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实施条例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法实施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法实施条例

篇1

悠悠十三载,漫漫合并路。自1994年的酝酿工作开始至2019年3月16日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合并宣告完成,这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新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赖于有效地贯彻实施。日前,与新税法配套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在社会各界的殷殷企盼中出台了。为使广大纳税人与税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贯彻《实施条例》精神,本报记者就《实施条例》中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条例》的起草,主要遵循了合法规范、结合实际、接轨国际、严谨具体、便于操作等原则。在符合税法规定原意的前提下,将现行有效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内容纳入《实施条例》,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实施条例》还结合经济活动、经济制度发展的新情况,对税法条款进行细化,体现政策的科学性。此外,《实施条例》的起草还借鉴了国际通行所得税政策的处理办法和国际税制改革的新经验,体现了国际惯例和政策的前瞻性。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条例》共有8章133条,主要细化了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对其中一些关键性政策的设计思路,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

实际管理机构界定旨在保护税收权益

借鉴国际经验,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并采用了规范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

法人所得税制下的纳税人认定的关键是着重把握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标准。新税法采用注册地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双重标准来判断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注册地较易理解和掌握,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判断则较难理解。《实施条例》中对实际管理机构是如何界定的?相关的考虑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特别近十几年的国际实践看,实际管理机构一般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日常管理的地点,但在法律层面,也包括作出重要经营决策的地点。在处理方式上,税法中一般只作出原则性规定或不规定,然后逐步通过案例判定形成具体标准。为维护国家税收主权,防止纳税人通过一些主观安排逃避纳税义务,《实施条例》采取了适当扩展实际管理机构范围的做法,将其规定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这样有利于今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能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税收权益,具体的判断标准,可根据征管实践由部门规章去解决。

纳入预算的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

新税法在收入总额的规定中新增加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财政拨款等三项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企业收到的各种财政补贴是否属于财政拨款的范畴呢?《实施条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条例》将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之中的财政拨款界定为: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在一般意义上排除了各级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相当于采用了较窄口径的财政拨款定义。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考虑:一是,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减免的流转税,也有给予企业从事特定事项的财政补贴,都导致企业净资产增加和经济利益流入,予以征税符合立法精神;二是,当前个别地方政府片面为了招商引资,采取各种财政补贴等变相减免税形式给予企业优惠,侵蚀了国家税收,对企业从政府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征税,有利于加强财政补贴收入和减免税的规范管理;三是,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贴给企业的收入,在会计上作为政府补助,列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税收在此问题上应与会计制度一致。

合理工资薪金才能税前扣除

新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作出了统一规范,规定对企业发生的真实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予以税前据实扣除。《实施条例》对具体各项税前扣除的项目及标准予以了明确。

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工资税前扣除,《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对一般雇员而言,企业按市场原则所支付的报酬应该认为是合理的,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在企业内任职的股东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亲属通过多发工资变相分配股利的,或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的工资违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规定变相提高的,这些复杂多样的工资、薪金情况都将对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产生侵蚀,因此,从加强税基管理的角度出发,《实施条例》在工资、薪金之前加上了合理的的限定。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

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60%的比例、最高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扣除

《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一规定是出于何种考虑?

有关负责人表示,业务招待费是由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混合而成的,其中个人消费的部分属于非经营性支出,不应该税前扣除。因此,就需要对业务招待费进行一定的比例限制。但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之间通常是难以划分的,国际上的处理办法一般是在二者之间人为规定一个划分比例,比如意大利,业务招待费的30%属于商业招待可在税前扣除,加拿大为80%,美国、新西兰为50%.借鉴国际做法,结合现行按销售收入比例限制扣除的经验,根据有关专家学者从严掌握的意见,我们采取了两者结合的措施,将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规定为发生额的60%,同时规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广告宣传费按销售收入的15%扣除,当年未扣除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市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经营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共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用水及共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多渠道投资建设城市供水基础设施。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供水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六条对在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

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市供水条例》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长期供水计划相协调;

(二)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和合理开采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八条凡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前,必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

在地下水已经超采的地区,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范围,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量,防止地面沉降。

在城市公共供水建成区内限制自建设施供水和自备井取水。

第九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社会公布,并设置保护范围标志牌和禁止事项的告示脾。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卫生、水利、航道、公安等部门以及供水企业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共同保护饮用水源卫生,防止水污染。

