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背景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1年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已达到316498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2%;中小企业创造的资产总值为33.3万亿元,占全国企业创造资产总值的近一半;上缴税收占45.4%。随着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只有中小企业才能大量创造的新工作岗位,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至2011年年底,据统计中小企业从业人数为5935.7万人,占全国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4.7%。
中国中小企业凭借敏捷的反应速度,灵活的机制优势,已经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重要主体。然而,调查表明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令人担忧,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更是亟待改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手段单一、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风险。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以亲缘关系作为管理基础,以追逐家族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在创业之初,由于家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然而,随着进一步发展其缺陷就无法避免了。首先,由家族长的领导决策,未来将会制约企业发展的高度;其次,依靠血缘关系维系企业管理、人事管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最后,随着企业的壮大,家族内部人员思想腐败、争权夺利严重,没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没有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风险。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这一关键问题。由于中国中小企业力量有限,又容易缺乏资金,于是市场的波动能够轻而易举的对企业形成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由于规模较小、产品变化快、产品更新换代要求及时,使得企业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因而需要有及时的流动资金供给,这也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关键原因。
(三)意识薄弱风险。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急功近利,盲目的进行扩大生产,从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忽略了对企业进行防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四)风险管理措施单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而现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需要。当前风险管理措施主要进行单一的事后检查,而忽视了事前、事中风险防范检查,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小企业需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国中小企业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且,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匹配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变化的生产、管理和运营,不能迅速地做出反应、进行调整。
三、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设定风险管理目标。中小企业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而识别、评估这些风险以前,应该优先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运作方式、资金能力等设立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并预测、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一是要做好内部监控,监督与控制的经济行为是为了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得以顺利施行的必要程序,它体现在风险管理系统的整个流程中,主要包括授权、调节、绩效考核等。另一个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报告、各项财务报表不仅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
(三)创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中小企业首先应该及时有效的对各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才能决定应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判断指出的风险的轻重缓急来设计风险管理的详细行动计划。然后,企业根据行动计划制定整个风险管理策略,选择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措施。最后,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实施的风险管理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树立企业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的观念会不自觉的影响自我行为,从而最终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推行一种和风险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自觉形成风险管理意识,能够大大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实践证明,如果企业文化和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相互呼应,那么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员工的自我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知识、培训以及榜样作用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决策树;风险管理
前言
中小企业的问题是全世界都避不开的一个长久问题。自从198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小企业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各个行业全面绽放光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成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然而,市场瞬息万变,行I竞争激烈是各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是风险管理的来源。经济形势的下滑、世界形势的严峻、人口红利的消失使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识别风险来源、管理和规避风险是中小企业实现持续盈利、长久发展、赢得广阔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素。我国的中小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普遍存在着数量多、经济实力弱小、企业寿命短、管理活动简单且效率低下、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等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持久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追求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努力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按受的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实现组织整体利益的实现。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单一的产权结构,基本上实行家族所有、家族决策的经营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导致很多高层管理者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他们因具备血缘、亲缘关系的先天优势往往容易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容易导致处理、收集市场信息的意识不够,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先天不足、底蕴浅薄,使得很多中高层管理者缺乏市场判断、风险管理的意识。可以说,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是造成面对风险时手足无措的原因之一。
2.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最高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之间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使得他们碍于情面,不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即便建立了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也只是一纸空文,不付诸实践。这样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暂时的、被动的、阶段性的,对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3.各项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运用能力差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除了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外,掌握相关的技术方法也是极为关键的。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管理理念的限制,往往不能通过购买风险管理的软件、咨询相关的风险管理专家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高端的管理人才也无法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模型来有效识别、管理、控制风险。
二、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企业常用的定量风险分析决策方法,其结构简单、学习成本低、可解释性强,能够为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决策树法的概念
