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

篇1

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传统会计核算即记账,核算,报税,出报表,是事后核算,是数据的记录者,游离于经营绩效之外。

财务管理是从各项数据中识别、收集、验证各种信息并分析数据,对现状进行评估,经过计划、执行、检查,对计划进行回顾调整并不断改善,推动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支持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

2.联系。会计核算是基础,财务管理是核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以数据形式进行反映,为财务管理服务。

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融合的前提

1.数据基础。财务核算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所有的基础数据从产生的源头起就遵循统一的逻辑规则,大大减少了数据加工过程中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假设,使报告和决策支持在数据层面得意裨益。

2.管理基础。“相同的标准”贯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这里相同的标准是指企业必须具备五个统一:即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信息系统、统一的核算流程和统一的数据标准。

3.组织基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需要将财务大量基础工作人员,即核算类岗位人员与财务管理类岗位人员适当分离,使管理类岗位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支持和战略决策支持中,真正实现财务融合变革。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融合的过程

1.会计核算自动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要求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如ERP、SAP系统等,实现共享费用财务报账系统,实现核算数据前端采集;通过ERP、SAP系统业务接口,实现业务核算自动导入会计核算;通过定义财务标准核算规则,实现总账核算自动化。

2.财务管理系统化。财务管理系统化是将企业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与会计核算一体化,实现全过程控制。

3.管理决策信息化。通过财务管理BI商务智能系统,及时获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信息,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管理决策全信息化。

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融合性运用

在信息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要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关系,以核算为基本,以管理为重点,推动公司全面数据化,在数据的基础上预测生产,精准营销,支持决策。

1.全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部门核算、项目等应按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财务明细账设置时,必须考虑预算责任中心分类的需要,并与预算口径一致。

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以预算执行的数据发现与目标的距离,调整管理的方向,以决算的数据作为次年预算编制的依据。同时,当期会计核算信息是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严格按照预算完成情况实施业绩考核,会计核算真正演变为预算的一部分。

2.商务定价及项目收益。商务报价和合同评审管理是财务核算的数据应用。

在订单报价阶段,在对现有同类产品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算目标收益值,并以此作为对外报价的依据。在合同评审阶段,和合同签订价格与既有成本进行比较,其预测收益一方面可以了解合同实际签订价格与报价的差异及变化原因,并作为合同评审中对价格部门的确认依据,另一方面作为项目实施后的成本控制及收益预算目标。

在合同实施阶段,对项目产品交付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及收益进行归集分析,实现会计核算数据的获取和应用。

在项目关闭阶段,对项目进行实际收益分析,找出偏离预算目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并作为今后同类产品报价及收益预测的依据,实现用会计核算数据指导财务管理。

3.成本管理。在采购环节,推行应用信息化系统的供应链流程,根据历史采购数据及现行生产计划,考虑一定的安全库存,排定主辅材的采购计划。

在存货管理环节,根据企业存货特点,建立不同的库存控制模型,采用滚动的方式进行采购控制,结合询价比价方式以降低采购及服务成本,同时在定额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材料出库及消耗量。

在生产环节,技术人员及时修订工艺BOM,完善定额管理,并将生产废品率严格与企业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在销售环节,通过ERP系统实现发货动态跟踪、运费跟踪考核以及货款结算催收。

篇2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础;全方位宣传;沟通;培训;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也是企业管理尤其是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否完善、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多年来电力系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相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应该说财务会计管理基础基本功较为扎实,内部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员思想认识的差异,在企业的个别环节、单位和部门,其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些思考与体会,供大家探讨。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需要

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提供及时完整的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而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核算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好坏,对内影响了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影响了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决策,影响了会计资料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对外侵犯了投资者及时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保证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2.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会计报告,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集团公司也开展了管理基础年活动和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章制度,而企业本身为了自身维系生存和面对扩充发展、同业竞争的现实,也在客观上要求必须规范会计工作秩序,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和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3.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得不到显著提升,其收集、处理、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通过强化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提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水平,提高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二、当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及电力生产特性的影响,电力生产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经营管理处于薄弱环节。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理业务时效性较差

