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等数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等数学学习计划

篇1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数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数学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也是高校教育中的难点,高等数学属于基础性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对高校其他课程都有一定的影响。数学文化对高等数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能够为高等数学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来看,高等数学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真把握数学的文化特征,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1]。

1 数学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1.1 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主要指的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理论、思维等多方面知识进行的有效整合,然后用文化的观点来强调数学存在的文化价值。在数学文化中,它还注重对数学人文特点的分析,对高等数学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与其他文化相比,数学文化具有独特性,它不受到任何国家和语言的限制,并且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数学发展是比较漫长的,而且数学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2]。最后,高校要想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就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1.2 数学文化的特征

1.2.1 数学文化的系统性

针对数学文化来说,数学文化具有系统性特点。首先,数学知识没有民族限制,也没有国家限制,它属于全世界人类的文化财富,具有统一性。其次,数学文化是一种传递人类思想的方法,它有着独特的语言,比如,物理学科中的真理大都是通过数学语言以及系统来表达的,数学是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文化的系统性。

1.2.2 数学文化的个性

数学文化是各个民族共同努力才形成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语言、文化、风俗等,从而使得数学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文化在各个民族中都有广泛的体现,由此可见数学文化的重要性[3]。

1.2.3 数学文化的再造性

要想保证数学文化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各大高校就应该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数学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再造性,我们能够通过数学教育活动来影响下一代人,把数学文化传承下去,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的再造性。

2 基于数学文化观视角的高校数学教育意义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一个比较难懂的学科,如果教师不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那么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高校的数学教师都在授课时,引用数学文化知识,通过讲数学小故事或者展示数学图片的方法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气氛,从而使得数学的公式、内容都不显得很枯燥[4]。总之,引用数学文化知识,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育质量。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应该不断挖掘数学文化,给学生展现出数学的美,让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以往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来看,在高等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成分,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高等数学分析能力,但是,忽视了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没有传授给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数学文化的教育,给数学课堂教育带来了很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3 基于数学文化观视角的高校数学教育有效措施

3.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数学教师素质

要想保证数学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高等数学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等数学教师是数学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数学教师的思想管理直接影响着高等数学的教育质量,只有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因此,高校应该重视高等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渗透。

3.2 充实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知识

针对高等数学教育来说,充实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重点讲解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中渗透数学文化,不断丰富高等数学文化背景知识,让所有学生能够得到?笛?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最终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5]。

3.3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把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拓展数学文化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微积分等内容的讲解时,高等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根据数学内容查找与之对应的数学文化知识,充分体会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4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展示数学文化

现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信息化技术,高校也不例外。很多高校都在逐渐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数学文化知识变得丰富多彩,高等数学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等方法来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全面展示数学文化,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3.5 开设选修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数学知识比较烦琐,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任务也比较繁重,因此,高校应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选修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上遗留的数学文化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篇2

0 前言

MATLAB软件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利用MATLAB软件的可视化效果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定能使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增强学习兴趣。同样,如果将此方法引入到教学当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MATLAB软件画图功能在高等数学可视化方面的应用

1.1 二维曲线作图

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47 ― 02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使得高校生源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参差不齐,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了较大差距的现实问题,最终表现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使高校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再上一个台阶,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缩小差距,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成败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建立一支基础文化型和课题研究型的师资队伍,在“教”与“学”上都要有所创新,才能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与提高过程中,有效地传授和摄取知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勇于迎接未来的挑战。齐齐哈尔大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学习中的内部因素(感情因素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焦虑的感情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妨碍自主性学习的关键。鼓励学生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数学学习策略,不受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制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基本采用能够直接反应其偏好的学习策略。二是:学习中的外部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包括教师、教材、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等多方面。家庭是社会个体化的缩影,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鼓励子女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家庭中,其子女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更大。

1.1 对院校所处的教学层次认识不足

大多数院校没有考虑本身院校所处的办学层次,没有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必要的应用技能。

1.2 对生源之间的差异认识不足

由于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参差不齐,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了较大差距的现实问题。但多数学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对生源之间的差异认识不足,而是继续采用传统的自然班教学,使培养出的人才在同一标准下的单一,无法调动基础较差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根据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编排及表述办法。努力运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论证与应用”的编写模式。可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新教学模式,拓宽创造性学习的新途径。

