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课程体系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升初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升初课程体系

篇1

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

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

他选中了一棵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

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在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

该怎么办呢?他坐在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

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三学生;效果

思想品德课程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六大中考文化科目之一。因此,学好思想品德课,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有利于广大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理想高中。然而,思想品德课程与有实验操作的物理、化学相比,或者与150分制的语数英三大科相比,在学校学科教学发展或者在学生、家长心里的地位都非常尴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认识不足,缺乏兴趣,于是出现老师拼命在讲台上“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收知识,无精打采、昏昏入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就可想而知。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适应新课程要求去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而言不能唯兴趣而学,但我们依然要看到兴趣的强大吸引力。兴趣越浓,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就越强。相反,毫无兴趣的东西学生不爱听,没有激情,更不愿思考。所以,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对上思品课充满热情,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初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框题时,要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内容、途径与要求,树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学会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然而,即使是初三学生,他们对于政治权利、政治生活等概念都比较生疏和模糊,相关意识也比较淡薄。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我自己的“选民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持有这个证可以参加什么活动?”简单的两个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立刻作出反应,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选民证”“选举活动”。在这时我顺水推舟:“参加选举活动是我国公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样学生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还利用了本地区“广州海珠桥成为跳桥秀的首选之地而引发的思考”这一现实生活素材,当我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材料时,学生们立即议论纷纷,兴致十足。结合这些素材,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讲授“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途径和要求”这一知识点就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二、精编教学资料,减少学生学习障碍

为了通过有效教学,培养初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用学案导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首选。然而,导学案的编写不是教材主要问题、主要观点的呈现或者一些习题的简单罗列,而是要站在教材之上,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行阐释、判断,甚至指瑕、批判,也就是要精编。比如,在教学初三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如果只是按照课本69页的表格来讲的话,那么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就十分肤浅。所以在编写这一课导学案时,我不是直接照搬课本的表格,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了如此修改:

1.团结统一的名言警句:“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2.团结统一的历史典故:郑成功

3.爱好和平的名言警句:“和为贵”、“与人为善”

4.勤劳勇敢的历史典故:愚公移山

5.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通过对教材表格的修改,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从而减少学习障碍,达到学习效果。又例如作答“针对严峻的环境或者资源问题,我们的做法”这一类题目时,学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因此在编写“怎样做”这类型练习的导学案中,我特定在导学案的最后梳理归纳这一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公民个人做法(意识+行动)即“我承诺”

1.学习……知识国策,认识……重要性,增强……意识

2.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养成……习惯,并发动身边亲友同学为……作贡献

3.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勇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4.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参加……活动

国家政府做法即“我建议”

1.加强……战略(或……国策)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国策战略)

2.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相关法律,依法规范……行为,并对……行为依法处罚(法律)

3.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减少……(技术)

4.完善……奖励制度,开通举报渠道,让市民对……行为实施举报,重奖……人才(奖励)……

通过精编教学资料,真正做到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处理教材,用“活”教材,并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的解题方法,从而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升学生成就感

当初一学生第一次比较正式并系统地学习思想品德课时,满怀信心和热情,对学科充满喜爱和敬畏。然而两年后,现在初三学生的敬畏之心依然存在,但喜爱之情却日渐褪色。究其原因,这与课程评价有关。现实中,学校、家长和学生往往从考试的功利性角度出发,唯分数论,只要求分数高,而根本不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所以只有创新该学科的评价机制,改变“只有考试”这一观念,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成就感,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尤其在布置作业环节。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开放互动式作业多种多样,例如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制作时政小报、撰写小论文、搞小发明以及一分钟时事评论等,这既减少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训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形式新颖的开放互动式作业评价既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又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学习的成就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批改作业时,不只是给出“阅”、“A”或“B”等等级,更多的是“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肯定和激励的话。在试卷评讲课上,不只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还给予进步的学生更热烈的掌声。每次测试后,我会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上鼓励性评语,肯定成绩,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评语,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成就感,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学习。

总之,提高初三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效果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尝试,终会找到适合我们自己教学的方式,也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语文高年级初中语文衔接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语文学情调查看,超过40%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偏难,阅读与写作问题严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此不喜欢学语文。特别是初中阶段,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喜欢学习语文的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应该就是课程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这就使得我们研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记叙文为例对小升初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简要分析

小升初学生记叙文写作技能统计表

调研内容选材角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文章主旨书写规范

优秀率35%43%23%56%60%

从上表可看出,小升初学生语文——记叙文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充分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的不衔接。其原因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时,教师通常是泛泛地讲,学生写作更多地是依赖于自己在阅读积累后所形成的语感,或是生搬硬套作文书,甚至还有全家齐动手,父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助写的现象也较常见。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从父母那所获得的系统指导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小学语文的学习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在小升初选拔中奥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英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使得许多孩子小学一年级起就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与奥数的学习中,因而认为语文学习不够重要的,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听讲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接着,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认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但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内容方面,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缺少方法,使得他们想学好,却有心无力。

