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全面风险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预算 管理 风险 控制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企业经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如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来提高运营效果、防范运营风险成为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无法有效预见和控制经营风险。多数企业按要求建立了制度和流程,但实际可操作性差,执行力低,效果较差。
缺乏协调机制,权责不明确。很多企业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链条长、流程不清晰,人员变化快,数据不统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运营效率低,经营风险高。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很多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主要由部分管理部门甚至是一般工作人员完成,判断标准不明确,管理措施存在局限性,导致风险失控。
监督机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内部稽查、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董事会机构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或者董事会就是半个经营班子,经理层的决策就是董事会的决策,缺乏牵制和监督。
二、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外部监管的规范,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内控管理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础上,于2010年4月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这就要求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内控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快内控建设。
(二)当前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使企业进一步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带来企业管理理论新一轮的改革和深化。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当前的风险管理框架理论,是在2004年在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中提出的,把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风险管理阶段,管理内容扩展到相互关联的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
从内部控制理论进程演变来看,内部控制内涵逐步扩展,内容不断丰富,管理思想从财务活动逐步扩展到整个经营过程,从经营活动扩展到战略目标管理,从内部环境分析扩展到外部风险应对,从过程控制扩展到事前管理(风险识别),将全员、全过程管理思想逐步深化。其管理内涵基本与当代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一致。
全面预算管理自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首先,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规划密切相关,预算目标一般由董事会制定,代表出资人的利益,是企业战略目标在短期内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一般涉及利润目标、规模目标、投资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资源分配目标等,是内控管理中价值创造、资产安全、风险可控等活动的终极目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目标是实现控制目标的基础。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投资等各个环节,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要求企业必须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建立动态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系统,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和应对措施,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贯彻推行。预算编制对宏观形势、行业趋势、成本承受能力等活动研究的越透,预算的执行力、稳健度就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其三,全面预算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需要对目标进行再细化、对数据进行再明确、对任务进行再分解、对资源进行再分配,需要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梳理优化,完善治理结构、权责分工、人力政策、内部监督等管理程序。制度健全、管理高效、信息通畅的内控环境能促进预算目标的落实和各项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也能发现内控管理的缺项和薄弱环节,从而推动风险点控制和内部环境的改善。
其四,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上报、质询、确定等一个沟通过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完成结果确认、与目标对比分析、确定纠偏方案等实施必要的控制,两者都需要以经营信息为桥梁,在各部门、各管理层之间实现传递,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基本就实现了风险点发现、防范措施制定、整改措施下达等风险控制的目的。
其五,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监控评价体系,需要进行信息归集和分析,需要开展业绩评价和薪酬考核,需要对管理过程审计监督。只有形成不同面、多方位的协同管控机制,才能将预算评价做到合理、可行,实现奖惩分明,确保经营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愈来愈多,很多企业把注意力引向了全面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机制方面的设立,但只有少部分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设立了有效的风险监控职能,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管控缺陷的问题。如何建立、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已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治理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是组织运营和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由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等五个不同的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阶段指的是20世纪以前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内部牵制以查错防弊,保护的财产安全为目的,针对控制对象以职务分离、账目核对等方法发挥分权牵制、实物牵制、机械牵制和簿记牵制的职能。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大致为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由早期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为涉及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业务处理程序和内部审计等比较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完成了实践塑造和理论完善的两大使命,适应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特点。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 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在这一阶段,控制环境作为一项生根内容被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控制环境反映组织的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看法和行为;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 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 年9 月,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主办组织委员会( COSO) 在的报告《内部控制: 整合框架》 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 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目标包括合理地确保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要素包括: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2003年7月美国COSO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企业风险管理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影响的,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为企业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研究得到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是一个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
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创新在于:在目标上:提出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为风险管理应贯穿战略目标的制定、分解和执行过程,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在内容上控制要素构成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在概念上提出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三、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1)管理范围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范围要大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职能,主要作用于事中与事后的控制,而全面风险管理则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事前就有了一定的预见性的风险考虑。
(2)具体业务流程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选择风险评估方法、聘用管理人员以及报告程序等环节,而内部控制不涉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设立,只是对目标制定的过程进行控制。负责如对报告的评估、对信息交流的监督、对错误的纠正等等。
