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业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经济 商业管理
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势
一般来说,集群化商业模式优势在六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得到体现,具体来说:
从产品流通价值角度来看,区域性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开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务物流成本,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高,地区竞争力得以整合发挥(朱小斌,2010)。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内部生产剔除了重复性过程,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而企业受益于集群化条件也会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从容,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商业模式将产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机分割,各部门能够自主实现商业人脉拓展,通过交流学习而使得创新协作力加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依靠集群经济实力、科学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术支持来改革和创新市场体制,发挥市场经济效应(李伟清,2013)。集群化商业模式对于经济资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产业群落内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群落内部和外部兼并整合业务加强,集群规模实现有限幅度的扩大。从集群化的内外交流来看,一方面,产业集群具有优势外溢效应,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内吸作用,外部资金和资源不断涌进,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旅游产业引入集群化商业发展模式是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和实现内外经济资源互补战略的必要步骤,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体利益性来约束和聚集以分散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搭建旅游企业公平、互补以及审慎化的行业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达成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效果也为旅游产业继续奠定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提供了发展基础。
旅游集群商业模式条件下内在利益合理性证明
包含旅游行业在内的任何商业集聚发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维持条件,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规模、信息不对称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遵循合理的群体利益分配规则是集群得以坚实存在并发展的必要条件。集群化商业模式的优势体现一般与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密切相关,为了求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利益合理性,通过基于SHAPLEY数值的单项求解过程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条件(赵文潇,2013),具体如下:
建立旅游企业商业集群数集M={1,2,3…N},其中数集内旅游企业可以建立N≥2的子数集组织,以特征函数S(T)表示,子数集可以通过均衡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个旅游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指令提供,集群企业的利润回报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归纳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设T为S博弈随机抽取的旅游企业子数集,且T数集内不存在全部样本参与数集组织活动情况,则子数集既得利益分配额无限趋近于零,得出:
(2)
假设集群内旅游企业参与群体性活动并得到利益分配,则其与标记M不具有显性相关性;假设集群内存在利益对立企业α和β,则可表示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就代表集群内利益由N≥2个独立企业协作完成,满足三个公理N维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如表1所示。
假设在产业群落内存在旅游企业1、2和3,提供有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三家企业通过协作方式进行上下游业务开展,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联合利润留存相对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单独旅游企业1的经营成本利润情况如表2所示。
与单独开展业务相比,在集群化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1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0-109/6=11/6;旅游企业2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1(计算方法同1);旅游企业3留存利益增加值为68/3(计算方法同1)。因此,通过产业群落内部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作用来分配集体利益可以体现出集群商业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数值分配规则具有促进集群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得旅游商业联盟不断吸引新资源,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让组织成员感受个体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落成员推崇(张鸿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业模式的建立原则
(一)注重集群内企业责任感的发挥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集群组织建立要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即组织内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不违背组织利益最大化准则,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以灵活激励作为发展理念,使得组织内成员有动力参与集群活动和商业创新,认可合作大于竞争模式,通过建立“Y值激励法”来发挥最高水平(饶品样,2010)。
在“Y值激励法中”,Y=,即使得激励程度得以量化,当Y>1时,组织内成员对于组织发展具有积极配合性,协作成本少,而协作利润较高;当Y1的频率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通过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负激励的方式来对冲完全正激励或完全负激励风险,落实到实践便是“有奖有罚”,对积极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实施奖励,对消极懈怠的企业则施加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直到消极配合企业开始转向积极协作,从而达到群落内每家企业都能规范化发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优势及合作的有效性(饶品样,2010)。
(二)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下的内部监督原则
成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依靠科学统筹而不是纸上谈兵,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弱势企业出局而强势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一过程不是封闭的线性系统,而是具有循环性质的开放式环形系统,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业在未来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达到可控水平就至关重要。因此,要规避这种潜在的市场淘汰风险,就要在集群产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信用水平评估机制,将企业家个人主观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对集群的偏离成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维持集群的主导力,将群体经济分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保证区间,以始终具有良好的群体工作状态和效益稳定性。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模式的因地适宜原则
第一,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的建立,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只有在乐于协作和群体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够尽个体最大努力来维持并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内成员的“同荣辱、共进退”,避免个人利益原因而导致的对集体利益、集体规则的背叛(王兆丰,2012)。
第二,营建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轻松友好环境,将合作氛围由竞争建设为和谐共处,消除恶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间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的互相诘难、仇视和报复现象。
第三,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之互相称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联动利益函数,防止个体利益违背集体利益、集群化发展反而拖累独立自主发展现象的出现,实现组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利益均衡。
结论和建议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必定向集中、整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趋近,旅游集群化商业模式在规模经济、管理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都开始展露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企业过于弱小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弱点,旅游行业的集群化经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家共同推动,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为旅游企业集群中的主导者,带领群落内全部旅游企业共同发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内部化经营为基础,将专业化分工落实到互有联系的不同环节,通过公司来主导核心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余环节则尽量实现外包经营。
二是创新旅游集群公司运作模式,将“大锅饭”模式转换为“利益联盟”模式。通过联盟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步骤1中的非关键环节外包经营,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体性优势,明确群体目标,减少群体维持成本消耗。
三是组建集群企业影响力品牌,推动市场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成员要共同努力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内部和外部经济主体、不同行业间、不同利益方互相销售的方式来提升顾客附加消费值,例如实行积分制、优惠券制。
四是加强集群企业协会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协会成员公平、公开、公正的参与群体性意见发表,确保母公司对集群成员的较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避免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赵春梅,2011)。
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性指导监察作用,以局部计划经济模式来消除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尽管多数产业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力量的放开,但是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等集中性发展依然不能离开政策的多方面指导,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旅游行业的发展精神指导,保持旅游第三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增速。
参考文献:
1.李伟清.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显著性及绩效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J].管理世界,2010(7)
3.张鸿敏.旅游集群风险与风险传导[J].经济导刊,2012(5)
4.饶品样.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动态演化机制[J].旅游科学,2010(9)
5.赵文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新趋势[J].金融经济,2013(10)
篇2
何为用户体验式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围绕客户向往和喜爱的角度,营造主题式全景身心灵体验,它包括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以及营造360度全景式关键记忆链互动模式,美国一所大学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去否想去某个景点反复游览,关键不在于景致如何,关键取决于那个景点带来人们怎样美好幸福的记忆。
试验是这样的:他们针对打算出游的学生发放一份此次旅游期望的调查问卷,看看在出发之前他们会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会让他们有负面或者正面的体验,并给每个人手腕上配了一个资料记录器,让他们在旅行中使用。但记录器发出声音的时候,学生们必须针对问卷回答相同的问题。将他们此时的回答记录下来,一天为7次,结果四周之后,要求大学生们必须靠记忆复述一遍他们美好经历和尴尬体验,最后并回答一个问题:入过事先知道本次旅游不如想象那样美好的话,还会参加这次旅行嘛?
