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篇1

一、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农场有限公司工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开展“安康杯”竞赛为主线,不断抓实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

一是农场有限公司工会定期采取自查和带队排查,对农场有限公司内的各企业、厂房车间、机器设施、设备等进行综合大检查;对企业劳保用品发放情况及职业病防治情况监督检查。二是组织动员职工立足岗位,开展作业现场安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排查活动。组织广大职工深入开展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生产现场、设施设备进行排查治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止并纠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在重大节日前对职工工作中存在的“三违”现象进行检查,对职工存在习惯性的违章操作进行了重点整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四是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积极排查安全生产隐患,营造注意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氛围,使干部职工掌握防火灭火和安全生产技能及逃生自救常识,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鼓励干群主动举报火灾隐患和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增强干群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二、相关法律法规施行情况

农场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围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全年常规工作,对“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中行动抽查整改,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培植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逐步促进职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一是安排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企业中,向企业职工发放《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单1000多份。二是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操作的培训,同时以宣传板报、跨街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形式进行劳动安全宣传教育。三是针对农场生产的特点,认真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与安全生产相关联,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供知晓率、曝光率、参与率,营造安全氛围,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篇2

【关键词】进口食品;刑法规制;新西兰涉毒奶粉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88-01

食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国际食品贸易不断深入,这在客观上满足了国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但同时也成为了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奶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后,我国消费者对奶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担忧,如何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在法律上规制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这对于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尤为必要。

一、进口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的进口在我国食品贸易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口食品无论是从范围和数量上都在逐年增加,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进口食品的消费规模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增长。在确保我国消费者享受国外进口食品的同时,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面对形形的进口食品,由于消费观念的落后和消费知识的匮乏等原因,消费者往往无法辨别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严重威胁其人身健康,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之后,对于进口奶粉的安全监管迫在眉睫,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食品安全的发展,这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贸易和贸易环境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不安全的食品进口到国内,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类食品的恐慌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从而影响该类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造成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我国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当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和财产权利时,往往不能有效的寻求法律的援助。因此,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助于从源头杜绝不安全食品进入国内市场,确保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口食品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

尽管我国对于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在监管机构、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相对于国内不断增长的进口食品需求而言仍显不足,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薄弱的法律保障,检验监管方式的漏洞,使得进口食品安全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其适用性较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比例为23%,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标准采标率44.2%的总体水平。就速度而言,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也相对较慢。发达国家的食品技术标准修改周期一般是3年到5年,而我国很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有些标准的实施已满十年甚至是超过十年以上。此外,在实践运用中,相互矛盾的标准也常常让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我国食品标准的过多过滥,使得标准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减弱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在进口食品的安全规制上仍存在空白。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只有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境销售,但进口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口我国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也就是说,进口食品只有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在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这将导致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就面临无法律依据的尴尬境地。

此外,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贸易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很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法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导致因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因而留下执法的空隙,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当的比比皆是;法律条款的操作性不强,有关法律条款比较笼统和宽泛。就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来讲,尽管对进口到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作了相关规定,但是其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因此不可能真正对外国的食品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和制裁。

(三)进口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方式不健全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检验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检验检疫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面临极大的挑战。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对进口食品的检验监督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检验体系的不完善,检验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检验技术储备的缺乏以及基层检验人员质和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瓶颈问题。

三、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快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采标率。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国际标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经济条约及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制定,在保障国际食品安全中占据主动地位。重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同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时间,以此来解决其滞后性问题。在加大对卫生部门整合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投入的同时,对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加快研究和修订不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制定统一的《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法》及其条例

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的运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现有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完善、废止修改和整合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旧法律法规。将散存在各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加以整合,制定一部完整、规范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进口食品方面所涉及的疫情管理、质量安全评估、卫生注册、口岸检验放行、追溯和召回等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作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此外,对于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法律漏洞,进行司法解释,确保在实践运用中有法可依。

(三)建全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从源头上把关,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资格认证,以此杜绝不合格产品。均衡检验水平,大力发展检验技术,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进口食品贸易。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局,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更加明确合理的分工。加强检验标准的监督,加大对监管不力人员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

四、结语

要从根本上改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实现的。确保我国进口食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社会和消费者的基本责任和承诺。如何做好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不仅是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采取高效有力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才能最终形成有序良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障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2013年1月下旬,新西兰奶制品被检测出含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叫双氰胺),而早在2012年9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已在产品中发现了二聚氰胺残留,但却“保密”了3个多月,备受诟病。

[2]江佳.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论坛专论,2011(5).

