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10 15:2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教育目标定位问题
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高校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教育中只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法律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一些学校对于高校教育理解上具有片面性,单纯认为提高就业率是学校高质教学的衡量标准,这都影响了法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治观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远比书本知识影响更为深远。此外在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普遍会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进行法律相关知识学习,但是由于此学科不是学生专业课,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堂内容,经常有逃课现象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也只是依靠教材,授课方式呆板单一,灌输式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高校的法治教育定位应该由法律知识传授转变为法律素养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敬法。
(二)家庭法治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不但对子女有文化知识的传授义务,还对其道德品质、行为指导有规范和引导的责任。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家庭法治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家长法律意识淡薄。中国的法治还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和完善的阶段,很多家长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建立也不重视,无法有目的地开展家庭法治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庭氛围中缺乏法治文化氛围,孩子在家庭中就感受不到法律教育的熏陶,就会导致孩子家庭法治教育的缺失。
其次,家庭教育片面强调文化知识。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和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片面强调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展开家庭法治教育的意识,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
最后,思想观念局限性。很多家长虽然已经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是本身对其不了解,无从帮助学生从精神层面和观念意识上培养法治思维,导致学生不懂法现象出现。
(三)国家法治宣传力度不够
国家在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家应当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国家法治的进步,享受到国家法治进步带来的益处,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自豪感、亲切感,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信念。
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这样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培养。在立法模式上,我国根据社会需求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方式,推行政府快速立法模式,这一模式解决了多个区域无法可依的现象,对于我国健全法律体系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民众在这种立法过程中参与度有限,很多法律实施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我国立法人才稀缺,立法技术有限,很多法律出现“短命”现象;一些法律文献界限模糊,出现法律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给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带来困惑。
(四)社会的影响作用
社会氛围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有深远影响,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社会群体意识和行为的指引下,会对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树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法律氛围的影响会让大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变被动遵守法律为主动遵守。
二、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重点内容解析
(一)积极发挥国家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建立的核心作用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是国家的基本方针策略。依法治国不但可以保证人民真正地当家做主,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依法治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更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大学生法治观念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高校必须要重视法治教育。
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依靠大课模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突出法治教育且授课模式呆板,难以达到预想效果。课堂教育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演示技术,运用多媒体等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增强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法律常识的传授,进而达到使学生树立法治观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做到与时俱进,适时地调整课堂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课堂内容调整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要适应国家法律和法治社会的要求。
最后,高校要重视法律氛围的营造。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活动中在校园的时间最长,受学校氛围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管理中要落实依法治校原则,通过思维意识构建、行为规范、情感陶冶、认知导向等方面进行校内法治氛围的营造,以实现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发挥家庭法治教育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建立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树立法治人格意识。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改革的深化,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往往会忽视法治意识树立的重要性。即使家长有法治意识,但是由于自身法律素养的限制,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导致法治教育开展有心无力。针对这样的现象,家长首先要增加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增加法律素养积累,通过观看法治节目、报纸、网页等更新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子女法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重视家长榜样的力量。大学生认知、意识、观念、思维都受到家庭影响较深,行为教育在成效上远比说教教育更明显。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律意识,只有家长身体力行地守法、信法、依法办事才能给大学生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国家法治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从国家法律立法开始,要做到立法皆是良法,为大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保证立法的质量和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其次,严格执法。只有保证法律在执行中的公平性才能便于法治氛围的建立,增加大学生的法律崇拜感。在法律执行中要保证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加强司法工作的公开透明,给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法律影响。
最后,遏制司法腐败。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遏制法律的腐败现象产生,一旦有司法腐败现象产生,在网络传播的作用下,其消极影响会久久挥散不去,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敬畏感。
篇2
1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方法
根据当前高血压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血压病防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以往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主要在高血压的检出、评价与治疗上,这样做有一定的片面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专家相继开展了对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并认为一级预防是可行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以下教育方法。
1.1承担教育的人员可以是医院、疗养院各临床科医生、药剂科药师以及各科护士。他们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高血压的检测和治疗,有关问题的咨询、宣传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1.2教育方法在疗养员疗养期间可以采用集中讲座形式,如知识宣讲、看录像。个体化教育针对个别疗养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门诊咨询和组织随访,药房开设药学服务窗口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以保证药物治疗取得预期效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教育对象包括高血压患者及其随员家属(含子女),因为有些老年患者及其老伴年老体弱,记忆力、智力、反应能力均减弱,所以子女参加受教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观察血压、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和处置。与此同时,还应视情况选择一些单位,对全体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内容