另外,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基础积累、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从调査问卷及访谈中可看出,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及精力不够,大多数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能有较大提升,但他们在阅读及写作方面感觉无所适从,有力使不上,亟需行之有效的课程为他们在这方面做好衔接与铺垫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克服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结合点面结合衔接策略

点面结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点面结合中“点”,这里指的是小升初阅读与写作衔接课程设置中主题、语言、文体、知识、主旨、教学这六元素的侧重点;广义上点面结合中的“面”,指的是“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主题元素、语言元素、文体元素、知识元素、主旨元素、教学元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创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接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是跟不上其他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思维没办法得到开发和发散,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小升初”的考试压力,如果没有很好地转换自己的思维,可能会在考试中失利。因此,数学教师务必在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大胆地创新,增强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更好地应对“小升初”考试。

一、巧用提问,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强烈,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认识比”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假设现在我们班里有个同学过生日,我们买了一个大蛋糕,第一次我们吃了它的二分之一,第二次又吃了它剩余的三分之二,那么这个蛋糕应该剩下多少呢?”学生听到这个分蛋糕的问题,便积极地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他们对答案持着不同的意见,这时有的学生便回答“三分之一”。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可是我们之前已经吃了二分之一,再吃了三分之二,蛋糕怎么会剩下那么多呢?”学生便挠头苦思,教师可顺势说:“同学们,你们可以使用一张纸来进行计算,看看得出什么结果。”学生便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地思考。通过这种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跟上课堂的教学节奏,而不再是仅仅依靠课本的习题来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同时这种提问方式也能为学生创设更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明白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仅是需要脑子转动,还需要动手进行检验和求解,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转换角色,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探究和学习,从而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教学“分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浏览教材中的知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计算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总结和教学,这样有效地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便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和体系,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运用。

三、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做事情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作为小学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社会。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体来说,就是先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性格等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组成一个个能力有梯度的小组,然后进行合作教学。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这些组合好的小组对某小区近三个月的用水量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小组之间要做好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进行实地调查,一部分人来整理和总结数据;然后小组要将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利用各种统计图来表示;最后需要到课堂上给其他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解说。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题目开放,引导创新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编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可以提出这样的一道题目:“两部大卡车同一时间从A、B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其中一部卡车的行驶速度是40 km/h,另一部卡车的行驶速度是20 km/h,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便会开始进行计算,很多学生会根据题目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利用两部卡车行驶的距离之和来求A、B两地的距离。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思路后,可以跟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吗?”这时,学生便陷入了沉思,有学生说:“可不可以用每部卡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来计算A、B两地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出更多的解决方法。

总的来说,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数学教材出发,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因素,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元书兴.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3(17).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兴趣 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内容,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它学科一起共同构建了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约束,音乐教育没有突出艺术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音乐因为不是小升初的考试科目,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对音乐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从意识深处重视音乐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一直都被称为唱歌课,学生学习一些乐谱知识、简单的器乐知识、会唱一些歌曲,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学生的音乐欣赏则被相对忽略,所以音乐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艺术品位提升等,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与其它学科一样,彻底更新了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理念。由单纯音乐知识的学习转变为音乐技能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把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音乐鉴赏方面,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主要内容。在学生能够充分欣赏音乐的内涵时,再考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把音乐的欣赏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导向。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热爱是从情绪产生的,是因为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作业,相对来说学习得更轻松,而如果把音乐课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则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依然应该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有四要素,其中一项就是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音乐的情感属性早已被人们多认同,在音乐欣赏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特别是那些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音乐能力的形成。创设一定的教学和学习情境,需要教师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然后根据这种内容利用一切可以应用的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常用的手段有录像、幻灯、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情绪充分融入到教学气氛中。同时这种宽松的民主气氛更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引导他们在艺术意境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音乐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一并安排了欣赏音乐《看秧歌》《小放牛》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鲜明震撼的视频画面中,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尽快地学会歌曲的演唱。

