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

篇1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xx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

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am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xx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

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4、高附加值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5、相对垄断

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xx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am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表1: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

1997年1998年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企业数()1.071.092.022.032.192.17

工业总产值()1.852.032.062.083.043.18

总资产()1.932.002.082.222.662.79

销售收入()1.861.971.971.972.262.30

利润()4.35.34.43.13.783.8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20xx~20xx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工业行业中的排名

20xx年20xx年20xx年

净资产数额131312

资产总额141313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11811

销售收入191818

利润总额9711

利税总额9121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20xx年为快报数据。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 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化学药品制剂30多种剂型、4500余个品种;在全球已经研究成功的40余种生物工程药品中,我国已能生产18种,其中部分药品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中成药产量60余万吨,中成药品种、规格达8000多种;可生产医疗器械近50个门类、3000多个品种、11000余个规格的产品。

1、近6年医药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产量稳步增长,连年创出新高

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712.8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3876.5亿元,年均增长17.75;工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468.3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1133.2亿元,年均增长19.33。

20xx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62.1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8位;实现利润273.9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1位。

2、重点子行业中的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中药工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1)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xx年,我国化学制药业共完成总产值2383.76亿元,完成增加值607.4亿元,完成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医药工业的50以上。化学制药业中的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两个门类增长速度不一,化学原料药业增长势头好于化学制剂业。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化学原料药已经成为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1/3,原料药生产量约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原料药产量约有50出口。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未来3-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业将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化学制剂业随着我国医药健康防疫体系的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村医疗扩大等也将平稳增长。

(2)中药行业是医药工业的第二大支柱

中药行业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大门类。20xx年中药工业完成总产值800.9亿元,完成增加值294.9亿元。1998-20xx年间,我国中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4,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8。从整体状况看,目前我国中药行业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还不高,缺乏行业技术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难保证。20xx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将推动中药、生化药出口列为科技兴贸的基本战略之一,这对中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3)生物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

生物制药业是我国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20xx年,生物制药业工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加值7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xx年国家加强卫生防疫机构建设和紧急防御体系,启动了十余亿元的疫苗计划,列出了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的6类生物医药项目,这些举措将带动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高速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20xx年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188.7亿元,增加值7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4、16.27。目前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常规、普及型产品,高精尖产品数量少,缺少能拉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的核心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3、医院下游市场发展趋于完善

我国医药商品的销售,以委托医药商业贸易公司和企业自销为主。目前我国已有药品批发企业7486家,药品零售企业151760家。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全新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

4、重点医药生产区域已经形成

从地域效益分布程度来看,20xx年医药行业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别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03、实现利润的73.12。在华北、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具有医药工业基础,有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将医药工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地区,成为医药工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全国实现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

排序销售收入总额前10名省市利润总额前10名省市

1江苏江苏

2浙江浙江

3山东北京

4广东河北

5上海广东

6河北山东

7天津上海

8北京天津

9湖北吉林

10四川四川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

1998年底,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20xx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999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截止到20xx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20xx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0xx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xx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据统计,截至到20xx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0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1997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从20xx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

我国将从20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结构调整方向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发展优势原料药业,继续发挥化学原料药方面的优胜,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和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在现代生物制药方面,重点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加快研发关系国计民生的防治严重传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载体、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性疫苗。

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仿制产品的生产审批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要求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鼓励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20xx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要求对其中的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对限制类项目中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涉及医药行业的目录如下:

禁止类限制类

手工胶囊填充维生素C原料项目

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青霉素原料药项目

塔式重蒸馏水器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

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

安瓿拉丝灌封机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

铅锡软膏管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

粉针剂包装用安瓿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

药用天然胶塞

直颈安瓿项目

3、外商投资指导政策

20xx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其中对外商投资医药制造业的指导政策如下:

类别目录

限制类氯霉素、青霉素G、洁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盐酸四环素、土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产

安乃近、扑热息痛、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生产

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菌苗类及抗毒素、类毒素类(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白百破、麻疹、乙脑、流脑疫苗等)生产

成瘾性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原料药生产(中方控股)

血液制品的生产

非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及血袋生产

禁止类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摩香、甘草、黄麻草等)

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

鼓励类我国专利或行政保护的原料药及需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生产

维生素类:烟酸生产

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

采用新技术设备生产解热镇痛药

新型抗癌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生产

新型、高效、经济的避孕药具生产

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药物生产

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

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

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

药品制剂:采用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剂型、新产品生产

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应用

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技术除外)

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生产

兽用抗菌原料药生产(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类)

兽用抗菌药、驱虫药、杀虫药、抗球虫药新产品及新剂型开发与生产

(六)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

20xx年,世界前20家医药公司在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达60以上。20xx年,我国医药行业前20名企业(以销售收入排序)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16.5,销售收入占20.3,实现利润占21.2。前60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数量上来看,20xx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业占79.1,中型企业占13.9,大型企业仅占7。从效益情况看,20xx年4600多家企业中微利和亏损企业占全部医药工业企业的8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一般都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只有2-3。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现阶段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产品,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十几甚至几十种制剂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4、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7,而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市场份额的60,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医药流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国医药流通的批发环节以委托医药商业公司销售和企业自销为主。近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出于对产品价格加以控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自营自销力量。

二、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发展现况分析

(一)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近三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根据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截止20xx年底,全行公司类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信贷业务余额181.91亿元,较20xx年底增加35.3亿元,增长24.1,其中:贷款余额168.3亿元(含票据贴现10.21亿元),占92.5;票据承兑余额11.57亿元,占6.4;贸易融资业务余额1.19亿元,占0.7;保证及信贷证明余额0.85亿元,占0.8。

医药行业贷款余额近三年增长较快,20xx年底医药行业贷款余额为168.3亿元,比20xx年底增加29.5亿元,增长21.2,与同期全行公司类贷款15.2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xx年底的1.13上升到20xx年底的1.28。医药行业近三年发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信贷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的比重

20xx年底1,231,4471,191,4191.13

20xx年底1,465,75219.01,388,38216.51.19

20xx年底1,819,10124.11,683,03621.21.28

20xx年6月末1,715,6361,585,541

2、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

截止20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不良贷款客户389户,占医药行业客户总数的32.42;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5亿元,比20xx年底减少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5,较20xx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20xx年底减少3.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8,较20xx年底下降5.4个百分点;欠息户409家(其中有息无本户20家),占客户总数的34.1,欠息额7.33亿元,比20xx年底减少2.62亿元,其中催收利息7.26亿元,比20xx年减少2.2亿元。从不良贷款形成时间来看,1999年以前发生的信贷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95亿元,占20xx年底不良贷款总额的67.6;欠息额6.3亿元,占欠息额的85.9。

受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以及剥离因素的影响,20xx年6月底,医药行业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下降为12.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医药行业近几年资产质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贷款余额五级分类一逾两呆

不良额不良率不良额不良率

20xx年底1,191,419406,87034.1533,67028.01

20xx年底1,388,382337,98024.34%9,01118.66

20xx年底1,683,036295,32917.55"3,46013.28

20xx年6月底1,585,541120,6447.612,3456.45

虽然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医药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医药行业的不良客户数、欠息户比例较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xx年底、20xx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16.1亿元、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4.5、74.5,不良贷款客户集中度很高。20xx年底及20xx年6月底五级分类口径前十位不良贷款客户名单如下:

单位:万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户名称不良额客户名称不良额

1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40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

2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000

3中原制药厂26350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950

4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北京建昊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600

5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000沈阳金龙保健品有限公司5532

6包头金星药用胶囊公司444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450

7北京瑞得合通药业有限公司4280广州大禹重离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2983

8北京达因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834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2900

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500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700

10广东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343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2369

小计16069689984

3、医药行业客户总数减少,户均信贷余额有所提高

与20xx年相比,20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总数有所减少,其中商业客户减少了近一半。工业客户信贷余额有所增加,占医药行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有所提高。20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比20xx年减少170户,其中:工业客户1095户,比20xx年减少41户,信贷余额173.05亿元,比20xx年增加40.78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xx年的90.2提高到95.1;商业客户105户,比20xx年减少129户,信贷余额为8.86亿元,比20xx年减少5.44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20xx年的9.8下降到4.9。20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户均信贷余额为1516万元,比20xx年提高446万元,其中:工业客户户均余额1580万元,比20xx年提高416万元;商业客户户均余额844万元,比20xx年提高233万元。20xx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及资产质量情况如下:

单位:亿元

客户数(户)20xx年底信贷余额占比其中:表内余额表外余额五级分类口径

20xx年20xx年较上年增长不良额不良率()

合计13701200-12.41.911008.443.4729.5417.55

医药工业11361095-3.63.0595.10.422.6328.6817.85

医药商业234105-55.18.864.98.020.840.84511.02

截止20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30.2亿元,占比为16.6;20xx年6月底,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28.5亿元,占比为16.6。医药行业信贷余额前十位客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户名称信贷余额客户名称信贷余额

1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

2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95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

3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2500

4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20xx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20xx

5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300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30000

6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218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150

7太极集团有限公司27000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00

8中原制药厂26350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xx0

9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xx0

1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91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400

小计301559284550

4、区域分布分析

医药行业在我行地区分布广且较为分散,与医药行业自身的地域发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20xx年底,全行有39个分行(含总行公司业务部)有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陕西、山东、广东、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贷余额91.96亿元,占医药行业信贷资产总额的50.55,其余约50的信贷资产分布在全国其他的31个省、区的医药企业中。

