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的新土地管理法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强拆的新土地管理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维护城乡规划,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和整治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5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理顺和加强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建立防违、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现有违法建设的查处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推进我区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严格考核,镇街为主、属地管理,部门专业执法、全力配合和实施的原则;坚持主动防控、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注重实效的原则,狠抓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
三、明确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南至峧山,北至养马岛,东至东外环路,西至西外环路(界范围)。镇村规划区以已批准的小城镇和村庄规划范围为准。
四、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一)区规划分局职责
1.依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对在城市规划区、小城镇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认定性质、送达处罚决定。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
3.积极参与违法建设行动。
(二)区国土资源分局职责
1.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以外农用地上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2.对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依法申请区人民法院。
3.对违法建设用地性质不明确的,确定用地性质。
4.配合规划部门及有关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内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和执法。
5.配合区人民法院和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需的违法建设实施。
(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
1.负责依法查处未经批准对城镇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外部装修、改建临街门窗,在建筑物顶部、阳台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鸽舍、棚屋,对建筑物外走廊、阳(平)台超出建筑物外墙面进行封闭的违法行为。
2.依法查处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体由砖、瓦、水泥以外的其他材料所构成的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
3.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区及各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设。
(四)区人民法院职责
1.对区国土资源分局申请的违法建设,依法审查,作出裁定。对需依法的违法建设,负责将裁定书送达违法建设所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同时抄报区政府和区国土资源分局。
2.配合镇街,对城市和镇村规划区范围外占用农用地的违法建设实施。
(五)各镇政府职责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的规定,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
1.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政府责成的通知后,负责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辖区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违反《城乡规划法》,需的违法建设,依法实施拆除,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及时组织实施,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4.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六)各街道办事处职责
1.对违反《城乡规划法》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违法建设,在接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的通知后,组织公安干警和机关工作人员等,积极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强拆行动,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2.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需的违法建设,在收到区法院的裁定书后,负责组织,并全面负责做好强拆后的维稳工作。
3.对本辖区内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安排专人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七)区住建局职责
负责提供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城镇及村庄规划区范围,并配合规划、国土部门及相关镇政府依法查处镇村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
(八)区政府督查室职责
负责协同执法部门跟踪督导相关镇街或部门落实强拆任务,及时编发《督查通报》,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强拆进展情况,表扬先进,督导后进,保证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九)区公安分局职责
配合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积极应对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切实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相应的警力及消防人员和设施,参与执法行动。
(十)区水务、供电部门职责
按要求对查封的施工现场不予供水、供电;对建设手续不齐全的,不得为其提供供水、供电许可服务。
(十一)区电视台职责
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对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摄像人员搞好现场录像和资料备存。
(十二)区司法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镇街的要求,安排公证人员参与违法建设行动,对物品搬迁移交、人员清场等工作进行确认公证。
(十三)区卫生局职责
按照区政府或违法建设部门及单位的要求,安排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车辆等,参与行动,搞好医疗应急保障。
(十四)其它相关部门职责
区水务、交运、林业、旅游、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53号)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对城市规划区和街道村庄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区规划部门应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镇街,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镇街配合实施;对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需的违法建设,及时将市规划局的强拆函转报区政府,区政府书面通知有关镇政府、区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部门,由各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实施,区政府督查室负责跟踪督导落实。拆除重大、复杂的违法建设项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有关镇政府可向区政府提出书面方案,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批转至有关部门单位,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强大合力,保证强拆行动顺利实施。