决策树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计算损益值,评价项目风险、判断项目可行、获得满意方案的风险决策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外部大部分条件是知道的、但还存在无法预知无法控制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管理者的方案会出现好几种不同的结果,并且可以根据以往的资料来推算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决策树法就是利用了概率论的原理,借助树状图,按照客观规律的大小,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期望值,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
2.目前国内外关于决策树的研究现状
目前,决策树作为最广泛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在国内外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主要包括企业风险决策与数据挖掘系统。决策树成熟算法目前有有ID3、C4.5、CHAID、CART等。为了解决采用后剪枝技术容易出现的过拟合现象,一种全新的组合方法被提了出来――随机森林,其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泛化能力。
3.决策树法的应用条件
使用决策树法进行风险决策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企业管理者的目标明确且清晰;有多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企业管理者无法预测无法控制无法避免的不确定因素;决策者能够估计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每种情况的期望值能够计算。
4.决策树的组成
一颗完整的决策树是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的:决策结点、方案枝、状态结果、概率枝。
5.决策树建立的步骤
一是决策树的绘制:绘制决策树图形,按照训练样本数据集从左到右依次递归展开。
二是决策树的修剪:对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检验、校正和修正的过程。主要是用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校验决策树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初步规则,将那些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分枝剪除。
三、决策树法在目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生命周期普遍较短,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中小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呢?管理学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群体,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只有持续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前景,实现源源不断得盈利目标。而决策树法作为科学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方法,具有学习成本低、可解释性强、科学性高等特点,可为广大中小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企业运用决策树法的优点
决策树法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决策分析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施风险控制。它具有下列优点:①它是一个简单清晰、容易理解的决策过程,能直观的显示整个决策问题在时间和决策顺序上不同阶段的决策过程。②决策树法用树形结构图的形式展现决策树,往往向人们展示的是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利于中小企业周密全面的思考。③计算量相对较小,便于操作,学习成本低,中小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容易掌握。④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决策树能够方便地表达各阶段决策与整体决策的前后关联与相互影响,利于管理者逐级思考。
2.决策树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是决策树法在企业投标中的应用。
决策树法作为成熟的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增加了招投标决策工作的科学性。目前常见于建筑市场的铁路施工项目、工程投标报价项目等投标项目决策过程。常见的投标决策目标有两个,一个为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个是谋求最低的费用、支出、或损失。若投标决策目标为最大值,则选择最大期望值的方案,若投标决策目标为最小费用、支出、损失时,应选择期望最小值对应的方案。中小企业通过将竞争对手在内的外部环境、本身的经营管理情况、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的估计、实现预期利润的可能性等因素建立到决策树中,使投标决策有理有据,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以此控制可能的风险。
二是决策树法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对于小型商业银行、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如何辨别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成为做出理想决策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引进专家系统、保险转移风险、客户对象多样化、信用评分方法来分散和降低风险、出售信用风险资产。目前除了这些传统方法,最常用的是现代风险度量模型。决策树作为常用数据分类方法之一,已经广泛被用于现代信用模型。通过对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较为科学的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科学的借款决策,减少借款人发生违约的可能性,避免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三是决策树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决策树已经被深入发展为数据挖掘技术,现已被广泛用到营销销售领域,多用于对企业客户的细分、新客户类型的预测、挖掘企业潜在客户、数据库营销等等领域。目前汽车行业、快消品行业、通讯行业等已经广泛应用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中决策树算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客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此较少企业营销决策的失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减少财务损失的风险。
四是决策树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无法避免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而一旦决策失误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失误,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投资决策的方案选择、风险管理与规避直接决定企业投资的成败进而决定企业战略的成败。决策树分析是目前企业决策分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一批已知的训练数据建立一颗决策树,对数据进行预测,通过判断各种投资方案出现的概率及最终期望值确定投资问题的决策方案,这将帮助企业在投资中减少风险避免损失,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四、中小企业运用决策树法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在管理能力、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等方面略显不足,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这也使得中小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面临大的风险,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会导致资不抵债、库存严重积压、破产倒闭等后果。因此中小企业的风险后果相当严重。为了保证企业中小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管理决策方法,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1.要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既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等外部风险,也包括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内部风险。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弱小性,因此要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分析能力把握机会,规避风险,切不可风险来临之际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提高管理层的科学决策能力
能否成功得实施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本身管理层的管理决策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提高管理层的科学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管理层掌握与运用一些基本的科学决策的方法,包括决策树等定量分析方法,管理层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比如Matlab,Spss等。这就要求企业对管理层加强培训、提高其科学决策的能力。
3.要注重市场调查,降低决策风险
运用决策树法等科学决策方法计算概率、期望值时,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面对风险决策时,要开展科学的市场调查,运用多种渠道来源获取市场信息、消费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外部信息。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注意内部数据资料的积累,建立本企业专有的数据资料,为以后的科W决策做好准备。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各种各样的风险时常出现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其带来的后果与损失也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而我国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做好组织结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等定性决策方法来规避风险的同时,应充分运用定量科学决策技术的手段,如决策树法等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决策树在决策时具有层次清晰、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为管理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提供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决策方法。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中小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与组织的各层次活动中。它使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发挥创造与保持价值的作用。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偏好与战略保持一致,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促进应对风险的决策,减小经营风险与损失,识别与管理企业交叉风险,为多种风险提供整体的对策,捕捉机遇以及使资本的利用合理化。
