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诈骗宣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电信诈骗宣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2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精选范文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
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022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精选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安全意识,有效打击诈骗的犯罪,维护群众利益,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韩城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四项举措在辖区内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
以所为中心,联合辖区各行各业编织网状"防火墙"。8月7日,新城派出所召集辖区行业场所负责人、物业主任、社区工作人员等,召开辖区集中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用辖区发案情况的数据和案例向现场到会人员通报,会后,专门组建防范电信诈骗微信群,定期将辖区发案情况在群内通报,利用各行各业人员将其扩散,谨防再次发生同样电信诈骗案例。
以案为典型,借鉴"四平公安"模式,确保防范宣传全覆盖。在文字案例的基础上,新城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拍摄防电信诈骗小视频,用本地群众乐意接受的。幽默方式,为大家奉献防电信诈骗的小视频或者转发其他优秀的防电信诈骗小视频。让群众在欢乐中认识到诈骗的多样形式。
与辖区银行构建打防协作机制,及时护住群众的钱袋子。民警深入辖区各个银行,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培训会。要求在遇到转账金额较大的群众时,银行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主动询问,谨防遇到电信诈骗,若发现可疑,停止汇款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多形式开展防电信诈骗活动,加强居民防线。8月28日下午6时许,新城派出所主管领导带领社区民警先后深入禹甸园和体育场,利用群众休闲场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向群众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防骗知识,同时在辖区诈骗案件高发区的主要街道和场所粘贴、悬挂各类防电信诈骗的通告和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022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精选范文 为进一步加大社会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近期,枫芸派出所民警以“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主题,多措并举,创新形式,突出重点,在辖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警民微信联系群”。
枫芸派出所民警将建立的微信群合理利用,进行线上防电信诈骗宣传,向广大群众推送诈骗手段及新型典型案例,供群员学习、转发并告诫群众相关的防范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通过微信群营造了警民共建反电信诈骗防火墙的氛围,维护了辖区环境的稳定。
充分利用赶集天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
派出所民警利用赶集天在人流量密集地通过发放宣传单300余份、悬挂横幅1条,“一对一”面对面讲解的形式向过往百姓宣传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并归纳“六个一律、九个凡是”防诈骗顺口溜,方便群众记忆防骗要点。
充分利用警车上“小喇叭”进行宣传。
派出所民警利用警车,一边巡逻一边用警车上的“小喇叭”宣传防诈骗内容,为广大群众揭开电信诈骗的层层面纱,将诈骗分子惯用伎俩、套路公布于众,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022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精选范文 20xx年1-10月份,全市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案值巨大,犯罪手段主要表现为电话欠费、购物、中奖、冒充熟人、退税等名目的30余种。为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罪,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案势头,确保首都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市公安局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在全市开展为期100天的打击防范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并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对电信诈骗开展多警种、全方位的打击工作,整合各级刑侦专业力量,联系中国移动、网通、电信公司、通信管理局、及银行系统等相关单位,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全市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预效果。
“阻截”行动成果显著。在银行等部门的配合下,从11月6日开始,市公安局动员一切力量在全市范围开展防控电信诈骗“阻截”专项行动,最大可能的截断汇款转账的金融交易渠道,使电信骗子的骗术落空。
篇2
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参考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一
20x年5月6日,我们班开展了防诈骗观影活动。该影片介绍了我们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时刻屡次发生我们周围。因此,我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我们观看的影片介绍了诈骗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许多诈骗手段,如:atm机诈骗,网络诈骗等。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骗局,我们都不禁提出了疑问。而我们结合图文和自身收集到的案例向同学们解释其中的”技窍”后,大家头上的疑团才开始散开。诈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但是人们在第一次知道这些诈骗手段时的反应还是比较惊恐的。
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为了帮助大家识破一些网上和电信诈骗,我们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供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参考,实际上诈骗手段虽然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凭借着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识破这些诈骗伎俩。
利用银行卡消费在现代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我们对银行卡的诈骗手段以及网上银行安全交易问题却不是很清楚,本次为我们介绍了防银行卡诈骗对策,安全刷卡消费技巧以及如何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交易,这些知识使我们对银行卡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认识。我们都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对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防骗意识,因此我们在影片中都获益匪浅。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二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20__年11月6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班会流程如下:
