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的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寒假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 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
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
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1、 不参加语文、数学的培优,不请家教,相关课程自己独立完成。
2、 语文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著导读等丛书;
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
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
3、 数学课程计划查看.全文请访问(第①范_文_网)。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假期完成五年级《奥数提高班》的自学,基本掌握其要领,有选择性挑选典型题目做。
自己注意计算细心化的纠正。
4、 英语课程计划
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要重点加强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校课本系统复习一遍,每天坚持听剑桥英语的磁带,时间不限;
假期把以前记得的英语单词都记在小本子上,分类汇总;
若有兴趣、有机会,可以把语音和音标接触、巩固一下,尽量保证发音标准。
三、活动安排
1、 随父母至少省内出去旅游一次,争取省外旅游去一次;
2、 至少去乡下亲戚家2次,体验生活,其中爷爷家族亲戚去一次,外公家族亲戚去一次;
3、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散步、溜冰、找小朋友玩等,要注意安全;
4、 每两天至少帮家里做一件家务事(10分钟以上),洗衣服、择菜、简单做饭等;
5、 一个人尝试独立在家呆1-2天;邀请同学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若干次,并独立招待;
6、 每周玩电脑2小时左右,重点加强打字能力的提高;
篇2
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书一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等都能影响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并制定了学习工作计划书范文。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l.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结果 (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二、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结果,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书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高三是一个汗水与泪水交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会拼搏,我们会奋斗,我们会付出!尽管在高三这一年生活与学习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坎坷,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不服!我们要以崭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再拼一把!赢取老师的信任,把握自己的人生,在密云一中这片无垠的天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为了推进班级整体学风建设,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提高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实现整体和个人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班特拟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1、统计考勤情况:
保证每个人按时上课,由学习委员及宿舍长协助统计考勤情况。并及时把统计情况向班长反映,再由班长总结并向班主任汇报。
2、设立每日一语:
利用黑板一角作为鼓励平台,每日写一句能够充分调动同学的话语。
3、设立学习小组:
本班设立6个学习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并且每组选出组长1名。每个小组均安排有1-2个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有利于学习上问题的及时解决。
4、制定班级目标:
尽管我们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们会在庄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成为佼佼者。
5、设立倒计时平台:
在黑板一角设立高考倒计时专栏,时刻提醒学生“高考就在眼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高考带来的压力,在压力之下走向成功!
6、定期总结班旷:
每周五总结上一周班级状况,选出前两组进行奖励,对后两组进行适当的惩罚。对每个月进行大总结。总结各组得失原因,让其他同学借鉴和改进,使全班每位同学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促使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 信息化 影响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84-01
北京奥运会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来强化奥运会的各项设施,它的成功举办意味着我国体育信息化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世界的前列。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身边的生活,而且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信息化是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知识丰富化,多样化,先进化,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也应跟上步伐。信息化改革将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让体育教育理念更新,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更高涨[1]。
1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1 自主性
在信息化教育情况下,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学生不再只能从教师和书本上获取知识,还可以去广泛的网络资源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资料。如果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那么学生可以将教师的课件拷贝走,方便在课后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计划,成为学习中的主体。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多从网上看视频,学习更多运动技巧,更好的锻炼身体,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乐趣。
1.2 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去利用网络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网上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教师会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反馈,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学生们更能畅所欲言,给教师们更多的反馈信息。
除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方便外,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也会更方便。学生可以在网上互传资料,加大信息来源,还能互相交换观点、互相学习。
1.3 实时性
信息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渗透到了体育领域。国际奥委会将会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最新的体育消息,国家体育局也建立了“体育总局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信息,使各个方面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体育情况[2]。
2 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的速度瞬息万变,推动着世界稳步向前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都充分发挥着它令人难以想象的作用。信息化和体育教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最新的体育信息,了解体育世界的最近动态,使体育教学与实时体育信息紧密联合在一起,使体育教学不在滞后于实际;其次,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使上课效率更高;最后,为使信息化改革在体育中稳定快速的发展,首要问题是要建立好体育信息数据库。信息化在推动着体育教育事业快速的向前发展。
3 信息化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借助先进的手段来完善其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动作由学生们来模仿,教师要做到规范和形象,而且还要让学生们观察到各个方向的姿势。单单通过教师的口令和对学生动作的纠正很难达到所要的效果,这种单调、老套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力不从心,学习难度很大。