2、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
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记录实现了电子控制、实时更新,使传统的查错与防弊的会计控制显得过时。然而,风险往往是由交易或组织创新造成的,这些创新来源于新兴的市场实践。中小企业需要一种日常防护机制来防范风险,包括遵守法律与法规,确保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以及保证经营效率等。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更主动、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1、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1992年00S0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1)控制环境。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组织架构等。(2)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和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等作业相结合的目标,为此企业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3)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保证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4)信息和沟通。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
交换这些信息。(5)监督。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年CO.SO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它将内部控制框架纳入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他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
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的内涵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渗透在风险管理组织日常活动中的过程。因此,风险管理过程应用于单位内部每个层次和部门,管理者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运行过程的角度看风险。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都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思想和理念没有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目前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活动主要是阶段性的,没有保持连续性。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致使很多企业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某些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常常对项目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致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相关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风险承担时主体不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明确,没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难以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即便一些企业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始终停留在以企业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面上。
3、对内部控制理解片面,缺乏对其他风险的关注
目前,企业只对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比较重视,如不相容职务要分离等,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具有片面性,从而忽视了对传统内部控制之外的风险的控制和衡量。企业若加强对各个风险的控制,就会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内外部发展空间,减少更多风险。在这些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不足,都要在以后的管理模式中逐步完善。
四、风险管理视角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1、建立内部控制的持续风险管理机制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的企业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取得效果,内部控制就必须被持续监督,企业应该尽量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可以通过对各项管理活动的合理分配力求达到预期效果。
2、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建立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高层管理者应增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注意企业文化建设,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控制方法。对于内部控制,应明确分为经营层面和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经营层面的内部控制包括公司内部业务、经营、资产控制,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偏重于应对董事、高层管理者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
3、完善企业风险预警体系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企业应对的风险是处于动态过程中的,应该及时掌握尽可能客观、详实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进而得出应采取的针对性的处理策略。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各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跨部门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协调评价,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
【参考文献】
[1]水艾平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1(16)
[2]彭德华浅谈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8(08)
[3]王建和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2005(12)
[4]韩虹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期刊论文]-天津经济2010(10)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模糊综合评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073-03
[作者简介]刘秀荣,天津职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经营与管理。(天津 30040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意义更加重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国际竞争环境的不了解,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构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可以化解和规避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影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环境因素。本文确定了八个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企业外部因素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东道国的政策和政局的稳定性对跨国经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在东道国政治环境稳定时,企业才能对未来的经营环境进行合理的预测,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如果东道国政策经常改变、政局不稳定,企业无法进行良好的运营,风险很容易出现,甚至使中小跨国经营企业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
2.文化环境。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要满足东道国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的需求,要与来自不同于本国文化背景的各类组织机构合作,要聘用与管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消费需求、价值观念、处事原则、思维方式等都是以其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会导致东道国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进而演变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排斥,从而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源风险。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跨国经营的经验,对于如何输出跨国管理人才、如何在当地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只能边摸索边改进。这就为国际化经营带来了风险,因为一旦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问题,国际化的经营就有可能面临风险,企业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4.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竞争情况对于跨国经营企业非常重要。当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时,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行业情况调整自身战略。与竞争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避免价格竞争;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当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时,风险就会产生。