[3]张都,张坚.我国食品进口安全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4).

[4]陈雅.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2(9).

篇3

本文作者:张鹏飞工作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食品安全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食品安全立法系统性不强,存在法律冲突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法律系统性不够等问题,规范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有《食品安全法》,有部门规章、地方性法律文件,还有部门的红头文件,这些法律规范不但法律效力层次不同,而且存在着冲突现象,这种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法律与法规之间的冲突,还表现为法规与法规的冲突,不同部门的法规之间的冲突,还有地方性法律法规存在着冲突。(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很多,权力分散各部门在食品监管中都有权制定部门规章,这样就出现标准不统一、法律规范打架的情形,比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划分是生产阶段由国家质检部门监督,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监管、餐饮服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但是对出现交叉部门各监管部门都有权监管,这样不但出现监管法律法规冲突的情况,还会出现监管权的冲突。(三)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较发达国家标准相对较低,而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过于陈旧,许多标准十几年不变,已经不能适应变换了食品市场需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法、德采用国际标准的食品就占食品总量的80%,日本食品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而我国目前国际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四)监管责任虚位1.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够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违法企业处罚力度很大,一般都是给予违法所得十倍的罚款,我国对食品违法企业的罚款额度相对较低,这样以来食品生产企业违法成本很低,敢于违法,而违法所带来的利润却很高,加之我国食品监管不严的现象,食品市场违法屡屡发生就见怪不怪了。2.监管者责任规定不到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多头分段监管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出现利益时几个部门争抢监管权,没有利益可图时相互推诿监管权,这样就出现监管真空状态,发生食品违法事件侵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多部门分段监管,有时候就出现灰色区域没人监管,如三鹿毒奶粉事件,奶源在进入三鹿之前就被奶农注入三聚氰胺,而在这之前由农业部门监管,进入企业生产之后就由质检部门监管,这样就出现监管的灰色地带失去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具体法律制度

(一)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应该包括食品安全立法建设、司法建设、执法建设,法律的结构决定法律的功能,要发挥好食品安全法律功效,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食品安全法律结构,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架构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食品安全立法应该分层次地解决好基本法与部门规章还有地方性法律的统一和效率的关系;其次,解决好法律的结构关系,因此,构建法律体系首先需要的是赋予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应以《食品安全法》为中心,以食品标准方面的法律、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消费者权益法等为支撑,以国务院实施条例为轴心,会同各个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食品标准、地方食品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细化规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1](二)规范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接轨要不断规范食品安全标准,做好食品安全科研工作,保证食品标准依据科学,确保从农田餐桌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使对食品进行监督与管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将标准化的工作集中到国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定食品质量标准时,使之涵盖卫生标准,从而使卫生许可和生产许可合二为一,并将此职能统一到国家质检总局,避免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责任意识。[2]食品质量认证部门把原来的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统一起来,从执行标准、安全级别等方面统一起来,与国际农产品标准接轨,有利于保证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受非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来看,这些认证在程序上和最终目的上都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些食品的认证工作具有统一在一个部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3]。(三)构建执行合一食品监管执法机构我国食品监管的机构混乱,业务重叠,这样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应该统一监管,建立一个食品安全执法常设机构,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部分力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统一领导,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促进食品安全[4]。在各地建立这样类似的机构,业务上实行垂直领导,给予执法权,提供各种技术保障,做好对违法食品的检查工作。(四)提高处理消费纠纷的效率,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在处理食品安全纠纷上应该注意效率的提高,让消费者敢于维权。也能维权,首先,我们应该在制度设计上保证诉讼效率,在人民法院设立小额诉讼法庭,设立简易诉讼程序,保障快捷方便地解决这类纠纷;其次,增加诉讼主体,设立公益诉讼制度,确保有公益心的人参与诉讼。(五)食品监管还要发挥好媒体监督作用要保障食品安全,还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利用宪法赋予公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监督食品市场上的不法行为,让食品违法曝露在阳关下,让伪劣食品没有市场,通过新闻监督,可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5]。总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我们与国际社会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合作与贸易,也会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篇4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贸易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使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现稳定及协调,就必须做好食品安全问题的把关,加强对高风险低水平企业盲目出口的有效防范,限劣扶优,最终确保出口食品的总体安全。