2.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着国内外专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1999年WHO/ISH再次统一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是考虑血压升高的水平,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预后为着眼点。这些新观点尚未被高血压病人所掌握。所以应该用新观点、新标准强化人们的认识和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治知识。
2.2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高钠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过量饮酒和吸烟等),可以避免和积极去除易患因素,达到防治和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的目的。
2.3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因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加重了病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的复杂化,同时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所以应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4定期查体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查体以便指导用药,发现并发症和新疾病时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2.5改善生活方式了解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量饮酒、控制高热量饮食、低钠饮食等,以便减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合理用药了解高血压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的类型、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以便正确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及高血压病要终身降压治疗,规律服药,用药种类不宜频繁更换等,使病人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2.7治疗目标控制血压的理想水平目前也已更新。因此让病人掌握何谓血压理想水平,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降至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8心理治疗高血压病人也应了解当前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和谐的家庭生活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密切相关。因此,要祛除一切心理压力,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
篇3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本文结合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学院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1 依据
1.1 意义和应用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培养实用能力的方向,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科体系。教师为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这样才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1.3 研究基础
我院自2005年起,已在发电、供热等专业进行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本人承担过2004级发电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实施方案与计划
2.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要通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和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具体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指定模块+任意选修模块。
2.1.1 必修模块(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新生入校时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基础学习。立足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与热动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2.1.2 指定模块(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热动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业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主要工作任务的实例,通过听说、读写与翻译多种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实用英语技能。
2.1.3 任意选修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有效的补充,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语言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它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给学生提供满足兴趣和语言学习需求的多种公共选修选课,满足学生学业规划需求。
拟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2.2 具体实施计划
(1)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材体系,编写专业英语教材,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3)重视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开设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技能大赛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发表相关论文两篇。
2.3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1)调研法:去电厂参观,学习热动专业知识,为专业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获得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情况,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总结论文,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成果
3.1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将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实施起到参考及示范作用,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公开发表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论文2篇;
(2)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1套;
(3)“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报告 1份。
3.3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27-2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在于向学生灌输理论,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精神关怀,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肩负着帮助大学生完善素质、提升人格、激发生命激情和创造力的职责,其教育的价值必须通过人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来体现。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生命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契合的内容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欣赏生命,促进生命和谐,切实把大学生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契合的内容:
1.1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完满生命内在包含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层次。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生命尺度,是人作为生物体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是个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时,人是具有思想感情,能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并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做出自己的选择,是一个精神性存在者。除此以外,人还具有社会生命,必然要扮演各种角色,承担各种权利和责任,人与周围环境之间这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关系,构成生命活动的实际内容,人通过利用身边一切可能的条件发展自己的生命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一旦逝去,无法重新再来,人一旦死去,就再没有复生的可能和希望,使生活和对人而存在的全部价值化为乌有,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惜自己唯有一次的生命。
1.2 指引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