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需要和外界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首先企业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当地媒体向消费者传递跨国企业产品的信息,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供应成本,节约供应时间,从而使生产和流通得以顺利进行;其三,要与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标准和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危机极易产生。
5.企业观念与营销活动。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要受到东道国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跨国经营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中,要根据东道国的经营环境,不断更新企业的营销观念,按照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全球营销观念等作为经营活动的指南,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向东道国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东道国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获得东道国社会的认同,实现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
6.企业外汇情况。中小企业在跨国生产经营活动中随时都面临着外汇风险,一般将其面临的外汇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为了避免外汇风险,企业必须对外汇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把外汇风险控制在最小、最合理、最安全的范围内。
7.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良好的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包括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企业信誉、生产效率、员工士气、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员工利益等。在企业内部,必须做到生产过程安全,保证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
8.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内部指标。稳健的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支付能力、财务结构状态、财务运营能力等。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以上风险因素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并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目标层A;第二个层次是准则层B,由八个准则层构成,即:政治环境B1、文化环境B2、人力资源情况B3、市场经营环境B4、企业观念与营销活动B5、企业外汇情况B6、企业内部管理水平B7、财务状况B8;第三个层次是措施层C,措施层则由各准则层之下的33个相关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可以对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及时预警。
设U={u1,u2,…,uq}为q个因素或评价指标,V={v1,v2,…,vp}为p个评价等级。设第i个指标ui对评语vj的隶属度为rij,这样可得到对指标ui的评语集:Ri=(ri1,ri2,…,rip),其中,i=1,2,…,q,∑rij=1
设各因素在综合指标U的权重为Wi,则得到权重模糊向量:W=(w1,w2,…,wi),
其中,∑wi=1,则得到对综合指标U的综合评判:B=W・R,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到对指标U的综合评判,从而根据评判结果对中小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预警。若综合评判结果为较差和差,说明企业跨国经营中已经存在着风险,需要通过三级预警机制,及时作出反应,制定风险防范的战略、措施及对策,以便尽快消除风险;若综合评判结果为很好或较好,说明企业跨国经营状态良好,当前状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要及时关注经营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若综合评判结果为一般,这时也应引起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关注其变化趋势,一旦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应立即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效地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避免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见下表)
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管理
为了防范和规避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实施有效地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三级防范机制。(见下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三个层面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一级风险防范层面是由风险评价中心来负责日常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风险评价中心由信息部、诊断部、预警部三个部门组成,而且这三个部门的人员互相沟通,相互制约。风险评价中心是企业评价风险、预警风险,化风险为优势的重要职能部门。二级风险防范是由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专门负责监督企业风险评价中心的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评价中心的工作进行指导。三级风险防范是由中小企业高层领导组成,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有关企业风险的信息,制定风险防范的战略、措施及对策,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
四、实例分析
2007年底对我国北方某中小跨国经营企业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按照上述指标体系聘请行业内的十名专家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情况进行了测评,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跨国经营的风险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分析(企业背景资料略)。
1.确定因素集。由下表可知该指标体系将全部因素集分为三层如下:
A={B1、B2、B3、B4、B5、B6、B7、B8}
B1={C11、C12};B2={C21、C22};B3={C31、C32、C33}
B4={C41、C42、C43、C44、C45、C46、C47、C48};B5={C51、C52、C53、C54、B55}
B6={C61、C62、C63};B7={C71、C72、C73、C74、B75、C76、C77};
B8={C81、C82、C83};
2.确定评价集。在该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系统评语中,选取如下的备择集:
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3.确定评价因素的模型权向量。通过行业专家评判得到评判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计算过程略。通过由上而下逐层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最低层元素重要性的总的相对权重以及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总的一致性比率。
总的权重系数W=(0.00950.02850.00640.0317 0.00390.00980.02420.01470.0147 0.01470.1489 0.08260.0370.0370.0370.01090.01860.0293 0.05478 0.10060.06220.01770.02210.00420.00420.0042 0.0406 0.0222 0.0104 0.01040.06220.0177 0.0221)1×33
总的一致性比率:CR=0.0169
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以及总的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说明各级判断的一致性较好,通过一致性检验。
4.对应于备择集,由10名行业评价专家针对33项评价指标分别隶属于各等级的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得到相应的评价矩阵R。
5.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计算模糊合成并归一化得:B=WοR=(b1,b2,b3,b4,b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0.750.180.060.010)
根据以上计算得出的结果为“很好”的隶属度为b1=0.75,属于“较好”的隶属度为b2=0.18,属于“很差”的隶属度为0。本例中b1=0.75>0.5,由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评判结果为“很好”,说明企业当前跨国经营状态良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还要及时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对企业经营策略作出调整。
总之,加强风险的预警与管理对中小企业安全经营、稳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马春光.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4]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技术创新;金融创新;高新技术
1.风险投资概述
1.1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技术专家、风险投资者的关系,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风险投资方式。
1.2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在众多行业中具有以下五种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
(3)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同时也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产品研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2.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风险投资不断的被市场认知、接受、容纳,已经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与此同时,风险投资的积极作用也带动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2.1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形式,比如发行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是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中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