当前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不足

1 对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系统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法律法规中设计到出口食品监管的有几十部,并且还有多类地方法规及部委规章等,然而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缺乏一个协调的统一系统,部分规范甚至出现重复或制约的现象。尤其是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对食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食品供应等整个环节都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因而造成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不足。

2 监管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联动

我国当前采取多机构分段管理的食品案尽管体制,例如作为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作为质监部门,负责监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及市场准入许可;作为卫生部门,负责监管餐饮业及企业的卫生许可;作为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环节等等。这种监管体制体现出了主体的多元化,却没有在各监管部门间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和联动,甚至还导致监管工作出现错位、越位以及推诿等现象,从而给不合格食品的可乘之机。

3 对食品生产及经营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难以根治

由于一些地方过分地追求经济增长或者为了增加就业率,因而缺乏对食品企业严格的监管。因此,在执法手段上,缺乏有力的处罚力度,致使食品安全出现的违法行为很难彻底地根治。

4 食品卫生安全检验标准太过陈旧

尽管我国食品相关标准液包含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等四个级别,然而由于近年来频繁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不在显示,如今我国的许多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很难适应当今人们生活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是其标准化程度偏低、质量与水平低下,难以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而且监管部门也没有严格依照标准来执行对食品卫生的监督。

5 食品安全的检测手段过于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监测技术明显与国际顶尖的检测水平存在极大的差距,这就导致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智能监督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无所适从。

提高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

1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提高我国出口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就有必要制定一套包括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及至市场流通,最后到使用消费等整个环节的相关质量安全监管法律规范。为此,我们不仅要对全球食品安全趋势做出正确的把握,对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及立法经验加以借鉴和总结,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而且还要令各部门在法律体系中的职责得到明确,切实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监督法得以有效执行。

2 必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不少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显示,多数事故均是因为有关部门失职或渎职而导致的。因此,要想使食品安全监督的相关法律得到切实执行,就必须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所要履行的职责,并严格规定他们贯彻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资格的关林工作,促进食品企业向着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和经营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还要严格规定监督人员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企业不仅要采取依法没收其非法经营所得、罚款等惩处,严重者还应吊销其经营学科正、禁止从业等,以便使食品的安全隐患从根源上得以杜绝。

3 完善食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认证体系建设

将国际食品法典作为参考,尽快依照我国的国情建立一套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以便保证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及规范可以依循。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等认真工作,逐渐推行国际公认的有效管理措施如管理认证(ISO9000)、环保认证(ISO14000)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速测及便携的高科技检测技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以便使我国食品检测能力能够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4 创建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对食品生产安全信息实时地加以采集、汇总及传送

为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有序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对食品原材料、加工生产、运输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汇总以及传送,并由专业人员研究之后,再通过相关部门向外统一公布。此外,还需建立对食源性危害及疾病的监测、示警及寻源体系,以便能及时地让公众掌握到出现安全问题食品的信息,从而提前做好预防,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

结束语

篇5

一、食品监管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不完善

食品监管划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后,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回顾以往监管食品安全的部分,会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进行食品监管工作的部门多,但是个别部门之间在工作中无法协调合作,使得监管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第二,各部门除了食品监管工作外,还有其他工作,因此各部门工作人员对食品监管的重视程度不高。第三,对食品的监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部门对食品监管的标准各异,比如对某种物质的含量要求,不同的部门就有不同的标准,加上个别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少,消息共享不及时,因此造成食品监管过程随意的现象,不利于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监管力度不大

目前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人员配备数量不能满足食品监管的工作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局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极大,难免会出现工作上的纰漏,对食品的监管达不到工作要求。不仅监管人员数量少,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单位转岗而来,对食品监管工作内容不熟悉,无法较好的完成食品监管工作,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本身达不到食品监管的工作要求,导致了对食品监管的力度不大问题。除此之外,监管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仪器落后,数量少,无法满足庞大的食品监管工作,由于食品监管工作刚刚划分至食品药品监管局,该部门对检测仪器的投入还不够,依然采用原设备,因此导致对食品監管缺乏系统的工具作为指导,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可能未被检测出而流人市场,导致严重后果。