五、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组成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加强对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也要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相应机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查处的领导和落实力度;要落实村级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起区、镇(街)、村三级违法建设监管查处的网络体系。
(二)强化主动防控。要继续保持防违、控违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新违法建设的产生。健全巡查举报责任制,各镇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管辖区域和范围的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及早制止违法建设;各镇街要督导所辖村庄,全面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在制止的同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并全面配合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工作。
(三)加大落实力度。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和责任,严格按照职责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抓,专门机构经常抓,所属村庄主动抓,确保违法建设的监管工作无缝覆盖、信息举报快速准确、配合查处积极主动、实施强拆坚决有力,维护稳定常抓不懈。在强化镇街责任的同时,各执法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严格履行好部门的法定职责,特别是对需要的违法建筑,必须主动督导,全面参与,形成合力,强抓落实。
篇2
1、法制“欠”完善。《物权法》出台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被拆迁群众利益诉求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而征地拆迁特别是不动产征收拆迁配套法规滞后,目前尚无规范的有强制力的《集体土地上不动产征收拆迁条例》,导致一些问题的解决无章可循。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合法房屋等建(构)筑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
2、“争”利益。主要表现为“面积上争大,标准上争高,补偿项目争多”,往往形成群众为自己“争”,村、组干部为群众“争”,造成了征地拆迁上的被动。
3、“拖”时间。一些被拆迁群众在拆迁前就到处“打探”情况,并知道一些工程进度要求,谋划如何“拖时间”才能多获利。
4、“讲”条件。有人提出,安置房屋要建在城镇附近;建筑质量要达到高标准。甚至还有的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使拆迁进展受阻。
5、“抢”建设。少数群众认为机会难得,想投机取巧发点“小财”,在“两公告一登记”前或期间,抢建加层房屋或抢“种”、抢“栽”农作物,以求多得补偿。
6、“忧”前途。被征地农民普遍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情绪,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众,对未来生活更是忧虑。
二、和谐拆迁的原则
1、拆迁不能降低被拆迁户的生活水平。拆迁补偿价格应远远超过周边新楼盘的销售价是可以理解的诉求。
2、法律盲点与执行中的尴尬问题必须解决。法律是调和社会矛盾的产物,当拆迁和被拆迁之间产生矛盾时,也应该依法来处理。强拆有法律制裁,强要却没有法律制裁,拆迁“保底不封顶”,这就是拆迁过程中的法律盲点。为了扫除这个法律盲点,地方政府制定了各种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开发商遇到强要时,可以申请行政强拆,而现实执行中,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足以让开发商觉得还不如选择违法强拆。
3、严格遵循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依据《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建(构)筑物征收拆迁条例》,遵循贯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杜绝拆迁“土政策”,避免拆迁安置办法和补偿标准不统一,容易使拆迁户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和“攀比”。
三、几点建议
1、开发商拆迁必须依靠政府。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联合拆迁办公室,发改委、国土、规划、拆迁、城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征地拆迁既不能损害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不能损害国家公共利益,过硬的队伍十分重要。
2、改变由房管局一家主管拆迁工作的做法。投资开发商在签订投资协议并预付足够的投资保证金之后,由联合拆迁办公室完成项目拆迁、国土受让、规划许可等前置手续,让开发商安心搞建设。
3、加大安置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安置房受惠面,做好安置和保障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4、正确舆论引导。引导公众辨证地看待问题,加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和诚信体系的建设。
5、完善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相关法制建设,严格公平地实施。要把握好政策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前后左右标准一个样”。一是实物调查结果要准确。二是补偿标准执行要统一,要公平、公正,不可区别对待。三是补偿资金发放到户要及时准确。
篇3
一、组织宣传
1、组织领导。镇成立土地管理领导小组,镇长付文全为组长,党委委员乐志勇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乐志勇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国土资源所、第三中队、第四中队、中队、交通办、农综站、林业办、派出所人员组成。各村委会也应成立土地管理组织。
2、宣传培训。利用村民会议、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土地管理有关政策法规,让群众普遍了解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近期政策、有关规定,增强依法用地的法制观念。加强村组干部土地管理知识培训,增强其依法管地的能力。
二、耕地保护,开发整理
1、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按照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严格保护,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按要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刷写宣传标语,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及时制止占用耕地违法建房,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违法建房,一经发现,立即进行制止,取证查处。
2、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对有条件的地块进行立项,按程序进行开发整理。
三、建房管理
1、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落实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集体土地制度,严格村民建房审批程序。村民建房经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同意后,进行公示,村委会进行集体讨论,审核通过后5日内报国土资源所,由国土资源所5日内进行实地勘察,对符合条件的5日内报镇农村村民建房管理预审小组进行审查,通过后5日内报镇党政联席会审批。经批准后进行再次公示,并与新建房屋村民签订建新拆旧协议,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下发用地批准手续。实行“四到场”跟踪管理制度,即选址定位到场、放线定样到场、基础验收到场、主体竣工验收到场。
2、集体土地的确权发证,补、换发宅基地使用证管理。对全镇的集体用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历年来经镇政府审批村民建房的,按村民建房相关程序,给予补办相关手续,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3、“空心村”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老村路、水、田、园、林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逐步消除“空心村”。
四、组织动态巡查,遏制违法行为
1、划分等级。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8]22号)文件精神,市工业园控制规划区、320国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雄鹰大道、大道、志线及其它干线公路两侧,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一级巡查区,实行重点巡查。其他地区为二级巡查区。
