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课程体系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

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廉龙颖(1981-),女,辽宁庄河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研课题(项目编号:HGJXH C110918)、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89-02

“网络安全”课程是黑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针对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现代企业对所需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排序,第一为工程实践能力(87%),其次为工作责任心(9%)、团队协作能力(4%)。这些数据表明,“网络安全”课程必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而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和重点来自于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为开展后续实践教学任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课程组通过对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体系,不仅提高了“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安全产品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搭建了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软环境,阐述了网络安全教学内容设置情况,改革了实验教学方法,最终构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体系。

一、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是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应用型课程,2010年课程组对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如图1所示。根据抽样调查统计发现82.4%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当遇到实际网络安全问题时想用理论知识解决但又不知如何使用。之所以导致这一状况,主要原因是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验软硬件环境落后,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方法守旧等问题,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严重脱节,能力培养未能具体落实,导致学生对一些网络安全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同时也为开展后续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构建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体系

1.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网络安全实验具有综合性、应用性、攻防性、工程性等特点,对实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实践能力,学校建设专业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建设采用插件化无缝建设模式,建成后的实验教学环境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个性化结构调整,为学生实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网络安全实验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1)实战性。实验环境中选取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Internet中广泛应用的信息系统,模拟出复杂的企业网络结构作为网络攻防实战对象。

(2)真实性。在网络攻防实战对象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均来源于真实的网络应用,各服务器系统应用不同的安全级别,以交互式体现网络攻击和防御过程。

(3)合作性。每个实验小组由五名学生组成,小组内部形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实验项目由小组协作完成,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包含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编程、隐藏IP技术、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后门与清除日志、病毒攻防、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信息加密等十大专题,为每一专题中的重点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配套的具有综合性、典型性、真实性、障碍性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计采用由演示到应用再到设计的“进阶式”方式。学生完成各种攻防式实验项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项目的选取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1)综合性。将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基本实验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设置综合的项目式实验教学内容,每个实验项目相对独立和完整,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形成一种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实验项目,提高解决实际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2)典型性。实验项目能突出某个网络安全理论在实践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实验项目,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借鉴这些典型实验项目的解决方法。

(3)真实性。每个实验项目都从某一个网络安全事件入手,通过新闻视频对本项目所依托的真实案例进行阐述,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出实验目标。

(4)障碍性。在网络配置和服务器配置上使用多个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保护,这样,学生在进行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时,将遇到一些实际的障碍,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和途径。设计障碍性的实验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吸引力,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所开设的实验内容见表1。

实验项目从“攻击准备”开始,到“网络攻击”,再到“网络防御”,其中包括黑客攻击步骤以及网络安全防御方法,完整再现了一个“网络安全”课程的攻防体系,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一个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过程。

3.实验教学方法实施

在实验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采用开放性的方式进行,不强求实验进度、不要求实验结果,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实验指导改“细”为“粗”。在实验课堂中,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和个别辅导的方式。教师仅提出实验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实验效果,不规定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软件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实施都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完成,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探讨。

(2)实验项目改“实”为“虚”。不对实验项目固定化、模式化,鼓励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查阅资料、确定方案、选用软件、分析效果来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在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评定改“一”为“多”。在实验成绩评定中,摒弃单一的由教师评定成绩的方式,采用教师评定、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建立以网络安全攻防体系为核心,以实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实验项目为驱动,以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依托的实验课程体系,力求让学生体验实际网络安全攻防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锻炼出解决实际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网络安全”课程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开展攻防式的网络安全实验项目,不仅使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同步进行,实验项目和课程内容结合十分紧密,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和工程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篇3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信息安全;核心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65-02

伴随着电力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由电力数据安全、保密通信、电力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等衍生出的信息安全引起电力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智能电网计划”,其目标是建立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四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其中,信息化作为智能电网“四化”特征的突破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1]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却相对不足。基于此,信息安全管理目前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点。由于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近些年国家电网公司规范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并从安全政策到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实施了电力安全计划试点。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电力企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六大保障体系之一,信息安全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化中的应用状况为:虽然电力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安全认证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信息安全系统项目不断增加,包括防毒软件用户认证系统、防火墙、身份认证、网络监测管理系统、数据备份等,但由于电力系统采用班组、二级单位、市级公司、省级电力公司的四级管理体系,其生产环节、电网管理、营销管理、ERP等信息系统无不面临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几个层面的安全问题,迫切需要从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角度采用多种检测、防御、保密、可靠保证等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从整体上建立防御安全威胁的体系。

