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一生物医药行业涵义及特性

(一)生物医药行业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在制药工业过程中主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综合应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先进技术,以组合化学、基因治疗、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高科技产业,是一个由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共同支撑的体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性

1.行业进入壁垒高

高技术: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方面。另外,生物制药对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要求很高,且属于一次性投入,通常需要大笔资金。政策严格管制:药品作为一类直接涉及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其开发、生产、定价、销售、进出口等均受到严格的特殊法律的规范、控制和管理,没有药证和生产许可证、GMP等规范认证的药品和企业不能合法进入医药市场。

2.长周期

生物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II、III期)、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以及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政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培养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10-12年的时间。

3.高风险

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产品开发风险:研制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一节败下将前功尽弃,并且某些药物具有“两重性”,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评价;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5-10%。市场竞争风险:“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则全盘落空。

4.高收益

生物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开发研究一种新药平均耗资3亿美元左右,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费用不断增加。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复杂、难度高,因此产业化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具有国际专利的新药并不多,大多是买进专利或者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药物,原创药物的研发非常薄弱。因此,导致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产能相对过剩与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面临跨国制药企业的严峻挑战

外资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在华投资、原料药的生产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资转变,是跨国制药企业投资中国的三大新动向。我国生物医药高端市场大部分被外资制药企业所占据。与跨国制药公司相比,由于我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处于劣势,缺乏拥有核心技术与专利的拳头产品,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三)仿制药品的威胁竞争

虽然我国近几年已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但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由于国内市场对生物仿制药的庞大需求,仍然推动着我国生物仿制药行业加速发展。在制药行业,一旦仿制药上市参与竞争,那么在一年之内,它就能攫取原研药高达80%的市场份额。仿制药价格通常比原研药低15%,而如果有更多的仿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药价的下跌幅度可能高达60%或更多。生物制药企业将不得不与生物仿制药进行竞争。

(四)人才、资本与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

重视生物医药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以形成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成功的关键;伴随当前外资企业并购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是未来的巨额利润――知识产权。这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生物药品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化政策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生物医药产业必然将会成为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扶植发展。同时生物医药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知识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开发)、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各个环节的整合,需要多类学科的合作及严格的准入审批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优势企业建立针对核心、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建立为企业国际认证和药品注册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提高政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效研发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拓宽多方位的融资渠道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医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融资形式来满足资金需求。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比如国家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由中央政府出资与地方合作,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产业倾斜,政府对生物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的政策;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创业板股票市场优先审批、上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产业集群;医药行业;北京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85-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北京市开始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院为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三大生物医疗产业园区布局,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明确表示:北京市今后将集中培育信息、汽车、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使其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而北京市前两大集群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医药行业产业集群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纵向延伸到销售渠道和顾客,横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和通过技能、技术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当然也包括地方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比如大学、监管机构、咨询机构、娱乐设施和贸易机构。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教育、服务、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包括三类相互联系、持续互动的组织:某类相似或相关的企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及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大学。

第一个研究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产业集群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方面,由于共同使用多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这样就会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2.专业化加强,彼此集中于擅长的领域,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3.有利于成本降低,效率提高。4.有利于创新。由于企业地理位置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新工艺、新技术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更易于被接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5.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产业以网络的形式落户于某地,形成了产业和区域的有机结合。

(二)国外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国外医药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为美国和英国,医药行业在两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波士顿的“基因城”、旧金山湾的“生物技术湾”等产业集群都是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最为活跃、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得益于研发投入。英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但是科技投入占世界的4.5%,制药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科研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有着DNA双螺旋结构、抗体工程、单克隆抗体构造等成果,这些都为医药行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两国的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共性特点:

1.坚实的科学基础研究。2.完善的创新体系。3.投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活跃。4.医药行业产业链较为完备。5.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6.政府政策扶持。

医药行业主要包括4个支柱性产业:化学制药工业、中药制药工业、生物生化制品工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其中前两个产业占据了医药行业的80%。在2005年,全球制药行业有几个显著态势:区域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并购频繁,市场集中化程度提高,研发创新对生物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外包市场继续扩大,重构全球制药行业,而且非专利药市场的发育给产业造成的深远影响继续扩大。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5%~8%的速度复合年增长。

(三)国内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医疗仪器产业聚集区。江苏省集聚了一批跨国企业的中国生产基地,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基地初具规模。上海市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临床试验、生产、流通、销售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以浦东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

而北京医药行业的产业集群还相对薄弱,北京医药行业呈现出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促进北京市医药商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医药产业市场的调节作用,2006年北京六家医药商业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商业分会。北京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基地,是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50家生物医药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之间达成入区意向,越来越多的北京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基地签约入区的医药投资项目,吸引的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但是北京的医药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

与完善的产业集群相比,北京市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未形成发达的产业区域体系。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所形成的成熟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北京市所处的环渤海区的产业集群程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北京的竞争力优势。

赵艳红:产业集群是北京市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北京市医药行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医药产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研发比重很大。美国生物产业集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与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机构毗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生物医药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动机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整体上与各种中医药大学联系不密切,集聚地内的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企业仅仅依靠自行研制,大学、科研所的创新成果也并未成为企业创新的技术源泉。

(二)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医药行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设施配套、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可以优先集聚。利用北京市先天的资源优势,确定重点扶植的部分行业,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鼓励其充分发展,同时在规划布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形成优势行业产业集群的格局,充分培育其竞争力。

(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医药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产业链比较长,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只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使得每个环节的研究和资金的注入都到位,就会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断优化,使得从原料到中间体和最终产品都具有竞争力,就会极大地促进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努力消除区域内各种壁垒,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北京市应该利用自身的发展,与天津市一起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区域孤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经济网络,为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华.产业集群演进[J].文献综述,2004(6):14-15.