一、介绍此次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观看幻灯片(有关诈骗案例、分析和提醒)
三、本班同学讲述自己受骗或者防骗的亲身经历 乘火车上车时被盗的事例、因同情心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国家教育局困难补助等事例、网上购物非法链接等
四、班主任发言:
①乘车时应注意的防范安全;
②网上购物应如何预防被盗情况;
③同学或朋友之间借钱应注意的事项;
④讲述有关发生在井冈山大学的被诈骗事件;
⑤总结关于本次防诈骗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总结:
在许多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学习生活和社会都是美好的,他们认为生活上只有快乐和幸福,没有意识到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许就在他们放松警惕时,就可能给他们带来财产损失,造成人员伤亡;他们会认为在社会上都是善良的,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些人只为利益而活的或为生存而活的,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诈骗伎俩、如何防范诈骗手段。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生活和社会。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
预防诈骗观后心得感悟总结三
前段时间外公的老人手机坏了,我一直想给外公换个手机。可是手机这么贵,动辄两三千,就算我花掉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也不够呀!所以我经常打开淘宝网站看一看,盼着他们办活动,降价。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微信昵称为“x手机专卖店”的陌生人添加我的微信。通过后,对方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我点开一看是一张价目表,其中一行显示:某知名品牌新款手机——500元。不会吧?这款手机实体店卖3000元的呀!接着他不断向我”甜言蜜语“:“小姑娘,你最近经常浏览淘宝,肯定很想入手一台新款手机吧?今天史上最低活动价一出来,我就想着通知你,毕竟学生党是最需要照顾的!”我盯着屏幕,幽幽地回道:“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呢?”这句话刚发送完,对方就以“复制粘贴”的神速回复我:“我是内部员工,每年年底都有福利,我这是把个人福利转让给你呀!”他的这番说辞让我动摇了。
纠结中,我去翻看他的朋友圈。打开一看,他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宣传手机,有交易记录,有一箱箱的手机,还有一些客户的使用反馈。这下我彻底被说服了,当即就给对方转了500元。
过了一会儿,妈妈过来问道:“我的手机短信提醒,你刚支出500元,干什么用了?”我得意洋洋地告诉妈妈:“您老绝对没想到我用500元给外公买了3000元的x手机!”瞬间,妈妈拉长了脸,吼道:“平时怎么教育你的?别贪图便宜!这钱我看是要打水漂了!”“不可能,我看了他的朋友圈,很专业呢,有很多交易截图!”我辩解道。“快,手机给我!”我把手机递给妈妈,这时,妈妈冷笑了一声,点开对方朋友圈说:“看,这反反复复都是一个人,这人难不成是手机专买户,隔三差五就买台手机?这分明就是他的小号嘛!”顿时,我哑口无言!妈妈趁热打铁教育道:“不信,你去问问他有没有营业执照?”我发消息问他,没想到他直接删了我。
篇3
一、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新趋势
(一)社会工程学原理
社会工程学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黑客凯文 米特尼克在《欺骗的艺术》中提出的。目前,对于社会工程学并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定义。根据《欺骗的艺术》中的描述,可以将其总结为:社会工程学就是通过自然的、社会的和制度上的途径,利用人的心理弱点(如人的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婪) 以及规则制度上的漏洞,在攻击者和被攻击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终以欺骗和攻击目标。总体上说,社会工程学就是使人们顺从你的意愿、满足你的欲望的一门学问,它是一种与普通欺骗和诈骗不同层次的手法,当攻击者确定攻击目标之后,首先要针对目标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利用相关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构建陷阱,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采取攻击行为。
(二)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社会工程学视角
目前,公民的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且手机安全软件不断更新与升级,对于一些简单的中奖、推销、冒充等诈骗已经免疫,而通信网络诈骗依然非常猖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与社会工程学方法的深度融合。攻击目标更有确定性,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对人心理的运用,通过连环攻击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在徐玉玉案中,犯罪嫌疑人先是攻击了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盗取了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大量考生报名信息。随后租住房屋设立诈骗窝点,通过QQ搜索高考数据群、学生资料数据等聊天群,在群内个人信息购买需求后,以每条0.5元的价格购买了1800条今年高中毕业学生资料。同时,雇人冒充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发放助学金名义对高考录取学生实施诈骗。徐玉玉前一天刚接到政府部门的教育救助金电话,第二天就接到了骗子相同的电话,犯罪分子对信息收集的充分程度让人咋舌,此时再冒充政府人员进行诈骗,受害人的防御心理极度降低,各个环节配合天衣无缝,在心理上两个人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诈骗顺利完成。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同时,传统单一手法的通信网路诈骗已无法满足犯罪分子谋财的野心,他们策划各种新的方案,充分利用受害人的心理,将受害人一步步引入圈套。可以说,基本上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每一次新的花样都是社会工程学方法在犯罪行为中的新的运用。
(三)攻击心理分析
在犯罪分子对心理利用越来越密切和娴熟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笔者将犯罪分子的攻击心理进行了大致分类。
1.天降馅饼式。此类诈骗主要利用人的贪利、见财起意心理。例如中奖类诈骗。犯罪分子采取短信、邮箱、网页等方式,称受害人的号码获得相应奖项。为增加被害人的信任度,犯罪分子会事先收集公民的信息,同时公布所谓官方网站、客服热钱等。目前还出现微信点赞的诈骗形式,打着集赞有奖的幌子。以保证金、公正费、税费等名义骗取钱财。
2.感情欺骗式。此类诈骗主要利用人的爱心、亲情、友情等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从而进行诈骗。例如微信交友诈骗:利用微信附近的人等功能,伪装成白富美、高富帅,骗取感情和信任后进行诈骗;利用网民拨打所留联系方式进行诈骗,以爱心募捐,以无钱看病、抗震救灾等理由,以家属、红十字会等名义进行网上募捐诈骗。