2、明确职责。城市规划区外由国土资源所牵头,城市规划区内及控制区由第三中队、第四中队、中队牵头,相关包村干部、各村干部配合进行巡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程监控、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
3、时间要求。一级巡逻区一至二天巡查一次,二级巡逻适度开展巡查,以村委会为主。节假日及易发敏感时段每日巡逻一至二次。
4、反应机制。村包片干部,对巡查中发现搬运建筑材料、放线、堆土、平整地基等行为后进行现场了解。对未经合法审批的用地行为按下列方式处置:①符合规划及建房条件的,责令停建并指导其按程序补办建房审批手续。②不符合规范及建房条件的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制止、劝阻、说服教育,并将违法行为及制止情况向村级信息协管员报告,由村级信息协管员做好巡查记录,做到登记完整、有据可查,并及时上报国土资源所、中队。国土资源所、中队按照报告后及时到现场勘察,做好勘察、询问笔录,根据违法行为及违法事实下达相应法律文书,情节严重、顶风抢建的报镇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对需强拆的由国土资源所、中队做好预案,联系好市城管局、市国土局执法大队及驻镇单位共同执行。
五、加强违规违法建筑整治,严格土地执法
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依法依规开展对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实施以来建设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整治,突出“四个一批”①拆除一批违法违规建筑。对非法占用国有集体土地、严重影响重点工程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②查处问责一批干部。对参与、纵容包庇及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干部,依据党纪政纪及我市相关规定查处问责。③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对严重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以出售、出租违法违规建筑牟取暴利为目的、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以及暴力抗法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打击。④出台一批规范管理的制度办法。制定关于村(居)民建房管理、违法违规建筑巡查及处理、干部问责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与办法措施,使村(居)民建房管理和违法违规建筑监管有规可循、有章可依。通过集中整治,严历打击违法违规建筑行为,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筑蔓延势头;通过完善巡控、查处和问责制度,建立违法违规建筑监管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审批,将农民建房纳入依法有序管理轨道;通过整顿干部队伍,使各级部门树立履职尽责、敢抓敢管、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
六、处理土地,化解矛盾纠纷
1、明确职责。包村干部负责所包村土地纠纷调处,国土资源所负责土地纠纷登记、勘察,镇其它部门对涉及本部门土地纠纷进行配合调处。村委会做好本村土地纠纷调处,并尽量发挥村理事会的作用。
2、调处机制。村委会接到群众来访或镇政府调解任务后,因及时联系村理事会到现场了解情况,讨论研究处理办法。争取耐心劝导、以理服人,早发现、早调解。对一些处理难度大、情况较复杂,一时不能解决或调解不成功的,应采取稳控措施,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国土资源所、中队报告,介绍纠纷双方的具体情况及调处情况。国土资源所、中队在接到村委会报告或群众来访后做好纠纷的登记。并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牵头组织包村干部、其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解。村委会在镇政府下村调解时包组干部、村书记或主任应到场,联系好纠纷双方及村小组理事长或理事会成员到场。国土资源所应做好勘察询问笔录,调解成功的当场制作调解书,并做好归档。对调解不成功的,将调处详细情况及建议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对一些重大复杂和历史遗留纠纷实行集体会商、专题研究、领导包案,提出纠纷处理决定。
篇4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农民利益;苍山县
近年来,苍山县积极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政策研究探索、宣传发动、资金筹集、农民补偿安置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有效化解了拆迁安置中出现的矛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苍山县实际,谨就挂钩试点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挂钩试点工作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其中的“村”,即农村建设用地,从法律上确定了可以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的。2004年10月,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十条关于“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规定,则给予了挂钩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2005年10月,为落实国发[2004]28号文件,国土资源部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号)。此后几年来,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多次文件,规定具体操作程序和注意把握的主要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挂钩政策体系,为挂钩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事实上,开展挂钩工作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时机和条件日趋成熟,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对建设用地需求量激增,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对耕地严格的保护制度,限制了城镇发展对土地扩张的需求。2010年,上级下达给苍山县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仅为90亩,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发展、工业项目落地用地需求。但通过实施增减挂钩结余周转指标550亩,加上争取“点供项目”和城镇存量土地节地挖潜,基本满足了年度建设用地需求。另一方面,村庄的无序建设造成一户多宅,超面积占地、村内空闲地较多、分布零乱的现象很普遍,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据《苍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2005年全县共1024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2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87%,农村居住人口平均占地面积188平方米,远远超过山东省人均120平方米的标准,到2020年全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潜力10.5万亩。另外,实施增减挂钩,还能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农民住房建设注入大量资金,正确引导农村、农民实施村庄规划和住房建设。从2009年至今,苍山县共有34个村(矿)增减挂钩项目获省政府审批,县财政按增加一亩耕地给予10万元补助,复垦出的耕地仍归农民集体所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按此计算,加上其它政策补助,农民只要付出新房价格的60%,就可以住上宽敞时尚的新居,而且还享受到了类似城镇居民的医疗、教育、休闲等社区服务方面的待遇,居住条件和环境得以极大改善。而且,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的有偿使用,还会有大量资金反哺农村和农民,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因此,增减挂钩工作,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将会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响应,其前景十分广阔。
二、对策