从不良资产分布来看,除宁波、厦门、海南、西藏、三峡等五家分行无不良贷款外,其余34个分行均有不良贷款,其中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7.51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59.30,不良贷款分布区域较集中。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肃五个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结构不合理,客户规模偏小

截止20xx年末,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共1200户,其中:信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403户,占医药客户总数的33.58,不良户56家,不良率15.61;信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797户,占总客户数的66.42,不良户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不够突出,信贷余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89户,仅占总客户数的7.41,贷款投放多数集中在医药行业的中小客户上,而中小客户集中体现了不良户数、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在医药行业的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国内优势医药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小规模医药企业。20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户数占比贷款余额不良贷款额不良户数不良率

1000(含)万元以上40333.58138472363005615.61

1000万元以下79766.4291895902941234.89

合计120xx0083036295329468

2、我行医药行业存量信贷资产的区域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相匹配

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地区发展结构不相匹配,在部分医药行业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区域,我行信贷市场份额较低。

单位:万元

地区销售收入排名20xx年底信贷余额信贷余额排名

江苏省14942616

浙江省21364843

山东省31013576

广东省4865347

上海市51563191

河北省61413412

天津市72354623

北京市8787919

湖北省93906418

四川省10790648

3、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医药行业客户多在工行、农行开户,是工行、农行的传统客户,企业基本结算户主要开立在工行和农行,在我行基本户开户率较低,资金结算量较小,我行对其资金回流及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力度较弱。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深层次的营销难度较大。

4、竞争产品无特色,缺乏个性化服务

医药行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呈现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医药行业受国家管制较严,在审批、生产、销售环节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级审批,国家配套政策的变化对医药企业和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医药行业技术专业性强,产品分类细,种类繁多,需要对医药行业技术、产品、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对医药行业客户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资产业务中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在资产业务以外缺少与医药行业特点相配套的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医药行业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营销过程中缺乏对不同类型医药客户的市场细分以及需求特点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三、医药行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1、融资业务需求

(1)固定资产贷款需求。1998年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与此相关带来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资金需求;二是医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三是为实现医药产业化,建设新医药生产基地和老医药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

(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医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类存货、季节性物资储备等生产经营周转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要。

(3)其他融资需求。一是医药企业进出口业务所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二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大型设备采用租赁或分期付款方式所产生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和保理业务需求;三是医药企业由于支付及结算需要所产生的法人帐户透支等临时性融资需求。

2、资金归集及电子化产品需求

(1)资金归集需求。医药工业类客户和医药商业类客户具有各地分支机构较多、资金结算量小但频繁等特点,下游客户(包括各地商、经销商以及医院和药店等)相对稳定但数量较多。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对加强资金归集提出了要求,可通过网上银行、重客服务系统等为医药客户组建资金结算网络。

(2)电子化结算产品需求。药品、设备招标采购网上信息平台以及医药经销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需要银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动POS、金融IC卡等电子化结算产品。

3、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需求

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推进医药流通及生产企业的重组,由此产生资产评估、财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同时由于医药行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筹资的多元化,可向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服务。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及保险业与每个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可办理银行卡、代收费、保险等中间业务服务。

四、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定位

近两年,我行在医药行业的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信贷余额年均增长超过20,在全行信贷余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时,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过25,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是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客户结构不合理、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匹配、优质客户不多等。针对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确定未来3-5年内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的思路是: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营销力度,提高我行在医药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退出医药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

(一)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确定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

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较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发展较快、较稳定。该区域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为医药行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医药行业中的重点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根据医药行业发展的地域结构,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龙江和陕西等十二个省(市)作为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医药行业客户结构

1、重点支持类客户

各分行应视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本地区的重点支持类客户。重点支持类客户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有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强,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③我行信用评级在AA级及以上。十二个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所在地分行可选择1-5家医药企业作为分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其他地区的分行可选择1-2家医药行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各分行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与我行合作情况等,及时对重点支持类客户进行动态调整。对分行确定的重点支持类客户,应根据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提供授信、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提供保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个人金融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加我行在医药行业优质客户市场的业务份额。

各分行在确定重点支持类客户时应注意:①企业所处的子行业。我国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是化学制药业、中药业和生物制药业,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具有较大优势,预计未来3-5年内,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具规模、有成本优势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药行业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有传统品牌优势、拳头产品突出、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销售网络畅通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尚处于初创阶段,表现出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信贷投入,营销中重点关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术药物生产企业。②企业产品的特点。将医药企业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对仿制尚在专利保护期的国外新特药的国内生产企业应持谨慎态度;关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支持具有明显品牌优势、强大营销能力的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对主导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的支持要慎重。

2、维持类客户

对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贷业务但未列入分行重点支持类的医药企业,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进入规模化生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但原则上不增加新的信贷投放。对维持类客户应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拓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增加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益,减少信贷风险。

3、退出类客户

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客户数在我行医药行业客户中占较大比重,这部分客户集中表现出客户数量多、户均余额低、不良户数及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各分行应把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本地区医药企业发展状况及与我行的合作关系等,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客户退出标准和退出名单。退出类客户应包括:①未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GMP、G、GCP、GAP认证的医药企业;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产品列入国家20xx年《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列入20xx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③产品无特色、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④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及在我行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医药企业。对退出类客户应制定具体的退出计划,同时注意保全我行债权,以免债权被悬空或各种逃废债行为的发生。

五、医药行业客户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

医药行业是受政府管制较多的行业,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国家环保标准的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等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变化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引导,国家政策最终将影响企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必须积极关注医药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确定医药企业项目成本和收益时,也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二)关注市场变化

由于地方保护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药企业重复投资过多,整个市场呈现出过度竞争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科技含量高、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企业逐渐会形成垄断态势,那些科技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小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关注医药企业的市场变化,一是要关注产品的市场特征,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替代性;二是产品的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潜力及潜力的持续时间;三是关注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三)关注医药行业技术风险

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相对垄断,对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技术失败,整个项目的投资将不能收回,因此技术风险是制药项目的首要风险。对于新药项目来说,技术风险包括新药是否能够研发成功、是否能够通过国家临床研究和生产上市的审批,以及取得生产批文后在工艺和技术上是否存在问题等。对于仿制药来说,主要是生产的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和稳定。

(四)加强对客户的审查

1、针对行业特点,加强对医药客户的准入审查

医药行业是一个市场准入限制极严格的行业,制药企业从取得生产资格到药品上市以及最后价格制订都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如果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产品将不能在市场销售。在客户和项目审查中应注意:(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审查企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国家对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主要有医药“十五”发展规划、20xx年下发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20xx年下发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录》;(2)根据医药行业准入要求,审查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准入资格:医药工业企业应通过GMP认证,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医药产品注册证等;医药商业企业是应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G认证,进口药品应具有进口药品注册证等。

2、借款人应具备较好声誉

医药产品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药品的药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依赖以前的经验。因此制药企业以往的产品记录对于现有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至为重要。

3、关注企业规模

一般来说,制药行业前期研发成本高而后期生产成本低,固定成本高而变动成本低,研发成本在生产期内摊销,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下降趋势,因此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大型医药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更容易降低成本。

篇2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听他们问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很是欣慰,这帮哥们起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我这个专门搞医药的老师询问,可是后来就有些不胜其烦,因为很多问题非常明显和简单,而且,很多问题一个人就可以问很多遍,后来仔细分析,发现,这些医药营销人员的基本功还不具备,否则,在医药行业侵润这么多年了,很多销售道理和销售功力都应该通晓了。但现在看来真不是这么一回事,感慨之余,想起了医药企业还有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应该能够发挥作用,于是和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进行了沟通,谁知道人力资源部经理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也不知道医药营销人员必备的基本功是什么。

感慨之余,梳理思路,在这里整理出医药营销人员的十大必杀技,希望笔者史立臣的心血不会白费,也希望更多的医药营销人员能够从中吸收到有用处的东西,学会用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医药营销人员,更希望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借助我的思路整理出本企业的成功医药营销人员必备基本功的系列培训课程,不要在误人子弟弱化企业的营销战斗力了。

那么,医药营销人员成功营销到底需要哪十大必杀技呢?

成功医药营销人员十大必杀技:

1. 制定本销区销售计划的能力

2. 收集和整理客户资料的能力

3. 收集和整理竞品信息的能力

4. 分析客户和竞品信息,寻访潜在客户的能力

5. 约访客户的能力

6. 和客户沟通中说和听的能力

7. 推销能力

8. 客情维护的能力

9. 销区全局掌控和规划管理的能力

10. 时间和计划管理能力

下面我们就分别谈一下上面的十大必杀技。

1. 制定本销区销售计划的能力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没计划就是盲目的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在年度之初,制定本销区的销售计划是一年中工作的大事,有了计划才能在一年的销售活动中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才能循序渐进的完成本销区的销售任务。制定本销区销售计划的能力其实很简单,但是也是最重要的,简单说,就是根据所在企业的年度营销计划制定本销区的年度销售计划。但是,这里面有非常需要注意的,你所在企业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存在很多的营销思路和营销逻辑在里面,你的销区销售计划必须根据这些营销思路和营销逻辑制定,否则就会背道而驰,费力不讨好,多做无用功。

本销区的年度营销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销区总任务量即销售目标

2).本销区产品规划

3).本销区费用使用计划

4).本销区销售或者市场活动设计(根据企业总体年度营销计划结合本销区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分清主次)

5).本销区人力资源计划

基本上述几点就够了,销区的销售计划不必太多,多了没什么实际用处,十页八页就够,做完后还要提交主管领导审阅勘正,防止自己的理解和企业的年度营销计划冲突或者背离,这对销售人员梳理自己的销售思路非常有好处,同时,你的学生计划一旦被领导认可,领导就会在全年的销售中合理及时的向你的销区配置销售资源,不至于你像黄世仁般的经常盯着领导无计划的讨要销售资源,你要知道领导手中也缺“粮”啊,谁市场思路销售思路想的清晰,谁就能从容不迫的获得必要的销售资源,你自己都没搞明白自己的市场怎么做,领导怎么放心的把有限的销售资源心惊胆战的交给你呢?

