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增值税税务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增值税税务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增值税税务筹划

篇1

一、资产销售税收规定

对于纳税人销售资产,增值税法作了如下规定:纳税人(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除摩托车、游艇、小汽车之外的旧货(包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暂免征收增值税。否则,应按4%的征收率简易计算增值税并减半征收。

第一,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录货物;

第二,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

第三,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

对于纳税人销售已使用过的属于征收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照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

二、税务筹划分析

由于企业具有确定固定资产销售价格的自,再根据上述税收规定,并购企业完全可以在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的剥离过程中,通过合理确定销售价格进行筹划,其筹划的思路为精心比较各销售价格方案下的净收益,以净收益最大化者为最优方案。

(一)案例分析 甲企业年初纵向并购了乙企业,并购完成后对乙企业进行整合,拟改变乙企业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因此,准备将乙企业已使用过的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某机床一台对外销售,该机床原值20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现确定了四个销售价格:一是按原值20万元出售;二是以高于原值的20.3万元(含税价)出售;三是以低于原值的价格19.5万元出售;四是以23万元的价格出售,在每个售价方案下,都将发生资产清理费用 1万元。

方案一分析:

一是销售旧固定资产的价格,当以等于或以低于原值价格出售时,以等于原值的价格出售时净收益最大;

二是当以高于原值的价格出售时,净收益末必比以等于或低于原值的价格出售要高,这时应考虑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二)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增值率节税点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当以高于固定资产原值的价格出售时,净收益未必比等于或低于原值的价格出售要高,也就是说存在着某一平衡点E,使得以高价出售的净收益等于以原值出售的净收益。假定使用过固定资产的原值为P,使用过固定资产的销售价格为S。

这表明,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果价格超过原值但没超过原值1.96%的增值率免税节税点,那应尽量使销售价格不超过原值,这时免税的节税效应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如果售价可以超过原值1.96%的增值率免税节税点,那表明放弃免税、缴纳增值税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

(三)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综合税务筹划 在上述案例中,从简化角度出发免除了对所得税税负的分析。但是在一定的销售价格下,相关的所得税确实存在并且随着固定资产销售价格超过增值税免税节税点并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即财产转让所得也随之增加,体现出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一种负相关关系,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税务筹划。

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定价如果在资产原值以下,不出现财产转让所得,不用考虑企业所得税问题;若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价格可定在资产原值以上但未超过增值率节税点以上,这时,出于节税考虑,企业应把价格定在资产原值的水平,这样既不用考虑增值税,同时也不产生财产转让所得,不用考虑企业所得税问题。

如果企业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价格可以定在固定资产增值率以上,固定资产增值率分析显示价格将比节税带来更大的收入时,就需要进行包括考虑企业所得税在内的综合税务筹划。

如果企业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价格可以定在固定资产增值率以上,企业以高于资产原值的价格销售,但不含税销售收入减去处理使用过固定资产的允许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小于资产原值,即没有应税所得,则企业所得税对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增值率的分析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价格可以定在固定资产增值率以上,以高于资产原值的价格销售,且不含税收入减去处理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允许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大于资产原值,此时发生应税所得,则企业所得税对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增值率的分析结果会产生影响。

案例分析:资料如上一案例,但甲企业在将被并购企业乙的已使用过机床对外销售时只面临两个价格选择,一是以原值20万元销售,二是以超过原值的23万元销售。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为33%。

若以原值20万元销售机床,则免交增值税,同时也没有产生财产转让所得,不用交企业所得税。

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影响,销售机床因资产增值而比增值税免税多增加的收入要减少0.36795万元,但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净收益还是比增值税免税时增加了1.74745万元。所以,在同时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时,甲企业应选择23万元的价格来销售机床,此时带来的净收益最大。

篇2

关键词: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以下简称“106号文”),铁路运输业自2014年1月1日起,纳入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征税范围。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发生或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仅对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固定资产从初始计量到后续支出环节的变化来进行探讨。

