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核算基本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算化会计核算基本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电算化会计与电子商务会计的联系
电算化会计是用计算机方式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预测及至对活动决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针对手工记账和机械记账会计而言的,即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于西方国家所称的EDP会计(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电子数据处理会计)。在我国,电算化会计从1979年财政部拨款给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开始,至今已经发展了20多年,在大多数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会计,又称会计,是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信息经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加速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在我国,电子商务会计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但是由于网络发展不健全,软件开发和应用经验不足,企业中尚未有完全成功运用电子商务会计的范例,这也导致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会计的研究难以深化,至今还处于探讨之中。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实行信息化,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商务会计将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实行电子商务会计的基础,电子商务会计是电算化会计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会计仍然处于手工记账阶段,那么电子商务会计无从谈起。同时,如果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仅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仍需手工输入,即使在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处理,电算化会计也不能称之为电子商务会计。因此,电子商务会计是在电算化会计基础上与互联网相接,将企业发生的原始财务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不仅在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处理,而且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原始凭证的确认和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全部会计核算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外部传入的与会计相关的信息相结合,实现会计核算的整体处于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过程中。
二、电算化会计与电子商务会计的区别
(一)从会计方面
1.会计冲击程度不同
(1)电算化会计遵循了会计基本假设,而电子商务会计使会计基本假设受到质疑。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假设是传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电算化会计主要立足于传统会计职能的自动化,其会计核算仍然是针对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能够长期持续经营的“现实的企业或主体”所以遵循了长期以来会计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4项假设受到巨大的冲击。企业间虚拟联合、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会计主体无形化,难以确认;网上兼并、收购、破产及虚拟企业的随时解散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疑问;由于经营的短暂性,收入费用不能按期间确认分摊,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可随时生成财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成为多余;电子货币的出现和世界范围的网上交易,使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假设脱离现实。因此,电子商务会计发展对传统会计核算的4项基本假设提出挑战。
(2)电子商务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比,会计对象的范围和发生变化。电算化会计遵循了传统会计中会计对象的定义即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电子商务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比:
①会计对象范围拓宽。电子商务使会计核算逐步融入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范围明显扩大,作为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不仅包括发生的,而且包括可能发生的资金运动以及其他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务。
②会计对象内容变化。实施电子商务带来的及时适量生产(JIT)、零存货管理降低了企业的生存和销售成本;而实施电子商务会计发生的网络数据接入成本、网络安全保护成本等成为会计成本核算中的新内容。
2.会计实务中数据处理和核算不同
(1)在会计数据处理上,电算化会计代替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在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但是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仍需要手工输入。而电子商务会计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电子化原始凭证的确认和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全部会计核算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2)在核算方法上,电算化会计遵循了传统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贯性”的原则,对所选定的计价方法、计量模式一般不得改变,由此生成的财务报告是单一模式的静态报告。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趋于多样化,“会计频道”的产生让每个网络用户按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系统中各种模块进行财务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操作。如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选择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公允价值等不同的成本计价方法;选择趋势外推法、线形和非线形回归法等不同的成本和销售利润预测模型。由此生成的财务报告是多元化的动态报告,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的多元化需求。
3.会计信息共享程度不同
电算化会计采用从记账凭证开始到账簿再到报表的单一流程,是一种封闭式的信息处理加工方式,对企业本身、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乃至整个来说,很难做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因此产生了“会计信息孤岛现象”。电子商务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实现了会计核算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获取从期间分割走向链状的滚动循环。长期以来,会计部门封闭式处理财务信息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会计信息共享程度增加,企业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沟通,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随时上网查询企业实时财务状况,这种信息资源远程处理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报告与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滞后状态。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化为扁平组织结构,封闭式等级制企业制度被开放式网络化企业制度所取代,会计机构得以精简,会计核算趋于集中,即使子公司分布于世界各地,母公司只需要网上点击即可获取各子公司的会计资料,无需在子公司设立会计部门,所有的核算可以集中于母公司进行。因此,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完整,财务信息双向交流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4.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在商务环境下,会计人员将完全走出“事后诸葛”的困境,适时参与综合经营、管理活动,为加强全方位实时管理提供会计服务。电子商务对复合型会计人员的需求增加,表现在:
(1)在知识结构上,要求会计人员摆脱单一知识结构的状况,既精通会计,又懂管理,并且能利用机和,从网上获取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懂得如何确保本财务的机密、安全。
(2)在思维方式上,要求会计人员摆脱传统会计所局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具有增值观念、风险观念、全新资产观念及创新意识的能动企业管理者。
(二)从计算机方面
1.技术基础不同
电算化会计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多数企业电算化仅从代替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在计算机方面注重PC机和局域网技术的;而电子商务会计则注重整个企业信息及时有效地提取及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预测和决策的功能,其理论包含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论等理论思想,在计算机方面注重电子商务(EC)和Internet等技术的应用。
2.系统应用的功能和范围不同
(1)在系统应用的功能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只是手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以实现业务核算、事务处理为主,其会计处理程序和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
一般要求电脑处理的结果和手工处理的结果完全一致;而电子商务会计则不仅局限于业务核算,而且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管理和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2)在系统应用的范围上
①内部信息的整合程度不同。电算化会计只局限于单纯的财务软件使用,而财务软件又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由此产生内部信息“孤岛”,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把财务软件打印出来,另外,其他一些与会计信息联系较密切的业务也没有很好地与财务系统实现连接;而电子商务下的网络会计系统注重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将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等与会计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而且具有预测、决策等管理功能。
②与外部信息系统的联系程度不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是隔离的,与其他企业的商务交易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因而系统功能只局限在本企业内部;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所有的商务交易都在网上进行,企业本身作为整个网络的一个节点存在,要求会计系统能够自如地处理企业间的事务,如电子货币划拨,网上货物配送等。
