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违规行为;心理分析;试误实验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4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4月,我市组织了中考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在考查中,学生出现的违规操作出乎意料、令人费解,如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查、加热操作、溶液配制等书面考查中正确率接近100%的操作,却在实验操作考查中问题频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达到的目标是:“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为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了解学生实验考查中违规的心理行为,研究相应对策,考查一结束,我就组织本班27名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为了保证真实的调查结果,没有预先设计表格及固定形式,仅以考查时的实验报告册为蓝本,请学生回忆考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自我实验的不规范操作,并自行描述,同时填写有效实验评价。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和相应的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实验自我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实验考查的内容

本次考查所选实验均为课标要求学生必做的实验活动,学生抽签任选一内容,单人单桌完成实验,时间15分钟:

试题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试题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试题3:酸、碱的化学性质

试题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学生考查的操作现状

27人的自我评价中,共出现22次的违规操作,其中有8次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未能成功。学生对于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滴管的使用、过滤操作等都有不足之处,实验动手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少不良的实验习惯,如瓶塞未塞、药品用完没有归位、药品洒落桌面、火柴梗没有放到废液缸中、反应完的药品倒入水池中、实验完毕后没有用抹布把桌面擦干净等等。

而从后续的学生自我评价看,对于大多违规操作,无需教师点评,学生即能心知肚明,他们清楚规范的操作,这在平时试题考查中也已经展现出来,是什么导致了试题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查的差异?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学生如此的“知”“行”不一还应从其心理动因进行分析。

3. 学生考查的心理分析

27人的自我评价中,紧张(或慌)这个词出现了12次(女生出现8次),兴奋这个词出现6次。6位使用滴管的学生中,有3位用到“抖动”这个词,且均是女生。

九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成人感逐渐增强,课堂上,他们不愿意再玩“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游戏,越来越安静。但初中学生的心理毕竟处在发育时期,思想上并未成熟,其游戏心理仍存在,且猎奇心理较强,化学实验室里的有趣、新奇的瓶瓶罐罐、药品试剂释放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拘谨。

从考查过程中的表现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看,考查过程虽然紧张却充满欣喜,一学生这样描述“很庆幸抽到化学实验,进了实验室所有的紧张便烟消云散了”。学生多用“紧张、兴奋”形容考查过程中的心理。实验考查后,一学生满脸激动的和我说“老师,我全部做出来了!”他的文化成绩不甚理想,但他在面对实验操作的考查时却毫无畏惧,欣喜迎接考查的到来,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表现。

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存在明显差异:

男生胆大,敢于大胆犯规,他们敢于直接倒入药品、反复实验等,对自己的评价更多肯定,如“很轻松”“很好”。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直接把石灰石倒进试管了”“第一次盐酸多了,加了石灰石,盐酸又少了;拿开玻璃片很长时间才倒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浑浊”“开始很轻松,很快就做完了,一看别人还才开始,就又重做了一遍” ……游戏心理在男生中也较多存在,“发现固体还有点湿,又加热,结果固体就溅出来了,赶紧盖上灯帽;还偷偷尝了一下蒸发所得的盐”这样的现象在平时的实验中更为多见,为了好玩他们会将药品任意混合、随意加热等。

同样是将药品洒落,女生往往却是源于手的抖动,她们甚至会因为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而影响自己的实验节奏,“紧张”这个词也更多出现在女生的报告中。如:“验满时就是不满,估计是药品量不足的缘故,由于这个还把火柴盒扔到了水里,”“很紧张。称取药品时,没用药匙,而是直接倒的”“有些紧张,滴管伸入量筒中,氯化钠洒在桌上”“拿着胶头滴管的手在抖,在滴进试管时,手一直在抖,就有盐酸滴到外面了”“感觉太紧张,手一直抖,使用点滴板时,溶液滴得太多,都溢出来,混在一起。滴管伸入试管,药品洒了一桌。”……

由上述心理分析可见,好奇、兴奋、游戏、紧张、畏惧等心理干扰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或因为好奇、兴奋、游戏不愿规范操作,或因为紧张、畏惧而违规操作。

二、运用“试误实验法”发挥学生心理因素在化学实验中的积极作用

1. 试误实验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其认知水平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再加其仍存心底的孩童心理,导致在实验操作中,不规范行为较多,这其中既有故意违规,亦有无意识违规,既然失误在所难免,何不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失误”、“错误”的发生,毕竟“违规”并不是“违法”。适当地让他们与“误操作”、“不规范”亲密接触,既能减少部分学生因“猎奇”心理而导致的不规范操作,矫正好奇、兴奋对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干扰,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准确、细心的进行规范操作,化学实验就不存在危险和危害,减缓紧张、畏惧心理对规范实验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科学的实验态度。

