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纳税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纳税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的纳税筹划

篇1

关键词: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经济效益

1.前言

我国的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大多数企业开始关心成本的约束问题。

不难发现,企业普遍认为自身的税收负担过重,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逼迫着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节约税收支出,以减轻自已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纳税筹划应运而生。本文通篇论述的是企业将纳税筹划根植于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以谋求其更为长远的发展。

2.相关范畴界定: 战略管理与纳税筹划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两个概念:战略管理与纳税筹划。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其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而纳税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其要点主要在于三性: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等方面。

3.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 非对称的两向协同

众所周知,整体性和长期性是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之间是局部性的经营行为、目标与手段与全局性规划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两向协同。

3.1企业战略决定纳税筹划的边界

行业利润率以及行业准入障碍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所主要考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税收筹划即使作为事前的预见,都很难左右战略决策。因为企业战略更主要地研究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谋求和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问题,所以,企业纳税筹划作为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服从于企业的全局战略。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战略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边界,如若纳税筹划背离了企业的事业方向或是影响到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纳税筹划将不被战略管理所认可。

3.2纳税筹划引发企业战略的调整

当然,鉴于企业纳税筹划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较为独特的性质,企业有时也会为了更好地纳税筹划而进行战略的调整。比如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打破了行业的竞争格局,获利能力、现金流量、其他重要财务指标乃至于企业价值都受到严重影响时,企业为适应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而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又比如税收政策带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时,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必须充分关注这种导向,使企业发展方向依旧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带来的直接利益。或许大家会认为纳税筹划是一门科学,有其规律可循。但是,一般的规律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论多么成功的纳税筹划方案,都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所以,如果企业要想长久地获得税收后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密切注意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及时地根据该变化修订或调整企业的战略。

3.3纳税筹划可以优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财务能力、技术能力、行业准则、竞争集团、政治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等。当企业有多个处于伯仲之间的选项而无法定夺时,税负指标或许就成了帮助企业做出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经营有方管理完善的企业会把企业税收筹划视为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部分,从内部规范核算,充分利用税法安排的弹性,就能享受税法设定的优惠政策,合理运用各种企业税收筹划技术和手段。在大到如行业的进入或者退出、企业和产品定位,小到如材料采购、产品或服务定价,交易方式或者企业事业部设置等战略决策过程中,企业税收筹划都能为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3.4纳税筹划与企业战略关系模型

模型处于最基层的是纳税筹划以及纳税筹划的三个出发环节,即:经营、融资、投资,任何类型的纳税筹划都可以包含在这三个环节之中。但是,具体到各个企业在实际中运作纳税筹划时,各自的出发环节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还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比较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由纳税筹划的三个基本环节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环节的指标构成。融资纳税筹划要根据企业各自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投资、经营等环节的纳税筹划也要有类似的全面分析。处于模型最上层的是衡量纳税筹划结果的标准以及由此体现的最终价值最大化目标。

4.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 持久收效的根基

企业管理者不能将纳税筹划视为一次性活动或管理创新的幌子。因为,纳税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只是最终的反应。只要企业战略、计划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改变,应税链条必然变化,原有的纳税筹划方案就失去了效果,甚至成为税务风险的来源,因此,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建立战略管理体系,适应企业内外的变化。

4.1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战略管理体系的实质在于遍观企业全局,谋求长远发展,而“企业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企业目标实现的资源和主体是什么”和实现主体如何利用资源实现目标”正是管理层需要考虑的三大问题。

毫无疑问的,企业纳税筹划的管理体系也要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构建,即“基于企业战略的纳税筹划目标是什么”,“如何实施既定目标下的纳税筹划活动”和“谁来实施既定目标下的纳税筹划活动”。因此,纳税筹划长期目标确立,纳税筹划组织与机制建立和企业全面参与的纳税筹划方案实施就成为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三大基点。换句话说,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必须放置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之内,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和主要约束,然后确立长期筹划目标,制定、筛选、实施筹划方案,并以目标和实效为主要标准对筹划效果进行评价。

4.2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目标

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企业战略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纳税筹划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纳税筹划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以及纳税筹划实施的管理协调因素等等。

出于对上述有关因素的考虑,企业在确立纳税筹划目标时,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纳税管理,准确进行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依法缴纳税款,做到 “税务会计规范处理,税收政策充分应用,应交税款绝不偷漏”;(2)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3)有效进行财税环境变化管理,适时制定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建立是硬性的纳税筹划管理组织机制。

4.3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组织保证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战略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组织依托。跨国公司在财务系统一般设有税务部,履行纳税筹划职能,还有为数不少的公司将纳税筹划功能从税务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纳税筹划部。

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现有治理结构和管理文化,建议在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系统内设立税务部,统筹负责企业纳税管理与纳税筹划。

4.4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内部治理

通过在企业设立内部治理系统,如制定纳税筹划的决策机制,梳理纳税筹划的工作流程,明确纳税筹划组织及责任安排等,进一步地进行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与此同时,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与财务总监之间通过授权以达制衡,确保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的科学性,避免涉税风险与税务危机的出现。

4.5企业纳税筹划战略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税务部或筹划部经理及其下属人员,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效益和成长的考虑,尽量规避纳税筹划风险,而规避筹划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设计筹划方案。因此,在企业内部,几乎很难产生理想的纳税筹划方案。

因此,当道德风险占据上风的时候,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降低纳税筹划成本,提高纳税筹划效果,是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纳税筹划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明白激励因素有哪些,于是企业管理层便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契约,赋予财务经理或税务经理纳税筹划责任并给与风险对应的奖励;引入岗位竞争,纳税管理和纳税筹划不达标的调离工作岗位等方式实现,当然,激励要适时适度,尽可能地以人为本。

5.结束语

在各行各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战略管理时代的企业需要清晰持续的战略,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纳税筹划工作的配合;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长效收益则根植于纳税筹划的战略管理体系。一言以蔽之,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和财税咨询机构的纳税筹划服务,必须由单纯的技术层面提高到战略层次,否则,难以适应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要求。企业的发展或许就存在着居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Hitt,M.A;Ireland,R.D;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Mintzberg,H;Ahlstrand,B;Lampel,J;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专家组;税务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赵磊;激励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郑州大学; 2005.