第十条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的,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及沿岸为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二)采矿、采石、挖砂、堆放废渣;

(三)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放或者装卸垃圾、粪便;

(四)设置水上娱乐设施、餐饮设施和装卸有毒物品的码头;

(五)新建、扩建、改建与城市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六)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及沿岸为水源核心保护区。在核心保护区内除遵守前款规定和第十一条规定外,禁止下列行为:

(一)捕捞、停靠船只排筏;

(二)人工养殖、放养家禽。

第十一条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30米内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二)采矿、采石、挖砂,堆放垃圾、废渣;

(三)设置渗水厕所、渗水粪坑等污染源;

(四)新建、扩建、改建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进行。前期准备阶段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论证、评审。

第十三条城市新建、扩建、改建供水工程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

由省立项或者受国家委托负责审查的项目的初步设计,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由市、州、县(市、区)立项的项目的初步设计,由项目立项审批机关的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中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和批文,应当抄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建筑材料。

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

第十五条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时,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

第十六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章城市供水经营

第十七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杌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成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对城市供水水质进行管理。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做好水源水、净化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的检测分析,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每10平方公里主干管网设置一处管网测压点,并能连续测定供水压力,确保管网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禁止转供或者盗用城市公共供水。

第二十条新增城市公共供水的用户(包括临时用水的用户)和增加用水量需要改建公共供水设施的用户,均须向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供近、远期用水计划。

用水单位和个人需要更名、过户、停用、销户,应当向自来水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结清水费。

第二十一条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质标准,保持不间断向用户供水,不得擅自停止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需暂停供水的,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发出通知,紧急事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发出通知,并尽快修恢复供水。暂停供水时间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保证生活用水的需要。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抢修工作。

第二十二条必须安装符合国计量标准的水表,同时缴纳水费。

第二十三条用户用水应当按照不同用水性质实行分类装表。不同性质用水共用一具水表的,按照其中最高水价类别计收水费。

第二十四条城市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制定。省辖市的供水价格,由省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其他城市的供水价格,由市、州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实行听证和公告制度。

第二十五条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专用消火栓由消防部门与供水企业按照各自的职责管理。除消防灭火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从专用消火栓取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消火栓和消防供水管道、阀门等设施,由用户自行购置,自行管理。

城市环卫、绿化、市政等用水,应当向供水企业办理手续,按照当地最低水价类别计费。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鼓励用水单位和个人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月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七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组织职工参加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五章城市供水设施维护

第二十八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制定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加强供水设施维护及安全管理,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供电部门应当确保水厂电力供应和供电安全。第二十九条城市公共供水用户自行投资新建、扩建、改建本单位内部的供水设施,需要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必须向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设计和施工;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计量水表和表箱由产权单位、个人负责管理和维修。

第三十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损坏或者擅自启闭和堵塞城市供水管网中的阀门、水表、管道以及城市公用消火栓等供水设施;不得在城市供水管适及共附属设施的地面两侧一米以内和规定的地下安全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及其他地下设施、堆放物资、挖坑取土、栽种植物或者进行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禁止擅自迁移、改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因工程建设确需迁移、改装、拆除城市供水设施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报经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同意,经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负责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同意,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负责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三条有《城市供水条例》第三十三条行为,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10000元以下。第三十四条

有《城市供水条例》第三十四条行为,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工程造价的5%以下。

第三十五条有《城市供水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二)项行为,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应缴水费或者盗用、转供水量水费的1倍以上2倍以下。

篇3

关键词:一级管网;二级管网;水力失调

中图分类号:TV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58-01

在我国北方各个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公益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但如何发挥城市集中供热的效益,努力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而热力管网的水力失调却造成了热能的极大浪费更是间接地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又一大原因。因此调节热力管网水力平衡应该是我们供热企业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现今各城市集中供暖的一级管网形式逐渐的由支状管网向环状管网过度,虽然供热系统形式的改变对于整个热网的水力平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个别部分的供热管网建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水力失调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实际管材施工所用管材与设计管材不符或者与设计参数不一致。设计之初是根据水力学及热力学理论进行计算而选取相应的数据,而材质参数的变化必然引起水力变化于是造成失调;(2)用热新用户的增加,必然会增加供热系统新的阻力,这样使原有管网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3)在实际的热网敷设施工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从而达不到原设计预计值,这样也会造成部分管网水力失调;(4)在热网的正常维护中由于阀门或者管件等的更换造成局部的阻力的变化,这样也会对热网的水力平衡引起变化造成失衡;(5)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没有仔细对所设计管网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管径。供热管网的水力失调造成热用户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温度过低会达不到采暖的目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热用户室内的舒适度,因此供热管网调节的目的是使热用户内散热器的放热与热用户热损失的变化相适应,以确保热用户室内温度达标,既节约能源,又保证供热质量。