例如:在乒乓球扣杀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慢动作的教学,只能将讲解与示范分离开进行,学生在进行模仿学习时往往很难掌握到动作的精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从何处学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们观看要学习动作的视频,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慢放,让学生们看清动作的细节,接下来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学生们边做动作。这样将能克服很多困难。
此外,对同一个动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所以对每一个技术动作教师们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每个教师之间都会有差异,那么到每一个学生差异就会更大,因此,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就能保证演示动作的标准性、规范性。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技术、体育战术和体育思想都在迅速发展,教师如果再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知识,那么会使教育事业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性。
4 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4.1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接受知识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学科,学生们喜欢体育但往往又不喜欢去上体育课,往往会找理由逃课。这是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主性。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例如:在上游泳课时,放一段孙杨夺取奥运会冠军的视频,或者播放国家游泳队平时刻苦训练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辉煌的背后需要付出艰辛与汗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2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之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都会由教师手工完成。教学课程的安排、数据的统计和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评价等等内容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解决这些问题将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管理策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3~4]。
5 结语
信息化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采用新式的教育形式、运用新的科技成果,通过信息化改革来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提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手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教师们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好网络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将信息化引入体育教育,以切实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久林,张建平,马智亮,等.国家体育场(鸟巢)总承包施工信息化管理[J].建筑技术,2013,44(10):874-876.
[2] 王森.信息化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56):104-104.
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资源共享 生命体征 正能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它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运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客观合理的将信息技术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现代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必然选择,有其合理的价值所在。
一、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模拟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学生可更好地观察反应的实质,掌握反应原理。
化学教学中,有些实验由于时间太长、危险性大、污染性强、药品缺乏等原因无法动手实验,而高科技领域、化工生产过程等学生不能亲临其境。比如氯气的制取、工业分离液态氧等。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模拟和处理。通过录像机将氯水光照下的分解反应,亚铁离子在空气中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以及稀释浓硫酸时若反向操作造成的结果分别做以速度和效果的处理,极大的方便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则可把宏观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的实验过程,情况逼真,可见度大,可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信息,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扩大教学容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课堂容量小,学生学习效率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情况则大不相同,知识传授的高密度,大信息量的优化组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比如《氧气的制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涉及的实验有氧气的工业制法、常用的实验室三种制法,内容较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大,逻辑性较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单调,老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会不感兴趣。如果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这种课上,播放视频氧气的工业制法,再把加热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实验室制法用视频加以处理,完全可以克服这种缺点,原本一节课完成非常困难的课就非常轻松完成了,且学生学习收到的效果还是特别好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资源共享,丰富了化学教学。
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很多网站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资料,成为化学教学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中学化学教学网络资源网站”给教学提供一个研究的平台。网站设新课程研究、高考研究、教案学案、试题汇编、课件交流、化学实验、化学竞赛、网站推介、课题研究、趣闻轶事、在线测试等栏目,教师可以随时将开发或收集的资源上传到相应栏目下,同时可以下载所有资源用于教学和研究。每个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且同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相对较少,相互之间交流少,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网络资源,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寻找化学资料,如与本学科相关的趣味知识、人文史话、专题讲座、学法指导、网站资源、学习经验交流和网络课程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概念焕发出生命体征
化学研究的物质结构属微观世界,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多媒体课件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从而避免了使用图片因为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和使用模型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的错误结论。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进行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改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自我完善的正能量。
1、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模式中,化学教学形式是在班级的环境中小组协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教师起组织、指导、咨询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可根据自己的
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自主调节学习的进度。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 2、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不可能有充分的、尽可能多的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中交互不足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同一化学主题不同观点的分析综合机会,这样就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篇5
今天,相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划分一个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要看用什么来生产,是工具的变化引发了时代的变革。但时代交替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更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像人们曾经用斧头砍树,后来又用锯来锯树,不仅“锯”代替了“斧头”,而且使用方式也由“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五化”为目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篇6
