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8 17:3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Centralized accountant business accounting is the method that reflects the budge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capital movement units by calculating and examing. It is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s and units that we make the accounting well and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ociety.
1.会计的集中核算
会计核算是运用专门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考核计算,以对比分析资金运动的成果。也就是说,考核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对比分析资金运动的成果。顾名思义,会计集中核算也就是通过考核计算,集中反映和对比分析各预算单位资金运动的成果。目前承载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会计核算中心对各预算单位的资金运动只进行计算而不进行分析,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核算,充其量是一个记账员而已。却赋予了财政、审计、金融等方面特殊的行政权利。
2.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新举措之一,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新的尝试,在各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1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行为都是从资金运动中进行的。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将资金运动自始至终进行全面监控,对于不合理及违法支出予以拒付,从而扼制行为的发生,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因为会计核算中心及其会计人员不隶属于各预算单位,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得审核更加公正和严格。通过对支出的审核,及时发现假发票、假支出、等不正当支出行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支出的真实性。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理,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和腐败行为的多样性,尚不能完全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2.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控制财政资金的支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统一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此外不允许再另设账户。这样做首先使各单位一切支出均处于财政监控之下,时刻掌握财政资金的运动和节余情况,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有效防止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杜绝了各单位出借银行账户,以账户进行违法活动的可能性。再者,通过统一的核算方法和审核形式,对支出项目、票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利于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对比。
2.3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口径和费用支出标准,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由于各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不同,业务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造成了单位之间会计核算上的差异和福利待遇上的不均。通过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审核标准和支出标准,包括费用支出、福利待遇、出差补助、通讯及交通补助等等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对一些单位遇上"红灯"绕道走的做法予以杜绝。同时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隐匿预算外收入、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以及消除各单位之间同工不同酬的贫富差距。保证各项财政规定的贯彻执行。
3.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会计集中核算也一样。根据现实运行的情况看,会计集中核算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却凸显了不合理的一面。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3.1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不高。预算单位的各项财政经费是财政部门根据规定核定的,其支出权利应由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和业务进度来决定。按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程序,首先核定各单位用款额度,并转入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小额用款账户,在此额度内开支。之后单位携支出凭证到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销,并将报销数额再转入单位小额用款账户,依次循环往复。犹如企业会计中的备用金制度。但是,往往由于特殊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中心拒绝报销时,资金就不能到位,工作就得停止。如案件诉讼押金、发生经济纠纷、发票不能及时回来以及数额较大的支出等又人为设置审批关卡。所以,会计集中核算使资金流动更加复杂化且大量资金滞留于会计核算中心。即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支付职能也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这个“二传手”来实现。
3.2浪费会计人才资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替代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岗位,使一大批从事会计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和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离开会计岗位,转而从事其它工作,其业务专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局限性,不可能熟悉每个单位的内部情况,有些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还停留在理论上,或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短,在业务的深度、广度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钻研和拓展,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错误,以致在处理会计业务、编制报表中仍需各单位的会计进行核对和修正,使得一些必要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提供给会计主体单位。这就造成各单位的会计机构撤了不行,不撤不合适的两难境地。不但增加了吃财政饭的人员,也使各单位会计人员处于无事可做的地步。
3.3有悖于《会计法》。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各预算单位应有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但是会计集中核算制要求各单位取消会计机构、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只保留个别报账员。如此,法律赋予各单位的职责、权利没有了,而只留下了义务,不利于调动各单位的管理积极性。会计核算中心不是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更不是会计主体,报账员也不是会计,强制剥夺单位的会计职能,这本身是与《会计法》相抵触的,何况会计集中核算只注重了宏观管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作用,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是不全面的。
3.4失去了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大家知道,金融市场不但是反映市场经济繁荣的晴雨表,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宏观管理经济运行的成效。本应靠服务质量、信誉度来取信于客户的金融机构,却要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分配任务,多少有一点计划经济的味道。
3.5失掉了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的关键是单位内部监督。实行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责,单位处于一种不记账、不核算的地步,资金使用效益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单位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的来龙去脉非常熟悉,监督的作用也就最直接最有效。内部会计监督是对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和完善,防止核算中的差错,发现有关人员舞弊,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真正起到经济决策的参谋作用。撤消各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就失去了最有力的监督,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问题 不断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11-01
一、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的机制,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已经运行很长时间,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
1.日常业务核算与财务监管脱节。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因会计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凭单位提供原始单据来判断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而这些票据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是否真实、合理,都要予以报销。如个别单位虚报差旅费,套取现金;对提供服务单位有些不要发票,收取现金不交到核算中心;提供虚假票据、“账外账”现象明显增多,核算中心未能真正起到有效监督管理的作用。
2.会计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气象部门核算中心根据被核算单位提供的票据登记资产。而平时单位设备采购、入库、保管和使用权都在单位,资产增减变化由单位报账员记账,报账员又不是专业财务人员,登记资产不准确。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不按规定要求及时清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虚增或流失。
3.资金审核、监督职能弱化。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各核算事业单位掌握资金使用和决策权,资金使用后审核监督权又在核算中心。管理上各自独立,相互脱离,业务处理中相互融合,同一项业务处理权限不在一个部门,这样不能保证此项业务会计核算真实准确,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4.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性滞后。在当前这种模式下,气象部门内部不设财务人员,不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保管也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
5.会计集中核算后,报销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报销业务时,由报账员将单位负责人签批后的原始单据送到核算中心会计处审核,审核发现有填报不准确的或出错的原始单据,再退回到单位修改,修改后再重复以上环节才能完成。因核算中心和报账单位不是同一个部门,办公地点又不在一起报销一笔业务有时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在会计集中前,报账人是本单位职工,直接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这样就减少中间环节,效率高。