会计核算是时效性很强的工作,《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明确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推后”,企业的各项交易事项能否及时确认,收支能否及时计入当期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处理各项业务时,还存在着办理业务不及时,向会计机构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完整,或是业务处理结束后长期不报账,或者是月末集中处理的现象,导致会计人员不能保证有效的时间进行审核,会计核算差错率升高,企业经营成果失真。

2.原始资料提供不完整

会计核算原始资料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数据,要求它反映、记录、附带的应该是企业所有经济事项客观真实的反映与呈现。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来自于各个部门和环节,它的完整与真实程度决定了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目前我们还存在着有关部门向会计部门提供核算基础资料缺乏完整性,有的同一数据,不同来源出现差异,这样的事情在日常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时有发生,有些数据相关性出现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3.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产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思想重视程度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技改工程完工时不能正确确认资产价值,有些对技改工程拆除或更换的资产不作减值处理,导致资产虚增,计入成本的折旧失真;存货管理存在入、出库手续不能及时办理,期末库存物资盘点结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期末二级库的盘存物资不办理退库手续;无形资产的摊销在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有差异时不能及时调整,使企业面临税收风险等等,都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失实,经营成果失真,会计信息失真。

4.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

任何经济业务的结果无论是哪个部门承办最终都要反映在财会部门,都要体现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任何业务(事件)的完成都不可能由一个部门去操作,都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圆满完成的。但是,在我们有些部门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办理业务时全局观念不强,在处理业务上和相关职能部门事先缺乏沟通,往往业务办理完结时才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原始资料不齐全,或是取得的票据不合规,甚至还出现对方单位主体资格存在问题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基础不牢,会计核算工作被动的局面。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是实质上是给整个企业管理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扎实,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及时、不完整,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失真,经营成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企业其他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对外合作力度的加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在对外合作时,很难想象一个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混乱的企业能在合作中得到对方的认可。

三、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所有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是否规范,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是针对一个会计核算主体而言,遍布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绝不仅仅是针对会计业务承办单位而言。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再加上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惯性,一提起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人们往往认为那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或者是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相当普遍的,甚至于我们有些高层管理人员也有这种认识。因此,认为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抓不抓意义不大,不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更谈不上提供大力支持与帮助,为加强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从而使得会计核算许多方面内部协调不到位,基础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业务处理涉及到与地方各级财税部门的财经法规的具体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规章制度执行没有完全到位

目前企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基本涵盖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制度中规定的,或是由于认识上的惯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或是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碍于情面,遇到不符合制度的业务也不愿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3.人员素质还待提高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是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处理业务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不规范;另一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学习新业务知识和相关法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法规,我们有些业务人员缺乏学习自觉性,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对新的业务不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对政策法规变化而引起的业务处理相应的变化毫不知晓,导致出现违规违纪事项。

四、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的建议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水平,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对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才来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首先是单位领导要重视,按章办事,严格监督管理。因此,要向单位负责人和企业领导班子宣传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和应承担的义务、责任,让其掌握了解国家财经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他们的遵章守纪意识,使他们不但自己学法、懂法,还要支持会计人员守法、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认识,把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放到和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把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发生的失误等同于生产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普遍提高认识,使每一个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而是和每一个经济活动的环节都息息相关的。同时要提高广大业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对发现不符合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要求的业务除及时纠正外,还要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宣传和讲解,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加强资产管理,为规范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资产管理是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基础的基础,因此,要搞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必须要搞好资产管理工作。要明确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根据各类资产性质不同,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固定资产,要充分发挥二、三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直接责任人,要做到资产原值清、资产位置清、资产状态清、资产使用时间清。及时处置已经报废或发生非常损失的资产,对技改工程在完工后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准确确认技改后的资产价值,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对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管理,要做到采购“质优价廉”,结算及时准确,消耗及时出库,出库发旧存新,库存无人为责任损失。其次在资金管理上,对预付货款确保安全无恙、及时结算。

