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目的及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目的及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路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内部管理
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是公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公路事业单位能否高效率办实事的重要保证。但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在公路资产特有的性质下,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受到了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笔者就当前趋势以及会计核算环境展开分析,希望对完善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提供有价值参考。
一、构建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意义
1.时展的客观要求
从我国公路事业单位核算现状分析,基本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在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同时向预算会计靠拢;另一种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向企业会计转变。在当前我国逐渐成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这两种趋势是公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在以服务为指导的思想下,一方面部分公路事业单位往往以市场为前提,坚持在资金和财政上自立门户,自负盈亏,这就将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直接推向市场;而另一方面,公路资产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所需资金由财政划拨,往往不存在投资回收与增值问题,即便是收费还贷公路,其还贷资金与贷款规模也只与通行费收入有关,却与公路资产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这就造成了公路资产的计价没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因此,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公路事业单位构建、革新其会计核算体系的客观要求。
2.提高公路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保证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路事业单位要符合时展的需求,保证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关乎单位命脉的会计核算体系必须逐渐完善,满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公路只有建成后才能进行公路资产核销的现状,往往让公路事业单位的账面无法反应公路资产,这就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制造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此外,诸多公路事业单位仍然存在方法守旧的问题,即仍主要停留在“亡羊补牢”的事后诸葛亮上,效率较低,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前瞻性。而会计核算部门的人员设置和使用工具也显得保守,严重者甚至导致单位内部的核算体系运行受阻。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公路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而为其更加充分的发挥职能、职责提供有力保证。
二、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公路资产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导致公路事业单位核算体系欠缺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公路资产的价值难于确定导致的。建成后的公路是无法移动、分割的,而只能通过养护维护措施保持其使用的特殊资产,这种特性让公路事业单位无法像企业计量固定资产价值一样计量公路资产价值。另外,公路资产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与土地资源有类似的性质,公路资产主要体现特许经营权的价格,而不是本身的价值。并且,公路的市场价格鉴于地理因素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这就为计量公路资产的价值设置了诸多障碍。 除此之外,我国事业单位核算体系构建中重要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准则还不够明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是针对性的标准。制度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公路资产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2. 将公路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不大
如果把公路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在借记“固定资产”科目的同时,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时公路事业单位会计账户和会计报表中将会出现一个路产巨额数字,并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另外,这个巨额数字对“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也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因为公路事业单位有专门用于公路资产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这些收入的使用一般直接列支,故没有必要提取专门的修购基金。由此看来,将公路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不大。
3.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如前文所述,公路资产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公路事业单位在核算体系的构建中的一系列问题。然而,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步伐,但却并非主导因素。公路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体系构建不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才是导致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构建“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调查分析显示,很多公路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要么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认识到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这往往为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埋下了诸多不安分因素。
三、完善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个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系统。就公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建设而言,只有从明确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的性,通过运营权出租的方式体现公路资产的价值以及加强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内部管理,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促进公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1.明确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的性
只有明确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在公路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和了解在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构建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短期的、长期的可行性方案和目标。为此,公路事业单位在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时,应尽量摒弃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单位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为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提高姿态,放开眼界,广纳贤良,充实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2.通过运营权出租的方式体现公路资产的价值
在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经济性,这是单位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公路事业单位可通过对其管养的某一旧路的运营权出租的方式来体现公路资产的价值。即从旧路改造的目的出发,将单位管养的某段旧路的运营权租借给第二方,并明确租借期限。同时,作为经济回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第二方应全部或者部分支付旧路改造工程的资金投入,或者公路事业单位还应明确注明其享有旧路改造后或使用后的一定数额的收益权。在此方法的会计核算处理中,发生时,如果公路资产价值能够被评估,则评估价值可不必纳入会计核算,但必须以相应形式体现在会计报告中。对转借路段的收入纳入“其他收入”中进行核算,后续的公路资产使用权转让收益也应在“其他收入”中核算。如此,不但解决了事业单位的难题,完善了其会计核算体系,体现了公路资产的价值,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提高了公路事业单位的“额外收入”。