[6]翟予,刘长;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之构建;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7.

[7]宋洪祥;通过合同管理规避税收风险;首席财务官;2005.

[8]刘霞玲[1];谭光荣[2];房地产降价策略下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

[9]王芳;浅谈企业纳税筹划的几种方法;经济师;2012.

篇2

一、纳税筹划的目标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和周密的安排,以达到少缴缓缴税款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派生目标是涉税零风险,实现税务稽查没有问题。

二、纳税筹划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税收筹划的最基本原则是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这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欠、抗、骗税的关键。

2.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原则,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所构建的事实要合理。构建合理的事实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符合行为特点,不能构建的事实无法做到;二是不能有异常现象,要符合常理;三是要符合其他经济法规要求,不能仅从税收筹划角度考虑问题。

3.成本效益的原则

税收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4.事先筹划的原则

开展税收筹划,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涉税环节、税种、税收优惠等情况,然后利用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目的,也可以利用税收立法空间达到节税目的。

5.风险防范的原则

税收筹划可能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性的边缘上进行操作,这就意味着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盲目地进行税收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性。

三、具体的筹划方法

(一)企业投资中得纳税筹划

1.投资产业的纳税筹划

(1)主要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从事税法规定的农作物、中药材和树木种植,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远洋捕捞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税法规定的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和内陆养殖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

(2)筹划思路

企业要从事这些受政策鼓励和扶持的项目,必须研究行业的具体规定,注意审批程序,取得行业准入资格。同时,进行投资方案比选,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方案。

对于现有将高新技术仅作为部门核算的公司,应将高新技术业务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以适用15%的税率。

2.投资项目的纳税筹划

(1)主要优惠政策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可以结合节能减排,做好项目筹划。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筹划思路

按优惠目录中选购节能减排设备;对研究开发费用,在会计处理上按规定完整归集,在投资方向上,可以选择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3.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1)税收优惠

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可供选择: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两种组织形式在法律地位上不同导致了两种分支机构在税收方面各有利弊,分公司由于可以和总公司合并纳税,因此,分支机构的损失可以抵消总公司的所得,从而降低公司整体的应纳税所得额,子公司则不享受这种优势。但子公司可以享受法律以及当地政府所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如减免所得税。

(2)筹划思路

要根据分支机构预计盈亏情况和适用税率综合平衡,考虑分支机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分支机构在设立初期需要大量投资,盈利较少或亏损,所以一般在设立分支机构时采取分公司模式,待其盈利后转为子公司模式。

(二)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1.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存货计价政策的选择

固定资产的折旧涉及到三个问题: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估计和净残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在这三种方法中,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这样,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前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减少,而后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增加,使企业前期少缴纳所得税,后期多缴纳所得税,即企业的一部分所得税缴纳时间后移,企业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按照同样的思路,确定存货的计价政策,以适应物价的涨跌趋势。

(2)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用以合理界定费用和成本的界限

企业通常设置不同的内部管理机构来加强经营管理。为了便于核算和考核,企业的会计核算往往以部门来确认、计量和反映各项费用,如营销部门的费用计入营销费用、管理机构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生产车间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而归集到产成品等。但税法对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明确规定,为此企业在设置内部管理机构时,在便于管理的同时应顾及税收方面的考虑。由于费用与成本在结转属性上的区别,费用全部列入当期损益,而成本可以结转。所以,按照增加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的思路,对存货中转等业务,可以单独设置部门来管理。

2.做好成本、费用的纳税筹划

(1)转让定价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以上规定,为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比如可以享受低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减轻企业集团的税负提供了空间。

(2)工资薪金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工资薪金支出指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①优惠政策。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其中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就业而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达到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及其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如果当年新安置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人数不足职工总数的30%,但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②筹划思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的适合岗位上尽可能地安置退伍军人、残疾人员,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税负。

(3)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纳税筹划

①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②筹划思路。按规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是以营业收入作为扣除计算标准的,如果将集团公司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集团公司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这样就增加了一道营业收入,在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董事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例如发生会务费时,按照规定应该有详细的会议签到簿、召开会议的文件,否则不能证实会议费的真实性,仍然不得税前扣除。同时,不能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偷税。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除了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严格区分外,还应当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并通过二者间的合理转换进行纳税筹划。

【案例】A企业计划2008年度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150万元,业务宣传费支出为120万元,广告费支出为480万元。该企业2008年度的预计销售额8000万元。试对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

篇3

关键词:企业 税收政策 纳税筹划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就需要对企业的销售、财务等进行全方位、有效地管理筹划,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任何经营主体都免不了要交税,而税负水平的轻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运营成本的高低。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引进纳税筹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我国的税收法律依据受到税收政策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从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作为研究企业纳税筹划的着手点,更有利于进行纳税筹划研究。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

企业的纳税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中的涉税活动进行规范、合理的规划,以使企业达到少缴税的目标。企业的纳税筹划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而且属于财务管理。企业的纳税筹划项目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因素,尤其需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因素,以制定最佳的纳税筹划为目标。企业的纳税筹划和偷、逃税收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的纳税筹划的前提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偷、逃税收的本质就是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另外,两者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纳税筹划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偷、逃税收因为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因此面临着罚款,甚至是吊销营业执照的后果。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纳税筹划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的,因此,纳税筹划的首要特点就是合法性。如果企业进行通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投、逃税收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企业纳税筹划”。

2、预见性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可以预见到实施纳税筹划后的成果。因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是有据可循的,并非企业经营者一厢情愿的行为,正因为企业纳税筹划的预见性,才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纳税筹划。

3、目的性

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达到企业税收成本最低化的目的。

二、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当中,政府的行政管理作用将会弱化,政府的职责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出税收法律法规,然后,政府只能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一)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我国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为企业纳税筹划的实行提供了越来越成熟的条件。税收政策分为总的税收政策和具体的税收政策,总的税收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具体的税收政策则经常会有变化或者调整。但即使政策会有变化,但仍在的一定期间内是稳定的,并非出于无时无刻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二)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税收既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就意味着国家实施何种税收政策,怎么征税都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行为。既然如此,那么,企业也就可以根据这种宏观调控的导向性,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三)税收政策在不同地区,以及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些差别就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南北、东西都非常的不平衡,政府不可能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无论税收政策多么的严密,企业的税负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都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这些差别的存在就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