3.投机钻营式。此类诈骗主要利用人投机取巧、托关系、走后门等庸俗心理。例如预测股票走势诈骗;办理信用卡诈骗:骗子发送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通过手段取得事主信任后,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4.急性应激式。此类诈骗主要利用人恐慌、服从权威、急于求助等心理和氛围感染效应,氛围感染效应,即我们在接触到焦急恐慌的人的时候,由于被那种氛围所感染,自己也会变得恐慌起来。例如冒充类诈骗,编造各种谎言理由,利用无辜事主的惶恐,面对专家失去冷静判断等作案条件取得受害人信任并进行诈骗。可以说这类急性应激式的犯罪是应用最广的犯罪,且覆盖范围大,实施手段日新月异,成功率较高,社会影响大。
5.急功近利式。此类诈骗主要利用人欲望,急切,爱慕虚荣、等心理。例如网络投资诈骗:这类诈骗以天天返利、保本收益等为诱饵,放长线钓大鱼,待受害者大量投资后就关闭网站,销声匿迹;高薪招聘,诈骗团伙利用大学生急于实现自我、人们寻求高薪职业等心理,假装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序,以各种名义进行收费诈骗。
二、控制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
面对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愈演愈烈及其与社会工程学方法紧密结合的大环境下,结合通信网络犯罪的特点,我们应依据情境预防的控制手段提出以下策略:
(一)增加犯罪的实施难度
1.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对当前诈骗手段、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价值观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群众对社会工程学方法的心理攻击从容应对,提高防范能力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2.严格落实实名制。犯罪分子利用实名制审查不严的漏洞,轻松获得犯罪的工具和条件。手机卡、银行卡开户时必须采用真实姓名,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3.采用多重验证手段。目前手机作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也成为了身份验证的核心。我们需要降低对手机验证码的依懒性,增加其他验证程序,减少风险。例如在相关业务中不仅进行手机验证,还要有密码验证,指纹验证等。
4.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的管理不规范和泄露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犯罪分子利用轻松获得的个人信息、爱好、需求、生活方式等设置各种诈骗陷阱,威胁很大,我们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
(二)增加犯罪的风险
1.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成立指挥中心,联合公安、电信、金融、互联网运营商等部门协调指挥各种资源,发案后快速查询提供开户资料、资金流向、通话记录、IP定位等线索,从资金流和信息流两条路线在案发后的黄金期内进行及时的破案和挽回受害者的损失。
2.立法支持。应该将通信网络诈骗犯罪从诈骗犯罪中分离出来,单独明确一个犯罪罪名。在对犯罪进行惩处方面,应该适度的提高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定刑,增加犯罪的代价。在程序法方面,应该完善电信诈骗犯罪的管辖制度,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提高打击效率。
3.健全证据保存制度。由于通信网络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案件中设计大量的电子证据,而电子证据与普通证据相比是极易销毁和篡改的,因此对相关记录我们要及时进行保存和备份,为破案和证据链的形成提供条件。
4.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的发展为打击通信网络犯罪提供了可量化的预测和新的侦查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一方面进行信息过滤,及时拦截、预警,预测犯罪人的行为、位置等,另一方面能够进行研究犯罪形势,判断犯罪趋势,把握犯罪规律。实现在微观和宏观上的控制。
(三)减少犯罪的收益
1.成立紧急止付绿色通道。当前银行止付的审批手续还相对繁琐,有时即使赃款还未被取走,银行也会以手续不全等理由拒绝冻结账户。应进一步简化对涉案可疑账号的监控、查询、冻结等手续,深化警银办案合作和跨区域银行合作机制,建立紧急止付绿色通道。
2.建立大额转账等级延时制度。一方面在数额上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数额的不同进行适当延时,在金额设置上还可以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通信网络诈骗发生情况、年龄结构情况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危险程度上进行等级划分。受害者对犯罪分子的信任程度是不同的,很多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在转账过程中设置等级划分,可以最大程度挽回受害者损失。
3.个人网上转账取消功能。网上转账结束后,对个人而言基本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我们可以在银行之外设置一个资金中转站,在转账后一定时间先进行中转,同时建立双方身份验证机制,取款方身份验证通过方可取款。而个人在发现被骗的情况下可以在中转的时间里取消转账。
(四)减少犯罪的机会
1.媒体对破案宣传。对于我们在打击通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行动和破案成果要及时、多途径进行宣传,一方面展现打击通信网络诈骗的决心和能力,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另一方面持续性、梯队式地宣传攻势,可以达到振奋民心、震慑不法分子的效果。
2.唤醒良心。在犯罪人实施特定犯罪的那一时刻通过改变其面临的环境而改变犯罪的决定,从而预防犯罪的发生。利用在自动取款机张贴嫌疑人图像、犯罪后果等告示,或在交易过程中弹出提醒警告窗口等方式通过营造特定的环境让其取消犯罪的念头。
3.诈骗电话转接服务。成立一个专门诈骗电话转接服务中心,设置专门号码。当受害者接到诈骗电话时可直接人工转接到诈骗电话服务中心,或相关安全软件检测到诈骗电话自动转接到诈骗电话服务中心,通过服务中心的统一调度,可以快速对诈骗分子进行线索收集,定位打击。这样诈骗分子也对攻击对象真假难辨,心生胆怯,不敢轻易进行电话诈骗。
4.顺从引导。针对犯罪分子的地域性分布情况,除了加大打击之外要有针对的进行专项引导行动。在诈骗分子重点区域进行大范围道德法制教育,提出自首、就业、创业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走向正途,削弱犯罪动机。
篇4
为了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银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办实事解难题、促进业务融合的原则切实提高金融服务,面向各类客户,组织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牢牢把握学习党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奔着为企业办实事,解决难题的原则,结合金融机构特点,推出便民利民的实招硬招,解决痛点、难点、堵点和盲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推动全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能力本领。
二、活动时间
时间:10月15日(周五)—12月20日
三、宣传主题及形式
(一)宣传主题及内容
1、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
明确“我为群众办实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乡镇振兴战略下企业、走访小微企业、通过走访制定任务目标、工作措施,积极落实推动企业贷款需求,开展满足客户需求的贷款产品调研表。一周内周走访2—3家企业及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每周二、三、四上班期间,由各支行长带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深入调研客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带头为群众实事,解难题,并打包将解决方案上报营销中心汇总。
