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8 17: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培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当前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
1.师资队伍存在不均衡性,优质师资向城市中心集聚。在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城市初中语文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中心学校要高于农村边远学校,这是由当前教师管理中的单向流动模式造成的。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教师热衷于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边远地区向中心地区聚集,从条件艰苦的地区向条件优越地区聚集,这种单向的教师流动模式导致农村与基层初中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师资队伍建设两极分化现象日趋加重。
2.语文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的5年,是人口红利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大量的生源导致师范院校普遍扩展,青年教师补充力度较大。进入2005年后,随着初中生源的减少、学校的撤并,教育、编制、人社部门在教师聘用方面的数量明显降低。近八年来,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补充力度较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加之部分学校与地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缺乏综合配套设施,导致师资队伍出现断层现象。
3.三级教研网络流于形式,基层语文教研的效果不佳。过去,区县教研部门、中心学校、基层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在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地区在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发挥方面流于形式,满足于每年搞几次活动,完善一些台账,应付督导考核。县区级教研部门教研活动脱离教学工作实际,偏重于表演形式,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忙于自身教学活动,将对基层与边远学校的教研辐射工作当做一种负担,只是在表面上应付,没有切实履行好职责,导致三级教研网络流于形式,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4.在职继续教育华而不实,教师教学研究深入性不够。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各地区虽然保留了教师进修学校,但是其大多与电大或其他职业类学校保持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教师的在职培养力度有所降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收或维持日常运转经费筹措方面。部分教师在职教育仅限于人社部门开社的网络教育平台,这样的教育平台,更多的是计算听讲座的时间,完成习题的数量,至于是否本人学习,有没有全程学习,还是挂机耗时间等,都无法一一甄别,这样的在职继续教育看似科学有效,实际上对于教师的业务指导效果没有达到深入程度。
二、有效强化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针对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上述薄弱环节,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当共同着手,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流动,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解决不了优质师资的回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无从谈起。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调研教师双向流动的可行性,一方面鼓励农村教师到城市中心重点学校跟班学习,采取上挂的形式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在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教育技巧,创新教育理念,培养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支教、轮换等形式,将城市与中心重点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轮流定期派往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进行支教,结合所在地区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加大这一方面的扶持力度,有助于基层与边远学校完善学科教师配套,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优势,在教学理念、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实现均衡发展。
2.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致力于培养中坚师资队伍力量。在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初中语文中青年教师分批脱产学习、跟班进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在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打造本学校骨干教师、龙头教师,并将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举办讲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优质语文师资队伍,并逐步放大辐射效应,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3.抓好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上下联动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以教研室为龙头,切实构建有效的三级教研网络。教研部门要按年度制订教师培训计划,针对初中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并贯穿到全年工作中,循序渐进、有效开展,切实发挥好初中语文师资队伍的牵头作用。在城市中心初中与重点初中,要切实承担起教研辐射功能,主动承接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观摩开放任务,利用自身师资与教学资源,为基层与边远学校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并采取传帮带、结对共建、集团办学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基层与边远农村初中要在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的基础上,制订好本校语文教研计划,并与日常工作同步落实、同步推进,让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作用。
篇2
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了“云南、新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科目涉及小学英语、体育、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从2010年11月2日开始,到2011年3月11日结束,每期120课时,前后持续4个多月,参训学员553名。
整个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和主持下,在专家团队与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为使培训能有效实施,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建立了以郑百伟主任为组长,中心各部门主任组成“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以首席专家顾立宁、薄全锋、蔡云亚和杨庆余、王荣生教授组成各学科专家组;以王涛副主任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执行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项目还取得了各学科国家级领军专家的大力支持,邀请到钟启泉教授、季浏教授等专家建成“国培项目专家团队”,共同组成国培班“人网”;我们落实不同风格的学校(实践基地)组成国培班“地网”;我们还开通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平台国培班专用通道,组成国培班“天网”。“三网”合力,有效实施培训项目。