三、在税收政策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由于我国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印花税等数十种税种,本文为了具体探讨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选择营改增、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进行阐述。

(一)在营改增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首先在我国的上海进行试点了,通过对上海地区企业营改增过程中的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税收筹划,应该来说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1、利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如:甲公司在试点地区纳税,乙公司在非试点地区纳税,同时为境内的丙公司提供境外的广宣服务,甲公司取得的丙公司的支付的收入50万元,乙公司取得丙公司支付的收入50万元。丙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规定: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广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广告服务”可免征增值税。因此,甲公司取得的50万元广宣服务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由于乙公司在非试点地区,所以应当缴纳营业税。如果丙公司选择甲公司的,如果甲公司也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就可以为丙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丙公司可以以此进行抵扣。所以,如果要将广告业务投向境外的话,对于丙公司而言,选择甲公司是明智之举。

2、通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身份转变进行税收筹划

假设A公司是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为B公司提供应税服务,取得收入600万,税率是6%,则其营业税及附加为约37.36万。再假设A公司分立为a和b两个公司,a和b公司均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应税服务的400万由a公司提供,200万由b公司提供,则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为:a约为12.82万,b约为6.41万,合计约19.23万。由上可见,同一业务收入,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 税额小于一般纳税人。规模较小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通过业务分拆。新设公司等方式享受3%的增值税税率。

(二)在所得税优惠政策下企业的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企业的利润受到所得税优惠政策很大的影响。

1、 运用减免税项目优惠条款

如根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项目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还有企业在从事蔬菜类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家禽的饲养等其他农业生产项目中也适用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2、 运用减税比率优惠政策

根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于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比如工业企业,如果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未超过30万元,且其员工人数未超过100人,总资产额未超过3000万元;或者其他类型的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未超过30万元,员工人数未超过80人,总资产额未超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条例》还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企业结合当前的税收政策,根据纳税筹划的特定,综合分析实施纳税筹划的可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我国当前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营改增以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企业税收成本的目的,更好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重要作用

(一)合理控制企业所得税缴纳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纳税成本具有如下两个特点:其一为现金性;其二为企业收益变现程度的非对称性。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现金周转具有对应的约束性,在纳税支出等方而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尤其是对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其由多个子公司或者不买构成,在纳税现金流量等方而的安排和筹划比单个企业更具灵活性,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所得税缴纳的风险。

(二)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优化,能够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和优化,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企业集团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实施纳税筹划体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协同管理与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综合考虑外界诸多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影响。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所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应该综合分析企业经营成本、收益与个人利益的需求。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基于企业收益成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利用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税率差异等方式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的整体利润得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企业经营之初的纳税筹划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具体的组织形式也日趋多元化,而且每一种组织形式所承担的税收负担存在对应的差异。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通过纳税筹划的方式,并结合当地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最为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税收负担的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税后利润的提升。

(二)劝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投资区域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平衡,我国在制定对应税收法律的过程中,会针对特殊区域,例如,在我国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以及经济特区,会针对对应的企业采用相对优惠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区域经济发展平衡、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实现我国科技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考虑到这种特殊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核心产业布局等方而要进行针对性的纳税筹划,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对应的区域进行全而的投资建设,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使得企业的税收负担得以减轻。

(三)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企业的资本结构及筹资活动是开展系列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合理的纳税筹划能够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筹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由于企业的筹资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在具体的实时过程中通过调整资本结构而达到目的,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所而临的风险,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提高税后收益。而筹资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以及整体税负水平。在选择筹资方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对应的筹资特点,从负债筹资、权益筹资等方式中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

三、经营过程中销售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针对企业所采取结算方式的不同而采取的确定时间存在对应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纳税时间存在对应的差异。(1)在销售过程中使用直接收款结算的方式,不论货物是否己经发出,都必须以货款收入或者获得索款凭证之后,并将提货单作为确认收入的时间;(2)通过赊销和分期的收款结算方式进行销售时,以合同所约定额度收款时间作为企业的收入确定时间;(3)当通过托收承付或委托收款的结算方式进行销售时,将商品的实际发出时间,并将发票账单提交至银行办理托收手续的时间作为收入的确定时间;(4)使用委托代销的结算方式进行销售时,应以受托方在按要求将商品销售完成之后,并开具售货清单给委托方作为企业的收入确认时间;(5)使用预收货款的结算方式进行销售时,应该讲货物的实际发出时间作为收入的确认时间。

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销售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对收入确定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得纳税义务的执行时间得到延缓,从而为纳税筹划争取时间。当前,我国对企业税收义务发生的时间以及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都在税收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方而有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得企业的纳税义务实际发生时间可能会早于企业的实际收入时间,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流量迅速增加,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下降。所以,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法律中对于销售收入确认时间早于企业实际收入的时间,并争取做到晚于实际的收入时间,从而使得企业的纳税时间延后,为资金争取对应的时间价值。这对于那些主要实施年终销售的业务,在签订销售合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将收入确认时间延后至次年,从而有效控制纳税时间,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

四、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纳税筹划

(一)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式。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存货的发货过程中,使用加权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将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本计算出来,从而达到精确计算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为企业赋税的减轻提供参考采取不类型的存货计价方式,时还会产生对应的利润以及存货股价,在对应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式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形势以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达到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的目的。例如,当物价下跌时,企业应该选择先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式;若物价波动频繁,则应该使用加权法进行成本核算,为纳税筹划提供合理的依据。

篇5

Abstract: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the importance of tax plan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to reduce the VAT tax expenditur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ways to conduct VAT tax planning of L garment enterprise to reduce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关键词: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

Key words: business;VAT;tax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69-02

1 L服装公司的介绍

L服装企业是一家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集品牌营销、服装、面料、印染、羊绒等为一体的上市公司。公司于1999年1月21日公开发行6,500万股A股,于1999年4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总股本为25800万股,员工1500多人,总资产12亿元,年销售收入为20亿元。随着L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也随之增加,企业开始了解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并加强纳税筹划的意识。