3.系统信息的安全性要来不同
电算化会计应用中比较注重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即企业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控制。具体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计算机主机房的环境、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储体的存放及保护等实体安全控制,内部信息制度控制和内部程序控制以及病毒的防范和控制。此外,还要求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UPS (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除以上安全要求外,还要注重企业对外联系和交易的安全性,以确保企业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系统的安全比单机情况或者内部系统情况要复杂得多,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还包括:时效性,即确保网上交易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实时地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应用;保密性,即确保网上传输的信息不被截取、篡改;完整性,即确保交易信息完整地发送到目的方而不被朱授权的操作修改;可确认性,即确保交易双方的真实性和电子交易的效用。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会计是电算化会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和的产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和电子商务的日趋完善,电子商务会计将成为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2
论文摘要:电算化会计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确反映.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应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1.控制的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控制的内容不同。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 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应增加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同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有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的成本与应用效果不成比例,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T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 2008年 6月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期 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 .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财政部 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 .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 .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 了便利 .超越权 限或未经制授权 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 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篡改 、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 ,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 .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 的资金达 200多亿 .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 l00多起 .从 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 .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 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 .手段更先进 .方法更隐蔽 ,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 作为 内部控制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 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相关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在 内控制度上要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的控制.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 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
2.在风险控制上要有新举措 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百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 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 .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 的安全保护 :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 ;计算机操作员 、系统管理员 、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 、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 ,只有控制措施得 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 .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在人员培训上要有新形式 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 同组成 .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 .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 .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 的培训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 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T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在制度 的贯彻落实上要有新措施 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 .不要让制度停 留在纸上 .而是落实在行动中 以甘肃电力公 司财务处处长顾慧娟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 1707万元 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 观念淡薄有关 .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犯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 .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 .顾慧娟也达不到犯罪的 目的 所 以要在会计人员 当中进行经常性 的内控制度 的学习和贯彻 .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篇3
关键词:煤炭运销;财务会计;电算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7-0125-02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现代煤炭运销企业已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逐渐向纵深发展。为了增强煤炭运销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然而,煤炭运销企业管理千头万绪、百废待兴,究竟从何入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财务工作的实践,对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一剖析,并对提升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浅显的看法。
1 重视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
的发展依赖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已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为此,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今后,会计人员执行的任务应侧重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等,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 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了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达到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造就一批既能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工作:首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4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5 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电算化的规章制度和运行制度
5.1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
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制定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企业应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电算化内部制度建立后,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5.2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制度
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调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即四符。会计信息化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不留痕迹,因此应建立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这也是防止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利保障。手工处理的会计信息是以纸张作为载体进行保存的,使用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保存方式变为以磁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不仅要建立纸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与磁存储介质相关的数据安全制度。会计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通信设备等,要求防震、防磁、防尘、防潮,要使系统运行环境正常也要建立信息系统基本建设管理等多项制度。
篇4