答案超出想象:不论是对旅游度假期待情绪还是回忆,都比旅游本身更有趣。更令人惊讶的是,当问及还会不会再去那个景点时,他们反应和度假感觉关系不大,而是对度假记忆起到关键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旅游景点能够围绕给游客带来美好记忆构建体验互动模式,要么他们再一次光临的概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两个亲身策划的旅游案例,进行分析:
1、云南玉溪映月潭生活禅修闲度假中心
这家坐落在在云南玉溪的度假中心,原本主打温泉项目,但是周边已经有8个温泉度假村,如果还是按照这个路线来走,只能是恶性竞争,谁也赚不到钱,面对这样的困境,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离着度假村附近有一座庙宇,而来度假村度假的人士往往都是对佛教有所感悟的高端客户,因此结合这样的背景和资源,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生活禅休闲度假中心,通过禅文化的生活方式的导入,使之形成体系和特色,让每一个身处都市,面临各种身心压力的人士有一个放松身心的所在。
视觉层面:特别重视房间里氛围的营造,通过竹制品、蒲团、佛教、念珠的饰品氛围营造,让人们仿佛到了一个清净的世界,简约中让体现静的价值。
听觉层面:每个房间和整个景区配置了高品质的音响设备,游客可以随意点播各种佛教音乐和自然音乐,关键之处特别营造了水生花卉景观,种植了大量的荷花和莲花,我们知道莲花是唯一同时开花并同时结果的植物,通过情境的营造,让游客体会到佛教所推崇的莲花——超脱红尘,因果相生的深意。
味觉层面:通过全素自然饮食与禅茶一味设计,让人们恢复原本的味觉状态,感受到一味一世界的精妙。
嗅觉层面:通过佛香和沐浴spa香薰,净化身心每一个细胞。
触觉层面:度假村内每一个角落都放置具有标志性的雕塑和道具,如在湖边的一棵树,树上挂着各种祈福风铃,触摸它让人们产生幸福的感觉。
感觉层面:聘请著名赵州禅寺的高僧和各地寺庙的高僧大德,开坛授课,让游客在心智上得到升华和观念的解脱。
通过每个关键点的营造,让每一个游客来到映月潭,总体产生记忆点:净化心灵的福地。从而把简单的温泉度假项目进行产业升级,成为心灵文化胜地,并籍此成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全国佛学爱好者,尤其是许多高端人士的心灵净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因为他牢牢占领了每一个到访者的心智,引导人们在繁华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内心和淡定,从而与那8家温泉度假村相比,做到不战而胜,进而通过口碑迅速打开市场扭亏为盈,并带动了当地别墅的销售,形成了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这是对个现有景点的升级与改造,而对那些新的景点又该如何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户体验商业模式呢?
2、上海崇明紫海鹭缘浪漫庄园
当笔者三年前考察中国第二大岛上海崇明岛时,被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吸引,但遗憾的是这里除了东滩观鸟、东平森林公园外,就是一般的农家乐,缺少特色的主题旅游景点,因此决定在崇明开一家独一无二的生态观光农场,根据现在倡导低碳环保,人们追求浪漫轻松的生活,根据调研和反复研究,发现在国内还没有成规模的薰衣草农场,而这一标志性景观是很多年轻人所向往的,不需要教育市场,凭借过去对法国普罗旺斯的向往与记忆,塑造中国的普罗旺斯浪漫伊甸园。为此做了以下的设计与安排:
视觉层面:以大片紫色浪漫薰衣草为基础,同时种植大面积的波斯菊、玫瑰、向日葵、柠檬马鞭草、鼠尾草等香薰景观花海,为消费者眼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视觉记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营造浪漫的主题,包括每个摇椅、步行道,甚至树上的鸟巢都设计成鸡心的造型,用细节感动每个追求幸福的情侣。并为新婚群体、热恋群体、相亲人士、生日酒宴提供美丽赏心悦目的身心体验。
听觉层面:庄园每个角落都安放园林景观音响,特别备选了上百首中西浪漫名曲,伴随花香阵阵,彩蝶飘飘,美妙的音符让来这里的女性朋友过耳难忘,另外安装了“一见钟情”的晚钟,传送浪漫的氛围。
味觉层面:餐具采用造型特别的心形,紫海鹭缘设计建设了独特的星光音乐酒吧,和钢琴浪漫餐厅,星光酒吧整体用透明的彩钢和玻璃构成,晚上可以遥望漫天的星斗和月亮,点点星光照进酒吧,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上的体验。钢琴浪漫餐厅整体形象犹如一架巨大的钢琴,嵌入在紫色的海洋中,浪漫的钢琴曲,让人仿佛回到了梦幻的世界中,同时庄园提供的纯种白马,宛如自己就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畅游其间令人神往。
特别推出的香薰土鸡汤和含有薰衣草的香薰崇明糕,让游客在感官上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体验,一吃难忘。
嗅觉层面:庄园内各种香薰植物争相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营造了很好的恋爱感觉和甜蜜味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呈现出来,离着庄园半里之外都能闻道。
触觉层面:庄园内有白色马匹和鸳鸯,特别养了中国只有四百只的网络神兽,通过和动物情侣的亲密接触,产生了深刻的记忆点。并提供独特的爱情开心农场,让情侣们动手一起营造爱情的果实。
感觉层面:通过许愿墙和爱情林、爱情花园的互动营造由于给游客营造了难忘的记忆,我多次遇到冬天和初春很多前来游玩的游客,虽然没有开花,但是在这里他们能感觉到那份浓浓情调,只是在花丛里坐坐都感到分外的惬意,这令我感到惊讶,原来美好的记忆对景点的影响如此之大。
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创新对策
目前,农业旅游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特色和趣味的旅游形式,它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播民俗文化和生产文化发挥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农业旅游带给现代居民回归自然,在自然中释放自己,令更多的城市居民获得全身心贴近自然的生活。根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各类休闲农业旅游接待人数与经营收入都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仅仅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全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已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当前现代农业旅游的商业运作模式依然以传统的产品模式为主,出现了用户研究滞后、产品品牌建设落后、产品营销模式陈旧、管理服务不规范等与现代农业旅游发展不相符的矛盾问题,迫切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来改变当前农业旅游的被动发展状态。由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及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状况,对商业模式创新对策加以探讨。
一、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及商业模式概述
(一)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作用
1.大众休闲时代农业发展条件和机遇。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正在直线上升,增长速度飞快。从2014年刚刚出炉的中国成绩单中可以看出,我国2014年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已有7个省市的人均GDP破万。此外,我国居民在法定节假日上,共有125天公休假日,其中有10天的带薪假期。因此,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渴望也日益增强,这都充分说明我国已具备休闲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农业旅游的大力发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参与的表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4年由国务院颁布并实施,该文中提及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要点。其中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息息相关,它们都利用了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发挥了生态优势,从而突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具有多样化、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同时,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途径。
3.有利于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农业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在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购买了文化和精神产品,充分享受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农业生产,使得旅游者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与此同时,旅游者进入乡村也带来了现代的思想与城市的文明,推动了城乡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现代农业旅游与商业模式