2 L服装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2.1 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L服装企业为了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也在不断的增加产品的种类和分支机构的数量。L服装企业可以通过预测未来分支机构的发展现状况,选择适合该分支机构的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筹划。我国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有两种,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纳税人的税率不同,计算的方法也不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正是因为计算方法和税率差异的存在,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纳税人的身份进行纳税筹划。

令两种增值税纳税人所缴的税额相等,则可以计算出相同销售额情况下,两种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均衡增值率临界点。增值率=(不含税销项税额-不含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项税额。一般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则(不含税销项税额-不含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已知当L服装企业的分支机构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3%,作为一般纳税人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则计算出增值率为17.65%。当增值率>17.65%时,增值率=(不含税销项税额-不含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则一般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因此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负担小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负担,L服装企业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有利;相反,当增值税

2.2 销售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众所周知,帕累托原则是指80/20法则,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项目;80%的利润来自于最忠诚的20%的客户,相对广告、媒体和吸引顾客其他工具的费用和时间相比,折扣方式的选择让顾客返回更容易。回头客是最好的销售商,他们把自身经验告诉身边人,从而使企业的消费群体增加,L服装企业为了与消费者保持长远的合作关系需要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采取的不同的折扣方式对企业产生的税收负担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促销方式会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不同的影响,只要企业通过适当的税收筹划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主要折扣方式包括:折扣销售、实物折扣、返还现金。

折扣销售,折扣额和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实物折扣,是指当购买方购买货物时销货方配送、赠送一定数量的货物,则该货物的款额不能从销售货物额中扣除,且货物应按增值税条例“视同销售货物”中的“无偿赠送他人”计算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实物折扣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个人所得税方面,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的不征个人所得税;返还现金,企业在销售货物时,返还部分现金给购货方返还部分现金相当于赠送现金给购买方,返还的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

2012年L服装企业某销售公司进行促销活动,A服装销售公司采用“买1000元商品返还200元现金”的促销方式。企业已销售1000元的商品为基数,参与该活动的商品购进成本为含税价600元。企业每销售1000元商品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工资和其他费用为60元。

原方案:应纳增值税=[(1000-600)/(1+17%)]*17%=58.12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8.12*(7%+3%)=5.812元

企业代付个人所得税=[200/(1-20%)]*20%=5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000-600)/(1+17%)-60-5.812]*25%=69.02元

企业的税后利润=(1000-600)/(1+17%)-60-200-5.812-50-69.02=-42.95元

新方案:方案一:让利20%销售商品,即企业将1000元的商品以价格800元销售。

应纳增值税=[(800-600)/(1+17%)]*17%=29.1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9.1*(7%+3%)=2.91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00-600)/(1+17%)-60-2.91]*25%=27.01元。企业的税后利润=(800-600)/(1+17%)-60-2.91-27.01=81.02元

方案二:企业在销售800元商品时,另外再赠送200元商品。企业销售800元商品时,应纳增值税=[800/(1+17%)]*17%-[(800*60%)/(1+17%)]*17%=46.50元

赠送200元商品,应视同销售处理。

应纳增值税=[200/(1+17%)]*17%-[(120*60%)/(1+17%)]*17%=11.62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11.62+46.50=58.12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8.12*(7%+3%)=5.812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00-480-120)/(1+17%)-60-5.812]*25%=26.28元。企业的税后利润=(800-480-120)/(1+17%)-60-5.812-26.28=78.85元

三个方案进行比较,新方案一的企业税后利润最多,所缴纳的税额也是最少的,企业应当选择“让利20%销售商品”这种促销方式。A服装销售公司采用“买1000元商品返还200元现金”的促销方式,使企业多缴纳了123.932元税额。A服装销售公司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应充分利用纳税筹划的预先性特点,通过对现行税法的了解对经营项目做出事先的预测、全面权衡、综合筹划,选择最佳的折扣方法,以便减轻成本,从而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2.3 延期纳税的纳税筹划 延期纳税是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企业可在规定期限内的任意时间,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L服装公司可以根据税法对纳税人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进行纳税筹划。如: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以合同约定的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L服装企业某子公司A为一般纳税人,2010年2月发生销售业务3笔,共计收货款1800万元(不含税价)。由于买方公司不能一次性付款,与A公司商议:第一笔700万元货款可以当期付清;第二笔500万元两年后付清;第三笔600万元,一年后付300万元,余款300万元两年后结清。公司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采取直接收款方式;第二种是对第二笔和第三笔业务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经计算,第一种方法公司本期应当缴纳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306(1800*17%)万元。第二种方法企业本期应当缴纳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119(700*17%)万元,一年后应支付的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51万元,两年后应支付的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136万元。L集团企业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虽然企业最终缴纳的增值税总额相等,但一年后缴纳的51万元和两年后缴纳的136万元相当于企业的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本期的现金流量,企业可以利用这笔资金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应选择第二种方式。

2.4 选择供应商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采购货物时,可以选择从不同纳税身份的供应商。有三种选择:一是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货物;二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只能索取到普通发票;三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并可索取到由主管税务机关代开的3%的增值税发票。可以看出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意味着不能抵扣进项税额[2]。即使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项税额只有3%。因此选择不同的供应商对企业的税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L服装企业的分支机构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因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所以无论从哪种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都是一样的,只需考虑购货价格的高低就可以了;当L服装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一般纳税人时,需要考虑两点:①考虑购货价格的高低,一般从小规模购进的货物的价格要低于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价格;②允许抵扣的进项税抵扣比率,从一般纳税人购买的货物可以抵扣不含税进项税额价格的17%或13%,从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的货物不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只能抵扣小规模纳税人通过主管税务机关代开的不含税进项税额价格的3%。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来选择企业的购货对象。

2.5 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 混合销售是指已向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又涉及营业税,且营业税应税劳务的产生是为了销售货物而提供的,二者面向同一购买者并且是合并定价的,必能分开核算。企业在进行混合销售行为时,是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取决于增值税下的应税货物和营业税下的非增值税的应税劳务的比值。当比值大于等于1时,企业应缴纳增值税,否则应缴纳营业税。