关键词: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会计电算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把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计算机网络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阶段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是: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不少,但真正实现核算电算化并甩掉手工记账的单位并不多。根据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其具体发展趋势是:
1、推广普及会计核算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长期手工和计算机双轨运行的问题,提高甩账率,达到开发一块使用一块的目的。其实,投入试验运行的系统所剩问题并不多,但是解决较难。此时应暂停双轨运行,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使系统尽快应用起来,提高核算效率,解放会计人员。
2、应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就要提高应用软件,便于企业范围内的数据传输汇总,为将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企业外部联网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会计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经济管理者目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和预测、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操作状态提高上来,否则会计电算化发展就会得不偿失,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人们的思想问题。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深远意义及其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的问题。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三、如何解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2、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动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
3、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4、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5、会计人员年龄结构要合理。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6、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要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不要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互联网和与业务无关的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不危害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开展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事项的处理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财务行为。
篇5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并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探讨和研究这些特点的演变,有助于我们建立科学严密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一、电算化会计对内部控制的挑战
1.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削减。手工会计系统中,所有会计业务如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均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即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彼此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不易出现舞弊行为。且未经授权,任何人都难以浏览到全部的会计资料。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通过检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这种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工会计的内部组织控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所有的会计信息均由同一套电算化软件执行多项业务处理。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削减,会使人非法浏览、修改、拷贝甚至损坏系统资料和会计信息资料。
2.操作身份难以识别使内部控制失效。手工会计系统中,业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笔迹识别、岗位分工等。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原来人与人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由此带来了难以防范的高科技经济犯罪活动,使企业蒙受损失,也导致了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3.内部稽核的削减导致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内部控制的削减。由于手工会计的明确分工职责,使得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道手续,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具有严格的审核复审机制,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以及各级主管审查、签字、盖章等制度和措施,保证了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而使用计算机后,会计人员只需输入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和编制报表工作则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使之造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甚至消失了。
4.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变化导致了会计数据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的变化。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电算化,使过去手工会计处理中,由原来手工条件下会计信息被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转变为会计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存贮在计算机软硬盘和其他存贮介质中的会计资料、程序,以及软件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件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更容易被损坏、修改、仿造、复制,特别是资料涂改不留痕迹,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手段。磁性介质在受热、受潮、弯曲、强磁场等因素的影响下会损坏、易造成会计资料的丢失。
5.电算化软件设计中存在的资料保密性、安全性差异导致内部控制失效。财务上的资料,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资料的保密问题。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资料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资料。
二、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由于电算化会计的实施,其结果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部控制,因此,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电算化会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可分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类。
(一)程序控制的形式
程序控制是指靠计算机程序对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程序控制由输入控制、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输出控制、维护安全控制组成。
1.会计数据输入控制。输入控制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输入的数据确已经过审批手续,并且能够正确地输入计算机。输入控制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经济业务在由计算机处理之前经过适当的批准,即适当授权和审批。电算化会计人员作为数据处理人员,没有权力审批经济业务,所以处理数据凭证都应有该项业务审批人员签字,应对使用计算机的数据输入人员加以控制,如采用程序密码或运行口令,只有通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使用计算机,口令密码不得告诉未授权者。(2)设置责任控制,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登记日记文件,以防止经济业务被遗漏、添加、重复或不正当的更改,并对不正确的经济业务进行删除或更正。(3)经济业务准确地转变为机器可读的形式记录在数据文件中。
2.数据处理过程的控制。会计数据正确输入后,数据将要由程序进行具体的处理,遵循输入、复核、更改、汇兑、分类、登账、对账、转账、结账等流程进行。这一控制过程是为了确保计算机运行时发现、纠正和报告某些有错误的输入,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数据处理控制主要有处理的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结账控制等。由于不同子系统所处理的业务不同,所以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财务软件应根据各子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处理控制机制。3.会计数据输出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包括查询、打印和软盘输出等形式。内容涉及各种明细账、日记账、会计报表、总账等。输出控制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这就要求对电脑打印的资料严格控制,并建立输出资料控制制度,由指定人员负责分发,保管并登记输出资料的使用者,分发日期,打印份数等。同时对发生的差错进行记录,仔细检查,分析形成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偶然性过错还是人为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或改进措施。
4.系统初始化控制。会计软件必须有控制系统初始化功能。因为初始化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录入各种余额数据等,因此在系统运行前应进行初始化控制。
5.系统安全的控制。对用户和计算机设备授权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系统安全保护措施,也是较为简便易行而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用户、设备、文件分别进行授予不同级别的特权,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有意进入或无意进入系统。因此,系统必须具有授权登记,检查用户身份和核对操作权限的机制。此外,软件还应用以下控制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1)数据文件整体的保护,即数据文件不能用一般的方法以打开作修改。数据存贮最好与处理相隔离;(2)将数据加密存储,当然会计数据很多,只能对其中的重要数据加密;(3)建立存取与操作的日志;(4)设置丢失数据的恢复、重建功能;(5)定期对数据进行双备份。
(二)制度控制的形式