4.做好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管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当前普遍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优劣就取决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所以抓好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的根本所在。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要通过强化培训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能够游刃有余。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无论大小都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应做到依法经营、以德理财,即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自觉接受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的约束。丧失了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就无从谈起。因此很有必要同时对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之以各项内控督察手段,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切实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5.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现代化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电算化已经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MIS系统的普遍应用,为我们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再一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处理信息高速准确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关系,对能够实现数据自动传递的会计基础信息,在确保安全、及时、完整、准确的前提下,一律实行通过计算机传递,同时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对需要纸质资料的,一定要及时传递,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沟通,牢固树立“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全面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付出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

篇3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一、引言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个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引起了会计核算工作环境的变化,那么只有在新的环境下强化会计核算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内控控制能力。

二、会计核算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核算也被叫做会计反映,它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主要实现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的目的。它可以对会计主体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类进行事后核算,也就是指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总称。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并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不断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

    企业的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者的组织系统对内部所实施的控制。他的具体内涵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COSO委员在1992年提出,在1994年又进行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为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共同达成的可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引用的这个定义。前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曾说: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2]。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是填写会计凭证,第二是登记会计账簿,第三是编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基本上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覆盖。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了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一。如今,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有:(1)新会计准则可以在期末对企业的存货和可变现净值进行低法计价和短期投资,这就缩短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距离,使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2)另外,新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以及“会计估计变更”条款,并且允许企业在具体条件下把两项条款进行核算和披露,这样是在企业核算在对潜在问题的处理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样会计核算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3)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核算,为企业展示更切实际的财务状况,可以对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和现金流转梗塞进一步的进行揭示,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会计核算的这些功能,可以说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以说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想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就必须先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措施有:(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来说,企业的会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偷税漏税、隐瞒收益、乱补滥发钱物、损公肥私、贪污侵占企业财务等,这都是因为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的遏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并可以有效的实现财政的监督作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可以根据《合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制定: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都必须填制原始凭证,并要填写规范,记录正确;记账凭证一定要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要准确的填写日期、编号、金额、摘要和附件张数。(2)提高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会计核算智能化可以和各种信息进行连接,可以会计的获取各种会计信息,有效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增加了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现今就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才会导致众多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首先要因才用人,因事设岗,加大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各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其次,要注重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可以让主管人员及时的掌握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加以推广;最后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调换,可以有效的杜绝业务技术垄断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茹彩云,浅谈医院会计核算[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0,96——97

篇4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

Accountancy occupation judgment and machine-readable turn

Lu Jie-xia

【Abstract】Along with calculator of universality and network technique of development, accountancy machine-readable turn at our country have already get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make accountancy's work efficiency have very big exaltation.Therefore there is standpoint thinking accountancy the work“a machine-readable turn and then work properly”, give accountancy work bring many negative influence.Along with the implement of 2006 business enterprise accountancy's standards, this kind standpoint more show it shortage.The accountancy check to include confirm and calculate, calculate with report four link, should cent dissimilarity link combine combine an accountancy an occupation judgment to attend meeting to account machine-readable turn to promote an accountancy work of smoothly progress.

【Key words】Accountancy occupation judgment;The accountancy is machine-readable to turn;The accountancy check;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ccountancy's standard

1.会计电算化

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994年,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总目标: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

纵观会计财务软件公司的日益发展,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状况可知,这一发展目标实现得不错。随着技术进步,除了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逐步实施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作为ERP(抑或是MRP、MRPII等)的核心部分,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门的引导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普及程度存在地区、行业等差异,不容置疑的是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具备准确性和及时性的优势,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处理繁杂会计数据时,自然具有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相比传统手工会计,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拓展会计职能作用,加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因此,会计实务中有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完成全部会计工作,或至少是会计核算工作,这是“技术崇拜”,夸大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从会计技术上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手工会计的纸、笔、算盘换成了计算机软、硬件。无论会计电算化如何先进,仍然必须遵循会计基本原理、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制度,比如企业会计核算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等。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一项会计技术手段。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一般以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往来系统、进销存系统等。每个子系统又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各层次、各模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形成有机整体,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会计工作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组织工作。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本文仅限于此。会计核算工作,是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采用相应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工作,以便提供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从取得经济业务原始数据到输出信息,需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就是会计数据处理与加工、报告信息的步骤,亦即会计的基本程序。