3.加强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提高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水平是完善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直接方式。可从三方面入手: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单位的职能部门协助财务部门,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对公路资产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②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比如加强公路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风险;③通过实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评估财政预算资金是否被有效使用,资源是否被合理利用,公路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目标是否实现等,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帮助单位实现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
新时期,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是公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实用的会计核算体系,对提高公路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水平,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公路事业顺利、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靖.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2]陈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问题及建议[J].交通财会,2009(1)
篇2
一、税收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三)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一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1、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篇3
关键词:公路;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 前言
公路事业单位是开展公路建管养的事业性组织。由于其行业和业务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研究和建立适应公路事业单位特点的会计核算办法。尽管各省制定了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践上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客观上促进了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以省为单位的公路管理体制,造成各省管理体制各具特点,因此各省制定的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限性,难以适合统一性的要求。基于此,全文希望通过研究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研究,认清我国公路事业单位会计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在为财政部会同交通部制定《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二、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及产生的会计处理问题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日益走向市场,在资金上与财政脱钩,实行自负盈亏。有人提出事业单位会计将逐渐向企业会计靠拢趋势的观点。本文认为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但不是把所有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从其核算现状来看,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将会发生向两边靠的趋势:事业单位型会计核算规范将进一步向预算会计靠拢;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将向企业会计靠拢。而由此造成了以下问题:
1.公路资产的价值不易确定
(l)目前,公路事业单位账面上不反映公路资产,一般在公路建成交付使用时进行公路资产核销,公路资产价值难以从账面上直接得到;
(2)公路资产不同于普通的固定资产,公路一经建成,不能分割、移动、重置,公路资产不是不存在价值补偿和整体更新的问题,而是经过保养和维修永久使用的特殊资产,相对普通固定资产,公路资产价值不易确定;
(3)公路资产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所需资金由财政划拨,一般不存在投资回收与增值问题,对收费还贷公路其还贷资金与贷款规模与通行费收入有关,与公路资产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公路资产计价没有太大的意义;
(4)公路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垄断性,市场价格不易确定;
(5)公路资产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与土地资源有类似的性质,公路资产主要体现特许经营权的价格,而不是本身的价值。
2.将公路资产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不大
如果把公路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公路事业单位会计账户和报表中将会出现一个路产巨额数字,而这个数字对“修购基金”科目不会有实质影响,因为公路事业单位有专门用于公路资产的养路费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而这些收入的使用一般直接列支,没有必要提取专门的修购基金。因此,把公路资产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同时,贷记“固定基金”账户,仅仅只是“巨额”数字入账而已,并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况且公路一般不折旧核算,也不提取减值准备,不关注其目前实有价值。
三、解决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处理问题的办法
尽管公路事业单位资产不易纳入会计核算。但本文认为公路资产有必要纳入财务管理范围。公路事业单位有国家公路管理的职能,对公路资产(财产)进行维护管理监督。基于此,笔者建议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当协助公路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从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角度建立比较全面财务管理方法。为上级部门和公路建设投资维护提供有效地财务信息支持。具体采取的办法有:
1、采取旧路使用权(运营权)出租体现公路资产的价值
旧路使用权(运营权)出租是指公路事业单位以旧路改造为目的将其管理的某一路段的使用权(运营权)在指定的期限内出借给第二方,作为回报是第二方须全部或者部分支付旧路改造成本,或者公路事业单位享有转让后或改造后的规定数额的收益权。对其如何在会计核算中反映的问题,理论上存在处理方式是:发生时公路资产的评估价值(如存在评估价值的话)不纳入会计核算但须在会计报告中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反映,同时对收到的现金在“其他收入(公路资产使用权出租收益)”中核算;后续的公路资产使用权转让收益在“其他收入(公路资产使用权出租收益)”中核算。
2、以旧路对外投资解决公路资产核算问题
对其如何在会计核算中反映的问题,公路事业单位的旧路对外投资可以参照无形资产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关于公路使用权的会计确认,本文认为,公路事业单位公路使用权投资应当在投资发生时确认,不存在二次确认的问题,因为公路事业单位的公路资产在平时不具有经营性特征,公路使用权(公路特许经营权)的取得不存在交易前提,不符合会计确认的基本条件,因此关于是否可以对该路在平时入账核算待投资时予以二次确认的提法,本文认为不妥,公路资产在投资之前,应当说没有经营性的,它符合一般公路的特征(即公路作为公益性资产不纳入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另外,如果提前确认会使会计核算发生混乱。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另外,其投资收益通过“其他收入”科目反块。这样处理有一定的可行性也符合目前的一些管理规定。从产权理论上分析,路产投资实质是一种特许经营权的转让,投资价值也是特许经营权价值的反映。这种特许经营权价值受到一些外部因素(通行费收费价格水平和交通量等因素)的影响,与投资过程中的协议或合同(其中常常包含繁琐的附加条件)相联系的,相比同公路资产本身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在此基础上,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原则,又能简化和避开一些争议性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是研究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问题的逻辑起点,是制定公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合规性的前提。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给出了选择性建议。本文认为公路事业单位的公路资产不宜纳入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公路资产有必要纳入财务管理核算的范围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马立新. 企业存货会计核算问题浅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5) .