[2]陈文华,刘善庆.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的新成果及启示[J].企业研究,2005(7):35-37.

[3]孙劲涛.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

[4]刘洪波.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5]张宇石.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1):33-36.

[6]干荣富.医药行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J].医药调研,2009(1):8-12.

[7]肖勤.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3

关键词:中药产业;现状;发展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中药材即原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

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的政策,鼓励药农种极种植中药材。

一、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320种常用植物药材蕴藏量达到850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这些丰富的中药资源为我国中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的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扶持、鼓励中药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是中药产业产销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2012年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5590亿元,这意味着年均增长为12%。“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中药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2%的增长速度,从2005年的1192亿元达到2010年的3172亿元。

2.中药产业在促进医药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工业产值增长率来看,1995年到2009年十年间,中药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811.2%,而医药行业总体的产值增长率为716.5%,中药产业产值增长率高出医药产业约95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中药产业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中处于快速发展的地位,能够有效促进医药行业的顺利发展。此外,从中药产业销售产值所占的比重来看,中药产业销售产值占医药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5. 98%提高到2009年的25 . 05 %,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中药产业己经发展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

3.中药产业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医药行业的产值利税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除了极少数年份之外,不管是产值利税率还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药产业都明显高于医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另外,从中药产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来看,中药产业的利润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点从成本费用利润率很容易看出。

二、当前中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由于地位尴尬,使得中医药虽然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市场,但普遍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

2.中药产业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基础薄弱,尚不能对有效药方的作用机制完全解释清楚,对其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也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中药产业的生产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较低,一般不超过其销售收入的1%左右,而发达国家相应的研发费用比重是2.5%-4%。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对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乏力,无法加大开发中药新品种的力度,从而制约了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根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2000年,美国开发成功一个新药投入8.02亿美元。研发成本的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5%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不足5%。另外,美国需要十多年时间才能研发出一种新药,而我国一些企业或者研究机构花费5、6年时间都认为过于漫长。风险方面,美国要筛选一万个化合物,成功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说,一万个提出申请的化合物只有1至2个被美国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药物。

3.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不保护药品的多家生产,对企业投资新药的吸引力不大,从而造成中药企业专利市场转化率低,中药企业申请专利较少的现状。制药企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而这些小企业用于新药物的开发研究投入微乎其微,技术附加值极高的新制剂的开发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为了生存需要,“进行有限的仿制”便成为许多企业选择的捷径。目前,我国新药的审批条件是,只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标准就有可能获得批准,有没有优势和特点并不在审批考虑的范围内,这使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药上市,其中仿、改制品种占有很高比例,新药不“新”。几十甚至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仿制药物或制剂,最终造成大家互相倾轧,争先降价。

三、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发展之本

据介绍,我国从“九五”期间开始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研究,我国中药产业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推进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药产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医改中有关中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2.加大中药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水平。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要实现其现代化发展,必须融入现代科技创新成果,以提升中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然而,目前我国中药产业的科技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其现代化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其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中药产业的科技投入,以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水平。

3.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是鼓励中药创新、提高中药产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引导作用;其次,为中药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合理合法的技术壁垒,有效保护研发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益;最后,中药企业自身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保护,积极申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努力提高中药产品的信誉和认知度。■

参考文献

[1]陆铭.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

篇4

 

一、全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 2014 年的 5.9 亿增长至 2018 年的 6.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8.7%,老龄化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告,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已达 13,24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16,39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目前的规模较小,2019 年为 2,864 亿美元。然而,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生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预计到 2024 年达到 4,5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 IQVIA的数据,2019-2023年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7%,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预计相对较低,甚至将出现负增长。在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其药品消费支出将保持快速增长,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在治疗领域方面。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2018年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预计到2023年其仍将是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其中肿瘤和糖尿病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1400-1500亿美元、1150-1250亿美元,而糖尿病也将是未来五年全球医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治疗领域之一。

在原研药与仿制药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陆续上市将使得药品价格逐步降低,仿制药以极小的开支解决了绝大多数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仿制药在世界各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11月非品牌仿制药的处方量在全部处方中的占比为85.5%,但销售额占比仅为118%,可见仿制药对于降低临床药品开支的重要性。由于部分药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专利到期后一直难有仿制药获批,因此,为推动高难度药品的仿制,促进市场竟争,降低药品价格,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制定了旨在加快仿制药研发上市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FDA提高了仿制药审评流程的效率和可预见性,并先后了多个特定仿制药物的开发指南,专门建立了难仿药物的沟通机制,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国内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2010年的 19,980.3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7,998.30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

