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

篇1

【关键词】职工个人所得税 薪酬管理 纳税筹划 实施策略

一、引言

时至今日,我国的税法机制及法制越发完善。对于政府而言,完善纳税筹划,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市场经济调控职能,进而引导企业向预期的目标发展。而对于企业而言,完善纳税筹划,制定合理薪酬机制,节约纳税成本的同时,可以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时,作为个人有义务和责任遵守国家税法,积极配合纳税筹划工作,进而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因此,从多方面角度来讲,这是一项多赢的工程,对政府、企业及个人都有益,有关方面的研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二、纳税筹划特征及原则

在国民经济的法制情形下,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首要前提,纳税人不管如何筹划都应在纳税政策的引导下正确选择交税方案。其次由于现行的国家纳税政策并不是特别完善,可能会随时作出适时调整,这就导致纳税筹划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纳税人需要重新制定纳税方案。另外,纳税筹划是人为干预的一种预见行为,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如果筹划人专业性不够强,或者方案决策者出现一点点偏颇,都可能导致筹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失败给纳税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纳税筹划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基于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首先是经济原则,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想减少纳税负担,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税收筹划时应以企业的经济利润为前提。还有就是税收筹划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进行的一项活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现行的法律法规不会完全相同,也不会一成不变,这就需要筹划人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根据变化做出适时调整。

三、A企业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策略

纳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备的社会职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基础。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A企业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施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动员培训

从宏观上来说依法诚信纳税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税收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国家建设中,每个人都有纳税的义务,而且依法诚信纳税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形成公民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作风。从微观上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是个人工资收入的证明,它可以起到很多的辅助作用,比如在个别城市,购买住房需要提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证明才有资格买房或者办理银行贷款时有些银行也会要求提供纳税证明才会予以批复贷款。为此,企业可以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将这些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种种好处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一一讲解给全体员工,让员工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对纳税事业应做的贡献和纳税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从而自觉缴纳。企业也可以对那些自觉缴纳的员工予以通报表扬,鼓励其他人向这些模范员工看齐。另外,个人所得税交的越高工资肯定也越高,肯定是企业做的特别优秀的员工,所以企业也应对这些员工予以足够且高度的重视,引导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二)完善薪酬制度

在我国税法上来说,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缴纳,需要达到一定的收入标准才有义务缴纳。而按照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来说,工资和薪金即基本工资,奖金,和各种补贴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员工的福利和五险一金是不需要缴纳的。企业可以根据这种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制定自己的薪酬体系。具体实行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工资和奖金有效配合,比如控制年终奖的发放次数,利用税收零界点调整发放金额或者将每月工资和年终奖结合起来发放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纳税金额,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另外,根据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将一些员工的薪酬收入转化为福利方面收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精神方面得到慰藉,也能M足员工中的生活需求,还能成为企业在招聘人才中的竞争优势。同等的工资待遇,应聘者肯定更倾向于福利好的企业。而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简单的高薪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内心需要,而福利的出现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制定可行方案

在纳税筹划中合理的方案设计不仅能为公司节省很多开支还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工资是整个薪酬体系的根本,在工资的纳税筹划上,筹划人员可以按照每个月或者季度的方式均衡发工资,有效避免员工在工资高的月份缴纳较高的税费,也可以将一些工资收入转化成其他形式发放给员工比如福利形式。而且现在企业招聘人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甚至是合作关系。工资筹划人员可以根据税法选择一种合适的劳动关系来降低税费。另外,大多数企业除了工资还会设立奖金薪酬,奖金是一个人对公司创造价值的体现,也是公司对员工的激励。所以更多的让员工拿到奖金则成为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对于奖金筹划来说,应区分高收入和低收入。对于低收入的人员来说企业可以估计年终奖的额度,尽量在纳税零界点将奖金糅合在每月的工资中进行发放。对于高收入的人员来说在筹划时可以将奖金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用在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的工资发放上面,一部分用于年底的年终奖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纳税者的税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企业薪酬管理实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理性分析其特点及可能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解决建议,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同时,各企业也需关注此项研究事业,可在本文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爱敏.职工薪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析[J].财会学习,2016,24:186.

[2]王雄元,史震阳,何捷.企业工薪所得税筹划与职工薪酬激励效应[J].管理世界,2016,07:137-153+171.

