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应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其在经济交易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提升其获取经济利润的能力,就一定要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完善。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动,一定要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效果。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还强化了对社会资产的管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善与质量提升。

一、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完善是有一定阻碍的。比如财务人员素质的不平均、实务操作手段的不完善,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改善。

(一)人员方面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过度看重自身业务的发展能力,强调资金的使用情况,而忽略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整体内部控制的管理,造成其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缺陷,不能合理的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与控制。这种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的不足,不利于会计核算中心整体发展,员工的思想认知不完善,会影响其对会计核算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现象,也使得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设过程迟缓,影响其不断发展的速度与成果。[1]这种队伍建设的不恰当,使得其工作过程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很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导致会计账簿的不真实情况经常出现,对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比较困难。另外,对于票据的管理手段不完善,使得其对于票据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进行及时的解决,不能合理掌握票据的真实性。这些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实务操作方面

对于实务操作方面的不合理现象的产生,使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遭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其发展的历程。首先,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比较复杂,并且工作量大,很多情况下是一人身兼数职,对其工作的质量的控制便成为一项难题。再加之对其进行监督的措施不完善,使得很多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另外,会计核算工序的复杂,也使得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对于财务项目明细项目的控制不全面,也使得对于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进行合理的确认,使得很多明细项目的设置空有其表,资金混乱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些实务操作过程的不完善,无疑为会计核算的管理增添了难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于已经入账的财产管理过程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甚至取消了有些会计项目的明细账目的设置,使其对于财产的控制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措施

针对上述列示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改善与治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查报账制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一旦其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格,不仅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造成一定的状况,还很容易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过程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国家相应的制度标准的前提下,一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查报账制度,加强对于会计的不同核算类别的整理与核算。[2]对于传统的抽查式的凭证审核方法,造成凭证的审核过程不全面,有些存在问题的凭证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现阶段的复核制度的完善合理的解决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加强凭证检查的效果,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于岗位之间的监督与制衡,设置专人专岗,并且使得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制衡,减少谋求私利以及利益互通的现象出现,不断的提升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整体管理。同时,由于我国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也不断的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普遍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于会计核算进行全面的控制。电算化系统通过对系统管理员、出纳、财务主管等不同身份的管理,形成一种自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这种自动的查报账系统,使得信息的处理与传输更加高效,大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电算化系统可以进行账号密码的设置,并进行一定的岗位职责分离,使得不同职位之间相互制约,不相容岗位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安全与高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完善人员内控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体,其行为是否规范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有效性,一定要不断完善人员内控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加大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使得财务人员重视对于内部控制的遵守,树立正确的财务工作意识;其次,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大对于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接触到最新的经济与政治等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其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提高其会计处理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可以选择知识培训、网课讲授以及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提升其工作能力;最后,要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机制,将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果直接与其工资水平相结合,不断激励其提高工作的能力与质量,促使其不断的遵守国家的制度标准的要求,使得财务工作的具体指标得到落实。

(三)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需要对其内部控制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加强内外部对于其工作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财务工程处理的水平。对于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成员由不同的财务工作人员与单位人员组成,对于财务工作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善,防止会计核算过程出现过大的偏差;[3]对于外部监督,要加强其他部门与单位对于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控制。为了创造良好的内控监督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能力与水平,为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营造一种良好的范围。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其对于经济的贡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合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控制。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措施改善,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心内部核算的能力与水平。

财参考文献:

[1]李樱.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114-115.

[2]孙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化解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25.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内外监控 法律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现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提升会计工作速度、节约资源成本、加速资本运作以及实现标准化操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进步,必须重点对集中核算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当前,我们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协调核算与管理关系、加强内外监控、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营造集中核算工作的必要空间和环境,真正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会计集中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形式的一种变革,其主旨是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合并为一体,以便有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取消了下级单位搁置设立的会计和出纳岗位,保留报账员,将会计和出纳工作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进行财政的支出,这有利于将各单位分散资金实现集中管理,节约行政事业的运作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势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将分散的会计人才集中在一起,发挥群体优势,这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既能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又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

(二)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优势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便于核算中心和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制止了多开户头、小金库等乱象,为财政资金找到了安全管理的体系。

(三)减少财务违规违法发生的可能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就告别了单位自设账户、独立核算的传统模式,也就避免了单位账外账、资金浪费、隐匿收支等情况的发生,大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可能。