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已从 2014 年的 11,2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15,334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1%。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 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 2023 年增长至 21,326 亿元。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32,004 亿元(按中标价计)。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组成。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从 2014 年的 1,167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2 亿元,预计到2023 年增长至 6,357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4%和 19.4%,远超化学药与中药市场增速。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原因如下:

(1)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 2014 年的 10.1%(1.38 亿人)提高到 2018 年的 11.9%(1.67 亿人)。通常,老年人的整体代谢 水平和免疫能力会逐渐下降,致使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等,从而导致长期用药、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高昂支出。就此而言,中国人口 老龄化将显著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

(2)可支配收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 5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从 2015年的人民币 21,966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人民币 30,733 元,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这将极大提高患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此外,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如 2017 版的医保目录丰富了医保报销药物的种类,同时引入价格谈判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8年将部分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这些改善对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和健康意识水平提高 有积极的影响。

篇5

>> 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现状及展望 北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红豆挺进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渐趋细分 在生物医药领域自由驰骋 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促进创新 北京地区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倍道兼进,腾飞的北京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热点与前沿分析 北京郑氏润慷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 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OL]. 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OL]. 2006-02-09. http:///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 htm.

[4] 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叶仙蓉.药学人才培养与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的概况分析[J].科研管理,2013,10(10):142-144.

[7] 王长锐,孟宪平.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1):34-36.

[8] 彭英,姜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13 年药理学资助项目的回顾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1):1485-1492.

[9] 付剑江,毕明刚,陈君,等.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0-13.

[10] 陈治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夯实基础研究,谋求源头创新――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J].科技潮,2010,(12):12-19.

[1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14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网站.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OL]. 2014-07-10. http:///cms/jh/106695.htm.

[13] 陈斌.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4):21-22.

[14] 马廷灿,曹慕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56(36):3115-3121.

篇6

关键词:资源整合;医药产业营销;TIPE

1、前言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200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2011年,医药产业共有6154家企业,总资产1376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产值1570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使得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然而纵观我国医药产业营销人才的供给状况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状况发现,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

2、我国高校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我国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来自医学院校

2010年止,我国高校开设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比例不足20%,并且几乎全部来自于医学院校,2013年我国高校开设本科医药营销专业的超过50家,90%来自于医学院校,根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院校很少。

(2)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重医药技术知识

由于我国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来自于医学院校,而医学院校固有的医学系统知识培养的教学体系,使得绝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中医药技术知识轻营销知识,很多在校学生对医药系统知识了解甚多,但对营销知识了解不足,甚至并不具备营销学生具有的思维体系。

(3)医药产业营销方向教材体系、实践体系等建设不足

大部分医学院校建设之初都立基于医院或医学研究所,医学知识系统的实践平台相当充足,但是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学生就业的平台大都是与医院或医学研究所等医学院校固有的医学类实践平台对接的单位,因此很多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在校期间的实践体系平台比较薄弱;有针对性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教材体系也不完善,导致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学生空有一腔医药系统知识,营销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薄弱使得很多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学生就业的岗位大都只能在产业链的最前端。

3、我校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建设的定位

从2008年开始,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将医药营销作为市场营销改革的重点建设方向,通过5年的不断努力,医药营销方向不论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还是学生就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其主要岗位群分布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市场开发(业务员、区域经理等)岗位,少部分从事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仓储及物流管理等工作。根据医药行业供给与需求的整体发展现状,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主要面向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兼顾互联网转型发展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传统中小企业。以满足湖北省及其周边省市、江浙、广东等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地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4、基于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培养模式

由于医药产业营销是做具体行业的营销工作,再加上医药行业知识系统的特殊性,我校在进行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时候就率先引入了医药企业,先后与九州通医药集团(中药产业)、太太口服液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在教学、实习、试用、就业与企业进行很好的嫁接,构建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TIPE培养模式。

(1)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同设计并开展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教学体系

由校企双方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对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实训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师资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多方面资源整合,设计真正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2)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以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为导向的实习、试用与就业体系

在实习、试用、就业方面,校企合作模式由单一的劳务输出安置向双方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转变;就业合作的嫁接时间由毕业期提前到进校期,通过企业式实践平台的开展,从学生进校就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评价、帅选、实习、就业一体化、流程化实习、试用与就业体系。

(3)校企建立互相融合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在学校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中心;企业选派人员担任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交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校级教研项目:基于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TIPE培养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斌艳,学习文化与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安布罗斯,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药企重组;研发创新;医药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5.12.108

1医药行业概况

医药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新的世纪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优异的自然条件和优良传统,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中国经济在医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本文中,对中国医药的现状和医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医药经济的发展,阐述医药行业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的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中国医药的缺点,并提出了这些问题适当的解决办法。

中国人口众多,健康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很高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而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也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提高,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居民的购买力增加,因此国内市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持续扩大,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6525家,2000年到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834亿元增长到178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88%,我国的卫生费用从2000年的不足5000亿元到2012年突破2.89万亿元,增长超过4倍。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有9261亿人民币的消费规模。