L服装企业在进行混合销售时,可以通过改变这个比值进行纳税筹划。存在两种情况:①当L集团的分支机构为小规模纳税人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3%,但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可以与营业税税率直接进行比较,而分支机构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所以应当将货物销售额和非增值税的应税劳务的比值调整为大于1,分支机构缴纳增值税;②当L集团的分支机构为一般规模纳税人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这时需要计算税负平衡点。假设企业含税销售额为X,含税购进金额为P,适用的销售货物增值税税率为Y1,营业税税率为Y2。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X/(1+Y1)-P/(1+Y1)]*Y1,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为:S*Y2另二者相等,得出P/X=1-Y2/Y1-Y2。L集团分支机构作为一般纳税人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营业税税率为5%,代入公式P/X=65.59%。当购销金额比65.59%时,企业应缴纳增值税。

3 总结

对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前提必须是合法的,结合法律、法规,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全面考虑企业的纳税空间,最大限度地运用现行纳税条款中的规定,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孔勇.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8).

篇6

本文将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定,探讨军工企业对军品和民品业务增值税的管理,为增值税纳税筹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军工企业;增值税;筹划

一、军品业务增值税纳税筹划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军队、军工系统所属单位征收流转税、资源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11号)中规定,对列入军工主管部门军品生产计划并按照军品作价原则销售给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军事工厂的军品,免征增值税。

对于军品销售业务,国家税务部门对免征增值税作了进一步规定,军工企业军品销售合同必须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确认后,方可免缴增值税。因此,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组织合同管理部门按年度及时完成军品合同确认工作,并报税务部门备案。否则,税务部门将依法征收增值税,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现金流出,加重企业负担。

因军品免征增值税,对于军品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就不能再行抵扣,企业只能将该部分进项税额计入成本中。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货物价格相对便宜,税负较轻,军工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应在充分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有效降低成本。

二、民品业务增值税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企业一般被划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同时,我国增值税法规定:非军品业务,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可以抵扣17%的进项税额,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只取得普通发票的不抵扣进项税额,但小规模纳税人能够申请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可以抵扣6%或4%进项税额的发票。即使这样,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仍要少抵扣11%或13%的进项税额。

基于这一点,不少人都认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购进非军品使用货物时应当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尽量避免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小规模纳税人往往能够提供比一般纳税人更低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购货时是不是还应该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呢?以下从实例进行分析。

A企业需购买一批货物,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价格为100000元,进项税额为17000元,如果选择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价格为85000元,同时可以取得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的可以抵扣6%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额为4811元[85000/(1+6%)*6%]。显然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买可以多抵扣17000-4811=12189(元)的进项税额,但同时增加了进货时的现金流出量100000+17000-85000=32000(元),两项合计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量32000-12189=19811(元)。

从A企业的采购可以看出,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并不一定都是最优选择。在选择购货对象时,企业要进行必要的税收筹划,下面再从现金流量方面进行分析。

假设某军工企业需购进一批民用产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要支付现金C1(从销货单位可以得到由国家税务机关代开的可以抵扣6%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需支付货款C2和增值税进项税额C2*17%,该批货物的销售价格为R,销项税额为R*17%,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进货物的现金流出量分别为F1和F2。则:

F1=C1+R*17%-C1/(1+6%)*6%;

F2=C2+C2*17%+(R-C2)*17%=C2+R*17%;

令F1= F2,及C1+ R *17% - C1/(1+6%)*6%=C2+R*17%,可得到从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处购货的平衡点为C2/C1*100%=94.34%,也就是说,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货的价格(不含税)为小规模纳税人含税价格的94.34%时,二者的现金流出量是相等的。

当C2/C1>94.34%时,F2>F1,从一般纳税人那里购货的现金流出量大,应当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货。

当C2/C1

上述实例中A企业C2/C1*100%=100000/85000*100%=1 17.65%,远远大于94.34%,显然应当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货,这样就减少了现金流出量19811元。

上述只考虑了增值税对现金流出量的影响,在实务中我们还要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考虑进去,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晓和 王 建:我国军工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4).

篇7

【关键词】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 影响绪论

随着中国税收制度的健全,企业经营由过去的粗放式财务管理逐步转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事前做出纳税筹划,对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多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的注册地改变对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一、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就规定民族自治机关对本地区内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划分给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自行决断减征或者免征。(2)也有相关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也制定了一些以上缴税收给予财政返还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落户纳税。(3)根据《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总部在每月末或每季终了之日前起十日内,根据历年各年度所属分部的职工工资、经营收入以及资产总额三方面因素,把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50%在各分支机构之间按照各自比例进行分摊,各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办理缴库,同时所缴纳税款收入由在中央和分支机构所在地之间按照60:40分享。

二、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的规定企业可以考虑将公司注册在税收优惠地区,转移税收缴纳地,从而获得地方政府或国家的优惠。企业也可以考虑将总部机构地点迁移至税收优惠地。总分机构由总机构汇总纳税。

三、纳税影响

假如某企业注册地在辽宁省,得知对有关法人主体以投资者身份,自从2008年1月1日起的2年内,我们将境内获得利润100万元投资到西部有税收优惠的地区,并且持续经营超过五年的,这样就按80%的比例退还我们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既用税后利润100万元投资可以返还8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公司改变组织形式对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一)政策依据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国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居民或企业,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五十二条进一步规定,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可以将初创阶段较长时间无法盈利的行业,设为分公司,将扭亏为盈迅速的行业,设为子公司。

(三)纳税影响

例如:我们企业有两家分公司 东信和 宝大,某一纳税年度总公司本部实现利润100万,其分公司 东信实现利润50万,分公司 宝大亏损50万,企业所得税率25%,则该公司该年度应纳税额为:(100+50-50)*25%=25万如果把上述东信、宝大分公司换成子公司,总体税负就不一样了。公司本部应纳所得税=100*25%=25万 东信子公司应纳所得税=50*25%=12.5万 宝大子公司亏损,不用缴纳所得税。公司整体税负为25+12.5=37.5万,高出总分公司的总体税负12.5万(50%)。期间费用的税收影响因素如下:

四、政策依据

篇8

摘要:混业经营是“营改增”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所谓混业经营就是指纳税人兼有增值税不同税率或不同征收率的应税项目,即纳税人从事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经营活动。由于混业经营情况复杂,如果把握不当会导致企业税负上升,混业经营企业要具体分析税收相关政策,并做综合考虑,通过计算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营改增;混业经营;纳税筹划

引言:

新的“营改增”试点办法引入了“混业经营”的新概念。所谓混业经营就是指纳税人兼有增值税不同税率或不同征收率的应税项目,即纳税人从事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经营活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混业经营情况复杂,加之企业财务人员对混业经营有关税收法规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极易造成因处理不当而多交税金。本文以某农机混业经营企业为案例,具体分析“营改增”混业经营企业纳税筹划方法。

一、混业经营企业案例的基本情况

A 公司是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农机,附营业务为运输与农机技术应用培训、咨询与服务,农机销售增值税率为13%。分别设立有销售部、运输车队、技术服务部。销售部主要负责企业的农机销售及常规售后服务;运输车队除主要为客户运输外,也对外承接一些零星的运输业务;技术服务部负责对客户进行农机应用技术的培训、咨询、指导与服务,所有的收入统一向客户收取。2014年,A公司农机销售收入8000 万元(不含税),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为800 万元;运输收入450 万元,相关的进项税额33万元;农机技术服务收入200 万元,相关的进项税额5万元。该公司当年按“营改增”办法缴纳了增值税:

(8000×13%+450×11%+200×6%)-(700+33+5)=363.5万元,但税务机关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没有分开核算,于是调整为:(8000+450+200)×13%-(700+33+5)=386.5 万元,导致企业多交增值税23 万元。企业如何筹划,可降低税负?

二、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方案一、分开核算。

该公司在“营改增”前,向客户销售农机并同时提供运输与技术咨询服务,属于增值税中的混合销售行为,统一按农机销售主营业务13%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后,该销售行为属于兼有增值税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的混业经营行为,其中农机销售属于“货物销售”,适用税率为13%;运输收入属于“交通运输服务”,适用税率为11%;农机技术应用培训、咨询与服务属于“技术咨询服务”,适用税率为6%。

根据营改增政策规定:纳税人从事“混业经营”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或应税服务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因此该公司应当分别按农机销售、运输、技术服务设立收入明细分类账,分别核算它们的收入,就可以避免“从高适用税率”的税务风险。增值税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

1.如果该企业没有分开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为:

(8000+450+200)×13%-(700+33+5)=386.5 万元,增值税税负率:386.5÷(8000+450+200)=4.47%

2.分开核算后,企业应交增值税为:(8000×13%+450×11%+200×6%)-(700+33+5)=363.5 万元,增值税税负率:363.5÷(8000+450+200)=4.20%

可见,分开核算后,企业增值税比不分开核算节约386.5-363.5=23万元,税负降低0.27个百分点。

方案二、将运输业务及技术服务业务剥离,分别成立相应的小规模纳税人公司。

根据“营改增”政策,年应税服务额未超过500 万元的为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本案例中,该公司2014年运输服务收入450 万元、技术服务收入200 万元,均未超过规定的标准,因此可将其独立成立两个小规模纳税人公司,按小规模纳税人的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其他条件同方案一。增值税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

1.农机生产厂应交增值税:8000×13%-700=340万元

2.运输服务应交增值税:450×3%=13.5万元

3.技术服务应交增值税:200×3%=6万元

方案二总共应交增值税为:340+13.5+6=359.5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

359.5÷(8000+450+200)=4.16%。

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税363.5-359.5=4 万元,税负率下降0.04个百分点(4.20%-4.16%)。

方案三、成立独立的农机销售公司,其余项目分开核算

根据2008 年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规定,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农机,税率为13%;另外,根据财税[2001]113 号《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第一点规定,批发和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也即农机产品在生产环节按13%税率计算增值税,在批发零售环节免增值税。因此该公司可根据这些政策精神,设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机销售公司,由农机生产厂卖给农机销售公司,再由农机销售公司对外批发或零售给客户,这时,在生产厂卖给农机销售公司这一环节按13%缴纳增值税,而在农机销售公司对外批发或零售这一环节免交增值税。假定农机生产厂按7000 万元的价格卖给农机销售公司,农机销售公司再按8000 万元批发或零售给客户,运输服务收入与技术服务收入仍归在农机生产厂,但分开核算,其余条件不变。增值税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

1.农机生产厂应交增值税

(1)农机销售增值税:7000×13%-700=210万元

(2)运输服务增值税:450×11%-33=16.5万元

(3)技术服务增值税:200×6%-5=7万元

农机生产厂应交增值税合计为:233.5万元

2.农机销售公司应交增值税

农机销售公司对外批发或零售8000 万元,按政策规定免税,因而农机生产厂卖给农机销售公司的进项税也不能抵扣。应交增值税为零。

方案三总共应交增值税为233.5 万元,增值税负率为233.5÷(7000+450+200)=3.05%。

可见,方案三比方案一节税363.5-233.5=130 万元,税负率下降1.15个百分点(4.20%-3.05%)。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农机生产厂卖给农机销售公司,再从农机销售公司卖给客户,定价要合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销售额,会导致税负上升的风险。

方案四、成立独立的农机销售公司,同时将运输业务及技术服务业务剥离,分别成立相应的小规模纳税人公司。

为了享受农机批发零售免交增值税及小规模纳税人低征收率优惠政策,可独立成立专门的农机销售公司,并将运输业务与技术服务分别独立成两个的小规模纳税人公司。增值税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

1.农机生产厂应交增值税:7000×13%-700=210万元

2.农机销售公司应交增值税:农机销售公司对外批发或零售8000万元,按政策规定免税,因而农机生产厂卖给农机销售公司的进项税也不能抵扣。应交增值税为零

3.运输服务应交增值税:450×3%=13.5万元

4.技术服务应交增值税:200×3%=6万元

方案四总共应交增值税为:210+13.5+6=229.5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

229.5÷(7000+450+200)=3%。

可见,方案四比方案一节税363.5-229.5=134 万元,税负率下降1.2 个百分点(4.20%-3%)。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个方案中,还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农技推广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创造条件,使企业的农机应用技术服务收入符合条件,从而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纳税筹划案例的增值税税负情况综合比较

综合上述案例分析,现将各方案的增值税税负情况比较如下表:

从上表可见,在农机混业经营企业中,成立专门的农机销售公司,并将那些规模不大的附营业务如运输业务、技术服务、装卸搬运等剥离出来,成立小规模纳税人公司,增值税税负最低,可以充分享受“营改增”政策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国林“. 营改增”试点企业混业经营的税收筹划[J].税收征纳,2013,(05).