供热管网的调节有这么几种方法:

1、间接式供热系统的初调节

间接供热系统的初调节分为一次系统初调节和二次系统初调节,初调节时应先调节一次系统,后进行二次系统的调节,为减少初调节时的盲目性和提高调节效果,在调节前应分别对一次和二次系统进行准确的水利计算,然后按计算结果进行调节。

(1)一次系统的初调节主要是利用换热站内或管道上设置的检测仪表(流量计、压力表等)对网路上或换热站内的调节阀按水利计算结果进行反复调整。应注意的是对二次管网较长或保温不好的用户进行初调节时,其调节量应包括为补偿二次管网热损失而增加的流量。

(2)二次系统的初调节同直接式供热系统的初调节一样,即借助各种检测仪表,按水力计算结果,先对管网上或热用户入口处各阀门进行调节,然后再调节用户室内部分的各主管、支管阀门。为保证各用户得到所需流量初调节常要反复进行。

2、间接式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根据调节地点不同,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分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三种方式。集中调节在热源处集中运行;局部调节在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进行;而个体调节是直接在散热设备(散热器等)处进行的调节。其中集中或局部调节方式又有如下几种:

(1)质调节:保持流量不变,用改变网路供水温度来调节的方法。

(2)量调节:保持供水温度不变,用改变网路循环水量来调节的方法。

(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按室外温度高低把供热期分成几阶段,在不同阶段保持一定流量情况下进行质调节的方法。

(4)间歇调节:通过改变每天供热时数来调节的方法。

由于一次系统的水利工况较易调节,系统压力可调范围大,因此其运行调节应采用质调与量调并用,在保证最不利点压差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量调的方法,特别是供热初期和后期应以量调为主,供热中期以质调为主,量调为辅。

在二次供热系统中,采用自控系统比较常见,它一般由室外温度传感器,一个单板机和一个自动调节阀组成,它可根据输入单板机内的运行曲线,按室外温度变化对一次系统供水量进行自动调节,来控制二次系统的供水温度,达到对二次系统质调的目的。同时也可调节循环水泵的频率来改变循环水量,从而把管内热水的流速控制在一个经济流速,从而达到循环水的量调节。

篇4

关键词:水电厂,发电调峰,运行能力

1、水电调峰运行特点

由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要求机组不仅满足电力系统基本负荷需求.还要根据电力负荷的波动及时地调节生产.换言之,机组应该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担负电网运行中的调峰任务。水电是一种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水电机具有组启停迅速快,调节灵活性高,调节幅度大,变化响应快,运行可靠等特点,故水电是优越的调峰电源。由于调节性能差异,水电厂在不同时期承担调峰的能力有所不同。在枯水期,将有限的水电投放到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利用水电优越的调峰性能,水电机组在电网运行中承担峰荷和腰荷。然而,在丰水期.由于水电承担基本负荷,电网调峰任务基本上由火电机组承担.径流式水电厂一般带基荷或腰荷,当入库流量达到或大于满发流量时,若承担调峰任务,将会发生弃水调峰损失电量;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厂,受控制防洪水位的限制,在汛期调峰也将发生弃水调峰损失电量现象。为了更好发挥水电发电调峰的效果,电网采取多种措施,如开放汛期低谷用电、统一检修管理等,促使水电多发季节性电能。水电调峰也与火电一样,存在着设备损伤和事故率增加的可能性。如在机组启停调峰、机组非优运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汽蚀、振动、磨损,从而增加检修工作量。这些故障不仅增加水电机组检修工期和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水电厂的发电成本。因此,需要研究合适的手段激励发电企业提高机组调峰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充裕的调峰能力,满足电网运行的调峰需要。