人,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精神、能力的载体,其价值并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良好的思想道德、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和才干等。生命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表现为个体需求的满足,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则表现为个体对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能帮助人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领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走过有意义的人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懂得生命不仅仅是生存,生命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要在肉体生命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我,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能,发展多方面素质,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命之路,展示生命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3 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在其生命的历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深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无法排斥和抗拒。一方面,挫折给人带来痛苦和煎熬,另一方面,挫折又可以为人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动力。要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必须先经受挫折的磨练,培养自己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品格,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生命意志得到磨练,逐渐走向成熟。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之所以选择光荣、和理智等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将会通过它们感到幸福”。①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最根本和终极的目的。人的生命是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和超越的,幸福是创造中的享受,创造的欢乐是幸福的来源。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幸福观,自觉提高身心素质,健全人格,树立高尚情操,勇于实践和创造,在喜悦、成功、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中感受生命的幸福。
1.4 教会学生促进生命和谐
和谐是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应与客观对象世界保持相互平衡和适度的关系,作为具体的个体,他的内部和外部一切关系无外乎就是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界的关系,要教会学生充分协调好这四大基本关系,以实现自身生命的和谐。首先是个体自身的和谐。一个和谐的个体生命,总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应注意营养、睡眠、体育锻炼等,使身体各个组织系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重视培养自己广博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力等。其次是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现代社会的多样性为大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了多种选择,但社会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价值选择可以背离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与他人融洽相处,在多元的文化面前,学会选择和整合,让自己在自主的文化选择和构建中和谐发展。再次是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处,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契合的方法
最近几年来,学术界呼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但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方法不明朗,使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实际开展工作中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因此,以“现实的人”为基点,将“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寻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方法不仅必要而且显得迫切。
第一,理论教育与研讨法。理论教育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工作对象阐述、灌输有关生命的系统理论知识,使教育对象在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向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转化的教育方法。研讨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出生命教育的提纲和问题,由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育、学生主题活动、学术讲座等形式,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同时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向学生传播系统的生命教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生命知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生命行动。
第二,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在生命教育中选取做法先进、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加以肯定和表扬,要求大家学习,从而激发个体积极性的方法。典型的事迹、经验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包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力量,能起到教育、鼓舞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要通过组织名人报告会、观看视频等方式,充分利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模范作用进行感召和鼓舞学生,以促进其思想认识和情感的转变。
篇5
关键词:高职 新生 入学教育 内容 方法
新生入学后,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尽快了解高职院校概况及专业培养情况,熟悉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
1、高职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自觉、主动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1.1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其认识和了解所在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1.2 是我国高职教育理论的一次宣传。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1]。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我国高职教育的概念,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理解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意义和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状况,使高职类新生进一步明确身份、找准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1.3 是高职新生了解学校人文历史的一扇窗。
高职新生不仅是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还要面对全新的学校和生活环境,通过入学教育介绍所在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和成就、所处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可使新生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
1.4 是高职新生了解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进行职业规划的一堂课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高职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在入学时即可进行初步的自我职业规划,明确自身未来来的发展方向。
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组成的一个部分,高职新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选择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高职教育,基于高职新生的特点,确定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2.1 高职新生的特点
2.1.1强烈的失落感。这对于那些自认为高考失误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1.2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因而造成高职院校新生“学职不爱职”的思想。
2.1.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这是因为我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使得许多新生走进高职院校后对学习方式、方法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情绪。
2.1.4恐惧感和孤独感,这是由于新生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2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2.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让新同学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充分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生源渠道、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的区别[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3]。从而使新生建立信心,消除或减轻失落感,坚定学习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2.2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教育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使新同学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遵循学生守则,理解和掌握学校奖惩制度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规范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创造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2.2高职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