(四)加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

传统的分散管理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片面重视收入管理,导致财政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平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加强了预算的科学性,在客观上推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确保财政资金能够起到最佳的公众价值和利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配合不协调

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后行政事业单的资金必须通过中心的审批,这使得行政事业出现财务管理积极性的下降,进而产生责任归属的不明确,容易形成责任的相互推卸。会计集中核算会客观造成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脱节,特别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难于形成账实一致的局面,容易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监督职能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容易形成报账舞弊,而结算中心和行政事业单位难于通过日常工作对报账员进行全面监督。此外,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与会计中心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存在差异,容易形成不完全监督,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会计结算中心对各行政单位的原始财务凭据考核容易出现疏漏,这会给虚开发票、提供操作空间。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资金不能进行实际的监管,容易造成资金使用时发生挪用和挤占的问题。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最大障碍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很多单位没有将各项收支列入到预算管理当中去,出现很多资金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混乱等情况。

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1)明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责范围,要在保证资金的所有权、资金的使用权以及自的同时,充分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与监督职能。(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和管理的积极性。(3)进一步促进、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并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规定,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强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联系、沟通,提升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监控体系

内外监控体系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有效落实的基础,应该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的职责,使得各个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全面落实内部牵制制度。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产清查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等,对落后的审批报账模式进行改革,使报账会计人员审核、监督权力得以体现。

(三)建立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体系

相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体系,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为制定法律制度的关键,法律和制度要符合《会计法》的需要,应该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规范。同时各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行政措施,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得到具体实施。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改革的必然,要认清这一制度的优势,处理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时的各种问题,通过协调核算和管理关系,完善监控体系,推进法制化等手段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执行,以更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变革,为行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提供会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创新模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备一定的政府职能,因此,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和一般会计活动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行为不规范等更具危害性,一旦放任自流,缺乏规范管理与有效监管、监督,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行政职能划分角度而言,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分为三部分:其一是村级与乡镇级;其二是市县级;其三是省级。总结其会计核算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

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层面的缺失。有效、统一制度的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时候,通常都是各行其是,没有相应的分级制度进行约束。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管理的方法较为简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预算的项目较少,一般都是对项目审批资金或者预算金额进行管理;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从事数种不同属性的会计工作,专业人员的缺失对预算管理极为不利;最后是账务处理混乱,没有进行预算建账或者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原始凭证。这些原因综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规范,其结果是对后期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通常由直属领导单线管理。直属管理者往往不是财务管理专业出身,不了解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在行使财务管理决策权时,出现偏差与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外行领导内行,且行事只凭主观判断,这种现状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是必然现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无法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制约,也会使许多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使财务清查、审批等职能同时弱化,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三)会计监督不到位

监督的存在是会计行为规范的基本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从内到外可分为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三部分。监督体系的完善是避免会计信息违规、失真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却是职权划分不明晰,会计监督名存实亡,不能起到对会计行为督导与矫正的效果。首先,内部监督不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主管的专业性缺失是导致内部监督不力的最大内因。其次,政府监督失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遵循会计法行事,由于其特殊性,法律监督与制约往往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使其成为政府监督的盲点。换言之,职权部门在行使政府权利进行会计监督的同时,没有对自身的会计核算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导致账实不符,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最后,社会监督缺失,社会监督是建立在会计报表透明度高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监督与政府监督公示出准确、翔实的会计报表,才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督。而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政府监督不到位,使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透明度不高,从而使社会监督不能有效进行。

(四)会计电算化程度低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会计信息化的最大优势是便捷、高效、出错率低。但是这几个优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却不甚明显。当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推行的时间不长,普及率有待提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制度,但是管理系统尚未健全,致使使用效率不高,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尚不能完全发挥其便捷高效的优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创新模式

求变求新,进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其特殊性,一度未曾纳入整体的会计规范管理范畴,会计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约束力较小,其要摆脱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就必须从观念求变与管理制度求新两方面入手。

(一)观念求变

改变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理念,从高层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理念变革,重视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对会计活动不重视的观念,首先从内部控制着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的财务部门由直属领导直接管辖,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领导层的选拔与任命问题。财务管理因其重要地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极高,而实际的管理者通常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或者其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多变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往往失却其初衷,不能对会计核算做到正确决策与有效监督。重视管理干部的选拔与任命,同时需注重专业技能的再学习,使其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同等节奏,最终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其直接关乎着国家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失误、失灵、失真会给国家资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大力反腐的现阶段,与资金管理直接关联的会计核算更是杜绝腐败滋生的重中之重。律己方能律人,政府监督方面,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职权部门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更为严格。制定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能够更好地为本单位乃至社会服务。