2、改进水电调峰运行能力的措施

2.1合理安排水电机组负载

由于水电厂各机组的可调容量和可调电量不同,对于可调容量大、可调电量较小的水电机组,应该安排在发电负荷曲线上较高的工作位置运行;而那些可调容量小、可调电量较大的水电机组则应工作于发电负荷曲线上较低的工作位置运行。应尽可能平均分配两台机组的负荷,这样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发电整体经济性,同时由于均衡留有旋转备用容量,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尽量减少机组负荷的大幅度波动,因为机组负荷大负荷波动会严重影响机组的运行寿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组一次大负荷波动的影响相当于机组二十五个运行小时的运行寿命。所以机组运行中,应尽可能减少机组负荷的大幅度波动,尤其在AGC投入时,要注意通过全网机组协调调整,减少水电机组负荷波动幅度。

2.2 合理安排机组启停

尽量缩短调峰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间和减少启停机时间。在晚高峰过后时段,当两台机组的发电总负荷接近全厂机组出力的一半时,应该申请停一台机组,并把要停机组的负荷尽快地转移到另一台机组上。到第二天的早高峰时段,应根据启动机组的时机开机,尽量减少开机时间,并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尽量带较高负荷运行。

2.3 运用价格手段调节

电力价格就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应当运用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来进行间接调控。为改进水电厂发电调峰能力,有效地减少水电厂弃水,应当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实行电价改革。一方面发电厂上网电价要实行峰谷电价;另一方面水电厂还要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实行丰枯电价,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并且通过调整省际互供电内部分时电价差,引导并促使各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系统水电调峰资源,从而利用市场经济扛杆作用来达到经济调峰的目的。对用户同时实行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并鼓励低谷用电,提高用电的负荷率,减少水电厂弃水调峰。这不仅是改进水电厂发电调峰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网商业化运营的需要。水电厂可采用丰枯电价和峰谷电价及弃水电价相结合的方式。按季节实行丰枯电价,每日实行峰谷电价,弃水期超发电量实行弃水电价。弃水电价按可变成本加微利的原则确定。

2.4 调整电源结构

调整电源结构,加强需求侧管理是有效降低电网的峰谷差,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改进水电厂发电调峰能力的根本措施。水电比重较大的省区,应当注意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在电源规划和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限制常规火电厂的建设,大力开发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适当限制在电网粗犷型小水电的发展。同时,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提高用电负荷率,降低电网峰谷差,减少水电弃水调峰。

2.5 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各个电网的电源构成也相差较大。利用水电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同及来水时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开展网内的水火电优化调度,而且可以开展跨大区及跨流域的水火电联合调度。水电站多远离负荷中心,必须通过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来输送洁净的电力。一方面,水电的发展推动了电网的发展;另一方面,水电离开大电网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区域电网公司内应当发挥水电,尤其是担任电网主要调峰调频任务的大电站的作用,由电网公司实行统一调度。加大电网间交换电力,开展水火电优化调度,确保国家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落实。进一步发挥跨区联电网互联的效益,实现水火电的优化调度,充分发挥大电网水火互济,丰枯互补的作用。

篇5

关键词:水电厂;发电能力;调峰能力;有效措施

水电厂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火力发电厂供电方面的压力,减少了因供电需要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是水电厂在产生一定效能的时候,调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愈加凸出。现为了保障水电厂在调峰、调相、调频等方面能继续发挥作用,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供电过程的安全性,以及能够维持供电系统继续发挥经济效益,根据水电产在供电过程中会发生的状况,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一、水电厂的工作原理

水电厂是通过把水的位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厂。在整个发电过程中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从河流的高处或者从其他地方引入的水,通过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一定的水压和流速冲动水轮机转动开始工作,将水的位能和动能先转换成机械动能,然后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形成一定的电能。在整个过程中,水电厂调峰操作简单便捷,成本较低,在电网工作的过程中带来良好的调节性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水电厂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的重要性

水电厂作为一种发电厂,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还是向电力系统和用电客户供电。但是由于水电厂在供电方式和运行上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调峰、调频、调相等方面,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保障电力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所在。

