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生存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45-0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对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更高效,国有资产的运作更合理,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更完善。我国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为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够在使用耗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
一、我国固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有如下几点重要作用:(1)确保生产企业、运营商的正常运作;(2)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效率及其运营效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3)使生产工具的固定资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4)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蓬勃稳健的发展。
二、当今我国固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不完整的。相关部门分散,并没有与对方多接触。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持续的政策,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来管理,而且还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物业资产管理系统。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不足,导致固定资产意识淡薄。政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购建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
(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
1.没有充分发挥固定旧资产的潜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折旧资产被完全抛弃,而不能得到及时处置,逐步使这些固定资产护理受到不应有的损害。在工作中对于某些特定的任务购买一些仪器及设备。在相同或相似类型的机构,因为行政区块管理,行业管理等因素存在机构分立的情况,其财产清单中并未包括闲置资产,从而导致重复购买固定的存在资产类似的现象也很常见。
2.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欠缺
固定资产机构尚不健全的单位系统可能无法实现,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有的单位将其列入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师真实工作范围,违反会计制度内部检查“独立账户”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必要的管理责任制度不健全情况之下,管理者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在客观意义上的管理薄弱。
三、针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一)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
1.提高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
维修或充分发挥设计新设备、重新使用旧设备的作用后,关键是要利用它来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率:一是加强现有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到识别再到使用的过程中维护固定资产管理计划的有效发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市场形势来看,这些资产的积压将会在第一时间实现价格的快速升值。
2.从思想、制度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管理,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这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管理意识的知识和意识的管理单元,这是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按照管理者的能力进行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进行健全,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符合现实情况。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近几年来,公共支出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固定资产管理的费用,缺乏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系统。耗时资产,手续不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我国政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刻不容缓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技术。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设,这是集约型经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4.建立我国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评估,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模式,从而弥补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差距,建立中国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要寻求适当有效的固定资产评价方法、标准和评价机制管理。奖惩办法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指标,因此基础的标准化的评估可以基于定量目标进行量化,这通常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个别建议
1.按照固定资产的规定,在领导的单位变化转移时,调动人员调整;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特别是对大型耐用品,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不负责交接购买,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实物卡,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在转移过程中。
2.根据固定资产核算计价原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固定资产管理,高效运行。充分利用预算管理进行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前提下,对资产、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优先,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
四、加强我国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高效运行的途径
加强固定资产的高效运行是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基石所在,是支持政府部门各个方面能够科学、合理、高效运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和高效运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并需同时培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对于高素质人才。先进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传递信息,更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对经济情况的分析及评估。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
负责人设置如下:负责综合,全面负责领导单位;领导分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人工部门直接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负有直接责任。结合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评价,定期履行评估和评价责任,并列入目标考核。固定资产管理是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基本名称注册、外观日期及其他相关信息。
(三)改善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核算模式
固定资产会计实务折旧能够真实地反映使用固定资产,转移过程的价值和材料消耗,有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体现,更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决策的合理利用。本文重点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折旧仅限于登记,不反映在财务会计,这是为了更好地连接现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但注册是有利于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真实值,所以这个记录是不是只占贬值的做法具有双重好处。
(四)严格执行制度要求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前后的监测,以确保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库存始终是相同的;规范日常核算固定资产,完善和及时归档固定资产总账、卡片等资料真正保持一致,认真核对账单,使账户实相符;有效地建立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确保有效使用有合理目的的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者应当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平.如何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M].现代企业教育,2010(5).
[2]齐晓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年第31期.
[3]丁旭.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0(9).
[4]赵亮.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锦囊,2013(8).