就读高职学校,不仅是一次角色和身份的转变,更要面临适应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挑战。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对学校发展历史、所取得成就、专业发展状况、教学名师和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历史、民风民俗介绍,使新生恐惧感和孤独感,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3高职学习的特点
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高职专业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而了解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为顺利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2.4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还有一关键要素就是要求新生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与选择、专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就业方向和工种,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稳定其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力。
2.5职业生涯规划
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就业求安稳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不少高职的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学生的定位从‘天之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增强就业危机意识的灌输,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考证、多锻炼、多实践,拓宽就业视野,有合理的职业规划,早日确定人生目标,填补高考后出现的目标空白。
3、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3.1 在军训中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军训不仅锻炼新生的体格,更重要的是磨砺他们的意志。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军训,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军事训练能重塑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新生改掉许多不良的习性。
3.2 专题讲座---专注本校特色,加强制度教育。
专注本校特色,开展两次左右以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以及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荣辱观的专题讲座,进行学校和专业宣传,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爱校如家;同时,尽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熟悉校纪校规,让新生养成把遵守规章制度当做一种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3 参观学习,亲身体会职业岗位特点,了解专业特色。
通过到一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具有专业特色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的方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获得真实的职业情境体验,加上一些专业人士对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使新生真正了解专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状况,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奋斗方向,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3.4发挥学生团体自主性,做好新老生经验交流。
通过院系学生会自主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让就职于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优秀毕业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说服教育新生,可以为高职新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较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为高职新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树立了奋斗目标。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结合高职新生特点,合理配置入学教育内容,采用科学、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樊流语甘肃文化出版社
[2]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焦金雷 《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1期 )
篇6
一、会议主题
在中国教育教学中推进数字内容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多媒体教育读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星球地图出版社
三、主要议题
(一)教育资源如何参与跨行业的新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
(二)如何摆脱教育资源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脱节的难题
(三)中国教育资源怎样满足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和需求
(四)如何实现教育资源产业化
(五)如何将数字内容及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六)如何培养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
四、参会人员
从事数字内容研发、生产、服务及教育新媒体产业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业(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平台提供商、教育信息化装备和终端设备提供商以及教育出版、发行单位等)。
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装备中心、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包括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基础教育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和教育类行业协会、相关社会团体。
五、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2年7月15日报到,16日至17日开会。
会议地点:福建省武夷山市圣远国际大酒店。
具体地址:武夷山市三姑度假区天游峰路8号(在武夷山火车站乘坐2路公交车到“东宝酒店”换乘6路公交车,到“华龙酒店”下车,全程约17公里。在武夷山机场对面乘坐6路公交车到“华龙酒店”下车,全程约10公里)。
六、参会细则
(一)会务费及资料费1280元。往返交通费、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二)报名截止时间:2012年7月1日。
(三)会务联络:
篇7
【关健词】简易教学法;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0-4
《基础会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其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处理各知识点有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何用较简单的设计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简易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简易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实践,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尽可能地融入实践,不能融入实践的一般都放到最后。把复杂的教学,变成简单的训练,把难学难教的课程,变得易学易教,按此原理重设《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总思路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总思路贯穿“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看,看中练”十二字方针,“教中学”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依据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流程生动直观地把学生领进门,并让学生多看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用品以增加感性认识,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切记急躁;“学生做”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步骤练习,使学生在不断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做中看”,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教师边教边示范操作,学生也跟着一起操作;“看中练”,通过课堂和课后网络让学生多看会计实务操作录像,并在看的过程中多动手,多练习。教学内容需按真实会计工作过程重新组织,重实践,融理论,达到“课、证、技能”的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理论教学体系。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基础会计偏理论轻实践,形成了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脱节的现象。改革后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会计工作过程流程为导向,设计适合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在每个学习项目下又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重新设计的教学内容项目化,授课内容顺序化,采取以典型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分步教学法。在项目总任务下面分别设期初建账、会计凭证、登记账薄和会计报表四大模块,在四大模块下面分别再设14个具体项目。教学进度安排围绕教学总任务,在每个项目下面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达到目标的要求采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给学生布置项目练习任务并进行工作效果的评价。
