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洗钱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启动
为确保反洗钱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我司加强了反洗钱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反洗钱宣传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反洗钱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反洗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下设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联系人,突出宣传主题为“打击洗钱犯罪,提升洗钱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部门间沟通,强化宣传任务的落实,加强对各基层单位的追踪指导,制定学习课件下发给各业务单位和部门宣传使用。同时,各支公司的反洗钱联系人也按照分公司反洗钱宣传活动方案要求具体落实各阶段宣传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宣传实施工作。
二、反洗钱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一)参加反洗钱户外宣传活动
我司积极参加反洗钱广场宣传活动。分公司派出4人参加了当地市政府组织的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到新百广场开展反洗钱现场咨询1次,向社会公众发放了100份反洗钱宣传折页,并现场解答反洗钱知识,提高群众洗钱风险防范意识。
(二)开展柜面反洗钱宣传
1.分公司和支公司客服中心利用客服柜面和大病保险服务窗口积极向客户发放反洗钱宣传折页350份,并向临柜办理业务的客户宣传防范洗钱风险知识。
2.分公司利用LED屏幕播放反洗钱宣传主题“打击洗钱犯罪,提升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支公司悬挂反洗钱宣传条幅4条,并在客服大厅摆放一个月的反洗钱宣传展架6个,在办公场所、营销职场、柜面大厅张贴反洗钱宣传海报49份,确保每个营销服务部都张贴有反洗钱宣传海报。
3.向全体员工和销售人员发放反洗钱宣传折页1500份,确保每人都有一份宣传折页作为宣传工具,提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自觉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三)组织营销服务部进行展台宣传
各支公司组织所辖18个营销服务部安排销售人员在营业场所门口摆放反洗钱宣传展台,开展1次展台宣传,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接受客户咨询。
篇2
一、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及现实困难。
(一)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1.证券公司制度建设的局限性。2.证券业制度建设缺乏层次性。3.制度建设中缺乏奖惩机制。4.缺乏专业及专职反洗钱工作人员。
(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1.账户管理存在真空。2.身份信息校验缺少途径。3.部分客户身份信息含义不明确。4.客户身份识别缺乏统一标准。
(三)可疑交易识别方面。
1.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后对资金流向监控困难。2.非面对面业务对可疑交易识别带来的困难。3.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人员分析水平参差不齐。4.缺乏经验交流和行业指导。
(四)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
1.等级划分标准不统一。2.等级划分手段落后。3.等级划分结果与可疑交易识别分离。
(五)黑名单管理工作。
1.名单的收集整理工作繁重。2.名单识别困难。3.其他名单获取困难。
(六)公众反洗钱意识薄弱
由于没有对公众的反洗钱义务进行规定,而且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不够广泛和深入,社会公众对反洗钱的认识不足,在证券公司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重新识别调查时不理解、不配合。然而,在香港,公众对依法打击洗钱认同度高。香港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众举报反洗钱的义务,要求所有市民向联合财富情报组举报有关洗黑钱及筹资的可疑活动,民众对依法打击洗钱有很强地认同感。同时,对洗钱知情不报的行为也规定了法律责任,如香港《贩毒(追讨得益)条例》第25A条、《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第25A条规定:任何人如知道或怀疑任何财产代表犯罪得益及财产,必须向获授权人员(即联合财富情报组人员)披露,如未披露,则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将被判处罚款港币5万元及监禁3个月。
二、突破证券业反洗钱工作困境的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反洗钱制度。
建立具有证券业特点覆盖各层次证券业务的反洗钱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完善反洗钱措施,加强相关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证券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共同建立行业的反洗钱制度,对证券公司开展反洗钱工作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证券业可疑交易标准。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将客户的证券资产和资金资产管理权限分别划分给券商和存管银行,因此应该重新构建以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共同构成的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体系。同时,针对证券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完善证券业可疑交易标准,将证券业资金交易信息和证券交易信息有效整合起来,建立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为基础的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系统。
(三)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在国外,银行、证券等机构能够通过一个特定的信息中心完成客户信息的共享与比对,从而节省了社会资源,并促进了对客户的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搭建和合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完成客户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能共享和比对,可以保证客户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四)建立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专业队伍。
在广泛研究证券业洗钱风险和监控难点的基础上,针对证券业业务特点,对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建立专业的反洗钱工作队伍。并且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通过网络、现场等方式,对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典型案例、新出台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研究和学习。
(五)广泛开展反洗钱宣传。
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对社会大众和投资者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使反洗钱理念深入人心,为证券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篇3