沈阳工程学院作为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院校,自从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秉承“依托行业、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特色培养和能力培养,开展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探索和研究,借鉴其他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经验,在信息安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有益的革新和建设,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行业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一、信息安全专业现状

自2001年武汉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以来,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78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17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4]经过10年的专业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20多所高校具有信息安全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站,还有更多的高校计划开办信息安全专业,如何做好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建设和规划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广泛涉及通信、密码学、计算机、数学、控制、人工智能、系统工程、法律、管理等诸多学科。[3]因此,除了工科教育共有的特点之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还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如:信息安全领域知识覆盖面宽,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广的专业知识基础;由于信息安全知识更新快,要求通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并且要具有敏感的行业感悟能力;信息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信息安全已涉及到社会各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相应的,信息安全教育也需要面向多样化、层次化的人才需求,且信息安全教育是一种持续教育。

二、基于电力信息化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目标设计

目前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这类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相对过剩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从沈阳工程学院的行业背景和信息安全专业应用需求的角度考虑,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一是信息安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许多重叠的知识点,应采用化整为零的模块化思想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优化改革。二是目前实践教学缺乏行业依托,实践教学环节与行业应用的融合需要完善,电力信息化实验案例设计有待完善和加强,需要重新构建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体系。三是相同专业进行重点环节的考核标准不同,因而造成毕业生的毕业标准相差甚远。必须建立明确客观的课程考核标准。

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一门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原理、密码学、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等内容。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许多基础和专业课程有重叠的知识点,因此可以将许多信息安全的专业基础知识转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中,将电力信息化的知识转化到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

2.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在构建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部于2010年5月颁布的《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确保基本办学质量。在此前提下,开展信息安全核心课程的契入和融合,围绕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等急需建设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办出自己的行业特色和优势。定位于培养学生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服务工作为主,考虑国家和社会需求,重点培养具备专业信息安全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两类应用人才,即软件产品技术开发人才、信息和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人才。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并与电力行业相结合,首先要对电力信息化行业应用做全面地调查了解,然后寻找恰当的契入点,通过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电力信息化结构、问题、风险、威胁的技能,锻炼学生寻找解决特定类型问题的各种能力。

电力信息化的应用按其应用系统的功能并结合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划分,通常可分为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四个大类。根据该特点,可以将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密码学”、“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等课程与电力信息化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等方式,将“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电力二次系统防护”、“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在以上课程中做典型案例教学,模拟真实的行业环境和典型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结合理论理解,锻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建立必备的实验环境和教学环境,引进和开发发电系统、电网数据安全系统、容灾备份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力调度运营管理等仿真实验环境,开发适合于课程设计、实训的实践教学标准和大纲,与上述课程的知识点结合,突出重点问题,使学生脱离单纯的理论学习,增加对电力行业的熟悉度,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查找资料,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构建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图(见图1)。

3.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悉行业背景、具有电力行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减少毕业后的行业培训环节,增加应聘的竞争力。由图1可以看出,信息安全在电力信息化系统中的必备技能主要包括系统安全、电网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四个主要方面。因此,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内容的研究和构建应以上述四个方面为主。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信息安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电力信息化核心课程,涉及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五大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的内容设计思路和方法是采用“逐级渗透、贴近行业、注重实践”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一些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转化到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将电力信息化的知识转化到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中,而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中以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向上渗透。核心课程中以“应用密码学”、“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作为试点课程进行构建。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增加可信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与审计等知识点;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可以增加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库安全审计、数据库安全配置、SQL注入等基础理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协议安全、通信安全、端口扫描、入侵检测的有关理论;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中,可将部分加密解密的算法作为课程设计和实训的内容,训练学生实现一些简单的密码学算法。