篇4
摘 要 国库集中支付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从根本上改革了多环节拨付财政资金的弊端,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探究,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自国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后,新的财政体系与经济体系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改革也推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不断变化,为会计核算增添新的要求与内涵。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下,事业单位会增添新的会计科目,这种新内容的增添将会影响会计事务的日常处理工作。针对国库集中支付这一公共财政政策改革的背景,改革制度对会计日常的核算工作具有重大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遇到各种问题,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案,汲取各方面经验,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意义重大。
一、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会计的入账依据发生改变,针对当前的财政资金的流入,事业单位所获取的财政经费不再是实际的货币资金的流入,同时对资金进行收入与支出的确认的依据也发生改变,进行确认是依靠上级部门或者财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转账通知及相关的原始凭证。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的会计科目也会增加,银行存款核算的内容出现改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银行存款核算的科目内容改为各项往来款项、以前年度资金结余、自筹资金收入。事业单位的支付方式在不断进行改革,直接支付是事业单位主要进行集中支付的方式,为了配合国库集中支付的体制建设,事业单位会计账目新增添一级的会计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增设会计科目,将“财政调剂收入”的明细科目增添至一级的会计科目,对资金的支出类型进行设置,有效根据资金的支出类型对调剂项目支出经费收入进行调整,调整二级明细科目,对调剂使用的基本项目资金与结余资金进行核算,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银行账户也会出现增减变化,财务处理也会发生变化,会计报表的内容也要进行调整。
二、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的核算基础,国际理论界将一些定义会计的支出与收入确认的内容称之为会计核算基础,亦称作会计的基本假设。利用支付现金的责任与收到现金的权利为标志进行相关收入的确认的行为称之为权责发生制,这种收付方式预示无论当期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如果与当期责任相关,就要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处理。而已现金的收付实现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必须以现金的收付实现为标准。本质上,国库集中支付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均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但在国库集中形式下的支付制度对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形成一种根本性的冲击。收入确认形式也从以前的实际收到货币资金进行确认,改变为通过财政授权支付下进行收入的确认。对年终尚未使用或未收到的支付额度进行处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下进行相关资金的处理与完善。此国库集中支付的背景下,会计入账的依据还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加强。在国库集中支付的统一背景之下,会计核算的主体存在不协调的状况,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存在诸多分歧,需要不断得到加强与提高
(二)处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应对策
针对当前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需要不断提出相应的处理问题的对策。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核算基础多为收付实现制,提出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对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体制的重大冲击,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利用权责发生制对收支类中跨期拨付业务进行处理,能有效解决中期支付问题,合乎道理。对年终结转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有效的对会计入账依据进行票据管理规程,加强思想上的认识,进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促进票据宣传工作。票据管理对于规范财务收支,促进财务管理意义重大。加强票据管理制度的假设,促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于结合实际工作,促进票据的使用与推广意义重大。票据的使用还能促进工资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的实现,因此,完善票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主体进行完善,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对各项账户进行一一管理,能有效提高财政授权资金的管理效率。对零余额账户进行有效的账户监管,对账户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账户的安全性。科学明确的票据管理方式配合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建立,定期对账户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规范与管理。事业单位内部需不断加强会计的控制力度,促使有效的会计团队的建设,增强会计的控制意识,从而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的控制系统,从整体控制力度上,提升会计核算的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在国库进行统一集中支付的背景下,需要及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在了解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之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提出有效的改革建议,提出针对性意见,不断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能力与水平,提升改革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徐春武.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篇5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主要会计科目的变化及意义
(一)资产类科目变化及意义
1.资产类账户变化。资产类科目调整新增了“零余额用款额度”,是根据财政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是单位作为本年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是单位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指标,转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两个科目在本次会计制度修订中,明确了使用方向与核算范围,适应了标准化的财政管理要求,增加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如增加“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事业单位计提折旧采用虚拟折旧方式,即计提折旧不形成折旧费用,而是对冲非流动资产基金。对于累计摊销,事业单位可以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数额。
2.意义。这次修订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意在更加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磨损使用情况,准确地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评价水平。
(二)负债类科目变化及意义
1.负债类科目的变化。负债类科目主要调整部分旧科目的结构与名称。例如,将原“借入款项”细化为“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将原“应付工资”“应付地方津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统一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把“应缴税金”账户改成“应缴税费”账户,新增了“长期应付款”科目。
2.意义。这些科目调整适应了目前事业单位的经营实际,特别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借入款项的多元化,以及工资收入结构等经济业务的结构性变化,调整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已是必然之举。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变化及意义