2. 通过试误,减少非智力因素对规范实验的干扰

从引起注意的角度看,“试误”教学能造成新异性,加强了刺激作用,引起有意注意。从记忆的效果看,“试误”教学充分暴露错误,在主动参与的正误交锋中,学生能知错、改错、防错,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保持长时记忆,从而能在今后实验中更多避免误操作。

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实验活动中,个别学生取用药品时,有少量高锰酸钾洒落桌面;一组学生在实验中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一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洗试管……学生动手经验不足,不能将所学、所看的知识运用至实际操作是难免的;也有学生是想看看“违规”会有怎样的后果,与其批评让他畏惧实验,不如将无心的误操作转化为教育契机。甚至,我还有意和他们一起犯错,一起和他们观看先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水柱的变化。表面上看,损失了一点仪器,但破裂的试管、污染的桌面却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教育资源,他们反思造成不良后果的小组原因,提出修正措施,这样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误操作”的认识,他们的违规仅是好奇并没有恶意,今后自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试误”的过程同样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他们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预见性,从而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自然就不会那么慌了。

当然,允许学生多试一试、练一练,甚至是错一错,并不是可以在实验活动中为所欲为,对于活动中那些随意破坏活动规则、故意破坏仪器、危及学生安全等行为必须及时制止,试误不是允许犯错误。

3. 通过试误,将“玩实验”引向“做科学”

著名化学家戴维的科学之路正是从“玩实验”开始,凡教科书上记载的化学物质的颜色、气味和味道,他都要复验一遍,对新发现的化学物品,他更是要闻一闻、尝一尝,以获取过硬的第一手资料,这其中包含有趣而又著名的“笑气试验”。 正是这些屡屡出错,麻烦多多的实验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正如他所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就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可见,学生爱玩是人之本性,何况实验室里的仪器、药品是那样新奇、有趣,实验结果又充满新奇、未知。既然如此,与其“堵”,不如“引”,“堵”会让他偷着玩,甚至可能玩出危险,不如加以引导,玩出科学。正如新课标所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实验,他们跃跃欲试,主动要求自己阅读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我也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共分9大组进行,结果9组中仅有一组观察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上升至约1/5处,其他情况有多的、少的、没有吸水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各小组成员纠错找茬,进行自我反思,他们检查所用装置、反思自己的操作细节、与组员讨论失误的可能原因……并由此总结出分析实验误差(错误)的思路:装置、药品、操作。这些同样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这个时候我再给他们做一次实验的机会,个个都小心谨慎、认真思考,每个人都关注实验的每个环节的注意点,注意力高度集中,力争要万无一失。

如在“燃烧和灭火”实验活动中,设计这一自主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1: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用品:A. 酒精灯 B. 火柴 C. 木条 D. 蜡烛 E. 烧杯 F.镊子 G.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

常见的物品,却让学生玩出了多种花样。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一组学生使用镊子夹住蜡烛火焰,导致熄灭。但在汇报时,该小组放弃了对这一方案的汇报,他们在小组交流时,认为这一方案是错误的。我请全体学生操作这一实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对该方案的汇报。学生说这一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既可能是镊子夹住烛芯导致隔绝氧气,也可能是金属制品导热性好,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而熄灭。这一看似错误的设计方案,却成为学生认识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对控制变量的深层思考,从而在下一活动中设计出令教师击掌叫好的方案。

实验目的2: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用品:A. 酒精灯 B. 火柴 C. 木条 D. 蜡烛 E. 烧杯 F.镊子 G.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在反反复复的“火生火灭”中寻找方法,而令所有人鼓掌叫好的是这样一个方案:用镊子一侧紧靠蜡烛烛芯,火焰熄灭。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常常利用的是升温的方式,教材中亦是如此,不少的降温往往伴随氧气的变化,难以控制一个变量。这位同学却以最简单的操作,说明这一问题,多年教学以来,教者也是第一次做。由“误”到“正”的过程,使学生“玩实验”中逐渐体会“做科学”的乐趣,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绝不仅仅是看现象的好玩。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修正,逐步逼近客观事实或真理的过程。如何“误”而不“危(险)”,如何引“误”到“正”,如何由“玩实验”到“做科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以智慧化解失误,不能将“试误”变为“失误”。

参考文献

[1] 丁国宪. 理性思考,让“违规”操作得到正确引导[J].化学教与学,2013,(10)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优质课堂导入分层方法

