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篇1

1.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2012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制定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国家对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应该全部体现在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中,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通过执行行业办法即可以达到实施国家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2.符合财政改革的基本要求。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财政收支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按其要求,财政拨款资金需要进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类管理,并进一步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与管理。此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等财政管理规定也应该体现在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中。3.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财政部2006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单位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对此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的取得、使用和处置等,都需要执行财政部和陕西省财政厅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4.符合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公路养护划分为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还承担一些普通干线公路的扩建改造任务。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关公路养护工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必须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相衔接。5.符合陕西国省干线公路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应当符合陕西省国省干线公路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现行体制下,省公路局属于省财政厅的二级预算单位,市公路管理局属于市财政局的二级预算单位,县公路管理段属于市公路管理局下设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省公路局和市公路管理局之间不存在预算关系。省公路局拨付市公路管理局的公路养护、建设项目和公路信息化、养护设备购置、道班房建设等专项资金应直接列入省公路局的支出;市公路管理局对取得的省公路局的补助,应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为事业收入。

二、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1.突出强调了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预算管理一般要求的基础上,特别明确了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应严格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划分原则,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和事业支出预算的规则,对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具体项目的界定,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强调基本支出预算需要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编制;详细规范了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干线公路改扩建、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补助、偿还贷款本息等特殊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2.明确了不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是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应在财务制度中规定,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没有明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事项。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在施行《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过程中一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且计入养护成本。实施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后,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再计入支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失去了意义,因此,明确了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不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鉴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收入较少,计提修购基金意义不大,也明确了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不计提修购基金。3.细化了收入支出的管理。一是按照交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细化为“养路补助收入”、“车购税补助收入”和“其他财政补助收入”三个财政补助收入类项目,将这些分类项目增设为明细科目。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从其他政府部门或上级单位等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财政拨款,依据财政部国库司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解释将其确认为事业收入。二是明确了行业特色的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区别。规定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对外提供公路养护服务等专业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计入事业收入。对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收入计入经营收入。三是按照交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将事业支出细化为“养路补助支出”“、车购税补助支出”和“其他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事业支出”四个事业支出类项目,并将其增设为一级科目,以体现公路养护单位的行业特点;对公路改扩建支出、对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公路小修保养支出、公路大中修支出、绿化支出、渡口支出、安保工程支出、对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支出、偿还公路建设本金支出和利息支出等归类的规定,也与公路工程预算管理保持一致。4.规范了公路债务管理的要求。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的负债管理要求相比,一是明确了借入款项包括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以及特有的建设单位移交的公路建设投资借款。二是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规定,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借款不列入预算,用借款安排的公路工程支出不计入当期支出,以满足“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预算管理规定。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用债务资金安排的支出,本办法采取单独核算的方法,未列入当期支出。

三、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保留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现的主要变化: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思路;明确基建数据定期并入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大账”;规范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全面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系统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等。为了满足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需要,本办法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做出了如下方面的变化:1.适当调整了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鉴于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财政性资金,本办法规定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采取收付实现制的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日常核算可采取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支出,但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2.增加了公路在建工程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范的在建工程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并没有将公路基础设施确认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陕西省公路事业单位从事的与公路基础设施有关的在建工程,包括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与改建工程等,不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因此,本办法根据公路在建工程核算的需要新设置了“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改扩建”、“公路绿化”五个一级科目。3.增加了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的核算。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公路债务部分来自于公路建设单位将已建成公路移交给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同时一并移交的公路建设借款本息余额;部分来自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为从事公路大中修与扩建改造工程负担的债务。用债务资金发生的支出,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能计入当期支出,因此,本办法专门设置一级科目“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用以归集利用债务完成的待核销公路工程支出。待预算安排了偿债资金后,在偿还债务的当期冲销“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4.细化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财政资金中,成品油税费改革交通专项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都具有专项核算、专项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本办法在“财政补助收入”一级科目下,专门设置了“养护补助收入”、“车购税补助收入”和“其他补助收入”三个明细科目,以适应分类核算各种财政补助资金的需要。5.细化了事业支出的核算。为了更清晰反映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专项核算交通专项资金支出的需要,本办法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养路补助支出”、“车购税补助支出”、“其他财政补助支出”和“事业支出”四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细化事业支出一级科目后,会计核算办法中设置的“事业支出”一级科目只核算用非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的事业支出。6.增设了具有行业管理特点的财务报表。增设了养路支出预算执行表、公路小修保养表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本办法设置的报表主要反映养路支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公路小修保养的实际成本、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体现了陕西省公路行业管理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养护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四、改革陕西省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强化