(三)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虽然我国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规范文件,但是规范仍然存在概念界定和责任划分上模糊的问题,相关部门无法根据此规定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由于相关规定存在一些漏洞,这些规范的法律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在根据这些规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到的类别繁多,因此可能会出现缺乏实际的法律依据,难以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食品监管问题的改善

(一)完善监管机制

在新公共给管理视域下,食品监管职能已经划转给食品药品监管局,因此首先需要对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能进行明确,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做好食品监管工作。以往食品监管由不同的部门协作进行,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协作意识不强,而目前食品监管属于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工作内容,监管局应当统筹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另外,监管局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提高食品监管的有效性,由于食品涉及的种类多,操作过程复杂,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该细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在这一点上,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为我国的食品监管制定一套可操作的标准。最后,对于不严格遵守标准进行食品监管工作的人,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置,保证食品监管工作的严肃性,因此还需要对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

(二)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需要增加管理局的人员配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重要的是监管局需要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进行食品监管工作,确保食品监管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在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不仅要求监管工作人员完成食品监管工作,更应该要求监管工作人员高水平完成该项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人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心,已经有人开始采用互联网曝光的方式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因此,应新公共管理视域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引入第三方监管手段,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同时,监管局通过微信、电视广播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有关食品安全的重要知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的。

(三)健全监管法律法规

法律是食品监管过程中的有力保障,因此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管局需要出台请有力的法律文件,保障食品监管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食品种类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因此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完成从原料到生产整个过程的全面覆盖。在法律法规出台以后,如果不予以实行也只是一纸空谈,因此需要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坚决落实到监管行为中,绝不放过任何出现违法行为的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约束,对于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也绝不姑息。

篇6

关键词:游艇 安全监管 法规

游艇产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并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游艇行业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内地各省份城市都进行了游艇产业规划和码头俱乐部的建设。以温州为例,现有游艇和摩托艇97艘,洞头东港奥博休闲中心游艇俱乐部、瓯江明珠游艇会所、苍南海口游艇休闲度假中心均已动工兴建,游艇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游艇产业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 国家也加强了对游艇的管理。2008年交通运输部颁布了《游艇安全管理规定》,2010年国家海事局印发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另外浙江海事局、广东海事局、海南海事局等也相继颁布了游艇安全监管的实施细则等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非平衡安全监管与游艇行业发展的关系,加强游艇的安全监管工作等取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游艇行业的起步较晚,目前游艇安全监管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游艇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游艇安全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008年颁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为游艇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但部分条款规定的过于笼统、宽泛,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游艇的签证、航行、停泊、游艇俱乐部的安全管理等。

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游艇行业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大批执业者的进入,虽然我国《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要求游艇操作人员应当取得海事管理机构颁发的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但据实际调查大多数游艇执业者几乎均未接受相应的水上驾驶培训以及海事安全知识的教育。以温州为例,辖区现有游艇和摩托艇97艘,有游艇驾驶员证书有5艘,有摩托艇驾驶员证书的19艘,无驾驶证的75艘,其中无驾驶证的约占77%。

3、从业的培训监督不规范

《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具体操作不明确,各地做法也不相同。现有的培训机构大多只注重实际操作,轻视理论知识教育。《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关于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配备也没有明确要求。

另外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对游艇操纵人员取得适任证书后的实际适任性仍然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对游艇操纵人员适任证书有效期内的日常培训、应急演练、知识更新、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和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情况的监督基本缺失。

4、游艇专属水域(航线)匮乏

由于游艇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游艇目前只能在海事机构批准的小范围内驾驶,没有为期制定和开发专门的航道或游览观光航线。因此,使得游艇在某些以商船为主的港口不得不与商船共用航道,大大增加了船舶航行的危险性。

另外,随着游艇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游艇的锚泊水域、跨境、省、市专属航线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测定游艇旅游专属航线和对游艇观光、锚泊水域进行合理有效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以及科学规划审批游艇专属航线、划定功能海域,是游艇安全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5、游艇动态监管基本处于空白