2.2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首先考虑投入高增长的行业,同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风险投资家在注资中小企业后,出于把握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参与管理。这对企业经理人员的聘任、内部激励机制的完善、财务体制的架构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家在提供风险资本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技术、管理、营销等先进的理念注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完善
目前,我国的投资市场中大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更能提高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和完善。
3.风险投资管理模式与路径选择
3.1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3.1.1建立风险意识
任何危机都不是随机出现的,它总是潜伏在没有风险意识的企业中。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如此强大的微软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何况是在风险投资行业没有站稳脚跟的中小企业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面临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据统计,世界500强中,每过10年就有1/3的企业消失。国内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国内500强企业每年的淘汰率为20%,也就是每年有1/5的企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所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意识是风险投资企业成长的首要问题。
3.1.2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今后需要面对的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包括国内企业和那些具有科学管理模式、先进管理理念、体制健全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之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为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管理上的风险,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审计机构,由具有扎实专业技能、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工作人员担任,直接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机构负责,借此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变化,做出有效的审计计划,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3.2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模式和路径选择
3.2.1创新风险投资模式
企业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专注于建立核心能力,向专业化发展,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取得成功。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商业模式却是企业独有的。比如说诺基亚、九阳等知名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特有的无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在某一个领域确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商业模式的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收入模式、行业模式和协作模式。
收入模式创新主要是指通过重新配置产品或推出新的定价模型实现的创新,是一种利用客户体验、选择和喜好进行创新的模式。这一模型的鼻祖就是吉列公司。吉列最初生产销售的是剃须刀,每把剃须刀的定价都不到其成本的1/5,表面上是在做赔本生意,实际上,吉列大赚特赚,因为当公众习惯了使用吉列的剃须刀之后,必须配套购买吉列的刀片,而每个刀片的售价是成本的5倍。
行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向新行业转移、重新定义现有行业,并创建全新行业,实现行业模式的创新。这一形式的代表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原来主要经营电脑及数字产品,通过与ipod与iTunes的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协作模式创新是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价值链分析,重新定义企业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和组织边界。如美特斯邦威,将重点放在服装设计、品牌运营和渠道建设上,将生产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的同时,控制了成本。
3.2.2中小企业战略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新观念、新视角、新思维和新对策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骤热的情况下,更应切实掌握好战略路径的选择和实施,这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创新战略路径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战略三个方面。一般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企业,权力高度集中,管理比较松散,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手段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模仿创新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产品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生产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尔瑞.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8.
[2]何超.利用风险投资发展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10.
篇6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 外汇 风险管理
对于长期从事外贸作业的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成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贸风险控制体系,但是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变换,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外贸外汇工作的风险性越来越大,如若没有很好的外汇风险意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前企业在外贸外汇中表现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者缺乏国际外汇风险意识,或者虽然意识到外汇风险,但是没有成立一套完整的外贸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来规避风险,在中小型企业中,这种不规避外贸外汇风险的现象尤为突出,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1、中小企业外贸外汇风险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外汇币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构成外汇的主要因素是本币、外币、汇率与时间。外汇风险是中小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重点。外汇汇率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以及外贸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不停的波动,在外汇汇率的上涨与下降的过程中,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就会发生。
外汇风险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以及会计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作为支付手段,当中小外贸企业在进行商业交换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的外币的汇率变动,使中小企业实际的收益低于原本的计划收益,这就是交易风险。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有些企业是外国公司的国内子公司,在进行子公司资产负债结算的时候会产生会计账目上的损益风险。而经济风险是由于国家经济的变换,比如欧债危机影响的全球经济变化,对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引发的未来发展的经济风险。
2、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针对小外贸企业而言,外汇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任务,对其研究与分析不应只针对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进行的外汇外贸作业主要涉及的对象贸易对手、外汇银行以及国内的相关部门,在这个外贸外汇链中,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这些对象,与其建立相关友好的合作关系,使我们在外贸作业中,能够更好的规避外汇风险,进而实现外汇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1)与贸易对手协商避免风险
首先,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计价货币要选择好,保证计价货币组合最优化。一般而言,买卖双方应该选择汇率稳定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出口时计价货币以硬货币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币值坚挺、具有上浮趋势;而进口时计价货币则以软货币为主,其特点与硬货币恰好相反,是币值疲软且具有下浮趋势。
其次,在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若合同中采用的计价货币对其中一方不利,这一方可通过在合同中订立合适的保值条款,把所承担的汇率风险考虑进去。可以在合同中设立外汇保值条款,将保值措施充分利用起来。所谓外汇保值条款主要针对在合同中贸易双方对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的规定。如果在合同执行期间,以双方商定范围为基准,看交易货币变化幅度,如果超出,则需要对汇率进行适当调整。此时,为了避免交易一方承担过大的外汇风险,按照调整后的汇率来对实际收付的外汇金额进行计算。