篇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问题;措施
医院经营发展阶段中固定资产始终是从事一切业务活动的核心基础,随着医院改革的全面推进,医院科学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是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医院各项资源利用率,凸显其内在的功能与价值,预防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现象,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我国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面,我国政府只是对宏观的方向进行了考虑,出台一些大的方面的科学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这些制度只是做了大方向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这些宏观的规定进行具体的细化。这样就导致我国各地区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少细节的规定,由于缺少具体的要求,就会导致一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那些小一些的医院,从而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
2.缺乏有效的监督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我国各地区基本上都有各自的医院,因此,国家很难实现对所有地区的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是各省市,也很难做到对本地区的各个医院进行有效的监督。有些医院虽然设置有相关的监督机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这些医院的监督机构并不注重事前及事中的控制与防范,只是事后才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出现具体的问题后再进行补救,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
3.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出现偏差
我国某些地区的某些医院对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缺少管理与监督,同时也没有定期进行考核和培训。由于医院自身的这种消极的管理态度,就导致了这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导致其工作能力不高,业务素质偏低,造成管理局面一片混乱。例如,湖南省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由于医院内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太重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为底下,导致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基本上是一片混乱,最终使得这家医院的很多医疗工作都处于瘫痪状态,根本就无法展开。
二、新医改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明晰权责,细化管理
医院增设国有资产管理科,与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及相关使用科室共同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医院把固定资产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在国家和医改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医院工作的实际,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各类设备配备的比例、各 种功能设备的价值比重、人员管理与职责、固定资产处理权限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关系、审批程序等内容进行细化,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权责明晰,落实到人,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严格。如: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大型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专业设备岗位责任制度、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报告制度、固定资产清理报废与转让制度、固定资产 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等,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经济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高效的利用国有资产,各个地区的卫生局应该加强对各地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考察与监督,同时要对各地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同时,我国应该效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一种适合提高各个地区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使用记录。通过比较发达的互联网平台,使得相同单位不同部门,全体社会成员及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够随时浏览到各个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及使用记录,并根据这些详细的使用记录来评定其固定资产使用的落实情况及使用效率的高低,从而方便我国全体社会及相应的监督部门了解我国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的真实情况。
3.提升医院管理层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转变工作意识
作为医院的领导,要统一组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及员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文件、政策的精神,同时,医院领导要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要定期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国有资源使用效率。要加强对相关的员工及部门领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培训,在培训的形式上面,及多进行案例分析方面的培训,要高度重视培训。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上面,要以医院内部目前所具有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为基础,大力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适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的淘汰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医院领导要公平公正,要奖罚分明,最终达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技能水平。
三、结语
总之,新医改制度下,医院重视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扩充投入,引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健全各项管理手续、细化工作职责、清晰管理主体,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更大的激发出固定资产内在价值,推动现代医院的良好发展与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所在,并指出如何改进并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进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如各省统一建立了资产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推行自查、检查等工作,由于各个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普遍存在一些弊病,由于某些单位成立多年,形成了家大业大的局面,片面上只追求业务规模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混乱,长时间不及时盘点,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已被损坏却一直没有申请报废,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的意识薄弱
财政部门及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并监督检查,但是却没有真正下到事业单位进行检查。
2.单位管理层不重视,没有健立健全固定资产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日益增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有些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只管购进,不管管理,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3.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漏洞,疏于日常管理
(1)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造成帐物不实
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帐实不符问题,其表现为: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三是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四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
(2)资产信息管理平台运行缓慢
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做到多方科室使用,以导致财务科室与管理固定资产科室脱节而出现问题,利用率低,发挥不出其真正作用。
(3)购入固定资产没有及时验收入帐
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弊病,购进固定资产都已好几年,由于生产厂家没有及时催要款项便一直使用好几年没有而及时入帐,造成帐实不符的现象。
(4)科室之间调动固定资产时没有通知第三方管理资产科室
一些科室或是人员调动科室将自己办公桌椅带到新调入科室后直接就搬走,没有通知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室,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5)年限已久、无法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汇报单位管理层
对于一些时间已经久远、到了报废期却没有上报单位管理层,造成这些资产积压并产生大量的浪费资源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4.待报废、闲置资产随意堆放,不按规范报废处置固定资产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固定资产,脱离了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导致了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和流失,未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资产使用部门只关心有无设备使用,对待报废或闲置资产,不上报资产管理部门作报废或调剂,随意丢弃,造成资产账面价值虚增、资产闲置等不利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的浪费。
三、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按照部门预算购置固定资产
每年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决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是否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并编制部门预算购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于年度部门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层层上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购置固定资产。
2.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负责人加强重视管理,财务部门及管理固定资产科室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制定具体,上到管理层、中层,下到每一位职工都要增加一份责任心。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多方科室使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从资产购置申请到资产处置,涵盖审批、购置、验收、使用、调剂、维修等过程的信息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的的动态管理。
4.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专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并有专人负责及监督。
5.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重视管理工作
对管理人员、科室负责人、会计人员加强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并做好会计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衔接性。
6.定期盘点:会计年度终了前,会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落实归位。对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报废。
总之,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的规模发展,更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只有做好、做细才能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合理性从而保障和促进了单位的各项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2006.5.30.