6.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会计管理体制需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取消原单位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单位只设一名兼职报账员,负责本单位日常费的报销,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也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应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各单位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会计人员,把被核算单位与会计集中核算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弥补法律无依据的尴尬。使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顺利运行下去。
二、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来看,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首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会计法》相关条文,把会计核算中心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关系用法律形式明确下来,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定位要明确,核算中心不能作为一个记账机构,而应着重对被服务的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为单位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再次,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使他们都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核算中心账务处理与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实际业务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国库改革
我国财政资金的缴库和拨付方式,多年来一直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足额下达,不适应主义市场体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为此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益尝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01年开始逐步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财政部在充分肯定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在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比较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经过我国多年探索,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符合要求且其责任主体明确
新修定的《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记录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账簿放在核算中心,单位财务的核算职能和责任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造成了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的分离、资金使用与资金核算的分离。单位只设报账员,向核算中心报账,由核算中心记账。实际上,核算中心已经承担了部分会计责任,而集中核算原则规定各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承担会计法律责任。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质量该由谁来负责,是核算中心还是预算单位,亦或是两者共同分担,又如何分担?还有审计机关对预算单位在核算中心的财务进行审计后,其审计报告是向谁下达呢?这不是能够简单地下结论的,难免会引起两者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由预算单位自己进行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明确,会计责任也明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
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在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产物资的变动一旦不涉及货币资金,例如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核算单位如未及时报告会计核算中心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便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恢复单位的会计核算功能,预算单位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为一体,能有效阻止上述情况发生。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实行财政监督和财政宏观调控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几十个人的却要对好几百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核算,这样核算中心往往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无法对已有的会计信息作财务分析,得出对核算单位有用的财务信息,监督管理也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已得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上,经济业务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通过远程监督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势必到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机构、财政部门这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首先从机制上防止了营私舞弊;其次,财政资金的拨付为按项目分笔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增强了使用透明度,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第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奠定了基础。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运作程序更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支付程序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国库资金拨付到核算机构的单位账户上,核算机构审核单位的支出申请后,将款项拨付到收款单位,预算单位账户上是实实在在的存款,而不是零余额存款户,这些存款是预算单位的资金,财政不能随意调用,这样闲置的财政资金分散在预算单位账户中造成了财政资金沉淀的现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程序,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例,是财政部门对支付机构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机构收到单位支付申请后向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给收款人及用款单位,财政零余额账户上实际是没有存款的,有的只是国库账户的额度,国库集中支付存款在最终支付前留在了国库,是财政资金,财政可随时调用。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方式对于缓解财政资金困难,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减少财政举债的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根据
目前各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相当数量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这部分资金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的范围,如此必然会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这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不具有的优势,它监督管理的资金范围囊括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即将在传统方式下一直未能纳入预算管理的那部分财政资金也纳入了它的核算范围,具有对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功能,因此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不仅如此,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对纳入其管理范围的预算单位采取的“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统一在指定的商业银行重新开户,解决了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多头、重复的混乱问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会计集中核算采取了“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引进了银行结算办法,设置了资金柜,由资金柜代替银行的出纳职能,这样大大缩短了银行清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再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两年多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此项改革从当初的抵触、难以接受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从以上的可以看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预算执行环节的改革方向,该项政策的制定有其的基础,但是,集中核算制度也有其自身不可忽视的优越性,前文我们所提到的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并不是指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完全、彻底地摒弃,而是要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具有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功能延续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来,将其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个重要职能发挥作用,这样就能够完全有效地对行政事业的财政资金进行规范的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
三、全方位推进,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
财政国库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它包括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的设置、部门职责的调整、支付信息系统的建设等一系列需要进行的配套改革。因此,针对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实际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过渡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前,绝大部分已经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因此,两个制度融合后在人员方面可将现存的中心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员仍旧承担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员则承担正在试行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在维持原核算部门不变,不打破现有集中核算格局的前提下,增设内部职能部门,如审核部门、支付部门、会计部门等。该运作办法,既可以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又充分利用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现有的人员、机构、和机制,通过会计和预算两大手段的有机融合,将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改造成一个集会计核算与监督、资金支付与结算、数据分析和预算执行为一体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体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越性。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工作的转换