正确选择水电厂和系统的连接方式非常重要。水电厂将生产出来的电能一般是通过长距离的高压送电线路送人电力系统中的,因此,在水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既是合理的选择水电的送电电压、导线截面和送电线路的回路,这样才能保证水电厂能够将水能转换成的电能及时准确的传入供电系统,保证各个设施能够经济、高效的运转。水电厂在投入使用后,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中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跟踪负荷灵活、投入少、电能供应迅捷等方面都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可是,也因为电能的产生、输送、分配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这对机组的要求就相应的提高了。机组不但要满足电力系统基本的负荷需求,也要因为对电力进行调节性的生产。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体现了水电厂对电力系统的重要调峰作用。

三、水电厂具备的调峰能力和调组能力

水电厂在调峰和调频方面相较于火电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一般承担基荷和腰荷。主要是因为火电厂在工作中采用的汽轮机具有在开始发电供电的时间过长,并网后停机时间过长等缺陷,影响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益。如果让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调节峰荷,会因为不停的开机停机原因,降低燃煤的利用效率,跟不上反应速度,同时也会是设备及操作与工作要求难以同步。如果用水电厂替换了火电厂承担峰荷的任务,首先,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并网发电,不用像火电厂一样,需要对锅炉进行预热,浪费时间和资源。其次,水电厂承担峰荷任务,能够使设备操作和工作要求达到同步,使电力设备能够充分的被应用起来,增强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所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让水电厂进行调峰,更加高效、环保。

虽然在调峰性能上,水电厂能够发挥方便、迅捷、灵活的特点,但是由于水电厂再供电来源上是直接采用自然资源,受水流和水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其发挥的效能会因为资源受限的不同程度产生不同。因此,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对水电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丰水期的时候,为避免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水电机组和相关设备可以调整为满发或者接近满发,在电网中承担基荷和腰荷的作用;在枯水期,调整水电机组的状态为高峰负荷。通过以上的调整,水电厂会在丰水期承担电力系统的基本负荷,这就需要合适的手段激励电力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机组的调峰能力,满足电力系统中对于调峰能力的需要。

在枯水期,水库中的蓄水量变少,水电厂一方面要满足电力系统对调峰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当作备用机组来调相运行。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经济效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器的利用率。

四、优化水电厂调峰能力的有效措施

水电厂的调峰能力是指,机组对系统负荷的跟踪能力,是机组在开停实践和出力变化幅值以及出力调整速率因素的综合表现。调峰能力是由多项因素共同决定和影响的,只有将各项因素合理组织和描述起来,才能实现优化调峰的效果。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电网调峰的运行方式也不外乎那么几种:压负荷调峰、启停机调峰和空载运调峰。但是不管是哪种调峰方式,弃水调峰都是不合理、不经济的做法,因此水电厂再调峰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规避弃水调峰。在评估机组的调峰能力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全面反映机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的情况,提出科学可行的措施和解决办法,是我们当前应该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建设具有抽水蓄水性能的电厂,能够有效的增强水电厂的调峰能力。在我国,中小型的水电厂对电力系统的供应、调峰以及事故报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因为其规模小,再发展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水库水量并不是很多,这就会在调峰时间上再突显出一定的局限性,顶峰运行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水库的水位就会下降,机组工作的时候受到阻碍,调峰能力也就会相应的降低。并且,如果电网处在低谷的时候,很多电能都发不出来,就会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用电客户对电能方面的使用。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在在电厂建设蓄能泵,就可以有效的应用低谷时多余的电量,将下库的水抽到上库中储存,在常规的发电过程中,再有上库流到下库中,这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抽水蓄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保证上库中的水位能够保持不变,不断地将火电转换成水电,这就是一个纯抽水蓄能性的电厂。

五、抽水蓄能电厂发挥的作用

1.抽水蓄能电厂可以利用枯水期的剩余电能抽水,在尖峰时发电,不仅仅可以做到调峰调相还能做到低谷时的填谷,也能够调频和事故备用,这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种能量储备转换和改善优化的作用。

2.抽水蓄能电厂具有水电厂的一切优势,不仅仅可以实现在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像水电厂一样在调峰的过长中发挥独有的优势。但是水电厂却不具备抽水蓄能电厂的填谷功能,并且其调峰能力也仅能发挥抽水蓄能电厂的一半。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用抽水蓄能电厂逐渐替换水电厂是一种大势所趋,也是基于能源和发挥的效能,实现的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的。

3.抽水蓄能电厂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减少了单位千瓦投资高的调峰火电机组的容量,为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节省了成本。抽水蓄能电厂能够很好的适应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在电网的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电源方面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得电力公司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推动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