(3)风险管理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预警、风险对策等方法概念,因此,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该框架可促使企业发展战略向风险偏好靠拢。根据投入、风险、回报之间的联系,合理进行资本分配。这些功能都是内部控制框架能力范围之外的。
2、联系
通过了解内部控制的五大发展阶段可知,随着企业管理者的治理理念的改变,全面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组织制度,为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提供了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营运有效、财务可靠,使企业风险值降到最小,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产生于战略决策之中,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经营目标、战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二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主要有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对策、信息交流、控制监督;三是企业的各个层级的设置与风险管理职责。包括企业整体、各职能部门、各业务线和企业下属各子公司,以及各个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新机制;电信运营企业
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及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必要性
为了满足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PCAOB的监管要求,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美上市的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自2003年下半年起就先后开展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经过几年的内控建设,内控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执行和评估中,对具体业务层面的风险考虑较多,缺乏对企业面临整体风险的系统考量和相应的从内控角度的整体对策研究,缺乏企业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控制措施的制定、执行和评估需要进一步把握风险、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切入。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作为中央企业的出资人,高度重视中央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在3年内建设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国资委绩效考核范畴,李荣融主任特别强调:“企业最大的本事就是化解风险”。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必须要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目前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目前所进行的内控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风险,工作方法及思路与国资委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并不完全相同,需要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从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优化与持续改进,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走向全面风险管理。
二、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虽然在内控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有所涉及,但是风险管理不够全面、系统。
1.从总体上看,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理念不强。(1)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还基本上没有被融于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基本上还是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企业发展的总体决策在相当程度上缺乏风险管理理念。(2)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风险控制方式相当有限,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以事后控制为主要控制方法,对风险的事前控制重视不够。
2.较为注重显性风险管理,对隐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目前,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企业业务考核导向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量,忽视企业发展的质。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企业决策和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对企业发展战略长远性研究不够;在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方面,未能充分重视恶性竞争欺骗对社会公众产生不良影响;在制度法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对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
3.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决策缺乏依据。各类风险数据、损失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数据,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扩充丰富这类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对有关的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能力均比较缺乏。
4.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由于企业风险管理既包括风险投资、经营管理,又包括公共关系、提供法律咨询;既包括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又包括同行业间的风险管理;既包括显性风险的管理,又包括隐性风险的管理。长期依赖,风险管理理念薄弱、管理实践经验匮乏,导致在风险管理上的人才比较缺乏。
三、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如何运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优化内部控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应该运用全面风险管理手段,对企业面临整体风险进行系统的考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活力与执行力。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一是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目前,电信运营企业内控体系与全面风险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一是全员管理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二是分层管理原则。即将风险管理的决策、管理、操作职能分别赋予不同层次的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三是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原则。将风险的日常监控职能直接设置到业务经营部门内,使风险管理更贴近市场,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体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的特征。四是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图1某省电信运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组织架构
2.做好风险监测与识别。风险监测和识别包括通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状况、电信市场以及监管法规等有关情况识别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风险的识别是准确度量风险的前提,电信运营企业必须通过监测系统保持对内外部事件的敏锐性,首先做出事件“是否是风险,是什么类型的风险”的判断,才能对风险程度和大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预警和处置。电信运营企业风险监测与识别举例:市场风险包括所有市场前端在运营中的风险,如资费风险、客户忠诚度风险、业务开展风险等;财务风险包括所有产生于各种具有财务性质的交易之中的风险,如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风险、市场利率风险、外汇汇率风险、预算和计划风险、投资决策风险、关联交易风险、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风险等。运营风险包括产生于网络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风险和人为破坏风险等。法律风险包括因企业行为违法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承担法律后果的各种风险。如劳动用工方面的风险、知识产权、业务协议、新业务拓展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风险。
3.做好风险评估。对风险信息、各项业务管理及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导向进行风险评估及应对的落地。
图2某电信运营企业风险评估的定性与定量体系(节选)
4.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创新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手段。电信运营企业应该将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宣贯、培育,同时要多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根据电信运营企业的具体业务特征与风险点,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方法。只有这样,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才能真正溶入到实际工作中,创造一种优良的风险管理文化,改善内部环境,采取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模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得到发展。
5.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落实各部门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企业、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提升到企业的整体行为,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风险防范既是企业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应该从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建立、优化内部控制系统,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1. 对应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是指风险应该与收益相对应,一般来说高风险、高收益,这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平衡好风险大小以及收益高低之间的关系,如果收益高,那么企业财务风险承受也要随之提升,反之则需要下降。
