子版实行网上提交。提交论文之前需要下载并签署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论文电子版审查通过后,由图书馆指定工作人员在“回执单”上签字盖章;不合格者需要重新提交。回执单上无此项认证签字及图书馆盖章者,研究生院将不予颁发学位证书,且不予办理毕业离院手续。
2.2 提交时间
①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应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毕业离校前,通过网上提交。②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须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两周内通过网上提交。③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出站前两周内通过网上提交。
2.3 提交内容
包括3个部分:个人信息、导师信息、论文信息(题录摘要与全文)。
2.4 提交要求
①文件格式:word或pdf文档。②提交论文的电子版在排版形式及内容上与印刷版必须保持完全一致。③要求将电子版全文合并为一个文档,word文档后缀为.doc,pdf文档后缀为.pdf。
2.5 保密论文的提交
为了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对涉密论文我们只要求研究生在网上提交个人、导师信息及论文题要部分信息,而全文文档不采用网上提交,而是需要持盖章后的“保密申请表”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直接到图书馆找图书馆管理员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全文光盘。
3 提交情况分析
2008年提交论文182篇,其中硕士123篇,博士59篇。要求保密的论文有7篇。保密年限有2年、3年、10年,最多要求20年。保密论文主要涉及中药材研究,创新药物研制,新发明新发现而未申请专利,内容创新、文章尚未发表,科研课题未完成、科研数据需保密,与企业合作的新药开发、合同有保密条款、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
4 建议与思考
4.1 加强学位论文的开发与利用
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我院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价值。论文选题比较新颖,涉及的内容比较前沿,一般是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因此,学位论文是了解中医药学最新学术动态、热点及前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科研人员的选题和知识创新起着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位论文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而且是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之一,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和经济利用价值[1]。因此,对其整理开发利用是目前的主要任务。目前,我馆收藏2006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印刷本有1 000余种,这些重要文献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至今未建成书目查询系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及充分利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4个有影响的学位论文资源库: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的《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高校学位论文库》[2]。但由于4个数据库的数据库来源不一样,其收录的数量也不相同。笔者调查了4个数据库收录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cnki收录336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218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118篇(收录年限范围为2005-2007年);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年限范围为1998-2007年)、《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收录945篇(收录年限范围为1987-2007年);nstl收录共计1 005篇(收录年限范围为1987-2007年);calis未收录。4个数据库收录我院2007年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见表1。表1 4个学位论文库收录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情况(略)
而我馆收集了2007年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本157册,电子版154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学位论文库收录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很不齐全,也不完整。无论从我馆文献资源建设、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还是从我院机构库建设等角度来说,加强我院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4.2 加强网上提交过程的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始终是困扰计算机用户的一大问题,尤其是面对来自近200个不同作者提交的论文,病毒防治尤为重要。实际上,也确实有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含有宏病毒,处理这些文件要特别小心。因为含有宏病毒的文件一旦被打开,就会感染文档模板,之后打开的任何word文件都会感染此病毒。建议给服务器安装病毒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发现病毒,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提示是否清除。
4.3 尽快开发新的提交系统
目前使用的提交系统功能很不完善,界面也不美观,查询检索及控制功能也不完备。目前提交过程中,研究生遇到了很多问题,文件太大无法上传全文,文本编辑器在字体、段落控制方面功能太差等。另外,此系统不具备回溯建库功能,也不具备版权保护功能。建议购置功能完备的、成熟的商业化学位论文提交及管理系统,如trs、清华同方tpi、idl、北大方正等学位论文提交与系统。
4.4 注意规避相关知识产权风险
在学位论文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知识产权风险。学位论文属于非正式出版物,设有公开、内部、秘密和保密4个级别。对于传统的印本论文使用和服务各个图书馆采用的服务办法基本相同:公开的论文限定在馆内阅览,不提供外借,内部、秘密和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提供馆内阅览[3]。因此,印刷本在收缴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学位论文的授权许可。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电子版论文的传播方式和版权控制极为复杂,涉及到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问题,为了促进学位论文的交流和利用,电子学位论文的授权就要采取相应策略。取得学位论文的授权,明细授权方式及范围是开展论文后续服务的基础[4]。采用论文授权方式可有效的实现学位论文的使用,避免侵权纠纷。如我馆2009年规定:在电子版学位论文提交之前,要求论文作者(研究生、导师)同时签署“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同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下述时间内以下述形式使用本学位论文电子版:在本论文提交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提供网上文摘查询浏览服务;在本论文(公开密级)提交1年以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允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允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5 结语
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收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图书馆、档案馆有积极性就能做好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及研究生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性通知,需要有一个先进的网络、便捷的提交系统以及每一位研究生的理解与配合。我们2008年的初次尝试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贺德方.国家学位论文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学报.2004,26(6):697-702.
[2] 程海贇.我国四大学位论文库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25-28.