2、走进社区、小区普及金融知识及法律法规。重点针对学生、老年人、企业财会人员等易受骗人群,普及防诈拒赌知识,揭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作案手法和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增强易受骗人群对网络借贷诈骗、养老钱诈骗识别能力;加强对易参赌人群跨境赌博警示教育,使其认清“十赌十输、十赌十骗”现实。邀请客户到网点一起折宣传折页,通过活动开展宣传手段。
3、开展“敬老爱老”关爱老年人活动
在厅堂设置配备老花镜、放大镜、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群体开辟绿色通道。邀请老人来行谈心送上慰问品、健康服务量血压、组织开展免费理发、老年摄影比赛、健康知识讲座等特色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活动由总行营销中心牵头,各支行网点联动。由支行将联系活动人员配置报备营销中心,营销中心统一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每周组织一次活动,所有支行统一时间、邀约、做好活动记录。
4、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活动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广泛开展党员活动,邀请社区老党员、群众党员,发挥群众党员积极参与感,通过老党员座谈了解情况,开展助学助教、助残,用实际行动彰显金融力量,用爱心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5、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开展网点小驿站活动
以开放网点服务资源为载体,通过在网点内部打造共享服务区域,致力于服务群众、交警、清洁工等群体,为其免费提供便民服务。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户外工作者等配置休息区、饮水设施、雨伞、手机充电器、微波炉、赠送保温杯、手套等。
6、开展“献爱心”活动,各网点与所在社区一道,定期开展卫生清扫等公益活动,与广大党员一起唱红歌、学习红色精神、观看红等活动。
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度保证,有序开展。按照县委关于推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部署要求,为促进“法律政策八进”工作纵深推进,及时总结、提炼“法律政策八进”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法律政策八进”工作日报制度、季度报告制度、动态报告制度和工作督查机制,压实责任,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年初下发《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通知》、《做好“七五”普法规划总结自查相关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每季度按时下发法律政策集中学习推荐篇目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及时上报学习反馈表,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
(二)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一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法律政策八进”工作牵头单位,带头对照“法律政策八进”工作总体部署,科学谋划分管行业领域“法律政策八进”工作。召开了“法律政策八进”工作联席会,会议结合省州相关文件,对县2020年的“法律政策八进”工作进行了安排,确保2020年我县“法律政策八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指导力度。会同县依法治县办加强对全县推进“法律政策八进”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工作,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
(三)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一是开展各类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暨光盘行动法治宣传、“五下乡”、“法治宣传进小区,共创文明城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法律宣传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宣传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项法治宣传活动65场次,共发放普法手册6500本、宣传资料4000余份,悬挂宣传挂图20张、赠送普法年历800本,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0余人次。二是在宣传纪念日月周,如“3.8”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5.4”青年节、“5.12”护士节、扶贫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目前共开展各类大型主题宣传活动15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深入开展“法律政策八进”活动。如: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单位普法工作制度;各村(居)规范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保证每个村(社区)都有2名以上普法员,普遍建立了法律图书角,设立了法治宣传专栏;各中小学普遍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开学之际都普遍开展了青少年普法宣传活动;针对“一寺一策”举办了法律法规培训讲座;加大了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法治培训,狠抓“诚信守法”创建;针对景区各从业人员,专门安排了法治讲课等。半年来,全县共举办“法律政策八进”各类活动26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律书籍和普法宣传资料4万余份,受教育达6万人次,在全县掀起了“法律政策八进”活动的,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创新方式,提升普法实效。一是夯实基础,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截止目前,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专题普法宣传讲座10场次。二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普法宣传短信。目前,发送普法短信30条,惠及全县70000人次的手机用户。同时,利用“县司法局”普法微信公众号进行普法宣传。二是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的作用,通过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上门公证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普法宣传的过程。截止目前,完成接待法律咨询390余人次。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普法及“法律政策八进”宣传。通过融媒体中心、电视台播放森林防灭火、防范电信诈骗等公益广告。四是精心制作普法宣传读物、用品免费发放。今年以来,制作民法典普法口袋读本及宣传折页3000份,指甲剪、围腰、口袋、钱夹纸等法治用品10000余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篇6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及其表现形态
互联网金融(ITFIN)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功能,依托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数据挖掘等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方式。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平台金融、普惠金融、信息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模式。