4.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与电力行业能力培养最为重要和可行的培养手段,在实验室建设上,沈阳工程学院目前拥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引进了北京西普科技公司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系统,自主开发了电力系统网络实战仿真实验平台,这些资源为基于电力信息化信息安全核心课程的构建提供了良好保障。在实践教学案例开发上,笔者认为应该从最贴近电力企业目前正在应用的软件及系统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案例开发。电力企业正在使用的系统及软件平台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电网生产管理系统;二是电力营销系统;三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为此,实践教学可以在电力企业的“发电系统”、“电网生产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运营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中选取典型的安全防护实例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渗透到“软件安全”课程教学中;在电力企业的“电网线路管理”、“电力设备管理”、“输变电管理”等信息系统中选取典型的网络安全设计实例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渗透到“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在电力企业的“电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等信息系统中选取典型的安全设计实例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渗透到“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教学中;将电力系统的“电网数据安全”、“电力营销数据安全”等数据安全的实现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渗透到“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中,等等。

三、结束语

基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除了要对电力信息化的系统应用进行详细了解之外,还需对信息安全专业涉及的企业标准、职业标准以及社会需求等进行认真分析和设计,研究专业的教学特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建设的优化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标准;进行实践环节的优化改革,形成基于电力信息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面向行业需求,基于电力信息化支撑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研究”为导向,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建立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智能电网下的电力信息化体系研究[EB/OL].[2009-08-20].http:///portal/scyj/sdcbw/nycyyj/webinfo/2009/08/1250442198805813.htm.

[2]李红娇,袁仲雄,施正一,等.电力特色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2010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C].2010:54-58.

[3]杜瑞颖,张焕国,王丽娜,等.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3.

篇4

摘 要:本文以对国内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剖析为基础,给出制定河南省中原工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最后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和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实现中国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部分高校从2001年开始设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边缘学科,又是一个新兴专业,使得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分歧。如何根据我校相关专业的特点、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人才市场新的需求制定出适合我校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国内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剖析

国内申请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在早期以普通本科院校居多,近两三年来才逐步向一些重点院校倾斜,分析一下我国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不难发现目前各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① 侧重于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一类,侧重于通信类课程的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而另一类,则把课程的重点置于计算机类课程的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如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

② 体现各自的科研特色。由于各重点高校致力于将科研应用于教学中,所以各重点高校又根据自身的科研实力开设部分个性化的课程。

③ 实现部分的定制培养。部分高校利用自身地处沿海、网络相关企业较多的地理优势,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送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定制课程和项目实践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对就业提供保障。

各高校在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应该说这些高校在进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是各具特色、非常成功的。

2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指导思想

我校以前并没有办通信类专业的经验,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具有优势,但我们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有多

年的经验,因此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侧重在偏计算机类模式上,指导思想如下:

(1)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演化出来的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仍然应该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将来学生就业可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上进行发展,同时又兼顾到学生将来的考研需要。

(2) 突出网络的工程特点。从我校学生的定位来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工程型”人才,按网络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支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的规划、设计、构建、维护和管理等能力。

(3) 强化特色方向。

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特色方向。通过该特色方向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软件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主要课程有:TCP/IP原理与应用、网站程序设计、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等。

强化信息安全特色方向。通过该特色方向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安全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主要课程有:密码学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程序设计等。

2.2 理论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订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3 实践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力争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一系列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由入门到发展,突出综合性、专业性、设计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真正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如表2所示。

我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1)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网络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网络工程实践、网络项目开发、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在网络、通信、软件公司以及企事业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网络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开发、维护和应用工作的工程型人才。

(2)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明确

培养目标紧扣前述指导思想,参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对相关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描述,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对该专业进行定位,对本专业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提出培养规格,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图