新医改的提出,会计核算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核算指标、核算内容等发生了改变,再加之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医院必须强化对成本与收支的合理性核算,对会计报表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积极完善与优化会计核算制度,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顺应医疗改革的全面开展,成为未来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新医改是在2009年3月份提出的,旨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在《意见》中指出新医改方案的提出[1],应以民生为主,旨在减轻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以此来改善看病贵、看病难的状态。与此同时,新医改还构建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而可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构建,固定基金部分会被折旧制度所代替,这样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时,可融入累计折旧的观点,依照相应的比例来对折旧项目价值进行评估与计算,进而可提高医院资产的利用率。此外,会计核算制度对资产进行明确分配,及时对债务、资本与净资本等给予明确规定[2],以事业单位、组织对会计的基本要求开展运行工作。新会计核算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以往会计核算制度的优化与调整,还实现了资本的合理化配置,对医院各项事务的运行具有积极影响。

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实施现状

(一)固定资产核算问题

医院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财务的支撑。为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必须建立严格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对核算中的多种问题进行规范。而今,会计核算制度仍旧存在缺陷,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相对突出。会计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给出了相关的解读,医院发展与运行的固定资产的维护与更新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固定资产的原值来提取修购基金,并没有使用折旧办法。通常来讲,医院固定资产自购置至资产报废都是采取计提修购基金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此来增加专项资金,在整个资产负债表中[3],固定资金与资产是以原值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这样势必会增加净资产与资产。在会计核算制度条件下,常常出现实际价值与账目相互脱离的情况,无法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予以充分体现,进而会对后期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影响,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威胁。

(二)成本核算不够精确

从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运行状态来看,成本核算问题也较为突出。在财务制度之中,开展医疗事务而产生的间接性事务无法直接计算到医疗费用或药品支出内,而是采取部门人员分摊的方式。若采用分摊的方式,若医疗与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为10:1,有九成的费用会被分摊给医疗支出方面,而仅有10%的费用被分摊到药品支出[4],这样会造成医疗的收支情况不均衡,收支出现亏损,而在药品支出上出现结余过高的现象,最终会大大影响收支数据的真实性。

(三)权责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权责分配不明确是医院会计核算制度所存在的另一个突出性问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核算工作相对复杂,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受到利益的蛊惑而出现有失职业道德的行为,将会计核算信息泄露,对医院的财务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但是,此问题的发生,由于制度缺乏足够的权责划分,未能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理,是会计核算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提升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必须在会计核算制度中对权责问题予以明确。

三、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强化策略

(一)优化与完善资产负债信息

新时期,为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必须对会计核算制度予以完善与优化,及时弥补会计核算制度所存在的不足,首先,应从资产负债信息方面予以着手。其一,应及时将修购基金予以取消,取消该基金类项目,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真实的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之中,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新医改的提出,除了取消计提修建基金外,还要求除数据意外的其他固定资产,需要进行计提折旧,强调在有效期限之内,医院能对总成本进行分摊处理。此外,在开展折旧处理时,依照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科学分类,并针对类别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其二,将基建项目写入到资产总负债表内,这样,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也要对基建项目的成本参数、数据等进行核算,进而对会计主体活动进行反映。其三,适度增设待冲基金,可将政府的一些补贴、科教成果与无形资产等反映到待冲基金内。

(二)严格规范收支核算系统

为保证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还应从收支核算方面着手,确定收支核算目标,将其写入到会计核算制度之中。为此,首先,应将分摊制度取消。管理费用分摊部分不可计入到成本内,仅仅作为期间费用,是对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在科教、管理与后勤工作上所产生的支出。其次,应将科教纳入到收支管理系统之中,医院在实施科学研究、教育活动方面所产生的资金,应将其划入到科教项目收入类别内,以严格规范在科教方面的核算。