1 .每天早上6:50起床,自己穿衣叠被,刷牙洗脸。我会好好吃早饭,7点半从家出发。
2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 .认真仔细写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每天听读英语。
4 .写完作业后,自觉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或同学,一定弄明白。
6 .妈妈给我听写的时候认真对待,错字及时改正牢记。
篇7
关键词:中学 会计信息化 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传统会计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趋势的需要。中学会计信息化与中学教育经费应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促进中学教育经费应用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实现中学会计科学化管理,本文从中学会计信息化特征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对中学科技信息化进行简析。
一、中学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概念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传统计算机简单数据保存、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储存、应用的管理过程。中学信息化管理将传统单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中学教育理念之间达成教育模式融合转型,促进中学教育整体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二)特征
中学科技信息化使中学资金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学会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学会计信息管理全方位。中学会计管理的范围主要为中学教育日常开支、中学教师工资以及多种教育活动经费,传统中学会计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分工分配,容易造成中学会计资金划分不明确或者资金应用片面性的问题,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使中学教育经费应用从信息应用、信息管理以及资金分配管理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了中学教育经费应用科学化,同时也实现了中学会计运用全面化;第二,中学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计算机智能化操作,中学财务管理系统科学化;第三,中学会计信息管理形式多元化;第四,实现了中学会计信息交流管理透明化,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计算机系统完成中学财务管理的整体操作,管理者可以对管理流程进行网络监管,实现中学经费管理透明化。
二、中学会计信息化的优化措施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科学化。全面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中学会计管理实施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学教育经费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学会计信息化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转型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实现中学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我国中学会计信息化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中学会计信息化优化措施。
(一)逐步完善中学会计管理职能的转变
中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中学教育经费运行计划,对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和收入进行经济核算。实现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平衡信息化管理与会计应用管理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中学财务管理中人员冗长,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混乱的现象,明确中学会计人员应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适应,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实现中学教育经费管理体系层次性强,管理职能名明确。例如:某中学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但中学中管理部门中人员管理系统依旧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会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冗长,中学日常开支比重增加,中学会计系统改革滞后。校领导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对中学会计部门人员管理职能科学划分,完善了中学会计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优化中学会计经费计算方式
中学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也是对中学财务管理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体现。中学会计应当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中学会计经费计算方式。一方面,中学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中学经费管理系统中经费记账,经费结账,经费报表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中学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会计经费运算数据准确性较强;另一方面,中学会计可以将信息化智能操作系统与中学经费应用分配比重相结合,优化中学会计信息化经费计算方式,灵活运用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例如:某中学会计为了将信息化管理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进行深入探究,应用网络数据分析系统对学校近年来财务应用比重进行划分,制定财务分析表格,对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综合应用,实现了该学校会计经费计算方式科学化分析管理。
(三)适当加强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监督
中学会计信息化实现,是现代教育教育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学信息化管理使中学财务资源管理的数据运行精密化和集中化处理程度提高。一方面,信息化能够提高中学会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教育经费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中学也应当加强对会计管理系统人员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中学管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措施,保障中学会计信息资源数据应用客观发展。例如:某学校采取会计信息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学会计应用管理系统,建立中学网上会计操作监督系统,对该中学会计信息存储,人员操作进行监督管理,不仅提高了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中学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三、中学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完善中学会计系统,中学会计系统的完善程度与中学教育经费应用情况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中学会计信息化能够降低中学会计管理信息失真,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提高中学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完善中学会计系统;第二,促进中学经费管理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传统人工会计管理对财务分配比重划分缺乏科学性,同时,财务资金划分中容易将中学管理中不重要部分忽略掉,导致中学财务应用比重失衡,中学会计信息化应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信息管理智能化操作,从而实现了财务分配综合管理。
四、结束语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管理手段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体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中学教育资金划分科学发展,使中学教育管理体系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总趋势相适应,推进我国中学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辛茂荀.中学会计信息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袁树民,.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程昔武,纪纲.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6(3)
篇8
关键词:教育;游戏;信息技术