(3) 实践环节较好体现该专业的工程特点

本培养方案实践环节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系上分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几块,完成我们所要培养的两个方向的人才: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和信息网络安全,同时考虑到了网络工程能力训练的前段、中段和后段问题。在实施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从网络维护、施工角度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同时,为保证学生进一步与社会接轨,采取信息安全CIW培训基地、Cisco网络学院与专业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准职业人”的定位,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4 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培养方案由于兼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知识点,所以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时紧张、课程内容有所重叠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压缩或合并部分课程,同时将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相对重要的课程放入选修课。按照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高等学校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但我们要完成两个专业的重点课程,难免学时会存在紧张的局面,因此我们将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并压缩,比如汇编语言和微型计算机技术合并为现代微机技术,电路和模拟技术合并为一门课等。同时,由于必修课学时比较紧张,我们将一些课程放入选修课,通过将计算机学院的各专业的选修课全部打通来完成有精力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分重要课程的学习。

(2) 在教学大纲中详细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由于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课设置较多,部分内容难免重叠,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环节严格制定了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尽量避免重叠,就算有少部分内容有重叠也是各有侧重。

(3) 准备将网络相关课程的实验单列成一门课。为保证网络工程专业各阶段的实验能够在所有课程中开设,解决原实验体系中课程实验划分不清、自身优势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为更好地实施分层次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对专业所有网络相关课程的实验进行资源整合,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借鉴Cisco和CIW的思路和经验,利用专有的师资力量进行网络工程专业实验的设计,对今后网络工程实验环节的建设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

篇5

【关键词】高职 信息安全人才 调研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0030-03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目前,我国整体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还很不够,许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程度太低,甚至处于无防范状态。

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支持,如企业的经营计划、生产流程、工艺配方、建设方案、设计图纸、客户资料以及各种重要数据等,这些信息资源都是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这些重要信息一旦丢失或泄露,将会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优势,甚至会面临破产危机。

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二是电脑黑客(包括商业间谍)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三是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除此之外,自然灾难无法躲避。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发生爆炸,一年后,能回到世贸大楼工作的公司由350家变成了150家,有200家公司由于无法取回原有重要信息而倒闭。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在2000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灾难的公司中,有55%当时倒闭,剩下的45%中,也有29%因为数据丢失在两年之内倒闭,生存下来的仅占16%。高德纳公司(Gartner,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的数据也表明,在经历大型灾难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2/5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1/3在两年内破产。因此,企业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备份及容灾解决方案,以确保业务数据能有效安全地备份和恢复,减少企业的损失。

由上可见,企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信息安全是最基本的保证之一。

二、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现状

2007年9月的《中国IT安全市场分析与预测2007-2011(1H07)》指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当年为3.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市场在占整体市场的27.4%;比例最大的是信息安全硬件,为48.6%;信息安全服务市场仅占24.0%。对比高德纳公司对全球信息安全市场分类的报告:信息安全服务市场占据整个信息安全市场57%的比例,网络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分别只占16%和27%。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安全服务行业在整个安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中国信息安全服务市场仅占整个信息安全市场的24.0%,与国外成熟的IT信息安全服务市场相比,中国的信息安全服务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正是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该专业不是培养网络安全设备的研发者或制造者,也不是培养安全软件的开发人员,而是培养为企业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的技术员。

赛迪网、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以及互联网实验室的一些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未来7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联想网御应用安全部产品经理何晨认为:近年安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在应用安全领域,以保障业务安全为核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成为未来信息安全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根据教育部2010年底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信息安全人才缺口数以万计。大量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往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具备信息安全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信息安全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无法适应当今企业信息化形势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

2009年10月13日,“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人才实训基地”在北京启动,信息安全被列为紧缺人才领域之一建立了实训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对提升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定位及能力分析

(一)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定位

2001年,武汉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本科信息安全专业,目前我国已有6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经过10年的建设,本科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已比较成熟。而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其培养定位不明确,没有与本科信息安全专业区分开来。不少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设置了与本科相似的课程体系,只是把课程难度降低了,但这些理论知识还是让高职学生畏惧,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有的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设置的课程与传统的网络技术或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相似,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信息安全应用领域要求的课程体系。上述情况导致了学生缺乏专业特长,难以对口就业。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在哪?其专业核心能力是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分析信息安全人才的技术水平等级及其能力要求。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可以把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信息安全技术员,要求具备基本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日常程序性工作中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二是信息安全助理工程师,要求能够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能够针对业已提出的特定企业的信息安全体系,选择合理的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予以实现,并具备撰写相应文档和建议书的能力;三是信息安全工程师,要求掌握各个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和体系规划,具备专业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和体系规划知识,具备从信息安全管理层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四是高级信息安全专家,要求具备资深的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优秀的信息安全体系设计、规划和领导能力,能够把握信息安全技术的战略发展方向,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突出成绩或杰出贡献。