1.3 对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把数学与应用数学混为一谈,视为“基本相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本质认识不足,在教学中造成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偏差,使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相分离,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应用数学是联系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4 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方式、方法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着不会主动学习和不知道该学什么等诸多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只是做一些模拟题,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活学活用的策略,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氛围当中,造成数学水平提高的缓慢或停滞在原地踏步的局面。针对我校2012级数学学院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有34%的学生能够计划自己的数学学习,制定相应的数学学习计划和学习措施。在计划的落实实施中,只有16%的学生能够按计划落实实施,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计划制定是完成教师、家长的要求,或者是头脑一热的结果,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产生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厌倦或惧怕数学的学习,造成了学习数学的计划只是空头口号、一纸空文而已。影响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态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个体性格特征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能够处在完全自学的状态中学习高等数学;其次,制定相应的自我学习计划;第三,具有一种不受任何环境抑制的能力;第四,有承担学习的责任和挑战自身极限的勇气;第五,具有决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只有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明确。

2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篇4

关键词:高等数学 自主学习 问题 对策

传统的教学思想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自主性一般,整体水平不高,这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数学的学术成就。而数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基础平台的薄弱,也势必影响其他学科的研究水平。因此,对于高等数学的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应该引起诸位教师的关注。

一、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征

很多高校学生按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并通过老师的指点,发现了不少学科问题,并对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他们的心里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以说的上是很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一种对高等数学的自主学习过程。然而,这在研究自主学习的学者面前还只能被认为是狭义的自主学习。河北省教委副主任从自主学习的范围方面将自主学习分为广义的自主学习和狭义的自主学习。上述所说的能动的、创造的学习探索过程就是狭义的自主学习。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有目的、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1]目前,仅将在高等数学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标的、科学的管理学习时间、积极主动创造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视为高等数学自主学习。

高等数学是变量的数学,不管是观点还是方法都和初等数学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搞清楚高等数学的特点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必须条件。高等数学是研究常量的两个对立面,例如直与曲、有限与无限等,它具有理论层次结构复杂多样、内容丰富的特征。同时高等数学的概括性很强,又运用了不少形式化、公式化的语言,因此学习数学更加需要积极思考、自主研究。

二、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根据内江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该校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整体水平一般,在学习高等数学方面的方法选择运用、时间管理和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方面还很欠缺,而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动机、过程监控、环境的营造方面也只是表现一般。[2]由此,也可得出同类大学中其他自主学习的水平,并预测出其他高等院校在高等数学方面的自主性都很一般。其主要原因出于以下几方面:

1、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思维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向来只是同从老师的安排,在时间与计划安排上缺少锻炼和自主性。

2、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过于注重高分,只注重学习知识技术技能,以学会为主,从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学生在方法选择和有效运用方面能力一般,通常也只是会选择老师所教授的集中方法,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应试教育还影响了学生在学科学习上面的时间分配和管理,学习的自我监控过程也都交由老师全权,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动机激发效果不良

到了大学生阶段,学生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对高等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也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的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4、社会化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阶段,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化,学生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液随之提高,老师同学间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关系。这对于学生自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三、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改进措施

其一,从思想层面出发,培养学生资助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动机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良好地高等数学学习的动机,才能够激发学生自觉的、主动地、持久的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并取得良好地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3]

其二,不断改进完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这儿受教,目的就是学习老师的学习方法。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程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按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学习能力水平、学习内容等因材施教。同时,还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指导学生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的运用知识,发掘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地自主学习的气氛。民主的、轻松地环境,才能是学生处于之中愉悦心情状态,是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激发起创新思维。可以将数学问题引入活动或是小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同时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兴趣。

其四,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心理学家布鲁若指出,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创新情景是根据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高等数学模型的建立,即来源于科技的发展,也来源于自然环境的诸多变化。数学模型很多都是从实际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创新问题应该结合自然环境,并有移动的层次性和思考性。

其五,恰到好处的使用评价手段。学生都很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良好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更加自主、自觉地研习学科内容,差劲的评价能够是学生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应该慎重选择评价语言,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勉励学生;在夸奖学生的同时也要避免学生的自高自大。科学的评价也是高等学校自主学习的增强剂,能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及时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学生将外部知识和有关学习技能转化为自身能力的重要过程,并且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高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将这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技巧延伸到其他学科和事物中,出尽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应该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下和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下,自由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计划、分析自身的学习效果等等,开展自主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明秀;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J];科技信息;2010,(26)

