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调研报告

篇1

一、全县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已形成了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林纸及林板、冶金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49.5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中小企业达431家,超亿元的企业达51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总数已达8922家,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4.4%,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成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河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和深入企业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共调查企业3358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37.6%。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因其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4.6亿元,多数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短缺,而融资又异常困难。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其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从银行角度来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逐渐萎缩。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青睐大客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此外,国家的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调查发现,能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企业只有1276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8%。不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大量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现金闲置浪费。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更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县场调查,盲目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县场,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轻者影响资金运营能力,重者完全中断资金链,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直至停产;四是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平时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挽救。

⒊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现场调查发现,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经常出现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互相占用的情况,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⒋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我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本次共调查会计人员1707人,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仅占32.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4%,持证(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会计人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7.8%,专职会计只有60.2%。由于财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培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此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在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790家,仅占23.5%,多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不达标,有的小企业的财务档案像堆废纸一样存放,财务资料极容易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县场经济的完善,县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要真正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把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环节、各个职能部门。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充分预测到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实现资金运用和来源的有效结合、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积极融通资金,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⒉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管理素质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要求,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好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责。同时注重财会人员知识的更新,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断更新的实际,自觉把各种自动化程序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中。

⒊科学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自有资金不足加之筹资困难,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慎之又慎,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投资要以对内投资为主,重点应投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投资,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县,使企业在县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使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永葆前进的动力;三是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在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一方面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县场竞争的需要。

⒋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在新的县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随时了解县场变化,密切关注县场上的现有产品和消费动向,以中小企业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快捷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实施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巩固和稳定扩张县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四、建议

⒈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无疑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如利率管制等对中小企业贷款不利的政策仍在实行,应尽快完善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

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注意信用担保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⒊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帮助其提高政策、业务、理论水平。

篇2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与投资者相关联、与负债经营互相影响、不确定性以及与汇率变动有直接关系等特征,以上特征均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实际危害。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企业财务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减少实际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危害;第二,财务风险必然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不可能追求零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或者不正确。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他们片面地以为可以彻底清除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财务管理投资不科学,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喜爱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3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控水平要求企业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担保风险的控制、债权债务充足风险的控制以及资产处置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3.1货币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

货币资金运用风险控制要求企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结构性存款风险控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明确结构性存款的意向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结构性存款的相关事项与有关部门汇报;煤炭企业还应该对结构性存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形成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报告;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注重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风险业务风险控制。首先,煤炭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确定运营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将货币资金可能使用的项目上报;相关部门应该集合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调研报告;煤炭企业应该对承担事项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担保风险的管控是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煤炭企业应该及时申请担保的项目,并制定担保项目的限制条件;担保项目负责人必须满足借款和贷款的要求,无论是借款还是贷款都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项目,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第三,煤炭企业应该对担保单位的经营、担保业务和贷款状况进行审核;第四,煤炭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岗位负责任人应该对担保项目的合同、对应的主合同等进行审核,为全面提高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其次,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制定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最后,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还要求煤炭企业准确记录所有的借款条款明细,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4资产处置风险的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保管部门提出风险管控申请,表明申请的原因和后期处理意见,并上交审核文件;其次,煤炭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文件的审查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状况,还应该将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再次,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后期的决策依据;最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履行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风险管控制度。

4结束语

篇3

(一)客观存在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处处存在,时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它不会因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使得风险影响降至最低。例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导致的汽油、利率的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企业受益的影响,它不属于人为控制的。

(二)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积累、股份分配和技术支持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收益和损失共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因素及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广义上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间的汇率兑换等,也包括现实中企业能耗的升降、人员的流动、产品价格及运输费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企业存在必须依靠大量人员的辛勤劳动,出售产品的过程,但同时也需要购置原材料和设备等必需品,既属于供应方又属于采购方,在这种关系链中必然形成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必然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连锁反应,分析其风险因素,合理提升财务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表现在:

(一)原材料的价格及供应量风险

在烟草企业运营中,原材料采购占据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企业生产必然需要原材料的采购,而烟草原材料的价格、市场需求量、市场供应力及供货渠道的改变,必然会影响烟草公司的经济成本与效益。