本销区的销售计划能让你理清思路,能让领导充分信任你,又能及时的获得销售资源,年度工作中干起活来从容不迫,何乐而不为呢?

2. 收集和整理客户资料的能力

这个能力说来也简单,销售人员在销区要无时不刻的收集所在销区的客户资料,即使你的销区的销售网络已经成熟,但是也不要懈怠,因为商业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没有任何网络是长久不衰的,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比如客大欺主,比如客户恶意串货,比如客户资金链断裂,比如客户被竞争对手惦记着或者已经挖走,比如区域的医药政策变化,比如企业的营销思路变化,比如销区人员离职带走商业客户,等等,诸如此类,烦不胜举。哪些销区的客户网络没有建立或者健全,商业路径没有打通,渠道断裂,终端失控的销区就更要注意随时或者有意识的收集客户资料。

光收集也不行,收集之后还要分析,哪些客户资料有用处,还缺少哪些客户资料,哪些客户是潜在的客户,哪些客户是没机会合作的客户,哪些客户是竞争对手的客户,根据这些客户资料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等等,收集起来要整理归类,一些逐步完善,一些逐步强化,一些抛弃不用。

当你有了你所在销区完善的客户资料,你就有了驾驭这个销区的根本,当你学会利用这些客户资料,你就已经开始整合你的销区商业布局,统筹规划你的商业网络的能力,竞品可怕吗,小样,这些客户都在我手拿把攥中,玩死你还不像喝壶小酒一样简单?

3. 收集和整理竞品信息的能力

竞品是我们的敌人,上场时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竞品就是分割我们利益的群体,了解他们,解决他们,就是我们销售人员存在的一个终极目的。也是我们实现我们销售目标的根本。

竞品信息主要收集:价格体系,市场活动,包装物料,促销动向,政府管理,商业网络,营销思路,市场操作,销区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质量事件等等。

有了上述的信息,你就要静下心来仔细的分析整理,把马上要采取应对行动的放在前面,将来要采取应对行动的放在后面,根据信息制定应对计划,上报企业,获得资源,打击竞品,分割更大的市场。

有了根据竞品信息制定的应对计划,企业肯定支持你,你的应对计划也肯定能够获得成功。

4. 分析客户和竞品信息,寻访潜在客户的能力

手中有了客户信息和竞品信息后,一方面要制定或者调整自己的销售计划或应对计划,另一方面就要挖掘潜在客户,销区的客户资源是永远也挖掘不完的,因为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占领,只有无限接近完全占领,但是永远也不会达到。

根据客户和竞品信息,找出我们的薄弱或空白市场,针对这些市场寻找潜在的客户,我们可以根据手中的资料划定一定范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在这些范围里面,寻找能够或者最有希望成为我们客户的群体,从而,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市场,增加单产或者增加销区销售总量,争夺更大的市场分割,把市场做深做透,打击竞品,让它萎缩,让它一蹶不振,甚至让它退出你所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你就是老大,你就是驾驭者。

5. 约访客户的能力

约访客户的能力很多人感觉都具备,但是,说实在的很多约访客户的销区人员在这方面能力实在欠缺,约访客户并不是简单的给可会打打电话,约个时间见个面,见个面随便聊聊,聊完了生意就谈成了。如果业务都这么简单,那就不存在什么市场难题了,也不需要什么能力提升了。

约访客户必须在前面五点的前提下进行,当你已经充分的了解竞品、客户、市场的前提下,在经过对即将约访的客户进行充分的分析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你的年度营销计划,确定即将约访的客户将在你的年度营销计划中所占的作用、比例和地位,以及约访这个客户你即将实现的目的,这样你在约访客户时已经胸有成竹了,所以也会在约访客户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约访客户要尽可能对客户目标有一个工作时间的详细了解,为了尽可能的约访到目标客户主管人员甚至老板,你必须进行前期的准备,比如约访对象的工作或者作息时间,约访对象的谈话习惯,约访对象的个人爱好,约访对象最关注的内容,等等,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否则会出现在约访过程中尴尬情况,这会影响到你约访客户的目的。

6. 和客户沟通中说和听的能力

很多业务人员费劲力气见到客户后,只会喋喋不休的说,不去注意和观察客户的反映,这只会让客户感到烦躁,业务人员在说的方面我不是太担心,一方面这是做业务最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已经具备了前几点的要求,所以,说对业务人员来说已经是轻而易举了。

在说的过程中,医药人员一定不要仅仅的谈论业务内容,真正的业务获得并不是只是谈论业务就可以解决的。业务人员一定要多谈论你或者你学到的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这些行业政策分析并不是泛泛的,而是针对你对客户的了解,客户非常关心的内容,这样,你会抓住客户的心,更会让客户对你刮目相看。

业务人员更要学会倾听。

倾听,你才能知道客户的真实的内心想法,你才能从你已经充分准备的资料中找到客户更感兴趣的更关注的内容,才能让客户把你最关心的内容透露给你,才能在未来的谈判中获取主动。

倾听,要注意客户的情绪,客户的情绪反映能够告诉你他对那些事更关系,比如愤怒,无奈,比如兴奋等等,这样你可以理清自己的下一步谈话思路,更能够牵引双方谈话的内容。

笔者史立臣认为:学会倾听,实在是医药业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7. 推销能力

资料收集了,分析了,该说的也说了,那么,就要进行推销了。业务人员进行推销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客户的关注点,要让你的产品和客户的需求紧紧的贴近,千万要记住,你给予客户的或者即将和客户合作的是利益,不是产品或者不仅仅是产品,产品紧紧是你给客户利益的一个载体,更多的要推销你给予客户的利益,还有推销你自己推销,说明了就是推销你个人,你给予客户的利益。

推销的黄金法则是紧紧的抓住客户的现在,未来的利益。

8. 客情维护的能力

推销成功并不是业务的真正开始,一个业务人员不能认为推销成功就已经万事大吉了。

乔基拉德说“我相信,真正的营销是始于推销开始之后,而不是之前”

医药行业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客户都是长期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医药业务人员在完成初次的推销或者销售后,就是真正的合作开始。

对于一个客户,一方面要长期的合作,这样才能逐渐实现双方利益的目的,在和客户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中,产品的销售数量和产品的合作种类都要进一步加强,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为此,后期的客情维护非常重要,逐渐的深度合作后,你会发现,初期的合作无论从产品数量和品种种类上都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每一个客户在横向上有很多的潜在客户,这些潜在客户可能是你现在客户的朋友、客户,你现在的客户由于和你合作非常好,他会给你介绍更多的客户,这些客户将是你开发和拓展空白市场或者强化现有市场的重要亟待需求的,从纵向来说,你先有的客户可以把他现有医药销售网络中的二级、三级客户及其终端客户郑重的介绍给你,让你的产品在他的销售网络里面能够很好的是实现销售。

所以客户维护能力及其重要。

维护好你的客户就要做到一下几点:

⑴ 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⑵ 时刻关注客户的业务动向

⑶ 你所在的医药企业的销售政策动向即使和客户沟通

⑷ 慎重认真的解决自己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纠纷,如产品质量问题,退换货问题,串货问题,低价销售问题等等。

⑸ 关注医药行业政策和事件动态,随时向客户提供有利于其业务发展的建议。

⑹ 逢年过节、客户及其家人生日或者客户的红白喜事都不要忘记,都要即使的给予问候和探望。

9. 医药政策的研究能力

这一点最让笔者史立臣头疼,很多医药销售人员认为自己就是做销售的对医药行业政策可以不予关注,关注了也没实际用处。其实,这是目光短浅的认识,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存在及其不同的地方,就是受国家行业政策的影响非常重,医药销售细节和医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行动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医药营销人员必须要了解我国的医药行业政策和医药行业的事件,因为这些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业务运作的合理与合法,更会影响到你的业务量的提升。

所以,医药营销人员必须去研究医药行业政策和事件,同时也要研究你所在销区的地方医药政策,这可以指导你如何进行你的区域业务规划,如何修正你的业务规划。比如一家医药企业的销区业务人员经常关注和研究当地招投标政策、新医改策略、新农合和社区政策等,在所在销区招投标中以价格不占优势、产品知名度不占优势、所在企业品牌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以较高的价格中标的结果。原因就是这个医药营销人员对国家和地方的医药行业政策研究的非常透彻

10. 时间和计划管理能力

时间对销区的医药营销人员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很多医药营销人员有大把的时间来吃喝玩乐进行挥霍。这些挥霍时间的医药销售人员认为商业网络已经建立,销区队伍已经成型,正常销售就行了,那用进行时间管理。其实,这样的医药营销人员在目前整个医药营销不再少数,于是,结果就出现了,医药行业营销人员数量庞大,质量稀少,很多企业找一般达到销售人员非常容易,但是,找能够熟知行业,管控区域或者管控全局的医药营销人员非常难,很多企业一个营销公司的高管两三年都找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呢?其实归根结底是大部分医药销售人员在销区销售过程中时间和计划管理不够。

医药销售工作时间应该如何管理呢?

