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智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智慧课堂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9-01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智慧就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做两件事:一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二是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但是教育智慧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新理解和新思想,在实践中去创新。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智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是结合语文的特性,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有很多类型,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来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1 课程导入的智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课程这个环节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语文课堂相比其他课堂灵活性更高,所以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这涉及到教学智慧的情境性。语文是一门感彩很浓的课程,例如我们有时候需要学生去体会古人的情怀,所以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某种氛围中,感染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观看也是老师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时候某些语言过于抽象,老师可以将视频或者模型给学生观看,这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知,有助于学生去记忆所学知识。

2 课程讲授的智慧

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需要老师提前计划的,如果老师盲目的讲授,不分轻重,会使课堂失去色彩。影响讲授质量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点,老师语言的幽默性,老师语言的节奏性,老师语言的精准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将幽默应用到小学生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笑,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表现会活跃,大脑运转较快,进而提高了效率。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节奏感,学生听久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老师的语言应该注意抑扬顿挫。教师语言不能太累赘,这样学生会记不清楚重点。当然准确性也很重要,小学生跟老师学习的语言很多,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准确,缺乏逻辑,学生也会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

3 课堂组织的智慧

课堂组织最能反应老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能力的方面。很多老师讲授课程的能力非常好,但是组织课堂却很乱,连简单的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好。这就说明,良好的课堂组织是吸取知识的前提,讲的好但是没有观众,也是徒劳。另一个组织课堂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领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皱眉头或者想睡觉的状态,那老师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除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反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下反馈,老师课下一定与学生多交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达,除了课堂上的沟通,老师应该在课下多听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反应这节课有些知识没有学好,老师可以在下节课再着重讲解一下。

4 课堂板书的智慧

板书是老师呈现给学生的笔记,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会记笔记,数学笔记需要记的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及其相关举例,而语文课堂上,笔记的重点往往并不突出,所以很多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会把老师写的和说的通通记下来,这样纯碎的抄写就是去了笔记的意义,所以老师在板书上老师应该着重的写重点,将所讲知识的机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不仅考验老师的写字功底,更考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性,板书中体现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从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本就是浪漫的,加之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巨大挑战。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多变的课程结构,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一切因素的变化虽然带来的挑战,但是也给老师们更多展示教学智慧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学成绩优异,彰显了自身的教学智慧,但是教学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单纯的套用经验并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要明白,教学智慧是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具有普遍的借鉴性,但更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理解并探索教学智慧,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施瓦布(Schwab,J.J).实践:课程的语言[M].2003.

[2]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1997.

[4]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

[5]杜萍.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智慧;情境教学

一、巧用情境教学,营造智慧型课堂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要求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语言描绘、实物演绎、角色扮演、艺术渲染,将语文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把握教学内容。另外,通过语言的描绘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标准,使得学生与语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创设故事情境教学,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节当中。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空间,便能再度回到故事情形当中。然后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生生、师生间交流互动,共同总结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重要意义,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小学课堂教学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地快乐学习、愉快生活。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环节,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增强学生在游戏中接受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国学智慧;教学尝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对人有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基于德育的教化功能,结合优秀的传统智慧,笔者将音乐课堂管理和教学做了几点尝试。

一、寓传统智慧于音乐课堂管理中

音乐课堂的特点是生动活跃、充满了欢歌笑语。但事实大多数是课堂上学生过于轻松变成了放松,进而演变成了不守规矩的随便。导致音乐课堂中学生保证不了正常的秩序,随便说话、打闹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保证有礼有序的音乐课堂是大多数音乐教师的困惑。

(一)从课堂常规入手

自从接触了中华传统文化,知道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也清楚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明白了学生们之所以课堂上不守纪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因此,开始尝试在音乐课堂上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培养学生的德行,确立他们正确的行为观念,以其收到一个行止有序的课堂秩序。

在音乐课堂上,适时渗透给学生“孝悌忠信礼”的理念:在家里怎么孝顺父母?在学校怎么尊敬老师?同学之间怎么团结友爱?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做人讲信用的好处?同时,教孩子们站有站样,坐有坐样,有礼有节。