[2]葛长银“. 营改增”后企业“混搭”业务的财税处理[J].财会学习,2014,(1).

篇9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810.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2-0153-03

作者简介 伍红,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纳税筹划风险分类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企业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税收立法层次较低,法律还不健全,现有的税收规定中法律法规少,规章以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多,从而造成税收法令政策的规范性、刚性和透明度明显偏低,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原先所选择的节税策略失去原有的效用,使纳税筹划失败,甚至面临被税务机关查处的风险。如:某企业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万元,如果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应纳个人所得税1.425万元;如果设立为有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1.62万元(微利企业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选择个人独资企业形式,可以节税0.195万元。由于从2008年1月1日起,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为25%,微利企业为20%,这时,如果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税负不变,又如选择为有限公司,则税负降低为1.2万元。由于政策调整,有限公司的税负反而比个人独资企业税负低0.225万元。

2、财务风险。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负债的利息可在税前扣除,即享有所得税收益;而股息则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享有所得税收益。所以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考虑利用债务资本。一般而言,企业筹资的债务资本额越大,则税务筹划的空间越大,获取可能的纳税筹划收益也就越多。然而,过多的债务负担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一方面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减少股东的财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借贷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的收益较高,获取税收收益也较多,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除了要考虑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收益及税收收益外,还要考虑其中的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防止企业出现过度负债。

3、经营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对企业未来行为的一种预先安排,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或对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就很有可能失去纳税筹划的必要特征和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有可能加重税收负担。因此,经营活动的变化时时影响着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面临由此产生的风险。

4、法律风险。由于涉税事项不是纳税人单方面的问题,税务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特别是筹划中税法的适用具体事项认定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同,纳税人的理解和税务机关的认定很有可能会产生冲突。如果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发生对法律理解的偏差,那么税务筹划就可能蜕变成偷税行为。目前,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再加上税务执法人员又参差不齐,税务筹划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比如:同一筹划方案,税收任务宽松的地方或税收任务宽松的时期很容易获得通过,但是在税收任务重的情况下就很难认同,纳税筹划方案就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被视为恶意避税而加以否定,因而产生风险。

5、信誉风险。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强调品牌意识。企业的税务筹划一旦被认定为违法行为,企业所建立起来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增加企业未来经营的难度。比如,虽然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获得解决,但如果纳税人的大部分筹划方案都与税务机关有争议,都需要通过复议诉讼才能够解决,虽然企业最终获得了节省税收的经济利益,但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未来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那么纳税筹划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影响纳税筹划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一)内部风险因素

1、筹划人员的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纳税筹划要求筹划人员要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不仅包括财务、税收、相关法律知识,也包括与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因为纳税人能够拟出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选择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纳税筹划方案,几乎完全取决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一般说来,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与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成正比关系。如果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及相关业务比较熟悉,甚至是相当的熟悉,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某公司系商品流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融资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04年6月份,该公司按照某公司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并取得税控收款机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面注明的价款是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该公司制定了两套租赁方案:方案1:租期十年,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归某公司,租金总额1000万元,某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方案2:租期八年,租金总额800万元,某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租赁期满,另一公司将设备残值收回。设备残值200万元。通过计算,方案1公司获利=1000÷(1+17%)-500-6.03-0.3=348.37(万元);方案2公司获利=415-20.75-2.08=392.17(万元)。通过上述筹划分析,该公司的财务部门最终决定选取方案2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然而,根据税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应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因此,某公司在计算应纳营业税税额时,不应采用按照融资租赁业务确定的营业额,而应采用服务业的确定标准,即营业额为收入全额,不应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故,某公司获利应=800-44-(营业税及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0.8(印花税)585+200=370.2(万元)。税务机关判定该公司偷逃营业税税款及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并按天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由于公司财务人员对相应税收法规的错用,导致该融资租赁业务税收筹划的失败,反而为此承担了不应该的税费损失。

2、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首先,税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而制定的。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依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其次,企业要获得某项税收利益,其经济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否则就会面临风险。并且,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可能性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某些方面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

3、操作执行。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实现。即使有了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实施程序和措施,或者没有得力的实施人才,或者没有完善的实施手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纳税筹划的失败。影响操作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筹划实施程序,没有把方案中的涉税事项下达到具体的相关部门。企业的纳税环节多种多样,贯穿到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筹划方案设计妥当后,如果没有具体部门和人员去落实和协调,一方面会使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人浮于事,另方面,各个相关的关键部门不知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哪些环节发生了哪些税种的纳税义务,更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业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节税,使得纳税筹划方案难以有效实施。

4、纳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与其他经济业务活动一样,不仅要受到法规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也需要付出一定量的必要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纳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成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直接成本。指纳税人为节约税款而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设计成本包括支付给税务等中介机构的咨询费以及内部相关人员的工资或奖金。实施成本则是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包括对自己的纳税人身份、组织形式、注册地点、所从事的产业、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处理等作出相应的处理或改变等事宜的成本。(2)机会成本。指采纳该项纳税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它方案的最大收益。纳税筹划过程本身是一个决策过程,即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某个可行且整体税负较低的方案,但选定一个方案必然要舍弃其他方案。这样,在选择某一税务优势方案的同时,可能会牺牲另一方案的非税优势。这种由于选择而牺牲的非税优势就是此项筹划的非税成本,即机会成本。(3)风险成本。企业因筹划方案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筹划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例如,筹划中使用的偷税手段被税务机关识破而补缴的税款甚至罚款等。因而,任何一项有效的纳税筹划是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比的基础上,选择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二)外部风险因素