在教学中遵循“化难为易,精讲多练,弹性进度,学生主体”的通用教学规范,紧紧围绕“凭证--账簿--报表”这一主线,理重点、抓难点,将每个模块涉及的内容要点用通俗易懂且高度概括的语言归纳浓缩成约6000字左右的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规范可以作为教辅发给学生,教学规范后需附课外参考书目及学习网址,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易教易学的方式,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的融合。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首先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重新设计的《基础会计》课程内容遵循“必需、够用”原则,倡导“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化难为易,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会计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正德.简易教学法.新浪博客网.2013
篇8
关键词:美育;积极心理;高职生
一、美育在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 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人们已经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美育的根本问题, 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用科学的、先进的、真善美的事物来建立高职生的审美观念, 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必要性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倾向,不越是经历失败,渴望成功的心情越是迫切。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本科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其自身的特点,自卑心理严重是高职院校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高职生入校以后,大多数是带着消极情绪和迫不得已才来职院上学的。有的同学对校园环境、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不认同,感到“象牙塔”的美梦破灭,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前途无望,因此更觉得抬不起头,自卑心理严重。很多高职学生的专业兴趣低落,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大部分在第三、四批录取,他们在选学校、选专业直到就读时,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又或者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
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但高职生的这些现实性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高职生的心理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内在需要的科学把握基础上,应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
(二)美育与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关系
美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在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积极取向中的特殊地位。高职生正处心理发展的喷薄期,会对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强烈的审美情感, 即使现实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们总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方式、 创造一切条件满足自身审美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被研究者的主观感受;被研究者 的个人性格特质;被研究者的道德与美德。良好的审美活动, 可以使大学生精神饱满, 积极向上。其中道德和美德是指被研究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所具有的责任、正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在人的性格特质中,有一些正面的情绪是可以消除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的,例如乐观、希望、勇气等。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能够让高职生重振雄风的关键,并不是告诉他们成功有多重要,积极有多必要,努力有多必须;而是让他们体会到一次正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就会促发他不断尝试获得更多成就感。这些都是与积极心理学的根本宗旨一致的,我们对美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更加自觉地运用美育的手段去培养人和化育人。
二、如何从美育角度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
(一)拓宽美育教育途径,侧重积极心理素质培养
美育渗透在各个阶段和学科中,但在高等教育前面没有专门的独立学科承担这个任务,再加上应试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就使得高等教育的美育任务尤为突出,为此高校必须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
如专业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化,将学科的美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氛围、艺术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产生对所学专业美的兴趣,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深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共青团是广大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而团委组织和推动学生在应试课堂外的活动,为高职生增加了专业实践和素质能力培养的机会,应当利用好这一平台,把美育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审美活动而展开。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善”的 追求。美育不是简单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的教育, 也要包括手工、身心灵的培养等,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或组建各类艺术团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同时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正确的“美” 的理念和对待“美”的态度。
(二)选择符合高职生需求的美育类课程
学校对于美育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显示,美育类课程在高职学生课程中占很小的比重,多为选修课,一般美育类课程仅占2 个学分。甚至有大多数学生认为“由于学校所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不列入考试范围,不必认真对待”,而心理健康课程由于院校设置的问题,多被归入思政教育一类,也被认为是随意性很大,缺乏严格要求的课程。并且许多教师对高校美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那只是艺术系教师或者艺术类课程教师的事。 由于缺乏对美育功能的认识,因此忽略了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但实际上,学生又十分渴求能有专业的,科学的美育引导,需要有高度地培养自身的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审美观方面,培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有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础之上,还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心理,加强职业成功素质” 为目标,侧重《职业心理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为载体,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态的这一具体任务为突破口。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围绕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应有所创新,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生活逻辑。首先,要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遴选教材内容。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更贴近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内容安排更具针对性。其次,教材的编写突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特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理论性太强,所以可以对教材体例做出适当的调整。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网络咨询等,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其心理状态、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创设积极良好的美学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和美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校园环境建设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经过人工创造的自然物的组合,绿化不止是种树,甚至林荫小道和主干道的布局都要合理规划,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深造成才的理想场所。人文环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建筑设计,也包括精神层面的物质载体,如格言、雕塑、宣传栏、报栏、广播站等。校园建筑要富有个性, 具有艺术化的特点,视野开阔,并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激情,触动人的创作灵感。精神层面的物质载体更讲究,无论是走道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还是校园内的雕塑,抑或宣传栏,也应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显现美的魅力。
三、美育是积极心理养成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 尤其在以集体主义文化为背景的国家,更倾向于参照集体标准来判断是否快乐, 并且在评估生活时, 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的社会取向。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组织系统就尤为必要。
而通过“美育”为基础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活动、心理教育、专业教学,都能通过增加积极体验, 形成积极人格, 最终形成积极的组织系统。美的创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一切创造美的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 语法教学内容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一、树立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内容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导向