2. 动态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等进行动态调整,这因为企业内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同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财务风险控制的动态调整。
3.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要兼顾筹资、投资、存货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可以说任何一各方面的忽略或者薄弱都会削弱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以及效果。
4. 战略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相一致,需要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实施进行一个审视,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 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落后。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树立起来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落后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直接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下降。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落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重视不足,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被边缘化,企业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市场开拓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其二就是很多企业没有对于财务管理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以及认识,企业重视企业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收益,重视收入,忽视成本,只看到高收益,却忽视高风险,只看到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却忽视经营风险、存货风险。其三就是没有树立起来主动预防、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财务风险控制过于被动,过于孤立,财务风险控制认识的片面性, 给企业财务风险爆发埋下了隐患。
2.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的企业制定了一些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带有人治色彩,粗放式管理依然是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流模式。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的缺失,财务风险控制某些环节没有规范的制度来进行约束,这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依靠自觉。二是制度本身的动态调整不足,一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过于保守僵化,长时间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需要进行修改相关制度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权威性不足,制度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常见,财务风险控制不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做,势必会带来更多难以预测的风险。
3.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财务风险尚未发生就能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反之如果财务风险已经发生,企业再采取措施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对于企业来说就会过于被动。目前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都没有健全的预警体系,预警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就是主观预测,这种预警比较低效,不能够很好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结果延误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面主要表现就是预警体系的信度以及效度较差,预警指标设置不够科学,预警分析模型不够精确,这些都影响到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4. 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太低效。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手段是否有效,方法得当则意味着效果的提升,如果手段不当的话,很难有效识别、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从具体的防范手段来看,主观判断法、事后控制、简单分类法等定性为主控制手段比较主流,应该说这些手段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定性为主的风险控制方法效果不理想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以主观判断法为例,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的是判断者自身的经验来进行财务风险识别、估算,并据此来进行风险控制,这种方法固然简单易操作,但是会受到判断者主观经验制约,在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仅仅就是依靠主观判断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其效果自然会出现下降。举例而言,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基本上就是主观层面进行应收账款估算,甚至就是根据应收账款总额来进行财务风险粗略估计。再说事后控制这种财务风险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过于被动,总是风险发生再进行处理,做不到主动预防,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1.更新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开展,从而确保这一工作效果的持续提升。在具体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关键是树立以下几个理念:首先就是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其次就是要树立全面理念,对于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好地把握,对于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风险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最后就是要树立主动预防、全员参与的理念,将各种财务风险争取扼杀在萌芽状态。
2.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做到整体性、适应性以及权威性,确保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企业有必要引入财务风险管理诊断体系,全面分析现有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相关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与企业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各个岗位工作职责结合起来,力争制度都能够全面落实,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更加规范以及有效。
篇5
对于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计算机软件应当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能够有效的控制。
1.对于仓储管理风险
计算机软件中的信息应当与企业仓库中的实际仓储量相同,保证计算机软件反馈的信息真实有效。这就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库信息做到及时更新,动态变化。这当中不仅仅需要借助到数控机床,同时需要宽带光纤的接入,计算机软件作为最直接反馈信息的终端,必须做到信息完整,信息真实,信息全面,以此实现降低仓储管理相关风险。
2.存货市场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
计算机软件应当与本企业商品主要供货商与销售商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成本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该项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能够准确了解各项成本价格变化以及销售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控制由市场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存货管理内控风险
(1)利率风险,计算机软件应当与政府网站搭建链接,准确了解市场利率变化,与银行保持有效的信息对接,以实现有预见性地了解利率变化方向,做好适应性的调整,以实现降低企业利率风险的目的。
(2)汇率风险,计算机软件应当准确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货币的变化,主动了解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国家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以便主动做好业务上的调整,以尽可能地避免由汇率变化给企业的收入带来损失。
(3)资金回收风险,计算机软件应当发挥对应收账款的准确记录与追踪,科学地为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应收账款按照资金大小,时间长短科学评定,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在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上的作用。
二、计算机软件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不足
1.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调试运行工作不到位,不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接
计算机软件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并没有对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以至于许多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在投入使用后发现并不能严格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要不是缺少相应的功能,要不就是计算机软件的内在程序逻辑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流程不适应,造成了许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出来的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被闲置,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缺乏实用性