不容否认,生物是初中教育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具有科学性、广泛性、重要性,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现了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进并改变了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的思维,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效率。我们在今后生物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住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生物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优质的教学导入。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生物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堂提问是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层次意识,课堂提问的内容没有层次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例如,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开动学生的脑筋,不能一下子难住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当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教育效率意识。另外,教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但是不能让学生在一些非重点的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尽可能把时间用在重点知识上,一些简单的、次要的问题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通过组织小组或其他的形式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引导过程中,缺乏控制意识,过分放松学生,使学生任意设计课堂活动,使生物课堂高效教学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把整个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不能让学生任意地自由控制,不能让学生做一些跟课程无关或相关不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做一些和课程联系紧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效率。

二、分层教学,全面提高

对于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为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加区别地进行原有教学方式采用和目标设定,教学效果必然不甚理想。对不同的学生施以完全相同的教育,教师所授的知识对基础和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可能早已烂熟于心,学生个体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反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且接受能力也稍差的部分后进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反而很吃力,同样带给他们学习的困扰。在素质教育实行和普及的今天,教育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实现分层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有可能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三、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生物教学课堂只有短暂的几十分钟,然而,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却很多。对于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使得在这短暂课堂时间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其实,在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首位,教师在做过精心准备之后,就应该由台前转为“幕后”,将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展示成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让他们进入到一种自主学习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新知,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入课堂学习后,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才阐述,然后互相讨论,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时间最大化被利用。这样的课堂组织,无论是旧知的启发,还是新知的发现,以及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都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得到不一样的理解,而当他们凭借自己之力“窥探”到生物的“秘密”时,一种发现的乐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

四、教学方式的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学习动机;留守初中生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1]。因此,学习动机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的方向、进程及效果。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2]。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习动机是个体极其复杂和多样的内部心理因素,会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3]。留守初中生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其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很大特殊性,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如何,他们的学习动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这非常值得去探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在某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农村中学初中学生中进行整体施测,对问卷进行筛选排查后共回收有效留守初中生的问卷250份。

2.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田澜和潘伟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在修订该问卷的题项时主要将各种表述改成贴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涉及的主要动机成分有:满足求知需要、发展个人兴趣、提高能力、给长辈一个交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称赞、为就业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报效家乡等。具体包含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维度,共34个题项,采用五点评分方法。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维度之和为内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两维度之和为外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修订后的问卷各维度在本次调查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916、0.892、0.882、0.894,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

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ForWindows18.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

1.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

从数据分析结果得到,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各维度得分为:求职兴趣(2.79±0.97)、能力追求(3.38±0.93)、声誉获得(2.77±0.99)、利他取向(2.76±0.97)、内部动机(3.04±0.90)、外部动机(2.76±0.96)、学习动机整体(2.92±0.90)。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得分的平均分为2.92,低于中点值“3”,从具体维度来看得分的高低排序为:能力追求>求职兴趣>声誉获得>利他取向,而内部学习动机水平高于外部学习动机水平。

2.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分析结果得到,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平均得分M(SD)为2.83(0.96),女留守初中生的得分为2.74(0.96),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上略高于女生,但统计不存在显著差异t(248)=0.135(P>0.05)。外部学习动机方面,男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2.83(0.96),女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2.74(0.96),男留守初中生略高于女留守初中生,但差异不显著t(248)=0.715(P>0.05);内部学习动机方面,男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3.00(0.97),女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3.05(0.89),男留守初中生略低于女留守初中生,差异不显著t(248)=0.357(P>0.05)。

3.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比较

为了分析留守初中生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的关系,具体分析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差异,分析结果得到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F(4,245)=2.963(p<0.05),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得分分别为3.00(0.917)、2.85(0.90)、2.41(0.87),成绩越好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就越高;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内部动机得分分别为3.15(0.91)、3.05(0.85)、2.67(0.92),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4,245)=4.553(p<0.05),成绩好的留守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最高,成绩差的留守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最低;在外部学习动机方面,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动机得分分别为2.83(0.10)、2.84(0.90)、2.41(0.87),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外部学习动机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4,245)=3.529(p<0.05),成绩中等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最高,成绩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最低。

三、分析与讨论

1.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初中生整体的学习动机得分略低于理论中值“3”,这说明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留守初中生在学习上的动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学习的向往和内部需求还有待提高。从具体表现方面来看,留守初中生的能力追求方面的学习动机最高,这说明留守初中生是还是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和展现自己能力,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2.男留守初中生与女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不同表现

调查结果表明男留守初中生与女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的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平均分可以看出在学习动机整体上男生的学习动机略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更高一点,但具体来看却表现出男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略高于女留守初中生,而男留守初中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略低于女留守初中生,这说明对于留守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存在不同,男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更注重外部的看法,追求的是外部给自己带来的东西,而女生去更注重自己本身内部的发展与作用,不在乎外部的一些事物。

3.不同学习成绩对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调查结果得到学习成绩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重要因素。学习成绩越好的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就越高,且不管是外部学习动机还是内部学习动机均是如此。这说明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变量,即学习成绩越好会使学习动机高,而学习动机越高会导致学习成绩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23.