篇4
摘 要 乡镇财务管理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乡镇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加强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实相符等,对于我国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我国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针对我国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乡镇 固定资产 管理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第一,我国部分乡镇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设置明细账,对近期新购建、改建、拆除、变卖等形成的固定资产,未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及财务核算。第二,固定资产不入账。属于上级部门列支的项目资金,在项目完工之后,固定资产的相关移交手续没有办理妥当,致使在管理层面上出现漏洞,使乡镇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出现问题。第三,某些管理单位及工作人员职责不明,存在不审批,擅自变卖,出让集体资产流失或账实不符等现象,最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财权分散
乡镇部门及单位多种多样,使得不同的工作人员都有着自己对应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的支配权限。对于乡镇下属管辖的单位而言,不仅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分工,在管理上有属于乡镇直接管理的,也有属于上级委派下来管理的,同时也有双管的。这导致在固定资产问题上,存在当地政府统一购置的、上级单位专门配备的、也有单位自身购买的现象。有的并没有相对应的记录,导致在管理上过于分散于混乱。
(三)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使用等问题上,相关采购人员没有做好实录和遵循相应的采购制度,更没有定期盘点,导致出现了一些公物私用的违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乡镇财务人员责任感下降。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工作管理,同时许多乡镇领导及单位过分看重现钱,忽视物资,重视购置,轻视管理。同时,一些乡镇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的发展等问题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对乡镇资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有关部门对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同时乡镇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乡镇单位只是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设备,从而忽视了对现有的资产的管理与利用。许多单位维修所形成的资产及更新的资产都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对于淘汰处置的资产也没有办理核销手续。
(二)乡镇固定资产在购置程序上存在不足,资产采购制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与此同时固定资产购置太随意,采购计划制定不科学,各种超支、超标现象普遍存在。
(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业务水平有限,对于如何履行职责,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全盘不知,监督约束机制缺失,导致出现上级监督不到,下级不敢监督的恶性循环。
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议
(一)出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严格确保乡镇固定资产的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等程序的执行,力保账实相符。对于购置及变卖处置的固定资产和相关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根据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到有据可查。同时也要加大对债务及往来款的清理,建立责任制,制定具体的方案,成立清理、催收小组,对长期欠款、还款不积极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严厉打击将公款借给个人的行为。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将查漏补缺工作落实到位。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于下级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下级部门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由上级部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项目完工之后,一定要将相关移交手续办好,这样既为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上下级都不管的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合规
不断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处置、使用等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力保账实相符,严厉打击公物私用和出现帐外资产的行为。作为政府,应该严格遵守采购制度,对于乡镇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政府采购品目商品,必须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手续,规范资产处置,乡镇部门在资产出售、出租及土地出让等环节上,更应严格履行必要的资产评估、公开出让手续或程序,以确保国有、集体资产安全、完整。
(四)规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乡镇部门应该确立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同时聘请名师,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的工作培训力度,逐渐提高这些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责任心,力争配合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于乡镇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负责人员、使用情况、管理人员等工作都需要做好登记,并且落实好相应的维护与保管。
四、结论
乡镇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管好这些资产,对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对乡镇财务管理的工作,尤其是
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大对该工作的管理力度,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做好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才能不断提高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进了清产核资工作, 使资产从制度上、管理上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但资产流失问题还是相当严重。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非赢利组织形式之一,在核算上纳入预算会计进行管理,与企相比其核算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性不强,处置缺审批手续。一些单位固定资产缺乏规范的处置制度,不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既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也不对资产进行评估,随意处置;处置资产手续不完备,加之管理乏力,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2.固定资产大量闲置。闲置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等。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内部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政府部门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后资产的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三是因历史违规行为产生的闲置。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占用了国家大量资金,有些资产已无法使用但只要不报废就可每年得到财政的拨款,所以,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
3. 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4.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的计价不准确。一些单位资产重新评估后价值发生了增减变化,报废资产已经处理,而会计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也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建造的办公楼、教学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部分单位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列支费用科目,不入固定资产账,形成“隐性资产”。
5. 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混乱。(1)部分单位在利用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过程中,未进行相应的评估、审核、报批手续,脱离上级单位及财政的监管;(2)对经营性资产的效益核算时,只注重收入,未进行相应的成本(如税金、人员费用)核算,导致收益虚假甚至亏损;(3)有些单位有偿使用资产的经营收入,不如实入账,少报、漏报、不报,成为部门的“小金库”,滋生腐败。