一、“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

根据《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铁财[2005]235号)文件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及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及以上(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在铁路运输行业未实行“营改增”以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要求2000元以上,是包含增值税额的,实行“营改增”后,须以不含增值税的净额计算,含税单位价值在2340元内的资产将不再构成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予以资本化,只能当期费用化。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范围有所扩大。37号文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含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新增值税纳税人和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缴纳增值税的原增值税纳税人,下同)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自1993年增值税开始征收以来一直沿用的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汽车、摩托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销项税额的政策在2013年8月1日终结。该规定在106号文中得以延续,而且自2014年1月1日起新增值税纳税人涵盖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抵扣后发生转让的,需要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转让“营改增”前购入的,转让时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缴纳增值税。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后续支出金额将发生变化

铁路运输企业未实行“营改增”以前,从外部购进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实行“营改增”以后,铁路运输企业从外部购进固定资产可以凭借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相同金额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金额净得到减少。由于增值税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支出时,其后续支出的计量金额也将受到影响。例如,2014年1月15日,A铁路运输企业用银行存款购入和谐机车一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该机车不含税金额为2000万元,增值税340万元。由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企业已纳入“营改增”范围,故该340万元可以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机车车辆200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万元;贷:银行存款2340万元。假设铁路运输企业未实行“营改增”,该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机车车辆2340万元;贷:银行存款2340万元。A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将减少340万元,负债增加340万元。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将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由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金额发生了变化,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金额也将发生变化,以上述实例为例,假设该和谐机车预计可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则2014年该机车应计提折旧=2000×(1-4%)÷20÷12*11=88万元。假设铁路运输企业未实行“营改增”,则该机车2014年2月应计提折旧=2340×(1-4%)÷20÷12*11=102.96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实行“营改增”,该铁路运输企业税前利润增加14.96万元,假设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该企业税后净利润增加14.96×(1-25%)=11.22万元。该笔业务由于税制框架基础的不同,对报表的影响也不同。A铁路运输企业资产将增加14.96万元,所有者权益将增加11.22万元,应将税费将增加3.74万元。

二、固定资产的税收筹划

根据上述两项业务,基于增值税税制框架与营业税税制框架的比较,2014年A铁路运输企业资产总额减少325.04万元,负债将增加343.74万元,所有者权益将增加18.7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A铁路运输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必将增加。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面临的情况纷繁复杂,一项税制改革后,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根据“营改增”试点的情况来看,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后,实际税负水平都较营业税税制框架下有了较大的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在增值税税制框架下,降低实际税负水平,增加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价值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固定资产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管理,必须切实适合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也不能违背相关的税收法规。

三、铁路运输企业采购固定资产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选择购买固定资产的时机在铁路运输企业销项税额比较大时,加大采购固定资产的力度,这样取得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就可以得到全额抵扣,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利用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不同采取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即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对存量的固定资产适当加速折旧,促进资产更新。(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

[2]《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铁财[2005]235号)

篇3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财务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

一、增值税转型的背景

增值税转型是指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中,生产型增值税要求企业所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准予税前抵扣;而消费型增值税则规定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主要是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2004年9月,消费型增值税在我国东北地区率先试点,继而于2009年1月在我国全面推行。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可促进企业投资,也能够稳定整体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增值税改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帮助企业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遇,调整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策略。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生成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的关键区别在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是否准予抵扣,增值税转型将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会计利润、税金等产生一系列影响。为了便于理解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本文采用案例方式进行分析。

假设:某企业采购一项设备,购入的原始价值为1000万元,该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万元(1000×17%),该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假设为10年,报废时其净残值为零,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为3%。

生成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之间的比较如表1所示。由以上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如下:

(一)增值税转型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在购入设备时,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对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存在差异,这将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应交税费等项目。如表1所示的案例,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影响如表2所示。