(二)烟草销售网点和重要客户依赖风险

烟草企业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包括主要客户,销售网点,经销商等,主要经销商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的调整;其次销售网点管理、经营、信息反馈、货款回收,也会对公司的销售策略和生产计划造成影响,变相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三)烟草企业能耗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生产中维修费用和设备折旧率等,财务人员都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但对于突发事件导致的设备更换和煤、电、气的消耗,也会增加财务运行成本的增加,造成能耗风险。

(四)政府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风险

烟草企业的发展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这直接和政府规划和国家调控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烟草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兑换,原油价格的浮动,铁路价格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高都会间接影响烟草企业成本,这些看似和烟草企业不沾边的因素,但却时刻制约着烟草价格的浮动。

三、概述烟草企业存在的风险特点及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分析

据资料证实,我国自1982年开始实习烟草专卖制度,代表了烟草企业得到了正式批准,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烟草原材料、相关企业内部发展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烟草行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带动的相关企业经济的增长也较稳定。《中国烟草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行业市场销售收入持续增加,由2005年的285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197.93亿元,同比增产率保持在10%--20%之间,烟草企业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稳定。由此可以分析出:国家对烟草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体消费平稳增长,为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行业关注市场、研究市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握市场、控制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也有效推动了烟草企业销售稳升提高。

四、减少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中,高瞻远瞩,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短时期内的正常支出,另一方面要对长期财务风险做到有意识、有准备的防范措施,用来有效的处理财务风险。对短期内的财务预警,合理规划现金流动预算,它并不能依靠烟草企业短期内的盈利与否,而取决于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维持日常生产的支出。对于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则要建立在正确的政府规划大方向上,紧跟时展,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实时作出可行性调研报告,以指导我们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二)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避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

根据烟草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对烟草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获利情况和银行偿还能力有个正确认识和可行性评价,对相关企业间的风险传导做到深入调查,之后形成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用于正确引导企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企业费用的运转状况,对烟草企业发展潜力和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有一定合理判断和长期规划,避免因风险传导造成企业资金量的断裂。

(三)加强科学创新,健全烟草财务内部管理程序,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财务人员,我们要时时树立风险意识,健全财务内部管理程序,做到每笔费用的支出有章可循,另外要注重科学创新和接收财务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如订立担保合同要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信誉问题、有效资金链状况等,并恰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进一步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制度

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要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也可以在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全面的发展下去。

一、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先关制度,但是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些公司针对企业财务方面出现的风险的时候,会进行一些控制管理,但是大多都是一些短时间的控制管理目标,并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阻碍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不够合理

我国企业单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划分,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等具体的几个部分。根据规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准则中净资产就是将总资产减去负债而得到的部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会计要素的具体性质。而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之后,所得到的资金也没有被清晰的体现出来,不够直观。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的结余科目和净资产的要素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一来,科目表中的要素名称和科目明名称也就没有什么关联。

(三)公司的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有关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证其真实、可靠,但是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造成影响,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会对其造成影响,甚至企业的领导是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的房地产公司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一直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促进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核算基础要以责权发生制为核心

责权发生制主要针对的是收入和支出的相关费用,在交易发生的时候,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而会计期间实现的数额,可以由收入进行具体的反映,对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由具体的费用进行反映。责权发生制针对会计主体的具体的运营成绩和受托责任,向使用者综合的、全面的提供资源,对主体的财务状况和变动的具体情况也会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公司的业务收支和结余情况、职工工资、所需要承担的借贷款利息、资金运动等情况具体准确的反映出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惬意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就是会计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起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如果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就要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加强。而在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使企业财务会计的建设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设置与此相关的基建报表

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待摊投资明细表和基建投资表都要适当的进行增设,在事业单位报表中要具体的设立,针对使用者,为其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完整性的会计报表的详细资料,这样一来,企业建设的具体的收支情况就可以比较详细的表现出来。

(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要不断加强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无论是账目与账目之间,还是账目和实物之间,都要相互符合。企业财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不断进行提高,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其工作态度要不断进行端正,和企业的资产部门之间的沟通要不断得到加强,出现什么情况要及时和资产部门进行核对。除此之外,针对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具体的盘点制度,可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盘点和清查,及时将其中存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找出来,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可以这么快速的发展,主要依附其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是不够完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会计法和会计工作的相关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更好的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典型案例,对其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和发展策略,对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问题做出相关的阐述,促进我国企业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秦珊珊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燕.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X工业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5,20:151-152