6. 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于购买时一次摊销。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资产在采购时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忽视了。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 改革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为此,可以采用管清娟(2010)提出的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形式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即:(1)不改变现有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增加累计折旧科目。(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应科目的差额中反映折旧额。(3)编制固定资产使用及折旧情况明细表,在报表后附加说明。
2.完善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责任制(陈兵华,2013)。管理人员责任制的实行对象是各单位负责资产管理的有关人员。通过签订资产管理责任制的方式,明确资产管理和使用人的职责与奖惩标准,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好率与资产责任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3. 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桑琳,2008)。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管理数据也实现信息共享。
4. 加强购建控制。固定资产购建涉及大额资金开支,通常是舞弊多发点。因此办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宜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购建活动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签定并依法履行合同。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要经过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报告。
5.加强验收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
参考文献:
[1]管清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进初探[J].经济研究,2010(14).
[2]陈兵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3(9).
[3] 孙常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2013(13).
[4]沙朝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2008(10).
[5]段英杰.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研究,2009(24).
篇6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质勘探行业开始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加之地质勘探单位转企改制的进程不断深入,这就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成为其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转制过渡期,地质勘探单位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受传统观念和固有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地质勘探单位市场观念依然比较淡薄,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勘探单位转制的过渡时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勘探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一)类型多、分布广
地质勘探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种类可分为勘探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传导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行政生活设备、建筑物、土地等十几大类。
从分布情况来看,地质勘探项目的施工地较多、较广,固定资产分布到项目的各个角落。
(二)变动大、更新快
随着地质市场的开放,竞争不断加剧,参与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对勘探专用设备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设备更新比较快,变动频繁。
二、地质勘探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质勘探单位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地质勘探单位的管理及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部门之间相互衔接不清楚,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无法从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多环节加强管理。有的项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考虑原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可持续使用,一味追求性能好、功能全、款式新的设备,而物资部门不能及时提供原有固定资产的现状信息,也没有对资产进行评估,致使原有的设备被闲置。
固定资产在地质勘探单位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也很难做到共享,各部门都从自己的利益和使用方便出发购置固定资产,导致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资产效益的发挥。
固定资产购入或建成后,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等诸多原因,致使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入账。例如,由于施工周期短,时间紧张,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往往已在项目中使用,物资管理部门虽已登记,而使用部门未能及时报账,财务部门入账却已是数月之后,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日常管理的环节较多,地质勘探单位野外施工的环境差,条件恶劣,有些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工作积极性较低,出现不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的现象。加之地质勘探单位未将固定资产管理与效益挂钩,有些项目部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使设备超负荷运转,缩短了勘探设备的使用寿命,给企业造成了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复杂,日常工作中,又缺乏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资产使用效能评价制度等有效的管理责任机制 。使得有些固定资产不能做到正常使用和妥善处理,造成资产浪费, 甚至使还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失去了再利用的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也降低了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地质勘探单位由于受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达不到共享,信息传递也不及时。尤其野外项目的固定资产变动频繁,存放地点也变化快,如果不能及时更改信息,会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完善地质勘探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取得控制制度、固定资产入账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定资产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清理制度等,要从固定资产入口把关,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严格审核,考虑使用效能,对有些利用率不高,价值较高的物品,可以考虑租用形式解决。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要做到入账有验收,领用有登记,不用时移交及时,保管账与实物一致。
其次,建立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制度,对单位在用设备按设备性能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发挥各设备的使用效能。
再次,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一次。对于清查中的盘亏、盘盈的资产都应该按规定及时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在每年年终财务决算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另外应增加单位负责人变更时的清查、盘点,让新任负责人对单位固定资产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对离任负责人任职期内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二)分层管理、落实责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地质勘探单位施工,野外作业项目很多,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项目结束后资产的移交工作很难做到位,会出现新项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不清楚的现象。