一是销售人员应该自己分析自己所在销区的营销计划,什么时间达成多少销售量,回款多少,开发多少商业客户和终端客户,这样,你在从事销区的销售中就会从容不迫,按计划分步完成;二是在时间管理上应该有学习提升,总结提升,政策研究计划。三是对现有客户分类分级管理,什么时间拜访哪些客户,什么时间关注客户哪些事情等等。

篇3

关键词:医药行业 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 资金回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通俗点说它是指相关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偏差使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财务风险是必然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是各个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来降低它对企业财务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它的存在

二、引起医药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这里所说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据我国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显示,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与带息负债率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几项比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医药行业虽然盈利在不断的上升,但是是在高成本的融资下达到其目的的,换句话说医药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财务杠杆原理中低成本的外源债务筹资,而偏向于融资成本较高的外源股权筹资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医药行业平均融资成本。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悬殊,出现两极分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医药企业由于负债比例结构太高,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而有部分医药企业由于低负债资本结构承担着超出他们能力的资金使用成本。

2.资金回收方法错误,忽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

鱼儿离不开水,企业生存发展更离不开资金保障。当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它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货币资金上,但由于这一系列转化中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性,于是有了资金回收的风险,这往往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财务风险之一,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财务风险意识不高的医药企业基于赊销能吸引大量的客户增加市场占有率,采取赊销结算方式,导致企业账面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其次,部分医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带来财务风险。只看中眼前利益缺乏商业信用意识,盲目扩大市场,并未对应收账款正确评估,导致大部分货款难以回收。再次,因为考核机制不健全的内部激励使资金难以收回。利益永远都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企业没有考虑到应收账款在考核体系的重要性,盲目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味强调规模,而忽视了回款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死账,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3.内部财务控制结构不严谨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医药企业集团是通过对中小医药企业联合或参股控股或兼并收购的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的。经过层层的收购壮大,使得企业高管不能详细了解公司的各个部门情况,导致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各部门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集团与企业各个成员之间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缺乏严谨性。一个集团内部各成员在财务问题方面缺乏沟通只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话,那么将难以规范和协调他们的责与利。这种不严谨的内部财务结构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医药行业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立足自身基本实情,优化资本结构

医药行业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情,从根本出发,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掌握好负债结构的平衡性,避免出现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太多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筹资的控制,避免或减少一切非系列风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投资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适中的风险理念、考虑投资组合,采取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如租赁,发行股票等。

2.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 ,防范资金运作风险

利润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医药企业不仅要控制或减少资金占用,还应使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让其更快的转化为货币资产,达到利益的最终目的。为了避免坏账及死账的应收账款产生,企业应制定相关的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防止资金运作的风险,做到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明确资金管理,让企业中不同职务的不同成员责与利得到合理的规范。在此制度的调整下才能达到企业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共同发展。

3.制定与完善相关财务政策,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利益

通过对财务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使成员企业必须按照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要求,明确且了解资金的筹集、投放、及收入与利润分配。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用人制度,使企业成员个人利益跟企业共同利益相挂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更应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在意识到资本结构、资金回收、及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同时,企业更应立足自身基本实情,加强对筹资的控制,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其次要加强资金回收策略,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再就是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在我们日益重视并加强相关管理的努力下,相信医药行业会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谢恒.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篇4

【关键词】逆向物流 医药行业 问题 措施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除了正向物流外,还有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较早的描述是由美国学者Lambert和Stock在1981年提出。而后,在1992年,Stock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品再生、废弃处理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此基础上。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其进行了规范性描述,即“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废品处置、危险材料管理、具有更广泛的视角,涵盖所有的资源节约、再生、替换、材料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

二、医药行业逆向物流概述

1.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定义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谓“药品的逆向物流”,是指药品在物流过程中,由于药品的物流错误、商业退回、而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但这些药品还存在再利用的潜在实用价值,药品企业为这部分药品设计一个逆向物流的系统,使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药品循环利用的活动。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在当今资源紧缺的竞争环境下,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出现,将使得该行业从根本上节约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更重要的是,避免由于药品事故的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安全。

三、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我国药品逆向物流的现状

药品逆向物流主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与回收逆向物流。药品的退货逆向物流主要包括:1政府行政部门要求停止销售的医药相关产品;2.顾客投诉: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如外观、色泽、口味等与正常药品有差异或者药品局部变质,药品超过有效期、说明书不规范等;3.配送中心或门店退回: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货品短缺等;4.厂商主动要求撤回;如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更换包装或市场策略等5.商业退回:主要是药品经营公司因药品滞销积压。

2.我国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政府对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管制与激励力度不足

政府是对逆向性物流采取有效控制的主体,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是逆向物流顺畅进行的有效保证。2007年12月,国家颁布实施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可以说,这无疑是完善我国药品市场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对药品实施监控管理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在尽量减少药品的安全隐患和对消费者的损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利益。但是,截至到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公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的行为。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不完善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纷纷致力于药品正向物流系统的建立,投人了大量的资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大部分药品企业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时候造成了退货和回收困难及混乱的局面,在药品退回到企业或回收后,如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企业整个药品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得以有效的运行,亦难以达到挖掘新的利润源、增强客户满意度及提升企业形象等目的。

四、发展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建议及对策

1.政府部门加强管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虽然,逆向物流的概念引人我国较晚,但还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监督和指导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2.加强对药品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1)从企业的外部考虑,设置专门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是节约型逆向物流的最佳选择。处理过程标准化,既可以节约处理时间和成本,又可以汇集企业信息,有利于产业发展。

(2)企业的内部着手,首先,加强企业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准确、及时的信息有利于帮助管理者分析、处理逆向物流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加强对逆向物流网络的规划。合理的网络规划过程中要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为目的,防止二次污染。最后,加强对逆向物流系统的结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过程,加强库存管理。

3.从源头提高产品的回收活性,加强对过期药品回收的管控

在生产这一环节中就要致力于绿色设计、绿色加工、绿色生产和绿色包装,在制造环节中进行深度挖掘,强化逆物流化管理。同时,鼓励强化定点回收制度,开展定点回收过期药品制度,有利于民众自觉参与回收工作。首先可以缓解药监部门大范围回收过期药品的压力。其次,也使企业可以借助回收过期药品的契机,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4.药品企业采用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目前,UPS、联邦快递等目前均开展了逆向物流业务,如果医药生产企业将医药逆向物流外包给具有资质的并且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那么将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从而增强企业的战略竟争优势。由于外包服务的专业化运作,又将为药品企业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助力品牌营销

医药行业营销论坛由北京思享广告总经理李卫民主持,他在开场时指出,近几年来,医药行业政策频出,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的出台以及其他政策的推出,对整个医药行业及各个医药企业都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医药企业的股价也因此产生较大的波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医药企业如何利用新兴的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以及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将是未来的营销趋势。

乐视网营销副总裁谭靖颖首先进行了主题为“乐享新视界”的演讲,分享了乐视网在2013年的营销战略。她表示,乐视网是业内拥有众多也是最多版权的长视频网站,乐视网2013年独家剧目资源占到整个视频行业半壁江山,覆盖了90%大陆影视剧,90%院线电影,拥有9万部集电视剧库。除了在版权上的优势外,乐视网还会做一些差异化的视频营销,也就是乐视网原创内容。乐视网在原创内容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乐视网自制的栏目,另一部分是自制的网络剧。乐视网在自制内容的战略定位是“精品化+差异化”的策略营销,在自制定位上采用“吸纳式颠覆+网络互动特色”来打造。此外,乐视网兄弟公司乐视影业,每年制作和发行近30部大片,为乐视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持,并将乐视网的品牌推广至影院大屏,2013年,乐视网推出了基于云端基础上全产业链布局下的整合营销战略。在这一整体战略的基础上,乐视网制定了BEAT娱乐整合行销策略,通过IMC娱乐整合营销模式-sunflower太阳花结构,围绕“大剧+系列剧”核心,以品牌诉求关联所有产品,管理所有客户的需求。同时,利用自己的强大社会化营销团队,调动明星微博、调动影视剧微博跟品牌客户做联系,为广告主提供包括线上推广、户外硬广、线下活动、PR公关、社会化传播及用户互动六大版块的全套整合营销方案,使得用户对广告主品牌力量的认知达到巅峰。

接着,河南卫视广告部主任陈万银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传统媒体,河南卫视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品牌营销。他表示,如何做节目,如何通过节目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传播最大化一直是河南卫视思考的问题。最终河南卫视选择将区域强势作为突破点,做中原地区最强的卫视,帮客户实现中原突破。“得中原,得天下。”扼守中原的河南卫视,实行的是实效传播的策略。实行实效传播策略是因为河南卫视拥有最高的观众忠诚度。多年以来不管观众和媒介环境如何多元化、碎片化,河南卫视一直坚持做好节目内容提供商。我们将河南卫视定位为文化卫视,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节目。

河南卫视拥有全国最好的戏剧节目《梨园春》,最好武术文化节目《武林风》,最好收藏节目《华豫之门》,全国唯一的中青文化节目《知根知底》……河南卫视立足文化,不去凑热闹地拼娱乐,而是根据自身的环境,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放大这种优势,这是河南卫视的发展思路。