篇5

一、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

分析中学数学教学新教改,可以预想学生数学知识面的拓宽度以及对这些知识掌握程度的深刻,新教改方案,使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扎实的基础。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可以利用中学数学已介绍的关于极限、导函数以及其相关运用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认知程度,使其了解到大学数学对证明过程的重视,从而更加注重严密的数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大学教学,在高等数学教材中设置相应专题章节是很有必要的。设置的相应专题章节的主要内容:(1)中学教科书中删去的所有有用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弥补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的空白区域;(2)数学概念与科学思维方法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数学概念的产生历程,并通过介绍先辈的研究过程使学生有所领悟,从而使其掌握如何进行科学思考的方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3)常用公式的集合。收集了中学数学主要公式、大学数学主要公式等成表,并将常用极坐标方程曲线单独列出成为专题以供学生学习之用。[1]48学习这些内容的方式主要是:(1)该教材包括详细的中学数学内容,在进入大学学习高数之前学生可自学其所含内容;(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课程视频并将之于网上。课程包括中学数学删去的有用内容以及数学概念与科学思维方法简介,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3)教师可用几节专题课讲授其中主要内容,学生自学其细节问题。除此之外,编写其内容还有如下要因:(1)直角坐标系是基础解系。但在高等数学学习中,选择某些曲线的表示工具时,极坐标系等往往更为直观简洁。诸如:在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中,使用极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柱面坐标系处理问题会比使用直角坐标系更为简洁、明了。由于中学时期极坐标及极坐标系等有关知识并非必修,许多学生并没学习过相关知识,而在大学时这些知识又被直接运用。这就导致学生知识的断层,以致学生学习困难重重。故而,在教材中增添对极坐标的知识介绍,不仅使学生明白极坐标的重要性,而且能通过该教材产生或加深对极坐标的理解,使其会用甚至更好地使用极坐标这一工具。(2)分析法经常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被运用。但由于中学数学教学在此不作要求,学生并不经常运用分析法,并不能熟练掌握此种方法。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在教材专题中列举基本例题做更好的讲解。例1证明当X>5时,X+2-2X-8>0成立证明:欲证明X>5时,原不等式成立,只需集合{X|X>5}为原不等式解集的子集:而原不等式解集为<X|X>4或X<-2>,很显然,条件成立。故当X>5时,X+2-2X-8>0成立。(3)对于初次接触极限的同学,会难以了解假设条件E>0的作用与意义所在,甚至在学习之前就产生畏惧心理。为此,对同学进行预传授,在正式学习极限之前使其对其有所涉猎,从而理解E>0非凡的作用。例2设a、b均为常数,任意E>0,证明若|a-b|<E,则a=b.证明:若a不等于b,于是有|a-b|>0成立,令E=|a-b|>0,则有|a-b|<|a-b|,不符合事实。由此明白E>0是解决问题时的强有力工具。(4)在大学的一些习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非高等数学中学习的内容,而是中学数学中所学的公式与简单的逻辑运算。例3设0<X1<4,Xn+1=【Xn(4-Xn)】的算术平方根(n=1、2、3...).证明数列Xn(n=1、2、3...)极限存在。证明:由题意可知,Xn+1=【Xn(4-Xn)】<{Xn+(4-Xn)}/2=2,即数列Xn有上界;同时Xn+1/Xn=。即Xn+1>Xn,故数列单调增大。因为数列Xn单调增大有上界,故limXn存在由此看出,该题关键在于定理:(a+b)/2>ab的算术平方根。(5)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熟记中学数学中的各种公式、结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提高解题速度与拓宽解题思维很有帮助。