篇2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干预

一、经济法发展历程简述

经济法部分概念来源于古代财税法,但内核上与其有明显区别。经济法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逐步进入垄断时期,垄断性企业出现后开始操纵市场,使市场平衡遭到破坏,与此同时,社会公平问题陆续出现,如: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收入悬殊、社会财富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等等,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国家急需运用有效手段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调节,由此,经济法应运而生,它充分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中国经济法诞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三十余年间经济法不断发展扩充理论核心,出现了众多说法不一的理论学派,但也在业界达成了不少共识。业界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发初步产生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我国经济法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经验出台了很多经济法规,其中,以前苏联法制建设的影响最为显著,比如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积极推进经济法建设,我国经济法正式出现,不仅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还顺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法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弥补了其他法律在经济领域的不足之处,并为21世纪初我国经济法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做好了铺垫和基础。

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重要原则

经济法能为正确的国家干预提供法律支持,能主动对社会经济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现阶段,我国学界对经济法的原则有多种观点,综合多家观点,我认为经济法原则应由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国家适当干预原则构成。其中,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最为重要和基础。从中国经济法立法情况来看,很多经济法立法都是为了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包括维护市场平衡,保证经济领域的竞争公平性、削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出于这一立法目标,经济法立法内容不仅注意到了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公平性,还注意到了不同规模企业对市场秩序的不同影响力。小企业规避风险能力与大企业相比较弱、所获得的优质资源与大企业相比较少、人力资源和组织形式较为薄弱、在发展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较多且获取信息与资本的渠道较为单一、有限,因而经济法注重维护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严格抵制大型企业对小型企业的“围追堵截”现象,规制大企业对资源的垄断及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进行商品倾销的行为,减少小企业被合并现象,鼓励小企业充分运用政策优势,蓬勃发展。过去在生产到消费环节中,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消费者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侵权事情屡见不鲜,消费者权利保证没有落到实处,随着法治基础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有所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较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经济法确定了生产经营者的相关义务和产品责任,填补在这一环节中的法律漏洞,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的同时使得消费者维权有路可循,有法可依。在宏观调控方面,确保国家财政及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也是经济法注重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的重要体现。种种做法有利于促进企业优化自身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带动全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特殊性

(一)多样的调整手段

经济法用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调整手段是多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使用私法、公法两种调整手段,经济法注重缓和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不仅仅致力于对私权利的维护,同时致力于对公权力的制衡,削减公权力被滥用的现象,使得公、私权利能够被合理协调使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得到维护。

(二)独特的维护路径

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路径具有独特之处。经济法理性假设:必须将保护社会整体利益无条件放在保护个人利益之前,因为,社会整体利益是不是社会成员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全体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只有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宪法及法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职能保障人自身的权利。由此可见,其主张的维护路径同公法、私法有明显区别。公法、私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公法作为政府组织出台的法律体现了它是政治国家层面的的法,它要求适用的人运用刻意的方式自发为公共利益服务,而私法属于市民层面的法律,它允许社会成员努力实现自身利益,只通过对个人行动的巧妙限制促使其行动对社会利益有益。

四、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经济立法以及运行宗旨

经济法早期是为了有效弥补市场经济的漏洞、克服市场失灵、缓解情况而出现的。市场调节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的这些缺陷导致起极容易造成社会经济波动和优质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大型项目的建设规划上表现地尤其明显,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需要我们对经济法的立法尤其重视,积极去适应当今时代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盯紧市场动向,随时立法,跟紧时事随时修订,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同时,明确强调立法宗旨,使得经济法在运行过程中能完全围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这一宗旨展开,保证其根本目的的实现。

(二)强化经济法对社会整体的调节

经济法对社会整体的调节主要运用了宏观调控的方法。需要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方向合力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挥职能,合理分配社会财富及资本,积极优化落后企业,合理扶持小企业,吸纳外来优秀投资,鼓励消费,鼓励市场扩张。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保障市场秩序。促进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三)完善责任制度

当部分民众或团体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时,应依照法规对其进行严厉惩处和判决,这一手段对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具有积极作用。经济法促进了相应责任制度的建立,督促国家使用民事、刑事责任等对民众加以约束,并建立能强制制止民众或团体危害社会整体利益事件的机制,不仅如此,还促进责任形态的行成,确保其他部门法律能有效实施。

五、结语

如今,我国经济增长幅度较快,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进行中,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各类矛盾逐渐凸显。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会只增不减,需要国家把控时事,积极规避风险,出台相应对策,尽最大可能发挥经济法及其他法律部门的作用和功能,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卢代富.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J].现代法学,2013,04:24-31.

[2]霍旭.中国经济法发展历程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05:8-10.

[3]王超.经济法基本原则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3,03:15-16.

[4]王雪莹.对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探索[J].时代经融,2017,02:28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