1.“人网”专家 群英荟萃
学员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课堂革命》的讲座,在培训日志中这样写道:提纲挈领、大气磅礴而又温文尔雅,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自始而终;季浏教授的讲座,学员们深深感到:季老师的《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及理念》讲座,学员谈到:富有理性、朴实无华的授课艺术,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极富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发生了强大的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的《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讲座,学员感悟:观点鲜明,适用性强,找到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点,为基层学校的改革发展指引了路子。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教师的教学艺术》讲座、黎加厚教授的《让每个学生成功》讲座,那风趣横生、入情入理的演讲,赢得学员一次次的掌声……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领衔,12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和博士生教学团队,全程与初中语文班学员一起,经历、体验共同备课、博士论坛的学习,并在过程中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出现地困惑和经验进行指导和总结。
各科目课程教学领军专家、教授以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课程智慧深深吸引着学员,讲座常常在学员的依依不舍中结束。
2.“地网”资源 各具特色
我们按照“国培计划”要求,根据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小学英语班采用了“走进学校向名师学习”,“走进名校请专家指点”的模式,培训期间,学员在首席专家顾立宁老师等带领下,分别走进了上海7所不同层次和特色的学校,它们分别是:建青实验学校、平南小学,罗阳小学,上海实验小学,上外附小和田园一小等。小学体育班学员在首席专家薄全锋老师等带领下,走进了闵行区实验小学、育童小学、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等,小学数学班学员在首席专家杨庆余老师等带领下,走进了上师大卢湾实验小学、大宁国际学校等。通过现场教学观摩,学员对报告中学习到的教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初步感受到如何将教学思想正确转化为教学行为,对学员回到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班学员,分别参与了卢湾区劳技中心、黄浦区劳技中心、愚园路一小、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梅溪小学等学校的培训实践活动,经历了“全过程的纸工、小木工实践活动体验”。罗山中学、华林中学、御桥小学、打虎山路一小、黄浦区回民小学分别展示了“为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各学校都让学员观摩了科技类、人文类课,其中华东师大张华课程研究团队的研究基地——罗山中学为学员们开放了9节课,供学员自主选择观摩,学员们深受启发。
此外,我们组织学员开展上海地方考察实践方案设计活动,研究和体验上海市41个社会实践基地及147个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化情况。学员们或全班、或小队、或几人自由组合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程序,在东方明珠、在上海科技馆、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在金山的海滩边上,开展活动,进一步体验活动设计的魅力。正如有人曾说:“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只有经历过的才难以忘怀”。
3.“天网”管理 持续发展
我们的班主任为每位学员学会使用培训管理平台进行培训管理。按照学员的不同情况,班主任细心地对学员进行了上机操作培训。同时,开设公告区域、资料区域、交流区域、作业区域、反馈区域。班主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兼当版主,既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又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白天到夜晚,全方位地与学员打成一片,关心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上载了专家讲座的PPT,也上载了学员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还上载了“培训简报”等。“培训简报”由学员与班主任共同完成,期数不限,形式多样。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次不齐,我们又为学员在晚上开放机房,班主任轮流值班,给需要帮助的学员,提供方便。
在“交流与答疑”区域,我们看到小学体育班姜斌学员与首席专家薄全锋老师之间,就“如何上好学生多的班级的课?”互动交流贴,有十多篇之多,讨论热烈,学员们受益匪浅。
我们挂在培训管理平台上的资源,学员个人及他所在学校的老师也可以长期分享,以实现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长期互动,共同推进各项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篇3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另外,给学生“一杯水”仍停留下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而,上述说法是不可取的。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出风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我校教师的课多次在领导的听评中获得成功。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我们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以新课程、系列读本为主要培训内容,分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并做好笔记。
本年度,学校组织了三次校际间交流活动,三份九连初中语文、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来我校交流,四月初,我校数、理、化教研组教师去九连中学观摩学习,六月份,各学科教师代表去含山中学听课取经,每次活动后,组长都及时召集教师座谈、讨论、总结、学习先进思想,以达到共同提高。
(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技能的竞赛,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本学期开展了“三课”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围绕自己的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确定一个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将课题研究与我校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化学课题已申报至市局备案。
三、机制构建
共2页,当前第1页1
要使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为此,我们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初步建立了一套考核与奖惩制度,实行过程监控,结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取得的几点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表现在: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常规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教育科研走出了特色之路。