医药经销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从批发市场角度来看,行业集中度开始增高,2013年前100个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药品市场规模64.5%,同期上升,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前三位批发商占了29.8%的份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12家公司超过100亿,与上年相比,多了4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50亿~100亿,多了1家10亿~50亿企业达到75家,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多。与商业批发相比零售药品企业不理想,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2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医药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缺乏规模效益,普遍存在小、散、乱的现象,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虽然制药企业在中国有6500家之多,但只有少数公司超百亿,非常少。大多数公司都不具有高的专业化程度,缺乏特色品牌和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生产条件不好,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分布式布局,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赶不上更先进的国家。

第二,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很多产品都是仿制的,重复的产品多,新产品和独家的品种并不多,而且在产品的制备技术上也比较落后。中国几千家药企大约10~20家是国有的大公司,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比如华北制药、东北制药以及国药集团,大约有100~200家属于中型公司,它们中很多是做中草药或一些特别的复方药物,还有1000~2000家小公司。尚未建有一个早期、中期、后期互为关联的创新药物研发链,是导致中国药企无序竞争,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跨国大药企的研发投入是销售额的15%,而中国这个数据仅仅是1%。

第三,原料药的品种和制剂产品的品种不相匹配。中国在国际医药原材料生产量较大,但在药物研究和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不够,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处于低水平,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平均计算我国的原料药每一种只能制作三个剂型,而发达国家的一种原料可能制作成一个十几甚至几十个剂型,还有落后的技术使产品质量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第四,中国医药行业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因超标的重金属含量药品的使用而发生的不良事件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由于中国医药种植,加工,储存,运输和生产制作等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影响中药的质量,而且重金属污染也影响中药出口。

第五,经营管理、品牌形象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重磅产品。目前我国仅仅是一个制药大国,离制药强国尚有较大差距,民族医药工业市场竞争能力将处于劣势,要加强经营管理,树立品牌形象。

第六,医药产品的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处在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如中药材料、卫生材料以及较重污染的化学原料药,进口较昂贵的医药制剂,这种模式导致高端技术的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低。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远远不够,加上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国际市场信息的反应不灵敏。特别是,缺乏一个共同的意识和机制,来开发国际市场。

第七,还需要完善药品配送系统。由于长期实施的“以药补医”等缺陷性的体制,以及在生产药品价格的制定,采购和支付机制不完善的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加上进入门槛低,缺乏规划和经营管理,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不到位的执法监督等因素,导致医药流通领域的集中度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跨区域配送业务开展缓慢。相对落后的医药物流,配送管理以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药品配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配送网络还没有完全覆盖农村和“老,少,边,岛,渔,牧”等偏远地区,药品配送的可及性有待改善。

第八,还要完善医改机制。医改制度建设的具体操作存在不足,工作进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基本药物实施带来的新问题,群众用药习惯与基本药物品种、质量和品牌之间不适应,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配送效率低;医疗补偿的长效性机制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3意见以及建议

要做大做强我国医药产业,就必须想办法“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清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此,笔者提出中国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12条建议:

第一,加强医药公司兼并重组,扩展了医药产业布局。对于大多数中国本土的小规模企业实施兼并,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生产要素,构建有优势产品的集约化、规模化、大型的有综合性和竞争力的企业。

第二,医药行业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实施新版GMP,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淘汰掉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纠正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提高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只有做到“更好”,才能做到“更强”。

第三,以企业为中心,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避免新技术产品与市场相脱节,更好地确保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把创新产品及时地投入市场。还要注重创新产品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可控性以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加快发展中国医药并推进中药与国际接轨过程。

第四,严把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标准。提高商品质量和信誉。完善医药产品质量安全性、可追溯性等管理制度,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评定,效率的提高,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把关进出口产品质量。

第五,采用标准化的草药收获和种植。集成方法和广泛的传播和利用现有落后的种植,化肥和农药,以防止滥用,包括培育产业链完整的标准化种植、新药研发、现代中药加工和现代医药物流,建立重大疾病所需的国家基本药物和医药原料种植基地,保障具有健康发展的医药产业链。

第六,采用多种方式以不断壮大的医药行业。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药物开发,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药物,并通过有组织的联盟,发展一批有自主创新和地方特点的优势民族医药企业,使医药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第七,加强中国保健产品的开发。中国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养生,在未来人类的健康领域将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并且在出口上限制较低的优点。以中国保健品为桥梁,提升中国医药的国际声誉,辐射带动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第八,生物领域要迎头赶上。中国的生物仿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在过去,医药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技术,加上严格的专利保护,使中国医药企业无所适从。不过,目前许多专利到期,分享生物制药技术的成果也变得成熟和开放,制药公司慢慢掌握了各种技术,中国的药企的优势,比如人员的工作,纪律,勤奋工作等都逐渐发挥出来。

第九,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全面发展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等,倾力打造有代表性的具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发展以心血管疾病类的药物为主打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因为中成药在治疗此类疾病疗效比较独特和显著。

第十,不断加强中国医药与国际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增强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可以通过先进入非洲市场,站稳之后,逐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发,进入非洲市场比欧美市场容易得多,还有像亚洲一些不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拉丁美洲通过这些市场打出品牌,然后再到欧美市场认证和发展,不建议企业一窝蜂去主攻欧美市场。