篇4
【摘要题】实践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2)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数据库品种多、质量高,大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如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中国期刊网等。访问的形式主要有授权直接访问或访问镜像站上的数据库两种。中国期刊网的题录数据库免费供用户检索,可为用户提供6000多种刊物的题录信息。有的数据库服务商不定期地提供某些数据库的免费试用服务。
(3)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依托自己或协作单位的馆藏,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期刊或其他类型文献的网上检索服务,用户在有的网站检索二次文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订购原始文献,原文可通过E-mail、传真、浏览、下载和联机打印等方式获取。如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webofscience,http://)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A&HCI)的检索。
(4)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许多期刊正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便于读者上网检索或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现刊目录服务。如《中国远程教育》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文阅读、期刊订阅及检索服务;《世界华人名人录》网络版提供网络版的题录和全文;中国经济展望网提供《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论坛》等多种网络版期刊的题录和全文,等等。
1.2网上图书信息
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
(1)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设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新书推荐、教材目录以及书目查询服务等;AcademicPress提供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带有一定的销售宣传性质。
(2)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前全球至少有15000个大型图书馆的联机目录24小时对外开放。读者通过OPAC可以查询到大量的书目信息,确定某本书是否在馆,能否通过馆际互借加以利用等。有些联机目录不但提供书目及摘要,还提供其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URL地址访问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用户只需通过鼠标和键盘,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资料就会方便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5万册的PDG格式的数字图书。其会员可随时阅览到最新图书。国内可供读者阅读图书的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
(4)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古文献资料库中心”和中国台湾的“瀚典”为代表。两网站除部分内容需付费使用外,绝大部分内容可免费在线浏览。
(5)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大多数文学类网站属于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有的以链接为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眼下一些比较红火的图书,也包括一些网友自己的习作和文摘,一般为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
1.3网上报纸资源
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时事、专题、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开办电子版以来,到1999年6月,国内已有273家报纸上网提供阅览。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它从每天凌晨0时30分到5时,将每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等17种报刊的全部文字和图片上网,还分为“中国”、“国际”、“财经”等9个频道,每天滚动国内外新闻1500条,并就新闻热点制作专题。网站还设置了对报刊和频道新闻均有效的信息检索功能,读者很方便就能查到相关资料。
1.4网上学位论文资源
(1)利用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许多国家已将学位论文数字化列为重要的项目计划,其中较具规模与成效的,例如:ETDDigitalLibraryNetworkedDigitalLibraryofThesesandDissertations(NDLTD)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它是一个国际论文资源的电子图书馆计划。通过整合性检索可检索19个单位的论文;另外更列出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博硕士论文的网址。CALIS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建库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散在各大学中各类学科的学位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库、上网,使原始的论文信息获得升值,为国内外希望获取高校学术信息的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途径,起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交流和促进发展的作用。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截止到2002年5月21日,已有97所学校申请加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学位论文数据库上网数据已达到约9.7万条。
(2)利用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有商业出版机构取得授权,通过正式的出版渠道出版学位论文;有些则是委托商接受论文订购。如1983年成立的UMI公司,是美国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出版公司,出版物包括自1861年美国的第一本论文到目前所出版的150多万本美加地区博硕士论文,1997年以后出版的已经有PDF形式的论文,可直接使用信用卡订购下载。通过Amazon网络书店订购学位论文,前25页可免费浏览。
(3)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一些知名的联机检索系统中都包含大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数据库。如Dialog系统、QuestelQrbit系统、STNFizKar/sruhe系统。我国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l)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超大型数据库建成后,又一项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CNKI信息采集范围规定的信息源,它已收录全国有博士招生点的280多家院校的1800多个博士点和3000多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5万多本。并按科学的体系进行了编辑。到2002年底,加入这一数据库的博硕士培养单位将达到80%以上,2002年6月2日的《光明日报》称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最科学、最全面的中文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
(4)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些大学或资料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之外建立本校的博硕士论文查询系统,部分学校除提供书目及摘要外,另有全文下载功能。如:MITThesesOnline麻省理工学院,收录经选择后的博硕士论文,提供论文扫描后之全文。可线上订购全文,包括:纸本、PDF档及微缩片三种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包括摘要和全文的检索能力,可以查到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博硕士论文书目资料及摘要,博士论文的全文下载仅限授权用户。
1.5网上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政府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产物,它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扩充及其职能的强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文献地位和使用价值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断上升和升值。网络政府信息的多少,已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表征之一。
在网络发达的美国,据1997年中期统计,美国联邦政府的4300个网站和215个电脑公报牌已将政府的42个部门机构拴链为一体,在2000年末已将政府3/4的议事录(transaction)电子化。通过网络,可以查找美国的总统文献,如:国情咨文、经济咨文等;可以通过美国GPOAccess主页、美国国务院网站或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网等查找美国国务院的文献资料;还可通过美国商业部的国情普查局、劳动统计局、经济分析局等查找美国的统计资料。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要求1999年底60%以上的部委和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网站,到2000年底则要实现80%以上部委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据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域名的已达5864个,“政府上网”已经成为现实。
1.6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
因特网上设有USENET及Listserv电子论坛,也称新闻讨论小组。USENET及Listserv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专题讨论小组构成。每个小组是由某一主题参与的文章所构成。USENET与Listserv类似,但是,前者范围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一般不需订购便可参与;而后者较为严肃,而且更趋学术性,通常还需订购方可参与。因特网上用户通过E-mail均可自由参与电子论坛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用任何其他手段都难获得的第一手重要专题信息与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电子论坛的另一特点是举办国际电子会议。例如,利用Listserv,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获取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
1.7网络数据库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品种多,质量高,但基本上都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访问和访问镜像上的数据库两种。目前在网络上运行的著名数据库,如:Dialog系统已拥有600多个集文献信息库、数据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全文信息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OCLCFirstsearch数据库,能为用户提供包括ArticleFirst、ContentsFirst、ERIC、FastDoc、GPO等14个基础数据库。
1.8网上其他社科信息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会议信息、政策法规、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目录、组织机构、通讯讨论组等。这些资源的实用性也很强。
2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检索
2.1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检索,要求检索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所了解,进行检索前,首先要分析所检课题的信息类型,然后找到可能包含其内容的相应网站的相应系统。比如,要了解某一新课题相关论著,首先确定需要检索书目,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也可进入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检索。如果要了解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首先确定可以检索期刊目次,外文的可以进入清华的科技新刊报导检索,中文的可以检索CNKI的期刊专题题录数据库。
2.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虽具有分类清晰、准确的优点,但却存在人工成本高、收集内容有限、难于更新的不足。后一种是以AlatVista为代表的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或表达式,搜索引擎就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由于是机器人程序自动搜索,可方便地收集更多的网站并及时更新、发现及删除已不存在的站点,从而大大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数量。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合理选用。
2.3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