建立适合地质勘探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如建立地质勘探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项目负责人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新机制,项目负责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施工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优与劣,使用效能情况要与负责人的绩效挂起钩来。同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责任考核与项目的效益、分配挂钩。
(三)加强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应有计划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资产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解决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地质勘探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推进现代化手段
固定资产管理是经济活动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引进计算机技术,推广计算机管理软件,使信息及时、可靠地流动,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例如,对于正在施工或新建的项目,由各项目部将所使用的固定资产,通过计算机将数据导入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做到资源共享,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既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又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情况,及时解决,提高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时,在项目结束后,固定资产的移交工作也会方便、简化。
地质勘探单位正在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应建立适应地质勘探企业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摒弃粗放式的资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化手段,以管理好、利用好国有资产,促进其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地质勘探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匡 平.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考[J]. 中国商贸2011,(5)
[2]陈海涛.加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 会计之友 2011,(15)
篇7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可以细分为:(1)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通用设备;(3)专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和档案;(6)家具、用具等。
固定资产形成的来源可以大致分为:(1)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形成和科研费拨款形成;(2)行政划拨,包括上级划拨或单位间无偿划拨形成;(3)自有资金购建;(4)接受捐赠。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1)验收入账;(2)资产出租、出借与转移;(3)资产对账盘点;(4)资产处置。
2 信息化技术对管理流程的改进
2.1 验收后编码、贴标、登记台账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完成验收后,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编码并粘贴资产标签,同时完成资产入账。在这个环节中,由于编码是人工完成,不一定会严格执行编码规则,可能会存在重复编码的现象,容易导致后期管理出现问题。
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编码规则固化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录入资产信息时,只需要输入资产名称、型号规格等常规信息,就可以由系统自动返回资产编号,也不必考虑编号重复问题,优化了资产入账流程。
2.2 出租、出借与转移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产出租、出借与调拨要根据资产数量及价值进行权限内审批,审批流程要纸质打印,逐级会签,审批通过后要对台账进行调整:出租、出借资产要备注说明,调拨资产要下账处理,手续比较复杂,且运转不够高效。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将审批流程加入到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方便直接在系统上导出台账,并进行电子流程审批,审批完成后直接转入账务处理。
2.3 资产对账盘点
传统对账盘点需要打印出纸质盘点表格,通过肉眼观察资产标签及资产状态,记录下资产信息,最后整理成盘点汇总表,因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盘点过程一般周期比较长,工作量较大,并且容易出现盘点误差。
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入账时因为资产编号都是信息系统返回的,所以方便制作资产信息二维码,在盘点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枪扫描二维码标签进行盘点,准确记录资产状态及所在位置的同时,还可以即时导出盘点报表,省时省力完成盘点工作。
2.4 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传统管理方式下,资产账务的变动一般受控不够严格,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可以确保资产账务变动都有据可循,杜绝人为修改、随意处置的风险。
3 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条件
3.1 与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整个erp建设的一部分,其数据来源和技术保障都要依托erp系统的建设,尤其是相关度比较高的几个模块,即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
采购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端工作,通过资产验收完成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的交接;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产价值管理,预算管理是编制资产投资计划的主要参考,价值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必备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涉及资产使用人信息,及时更新人力资源数据可以确保资产的使用人信息完整,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
3.2 培养专业人员,加强组织保障
信息化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使用人员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比较熟悉,因此应及时组织培训,同时还需注意培养技术人员,方便定期维修维护系统,解决后续维护困难。
总而言之,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人力、财务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保障,才能确保系统应用顺利。
4 系统架构图
根据上述分析,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管理系统核心为三层结构,即数据层、功能层、人机交互层:其中数据层主要涉及数据库的读写操作;功能层完成数据的增删查改等基础操作,同时需要添加审批功能;人机交互层主要是方便用户进行操作;整个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篇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在提高了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后,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小学校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发展起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发放也逐年增加,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增加的经费多被学校用于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改扩或新建教学楼等,大大的提高了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随着教学设备等学校硬性设备的不断完善,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在以前规模小、组成单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得心应手的人,在新形势下都显得手忙脚乱、应付不及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适应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严重流失、固定资产风险日益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最终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因此,及时的发现并分析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全面的认识
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更多的学校管理部门重视的是教学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在资产方面多为财政事业拨款,因此学校管理者往往缺乏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学校在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或申请资金时都表现得很积极,很谨慎,等到项目审批通过,就认为固定资产属于本单位了,然后管理松懈,随意支出。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没有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其资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大多属于在外聘请或兼职,人员流动性大,调整频繁,且没有具体的编制。在换人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交接手续,新来的人对学校的资产流向不了解,不知道一个资产是学校在使用还是已经借出。长此以往,学校的原有、借出、归还资产间出现巨大的矛盾,对学校资产的管理变得非常棘手,资产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失。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合实际