篇5

关键词:项目投资;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

科研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与分析是企业财务活动重要的部分,因为项目投资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大。因此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新投资项目由于处于项目的初始阶段,科研人员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专业方面的局限使他们无法从整体上看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财务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新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管理,结合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将风险量化并告之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评估项目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是否存在,在对新项目进行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则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使核心的决策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有关风险的信息资料。

对新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从调研阶段开始,项目的调研阶段主要是由新项目科研人员,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如设备购置价值、原材料价格、单位用量、损耗率、人工、工时、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部的年需求量和该项目目标利润率等等基础信息,并据此出具调研报告。

其次,财务人员根据新项目科研人员在调研阶段出具的调研报告,根据其中的基础数据信息结合财务的分析方法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项目各风险值的说明,如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的测算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同时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对比可以让管理者知道投资回报期是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范围之内;通过估计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如销售量、销售价格、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性成本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项目的投资决策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利润值等)将相应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以此来预测新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分析投资决策指标,明确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的话,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以及总固定成本(F)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等。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BEP=F÷(P-V)。

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并提供给我们的管理决策人员,比较根据目前市场信息所预测出的销售量,是否达到了该最小值,如果没有达到就看其改善及增加销量的可能,以从销售方面确定产品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评价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获利指数(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新晨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篇6

关键词:集团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研究 对策

一、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集团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其资金管理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完善都做出了贡献。但是,与此同时,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论文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分散管理模式导致集团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很多集团企业采用的都是多级法人化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结构的组织层次比较复杂,加之集团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地域分布往往比较广,导致企业的管理链条非常长。集团的下属企业一般都是多头开户,资金存在体外循环的现象,资金周转的速度慢,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比较随意。例如,有的集团下属企业存在资金大量闲置和沉淀的情况,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缺存在资金严重短缺,经营管理都难以维系的状况。这种状况表明了集团企业的资金从整体上没有达到资源最优利用,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以及各单位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经成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全面预算管理尚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尤其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的大多数集团企业都引入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很多集团企业内部还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足。集团企业与下属机场之间的归属关系往往没有理清,内部的联系比较脆弱,经营管理的职能和边界没有厘清,集团企业的发展往往偏重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效益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建立,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都难以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二、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资金管理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文中进行的问题分析,作者提出了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团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都需要树立重视资金管理的意识

集团企业一定要不断增强资金管理意识,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模式。首先,集团企业要认识到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围绕资金管理这条线,来制定企业资金筹集、安排和使用的制度。企业还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度的灵活运用,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来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集团企业一定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资金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套资金管理模式。

(二)建立集团企业适度集权的资金管控模式

资金管理与控制是财务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金这一纽带,集团企业能够有效的对下属各机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目前,结合我国集团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企业应该建立适度集权的资金管控模式,比较常用的有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两种模式。例如,财务结算中心主要是指集团企业在母公司的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行使资金结算、资金管理、资金风险防范以及资金运作等职能。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适度的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又能够让集团企业的下属子公司具有一定的财务独立性,其通过统一的信贷管理、税务结算、内部融资等方式,既有效的控制了下属成员企业的资金运用,又能够减少集团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这种模式能够优化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有效的实现了资金的体内循环,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推行落实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集团企业应该逐步建立一整套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将收入成本预算、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等纳入其中,通过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评估等程序来实现对所有下属企业的控制。集团企业首先要根据下属各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次,集团企业要严格监督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和应用,并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考核;最后,集团企业要在每个年度末对各个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考核。

三、结束语

资金管理对于集团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完善其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费那个面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作者从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进行研究,。通过两个大方面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策略建议――推行落实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集团企业适度集权的资金管控模式、集团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都需要树立重视资金管理的意识。通过这些策略建议旨在提升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使得集团企业可以发展的更长远。

参考文献:

[1]袁光才,陈菊,杨新峡,顾志正. 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9)

[2]黄永坚.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3]贾康,文宗瑜,韩晓明,刘微. 中国国有集团公司治理的改革――关于中国国有集团公司治理完善的调研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 2007(01)

篇7

会计基础达标管理。

研究背景

近几年电网公司在依法治企等各类内外部检查中,暴露出不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ERP系统环境下全员会计核算模式的建立,财务管理重心有所转移,会计基础规范化有所弱化,原有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管理标准需结合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健全制度下了大功夫,一是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各要素的管理要求;二是依托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和两级数据中心等信息手段开展监控和考核。但如何将制度落实到工作实际中,是会计基础工作达标提升的关键点,本项研究主要开展会计基础工作应用方面的探索。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不断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不断的提升。通过对电网公司历年财务稽核及会计基础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会计基础管理方面的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弱化。主要表现问题如下:

从业人员管理和会计岗位设置方面存在财会人员从业资格缺失、不兼容岗位、交接手续不全、关键岗位长期未轮换等问题;会计凭证管理方面存在外来发票要素不齐全、记账凭证要素不完整、业务流程手续不完整等问题;账务处理方面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财务与业务信息不一致等问题;收入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存在未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资本性与费用性界定不清等问题;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银行未达账长期未清、支票管理台账管理不完整、备用金使用范围扩大等情况;工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库存物资管理混乱、工期长期挂账等情况;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会计档案卷宗要求不齐全、会计资料归档不规范等情况;财务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系统用户权限管理不规范、业务集成信息维护不及时等情况。

这些情况披露出的问题是会计基础管理指标评判指标的缺失、指标理解的分歧、评判标准的差异,要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达标的有效提升,必须解决会计基础达标体系的建立、建全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应用研究思路

本项从现状调查入手,摸底调研管理现状,分析统计薄弱环节,研究讨论针对性提升措施,明确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方向:

研究国家电网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管理具体的工作内容,设计《会计基础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根据基层单位反馈会计基础管理问卷调查与自评工作,制定达标工作规划及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优评定手册。

研究岗位管理与监督控制存在不足及提升措施、核算管理存在不足及提升措施、财务报告管理存在不足及提升措施、档案管理管理存在不足及提升措施。提交《电网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原始打印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归档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会计人员工作交接规范

研究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各项创新措施,研究原始凭证电子化率、创新成果在系统内推广情况、会计集中核算可行性建议、财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建议和应用亮点、会计人员AB岗情况、会计人员高层级证书取得情况、发票校验业务处理及时性、会计电子历史档案归档及时完整性、标准流程系统自动监控比率提升措施。结合电网公司的管理特点针对性的提交调研报告及创新工作提升措施。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应用具体工作目标

要按照以上研究思路开展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目标开展具体研究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应用调研。开展有目标的研究,调研是最好的开始阶段。为开拓视野提升财务管理理念,启发管理思路,可以选择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的电网企业及在会计基础管理方面细节突出的电网企业进行针对性专题调研,针对信息化条件下财会队伍建设、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凭证档案管理、会计工作创新等方面工作成果收集相关资料,取长补短;借鉴其他电网公司在原始凭证电子化、人才发展渠道、信息化建设等作发上的先进经验,解决当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下一步的会计集中核算、人才梯队建设等工作寻找方向。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评定标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的相关指标总体要求,结合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评定工作标准。本工作标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考评标准中的具体指标进行操作性界定,例如前提条件、岗位管理与监督、核算管理、财务报告、档案管理以及加分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读,统一明确具体考评标准、考评流程、检查方法等,为公司深入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达标工作提供详实的检查标准和依据。

会计基础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调研和评定标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提升,还需要研究制定会计基础管理规范,从业务源头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

根据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的需要,结合会计基础工作实际情况,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应能实现对公司系统会计基础规范进行有效的补充,明确会计凭证管理、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等会计基础工作,为各单位开展会计基础管理提供具体操作指引。

通过梳理原始凭证粘贴单、原始凭证汇总单、记账凭证纸样式、会计凭证封面样式、基本业务会计凭证规范要求、会计账簿封面、会计账簿扉页、会计档案移交封面、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借阅登记表、会计岗位交接记录表、会计岗位工作交接单常用会计基础格式单据等,为各单位的规范会计基础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篇8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实践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和管用的理念,以会计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通过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结合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以及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胜任出纳、税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会计信息化》等多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它即是对在校期间所应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总结与考查,也为学生面向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素质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了“一核心、两原则、三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核心是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两原则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打造、学做一体”的设计原则;三对接是“与市场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具体表现为:

(1)课程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坚持“学校与企业合力开发”,“教学名师与注册会计师精心打造”的课程开发理念,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各项元素及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

(2)课程实训资料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充分体现实践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阳,服务河南”,这一专业定位,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业以及学生熟知的企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设计实训内容。

(3)课程与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要求。课程专职教师与会计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料,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职业技能。