搜索引擎虽然是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据NEC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网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标准和手段,搜索引擎只能覆盖网上不到1/4的信息,而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称,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覆盖网上信息内容达16%以上,并且随着站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此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面广,面向大众的信息居多,要查询业务性较强的主题,查准率较低。为了使网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通过多个搜索引擎的协同搜索,选择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得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通常先按照学科设立一级类目,在一级学科类目下设二级学科栏目,二级学科类目下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如果本学科的信息资源较少,可以不再按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使二级类目直接对应于具体的信息资源,这样更简洁明了),三级类目对应的就是具体的信息资源的网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网上专业资源指南和WWW虚拟图书馆,把读者和网上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可以节省用户网上漫游的时间。如:知识管理虚拟图书馆(*)、语言类虚拟图书馆(*)等。
3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网上社科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更新频繁,通过各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查找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必须关注、浏览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学会、协会、研究所的网上主页,同时加以取舍和鉴别,最终从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旨所在。同时,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功用,用户在检索时,如果选用不恰当,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实际检索中应针对不同的检索要求,加强检索策略的规划,其中包括检索标识的确定、检索人口的选择、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检索提问的表达等。正确而完善的检索策略可优化检索结果,反之会造成检索的失误或失败。
3.1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2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4司莉.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虚拟文库建设.图书情报知识1999(1)
篇5
关键词:机场;信息化;规划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民航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我国航空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航空大省,机场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承受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在中国民航“十一五”计划中,已经明确了昆明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的重要地位。机场行业的信息化是帮助民航业腾飞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和要求。其中信息化规划又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制定出符合机场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发展策略,明确了信息化的原则、使命和发展远景,并使机场信息系统建设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才能真正起到支持行业企业战略发展的作用。
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民航机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机场产业,完成由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过渡、至2015年成为中国西部第一航空强省的目标,并对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在此基础上,作为“展示航空旅游第一形象、打造航空强省第一平台”的云南机场集团积极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从2008年底至今,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雏形,为机场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集成化的目标。
云南机场集团从2008年成功实施昆明机场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到2012年云南机场集团数据仓库的搭建,信息化建设初步脱离几年前散乱无章、孤岛不断的局面,逐渐步入了资源整合管理阶段,陆续建立了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以及协同办公、企业门户六个方面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已经成为云南机场集团现代化运行的支撑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云南机场集团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工具。
目前,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在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建立以昆明总部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分支机构、航站,连接所有业务板块和业务单位,覆盖所有管理功能的大型广域网络,建立了财务、人事、资产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作业层面的专用业务系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扁平化。同时借助IT技术实现了许多复杂数据的处理分析、用户身份的认证与授权,不仅节省了成本,提高机场运营水平,且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服务和保障更加及时、安全、可靠。
在飞速发展的未来,我们将面对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进行有效整合?怎样的规划结构才能提高整个集团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怎样的信息系统架构能够极大地提升正常使用率的同时又极大地降低维护成本?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搭建出最简洁、最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怎样的信息管控模式才能实现工作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集成化?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套体系完整、标准统一的规划思路和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其科学性及适用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机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规划和建设务必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众所周知,机场行业是属于资金密集型交通基建行业。综观整个中国民航业的各个主要环节,机场的信息化程度是相对较差的,从未来机场运营的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机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因此,机场业的信息化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云南机场集团的信息化是一个全面的建设过程,从功能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机场运营信息化。主要针对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和旅客从出发到到达的运营信息化管理,这方面目前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机场运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收入结算系统和电子客票、代码共享、电子商务、自动数据采集等需求,推行集中与分布式处理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以航班信息服务和生产管理调度为中心,建立机场中心数据库,实现空管、航空公司、供油等信息互联互通。截止2012年,昆明机场离港系统年处理旅客量超过2200万人次,服务也逐渐多样化,2006年实现了从原来固定式柜台值机到开放式柜台值机的升级。广泛建立登机门控制系统与行李自动分检系统,实现快捷的转机服务与全方位值机服务。同时提供了CUSS值机、网上值机、手机值机等便捷服务。
二是机场管理信息化。机场管理信息化是机场信息化的主体,信息系统建设要推动机场由生产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我国机场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各个机场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别也较大。从趋势上看,云南机场集团信息化建设正在从运营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机场的数据整合正在逐渐展开,即通过数据服务系统把机场各系统中的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从而为提升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打下基础。
然而,机场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机场信息化建设也存在重点和难点。例如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水平较低将直接影响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效率,使系统难以扩展、集成和推广。同时,机场行业因各类扩建工程、结构调整以及并购热潮导致大规模的集团化重组和组织结构改变,各单位原有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扩展升级和相互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机场行业的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机场工作人员中60%的人员处于计算机初级水平,有20%的人员甚至不具备计算机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企业必须具备一批精通管理、业务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确保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才能保证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发挥。综上,机场的信息化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应该包括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财务数据的集中和分析、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客户关系的维护和改善、设备资产的管理、采购库存的集中管控、项目管理、基建投资的加强控制等。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如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建设规划?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效益虽然是间接的,但影响是全局的、长远的。以云南机场集团公司为例,机场企业要做到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实现跨越性的战略目标,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关心行业发展,加大教育宣传和组织学习,以循序渐进的改革举措去引导和优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这是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机场设备、软件和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和关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第三,强化机场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机场企业应在对信息资源重新整合、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共享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发展机场电子商务,更好的满足航空公司和旅客的需求,拓展机场非航空主业的销售渠道,盘活下属公司现有商业资源,增加机场非航空主业的销售额,整合机场相关资源,强化集团公司对参控股企业的管理、优化航空业务流程,坚持诚信为本,确立机场“服务之道”,提升机场服务水平,打造“诚信机场”品牌。
机场企业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用科学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国内外先进机场作为学习的“标杆”,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力度,才能实现机场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先进理论,结合机场行业特点,结合国内外信息化规划方法和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规划模式,并随着民航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云南机场集团发展战略构想[J].机场管理,2003(11).
[2]孙志强.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2).
[3]曾祥明.对云南机场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8(04).
[4]吴祖兴.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的政府管制体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06).
[5]田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发展战略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1).
[6]特木尔.中西部机场经营模式研究[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2).