根据人行***市支行6月15日的会议精神,我社对反洗钱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2003年,我社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职能股室、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反洗钱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辖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洗钱调查联络小组、现金支付交易监测小组、转帐支付交易监测小组等指定内设办事机构,确保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情况。2003年,我社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制定了《***市水头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方案》、《***市***农村信用社二OO三年反洗钱工作计划》(*** [2003]022号),对反洗钱做了全面部署,在全社范围内大力开展反洗钱工作;之后,我社又先后起草、印发了《***市***农村信用社反洗钱规定》、《***市***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岗位职责》,对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内设办事机构、各具体岗位的职能、职责做明确分工,不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客户尽职调查情况。根据要求,我社对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31间开立的帐户进行检查,检查个人帐户55户、单位帐户110户,检查提供金融服务交易笔数365笔,其中存款业务135笔,结算业务220笔,其他业务10笔。一是各网点基本能够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按照“了解客户”制度原则,在客户办理开户时,严格审查客户提供的材料、证明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能根据审慎性原则认真开展了解客户活动,对重要客户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点及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对其账户的现金交易以及账户交易及时进行监控。三是能够按规定期限保存客户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建立存款人信息数据档案,保存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的信息资料等,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得到落实,暂未发现有匿名、假名、证件不符合要求、数留存资料不完整的帐户。
四、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情况。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31间,我社大额交易笔数9489笔,大额交易金额995198万元:存款业务5137笔,金额712108万元,其中存款2987笔,金额593496万元,取款2150笔,金额118612万元;结算业务4352笔,金额283090万元,其中汇票56笔,金额14586万元,支票4296笔,金额268504万元。
我社基本能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大额现金、转帐支付交易的监测,落实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一是建立台帐制度和异常交易报告制度,制定《大额汇兑登记簿》、《对公大额收付登记簿》,加强对大额汇兑收付交易、大额现金收付交易、大额转帐收付交易进行详细登记、分析,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用社进行洗钱活动。二是按规定每月报送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告的相关资料及报表。三是狠抓落实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对出入我社的大额汇兑、现金、转帐交易实行有效的监测,凡支付金额超出审批权限以上的交易,不论是否存在异常,都能够主动上报。
五、帐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31间我社开立帐户总数1975户,保存交易记录9489笔,我社职工均能自觉加强帐户管理,建立健全帐户数据信息档案,保存客户的帐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实行科学有效的交易监测,暂未发现存有违反反洗钱有关规定的问题。
六、反洗钱宣传和业务培训情况。2003年,我社组织过反洗钱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画、分发传单、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结合本社的存款利率上浮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反洗钱知识普及和相关金融法规的教育,提高客户的法律意识,积极配合我社开展反洗钱工作,形成良好的抵制、打击洗钱活动的社会氛围。今年五月中旬,我社继续开展对客户的反洗钱宣传工作,并将反洗钱培训摆上工作日程,开展反洗钱学习活动,让员工进一步掌握有关反洗钱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
七、反洗钱工作存在不足及今后工作要求。我社基本上能按照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基层员工对反洗钱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辨别可疑支付交易的判断能力等。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反洗钱工作,重点做好: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的具体规定,继续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二是不断完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整体功能,确保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要不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在自查中查找缺陷漏洞;四是要继续加强现金支付交易监测和转帐支付交易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交易和可疑资金支付交易的有效监测,做好汇兑结算和大额现金收付的台帐登记和分析工作,防止和打击非法洗钱活动;五是进一步加强反洗钱的社会宣传力度;六是严格保密制度,确保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
第二条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洗钱,是指将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第四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审慎地识别可疑交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妨碍反洗钱义务的履行。
第五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反洗钱工作秘密,不得违反规定将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海关、税务等部门查询、冻结、扣划客户存款。
中资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应当遵循驻在国家或地区反洗钱方面的法律规定,依法协助配合驻在国家或地区反洗钱部门的工作。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关。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统一监管、协调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
(二)研究和制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反洗钱工作制度,制定大额和可疑人民币资金交易报告制度;
(三)建立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对支付交易进行监测;
(四)研究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五)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指导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对外合作交流;
(六)其他应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反洗钱监管职责。
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对大额、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大额、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制度。
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其分支机构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反洗钱工作,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下属分支机构执行本规定和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新设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应当制定有效的反洗钱措施。
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审查在本机构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的客户的身份。
金融机构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假名账户,不得为身份不明确的客户提供存款、结算等服务。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为个人客户开立存款账户、办理结算的,应当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其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被人和人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被人和人的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