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行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向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制度控制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点:
1.电算化会计组织控制。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时,必须对原始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并对各类人员指定岗位责任制,以帮助各个系统顺利运行,以完成预定目标。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岗位将重新划分,其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与数据分析等。由于电算化会计实施,会计人员与开发人员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需要用组织控制进行职权分离。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不得兼任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规定未经授权的职员不得接触计算机设备、程序和有关文件;规定程序员不得参与操作;操作员不得接触参与程序设计;不得更改软件和打开数据库修改数据;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内所配置的系统参数及所安装的软件,不得在计算机上做任何与会计核算业务无关的工作;须严格分清程序员、操作员、管理员的职责,加强各级代码、口令的管理,并注意定期修改口令。
2.加强人事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财会理论及实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加强财务人员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有效防范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质量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要经常对他们开展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质量控制风险的防范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开展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对违规人员一定要从严处理,直至调离工作岗位。
3.综合采用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积极开展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工作。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有效审计可以大大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的内部质量控制风险,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审计工作中可以综合采用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内部质量控制风险。目前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审计的特点,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模拟测试法、程序分析法、审计控制法、审计软件法等。
(2)积极开展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前审计,对系统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完善性、系统的合规合法性、系统的可审性等进行评价,保证系统合法地、正确地运行。
(3)积极开展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中审计,定期对被审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调查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系统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手工会计 异同 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应用到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开始了实验试点和研究阶段,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不断向会计电算化模式转化。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较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明确其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
1、会计电算化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相同点
(1)目标一致。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其目标都是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法规不能因为约束对象所使用的操作工具或操作手段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核算同样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
(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变化,会计核算软件始终是处理会计业务数据的,会计核算软件开发所依据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手工会计核算所采用的都是一致的,两者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2、会计电算化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区别
(1)会计核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使用的会计工具是算盘,计算器、纸张等,电算化会计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特点是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数据。数据处理过程按程序自动完成,尤其是记账及报表生产的过程无须人工操作。
(2)会计信息载体不同。手工会计的核算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而电算化会计的信息载体除必要的原始凭证外,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光盘等非纸张的存储材质上,其特点是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快速。
(3)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手工会计核算采用平行登记法分别登记总账与明细帐,填制记账凭证的差错、记账或过账的差错、数量或金额计算上的差错等,都难免发生,但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中不存在记账和过账上的差错,输入的凭证都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都出于同一数据源,记账和过账都是由软件完成。
(4)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手工会计核算主要靠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加强不同岗位间的稽核工作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而以会计核算软件运用为主的会计工作中的内控部分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其内部控制特点主要表现为人工控制和软件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向综合控制发展。
二、发展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问题
在会计软件的使用上,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使用纯手工会计核算,有的使用计算机与手工并行的核算方式,也有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的,在建立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1、 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及职责
合理设置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利于会计工作向程序化、规范化发展,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并设置必要的岗位,如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维护、审查、数据分析、档案保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电算化岗位进行适当合并,一人可以兼任多个工作岗位,但应满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
2、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将会计学与计算机相溶合的复合性学科,它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既具有完备的会计学知识又有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一是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二是要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选用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3、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必须打印输出,以纸质形式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管。对于机制记账凭证需要打印出来,将原始单据附在后面,按记账凭证的装订要求进行装订后保管。日记账要求每天打印输出,做到日清月结。总账、报表每月打印一次进行保管,明细账要求每年打印一次或在需要时进行打印。
4、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可以加设用户口令等检测手段或设置用户权限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采取专机专用等保密措施。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朝着专业化、智能化发展,认真做好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发展;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10-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就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功效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以前一直是使用传统手工记帐的记账方式,这种记账方式,不仅耗时,而且耗力。每到月底进行会计记帐、登记帐簿、填制各种报表,以及年终的填制会计决算报表的核算都是相当复杂和繁琐的。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我国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从专用会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应用,从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到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对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向管理现代化转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数百万家企事业单位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处理会计工作,依靠这些会计核算软件的有效运行完成日常记帐、算帐、报帐任务,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烦琐的手工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1)手工记账