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主要有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APP软件等。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动作的电商企业、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理财宝类),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种类
从互联网金融功能和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和信息化金融机构四大类。
(一)支付结算类
支付结算类属于独立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独立于银行和商户,作为中介为商户和消费者进行支付结算业务,借助计算机、平板、手机等PC设备,依托互联网在收付款人之间发起网络缴费、银行卡收单等资金划转业务,在金融交易过程中行使支付中介智能的金融模式。目前,其支付业务的应用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网上购物、缴费逐渐扩充到医疗、教育、旅游等诸多行业,其代表为支付宝和理财通。
(二)网络融资类
1.P2P网络小额借贷模式,即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网络借贷,又称点对点网络借贷,其主要形式是具备充足的资金且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牵线搭桥并收取一定利息的前提下,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其代表主要有采利网、人人贷等。
2.众筹,其行业特点是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由项目创意人创业项目和活动计划并提出资金要求,向广大的网友受众中的有兴趣者或者认可其项目的人募集所需资金,再将创意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收益返还给出资人。目前在我国影响力还不强,处于萌芽阶段,典型代表追梦网,点名时间。
(三)虚拟货币类
1.电子币,主要分为游戏币和专用币,典型代表为Q币。
2.电子货币,又称网络虚置货币,典型代表是比特币,最初主要用途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限网络商户使用,后来慢慢线下商户接受甚至明确了与实体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最后成为新式货币直接用于生活中。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1.网上银行,主要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设立的网上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主要涉及存贷款、支付结算、转账汇款等,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等。
2.金融网销,主要是指基金、券商等金融或者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典型代表是平安保险、网上车险等。
三、互联网金融常见的犯罪类型
互联网金融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的以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或避免损失为目的,侵犯不特定多数网民或投资者的财产和利益,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常见的犯罪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非法集资犯罪
非法集资,是指行为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违反法律、法,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机制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也指虽经批准但已被撤销,仍然继续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集中在表现为通过网上制作网站宣传、散布谣言和网下发放传单、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宣扬数倍于银行利息的高息来骗取民众投资,且在前期多会兑现利息,待吸引更多人投资后选择“断网跑路”。典型案例为“昆明泛亚有色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案”和。阜阳泛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授权机构,向投资人销售“日金宝”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种以有色金属为抵押物的债权,向交易所提供资金,获取债权及利息回报),阜阳公司赚取服务费。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未经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控制资金池,指使关联公司自买自卖,制造有色金属交易火爆的假象,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此种犯罪在P2P网贷领域中极为常见,极易产生庞氏骗局,即个别P2P网贷平台经营者,虚假的高利贷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形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用于自己生产经营,一旦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募集的资金根本无法归还本金和利息,更有的经营者甚至卷款潜逃。
(三)网络洗钱犯罪
网络金融平台具有重资金轻用途、资金来源审查不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众筹等模式存在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为不法分子注册成立空壳公司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提供了便利,他们将赃款转换成虚拟货币,通过专业网站换回实际货币,达到洗钱的目的。
(四)网络传销犯罪
不法分子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理财”等种种包装来掩饰其传销目的,吸引网民注册成会员,通过收取会员“入门费”、“回报基金”等费用,以购买网站产品或者虚拟物品数量的多少作为将参与人员分级的标准,在加入会员中形成上下级的金字塔结构,对会员投资和收益实施网络化的管理,上线通过发展下线抽取提成和固定分红。属于“交会费-拉下线-收提成”的模式。
四、互联网金融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主体的呈专业化和技术化。从我市侦破的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来看,从事该项领域的人需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金融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公关能力等,从“E租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来看,相关业务员从事宣传公关业务多年,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话语的煽动性和诱惑性较强;公司内部有专门负责金融服务的“操盘手”,负责专业技术领域内的工作;具备网络技术的人员负责网站创立。
(二)互联网金融犯罪涉及区域广、涉及人员众多。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到涉及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进行交流、进行交易,互联网创造了一个瞬间联通世界的神话。同样互联网金融犯罪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看到同一个信息,而这个信息如果是虚假诈骗的,而受骗者也就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一旦发案涉及人员众多。