对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立存
款账户。
第十二条金融机构为单位客户办理开户、存款、结算等业务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要求其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
对未按照规定提供本单位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发现大额交易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
大额资金的额度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
行。
第十四条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
可疑交易的报告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将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情况,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程序的规定,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当地分支机构,同时上报其上级单位。
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对大额、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审查、分析,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期限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
(一)账户资料,自销户之日起至少5年;
(二)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之日起至少5年。
前款所称交易记录包括账户持有人、通过该账户存入或提取的金额、交易时间、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提取资金的方式等。
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分析研究金融机构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对认为涉嫌犯罪的,应当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规定的程序将报告等资料移送司法机关,并不得对金融机构客户和其他人员泄漏报告的内容。
第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指导和组织金融机构反洗钱培训工作。
金融机构应当开展对其客户的反洗钱宣传工作,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反洗钱培训,使其掌握有关反洗钱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三)未按照规定要求单位客户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的;
(四)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
(五)违反规定将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告大额交易或者可疑交易的。
第二十一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对大额购汇、频繁购汇、存取大额外币现钞等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的,依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二条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从事不正当竞争,损害反洗钱义务的履行的,依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三条金融机构为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姓名的个人客户开立账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该金融机构警告,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该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篇5
为落实上级部署的反假币宣传工作,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各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关要求,灵宝联社从3月下旬开始在全市信用社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反假币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和传统社会媒体多媒体宣传渠道,采取版面宣传、标语宣传、图文宣传、柜台宣传、上门宣传及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展开。旨在通过大范围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假币的危害性,提高群众假币识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健康货币使用环境。
为做好假币宣传活动,联社成立了反假币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制定反假币宣传计划与措施,统一印制宣传资料,并精心准备宣传版面、标语及内外宣传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定期对活动进度进行通报和考评,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监督,在全社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配合紧密、高效紧凑的宣传格局。在人员选派上,各基层社挑选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敬业精神强、业务精通的员工组成宣传队伍。
立足网点宣传。联社在各营业网点和16座警银亭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反假币、反洗钱等宣传标语,在营业厅配置宣传展架,放置《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知识》宣传册,设立导服人员,在顾客等待区累计举办假币识别培训班60余次。针对老年客户,导服人员还提供一对一宣传讲解,耐心传授假币识别的“一摸二看三听四测”假币识别办法和“七大”防伪特征等,吸引了众多客户驻目细听,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发挥多媒体渠道。该社精心制作宣传内容和设计图文并茂的图片广告,在加大版面宣传、横幅宣传、标语宣传等基础上,以电视飞播形式在全市40个卫视栏目上方滚动播出。同时,利用微信传播速度快优势,借力联社《农信橱窗》、《灵宝农信》、门户网站等内宣渠道,及时更新版面宣传内容,定期不间断推送反假币知识,努力达到图文并茂效果。此外联社还发挥党政主流媒体、热门网站、知名刊物、行业报刊等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反假币知识、典型案例、温馨提示、识别办法、活动动态等,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在社会大范围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反假币、反洗钱、防诈骗等工作中来,使群众充分了解到假币的危害性。
开展上门宣传。全市21个基层信用社结合各自网点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纷纷将人口相对集中的专业市场、社区、学校、集镇贸易等作为宣传主要阵地,迅速在全市掀起了宣传。车站路信用社、尹庄信用社组织员工利用休班和下班时间,深入辖区大型市场,逐门店、逐商户发送传单和讲解反假币知识。程村、大王等信用社利用夜间时间,深入辖区社区和商户进行宣传。阳店、程村等信用社深入辖区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宣传。全市信用社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增强了群众的防假意识,提高了公众识假、反假技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篇6
一、现有条件下,县支行有效履职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县支行工作。当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人民银行县支行仍然具有许多优势,也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所不具备的。基层行都立足实际,积极进取,在风险防范、工作机制、优质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基层行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高质量促进高效履职。