首先,尽快恢复预算单位的会计岗位,退回其会计凭证、会计档案,重新赋予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限。其次,将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移交“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成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第三,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财政支出按不同的支付主体和支出类型,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对工资支出、转移支出、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适用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对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适用财政授权支付程序。第四,把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线性”管理,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预算单位财务状况,对预算单位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控制,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
(三)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运行平台
“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规划的统称。随着“金财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又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国库集中支付作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中的新型管理模式,与其相配套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相应地成为“金财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强有力的支柱。现阶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离不开先进的机网络软硬件技术支撑,首先要建设好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铺设工程;其次要大力研发并统一核算软件,以达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再次要健全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稽核体系,在财政部门、国库支付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财政支付信息网络系统。“金财工程”的建设为国家各级财政提供了解决公共财政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与调整,再到决算与分析的全方位应用方案,并为顺利推进政务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主义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步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
(四)努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首先,要加强预算单位的业务培训和财务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改变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只是将出纳职能转至“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所以,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加强对预算单位的业务培训。在预算单位的相关领导和财务人员较好地掌握了改革的制度规定和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其次,财政国库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大力提高国库部门干部的和业务素质。最后,完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各项制度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应对原来建设在分散收支制度基础上的相关进行相应修订或重新制定,以适应改革要求。
:
[1]刘德兴,侯祖贵。浅谈会计集中核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及其对策[J].西部财会,2003(3)。
[2]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财政会计学会课题组。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模式探讨[J].财政,2003(12)。
篇4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核算模式 模式利弊
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引起了一些混乱。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缺点及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使会计集中核算这种制度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过程中,在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监督,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
1.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程序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中真实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三分离一公开”的基本做法,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由于这一核算方法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因此大大的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2.强化了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化,彻底打破了过去分散核算形式。取消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每笔支出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单位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解决了财政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和凭证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就使得每笔资金可以按预算、按项目使用,因此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比如在处理报销、结算等业务时,核算中心对报账人员持有的原始凭证如有效票据等进行层层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之中,有效避免了原单位领导的人为干预,所批款项也是直接到达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4.便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上报,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之前财务报表上报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由于报表的及时和准确,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了解单位整体经营情况、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是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分析
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脱节,也就是说,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则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增加了审计部门审计监督难题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核算中心作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中间人,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点,在会计责任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如果出现会计财务处理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济事项等问题,被核算单位认为本单位没有账户及会计人员,不再承担会计责任,因此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大小,形成单位与中心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资料提供、具体询问、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3.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任多个单位财务,甚至有的单位报账员将手工记账凭证做好以后,会计人员只承担审核后录入电脑记账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会计人员对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4.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作为最基本的会计资料,原始凭证不进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针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初始未能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所以就只能根据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有效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至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就无从判断了。
5.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核算进入中心以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许多单位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特别是固定资产台帐与卡片经常不入账,造成账面长期挂帐,帐实不符。从而造成资产流失。例如:单位固定资产的帐是会计核算中心记账,实物管理是由单位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入账只按发票简单记账,不同的设备不记设备的详细名称,所有的设备都只写专用设备,当单位入固定资产卡片时,拿政府采购合同都对不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总之,自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于我们建立一套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促使这套制度能够稳健发展,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
[2]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篇5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会计委派制的基本形势之一。它是指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核算模式。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机构集中性、业务独立性、核算标准一致性等特点,这样可以把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纳入到统一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可以改变原先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的弊病。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同时,监督机制也很不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也对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搞好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已成为高校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1.预算不细化,缺少统一的开支标准