1.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运用的一种系统,充分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能够促进旅游者消费的服务。与一般的企业运营商业模式相比,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依托性、价值性、风险性和高要求性。首先,依托性体现在农业旅游领域内依托多个产业发展,满足其旅游者目的地旅游的精神需求;价值性体现在为农业旅游创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风险性则表现为旅游者需求的改变而造成的商业模式的多变性;高要求性是指农业旅游商业模式需要更好的产业策划、更优秀的管理团队、更为广泛的参与以及合作,更需要品牌建设的加强。
2.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首先,在用户方面存在滞后性,策划与决策上无法跟随时展的脚步;其次,产品未形成品牌化,不具备本身的竞争优势与顾客体验,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第三,宣传和营销模式陈旧,缺乏“年轻态”。第四,非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导致服务存在偏差。对于旅游景区来讲,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必不可少,农村旅游景区更是需要专业的经营管理,乡村居民没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感受。
3.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于现代农业旅游的必要性。首先,可以提高农业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体验和感受;其次,促进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立起具有文化内涵、精品以及特色的旅游产品生产体系,扩大品牌影响效应;同时增强农业旅游经营管理能力,以用户为核心,提高策划和决策的“数据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
(一)旅游发展环境策略
企业商业模式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作为保证,由此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主导营造作用,首先,保护和扶持农业旅游资源。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涉农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保护,进而做好相关扶持工作;其次,优化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利用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措施不断完善农业旅游区域内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规范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二)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
产品定位和开发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关键的一步,产品定位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产品的开发则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销路。例如农业旅游当中所涉及的文化创意、文化创意包装、文化旅游产品都是经过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之后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文化创意是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的核心内容,以文化为主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农业旅游产品的价值,形成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从而造就强大的产业生命力。
(三)品牌营销策略
经过产品定位与开发后,农业旅游的发展就面临着市场竞争力的巨大挑战。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旅游景区的独特性,使之与其它农业旅游的区分度增大,从而彰显出地方特色与旅游项目特色,以避免出现雷同等现象。品牌营销策略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三个方面,进而增强农业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四)市场运营策略
农业旅游的市场运营策略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和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旅游发展当中,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已经具有明确的分工。从农业旅游角度上说,农业旅游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而管理权则是依靠农户和相关企业,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到农业旅游管理上来,仅仅体现在政策上与资金上的扶持。
(五)产业链发展策略
现代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大更多的价值。一是围绕农业旅游产业,大力调整产业机构和发展相关服务业、交通业、物流业、加工业等,扩大产业链条,革新县域经济结构;二是以乡村建设为载体,建立农业旅游绿色食品、旅游产品开发等主体产业,打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品牌;三是围绕旅游服务,建立涉及水果、畜牧、蔬菜等农村产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旅游营造更好的经济环境,实现了农业旅游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发展集聚式旅游,扩大产业链条
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主要是整合空间内部资源,将多种旅游要素整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旅游产业链、价值链,最终建立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区。农业旅游集聚效应得以产生,主要源于当前情况下农业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重构农业产业链条,创建以农业旅游产品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点,对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农业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二)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
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是现代农业旅游的重要基础,因此基础创新就是以旅游者为中心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设计。首先,消费者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给不同的产品。其次,所开发的产品必须具备应用价值,并符合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对现有资源实施创新利用;最后,以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为核心,优化商业模式,建立一体化的模式优化体系,在给与消费者良好体验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三)产品升级与体验
在满足旅游者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之上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突显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创新,即产品升级、产品个性化设计以及增加体验活动。该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形成,旅游者的需求不断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化需求,而是个性化、能够体现与众不同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因此在核心创新方面,首先,促进产品升级和个性化设计,其次,提高旅游者体验感受指数。
(四)打破农业旅游产品的空间限制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扩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维度,保证基础产品和功能产品研发,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使特定旅游资源更具主体性与功能性。同时,加大对发展产品以及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未来产品的研发,打造农业旅游高端品牌。其主要针对高收入旅游者。因此,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门别类,才能把握关键创新。
(五)高水平、高品质的管理服务