篇6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托举 动力性配合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际、国内竞技健美操重大比赛来看,成套中托举与动力性配合是制约我国优势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运动员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托举与配合动作的理论研究属于初级阶段,相关性较强的研究还很少。
近年来,托举与配合动作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胡悦[1]在其硕士论文对托举和配合进行了解释:“托举动作指当一名或多名运动员被举、抱、支撑或借助外力离开地面,动力性配合指的是当运动员都保持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之间的关系。配合既包括有身体互动的动作,也包括没有身体接触的眼神交流等,在本研究中,配合动作指身体间有互动的动力性配合。”周建社[2]教授提到:“队形变化与造型立意是集体项目中非常出彩的亮点,其奇巧和出其不意的绚丽在成套动作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张利芳[3]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影响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因素有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方法因素、难易因素和审美因素;对动作过程中各因素的改变和重组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联合使用是创新的发展趋势;在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创新中,素材的积累和变异激发动作的创新性,奇巧的造型与风格体现立意的独特性,时空的快速转换增添动作的惊险性,方法的综合运用展示技巧的复杂性。”
以上学者均提到了竞技健美操中的托举与配合,也对托举与配合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特别是张利芳的文章不仅从本质特征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而且对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在成套中的创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国外研究现状
卡琳娜・伐纳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描绘出整套动作的队形变化,充分考虑到合理的队形变化,合理运用场地的空间。为了充分反映三维空间的场地使用,至少有前、后、侧、对角、弧线五个方向的移动,路线选择和决定,将建立一个固定的后续行动位置,并作为标记的方向点。”她主要研究的是舞蹈的创编方法,对影响托举与配合的空间因素有借鉴价值。
2.影响托举与配合的因素分析
2.1运动员身体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
2.1.1柔韧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活动范围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即人体一定关节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运动能力,即人体一定关节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运动能力。
在集体项目成套中国际规则规定至少出现两次运动员通过身体接触来完成的动力性身体配合。
在托举中,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被托举的运动员要求做出较高难度、身体协调性高和非常灵敏的技术动作,也有跳跃难度要求的某些空中跳步动作,所以对被托举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完美的托举是由托举队员和被托举队员进行相应的配合来进行,高难度的动作是一项比较全面的能力展示。
在有女运动员的情况下,一般女运动充当被托举者,原因在于托举体现的主要是托举者的力量及被托举者的平衡能力以及柔韧性,相比之下女运动员在柔韧及平衡能力方面较为突出,因此适合充当被托举者。
2.1.2力量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首要素质能力,随着成套动作中力量性动作的增加和加难,特别是复合型力量动作,以及要求以高速度和大幅度完成的动作不断发展,使力量能力的训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决定其他身体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提高,是衡量健美操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
成套动作中的托举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其主要分布在成套的开始、中间及结束部分。一提到托举必然会联想到动作的高度,从其高度上可以体现运动员力量素质。
下面是2002―2005年国内外竞技健美操混双托举高度的分析表:
国内外混双运动员托举高度平均次数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外的托举动作混双运动员选择来完成他们的高度分布相对平均,于头部以上高难度的托举动作在比赛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相反,国内混双运动员选择完成的托举动作高度很少出现在头部以上。2005年全国锦标赛混双前三名的托举动作高度出现在头部以上的次数为零,成套动作的强度和国外比非常低。由此可见,力量素质是影响我国运动员托举质量的重要因素。
2.1.3灵敏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
灵敏素质是人体在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有效完成动作的能力。在竞技健美操的托举中,侧重要求快速改变身置、空中翻转、时空感、节奏感和控制身体平衡等方面的能力。在竞技健美操的配合动作的完成中,则要求轻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在任何条件下熟练、准确地完成动作。
灵敏素质是协调发挥各种身体素质能力,是提高竞技健美操的托举与配合技术动作质量和达到理想的技术效果的重要条件。
2.2运动员间搭配的时间与磨合程度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
集体项目中的动力性配合,要求运动员之间要有身体接触。健美操项目中的托举与配合动作是其特色动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托举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托起、落下,其方法因素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托举与配合动作向着技巧性方向发展。而托举与配合又是一个需要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因此,运动员之间搭配时间短,默契又不足时想发展托举与配合动作的技巧性也是一大难题。
3.对策分析
3.1针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所提出的对策
3.1.1针对柔韧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所提出的对策
如果女运动员充当被托举者,应在柔韧素质的训练中应当柔韧发展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肌肉的转换机制,改善肌肉协调能力,不仅对提高力量素质十分重要,而且使柔韧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如果男运动员充当被托举者,发展消极柔韧时,就要逐渐增大幅度和多做肌肉作退让性质的柔和动作。发展主动柔韧,除了采用靠肌肉力量完成各种牵拉练习外,按相应的方式选择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练习也很有效。
3.1.2针对力量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所提出的对策
提高最大力量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的发展和肌肉协调能力的改善。因为肌肉体积的增长会使体质量增加而导致托举和配合的负担,所以提高力量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肌肉协调能力。训练中按照多组数、少次数循序渐进的原则,每组达到一定强度后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组间休息时间就相应越长,期间可做一些轻微活动和放松练习使负荷肌肉恢复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速度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与收缩速度,在训练中使肌肉力量与肌肉速度提高能取得速度力量的最佳效果。但是要处理好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的比例关系,使之与专项运动要求一致。
速度力量训练方法有分负重练习法和不负重练习法,负重练习法一般采用运动员本人最大负重的40%~80%的强度,可以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的组数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动作的速度为限,否则应停止练习。每组间歇时间要充分但不宜不过长。不负重练习法采用各种形式和要求专项跳跃练习来克服自身体质量。
运动员力量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无氧代谢能力和工作肌群协同有效地共济工作的能力。而且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成正比关系,最大力量越大,力量耐力也越好。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求在无氧供能的条件下,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训练时一般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多次重复练习。每组间歇时间可根据练习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来决定,必须在工作能力尚未恢复时,即开始下一组的训练。
3.1.3针对灵敏素质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所提出的对策
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有在跑跳中迅速完成改变动作方向的各种急停、变向、躲闪、转体等练习;非常规的反向完成动作练习;限制完成动作的时间与空间和调整身体姿势或身体方位的练习;改变习惯性动作速率或速度的练习;利用各种信号,完成复杂多变的应答性反应练习和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等。
3.2针对运动员之间搭配时间与磨合程度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所提出的对策
运动员的搭配和磨合程度对托举与配合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运动员搭配的时间过短,配合不够默契。针对这一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在重大赛事前,提早确定运动员的搭配,提前进行集训,使运动员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生活上都多交流,培养队友间的默契。
参考文献:
[1]胡悦.关于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托举动作的分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周建社,方奇.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艺术审美与评判[D].健美操竞赛网,2007.12.11.
[3]张利芳.竞技健美操托举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创新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4]卡琳娜・伐纳.郑慧慧译.舞蹈创编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1.
[5]谭惠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25.
[6]李瑜.竞技健美操六人项目的合作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73.
[7]戈俊.国内外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托举动作比较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1)52.