1.1 会计确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

1.2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和结果的过程。

1.3 会计记录,指将经过初次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计量确定的各要素的货币数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采用文字和数字叙述的形式在预先设置的账户中记录、反映。

1.4 会计报告,是指将按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确认、计量、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据编制成财务报表,向使用者提供有关部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以上四个环节存在一定顺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根据实际需要,也存在并行状况,但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依此顺序运转。

会计电算化借助会计软件,只要有数据输入,之后的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可以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实际上精确性、及时性等技术特性在会计软件中真正发挥作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主要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环节,因为这两部分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而且具有固定格式。

对应于会计核算工作四个环节,只有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可以将格式、规程固定下来予以程序化,而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没有办法程序化,所以会计软件只能覆盖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会计电算化若要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仍旧必须依赖人脑。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完成。

按照定义,会计电算化除了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还应能够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以目前技术条件,真正由计算机替代人脑(哪怕是部分)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显然还未能实现。所以,会计电算化只能完成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3.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会计准则等,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充分结合企业所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

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主要是为解决What、When和How等问题。在不确定环境下,针对给定的交易或事项,需要识别其经济实质,确定其被确认时机,以及如何计量。此外还涉及记录与报告,但是这些有较多细致规范,无需投入太多精力。

职业判断事关会计工作全局,需要会计人员拥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经验。但其判断过程可以借用管理学中决策的步骤来操作,亦即:①明确问题、确定目标,找出需要职业判断的对象,可以指导会计人员围绕目标有效地搜集信息;②收集相关信息,分清所处内外部环境;③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④对各方案进行全面比较,选出最优方案;⑤因时因地进行必要调整并作最后选择。

如前文所述,职业判断贯穿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影响、决定着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环节的具体处理。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多,有例如识别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之类简单的、可以程序化的,也有例如衍生金融工具处理之类复杂的、非程序化的。会计核算离不开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更是如此。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施行。该会计准则体系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成果。制定新会计准则,较多体现了“原则导向”, 即强调原则性规定,很少或者没有具体操作细节,不对所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但是使用时需要借助较多职业判断。

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17项属于在原有基础上修订,22项为新增,涵盖经济领域各个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充满着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交易与事项,不论大判断、小判断,职业判断在会计工作中处处相伴。

4.关于会计核算理想框架的思考

4.1 树立“人本”理念。

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核心是人,是拥有较高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会计人员。

会计工作中要坚决摒弃“一电算化就灵”唯技术观,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较高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技术来自各个层面的学习、积累和升华。单位一定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4.2 会计确认与计量依靠职业判断。

引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的一句话,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会计核算就是一个处理数据的系统,在其四个环节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属于输入端,质量高低事关会计工作全局。同时,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处理的内容错综复杂,难以程序化。所以,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环节应该且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如知识结构、待人接物能力、价值取向等;企业因素,如需要职业判断对象的复杂性、风险性,治理结构合理程度等;法律法规因素,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对职业判断的规范等。

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环节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不利因素限制在最低水平,充分发挥职业判断的作用。

4.3 会计记录与报告借助会计电算化。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完成,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不是不需要职业判断,而是这两个环节的内容大多可以程序化处理,所需职业判断较少。加之会计电算化拥有数据处理精确性和及时性优势,会计核算可以在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环节借助会计电算化。

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才能按照有效运转。由输入端输入职业判断得出的数据,经过规范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加工、处理,才能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符合国家要求,在输出端输出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毋庸置疑,职业判断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使用还有拓展,考虑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本文仅限于此。

参考文献

[1]杨家亲,许燕,2003,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会计研究,10:43~46

[2] 夏博辉,2003,论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研究,4:36~40

[3] 于玉林,李端生,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万寿义,1996,会计电算化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会计研究,10:33~34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各项真实准确的数据,才能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以后发展和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成本核算、预算,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会计核算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基础薄弱

成本核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薄弱,工作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因此,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建立的奖惩制度和成本责任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虽然我国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建筑企业的会计账簿的核算、启用和登记都指明了方向,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企业的会计账簿的管理还是有很多缺陷。在账目的设置中,过于随意,账目中对一些资产的记录不详细。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当企业有两个项目的内容同时转入到结余项目中,余额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反映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工作。