同时,假设该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当期的销项税额为270万元,并且不存在企业增值税应税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的抵扣使得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少,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按照三大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数为税基的一定比率计提,所以增值税转型对该企业应交税费的影响如表3所示。

由表2和表3分析可知,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当期采购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务能全部抵扣,所以,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以增值税的抵扣金额减少。

(二)增值税转型对利润表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使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原值降低,新增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内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使应交增值税减少,进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数也减少,从而营业税金及附加有所节省。可见,增值税转型使固定资产原值降低、折旧费用减少、营业利润增加、利润总额增加。并且,固定资产不含税价值越高、折旧率越大时,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也越大。

(三)增值税转型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需记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消费型增值税税制下,购买设备时支出的现金则分项目列示。

例如,购买设备所发生的现金流出1170万元。采用消费型增值税下,1170万元的现金流出中,100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170万元则作为经营活动中增值税税额的抵减。所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1000万元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列示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确认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170万元,应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三、企业面临增值税转型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面临增值税转型应采取一些措施,抓住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

(一)科学决策投资行为

增值税转型的核心点是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推进技术改造,为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革新,增加产业发展动力。此外,企业需要注重投资决策分析,不仅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增值税转型的税收优惠,也要考虑投资的效率与质量、投资的可行性。

(二)规范增值税会计处理

首先,明确不同时期固定资产采购、处置阶段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关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标准等,规范增值税会计核算,降低风险。其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价值体系,对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分别建立价值重估体系,保证固定资产估价的正确性。

(三)增加增值税信息披露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应详尽地说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交税费项目,利润表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等项目。

参考文献:

[1]胡爱萍.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J].全国商情,2009(1):77-78

[2]田杭英.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财政监督,2009(4):41-42

[3]李凤.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净利润影响的探讨[J].财经界,2009(4):156-167

[4]唐丽春,王旭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税务筹划,2009(1):145-147

[5]肖凌.试论增值税改革对税收和账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5):59-60

[6]蔡兰.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企业筹资及投资的影响分析[J].财务会计,2009(2):14-15

篇4

关键词:建筑业 “营改增” 税负影响 对策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后,实际税负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税率与抵扣项金额。营业税时代,税务局重点监管的主要是营业收入是否缴税,每个环节都征收,出现了重复征税现象,而支出环节的税款流失却很难监控。在“营改增”后的增值税体系中,所有流通环节都需要对购销抵扣后的增值额纳税。从理论上讲,虽然“营改增”后税率提高了,由于每个环节只对增值额纳税,税负将降低。但是,实际操作中因复杂因素使许多进项无法抵扣导致税负增加。

(一)税负增减方面的具体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对EPC总承包建筑企业来讲,E部分,即设计部分,增值部分要缴纳6%的增值税,虽然设计部分增值率较高,但是由于体量小,这部分税负比“营改增”前较轻。

对于P部分,即采购部分,对于增值部分要缴纳17%增值税,但因部分采购进项税税率为13%,考虑到有部分无法抵扣,综合税负与原来基本持平。

对于C部分,即施工部分,对人工成本的抵扣会带来较大影响。就现行增值税税法规定,人工成本支出不能进项税收抵扣,此项成本要计算在纳税的增值额内。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建筑成本支出比例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成本费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除了人工成本外包差额纳税部分可以抵扣外,其人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等不存在进项税支出,这部分销项税11%部分金额需全额上缴税务机关,与之前的3%营业税相比,大大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

另外,施工部分中的砂石料、填土和青苗补偿等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即使可以通过税务局代开专用发票,随即对方将增加价格而增加成本。

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和合同模式,会存在混合销售和兼营嫌疑,导致从高计征增值税,将更加加重税负。

(二)在投标报价中的具体影响

建筑企业一般通过计算工程量和定额单价来确定投标价格,而增值税的计算涉及到上游的材料采购以及下游的收入,所以建筑业“营改增”实施后,由于企业在施工中无法精准的计算进项税额,使得企业建筑工程要上交的增值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报价中测算的增值税低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将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对纳税义务具体时点的影响