例如:在培养孩子上课正确坐姿时,告诉孩子《黄帝内经》中讲,大多数骨病是由姿势不正确来的。端身正坐的好处是脊柱不弯,个人形象气质好,同时《弟子规》中讲到:“身有伤,贻亲忧”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是孝子。学生听后,立刻小手背好,坐的笔直。又将“不学礼、无以立”的观念渗透给孩子,举例说明许多“懂礼的孩子,处处遇贵人”的例子,让孩子在心中树立礼貌概念。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孩子要抓住本质鼓励:“你是谁家的孩子呀,这么有礼貌,我最喜欢有礼的孩子了。”结果,收到了“表扬一个人,带动一个班”的良好效果。对于好动的孩子,不急于批评他,只要他今天比昨天端身正坐多5分钟,比上节课少说了话,就要及时表扬,给他输入正能量。时间长了,他的纪律就会“德日进、过日少”。

如果遇到班级很乱时,也不要急于讲课。先放一段静心音乐,音量放的小一点,问孩子能听见吗?一会儿,班级就静了下来。因为“静能生定力,定能生智慧”。

课堂上还用一些肢体语言代替重复的语言。例如:停止说话,端身正坐,鼓掌鼓励……等手势。还有一些我课堂上特有的语言:“大眼睛看这里”,“你真是孝子”,“你真有礼貌,是个有德行的好孩子!”

(二)从各种课型入手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行为习惯贯穿于各种课型之中。例如:在上唱歌n《过新年》时,领孩子们玩动静结合的游戏。跟孩子们约定游戏的规则:音乐一响,就可以随着歌曲想象做动作,音乐一停马上停,端身正坐。孩子们有模仿敲锣的、有模仿放鞭炮的、也有模仿打鼓的,玩的很开心,可当音乐一停,孩子们马上坐好,教室里鸦雀无声。在各类教学中,时刻本着“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原则,让孩子的音乐课堂既活活泼泼,又不失秩序。

通过一些国学智慧,用传统文化中:孝亲尊师,兄友弟恭,礼让谦和的理念来进行课堂管理。孩子们不仅课堂纪律好了,听课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二、寓传统智慧于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吸取传统智慧中“先做人,后成才”的学习次第,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传统文化,孝亲尊师、互相友爱等,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小乌鸦爱妈妈》、《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 在教《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出示幻灯片,出示乌鸦和百灵鸟图片的对比,引出乌鸦有一个优点---孝顺,讲解乌鸦反哺的故事。接下来在学唱完歌曲的时候。最后德育渗透环节引出:小动物对妈妈都这么好,你们呢?同时穿插孝亲小短片,感恩小歌曲播放给孩子们,打开孩子至纯至善的孝心。问孩子,你在家里做没做过不孝父母的事,让孩子自己说,孩子说:写作业磨蹭,玩游戏,顶嘴等。引导孩子要把孝顺父母落实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留下这节课的两个作业是:一是回家给妈妈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二是回家像小乌鸦一样吃饭时第一口先要夹给父母长辈吃。等到下一节音乐课进行反馈和鼓励。

还有一些教材,如:《如今家乡山连山》、《蜗牛与黄鹂鸟》、《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二)抓住机会点教育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词汇学习;学习策略

1 引言

语言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更好的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如果没有了词汇,就构不成句子,在汉语当中如此,在英语当中更是如此,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词汇就成为了英语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环节,所以在英语课堂当中使用一些词汇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误区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重视。然而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讲,英语教学是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外,还在于学习没有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以至于长期在不科学、无规律的英语学习误区中长期徘徊。应英语词汇教学为例,学生往往会迷失在复杂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记忆中,词汇学习最终变成了没有实用价值的符号记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词汇学习的关联性不足。很多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都是简单着照着书看,不用比在纸上落实,也不用口念的方式,他们认为依靠视觉就可以记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拼写成为了一个和音标完全独立的一个问题,这样也就使得学生会出现会写但是却不会读的现象,同时这种方式记忆单词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多学生看着单词不能确定的说出其中文的含义。

其次是词汇学习的规律性不足。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背单词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规划和安排,经常是想起来了就记忆一两个,学生只是暂时性的记忆了一些单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不能完全的掌握,而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词汇进行及时的复习或者是巩固,对时间的应用也不是非常的合理,所以如果时间长了以后就会逐渐遗忘,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还会学习新的单词,学生对词汇学习会渐渐形成一种畏惧和抗拒,学习兴趣也会在这种情绪当中消失殆尽。

再次,词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以很好的记忆单词,将单词熟练掌握,但是就英语学习成绩而言却不是非常的令人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其予以充分的改进。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词汇的应用能力并不是很强,这样记忆单词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在单词融入到文章之后也不能及时的完成单词词义的转换。