不过,校本培训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1、学校想办法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但学校财力有限人员紧张,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机会错过了。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设想很好,但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不具备大范围开展,学校缺乏高层次人才对教师的培训,致使一些计划得不到实施。
总之,XX/XX年度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网络 培训
2007年和2008年,江苏省两次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了远程培训,通过这两次网络培训,计算机网络培训平台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2009年5月,江苏省启动了初中语文、数学、物理新课程网络培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幸承担了连云港地区的网络培训任务,2009年6月中旬,我市28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齐心协力,确保完成计划
连云港市教育局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工作组”和“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业务指导小组”,召开会议制定培训方案,周密部署,保证培训工作能够有序运行。为了保证暑期上网不方便的教师能够参加学习。相关单位决定定期开放学校机房,妥善解决了这部分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完成省级培训计划。
二、精心挑选,选拔两类人才
我市精心选拔两类人才,一类是语文、数学、物理三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让这些教师来担任各学科培训班的辅导员,负责并批阅学员的作业、组织学员参加讨论;另一类是工作认真、专业技术能力强的计算机教师,让他们来担任各培训班的管理员,负责把学员编入相应的培训班,在培训期间负责解决网络故障。定期做好班级简报。
三、岗前培训,强化四个内容
在培训班开班前,我们对选拔上来的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主要强化四个内容:一是岗位职责。岗前集中培训当天,“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业务指导小组”成员到培训现场进行了指导。通过培训,使辅导员和管理员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上机操作。为了确保辅导员和管理员能够熟练地进行网上辅导,我们对培训的应用软件进行了讲解,并给辅导员和管理员进行了现场演示,解决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教学内容。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解读了视频教学内容,使辅导员和管理员对培训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明确了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四是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本次培训能够取得实效,我们提出了学员结业的考核要求,这样就使辅导员和管理员在培训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四、关注培训,及时传递信息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与省教师培训中心和各县区的辅导员、管理员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及时了解学员的参训情况,反馈给省教师培训中心,以便及时解决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把省教师培训中心的要求及时传达给管理员、辅导员以及参训学员,指导他们的组织或学习进程。我们分阶段发出三次培训工作简报和一次工作总结,及时传递信息,保证了培训信息渠道的畅通。
五、注重过程,认真提交材料
为了确保学员的学习取得实效,按照省教师培训中心的统一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要按时完成并提交辅导员布置的作业,要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并提交原创讨论贴,并在培训结束前提交课件、教案和培训小结。我们将学员的优秀课件、教案或培训小结推荐到省里参加评比,好的作品将人选出版。
六、严格考核。确保取得时效
我们对学员严格结业考核,对在线时长、发回贴数、作业次数、课件、教案和培训小结这六个指标的要求不低于省教师培训中心的总体要求。未提交上述材料之一的学员均不得结业,并令其在下一期的新课程培训中重新参加学习。
通过这样的培训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督促学员上网参加学习,使那些精采的视频教学内容,逐渐吸引了学员。部分参训学员由起先的被动上网学习转变为后来的主动上网学习,由起先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后来的为了需要而学习。
计算机网络,把精采的专家教学视频展现在每一位教师的眼前,显示了它穿越时空、灵活方便的优势,节省了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辅导员通过网络批改作业、进行辅导;管理员通过网络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网络培训扩大了教师培训规模、提高了教师培训效益,实现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习了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
这次利用网络对新课程的培训,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些思考。
1.新课程网络培训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这次网络培训的讨论贴中可以看到,学员讨论最多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上,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2.新课程网络培训推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迫切地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穿越了时空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学员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精采讲解。可以与同行进行深入的探讨。网络视频中,专家不但给大家提供了各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精采的教学内容,使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广大教师只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认真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教师的道德水平、专业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3.新课程网络培训推动了我省的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适应时代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了这个目标,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的内容涉及到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等。这次的新课程网络培训推动了我省的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中,新海实验中学的韩振林老师写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一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 上一篇: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内容
- 下一篇:普法宣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