建筑业企业实行预付款项制度,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工程款的预估。由于建筑工程不仅生产经营环节导致成本变动,其设计环节的精准度也会实现价格的差异,而设计环节,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和施工条件,要做出针对性的设计,造价有很大差别。施工过程也不会按照设计环节的设计原封不动的进行,施工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这也加剧了工程预估的难度。加之建筑工程在开展计量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引入专门的审计机构,其审计程序众多、冗杂。另外,建筑类企业上下游间相互拖欠工程款是很普遍的现象,“营改增”后,增值税增加,这对纳税时间确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影响。

(四)建筑业“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变动情况

从理论上讲,建筑类企业在“营改增”后,应该是达到企业税负减少,利润增加的效果。但是,理论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完全按照过去的经营模式和环境测算,“营改增”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2016年所有项目因“营改增”进行的效益测算看,对原预算收入规模150亿元,利润规模8.5亿元的企业,“营改增”后收入将减少3亿元,利润减少5,000万元,分别减少2%和5.88%。如果不考虑老项目给予的征收3%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收入和利润减少幅度会更大。

二、建筑业“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

(一)增值税税率较营业税税率偏高

影响实际税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税率与抵扣项。首先,先前实行的营业税的税率为3%,而增值税的税率为11%,因此,建筑业“营改增”后税率增加了8%,虽然计税基数发生了改变,这仍是造成建筑类企业税负增加的直接原因。其次,高达88%的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建筑类企业涉及的业务种类和环节都很多,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也不尽相同,但是现有税法规定对建筑类企业不同劳务和生产环节按相同增值税税率收取,并没有做到不同环节不同税率。虽然可以将EPC总承包企业的合同进行拆分或分开核算,启用不同的税率,但是,因存在很大部分进项无法抵扣导致税负增加。

(二)取得增值税抵扣专用发票存在困难

1.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困难

生产资料成本占建筑类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而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往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原材料,因此建筑类企业常常出于成本的考虑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采购点。但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提供税率3%的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这就造成建筑企业抵减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障碍。

2.生产环节复杂导致进行增值税抵扣环节的“不确定性”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横跨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委托方支付企业材料款的及时性,导致材料供应方不能及时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给企业,导致影响企业进行增值税抵减,企业提前多交增值税,使后面的进项税无法抵扣。

3.固定资产购买的增值税抵扣具有局限性

建筑施工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使用较长时间和用于多项目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因此企业在短期内不会有大规模购买固定资产的需求。但是根据税法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只能在两年内扣除,第一年60%,第二年40%,这就造成了建筑业各会计期间税额抵减的不平衡。

4.人工成本以及其他费用成本不能进行税额抵扣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0%左右,而这一部分的人工成本实行劳务分包或者用自制的工资支付凭证记录,不能进行税额抵扣。

(三)纳税时点与资金收取时点不匹配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而建筑类企业多为预收款形式,然后先施工后收工程款,有的还有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建筑类企业成本投入分布在冗长繁杂的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各环节中,这就造成投入成本与收入时间不匹配的现象。因此,建筑类企业纳税,在初期,企业销项税额远大于进项税额,而后,企业进项税额远大于销项税额,等到中后期,销项税额又大于进项税额,导致企业税负加重的同时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对企业造成较大负担。

三、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要设立“营改增”专业机构

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有更合适的会计、税务核算制度,要有更灵活的经营和合同模式。企业可以成立“营改增”专业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增值税相关制度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筹划措施,调整组织架构、完善业务模式、变更报价体系、梳理采购要求、更新制度流程,协调和管理企业的会计和税务核算工作。

(二)改变原有的合同模式和会计核算模式

为了避免出现混合销售和兼营的情况发生,要改变原有的EPC总包合同模式,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试运等业务分开签订合同,采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如果没有条件拆开合同,也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各自业务的内容和金额,分开核算分类业务的收入和成本,才能采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减少不必要的从高征税。