3 词汇学习策略在职业院校英语课堂当中的实际应用

3.1 英语词汇学习的原则

3.1.1 结核性原则

结合原则通常就是指针对那些词汇基础并不是非常好的学生而言,词汇学习一定要依靠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和理解记忆结合的方式来记忆,人的记忆是存在着一定规律的,而任何人之间的记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词汇学习而言找到词汇的固定规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机械性记忆的方式,但是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所以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要结合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记忆的效果,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

3.1.2 方法性原则

方发行原则通常就是指针对那些词汇量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词汇学习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只有找到了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减少了对学习的恐惧和抵制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组块记忆法、词音词型相结合的方法等等。

3.2 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

3.2.1 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就是指在词汇学习中,将英语词汇与具体客观的形象、动作、场景相联系,通过客观事物的直观印象来记忆单词的方法。这种记忆法的优点在于记忆效率高、词义记忆也比较准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现,为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与工具。现在有许多教学软件,可以将英语词汇进行形象化处理,其目的就在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形象记忆来使单词学习变得轻松容易。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词、形容词等那些难以用具体形象展现的词汇轻松的展现出来。

3.2.2 音形义结合的方法

词汇学习中,语音学习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会被人忽视,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完成了词汇的拼写记忆就已经完成了对词汇的学习,但是在英语的沟通和交流当中,很多学生往往是最为简单的单词都读错,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音标的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对单词的记忆是十分关键的,在将三者结合的同时也可以将词汇牢牢的记在心里。

3.2.3 实践学习法

所谓实践学习法是指灵活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词汇,最重要的是让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锻炼培养运用词汇的能力。掌握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多多进行语言交流。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词汇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利用英语的词语、句型,叙述自己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英语词汇教学应多通过问答式的方法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2.4 文化思维培养法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通过语言相互沟通交流认识世界,同时不同社会类型和文化环境也造就了不同的语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讲,仅仅掌握了英语的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还必须要培养敏锐的英语文化意识。也就是说,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英语的民族文化问题以及跨文化比较问题,要充分了解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风貌等,培养敏锐的文化思维意识。这样学习可以仔细体会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细微差别,也会逐渐增强词汇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当前,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也是适用的,而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词汇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针对当前词汇学习中的一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钧,沈萍.影响外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

篇5

关键词:智慧教育;课堂六要素;英语课堂;三维目标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太过注重知识目标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意取向和能力提升,导致课堂僵化、封闭、没有灵性,没有迁移知识生成能力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及合作学习等互动土壤。鉴于此,近期我区教育局根据最新教育发展趋势,倡导“用智慧做教育,培养有智慧的人”,并结合实际学情提出有效构建课堂六要素以实现“智慧教育”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课堂的主要矛盾,才能从实际学情出发,有效提升教学主体的学识和能力,才能最终达成推动我区教育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峰的目的。由此出发,笔者特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学习规律,对如何构建课堂六要素以实现英语智慧教学的目标进行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知识目标

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着重指的是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规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具体到英语教学中就是基本的新课词汇识记、句法掌握、熟练阅读等。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是迁移能力的本源,连知识目标都达不到的话,那提升能力就是缘木求鱼,必然就与智慧教育南辕北辙了。笔者请以课堂实例来说明如何夯实基础,落实知识要素,为高效课堂奠基。

比如,笔者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 Unit1 Reading时,我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然后深入细节,掌握里面出现的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常用介词with表示伴随状况,“带有”的意思;掌握描写人物时常用的词汇cheerful,take care of,tell jokes,be good at,strict,encourage,support,successful等;熟练掌握描述人物样貌、兴趣、性格、职业的句式。

一节英语课中最基本的知识目标无非就是生词和句型,最起码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要让大家进行熟练识记,不然就根本无法进行下一步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目标,最终导致智慧教学变成一句口号。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目标,不能只顾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不顾学生的实际认知和认知情绪,这样忽视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他们的个性发挥和进一步的能力提升。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上进行举一反三的创造性发挥,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实践升华,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具体到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能力要求就是让学生在掌握词句等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学会根据语言情境进行随机应变,也就是能以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以及对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解决方法。