二、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一)第一堂课的重要性讲好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帮助。教师应重视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精心备课,设计课堂流程,将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与特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向同学言简意赅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门课有大致了解,从而使他们对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有自己的规划,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为其以后大量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在第一堂课上首先应提醒同学们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差别所在。例如: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的基础思想,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始终可见极限思想的应用。极限思想的基础是无限,它以研究函数为载体,表现了数据变化的动态过程。极限的无限性与动态性注定它与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限性和静态性为主)有本质区别,但同在数学范畴,它们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等数学与中等数学是研究函数的不同阶段。中等数学仅仅简单涉及函数的基本类型以及解答方法,而高等数学不仅涉及更为广泛的函数而且在解答问题的技巧上也有更深层次的探索。为使学生明白高等数学相对中学数学的深入和广泛性,三大特点是必被强调的:逻辑的严密、抽象的思维,应用的广泛。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应向学生简要介绍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该课程中重要的章节是什么。从而使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不相同。学生学多靠自主性。为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可以通过几次课后要求预习使学生建立起预习的意识从而建立起预习的能力。预习是大学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由于课时有限,大学的一堂课会讲授一本教材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而在中学时期由于课程较多,教师一节课涉及的内容很少,解释会更清楚。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十分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对新内容有所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仅教师提高了讲课的效率,而且学生也更好的接受了新知识,一举两得。[2]128然后要培养学生整理笔记的能力。大学课堂节奏快,内容多,仅靠学生的记忆力是不可能学会教师传授的所有内容,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的记笔记能力。课堂上的内容比如如何引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及重要的结论和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疑问与心得等。记笔记要学会去轻就重,比如题目的论证过程及细节可以省去,在学会主要内容后,这些知识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推理论证而来。接着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事实证明,拖延只会拖累他们的成绩。最后,要求学生复习所学内容。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课下复习不仅会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融会贯通新内容,更会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三“基”的重要性。数学最基础的内容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简称三“基”。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基于这些内容。很多大学新生只注重如何解题而忽略基础,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某些问题时思维混乱,解决方法繁琐。为改变这种情况,三“基”的教学必须被重视。由于这些基础知识过于抽象,教师可通过讲解例题、找寻恰当的比喻来讲解,并通过当堂练习、课后习题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理论概念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三“基”的重要性,通过耳濡目染的教导,从而使学生养成追求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熟练计算的能力,为以后难度较大的课程,培养出良好学习基础;使学生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氛围中不但不知不觉接受数学知识,并能使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宋林锋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关键词: 高等数学 信息化 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高科技在教育领域逐渐发挥重要效果。校园内部的网络化建设逐渐加强,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突破性转变。在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如何突破性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教育领域中得到普及,逐步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下的一种新教育趋势,同时意味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利于比较的信息化环境,不断研究和开发出方便教学应用的软件资源,逐渐培养出具有创新水平的现代化教学师资力量。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和发现教学新模式,将学生培育成主动求异、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综合品质高的新型人才。

1.高效呈现教学内容。高等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点,其应用符号作为语言,表达更简单明了,同时借助几何语言,让表达更加直观、准确。由于这两种特点,教学环节中不能完全依靠语言信息进行教学,如此决定高等数学教育的特征,教学中要借助大量板书,通过书写和画图展示清楚,该种状况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备课的时候,制作对应的幻灯片或课件,在课堂中直接播放资源文件,减少板书消耗时间,通过丰富课堂信息,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课件制作环节中要积累大量素材,投入较多时间,是知识再创作过程。

2.动态的表达。高等数学教育研究的是变量,教学过程中思想充满动态变化,部分概念表达的仅是动态观念,过去教学手段和方式仅转述给学生某一个方面,至于动态变化具体过程则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来,该种状况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使用数学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将动态变化过程体现出来,让更多抽象性数学理论转化成生动自然的过程,将理论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学生学习的时候简单清晰,增强教学效果。

3.有效解决学生问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思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下,老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疑惑,由于及时性不够,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挫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则类似问题能有效解决。学校内部可以建立网络自习室,让学生将思考环节中出现的困惑和新想法及时到网络上,通过网络技术和其他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考和进步。

4.方便习题教学。通过简单重复是无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率的,传统习题课程教学对小部分学生具有作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一种负担,增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觉厌烦。应用信息技术后,老师可以将习题课程安排到局域网络教室中,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利用习题库评价系统进行针对性练习,疑惑之处及时反馈,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习题练习,然后和同学、教师共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5.实验教学。学校内部建立数学实验课程,进行数学建模教育,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自于生活,最终将为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在学校推广数学实验,主动向学生推广优秀的数学软件,提供给学生自我研究和思考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研究,主动观察、探索、模拟,最后得出结论。建模作为一种数学应用方面的技术,最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建模环节中合理配合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查找资源、交流互动,发掘各种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二、教育和自主学习结合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管理,详细分析来说,学生自身确定学习目标,对学习进行规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该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主体认知作用,利用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增强学习效果。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自主研究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学生能查找到自我需要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学习方向和内容,通过自我判断、选择、浏览、寻找、回放资源材料。每一层次学生都可以控制自学进度,满足个体需求,信息化时代下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考虑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实现高等数学课堂中高数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途径。