根据农业旅游的实际关注点,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满足旅游者对农业旅游特色性、参与性、原始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首先要从细节入手,以流程再造为主要手段,以追求卓越为最终目标,努力开发高品种的服务模式;其次要从自然入手,以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为主要核心点,以热情、温馨、亲情等感受为最终目标,做到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爱民.“美丽中国”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1)
[2]孙金晶,卢凤君,金琰等.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园艺,2014(2)
篇4
2008年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对于北京众多商务旅游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入境游客大幅减少,国际跨国企业商旅开支的缩减,致使北京众多的高星级酒店目前都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住宿率下滑的现象。
面对国际形势造成的困境,为拉动区域内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局举办了“2009年朝阳区应对金融危机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系列高层研讨会”,希望通过政府的号召力,聚拢产业相关资源,搭建起政府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平台,为商务旅游企业之间提供了合作联系的机会。通过专家学者的智囊献策帮企业树立信心,团结企业共同渡过危机难关。同时,以商务旅游为切入点盘活区域内各相关产业链,强化商务旅游品牌对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供求转型导致产业滑坡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教授李仲广指出,旅游业面临多重危机,包括突发事件,比如地震、食品危机、公共卫生事件等;还有经济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中国旅游产业面临着供求转型的矛盾,李仲广认为这是造成中国旅游业大滑坡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一季度城镇居民的旅游人数增长了34%,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么火爆的市场情况,中国旅游产业却呈现一种“冷”的状态,整个市场的需求没有转化为产业的利益。随着假日制度改革和旅游需求转型升级,旅游经济运行面临供给转型跟不上需求转型的主要矛盾,与国民不断增长而且日益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相比,供给相对不足,商业模式相对滞后。
关于行业面临的内部危机,旅游企业急需规模集中与商业模式创新,从典型旅游业态来看,中国旅游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小、布局分散,科技含量低和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的问题。如何将良好的市场需求,转化为良好的企业效益,是旅游企业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个内部危机,旅游企业业绩下降,旅游供给结构性缺陷突出。业绩下降是表面的观察,供给结构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原因。产业界很多的供给并不是市场需要的,而市场真正需要的服务,业界却不知道怎么提供。近期国内各大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入住率普遍比较低,房间空置成为困扰酒店管理者的一大难题。因为入住率低,酒店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有一个产业三十年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旅游业,这是绝无仅有的。相对金融危机和突发事件而言,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产业自身的危机,如果不改变的话,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会面临生存不下去的局面。中国的旅游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李仲广表示。中国旅游业走向何方?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教授李仲广说,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的旅游业也需要一场革命。但是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呢?
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但是中国旅游产业本身之后的供给与之形成的矛盾却多年没有解决。“结构性供给矛盾将是中国旅游产业今后长期存在的矛盾。”李仲广认为。
要走出这个危机,第一个变革就是要从旅游大国变成旅游强国。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旅游产业新的竞争力都包含着这几个关键词――技术,产品,文化,人力资本,信息化。WTTC的竞争力显示证明,它们对旅游业有很高贡献度,单独依靠市场和体力劳动的产业发展,已经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了,这些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差距。
第二个变的方向就是建设现代旅游业。要进入现代旅游业的阶段,旅游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工具和人力资本,否则必然落在时代的后端。中国在世界的价格竞争力是最高的,但是环境,技术,人力资源,开放度等等是处在平均值,人文旅游大大低于平均值。
第三个变革内容就是民生角度。要关注休闲,度假和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在国家宏观战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新形势下,中心城市正积极向现代服务业城市和统筹兼顾城市的模式转化,必须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产业,综合休闲、观光和商务会展,提升生活品质,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性产业。
变革需要异业整合
大家都知道要进行变革,但是要从哪里开始?要怎么变?众多旅游企业,酒店企业还是困惑着。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饭店从奥运会以前的300多家,到奥运会后将近800多家,肉少僧多,因此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北京华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安学君说,市场开发真正的概念是找市场,这是主动要出去的找着你的定位。但是开发市场,不是说我换个名片,建立关系、投其所好,而是要对你的服务对象的不同国籍,口味,推出相应的产品,这才叫开发市场,培育市场。
智囊传媒总裁傅强认为,如果依然在传统旅游上下功夫,那么企业将很难把市场需求转化成收入。对于商务酒店来说,就是要在“商务”上下功夫,换句话说,就是改变以往酒店大多处在商务线的末端,被动提供服务的状态,打破行业整体的界限,需要全新的行业整合。
篇5
关键词:O2O;新型C2C;新型旅游业
2014年11月18日,由IDG资本主办的“硅谷对话北京”行业峰会如期举行。此次峰会将以“共享经济与O2O中的C2C”为主题,中美两国与会嘉宾通过专业、高端的对话,探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的O2O的发展机遇。
自2013年以来我国O2O市场不断崭露头角,一时间,打车软件,外卖平台,同城团购等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O2O的商业模式带给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一种新的思考。
而O2O中的C2C无疑是整个O2O中最耀眼的一个部分,在这里,线上到线下的高效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灵活得到充分的结合,这个崭新的市场注定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经济和供需关系,而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一、O2O与C2C的特点
1.O2O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可以通称为O2O。
O2O的特点是高效。众所周知,传统的信息传递必须遵守传统供应链的流程,信息的传递不可避免的受制于门店。而O2O模式以移动终端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传递。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实现信息搜索,同时信息搜索与消费这两个过程相分离,无形中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2.C2C
C2C指的是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交易,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作为卖方出售商品给另一个消费者,是电子商务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种模式。
C2C的特点是个性化。消费者普遍具有追求个性化的特点,所谓个性化也就是符合潮流、彰显特色的产品。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规模化的B2C模式具有许多弊端,也决定了C2C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终模式的地位。
3.小结
综上所述,依托于O2O的新型C2C带动整个服务业的革新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相比较于现有的O2O,新型C2C式的O2O的优势到底如何体现?