实行集中统一核算有赖于预算编制的相应改革,也就是说预算要细编,核算中心就根据纳入核算科目细编的预算指标办理各项资金支付。预算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批复、年度预算调整频繁、核算工作尚未到位、支出方面随意性,支出的控制非常薄弱、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等问题。
在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过于粗放,有些支出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难为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难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处于下风,也可能会因此而资金缺乏、运营困难、管理困难。其次,单位的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由于各单位的业务情况不同,往来款项错综复杂,少数单位存在侥幸心里,在往来款中,混杂着很多隐性收入,自建小金库,进行预算外操作。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导致预算监督无法实施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实际运行中,记账员就在柜台内进行报销业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管理单位内部实际活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直接后果是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重脱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心大厅式的工作模式只起“记账”的作用,形成了收入在国库,支出及会计档案在核算中心,收入明细账在各单位的“板块”结构,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由于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降低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核算中心无法判断经济内容是否真实,会计核算中心难以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目前费用开支标准比较混乱,各单位自有一套开支标准,中心又无法通晓其政策规定,造成核算失真,监督失效。预算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弱化,削弱了预算单位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在降低预算单位内部违法腐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预算。
如何解决集中核算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1.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科学预算进度
部门的预算编制应以部门为单位,年度预算必须统一反映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早编细编预算。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以集中支付为方向,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同时可引入“行政成本”概念,将预算分配与单位履行职能直接挂钩,并要做到尽量细化预算,统一标准,统一政策。预算执行要不遗余力,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财务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2.事前事后两方面着手进行资金使用监督
(1)财政部门要继续不断地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2)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财政部门引入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绩效审计机制,不仅仅是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还要评价预算执行的效果,不仅仅是审计单位收支账目,还要审计资金使用效益,提出改进管理、节支增效的建议,从而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高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制度,对保障资金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从源头上抑制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 实践中也存在 不少的问题和争议,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和争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才能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效率,使得会计集中核算制 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珠:对会计集中核算利与弊的若干思考.企业家天地 2006.11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分析
作者简介:崔英 (1960-),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财务结算中心主管会计,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70-03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缴拨的一种分散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财政资金难以统筹调度,使用效率低,不利于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问题。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核算,即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该中心不仅负责对单位款项的结算,还负责对各单位财务的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题、综合财政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单位财务开支审批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财政收入一个账户,财政支出一个漏斗,资金管理一个渠道”的要求,取消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各单位财政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单位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并设立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资金结算。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一)规范了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中心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规范》等法律法规行事,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二)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基本账户全部取消,资金集中在中心的单一账户上,财政部门就可以统一调度资金,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三)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工作的顺利实施
会计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和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经核算中心审核确认后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的作用。对于政府采购项目,其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入直接上缴财政专户,不得进入核算中心支出户,从而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保证了“收支两条线”的实施。
(四)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比较简单,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必然会增加人员编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量并不大,独立核算造成了人员的浪费和机构的臃肿。通过集中核算,并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运行成本。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一)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单位收支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相当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突出。实行集中统一核算,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起到强化预算约束的作用。所以,集中统一核算有赖于预算编制的相应改革。
(二)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单位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特别是形势变化也较快,各单位会以各种借口强调变通的理由,所以执行起来较困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而发生。实行集中核算后,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
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如果不加以解决,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机构尚未健全,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充分肯定。但应清醒地看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各项职能远没有得到合法合理的定位,其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重核算轻监督、重服务轻管理、重支付轻信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反映在财政运行体制上可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艰难,财政资金供需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及时缓解,各方面要求增加支出的呼声日益高涨,财政调控困难等。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核算氛围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部门、核算中心应加强宣传,提高各核算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积极配合会计中心开展工作。各核算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按照“三个不变”的原则,要继续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抓好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结报工作。
(二)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理顺单位采购与集中核算的关系
要进一步扩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活动。
(四)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在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有限的情况下,要求单位财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除做好本单位的报账工作外,还要继续搞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做好财务收支活动的分析和总结,根据会计核算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等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核算中心要注重同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对账与盘点工作,切实做到账帐相符、账实相符,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各项财政政策的出台,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童道友主编.财会集中核算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施先旺.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郑成贵、徐柏松.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J].财会通讯,2004,(04).
[5] 赵炳起、李永宁.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 2005,(06).