(三)完善专用发票的获取和管理工作

1.加强增值税发票取得的管理

建筑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尽可能选择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完善供应商的选择机制,加强建筑合同以及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并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注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应该在合同中要求供应方到国家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施工和设计业务分包,尽量选用有资质的一般纳税人,确保进项税全额抵扣。尤其对砂石料等基础资料的采购,把好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关。

确保做到货、钱、票的三统一,否则,会有增加增值税的风险。

2.完善合同,消除抵扣“不确定性”

企业应在签订的各项合同中明确款项的到款时间;“甲供材料”开具发票和结算流程可以变为委托方、建筑企业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供应商给建筑企业提供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建筑企业开具同样金额发票给委托方,尽力消除取得专用发票的“滞后”以及由业主取得的不确定性。

3.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一是建筑企业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机械技术代替人工老大,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人工成本;二是国家可以考虑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抵扣限制,对“营改增”之后取得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年限由2年扩展到更长期限。

(四)规范纳税时点和资金收取的匹配

为解决建筑业增值税纳税“头重脚轻”的问题,消除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不匹配的现象,企业合理筹划纳税时间,企业要在收到销售款项或业主同意付款时再申请完工签证或开具发票,此举将有可能避免企业预交税,或缩短预交税与收到税之间的时间周期,但需注意合同中付款条款的签署。需要企业全员配合实现进项税额的最大程度抵扣,避免进销项不匹配条件下税款对资金的占用,从而优化企业现金流管理。

(五)解决好过渡期的涉税风险

“营改增”的过渡期主要存在以下风险。①税务稽查的风险。税务部门对增值税的管理要求高、稽查力度大。②老项目欠税风险。由于老项目清理不彻底,存在营业税欠税的风险。③企业合同风险。由于合同没有拆分或核算不分开导致从高计征增值税风险。④货、钱、票的三不统一风险。建筑企业借用资质投标、挂靠经营中标项目,由于纳税主体和施工主体不一致,在增值税汇缴和所得税汇缴时无法核对,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建筑企业要针对上述四大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营改增”的衔接和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洪利.浅析建筑业营改增税负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中国经贸,2015(13).

[2]陈欢.试论“营改增”改革对建筑业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5(30).

[3]郑坚.基于税负角度的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J].新经济,2016(3).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增值税;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68―01

税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税费征收方式,从而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了克服综合使用增值税与营业税存在的弊端,如重复征税及税负平衡难等,我国正在逐步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政策。目前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尚未被列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但随着试点行业营改增税收政策的不断成熟及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终将成为营改增的纳税主体,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以供参考。

1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1.1对税负产生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缴税额为当期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差,如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造成不足抵扣应缴税额,则没有抵扣完的部分需要从下期的销项税额当中扣除。建筑行业中一般规模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如企业规模较小,则税率为3%。建筑行业中的一般纳税主体要确保营业税与进项税中的应缴金额相持平,则必须保证进项税额中被扣除的金额可以达到企业收入的7%左右。如企业规模较小,则无需考虑进项税额当中的抵扣额,如不将教育费及设施维护费等考虑在内,则规模较小的企业税负可从3%降低到2.9%。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决定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增加或减少的关键点在于进项税中金额抵扣的大小及是否获得增值税发票。例如,当企业收入为150万元时,在营改增前营业税额为150*3%=4.5万元,在营改增后如进项税额的扣除率为6.91%,则增值税为150/(1+11%)*11%-150*6.91%=4.5万元,此时增值税、营业税相互持平。当扣除额比实际收入的691%大时,则企业税负减轻,反之企业税负将会加重。此外,对于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如水泥、石料、砂、土及钢筋等,销售方多倾向于选择简易征收形式,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抵扣率一般为6%左右,如规模较小则发票不能用于抵扣,因此极有可能产生进项款抵扣不足的问题,所以营改增后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1.2对现金流产生的影响