根据各等级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分析可知:硕士、博士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达到第四个等级;本科生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规划、管理能力,培养定位可以在第三个等级;高职生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做好日常安全维护工作,其培养定位适合在第一、第二等级。我国中小型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其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都集中在中、低层次,也就是说,企业往往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生,而不是做理论研究的硕士、博士或本科生。

(二)高职信息安全人才能力分析

鉴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且人才短缺,笔者作为专业负责人,已着手申报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了做好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团队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并召开由10多名企业专家参与的新专业工作分析会,得出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领域、就业岗位、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可以集成信息安全系统,熟练应用信息安全产品,具有信息安全维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工作领域:网络搭建领域、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信息安全技术领域。

就业岗位:信息安全技术员、安全设备调试技术员、系统安全维护技术员、综合布线技术员、安全加固技术员、信息资产风险管理员、安全评估技术员、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技术员等。

技术要求:备份与容灾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病毒防范技术、黑客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IDS与IPS技术、TCP/IP高级技术、VPN技术、PKI与加密技术、设备安全配置、系统安全配置、服务器安全配置、风险评估技术等。

能力要求: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备份及容灾解决方案、配置网络安全设备、构建企业网络、维护网络安全、搭建信息化系统、设计并实施系统安全方案、系统风险评估等能力。

四、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为例进行探讨。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专业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1)。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内容维度包括“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学目标都来自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其中“基本素质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应用基础等方面基本素质为主,渗透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社会人”的问题;“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职业人”的问题。

形式维度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二者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

在学院课程体系“二维”模型思路的指导下,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技术、能力等要求,充分研讨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体系设计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为“技术要求”中列出的专业技术开设对应的课程;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得出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并将对应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学习。其中,有一种能力很容易被忽视,即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信息周刊》研究部2008年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如未经授权的雇员对文件或数据的访问、带有公司数据的可移动设备遗失或失窃等,因此企业需要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来约束广大员工的行为,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企业的需要是专业开设及其课程体系设置的指挥棒。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更有效率,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邢清华,米靖.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5)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西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0JGB16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2009B006)

篇6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特色建设。近年来,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围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其专业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建设,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目标

2.1专业建设目标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着眼于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为主,建立起合理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出优化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并成为享有良好行业声誉的品牌专业。

2.2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建设方针,结合本校的本科专业培养的基本定位,围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突出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

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快速的知识更新能力。因此,在专业建设中,不仅要重视具有合理完备的理论课程体系,而且还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把握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技能,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

2.3专业建设方案

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方案,具体包括:

(1) 完善课程体系。明确了本专业学科核心课程3门,专业主干课程5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增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

(2) 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3) 积极建设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采取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积极建立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学术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优秀专业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出国交流与在职深造。加大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优秀师资的力度,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工程项目合作,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在职培训与出国研修。

3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社会需求,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明确课程内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3.1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我校信息安全系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等三个课程群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个课程群为:(1) 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包括:信息系统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突出对专业的认知,从基础开始,分层次按学期循序渐进的开展程序设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概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课程组成。突出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包括:入侵检测技术分析、防火墙与VPN技术分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信息隐藏技术分析等课程组成。突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和信息安全技术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

针对三个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提出并建设一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目前,已有3门课程通过共建等方式获得了“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有3部教材获得学校优秀教材奖。

3.2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突出以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由三个课程群支撑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分别由三个责任组负责。这样,逐步形成由三个课程群责任组组成的本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如图1所示。提出并建设形成的课程群责任组具体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责任组;(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责任组;(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责任组。责任组的组长由具有丰富专业教学经验和良好学术造诣的教师担任。