学校没有清晰明了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目,没有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固定资产的核算账本不合实际。学校购置教学设备或固定资产增加时,相关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会把这笔费用作为事业支出,不计入固定资产账目中,尤其是社会其他单位捐赠的物品更不会计入固定资产账目中。固定资产账目的不真实完整,增加了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还影响了已有资产的真实性,加快资产的流失。在固定资产报废或流失时,管理部门不及时上报或办理相关手续,或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记账,造成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覆盖面窄、应用范围小
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经济、政策都较为完备的城市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城市的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大多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内,遵守严格的招标、投标程序,能较好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或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一些中小学校根本就没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能凭借感觉、常识,根本无章可循。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虽然在城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也只是局限于政府集中采购的固定资产部分,此外的部分,教育部门对其的控制力度明显弱化。
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与准则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要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政法规。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的丢失、报废等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登记处理,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落实权责制度,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监管力度的不足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各中小学校相关管理机构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只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完善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建立健全机制的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管,落实管理责任,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管理的资产有详细的了解,做好详细的登记并妥善保管登记薄。对物资的申请、领取、报废工作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即使上报总的物资管理部门,做到账账相符。
(三)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作保障。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要不断引进新鲜的人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培养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与责任意识。保证资产管理发挥其真正的效益,实现管理现代化。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固定资产监督的关键,学校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加强对财务各环节的内部控制。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责任和义务;财务人员定期轮换等手段,实现对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同时,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申请、发放、报废等环节的严格监督与审批,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中小学教育顺利进行的一大要素,因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重视教育工作,就要重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曾燕.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0(05).
篇9
[关键词] 网络 高校;定资产;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5
[中图分类号] F810.6;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22- 03
1 关于高校固定资产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展开的有力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情况对于学校办学质量及效益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可以说,高校固定资产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对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也与日俱增,使得原本就很难管理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更加困难,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思维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高校管理的需要。因而,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社会,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势
2.1 有利于强化管理与监督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信息化,使得固定资产在各部门间得到共享和互通。既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又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为各部门的预算做好了提前准备,同时也加强了各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高校的财务审计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对高校对固定资产总体的把握。
2.2 有利于共享信息、提高效率
由于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高校各部门间不愿将自己的固定资产与别人分享,甚至不希望他人知晓固定资产。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及时在网上信息系统中显示,信息得到共享,避免了损失。而且也增加了各部门间的信息透明度,使大家的心理获得一定平衡。另外由于信息系统的介入,使原本繁杂无序的固定资产工作变得有序而简洁,既提高了准确性又提高了效率。
3 以D大学为例分析其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本节以D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固定资产现状的分析,阐述其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为下面的对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蓝本支持。
3.1 D大学资产概况
D大学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之一,设有15个二级学院、38个系、1个教学部、53个中心(所)、2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重点学科。D大学是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D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 422人,其中专任教师1 091人,教授153人,副教授298人,讲师402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优美。总面积50.2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占18.3万平方米。现有图书资料151.34万册。
当然,如果细分的话,我们还可以从有形资产与无形之产的关系上来比较,而且可以通过数据的显示明显得出很客观公正的结论。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3.2 D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在制度建设上。高校的各类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等各方面活动的保障,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改进管理水平,发挥各资产对学校办学的条件保障作用。近30年来,D大学根据上级精神,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有:《D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试行)》、《D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D大学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2)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上。《D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学校固定管理的职能部门。另外,学校的各个学院办公室、科技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后勤管理集团以及图书馆等都是开发部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会员,有着诸多的权力。