教育创新是一项新课题,信息技术课程又是一门新学科。而现实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突破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不能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本来应该活泼的课程显得太枯燥了。如何挖掘和运用信息技术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其实,我们不防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适度引入游戏教育。
一、可行性分析
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除了玩小游戏时直接的电脑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许多小游戏需要动脑筋(如一些策略类小游戏)、需要敏捷的反应(如一些动作、战斗类小游戏)、需要超强的记忆(如一些休闲、记忆类小游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同时发展了这些能力,这同样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投入、热情,以及接受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一个人应该培养发展的品质;在游戏过程中必须自学、合作,正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的体现。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二、信息技术课“游戏”教学的指导思想
1.用“游戏”来刺激“学习”
在教学中的某些课时,笔者会告诉学生,只有学会了本节课知识,并完成了练习的同学,才可以玩游戏。这样一来,同学们上课特别用心,学习效果特别好,因为游戏还在后面等着他们,他们要早点学会该学的内容。但是也有一种情况,那些先做完的学生在玩游戏时会影响旁边的同学。所以,笔者常常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人完成还不行,还要全小组的同学都会了,才可以玩。这样,那些电脑学得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当小老师,帮助小组的其他同学,实现小组内的互动学习。同时,教师对所玩游戏也有限制和规定,必须是一些益智类或有助于键盘和鼠标操作的游戏,这样,即便是在游戏中,学生也能得到进步。
2.变“学习”为“游戏”
学生之所以爱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有趣。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我们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设计得像“游戏”一样,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
传统课堂教育重视语言、理性与逻缉思维,即左脑的开发利用,忽视了称为“沉默的伙伴”的右脑,结果严重阻碍了潜能的发展。在使用计算机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时,学生脑手并用、视听并举,调动使用了大脑的各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甚至口语表达能力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游戏与传统教法相结合能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左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技术课“游戏”教学的常用方法
1.把游戏作为引入的手段
通过学生平常熟悉的游戏引入新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游戏与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关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端正对待游戏的态度,从仅沉迷于游戏本身的娱乐向探索其中的新知转变,倍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
2.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
把游戏纳入到教学中来续者让教学获得游戏的外在形式,不仅使教学富于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学习充满饱满的情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如:在《小键盘区》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神州飞船’飞行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飞船的各种数据,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3.把游戏作为整合的手段
将游戏整合于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中小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们为了能玩好游戏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学习各种复杂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又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探求的精神。我们应该从中借鉴可取之处,挖取游戏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在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瓣要在课堂中间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不仅可调节气氛、缓解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疲乏感,也为下面的继续学习做一个铺垫和衔接。
四、Y语
游戏教学策略是一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绝对不能生搬硬套,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有它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更多的、更系统地将教育游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久就会应运而生,教育游戏未来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注意力分散 观察力肤浅 记忆力薄弱 想象力空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94-01
在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注意力分散、观察力肤浅、记忆力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人的多年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1 注意力分散及对策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的心理活动,这种指向集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问题,若指向不集中,便形成注意力分散。如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忙于把教师讲解的化学知识不分主次地抄记下来,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弄懂老师的讲解上;有些学生热衷于观看化学实验,而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不注意;对化学原理、定义、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和应用,而对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等视而不见,没有抓住重点学习,从而造成了注意力分散现象。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化学本学科、本章节的特点及学习要求,要抓住教学重点精讲,注意提醒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对还没有引起注意的重点内容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或重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观察力肤浅及对策
观察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水平的测定,通过观察能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而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观察局限在表面上。如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上,而对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原理何在,得到什么结论不注意思考,以致在解决实验类问题时,出现判断错误。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加强有意注意、有意识记等活动;其次,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把与观察有关的知识教给学生,或让学生通过自学为观察活动提供足够的知识准备,要注意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丰富他们想象的内容和培养观察的独立性,以提高观察效果;第三,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变式启发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第四,要指导学生按顺序、有计划地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分类,区别主次,进行抽象概括,找出一般规律性的特点来,写出观察报告。 3 记忆力薄弱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定律、定理、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各种图形、符号代表的意义、仪器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没有很好的经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识等过程,没有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所以一经检测,就出现各种错误,这正是由于记忆力薄弱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加强目的性及自觉性的指导,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训练学生注意集中、感知认真、观察仔细、思维积极等良好的品质;其次,要提高学生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少用机械重复的方法,多发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的能力,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自我抽签测验等有效形式加以复习、巩固记忆。