篇7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电算化;财务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理解及特点
1.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理解
在企业公司环境下:又称为一级核算。是指将企业、公司甚至集团所有财务核算都集中在财务会计部门进行的一种财务工作组织形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各部门,例如运营部门及相关职能科室只对本部门及科室发生的经济业务收集、填制,汇编原始凭证及其汇总表,定期地送到财务会计部门,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摘要事项。财务部门的会计记账凭证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各种财务账簿,制作出财务报表。这种工作方式为减少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提供了方便,带来了工作效率的增强。
会计电算化作为办公自动化在财务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结合IT软件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相对于传统手工记账工作方式,有着方便快捷、数据易复制、传递方便、规范统一、大大提高财务记账工作效率的优点。
2.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由于经济业务支出由原单位领导决定,而核算工作由集中统一的会计部门完成,其工作人员与领导不构成隶属关系,会计业务的执行者并不听命于经济业务支出的决策者,会计管理上的分离,避免管理层干涉会计业务;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以往财务支出审批与会计核算监督为一人的管理方式,在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下,财务支出审批由经济业务发生单位执行,而会计监督由集中核算单位执行,这样支出审批责任和票据审核核算责任相分离。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下,银行核算账户被统一,资金收付集中办理,各单位或部门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核算部门。这样就减少了原单位财务人员,出纳和会计被取消,只保留报账员或类似人员。同时在会计核算部门委派会计人员由于采取电算化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一单位一会计的岗位设置,往往一名委派会计人员担任多家会计核算工作,大大精简了整个系统的财会从业人员,同时也带来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人均工作量的增加。
采用财务甚至管理软件来完成核算工作,采用B/S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组建局域网系统等等,电算化、网络化的会计工作方式虽然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但也带来了电脑病毒、黑客攻击、数据资料易被修改复制删除等IT软硬件上的财务不安全风险。而且,会计从业人员往往在IT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提防数据篡改丢失能力不强,甚至都没有电子数据保护的意识。这在客观上加大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财务安全的风险。
二、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安全要求
1.完善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明确经济支出审批责任与会计核算监管责任,每笔原始凭证必须有经济事项支出单位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的亲笔签名确认过目。记账凭证应当有会计监管审批权的领导签字,会计核算员、出纳员等经手人员签字,做到每笔经济支出业务各个环节都有责任人可查,责任得到明确区分。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原则是:对于某项经济业务支出,授权者与执行者分离。执行者与批准者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分离。对于资产管理方面,保管者与记录者分离,与从事账实核对者分离。
2.建立贯彻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程序的修正和参数调整应由此软件开发公司人员来实施,应当设置系统维护人员,来进行会计数据的更正和恢复,这一职务也可以外包给软件开发公司人员来实施,其他岗位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由于会计核算不当造成的账簿数据错误,可由会计人员采用会计追溯调整等会计技术更正方法来进行,不得采用IT类技术修正。
应当对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权限进行分级设置,不同权限不同操作功能,并分别设置密码。会计从业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软件密码保密。
会计核算软件维护、修正、升级和硬件更新换代时,要保证会计数据的连贯性、完整性,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有相关人员审查。每次对软件的调整和维护应当有工作日志等详尽记录。
会计核算电算化数据应当定期备份,可采用硬盘式备份或光盘式备份,每次备份应当一式两份,备份介质要保管在防潮、放热、防磁环境下,由专门岗位专人保管,不得乱放外借,恢复数据时,要用最新最可靠的备份恢复介质。
要注意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性,定期进行计算机、服务器杀毒,杜绝外来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传输文件,保证数据、软件、系统、硬件的安全,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畅进行。
3.会计集中核算下财务安全角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方式下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素质,对每笔经济业务支出心中有数,已明确区分责任。其次,要有不断进取的业务学习精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在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游刃有余。第三要提高自身IT电算化水平,要懂一些IT概念和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电算化、网络化的会计核算工作方式。
三、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安全具体制度
1.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具体财务安全制度应是:
(1)岗位设置上采取内部牵制制度
出纳岗位与会计岗位、档案岗位不得同为一人兼任,材料物品等采购员不得兼任会计岗位、验收岗位、库管岗位。同理,这四个岗位任意两者不得兼任混岗。资产盘点必须由财务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主管会计,库管员,采购员,验收员共同参与。
(2)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近亲属不能在单位领导、会计机构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会计从业人员的近亲属不得与该人员在同一单位做财务方面的工作。
(3)贯彻落实现金和银行票据的安全管理制度
用于零星支付的现金和票据必须在保险柜中存放,唯一只有出纳员可以使用保险柜,并且密码除了出纳员,其他人无权知晓。出纳员要做到保险柜钥匙随时放在身上,不准将其搁置在办公环境内。出纳员打开保险柜时要注意和其他人保持距离,以防密码被别人知道泄露。空白票据在使用时才能盖章,若使用前盖好图章的票据,绝对不能留过夜。票据的购买使用填写保存等职责只能由出纳人员履行。领取票据要做好登记并有领取人签字。每天下班前,注意防盗,门窗是否关严,保险柜是否锁好等等检查措施必不可少,长假前应当对门窗、保险柜贴封条。
(4)贯彻落实印鉴管理制度
印鉴保管应当分人保管和使用,禁止其他人随便使用印鉴。
(5)贯彻落实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保管员,档案的归档借调查阅移送应当有专门的记录簿登记。
2.应当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能够从根本上、制度上保证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安全、准确、高效,也为企业管理和效益的进步提供保障。具体应做到:
(1)建立明晰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会计电算化的分工和责任,明确电算化系统的工作权限和处理方法。
(2)建立规范的会计岗位上机操作制度
做到明确操作流程、功能和类别、数额上的权限。
(3)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定期备份,存档时间和数量,备份方法,档案介质选择,存档地点,调阅复制许可手续等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规定。
(4)建立明确的会计电算化的保密和责任制度
应当明确与数据的安全保密相关人员的权限和责任。
四、小结
完善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贯彻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制度,强化会计集中核算下财务安全角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并建立完善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安全具体制度:包括财务安全制度和电算化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证企业电算化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安全。
参考文献:
[1]史若昀.会计集中核算之利弊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1-2.