二、我国目前O2O的现状
1.老牌O2O的现状
(1)团购平台举步维艰
团购鼻祖Groupon业绩遭遇持续冷冬,目前市值预计甚至不足40亿美元,远低于2010年谷歌对其报出的60亿美元收购价。而反观国内,经历了昔日“千团大战”洗礼幸存下来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两大O2O巨头迟迟未能上市,倒是专注于做分类信息的58同城率先实现了IPO,抛开昔日环绕的光环,我们不禁会问:老牌O2O到底怎么了。
之所以外众多老牌O2O企业纷纷遭遇发展瓶颈,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O2O模式主要是在贩卖信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和服务者本身就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沟通,使得老牌O2O们所贩卖的信息的边际效用在不断减少,其结果注定是不容乐观。
(2)闭环O2O的弊端
所谓O2O闭环实际上就是指两个O之间要实现对接和循环。也就是由Online到Offline,由Offline再到Online。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增加用户粘性,但是实际上闭环O2O其实就像是一个笼子,把服务者和消费者们都套在这个笼子里,一旦一手握有服务者,一手握有消费者,那么就可以一面压榨服务者,一面压榨消费者,这样一来,获利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不过实际上,由于O2O本身并不像传统的电商一样完全通过Online进行交易,所以实现闭环的O2O成为所有行业参与者的难题。
不过换一种思维方式,既然做不出笼子,为什么不能够跳出笼子,改变闭环O2O的思维方式,开始探索新的蓝海。
2.新型C2C的崛起
在传统O2O遭遇重重困境之时,新型的C2C商业模式正在悄然的强势崛起。新型C2C打破了传统O2O的布局,目标是去中介化,直接摧毁线下门店,解放手艺人。
2015年3月1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美业O2O企业河狸家上线达一周年。在雕爷发出内部邮件中,晒出了河狸家傲娇的业绩:单日破万单。成立仅仅一年的河狸家目前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美元。
传统的美甲业中,美甲师需要依托于实体的店面,店铺老板为美甲师提供了一个平台,美甲师就必须将订单利润的一部分提供给店铺老板。这样一来,经过层层“剥削”,美甲师们最终拿到手的利润不足创造的价值的一半。
而河狸家美甲定位于“手艺人上门服务”,砍掉了店面以及跟店面关系紧密的类似于作坊的商业模式。河狸家为美甲师们提供了一个自己的平台。在这里,美甲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技艺自主定价,与客户协商合适的时间上门服务。美甲变成了每一位美甲师的艺术创作。她们获得的除了更加丰厚的利润,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河狸家深刻改变着美甲师的同时,也改变着消费者的体验。传统的到店消费无法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预约上门服务不仅充分考虑了消费者需求,而且因为不考虑门店成本,使消费者享受到了合理的价格。
3.小结
近年来,类似于河狸家这种新型C2C平台还有很多,当传统的O2O饱受争议之时,这种直接把消费者跟服务者相连的新型的C2C却同时受到了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好评,这样一来网络平台所赖以生存的流量势必会更加乐观。因此,虽然目前这些新型C2C还在争相烧钱扩大市场,其优势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用“雕爷”的话说:“羊毛出在猪身上”,最终的盈利不会是难题。
三、O2O中的C2C模式应用――新型旅游业
综合服务业中各类行业的行业特点和当下网络平台的现实情况,秉承着O2O线上到线下的理念,加之C2C消费者和服务者直接对接的思想。作者认为新型旅游业可以成为O2O中的C2C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该平台应主要致力于迎合当下“自由行”的旅游现状,撮合导游与游客的个性化对接。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助游、主题游等更加自由的旅游方式。此时,一个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导游如果能够帮助解决路线、食宿等一系列问题,无疑会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导游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时间安排等因素,摆脱了旅行社的束缚。因此,这种双赢的旅游平台势必会同时获得游客和导游的好评。
1.导游行为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商品价值=c+v+m,其中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m就是剩余价值。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的导游却只有微博的底薪,丰厚的剩余价值被旅行社夺走,因此,许多导游为了提高收入,只能与景区的商店合作,以求获取商店的利润分成。这样一来,就上演了导游变“导购”的闹剧。
C2C式旅游平台,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导游摆脱旅行社的“剥削”,而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帮助这些平凡的服务者实现自我价值,必定会得到广大从业者的认同和支持。
2.游客旅行体验因子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针对游客旅行体验设计了一份问卷,方便获得数据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数据297组。通过将数据录入SPSS中,分析影响游客旅行体验的9个因素的内在联系。
(2)KMO检验
用来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的KMO值为0.74(0.74大于0.7),因此该样本数据适合于做因子分析。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如下表所示,将影响旅行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因子。
①个性化因素。包括自主的选择景点、自主的选择时间、自主的选择同行伙伴以及可靠的导游的指导。这些因素体现了在旅行过程中,游客具有个人色彩的需求对最终旅行体验的影响程度。
②客观因素。包括可靠的游览信息,游览的安全性以及所游览景区的质量。这些因素反映的是游客旅行过程中的客观的,不受主观意志影响的因素。
③外界影响因素。包括他人的评价和景区的宣传力度,主要是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个体和组织对旅行目的地的评价。
(4)结果分析。在载荷矩阵所划分的三个影响因子中,个性化因素对游客旅行体验的影响最大。虽然其他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过依然说明,在人们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愿意针对旅行中的诸多问题自己作出选择,不是受限于他人。
3.小结
通过上述的导游行为分析和顾客体验分析,不难看出,旅游业虽然涉及许多内容复杂的服务,但是新型C2C式旅游业仍然有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论是服务者还是消费者都在竭力寻求自身个性化的需求,为新型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政策和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面对着问题重重的行业现状和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相信新型C2C式旅游业能够给出满意的答卷。
四、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从固定的PC端解放出来,创造了崭新的O2O的时代。以O2O为依托的众多C2C模式的平台顺应着时代的浪潮,也将迎来蓬勃的发展。这种崭新的运营模式不仅仅蕴含着更多的商机,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未来,O2O中的C2C的发展将会帮助我们实现共享经济,充分利用资源。相信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者们可以通过这些C2C平台获益,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闲置资产、普通的特长和能力、甚至闲置的时间来获益。
在曲折的经济发展道路上,O2O中的C2C因为其打开平台两端的特质,无疑天然的为共享经济开辟了最广阔的天地,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阳.从运营商的角度看O2O生态体系布局[J].通信企业管理,2015(1).