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的设计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让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能偶更加科学有效,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在设计时缺少相应的思考,以至于许多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的功能并不实际,有些功能的设计是企业现阶段应用不到的,或者是企业是企业已经淘汰了的。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的设计并没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步伐相同步,造成了许多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功能的不适用,严重影响了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在企业中的运用与推广。
3.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界面过于复杂
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主要面向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出现这么一种情况,企业的员工并不可能都是高等学历,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并不都达标。许多一线的工人仅仅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因此考虑到这样的需求,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在设计与研发,调试与运行的时候都必须尽可能地将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界面设计得简单明了,同时注重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关注用户需求。
4.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安全性不足
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是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设计研发的,但是在软件的应用阶段却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的需求是不同,而且有些风险控制信息应当是保密的,然而许多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在这方面的考量十分欠缺,计算机风险软件在操作权限的控制方面仍然十分不到位,给企业正常,安全地使用计算机风险控制软件留下了隐患。
三、提高计算机软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
1.加强计算机软件的调试运行与更新
许多计算机软件设计出来用于满足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在设计的前期考虑上比较周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问题。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思路落后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或是设计思路过于超前,导致计算机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功能并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需要。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计算机软件,必须经过多次调试运行,不断调试调整,适应企业的切实需要。同时为了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必须保持较高频率的计算机财务风险控制软件更新频率。
2.增强计算机软件的实用性
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实用性,这是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原则。财务风险控制软件同样需要讲求实用性,一切软件的设计思路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业务相吻合。财务风险控制软件应当仅仅围绕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等等。
3.设计更加简洁的运行界面,增加更多人性化设计
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界面必须简洁实用,以方便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者。计算机软件的界面设计同样需要讲究人性化设计,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思路应当与企业经营业务,企业经营流程相吻合,让企业计算机软件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能够方便地运用。为了实现更高效的企业办公效率,计算机财务风险控制软件应当尽可能地方便快捷。计算机财务风险控制软件的设计应当更加人性化,使计算机软件使用者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4.做好不同财务风险控制之间的衔接,以获取更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企业财务风险是多样性,多元化的,但是不同财务风险之间往往也有着关系。例如企业仓储风险控制如果不到位,就会占据大量的资金,由于资金是具有时间价值的,因此企业将承担更多的利率风险。如果企业的仓储管理风险控制不足,而且企业对外出口的业务占公司整体经营业务的比重非常大,在对外出口的同时就将承担更多的汇率风险。因此计算机软件在设计时应当充分重视不同财务风险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增强软件中不同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地将不同财务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帮助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5.明确计算机软件操作权限,确保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软件的安全性
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篇7
一、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基本问题
现代企业风险控制的特点是全员参与风险控制,董事会、管理层、内部控制、财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部门以及企业中每一位员工均对有效的风险控制负有责任。上述部门与所有员工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就是解决上述主体之间在风险防范问题上的权责分配问题。
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主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相关主体在风险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确定,主要解决董事会、各层次经理、内部控制部门及其他员工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权责的划分问题;(2)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其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已经进行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针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国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大量跨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具体来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体系
在不同企业乃至同一企业不同分子公司之间,因为行业性质、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各不相同。如金融类企业大多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对票据、对账单、存贷款进行审核与管理;而房地产类企业或在建扩建的企业大多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对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竣工决算等进行严格控制。各类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业务特点、风险领域等选择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 包括架构的长度和宽度) 。
(二) 建立规范的报告线
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具有清晰、明确的报告线,各个部门、员工都应当明确自身在风险控制当中的职责以及自身的汇报对象。如此一来,各部门、员工便可以较为从容地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有条不紊地进行风险控制。
(三) 风险控制部门必须能够与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控制体系的设计上,应将风险控制融入到企业的每一项具体业务活动当中。各类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尽管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风险控制与日常生产经营相结合,根据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特点科学地构建、调整控制体系。
三、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随着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提高,投资者、监管机构对企业风险控制的要求日渐提高, 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关注风险控制问题, 并开始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风险控制工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6日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42 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不少企业对此尚存有一些错误认识或疑虑。以下,笔者将结合其他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具体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具体问题
1、独立风险控制机构的设置