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通过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两种分类,采用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总账以及会计法规定的会计核算形式,采用“平行登记、错账更正、对账、试算平衡、结账、转账”等记账规则的运用,进行账目处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2)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完成数据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社会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质量指标体系的运用,加强了会计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在会计史上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发展中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尽管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距离。然而,很多单位满足于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对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裹足不前,究其原因,是与上上下下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无关系的。
l、管理层
绝大部分单位的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都极为重视,将其列为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很多管理层满足于为财务部门配齐计算机硬件设备、自行开发或购置一套应用软件便完事大吉,对会计电算化的后续管理、升级改造、全面推广等没有作为长期战略加以规划、安排、部署和落实。
2、会计人员
对于会计电算化,很多会计人员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在实行电算化的初期,最为通俗的说法是实现会计上机,这从很大意义上说明只是将会计电算化视作了由手工记账演化为计算机记账,只是记账方式的转变,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起点不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浅尝辄止,没有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发挥会计手工处理方式下无法比拟的作用和功能。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充分运用,是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知识的高度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同时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会计专业特长,但在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中,会计人员兼具这些知识的比例还相当低。
1、计算机知识匮乏。在目前的会计人员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老会计”,有的是从人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没有充分的基础甚至一窍不通。
2、会计知识不全面。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开展,很多单位新招聘了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充实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队伍。这些人的加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水平,带动了部门内部对计算机使用的热情,但由于这些人长期专攻于计算机专业,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从未有过接触。
3、知识综合性程度不高。会计电算化除涉及计算机和会计知识之外,还大量涉及法律、外语、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一些新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在不同类型单位的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类型各异,这就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之间差异明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由于内部设置了专门的独立部门,而且人才、资金优势明显,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比较超前。而大量的小型、微型企业,限于管理水平、发展规模、人员、资金等多方面的不足,最基本的账务处理体系都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来,更枉谈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了。
(四)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功能未能全面发挥
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存在着如下误区,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综合功能的发挥。
1、重操作,轻分析
很多单位仅仅将会计电算化作为由计算机操作代替人手工操作的过程,侧重于所有业务操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但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强大数据分析优势却被忽略了,没有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海量操作形成有价值的分析数据,用以指导本单位的经营实践。
2、重核算,轻监督
会计的两大基础功能是核算和监督,但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过多的精力用在了会计核算功能上,对会计监督的功能大大忽视了。很多人认为所有会计处理均由计算机完成了,会计处理的结果也由计算机来反映,因此对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凭证不再像手工处理阶段那样严格,该有的签字或审批被忽略掉了,对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也不再进行必要的审验,对会计处理反映山来的经营缺陷不再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形成了为会计核算而进行会计处理的局面,大大弱化了会计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谋的功能。
3、重投入,轻完善
很多单位在初始会计电算化投入时上上下下都比较重视,人、财、物均向其倾斜,但在会计电算化实现初步效果之后,便很少有人问津,对于计算机设备的升级换代、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得不到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
4、重硬件,轻软件
很多单位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百般挑剔,配置了处理速度和精度都很高的部件和设备,但对相配套的软件却重视不够,没有在事前进行周密的论证和规划,造成小马拉大车,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五)会计电算化的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1、日常处理没有做到封闭运行。会计处理是一项保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对独立的运行空间。然而,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操作账务处理时使用的是公共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功能也没有加密。
2、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档案绝大部分以存储于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和拷贝成磁介质的形式存在。那么这些档案如何管理,存放于哪些地方,如何防止不被损坏,如何方便于查阅,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数据销毁的管理不够细致。一些单位在对会计数据销毁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带有会计数据的计算机设备遭淘汰时,没有到指定的销毁厂家进行作业;而有的在销毁时被人拆走了计算机硬盘,造成数据流失。对于磁介质的销毁,没有采取严格的粉碎程序,而是随意丢放,被人不经意间带走或挪作他用。销毁过程没有严格的监审程序,没有像纸质档案销毁时那样履行必要的手续。
三、电算化发展现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是很完善
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使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的参与程度,虽然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愈来愈为广大管理者所认识、重视,但是他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理解还远远不够。会计电算化实现后,要求财务部门进行全面财务核算,加大参与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力度,由过去会计部门只是反映财务情况、提供财务信息,转化为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二)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日常工作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来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并非削弱了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而是更有条件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工作规范化同会计电算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会计工作规范化了才能搞好电算化工作。因为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三)提高会计人员应用计算机能力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成为复合型人才。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上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健全数据控制结构。
(五)做好电算化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程序,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调阅的管理。
(六)从软件方面着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1、ERP软件与普通财务软件接口方式。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ERP对于我国企业界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是基于MRP需求计划上发展起来的,它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化发展。过去的会计电算化以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为主,现在的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主。在会计电算化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且传递速度十分迅速,因此企业的在线财务报告有可能随时更新,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日常会计工作中,所有的账务处理从凭证的取得、填制到有关的账项调整,再到最终会计报表的生成、财务报告的等均在网络上进行,最大范围地实现信息处理电子化,降低有关纸张、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将有关会计人员从繁忙的手工记账系统中解脱出来。
篇8