1.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变化。该科目的变化是与资产类科目调整相对应和与权责发生制核算规则相适应的结果。例如,将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和“固定基金”合并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并设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二级科目;在原“专用基金”科目下新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二级科目,新增了“财政补助结余”,这两个科目与资产类科目“财政应返还余额”相对应,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年末结余或结转的财政资金额度。将原“拨入专款”“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合并为“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其他非财政性质资金的结余核算。最后,“结余分配”科目修订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明确了该科目对事业单位经营结余的核算内容。
2.意义。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熟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变化内容,特别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计提折旧摊销的核算规则。另外,明确财政资金的性质,正确区分财政资金的结余与结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核算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四)收入类科目变化以意义
1.收入类科目变化。仅将原“附属单位缴款”改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意义。与整体新制度的科目命名规则相一致,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五)支出类科目变化以意义
1.支出类科目的变化。支出类科目变化较大,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结转自筹基建”合并统一为“事业支出”;将“经营支出”和“销售税金”统一到“经营支出”中;新增“其他支出”科目。
2.意义。这些调整简化了核算内容的类别,简单地将非经营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相分离,减轻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核算负担,也方便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阅读,进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实用性与可理解性。
(六)新制度财务报告中的变化及意义
1.变化。增加了财政拨款收支表,改进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例如,为便于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在资产负债表中按资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合理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补偿机制,按照多步式结构设计收入支出表等。
2.意义。这些财务报告中的变化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格式与国际惯例,如企业会计更为协调,增强了通用性;另一方面,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制度特点,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完整,以此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给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带来的影响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发展,以及政府财政预算收支的宏观要求,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方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实现了与财政管理的良好对接
财政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会计核算的重点。随着近些年财政预算、决算及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的加强,事业单位必须严格规范本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科目的调整,正好与财政管理要求相对接,使得会计人员更便于记录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也提高了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效率。
(二)使得决算报表更加合理
旧制度时,每年事业单位编报决算报表,都需要根据财政部提供的会计科目对照表,调整本单位的科目余额进行填列。依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科目对应关系,使事业单位更为轻松地从本单位的账套中提取数据,提高了效率。同时,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数据的一致性,既便于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又可以及时调整对事业单位的补贴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增强了内部财务管理能力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财政管理要求的统一,便于事业单位调整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采用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可以直接依据核算要求,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本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有利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推广,提升了内部财务管理的能力。
三、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进一步建议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并不全面,与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折旧,仅做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并未直接与事业单位损益相关。本文认为,需要依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划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应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
四、结束语
篇6
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从颁布至今,对公路养护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化及加强财务管理起着显著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行业及养护单位正在不断壮大,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单位内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单位财务管理及核算需求,亟需改进。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报表方面往往只适用于公路系统内部,缺乏通用性,而在如税务登记等实际工作时,由于会计报表格式不同,财务工作人员不得不重新填制会计报表,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公路单位会计报表数量多,编制复杂,工作人员产生差错在所难免,进而影响了会计报表的质量。目前,公路养护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针对会计记账及其汇总报账业务等一系列业务进行了统一处理,使得事业单位内的固定资产这一部分是由单位自身进行管理,进而导致了账面与实际情况实行两种管理模式,一旦单位没有按照实际情况登记固定资产,则会造成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形成漏洞,进而导致会计核算失去其核算意义,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现行的会计准则虽然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多侧重于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信息往往只记录
了现金收支部分,无法及时地反映出单位内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总的财务状况,其局限性日益明显。
二、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一)公路资产的价值不易确定