第十一,进一步加强医改部门职能,建立规范长效的机制。基层医改涉及多个部门,牵涉多方利益,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对医改部门工作协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医改管理部门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还需要整合现有医改补偿制度,建立起补偿标准、补偿独享、补偿责任、补偿时间、资金分配、使用、稽查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性、规范化、合理化的综合补偿机制,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信心,巩固深化医改的新成果。也不能因为一些人主张的医改影响经济的发展而退缩。

第十二,中国医药产业不健康,但药企的“良心一定要正”。医药领域的回扣现象恰恰代表了目前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研发不足,营销过度,不健康的委托关系处处存在。我们的现代医药行业才起步几十年,的确需要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但是,环境的不良并不意味着药企可以昧着良心赚钱:“我们是做药的,暴力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要治病救命的。药企的良心一定要正”。

4结论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利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医药费用的相关支出也将不断增长,这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医药企业要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入科技元素,找准传统中医和西医的结合点,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完善医药机制,建立良好的医药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进之.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何去何从[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2]魏端,朱昌蕙.我国医药物流良性发展的思路[J].中国药业,2005(9):15-16.

[3]袁银根.中医基础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张鉴钧.传统中医药:敢问路在何方(第二版)[M].北京:普华永道中国之医药组,2009.

[5]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6]Equity.China Pharmaceutical & Healthcare[R].Hong Kong.DBS Group Research,2010.

篇8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人们对关乎生命健康的医药行业更为重视,这是医药市场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政府大量投入,施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等医疗改革方案,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补助标准的持续提高,为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证;CAR-T、CRISPR、CTDNA、单抗等生物技术创新领域在医疗市场的探索性使用,孕育出更大的医药市场前景。

根据IMS数据显示,中国是新兴医药市场的领头羊,医药市场占新兴医药市场的46%,而且在未来数年当中,中国也将贡献主要的医药市场增量。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高速发展,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7919亿元。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探讨的必要性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现阶段培养状况

经研究发现,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医药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清,医药营销专业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1]。

医药营销专业相比较专业的医药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更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可根据研究需要更多的使用实验等手段,而营销人员更多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上,营销人员要与研究人员区分,医药市场营销是应用性学科,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能适应市场的人才。

由于医药市场的特殊性,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相关联,这就要求医药营销人员要具备专业的医药学知识。同时,作为营销医院必须具备有产品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市场调研分析能力等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总的来说,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2]。培养复合型人才,就需要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有高校参与,更需要医药企业的参与,使高校毕业生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

经研究,现阶段很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使用的教科书与教学手段均已慢于实际发展现状。主要开设的课程依旧是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学科,如《药理学》、《药剂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等。在学科设置配比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在实际应用方面有所欠缺,进而产生了不良后果: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发现学习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产生太大作用。这也就偏离了高校开设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主旨[3]。

(二)医药企业人才缺口

1、高层营销管理人员

医药企业的特殊性质让高层管理人员需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市场、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迅速决策的管理人才,擅长团队建设,对医药市场的变化趋势有敏锐感知,可以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切入机会,扩大企业份额。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团队的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是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难以获得的。

2、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

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是联系医药企业与用户的关键性一环,日常工作包括药品推介,市场的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医药企业往往要求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营销效果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些能力大多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和提升的。

二、培养方案浅谈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主导方为各大高校

高校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大数据的资源,让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行业相关信息,如医药前沿市场的发展现状、本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信息、相关领域发展预期等信息资料,增强在校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扩充知识面,让专业的培养产生作用,减少资源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医药企业的资料配合。

医药营销更多的是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在应用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高校除灌输基本概念外,更应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能力。引入真实医药企业案例式教学,详细研究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构成,销售推广策略,课堂讨论分析,再对应学习这其中应用的原理理论,更有甚者,分析实例案例是否有更為合适的解决方案[4]。

医药市场营销是交叉型学科,更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不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对在校生的培养中,可穿插更多实训课程,如模拟谈判[5]、即兴演讲、辩论、团队训练等活动,或联合行业相关企业,举办参与性活动。

高校培养资料的汇编,发挥高校资源整合的能力,为医药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提供更多的形式,在岗人员在职业发展中有疑问的时候,可以参照高校文字理论资料,开拓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在岗人员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二)医药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可以依据地域、培养方向、企业发展需求选择高校进行合作,参与行业信息收集整理,与高校共享行业发展信息。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另外也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真正发挥高校人才库的作用。

医药企业可提供实际案例与经营方针作为高校实战案例,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用以分析和理论提炼,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经验,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为高校在校生提供一定基层岗位参与资格,比如短期实习机会,作为跟随者参与实际医药营销过程的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吸纳优质人才储备的时机,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在校生来说,是一个讲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更早的接触实际操作,能更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医药企业需承担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后续培养的责任。对医药企业来说,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大规模医药企业对国内医药市场的关注、同质化竞争带来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发展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拳头产品,也需要如阿里铁军一样精于营销的团队,从而在市场中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医药行业有望在接下来持续繁荣的市场中出现诸如BAT这样的巨头企业,完善在职培训系统,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显然是有利于企业的。

(三)社会相关资源参与,持续学习提升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与自我成长需要借助更多的渠道,利用知识付费、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培训、线下同行业会议等多种机会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不是单独的填鸭式教育或者旁观了解就可以的,而优质的人才资源往往是成长型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利用这一趋势。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在校时间,参与实际的医药市场营销工作后,不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基层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可松懈。在这个阶段,行业前沿信息的获取,本行业发展趋势,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需要了解学习和总结的。这就可以利用知识付费这一发展趋势,各高校或企业或个人可以有偿付出知识和经验,为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添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春英,朱庆华,刘平良,蒋苁,杨岩涛.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04 

[3]季驊,高民.高等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01). 