新媒体营销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业渐渐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始转向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医药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与IT数码、家电等其他行业相比,受行业属性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在新媒体的采用上比较缓慢,但也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圆桌互动环节,葵花药业媒介总监董英俊、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羚锐制药产品经理吴延兵共同就新媒体环境下医药行业如何开展营销进行了深入探讨。

羚锐制药产品经理吴延兵表示,羚锐制药由于产品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因此在媒体选择上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但羚锐制药在新媒体方面一直都在积极地尝试,从去年开始羚锐制药旗下主打的产品通络祛痛膏,在品牌传播上主打“亲情、关爱”,改变了过去单方面产品宣传,此外在三八妇女节、五一、中秋等节日利用微博做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调动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消费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在微信上,羚锐制药已经注册了官方微信。通过新媒体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从长远来看,这种互动会使企业品牌在受众心中的认知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表示,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受众时间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态势。最大化地覆盖受众是企业进行品牌传播的终极目标。快克药业也会顺应消费者媒体接受习惯的转变,在广告投放上进行适当调整,选择一些新媒体。目前,快克药业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广告投放的比例由过去的9:1变成了现在的7:3。快克药业看中的是那些可以和消费者进行互动的媒体,如新浪、搜狐等,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快克药业还会增加这方面的投放。

篇6

【关键词】辽宁省医药物流;对策

前言

近年来,辽宁省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药品流通加快,使得医药行业利润上涨,医药物流业务在医药行业内所占比例逐步扩大。医药行业应重视发展医药物流业务,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有效减少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医药行业利润。

一、辽宁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一)医药市场潜力大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延边的省份,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作为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医药资源,医药制造业基础好,科研优势明显等特点。根据2016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辽宁有各类卫生机构36131个。其中,包括医院1190个,卫生院10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39所,村卫生室20006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87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8.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据中康CMH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省等级医院市场的总规模为399.2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13.1%,其中化学药增幅为12.8%,中成药增幅为14.8%。相比于其它省份,辽宁省等级医院市场规模不大,但同比增速较快。2017年一季度,辽宁省医药工业利润率高达16.6%,医药行业盈利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居全省工业首位。辽宁省重点医药工业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7%,利润增速是30.6%。2017年前两个月辽宁省医药行业以占全省工业2.1%的主营业务收入,支撑了全省工业8%的利润。辽宁省医药行业体量不大,但发展迅速,呈现出行业集中度明显、社会贡献度大、市场潜力大的特点。

(二)医药物流业务模式多样化

医药物流业务模式分为自营模式、外包物流模式、自营与外包结合的混合模式和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结合的混合模式共四种业务模式。1.自营模式。自营是指医药企业自己建立起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自主完成物流相关流程。该模式的运营主体是医药制造企业,特点是保证物流运输的稳定运行状态;便于医药企业对生产资源流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防止核心技术的外泄。2.外包物流模式。外包物流模式是指医药企业将物流体系设计、维护、调货、库存管理、装卸和配送等全部物流业务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该模式运营主体是第三方物流企业。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加强监管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允许具有现代物流条件的批发企业接受已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委托的药品存储、配送业务,同时也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外包物流模式特点是时效性强;降低医药企业固定资本和物流成本;转嫁医药企业经营风险;鉴于GSP,GMP对医药流通企业要求,准入门槛较高,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高。3.自营+外包混合模式。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将物流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外包出去,其余的物流环节由医药企业自己做。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都采取这种物流模式。4.自营+外承接物流业务。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除了满足本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的模式。

二、辽宁省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物流运输成本高,企业效益低目前,辽宁省医药物流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还缺乏充分的认识,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是物流成本两大组成要素。其中运输成本上,医药企业在生产药品后,要经过五到七级经销商才能将药品成功运送给患者,药品流通环节增加,是因为物流公司建立的物流节点过多,当药品达到某一节点后,就要进行物流交换,最终导致药品流通费用过大,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环节的增加大大降低医药物流业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更是占到了销售额的10%。医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效益降低。

(二)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能力亟待提高

首先,医药物流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大多数配送网络是以多年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物流节点演化形成,没有对配送中心网络进行及时更新和优化,配送网络布局不合理,致使运输时间增长,运输成本扩大。其次,医药企业从事运输的设备不够完善。低温、冷藏储存药品、品和以及疫苗等生物制品由于其自身特性,需要专业车辆运送药品。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药品说明书要求低温、冷藏储存的药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低温、冷藏设施设备运输和储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应当立即查封、扣押所涉药品,并依法进行处理。”医药企业规模受外部环境的限制,运输能力有限,缺少专业的冷藏运输设备,难以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三)医药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及时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可以使企业快速满足客户的需要。在物流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因特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技术,不断完善供应链所需信息,是医药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辽宁省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医药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仅处于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医药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大部分医药物流企业只能对内部信息进行数据查询,企业间缺乏信息衔接,不利于及时了解行业情况,导致客户不能及时查询到药品订单信息,无法得知物流运行进程。每种药品都有代表其身份的医药条码,条形码混乱,药品出厂时不能被识别是医药企业遇到的另一个难题。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系统来管理医药条码。

(四)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人力资源是影响医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医药物流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物流,因为药品管理的特殊性,对于不同品种药品,物流运输方式也不同,需要专业医药物流人员进行物流作业。现阶段辽宁省没有专业培养医药物流人才的机制,人才匮乏是影响医药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医药企业,大多医药企业都是从传统仓储岗位调离工作人员进行物流作业,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缺少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实操技能少,无法达到岗位基础需求。降低企业运行效率。对于高等院校,随着企业物流业务增加,辽宁省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却没有学校专门对医药企业开设医药物流专业,使得医药物流人才断层,高校无法向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三、辽宁省医药物流发展对策

(一)优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企业为了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把不属于企业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进行外包。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既没有医药产品,更不能进行药品的交易,所以只能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物流服务。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不包括医药销售方和医药生产方,从根本上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运输成本,满足了客户需求,为医药企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迎合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还可以适时优化经营策略,同医药销售方和医药接收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三方合作,增加企业效益,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通过优化企业内部外部环境,改变经营策略,为医药产业链上的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二)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首先,按经济区域或城区为中心建立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将经济区域内的医药物流配送密切联系起来,尽可能减少不合理因素。实现物流配送的优化。以城市为中心来考虑其布局问题,对于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流、商流和资金流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系统提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医药物流进行配送服务。其次,应配备现代化的高技术性能的设备。根据物流需求及时扩大专业化运输设备的购买,利用相关的应用管理系统,服务医药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医药物流配送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应做到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根据医药特性,构建提高医药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机制,向顾客提供满意的医药物流服务。建立一个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能够帮助医药企业增加利润,还能够有效缓解药价过高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医药物流配送本身要加强内部的服务质量管理,建立适合自己的服务标准,优化医药物流配送的服务,最后做到同时提升医药物流配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高效物流信息平台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影响逐渐扩大,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辽宁省医药物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物流信息平台。具体做法是以信息化作为支撑点,通过运用EDI、RFID、ERP、GPS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技术实现消息的交互、智能配送、货物跟踪、库存分析、数据交换等一系列功能,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传递能力和决策反应能力,加强物流部门在市场、客户服务、运营效应、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使客户能够及时高效的查询物流信息,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和市场,促进医药物流业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大力培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

在企业方面,需要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更加重视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兼具物流和医药知识的专业人才。与普通物流相比,医药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更强,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包括医药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在高等学校方面,医药物流人才除了常规的理论学习之外,学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如职业培训、执业资格认证、学历教育等。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制定能够真正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盟,企业进校园宣传讲座,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辽宁省医药物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宁省医药物流现状的调查,发现医药物流行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辽宁省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扩大了医药物流在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医药物流行业日益发展可以增加医药企业利润,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重视医药物流,将会对医药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关于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6):83-83.

[2]杨科峰.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3,(31):56-57.

[3]刘丽莉.试论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3,(22):19-21.

[4]原晓娉.我国医药物流配送的相关研究[J].经济师,2011,(12):277-278.

篇7

虽说在医学上,肠和胃是人体两个不同的器官,但由于同属消化系统,两个器官又是相通的。所以,不管是医生用药或者是市场卖药,都习惯把肠胃联系在一起,即所谓:没有肠病、胃病,只会肠胃有病,肠胃原本是一家。

那么,作为东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下的明星品牌,整肠生为何走上了剥离肠胃、专做肠药之路?笔者有幸参与此项目,并与整肠生《东北人》篇影视广告的核心创意人Econ先生甚是交好,在争得其同意后决定将其写成案例,算是对本此项目策划历程的一次回顾与检视吧!