(2)与外汇银行协商避免风险
为了降低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收益产生的影响,中小外贸公司一是可以与银行进行协商,利用现代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利用出口贴现、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押汇、信用证、贸易融资等融资方式,可以很快得到外币贷款并立即结汇,既能满足出口收款与收汇期间的资金要求,又能规避汇率风险。二是利用银行现代金融工具,规避外贸交易中出现的汇率风险。具体而言即是在金融市场上应用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掉期交易等多种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冲抵汇率变动风险。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出口企业在预计到将来某一时点有外汇收入时,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远期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事先确定的、出口企业愿意承受的汇率水平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外汇,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订立远期合约的方式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3)其它方面规避风险
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从规模实力上来讲,中小外贸企业属于弱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外汇风险防范方面,中小外贸企业也是弱者。事实上,中小外贸企业与企业、银行和政府的系统工程紧密相连,其规避汇率风险不仅只采用一些技术手段。中小外贸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应该根据自身实际运营情况采用金融保值技术将经营理念进行合理调整,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作为重点。另外,为了中小外贸企业能够更好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政府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如政策措施和外汇市场建设等,外企业与银行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总而言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要想更好地规避外汇风险,则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产生,外汇风险的规避措施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越来越多且逐渐成熟,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而言,为了更好的规避外汇风险,其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规避方法。总而言之,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总结经验教训,抓住机遇,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念红. 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刍探[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9)
[2] 莫明云. 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12)
篇7
关键词:企业;外贸;风险;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中小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外汇风险管理方面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已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我国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一、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欧美那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缺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缺少风险防治意识和经验等,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汇率风险意识淡薄。在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已经习惯了适应了这种情况。如今,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变化莫测,很多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情况的变化,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从而引起外汇风险。第二,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目前,我国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比例很小,而那些高级的、复合型的金融外汇管理人才更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薄弱。另外,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缺少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经验,面对汇率造成的外贸交易差额等问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经济手段来解决汇率波动引起的问题。第三,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于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我国市场上缺少一些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中小外贸企业没有可以借鉴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虽然我国一直在探索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方式,也形成了一些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这些管理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外汇风险管理需要。由此可见,加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汇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企业员工树立外汇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从企业实际出发,形成企业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和体系。这样,在面对外汇风险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所准备,沉着应对,有利于外汇风险的化解。
2.注重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小外贸企业应注重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金融管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培养出企业自己的外汇管理精英。在外汇风险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利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和金融衍生品作为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通过恰当地运用远期外汇买卖锁定汇率,减少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实上,企业靠自身专业的管理人才成功控制外汇风险的例子也不少。某公司主要出口对象在日本,收到的货币以日元为主,由于日元的价格波动剧烈,给公司造成很大风险,资产负债表的“汇兑损益调整”科目余额的经常大起大落,让公司财务心跳不已。该公司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决策人通过准确判断外汇市场走势,果断将三个月后收到的进口日元货款按照当时远期市场行情卖出转换成美元,成功锁定了结算汇率,避免了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实证明,注重培养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是增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
3.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中小外贸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比如,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评定等,从而指出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管理人员及时改正,从而有效地预防和规避外汇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外贸经济将会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注重专业金融外汇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等,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雯雯: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22-23.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很多大型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中小企业在内控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内控体系。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概述
风险管理,即企业在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结果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具体办法以及过程,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规范内部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发展目标。
内部控制,即企业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充分利用资源,而在内部实行的不同制约与调节的计划、组织以及方法与程序。
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内控防范以及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要有风险管理识别以及评估风险作为保障,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风险意识有待加强