1 严格操作程序,要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让农民成为挂钩试点工作的主体参与进来。无论拆旧建新还是复垦整理及土地整治、土地经营模式的选择,都要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民主、公开的原则,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群众利益为前提。在试点工作的申报、拆迁安置、项目区选点布局、土地整治、土地经营模式选择等重点环节要举行听证、经过村民委员会的充分讨论、村民代表表决等民主程序。二是要牢牢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区规划科学规划,科学制订详细的挂钩项目区安置规划、土地复垦规划,然后稳步推进实施。涉及安置区规划、安置补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调整、互换的,要实行公示。三是要对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农民充分了解挂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2 妥善解决安置问题,实现安置多样化。拆迁补偿是否公平、合理,能否到位是整个增减挂钩工作的关键,事关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大局和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在尊重农民的居住习惯,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下,实现安置补偿多样化,要因地制宜,不贪大求洋。苍山县2009到2010年实施完成的13个村挂钩项目,共涉及拆迁农户2138户,都得到妥善安置,没出现一起、上访案件。主要采取了社区小型社区集中安置、老年公寓安置等多种模式。对那些农业专业户不能集中居住的,帮助他们建设了分散居住点,方便农具的存放;对于集中居住的农民,采取多层楼、庭院平房等安置方式,由拆迁群众自愿选择,新建安置区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方便农机具的存放和家庭养殖的需要。对常年在外经商务工不愿回村居住的拆迁群众给予合理的货补助,引导他们到城镇居住。二是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为安置区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保证未来人口增长和村镇经济发展的用地需要。
3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要积极整合各项政策资金,争取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项目建设;合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扩大有偿使用范围,尽量用于经营性用地项目,通过招拍挂,增加土地收益,并确保结余指标产生的土地收益全部反哺农村。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安置区建设和土地复垦。三是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资金发放环节监管,确保把对农民的安置补偿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4 加强社会和法制监督,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提出“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挂钩试点工作的宗旨。在项目申报实施整个流程中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联系,接受群众和社会法制监督。一是要规范挂钩试点工作流程,对项目的申报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审批。二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复垦耕地质量和安置区的工程质量。三是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纪检监察、国土、规划、建设、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未批先建、挪用自留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四是对以借增减挂钩之名大拆大建、强拆强建、违法占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要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土地管理法》.
[2]《苍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4]《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
篇5
一、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时不我待
1、年日至年月以来,辖区内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602起,查处补办用地手续280起,查处补交出让金127起。其中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数量、批少占多、未批先建各占发现总宗数、总面积的45%、20%、35%.
2、党的十七大十分重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并在报告中多次提出要求,总理在月日全国农业、粮食电视电话会议第九个问题,专门对国土资源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任务。今年国务院下发了15号令,明确了对土地违法人员的处分处罚标准,执法监察的依据,手段不断充实和强化,向全国人民表明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勇气和决心,给了我们土地执法人员一把“尚方宝剑”,为我们严格执法撑了腰壮了胆,更使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
二、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数量仍然很大,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因为部分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政策和法律意识较淡薄,有法不依,只看重任期政绩,往往把建设项目列入政府要办的大事,要求限期完工,忽视了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未批先用,或少批多用。有的以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出现违法占地搞开发,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
二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地量比较大。原因是:随着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存量土地资产的价值日趋显现,市、县两级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影响),一些以划拨方式取得用地的企事业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国有土地,非法转让矿产资源;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非法转让、买卖、抵押集体土地;同时,部分老板受金钱催动,大量购买别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建商品房出售从中获利。
三是个人违法占地现象突出。原因是:由于乡镇撤并(中心所),区域变化,加之乡镇国土所人员少、交通工具和管理力度跟不上,二是市本级经济活跃,人多地少,政府控规,再加上村民建房用地审批程序过于繁杂,要先通过规划审批后,再找国土所审批,造成村民土地报批时间较长,一些群众等不及,就干脆未批先建。
四是非法占用和非法转让土地、超深越界乱采滥挖矿产,已成为各类违法类型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执法难度越来越大,执法软弱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客观造成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执法难。在我国国土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但是使用权掌握在使用者手中,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均在集体手中,使用者特别是乡、村干部的素质决定了对国家资源使用的随意性增加,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执法监察机构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
(2)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隐蔽性、欺骗性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就我市目前看,从违法的手段和方式上看,集中表现为弄虚作假,无资金,无项目就巧立名目,钻工程、钻项目的空子,造成土地闲置或改变土地性质搞开发。以个人违法隐蔽性较大,私下买卖,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一夜就盖成水泥砖瓦房。由于无专门技术人员对井下滥采滥挖进行监督,执法人员无法准确掌握超深越界情况;更有甚者有的矿老板与矿产审批部门串通一气,瞒上欺下,出现矿难以后执法人员才知道违法开采,导致追责时将板子打在执法者头上。
(3)国土资源执法权限十分有限,手段软弱,仅有调查权、处罚权,而无强制制止权和强制执行权,发现了违法行为,制止不听,特别是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受利益驱动,一夜成房,执法人员只能眼看着建筑物盖起来,下达处罚决定,当事人不履行,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的申请强制执行也难,拆之可惜,留之不妥,强拆也难。