(二)管理求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职责是对财政拨款的管理与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结合。建立集中核算模式,在主管部门内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再由核算中心对有隶属关系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集中管理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使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特别是对会计预算等对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工作,能够更加专业、有效地进行。另外对于条件制约而不便建立核算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经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后委派到行政事业单位,使之管理更加便捷,工作效率也会更高。委派会计核算人员的时候,要注意协调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对被委派人员的从属关系、福利薪酬等具体问题要有清晰的界定,避免从属关系混乱,否则一方面会降低被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其次是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必须辅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保证。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依据有关法律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而保证所制定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执行,此时,合理的奖惩制度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会计核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改革开发的深化与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改善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需要由内而外,自上而下进行。从内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从外加强管理模式变革,从上跳出传统思想束缚,从下严格律己,使财务核算规范化,避免财务造假,造成国家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不仅要靠制度的保障,还要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以全面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体系的健全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冬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分析[J].中国外资,2012(07).

[2]方萍.试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及处理措施[J].中国外资,2012(21).

[3]孙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化解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4]于露露.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5(24).

[5]周敏.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和启示[J].时代金融,2016(05).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 发展状况 会计核算

前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真是可靠的反应国家预算经费的使用状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管理关系到国家的财政,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的规范化和加强就更加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可以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的权力。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管理问题,只有做好初步的把关工作,才能把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大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把关不够严格,资金的应用范畴过于放宽,资金的分配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就很难使财政资金投入得到最大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的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这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不完整性。由于很多单位缺乏对财政的科学管理和方法,使得对于资金使用率的重视不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

其次,在很多事业单位财政中对于会计凭证的填制也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这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方面的管理缺陷。

对于原始凭证的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对其的填写不完整,并出现较多错漏的地方,与国家相关法规相冲突,填写的随意性较大,这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记账凭证方面,与之相比,问题之多有过之而不及,会计科目使用的不准确,摘要填写也出现过于简单的现象,导致财务对账务的审核和核算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职能不完善。

另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核算工作与资产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而许多单位采取了账实分别管理的策略,对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记账等会计核算工作,而由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合同和实物的相关管理。这样的分别管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账实管理的分离出现一些漏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由财政资金的支付获得的,是国有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这种账实分别管理的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风险性,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提供资产信息不一致的情形,也就违背的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初衷。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第一、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会计核算法规,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加强,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第一步。完善后的法规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在完善其配套措施的前提之下,使得各相关法规的自然衔接,避免了执行的混乱。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加大会计法规的实施力度,树立财政人员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当然,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不同,也要根据自己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规范,针对自身问题,进行建立解决措施。

第二,是要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的协调统一,从而使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真正能为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在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对每一项购入资产出进行入账记录,并定期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实核对;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应通过建立资产明细分类账,严肃资产清查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网,以使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确保其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会计集中核算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使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更便于财政的整体管理。

第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就要加大对其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首先,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途径与渠道,并对这一标准的统一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各单位之间在乱发财物、财政支出上相互攀比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就是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户的管理与核算,既要规范收入管理,做到一切收入的取得都必须是“有章可循”的票据表现,严禁使用收款收据和白条子,尽快彻底实行严格的管理办法,划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的界限。同时还要规范支出的管理,在支出拨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一切支出通过拨款途径解决。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诸多管理漏洞,使得很多信息失去真实性,也因此陷入会计核算的风险境地。我们也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资金管理中重要地位,不断滞后和不规范的管理会给单位,甚至是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对于单位和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继续致力于会计核算管理的加强,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财政管理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和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其中资金的来源不仅包括国家财政拨款,也包括日常的经营收入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捐助,由此可见,原有单一的部门预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因此不断的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丰富,部门预算不合理,监管力度不严等问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浪费,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进程中,首先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体系,实现与会计核算相关制度要求的协调。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状况,进而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改革方案进行调整,从而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不满足要求,由于编制预算的时间仓促,则难以满足预算编制方案的质量要求,不利于预算方案的顺利执行。比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时,则会请实习的学生参与预算的编制,但是学生的工作经验不足并且对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编制出来的预算方案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其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预算编制人员过于看重规章制度的要求,编制的预算方案不具有执行灵活性,造成执行预算的困难。因此,这种编制出来的预算方案只是一种形式,不具有实际可操作的意义。最后,部门预算的执行缺乏规范的监督机制,为了实现部门预算工作的落实,完善的部门预算监督制度时必须存在的,但是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部门预算的改革,对于部门预算的工作不够支持,使得部门预算执行人员懈怠懒散,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的步伐。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关于事业单位制度中增加了相关的预算内容,但是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改革的协调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的界限不够清晰,比如在部门预算下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划分较为模糊,实际划分时具有较大的主管随意性,违背了预算管理的精确度要求。其次,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与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预算中的项目支出与实际的会计核算处理差距较大。最后,会计核算制度更新较快,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更不上会计核算的步伐。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部门预算改革必须以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因此出现了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的协调。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相互作用