1.2票据不规范,账目管理混乱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票据和账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票据的制作和账目的管理,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于票据的制作过于随意。会计原始资料信息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原始凭证,通过多个步骤,可以将会计原始资料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报表。施工企业的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和施工记账凭证。而企业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没有对原始凭证提出要求,导致票据制作不规范。另外,在账目管理时,过于混乱,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的相关内容执行。

1.3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

内部控制工作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机构,但是内部控制工作却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忽视了对资产的定期盘点,由于内部控制不规范,最终使账目非常混乱。

2.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要想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就一定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特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制度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程序,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会计核算的程序来开展工作,提升核算效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权责,促使核算型的会计工作项管理型的会计工作转变。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管理,制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电算化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2.2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内部控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稽查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的工作,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规范会计行为,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获得准确、完整和可靠的信息、数据,避免工作中的舞弊行为,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3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为了强化会计核算的质量,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建设外部监管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律,促使政府部门和财务部门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I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操作更加规范,以加强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对其他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有效借鉴,准确定位目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高点,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潮流来对会计核算工作研究,熟悉掌握目前财会管理的现实动态、特征和发展方向,贯彻提升效能和强化节约的会计核算管理理念,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实要求来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贯彻会计核算管理的投入、建设、改造和创新等,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造,才能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和需求。为了夯实基础工作,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资金结构的调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并和以前的资金结构进行对比,才能确保会计核算更真实有效。

结语

针对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最终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骆志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剖析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4,24(35)

[2]李静.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4,27(10)

篇6

[关键词]PPP模式;会计核算;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90-01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也可以被称作是公私合营或公私合办以及公私合伙制。PPP模式首先是在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应用的,将财政资金效率低下和短缺等各种问题进行了解决,吸引了社会资本成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当前我国的PPP模式主要就是外包类和特许经营类以及私有化类三种类型,类型少但具有复杂的运作形式。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利用相关会计原则可以将会计要素确认和会计要素计量这两个主要的关键点,针对PPP项目的会计目标,结合公私双发,将产权变动关系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体现,使产权变动具备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可以将受托责任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PP模式在基础设计或者公共服务行业当中将社会资本进行引入,从而使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改进,将公共服务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降低。与此同时,项目在进行的整个过程还要实现公开透明化,这样公众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督和参与,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项目价值,将管理水平进行改善,从而促进行业实现改革。

2 PPP项目运营模式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2.1 项目公司成立阶段

PPP项目会计核算涉及两个主体,分别是政府和PPP项目公司,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特许经营权的所带来的利益需要由PPP项目公司来进行核算而不是政府。一方面来看,就目前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比如公路、桥梁等辅助设施采用的是传统的收支性核算方式,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脱离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项目公司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成立的项目公司划分为一个主体,这样的界定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区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职能,使其各自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进行核算。

2.2 项目建设阶段

PPP项目建设阶段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主要是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的特殊性。虽然PPP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公共部门,但是其特许经营权是由项目公司所有的。另外,项目公司依托其特许经营权从PPP项目中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对项目公司来说,应当将其特许经营权视作一项无形的资产。其成本即为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

2.3 项目运营与移交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面临的是运营收入的确认、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摊销问题,根据PPP项目只在特许经营期间归属于PPP项目公司管理,因此应将此期间作为资产的摊销年限。PPP项目公司的成本即为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成本和资金的监控、计划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

2.4 政府主体的会计核算问题

由于我国的PPP项目会计核算起步较晚,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尚缺乏坚实的监督机构,导致PPP项目在实施的^程中很有可能充斥了不正当的营业,同时,PPP项目范围的扩大导致部门项目没有完全纳入政府的账单中,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收益,也对政府的形象的树立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运行。

3 PPP模式下有关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3.1 重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

将财务预测纳入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当今的市场环境得到正常的运行。同时利用ERP信息系统,建立出标准的成本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例如BOT项目,项目中主要包括大大小小七个必要的环节,会计处理要实现规范化,那么在实际流程当中,需要针对资本结构等等内容,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一来,政府的社会