篇8
关键词:科技企业; 集中核算; 研究
一、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概述
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它是由企业总部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对企业本部及所属内部核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其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科技型企业是由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而设立的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其单位性质是由原来财政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变而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体制由原来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在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从某些意义上仍然保留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色彩,所以,其会计机构仍然沿用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科技型企业推行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成效显著:一是精简了企业会计机构、减少了会计人员配备,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二是成功解决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有效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实现了企业资源互补和相互融资,减少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财务费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
1.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的建立
随着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完成,并纳入国资委系统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有科技型企业。由于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不断增多,自不断扩大。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已成为必然。按照“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的原则,科技型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所出资兴办的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分账核算,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
科技型企业根据其组织机构设置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规定只在企业总部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并所属单位行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企业所属内部核算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部委托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办理。企业总部财务部门根据各内部核算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具体办理内部核算单位的会计事务。通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为集中式会计核算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3.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职责范围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就是将内部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企业总部,由企业总部的会计机构行使管理和核算的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1)集中统一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效行使职权。
(2)集中统一管理和调配企业固定资产和企业流动资金,在核算单位之间有效协调企业资产和资金运行,降本增效,保障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3)集中统一办理银行开户和企业信贷、担保业务,统一管理银行预留印鉴和各种有价证券,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
(4)集中统一制定企业折旧、职工薪酬和利润分配办法,兼顾股东、企业、职工三方利益不受侵害。
(5)集中统一设置会计账簿,实行分账核算,统一合并会计报表和编写会计报表附注,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对外提供会计信息。
4.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取消了所属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将所属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上级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是:
(1)集中统一办理各单位报账业务,按规定程序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避免了分散核算时,原始凭证内容填写不全、发票使用不规范,记账凭证编制不统一、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现象发生,积极推进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开展。
(2)集中统一办理各单位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及时准确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记账,掌握各单位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变动情况,加强对各单位流动资金的监控,杜绝企业资金体外循环,防止企业私设小金库,以预防和消除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3)集中统一办理企业财产、物资的增减、收发、转移、出租、出借等业务,核算各单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卡、物三相符。掌握各单位财产、物资的采购、领用、库存和价值变动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决策参考,避免了过去信息报告不及时、虚报、瞒报现象的发生。
(4)集中统一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折旧政策、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标准等,避免过去由于执行会计政策不统一、成本计算方法不一致,而造成会计核算资料的可比性差,影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5)集中统一科技专项资金的核算。科技专项资金是科技型企业取得的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项目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规定,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实行合同管理。实行集中核算与管理,杜绝了科技专项经费层层转拨现象发生。
三、科技型企业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
1.企业管理层对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认识
(1)企业高管的认识:由于部份高管兼任所属核算单位的法人代表,他们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都在同一管理层的领导之下,只要是通过财务部门报账、记账、算账就达到了集中核算与管理的目的,对核算单位之间业务办理模糊不清,概念不明,致使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时张冠李戴,甚至把该属下属单位承担的成本费用,全部计入企业总部承担,违背了“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的原则。
(2)核算单位负责人的认识: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核算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均到上级会计机构办理;单位负责人认为没有了财权,失去了信任感。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责任心不强,调动不了积极性。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局限性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由于会计人员的精简,核算单位的不断增加,一个会计兼任几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普遍存在,其日常工作仅局限于报账、算账、记账、申报纳税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对于预算、监督、预测和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却无法开展。再加上会计人员置于核算单位之外,不了解核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核算单位的产、供、销等职能部门协调不好,对账工作不正常开展,账实不符、账表不符、账账不符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上弱化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职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资源共享的影响
科技型企业拥有的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水电设施等,在内部核算单位未分离之前,这些资源已存在于企业总部,归企业总部所有和使用,而在内部核算单位分离之后,企业总部为减少投入,而将这些公共资源统一调配给内部核算单位使用,形成了所有权保留于企业总部,使用权由总部及所属单位共享的局面,而这些资源是行政调配的,没有按市场规律进行计量、计价和分配,给会计核算带来新的难题,造成企业总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维护等成本费用负担过重,而所属单位的却没有核算固定成本,只核算变动成本,造成生产成本虚减,影响了利润的计算。
4.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科技型企业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转化的支出,技术咨询服务、内部租赁,内部融资,内部产品加工等业务。这些业务是在企业内部集中运行和统一办理的,在集中核算与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往往忽视了交易合同的签订、发票的开据、收入和支出的确认等,给企业带来了税收和法律上的风险。