篇7
摘要 运用运动视频分析技术,对浙江省大学生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进行运动分析研究,从运动视频分析角度上对运动员的跳远技术提出整改要求。
关键词 运动视频分析技术 着地角 扇面角 蹬地角
运用计算机对运动视频进行分析为体育竞技服务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手段,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为国内高水平运动员,从事研究的人员也以计算机专业工作人员居多。随着视频捕捉设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该运动分析技术的门槛在逐步降低。
笔者运用了瑞士飞鱼公司的dartfis运动视频分析软件、两台Sony HDVF-EL100摄像机,对浙江省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动做进行分析,以实现高端运动视频分析技术在高校水平层次的运动员身上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选手高水丰、陈伯好及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丁组选手,他们的平均成绩为7.32,最好成绩为7.53,他们的运动竞技水平代表了浙江省高校男子跳远的最高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进行本研究,本文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查阅了自1980年至2008年有关跳远技术研究、运动视频分析技术的论文近100多篇,并根据研究类别进行了分类处理。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跳远运动研究需要解决和目前解决的比较好的技术问题。从而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起跳阶段着地角、扇面角、蹬地角。
2.图像解析法
视频摄像所用机器为两台Sony HDVF-EL100,架设位置如图1所示,一台距离跑道30m,主光轴对踏板后5m,距离地面1.2m,运用定点跟踪拍摄手法,对研究对象的跳远全过程进行拍摄;一台架距踏板平面5m处,高1.2m,主光轴对准踏板中央,拍摄研究对象踏板瞬间影像。拍摄速度均为50帧/秒。
所拍摄视频资料后期采集、渲染、解析、均采用瑞士dartfish专业版软件进行处理,研究距离的测绘上以踏板宽度20cm、和起跳板1m后进行标记作为参照,对研究对象的助跑距离,助跑速度变化(最后10m),起跳阶段时像分析、各角度变化、腾空角等数据进行测绘,获取所需研究数据。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L 2003、spss 11.5软件对所获取研究数据进行升降序、相关系数分析、独立样本的T检验,回归方程建立,获取研究对象各研究参数的相关程度、显著性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着地角是反映踏跳瞬间人体重心和脚掌支撑点的连线和后地面水平线构成的矢量角,着地角的大小反映了运动员踏板着地时,人体重心位置的情况,着地角的大小能反映两个问题:一、如果着地角偏小,势必增加踏板缓冲,从而减少水平速度;二、也有专家认为,有关着地角大小模式的看法应该是辨证的。在适宜范围内着板角较小,有助于充分预先拉长起跳腿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加大起跳腿完成退让性工作的程度,从而加大起跳腿肌肉的弹性形变,有助于把助跑的动能转变成弹性势能储存在肌肉中,为起跳缓冲阶段获得较大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奠定物质基础。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时的着地角一般在66度±3,费歇尔的着地角模式为64度~69度,BH·谢卢亚诺夫踏跳模式为65-70度。
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大学生运动员里着地角最大的是徐光伟57.09度,最小的是俞小波54.09度,平均为56.04度,五名研究对象着地角均未达到理论模式的范围。起跳扇面角是起跳阶段着地角和蹬地角形成的夹角,即180度-(着地角+蹬地角),它反映了在起跳过程中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状况,与身体重心连线的夹角,它的大小表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距离和运动员在着板和离板两个瞬间身体的后倾和前倾程度,同时也间接表明运员起跳的速度,它也与着地角、蹬地角密切相关,三个角的和是180度。根据费尔歇模式看适宜的起跳扇面角,应为28―43度。
对于运动员在起跳时的扇面角,目前的研究认为,高跳型运动员缓冲动在身体重心离起跳脚支撑点垂直面前较远一些就已完成,随后即进入快速蹬期。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在起跳时身体重心移动的扇面角较小,在起跳时水平度的损失较大,但腾起后获得的垂直速度也较大。而低跳型运动员缓冲动作完成要迟于高跳型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的蹬伸动作甚至要到身体重心移过支点正上方时才开始,其身体重心移动的扇面角较大。不过,这样起跳的运动员在水平速度上的损失较小,但获得的垂直速度也小。
从表2得出浙江大学生运动员扇面角最大的为俞小波,最小为高水丰,均值为52.85度,大于费尔歇模式的上限。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扇面角39.5度差异显著p
本文认为,影响起跳阶段扇面角大小的其中二个重要因素,一是起跳腿的抗缓冲能力,二是起跳阶段摆动腿的角速度大小。科研成果表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力量,占整个起跳力量的60-70%,换言之,就是摆动的作用要大于起跳腿的蹬伸作用。起跳腿上板时,摆动腿快速有力的摆动,可以引起起跳腿下压角速度的增大,起跳腿的积极下压,又会带动髋关节反向运动速度的加快,使得上板时送髋更充分,使板角相应增大。已有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较小,外在表现为着板角和扇面角较小。另据研究证实,起跳腿平均摆动角速度与垂直速度增加值呈显著性相关(r=0.73,P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研究得出,目前浙江大学生男子跳跃运动员平均着地角偏小,增加了重心在水平线上的移动距离,不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扇面角平均值偏大,不利于垂直速度增加,蹬地角与理论模式对比也偏小,不利与垂直速度增加。
建议加强跳远技术最后三步的节奏训练,使运动员能有更快的时间完成踏板到腾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01-302.
[2] 李玉刚等.运动训练生物力学基础[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
[3]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4] 李建英.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分析与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4(2):33-34.
[5] 马莉芳.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跳远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6] 马克寿.跳远过程中几个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10):16-24.
篇8
关键词:黑河市区;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过程。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青春发育关键期,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全面促进学生体格、体能、适应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体育学习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养成科学的练身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作风、品质。因此加强初级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本文选择黑河市四所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针对体育课教学要素进行调查,可以为黑河市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性依据。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对黑河市区四所初级中学25名体育教师及随机抽取240名初初中生为调查对象。每校60名,分别来自于初一、初二、初三各2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CNKI数字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主要文献资源中,对2004~2014年期间文献进行检索,以“初中体育课”、“体育课教学现状”、“体育课调查与分析”等为篇名检索词,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一定筛选,共收集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相关文献103篇和博硕论文14篇。
1.2.2 问卷调查:设计出《黑河市初中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2套问卷。通过了专家效度检验,经过预调查后,选择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23名,分层随机抽样,每校60份,分别分发至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每年级20份,同时仅可能保证男女生比例为1:1;共发放教师问卷25份,学生问卷240份,回收教师问卷25份,回收学生问卷240份,教师有效问卷23份,学生有效问卷225份。间隔15天进行重复测试,皮尔逊系R=087。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3.0系统针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河市区初级中学师资情况
表1与表2显示,黑河市区初级中学师资数量较为充足,平均师生比为1:178,明显低于国家1:270-300的标准。师资队伍男女比例协调,每所学校都至少有一名女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格,职称结构略显偏低。通过深度调查发现,近5年,黑河市区各初级中学借助特岗教师平台,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存在35-45岁教师严重匮乏问题。
2.2 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设情况
表3显示,黑河市区四所初级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没有统一,教学内容选择以三大球、田径、广播体操、武术为基本教学内容,另外,根据场地与师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如二中曲棍球、体育舞蹈,三中的网球。但都未形成传统体育学校,体育课教学某种程度还仅局限于为上体育课而上课。教学过程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没有开展选项课制与俱乐部制,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学习动机引导都存在不足之处。
2.3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活动组织频率情况
表4显示,黑河市初级中学体育活动组织情况良好,各学校全面贯彻“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保证了中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同时,第二中学还开展武术课间操,三中雏鹰起飞课间操等活动。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各学校都组织课外体育训练,以赛前集训为主,训练次数一般为每周1-2次,时间为1个小时为主。
2.4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现状
表5显示,影响黑河市区初级中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因素为天气因素、体育活动时间被占用、家长不支持、体育活动内容等因素,分别占81.8%、70.2%、59.6%、46.2%。通过深度调查发现,由于黑河市地理纬度较高,天气变化较为明显,无体育馆导致在冬季、雨天、风天的时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无法正常授课,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时间被占用与家长不支持比例居高不下,说明黑河市中学教师与家长还存在重知
识学习,忽略体育锻炼。另外,体育活动内容是影响近50%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因素,说明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有待全面改革。
3 结论与建设
3.1 结论
3.1.1 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师资数据充足,35-45岁教师匮乏,职称结构合理。
3.1.2 黑河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不统一,基本都设有篮、排、足、田径、武术等,传统特色体育学校未建设成。
3.1.3 体育活动频率较高,平均每周5-6次,体育课以每周3次为主,课外体育训练以赛前集训为主。
3.2 建议
3.2.1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体育课本,加强其使用率,并且引进一些有新型能力的体育教师,使其开发一些自己学校特有的体育课程,来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根据地方特色开设体育课程。
3.2.2 建议学校要加强课外活动,对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并可制定体育周、体育月。要做到,课内学习到的内容要为课外体育活动或竞赛服务,课外活动和竞赛又是体育课学习内容的印证和教学的方向,建议定期举行体育竞赛,并且可以培养一直专业的体育训练队,以充分体现出黑河市初中生优秀的体育水平。
3.2.3 很多教师不知道所在学校拥有的场地及器材种类,建议教师充分掌握本学校拥有的器材和各类场地,以方便教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场地重视起来,在有场地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以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能力,教师要对相应场地及器材的安全等进行学习,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使用场地和器材。
参考文献:
[1]戚一峰.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90-91.