[4]周先云.《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改革与评价研究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 

篇9

关键词 爆炸危险区防爆型通风空调设备系统

引言

在药厂药品的生产、加工 、处理、转运、储存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有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媒和粉尘产生和泄漏,从而产生爆炸危险区。本文就设计中爆炸危险区内空调通风设备的防爆、防护选型原则,以及设备中常见的防爆型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说明。

1 防爆型暖通设备的选型原则

根据爆炸危险的区域的划分、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要求,选择相应的防爆型式。比如,洁净厂房生产工作间的生产类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选用空调设备就要考虑相应的型式.一般甲、乙类空调通风设备都要考虑防爆;排除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等丙类物资,其含尘浓度高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的空调通风设备也要考虑防爆.

1.1防爆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爆炸型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的时候,应按照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来选用防爆型暖通空调设备。

1.2危险区域内的暖通空调设备,应符合周围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水、腐蚀和污染物质、机械应力、日光辐射、风沙等各项要求。应使设备结构在周围环境条件下运行不会降低其防爆性能。如:在有腐蚀的环境条件下,选用一般的防爆型离心风机,如果没有较好的防腐措施,腐蚀性气体将使电机的防爆面精度降低,也就失去了相应的防爆性能。此时,如果选用增安型设备,由于绝缘性能好,运行条件就比较合适,而且容易维护。

1.3 防爆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对隔爆型来说,指外壳的表面;对其余防爆类型是指可能与爆炸性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

2 防爆型暖通空调设备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2. 1在含有甲乙类物质的单独的生产车间的应用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释放泄漏易燃易爆性危险物料,为使生产区溶媒气体不产生积聚,通风系统采取全新风的直排方式.需要用防爆型通风机维持足够的风量的通风换气,以稀释有害物浓度,并及时排除有害物。其换气次数要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放散的气体的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或虽然比室内空气密度重但建筑内放散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 除设局部排风外,,宜从房间上部区域排出.排风系统的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时(氢气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 m;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 m.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0.3 m.如果放散的气体的密度大于室内空气密度,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风管送风至车间内部后,排风口布置根据内部布局,在贴地低处设置排风收集口,配合上部部分排风收集口,使气流分布均匀通畅,避免局部死角集聚.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但要保持足够的换气次数.当人员活动区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标准,且混合后的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时,可只设上部排风或下部排风.(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0.75的气体视为比空气轻,当其相对密度大于0.75时,视为比空气重.地面以上2 m以下规定视为下部区域.)(在5.3\5.4两节中都有规定和说明.)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包括法兰跨接),不应采用容易积聚静电的绝缘材料制作. 这类车间在医药行业包括如:提取车间、危险品库、实验室等.

例如 承德中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新型颗粒剂生产工艺的提取车间,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的甲类生产区房间,选用了一台防爆排风机箱,具体设计见图例1.

2. 2含有甲乙类物质的非单独的生产车间

在洁净厂房生产工作间中,也会出现释放泄漏易燃易爆性危险物料,需要从非防爆区引入经过过滤\温湿处理后的空气,送入该类房间.由于净化要求的换气次数远高于防爆通风的换气次数,设计以两者之高取值,为保证净化区的洁净度要求,操作室内的换气次数以净化要求为基准.同时使该房间内维持一定的负压,从而防止爆炸性危险气体的逸到非防爆洁净区. 这类车间在医药行业包括如:综合制剂车间、研发中心等.

例如:武汉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研究中心,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在洁净区域内的甲类生产间,在空调设计时,从非防爆区引入经过组合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送入这几个房间.房间相对相邻非防爆洁净区负压6Pa.为防止气流倒灌,在引入口设置了止回风阀.在该房间的排风处理上,设置单独排风,且排气口高出屋面,达到规范要求的排至建筑物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外,排风口设锥形风帽,便于气流流向高空排放.具体示意图见图例2

还有些甲\乙类厂房需要设置局部排风或者除尘.特别地,用于净化爆炸性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风机的吸入段上,其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应布置在生产厂房之外或者单独的建筑物内.但具有连续清灰能力的除尘器除外.同时,净化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及管道等,均应设置泄爆装置.

3 中国防爆型通风空调设备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暖通行业防爆设备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成熟,只有个别种类的设备具有明确的防爆技术规定.

许多的通风厂家仅简单选用防爆型电机,却没有对风机整机进行严格的防爆性能的检验.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隐患.迫使有的用户为了确保可靠性,选用进口防爆设备.目前我国的防爆电气检验机关有: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其授权单位.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分防爆通风空调设备.这些公司可以生产部分型号的防爆风机,小型的空调机组,防爆形式主要是隔爆型,增安型.而应用于爆炸危险区的通风空调设备有风扇,通风机,空调机,冷冻机,冷凝机组,水泵,电动阀,电磁阀,防火阀,电加热器等多种产品,这就需要厂家开发制造更多种类的通风空调设备,向多元化发展.