现金流是反映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实施营改增,则同样会对目前的现金流产生影响。如没有实施营改增,则建筑工程建设方负责代缴施工方的营业税,因此施工企业不会因缴纳营业税而影响到自身的现金流。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工程的建设方不再承担代缴营业税的义务,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成本费用及计价收入抵扣凭证向税务部门上缴增值税。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建设方只计价但不按时付款的情况普遍存在,工程款项也容易被拖欠,在工程应收账款被拖欠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计价收入与实际收入不符,而在上缴增值税时按照计价收入,因此上交实际收入的11%必然会对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如建筑工程的建设方在完成计价工作后及时将工程款划拨到施工企业的账户,则还需要扣除实际付款金额的5%~20%,以作为工程质量的保证金,但扣除部分仍需要作为计算增值税的收入,因此即使工程款项被及时拨付到位,同样会对现金流造成影响。此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垫资建筑工程,建设方拖欠工程款已经不足为奇,而施工企业当中的现金流又经常处于短缺状态,再加上施工方因拖欠分包商或材料供应方的款项,致使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因此销项税额也不能被及时抵扣,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施工企业内部流动的资金变得更紧张,在严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

1.3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产生的影响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实施营改增后也会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影响。(1)改变核算科目。营改增前计提方式较为简单,贷方只需记营业税额及应交税费,借方则记营业税额与其他附加税金即可。实施营改增后需要细分会计科目,以方便计算增值税,如营业税额与应交税费需要划分为多个项目,即出口抵扣税额、减免税款、已交税金、进项税额、出口退税及销项税额等。(2)对账务处理造成影响。由于会计核算的科目大量增加,也会导致账务处理工作变得复杂化。首先纳税人在收到货款后,需要根据银行账户的到账金额处理应收账款及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同时还需要记销项税额及其他非主营业务所获得的收入等。实施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当中的多项财务指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经营收入及负债率等。(1)对经营收入的影响。如实施营改增,则会采用价外税收入形式代替价内税收入形式,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合同价一般为含税价,所以在建筑工程定价体系仍维持现状的条件下实施营改增政策,则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收入。如建筑工程的造价为150万元,则在没有实施营改增时,企业收入为150万,但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收入=150/(1+11%),即135.14万元,实际收入比原来约减少了14.86万元。(2)对企业负债率的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当中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及购买材料所产生的增值税,如增值税额已经被注明在发票上,则这部分增值税额不得作为企业的资产入账,而是直接利用销项税额进行抵扣。如此一来,在实施营改增之前的资产账面价值就会大于营改增后的价值;在企业负债总额保持不变及税负持平的条件下,就会提高企业资产的负债率。此外,营改增还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造成一定的影响。价税分离后,施工企业必须对投标报价进行调整,使工程造价为不含税的价格,同时在投标的过程中还要对增值税进行充分考虑。

2避免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

实施营改增后虽然能够有效杜绝建筑施工企业被重复计税的不良状况,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营改增也可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企业在投标报价以及签订各类合同,如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及采购合同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行为是否可能增加增值税额。而在制定各类合同的过程中,要明确规定与增值税缴纳的相关问题,以便能够使企业税负得到合理的转嫁。在采购物资时应重点考虑增值税发票数量及开票时间能否为税负的减免提供有利条件,以便于通过强化发票管理使进项税额中的一部分能够得到抵扣。(2)应对涉及企业资金、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如造价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增值税,从而在招标或投标时合理报价,避免因增值税问题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3)为了避免营改增后对企业造成不良冲击,则不但应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选好合作的企业。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在租赁机械设备或购买材料时应尽量避免选择个体经营户或小规模纳税主体,优先考虑将具有增值税纳税资格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确保可以及时获得增值税发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不但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样也可能使部分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为了能够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确保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继续上升,则企业应在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应对不良影响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长龙.浅议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之策[J].财经界,2013,(35):261.

[2]杨红亮.施工企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筹划研究与探讨[J].商情,201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