(三)构建合理的会计报表

为真实、有效的反映医院的会计核算信息,让医院的相关领导、大众等对医院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在医院会计核算制度中应充分体现会计报表的重要性,制作更为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对报表信息进行补充,可增设收支明细表与成本报表等元素。

(四)实施预算与财务的平行性核算

在新会计核算制度下,加强了医院的财务系统与政府部门、央行间的联系,根据我国国库的实际管理情况,还要适度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些新增设的科目必须要遵照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来对账目进行设计。新医改实施后,要求政府的收支情况与具体的科目进行逐一的对应,且财务信息必须要保持一致性,进而可达到医院预算与财务的平行性核算,实现财务与预算的同步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架构情况来看,会计核算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中涉及到的权责问题突出,制约着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应对当前问题,应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构建,明确设定会计核算的责任,严格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与要点内容,强化财务内控机制的构建,同时,还应构建相配套的会计核算监督体系,是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立启,李江峰,贾卓霞,毕元广,李风芹,邢颖.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3,02:58-60.

[2]李姣,樊俊芝.新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04:84-85.

[3]孙增产.医院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探析[J].中国外资,2012,14:58+60.

篇3

一、两者定义不同。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和规范,是对企业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通称“公认会计原则”。它是人们在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合法性。在西方,企业会计准则不是由政府制定,而是由民间的会计组织制定,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因此被称为“公认会计原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作出的具体规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是由财政部制定并实施的。在西方,通常只有企业会计准则,不存在企业会计制度。

二、两者侧重点不同。企业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侧重于确认与计量,强调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作出等。企业会计制度则更注重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两者比较,准则更抽象一些,它为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制度则更具体一些,易于掌握和操作,为广大会计人员所接受。

三、两者框架体系及其适用范围不同。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一个基本准则(1993年7月1日实施)和16项具体准则(自1997年陆续颁布实施)构成的。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首先在上市公司推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力争在不久的时间内涵盖我国大中型企业。(表1)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方面,其实施时间及适用范围的规定如表2。(表2)

四、两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只是提供了一个会计处理的原则性规定,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规定得更具体、更详尽,因而缺乏弹性,也并不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会计实务工作者目前还需要可操作性更强的“会计制度”这种形式,以便通过“会计制度”明确本单位应当使用哪些会计科目,发生会计业务时应当记入这些科目的借方还是贷方,期末应当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制度更类似于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与指南。

篇4

现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 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实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到2000年,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 有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部门、单位进行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推广、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进会计软件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继续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要在近几年来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使评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的组织今后逐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具备条件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进行,财政部只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在保证质量、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注意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地区分布,积极扶持会计电算化较落后地区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的发展。要定期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人员的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本系统推广应用的非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软件市场的管理。我国的会计软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及时会计软件市场发展的动向和,依据市场发展,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研制和销售单位的售后服务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售后服务不好的会计软件公司,应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通过评审的资格;对进行不实宣传的会计软件公司,要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应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制化。

篇5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基础; 结合与促进

本世纪初在美国发生的安然、世通等系列财务舞弊案,导致世界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倒闭,也促使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首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也于不久前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所有这些规定都集中在内控的制度层面建设上,却忽视了对操作层面的强调。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这种需要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项主要质量特征。但自“安然”事件之后,会计舞弊、虚假会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会计行业的首要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的信誉。会计信息不仅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更成为管理阶层操纵资本市场的工具。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管理者的盈余操纵动机,使得管理者可以利用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把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导致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信息使用者。市场监管不到位及财务会计的固有缺陷更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蔓延。

针对愈演愈烈的会计造假行为,政府监管部门、会计行业、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求通过加强监管、行业自律以及对财务报告和会计技术局限性的突破,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透明度的目标。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会计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严峻现实问题。从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中不难看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热、实务冷的现象。恐怕这也是内部控制虽被监管层不断强调,但仍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仍无法实现其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功能的原因。