部门预算改革于单位会计核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实际中两者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两者的不协调是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匹配,比如部门预算改革中关于资金的收支等相应内容进行预算编制的改革,而行政事业单位则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科目核算变更。并且部门预算对制度要求的科目实施核算,却缺乏全面的会计核算,这样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准确反映。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要求零基预算,但是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与会计核算不够协调,零基预算需要会计核算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预算工作。但是根据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情况可以发现会计核算的状况难以满足部门预算的要求。

三、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问题的措施

解决部门预算改革问题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人员,借鉴先进的预算编制经验,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对不同用途的专项资金分类管理与预算,实行科学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方式,实现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在执行部门预算时,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方案,提高预算方案的执行效力,避免造成资金的超支和资源的浪费。在选用预算管理人员时,应当严格审核任职资格,招聘具有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对于现有的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应有的工作能力。总之,部门预算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组织单位的战略目标,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部门预算改革制度应当互相的协调,进而使得会计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部门预算的相关内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制度做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实行对部门预算的核算。对于部门预算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相关内容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向上级机关及时反映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沟通协商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决方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加强关于部门预算会计核算的监督和监管力度,尤其是专项资金的核算。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盈利特征,管理人员要严格防范会计舞弊的可能采取的手段,实现对会计人员事前监督。

(三)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方法

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辅相成关系意味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而会计核算也需要部门预算提供参考数据。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积极推动效应。实践工作要求会计核算部门和部门预算结合起来,逐渐增强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以及会计核算的合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重视考核制度的完善,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实现各个部门的预算与相应的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可以鼓励尝试编制部门预算财务报表,提高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协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强调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增加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重要性,逐步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进行同时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解决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性问题。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利益;弊端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1801

会计集中核算是依照《会计法》、《预算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收支行为,指在不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资金支配权、内部理财机制的情况下,改变现行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方式,切实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用活用好财政拨款,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办理资金收付结算。这是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杜绝现行财会制度下的诸多弊端。本文为此具体浅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利与弊。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

会计集中核算按照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方便单位,积极稳妥,分批实施的原则,单位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并设立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资金结算。取消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各单位财政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单位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其职责是提供统一格式的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支票领用审批表,差旅费报销单、专用报销凭证;按照省财政厅核定的单位年度预算,协助单位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控制与监督;办理各单位的工资发放、现金收付、往来款项的收付以及其他收付事项;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要求,确定单位帐套、设置会计帐户、进行会计核算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将大大优化财务人员结构,强化收支行为监管。对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能力、提高财务工作质量、降低事业单位领导财务风险与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改革步伐的具体体现。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弊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既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又有利于部门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落实的时候,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核算不准确、会计基础工作差、绩效评价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仍实行手工记账而不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缺乏分析和监管,无法进行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管理,造成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挤占、挪用相关专项经费,资金过渡使用与资金过多沉淀并存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腐败案件。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核算氛围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既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又有利于部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预算法》和有关法规制度,认真做好所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记录、计算和报告单位各种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实行统一预决算管理、统一账户管理、统一保障管理、统一收支管理、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信息公开、统一信息化管理“八个统一”管理,构建了财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联通的“财务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还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3.2 健全预算监督体系

根据各核算单位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不改变各核算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集中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妥善、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各项资金。定期向领导汇报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和各单位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对各核算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对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范围、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各单位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向单位分管领导和核算中心主任报告,待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认真审查各项收支业务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对经审核符合报销规定的原始凭证签收,根据各项原始凭证处理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拒绝受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并使之保值增值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处置制度,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3.3 健全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严格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促进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挪作他用,甚至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在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比如某某县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各单位收支情况进行集中审核、统一记账、全程监管,有效防止了私设“小金库”、违规报销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今年以来,该县会计核算中心共审核资金支付申请3959笔,办理预算单位资金收支报账业务5190笔,没有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4 理顺采购与集中核算的关系