发现形象建设中的三大问题

记得当时接触此项目是在2006年2月左右,当时项目并非仅限于整肠生的品牌传播,还包括沈阳第一制药厂整体VI形象规范,事实上,我们的项目也是从诊断沈阳一药的形象开始的。

基于对整个医药行业的理解,结合以往在医药行业的操作经验,通过与客户的多次沟通,我们发现并提出了沈阳一药在形象建设中存在三大问题:

问题一

沈阳一药作为东药集团核心、骨干企业,一直沿用东药集团品牌LOGO,这是对原有品牌形象资源的良好嫁接,但是,标识中过多信息的出现,这也造成了品牌的记忆混乱。没有自己的识别系统,沈阳一药品牌推广中形象也难以统一。

问题二

沈阳一药厂始建于1949年,至今已经有57年的发展历史,沈阳一药象很多“国字号”企业一样,面临形象执行控制不力和品牌老化的问题。

问题三

沈阳一药产品众多,包括15个剂型、200余种产品,数目众多,无论是同一系列的产品与产品之间、还是不同产品系列之间,都缺少共同的东西,缺乏凝聚力。

这三大问题,实际上是医药行业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是由医药市场的特性所决定的,不规范的市场催生不规范的企业,不规范的企业自然形成不规范的形象,这是顺理成章的。

推广的目光投向整肠生

医药行业的混乱现状,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沈阳一药开展整体形象建设的积极性,人家哈六药凭几个广告狂轰滥炸也能做出名气来,我完全没有这么急着做形象!等我们做得像哈六药一样大的时候,再做形象也不迟。所以,客户对我们的形象规划建议虽然没有提出异议,但还是委婉的终止了此项目。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以前的工作就白做了,在前期的项目建议中,针对沈阳一药的发展问题,我们制定了“基础形象建设+明星产品打造”的整体思路,重点建议发挥整肠生的明星效应,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我们提出的这个策略,也是很多医药企业正在使用的、非常适用的一个策略。

因此,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整肠生,开始了其影视广告的规划。要知道,在医药行业,影视广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医药产品推广的成功,从某一种程度来说,就是影视广告拍摄和投放的成功。所以,我们肩上担负的,绝对不是一条影视片那么简单,我们要为产品下半年的销售负责。      整肠生的影视创意之旅

真正的战斗开始了,整肠生影视创意工作进入分析阶段。我们发现,行业内“名牌”众多,它们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占领市场,使得整肠生虽然质量、功效过硬,仍难以进入主流产品(品牌)的行列,身处“江中”“胃必治”、“三九胃泰”等众多名牌聚集的肠胃药市场,整肠生还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二流品牌。在这个并不十分强的品牌中间,三大问题,正严重地制约着整肠生的发展:

问题一、消费意识

肠胃类药品市场容量虽大,但很多只是表现为一种潜在的需求,消费者对肠胃疾病的危害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消费者虽然有肠胃疾病的存在,并它并不能行成产品消费。

问题二、产品诉求

功能始终是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整肠生“以菌治菌”的核心诉求过于生涩、不易被普通消费者理解,所以,它无法有效的触击到消费者的利益神经。所以,找到更加直接、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利益点,才能实现整肠生销量上的突破

问题三、形象包装

整肠生现有包装缺乏统一的策略指导,产品之间层次感、差异性不强,单个包装的视觉表现也不突出。

通过对整肠生三大问题的了解,结合我们多年在医药影视创作上的经验,我们首先确定,整肠生必须走斯达舒症状诉求的路子。针对需求尚未被真正激发的肠胃药市场,只有提供能让消费者能轻易感觉得到的症状,才能引起消费者的警醒,从而去关注健康、关注他们的胃,关注我们的产品。

这样,《东北人篇》 “拉肚子”、“老肠炎”、“腹胀气”的三大诉求点就运应而生了。也许,你要说这条影视只是一个翻版,和斯达舒“胃酸、胃痛、胃胀”没有两样,毫无新意可言。

恭喜你,你说对了,我们本意就是想去模仿,我们坚信成功的模仿比所谓的创新更具有杀伤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逻辑来说服客户,告诉他们我们这是在借鉴中前进。作为客户,他决不会容许你拿它的品牌、企业去做实验,追求稳定的心态让其不自觉地向同行中的佼佼者看齐,但花钱绝不是用来复制光盘,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客户追求的——是在优秀继承的基础上再有所提升

策划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市场成功,我们采用和众多同行产品同样的诉求策略;为了客户满意,我们需要做得更多。

“整肠生啊、整肠生……,你究竟和胃必治、胃康灵、999胃泰这些产品有些什么不同?”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床上将这个名字念了不下两百次。

而得出的结论就是——挑起肠药和胃药之争,打造中国肠药市场第一品牌,说实话,开始时我也觉得这个概念有点悬忽忽的,什么肠药、肠药市场,我不是学医的,也不懂药,不知道是否存在这种专门针对肠道的药物存在。而我之所以提出,全凭那念了一千次以后的灵光乍现。

当然,策划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一个负责任的策划者必须对企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不说救死扶伤,起码也不能伤害、误导消费者。我们心里清楚得很,这药可不能象其它产品一样玩,弄不好出了什么人命之类的,可不是我等策划小辈所能担当得起的。所以,对概念可行性的分析、验证自然少不了。

为此,我们查看了大量关于肠胃的资料,还专门跑到南方医科大学向学医的朋友咨询,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按照一般药房的药物分类,药物可以分为消化系统类药物,呼吸系统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等,肠药和胃药同属于消化系统,在患者的眼中,肠病就是胃病,肠药和胃药是不分家的。但在医院却不能乱用,针对肠病和胃病必须有针对性分别用药,那种对肠胃病都有疗效的药物,其实也是有其侧重点的。

这也就是说明,社会上流传的“肠胃药”的说法,其实是不够专业的,“肠胃不分家”只是存在于患者(消费者)心中的感性认识。随着我们医药科技的进步,药物的细分也会加强,肠药和胃药作为两种不同药类也将逐渐被人们所识别。被胃药长期埋没的肠药,必然随着这种潮流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我们在学习医药知识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好“中国肠药市场第一品牌”的信心。

写在后面

篇8

很多人曾问我,医药产业是目前中国发展最看好的领域,为什么它在新媒体营销发展这么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医药行业的营销背景和产业大势。我个人认为,医药行业的网络营销要想迎来爆炸式的增长,恐怕需要三五年积累和沉淀。原因有三:

一,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过去多年来,很多制药企业通过投放电视广告、报纸、杂志、户外等传统广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网络等新媒体出现之后,过去的成功反倒会成为未来进一步成功的阻碍——表现为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即习惯于投放电视、报纸等传统广告,而对网络广告的投放不够重视,更不用说以各种灵活高效的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如此,就难以克服传统广告的弊端并运用网络营销的优势。例如,传统广告投放成本高、粗放式,而网络营销具有精准性、互动性等独特优势。思维定势的改变固然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的是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纳能力。

二,重视不足,人才不到位。在整个的医疗行业,目前网络营销做得最好的,当属民营医院。经过近两三年的发展,民营医院已经成为网络营销行业当中的佼佼者,对整个网络营销投放流量的监控、合作伙伴之间的配合,对ROL的测算都相当精准和到位,对网络营销的运用使得民营医院能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而医药企业在思想认识上还相当落后,很多医药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网站。即便有网站,也只相当于一个企业简介的电子版本。内容和架构都相当简单,除了企业介绍、产品信息、组织架构、老板致辞、联系方式之外,再无其它,缺乏和消费者的互动及企业信息的及时披露,运用了网络却没有运用网络的优势。究其原因,对网络营销的重视不够,人才配备不足,简单将网站外包出去,企业内部没有人专门负责运营,网站便等于一个死网站,无甚价值。

三,缺乏对风险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控。医药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网络营销又是新事物,因此,在网络广告的投放上可能有一定的风险,企业不能不考虑:

1、法律和政策监管。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处方药品只能在指定的媒体上做宣传,而大众媒体或健康类媒体是不允许投放的。

2、互联网的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产品会形成口碑传播,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但负面信息又会将互联网变成“劫持媒体”,即负面信息口口相传,使企业陷入危机。因为药品属于特殊性商品,任何一种药品都会有副作用。尽管这种副作用可能因人而异,但在网络上暴露出来,却能无限放大,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后果。但这种情况,并非只在医药企业存在,从丰田汽车召回的案例中可见,最重要的是具备网络公关能力,化危机为机遇。

3、企业自我管理不足。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有价药无价”。由于医药的专业门槛,消费者与制药厂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药者从来不会讲价。尽管存在价格监管,但这仍是个暴利行业。由于暴利,很多企业对自身疏于管理,在环保、纳税、回扣等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暴露显然会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企业会考虑的风险。风险的存在要求医药企业对风险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精准的把握,从而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同时,充分利用现存的优势。“孩子和澡盆一块儿倒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以上情况下,医药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呢?