我国2007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有关规定,仍将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作为主要的控制目标。要实现控制目标,必须将各项控制措施如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落到实处。就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而言,从节约成本角度,与其另行设计一套内部控制系统并付诸实施,不如利用现有的系统,如将内部控制嵌入会计基础工作中,从而既高效又节约地实现控制目标。

一、我国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及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类似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新修订的《会计法》提到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也仅限于报表审计和企业会计控制角度进行规范,还没有形成我国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只了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大多仅限于财务系统,尚未涉及到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层面。而财务报告目标仅仅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把内部控制当成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内部控制就不仅不能保证经营的效果和资产安全,甚至连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目标都无法实现。

单位内部控制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未能有效执行。大多数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不是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从现有的规章制度中摘抄,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牵制阶段。制度设计不科学、岗位分离不合理,起不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内控制度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并未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

决策层游离于内控制度之外。内部控制是基于委托理论而形成的管理当局用来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活动的制度安排。按照COSO报告的概念和标准,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系统和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对企业的决策系统影响力很有限。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如:大股东操纵、董事长与总经理重合、独立董事与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有效的约束、监督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施现状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决定了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

财政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作了详尽的要求。

1999年颁布,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分别在第三、四、五章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作了详细的规定。

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应部分地归结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依赖于真实、合法、准确、完备的会计基础工作,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

三、内部控制与会计基础工作的结合与促进

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有一个共同目标――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提出了控制原则,会计基础提供工作方法和程序。因为内部控制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执行结果难以考核。在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很难指望会计人员会在工作中自觉将内控制度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而会计基础工作是从具体工作的角度对会计核算所作的规定,操作性强并且有完善的考核指标和方法。理论上应该能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达到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实务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控制目标。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的责任明确到企业的每一个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总则之后即提出了对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要求,同样体现了制度要靠人去执行的精神。《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七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规定:内部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上原则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体现为:对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要求;对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的要求;对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等以及对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的要求;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要求。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作了严格限定并且列举了不相容职务以及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更具操作性并且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不因会计人员的错误和舞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核算过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核算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如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对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对登记会计账簿的要求以及编制财务报告的要求。这些要求可操作性极强,只要是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的会计人员,依照这些规定去做,都可以保证生成符合规定的会计资料,并符合相关性、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同时,对会计核算范围的规定保证了所生成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规定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各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应定期对照规范要求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确保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这样也就达成了COSO报告中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目标。

(三)加强会计监督

制度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制度总要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措施的制度其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会计法》规定有三种形式的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主要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作了规定,规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赋予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是因为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监督形式。通过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事项并及时予以纠正,这种事中的监督比起由外部人员进行的事后监督更有效率。同时,也可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份子。

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会增加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手段,而内部控制标准的执行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灵魂。利用在各单位已普遍开展的会计基础工作,通过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嵌入会计基础工作中,是现阶段我国保障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刘彩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与会计导刊.