5.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全面预算的影响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会计核算和管理是集中的,所属单位认为预算也是由财务部门集中编制的,是财务部门的事,放松了对全面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预算的分解、考核和监控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全面预算流于形式。
6.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影响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财务部门重核算轻管理现象时有发生,在债权债务核算方面只简单记录发生的时间、金额和单位,而对账龄管理和分析等工作均流于形式,清收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坏账、呆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
四、完善科技型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做到集权与分权的真正的分离
集中式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总部高管不再兼职子公司法人代表,应还政于子公司,做到集中与分权的真正分离;子公司负责人要在总部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做到既不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2.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实行全面分账核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两大职能,企业财务部门应强化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不能只重视会计核算,而放松了会计监督。再次,会计人员应加强与核算单位的协调与联系,定期与有关部门对账,做到账、卡、物三相符。要严格按照企业独立核算原则,实行全面分账核算与管理,不能只重视分账,而放松管理。
3.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正确计算资源成本,
财务部门要与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资产使用台账,要摸拟市场规律,建立资产使用的计量、计价制度,按照“谁使用,谁承担费用”的原则,核算资源使用成本,确保成本计算的真实和完整。
4.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
企业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建立建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和台账,强化内部交易合同签订,履行内部交易手续;财务部门要根据内部交易合同和业务流程办理收入支出核算,依法确认收入和支出,降低企业财税风险。
5.强化子(分公司)的预算管理作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强调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消除核算单位认识上的偏差,改变预算单独由财务部门编制方式,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方式,调动核算单位编制和实行预算的积极性,推动全面预算工作的展开。
6.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强化债权债务管理
建立债权债务信息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债权债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把内部各单位的债权债务的信息传递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建立客户信息挡案,加强监管,同时,企业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债权债务的管理责任,及时清收,保证企业资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徐慧勋: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几个问题及策略[J].广东科技,2009(8).
[2]刘 伟: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 2011(02).
篇9
关键词:边防部队 财务集中核算 问题 对策
财务集中核算是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新型模式,其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基层财务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边防部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以来,核算中心开始行使职责,并与基层单位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但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善。
一、边防部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边防部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财务集中核算的根本是“集中”,核算中心统一负责对基层边防所站队的核算工作,基层报账员定期向核算中心进行汇报,从而实现边防部队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助于规范预算执行。其次,财务集中核算有助于加强对基层边防所站队的财务收支监督,加大资金监控力度。基层边防所站队各项资金的使用都必须遵守预算规定,财务支出需要由核算中心统一监管,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资金流动都处于核算中心的监控之中,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开展稽查。最后,财务集中核算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财务规范以及监管的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基层边防所站队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有效治理了资金挪用、截流等腐败现象,因而使部队资金的运作更加高效。
二、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务集中核算是边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刻变革,其实施的过程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着力解决。
(一)各方参与配合的积极性不高
集中核算首先要明确核算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职责权限,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但目前对于职责权限的界定并不清晰,基层边防所站队认为自身的权力被削弱,只是被动执行报账,对财务管理工作表现不积极,对新时期边防部队建设应采购的物资规划,如对车辆、电脑的采购,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不够关心。而核算中心则遵循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认为基层边防所站队有责任管理好现有的设备、车辆、后勤物资,双方对责任权限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
(二)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存在漏洞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核算中心统一对基层报账员提交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尽管基层上报的原始凭证是真实的、合法的,符合国家军队及边防部队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但这些原始凭证所对应的支出项目是否属实,很难从凭证本身得到答案,这就导致核算中心对基层单位开具发票的真实原因缺少有效的监督。核算中心一般要负责若干个基层边防所站队的核算工作,报账时间也是统一的,所以中心很难对报账发票的真实来源进行充分调研,进而形成管理和监督的漏洞。
(三)国有资产管理不力
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包含对基层边防所站队费用支出的核算,也包括基层国有资产的核算。但实践中资金支出更受重视,基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管理受到的重视明显不足。有的单位电脑使用损耗严重,库存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维护,都在不断流失。这就会造成账面记录的价值与实际不符。
(四)报账手续复杂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边防所站队的费用支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报销,如报销人、报账员、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不仅手续复杂,而且需要较长的报账时间。有的报账员为减少繁琐的报账手续,往往将多笔费用支出一同报账,产生滞留收入,如边防设备采购的费用支出规模较大,因而容易造成资金挪用的风险。
三、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的发展对策
为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边防部队应采取科学的对策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
(一)明确落实财务集中核算的职责,实行绩效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是为了基层边防所站队的财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实上,这一改革对基层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要财务人员立足战略层面,研究预算制定与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科学方法。所以边防部队应明确财务集中核算的职责归属,对核算中心和基层财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将集中核算、监督与基层资产、财务管理等工作对应具体的负责人,并开始应用绩效管理,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例如,明确职责分工后,基层部队财务人员提出节约费用支出的新方法,基层部队有效维护现有资产的成果,都应与绩效相挂钩,从而实现激励式的管理。
(二)开展基层财务监督,堵塞财务漏洞
为杜绝原始凭证与资金使用相脱节的问题,核算中心应不定期开展基层抽查,盘点基层边防所站队的原有和新增资产,分析资产与费用支出票据是否吻合。核算中心要积极与基层单位展开沟通,多了解基层边防所站队的生产生活,明确财务支出的实际需求,并对基层财务工作进行指导,营造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工作局面。
(三)规范财务集中核算方法,严格预算执行
边防部队应进一步规范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方法,着重对预算、资产、采购等工作进行改革。首先,集中核算应遵循更加科学的预算体系,结合所辖地区边防部队收支特点,将预算外收支项目整合为预算内项目,加强集中监管力度。其次,集中核算应明确对现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基层单位能够根据边防部队建设要求,做好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最后,后勤部门应改进采购制度,拓宽集中采购范围。