(4)国土资源执法机构队伍不够健全,交通工具现场取证等办公设施不能保障。由于有的领导对执法工作不重视或存在偏见或待遇低,致使执法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力求安稳轻闲,加之有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使得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及时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违法行为的负面作用。办公设施不够健全,没有专门的摄像和摄影设备,对现象调查取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对大型的住宅小区,没有专业的设备,很难测量出楼房总的占地面积。
三、加大土地执法监察的意见
一是加强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首先,坚持送法到机关、厂矿、学校、乡镇、村组,引导群众树立对土地的忧患意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和自觉保护土地的意识,努力实现“大家管、大家用”的良好局面。这是坚持和强化长效机制的根本。其次,把新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及市、县两级土地管理动态信息,及时呈送给相关领导阅览了解把握,下发基层宣传学习。
二是改革执法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在大队长领导下的中队长负责制度(支队只负责对大队的监督、管理和督办),完善职责,分片直接联系各国土所,对辖区的违法案件负全责。明确在执法工作中各基层所长服从于分管中队长的领导。把基层所加挂执法监察中队牌子工作,切实把执法力量向基层充实,延伸、扩大执法工作覆盖面。
三是完善执法监察网络。监察网络的建设是做到早发现的基础。各县局要把真正热心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乡(镇)、村组有关同志吸收为执法监察信息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后,由乡(镇)政府下发文件,明确职责后开展工作。各监察队定期和信息人员交流沟通,听取他们对土地管理及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四是强化保障,坚持动态巡查。首先,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要求,逐步为执法大队和基层所改善执法软硬件设施,保障办案工作经费。其次,坚持日巡查制度,建立巡查台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把违法用地制止在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执法成本。
五是建立多元执法制度,减轻执法人员的责任和风险。建立以辖区国土资源所与公安派出所共同办案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真正做到“制止的住”.另外,还要与县法院、检察院、监察局建立联席会议、联合办案和信息共享制度,做到“处理的了”.同时,建议修改土地管理法,真正赋于我们土地执法人员“权”.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政府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土地执法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要区别对待,酌情处理。
六是落实岗位津贴,大胆提拔优秀的执法人员,努力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执法监察工作是一项既辛苦又清贫、既有风险又得罪人的工作。要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精神,为各级执法监察人员足额发放岗位津贴,使他们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大胆提拔品德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执法监察人员,使其解除后顾之忧。
篇6
一、工作任务
全面清理我区城乡未经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搭建的违法建(构)筑物,本次专项整治的基本任务:年全区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对四岸、二十七条主干道、内环沿线、居住小区的违法建筑及城中村改造片区内的违法建筑和“四山”管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从年1月至年12月。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须拆除的建(构)筑物实施拆除,对环境和建筑进行适当整治,有效遏制城乡违法建设行为,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二、组织领导
组长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区政府成立区城乡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公安分局、区建委、区市政园林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法制办、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办、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安监局、区房管局、区征地办、区工商分局、区交通局、区旅游局等部门的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规划分局,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邓烽担任办公室主任,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市政园林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市政园林局抽调专人组成,区规划分局负责牵头处理日常工作。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协调全区城乡违法建设的专项整治工作。
指导各街镇和园区管委会开展工作。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的监督、检查、统计等日常工作。
专项整治的具体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街镇和园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整治工作的具体开展。
区规划分局负责擅自在屋顶搭建、下挖地下室及取得用地许可未办理规划许可的违法建设行为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非法占用土地修建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要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区市政园林局负责对占道、占绿地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全面清理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构筑物,并负责拆违后的垃圾清运,对拆违后原属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用地的尽快恢复使用功能。对拆除违法建筑后原属城市绿地和宜于绿化的用地,负责进行绿化。
区农林水利局负责对森林公园、河道和水工程管理区域内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区旅游局负责对风景名胜区内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区消防支队负责对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对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的违法建筑的查证和认定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协调拆违资金的落实。
对妨碍、阻挠、拒绝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区公安分局要严格执法。
对涉及违法建设拒不改正的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区监察局要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监督。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做好来信、来访和疏导化解工作。区办要积极配合。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五阶段开展。
全区上下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二是各街镇、园区管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1月—4月)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大对土地、规划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三是党员和各级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宣传拆违工作,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
全面准确掌握本行政区域城乡违法建筑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清理核查阶段(年2月—5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街镇和园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的违法建筑进行清理。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对有碍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的占有基本农田的违法建筑制订拆除计划,并于年5月30日之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违法建筑分类由各执法部门核发限期拆除的法律文书,第三阶段:限期拆除阶段(年4月-5月)对拟定拆除的违法建筑。按法律程序依法对违法建筑作出拆除的处罚决定。