由于游艇船型大都较小,雷达系统对水上活动的游艇难以识别,但目前没有关于游艇安装AIS的强制要求,船位报告制度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游艇俱乐部及主管机关无法对游艇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

游艇安全监管对策

1、完善游艇法规建设

游艇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目前国内仅有《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等少数法律法规对游艇实施安全管理,而游艇码头的建设、游艇俱乐部的管理、游艇培训机构的管理、游艇相关水上活动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仍未出台。建议结合目前游艇监管的实际情况及国外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游艇安全管理规定》配套相关法律法规,为游艇的管理提供足够的法律依据。

2、加强游艇从业人员的考试、培训管理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游艇操纵人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体系,对游艇操纵人员培训考试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重点要加强游艇操纵人员航海知识、实际操纵、避碰规则、水上应急和良好的驾驶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另外应加强游艇操纵人员的定期知识更新与培训、应急演练等,并将游艇操纵人员的管理纳入船员管理范畴。

3、推行游艇操纵人员见习期制度

建议参照川渝管理及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的做法,设置游艇驾驶人员的见习期制度,规定必须在见习期满的操纵人员指导下见习航行一定时间或次数,以确保其实际操纵技能、航行经验和应急能力提高到足以帮助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进一步确保游艇水上活动安全。

4、建立游艇操纵人员违法记分制度

对游艇安全可以借鉴船员管理的做法,建立游艇操纵人员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记录违章船员受到行政处罚和违法记分,加强游艇操纵人员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对于一定期限内违法计分超过一定限度的操纵人员可采取暂扣证书、吊销证书等措施,对于严重违反有关规定、对水上交通安全构成重大危害的操纵人员可采取限制或禁止再次取得操纵人员证书等措施。通过建立这种游艇操纵人员安全管理跟踪制度,加大对游艇水上活动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和督促游艇操纵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减少违规行动这一重要风险的发生。

5、加强对游艇俱乐部的管理

建议根据游艇俱乐部管理的游艇、游艇操纵人员的数量及航行区域的环境特点,按比例确定专职管理人员的最低配员要求,安全监管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

参照高速客轮公司的SMS,督促经营游艇业的公司、游艇俱乐部(游艇会)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主管机关定期进行SIM审核。

明确规定对游艇俱乐部实行海事监管定期检验制度,重点对其确保游艇安全和防止污染能力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验。

6、明确游艇安装AIS设备的强制要求

由于游艇船型小,在雷达监控下经常无法识别,同时游艇上又未强制要求安装AIS,导致在游艇实时动态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盲区。一旦游艇驶离码头,便淹没在茫茫海上,基本完全消失在海事机关监控视线范围内,其违规行为很难被发现,难以做到对其水上活动的实时有效监管。建议强制要求游艇安装AIS设备,通过该设备将游艇的位置和动态置于主管的实时监控之下,加强对其水上活动的监管和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游艇航行中的违规行为。

7、建立安全信息库和信息平台

篇7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毒有害食品不仅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危害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安全。然而,近年来,“三聚氨胶”、“苏丹红”、“瘦肉精”、“人造蜂蜜”、“地沟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令人防不胜防,成为人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在国家统计局的一次群众日常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食品安全问题位居第二,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安定百姓食心,是现阶段摆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科研投入不足。

在科学知识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国民大都认为只有像航天、计算机等知识是我国最急需发展的科学,而食品卫生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自身、生物及微生物世界和食品安全知识缺少了解。如:遍布城乡各处的早点、小餐馆、夜间大排档、路边烧烤等,大多无证无照,在原料、安全卫生状况方面没有保障,但由于价格低廉,仍然食者众多。

我国对食品科学的研究投入不足。一方面是食品科研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又对本来就少的食品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不足。从近几年新技术、新成果的博览会上来看,有关食品安全的成果不多。国家对国民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从国民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根本没有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学内容,包括在以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医学、食品及相关专业的除外)。

(二)两大食品源头生产力水平低下,质量安全基础先天不足。

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据统计,全国有2亿多农户,1亿多养殖户,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且难于管理。相当数量的农户不懂得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生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农药、增色、增甜和催熟剂等,使残留有害成份污染农产品。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农民承包责任制和分散种养殖方式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