比如,我们学习牛津版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 6Writing a travel guide时,其能力要求就是让同学们在掌握基本词句的情况下,能用If you... you can\will;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be famous for sth等格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了让大家都能体验知识生成能力,笔者组织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机组合的自由发挥式情境对话,其中同学们选用的“Where can tourists go in Guangzhou?”“Where can eat difference local snacks?”这些话题比较切合中学生实际,利于发挥,能更好地将所学句式融入进入,从而提升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能力才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敢于实践自己的想法,敢于用新学的知识去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将知识迁移成能力。

三、情意需求

情意需求,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掌握知识的充实感及领悟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快乐体验和积极心理需求,是传统教学中被忽略掉的部分,也是现代教学理念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常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活泼的课堂设计。初中生对契合自己认知情绪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因此笔者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All about films时,就先从近期热播的一个电影说起,将学生顺利带进积极的情绪中来;(2)教师的肯定、赞扬及鼓励。每个人都期望得到赞赏和鼓励,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青春期。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搭建师生交流的舞台、心灵沟通的桥梁,给学生塑造心灵的空间,以培养他们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制的学习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出发,打造能鼓励和牵引他们认知和发展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在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主动探索

主动学习体现的是还原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不能激活学习主体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只靠填鸭式灌输,那肯定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们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3 Health and food Reading B A balanced diet时,传统的被动学习就是教师强调要背诵及默写,学生在强权驱赶下毫无积极性,即便当时记住了也不会持久。而主动探索就是笔者在引导大家学完后,以How to keep healthy为话题让大家来分享自己的keep healthy经历及心得。这样的教学方式活泼开放,又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了好多相关话题,大家为了满足自己的分享,主动把相关词句练习得滚瓜烂熟,如此熟能生巧,生成了运用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互动学习

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和研究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其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英语是外来语,需要经过大量的读写听说练习才能生成运用能力,而生活中缺乏语境,所以我们就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互动对话,以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比如,笔者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 Family life时是这样引导大家互动的:让大家描述一下自己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要求必须用上新学的“would like to do sth.” “be willing to do sth”,“ try doing sth” ,“pay for”,“ pocket money”,“take part in”等词汇。这样大家分成4个人的小组相互分享和检测,让学生更充分、更灵活地学习。

如此设置,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与师生一起进行知识运用体验,更容易激发灵感、发展个性、生成能力。

六、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及活动能力,它由感兴趣的问题引起,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直至问题的解决,产生创造性成果。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激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通常笔者采用活动教学和竞赛机制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我们学习牛津版七年级下册Module2 Unit 2 Our animal friends时,笔者就让大家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来进行英语对话,或者保护诉求;也可以让大家实现搜集材料,然后看一看谁默写的动物英语词汇多。这样的活动驱动和竞赛刺激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奠定高效课堂的基调。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课堂六要素来实现智慧教育的探索研究。概而述之,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顾照本宣科地讲解,我们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情趣出发,设定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案,如此才能帮助他们迁移知识生成技能,最终实现智慧教育。

参考文献:

[1]石学红.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05).

[2]赵春菊.浅谈如何全面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07).

篇6

教育部推进,各地提速

2014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下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方案提出: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到了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重点要求:到2016年底,要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同时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开发,建设800门左右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指出,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共有8个重点目标。包括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学条件。其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学条件,学校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比例分别达到80%和50%。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4M,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和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分别达80%以上和50%以上。新的提法要求更细,但把互联网在学校的全面普及时间推迟了两年。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进下,各地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工作开始提速:四川省提出将加快推进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薄弱校互联网接入,实现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其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安徽下辖多地市提出在2016年实现中小学全面介入互联网;重庆提出到2016年底全是小学基本接入互联网……

教学升级效果显著

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期,全国只有30%多的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已经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第一落实并成效显著,基础教育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目前,为网络课程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已经就位,且资源十分丰富。到2015年中期,全国有362万名教师参与、晒课207万堂;若干企业系统开发并推广应用与教材配套的基础性资源,以科大讯飞、威科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开发的资源已覆盖所有主流版本教材;全国29.5%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36%的中小学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涌现出安徽、上海普陀及山东昌乐一中、哈尔滨香滨小学等一批区域和学校应用的典型。在已经接通互联网的学校,可以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教学模式的跨越。但是,全国目前只有30%多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多数学校的学生,空有大好资源不能利用。