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功底是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关键。但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阅读外文专著或进行科学研究,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他们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除了要用英语处理一些日常交际外,更多时候他们面临的是一宗又一宗的业务交际工作。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实际上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在实际的涉外环境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不过,由于高职生源的特殊性,英语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听不懂、说不出。针对这样的教学对象,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人才,语法课绝不能取消或纳入其它课程,而应实事求是地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作为实用的主干课程来对待,不能用以往衡量本科生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当然,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绝对不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也应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语法课。要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取舍,精心安排,要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只有学用结合,才能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离、实际收效较差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问卷调查和前测的结果分析
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结合他人研究中所使用过的调查问卷,形成了《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与学情况调查表》。2012年9月初随机抽取了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样本,实施问卷调查。共发出160份调查问卷,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8份。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从整体概况来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来源复杂,呈多元化,层次不齐;学生均长时间接触过英语课程,但对自己的语言语法水平却评价不高。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生以前所接受的英语语法教学虽多为语法专项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只是“填鸭式教学”,简单直接告知。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虽然学生仍旧认为语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重要,但仍有很大比例(84.18%)的学生将语法学习的重心放在任课教师的身上;在语法课堂上有72.15%的学生倾向于“勤记笔记”,等同于把一本书上的知识直接搬到另外一个本子上,并没有学会运用。这也造成了英语语法学习方法的单一化,以致于当问到“是否愿意参加英语课堂的语言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辩论、角色扮演等”时,只有1/3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更多的学生则是动力不足,甚至厌倦这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死板学习语法的行为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课下的学习活动,有73%强的学生在课下“几乎不复习语法”。而一旦遇到语法问题时,有47.47%的学生直接选择“忽略”,要不就是询问老师或同学,自己主动查阅资料学习的仅占13.29%。在原因分析上,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是“讲解不到位”;还有近1/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无吸引力”。可见,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语法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不强烈,大部分学生仍旧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教学技巧,不能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忽视课堂上的主动参与。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系2012级高职旅游英语专业2班和4班学生进行了前测。
表1 两班前测成绩的综合对比
从表1上可以看出2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值(Mean)略微高于4班;不过,Z-test说明了两班成绩平均值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距(Z=0.09 < 1.96, p > 0.05)。综合考虑上述数值,可以认为2012级高职旅游英语2班和4班学生在研究实验进行前,他们的英语水平是一样的。
三、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导向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对高职高专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在“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测试A级”知识点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列出了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常见常用的知识点。随后就阶段性成果,分别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与共计25位一线英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座谈结果来看,绝大多所高职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均意识到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与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语法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多是表示认同,并鼓励用实际班级进行试验来验证。同时,不少教师还就高职学生英语语法基本概念问题的匮乏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对所研发的语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起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作用。最终确定的语法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导向的高职
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要点
四、学生后测的结果分析
2012年10月初,选取2012级高职旅游英语2班和4班进行研究实验,其中2班为实验班,运用新研发的语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4班为对比班,仍然沿用综合性传统教材和教授法。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法学习之后,于12月底对两班进行后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表3 两班后测成绩的综合对比
从表3上可以看出2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值(Mean)明显高于4班;并且,Z-test说明了两班成绩平均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Z= 3.20 > 2.58, p < 0.01)。综合考虑上述数值,可以认为2011级高职旅游英语2班和4班学生在研究实验后,他们的英语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实验班的进步快于对比班。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获取了一些教学启示,可概括如下:1)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摒弃传统语法体系的大而全的特点,而是立足于实用的角度,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并在选取知识点难度时本着够用的尺度。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有所成。因此为了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有必要在高职语法课中采用这种改革。2)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单一的知识点呈现方式会打消学生的学习乐趣,被动的学习不会产生良性效果;相反,我们应该根据所讲语法知识模块的特点,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3)高职学生毕业后,几乎不会参与理论研究性工作,但是在工作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则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注重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特别是交际输出能力时,我们需要使用和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真实性材料来进行课堂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际的水平往往与了解目标语文化的程度息息相关。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课程中通过采用本教学改革方案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具有积极意义。不过,这只是给我们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条创新之路,并不意味是唯一的方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继续探索符合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新模式,以便更有效地促使我们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l-Kharrat,M.Y.2000.Deductive&inductive lessons for Saudi EFL freshmen student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6.