[2]吕静,赵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动机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S1:34-38.

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优化策略

初中政治学科理论观点较多,教学内容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具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政治教学水平,根据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初中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政治课,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一、初中政治的教育意义

1.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优化学生的人生观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公民权利和法律的相关知识,比如《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权利义务伴我行》《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学习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具有推动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上升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于社会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的抵制能力不足,学习初中政治知识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增强自我的防范意识,避免初中生陷入生活的误区。初中政治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政治教材的设计符合初中生的需求,体现了政治学科的人文关怀,政治教师应该采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优化学生的人生观,从而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斗争,担心自己教不好,但是最终我坚信事在人为,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教好。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情感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把初中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辅助教学。

2.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改变学生的社会观

初中政治学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学会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初中生错误的社会观念,提高初中生的思想觉悟,让初中生可以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政治教材中,《做自立自强的人》《交往艺术新思维》《满怀希望迎接明天》等知识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让初中生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初中生既要求自尊,又感到自卑的心态,初中政治教师应该从政治教材入手,不断完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调动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在政治课上不注意听讲,甚至在课堂睡觉。后来我主动找到这名学生,帮助他挖根源,才知道是父母离异对他的伤害太大。我给他举了许多生活实例,鼓励他要坚强,要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名学生最终走出了心理阴影,在课堂努力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上了。由此可见,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具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优化策略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政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避免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一堂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必须要真正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治课堂。比如讲初中政治《自我新形象》,这部分知识要求初中生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为自己设计符合实际的未来,要对自己的未来提出新的期待,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我在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一同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并要求初中生仔细品味歌词,善于挖掘歌词背后的含义。然后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歌唱明星和体育明星的图片,以此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鼓励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你喜欢的明星是谁?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明星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哪些行为应该拒绝?当初中生能够意识到理性追星的时候,就证明初中生真正的长大了。为了引导初中生确立人生方向,我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偶像崇拜的利与弊。通过学生的讨论,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人生规划。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初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使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养成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政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把政治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发挥政治的指导作用,教会初中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讲初中政治《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这部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难,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必须要通过政治教学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法制观念,让初中生远离违法行为。我给初中生播放各类侵害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并且讨论对于青少年的侵害都有哪些方面?初中生都积极的参与互动,有的说家庭侵害,有的说学校侵害,有的说社会侵害,还有的说意外事故侵害等等。此时政治教师进行总结:我们身边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会遇到侵害我们,我们应学会时刻保护自己。最后我让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身边遭受侵害的真实事件,师生共同探究:种种伤害究竟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伤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社会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3.归纳总结,深化巩固

初中政治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还要引导初中生对所学政治知识做简要的归纳总结,一方面深化所学内容,便于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只有做好课堂总结,才能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初中生不再厌烦政治课,使初中政治课焕发生机和活力。在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需要政治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师生互动为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优化初中生的应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初中生的思想认识。比如讲初中政治《认清基本国情》,在教学后我对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解答,包括:如何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如何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通过我耐心的指导,初中生掌握了解题技巧,学习的信心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学需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突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意识,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让初中生感受到政治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苏梅.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读与写,2012,(08):142-142.

[2]朱显利.探析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软件,2014,(02):67-67.

篇5

【关键词】初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

“手机依赖”就是通过手机的功能和效率,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娱乐,并达到使用手机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一、初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1.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一些初中学校,学生的交际、娱乐等生活中主要依靠手机来完成。据有关统计材料显示,全国青少年中60~7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特别是爱教育程度较低的初中学生出现的概率就更高了,很多学生也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所以手机短信息刚好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手机对青少年影响分析目前主要集中在心理、社会化、价值观、人格、沟通及学校管理等领域。青少年严重依赖手机,人际沟通能力下降等负面的效果,给学校管理带来严重的困难。