(三)互联网金融犯罪更加隐秘,手段的多样化。从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手法看,犯罪嫌疑人往往是通过互联网信息,利用QQ、微信等方式联系,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的转移,避开与被害人的直接接触,真伪上根本无法辨别,对外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四)互联网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后难以取证侦破。由于互联网经济犯罪突破了传统的地域时间限制,网络的无界性,互联网金融犯罪手段隐蔽、专业性强,加之电子证据难固定,人员身份取证困难等诸多难点,使得许多互联网经济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给预防和取证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网络犯罪取证难、侦破成本高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破案的瓶颈。
五、互联网金融犯罪多发的原因
(一)操作便捷,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在网络进行前期准备时,只需要花几百元购买一套程序,然后再注册一个域名,在境外租用一台服务器,就可以上线开张了,所有收入均被犯罪份子装入自己腰包,一旦被调查,立刻关掉服务器,清除所有的数据,换个身份又重新再来。
(二)网络覆盖广,受众群体基数大。据官方统计,中国网民达到6.88亿,手机网民规模6.20亿,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犯罪份子只需要在网络一条简单的信息或群发诈骗短信,即可“守株待兔”。去年5月份,公安机关在暨南大学模拟伪基站技术向周围人群群发了内容为“同学你好!经随机抽取号码,你的手机中奖了!赶紧戳下面的链接,凭兑换码到建阳篮球场摊位领取神秘大奖”的“中奖”短信,并附上短信链接。不到两分钟,就有人受骗,短短一个多小时,已经有五六十名同学拿着“兑奖短信”前来咨询,而有半数同学已经点开了短信链接。
(三)易钻法律空子,逃避法律制裁。“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立法永远滞后于社会现实的事实,导致许多网络犯罪行为通过立法上的空白最终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再次作案,并将犯罪手段变形升级。
六、互联网金融犯罪打防对策及建议
由于互联网金融犯罪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等特点,所以对互网络金融犯罪侦查观念较传统侦查观念应有所转变,必须适应时代新形势,以科技、智能等手段作为支撑点,全力打击预防此类犯罪,净化互联网络空间。
(一)情报导侦,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精确研判能力。围绕互联网金融犯罪发展的新动向,从公开和秘密两个信息层面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工作,着力揭示犯罪的特点、手法、规律和趋势,掌握应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精确研判的主动权。
(二)集成作战,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精确打击能力。当前,网安、刑侦、经侦、情报、国保等要以研判会商为核心,以集成作战为手段,以精确打击为目标,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联席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多警种、多部门联合参战的集成作战打击平台,无论是立案协查、调查取证,还是协助执行,形成整体打击、整w作战的新型模式。
(三)强化宣传,提升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群防群治意识。采取传统手段与现代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盘活公众传媒资源,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途径加强金融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国家储蓄、信贷以及信用卡保存、使用等常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鉴别能力;告诫民众慎重对待高息借贷,规范借贷手续,不要盲目跟风;大力宣传非法集资犯罪、传销等作案手法和社会危害,通报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四)加大监管,健全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监管体系。银监部门要切实担当起监管金融事业的公正“法官”,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利,用足用好调控、经济以及法律手段,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彻底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人民银行、工商等相关金融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开展的监管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堵塞内部作案漏洞,禁止金融机构账外经营,铲除金融机构内部作案的“温床”。
(五)提高素质,为打击网络金融犯罪提供人才保障。各级经侦部门要注意总结办案经验,提炼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整理为教育素材,例如情报导侦案例、技战法等为经侦民警讲授,可以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办理培训班等传统方式,也可以利用拍摄微电影、举办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丰富手段,重在提高民警的参与积极性和教育内容的吸收性。重点解决技术水平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问题,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坤;高春兴;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与侦防对策研究《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09-20
[2]徐迎阳;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2014-02-25
[3]王行健;浅析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金融经济》- 2014-03-25
[4]赵青; 互联网金融特性及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 《当代经济》- 2014-05-08
篇7
关键词:公安工作;外国人居住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83-03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转型升级深水区,来华外国人的数量不断增长。2009年,我国出入境外国人4 372.7万人次,是30年前的81.8倍;2010年和2011年,我国入出境外国人分别是5 211.2万人次和5 412万人次;按此增长速度,到2015年,入境我国的外国人将达到8 745.4万人次,外国人管理工作的压力将大大增加[1]。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居住后,虽然总体上外国人的治安管理工作良好,但涉外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说明当前警方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南京以承办2013亚青会和2014青奥会为契机,应当加大对外国人居住管理工作的力度,推动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南京市外国人居住基本情况
从南京市出入境管理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南京市常住境外人员有一万七千多人,在江苏省内位列第6位,涉外人口已经成为南京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全市200名以上外国人居住的社区有10多个。比如,玄武区银城东苑住着近千名韩国人,鼓楼区南秀村聚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江宁东山聚集着一批非洲的年轻人……