课程组通过对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所设计的会计职业基础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境任务。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会计职业基础》实训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来确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与校内外专家一起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了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岗位所应处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本课程结构为“项目化”结构。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设计了两部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个大项目(会计职业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26个子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实训项目根据其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均配备了校本实训教材、PPT、实训项目讲义、核算流程图、仿真会计资料、用友ERP U8软件等教学内容辅助资料,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可以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等手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强化训练,保证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单项实训目标均为会计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实训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领会、吸收与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件演示、课程网站以及往届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会计操作技能性知识,采取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指导教师先根据每项任务的实训目的、实训设计,安排实训程序。由学生独立或是分小组(3-5人)完成任务,并汇报实训过程及结果,通过展示学生所完成作品,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详见表2。

手工实训实训要求:通过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业务的处理,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及过程,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独立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到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过程。

电算化实训实训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完成对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处理;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以及供应链业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全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课证赛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篇9

一、提升调研能力,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

选择调研课题,是调研工作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准,调研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课题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能适领导所需、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就市政府办来讲,开展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市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筛选调研课题:一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选择课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必然是领导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我们进行调研选题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优势产业的打造、骨干企业的培育、重大政策的调整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6个重要政策文件,我们及时拟定一批调研课题,由办公室各分管主任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基础材料。今年,我们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工作大局,拟订了19个调研课题,近期将下发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课题。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捕捉领导眼中的“关注点”。近年来,营业税征管存在薄弱环节,总体规模偏小,与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我市财税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省分税制财税体制调整后,对财力增加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会同财政部门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就加强我市交通运输、房屋出租、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营业税征管,不断做大我市营业税规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强我市营业税征管的若干措施供领导参考。同时建议修改财政收入考核政策,加大对财税收入结构的考核力度。由于我们的课题选择准确,切合了领导阶段工作的兴奋点,因而提交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提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三是围绕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选择调研课题。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停产限产,甚至关门倒闭。我们及时把握这一形势的变化,组织对全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情况、信贷需求等进行调查,了解到我市共14个镇、__家企业受到资金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异常,较早地把握了我市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真实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直接促成了多项应对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出台。由于我市见事早、出手快,因而中小企业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的相对较少。

二、提升调研能力,关键在于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

为了确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选好,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调研,我们都注意从四个方面认真把握:一是周密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安排,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每个课题的调研方案制定前,我们都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文件、已有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等,以期对课题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今年2月份,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按照市政府相关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由于这次调研需要深入到全市各个镇区和企业,参加人员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们把整个调研工作分成三步,首先由相关领导带队,根据我市特色产业分布状况,分组深入镇区和企业,摸清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召开碰头会,让大家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观点。由于调研方案制定得比较周密,这次调研取得了预期成效,为领导把握面上情况提供了依据。二是科学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拟定调研提纲时特别要注意突出调研主题、调研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考虑周全要提哪些问题、要查阅哪些档案资料、要看哪些现场等等,使调研的全过程了然于胸。三是灵活运用调研方式。每次调研的课题不同,调查了解的重点不一,需要我们灵活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调研方式。如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主要进行实地踏勘、数据分析;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时,我们除了深入企业现场调查,走访相关企业负责人,调阅企业财务报表外,还结合企业用电量、到期或逾期贷款、纳税、用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重访谈对象的选择,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三、提升调研能力,根本在于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66-03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中小企业得到持续发展,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 1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5%,创造的产值占GDP的6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和50%的税收,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消费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因门槛高、成本高和信用有限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银行出于成本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也缺乏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使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根据《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的统计,福建省中小企业约有52%无力从银行取得贷款,导致21.6%的中型企业开工不足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80%。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一季度在全国仅有8.6%的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比2011年又下降了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甚至高达50%,还需承担担保、评估、财务顾问等相关费用,融资成本明显增加。此外,审贷周期也普遍延长了2—3个月。可见,在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政策后,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在目前的金融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贷款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中仍将扮演主要角色。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解贷款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和贷款的难度要大得多,显然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特点,成为化解其贷款困局的起点。