2.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具体表现

第一、交H(短信、聊天)的依赖。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70%以上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手机来完成的。他们在学校里,跟校外的同学、朋友以及家人的交往都是采用手机来完成。甚至一些作业也求助于手机。

第二、阅读依赖。据调查,有手机的学生网上阅读率达到90%以上,学生上网阅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新闻、知识、文学等是主要阅读的内容。而在手机上进行阅读的主要集中于一部分女生。

二、初中生“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

初中学生形成对“手机依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经调查研究,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

1.家庭原因

家长对学生是否持有手机态度不明确,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佩带手机持支持的态度。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一位家长说,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特别是一部分留守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父母认为孩子带手机,主要是方便联系,并进行情感交流。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正视家长们的厚爱和正确使用手机。

2.网络通讯的发达、智能手机普及

4G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移动通讯的习惯。现在手机主要功能不再是打电话、发信息了。4G网络给手机有了互联网应用的功能,手机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网页、手机QQ、手机在线视频、在线电视、手机邮箱等,手机网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为“手机依赖”族们提供了方便。

三、“手机依赖”给初中生造成的主要危害

1.初中生“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据调查,我校严重手机依赖的学生占在校学生的15%左右,还有20%左右的人经常违规使用手机。由于这些学生不参加文体活动,缺乏锻炼身体,睡眠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2.初中生“手机依赖”,养成不良习惯,增加学生家庭负担

对于作为纯消费者的中学生来说,手机费也是一种高消费。对于这种消费负担,普通学生的父母一般会支付一点,多了就不管。其结果可能是:有的学生只好节衣缩食,减少生活学习费用去交手机费;有的学生会东讨西借,想尽方法凑手机费;除了手机费用之外,还有部分学生为玩各种游戏,买装备进行充值,这是一笔无底洞的开支。为了手机费和游戏充值费,有部分学生经常以各种理由向父母掏钱,有的甚至可能去小偷小摸,引发安全问题、社会问题。

四、减轻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学校对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家长要配合教育学校做好教育工作,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学习对手机依赖行为。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2.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远离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现象虽然对初中学生影响很大,但只要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深入研究“手机依赖”现象对学生影响的规律和解决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等方面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增强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减轻“手机依赖”的影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1.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教育。

作为初中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学习、考试是重要的心理教育内容之一。放眼当前的初中生学习态度、考试心理,我们不能不冷汗涔涔、热汗潸潸,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高远的人生理想、为老师学习、为父母考试的心理状态等,占据着班内大多学生的内心。反映在具体的学习与考试活动中,就是主动学习者较少,多以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就学到哪儿;热爱学习者较少,多数学生没有“以学为乐”的心理,满腹牢骚,以抱怨父母、师长、学校施与的学业压力为主;诚信参加考试者较少,多数学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丝的侥幸心理,做着形形的作弊准备,一旦环境适宜,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拿来主义”,甚至于很多学生都不以为耻,习以为常等,不一而足。作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诚信行为令我们十分担心,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态度,是我们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2.导向人生的理想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施与学生充分的影响,积极地引导,将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渗透与侵蚀,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极度的困惑、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的理想教育依然还高高在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化、抽象化、模式化的不良倾向,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认知,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教育活动应该与时俱进,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系学生未来的人文命运出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理想教育对初中生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初中生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当中,为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英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1.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曾指出,学校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的确,作为初中生生活、学习的场所,长期封闭式的管理会形成他们自私、冷酷、内向、孤僻等不良心理特征,如果再任由其抽烟、喝酒、玩游戏机、早恋等不良现象恣意蔓延,将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如何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这方面,我们首先要保证班级适宜的学生容量。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烦躁不安、好斗,产生攻击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其次,我们在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齐、方便、舒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加强校园的绿化工作。因为植被影响着环境的湿度、温度,在降低噪音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遣师生的不良情绪。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文化气息的营造工作。在影壁上、长廊中,还有学校的宣传栏、文化阵地等地方,张贴初中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品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开辟“诸子文化长廊”、“好书推荐”、“流动图书角”等专门区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理想教育。

2.开展多种活动,塑造初中生完善的心理品质。

篇7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种辅助手段推动教育的创新,使传统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且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具有直观的思维,对生物课程包含的生物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生物知识以一种视频、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其三,信息技术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实验效果,使学生能够体验生物的实验趣味性与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也广泛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前,可通过信息网络收集相关课堂教学资料,极大丰富生物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兴趣。另外,教师可设计相关课外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探究初中生物知识,并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善于动手分析与操作。比如在研究传染病时,教师可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采集资料,去了解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问题探讨