二是在货币信贷管理方面,依托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抓好货币信贷政策贯彻实施,提高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近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各级行认真履行货币信贷管理职责,加强组织推动,开展银企对接合作,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肯定。特别是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增强了银行业的服务理念,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是加强探索创新,推动基层行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维护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等职责。当前,基层行大力探索,积极做实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抓手,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特别是反洗钱和征信管理涉及面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人民银行基层行包括县支行积极探索,从加强检查督促、实施处理处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反洗钱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认真做好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夯实工作基础。当前,中央银行诸多新系统运行后,作为远程终端的县级支行面对业务缩减,职能进一步弱化的现象。但人民银行基层行还是从实际出发,坚持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认真做好县支行经理国库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做好服务,也为履行其他职责提供了支撑。
二、县支行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一是职责与权限不对等。职责较重、责任较大,但是权限较少、手段缺乏。依据现有的职责分工,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但人民银行基层行缺少必要的履职手段,职责与权限严重不对等,不利于基层行履行职责,更不利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二是工作抓手不实。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务虚工作偏多,沟通协调性工作较多,工作抓手不够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履职效果和履职效率。比如: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方面,强调宣传多、强调银企对接多,但是考核评价较少、窗口指导效果缺乏应有的效果。
三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与岗位结构方面。由于人员年龄偏大、连续多年没有进新人,县支行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加之履行县支行职责经常要调研、撰写调研材料,致使人员结构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此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各项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但是工作量不降反增,对人员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致使县支行人员压力加大,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人员,现有的县支行临时人员占在编人员的三分之一还多。
四是经费较为紧张。随着地方规范津补贴工作逐步到位,地方不少部门特别是金融部门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已赶上或超过人民银行县支行职工,加之近年来县支行存在工资总额计划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县支行干部职工还存在一些反映,过去曾经的优越感明显下降;另外基层行临时人员较多,要保证工资、福利正常发放、购买社会保险、因没有专项费用,只能从支行的公用经费中支出,造成支行公用经费紧张。
五是人员管理难度加大。多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在编人员长期不变,工作人员危机感不强、活力不足,常存在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给县支行日常管理带来难度。由于对一线人员数量有刚性要求,县支行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临时人员较多,又没有实现同工同酬,还有遗留问题,如:临时人员的组织关系等问题没有落实,造成管理难度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赋予县支行制定和实施县域信贷指导政策的职责。着力推动县支行围绕货币信贷政策,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切实抓好落实,切实搞好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和实施。人民银行基层行要站在全局角度上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监测,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县域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完善与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刊媒体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做好货币信贷政策效应评估,提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进一步明确赋予县支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着力推动县支行积极主动地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县域金融风险的防范、监测和掌控,维护辖区金融安全。特别要关注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对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当地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协调,建立央行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研究制定涉及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
篇7
私人银行商业银行改革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
历史上对私人银行起源的说法不一,但大致都归于欧洲古老而显贵的家族需要值得信任的专门人员帮助打理大笔的财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会计师、律师、银行家等为这些贵族提供投资、避税等一系列规划。这些专门人员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的私人银行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并做出如下定义:“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私人银行主要是为最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细分为四个大类:对现有财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独特的金融解决方案;退休计划;财富的延续。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私人银行服务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需求早已出现,然而尚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能够提供全面的私人银行服务。尽管国内也出现了不少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的差别化理财产品,但是多数个人理财品种内容相近、投资品种有限、收益和投资期限相近、创新品种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高收入群体多元化的理财需求。而且,现有的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品种与结构上的缺陷,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