一是动员违法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自行拆除;二是对虽愿意自行拆除、但无力自行拆除的单位或个人,第四阶段:组织拆除阶段(年5月—11月)对列入拆除计划的违法建筑。各街镇和园区管委会组织力量协助拆除;三是对拒不拆除的各街镇、园区管委会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实施强拆。
对按时全面完成任务的街镇、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第五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一是各街镇和园区管委会将专项整治情况报区城乡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区城乡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检查验收。对未完成任务的街镇、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拆除整治的重点范围
对四岸、二十七条主干道、内环沿线、居住小区的违法建筑及城中村改造片区内的违法建筑和“四山”管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年全区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六、工作要求
落实责任。为保证全区城乡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各街镇、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搭建工作班子,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制定实施意见。各街镇、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相互协调配合,层层落实责任。
依法拆除。此次城乡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市城乡规划条例》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国土、消防、规划、安全、市政园林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的法律文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依法认定。
拆违与整治相结合。违法建筑拆除后必须尽快进行整治。对拆违后的垃圾清运、路面整治和需要进行绿化的由区市政园林局负责实施;对拆违后应恢复耕地的由区国土分局责令当事人限期复耕。
篇7
今天召开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动员大会,目的是组织和动员全区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城市的长远发展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法制止违法建设行为,拆除违法建筑,切实改进*新区城市综合环境。下面我讲三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拆违工作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城市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推进依法治区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实现“五城同创”的目标和建设“和谐*”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新一轮拆违工作向纵深发展,自觉地把拆违工作作为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实现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新突破。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集中拆违工作强势推进。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难度大、政策性强,具有敏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依法行政、强力推进,又要注意把握政策,掌握方法,确保今年拆违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三点:
1、既要坚持严格执法,又要体现思想教育。开展集中拆违,将触及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坚决取缔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乱搭乱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搞法外施恩、“人情标准”。另一方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思想教育,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在执法程序上,要有序、有情操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保障做在前,把疏导措施做在前,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在拆违中,要注意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要求,妥善解决好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2、既要鼓励个人自拆,又要严格依法强拆。拆违行动必须以强力的执法行为来推动。要通过这次拆违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侵占耕地、影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的违法建筑清除掉。在行动中,要坚持以个人自拆为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违建户,通过机关、单位、村居和党员干部的深入细致工作,引导他们带头自拆,带动更多的市民自觉拆违。对那些“犟头户”、“钉子户”,在教育疏导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履行相关法律程序,以敢打硬仗、敢得罪人、敢承担责任的勇气,坚决强行拆除。要让违建户感到强拆不如自拆,迟拆不如早拆。
3、既要抓好拆违行动,又要强化后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规范管理、科学管埋、长效管理。在拆违工作中,要拆建并举、拆管并重,把拆违与治理脏乱差、与城市绿化等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拆一处、管一处。要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努力克服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基层无人管、职能部门管不了或管不到位的现象,真正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制止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产生。
篇8
关键词:小产权房;土地流转制度;合同无效。
“小产权房”不是法律上的概念,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与国家颁发房产证的“大产权房”相对,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即是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出售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农民自行组织建造的商品房。小产权房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一、小产权房产生原因。
1.农地制度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虚无化。小产权房是农民集体直接自发在其集体所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设的房产,不需要缴纳类似开发商为获取土地交给政府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此外,由村集体牵头开发,也省去了开发商;而建筑商就是当地农民。如此一来,小产权房的开发就又省去了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市政建设费用。另外工程设计建设的投入、配套开发建设费用、应缴纳的税款等房地产商成本费用也都大大节省,这也是小产权房市场价格低廉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不合理,商品房房价过高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明显供应不足。国家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但是事实是一些地方政府又以高于支付给失地农民费用几倍的价款出卖给开发商,以此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被称为“土地财政”。导致开发成本较高,房价较贵,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明显供应不足,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低价的小产权房。