对照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资金落实和项目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做到每个项目资金监管全过程记录,对进展缓慢的项目以函告方式,督促推进进度。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单位申请-主管单位审核-项目申报单位会审-财政绩效管理部门问效核拨的顺序拨付项目资金,规范项目资金的拨付流程。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和工作流程,将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扎实推进财务专项检查“回头看”,开展会计基础、资金安全和预算执行情况财务专项检查,建立健全财务检查常态机制,提升规范化经营水平,也是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我们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最终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利与弊,然后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核算氛围、健全预算监督体系、健全会计核算监督体系和理顺采购与集中核算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晓英.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8):108109.

[2]李国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2008,(7):109110.

[3]王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24126.

篇7

提高。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目前,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其作用日益显现,主要是由于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得到了大幅改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完善这方面工作,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本文根据具体的问题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通过各个措施的落实,不仅有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其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

一、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冲突

我国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权责发生制,另一种为收付实现制,两种制度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坚持基础,还是收入和支出确认的重要标准。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可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了收付实现制,但改革后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收付实现制存在冲突,在此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未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

(二)不完整的报表信息

会计报表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是重要的,它作为统计工具,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与收支状况进行记录。此时的会计报表的构成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其他相关报表。通常情况,会计报表分为三种,分别为月报、季度与

年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具有较广的范围,但其改革仍存在不足,其中关于会计报表方面的不足较为明显,致使会计报表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报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不完整的会计报表内容、不合理的项目设计、不全面的披露信息与不健全的报告体系。

(三)不全面的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直接影响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其改革的影响下,对于会计控制的要求不断增多。但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的问题有:薄弱的会计控制意识、不健全的会计控制制度与不足的制度执行力。

二、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完善

(一)运用权责发生制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要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调整会计核算的基础,主要是改进收付实现制。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要积极利用权责发生制,并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仍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了改变此情况,要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主要是由于该制度满足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在引入阶段,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打破,并与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联系,进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具有高效性、准确性与科

学性。

(二)完善报表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树立政府的权威,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要对其会计报表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

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措施如下:其一,在报表内容方面,要保证其完整性,其中要包括固定资产、债权与债务等;其二,在报表构成方面,会计报表要由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组成,通过二者作用的全面发挥,管理人员的决策才能够具有准确性;其三,在现金流量表方面,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要关注现金流量表,以此实现对国库现金的有效监督与高效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事业单位现金变动的全面掌握与系统了解。

(三)健全会计控制

一方面,会计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加强。事业单位通过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开展,使相关的人员明确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相关人员要树立会计控制的理念。再者要对会计人员展开全面的考核与有效的管理。在国库集中支付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会计控制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会计控制的内容具有了丰富性。此时,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制度要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保持一致,在统一制度的支持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具有合理性与规范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其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运用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与健全会计控制,相信,在各个问题有效解决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东辉. 论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J].中国外资,2013,13:109-111.

[2]张剑侠.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7:214-215.

篇8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财政资金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154-02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是记录会计主体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过程及结果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是财政资金分配、运用及其结果的反映,所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这些信息是各级财政部门进行财政资金分配和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重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在一年一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会计决算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不允许举债“经营”,年终决算报表中结余数应大于或等于零,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到年终肯定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应付未付款项。由于这种规定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决算报表编制者为了符合报表编制规定的一系列要求,让决算报表能顺利通过审核,只能人为调整有关真实数据。整个决算报表中,除了财政拨款数外,其他数字都有可能是根据财政拨款数倒推出来的。这样一套“做”出来的会计报表,根本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核算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

1.真账假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真实的会计事项未能得到客观的核算,会计核算结果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例如,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2000元,有些单位为了职工个人的利益,把职工的奖金福利不列入单位人员经费中进行核算,而是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从而调低职工收入水平,以达到逃税目的。