两者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但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负面问题也存在,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是主要的教学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课程教学时,学生可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中微观现象进行辅助教学的补充。其二,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学的手段。当前课程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内容改动的速度也较快,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进行教学,合理规划生物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为传统教学工具。其三,信息技术要正确理解其作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串联生物知识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师在细胞分裂或血液流动等抽象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内容进行生动化与形象化的表达。再如人体骨骼结构或器官构造的教学,教师只需通过实体模型就可形象的表达。教学资料的采集,通过网络上的下载时,要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信息,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

四、整合实践分析

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于信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1.搭建信息平台。两者在整合时,必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生物教学。信息交流平台是将教学内容与资源放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交流平台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在线向教师咨询解决。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拓展学习方式与学习视野,还可使学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足,甚至在课堂上存在不发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使这些学生表述内心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可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还可帮助学生生活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篇8

一、科学制定方案,唤醒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固然有效,但也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我是这样制定教学方案的: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我首先将全体学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为自主探究小组,第二组为合作探究小组,然后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相信同学们已经事先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课文所提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其中哪些语句与中心思想相关呢?”在我的引导下,所有的学生都展开了认真的思索,他们不断在教材中写着、画着,不一会,他们便将答案整理了出来。当全体学生纷纷将整理后的答案交上来后,我趁热打铁地询问他们:“让我们看看一看,自主探究小组和合作探究小组,哪一组最先完成了任务呢?”学生说:“合作探究小组最先完成了任务。”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说:“因为他们人多,人多一起思考,集思广益,肯定要比我们单个人自行思考来得快!”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称赞,然后说:“这个结果告诉了大家哪些道理呢?”学生说:“合作学习的效率要明显超过单个人的自行探索,所以说在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有些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都是直接向学生阐述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理论知识,这种做法不但显得枯燥乏味,而且还会让学生不知所云。笔者以为,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在向他们传达合作学习理念时,不如从动手操作开始,从而让他们真是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甜头。由此一来,他们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必然会变得更加自主。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否有效,还会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地引导和疏导,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工作、协调工作、调控氛围工作。由此一来,通过轻松有趣的课前导入,学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本节知识的基础要领,同时还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妙处所在。基于此,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便会顺利许多。

二、按照学情分组,构筑学生合作队伍

当初中生初步明确了合作学习的功能和理论知识后,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此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分组时应事先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综合能力差异,然后按照分层教学的方式划分小组,即:共分10组,每组5人(每组包含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后进生2名)。但是在传统课堂中,当分组完毕之后,时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优等生优越感强,认为自己应该和优等生分在一组,从而不愿与其余的组员合作,以至于合作学习难以顺利开展。笔者认为,若想构筑出科学有效的合作队伍,首先要“打击”优等生的优越感,提升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彼此。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这一环节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助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来解决这一难题。譬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桃花源记》时,我为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突出了桃花源的美好?作者虚构这样的一个桃花源,他的目的是什么?”在探究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安排:由优等生自行完成解答,由中等生和后进生合作完成解答,并限时八分钟。当八分钟一过,我发现中等生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完成了解答,而且解答的内容对错参半。与之相比,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合作小组不但很快完成了解答,而且答案要明显优胜前者许多。在此基础上,我对优等生们说:“为什么这次比赛你们会失败呢?按照常理,你们的学习能力要明显超过中等生和后进生。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你们有何感想?”优等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立即作出回答:“合作探究比自己探究的效率更高,更准确,哪怕是学习非常好的个体,也很容易输给群体。”由此一来,不但可以打消优等生气焰,同时还能促进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从而让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三、合理规划时间,明确学生合作主体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通常都是由教师扮演主角。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学习方法不但被动性强,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和机械性。倘若教师不予理会,只会严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基于上述,在渗透合作学习指导机制时,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态度,变革传统由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小主人。

那么,具体该如何规划课堂时间呢?我们可以这样做:缩短讲课的时间,将讲课的时间规划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内,将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索知识。譬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之时,我只是简单地为学生们交代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出了生字和生词等基础知识。在接下来的一半时间里,我则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行去探索问题,并解答问题。譬如,有的小组提出问题:“文章中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也有的小组提出问题:“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否始终如一,为什么?”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内部集思广益,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让课堂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涨。其中,考虑到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间接渗透竞争机制。譬如:在班级后方的板报上标注各个小组的序号,然后在下面预设红花榜,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成绩提升的最快,即可获得一朵红花。而评估的时间周期可以以月为标准。由此一来,必然会全面落实初中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后延伸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的知识,或者是哪一种学习方法,都需要持之以恒的锤炼和培养才能成功,合作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在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只能算是入门阶段,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初中生认知合作式学习,懂得如何去合作。但是,若想让他们善用合作式学习,这还需要日久天长的培养和锤炼。所以,要珍惜课后时光,并在布置课后练习题的时候渗透合作学习机制,以此焕发学生的合作动力和积极性,这是落实本节课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合作探究习题的布置不是盲目的,切忌随意性。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做出合理的规划,选取最符合初中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技能上的锤炼。