4 结束语

据统计,化工装置环境中,百分之八九十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爆炸事故比例大,经济损失大,伤亡率高,这一方面要采取良好的通风等措施降低危险区;另一方面,要求处于防爆区的设备具有可靠的防爆及防护性能。

参考文献

1孙一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版

篇10

傣寨酒香、竹楼歌远,澜沧水碧、椰林风柔……

2007年的11月19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迎来了200多名尊贵的客人。来自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九省区局、医药行业协会及药企代表聚集在这里,召开为期两天的“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第四届联席会暨医药行业协会合作第一届联席会议”,

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记者看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明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公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刀林荫,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美兰等领导及泛珠三角九省区的药监局及医药行业协会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及部分医药企业界人士出席了会议。

此前,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联席会,由广东省发起并得到了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区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分别在广东、广西、四川召开了三届联席会议。三年以来,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强化。其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持续深化,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措施更加务实,区域各方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

据记者了解,第四届联席会议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办,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首次借联席会议的契机,同时举办了泛珠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协会合作首届联席会议,使会议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11月19日上午9时,景洪市锦都大酒店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第四届联席会暨医药行业协会合作第一届联席会议隆重开幕,开幕式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燕主持。

在开幕式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刀林荫首先代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学明致辞。他在致辞中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再次代表全体主办单位和云南局,对莅会嘉宾表示了热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随后,上届联席会议的承办单位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苏海红在热烈的掌声中向本次会议的东道主云南省药监局局长孙学明交接泛珠三角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标徽”。然后,苏海红局长向大会作第三届联席会议的工作报告,

苏海红局长的报告结束后,孙学明代表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第四届联席会议主办方向上届联席会主席单位――四川省药监局赠送监管合作联席会纪念匾。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苏海红接过纪念匾之后,两双手仅仅地握在一起,又高高地举过头顶――这就是药监人区域合作的团队姿态!

接下来,出席会议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公卿讲话。梁公卿代表云南省向到会代表和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了泛珠三角区域的地缘、人缘相邻相亲的紧密关系,并指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互补性强,联系与合作历来非常紧密,同时对云南省委、省政府重视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的举措作了介绍。

梁公卿说,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食品药品产业的发展,200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云药产业发展的决定》,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食品医药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希望九省区及港澳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各地食品、医药企业界的朋友们,借此次联席会议的平台,扩大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

开幕式最后,国家药监局局长邵明立讲话,把整个开幕式推向了最!

邵明立: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据记者了解,这次联席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改革、科学监管、和谐发展”。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来自国家药监局的最高行业领导,还是泛珠三角九省区的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医药行业协会的代表和医药企业代表,他们在这次会议上说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科学监管”的话题。

在11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邵明立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监管,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要坚持科学监管,坚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二要提高发展质量,努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要发展基本药物,改善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水平;四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监管队伍。

邵明立说:“科学监管理念,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认真总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失成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邵明立指出,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仍处于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应对这样的形势,改变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现的状况,还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科学监管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依靠技术支撑,实现队伍保障;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目标,做大量长期艰苦的工作。

在谈及科学监管这一具体问题时,邵明立在讲话时表示:“坚持科学监管,坚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保卫者,强化监管是‘本职’。”他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所以能够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堵住以往管理中出现的明显漏洞,使药品市场秩序发生明显改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食品药品监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忧。各级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取得的成果作为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深化各项整治工作,朝着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目标继续努力!”

最后,邵明立局长对泛珠三角区域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希望监管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利用好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借鉴国内外食品药品监管成功经验,在创新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方面,走出新路子,很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学明:“经营药监”,是科学监管在我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在接受记者采访并谈及“科学监

管”这一话题时,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孙学明局长首先热情洋溢地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确保视频药品安全。这对食品药品监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他接着说,自己对于“科学监管”的理解,就像孙学明局长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利用好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借鉴国内外食品药品监管成功经验,在创新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方面,走出新路子”。具体到云南省药监局的工作,他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落实“科学监管”和“创新监管”理念。其一是,创新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深层次的问题,扫除阻碍又好又快地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障碍,创造一个适应发展的良好氛围。其二是把食品药品监管力争提到政府工作层面上去落实,因为在很多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政府出面,我们的工作是有难度的,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而一旦把一些涉及到民生方面的工作与政府这方面的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会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第三是建立一套评价奖罚机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要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还要创新观念。只有建立一种适应发展的机制,才能实现科学监管。第四是要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贯穿到农业生产、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以及最终的消费等的全过程中,全方位、立体化地介入科学的监管工作。

谈到最后,孙学明局长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经营药监!这种闻所未闻的新理念,让记者耳目一新。

在诠释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经营药监”新理念时,孙学明说,实际上,这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科学监管”在我们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派生出许多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人才、文化、社会等的资源,既是资源,也可以说是种种资产。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把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或者是资产合理有效地经营起来,壮大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使国有资产更进一步地增值保值。这就是我们“经营药监”的简单解释。

在谈到他提出的“经营药监”的新理念在云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落实效果时,孙学明向记者列举了两个反差巨大的数据――云南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国有资产总价值,在他们导人“经营药监”的管理理念后,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2000多万元,迅速增长到了今天的3亿多元!