目前, 西方许多金融控股公司、跨国公司以及大型上市公司,均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专门负责风险控制事务。实际上,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已成为西方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实践表明,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机构对于加强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促进企业风险控制的信息沟通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企业应当考虑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建立以及如何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控制部门。在独立风险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独立风险控制机构在组织中的位置。独立风险控制机构在组织中的位置、其应向谁报告,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问题。因为独立风险控制机构的位置决定了其权威性以及职责范围,并会对风险控制的成本、组织内部风险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因此,独立风险控制机构究竟是对董事会、总裁、总经理或者其他部门负责,是我国企业在建立风险控制机构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8
1.当前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目前风险防控意识尚未在寿险行业内真正形成,在业务发展上,注重规模速度,强调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改善。在发展战略上,为达到暂时优势,注重短期行为,忽视长期隐患。在执行制度上,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对易发生风险的业务部门,“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原则”现象仍然存在。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坚持唯业绩唯保费论英雄等等,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淡漠,如不加以改进,将贻害无穷。
二是风险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手段单一。风险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缺乏有效控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具体的防范措施,重要部门和要害岗位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个别部门、岗位之间缺乏有效制衡的约束力,容易造成风险隐患甚至诱发腐败。内审、事后监督等部门对决策管理层和同级部门负责人的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导致“控下不控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普遍缺乏科学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形成数据集成,不能对保险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开发和利用,导致保险业务经营缺乏数理基础和有效依据,加剧了未来经营风险。
三是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寿险业风险管理既包括核心业务管理、投资管理,也包括人力资源、公共关系、法律事务的管理,还包括保险行业风险管理,而在我国,能够领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都显不足,培养和引进工作亟须加强。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对自己行业、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还做不到全面了解,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保险业通用的风险管理观念、方法和技术也比较陌生。
2.完善寿险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我国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内容是,深刻把握寿险行业的运营规律,依据公司科学的经营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包括信息系统、预警系统、评价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司的风险容忍度,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使公司在可接受的风险状态下,始终运行在持续、稳健经营和良性、有效发展的轨道上。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 董事会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最高机构,对各种风险最终承担责任。管理风险是董事会的第一要务,要在董事会授权下建立风险控制委员会或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整合各类业务检查以及内审、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再监督形式,构建“大监督”格局,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统一整合各类风险管理资源技术,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同时明确内部风险控制责任。风险控制涉及到所有管理行为、服务行为和业务行为,涵盖了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覆盖了所有部门和岗位。同样很重要的是,必须配置相应的专业人才。如首席风险执行官的设立就是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大的变革。首席风险执行官(CRO)与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同为公司的高管,并专门负责风险管理事务。CRO作为最高层的战略规划团队中的一员,他经常向CEO汇报。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独立地、直接地向非执行董事或董事会汇报。CRO不仅肩负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总职责,还负责与监管当局保持联络。他可以协调各运营部门,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全面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要从风险识别入手,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普查,并进一步进行准确计量和有效的控制管理,不断检查调整管理的战略和执行。包括风险定位、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动态监察五步流程。风险定位是确定经营方向的指南,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找出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与风险对策。全面风险识别强调全面,是从公司全面、系统的整体角度认识风险,是对企业风险进行的全面普查和对风险因素间关系的分析;是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营环境、金融保险行业改革发展方向进行的分析;是对资本市场波动、货币市场走势进行的研究。风险计量需要一个统一的风险尺度,可以利用风险价值(VAR)、经济价值等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计量和资本配置。风险控制是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充分利用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尽量从产品设计、投资选择等着手,使风险相互减轻或抵消,使管理措施的成本与风险程度达到“可接受平衡点”,通过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动态监督。全面风险管理是动态过程,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一个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
篇9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概论
企业财务风险即企业各项财务活动所面临的盈利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具体类型来看,其涵盖了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分析企业的经营资料数据和财务报表,及时监控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并深入挖掘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向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不足,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盐业集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盐业体制改革已被列为工信部体改重点,计划于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市场化。食盐专营退场后,将会有更多民企进入,盐业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这对长期习惯计划经济的盐业集团财务管理构成极大的压力。从内部诱因来看,我国一直实行食盐专营,盐业集团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经营,并没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人员也一直没有接受市场化洗礼,缺乏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限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财务人员缺乏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很高的风险控制能力,一旦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就会下降,经营决策随之失去数据支持,企业经营风险将明显增大。为了直观地说明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笔者特撷取某盐业集团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该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合计27.22亿元,同比降低15.12%;净利润1.70亿元,同比降低27.88%;负债总额达26.24亿元,同比增加8.03%,特别是银行借款增加明显,同比增加30.70%;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加,2015年合计3.65亿元,同比增长55.78%。总体来看,该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下半年经营形势变得困难,例如12月份亏损0.12亿元,可见企业经营形势变得严峻,财务压力随之增大;可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并没有同比减少,比较上年仍基本持平,反而职工薪酬大幅度增加12.96%,固定资产投资额更是大幅增加,因此负债相应增加。可见,在企业内外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控制财务风险。
三、新常态视域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路径