由于公路建成之后无法进行分割、移动,因此公路资产其实和普通的固定资产是不同的,是一种不存在价值补偿和更新问题而是需要保养和维修使用的特殊资产,其价值无法准确计算。同时,由于单位会计核算时账面上并不反映公路资产,而是在交付使用时进行核销,因此无法从账面确定其实际价值。公路行业属于垄断行业,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确定价值,其资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建设和维护资金也无需单位负担而是由财政划拨,不存在投资回报问题。另外,公路资产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即使收费还贷公路对通行者收取通行费用,也与资产自身价值无直接关系。
(二)公路资产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不大
由于公路资产属于特殊资产,如果把资产估值后纳入会计核算中,单位内的会计账户和报表中将出现巨额数字,而在公路建设及养护过程中,单位有专门的财政补贴及财政收入,这些收入一般直接列支,即便将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后,仅仅是将账户数值增加,并没有实际意义。
(三)管理与核算缺乏规范性
虽然各省在结合省内现状的情况下制定了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完善,但由此形成了各省公路管理制度不同,会计核算制度局限性太大,缺乏规范性,无法有效的满足统一性要求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国家公路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国家级的统一制作,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首先,养护单位财务人员对于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没有充分了解,没有意识到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的一种,即便在国家会计核算改革之后,一些单位对于预算外资金仍然没有正确归类,仍然当作是内部资金使用;其次,养护单位没有根据实际财政情况设置财政资金没有设立专户管理,其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无疑增加了财政人员错用、混用等出错行为的概率,导致财政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无法在账面上准确体现。
三、会计核算的问题对策
(一)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根据公路养护单位的管理特点以及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需求,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公路资产的价值核算以及是否计入固定资产,计入后是否要计提折旧等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改进资产核算方法,在不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优化如公路大中修、改建工程成本表等报表,利用电算化软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此外,对于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增加预算刚性,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晰成本指标计划、费用开支等内容,促使养护单位自觉的有效规划预算使用,而年度财务预算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由下向上编制或是由上向下的管理的模式,完善预算规划。
(二)管理与核算规范化
由于公路养护过程中资金投入较大,因此除了财政及审计部门监督检查以外,还需要养护单位进行规范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公路日常养护中的资金监管工作,明确单位的资金开支标准,规范财政收入的支出途径,同时规范收入管理,设立专用账户记录资金收入。其次,要加大公路养护单位的对内控制力度,设立监督小组,完善会计账目设计,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同时加大预算执行、采购等工作的检查及监督力度,全面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公共财政改革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莱西市于2001年推行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在于:
(一)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平台
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直达国库,不得进入会计核算中心支出户。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会计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的要求。
(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四)提高资金支出透明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初始阶段,它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核算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核算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核算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资料档案在会计核算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现在我市财政较为困难,一些单位的运转经费只能靠收费来解决。由于收支分账管理,在违规收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会计核算中心不得而知。会计核算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
(二)挫伤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会计集中核算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需中心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跑腿、打杂的,有无会计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核算中心不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加之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观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支出效率不高。
(四)监督面难于拓宽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一组三人管二十多个单位的业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核算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银行账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分类账户进行集中管理;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通过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为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奠定基础。如果这项改革实实在在地推进,不仅具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意义,更具有倡廉、堵乱的作用,意义非同一般。
四、把国库集中支付制作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一部分
对于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县(市)财政尤其是财力不佳的地区,在现阶段利用核算中心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节约行政运行成本,而且可以达到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行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计集中核算制要求取消单位原有的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实行单一账户制度,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运作
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单一账户制度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已成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有效补充