[2]董卫亚等.安徽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师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9-73.
[3]汝雷,等.阜阳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50.
[4]沈承勋,等.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43.
[5]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89-93.
篇9
作者简介:郭丽(1975- ),女,汉,湖北黄冈人,武汉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佩饰设计。)
(武汉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武汉 湖北 430073)
摘 要:本文对国内外部分优秀儿童动画影片中的角色及其服饰设计风格、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角色归纳总结出不同的服饰设计手法,提出为表现不同类型的角色时应运用合适的服饰设计元素,为儿童动画角色服饰设计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服装设计师在与动画角色创作这个交叉专业领域里深入研究,为我国儿童动画事业的振兴发展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儿童动画;角色分类;服饰风格;服饰元素;服饰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the Costume Design of Cartoon Characters
GUO Li
引言
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动画伴随着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动画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服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和影响着新一代人的审美观、服饰观。然而,角色服饰设计是我国儿童动画创作的薄弱点,也是影响儿童动画事业继续发展的绊脚石,研究国内外动画角色的造型特点及其服饰设计方法是推动动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寻找出我国动画角色服饰设计的特色定位是继续发展的突破点。
1 儿童动画中角色的分类
学者蔡琐曾指出:“在戏剧中,人物指一位有思想、有个性、执行戏剧动作的人。角色则通指人物所扮演的对象,如男人、女人、母亲、媳妇、坏人、好人、邮差、邻居、警察等。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多描写不同人物,但这些人物都只属于角色;有些角色 (母亲、英雄)描述特殊人物 (孟母、花木兰),具备别树一帜的个性,有些则再现普通人物,具备刻板类型与通性,展示一般人经验中的样子。”
动画角色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故事情节,与戏剧角色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显巨的差别。它的角色类型多样化,可以区分有人物形象和拟人形象之别;有二维和三维之分;有地域文化特点之异。
1.1按地域划分动画影片特点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都有自己着本土的特点,而动画影片将人们从现实社会和各民族文化氛围带入创想虚拟的世界之中,影片常常注重呈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搬演其故事,表现地域文化意蕴,寓教于玩。同样是看待角色设计,成人和儿童有着不同的视觉,儿童对有些问题可能不是很敏感,甚至弄不明白;而对有些事情的考虑,儿童的思维则比成人更加活跃,更有想象力。
1、欧美风格儿童动画角色特点
欧美的少儿动画影片在宣传欧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美国动画影片特有的风格特征:
(1)以剧情为主,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而且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比较适于儿童观看或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大多故事以大团圆结局,悲剧影片很少,十分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3)人物造型设计规范,角色的形态优美,与生活的原型差异不大;
(4)动物形象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如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5)动画中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并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艺术效;
(6)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影视明星; (注:(1)-(6)条参见刘磊、张元龙《经典动画影片欣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7)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大多影片体裁是邪不能胜正,内容比较正面,极富英雄主义色彩,如:超人、蝙蝠侠之类,善于抓住角色特点,画得简单,风格夸张搞笑。美国出品的许多经典二维动画:《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小飞侠》、《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女与野兽》(如图1)……画面栩栩如生,主题生动感人。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商业电影的主流中出现了动画电影的身影,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恐龙》、《泰山》、《超人特攻队》相继横空出世,开辟了好莱坞动画影片的新纪元。
2、日韩风格儿童动画角色特点
日韩风格的动画影片有着独特的优点:造型极度夸张,不受实物限制。多数以多多少少包含着一点科幻或魔幻元素,注重民族精神层面和人物内心变化的特点 (注:参见刘磊、张元龙《经典动画影片欣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2页。)。日韩风格儿童动画片中角色性格多种多样,有搞笑型、正邪型、耍酷型、柔情类型和反派类型。许多都是由漫画改编,如:武内直子漫画原著《美少女战士》,大体讲述一群有魔力的女学生们与邪恶势力的战斗故事,其人物造型设计很出彩:一群穿着日本女学生装和超短裙的美少女战士在一起,既有型又养眼;在日本动画片中,常突出人物的意志坚强,永不言败的性格,如《千与千寻》(如图1),而世界的救世主往往就是一个少年孩童,这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成功欲望;日本动画片还特别突出友谊的力量,比如《圣斗士星矢》、《灌蓝高手》,那种坚无不摧的友谊很容易令一些青少年产生热血沸腾的感觉;日本动画还有一类片子如《樱桃小丸子》,无论是画风还是内容看上去都很低幼,但它极其真实地表现出人刚刚踏入社会的各种表现,有好的,也有坏的,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图1
3、中国风格儿童动画片角色特点
综合欧美与日韩的的动画影片的发展与成熟,回看我国的少儿动画影片有着骄傲的昨天和辉煌戛然而止的今天。20世纪60年代,出现很多优秀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剧的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从民间剪纸、木刻、京剧艺术装饰风格到绘画风格等等,在深厚的文化中积淀,在丰富的故事、寓言、诗词、小说名著中创造富有特色的民族原型,“漂浮着许多深刻而富有张力的原型意象、题材人物和关系”,存在着“在人类感觉、联想共同性的基础上,发挥着特殊的表意作用”的文化符号。在今天全球范围的单一化文化和多样化文化的博弈中,作为吸引本土观众为主的动画影片创作,将深度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审视、选取民族原型,加以置换变形,讲述符合民族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的故事,比如水墨动画影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与称赞,被誉为“中国学派” (注:参见刘磊、张元龙《经典动画影片欣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动画影片中角色造型设计之路已经走进一个狭窄的路口,创作停滞不前,思维模式受到束缚。例如:分析《宝莲灯》中人物造型设计,小沉香的形象设计仍然没有脱离“葫芦娃”的影子;少年沉香的形象却酷似日本少年的造型风格;嘎妹的造型设计又偏现代,还有点异国风情;三圣母造型中规中矩……整个影片设计分格不成体系,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位,迷失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体系感 (注:参见周靖《浅谈卡通形象的个性化创造》,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版,第55页。)。
1.2按性格划分动画影片角色特点
动画作品所描写的各种角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这些赋予了角色的生命、性别、语言、个性、服饰等等,使动画影片中的角色分类形式有多种不同的依据:
(1)依据属性分类。可以按物种分为人类、动物类、拟人化角色等;或者按性别分为男性、女性和无性别特征;或者按年龄分为儿童、少年、青少年、青年和老年;或者按身份分类等。
(2)依据主体分类。可以按身体区分头部(脸型、发型、五官);或者按体态区分身高、体重、肌肉、皮肤等。
(3)依据动作分类。可以区分为站姿、坐姿、睡姿、走路、跑步等等。
(4)依据特性分类。可以按脸部表情区分喜怒哀乐等,或按个性区分善良、邪恶、稳重、活泼、文静、搞笑、冷酷等等。” (注:参见申晟《动画角色设计的视觉语言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江南大学,2006年版,第13页。)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或者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动画角色大体可分正反两面,正面人物角色又细分为八种性格:1、喜庆型;2、英雄型;3、可爱型;4、豪爽型;5、美丽型;6、善良型;7、智慧型;8、妩媚型。(如图2)