Abstract: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mproves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accounting, changes the focus of the accounting work, accounting processes, the form and key of internal control, increase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isk, leading to control more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the spirit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accounting staff ,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影响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accounting personnel;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65-02
0 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会计转变为电算化会计。实现电算化后,会计处理将越来越“傻瓜”、“程序”化。会计的职能进一步得以扩展,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则不断强化。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全面展开,一方面改变了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带来会计工作的革新;另一方又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电算化使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降低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会计行为,促进了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1.1 会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受条件的限制,业务数据的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日常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电算化管理后,大量的日常工作都可由计算机完成,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硬件和软件上也将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新的更先进的条件,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信息的手段更迅速与高效。这在客观上使会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强化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会计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手工会计是按照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配备相应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相关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自动地完成,从而使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发生较大变化。
1.3 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和准确率 手工记账工作量大,核算时间长。电算化后,每笔业务,只需填制一张记账凭证,通过审核人员审核无误后,会计人员记账,总账和明细账可在短时间完成。年终决算时,决算系统与账务系统也可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年终报表。手工记账情况下,填制、登记凭证手工操作难免会出现误差,造成账务不平。电算化管理后,会计、出纳和审核人员只有认真审核记账凭证,就能保证记账凭证的绝对准确、此外,电算化下会计科目最多能核算到六级,也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细化,使会计核算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1.4 内部控制的形式与重点发生变化 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通过对会计业务的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制度化控制。而在电算化会计中,大量数据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使得岗位责任分散,传统组织控制弱化,会计控制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得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尽管目前已经采用了程序化控制技术,但计算机病毒的侵入、网络犯罪等给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
1.5 管理与控制风险增多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种种风险,如系统故障风险:硬件系统失灵或软件系统受破坏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人员职责相对集中,如缺乏相应控制措施,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泄漏,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数据录入输出的错误风险: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会计数据通过通讯线路传输,数据如被未授权人员的非法截取或修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使得会计信息的窃取或修改可不留痕迹,从而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有娴熟的会计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管理和决策方面的能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会计人员的内在素质、精神理念、心理人格等方面。
2.1 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将向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单机应用向网络应用方向发展、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三个方向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特征,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1.1 角色职能的转换与重新定位 会计电算化导致会计管理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使会计工作向管理决策型发展。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同时也要承担提供职业化的咨询服务。会计人员应当把自身的职能转换为如何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上。
2.1.2 知识结构更加全面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①要掌握数学知识、外语运用能力、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管理学知识。②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才能使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及时可靠。③娴熟掌握会计理论、财务行业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从业知识,不能局限于中国还应掌握国际的财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④掌握必要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1.3 职业道德的水平要求更高 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心。会计电算化及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都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处理会计事项。
2.1.4 综合能力要求更强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财务管理的范围,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一体化,市场对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战略目光,具有分析、判断、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网络经济时代会计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2.2 对会计人员精神理念的影响 会计精神指会计人员所特有的最基本的人格、观念、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等的总和。它受制于会计行为规律,又是会计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会计电算化使得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公平正义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精神理念。诚实守信对于要求会计人员真实无欺、遵守并认真履行对企业及社会的承诺。正如潘序伦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忠于职守、讲求信用是会计人的立足之本,是会计人职责存在的价值所在。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做到平等对待不同的个人或者利益集团,不但要对所提供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负责,还要对信息的使用者负责。公平正义要求会计人员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能够对企业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负责,并使其得到妥善协调和保护。
2.3 对会计人员心理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面对枯燥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与各部门协调,承受各方的压力,从而产生各种会计心理问题。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主体由面对面的交往,变为虚拟交往,可能造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理差距或自控和失控、自律与放任的心理冲突,诱发一些会计人员的灰暗心理。会计人员掌握着单位资金状况的全部资料,处在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和矛盾的焦点,面临着“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两难困境。一旦心理失衡与领导合谋作案,或利用自身职务便利,进行贪污犯罪。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更易作弊,且更难被发现。因此更要引导会计心理健康发展,构筑健康的会计心理。
2.4 对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归集、加工、披露会计信息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会计的记录、报告等基本职能。在企业决策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发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其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全局观念,从企业战略出发,发挥财务战略与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协同。此外,网络经济时代出现的新课题如分部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巧玲.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财经界(学术版),2009(07).