1.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盐业集团实行垂直管理,旗下子公司众多,内部产权关系复杂,财务控制难度很大。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及时找出各风险点,并以此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财务风险控制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企业财务部门要设定风险控制目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实行钱、账、物分管,以此自我约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和及时调整。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盐业集团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落实风险控制,把财务风险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盐业集团要重点抓好财务人员培训,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树立市场化的财务理念,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恪守职业操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探索控制财务风险度的策略和措施。企业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制,对风险控制目标进行明确细化和层层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并设置相应的薪酬激励和惩戒措施。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3.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新常态下盐业集团财务状况转趋严峻,财务风险日益显露出来,对企业转型和发展造成挑战。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扭转企业经营的不利局面。首先会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生产经营合法、合规,投资筹资活动风险可控,内部预算管理全面落实。其次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临时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配合,切实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各审计监督部门和人员要合理分工,根据财务风险状况扩大覆盖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务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四、结语
新常态改变了盐业集团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重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了企业弯道超车和超越式发展的机会。我国食盐“专营”制度相传2600多年,始终到了要取消的时候,盐业集团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以适应和推动新的经济形势,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鹏.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J].知识经济,2011(,16):156-157.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分析
针对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来说,在企业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能够将财务风险的工作做好,必须要具有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构架才能够实现。通过对以往的财务管理经验分析可以知道,主要是可以从财务管理以及其风险的控制重要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关于现阶段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由于财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健全
现阶段在我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虽然在各个企业当中都会具有着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科等,然而在进行融资开展的过程中或者是资金结算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分离的办理,然而因为现阶段多数的企业主要是由合并所来,或者是存在着一定经营历史背景,因此针对这种企业来说,在企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下,财务的管理不健全较为突出,最为常见的便是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以及传递等方面现实除了问题,同时也导致企业经济的效益以及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阻碍。
(二)由于财务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材料管理来说,因为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风险控制的工作依然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一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的控制较为杂乱,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利益进行分配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较为严重,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所以出现的风险控制工作失控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由于财务的信息化运行程度不足
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的时候,其信息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财务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将会导致财务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以及计算机飞速的发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来对其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是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依然是很多的企业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方面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也没有能够充分的降财务的信息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决策以及管理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着信息的传递不安全以及不可靠,因此咋企业财务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经常出现的。
(四)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力问题较为明显
在多数的集团企业中,其基层的单位主要都是集团公司才具有着的财务管理决策权,然而针对这些集团来说,其子公司通常情况下往往只是能够具有着极少一部分的决策权,有一些公司的子公司虽然是在制度上或者是企业管理方面具有着财务管理的决策权,然而在实际方面的最终决策权依然是归集团所有,针对这种过度集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两种情况的财务据侧来说,其实质主要是集团公司为主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着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不仅仅很难对子公司的员工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也将会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五)由于缺少着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缺乏着一定的财务防范意识,其主要是存在着以下两种:第一是在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验真以及市场的调查,没有办法能够做到预期的收益,将会直接的导致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存在着缺乏,同时也将会不利于企业的资产增高。第二是多数的产品销售企业来说,在实际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企业为了能够增加一定的销量,多数会采用赊销的方式来对客户进行留住,从而使其出现产品的销售额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任何人应收款额却是没有提高,因为对外的赊销相对来说比较大,将会导致收账款比率存在着过高,长期下去将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存在着运转困难,使其形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第一是对企业的财务机构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使其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的真实以及准确,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出现。其次是要具体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执行权企业的有关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预算以及资金必须要重点的管理。最后是要明确去也的组织架构的财务组织能力,当今在现代化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了传统的财务计划以及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职能之外,同时财务的控制以及融资等方面的管理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因此必须要对其做好管理的工作才能够全面的改善财务的管理整体水平。第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认识存在着不足,普遍的认为企业内部的控制并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而是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进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所以必须要对其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需要全面的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第三是必须要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针对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同时也能够全面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系统,使其能够更加重视风险控制的工作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针对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来说,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具有着比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风险控制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衣娟.A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12(24):120-124
[2]张知.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12(24):125-128
[3]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12(24):147-15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