1、法律政策因素。根据纳税筹划的概念,纳税筹划必须有严格的政策法律作依托,必须在税法或法令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采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来进行,因此法律政策因素是引起纳税筹划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在法律政策选择方面。如果纳税筹划人对法律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纳税筹划就很可能成为偷税和恶意避税的代名词。现阶段我国税收法律内容复杂层级很多,并且多数法律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如果与相应的法律精神理解有偏差,就会使纳税筹划失败。其次在法律政策变化方面。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为一国的税收政策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因此,一国政府的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实效性。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发生变化,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更差,一些税收细则会出现频繁的变化,增加了纳税筹划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税法政策,不能及时合理地变更方案,仍然照搬过时的方案,就会面临筹划方案失败的风险。

2、执法因素。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由于许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我国国情比较复杂,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又高低不齐,这些都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遭遇一些税务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从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或者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企业纳税筹划成为一纸空文。

3、外部经济环境因素。企业纳税筹划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是导致纳税筹划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某些行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投资环境不完善,需求状况不确定,经营风险可能较高。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争取税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这些外部因素在纳税筹划时也不得不进行考虑。

三、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纳税筹划的风险是无时不在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各相关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方便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对纳税筹划存在的潜在风险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

2、明确纳税筹划责任,规范纳税筹划程序。企业应明确纳税筹划的责任部门,由其统一协调纳税筹划事宜。同时,规范纳税筹划的流程,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结果――修正方案”程序规范操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人。企业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薄,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基本依据。

篇10

一、当前时期下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1.对纳税筹划认识不足。当前,有不少企业忽视了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也不够重视纳税筹划问题。首先,认为纳税筹划等同于偷税、避税,实际也确实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税收负担不合法的实施“筹划”。由于企业实施的“筹划”并非真正意义的纳税筹划,所以最后没有实现节税目的不说,还面临着偷逃税款的责任。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企业不具备生产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达不到开展纳税筹划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理论研究的顺利进行。而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发展下,企业树立了新的纳税筹划观念,同时积极主动的开展了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工作。

2.纳税筹划风险问题。纵观当前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施现状,多数纳税者实施纳税筹划时均错误的以为一旦实施了纳税筹划就能够降低纳税负担,保证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对纳税筹划存在的风险问题直接忽略。一方面,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特点;主观性判断是否科学合理对纳税筹划方案的确立及贯彻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纳税筹划的效果不好,那么就成为了纳税者的风险。另一方面,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明显;真正的纳税筹划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需得到税务行政部门的认可。因为就算纳税筹划是围绕着相关法规开展的,但也会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力度薄弱而阻碍了纳税筹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最终导致方案应有的功能作用难以发挥。

3.税收征管水平有待提升。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和西方国家的税收征管水平相比还有待提升,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征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及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等所致。特别在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方面,征管效率低下引起严重的税源或税基流失。倘若偷税的获益要比税收筹划的收益及偷税风险高,那么纳税者将摒弃税收筹划活动。

4.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纳税筹划是一项事先安排与规划的活动,只要企业一发生经济业务,就不能进行事后补救。所以一批复合型的纳税筹划人才必不可少,不仅要掌握税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纳税筹划过程中,纳税筹划人员应根据相关税法进行,及时获悉国家税收政策更新情况,掌握企业业务流程,科学比较和选择各类纳税方案,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当前有不少企业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

二、解决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对策

1.对纳税筹划的含义正确认识。科学合理的认识纳税筹划的含义,确保纳税筹划在相关税收政策导向下良好运行。所谓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尚未尚未发生的应纳税行为进行事先安排与筹划。避税应是纳税者在熟知税法及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合理安排,实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2.防止纳税筹划风险。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认识立法目的,落实纳税政策;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应始终以合法性原则为基础,对政策规定充分熟知是防止纳税筹划风险发生的前提条件。二,认真细致考虑当地税务征管的实际情况及要求,保证当地税务机关支持纳税筹划活动。三,企业可聘请纳税筹划方面的专家,以促使纳税筹划呈现出权威性及可靠性。纳税筹划属于综合性学科范畴,涵盖了纳税、财务、经营管理等各环节部分,具有十分明显的专业性特点,需专业技能水平高的专家进行实践操作。所以凡是涉及到企业全局的纳税筹划业务,应聘请像注册税务师这样的专业人员负责。

3.正确处理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我们都知道,税务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中占据主要地位,主要任务是管理国家税收。所以要求税务部门应不断强化管理监督机制,防止一切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此外,纳税筹划的实践成效和税务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应充分掌握与了解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及步骤,彼此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认真分析研究纳税法规当前的发展情况,正确理解税法,并且在处理比较模糊及新的事物时应获得税务机关与征税者的支持。

4.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现行的优惠政策通常以对产业的优惠和对地域的优惠为根本。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比较各行业所享受的纳税优惠。国家出于对社会、政治及经济目标的考虑,为纳税者制定了相应的纳税优惠政策,主要通过纳税利益来科学引导人们的活动,唯有保证运用的合理性方可实现真正的利益目标,所以纳税者应掌握了解税法与国家相关政策的更新情况,以会计与纳税两方面的角度关注各细节问题,树立全局性意识。

5.加强培养纳税筹划人才,与中介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企业要加强培训所有涉及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他们制定纳税筹划方案的能力以及方案执行力,并能有效管控纳税筹划风险。一方面,企业在应聘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人才时应全面考核他们的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一些具有较强综合性及系统性特点的纳税筹划时,应积极与中介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把纳税筹划方案委托给中介机构,不过委托的同时,企业依旧要管控好纳税筹划风险,防止因委托的纳税筹划方案效率低下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6.完善企业税收征管。根据税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构架,改进与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权限,将各类专业化突出的风险管理职能,如税收风险分析、企业的风险监控等,从属地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保留一些制度性安排和事务性管理服务职能。对于各项能力都较强的税收管理人员,应负责风险系数大、业务繁琐的工作。此外,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税收管理分析模型。比如加强管理企业的税源户管,防止出现漏征漏管户情况,不仅要全面运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资源,掌握企业当前的资料信息,明确具体的应办税务登记户,而且还应和财务等主管部门加强协作,开展相关培训与宣传活动,培养全员树立良好的纳税意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