(四)设立远程报账系统,简化报账手续
边防部队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远程报账系统,方便基层边防所站队财务人员实时报账,避免资金滞留、挪用。基层财务人员可以节省手工整理和录入的时间,核算中心还可以实现对基层边防所站队的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核算
国库集中支付,指的是预算单位提出申请,且按照相关规定由专门的审核机构审查合格后,由国库账户实施统一的资金支付。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组织单位,对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方式也会适当发生转变,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资金,发挥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价值,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将基于国库集中支付背景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需要基于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一)积极影响
1. 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能够使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创设良好的条件,使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为尽快清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1]。
2. 有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综合调度的能力
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需要按照统一规定执行各项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财政资金在各个部门中停留时间过长等问题,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资金调配能力[2]。
3. 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督
国家统一的财政体系管理方式下,能够减少财政资金的停留时间,进而有效提升财务资金的管理效果与使用效率[3]。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降低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率,也保证了财务管理各流程的实际价值,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督。
4. 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的管理效果
信息化社会下,对各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提升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能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综合效果,在国库之间相互联网与沟通的条件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实时互动[4]。
(二)消极影响
1.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完全由批复预付额度控制的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主导权力受到限制,故而也会造成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拨款频率增加,部门中操作次数、审核次数增加等情况,一旦出现一些突况,自身的灵活处理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使用权没有发生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肩负财政集中管理中,单位招标、投标工作等等,关注项目工程的实施具体情况,这些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其管理难度也会有所增加[5]。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将更多的资金融入到国库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等也增加了难度,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一)转变会计核算的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下,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会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收入方式发生转变。传统单位在受到财政资金后,进行账单核对。但是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事业支付的项目、财政补助的收入等进行账单处理,具体的实施流程得到简化,也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情况,改善借助财务沟通转付等方式下所带来的不便之处。
(二)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所设置的项目内容发生了转变,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这种模式下,预算单位可以基于财政单位的具体要求,传达授权支付用款的相关规划。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形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受到相关授权后,进行到账通知,明确用款额度并实施经费支付、经费补助等等。
(三)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额度结余和单位资金结余之间的项目内容也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年终预算结余的财务核算方式,直接实现财政支付、财政授权年终支付等,简化行政事业单位中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的方式。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核算的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细致划分财政资金的应用范围,提升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能力以及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机制等方式实现财务管理和核算,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综合效果。
(一)细致划分财政资金的应用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需要细致划分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纵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应用情况,除去项目经费,通常需要对单位公共使用的支付进行详细分析,做出适当分类。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环境下,国库财政资金集中支付范围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大多属于公共产品性质,并不是行政性质。故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项资金的应用范围、应用途径等等,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价值。
(二)提升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能力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对信息网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网络的构建,保证各项信息的实时传递与交互。在这种方式下,才能够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会计电算化能力,积极借助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项财政支付、财政管理等等,并在信息化网络技术下监控财政支付的具体情况。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需求,需要培养更多的信息化网络人才,进而满足各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需求,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质量。
(三)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机制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需要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下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国库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财务管理、财务核算活动按照规定循序渐进的开展,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一旦出现任何不良问题,及时追究相关参与人员的责任,构建责任问询机制,通过全面的制度规定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各个岗位的分工等等。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能够使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发生转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要求,通过细致划分财政资金的应用范围,提升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能力以及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机制等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创设良好的条件,使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资金调配能力,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与核算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香. 浅析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5,20(22):215-216.
[2]王微. 新会计制度对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15,21(12):213+264.
[3]徐孝民. 现阶段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利弊及对策――基于高校组织定位和活动规律的视角[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3):201-208.
[4]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 会计研究,2011,06(13):42-49+95-96.
- 上一篇:法治进乡村宣传活动方案
- 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