篇9

从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回顾“中国式减负”历程,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式减负’是减负形式主义。在学校减负的同时,校外却在增负,甚至学生负担更为沉重。在政府的禁令下,学校减负是容易的――上课时间减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减少,可这不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而是减负‘鸵鸟政策’,把责任轻飘飘地推给家长和社会。”

的确,书包的减负只是一种形式的减负,短期内见效快,长期看却是让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致情绪郁闷、行为偏颇的情况之下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状态的。

初中生压力之下的极端表现: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

2月23日,站在房县县城西河河岸上,依然感到春寒料峭。如果不是3天前这里发生的一起自杀事件,西河水或许不会被基本放干。顺顺和鹏鹏两名初中生失恋后相约自尽,留遗书称为爱死值得……

每年,都有许多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

温州市共青团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近期开展面对面活动,在座谈中提出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议案(建议)、提案等,以递交市“两会”讨论、审议。其中,一份温州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报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抽样调查显示,约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表现为感到苦闷,感到前途无希望,经常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与2002年该所的调查结果相比,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去年,重庆10岁左右女童电梯里反复暴打同楼1岁男孩(据悉,她与被伤害男孩之前并不认识),并抱回家从25楼抛出,幸被大树所阻,男孩全身多处骨折。据了解,这个女童只有十一、二岁,是一个在校的小学生。最令人恐惧的是事发后她竟然若无其事撒谎说是被其他人抱走了,还假装帮忙找人。

今年,一条珠海一女中学生因与同学争男友,被人在厕所里群殴的微博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珠海警方表示,经调查事件的确是女生争男友而起。珠海警方证实,该条微博反映一名女中学生被同学群殴情况属实,经调查事件是因两学生争男友引发。据警方调查,2月6日15时许,受害人许某平因与15岁的黄某珍争男朋友,带4人欲在大虎公园教训黄某珍,后黄某珍打电话通知朱某研等5人到场帮手,朱某研等人将其拖进厕所,分别用脚踢和手打方式殴打,期间朱某研让同伴拍下殴打姿势的照片。

初中生压力山大的原因分析:家长期许过高成压力的“罪魁祸首”

“初中学生的压力最大。因为到了高中,学生的发展有了大致方向,而初中阶段,面临中考、想要考更好的高中。”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嘉绿苑中学心理咨询站站长说,尤其是重点初中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显示,被抽样的小学生每周用于课业总时间为36.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个小时。而被抽样的初中生,每周花在学业上的总时间为53.8小时,以一周学习五天为单位进行计算,平均每天有10.76个小时用于学习,超出成人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位初中老师说,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外,超过五成的初中生要参加校外补习,重点初中的学生比例更高,“一个星期要参加四个以上补习班很平常。”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高中生压力最大,因为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其实不然,初中生往往比高中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初中学生不像高中已有定位。为了孩子进入好的高中,家长给的压力往往比高中更大。此外,对于缓解高考压力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初中生的压力却在万众瞩目的高考之下被忽略。

一个初中生,每门主课每个学期的大型考试(校级或年级层面组织的考试)不少于7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课加起来,一个学期的“大考”在28次左右,这还不包括平时的随堂考和单元测试。考试也就算了,更要紧的是家长对于每次考试的关注,现在很多老师一般不会主动跟家长说孩子考第几名,但家长却耐不住性子,很多人考后第二天就会来电话或短信咨询考试名次,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此外,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按考试成绩分班,但在现在,大部分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毕业班,分班都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分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经很大,然而,某些家长对孩子再加压,初二女生小魏称:“我真的要被我垮了。”小魏的成绩一向不错,入校时就被编入“重点班”。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她觉得在“重点班”压力太大,想转为普通班,可母亲坚决反对,理由是普通班的师资一般,没有“重点班”你争我赶的好风气,难以考上好的高中。寒假放假之前,小魏母亲担心她放弃努力,特意为她请了3个家教,分别给她补习英语、数学、物理。结果她课没补好,反而产生了厌烦情绪,看到老师来就想躲。分班受挫、家长施压都让不少学生不得不在压力下屈服,留下了心理阴影同时也影响了学习效率。