[2]Bruner,J.S.1996.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Erlam, R.2003.The effects of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instruction on the acquisition of direct object pronouns in French as a second language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7:242-260.
[4]Krashen,S.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 Longman.
[5]Norris,J.&L. Ortega. 2000. Effectiveness of L2 instruction: A research synthesis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J].Language Learning,50: 417-528.
[6]Thornbury, S. 2003. How to Teach Grammar [M]. Person Education Limited and World Affairs Press: Beijing.
[7]Xia,Zhanghong.Gu, Yueqiu., &He, Peifen.2005.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effect of English grammar instruction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45-50.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
[10]徐启富,李志坤,主编.学生实用:英语考高必备[M].武汉: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2001.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法治教育以及普法宣传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否坚定,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从而影响到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备深刻的实践意义。
1现代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特点
1.1教育环境愈加复杂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改变了人们传统交流方式,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这漫无边际的信息中,既有积极向上,引导广大青年向善向好的导向,也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野蛮暴力等内容。,网络空间交流的平等性及资源的共享性决定了每个网络参与主体都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及选择权,使得教育的不可控性增加,加之青年学生自身价值观念本就极易受外界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难度愈来愈大,环境也愈加复杂。
1.2教育内容愈加立体
在传统的法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多数来自于法律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受限于版面、制作周期、时效性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广度及深度都有极大的局限性。相对而言,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资源丰富、生动、具体,且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尤其是近些年来诸如qq、微博新的媒介方式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教育者来说,新闻报道的持续追踪、法律案件的细节揭示、针对违法行为的普法宣传等或原创或转载的内容,为教育过程的开展提供了更为鲜活的内容支撑。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得受教育者也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增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资源共享的机会,从而拓展了自我教育的空间,也使得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立体。
1.3教育方法愈加创新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除了使得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教育的方式方法愈加具备创新性。各高校在加强依法治校的同时,开始着力强化通过网络强化法治教育的渗透性。依托已建立并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逐步增加法治教育模块,强化学生对于法律规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课堂之上,教师将教育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力促教育过程生动、鲜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之外,任课教师及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提高自身法治素养,通过新媒体技术普及法律常识,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与互动,努力将法治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1.4教育者权威遭受挑战
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是主体权威,在教育过程中仍旧以单向传输方式为主,学生接受的都是教育者设计好的法律知识与理论。当前,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为法治教育的主客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更为平等的交流平台,在网络空间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主权选择接纳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不同的法治教育活动,不再单纯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并且有些时候学生对于一些法治信息的获取要早于教师,加之为数不少的教师未能及时关注自身信息素养的加强,其传统固有的信息优势遭受严峻挑战,权威地位受到一定的消解。
2现代网络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这是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的时代需要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教育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教育对象中,大学生这一群体必须要得到重点关注。这是因为他们的法治信仰水平一方面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着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辐射性影响,并对未来的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从教育载体而言,网络的发展速度已呈惊人之势。在我国所有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因此,研究在网络空间及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开展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就变得尤为迫切。
2.2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现代网络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重视并用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及各种条件支持,但不可忽视的是,鉴于信息监管的不规范及漏洞,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负能量”信息,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与其不无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网络视域下大力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他们抵御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其次,这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法治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社会上,不知法、不懂法、不会用法的人必将处于“弱势”。大学生处于成才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的参差不齐将成为其全面发展的阻碍因素,由此,必须要加强以网络为载体的法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