在传统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互联网提升教育的效用非常显著。2016年4月,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在赤峰召开全区“互联网+教育”研讨会。全区约140名各级各类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电教馆主任了解了“互联网+教育”解决方案,参与了“电子书包”、云录播、同频网络课堂等新型信息化手段的演示,实地观摩了松山四中、实验小学教学和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会议现场,8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作为执行教育战略落地的基层单元CEO,围在各展台前认真听讲解,有些还迫不及待拿起“班班通”白板及电子书包等设备亲自操演。无疑,他们最关心这些信息化解决方案,能给学校的教务、教学及学生管理带来哪些便捷。苏虎街小学是呼和浩特影响力最大的“名校”,历史悠久,地处新城区最繁华地段,在校生2868名,已经步入现代化学校建设之路。张莉校长把互联网、信息化放到“人类新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张莉有自己的担忧:“现阶段‘电子书包’这些好产品在苏小恐怕还用不成,因为网络接入的速率太低了。”她说,学校急需提供校园教学教育管理的综合平台、高带宽互联网接入和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中国电信在内蒙古的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接入宽带后,将实现班班通网络、人人通空间。同时,将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新技术支撑各盟市、旗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建立家校互动、平安点到、校园一卡通、云录播、同频网络课堂、校园绿色通信、校车监控,及应急指挥服务体系,保障校园安全。

智慧校园已经出现

“互联网+”在学校中的应用,创造了“活”的智慧校园。在互联网接入较早的地区,教学模式已有巨大变化。

2016年4月,杭州市智慧教育“融・创”学习共同体第十三次研讨活动在大成实验学校举行。会上,澳大利亚昆士兰圣希尔达女子学校学习学院的总监、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杰夫・鲍威尔先生和杭州市外国语学校的包晓铭老师,分享了《澳洲私立学校的平板课堂教学实践》和《ipad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分享》两种不同国家的平板教学经验。向大家展示了在智慧教育的情境下,信息化手段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上的广阔前景。圣希尔达女子学校应用互联网手段教学后,历年成绩在维多利亚州名列前茅,大学升学率高达95%。学校已全部采用ipad教学,在利用平板课堂辅助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杭州市下城区的大成实验学校,也有一套自己的课堂教学新系统,教师可以将PPT、练习题等所有素材整合在一起,讲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动态推送。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习题后,教师端自动形成成绩柱状图以及知识点统计图,可以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位学生都有独立的账户,在学习、做题过程中,会自动形成错题集,方便学生巩固练习。从2014年开始,大成实验学校就开发、完善了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现数字化课堂教学。此外,与下城区科技局共同打造了科学馆“创智乐园”,馆内有3D打印设备、体验互动、天气预备制作、太阳能、闪电、龙卷风等20多个体验内容。

像这样的智慧校园,在下城区满地开花,并各有特色。比如胜蓝实验小学、长寿桥小学利用“魔灯”平台进行在线辅导和学习,青春中学积极推进电子书包进课堂,朝晖中学开展斯坦福英语教学……

而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工作中,下城早在2013年投资上百万元完成了中心机房改建,2015年完成全区中小幼学校的互联网统一接入工程。同时,建设基于智能交互一体机的新一代“智慧教室”,实现了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级全覆盖,同时加强“云学堂”网络化电子阅卷平台建设,将阅卷与试卷分析功能整合,并开发名师微视频资源库。

微课方兴未艾

4月9日至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文登区教育局协办的全国“互联网+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改革现场会,在威海市文登区举行。近年来,文登区大力实施“科教兴文”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目前,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班班通安装率、录播教室配备率均达100%。2014年底,文登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班班通安装率均达100%。同年,文登区承担的威海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课题“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课题成功立项为省级课题,2015年申报的“微课开发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立项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十三五”重点课题,全区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背影》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为讲这一课,文登市实验中学语文老师鞠荣芳。没有匆匆查笔记,找书本,而是轻点鼠标,进入“阳光微课平台”很快就看到了这一课的微课资源包。鞠荣芳介绍说:“这一平台是一个共享的平台。我不仅能上传我制作的微课,而且能看到全区、全省甚至全国最优秀的微课资源包,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了这一平台,学生在自己学校就能得到最优秀的微课。”

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微课实验班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幸运。他们最早接受“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教学法。这一技术的使用,使得翻转课堂得以实现:文登启动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强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意识。在探索、研究中,教育部门发现,虽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也用到了课堂中,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走过场,课堂教学活动仍有很多低效、无效环节,这些问题最终聚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上。