2009年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3.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在教学安排上,坚持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不断线和专业素质培养不断线。在培养方案中,每个学年均设计一定学时的程序设计及其实验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鼓励教师在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开展教学,使得学生与教师进行直接的互动,边学习边实践,突破常规的理论与实践隔离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加强与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同一些办学特色明确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的四个层次不断深入的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课时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通过“精讲多练”,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逐步建立了技术先进,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建设了3个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4.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性教学围绕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群两个方面构建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

课内实验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的信息系统基础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和Java程序设计实验等;(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密码学实验、编译原理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和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实验等;(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实验。

课程设计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等;(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的入侵检测技术分析课程设计、防火墙与VPN技术分析课程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课程设计。

专业实习包括:专业教育与认知实习、信息安全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本专业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42周,通过大量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实验室建设

实验环境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境,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验室的三期项目库建设,不断构建与完善专业实验室功能,包括:信息安全综合实验仿真平台、信息安全攻防实验平台、网络协议分析与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平台等实验平台建设。在设计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积极建设专业科研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实验环境。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良好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已初步建成先进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平台,正在构建优良的实训平台。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已经能够支撑密码学、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技术、入侵检测、病毒分析与防范、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以及网络攻防实验、统一威胁管理实验等实验项目。

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逐步完成,大大加强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及开发技能,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可以大力加快我校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能有效支持我校为首都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培养。

5专业教学队伍建设

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领域,技术发展与更新较快,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结构正是符合了这个专业的特点,由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来自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系统、数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组成了跨学科专业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素质的组合体系。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队伍,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与实践并重,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成为了团队坚实的工作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专业建设,在自我发展与培养的基础上,引进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做到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并重。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团队师资队伍通过近年来的建设,逐步达到了“四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应用型”标准要求,是一支结构合理、群体优化、质量优良、创新精神强、专兼结合的“创新性应用型”队伍。特别是,通过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团队的协作趋于成熟。

团队中的成员均具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学校的教育背景,具备了良好的与外界和同行交流的交互平台,能够有效的获得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信息与资源,同时团队具有开放的与外界交流的机制,鼓励成员关注政府、企业和同行的相关技术发展,与企业开展工程项目合作,加强与国外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在职培训与出国研修,不断提高团队自身的建设水平。

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得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期望通过不断的建设与提高,达到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

6结束语

本文依据我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确立了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建立了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三个环节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验室建设、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提出并构建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优化和逐步完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等.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6(5):143-145.

[2] 赵泽茂,刘顺兰,王小军. 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3-66.

[3] 杜瑞颖,张焕国,彭国军,等.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9):22-26.

[4] 贾春福,张文新,陈吉荣. 信息安全与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7):38-40.

[5] 王清贤,朱俊虎,陈岩. 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6] 马建峰,李凤华.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篇7

1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是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起来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能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能力、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等。因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个重要能力。但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大家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在专业能力构成上的差异认识不够,很多学校不同专业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

在专业知识体系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应有:信息安全基础、安全模型、加密、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检测与防护、安全评估与审计等。从知识体系上来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基本上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及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基础知识的综合,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另外,目前的知识体系主要从防御角度出发,攻击和渗透的知识还很欠缺。如何在确保知识体系覆盖完整的条件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对应的网络安全课程,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专业来说是主干课程,而对计算机类其他专业来说,往往是扩展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专业一般将其细化为至少4门主干课程,如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强化网络安全课程,并开设相应的扩展课程,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条件上,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国内高校主要以密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见长,缺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师资,特别是缺少既有工程背景和网络攻防实战经验又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导致一些高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无法开设,影响了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许多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领会。一些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有些仅仅进行加密与解密、VPN、入侵检测或防火墙等方面的简单配置性实验,缺少网络对抗等复杂的综合性实验,致使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环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成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需要以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为载体,通过探讨知识发现问题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检测、评估、响应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程序思维、系统思维、过程思维、数据思维、人机系统思维等思维能力,而网络工程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对抗思维、逆向思维、拆解思维、全局思维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所特有的思维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从复杂系统的观点,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思想方法,追求整体效能。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观点出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能简单地采用还原论的观点处理,必须遵循“木桶原理”的整体思维,注重整体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方法论与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以及理论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分析等,综合形成了逆向验证的独特方法论。