效益和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都会得到保障。同时,可以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使投资结构和贷款比例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确定,这样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会计权益等因素,使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例如某项目公司在具体的PPP模式下,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提到日程,并切实展开相关的七个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实现精细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将PPP项目的范围界定进行完善

以PPP项目的项目类型为基础,分成建设型融资和发展型融资。在实现项目类型界定之后,需要结合不同的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在实际建设期间,需要有效的控制收益和成本,将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间获得的运营权和实施权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当中,将其运营权进行归还。

3.3 对于政府主体的PPP项目提出的建议

建设完成运营基础设施之前,需要全面的审核其工作。PPP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要想得到保障,那么相关的部门需要对其工作进行核实和确认,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控制行政监督手段,实现全程监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监督体系,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得到提高,并且获得当今广大公众的有效支持。如果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迅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3.4 提高核算可操作性

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适合会计准则,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其自身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需要得到强调。资产分类要实现简约化,在确认过程中,金融资产处理和无形资产处理可操纵性需要得到保证。无形资产在实际摊销的过程中,避免为不法者提供盈利后置的情况,使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以外,对会计原则还需要给予关注,利用会计原则指导PPP项目的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高度重视会计原则,明确PPP项目的会计原则,需要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确认具体的会计要素和跨级要素计量,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情况。

4 结语

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PPP项目自身具备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规范性的引导,因此PPP项目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财务领域需要重视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这样投资方可以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动态监控管理项目。

参考文献

[1] 许涛.PPP模式下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12:62-64.

[2] 王永辉.基于PPP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初步探讨[J].现代商业,2016,09:155-156.

篇7

关键词如何;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

AbstractAccounting is a socio-economic management, must move with the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continued to develop. The accounting-based work is a basic part of account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This will be the basis of how the accounting work and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so that 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base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uni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some superficial view.

Key wordsHow do I;strengthened;accounting;the basis of work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

(一)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它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和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1. 会计凭证

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 会计账簿

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 财务会计报告

是企业和其它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要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

4.其它会计资料

其它会计资料包括会计人员岗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它们也是会计资料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对实现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和提高会计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和会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做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其做法是极其错误和恶劣的。

(三)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时,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它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必须按照规定方法更正。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记余额,不记发生额,有的单位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以致于账账不符。还有的单位记账和结账时用铅笔而不是按规定办理。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会计年末根本就不结账,不能从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体现。

(四)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它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还有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四)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问津。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有的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总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篇8

关键词: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

随着各级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事业单位,特别是经营性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会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依然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不直接从事生产和流通,而是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以及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单位。事业单位属于非政府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从性质和职能上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行政管理类。具有行政性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第二,社会公益类。从其公益性的程度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两大类事业单位。第三,经营类事业单位。其提供具有排它性和竞争性的产品。这类事业单位具有组织收入强,收入相对稳定,其发生的费用完全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来补偿并取得利润。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存在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一些大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

(二)资产核算方式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二是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

(三)成本核算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要选取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的选择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可以告诉使用者过去发生的关系到现金收付的交易,而且告诉我们未来支付现金的义务和代表未来将要收到的现金的资源。”可见,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信息的计量上确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这也是在以企业会计为主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权责发生制广泛应用的原因。在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中收付实现制作为一项核算基础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然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仅限于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同时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尽管业务简单,但相比行政单位业务活动明显复杂多样,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很难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二)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总体上看,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改革可以按下列思路进行:第一,会计科目上的变化。事业单位应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添与基本建设有关的账户。第二,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变化。会计人员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通过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在期末时编制一套既包括事业单位预算经费又包括事业单位基建预算的会计报表,同时为了加强对日常经费预算和基建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一是对原有的经费预算和基建预算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加以说明和注释。二是将目前的经费报表和基本建设报表作为合并后报表的附表,作为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三)进行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第三个方面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适当的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提高单位成本核算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参照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成本开支的范围制定出具体的成本核算办法仁州。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核算,实质上是加强支出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向企业财务管理过渡的事业单位在过渡阶段采用的一种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业务支出具有业务分明的项目支出、生产性的特点,要求实行成本核算,讲求资金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受一些原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阻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运行,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基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的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构成,企业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即使两种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名称相同,其实质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额,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不分配利润等;会计报表构成不同。一般地,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构成,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 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 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