[3] 潘煜双.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

篇6

一、当前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高校会计核算在制度上存在问题目前从我国高校的财务执行现状来看,《高等高校财务制度》和《高等高校会计制度》实行的是“大收大支”以及“收支两条线”的核算体制。但是在实行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这就需要高校的各项支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这难免跟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之间的不匹配,从而降低了高校资金的灵活性,降低了高校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二)高校会计核算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存在问题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跟教育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不相匹配。但是,固定资产折旧作为高校成本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的使用收益年限内不提及折旧,这就容易导致无法对高校固定资产中的净值进行统计和计算,进而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使用使用价值之间数据的不相吻合。换而言之,就是高校目前的会计数据没有办法去成功反应出高校的固定资产新、旧程度以及已经损耗的价值,得到的是不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三)高校会计核算在无形资产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的会计工作来说,不仅包含对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还包含很多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例如:专利权、科研成果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从目高校对资产的核算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将会计核算的重点放在了有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核算上,但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却涉及甚少,这样直接导致了部分针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管理很难执行,甚至造成部分无形资产的流失。(四)高校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资金核算上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高校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必然离不开大量建设资金做保障,但是高校的建设资金本身就不够充足,如果再加上不能及时控制好建设成本,特别是建设成本的核算工作,就很可能会对高校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在基本建设资金方面依然没有做到及时入账,这就形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两套核算方式”,高校的实际资产数要比账面上的数量多,造成账目和实际不符合。与此同时,高校在负债核算方面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不符合基本要求,从而容易失去高校财务负债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至于也给高校造成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跟国库集中支付相匹配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应该根据国库集中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国库核算集中支付的核算机构,并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匹配且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经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二)加强对高校折旧资产的核算针对折旧资产的核算,高校可以参考企业实行的会计制度,从而让有原本在本期负担而并没有真正支出的费用作为预提费用纳入到本期的支出范畴中,对于已经支出的资金,应该分期进行平分支出。针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高校应该改变传统对自身固定资产不考虑折旧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规定跟需要进行准确核算的高校的教育成本相矛盾,已经成为了高校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制度和方式,并将这种核算纳入高校成本核算的体系中,并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本质出发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三)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在高校会计核算中,不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还应该转变过去忽略无形资产的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然后是针对一些私自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应该马上进行处理,在必要的情况可以予以这些行为给予处罚,从而实现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最后是要加强对高校名称的保护,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商誉投资的规定,保证高校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合理性。(四)加强对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核算高校应该尽快将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到高校的会计核算范畴中,在以前,针对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核算方面存在很大的难题,导致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成本跟高校的实际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核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和管理,高校会计要让基本建设资金能够在高校会计结转中通过“自筹基建”账户或着“暂存款”等形式进行反映,从而较为完整的反映出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支出。

作者:罗菲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篇7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能够提升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项目的建设来说,其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就是该项目赚的减去成本,会计核算好了,其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经济效益当然也提升了。其次,有利于应对市场的竞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趋于完善,相应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很多,加强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能够降低项目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这当然也就是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基本上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国家制度都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项目的情况也变得颇为复杂,若再是单纯的依照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进行核算,很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要想加强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一个更优秀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力度来说,很多企业、单位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管力度根本不到位,对之没有重视,甚至于都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和小组,这导致的后果当然就是对项目的资金控制不到位,跟预期估计的情况就相差甚远了。这不仅影响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还严重消耗了企业单位的资金与资源。

(三)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对于大部分基础建设项目,其要求的技术是非常精细与准确的,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良好的完成这份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有一般会计核算的能力,但若是遇到了一些颇为复杂的项目,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很可能让他们无法完整的完成这些核算。因此,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基础建设目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在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中,其不规范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对于那种长期挂靠在建筑工程投资中的基础建设项目的核算,就很容易出现项目完成后没能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就是预付款问题的不规范性,在拨付预付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拨付。最后就是会计核算时的能力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容易将管理费用和生产费用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对会计核算造成影响,这也是一种不规范的表现。

三、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监管力度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监管的意识,在基础建设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监管力度,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达到这个目的。然后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中,最为基础的两个要素就是核算的资金以及核算的工作人员,为了整体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点。1.加强录取该职业在专业素养方面的面试要求,以及加强入职之后的培训过程。2.对于那些工作十分认真,而知识较差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他们一个额外的提升机会,就是举办好后期的专业素养业务培训。3.一个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

对于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其基本要求就是核算工作人员的耐心、坚持与遵纪守法。继这之后,以下有2点具体的帮助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一,在基建项目开始的预付款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都需要借记与贷记描写清楚,例如预付款时借记:预付财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且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有效的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二,就是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达到规范,前提是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然后一个好的会计科目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这也是一个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法。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了基本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13-01

事业单位由于业务范围、资金来源和管理体系的不同,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不少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健全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健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体质的因素。因为传统上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自财政拨款,由于过度依赖于行政资金,许多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性,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建立起独立的会计核算制度,甚至在一些事业单位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都没有能够有效建立起来。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基本的会计核算制度,但往往都是流于形式,没有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配套,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形同虚设,中看不中用。