会计集中核算制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办理资金结算和统一发放工资,实际上已拥有了一部分国库集中支付的功能。通过对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成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有效补充。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要求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核算,这种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国库集中支付下。收入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不设立过渡性账户。支出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其目的是加强财政监督,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后者要求单位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单位的收入要求直接进入财政专户或专储。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由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各项收支业务。虽然目的是加强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但因为集中核算所形成的会计核算职能的独立性仍然使财政监督得到了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空前提高,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五、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结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会计集中核算制为依托,以国库科为龙头,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合并为第二层次,以大量的行政事业单位为第三层次的金字塔形的财政资金划拨和核算体系。
(二)具体结合
1 机构与账户设置
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设置在会计核算中心,整合人力资源,合并办公;中心在商业银行新开设两个统一账户,一个作为财政国库支付机构的零余额账户,承担具体支付和与国库的结算业务;另一个作为财政部门为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承担单位的具体委托支付和与国库的结算业务;单位非财政性资金则仍然通过核算中心原为单位设立的统一账户进行支付,实行分户核算;单位的小额、零星费用仍然采用备用金制度。
2 会计核算中心原有的岗位可同时成为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工作岗位
会计核算中心原有的会计核算岗位可以成为支付机构的支付审核岗位,承担管理单位预算指标、审核单位提出的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审核单位的报销单据、登记单位的支出明细账等业务。原有的资金会计和出纳岗位可成为国库支付机构的资金会计岗位,承担管理国库资金、支付机构零余额账户和小额现金账户。签发国库支付令。账户与国库之间的结算工作等业务。原有的稽核岗位可成为国库支付机构的稽审岗位,继续履行稽核职能。
3 中心的工作重点应从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变,并逐步承接部分国库支付业务
篇8
关键词:物业公司;项目核算;财务管理
一、相关概述
近年来,物业行业在我国有了较快发展,物业管理市场也逐渐成熟,我国的物业公司面临着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但是与之相伴随,物业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物业公司的顺利发展。在这其中,物业公司项目核算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强化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项目核算能力,对于自身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物业公司的项目核算、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涉及面较广,要同时兼顾到公司运营各个环节的资金占用比例关系,同时还要实时接受业主、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因此作为物业公司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核算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要积极围绕公司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实施精细化、实时化管理,提升自身项目核算能力,增强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我国物业公司在项目核算上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项目的财务预算、财务决算以及日常的成本会计核算等诸多方面。我国的物业公司大都能够按照科学规划、合理论证的要求对相关物业管理项目进行运营操作,能够对涉及的各个成本管理方面实现约束控制,通过编制预算、执行、控制以及后续的分析、调整、评价、考核等相关环节,来实现物业项目核算的综合管理和全面控制。
二、物业公司项目核算财务管理分析
对于物业公司来讲,其项目核算要从经营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以及物业工程核算等几个方面去加以分析。对物业公司来讲,项目收入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以及商业用房经营收入。物业管理收入指的是向物业的使用人或者产权人收取的代办性或者公益收入。物业经营收入是指出去物业服务以及物业管理之外其他的相关经营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则是指利用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使用人、产权人提供的商业用房,并通过经营获得的相关收入。对于物业管理、物业维修以及物业经营等获取的经营收入,物业公司在项目核算时,应当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物业公司在项目成本的核算上大致包含了物业大修成本、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以及其他相关物业管理支出等。物业公司在项目成本核算时,应当按照物业大修、物业经营以及物业管理等不同的项目分类分别对物业项目成本进行归集,遵循收入成本相匹配的原则,明确确定项目成本核算方法。通过设置物业管理成本、物业经营成本以及物业大修成本的科目,进行明细。严格界定物业公司在项目成本核算上的准确性。
同时,物业公司在项目核算上还应当注意物业工程的核算,对于物业公司承接的房屋共同设施、共同部位大修或者更新以及对由业主委员会提供的房屋或商业房装修等要根据工程的实施方式,按照自营方式或者是出包方式来明确核算方法。对于自营方式的工程核算,应将物业施工中的相关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归集到项目成本中。对于出包方式物业工程核算,则是通过借记“在建工程—物业工程”,贷记银行存款,来核算物业工程项目价款。
与此同时,物业公司在项目核算管理中也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制约着项目核算的科学化水平。如物业公司管理层项目核算意识不够强,对日常的物业项目不能实时进行成本控制,项目核算管理的范围、目的、方法等滞后,在日常的物业项目成本上不做预算,或者成本预算未能有效实施,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等等。不少项目核算管理常常是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项目核算执行过程的监管,丧失了项目核算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对项目核算管理的考核仅仅停留在事后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上,项目核算管理没有力度,达不到应有作用。
三、强化物业公司项目核算管理的建议
强化自身项目核算能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对于物业公司实现科学化管理,增强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物业公司应当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行业要求,通过实施物业项目核算管理,增强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效益。
物业公司在进行项目核算时,应当强化物业项目成本预算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及时审核控制和反馈分析。应当坚持对物业项目成本实时监控,重点控制关键的业绩指标和关键的物业项目。并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结合实际运行过程实施指标控制,保证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可控性,增强物业公司项目核算把握能力。及时分析,寻找差距,纠正偏差,针对性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切实落实责任,保证物业项目核算管理效率的提升。
物业公司可以积极采用目标成本管理,在物业项目核算管理中,通过运用成本会计和管理学方法,事先制定好设计项目的标准成本,并按照该标准来管理项目成本,降低消耗,并及时将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之比对,以发现差距,明确管理效果,实现项目核算管理的及时掌握和实时调控,增强物业公司管理水平、提高物业公司经济效益。
物业公司要强化项目会计核算制度建设。物业公司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建立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制度、资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在内的相关会计制度,为企业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支持。