(3)在管理现状上。我们刚才提到了无形资产,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使用与经营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从D大学的现状来看,还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无形资产进行相关的管理。学校仅仅是把许多无形、有形资产投入到产业当中去。既没经过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制,而就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而言,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还算比较规范,原因在于土地、房屋等尚有账可查,但如何有效地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并且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有序流动。
3.3 D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8%的高校管理人员认为D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当被问及原因时,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这是D校常年实行的多头管理体制带来的缺陷。也就是说当学校有利益的时候,那么大家都抢着干,而当面临困难时,那么大家则能躲就躲,唯恐惹火上身。
仅就无形资产而言,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畴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学校的无形资产都有哪些,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知道得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对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3.2 管理体制不健全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绩效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及生活和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高校扩招十年以来,教学规模及学生数量的迅速膨胀,高校固定资产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上。还是来源渠道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资产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管理中存在的许多漏洞和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已经成了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并提出“加强学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的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健全和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探索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利用的有效性,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权责利体系未明确。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各大类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分属实验室管理处、总务处、图书馆、后勤产业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管理,具体占有和使用又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这样管理上的交叉、重复,相互间又缺乏沟通和衔接,使得实物管理与账务处理、职能管理与专业管理脱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不负责”的无序状态,最终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着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资金配置不科学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出,使用范围和用途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走。这意味着,资金来源、办学成本和使用效率并不是高校财务需要斤斤计较并用心钻研的问题,这种体制导致高校不少固定资产配置缺乏可行性论证,造就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实情况:学校各个部门校内预算申报没有考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盲目提高预算经费购置资产设备追求资产的数量多、仪器贵、设备全、档次高等;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设备出现重复购置、大材小用、缺乏维修和保养,甚至闲置浪费的现象;有些部门甚至在经费下拨之后。并没有将其用于当时申报的需求,或者严格按照预算经费进行购置。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合理
从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太重视,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资金筹集、预决算普遍较为重视,但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核算的内部管理制度,更缺乏对国定资产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固定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制度难以落实,账实不符较严重;第三,未能严格执行定期对账制度。造成各职能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账账不符;第四,目前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弊端,造成虚增资产、成本核算失真、固定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较严重
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中,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首先,部分资产如教室房屋建筑物、公务用车等并未充分利用,部分资产闲置甚至被人出租谋取私利;部分资产因事前无统筹规划或决策失败导致资产重复购买配置,甚至出现全新设备大量闲置,最终因为更新换代被淘汰。其次,学校缺乏合理统一管理。各部门仅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追求资产数量多设备全,资产无法在全校范围内共享,资产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从某省教育厅2007年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来看,30多所本科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每台套单价在20万元以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处于闲置状态即零机时的大型仪器设备有189台,占上报机器总数的11.43%。总值达10409万元,也就是说一年约有1亿元的设备未产生任何使用效益。400机时以下的共367台,占了2221%,使用效率显然处于较低状态。
(四)固定资产监控不到位,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存量不断增加,经济事项也日趋复杂,高校财务风险和经济责任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由于现有管理模式的缺陷,高校财务、审计等部门未能发挥应有的监控作用,在资产购置、基建工程以及管理、处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工具去规范、制约和监督,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的隐性流失和显性流失现象严重。如高校中的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审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和产权登记手续,甚至也不收取占用费,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用和使用,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补偿;又如高校各部门、各科研系所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通过各种创收活动广开财路,部分创收能力强的院系所自己控制的经费较多,用这部分资金购置的资产,大部分在体外循环。另外学校各种设备仪器缺乏专人维护保养,故障率偏高,坏损率增大,使用效率降低。人为地缩短了设备仪器的使用期限,造成教育资源的隐性流失。
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
在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旨在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开始应用到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在绩效评价方面,“3E原则”(包括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更是得到了广泛使用。绩效管理是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公共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财务绩效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完善的部门预算管理,建立可行的财务绩效评价制度,不仅将预算单位所有的收入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而且也将各类资产的运行结果体现在预算