初中生压力的情绪管理:营造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家庭教育环境

去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了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在的初中生在学习管理与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其中女生情绪管理能力却比男生弱。业内人士认为,中学生轻生的现象更多的是孩子情绪管理的问题,值得家长重视和反思,同时,提醒家长要看到小学与中学的差别,营造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学会从情绪的“奴隶”到情绪的“将军”。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不仅学习的任务会加重,而且学习的困难也会增大,这是家长和学生普遍的感觉。目前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但在压力舒缓的情绪控制能力却不强。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了《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的调查研究报告,该调研样本选自广东等八个城市17所中学的1742名初中生。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整体偏弱,有一半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情绪自控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在情绪体验方面,中学生消极情绪体验较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体验,分别有50.7%、37.4%的学生经常感受到学习压力大或考试紧张,33.7%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学习上表现很笨。就情绪的自控能力而言,5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向他人轻易表露不良情绪,35.7%的学生经常向父母发脾气。此外,67.6%的学生经常会提醒自己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但在真正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却只有44%的人表示能摆脱消极情绪或正确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情。这说明虽然学生主观上意识到了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但要真正从心理上摆脱这种消极影响、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还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困难也增大,中学生有一半人感到压力大是正常的情况。然而如果孩子仅仅想到这些,那么马上就要来临的中学生活所带给中学生的,就只有“压力”这两个字了。事实上,中学能够给孩子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除了压力增大之外,还有很多,比如一旦进入了中学,天空将更为广阔,生活将更为丰富,世界将更为精彩。这就需要家长在进入初中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未来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艰险和疑难,但是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努力面对、思考和奋斗。

编后语:叹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纠错

一、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类型

经过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出现情况的观察,发现出现错误的情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单词错误。比如,将Christmas写成Chrismas,这是犯了漏掉字母的错误;将reseatures写成restautants,这是出现错误排序的问题;将fourty写成forty,这是犯了添加字母的错误;将monitor写成moniter,这是把or写成er;还有将单词词尾添加后缀的问题搞不清楚,将luckily写成luckly等等。第二,各种词性的错误使用。比如,将形容词错误用为动词,we are very happy写成 we very happy;将名词的可数不可数、单复数弄错,There are more new supermarket(supermarkets);将副词和形容词乱用,His father looks angrily at him写成His father looks angry at him等等。第三,句子错误。I very like you就是一个错误句子,犯了语序错误的毛病;He is the boy gave me apples yesterday,就是缺乏主语的体现;He is back now feel very happy,违反了连词的使用规则等等。

二、造成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的原因

通过上面简单介绍初中生英语写作出现错误的几种类型,我们分析:造成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际错误。就是受到了自己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导致学生将母语带动了所学的新语言中所产生的错误。也就是说当学生所学的新语言和自己的母语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时,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其接受新语言;反之,如果所学的新语言与母语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规则时,学生潜意识里的表达逻辑就会对新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Her Sound is Sweet.就犯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干扰。在英语中,大自然的声音应该用Sound,人的声音应该用voice.

第二,语内错误。该错误是指由于学生对所学新语言的一知半解和不懂,根据自己有限的学习经验做出的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导致发生的错误。比如,1 bought some toies yesterday就犯了过度概括的错误,正确的应该是1 bought some toys yesterday;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往往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常常会出现简化单词的现象。在In the southern of the town build two factories句字中省略了构成被动语态的助动词be.应该为:Two factories were built in the southern of the town.

第三,教学错误。该种错误通常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的诱导、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老师在教学生被动语态时,特别提出,无论哪一种被动语态,一定要注意运用be动词或该词的过去分词。导致学生会误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适用be动词。A traffic accident was happened yesterday.正确的应该是.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三、对策

第一,从老师方面来看。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师要对英语学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英语写作方面的训练,提出一定的训练方法和内容。老师也要积极的为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寻找素材,帮助学生提起写作兴趣,让写作形式丰富多彩,并通过对学生写作文稿的修改和审校,来进一步的锻炼其写作能力。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参与写作的各种实践活动,根据写作计划与训练策略,适当的调整锻炼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要以读促写。老师要在教学范文时,要求学生对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和背诵,让学生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领略到文章的含义,并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最后,要掌握纠错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学生出现写作错误时,老师一定不能严厉批评和指责,要让学生发现错误,并鼓励学生重新学习和纠正。比如,在平时的评阅过程中,老师应圈出学生的写作错误或提示错误类型,让学生纠正并分析原因,培养他们改正错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