1.信息教学和课堂教育结合。网络自主学习不仅意味着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学习前期,学生预先学习,主动发现疑惑之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根据任务列表,明确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制订出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高数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常用网络搜索工具的具体使用方式,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网址,学生通过自我搜索获取信息资源。老师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学生的自学过程,适当进行监控,给部分学生提供指导,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2.答疑解惑。通过自我研究学习,学生对每节高数课程的内容已有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转化为共性疑惑问题的解决,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检查,疑惑之处共同探讨解决,引申教学主体,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教学情景构建等形式的配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老师应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科学有效评价,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不足之处,逐渐完善和调整。

3.建立答疑制度。高数老师可建立个性化教学网站,丰富教学内容。将教案、习题解答、单元测试练习、难点分析、往年习题、试卷等到网站上,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老师可在网站上建立具有特点的专栏,帮助学生探究,培养学习兴趣。课堂从数学问题的历史背景考虑,为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学习的同时,从数学家事迹中感受到榜样力量,感受数学知识中的生命气息,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力量,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总之,数学知识学习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传递和转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上的数学逻辑感知体验,促进高等数学教学从细节教育逐步改变成探究式教学,彻底改变教学现状,为学生长久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金字塔式教学法”主要依靠动态系统理论、依附理论、距离理论三部分理论支持。注重学与教的互相作用,动态系统理论是指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犹如一个网络,由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和物理智能三个领域中各种能力的发展交织而成。而发展是长短期循环的一个系列过程,短期微小的变化连接在一起,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长期循环中不同阶段所谓跨越。在这个循环圈中,学生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约束以及教师搭建鹰架来实现的。具体地说:自我约束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教师搭建鹰架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支持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能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将某种自然科学的认知代入学生的内部世界。

依附理论是指学生对周围环境及教师的依附程度的研究,为理解学生学习心理反映提供构架,了解周围环境及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关系因素,在学生学习情景创设、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估方面提供参考。

距离理论主要的内容是最近发展区的距离,强调教师和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最近发展区距离上的发展。不管是困难学生、中等学生及优秀学生,只要他可以实现最近发展区距离上的最佳发展,其成绩就为优秀。

二高职学生基础状况分析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在180~200分左右,共6门课程,数学、语文、理综(文综)、英语,平均分在30分左右,可想而知其文化基础是非常差的。这给教师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对学生基础状况的调查问卷,2014年7~9月,我们课题组对我院新生部分班级实行的新生数学基础状况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共收到1000份问卷,经过数据整理,有如下结果:(1)数学高考成绩集中在30~59分,占总人数的56%,0~29分的占21%,60~89分的占20%,其它占3%,高考数学试卷的分值是150分,77%的学生在不及格线之下。(2)具有初中数学基础的占64%,具有函数基础的同学占18%,具有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的占18%,初中数学基础也没有的占18%。(3)喜欢数学的学生达到30%,说不上喜欢的占62%,不喜欢的占8%,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这是可喜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于基础这么差的学生教什么,如何来教?(4)中学学习习惯较好的有20%;能听课,写作业的占52%;学习习惯不好的占30%,基本上不写作业。(5)大学学习目标打算专接本的占34%,准备工作的占63%,没有目标的占3%。有1/3的学生要参加专接本的,2/3的学生以参加工作为目标。(6)66%的学生想好好学习,认为上大学是进一步深造的,想法是正确、积极的。有43%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7)56%的学生喜欢有耐心,讲课细致的老师,这是我们教育这种学生的好方法。另有22%的学生喜欢和蔼可亲,以学生为主,能起引导作用的老师。

从上面的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学习的,认为数学在智力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还是很有用的,只是基础薄弱影响了高等数学的学习,另外,从上面的调查中可看出学生的基础层次可分为优秀、中等和困难三个等级。高职学生喜欢动手能力强、具体、形象的教学法。这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提出了“金字塔式教学法”,并做了探索与实践。