(二)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个人金融产品尤其是私人银行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专业人士提供详细的解释。而国内银行过分依赖固定的柜台服务来推销产品,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加之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落后,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前售后服务严重滞后,使得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一知半解,不能正确认识其风险收益特征,甚至于一些客户忽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客观规律,认为私人银行的业务一定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对银行提出过高的回报率要求。同时,在当前以客户为导向的新时代,私人银行业的经营核心在于收集潜在客户的信息并充分挖掘、调整,设计出高附加值、富有个性的金融产品。但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还处于初始阶段,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存储和处理技术仍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三)人才不足,制约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综合性的财务规划服务,需要从业者掌握关于税收、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从业者的要求比一般业务要高。另外,私人银行业务进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与客户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打动客户,使客户产生共鸣和信任才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众所周知,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客户对象往往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要使他们产生沟通的,增进其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无疑对客户经理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属新兴业务,国内缺乏对此有较深研究的专业人才。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储备了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然而因其法律、金融、税收等诸多方面均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人才在我国开展业务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人才不足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客户,防范法律风险
私人y行业务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服务的。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和投资目标,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各不同。有的客户较为保守,他们更为关注财产的安全,不追求过高的投资回报率,仅希望能够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有的客户则属于积极型的投资者,他们希望所拥有的资产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并且为追求高收益愿意且有能力承受较高的风险。因此,客户经理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信息,包括教育状况、商务状况、家庭、个性、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需求和目标等,为客户提供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同时,还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充分、准确、清晰的风险揭示,使客户的各项决定都建立在准确理解收益与风险状况的基础上。另外,针对客户利用私人银行服务转移非法财富、洗钱等违法行为,商业银行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条文予以制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措施、建立客户身份识别系统、保存各项业务的历史记录、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把履行保密职责和反洗钱义务有效结合起来。
(二)革新传统产品销售观念,引入现代经营观念
面对全球金融一体化及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必须破除私人银行业务以多销售产品为目的的陈旧理念,树立以创建卓越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选择合理的定位和正确的目标,开展对目标市场、业务内容以及营销模式等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为宗旨的新理念。一直以来,受我国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致使商业银行很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也都十分有限。随着分业经营政策的放宽和高端客户投资观念的改变,国外成熟市场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一些做法和产品将逐步被引入,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就可以大胆地去实践创新,从而满足私人银行客户日益复杂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余佳琳.M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5.
[2]齐培.江西省Z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6.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风险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5.40.094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以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占领了大量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但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体系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关互联网风险法规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分析
从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其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金融服务方式之一。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网贷平台的资金流动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严格意义上来讲,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属于金融机构,虽然它集合了大量的金融业务,但是无法达到金融机构的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运营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包含交易信息、银行卡信息、个人信息等,涉及一定的安全风险。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该妥善保管客户的商业信息,不得任意对外披露,否则将予以停业整顿、罚款等处罚。与此同时,我国还建立了金融准入机制,明确了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要求,然而却没有制定相应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级别,单凭认证机构的检测证明,并不能使运营平台及其用户有效规避安全方面的风险。另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承担着沉淀资金管理的重任,为确保该项资金的安全性,其应在商业银行开设备付金专用账户并接受银行的监管。这项法制规定保证了账务资金一定的安全,但是尚未明确客户备付金孳息的归属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仍面临着交易安全风险,相关监管法制亟待完善。
1.2 支付风险
第三方支付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反洗钱最为薄弱的环节,极易出现洗钱、套现、恐怖融资等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交易的完整性,使得资金流向不易被完整地识别。受用户委托银行私密信息保护的影响,互联网支付机构获取的用户信息相当有限,因而对交易的正常与否不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且很难实现对所有付款方的实名认证。随着现代网络科技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机构为商户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虚拟POS机服务,解除了以往金融服务的地域、时间限制,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体验的同时成为了资金套现的便利途径。目前,我国相关法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方面的管控还不到位,很多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尚不能达到反洗钱的标准要求,致使网络上大量的虚假交易信息泛滥,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交易安全,制约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效发展。