二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小,点多面广。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小型食品业相当一部分生产设备简陋,根本没有食品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具备食品生产、检验条件,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三)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

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在食品仓储和运输中不使用专用设备和使用不卫生的器械装运食品,使杂质混入,污染食品,造成食品变质,储运过程中卫生和安全难以保证;食品储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此外,在食品领域参与者还有食品超市7万余家,集贸市场10万个,个体户1 000万左右,遍布城乡各处的路边餐饮摊点不计其数,造成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

(四)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食品标准管理理念和食品安全体系滞后。

依法行政是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起码要求。然而,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制建设并不乐观。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体系问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起不到震慑作用,使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很低,而严格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成本远远高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所受到的处罚,造成市场上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反常现象。另一方面,是执法监管问题。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条块割据,指挥不畅。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在体制上也不同,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商务、食药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合力不够,措施不到位、缺位、错位、越位现象比比皆是,造成监管不力。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与每个职能部门都有关系,多个部门都紧急出动,但日常监管合力不到位。

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 5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 600多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三、强化食品监管、安定百姓食心的主要措施

(一)要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从娃娃教育入手,倡导全社会,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前,我国的食品消费行为虽然从“数量安全”发展到了“质量安全”,以后还要向“营养健康安全”发展,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没有跟进提高。建议教育部门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的食育课教育,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食育课教育,帮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食品科学知识;要通过媒体加强对公众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让不合格食品无处可销,使不法者无法再生产!自取其亡!

(二)要从根本上改革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权威、高效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需要建立分工合理、制度严明、管理协调和发展配套的科学管理体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欧美等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显著特征。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FSA),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趋向于统一管理,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控,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这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三)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制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体系。要建立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确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制定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法律依据。按照监管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使各层面、各环节的监管都有法可依。

二要建立并实施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依法界定食品质量的民事、刑事责任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责任,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和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体现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并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重典治乱”,大幅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管制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和震慑作用,大幅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与社会监督。

1.加强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两个食品源头的监督和管理。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对新注册的食品加工企业,不达标者不予注册;实行食品加工企业第一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违规追究制。

2.引导城市食品超市化。政府规划食品超市布点,对城市农贸市场及大街小巷的食品零售点采取疏导性管理,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集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实行食品质量监测、市场经营监管“网络化、一体化、实时化”的综合管理。以“数量、质量、安全、秩序”为主要内容,实施以“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三个环节为立足点,对食品来源、数量保障及流动方向,尤其是对质量和安全状态实时监控。

篇8

本文作者:王志刚李腾飞黄圣男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趋势

(一)建立相对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单一部门的集中监管制,如加拿大于1997年设立食品检查署,统一负责加拿大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保护的监管,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也是以食品药品监管局为主,承担着绝大部分的食品监管。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改革的经验来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选择,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监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体系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新世纪以来,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严峻形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如美国根据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强化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同样,加拿大也于2011年修改了《蛋制品条例》、《新鲜果蔬条例》和《加工产品条例》等。欧盟于2000年确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框架,2002年后又通过法规、指令或者决议,在饲料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等方面制定了大量具体明确的规定。经过持续的改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有了很大完善。(三)采用和推广可追溯体系食品的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往往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凸显了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可测和可控的重要性。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要求,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如欧盟早在1997年就开展了食品追溯制度的研究,其2000年的《食品安全白皮书》指出,成功的食品政策需要实现对饲料和食品及其成分的可追溯,必须引进适当的程序、手段、步骤来实现可追溯。2002年欧盟《基本食品法》要求强制实行可追溯制度,凡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日本于2001年开始研究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在政府的主导下,各民间机构和企业纷纷开始研究“可追溯体系”的操作平台。目前,日本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已扩展到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方面[4]。上述措施的实施与推广,基本实现了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原因可核实、责任可追究”的目标,且追溯领域不断拓宽,追溯环节不断延长,促进了公众消费信心的提升。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新思路