(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控制度是现代会计制度的核心制度之一,有些单位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没有保障单位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使得财务及核算制度难以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造成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账目混乱,领导开支随意性大,缺少制度性约束,最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1、内控制度不规范。目前不少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还有待规范化,集中表现为虽然表面上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实际还是换汤不换药,所谓的内部控制适度,其内部实质还是以前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具备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对一些不相容业务相分离这一内控基本要求都未能做到,如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数职。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各单位制定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

3、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环节比较薄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关键的环节。这里所谓的监督体系,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监察等部门。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内审机构,对内部财务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外部的国家审计机构来承担。国家审计机构的审计固然在一定承担上岗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审计机构审计的方向和侧重点与内部控制要求的内部监督是有一定差别的,国家审计机构审计的方向和侧重点集中在于对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合法进行监督,而内部控制监督的方向和侧重点集中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以及内控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由于监督的方向和侧重点的差异,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环节表现的非常的薄弱。另外,由于我国法治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外部监督的发展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还处在不少的问题,由此决定了外部监督乏力。

(三)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开展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坚持科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范,切忌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和违反《事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明确的和统一的目标是机构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扩大风险确认的范围,考虑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构内及运作中的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单位内部的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或控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对权力较集中的部门或人员的痕迹管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形成制度。一旦风险,尽快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决定如何管理风险和采取进一步管理措施。

2、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并保证其有效执行根据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机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设计起草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保证“为实现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

3、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与实现机构目标息息相关,单位在运作及控制运作中,必须保持内外有关信息沟通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即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他所承担的特定任务,了解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效力;让每位员工了解本人在控制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让每位员工知道他所负责的活动与他人工作的联系;让每位员工拥有在组织中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方法。单位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经济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职责,以达到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二)不断完善并健全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要坚持系统原则,主要保证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重。同时,要特别注意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完善必须要注意完善配套措施,保证会计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实效,有实际作用,要主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配套措施的衔接与配套,避免因为不衔接导致的会计核算的混乱。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嘉祥管理部

参考文献

[1]方艳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7,(11)

[2]康碧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02)

[3]康碧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篇9

关键词:企业会计 成本核算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企业中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现状,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应该建立健全的企业核算制度,在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可以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一、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意义及要求

(一)企业发展中会计核算的主要意义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而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可以实现这个目的。而在企业建立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化核算模式的建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所以,通过合理化会计核算模式的建立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通过合理化核算模式的建立,可以根据核算的成本得出相关产品的实际所需成本,可以使相关的部门对产品的价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实际位置,及时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其次通过标准化核算模式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中的管理者及时的看清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充分的对企业中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各种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节约资源的过程中使其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最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原有账目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在现状分析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加深对产品的了解,从而使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的保障。

(二)企业发展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要求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就应该将各种成本都算入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有关内容的实施,从而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企业中产品的成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充分的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的核算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企业中会计成本的核算是整个企业发展中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在会计工作核算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相关工作,使会计从业人员认真的做好核算数据的原始记录,从而为以后的核算工作提供良好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使相关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出现。

二、企业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核算过程中其核算内容相对复杂

在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的核算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其种类也相对较多,这就导致在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复杂的现象,而且企业中相关会计核算人员在数据核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由于数据相对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整个核算工作出现异常的现象,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重新进行,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出现复杂的现象。

(二)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主体相对较为单一

在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财务核算方法主要采取传统的核算模式,在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提前预算的模式,使企业在的发展时能够及时的了解发展现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问题的出现。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核算主体相对较为单一,从而使一些传统的核算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形式,很多的核算内容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制约性的发展模式。

(三)企业中相关人员缺少核算的理念

企业中的核算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核算理念,没有认识到核算问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核算的工作就没有进行合理的总结,使企业中出现额外的收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中的负担。而且,企业中核算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人员意识不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员工不能达到专业化的素质水平,当工作中出现一些异常的财务统计现象时,员工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为企业中的核算制度带来了滞后性的发展。

(四)会计核算的内容过于片面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在会计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模式,但是,企业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又相对较多。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财务中各种数据的统计,而这种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企业中会计信息核算的过程中,相关的统计人员对于基本的核算方式主要采取相对较为片面的工作方式,没有全面的将企业的发展现状全面的展现出来,从而导致相关的核算模式相对较为片面。