1.3 众筹风险
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法规面临的众筹风险主要包含非法集资和非法发行股票两类。互联网金融资金如果以投资项目的名义进行众筹,通过公开宣传的方式吸纳投资资金,那么将会涉嫌非法集资,而且可能存在集资诈骗的风险,这在我国是绝对禁止的。P2P互联网金融借贷是最有可能发生非法集资风险的模式,它主要以非法集合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的形式出现。以当前我国的法制监管来看,其主要对互联网金融保持开放管理的态度,给予了互联网金融众筹一定的创新发展空间,但是绝不能逃脱法规的约束范围。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法规而言,其有两条底线是不能触碰的:一是P2P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必须以出售理财产品的方式筹集公众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归置到平台中间账户;二是P2P网络信贷平台应该对借贷单位或个人信息进行一一核实,尽量规避非法集资甚至携款潜逃的风险,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此外,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体系中还存在沉淀资金管理与规范问题,为确保沉淀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保证资金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在立法层面上加强关注和监管。
2 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控制建议
基于对上述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的分析,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控制建议,以供参考。
2.1 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上述提及的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我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所有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将安全风险的发生频率降至最低。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用户信息进行认证:一是要求用户在服务平台上登记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手机信息,并以回复短信的形式进行认证;二是要求用户将自己手持证件的照片上传或与相关管理人员视频验证身份。为了进一步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详细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管制要求,规范它们的信息披露行为,要求其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强调备付金存储银行的一致性,严禁私自调拨备付金款项的情况出现。
2.2 支付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要注重控制和规范实名制操作流程,对动态交易实施实时监测,有效规避洗钱、套现等风险。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规避支付风险。为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可引入职能防控技术,即在大金额交易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运行程序来完成金融交易地筛查和监控,利用其产生的信息数据分析、判断交易的正常与否。在此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连续性记录,从而规避非法操作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对金融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测,可以精准地反映市场动态变化和客户需求,进而调整自身的金融方案,改善平台商户和用户双方的行为,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誉度,有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效发展。
2.3 众筹风险控制
随着现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P2P网络信贷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广泛,这为不法商户的非法融资提供了便利。以P2P网络信贷现有的能力来看,其还不能完全满足非法融资、洗钱风险的控制,一旦这些风险转为现实,势必会影响整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严重时可能会被当作共犯处置。在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投资人的资金来源进行审查、核实,坚持不收取任何银行贷款或自筹款项。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与借贷人签署了黑名单公式协议,对不良贷款人的行为以示惩戒,但是部分协议并未对公示信息的范围进行批注,可能会致使金融机构面临触犯法律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明示多长时间为逾期,并规定可披露用户信息的内容,请客户阅读后予以签署,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规范借款人的行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应熟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制定沉淀金管理制度,规范沉淀金的操作流程,及时与投资人进行交流沟通,不得任意、恶意披露客户的商业信息,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总之,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法规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应该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客观分析每一次操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以确保自身的长效发展,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5).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13-02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
历史上对私人银行起源的说法不一,但大致都归于欧洲古老而显贵的家族需要值得信任的专门人员帮助打理大笔的财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会计师、律师、银行家等为这些贵族提供投资、避税等一系列规划。这些专门人员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的私人银行家。
2005年5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并做出如下定义:“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私人银行主要是为最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细分为四个大类:一是对现有财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提供独特的金融解决方案;三是退休计划;四是财富的延续。