(一)改革我国的资金投入模式,构建食品安全项目体系针对当前食品安全财政投入模式的弊端,必须实行以资金机制为牵引,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变革。构建“国家监测计划”、“国家援助计划”、“食品安全计划”、“国家风险评估项目”以及“国家预警项目”5大战略计划为主的食品安全国家项目体系。同时,通过项目资金的垂直投入,打破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地域界限和部门约束,由过去的“规则驱动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并推动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和“问责制度”。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向“可评价、可控制、可预防”的方向转变,又避免资源浪费,有效节约成本。(二)实施第三方监管和社会综合治理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着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亟需第三方监管。实际上,政府无法承受全部监管之重。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实行第三方监管并进行社会综合治理。社会综合治理是指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的治理。必须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保障食品安全。这是由于与其他任何产品相比,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拥有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正因为食品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保障食品安全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三)加大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期,爱德曼公关公司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表明,食品和饮料已成为我国民众信任度最低的产品。恢复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必须坚持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各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加强对许可后的监管和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撤销许可;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要抓紧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完善责任调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强化基层监管,建立国家、省、市、县、乡5级监管体系针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难题,应加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的组织管理,实施工作考核,落实工作补贴,有效发挥其作用。同时,还要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起国家、省、市、县、乡5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县、乡两级基层监管机构。按照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的原则,采取填平补齐和完善功能的方式,逐步建立起由国家、省、市3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县级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构成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有效提升监管能力。

篇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宣传食品药品基本常识和合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大力提高公众安全饮食用药和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饮食用药观念,有效保障*人民春节饮食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宣传活动的重点内容

(一)宣传与老百姓安全食品药品密切相关的饮食用药知识,使公众了解食品药品的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的主要措施,以及公民在食品药品消费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介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的相互作用、怎样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等常识。介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现状和有关规定,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三)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品分类管理知识,使公众认识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的严重危害,药品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

(四)开展假劣药品鉴别宣传,提高广大群众正确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

(五)宣传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六)宣传如何识别虚假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关爱健康、关爱生命。

三、宣传活动的主题:

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惠民在行动。

四、宣传活动要求

(一)各区、县局要将此项宣传活动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惠民行动”具体体现,做好宣传的整体策划。要采取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形成气候,抓住宣传重点,达到集中宣传的效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宣传活动时间:*

(三)宣传方式:市局设一个主会场,各区、县局设1—2个分会场。

主会场设在江阳区白塔广场。

1、主会场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同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台,使公众了解食品药品的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的主要措施,公众在食品药品消费中的权利和义务,介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现状和有关规定,介绍医疗器械合理使用和如何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咨询,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2、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食品药品检验所组成假劣药品、医疗器械鉴别宣传展示咨询台。

宣传展示咨询台接待群众咨询并散发宣传资料,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报导。

篇10

1.“十三五”期间,本辖区农村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家,主要食品类别有:粮食加工。

2.“十三五”期间,本辖区农村共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家,

主要食品类别有:白酒;食用植物油。

二、监管情况

1.“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农村食品生产企业2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0份,责令改正0 等问题0 个,立案 0等案件0 起,收缴罚没款0 万元。

2.“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 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0份,责令改正 0 等问题0个,立案0等案件0起,收缴罚没款0万元。

三、抽检情况

1.“十三五”期间,累计抽检农村食品生产企业0家次,抽取样品0批次,(其中合格0 批次、不合格0 批次),主要抽检食品类别有:0 。

2.“十三五”期间,累计抽检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0家次,抽取样品0 批次,(其中合格0 批次、不合格0批次),主要抽检食品类别有: 0 。

四、工作机制

我所十三五期间规范农村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加大对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建立“购销台账”等制度,规范了农村市场秩序,同时配合农业部门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对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宣传情况

首先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针对农村小作坊无证无照经营的问题,坚持处罚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对于一些符合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单位引导其尽快办理证照,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对于轻微违法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采取教育、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的方式;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一定出重拳严厉打击。我所基本摸清了辖区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了食品生产者的主体资格。

其次加强对食品生产者的培训,规范食品生产者行为。落实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和食品原料的进货把关责任和义务,规范生产经营者的采购活动,对从合法渠道采购但不按规定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未索证索票或票证不全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从非正规渠道采购食品或食品原料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从严从快查处。

最后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严厉打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六、“十四五”期间食品生产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认真做好巡查、监督检查、抽检等监管工作,提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从生产源头把好食品安全关。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