随着外国人来宁的数量日渐增多,他们在推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三非案件即非法入境、非法就业、非法居留案件及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等新问题,给南京市警方的管理工作带来沉重的压力。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江苏省内涉外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形势越发严峻。从这些违法案件中不难看出,当前警方对于外国人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与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南京市警方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对日渐增多的外国人群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二、南京市外国人居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外国人的实际居住人数掌握不精确
在住宿登记方面,由于很多外国人对我国的涉外法律法规不了解、出租屋户主及酒店营业者法律意识不强或出于利益考虑,外国人的住宿登记不规范和不完全,导致警方无法完全掌握居住在南京市内的外国人的实际人数,也从而无法实时把握这些散居的外国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活动动向。目前在南京市登记在册的常住外国人约1.7万人,但实际人数可能与这个数据存在一些偏差。同时,由于信息更新的滞后性,基层公安机关很难实时地把握外国人在本市活动的动态信息,由此加大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二)对居住在出租屋的外国人监管不到位
散居出租屋的外国人管理是外国人居住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大量民房在被长期出租给外国人之后,由于出租屋户主法律观念的淡薄、对利益的渴求,并未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辖区派出所办理外国人住宿登记手续,这样给警方管理外国人的居住情况带来诸多困难。近几年来,涉外案件尤其是、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他们以这些难以监管的出租屋为据点,境内外勾结,组织越南、俄罗斯、缅甸等外籍女性坐台、(按摩),而这类案件的查处大多只能靠分局暗访和群众举报。因现有法律、法规对出租屋户主、房屋中介机构缺乏问责机制和惩处制度,警方对出租屋户主、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出租屋户主、房屋中介机构对于签证过期或超过居留期限的外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依旧为其办理延长居留,造成警方无法从房源管理方面入手,以加强对出租屋里的外国人的监管工作。
(三)对外国人的服务工作不周全
公安机关往往以管控社会治安为主要任务,侧重管控,而忽视了对辖区内外国人的服务工作和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刚入境的外国人,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的有关涉外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不能跟上,导致很多外国人不知道入境后在居住地要向公安机关申报临时住宿登记的有关规定。另外,在引导外国人融入中国社会,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方面,当前警方的工作和努力还不够。中外文化与习俗的矛盾与碰撞,导致在宁外国人不能很好融入他们所居住的社区,使外国人在情感上不能融入社会,没有归属感,容易引发犯罪。比如说在宁外国人可能会常常遇到看病难、买房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引进的外籍技术人才就很有可能会流失,这也暴露出涉外警务管控有余、服务不足的特点。
三、南京市外国人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成因
(一)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
基层公安机关的管理者对被管理的外国人没有在数量、活动范围、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变化有一个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对外国人的管理工作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由于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很多民警在工作中仍然把外国人当作异类,有的一律奉为上宾,不敢管理,服务上永远特事特办,造成国内民众的不满;有的一律严加防范,甚至严格到限制外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正常活动。这样的做法,是显然跟不上新时期警方的工作需要的。
(二)在立法上侧重于出入境管理,疏于日常管理
在来华外国人数日益增多、情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之前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国人出境入境管理法》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2012年7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出台,规范和完善了来华外国人停留居留证件办理、查验和住宿登记等制度。如明确外国人所持签证注明的停留期限不超过一百八十日,明确了居留证的有效期,明确了不予签发外国人居留证件的情形;明确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不得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等等[2]。但在立法上仍然更多侧重于出入境管理,而尚未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推进城市建设、规范住宿程序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如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涉外租购房屋行为等。
(三)涉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对于刚入境的外国人,公安机关对涉外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缺少必要的力度和深度,导致居住在宁的外国人不能保持一个顺畅的信息接收渠道,造成由于外国人对中国法律的无知或误解违法犯罪,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南京市基层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必要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和涉外法律法规的知识,不仅给外国人造成了很大不便,也浪费了民警的工作时间。同时,现在虽然采用了警务大平台等网络警务操作系统,但并没有做到信息资源在外管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上下级的传递与共享,也会导致研判工作不及时,出现管理盲点。
(四)基层涉外民警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所需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宁工作生活居住,当今社会也对公安机关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南京市基层民警队伍在涉外管理方面则稍显薄弱,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目前,南京基层派出所民警虽然大多数英语都通过四级,但他们的外语口语水平明显不够,甚至在上班后荒废,并不能与外国人流畅地交谈沟通,甚至有的必须依靠翻译,不仅造成时间与金钱的浪费,同时也不能使外国人及时了解信息,还会带来民警与外国人之间的隔阂,在情感上疏远对方,不愿配合警方工作。而在基层派出所民警外语水平不高的同时,除了14个外国人集中的地区设立了外国人服务站配备了外事民警之外,并没有将外事民警配备到每个基层派出所,而是由社区民警在涉外案件及事务方面兼职工作,但很多民警由于平时很少接触外国人的事务,因此对涉外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并不完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市出入境管理处来进行管理,难以对外国人的居住情况做到精细分工和精确管理。