篇7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篇8

【摘 要】“智慧校园”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建设,依托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学校综合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智慧地球”理念在2008年提出后,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伴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1]。2010年至2020年,广州市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 五个新” 的智慧城市工程。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所谓“智慧校园”[1],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教师、学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利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持,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的教育生态体系应用新模式,为广州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智慧广州”战略的实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 [3]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指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提出:“要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智慧型的学校管理、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智慧型的教学环境、智慧型的教学系统、智慧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智慧型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经过“十五”、“十一五” 建设,广州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整体推进与整合应用阶段向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架起了通往全市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所有边远农村学校,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0,000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6],形成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省级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100TB,市级应用系统达50多个,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精品课例库”、“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名师辅导网”、“天河部落”、“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稳定、规范、多元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学校、学段之间水平差异仍然较大;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鸿沟仍存在;缺乏有效支持学科教学革命性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措施和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不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 智慧校园” 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 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 0寸的智能交互L E 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在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融合成一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教职工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作业管理、素质评价)、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日常处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体卫管理、招生管理、德育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家长、教师一走进校园,“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可以无处不在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给学生主动推送适合他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为教师主动推送教案、课件,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家长定制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动态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服务等[10],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和智慧化的服务。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新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组织专家和实验校老师开展调研,开展“智慧校园”相关实验课题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 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 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 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 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 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 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 J ] .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10]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2-53.

篇9

2010年青岛市已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接近大众化水平。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我们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青岛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善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2011年以来,青岛市致力于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先后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核指标,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构建多方参与的设施建设机制。青岛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向全市覆盖。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青岛教育城域网,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青岛还探索企业参与机制,与青岛伟东科技教育集团、华师京城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开展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空中课堂、未来教室等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于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到2016年,青岛市中小学将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第三,构建以应用为驱动的资源共享机制。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与服务的机制,全面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用工作。在青岛,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智能教室连线课堂,成功实现“专递课堂”教学同步展示,让农村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青岛还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和电子书包应用试点,通过构建“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和自适应作业测评系统等,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让信息技术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推动下,以公平优质为导向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青岛逐步建立。青岛市已经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杂费、作业本费和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可享受学习、生活费用全免费教育。到今年年底,青岛85%的中小学可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70%的幼儿可在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就读。青岛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度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名。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在发生新的变革。青岛正在制定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方案,努力打造创新之城、活力之城。我们将通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一卡通)中心管理平台,探索以大数据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方式,构建“数据支撑、智慧互联、优质均衡”的青岛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青岛将致力于实现三个延伸,推动教育的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普及。

――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向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延伸。以推进国家教育装备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建立覆盖各类教育的信息化标准,推动设备配备及应用实践,尤其是重视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教育、校际教育差距。

――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向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延伸。以青岛开放大学为依托,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青岛全民学习网”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推动终身教育开展,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助力。

――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各领域改革延伸。大力倡导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引领,建设未来教室、培养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的理念,以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数字应用在教育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青岛市已投入3.7亿元,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到2016年将覆盖85%的学校。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信息化促公平、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选择。我们建议加大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形成新的共识,实现新的突破。

第一,建议共同推动全球范围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互联网技术突破资源配置的有限性和时空的局限性,推动优质资源向更广区域覆盖,让学习者都能享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篇10

一、远程教育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县是一个山区小县,近几年来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绩显著,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教育资源匮乏仍是制约我县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拓展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育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县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新课程改革中的“课标解读”,教师们在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下,准确地把握了新课程标准,为理解和运用教材做好了铺垫;通过“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师们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也可以通过“同步课堂”、“示范课”等掌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接受名师指导和点拨,使学习质量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地选择了一些与中小学教材内容结合紧密、实用而科学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找到符合教材和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素材,使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更具操作性,大大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和课件的使用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合理运用学科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学、心理学指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时间性的,且受学生兴趣点的转移而有变化。如何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完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各种学科资源内容多,涵盖面广,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一是要充分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远程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课堂知识的多媒体化。比如,利用课堂或者课外转播远程教育资源的示范课;二是不受远程教育资源的束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改进和改造远程教育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材,有选择地为学生播放中小学远程资源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办公操作培训的内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己制作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教学课件,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课堂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远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开放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专家们认为:教育应该较少地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加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学版)的同步课堂中就有相关内容。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如,初一语文的‘语文学习方法建议’讲座,对学生终身教育的指导作用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