三、注重课前的导入方式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重视课前的导入,应该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导入,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音乐教学首要的是要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生动的课前导入,可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采用的导入形式很多,有利用旧课内容进行导入的、有利用游戏进行导入的、利用故事进行导入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导入的。例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教材还安排了歌曲《天地在我心》的欣赏。在课前,我给学生播放《小白船》的MV,学生在音乐及字幕的烘托中,很快融进了音乐中,接着我出示《天地在我心》的MV,学生顺利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整体感知了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别是《可爱的苹果》的音乐欣赏,更是给学生以极大的震撼,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四、在音乐教学中容易舞蹈和游戏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为主题,深入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切实阻断深山区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为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步伐,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6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用于新增项目学校设施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各县要根据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16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市级补助资金的通知》(石财教〔2016〕19号)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加强资金监管,加快推进新增项目学校浴室、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6所学校的浴室、厕所改造,3所学校食堂改造,2所学校宿舍改造,7所学校封闭阳台门窗,3所学校改造暖气,5所学校整体维修等建设任务;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设备、电脑桌椅购置配备,全面提升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要解决好82所项目学校的饮水、旱厕和取暖等问题,力争到2018年,项目学校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

2.提升深山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对山区县高中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18年山区县一中体育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机器人、创客、美术、书法、音乐等专用教室及史地、文科、探究等学科专用教室全部达标;结合特色高中建设,创建学校课程基地,推进基于课程的高中创新实验室创建,配齐配全特色化发展必需的设施设备。到2018年,山区六县高中全部建设成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

3.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深山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到2018年,山区六县项目学校、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等均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标准。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移动教学、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名师导学、名师在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山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全面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1.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制定、修改学校章程为抓手,制订出台以维护办学自、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民主开放科学管理为重点的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2016年底前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系列文件要求,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为导向,对学校每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对学校日常管理的每一个事项运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学校管理制度、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2.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步骤逐步分类分层推进,逐校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修订提炼“校风校训”和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到2016年底,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山区学校文化品牌,引导山区学校品质提升、特色发展。到2018年山区六县建成15所特色义务教育学校,每县打造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

3.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品牌强教、素质提升等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从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及生涯等方面,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具体指导。完善教科研和课程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服务质量和研究水平较高且具有区域特点,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市、县、校三级现代教研工作网络,推进教研员带班上课、带组教研改革,研发一批精品课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研发体现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校本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京津等地联合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在课程实施与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教研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1.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各县要选拔办学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强、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好、善于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项目学校校长,各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以校长为核心,副校长、主任协同参与的学校管理团队,采取选送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团队在规划学校发展、凝练教育理念、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卓越管理才能的山区校长管理队伍。

2.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各县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以音体美教师为重点继续做好教师编制补充工作,配齐配全专任教师。加大“三支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外出交流学习、挂职影子校长等多种形式,为山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依托市、县两级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坊等,带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县域内开展巡回授课、支教服务、教师交流、公开课评比、优秀成果展示、教学论坛、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教学反思、名师讲座、联片教研等工作,全面提升山区教师整体素质。

3.规范生活管理员配备。各县要严格落实《市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县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以不低于小学寄宿生每8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初中寄宿生每16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的标准,为项目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生活管理员并落实人员工资及福利,保证项目学校顺利运转。

(四)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1.注重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完善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方面的测试,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深山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全程追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升入大学的学习经历。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建立符合山区学生饮食习惯的春秋季营养食谱,保证膳食均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体育运动、艺术培训等兴趣小组、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畅通项目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畅通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三条入学通道,继续开展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改革,保障深山区小学生全部到项目初中接受优质的免费教育;做好山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工作,确保深山区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开展深山区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中高职教育贯通项目,通过五年一贯制、“2+3”对接等形式,确保深山区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后继续接受高职教育,毕业时获得高职(大专)毕业证。

(五)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1.完善学校结对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精准帮扶机制,选取市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与山区六县82所项目学校,市直属高中与山区六县一中分别建立稳定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市区优质学校的师资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等,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全面提升山区学校办学水平。

2.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对山区六县45个深山区乡镇82所项目学校中,被所在县扶贫办(民政局)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在籍在册学生进行摸底统计,确定贫困学生标准。从2016年秋季开始,市、县两级财政落实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资金和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专项资金。协调市属四所高职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对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专业可挑选、勤工能助学、优享助学金、毕业首推荐”四条优惠政策,逐步建立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在山区六县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组织志愿者扶贫支教。积极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给予山区贫困学生关怀和帮助。山区各县教育局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贫困教师档案,制定贫困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4.提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依托职业院校、农村成人学校为家长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拓宽下山家长就业面。加大对自主创业家长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为家长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家长依托家乡特色产业,从事种养殖、农家乐、特产销售等工作,切实增强家长后续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推动深山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一人下山,全家脱贫”。

5.宣传推广下山致富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家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集中就学后家长下山的总体情况。依托市级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深入宣传家长下山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强经验总结提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各县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帐,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合理安排资金、项目,加强政策指导和督办检查,确保全面提升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支持。市教育局设立新增项目学校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省奖补资金、“全面改薄”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新增项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备。同时,市财政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和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县教育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交通补助、县属高中教育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