四、加强外国人居住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加强公安机关涉外民警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宁居住的发展趋势,公安机关应当对基层派出所民警的涉外法律法规知识和外语口语水平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加强外国人居住管理和执法水平[3]。另外,还要加大对外国人聚居社区及重点涉外地区基层公安机关和派出所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配备专职外事民警,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在警察院校的涉外专业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打造真正的对口专业,实现实战与理论的无缝对接,从预备警官阶段就培养起警察队伍的涉外工作能力。
(二)加强涉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对外国人的服务水平
信息不畅通是导致三非案件及涉外违法案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涉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是警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点举措。对居住在宁的外国人要始终有宣传意识,在其入境、居留直至出境时都应该做好对其的法律法规宣传,避免因误解或无知造成涉外案件的发生。在宣传时,可以以社区为工作的依托和着力点,联合社区物业、居委会、外国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入户宣传、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涉外法律法规的宣传。社区民警及社区街道单位在平时也应该对外国人的生活进行关注:通过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帮助外国人就近解决医疗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协助开展外国人社会保险登记和提供相关服务,帮助外国人解决社保问题,等等[4]。
(三)借鉴其他地区管理的成熟经验,积极探索推广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1.山东招远市公安局建立涉外警务QQ群架构境外人员与出入境管理机构的沟通桥梁。招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为方便招远外企、涉外宾馆了解出入境相关法律法规,方便外管联络员办理境外人员入住、签证,专门设立了“涉外警务QQ群”作为一个实时交流平台,外管联络员可以随时向出入境管理民警提出办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签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招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会在企业境外人员签证到期前下发预警信息提醒签证到期,或在特殊时期伸出警营橄榄枝。招远出入境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依靠“QQ”群搭建警民联系的新平台,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了招远公安“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团队[5]。
2.广州金桂园社区的“六化工作法”创新外国人居住管理模式。广州金桂园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外国人居住小区。该社区民警谢欢,在日常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逐步探索出“六化”工作法的外国人居住管理模式。以治安联防化、技防双重化、管理信息化、指引流程化、宣传多语化、服务多元化的“六化”居住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肯定,从而在全广东省推广,金桂园也已成为“全国外国人居住管理示范点”[6]。
南京市成立14个外国人服务站全天候为入境外国人提供多项服务和法律帮助。去年以来,南京市警方在14个外国人较集中的地区,陆续成立了外国人服务站。这些服务站里,不仅有公安民警,还有社委会工作人员、保安、物管、涉外单位等,全天候向外国人提供临时住宿登记、证件到期提醒、法律宣传咨询、日常纠纷调解、住地治安防范等多项服务。除了这些服务站,全市所有社区警务室均悬挂张贴了《境外人员在宁须知》,设立了涉外宣传资料架,摆放了外国人在宁须知、办证须知、办证申请表、临时住宿登记表等资料,供外国人随时取用。社区民警直接对辖区境外人员进行服务,通过上门、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证件到期提醒,去年以来因疏忽大意造成非法居留的情况同比减少20%。非法入境人员也更容易发现了。去年1―5月,社区民警通过走访发现非法入境的外国人6人,有效改变了过去这类人员发现难、发现迟的现象。
对这些已有的实践成果,我们要进行巩固和充分利用。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来说,对外国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既可以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赢得民心,又可以通过部分管理权限的让度,使我们公安机关能够集中精力行使好法定职权,更好地服务于外国人,从根本上管好外国人[7]。因此,警方应当以社区为依托和着力点,发动和依靠社区资源及社区居民力量,架构一个包括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干部、自治志愿者、物业公司在内的共同管理网络。同时,将社区警务室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合力建构成一个综合涉外管理服务组织,让社区内的外国居民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并加以遵守,此外也可以此来加深外国居民与中国社会的联系,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方便警方的工作。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外国人的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居住后,虽然总体上外国人的治安管理工作良好,但涉外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说明当前警方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警方对外国人居住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认识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生活现象,分析研究外国人居住管理工作的新情况,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希望能够对当代警务实践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张炜,赵伟,陈婉宁.派出所外国人管理工作模式新探[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4):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7.
[3]吴建设,王全淳.加强首都外国人聚居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3).
[4]王敏.广州市外国人居住管理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招远警方“QQ群”构建涉外警务新平台[DB/OL].http:///ytzfw/system/2012/03/20/011511011.shtml,2012-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