图2
在进行角色服饰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儿童动画人物性格的分类,将服饰设计也随之进行服饰风格分类:1、古典传统风格;2、运动风格;3、柔美可爱风格;4、男性化风格;5、高贵典雅风格;6、乡村田园风格;7、休闲简洁风格;8、时尚摩登风格。
1.3 按影片故事题材划分
1.古代题材
(1) 励志题材
例如《花木兰》、《聪明的一休》都是深受欢迎的励志动画片。《花木兰》中服饰设计是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具体设计,先是展示木兰从军前在家里的女儿装扮彩衣长裙;然后展示刚进军队时刻苦习武身着军便装;接着展示征战沙场时身着威风凛凛的铠甲。随着服装的变化和更替从可爱的邻家小妹到初入伍的懵懂小兵,直到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巾帼英雄。这一系列形象的变化显得自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主要体现是角色的服装设计准确到位。
(2) 神话题材
例如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国外的《小飞侠》、《白雪公主》、《芭芘公主》等,这些制作经典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在各种服装造型的衬托下更加鲜明。《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宝莲灯》后国产动画片又一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皆着一身素雅的学生装束,只是服色不同,并在发型和巾帽等细节处做了变动加以区别两位主角的服饰设计风流倜傥见之忘俗。
2.现代题材
主要是生活娱乐片,例如《樱桃小丸子》,该片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在动画片市场中独占鳌头,剧中角色的服装设计秉承生活化和真实化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了一点夸张和趣味性处理,使服装和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熟悉而亲切。
3.未来题材
主要是指以科学幻想为主题的动画影片。例如《星球大战》、《圣童降临》、《超人特工队》等日产动画片,《圣童降临》以超级精良的3D制作技术,体现服装面料的质感以及鲜明个性的服装造型,使形象更逼真。 (注:参见冯玲玲《动漫角色服装设计》课程开发初探,载于《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应用版,第30页。)
2 合理运用服饰设计元素
儿童动画中精彩的角色服饰造型设计,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轮美奂的服饰、仿真的服饰道具,精良的置景、考究的灯光所带来的唯美的视觉感受,远远超过了某些传统制作方式的电影。当然,角色服饰是重要环节之一,精美的服饰在影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基于动画角色性格的各异,角色的服饰造型形象是提升、凸显个性的升温计,明确服饰设计风格,为角色服饰设计总结为相应八种不同的风格:1、古典传统风格;2、运动风格;3、柔美可爱风格;4、男性化风格;5、高贵典雅风格;6、乡村田园风格;7、休闲简洁风格;8、时尚摩登。每种风格的服饰有着不同的设计元素,正确运用的服饰设计元素是提高的动画设计视觉和文化效应的重要途径;是显示出影片定的年代、民族、地区和特定的情境,烘托故事情节的有效手段;必将半倍功事。(如图3)
图3
3儿童动画中角色服饰形象设计方法
儿童动画作品中角色的服装设计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设计是不同的。日常生活的服装的作用是为某一群体的身份、兴趣、肤色、身材而扬长避短,儿童动画服装设计是影视美术的一部分,也是镜头语言表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服装设计可以反映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处境,特别是针对儿童影片的角色,有着特定的教育含义。在角色服饰形象设计上往往会概括并突出角色性格特征,使其更具鲜活性。
角色五官设计和服饰设计可以变形、夸张,突出夸大人物本身特性,在通过对角色的原有形象基础上,通过联想,进行重构、强化,同时结合原有物象的基本特征进行再创造。例如:将鹿角、驼头、兔脚、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目等多种动物最美的部位,综合成一体,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图腾形象。角色形象是设计者以人为主观塑造的,或夸张、或装饰、或写实等任由设计者海阔天空,发挥其最想象力而创造的新颖角色形象,极具特殊的视觉形式,易于识别。
外型轮廓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造型设计属于首要的地位。服装的外轮廓可归纳成A、H、X、Y四个基本型。在基本型基础上稍作变化修饰又可产生出多种的变化造型来,以A型为基础能变化出帐篷线、喇叭线等造型,对H、Y、X型进行修饰也能产生更富情趣的轮廓型。不同故事历史背景有着服饰的特定流行廓型,例如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帐篷形,60年代的酒杯形,70年代的倒三角形,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长方形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宽肩、低腰、圆润的倒三角形等等在少儿角色中往往采用较多色是O型,或者花卉植物、动物等仿生学外形轮廓设计。
童话题材影片中,“剪裁精美”的奢华服饰,尤其是彰显的欧洲贵族身份的晚礼以绸缎为材料,配搭浪漫的蕾丝。一般裙装造型丰富,采用多层次的裙摆设计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线条感,极其宽阔飘摇的大蓬摆,垂坠感好的裙角处加上凹凸绣花、拂动的细碎流苏,五彩的花边和饰带、缎带、蕾丝等材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更添女性的娇媚可爱。
动画角色服装搭配中也可恰当好处地加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体现简约与华丽的对比,使整体造型更具时代感。
超能力人物角色的服饰很特别。在服饰设计中就流露出一股崇尚超自然的力量,他们的服装装束设计可以参入有些新奇或者仿生元素,如,野兽图案特征,将其展现在人物的形象上以获得如兽般强壮力量;常配有有神秘面具装束,例如: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等。
将民族绘画艺术元素融合民族人物服饰设计,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民族化动画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的动画片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了传统的、本土的文化并与之完美的结合,在世界动画史上取得了令人尊重的地位。许多作品借鉴水墨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剪纸的特色,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动画风格。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设计角色服饰,加入盘扣、立领、水袖、龙凤图腾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服饰元素,为动画作品增加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篇10
如何对待民俗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民俗文化的漠视使我们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早在1937年,钟敬文就撰文《民众生活模式和民众教育》一文,谈民俗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问题,点明了教育在改造民众生活模式,提高民众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999年钟敬文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书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各种层次的民俗学教育活动”,提出“民俗学不仅是一个科学的对象,它也是一种教育的事业……民俗学教育,不仅仅限于大学、研究院,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它的传播……至少应该从中学起,对学生进行民族民俗文化的教育,让他们增强爱国情感,自强不息。”同时,还提出了编写中学民俗文化教材的设想,并以日本、北欧等国家典范做法为例,这些说明了在基础教育、大众教育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2004年在南昌召开了“民俗教育与当代社会”高层论坛会议,与会代表们围绕中国民俗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民俗教育与学校教育,民俗教育与大众教育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建议应把民俗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华中师范大学的副校长黄永林也提出,对民俗文化忽视悲观的现象具有普遍性,从中小学到大学这种现象都存在着。如果这样下去,民俗文化就会在无形中流失,中小学应该把民俗文化纳入教材中去。2011年7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中国民俗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民俗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编写双语教材,编写民族民间文化普及的读物”以及“传统节日为民族教育平台”等建议。