从不同的角度看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得到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物理域看,是指网络空间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设备不扰、破坏和摧毁;从信息域看,重点是确保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认知域看,主要是关于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对国家政治及民众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域看,要确保不因网络信息传播导致现实社会出现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群体性聚集事件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涉及网络协议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安全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杀、VPN、蜜罐等工具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能够制定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部署安全系统,同时具有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工作需求。

3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其网络安全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系统中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可采用的安全机制与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工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制定、安全事故监测等能力。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可设置相应的主干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及扩展课程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如表1所示。通过开设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逆向、对抗和整体思维来学习并思考网络系统安全保障问题。

4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消化、吸收、巩固和升华,才成为学生自己的技能。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解决实验条件,与企业联合共建网络安全教学实验室;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实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演示和实践工具,弥补部分环节难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不足。通过完善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践、实习及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内实验包括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的信息收集、内部攻击、KaliLinux的安装与使用、Metasploit、缓冲溢出攻击、Shellcode、Web攻击、数据库安全、逆向分析等实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实践设置了加解密编程、PGP、PKI、VPN服务器和客户端、病毒与恶意代码行为分析、Iptables防火墙、Snort入侵检测、以太网网络监听与反监听、端口扫描、WinPcap编程、Windows和Linux安全配置等实验;另外还设置了两个综合实验——综合防御实验(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事件响应)和综合渗透测试实验(信息收集、缓冲溢出渗透、权限提升、后门安装、日志清除)。在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环节采用分工合作、以强带弱、小组整体与个人测试评分相结合等措施,确保让每个学生掌握相应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能力。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习和实践,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专业实践是一门2学分的创新实践和实习课程。通过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创新实践拓展和深化。一方面,积极鼓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让高年级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在竞争与对抗中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创新思维。

5结语

篇8

关键词:高职 网络专业 教学 改革

1 概述

21世纪是以微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加大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成为时代的呼唤。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学生最终应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走进社会就能找到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事在必行的。本文以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

2 高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网络技术专业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较科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学生具备以下6种能力:

①能够熟练运用、调试网络设备,具备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技能。

②能够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2003和Linux两大操作系统以及常用网络服务。

③能够熟练运用开发动态网站。

④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⑤能够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

⑥具备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按工作过程的一定步骤进行教学,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由实践操作领悟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例如,《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就可以按需求分析,设备选型,设备连接,设备配置,网络测试与维护等步骤进行教学。

4 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若干个课程单元,再将每个单元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组织学生按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知识的巩固及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5 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我们重组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将专业课教学分为六个模块:

5.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相结合

在《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过程中,讲解部分用到的网络基础知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主要配置和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技能。

5.2 《Linux系统管理》与《Linux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Linux系统管理》,再开设《Linux网络服务》,最后是案例教学,将系统管理命令与服务配置相结合,将学生的Linux操作技能提升到一个高度,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Linux的常用服务的技能。

5.3 《Windows系统管理》与《Windows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Windows系统管理》,再开设《Windows网络服务》,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Windows以及常用服务的技能。

5.4 《SQL2005》与《 (C#)》相结合

先开设《SQL2005》,再开设《 (C#)》,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开发动态网站的技能。

5.5 附属课程

先后开设《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安全》、《网络管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5.6 项目实践

将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实践,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项目答辩,项目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巩固学生前面所学模块的技能与知识,培养学生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能力与基本职业素质。

6 Linux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简述

6.1 概述教学内容组织

本模块主要包括Linux系统管理和服务配置两部分,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可将该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为:Linux安装、目录和文件管理、用户和组管理、进程和服务管理、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包管理、网络基本配置、DHCP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配置、Samba服务器配置、DNS服务器配置、Apache服务器配置、邮件服务器配置、防火墙配置、服务器配置等。再将每个单元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按照多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如服务器配置部分,按照认识服务、安装软件、了解文件、配置服务、启动服务、测试服务的步骤进行边操作边教学,实现“教、做、学、用”的统一,让学生如同处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达到掌握好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目的。