[2]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
篇6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4;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966-04
Research on Township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Industry Convergence Angle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LIU Dong
(Institute of Arts , 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was analyzed.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the loc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wnship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以提升城镇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内涵为中心,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了文化创意和观光旅游的双重特征,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和文化内涵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重点分析乡镇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途径、意义和作用,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作为实例,探讨了我国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期为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框架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优势资源的交叉融合实现相互渗透,建立新的产业链,从而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或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2]。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整体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化,传统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正逐渐被技术革新所削弱,只有不断引进、吸收、整合、优化不同产业的优势资源和商业理念,并通过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企业新的增长点,才能不断提升整个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融合
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创意为发散点,一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又能为地方旅游增添新的内涵和元素,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补性融合,扩大地方旅游产业的影响能力,形成全新的产业模式。追本溯源,文化旅游产业首先是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它是地方特色资源、经济、文化和技术等优势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综合产物,能够与传统产业融合,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良好的条件。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将地方文化进行整体包装,形成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准,符合国家政策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基于旅游产业的融合性和辐射面,以文化特色为轴线,将地方传统优势工业、农业、商业、地产以及人文景观进行有效整合,可形成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新型旅游架构,给旅游者以不同的体验,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形成资源协同效应。以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例,特色文化为先导可以丰富整个旅游园区的内涵,奠定旅游产品的文化基调,打造园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文化带动旅游的发展,提高整个园区的客流量,以达到聚集人气的效果;丰富的客流量又可为当地房地产行业和传统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协同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地方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3]。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应做好优势资源的高质量整合,夯实旅游园区的文化基础,同时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将文化融入到相关行业和产品中,并纳入整体规划,从而形成产业链。
1.2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
文化旅游产业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通过旅游项目拓展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整合文化与经济产业的能力。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不断创新,最终形成资源协同效应。不同产业由于自身功能、作用、技术、优势、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由于与旅游产业关联方式的不同,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途径也各有差异。一般而言,资源整合渠道主要包括资源优势整合、技术优势整合、功能优势整合以及市场优势整合[2]。
不同产业的资源优势各异,基于资源优势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能够使文化旅游产品更加全面,如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整合等。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是受供求关系所决定,不同产业或产品具有不同的市场调动功能,整合不同市场的旅游资源能够使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民俗文化节与地方旅游产业结合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而旅游产品的创新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优势产品能够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元素,它的引入和融合能够给旅游业带来科技含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投入,更需要其他资源的不断投入,发挥不同产业之间的连带与协调作用,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以面成片,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产业。
1.3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创造
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可以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3个方面来衡量。了解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创造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首先追求物质享受,在满足物质需求后会进一步加大对于精神产品的渴求。文化旅游产品融合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同时借助地方民俗文化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不同层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当地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传承地方文化,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最短缺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生态环境和精神解放,需要和谐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文化旅游业另一个重要效用就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将传统农业、工业纳入到旅游产业中,成为旅游产业的一环,其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都能够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共赢。只有将当地传统产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地方乡镇文化得到有效地传承和流转,才能够持续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地方乡镇及其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生活质量。
2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路径
中国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园,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城镇旅游多集中在休闲和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各种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文化类旅游产品投资较少,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小城镇旅游产品开发大多呈现以资源为导向、各自为政的状况,片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乡土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大大影响了小城镇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区域内各景区之间产品开发缺乏协调与联系,开发建设分工不明,竞争多、协作少,没有形成多样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和综合开发优势,从而导致产品类型重复,特色不明显。本研究以周窝音乐小镇的发展为例,剖析我国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的路径。
2.1 以文化为主线,注重发展方式的协同融合
融合文化创意元素、充分调动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用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文化特色的主线,围绕文化创意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以丰富的产品和文化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明确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交叉点、产品的交会点以及产业的互动点,寻找到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与策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立体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旅游业的单维性[3]。周窝音乐小镇隶属于河北省武强县,是我国西洋乐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制造乐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开发建设周窝音乐小镇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投资方尊重现有民居的历史价值,保留小街小巷风貌,依旧建旧、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风味和形式,彰显北方民居特色。同时,将音乐融入到整个旅游产业园区中,依托周窝乐器产业良好的基础,以拓宽延伸产业链方式实施“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了德国GEWA和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两家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对墙体立面、重要设施、村镇夜景、街角节点等地方进行视觉形象设计将都统一在以乐器、音乐为主题的符号中,着力突出了乐器制造的产业特色,让人们体验、享受独特的乐器文化。
2.2 联合周边产业链,有效整合不同产业资源