专家学者们呼吁要高度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强调要把民俗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程改革的重视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教材提出了建议,强调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关注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强调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建议的第二条也指出:“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课程标准都强调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里就直接强调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如此还强调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如: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各地都蕴含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这其中也包括对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其实早在2005年由等部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就强调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提出要在课程设计和教材中,进一步充实介绍传统节日的内容,加强民俗文化知识的普及。新课标颁布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编排都有了很大变化,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素养。
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比重的增加
伴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教育的呼吁,以及新课改对民俗文化的重视,渗透民俗文化理念的中学语文教材相应而出。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已经有数篇学位论文对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如西南师范大学覃宗毅的《中学语文的民俗教育探究》、广西师范大学冯汝林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李菲的《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山东师范大学袁芳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探究》等。通过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对比,发现这些论文几乎都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了梳理。他们多以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中对民俗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对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分类、统计、罗列,有的还对涉及到民俗文化的课文篇目比例进行了分析。
从他们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确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常高的比重。如西南师范大学谭宗毅,他初中教材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1年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为蓝本,高中教材是以“200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为蓝本进行研究分析。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学语文的民俗教育探究》中指出“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教材中与民俗有关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大,初中二册、三册、六册,高中一册、二册、四册、六册中占了一半以上,甚至高中第六册所占比例高达3/4。由此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依据的。”
山东师范大学2004级袁芳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探究》中指出“据粗略估计,在现行的山东版新教材中(包括必修和选修),与民俗有关的文章基本占到各册的二分之一,有的甚至占到四分之三。其中,有些课文全篇都在讲民俗文化,而绝大多数是文中涉及民俗知识。”以上都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民俗文化。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社戏》(第十六课)、《安塞腰鼓》(第十七课)等这样一些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选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设了民俗文化专栏,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述街头商贩吆喝的,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所选课文有《云南歌会》(第十六课)、《端午的鸭蛋》(第十七课)、《吆喝》(第十八课)、《春酒》(第十九课)、《俗世奇人》(第二十课)。不仅如此,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到民间采风去”。
开设有“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等五个专题让学生关注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尤其是语文选修教材,更是琳琅满目,为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就拿现行人教版教材来说,高中语文选入五本必修教材,十五本选修教材。为了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教材选入了一本专门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选修教材,在介绍这本教材的概况时有这么一句话:《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科目、人教课标版的选修教材,立足于培养中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在这本教材中,编者把民俗文化分为物质民俗和非物质民俗两个部分。教材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取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七个专题来探究民俗文化。这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民俗文化教材。同时民俗文化在必修课中也零散的存在着,如鲁迅的《祝福》,讲的是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沈从文的《边城》,讲的是湘西淳朴的风俗人情。新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涉及到的则是封建社会的婚姻习俗,家族习俗等。其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梳理与探究”部分第二个专题“古代文化常识”中,专门列有“四、礼仪制度”;第三个专题“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中,专门列有“二、年节风俗”。这些都强调了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为民俗文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中、高考的亲睐
无论是中学教材,还是高中教材,无论是选修教材,还是必修教材都强调民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民俗文化有关的中、高考试题应运而生。例如2010年的陕西中考试卷,试题在设置上凸显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整套试卷在“综合性学习”板块,设计了以“我来说生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则选取了人文性、文化味较强的两篇材料《秦岭》、《秦腔吼起来》,明确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归纳、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诠释,让学生能感受到陕西地域文化的氛围,树立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这样一个主题的选取,可以说这是本套试题的一大亮点。2011年许多省市的中考题纷纷“聚焦”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族文化作一次深切的关注和理性的思考。(2011•辽宁省沈阳市)综合探究。是有关“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2011•福建省泉州市)综合探究。涉及的是有关民俗节日探究的问题。(2011•福建省漳州市)综合探究。为弘扬漳州乡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傩文化”民间采风活动。(2011•陕西省)的相关内容是以“走近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选题的目的是走近姓氏文化,了解姓氏文化,有助于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