三金字塔式教法的设计

金字塔式教学法的设计即是教师如何搭建“鹰架”,我们首先对课程内容(概念、计算、习题)和难易程度(难、中、易)进行分类,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课堂设计是灵活多变的,只要适合学生的接受就是好的教学设计。下面介绍我们使用过的几种有效的教学法:(1)任务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把教学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列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再出几道题,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做答,可限制学生在70分钟内答完交上答卷,教师评定课堂成绩,剩下30分钟教师集中讲解。此种教学设计适合容易理解的概念。(2)讨论教学法: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出一道有关本节概念的习题,让学生先看30分钟课本,每小组讨论内容,再选出一名学生讲解并解答习题,教师点评学生讲解的情况,给出每组学生课堂成绩。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3)问题教学法:一般章节习题课设计为两次,首次课堂,教师设计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涵盖整个章节,针对不同程度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出课堂成绩,这样即可把本章内容复习一遍,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试用于习题课,但用时间较长;二次课堂,教师出卷进行考试。这些教学设计对于课堂上不听课,玩手机的学生很有效,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开始看书找答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讲课,然后留30分钟学生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不听课,因此这些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4)课件网络辅助教学法:具体方法是把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做成课件,使教学生动、形象化,学生可拷贝课件,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设计一个师生互动平台(或建立一个学习群),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机,要求每个学生晚自习7:30~9:30之间与教师互动,回答课上学习情况、作业情况及疑难解答。

以上教学法是我们尝试的利用学生的自控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几种方法,方法还很多,只要教师能根据动态系统理论、依附理论和距离理论灵活安排教学,利用学生的自控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将依据这些理论继续探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金字塔式学法

理论依据:(1)“学习过程要与认识程序相统一”,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遵循“量力性原则”与“渐进性原则”。要求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考虑自己对教师的要求。(2)团队合作精神与共同荣誉感相结合”,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部共同攻坚克难,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3)“从众心理理论”,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 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在学习中,从众心理也发挥着作用,若好的学风建立起来,大部分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就会带动少部分学生一起来学习。若大部分学生不学习,那么,原先学习的学生也会不再努力学习了。

金字塔系统学法设计:(1)要求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考虑自己对教师的要求。这项要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确立学习目标,将来直接参加工作还是参加转接本考试;每堂课做到基本概念的了解或理解,对计算的会或掌握,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程度等等......,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可以从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怎样计算?来制定,等。(2)建立学习小组。金字塔式学法结构:教师—数学课表—若干数学小组长—每小组中的学生。学生以7人为单位,以宿舍或自愿为基础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中要求有1~2名基础好的学生,2~4名基础一般的学生,1~3名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评价要看小组综合评价成绩与学生个人成绩相结合。形成一种自我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格局。以教师为塔尖,层层带动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五成绩评估体系

“金字塔式教学法”采用的成绩评估体系是:团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期末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个人纵向成绩[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奖罚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学生平时(30%)和期末测验(70%)的成绩,算出其个人和团体的成绩,再按个人成绩(65%),团体成绩(30%),成绩进步的学生加1~5分,没有进步的学生不加分,成绩退步的学生减(1~5)分来计算。

这样的评估体系全面、真实地评价了学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良好的班风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职数学教育属于“大众数学教育”,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供丰富的数学源泉,提高一般程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金字塔式教学法“正是适应上述需求而诞生,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更强,团队互助学习和团体荣誉感加强,可形成优良学习风气。这种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中推广,将使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职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模式;分析

在中职高职的数学教育体系中,进行对应衔接的环节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对于学生学习上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在高职的数学教育课程中,相较于中职的数学教育课程的难度性有着一定的提升,无论是学习理解还是课程讲解都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所以说如果对中职数学教育与高职教育不进行完善的衔接工作,那么就会使学习对数学教育课程上的知识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生在整个高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对中、高职数学教育体系的衔接做好对应的工作准备,提升不同层次教育的对接过程,从而避免衔接工作出现失误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

一、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安排课程上存在不合理

在中职课程的教育中,一般都是三年的教学制度,在第一年中教育课程中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知识,针对课程的全面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第二年学习相对专业性的课堂,针对数学课程进行单独的讲解。第三年进行实习,针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对应的实践工作。因此在这种安排的课程中,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接触数学,在后两年的中职教育中会针对数学知识造成对应的空白阶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空白的两年时间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同时不只是针对数学的课程知识,就连先前一年内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前提下进入高职数学教育课堂会出现的现象可想而知,在没有对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下,自然会对教学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