产业融合的实质是通过优势资源替代或互补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资源的整合开发中应充分调动不同产业的优势资源,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以乡镇文化作为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传统农业和工业,创新原有产品体系,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图1),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开发相关产品,丰富旅游业的产品形式,拉长整个产业链。在联合周边产业时,要有整体思维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他产业的积极性,通过整体宣传、整体开发、整体促销等统一手段将产品的开发、发展和销售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系统中,与文化特色进行有机整合,成为整个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应以旅游资源为纽带,以主题文化为切入点,构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路线,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打造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周窝音乐小镇的建设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本土居民分期分批迁出,将原有民居统一包装,建设了以各类乐器展览功能为主的博物馆16个,以各类商业经营功能为主的门店80余个,以餐饮住宿功能为主的旅社200余个。同时,结合乐器之乡、木版年画发源地的特点,打造一座民风古朴、原汁原味,集吃、住、行、娱、购、游一体的旅游景点。同时,周窝音乐小镇还创办了全国最大的麦田音乐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狂欢,将音乐制造、音乐旅游、音乐演绎完美结合,借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2.3 协调统筹,完善和提高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配套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政府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当加强协调配合职能,形成相互协同、相互搭台的保障机制,做好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4]。由于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和政府部门,这要求当地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联合协作机制,共同确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讨论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共同筹划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标、措施、步骤和产品开发的类别设计、时间安排、空间布局等方面能够有机结合和有效配合。周窝音乐小镇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政府部门的直接协调统筹,形成了统一的发展思路,保持一致的发展步调,使乐器产业、音乐文化节以及生态农业能够协调统一发展。另外,当地政府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护,通过租赁的形式与当地居民达成协议,将小镇民居转租给音乐人,将现代音乐文化与周窝传统音乐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发散点,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产业、文化创意特色和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从根本上摆脱了产业的单一性和旅游业的片面性。产业功能范围不断拓宽,形成了相互渗透的产品体系,以满足人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各个层次的需求,为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3 地方乡镇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所融合的资源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使旅游业边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业成为以服务为核心的庞大产业群体。在发展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地区现有资源,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3.1 统筹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行业联动协调机制
多头领导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产业涉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传统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干预,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产业融合效应[5]。目前,我国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乡镇不在少数,但资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门各行其道,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统一部署,建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旅游、工业、经济、城建等协调机制,制定符合产业大局的整体方案,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乡镇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含量
无论产品形式和商业模式如何变化,归根结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挖掘乡镇特色文化的途径非常广泛,包括旅游规划、项目建设、产品开发等。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国际旅游大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要求加强对旅游规划的重视,更多地引入国际或国内先进文化元素,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重视对旅游产品的细节开发,确保旅游项目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提升旅游者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效用;不断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旅游产品的创意含量,提升旅游产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3.3 创新商业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业模式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功能的发挥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弄清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制定商业模式的关键,只有相关产业都能够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分享收益,旅游产业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商业模式可以参考国际上成功项目的开发模式,针对大型主体旅游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专长,由专业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资集团、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投资组建成立项目制股份公司,综合运营产业园项目,实现创意产品、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合作共赢。同时可以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边界,推动项目执行的积极性。
3.4 重视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务质量
配套设施及服务质量是制约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创意园区、大型文体活动、创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览等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这对地方旅游产业的配套功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旅游者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须能够有相应的条件让旅游者获取更好的体验[5]。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行业,而是一种横跨多个行业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当不断开拓思路,促进文化产业向旅游业和传统产业延伸。
4 小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而地方乡镇在此轮发展过程中则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经济资源的不断流失,还有人力资源的持续输出,乡镇后续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从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地方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文建,陈 琳.产业融合框架下的农业旅游新内涵与新形态[J].旅游论坛,2009,2(5):704-708,716.
[2]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5):152-160.
[3] 黄细嘉,周 青.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12(9):131-133.
篇7
目前市场出现的互联网热潮,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碰撞,这种网络互联互通带动的产业跨界与融合,是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贯穿这一两年的热门词汇,一时间,仿佛说谁没有互
联网思维,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也看到雷军和董明珠打赌,马云和王健林打赌,都是互联网企业向传统经济体发起的“冲击”。但是互联网思维真有这么神?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就是对立的吗?我们知道,经济活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而互联网改变的是信息流,当然也正在渗透资金流与物流,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一些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传统经济体其实也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嫁接传统与新经济之间的渠道或者说桥梁。
如果深层次地去梳理互联网对经济的聚集、融合与跨界作用,我们会发现,以互联网为核心为纽带,在其产业内部与产业外部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产业内部看,互联网产业链正在进行更广泛的垂直整合,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设备制造商等加速将自身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一体化,抢夺“互联网入口”。在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领域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互联网高清机顶盒快速发展,市场占比由2012 年的 4.7% 上升到 15.1%
从产业外部看,互联网与零售、金融、教育、医疗等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一方面,传统企业积极向互联网迈进,传统商贸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网络零售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加速向传统行业进军,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纷纷推出金融服务或产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医疗等行业也持续快速发展。
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传统产业融合更加深化。不仅如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融合也在加速。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云计算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的挖掘,联袂在向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渗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手机为例,从1G时代到3G时代,从摩托罗拉的“大哥大”到诺基亚,因为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而陨落。