4.抽水蓄能电厂能够有效的打破传统的发电厂对于水资源的局限,能够适应在各种时期各种环境下电力系统对于调峰能力的需要。当然,这种满足性也是在蓄水规模与发电系统中对于调峰能力的需要是相匹配的。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有效的发挥抽水蓄能电厂的作用,实现蓄水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经过不同的调整能够调试机组达到电力系统中对于调峰能力的需求,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在抽水蓄能电厂方面的建设还有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对科研方面应加大投资,尽快的将抽水蓄能电厂的更过功能投入应用,将会使我国的电力工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胡振鹏.调峰电量的上网电价与水火电调峰经济性比较[J].黄岩水电能源科学,1998,4.

[2]李承军,马寅午.水电厂调峰效益期望模型初探[J].水电能源科学,1997,1.

篇6

[关键词] 衡水市;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 201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5A。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44-2

一、前言

衡水市的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型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延续,是用户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物业管理是一种与房地产业相配套的综合管理,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的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兴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以更好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衡水市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衡水市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及物业管理行业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新兴的物业管理行业,其发展进一步的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下表是对衡水市物业管理部门的简单调查。

但是,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更好的提高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一)未能准确进行定位,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物业管理行业的核心就是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由于部分物业部门未能对自己的职责进行准确定位,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导致服务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先期制定的收费标准过低、员工待遇不高、企业经营不规范、未能把服务业主放在第一位等原因。

(二)物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项服务性的行业,这就要求其具备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是,衡水市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下,专门的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是本科以下的学历,有的人员甚至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对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一窍不通,导致物业管理的整体质量比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要求。如今,物业管理部门更多地注重管理模式的改革和专业化进程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整合,但是也加重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大幅度流失,进一步降低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影响了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虽然衡水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断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是一项新兴企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还为能很好的进行改善,导致出现了三种滞后现象,首先是法规的滞后,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物业管理条款,但是我市至今仍然未能出善的法规,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其次是政策比较滞后,目前相关的收费标准还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定价,并且制定的收费标准过低,导致物业部门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最后是规范比较滞后,物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

三、提升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措施

(一)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服务意识

物业管理部门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服务范围和用户的需求。企业要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和掌握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把业主放在管理服务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本行业不断的规范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更好的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在本市的发展,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逐渐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更好的提高物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衡水市近几年推行了物业管理考试注册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质量。物业管理考试注册工作,使参考人员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明确物业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并且有效的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同时,管理行业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要想更好的促进物业管理企业在我市的发展,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标准,加强市场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同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标准,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定价,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物业管理企业也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不断健全本行业的各类规范和标准,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发展为目的,不断推进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健巍.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董林.典型社区物业管理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9).

[3]田霞,薛涛.太原市物业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1,(15).

篇7

1 视同销售事项,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有变化需注意:A、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不在按视同销售处理。B、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将视同销售做为计算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基数。同时视同销售的成本允许扣除。

2 工资薪金支出。与以往不同,没有了限额等规定,但应注意:(1)合理性是指符合经营活动常规。(2)工资薪金支出绝对不能理解为就是到12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这可能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许多企业都是下月支付上月工资,这是企业欠职工的债务)。审查企业计入相应科目是否符合经营活动常规,是否挂到应付个人名下的,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对工效挂钩企业计提的未超标的工资费用,如果当期未发放,对超过实际发放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作为工资储备基金的,在以后年度实际发放时再据实扣除。

3 职工福利费支出。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实际支出的福利费,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4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实际支出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5 工会经费支出。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实际支出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6 业务招待费支出。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行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除发生额的40%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外,发生额的60%部分超过上述比例的部分也不得在税前列支,也应调增应纳税所得。

7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根据新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里需注意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例:根据国税发[2005]21号:自2005年度起,制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在销售(营业)收入25%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费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应按此规定执行。国税发[2006]107号:2006年1月1日起,服装生产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就应按新所得税法执行。粮食类白酒广告费仍不得在税前扣除,用薯类生产的白酒广告费扣除问题按国税发[1998]45号文件规定执行,即不得扣除。

8 公益性捐赠支出。根据新税法第九条及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12%总的部分,准予扣除。

非公益性捐赠。按税法,只有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才能在税前扣除,除此之外的捐赠均不得税前列支,应调增应纳税所得。