2.课程缺少清晰度重复率相对较多

在中职的数学教育课程中,虽然是以高等数学为前提的基础知识为主开设的对应教材,但教材内的知识仍旧包括了大量的中职数学课程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不仅对时间上产生了浪费,对于高职数学教育的基础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铺垫。因此在中职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对中职本身的数学教育进行学习,还应对高职数学教育内容进行对应的铺垫。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数学教育课程的整体提供帮助,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出适当的提升。

3.中、高职教育数学课堂体系不完善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职和高职的数学教育课程并不完善。而且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学习性相对专业课程来说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影响着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中高职的数学教育体系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还存在着教育课程不准确、内容不全面、教学计划不明确等多个不利因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按照具有缺陷性的数学教材制定对应的学习计划,由于教学内容的知识重点分布相对不均,无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从而给教学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长期下去,不只是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失去信心,就连教师都会对数学的教育体系产生质疑。

二、中、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的建议

1.中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针对中职三制度的数学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三年的课程教育时间内,将数学课程平均分布,数学课程的课时不得少于相关规定的标准课时。据目前中职教育的数学课时报告证明,众多的中职教育学校均以专业课程为主,而忽略对于数学课程的教育。而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也只是一专业知识为主,对于数学以及其他基础课程并不在意,这样的教学体系无法对学生全面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出现在学习中严重偏科的现象。因此课时分布不均的情况,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在对专业知识进行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严格的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课时规定,对数学的课时进行重新规划。使学生在三年的接受教育时间能对全面知识内容整体进行提升,从而保障步入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能力,对数学专业的教学进行一个很好的衔接过程。

2.利用高校的学分制应用于中、高职学校的教育

学分制在高校的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着较强的约束能力。在中、高职教育体系中,同样也可以利用学分制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还有对应的约束能力,都能够有效的对中职高职数学家学体系带来正面的影响。利用学分制的约束能力,能够有效的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需求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时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有着相对程度的灵活性,使中职三年的教育课程模式改变传统乏味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一改良,利用有效的手段实现中职与高职教学模式进行对接,从而对学生的教学效率进行提升。

3.加强中高职现有的衔接模式进行创新

现有的衔接模式不仅不完善,还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中职数学的教育模式并不完整,在后两年的数学课程教育中存在的空白阶段。而高职数学教育起点^高,导致无法与中职教育进行完整的对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针对衔接部分,应该制定完善且准确的衔接模式;利用中职数学教育的模式的完整性,以及在结尾阶段对高职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介绍,从而为高职数学教育课程提供一个稳定有效的跳板。使中职与高职之间数学教育的衔接过程相对完整,能够有效的对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中、高职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对与数学教育本身还是学生学习本身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基于过去衔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学生能够正确有效的面对中、高职数学知识进行获取,提供一个完整健全的学习体系,从正面提升我国中、高职学生面对数学教育的学习效率和教育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银幕. 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模式的构建[J]. 广西教育, 2015(47):61-62.

篇9

关键词:有机及生物化学;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时对学生高中所选科目没有限制,导致同一专业的学生化学、生物、物理等课程的基础不同。众多高校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如数学和英语,采取了分层式教学[1][2],并且成效显著。而对专业基础课,如化学和物理,因所涉及的学生规模较小,且各专业侧重点不同,更多的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机及生物化学是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两门专业基础课整合重组为一门课程,主要是面向生物工程系的各个专业开设,总课时90个学时,本课程在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意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350名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在有机及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一、对差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1.化学教育背景的差异。本校生物工程系的学生为统招的高职生,74%的学生生源地是江苏,26%的生源地是外省。所调查的学生中仅30%的学生高考是选考化学的,70%的学生参加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化学的这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所占的比例小。仅参加过化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再加上不同的地区化学教学的差异,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高职生的知识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2.学习态度的差异。调查中仅55%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一直有兴趣,45%的学生没有兴趣。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不同,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去认真听课,积极钻研,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幸运的是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化学的学习对专业学习有帮助,仅有4%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或不清楚是否有帮助。