4 想象力空泛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对有些化学知识缺乏理阮如物质结构中电子云的概念、电子云的形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化学键、分子的结构及空间构型等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就是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引起的。
针对想象力空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可借助于实验、模型、挂图、计算机模拟、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否则,欲速则不达。
5 思维力僵化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与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是有联系和区别的,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照搬其它学科的思维方法、方式,而忽视了化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依赖于死记硬背等方法来进行化学知识点的积累,不会联系对比,缺乏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知识点成孤立无序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还有的学生不能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化学概念、定律、规律的内涵、外延及特性,有的学生习惯于从一个角度,用某一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思路狭窄封闭,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变通性,抓不住物质之间的本质联系,知识点不能形成系统,知识得不到良好的迁移和升华,在问题的解决中缺乏思维的求同性和求异性。如分散系知识的学习,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化学问题的一题多解和简解、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等,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就是由于思维力僵化而引起的。
篇10
1当前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管理的资源利用的结构需要优化
①受制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系统的传统体制模式的束缚,我国在教学管理措施上的探索还尚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未能有效适应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变化趋势。②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现实就是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域不均衡现象,这也是产生教学管理上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③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单位和相关组织部门在管理上的疏忽,存在着对管理能力培养和管理资源建设的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导致产生资源利用结构上或存在资源浪费、或存在资源紧缺,影响着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
1.2教学管理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相关的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存在着教学管理措施上的缺陷,导致教学管理部署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环节上的疏漏,一些信息处理上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者没有相对应的处理机制,导致在信息处理能力上存在着发展短板。这就影响到了当前教学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相应的高效信息处理的发展需求。
1.3教学管理的协同性不够
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管理措施和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和配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产生在教学管理的整体性管理成效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空缺,通常这一方面也是造成教学管理在不同教学单位和不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产生失管失控或者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成效的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
1.4教学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
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理念的制约和影响,在施行教学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导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反馈的有效作用,这也是制约着当前教学管理措施产生应有成效的一大原因[1]。
2教学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化的关系
2.1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资源优化
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打破现有教学管理环境中的资源分配不均局面,通过开放的、系统性的、具备均等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对部分教学管理下的资源分配问题进行有效的调剂,实现更具均衡性的有利信息环境,助力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资源优化,形成更具全面性的教学管理发展[2]。
2.2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当前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研究,其实也是挖掘计算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研究,是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技术优势,实现增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探索。①能够增进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采集能力,形成有效的信息覆盖性采集措施;②能够增进教学管理中的即时性信息反馈能力;③实现信息的有效对接,产生及时有效的信息分析和应对措施。
2.3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各部门间教学管理的协同性
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还在于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和沟通联系完成整体性计算机信息化的相互连通,形成在处理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时,能够形成密切的协同配合,采取一定的交流措施,维持良好的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管理任务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整体的协同性[3]。
2.4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综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形成
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也正是当前教学管理发展的阻碍。只有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各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应用,完成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任务,才能真正提供适宜教学管理综合信息化管理理念施行的有利环境。从总体上来看,只有坚持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才能实现综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管理思路实现有效落实;而健全在教学管理措施中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则能够增进教学管理活动在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持续发展,增进适应度。
3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并且注重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运用,增强资源优化分配、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增进教学管理的协同性,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
作者:徐聚星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吉国庆.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教学管理信息化[J].辽宁高职学报,2006,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