不断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支付的合理性、法律性、高效性进行审查,规范财经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对开支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纠正。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将会计核算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大力宣传《会计法》,使单位领导明确其职责和法律责任,用法律的约束力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不法票据、虚假经济业务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立法机关要不断对法律进行完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法可以依据,避免出现法律的盲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与时展相脱离,缺乏与时俱进,特别是当前网络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政府采购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急需我国立法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真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法律化和现代化。

3.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

无论是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还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都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进行操作,并且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会对两种会计基础的运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会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的任一方面有问题,即使会计制度非常完善,也会因为会计人员的问题,使会计核算出现差错,严重的会违反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从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入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增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开展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力度,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增强法制意识、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必须要进行改革,全面真实的反映财务情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瓮小晶.浅议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点[J].网络财富,2009(12).

篇10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会计核算 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型的国有集团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能力。对于大型国有集团企业来说,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一般企业不可比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会计核算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既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报告的质量,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又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简介

1、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原因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记录,考核等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计划能够得以完成的一种工作方式。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核算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非常多的弊端。分散核算使得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自由权太大,财务部门难以有效掌握整个企业完整的会计信息;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的标准和模式不统一,造成在合并报表的时候难度比较大,信息和数据比较难以处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等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2、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实现途径

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借助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和完成。首先,国有企业要不断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将下属的各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纳入到集团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实质上就是核算中心承担了各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实现了子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分离。例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模式,其各地的子公司需要定期将原始凭证传送给总部,并由总部的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其次,国有企业要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会计核算管理。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借助大型的会计管理软件,将国有企业所有部门的会计和账务体系汇总到系统中来,所有部门可以实施远程登录,在线操作,部门的账务信息可以由系统进行数据搜集和账务生成,并及时地将信息汇总,实现数据的有机贯通。通过信息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对内部各个部门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信息进行查看,及时掌握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二、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意义

1、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完善企业现代公司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现代公司制度建设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会计核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市场化改革和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另外,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逐渐将企业的会计财务体系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全球化竞争能力。

2、提高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

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总体和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通过先进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可以将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各个部门的会计工作处于财务部门的全面掌握和控制之下,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其次,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各种口径的财务报表能够根据汇总的信息自动生成,信息汇总的速度提高了很多,减少了各个单位数据上报的负担。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模式和口径能够得以统一,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共享,各级合并报表数据能够及时地呈现出来,为开展信息加工和决策提供了支撑。

3、有利于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对于各个部门的控制能力,并强化企业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和管理,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会计内部环境。通过会计核算管理的加强,国有企业可以将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全面的纳入到总的预算系统中来,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成本、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等得到了很好的监控。例如,国家电网集团就将全面预算纳入到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中来,将部门成本、工程项目核算等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了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中石油集团实行的预算管理系统,在每年的年初根据各个单位的预算情况设置预算警戒线,一旦费用超过警戒线,系统将自动拒绝报销。这种系统很好地控制了集团公司各个单位的成本,提高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能力。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1、转变企业的会计核算理念,利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集团公司要转变会计核算观念,积极地利用新的会计核算办法,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供保障。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不断实施,会计核算已经逐渐转变为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这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条件。例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或者重置成本为资产计价的方案,如期末可以对于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的方法等,这些都缩小了财务管理价值和会计核算价值的差距,为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提供了便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转变会计核算的观念,积极利用新的会计知识和方法,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

2、加强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随着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活动,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首先,国有企业要明晰公司的性质和地位,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通过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的组织和制度环境。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发生

国有企业要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发生。国有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员工责任制度、凭证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来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企业的会计人员除了需要精通会计财务,还需要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将会计核算工作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之间会计人员的配合和协调,培养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会计业务人员。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4、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建立在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例如,中国船舶集团就引进先进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生产、销售、经营的相关因素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数据的搜集、管理以及分析的效率,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要重视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不断地强化和改进会计核算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