1.规模劣势导致低成本、不规范的生存模式。差异化和低成本是企业竞争的基本手段,差异化往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实现的,而低成本离不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实力较弱,大都没有能力实现技术进步和创设名牌,或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降低单位成本。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得不定位于利己市场,并尽可能压低一切成本以求得生存。为了克服规模劣势和发挥反应灵活的优势,中小企业坚持把效率和成本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融资、内部管理还是市场营销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融资时首先考虑向家族、亲戚、朋友募股或者举债,在管理方面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没有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存在众多关联交易,不愿聘请专业财务人员甚至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也不愿花钱进行审计,为了避税经常采用现金结算或者通过个人账户结算等等。上述做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履行相关的法律程序或通过法律文件界定相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也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从所有制形式看,民营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其来源有二:一是蓬勃发展的新设民营企业,二是存量国有中小企业通过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演变而来的民营企业,尽管起源不同,但两类企业产权关系没有本质区别,由此决定了其治理结构、生存模式都是类似的。在中小企业中,相当部分都具有家族色彩,无论是由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建立小作坊,还是独立或集资购买小国企,往往都存在企业产权在家庭内个人之间或家族内各个家庭之间界定不明确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权利和责任主体不清,政出多门的情况,影响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管理机制。而不重视清产核资及复杂的关联交易,则可能导致股东财产和法人财产混淆不清,影响相关民事权利和责任的履行,难以处理好与外部相关方如债权人的关系。

3.资产“轻”,效率高。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厂房和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方面投入有限,还有很多采用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财务杠杆,以实现较高的经营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在贷款时缺乏易于监管和变现的抵押物,增大了融资难度。

4.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管理层次少,决策效率高,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但简单、集中的决策方式往往意味着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要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判断能力。制度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必然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则会影响执行的效率,导致中小企业经营状态不稳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差、易于模仿和激进的经营策略则会进一步加大其经营风险。

事实上,根据普华永道《2011年中国企业长期激励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而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为七八年。显然,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船小好调头”也意味着“船小怕风浪”。参加上述报告调研的部分中小企业老板认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创业后,中小企业还面临着更加困难的经营问题。除了融资难外,还有人才、管理、品牌等一系列制约,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的作者对7个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其贷款申请被拒绝的可能性越大: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贷款申请被拒绝率为24%;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的,贷款申请被拒绝率为72%。可见,中小企业贷款难度明显大于大型企业。

在难以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民间借贷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但这类借贷的成本远高于商业银行利率。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2年5月16日公布的结果,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为21.58%,远远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6.56%。

显然,在需求方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而法律也未限制涨价空间(中国法律未对贷款利率上限作出规定)的情况下,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远大于大型企业的现实也提示我们供给不足的原因可能与中小企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企业,商业银行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即优先考虑收益最大的贷款,这既可以通过降低单位成本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利率)来实现,但利率的上限受制于行业或者社会一般利润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提升太多。如果某类贷款利率上浮不足以弥补高企的贷款成本,在信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定会减少这类贷款的供给。事实上,中小企业贷款就属于这种情况。

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审批发放成本、履约监督成本和坏账损失几个部分。鉴于中小企业贷款难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贷款而言的,因而在对比分析中可以略去与贷款没有直接联系的融资成本这一因素。

1.审批发放成本。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发放是标准化程序,与贷款金额大小没有什么关系,其审批发放成本是固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较小,因而单位贷款相应的审批发放成本要高于大型企业贷款。

2.信息搜集成本和履约监督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发生于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阶段,即商业银行要搜集企业的经营、财务和信用方面的信息,并加以甄别。如果企业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各类报表经审计机构确认真实可靠,商业银行能监控其资金结算,则信息搜集成本较低。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往往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许多企业甚至没有设立完善的会计账簿,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而为避税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或通过个人账户进行结算又使银行结算不能反映销售收入的真实情况,这些因素都明显增大了信息搜集成本。同时,还有企业的股东由于怕露富而被增加税负,不愿过多地向银行披露其个人财产情况和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进一步人为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管理不规范,贷款申请通不过审查的比例更高,这些已受理未批准的贷款申请所发生的调查和监督费用没有相应的收益进行补偿,也会成为银行纯粹的负收益。

履约监督成本发生于贷后跟踪检查阶段,商业银行需要监督企业贷款使用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抵押物方面的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贷款安全回收。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和经营透明度低,关联交易复杂,其监控难度也远大于管理规范、透明度较高的大型企业。