考核中。保证资产需求与资产处置收益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预算。有利于财政主管部门依此为依据。对单位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
固定资产作为高校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对学校科研、教学以及公共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效益与效果对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局面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新公共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和实践不断创新。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预算为主线,部门为基础。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运用而生(如图1所示)。
在绩效视角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模式下,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导向,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台、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机构以及运作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运作系统。细化日常管理活动,通过相互作用和支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主要思路如下:一是以绩效为导向的“需求环境分析――绩效目标设定――经费预算――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流程管理;二是基于评价结果的反馈控制;三是对应五步流程的日常管理活动。具体包括:
(一)需求环境分析
通过高校内部部门的需求信息,结合高校的自身发展环境,教育发展状况,以及购置对象所在的行业环境和宏观经济,分析需求的合理性与采购的可行性。
(二)绩效目标设定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相关部门(包括财务处和资产使用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结合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效率目标,保值目标,使用目标和共享目标。
(三)预算管理
在部门预算的编制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期初资产存量情况(包括使用状况)经过充分调研,结合需求环境分析和资产配置标准,提出资产配置和增量预算方案,报预算部门(财务处)。再由预算部门根据单位发展需要安排资产的优先顺序。细化预算财务处结合学校整体资金安排计划,进行预算编审并上报预算。等预算批复后,安排资金,并及时跟踪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部门预算分析阶段。预算部门不仅反映单位的资金状况,还应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管理情况。
(四)资产管理
预算通过审批后。预算部门应及时将列入正式预算的资产信息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为实施资产预算跟踪管理提供依据。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预算执行部门应严格按正式预算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并将履行采购、资金拨付手续后形成的资产信息及时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统计资产增减变化数据,为预算执行、调整提供参考数据。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包括采购计划安排,资产配置,使用、维护以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在部门预算分析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应全面分析总结资产管理情况,形成期末资产报告。与部门决算报告相互印证。
(五)绩效评价
财务部门负责绩效评价,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按照评价内容和标准,不仅评价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效率,还要评价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预算的执行情况等。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以及使用部门等。及时掌握情况,了解最新动态。将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阶段性控制转化为全程控制。提高固定资产的绩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三、新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的构建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及组织架构的构建
绩效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关键在组织结构的优化。如图2所示,创新型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应有固定且唯一的主管副校长牵头,带领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统管。这样可避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学校财经领导小组领导三个机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分别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使不同的职能。
审计处:监督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财务审计主要涉及资产的账实相符问题,是否存在金额、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定期检查资产的存量以及增减变动情况,是否存在非正常的减少、毁损和消耗。内控审计主要是检查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漏洞和风险,采购、处置是否符合程序。
财务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预算,是否存在重复购置、预算是否超支,提出的绩效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等,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如何等;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的使用、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绩效。
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综合部门,主要通过领导相关资产管理部门(设备处、总务处、基建处和图书馆)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包括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资产存量的定期盘查等,资产的维修保养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搭建固定资产共享平台,包括校内共享平台和校外共享平台,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二)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下的运作机制
绩效管理运作机制,是确保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正常运作发挥作用的关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保障机制、信息机制和监控机制。
第一,保障机制。要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运作机制的顺利进行,财政经费或学校拨款专门用于保证固定资产新模式的运行必不可少。其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如国有资产办公室作为全校专门负责校内固定资产的统筹规划的部门作用巨大。具有相应业务水平,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也对保障绩效管理运作起着积极影响。
第二,信息机制。信息机制包括共享平台和资产报告两部分。共享平台包括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校内共享主要是集合校内各使用部门的资源,进行内部共享;校外共享则通过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借助政府的公共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外部共享。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可按照“专管共用”、“统管共用”等模式。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推动多种类型平台建设。资产报告,包括资产的期初期末存量、增减变动情况,以及毁损和流失情况等,还有原因分析。
第三,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包括内部控制以及相关审计,主要涉及资产的申请、配置、使用、处置等流程管理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在源头和过程中对资产的使用行为进行监控:相关审计则对结果进行检查,检查资产的效益,存在的浪费、毁损以及人为的流失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彦清,陈清毫,张界新基于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高校资产管理新思路,会计之友,2009(02)
[2]邢瑞红,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财务与会计,2009(11)
[3]莫容芳,王顺林提高高校国有资产利用效益的制度改革探索会计之友,2007(10)
[4]吕世光,浅议政府资产绩效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