6.2 能力训练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

7 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更加切实可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由理论教学转变到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能通过实践技能掌握适度的理论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求教师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水平,特别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最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

同时,也对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要求学生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符合网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乃至所有高职工科专业的教学都能适应,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团结协助意识增强,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就业;岗位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87-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逐步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新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该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上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并不乐观。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欠缺,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还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普通高校必须将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努力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1 目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到底是该重“电子”还是重“商务”,一直都是业内人士讨论的话题。这不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它注重的是多学科的交叉应用能力,应该抛开电子与商务之争,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培养人才,根据本地区的行业实际设置课程体系,凸现地区就业的特色。

1.2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开设不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面较广、技能要求较多,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难以取舍,脱离了“专业化”而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难以体现“适度、够用”原则,样样都学,样样不精。学生就业时,发现不论哪方面都没能很好的把握,出现了坐办公室不如文秘,编程序不如计算机,去营销不如市场营销的尴尬局面。企业需要的是能立足于特定行业和岗位的专才,需要的是“专”与“精”。

1.3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多数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程内容陈旧,与岗位实际脱节,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实训、实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即便是在学校机房进行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实训,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原因,学生掌握的也不是很扎实。

2 与就业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懂电子、又懂商务,既会应用、又会创新的复合型的人才更是社会急需。

2.1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综合考虑,并结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具体需求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电子商务的策划和高级管理人员。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主要从事商务系统整体运营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类:电子商务操作应用类人员。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如商品管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的相关工作。

第三类: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类人员。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怎么做”,并能以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相关工作。

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后两类人才。

2.2电子商务人才就业岗位群分析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依据学科基础相近的原则构成岗位群,按照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适应电子商务应用一线工作的需要。以下分别针对后两类人才的岗位群、职业能力与相关课程进行分析。

2.2.1电子商务操作应用类人员

1)岗位群1:电子商务网站策划、推广专员

职业能力要求:精通市场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商务谈判能力和公关能力;熟悉互联网营销与推广,熟悉网络工具使用。

对应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与策划。

2)岗位群2:客户关系管理、高级销售顾问、电子商务客服

职业能力要求:能开发建立管理客户资源;具有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能力;熟悉网络购物,网上与客户沟通销售及店铺管理。

对应课程:电子商务应用、客户服务与管理、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

3)岗位群3:商务营销与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与协调

职业能力要求:掌握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特点,正确判断企业物流需要;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精通财务知识。

对应课程: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物流管理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2.2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类人员

1)岗位群1:网页美工设计、艺术创作、网站编辑

职业能力要求:优秀的网页界面设计、颜色搭配能力;精通相关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网页三剑客;良好的信息收集归纳整理能力,能完成专题设置。

对应课程: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

2)岗位群2:前台架构、网站建设开发

职业能力要求:熟悉网页标准,浏览器兼容;能够根据客户要求策划网站架构;进行项目软件需求分析方案编写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对应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

3)岗位群3: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维护

职业能力要求:熟悉使用电脑及了解各种软硬件故障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掌握网络服务与服务器环境架设、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对应课程:数据库系统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安全。

2.3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技术、现代商务经营及管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务分析能力及将两者巧妙融合的能力。通过上述岗位群的分析和整理,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与应用、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系统与应用、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基础等。

核心(专业)课程:是本专业特色课程,其他专业不能替代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客户服务与管理等。

拓展课程:可以由各校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开设。可以针对金融、制造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等不同的行业领域需求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如电子商务项目运作等。

同时结合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以及实习阶段的学习,综合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内容,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最终找到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

3.1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按照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合理确定需开设的课程及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商务课程与技术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更新和优化,避免知识的重复、陈旧、冲突和遗漏。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既可以进行完整的综合训练,也可以进行拆分,针对某课程或某部分进行练习,达到某一种或某几种素质与技能的训练目的。

3.3全面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结合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全面、细致、深层次地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协同工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过程与结果、团队与个人、侧重技能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用中学”和“学中用”。

3.4 引入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直接和紧迫的要求,需要从事第一线教学的人员在实践中摸索,用发展的观点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丽红.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J].电子商务,2010(10) .

篇10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 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 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 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 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 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 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出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