2.假账真做。由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最典型、最具隐蔽性的就是虚开发票,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报销。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体和核算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计信息后果与企业会计信息后果有着很大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分配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1.经济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是各级财政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其质量影响的经济层面比企业会计信息更加深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必将影响各级财政政策评价执行情况,进而影响财政资金分配决策。而财政资金分配出现失误或偏差,将意味着财政资金的更大浪费和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当前,财政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重复投入和投入结构偏差,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着必然联系。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财政投入已经能够满足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但因为失真会计信息的误导,财政投入还是对该部门有所倾斜。这样就导致有限财政资金的分配在部门间形成了不均衡的现象。从全社会角度来讲,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而在一些领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引起财政投资决策失误,就不仅仅是财政资金的浪费问题,将会引致社会资本投资结构失衡,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社会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作为各级财政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其质量好坏影响的社会范围比企业会计信息更加广泛。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这个微观上的个体,还关系着作为另一个社会利益整体而存在的纳税人群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政政策制定出现偏差,并由此引起财政资金浪费和社会资本流向偏差,在纳税人看来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失职,这将影响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是由会计核算相关人员自身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人员因素质不同,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造成信息失真。因为核算人员不具主观上的故意作为,所以这是一种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二是相关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的相关人员在会计活动中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信息失真。因为相关人员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作为,所以是会计信息的有意失实。

外因是由非会计核算相关人员自身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一种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因制度缺陷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典型的例子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此核算制度下,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负债情况。比如当存在跨年度大型维修项目时,本年度早就有了维修计划并已经进行了维修,按收付实现制核算,该项支出只有等到实际支付款项时才能列支,在当年的会计信息中对此无需进行反映。但对于该单位来说,该项支出在下一年度必然发生,属于当年的一项负债。对此,当年的会计信息中却没有反映,这是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说,会计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二是会计监督缺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监督,内部监督主要依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监督主要依靠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从监督的方式上,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依靠的是单位内部不同岗位的责任划分和权利的相互制约来实现;外部监督主要依靠对违法违规会计行为的惩处来实现。现实中,内部控制制度是服务于单位自身的,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也是服务于单位自身利益,所以,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仅靠这种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保证单位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违规违纪违法会计行为的查处力度还不够大,并不能有效地制止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督更是严重缺位。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财政性资金的主要缴纳者——纳税人,基本不了解自己“交”的钱被政府部门用在了哪些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所以,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社会公众的监督并不具有约束力。监督缺位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四、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建议

1.强化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与会计人员有很大关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是改进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方面,急需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时学习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并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引进和交流机制,以便及时引进一些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从事财会工作,将一些不能胜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调离会计岗位,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方面,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自律性问题,关键靠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因此,会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应列为必修课,并以案例教育为主,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达到激励和警示会计人员的作用。

丁爱华: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2.加大会计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加大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尤其是要加大对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使他们认清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会计人员进行真实客观的核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完善会计制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对于因会计制度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逐步完善会计制度来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在可用于偿还债务的金融资产和短期、成本费用的分配和收入的确认等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从而准确反映尚可使用的资源存量(财务性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能增强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可以使会计信息利益相关人更能全面地了解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

4.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进一步规范会计主体行为

目前,我国《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使得处罚成本与会计造假获取的利益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大于造假收益,从而督促人们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篇9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全新预算执行制度,是指把所有属于政府的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所开设的单一账户中,且所有财政支出都必须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进行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事实证明,在此种制度之下,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所加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所提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效的防止了一些单位恶意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行为发生,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面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作用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

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可以对资金拥有控制权,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到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将其用至何处,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复杂步骤,大大节省了调查时间和额外费用的支出,更有效的防止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资金扣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而且,在财政部门直接掌握资金控制权的情况下,大大方便了政府对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执行。

(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我国经济尚处于计划性经济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企业生产等都需要国家资金的支助。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对预算资金采取使用具体化、明细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还进一步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赋予了会计核算中心国库资金支付执行的职责权力,增强了财务对资金管理方面的直接支付职能,强化了财政以及财务会计的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职责。

(三)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止腐败的发生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财务工作中,能够大大减少国家资金支付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相关资金使用部门的监管,有效的防止了相关部门对资金进行滞留、转移、挪用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避免了因资金使用可能发生的沟通不顺,管理脱节等情况。对每笔资金使用申请进行确认审核,资金的使用情况都必须有据可依,有实可查,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减少了对资金占用情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官员腐败情况的发生,加强了对资金使用及官员工作的监管性。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差异

会计核算基础即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个标准都用于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在会计制度规定中,对总的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等的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的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存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事业单位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质也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才能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协调,然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却给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带来了冲击,使其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