篇8

关注一:纳税人的变化

根据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相比,新税法对确定纳税人作了重大改变,即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以独立经济核算的三个条件来确定纳税人改为以法人来确定纳税人。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是以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确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单位纳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可以涵盖现行企业所得税中所有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并有利于与个人所得税相互衔接配合,实现企业所得税对全社会经济活动的覆盖和调节,规范国家与企业、居民的分配关系,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公平的税收环境,堵塞税制和征收管理的漏洞,防止税收流失。

关注二: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变化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25%的比例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未设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有机构、场所但取得的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按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按20%比例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33%,内资企业年所得税额在3万元、10万元以下的还分别实行18%、27%的优惠税率,对外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地还实行15%或24%的优惠税率,加之较多的减免税优惠,名义税率和实际税负差距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内资企业近几年所得税负担率24%左右, 外资企业负担率14%左右。因此,统一税率,并适当降低税率,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解决名义税率与企业实际税负差距过大问题,是这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重点。

关注三:部分扣除项目的变化

1.应付工资的变化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性支出准预扣除,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计税工资标准扣除.计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2.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变化

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是企业经营中为满足职工的集体生活需要,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所发生的支出,是职工福利性质支出。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2%、1.5%计算扣除。原外资企业所得税依据的文件和有关材料,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准予列支。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业务招待费扣除的变化

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以下的,按5‰的比例扣除,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超过该部分按3‰的比例扣除;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交际应酬费,分别在下列限度内准预作为费用列支:①全年销货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销货净额的5‰;全年销货净额超过1500元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 的3‰;②全年业务收入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10‰;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业务收入总额的5‰。原规定限额扣除不尽合理,该种处理会造成一部分企业销售(营业)收入较少时,计算扣除限额小,导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得不到税前扣除,特别是新办企业,往往处于业务拓展期,需要开支大量的业务招待费,而一部分销售(营业)收入较多的大型企业,计算扣除限额大,基本上能满足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起不到调节控制业务招待费的作用,企业的业务招待难以准确划分商业招待和个人娱乐,所以新税法实施条例采用从列支比例及限额两方面加以控制。

4.广告费扣除变化

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原内资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以扣除的广告费限制在销售(营业)收入的2%以内;部分行业如日化、家电、电信及制药企业的分别按销售(营业)收入的8%及25%的比例内扣实扣除,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外资企业广告费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新税法实施条例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进行合并,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作出调整,同时对于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由于与企业取得应税收入不直接相关,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定的要求,不得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不得在税前扣除广告宣传费。

5.固定资产租赁费用的扣除变化

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6.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变化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新税法将对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根据现行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适度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将优惠政策适用对象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给予各类企业公平的税收待遇;取消研究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才能享受优惠条件的限制,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7.关于固定资产标准的变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设备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关注四:税收优惠方式的变化

在税收优惠方式的选择上,新税法在主要采用传统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等直接优惠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税收优惠格局从直接优惠向产业优惠转移的变化,对税收优惠方式进行了适度调整,尽可能地采用间接税收优惠方式,新税法采取了主要的优惠方式主要有:

1.免税收入。新税法首次采用了“免税收入”的概念,将国债利息、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非盈利组织的收入等确定为免税收入。

2.定期减免税。对企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技术转让所得和征收预提所得税的所得,予以减免税优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

3.降低税率。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加计扣除。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和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其他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5.加速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确需要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6.减计收入。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由现行直接免税;调整为按收入的一定期比例计入应税收入的方式。

7.税额抵免。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创业的投资额和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关注五:税收优惠期限的衔接规定

篇9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具体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同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企业使用或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规定,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企业拥有相对自由选择权,但是一经选定某种计价方法后,就不得随意变更,如果需要变更,则应报告税务机关备案或者批准。

二、期末存货后续计量的所得税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计价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反之,存货按成本计量。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1)资产的计税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2)资产的净值(余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二)规定,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六条所称资产的净值和第十九条所称财产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期末存货后续计量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进行比较,二者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同时确认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

(3)期末存货后续计量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利润总额;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企业持有期间资产增值或减值,除规定外,不得调整资产的计税基础。这些税法上的规定意味着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具体做法是,一方面,本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纳税调增会计本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另一方面,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账面价值低于存货的计税基础,二者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应当确认该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

三、典型存货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案例:

(1)2008年末甲公司库存商品500件,单位成本500元,其中具有合同约定300件,合同价格每件560元,另外200件没有合同约定,一般销售价格每件440元;另外销售一件商品尚需发生税费20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

2008年末库存商品成本=500×500=250000元。

其中合同约定库存商品成本=300×500=150000元。

合同约定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300×(560-20)=162000元。

2008年末合同约定库存商品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 因此,合同约定库存商品没有发生跌价损失。

合同未约定库存商品成本=200×500=100000元。

合同未约定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200×(440-20)=84000元。

2008年末合同约定库存商品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合同约定库存商品发生跌价损失。

2008年末提取存货跌价准备=100000-84000=16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6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6000

(2)2008年度甲公司利润总额260000元,所得税税率25%,结合上例,不考虑其他因素。

2008年末所得税分析:

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前损益;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纳税调整,同时确认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

2008年末所得税处理:

①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60000+16000=276000元。

应交所得税=276000×25%=69000元。

②2008年末存货账面价值=250000-16000=234000元

存货计税基础=250000元

存货账面价值小于存货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00元。

③所得税会计处理:

所得税费用=260000×25%=65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16000×25%= 4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65000

篇10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下发了若干文件,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作了明确。正确理解文件精神,对于企业依法充分享受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尤其需要引起相关企业关注:

减免税适用税率

根据财税[2008]21号文,对按照国发[2007]39号文有关规定适用15%企业所得税率并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半优惠过渡的企业,应一律按照国发[2007]39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过渡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即2008年按18%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2009年按20%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2010年按22%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2011年按24%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2012年及以后年度按25%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实行减半征税。

新税法实施后,有关文件也规定了若干定期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根据财税[2008]1号文,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这类企业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那么其在定期减免期内是否可以按15%减半后的7.5%税率征收所得税呢?财税[2009]69号文明确,除国发[2007]39号文规定的过渡优惠政策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企业,其他各类情形的定期减免税,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25%的法定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减半征税。

优惠政策不得叠加

国发[2007]39号文规定,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优惠政策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原则,规定了若干形式的优惠政策,除所得税定期减免外,还有诸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研发费用及安置特殊就业人员人工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所得税、购置环境保护等专用设备按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额等等,这些优惠政策与过渡优惠政策是否也不能叠加享受呢?

财税[2009]69号文明确,这里所称的“不得叠加享受”,只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对此纳税人应予以关注,以免不能充分享受税法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分支机构适用政策

新税法以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而“两税”合一前,内资企业以是否独立核算而非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为纳税人认定标准,外资企业虽以法人作为纳税主体,但对其在我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商品贸易、服务等业务的分支机构,其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该分支机构所在地同类业务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就是说,“两税”合一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内、外资企业分机机构,都可能单独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税法第57条规定,在新税法公布之日即2007年3月16日之前设立的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那么企业在2007年3月16日之前设立的分支机构,是否可以单独享受国发[2007]39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呢?

对此,财税[2009]69号文明确,单独依据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优惠规定已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分支机构,凡符合国发[2007]39号所列政策条件的,都可以单独享受国发[2007]39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当然这里需要注意,新所得税法实施后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作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是不能单独享受的。

跨期投资收益处理

居民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两税”合一前后,内、外资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收益纳税处理都存在区别。新税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那么对于居民企业之间分配的属于2007年度及以前年度的累积未分配利润而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该如何处理呢?

此前,该问题一直存有争议,财税[2009]69号文对此终于明确,2008年1月1日后,居民企业之间分配属于2007年度及以前年度的累积未分配利润而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理。因此,2008年1月1日后,外资企业从其被投资企业取得的2007年度及以前年度的累积未分配利润而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未必都可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内资企业从其被投资企业取得的2007年度及以前年度的累积未分配利润而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即使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存在税率差,只要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也不用再补缴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政策

根据税法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里的“条件”,根据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中,有很多是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那么这类企业是否可以适用20%的低税率优惠政策呢?

财税[2009]69号文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待遇,应适用于具备建账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企业,按照国税发[2008]30号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实际上,由于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适用税法第二十八条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方面应具备必要条件,而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一般不具备设账的能力或准确进行财务核算的条件,也就不可能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资产总额,从而也就无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财税[2009]69号文同时对实施条例中,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作了进一步解释,即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