医药企业网络营销要同时面对三大客户群体:消费者(普通患者)、医药流通企业(网店等等)、医生。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医药企业要想搭上网络营销的班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找准医生群体聚集地,做好医生教育。因为中国医疗体制的关系,药品企业60%左右的产品都是由医生的处方开出去的。一般认为,谁把医生服务好,让医生舒服了,医生就会开谁的处方,这也是饱受诟病的回扣产生的根源所在。但是从长远考虑,有良知并且明智的医药企业,并不会这么去做,因为这样做既不会长久,也容易将自身推入“回扣竞争”的恶性循环,并造成信誉受损。那么,该如何去做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准医生群体聚集地,做好医生教育。医生群体的聚集地主要是一些医疗类的杂志、会议、网络媒体等等。杂志和会议等传统形式此处不必详述,重点谈一下网络。

众所周知,医生要取得执业资格,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在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要通过不断的考试,才会获得晋升的资格,并且直接和收入挂钩。因此,为医生考试服务的网站应运而生。我之前跟某医药网站的创始人聊天时候,他说,每当考试前夕,医药网站流量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平时的几十倍。此时他们要预防因流量过大服务器出现“罢工”的情况。像这样有诸多医生、医学生访问的网站,就显然是医药企业进行医生教育、影响医生的首选媒体。

如何去做才能对医生产生影响,让医生熟悉并且认识这个产品的功能,从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去采用这些药品为患者治疗呢?方法有两种:第一、和国家医疗考试合作,拿到一定的学分,当医生学完一定的课程之后,可以送一些学分给医生。从而增加医生的印象和好感;第二、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医生的参与兴趣。大家都知道医学是一门标准无恒定的学科,完全是经验主义,所以,医学无止境。每一个医生都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媒体,举办一些对于医生来说有意义的活动。让医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已的专业技能,而医药企业则可在相关活动中植入产品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引起医生的反感。这种营销的方法比较适合处方药。

二、患者。其实患者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患者才是药品的最终消费者。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先说处方药的部分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处方药一般治疗范围属于大病种,慢性病等等,这类药品患者平时接触较少,主要是要让患者明白这种药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科普的教育,有很多企业聘用公关公司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单是在一些大众网媒上推一些公关稿件,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以频道或者专题的合作方式,与专业的医学网络媒体合作。例如,一款骨科相关的药品,就可以在某个网站上开设一个专门的频道,频道的内容架构可以是一些科普的内容,一些和骨科相关的知识介绍,例如,预防、治疗、护理,让患者、网民了解这些疾病相关信息的同时,接收到植入内容中的产品信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效果非常不错。

再来说说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即平时可以在药店里面买到的这些药,不用医生开处方的。其实患者对这部分药品的认知是最少的。因为医学的专业性,所以造成很多的患者对药品不了解。因为网络的便捷性,患者在买非处方药前都会在网上查询一些相关信息。现在几乎人人可以上网,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以至于休闲娱乐中,都可使用电脑或者是移动终端,那么机会来了。医药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让产品的信息在网络上面有更多的体现。

首先,要分析患者的习惯。例如,一个患者感冒了,他可能会去做的几件事情:第一、查询相关的症状,如头痛怎么办?流鼻涕怎么办?发烧怎么办?等等。这时医药企业就可以针对相关问题,找一些客服人员,在各大网站上做解答。据统计,目前患者问得最多的地方是百度知道和有问必答健康网。第二、患者会搜寻单一药品信息及药品对比信息。从而判断这些药品哪个更对症,哪个副作用更小。这些信息也会集中体现在上述两个网站中。第三、相信相关度。拿感冒来说,感冒多因天气变化及身体的抵抗力低引起。所以,患者可能会去查询天气的相关信息,这时候在天气相关,以及有关于营养保健的相关信息里面做一些广告,如通栏图片、文字链接等等,效果也会非常不错。

当然,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该想想,如何和患者互动起来。收集患者的疑问,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且避免负面信息的传播。对此,又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在自己企业或者产品站点上开设这样的版块;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在国内,已经有一家公司专门为企业开设了企业与患者沟通的平台,功能较为强大,目前企业的反馈也很不错。

三、医药电子商务。医药流通企业的药品除了通过医院卖给患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药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直接卖给患者,称为电子商务,或者医药电子商务。

根据行业的估算和预计,在未来十年,医药电子商务将有更好的发展,老百姓将多地利用互联网了解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药品。对此,医药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呢?笔者个人认为,即便必须经过国家的认证通过后方可在网上买药,但由于一些实体医药流通企业或者线下实体药店纷纷加入,市场竞争已是非常激烈。因为医药企业本身很少会拿到网上卖药的资格,于是就会成为网上药店的供货商。线下卖药,药品的摆放位置够不够好,是不是有促销人员,价格等等都会成为影响销量的因素。网上药店也是一样,在首页是否有体现,频道页里面是否有推荐,网上是否和线下实体店便宜,物流配送是否快捷,和同类但不同品牌的产品对比价格相差几何等等,也都会成为影响销量的直接因素。

篇9

医疗与医药行业是息息相关的两大领域,从1997年10月国家政府部门对药品实行第1次降价起至2006年12月底公布的第21次降价止,据统计降价金额已达416.6亿元。其中以2005年9月第17次降价的平均降幅为最大,达40%;2007年1月26日实施的第21次降价总金额为最高,达70亿元/年。降价是为了遏止药品价格虚高,但是老百姓对药品降价却没有感觉,反而“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2006年国家相应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如打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和连续对药品实行降价等,这些政策的推出就是针对当前的医疗体制和药品流通中的不足。目前我国药品销售最大的终端还是在医院,所以把医疗体制与医药行业视为密不可分的一体,要改革必须联动,这是完全正确的。

1 医药行业

1.1 医药行业产能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 500种,总产量85.6万吨。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 000余个品种,含商品名的品规约2万种。2005年,我国七大类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输液和缓(控)释片)产量分别达到3 061亿片、738亿粒、63亿包(袋)、11亿瓶、105亿瓶、49亿瓶(袋)和17亿片。2005年统计汇编的中成药企业1 283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品种8 000余种。我国有生物制药企业400多家,其中具备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能力的企业114家,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疫苗生产企业28家,能生产预防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但目前医药行业的现状是国内4 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危机。其危及生存的重要原因,就是药企的研发资金匮乏,投入金额不足销售额的5%(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且大多投入到仿制药上。企业无能力进行创新,所以无法对其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因而屡屡出现重蹈覆辙的低水平重复和无序混乱的市场竞争局面,导致医药行业生存的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产能闲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1.2 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06年1-10月累计,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1 622.2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57%;实现销售收入4 320.68亿元,同比增长27.59%,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上升2.04个百分点;但实现利润为301.89亿元,同比增长9.84%,增长率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53个百分点(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和中成药工业由于受药品调价政策的影响,分别下降了3.78%和1.80%);而销售费用达518.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91%,增长率较上年同期却提高了2.19个百分点。与2005年同期相比,医药产业各项指标全线下降,为近10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

2006年1-10月,国有经济类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1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8%,但较上年的增幅减少1.54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类型企业占整体产业的2.17%,累计完成9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9%,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11个百分点;股份制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类企业分别完成2 040.82亿元和1 143.0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01%和26.8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23%。数据证明,国有经济类企业不如集体经济类型企业更不如股份制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类企业。

(注:以上数据取自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1.3 2007年医药行业展望

2007年,政府控制居民用药成本、减少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虚高利润的政策方向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同时,医药行业中的很多体制问题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政府改革进程中,仍然会继续“牺牲”企业利润。像对2006年前10个月统计一样,行业的需求增长没有太大问题,但行业盈利空间仍然将面临压力,所以2007年的利润增幅很难出现大幅回升。

1.4 医药行业对医疗事业的贡献

为了弥补财政对医疗机构补贴过少而造成的缺口,政府允许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上顺加加价15%。目前虽然医疗服务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医疗机构收入组成中的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由于医院普遍倾向于采取“高收入-高投入”的经营模式,医疗服务收支缺口反而逐步加大,所以药品加价上的盈余收入,是医院重要的利润来源。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和平安证券统计的数据(表1)可以看出,在1995年至2004年这10年中,药品对医疗机构的补贴从约25%到45%左右(有报道说,在一些城镇医院已高达60%~70%)。

2 医疗体制

2.1 医疗体制改革思路、原则及制度

改革发展的初步思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维护公益性质。所有医院不分隶属关系,均由当地卫生部门实施全行业管理的体制。实施药品收入分开,切断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扭转公立医疗机构盲目创收倾向,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条基本的原则:一是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三是坚持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者同步改革、同步推进;四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与此同时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立四项基本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2.2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运行状况

2.2.1 医疗机构数量分布

中国卫生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卫生机构总数达二十几万个,比上年增加1 457个。按照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划分:目前共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3.2万个,营利性医疗机构15.6万个 。按照医疗机构的属性划分:在众多的医疗机构中,医院有18 7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万个,农村乡镇卫生院4.1万个。按照医院等级划分:三级医院946个(其中:三甲医院594个),二级医院5 156个,一级医院2 714个,未评定等级医院9 887个。尽管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数量比达到52.17%,但其拥有的病床比仅为3.99%,到民营医院就诊的人数比更少,只有3.26%,这直接导致了民营医疗机构客户资源严重匮乏、规模普遍偏小、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的产生,完全起不到弥补国有医疗资源的不足,分流病人的目的。

2.2.2 医疗机构诊治病患人数分布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3.05亿人次,与2004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82亿人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4亿人次。按照医疗机构的属性划分:医院13.87亿人次,占6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59亿人次,占2.6%;卫生院6.99亿人次,占30.3%;妇幼保健院(所、站)0.97亿人次,占4.2%。按照医院等级划分:其中三级甲等医院诊疗人次3.17亿次, 占全国总量的13.75%,占城市医院接诊总量的22.86%。按照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来划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2.23亿人次,占96.4%;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75亿人次,占3.3%。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7.8%。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体病床使用率为62.9%,三甲医院达到了92.7%,其中卫生部部属综合医院更高(达100.2%),而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仅为37.8%。占医疗机构总数量仅为0.20%的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大型医院成为医疗市场的主导力量,可以看出病人就诊选择以及医疗服务资源过度集中,这是中国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缺陷之一。

2.3 人均医疗费用支出

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在药品整体价格回落的5年时间里,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所负担的医疗费用不降反升(见表2)。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提高检查治疗费用外,针对降价而广泛使用替代药品也是重要的原因。由于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平均价格水平,所以再次加重了病人的负担。