篇9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领域也逐渐由以前的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过度。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深化会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生长期, 同时由于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相适应,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更多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也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存在偏差
1.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在总体水平上还处于较低层次。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多数单位电算化都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 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3.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
4.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目前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日常核算的是财务人员,他们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对于会计软件的功能也一知半解,致使会计软件的功能未被充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各单位通常购买的都是通用会计软件,某些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不能满足。但编程员对会计知识也不精通,所以很难有针对性的对程序进行修改。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精通计算机和会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差
1.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注重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却忽视了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不少单位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2.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有些单位把系统的密码在财务科完全公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操作员之间相互公开自己的密码,另外还有因操作制度不完善,权限管理不严密,安全措施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4.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由于有些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往往忽视了对会计数据的保存工作。会计档案没有脱离原计算机系统进行备份保存。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资料。
(四)政策与法规滞后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应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更新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会计人员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训,在注重其财务核算功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的。针对这一核算特点应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了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财务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密码以防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软件系统。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等。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增强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三)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的,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对于会计软件的开发模式,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在广泛吸收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另外,建议对于不同行业的特点,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迅速、高效地完成整个系统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高效性原则,突破手工系统的框架,改变以手工账表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研究,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
(五)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完善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make accounting personnel from heavy manual accounting work freed, but also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brought new problem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experience, in the pape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the perfec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Suggestions to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ternal control; perfect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有关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1.1 有关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 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1.2 有关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根据控制论一般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这种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
1.3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使会计进人了一个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领域深度和广度渗透的新领域。会计基本上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转向经营管理,但它也给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对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会计电算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设
2.1 完善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2.1.1 人员控制
人是制度的实施主体,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人有效地实施,仍然只是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应充分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遵守各项法规的自觉性,实行考核合格才准上岗的制度;其次要通过各类院校培养既懂会计又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会计队伍中;第三,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第四,业务主管应当熟悉整个会计电算化处理业务,以便对系统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最后,电算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信息部门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氛围。
2.2.2 加强与使用电算化系统有关的审批、评审和验收等工作的监督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审批的各项管理措施,以保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都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于商品化的财务软件,要加强对软件的评审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软件的售后服务功能等方面。验收工作主要是检查与软件相配合的运行环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2.2.3 系统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层层设防、严加防范,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实体安全控制等。
2.2.4 对系统开发者的控制
系统应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包括《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体的具备功能规范》、《会计法》以及《內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等。系统程式控制设置合理,满足企业业务处理的需要。程式控制是对系统中具体的资料处理功能的控制。它一般包括输入控制、处理程序控制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输入控制包括:確保输入的授权控制,採用程式密码或运行口令,只有通过授权密码或口令的人员才能进行资料登录;在电脑內设置控制功能,退回和改正不正確的输入记录;设置责任控制,系统通过登记日誌档,留下审核、修改的痕跡等。
2.2 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下内部审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其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再次,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最后,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2.3 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有财政部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人软件,都必须遵循财政部或各省财政厅制订的标准和规范。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如出现网上银行以及网络控制等,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观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箅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针对电算化系统,企业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整章建制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作为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应着重在完着内控环境上下功夫,制定严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4 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防水及用电规定等。②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防烟尘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③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建立数据的备份制度,良好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备份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如光盘、移动硬盘等容量大、性能稳定的存贮介质。对重要的数据则应采取双备份或多备份,以防止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备份的丢失。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予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④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对于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会计软件,本单位拥有源程序,可自行修改,但必须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或领导)批准后才可修改。
2.5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 上一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
- 下一篇:作风建设推进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