同时,物业公司项目核算要积极结合公司实际,确定项目核算的内容和方法。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相对比较多,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具体制定项目核算的方法以及制度等。项目会计核算要实现管理目标,有效满足管理层信息需求,就需要将项目核算的内容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项目核算信息的质量,使得项目会计核算既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的需要,同时又能严格符合会计核算的计量要求。只有将项目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切实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物业公司应当科学管理,加强日常的项目核算管理,以促进公司项目核算水平,实现公司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孔祥银.浅析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篇9
关键词:按项目 进行 会计核算
一、问题的提出
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内容是接受甲方委托,完成具体勘察设计项目,企业实行按项目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而会计核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主题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是根据财务报表的需要定义的,它由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规范,因此可以称之为报表成本或制度成本”。企业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其会计核算结果是以财务报表形式反映,财务报表不能反映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造成企业项目管理与企业会计核算相分离,使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所以勘察设计企业为了达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地,就要对每一个具体的勘察设计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和业绩考核,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勘察设计企业就要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形成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核算体系。
二、设计思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存在着“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会计学可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成本计算要兼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需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基本原理,结合勘察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会计核算流程和会计科目并加以必要的会计技术处理,将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会计信息既可以财务报表形式反映企业整体会计信息,又可以按项目反映项目的管理会计信息。满足企业按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和业绩考核的需要。
过去企业会计核算多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项目比较多一般每年都有50―60个项目,采用手工记账方法进行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需要人力成本比较高。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会计软件实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是可行的。
三、解决办法
建立能同时满足项目管理和企业会计核算统一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如何将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与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紧密结合是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管理方面
1.建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管理办法。明确直接计入项目的开支范围和审批程序。
2.设置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报销凭证,报销凭证要明确表示费用支出应归属哪一个项目,并且将该项支出按生产成本二级科目进行分类。
3.建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勘察设计合同传递流程,企业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在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中贯穿全过程,项目合同是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4.设立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流程:
5.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a.将“预收账款”设置为按项目进行核算,勘察设计单位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委托方(甲方)预付部分勘察设计费,并且按照勘察设计项目完工进度和合同规定分期分批支付勘察设计费。
b.将“生产成本”设置为按项目进行核算,将勘察设计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在“生产成本”科目下进行归集,“生产成本”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二级会计科目的设计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需要设计的。我单位设计的二级会计科目有“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设计服务费”,“差旅费”等。
(二)项目会计核算方面
1.项目设立:
凡是签订勘察设计合同的项目,按合同编号和合同名称设立项目;没有签订合同,但是已经收到勘察设计项目预付款的项目,按勘察设计项目名称设立项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经营部门提供的勘察设计项目名称设立项目。项目设立是项目会计核算的起点,判断是否应当设立项目是今后会计核算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所以勘察设计合同签订后应当及时传递到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收到后应及时进行项目设立,这样才能使项目费用报销和预收勘察设计费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2.项目核算:
企业收到勘察设计收入,按照项目会计核算管理规定填制收入凭证,收款凭证应写明项目名称,付款单位名称和金额,会计人员收到收入凭证后编写记账凭证。勘察设计收入应计入“预收帐款”同时计入相应的勘察设计项目;参与项目工作人员报销费用支出,应填制支出凭证,支出凭证要写明项目名称和用途,用途按“生产成本”科目下二级明细科目进行分类,并且填写支出金额,还要经过项目负责人同意并签字,经会计部门审核后准予报销,会计人员收到支出凭证后按“生产成本”科目下二级明细科目记账,同时按项目进行核算。
3.项目评价:
勘察设计成果转交给委托方(甲方)表明勘察设计项目完工,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知财会部门,由项目负责人与财会人员一起对已完工的勘察设计项目进行检查和总结。检查和总结的内容如下:
a.检查项目的费用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支出的有关规定范围,使用的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准确,对于发现的差错要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采用分包形式的勘察设计项目要检查分包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分包协议,应当支付的分包款是否已经支付给分包单位,当期应当支付的分包款要及时支付,应当支付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在当期进行支付的,按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做“应付账款”处理。
b.已经收到的勘察设计收入要与勘察设计合同和有关项目工作洽商进行核对,检查勘察设计收入是否按合同应收尽收,没用按合同及时收款的项目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向付款单位催收。勘察设计项目完工后按合同规定或其它原因无法及时收款的,会计人员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判断是否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符合确认收入条件的要及时确认收入,当期不能收到的收入做“应收账款”会计处理。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
4.项目提成奖金的计算;