三、会计核算成本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对会计核算的制度进行全面的考核

在企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更为激烈的发展方向,而且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面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逐渐增多,为了使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重视考核制度,通过对企业发展现状的及时了解,提高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同时也应该将企业中的运营成本纳入到整个核算过程之中,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

(二)实现丰富性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要提高会计审核的基本模式,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制度核算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性。所以,在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相对较多的,不能将会计的核算单单的停留在人工费用支出以及项目成本的核算过程中,与此同时,更应该注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充分考虑全面的提高企业核算制度的丰富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重视会计的考核制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促进企业经济化的建立,就应该建立规范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所以,这就要求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提高其基本的道德标准,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对相关的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在培训中掌握先进的科学技能,使相关的从业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核算手段,提高企业中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成本的基本质量。

(四)建立科学化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分批核算法、定额核算法等都是相对较为重要的核算制度。但是,在核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核算主体这些核算制度就存在不同的有点及缺点。因此,在现阶段企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而选择科学有效的核算制度,使企业中的核算制度可以在简单、有效的环境中合理进行。与此同时,在相关制度的核算过程中,企业中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相关的核算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完善相关的统计工作,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要及时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更新,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中会计核算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且也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就应该建立健全的核算方法,减少企业资金的支出,积极有效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制度的管理,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全面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震秋.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邓松云.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篇10

关键词: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

为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发展局势,财政部门在2014年1月1日在颁布《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项制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增强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1]。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无论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还是报表体系构成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该项制度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从诸多角度分析,希望能够为行政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得到加强,这不仅有利于行政单位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制度的建设,并且能够推进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创新变革,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顺应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内容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推出之前我国纷纷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财务工作改革条款,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预算制定、政府拨款等,这一系列内容的改革均需要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支撑。另外,在在2013年国家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则》中,对行政单位预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积极应用其中,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将各项改革措施进行落实。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众所周知,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对整个财务工作起到直接作用,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了财务工作的优与劣,决定了行政单位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预算执行的整体质量[2]。在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内容非常少,没有严格按照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比如旧的制度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虚增行政单位的账面价值。在新制度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规定,不仅可以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也增强行政单位会计财务管理质量效率。此外,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新制度的出现可以激励行政单位员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让员工在实际操作能力中发挥出最大的限度。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有所影响,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设定,并将旧制度中所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由行政单位负责人进行管理与维护,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基础设置进行核算,并且还将其计入到了“公共基础设施“之中,这种现状能够对固定资产核算项目进行划分,能够保证固定资产核算项目的有序开展[3]。

(二)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将旧制度中所设定的“库存材料”这一项目进行改变,改为“政府储备物资”与“存货”两个科目。新增加的两项科目符合行政单位的基本要求,并且从行政单位实际角度出发,“存货”科目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价值比较小的物资进行核算,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是对我国行政单位直接存储管理的各项物资进行核算。

(三)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将旧制度中“暂付款”科目取消,并且严格按照科目的内容将内容性质计入到“应收账款”以及“预付账款”之中。并且将旧制度中记录在“暂付款”之中还没有出售的物资款项记录到“应收账款”之中,将采购物资记录到“预付账款”之中[4]。这种新制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制度,并且推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得到稳定发展。

(四)在对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可以了解到“固定资产”科目主要采取的核算制度为“双核算制度”,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在原有基础上曾倩了各种非货币性质以及负债科目的双核算制度,比如像“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预付账款”等。

(五)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又增设了两个科目,分别是代偿债净资产与资金基金。其中代偿债净资产主要的核算内容是对净资产的抵押资产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单位对净资产核算的过程之中,往往需要将财政拨款资金与其它资金进行结转,然后再进行核算[5]。此外,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的预付账款、存货以及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所占据的金额。

总而言之,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之后,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将政府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表现,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可以对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引下,可以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可以促进行政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推进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稳定发展,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付美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影响[J].会计师,2014,02:12-13.

[2]刘艳丽.新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4,25:74-77.

[3]刘艳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财会通讯,2014,22:56-58.

[4]杨周南,毕瑞祥,吴鑫.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0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