很多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识别以及评估与反应机制,导致企业经常处在被动状态,只有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能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内控构成缺少合理性
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无法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组织构架不合理性,各部门间缺少沟通,无法实时监控,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这样就导致很多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扯皮现象,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3.缺少良好的内控环境
在开展内部控制时,需要由内控环境加以支撑,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内控环境加以改善,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没有对企业人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运用,这些现象导致内控基础比较薄弱,对内控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风险防范措施缺乏
企业在完成对风险的识别以及分析以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调控风险,可是,很多企业为了实现高收益,而开展违规经营,太过冒险,承担着较大的负债风险以及破产风险,风险资产加大,也使得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提升,对企业以及股东利益造成了威胁。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的措施
1.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
风险管理需要以内控环境作为基础,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了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这一问题的认识以及态度。在建设内控环境的时候,需要注意:第一,管理层需要参与内控活动。第二,营造良好的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第三,分配人力资源,确保员工胜任自己的岗位。第四,利用科学的经营模式,确保职责权限的合理分配。第五,构建科学的行为准则。
2.加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企业及时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开展风险评估的时候,需要对关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风险承受水平。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以识别之后,要评估固有的风险,并重点对剩余风险(即在利用了各种控制技术以及风险管理技术之后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风险)加以评估,结合分析结果以及承受度,对风险和收益加以权衡,最终明确应对措施。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时候,需要保持理性分析,不能因为自己的风险偏好而导致经营损失。在完成风险评估以后,通过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剩余风险可控。另外,企业需要依据自己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具体业务特点,搜集关于风险变化的信息,开展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分析工作,从而及时对应对措施进行调整。
3.构建合理的信息和沟通系统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运转的有效性,提升其效率以及效果,需要构建合理的信息和沟通系统。信息包括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只有及时获得内外部信息,才能对经营过程以及结果实现有效控制。对于内部信息系统来说,可以通过现代管理工具,如ERP构建,从而有效配置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源,确保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导入信息系统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在系统之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加以理解,履行自己的责任,和外部利益相关人员有效沟通。
4.强化风险控制
控制活动发生在企业的每一个层面,在开展控制活动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好重点控制点,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控制活动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其针对性。一般来说,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和业绩评价等。在制定控制政策以及控制程序时,需要分析单独开展控制活动或者是与别的控制活动共同开展的时候这些政策和程序是否具有有效性,同时还要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5.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就是检查内控体系的情况,并对内控有效性加以评价,从而反映其真实情况。第一,要对内控监督程序加以规范,明确内控职权。第二,针对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要制定认定标准,定期分析其有效性。在内部监督的过程中,若是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需要对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加以分析,并形成评价报告,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交给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形成有效监督。
四、结语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风险意识问题、内控环境问题、风险控制问题与内部构成问题等,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意识,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最终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Key words: new normal;tech SME;financial risk;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241-02
0 引言
2014年以来,“新常态”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经济术语。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我国经济由以前的高速发展换挡到中高速发展;二是这种中高速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常态。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到这种常态,而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企业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面临的困难更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而言,需要面对国内国际双重压力的影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原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风险,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经营、独立核算的智密型经济实体[1]。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6万余家,就业人员超过1000多万。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均较小,但是,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它在促进市场竞争、缓解就业压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专利发明、技术上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
风险源自事件的不确定性,即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达到预期成果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存在,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如何客观分析和认识风险,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财务风险,即通常所说的“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理解为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根据我们项目组对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和走访,我们了解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超过50%,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负债,由于举债期限短、企业往往需要通过举新债偿还旧债,使得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经济陷入衰退;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常态,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资金规定有借款方式、借款利率、还款数额和还款期限,企业必须到期偿还,不然企业的信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当企业负债较多时,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如期还本付息,产生偿债风险。当偿债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破产清算风险。其次是收益变动风险。它来源于企业内部资金周转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存在经营风险),也就是说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不确定,导致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上下波动,在企业负债的财务杠杆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逐步放大。众所周知,当企业资本结构一定,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相对固定,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减少,使企业所有者带拥有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相反,在税前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收益也会相应缩水。在企业资本结构中,经营风险与借入资金成正比关系,借入资金越多,风险越大,借入资金越少,风险越小。由此可见,保证资金结构合理,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水平,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应该擅用举债经营手段来提高财务杠杆收益,确保资金盈利。但是举债经营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会加剧财务风险,“玩火自焚”。