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结果表明,10%的学生会经常制定学习计划,80%的学生偶尔制定学习计划,10%的根本不制定学习计划。10%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很高的,85%的一般,5%主动性不高。以上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的差异。调查中,仅有6%的学生课前经常预习,65%的学生偶尔预习,29%的学生根本不预习。14%的学生课后经常复习,47%的学生课后有时复习,33%的学生临考前才复习,6%的根本不复习。预习和复习是学好知识的良好习惯,大学学习科目很多,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的学生有经常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值得高兴的是,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上课必须记笔记,25%的学生偶尔记,5%的学生根本不记笔记。有机及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也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记忆和回忆课堂上讲过的基本内容和材料,也为课后复习和将来深入钻研准备参考材料。

4.学习效率的差异。31%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高,61%认为一般,8%认为不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二、尊重差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针对本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上述差异性,结合有机及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应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层次的弹性学习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比如说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典型性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命名和主要性质;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优生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含有两个官能团以上的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这样既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又考虑到学优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分层要求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兼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其次要预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轻松应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预设发展性内容,为学优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2.重视最基本知识点的教学。70%的学生化学仅达到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水平,30%参加了高考的这部分学生高考成绩C居多,总之,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既有助于学困生的学习又有助于学优生的复习。而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到知识的应用则需要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及时掌握和灵活运用。比如说在讲解有机物命名时,一定要详细讲解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并配以大量的习题,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其它有机物的命名就很容易掌握。

3.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比喻,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作用力二硫键时,可借助于烫卷发这个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二硫键。烫卷发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举这个例子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及生物化学总学时90学时,其中有机化学部分30学时,生物化学部分60学时。总体来说,本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好这门课有难度。教学中可借助于模型、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解烷烃的构象、旋光异构、蛋白质的结构等这些抽象知识点时可借助于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动画观看蛋白质和DNA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借助于幻灯片来理解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边板书边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机及生物化学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学生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模式,养成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醒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高,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特点上注重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重视实验课教学。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尽管教学时数减少,但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是培养发展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之成为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技能操作型、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3]。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实验课非常感兴趣,要求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现为18学时,实验教育中首先重点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如基本实验操作,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为日后其它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适当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如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还原性糖含量的测定等。当然对于一些性质或验证性试验,可拍成录像,课堂播放,如烃的性质、酶的底物专一性等。再次应该将实验室开放,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课题进入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照顾学生的差异,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莺,于涛,张晓威.分层次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8).

篇10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园艺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园艺园林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和手段应始终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本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设置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9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50学时。课程采用高等教育社出版,董晓华、赵建民主编的《园林规划设计》,共分为以下6个模块。(1)模块1是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国内外园林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学习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模块1占6学时,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要求学生能区别中西方园林规划的内涵;对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开发建议;同时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2)模块2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园林艺术的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方法、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等。模块2占22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作图技巧。(3)模块3是园林绿地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模块3占22学时,以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种形式的单项元素进行绘图表示,且自主设计方案。(4)模块4是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模块4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规划设计。(5)模块5是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原则要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模块5占2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用绘图工具进行设计。(6)模块6是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模块6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课程设置不难看出,除模块1外,其余模块均要求结合现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可发现,该课程设置模式总体上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2.1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它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事实。高中阶段缺乏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等问题被悄然带至大学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老师布置设计任务时无从下手,通过适当引导开始设计时又存在设计思维局限性大、解决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学生的设计作业几乎完全照搬案例。2.2课堂汇报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规划设计说明的编写是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规划设计说明能充分展示汇报者的设计工作,相反,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则无法表达设计者的中心思想,因而使整个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设计工作做得很好,但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会紧张、语无伦次,反映出在公共场合自我展现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2.3设计工具掌握不够熟练“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子绘图工具,目前较常用的为CAD软件。然而,从学生规划设计情况来看,电子绘图工具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快捷键的操作仍十分陌生,直接导致作图效率低、出图时间长,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3解决对策

针对“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有求知动机时,通过启发的形式促使其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靠的教学方式[2]。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取代填鸭式教学模式,可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解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责任心[3]。还可考虑加强大学高中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大学与高中2个重要教育阶段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将大学老师自身对科研的兴趣、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传送到高中课堂,潜移默化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其在大学阶段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2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表述能力较差,课堂汇报易紧张等问题,可考虑采用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多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同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增设评审组点评的环节。评审组由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点评他人设计方案不足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实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宏观把控和合理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3强化工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工具学科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工具学科的学习都应得到高度重视。针对学生CAD掌握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可通过延长学时、提高考核频率等方式来强化教学质量。

作者:杨倩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沙沙,翟俊文,陈凌艳等.美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8):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