3.对违法小产权房处理不严格。城市人口购买集体土地房屋属非法行为,但“小产权”房热销多年且大部分房屋并未被强拆,政府方面虽制止“小产权房”销售,但并未追究乡政府、村委会的违法行为。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73条、76条、77条、83条,以及《城乡规划法》第64条、65条、66条和68条均规定了“限期拆除”强制措施,这是我国法律针对违法建设的否定性评价,也是违法所导致法律后果,但在实际中并未严格执行。
二、小产权房的困境。
1.严重影响社会诚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法院不能适用商品房买卖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处理涉及“小产权房”的案件,购房人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同时,由于购买“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无效,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购房人只能要求出售方退还购房款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等,但根据目前已审结案件来看,由于“小产权房”不受法律认可,不能在房管部门备案,根本不在政府机构监管范围内,因此即使出售方违约,由于合同无效,购买人要求赔偿损失诉讼请求也将无法得到满足。在使用房屋过程中,如果遇到房屋质量问题、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购房者救济途径非常有限。
2.引起法律之间冲突。从法律规定上看,依据《物权法》30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消灭物权,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房屋盖成后就取得了物权,并不需要取得产权证即享有物权。《物权法》第31条规定:依照本法第28条至第30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同时,《物权法》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据此,“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应该有效。然而,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一般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3.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一般都是恶意行为,并且主观意图在于为谋取非法利益进而损害了国家权益。在法律上讲,大多都违法了国家强制性规定,即主要表现为违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无法补办用地或建设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小产权房”虽然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需求,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且多采取强拆方式。强拆“小产权房”不仅是对社会财富巨大浪费,而且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4.引起法律风险。一是无法取得产权证。即使买方取得有乡政府或村委会盖章所谓“产权”或类似文件,也不受法律保护,如果乡政府或村委会反悔,收回房屋,买方只能要求返还房屋价款,无法继续保留房屋。二是存在交易风险。买方如果购买预售“小产权房”,由于售房者不受政府监管,行政机关也无法对预售行为审查,一旦出现房屋不能按期交付或无法交付情形,买方无法讨回房款。三是质量风险。“小产权房”建设可能根本没有经过房屋质量验收等程序,一旦出现房屋质量问题,买方利益很难得到维护。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看到,小产权房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困境。小产权房的问题实质上是以土地为主的利益分配问题。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小产权房是非法的,目前法律层面上对小产权房进行法律规制,效果并不理想。正如博登海默所说:“一个法律制度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成功地到达并且维持了极端任意的权力与极端受限制的权力之间的平衡。文明的进步会不断使法律制度丧失平衡。通过理性适用于经验之上,然后恢复这种平衡,而且也只有凭靠这种方式,政治组织和社会才能使自己得以永久地存在下去。”因此,在当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各方面更应认清问题症结,着力在法律制度上突破创新,与时俱进,敢于破除惯性思维,科学地进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科学合理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
篇9
关键词:农村拆迁;失地农民;权利维护;政府规范;
中图分类号:D9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目前,由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征用,或出于政府需要或出于商业需要。但是,由于很多方面诸如:我国现行的法律有相互矛盾之处;政府的公益性以及公正性在实施中未能体现;农户拆迁后的补偿标准不够规范等导致农村拆迁中,失地农民的权利受到损害。这对日后的农村拆迁造成了负面影响,更令已经拆迁的农民无法接受。因此,我们急需讨论如何在房屋拆迁中,维护失地农民权利的问题。
一、目前的农村拆迁现状
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因建设需要而失去自己的土地,据统计,不久后国内的失地农户将会多达一亿。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在讨论他们如何维权之前,应当先了解拆迁现状。
(一)拆迁中的不公行为。近年来,我们时常在媒体上见到“强拆”、“钉子户”等字眼,而一些拆迁地拉起的条幅申诉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大部分都是由于拆迁中的不公行为导致的。由于实施部门对行政权过于草率,导致农村居民的拆迁往往遭遇不公对待,甚至一些商业拆迁中,更出现了暴力行为。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加上大部分居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这导致很多实施动迁的部门更是随意草率。
(二)拆迁补偿的不合理。在农村拆迁中另一大问题就是拆迁补偿,对失地农民而言,没有土地就没有生产资料,相当于永久性失业。而政府对此做出了一定的补偿,然而这种补偿的随意性太大。从对土地的估价,及对居住者的条件审核,包括他们日后的生活安置等方面都不到位,所谓的标准并没有被真正的用到实处。大部分情况,补偿款的多少都看农民可以支持多久,而村民往往期待着“一拆暴富”的情况,这也最终导致了“钉子户”的出现。
二、失地农民权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失去耕种的土地,导致农户也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收入,虽然补偿款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由于在房屋拆迁中的不公,很多农户获得的补偿金不足以令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此时失地农民就想到维权。然而,在此维权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乡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不足。首先一点即是失地农民自己的法律意识不足。由于农村居民此前大多是以务农为主,因此法律意识本就不强。而另一方面,农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加之很多都是中老年,所以对维权更不重视。在拆迁过程中,往往出现了问题,他们除了不停地上访,也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这不仅仅导致了农民的权利无法得到维护,更导致应拆迁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二)欠缺农村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另一方面,在拆迁过程中,由于实行部门对行政权力的使用过于随意,导致了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在拆迁过程中的粗暴行为,以及对补偿款和住房分配的混乱,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一过程进行约束,导致农村居民即便想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变得十分困难。虽然,我国有《土地管理法》对征用土地有相关的规范,如拆迁时限、补偿办法等,并且拆迁人及被拆人也可对此提出申诉要求裁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整个农村房屋拆迁,很多对农村拆迁的细节产生分歧时,就很难有法律来保护。
(三)农村拆迁人的诉讼难。当失地农民对所获得的补偿款或补偿房屋不满,并且想要针对这一问题向法院提讼时,大部分农民只想到这是民事诉讼,尤其是针对一些商业动迁。但事实上,不论是政府动迁还是商业性质的房屋拆迁,其中的补偿标准以及程序,都需要政府审核。因此,农民维权需要的是行政诉讼。但是,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诉讼人无法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请诉讼。而政府所审核的拆迁办法恰恰是抽象的行政行为,这就是导致农户在发现补偿不公时,无法对这种不公诉诸法律途径去解决。