可见,由于信息搜集和履约监督成本不受贷款规模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必然偏高,其财务和经营资料不完善又使得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更多的间接信息加以补充和验证,从而更进一步增加了其贷款的成本,必然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来自商业银行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助理丁晓玢介绍:“我们张江支行去年做的40多笔贷款中,没有一笔是完全一样的,每家都需要工作人员上门反复沟通,核实情况、跑报批,监管资金流向,跟‘高枕无忧’的大企业放贷相比,确实辛苦多了。”而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总经理朱心坤更直接指出:“我们借出去的钱,只能是赚点利息,而这类业务的量那么小,光靠利息收益根本调动不起银行的积极性。”

3.坏账损失。贷款预计坏账损失取决于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两个因素,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均高于大型企业贷款,增大了贷款成本。

中小企业本身具有抗风险能力低、经营不稳定的特征,不完备甚至虚假的信息则增大了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发生概率远高于大型企业。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末,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7%,其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02%,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则高达5.14%。

就损失程度而言,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缺乏价值稳定、易于监控和变现的抵押物和可靠的担保,贷款风险更难得到缓释,一旦发生呆坏账,银行承受的损失程度更大。

当然,通过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中信息搜集投入的增加,以及贷后跟踪检查中履约监督支出的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发生概率。也就是说,信息搜集和履约监督成本与坏账损失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替代关系,但由于同等约束条件下中小企业贷款各单项成本均不低于大型企业贷款,因而这种替代关系并不能改变其综合成本远远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现实,成本高始终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

三、化解中小企业贷款困局的对策

既然成本高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障碍,那么化解困局的对策就在于政府、企业、银行等相关方面找准定位、共同努力,降低银行贷款成本、扩大盈利空间,调动其放贷积极性。

1.正确认识商业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地位。企业融资可以通过债权和股权两种工具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长期资金来源往往通过股权融资解决,短期资金需求一般借助于银行贷款。对于很多中企业来说,不仅会面临短期资金不足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导致的长期资金缺口。

由于资本金不足的企业经营风险高,存续期短意味着长期贷款风险更大,因而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贷款不适合作为长期贷款或者循环使用的短期贷款(成为事实上的垫底流动资金),而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供不应求的现实也决定了只有动态、择优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有限金融资源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总之,中小企业贷款应主要定位于短期资金需求,中长期资金缺口则应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加以解决。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鉴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除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支持力度以外,还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经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提高收益,调动其贷款积极性:在财政政策方面,可考虑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营业税部分返还;在金融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票据再贴现给予优惠再贴现利率;在监管方面,适当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

3.发挥银行各自优势,降低贷款成本和风险。在贷款业务方面,大中型银行和地方性小银行各有优势。一般来说,大中型商业银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管理层级较多,非标准信息难以传递到决策层,在贷款发放中主要依靠数量标准评估和控制风险,而地方性小银行相对而言风险计量技术落后,但对当地的经济和信用情况较为熟悉,掌握众多非数量化的软信息,因而更多地借助于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来控制风险。

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才能有效地降低贷款成本,控制贷款风险。

大中型银行应主要以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财务透明、统计信息完善的中小企业为贷款对象,通过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加以评估和定价,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既有大型客户贷款相关的信息,积极拓展为这些行业骨干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中小型企业贷款市场,即对国家鼓励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实行供应链整体分析,把中小企业纳入其中加以考察,实现财务报表分析为主向贸易背景与报表分析兼顾的模式转变,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贷款成本。

城市商业银行贴近客户,熟悉当地的经济和信用环境,易与地方政府、公安、税务、工商、行业协会建立密切的关系,除了财务报表这类常规“硬信息”之外,还便于搜集和掌握中小企业及其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相关的公共信息、法定信息、身份信息、信用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企业水、电、煤的消耗量等软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辅助判断。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目标企业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不仅仅依赖企业财务数据和量化分析,加大非财务信息的在决策中的权重,构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风险评估和定价体系。

4.建立征信体系,优化法制环境。各地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体系,将工商、税务、劳动、社保、质检、司法、公用事业等部门相关信息纳入企业征信数据库,要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积极加入征信体系。要加强法制和宣传和培训,倡导诚信文化,严惩逃废债务的行为。

5.健全金融体系,创新贷款保证方式。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商业银行贷款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支持作用的基本前提:(1)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有助于补充中小企业的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完善治理结构和强化基础管理,从而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2)发展信用担保公司,为缺少抵押物的中小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可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的受益面,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仓单质押、版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保证方式,借助于审慎的评估和严密的监控,实现贷款保证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俞崇武.为什么钱“流不进”企业?[J].华东科技,2011,(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R].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