没有实行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设计人员项目提成奖金的发放随意性较大,造成提成奖金发少了达不到鼓励员工积极性的目地,提成奖金发多了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采用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后使项目提成奖金的发放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即达到鼓励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又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盈利水平。项目提成奖金计算方法如下:收入―税金―成本=毛利,将毛利按一定的分配比例分为企业留利和项目提成奖金。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经过上述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后,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科目按项目统一到一个会计账簿中,并且生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报表中显示勘察设计项目的收入,税金,成本(按二级明细科目列示),毛利。以上是通过“用友会计软件”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勘察设计单位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形式是脑力劳动与计算机结合,工作中不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所以不存在项目核算时分摊间接费用(如折旧)问题。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全部进入项目成本,发生的间接费用与项目相关的计入营业费用,与项目无关的计入管理费用。
四、会计难题的解决
1.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划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如何将企业发生的费用划分为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是做好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根据成本会计划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有关定义和勘察设计企业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我将项目成本定义为:凡是与项目相关的费用要记入项目成本,与项目不相关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并且以合同签定日为设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点,订立项目合同前发生的相关费用不计入相关项目成本,合同签订后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相关项目成本。原因是如果合同尚未签订,项目发生费用很可能得不到经济利益的补偿,项目收入是否能流入企业据有不确定性,达不到会计准则中收入准则确定收入的标准;如果将订立项目合同前发生的费用计入项目成本则违反成本与收入要相互配比的会计原则。
2.项目完工后的会计处理:将完工项目“预收账款”会计科目贷方余额确认为收入。会计分录为:借: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将完工项目“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科目借方余额结转到损益类会计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分录为: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将完工项目“生产成本”科目按二级明细科目借方余额统一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项目完工后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预收账款”,“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会计科目的余额统一结转到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等报表项目。实现由对具体项目会计核算到对企业整体会计核算的过渡。
特殊情况说明:勘察设计项目已经设立并且相关费用支出已经发生,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项目收入无法收回,造成项目只有成本没有收入,企业发生的成本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补偿。所以将这种情况形成的成本结转到营业费用中,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费用,贷:生产成本(业务招待费,人工费,材料费,服务设计费,差旅费等)。
3.项目跨年度的会计核算: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且结转相应的成本。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应采用以下方法处理进行处理。”
a.“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的劳务成本。”
b.“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动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的劳务成本。”
c.“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在现实的会计核算中很难估计项目的完工程度,所以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如果按提供劳务交易不能可靠估计进行会计处理会造成一个项目进行多次收入和成本的结转,造成项目评价时计算机自动生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不便于报表使用者阅读和正确理解。我的作法是跨年度项目的“预收帐款”和“生产成本”期末余额不进行结转,期末未完工项目“预收账款”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中列示,表示尚未完工项目已收的收入;期末未完工项目“生产成本”科目期末余额形成存货(存货定义:“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列示在资产负在表存货项目下,表示尚未完工项目的成本。
综上所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基本原理,将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可以发挥会计核算真实性,连续性,可验证性和及时性等优点,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成本核算岗位重复设置减少人员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财务成本管理第341页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财务成本管理第341页2007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中级会计实务第232页 2004
篇10
高速公路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其资金使用轻快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财务核算工作。例如,如果公路项目财务的资金使用手续不合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挪用、资金流失等情况,这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财务考核。而且在高速公路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会使得会计核算在成本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优势和作用。
二、加强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的策略
面对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完善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制度,改变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状况,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探讨研究了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者和执行者,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改善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现状的直接措施。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相关财务制定的规定,并制定科学的规划,有计划的完成项目任务,降低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投入。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高速公路的工程量比较庞大,在建设中的参与主体比较多。建立科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集中式管理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的调度分配,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解决,集中式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避免资金浪费。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 上一篇: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
- 下一篇: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