三、农村房屋拆迁中的维权对策
从上文,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农村房屋拆迁中的维权还有很多不足,如监督与管理不可是同一方进行。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我们需要对农户的维权机制进行完善。也可由此,对农村房屋拆迁的程序进行规范。
(一)加强对农户法律意识的培训。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很多农民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在拆迁时遭遇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因此,首先我们需要增强农民的主管意识,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主动寻求法律的帮助。在拆迁过程中,以村为单位进行动员时,除了向农民告知他们的补偿办法,以及拆迁细节等,还应当对农户进行相关的法律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以及义务,更便于日后的整个拆迁过程顺利进行。
(二)完善农村房屋拆迁的法律细则。土地是农村居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政府而言在拆迁这一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制定一套完整而详细的规章制度,给农村房屋的拆迁过程一个标准,更重要的是给补偿方案一个标准操作。这不仅仅是让农户在出现问题后,可以找到相关的法律条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关键的是,给予农村拆迁行为一个具体的行政含义,在有了法律细节的同时,也让要求诉诸法律的农户有诉讼对象,不再是诉讼无门的状态。
(三)将整个农村拆迁过程公开化。如同西方很多国家,将整个拆迁过程置于公众的眼前,让公众对有关部门的实行过程进行监督,令他们的行政权力受到约束。让整个拆迁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让农民可以充分了解每一个环节,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公行为。此外,这样的公开行为也可以帮助实行部门自律,从根源上杜绝不公正的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失地农民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拆迁过程或者补偿不满而引起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完善农村房屋拆迁的相关办法,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户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被侵犯。
参考文献:
[1]桑成林.关于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3).
[2]张安文.农村房屋拆迁行政补偿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3]白旭川.我国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3(01).
篇10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可见,宅基地管理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建房热情普遍高涨,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建房热,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序状态。长期以来,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大,沿路建,临街搭,乱圈乱占,乱搭乱建的现象严重,村庄布局杂乱无序,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浪费了大量土地。
农民建房蚕食耕地。一些农民把建房地点选在路边良田内,导致公路、村道两旁部分耕地被占用。一些地方为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合法化”,采取了改变耕地性质的做法,先把耕地改变为场地,然后又把场地改变为荒地,一部分耕地不知不觉被蚕食掉了。
“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严重。一些村庄盲目扩张,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延伸,而村内旧宅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成为破房、危房,无人居住,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一些农户建新房不拆旧房,多处占地建房,“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宅基地私自转让时有发生。少数农民为了牟取私利,不惜将自己的宅基地、自留地甚至责任田作价卖与他人建房,更有些买地者假借当地农民的名义办理建房手续,达到逃费逃税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乡(镇)、村规划区尤为常见,因其行为双方互惠互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涉及面较广,查处难度大。
多种原因引发上述问题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一些农民甚至将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当成私有土地,随意侵占或调换建房。同时,许多农民听信风水先生“宅大招财,路宽出官”迷信说法,纷纷向村外寻找“风水宝地”建房。加之富裕起来的农民为求宽敞、讲美观、图方便,就舍弃老宅破屋,在村外或公路边修建新房,以满足自己摆阔气、高人一等或“想致富,临公路”等狭隘心理需要。
法律法规缺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方面的立法滞后,而且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虽然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制定了有关宅基地管理的措施办法,但由于宅基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有的地方管理不够规范,操作性不强,实施效果不甚理想,从而在制度上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难度。
村镇规划滞后。长期以来,各地在建设规划上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思想,对农村规划投入极少,大多数村庄没有规划,导致农村住宅建设无章可循,杂乱无序。少数地方虽然搞了规划,但有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只注重新房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监管不到位。一方面,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少,执法装备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很难对本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历年来一些乡(镇)对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农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必须拆除,但现实当中很难执行,使执法陷入两难处境。
多管齐下,疏堵结合,综合治理
农村宅基地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疏堵结合,综合治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虽然作了规定,但比较宏观,操作性不强,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如对闲置宅基地、多占宅基地等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对宅基地审批后长时间不动工建设如何处理也没有规定,其他如审批程序、划分标准、费用收取、流转管理、地籍管理和相关法律责任都需要进一步具体明确和细化。因此,国家应加快农村宅基地立法工作,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地方政府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操作性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强化宅基地规划管理。规划是龙头,是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础。要结合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安排专项资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废弃地、闲置地,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和宅基地。
积极推进宅基地整理。即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整治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要制定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