3 医疗体制改革与医药行业发展之辨析

3.1 财政投入与药品价格

医疗体制:无论是从中国政府的统计结果,还是从WHO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政府在全民医疗保健体系上投入太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1993年开始,10余年的时间里政府每年投入到医疗保健体系的总额始终不足医疗费用总支出的20%。所以政府财政在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的同时,必须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目前医院的收入50%左右来自于药品方面的补贴,成为医院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医院为了在药品销售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保证“招标价格15%加价率”规则的前提下,可能会要求医药工、商企业做进一步的让价,这让价的方式之一通常是通过额外赠送药品来实现的。医疗单位作为药品购销的居间环节,已经在整个价值链中演化成为绝对的主导力量。

医药行业:目前降低价格无法改变利益分配,影响生产企业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部分医疗机构与制药企业为继续牟取高额利润,会利用各种手段促使进入降价名单的药品悄然退出市场。对此,政府凡发现医疗机构销售降价药品的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明显下降的,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与此同时,政府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控向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对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更强调以差异化原则对待不同的产品,这将促进药品的创新和廉价药品的使用,会给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以及廉价药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有利因素,这些企业未来遭受到的降价因素冲击可能小一些。

3.2 社会医保体系建设

医疗体制: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必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构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是十分有利的。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必再担心运营成本。2007年浦东新区政府将对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先按常住人口把基本款项拨到位,再根据“第三方”专家核准它们的运营成本,补足不足费用。对传染病医院和肺科医院,则特事特办。在2007年的卫生资源预算中,明确“托底”,既保证职工有合理收入,也使医院有足够的费用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近期在北京推行的社区基本用药由政府采购、集中配送、零差率销售等举措。由于社区零差率配送药品量大面广,市食药监局把社区零差率配送药品列入重点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对这些药品的价格自行上调,则医疗保险基金将不予以支持。同时推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方法,为控制医疗费用而推出的定额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等。

医药行业:基础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病人就诊分流策略的实施,将削弱以三甲医院为主的国有大型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除了一些住院用药品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外,其余易产生“大处方”的高价药品采购量有可能会直线下降。预计5年后农村医药市场将超过450亿元,其中80%由财政支付。所以随着普药在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大量使用,一些以普药生产为主的大型制药企业将获利,因此生产企业必须考虑医药营销重心不断下移到普药主要消费区域的问题。

3.3 医疗体制机制

医疗体制:病人就诊选择以及医疗服务资源的过度集中,国有医疗机构通过快速提高就医病人的服务强度(不完全是服务质量的提高)的方式,以谋求取得更多收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加大,病人负担明显加大。因而对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家,以此来遏制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导致医疗费用水涨船高的趋势。“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革医院“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要降低药品价格,在建立“医药分家”医疗体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严密的反商业贿赂制度。因为医药分家只是解决了医院偏好采购高价药的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医生作为个人收取回扣的问题,因为无论医药如何分家,处方权始终掌握在医生手里。以法治医可能会是一个帮助医疗体制改革得以实施的一种法律手段。

医药行业:历经21次行政降价,药品价格水平逐年回落,医药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病人负担却并没有减轻。提高国家对医保体系的支付比例,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虽然本身并不会给医药行业带来明显的影响,但随着对国有大型医院管控力度的加大,未来“收支两条线”或类似政策的执行,过去因医院占款因素引起的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过大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据了解,卫生部将会制定《医疗机构接受药品赠送管理办法》,将药品赠送明晰化,医疗机构逼迫药品销售方做出的“暗扣”让利将被划定为商业贿赂,医药工、商企业将借此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3.4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医疗体制: 根据90多个国家的经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以保证百姓可以用上低价药。

医药行业: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严重制约了行业的正常运转。随着政府打击医药流通领域商业贿赂现象的力度加大,处方药所在的医院市场面临较大的行政和舆论压力,药品使用会逐步走向规范化,与此同时也给OTC市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将会带动我国OTC市场较快发展。

篇10

根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cn)对国内近百家主流研究机构4000余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进行的统计,上周综合盈利预测(2011年)调高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行业分布比较均匀;除了金属与采矿、制药两大行业同时以3家入围而稍稍带前外,其余的如电力设备、电子设备与仪器、房地产、化工品、食品生产与加工等行业均录得2家入围。金属与采矿上期已经成功登顶,其强势原因已经详述,此处不再多言。而制药方面,近期医药行业“黑天鹅”事件频出(如紫鑫药业、中恒集团等),更加上9月1日大部分药价大幅下调。在如此利空袭击之下,缘何能备受市场青睐呢?

这还要从行业自身的盈利状况说起。

经营数据有所改善。2011年1-7月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721亿元,同比增长29.99%,环比下降0.04格百分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利润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20.67%,增速环比6月份下降1个百分点。毛利率28.83%,环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净利率9.83%,环比下降0.18个百分点。但6、7两个月份的数据相比前几个月有所改善。对此,民族证券表示,总体来看,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下滑趋势放缓,利润增速企稳的态势,全年有望出现“V”形走势,一方面由于成本上涨因素,另一方面去年上半年基数较高,全年医药板块股价走强的概率大于上半年。

而通过跟踪医药板块每月走势发现,6月中旬以来,医药板块的走势一改上半年的颓势,明显强于大盘,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医药行业的经营数据有所改善;部分公司中报预期超出预期,整体情况明显好于一季度;周期性行业整体走势不乐观,医药的防御性再次凸现。兴业证券表示,医药行业基本面、政策面逐步回暖,板块的投资价值正逐步体现,可以对医药板块给与积极关注。从长期看,医药行业的成长性不变,长期“推荐”。

对于近期行业内的众多利空事件,德邦证券认为,中恒集团的跌停不得不提,黑天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在紫鑫药业爆假之后,中恒集田也因为和步长的销售协议问题停牌,医药板块的问题频出,一方面反映了医药行业还处于亟待监管提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行业逐步走向规范的过程中,很多优质企业就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而针对9月1号的降价事件,民族证券认为,从此次降价涉及品种的广度来看,比3月份也有明显缩小,本次降价的影响好于预期。药品降价是医药行业每年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能力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费用控制等来应对,本次降价的靴子已经落地,今年的降价风暴已经收尾,医药板块从时点来看,已经迎来较好的投资良机。

本期入选的25只综合盈利预测调高股票中,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有高达12只股票的安全星级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我们选择制药行业当中的贵州百灵(002424)进行重点点评。

贵州百灵(002424)

具备优秀的高成长性

公司公布11年中报: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和99%,实现EPS 0.19元(按最新股本摊薄),符合我们预期。OTC和处方药业务的高成长+中药材种植+整合当地优秀苗药品种,百灵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99.4%,符合我们的预期。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52亿元,营业利润1.03亿元,净利润0.893亿元(扣非后0.891亿),同比分别增长41.2%、112.6%、99.4%(扣非后119.1%)。实现每股收益0.19元符合预期。公司预告今年1-9月份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对应EPS0.26-0.29元。

公司在OTC和处方药领域仍将维持高速成长。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金感胶囊2011年上半年收入增速预计在50%和70%左右,咳速停糖浆与去年持平、咳速停胶囊收入同比增长约50%,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作为中国苗药龙头企业,未来几年公司的OTC和处方药业务总体仍将维持40%高速成长。

中药材种植和苗药整合均成为公司发展的重心之一。中药材种植方面:10年12月17日迄今,公司公告了合作种植1万亩太子参+1万亩太子参+1万亩山银花+281亩虎耳草,开始了对贵州道地药材的深入挖掘之旅。苗药整合方面:公司在今年4月12日和6月20日分别公告,收购世禧制药100%股权和贵州和仁堂药业60%股权。世禧制药拥有两个市场前景较好的OTC产品:妇科用药经带宁胶囊(独家苗药品种)和肠道疾病用药鞣酸苦参碱胶囊。和仁堂药业拥有包括泌淋清和康妇灵在内的六个独家苗药品种,涵盖妇科用药、泌尿系统用药和感冒止咳药等三大类,丰富了百灵现有产品线,拥有良好市场前景。我们判断,公司将继续逐步整合贵州当地优秀的苗药品种。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1-2013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64、0.88和1.12元,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关注,2位给予“强力买入”评级,1位给予“买入”评级,综合评级系数为1.33。

化工品:处于多事之秋

上周综合盈利预测(2011年)调低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化工品以5家入围而较为抢眼;家庭耐用消费品、水运两大行业以3家入围而并列榜眼位置。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虽然这对原材料价格变动会有滞后反应,下游化工产品的降价还需一段时间,但目前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已经显现。此外,近期海外债务危机的发生或将对化工部分子行业走势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化纤、染料等与出口密切相关的行业。因此,在多事之秋之际,化工行业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本期入选的25只综合盈利预测调低股票中,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有多达19只股票的安全星级为三星以下级别,本期我们选择化工品当中的毅昌股份(002420)进行简要点评。

毅昌股份(002420)

利润下滑明显

毅昌股份公布了201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下降43%;EPS 0.0744元;低于预期。

点评:主营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白电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公司加大了对白电客户的拓展力度,白电产品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增长了159.56%,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9.37%提升至34.57%,黑电结构件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6.88%下降至62.37%。

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降低44.38%。2011年上半年,尽管白电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但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提升以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白电产品销售成本增长168.02%,使毛利率从去年的19.34%下降至16.71%,降低了2.63%。彩电市场增长乏力,加之家电刺激政策效应减弱以及一线城市限购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为公司主力产品的黑电结构件,其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7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至62.37%,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低于预期。

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4.68%。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链的延伸,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