其次,服务业占比快速上升,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开始融合。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2014年上半年看,这种趋势仍在加速。而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融合的趋势是服务业制造业化,制造业服务业化。
怎么理解呢?比如服务业出现了产品化,标准化,连锁化的趋势,而这些本来是制造业的标配。像服务业中推出的金融产品,旅游产品,医疗产品等,这样的趋势是市场的选择,同时也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与推广。以旅游产品为例,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时,强调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等。我的理解里,转型升级的旅游产品,会是融合了现代农业,融合了度假养生、生态养老、文化民俗体验等现代服务产业,又会引导旅游地产的发展,升级地方生态经济发展。这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甚至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产业融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趋势之一。
篇8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科研事业和生活福利事业等。
根据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提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互联网,尤其是无线互联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地演绎着颠覆与新生。可以说,在当今商业社会,一切都将互联网化,而随着这场变革从根基上改变了人与人的关联本质和关联形态,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互联网最大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工具价值,而是它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及价值挖掘。
今天的企业可以凭一款产品横空出世独霸天下,以产品来颠覆,将成为商业生态里的常态。农业时代,以家庭为中心;工业时代,以企业为中心;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就是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彻底的“人即公司”化。公司边界被打破,出现生物型组织,社群将成为新的连接方式。现代企业更替加快,方生方死,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我们都很有危机感。
中国旅游业的提速发展就是这十来年的事,但在在线旅游日益凸显核心地位的这一两年,变化巨大,传统组织体系下的跟团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抛弃,而在线旅游又因其成熟度让一部分游客感觉“坑爹”。如何改造传统,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和无数互联网创业者一样,正在上下求索。
中国在线旅游增长迅猛,但渗透率很低,目前在线渗透率仅8.6%左右,还是以机票和酒店为主,但其盈利门槛在不断提高。2013年,艺龙佣金超过10亿元,可是亏损加大,即使去哪儿,也有1.87亿元亏损。
而在线旅游各大体系下,又有着不同的态势。
机票、酒店机会已微,但休闲度假领域的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细分市场依然有极大发展空间。如驴妈妈在全国率先开拓的景区门票在线分销和目的地自由行业务,虽然已经耕耘5年多,每年保持数倍增长,但加上其他跟随着开展该业务的企业,总量在整个景区门票预订市场中的占比还不到3%,要知道,2013年这个市场的收入在1400亿元左右。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基于新产品、新需求、新技术和用户体验导向的破坏性创新还是有可能形成对巨头的颠覆。
互联网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在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中,不变的是旅游的本质,变化的是在创意、产品、服务环节更人性化、体验更好。游客在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旅游业本身来说,在信息获取、旅游交互体验、旅游商业模式方面变化很大。旅游产业传统的四化: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逐渐要变成新四化:信息化、品牌化、网络化、均衡化。以前以生产为中心的B2C模式将逐渐转变以游客为中心的C2B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必然保持高速增长,旅客散客化和个性化需求不断加大的趋势越来越明确,游客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更高。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即将来临,从纯景点观光旅游,逐渐进入无景点休闲旅游,基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旅游商业形态会慢慢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4650亿元,但中国OTA市场目前营收只有117亿元,空间还很大。在线旅游增长主要取决于在线机票、酒店和休闲度假业务三大板块的增长。现在在线机票预订的渗透率已经很高,机会较小;度假酒店、休闲度假市场预订业务将迎来爆发增长;在线租车、在线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服务也将成为新增长点。
作为追赶者,要有鲜明的用户导向,要从客户体验出发,以产品为核心,以游客为中心,再回头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维护用户关系的思维模式也要系统性转变,要重新审视“粉丝”的力量,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粉丝的品牌没有未来”。
今天的商业生态,羊后面有狼,狼后面有虎,虎的后面还有外星人。我们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价值网中看得见的竞争对手,颠覆者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价值网中的天外来客,用你根本无法抵抗的武器轻易颠覆了你。毁灭你,与你无关。
篇10
旅游景区典型的经营模式
以我国旅游区为例,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一个班子、两个牌子。
我国旅游集团典型的经营模式
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开始的,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政策导向性。在行政力量的强力整合下,中国旅游集团的骨干力量开始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以国旅集团、中旅集团、中青旅集团、华侨城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国资传统旅游集团获得了长足发展。地方强力整合的以北京首都旅游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西安曲江旅游集团为代表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如雨后春笋。同时,在国家行业结构调整、主业集中整合的背景下,新的旅游集团不断涌现。随着旅游集团企业的发展,我国本土的旅游集团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固化并自我复制,这些成功模式的“裂变”效应大大推动了整个产业的集团化水平。较为成熟模式如“旅游+地产”、“旅游+会展”、“旅游综合体”“旅游+航空”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大大推动了旅游集团的规模扩展和区域布局。旅游集团作为旅游产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旅游商业创新的探索者与产业使命的践行者,在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中承担了引领者的角色,发挥了核心和主导的作用,承担了旅游国际竞争国家队的角色。
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途径和建议
观念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先导,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融合的产业类型与地区分类,旅游产业融合至少可以分成4种形式:①产业间融合,即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②产业内融合,即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的融合。③在本地融合,即将旅游相关产业集聚在一个空间里,如深圳东部华侨城,将主题公园、饭店、商业住宅与度假地产相结合,互相提升价值,形成复合型旅游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④跨行政区融合,即指位于不同国家或行政管辖区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及旅游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融合。因此,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具体途径和对策有:
第一,经营模式的创新,应考虑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现状,要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特色、质量、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规划,突出重点,择优开发,整合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产业融合机制下企业经营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是与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拆分和重组两个组织中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一起达更好的效果。产业融合机制下不同企业系统重新组合,其经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整合产业资源的方式。
第二,大力借鉴产业融合带来的定位漂移区间,促使企业的旅游产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从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满足多种需求的主题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转变。产业融合对经营模式发展的影响产生于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价值链环节,重新组合成一条新的价值链。在产业融合的条件下催生的新的产业价值链必将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产生影响。
第三,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需在突出经营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加快完成从单体型经营到链条化运作方式的转变。因为不同年龄、收入与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者出游目的更加多元化,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更加理性,旅游者的活动空间、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频率更加灵活多样,这就决定了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以丰富产品体系和增加相应的供应能力。
第四,进一步培育壮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创新的集成能力。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主体,其实力的大小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产业融合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整合好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加强市场策划和营销手段的运用,提高集团化运营的水平,引导市场消费方向变化,克服响应产业融合中需求方面的障碍,促进新型产业的成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在传统的旅游要素基本架构上,以横向和发散性的思维去拓展业务和创造企业业务的增值空间。
第五,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了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企业的结构更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需要有以最短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进行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产业融合过程带来旅游功能的模块化,由于产业边界的模糊,旅游成为一个价值模块并嵌入到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当中,成为泛旅游产业链上的增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