日前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特点:与针对普通个人客户的个人银行业务不同,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私人银行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最高为500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定也有差别;为满足高端客户群的特殊需求,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更注重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西方私人银行通常为客户提供具备高度技巧、训练有素的客户关系经理(relationship manager),由客户经理针对客户的所有需求提供全方位与专业化的财产管理服务,并设计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高净值财富的总人数约700万,持有27万亿美元资产。其中私人银行存款规模约17万亿美元。从交易角度看,通常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私人银行业务毫无疑问是零售领域的批发业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私人银行服务品种单一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需求早已出现,然而尚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能够提供全面的私人银行服务。尽管国内也出现了不少为不同客户度身定制的差别化理财产品,但是多数个人理财品种内容相近、投资品种有限、收益和投资期限相近、创新品种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高收入群体多元化的理财需求。而且,现有的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品种与结构上的缺陷,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
(二)营销体系不健全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个人金融产品尤其是私人银行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专业人士提供详细的解释。而国内银行过分依赖固定的柜台服务来推销产品,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加之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落后,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前售后服务严重滞后,使得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一知半解,不能正确认识其风险收益特征,甚至于一些客户忽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客观规律,认为私人银行的业务一定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对银行提出过高的回报率要求。同时,在当前以客户为导向的新时代,私人银行业的经营核心在于收集潜在客户的信息并充分挖掘、调整,设计出高附加值、富有个性的金融产品。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还处于初始阶段,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存储和处理技术仍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三)私人银行业务人才不足
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综合性的财务规划服务,需要从业者掌握关于税收、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从业者的要求比一般业务要高。另外,私人银行业务进展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与客户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打动客户,使客户产生共鸣和信任才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众所周知,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客户对象往往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要使他们产生沟通的,增进其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无疑对客户经理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属新兴业务,国内缺乏对此有较深研究的专业人才。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储备了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然而因其法律、金融、税收等诸多方面均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人才在我国开展业务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四)分业经营所带来的业务限制
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富裕阶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综合服务,这不仅意味着服务的非标准化,也意味着服务的全面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不同金融领域。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领域金融服务的顺利开展。尽管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机构,但其所能提供的产品还是非常有限的,主要仍为储蓄、信贷和各类代销产品,并且这些产品都具有标准化或格式化的特点,无法与私人财富管理中所强调的个性化要求相吻合。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存在,商业银行在提供高端服务时往往过分强调服务形式,如专人配备、专属场所、优先服务、亲情服务等,对服务的内容及质量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承诺,而这些正是客户最为关注的。
(五)私人银行风险非常复杂
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一是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自身的利益导向,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与客户相比,处于信息的优势方,当一项为客户服务的交易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时,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可能会首先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从而容易引发与客户间的“利益冲突”;二是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与客户间的合谋行为,私人银行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客户从事“洗钱”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损害社会福利。从风险的表现形式来说,私人银行面临着客户信贷融资违约的信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的市场风险、人为失误或技术缺陷引起的操作风险、与客户问发生诉讼或纠纷的法律风险及合规风险等。其特征是面临的风险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潜在风险事件和风险点多、风险间的关联性强、风险计量难度大等。从现有私人银行业务已发生的风险情况来看,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的发生概率较大。
三、发展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客户,防范法律风险
私人银行业务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服务的。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和投资目标,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各不同。有的客户较为保守,他们更为关注财产的安全,不追求过高的投资回报率,仅希望能够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有的客户则属于积极型的投资者,他们希望所拥有的资产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并且为追求高收益愿意且有能力承受较高的风险。因此,客户经理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信息,包括教育状况、商务状况、家庭、个性、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需求和目标等,为客户提供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同时,还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充分、准确、清晰的风险揭示,使客户的各项决定都建立在准确理解收益与风险状况的基础上。另外,针对客户利用私人银行服务转移非法财富、洗钱等违法行为,商业银行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条文予以制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措施、建立客户身份识别系统、保存各项业务的历史记录,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把履行保密职责和反洗钱义务有效结合起来。
(二)革新传统产品销售观念,引入现代经营观念