(二)会计入账依据缺乏有效监管

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相应的产生了新的会计入账依据。国库集中支付下所采用的入账依据相对较多,而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等都对其会计入账依据提出了规定。集中支付中心的领用是由国库支付中心明确专人管理、使用和监督的。于2009年我国颁布的《关于预算执行细化管理后调整国库集中支付有关凭证和报表格式的通知》,规范了会计入账活动,其主要内容分为财政直接支付下的凭证使用与财政授权支付下的凭证使用,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入账依据质量,改善了会计凭证使用混乱的情况发生。

(三)会计核算相关内容设置不协调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企业会计制度,即是指同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分开设立行政事业单位账套和基建账套,而国家却明文规定,一个单位只可以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而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经费与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拨款,已经全部实施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则需考虑两个账套内要分别核算同一银行账户资金的主要问题。

(四)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相对薄弱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会计控制缺乏了解,以为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就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是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会计控制制度的内涵,忽视了其应当在会计控制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伤。会计控制事实上是依据实际情况对会计工作进行制约和监督,如果做达不到相互制衡、相互监控,那么控制便失去真正的效果。

四、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统一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入账的依据规程

国库集中支付下,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主要凭证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票据的管理,推进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国库集中支付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规范会计入账的依据规程。

(二)合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的会计主体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主体是进行分开核算,即使用两套账务系统和两套财务报表,在进行年末决算时再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基建财务报表。其可在现行的会计科目中增设基本建设的相关科目,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和基建会计主体进行合并,使其能够在一个账套内实现完整的核算。这样就可以直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零余额账户实现与单位的内部会计账套中所设立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相对应,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授权资金的管理。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管理

对于拥有多个非独立核算预算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各分支机构跨区域较大,且其还共同使用同一个零余额账户时,行政事业单位更需要统一零余额账户进行使用,并加强力度明确其相关审批控制程序。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各下属单位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可直接申请,不需要在经过上级单位进行审核,该过程中上级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资金调控能力被大大的削弱,但其依然对下属单位赋有监管权。上级单位可以监控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的提高资金使用率。

(四)加大力度检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

设立一个全面的、完整的预算单位银行监管账户系统,通过对该银行账户的监管,将所有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其中,并将银行账户监管系统与国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连接,扩大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范围,让财政部门能够随时随地的监控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加强银行账户与日常支付业务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温丹华.浅析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魅力中国,2009(9)

[2]张宏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州财务,2009(11)

[3]陈立阳.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增多,行政事业单位也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不但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对会计核算内容信息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会计核算当中,可以有效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实现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需要借助时代的发展潮流,努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行政事业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其次,有利于提高单位对内部环境的控制能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单位内部经济活动,为内部管理会计系统提供可靠的参考[1]。最后,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能。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一直存在着缺乏有效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使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实际价值不断被削弱。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规避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能。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建设力度不够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层次呈现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对会计工作人员应用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人才只要具有过硬会计专业知识即可,而忽视了财务人员信息化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仍然处在原地踏步阶段[2]。有的单位没有安排有会计专业基础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只掌握浅显的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无法真正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3.2信息不对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并且在出现这一情况时,主管部门不能做出及时应对和调整,会计信息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导致上级指令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到下级部门,从而影响了上级决策的执行效果。

3.3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任何组织中,都需要拥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组织规范的正常运转。但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其正处于变革发展阶段,各项会计管理制度都在进行变革与改进,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3]。正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时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会计人员起到的约束作用较小。另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仍然采用手工核算的会计管理标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容易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呈现混乱无章的局面。

4解决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相应对策

4.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加大会计专业人员的招考力度,把那些既懂财务会计业务知识、又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应用、还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的人员充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另外,要加大现有会计人员的日常培训力度,从基础抓起,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真正懂“会计”,能够知道对各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如何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要加大现有会计人员财务软件应用的培训力度,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真正懂“软件”,利用财务软件对各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4.2整合资源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

会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部门,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在会计机构的核算监督工作中有所体现。因此,在推动行政事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计机构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情况,从全局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外部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对单位财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控制能力、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层做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外,推进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预算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4.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处于会计监督的基础地位。要实现会计的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便如无根之水。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使所有工作都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去开展,进而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5结语

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深入骨髓”,生产生活处处都受到信息化内容的影响,其不仅带来便利,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思想将更加新潮、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信息内容将更加安全可靠,最终促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事业达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海靖.刍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4):59-60.

【2】车继成.刍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