苏海红:科学监管应从监管能力建设入手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苏海红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在四川召开的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第三届联席会议,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大会的轮值主席单位,提出了“科学监管,和谐发展”的大会主题。而今年召开的第四届联席会议的主题,仍然延续了去年的“科学监管、和谐发展”的内容,可见,科学监管与和谐发展的理念,是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长期稳定的执政理念。

谈及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科学监管”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时,苏海红说,四川省局从监管能力建设人手,站在新起点,实施新规划,谋求新发展,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强监管,促发展,构和谐,树新风”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全系统的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具体的做法和成效体现在:第一,开展创建“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大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系统整体形象明显提升。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第三,始终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处于稳定态势。第四,正确处理科学监管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主动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工作,食品医药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第五,积极争取,广辟渠道,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最后,苏海红局长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的科学监管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郭振宇:科学监管在于“监”、“帮”、“促”相结合

在采访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领导们之后,记者分别采访了莅会的药企界人士。其中,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宇博士就“科学监管”的话题,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他的“三字真言”――“监”、“帮”、“促”。

他说,就药监系统的“科学监管”理念而言,“科学”,从广义的方面去理解,应该提升到理想的层面。而“监管”,具体来说,我理解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监”、“帮”、“促”这三个字相结合地开展工作。

郭振宇更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监”,就是监管,把药监部门应该依法管理的内容监管起来,但不是把企业管死,而是规范市场。“帮”,就是帮助,由药监部门启动政府资源,从管理理念、新药研发等层面上帮助企业,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药企规避市场风险。“促”,就是由药监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管与帮助相结合,促进药企的健康发展。

郭振宇说,他不认为药监部门和药企是一对“冤家”,他说,药品降价以后,出现了许多副作用,一些常用的低价药在药店里找不到了,很多药厂把那些廉价药申报了新药名、换了新包装,再以种种“新药”的面孔出现在药店里,这其实是在和药监部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砸的是药厂自己的牌子。

郭振宇进一步解释他对“科学监管”的体会时说,药监系统和药企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建立在药监部门针对药企有效落实“监”、“帮”、“促”基础之上的、相互依存的行业伙伴。

基于这样的认识,郭振宇说,对滇虹药业这样一个正规的企业而言,药监部门的科学有效的监管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因为整个云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把大的做强,同时把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不讲游戏规则、不讲诚信的企业淘汰出市场。对淘汰出市场的企业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关门大吉,而是在行业内部进行一种整合,以品牌、资本为纽带的一种整合,从而使整个行业做大。

李筱玲:药监系统应更多地为中药的发展提供帮助

云南省腾冲制药厂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筱玲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一开口就带出了十分鲜明的“本位主义色彩”。她介绍说,云南腾冲制药厂是创建于1956年、受国家特殊保护的“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步入全国重点中成药厂行列,在云南15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介绍完自己的企业后,李筱玲开始为自己的观点做注脚,她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那么,作为政府机构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落实十七大精神,实施“科学监管”执政理念的同时,就要把总书记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示落到实处,对生产中药的民族工业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扶,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应更多地向中药企业倾斜,为保护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帮助。

李筱玲进一步地解释说,说得更广泛一些: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而且在中药天然资源方面,也具备世界上很多国家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但为什么我们的中药产业却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呢?甚至我们这个中医药的“宗主国”,近些年却要大量地进口很多“洋中药”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说明我们的中药企业发展现状,在世界上仍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因此,药监部门提倡的“科学监管”,体现在中药企业上,就应该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新的中成药的开发、以及中药标准等方面,有所作为,与中药企业携起手来,共同振兴祖国医药事业,切实做到总书记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明确要求。

周原林: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会议

11月19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在出席会议的间隙,还在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学明等人的陪同下,莅临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考察工作,并看望、慰问了该局广大干部职工。

在州药监局考察时。西双版纳州药监局局长周原林向邵明立局长汇报了该局的基本情况,和目前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地独有特色的、被国家列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傣医药的发展现状。邵明立局长详细听取汇报后,又楼上楼下地逐一参观了每一间办公室,不时地握着该局职工的手询问他们的个人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

周原林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局邵局长在繁忙的会议间隙挤出时间来到我局视察,省局党组把这次联席会议放在西双版纳州举行,充分体现了对西双版纳州及我局的信任,给全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广大干部以极大的鼓舞,这是一次令人振奋、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会议。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将在会后认真学习和落实这次会议上收获到的领导指示和其他兄弟局的宝贵经验,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监督执法,认真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努力推动傣药材标准的研究工作,促进傣医药产业化发展,加强基本建设,坚持科学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边疆的繁荣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行业协会:借东风迎来发展良机

与前三届联席会议相比,本次联席会议还同时举办了泛珠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协会合作首届联席会议,使这次联系会议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据记者了解,为进一步发挥医药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发展、规范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泛珠三角九省区医药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次会议由云南医药协会倡仪并发起了九省区医药行业协会合作第一届联席会,目的是为九省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