面对全球金融一体化及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必须破除私人银行业务以多销售产品为目的的陈旧理念,树立以创建卓越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选择合理的定位和正确的目标,开展对目标市场、业务内容以及营销模式。一直以来,受我国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致使商业银行很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也都十分有限。随着分业经营政策的放宽和高端客户投资观念的改变,国外成熟市场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一些做法和产品将逐步被引入,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就可以大胆地去实践创新,从而满足私人银行客户日益复杂的金融需求。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建服务品牌
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一揽子金融服务,强调对客户资产的整合管理能力,涉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因此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团队。在具体操作中,应以注册理财规划师为标准,逐渐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并培养起一批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业务的投资专家队伍;同时借助当前的危机背景,在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通过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国内的投资环境,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品牌形象的创建提供有力的支持。
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金融法制工作
中支党委充分认识到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始终高度重视金融法制各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金融法制工作,在研究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措施时,把法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年工作要点》、《办公室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今年金融法制的工作重点。二是部署开展了全辖人民银行办公室系统依法行政劳动竞赛。内容包括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各项制度、依法合规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工作、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综合执法检查或专项执法检查情况、“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情况等。鼓励辖区各支行创新依法行政工作方法,规范执法工作程序,总结归纳依法行政先进经验,促使全辖进一步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三是把金融法制工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各支行和中支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
二、注重业务检查,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央行履职能力
今年全辖共对72家金融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其中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内容包括了反假货币、人民币账户管理、反洗钱、存款准备金情况、国库业务及外汇业务等各方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落实整改,涉及行政处罚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罚。截至12月底,全辖共处罚金额203.3万元,有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了我市经济金融的稳定。一是下发开展综合业务执法检查的通知,制定详细的综合执法检查方案,并提出检查工作要求。二是抽调机关各科室和辖区各支行业务骨干组成三个检查组,明确职责分工,在对业务内容进行整合分类的基础上,依照各自人员的业务特点和工作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合,落实各检查项目AB制,提高检查效率。三是举办全辖执法检查培训会。今年,在综合执法检查前召集全辖执法人员举办了执法检查培训会,专题讲解新修订的《执法检查操作规程》及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相关业务的检查内容、方法、程序等,有效提高了辖区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在综合执法检查的后期,分别召集被检查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指出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向检查人员反馈和进行核查,做到每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被查单位无疑义,得到了被查金融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三、重视法律服务,深化服务内涵,有效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做好中支本级规范性文件和各项法律文书的审核、登记备案工作。办公室及时对各科室业务检查以及综合执法检查形成的各类文书,包括现场执法检查意见书、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进行审核,并出具书面的审核意见。二是规范合同审核制度。及时对行里的采购、租赁等各种合同进行审核,在合同文本上注明审核意见,所有合同必须经法律事务部门在合同审核单上签字确认方可发出,避免合同中出现对中支不利的条款。截至12月,共审核合同文本55份。三是严格把关各县支行的行政处罚工作。对辖区各支行的行政处罚案件要求统一实行报备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经中支办公室审核方能实施,以保证案件处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复议风险。四是重视提高全辖法制工作水平,为法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今年中支办公室组织人员编印了行政执法手册,内容包括了各项业务检查培训资料、《中国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及行政执法题库。并将执法手册发给各支行、各科室的执法人员,组织大家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工作不出差错。召开了辖区支行办公室主任会议,为辖区办公室主任和法制干部提供法制培训,详细解读总行新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及中支新修订的执法检查操作规程,讲解合同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切实提高辖区支行的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四、强化法制宣传,提高法制意识,全面开展金融法制宣传工作
积极组织中支机关各科室及辖内各支行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形式多样的金融法制宣传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和其他与人民银行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社会公众认识到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法定职责以及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扩大宣传效果。如每季度在广播电台“阳光热线”广播节目中,行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受邀担任嘉宾,宣讲金融法律知识,与广大听众进行互动,为其答疑解惑,将金融法律政策通过声波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借助政府网络平台,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如利用当地政府政务公开网等媒介,定期各类金融法律知识、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动态。三是利用宣传日、宣传周、纪念日等特定日期组织人员在社区、广场设摊咨询,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金融法律意识。如开展个人征信法律知识宣传周活动、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等,把金融法律法规送到金融机构、企业和公民的手中,引导各方依法合规开展和参与金融活动,增强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自觉性,提升了社会金融法律意识。此外,在法制宣传活动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途径,增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