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2.1 注册资本空虚化,负债比率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运用借入资金注册公司,而后又通过挂其他应收款等方式抽逃注册资本;一些企业甚至虚增注册资本等来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这样就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空虚化现象比较严重,资产负债率偏高。
2.2 短期贷款用于长期用途,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也要发生大量的费用,其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备项目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可以申请三五年贷款期限的条件,银行因为其风险性、多变性和业绩波动性等因素,也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只有通过变通的手法,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一些长期投资项目。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量上如果不能协调一致,并因此形成了“短贷长投”,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损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的信用形象,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3 民间借贷的高利息,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银行信贷政策的歧视,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推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是投资人与科技人员合作成立的企业,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其经营重心是产品研发,往往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财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很难得到保证,增加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2.5 财务制度不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严格、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财务工作流程不严谨、不规范。投资者就是企业的领导者,领导集权现象比较严重,工作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健康的成长,就要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
3.1 加强监管,防止注册资本空虚化
注册资本代表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我国公司注册相关法律严格规定,注册资本必须足额到位不得抽逃,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不少企业都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的问题。为了防止抽逃现象的发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在企业成立之初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督企业对注册资本的操控行为,严防企业擅自抽逃注册资本。
3.2 有效配置资产与资本的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产与资本结构应该保持在速动比率约等于1,流动比率约等于2的水平上,即速动资产规模基本上相当流动负债的规模,约为流动资产规模的一半,全部长期资产和另一半的流动资产,应该由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支撑。但也有一些企业的流动比率甚至小于1,这也说明,这一部分企业的流动负债用来支撑全部的流动资产以外,还支撑了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存在短期资金来源由于长期用途项目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努力实现防止流动负债用于长期项目,堵住财务黑洞,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3.3 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负债经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优化筹资渠道,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上市融资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分散筹资风险。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企业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资本、负债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负债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优化负债结构,进行短期负债、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动态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同时控制好负债经营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4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就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其使用效益。因为企业如果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即使现金管理十分有效,也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陷入财务困境。
3.5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建立内控制度,不仅要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有关的风险,还要控制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风险。首先要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对财务上的管理要按照规定进行,例如财务部的员工每个人的职责必须明确,账本设置齐全、会计资料清晰、真实;其次,其他部门也要建立与财务制度相配套的制度规定,例如销售部设台账,月末与财务对账,车间的出入库单月底也要和财务对账等等。总而言之,各部门的职责设定应当环环相扣,并按照制度规定办事,才能起到良好的内控效果。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实现各部门内相关人员的相互制约,从而避免管理上的漏洞,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将可能受到的风险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一、引言
在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在严重的信贷风险环境下,金融行业起到重要作用的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更没有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竞争力,进而适应金融市场发展规则,并以我国监管条例为标准,眼下的重要任务就是以商业银行特征为依据,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对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进行提早预防、及时甄别,从而促进银行信贷资金正常运转,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归结为:某一组织或个人为降低风险损失影响的处理决策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一般包括:设定风险管理目标、选择与实施风险解决方案、风险甄别、风险评级、监督管理过程、评估管理效果。
作为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非常复杂的意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即通过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预估、测评、分析与管控,有效预防潜在的风险,排除或转移资金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整体来看,在保持最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银行信贷的最高收益,也可以说在信贷风险特定程度内实现最低经营成本,但前提是将重点放在控制信贷资金的安全运行,实现经营目标上。总之,可将信贷风险管理具体化为:收益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小风险损失;或者资金风险固定前提下最大资金收益。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银行层面
当前阶段,从商业银行信贷组织构架上看,信贷管理所暴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点,即部门权责混乱、审批信贷合二为一、信贷决策专业性较差。
1.信贷部门权责混乱。前台业务操作、授信额度管理、风险资产管理共同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条线。但主管这三个条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权责分工方面,完全处于混乱、不匹配的状态之下。例如,如果公司部门负责包括制定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在内的职能风险管理,就需要让本身负责不良资产清收任务的风险部门下发清收指标。
2.信贷决策专业性较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信贷收益、成本风险进行综合衡量即为信贷决策,需要经历经营决策、财务决策、行业性质决策等方面的信贷分析技能及其相关客户经理的职业经验。可见,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者应该是信贷风险预防、规避及解决方面的专业人员。但就当前情况看,我国金融行业信贷部门决策者仍由行政领导担任,如此一来,对于最大风险收益的实现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审批信贷合二为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在经营权、贷款审批、人事任免等方面均有相应的权利,这种情况造就了审批信贷难以相互独立的现象,这种职责归集难以保障分支行的独立授信审查,反而会促使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经营隐患,进而直接影响到风险收益最优化的能否实现。
(二)中小企业层面
1.缺乏担保与补偿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较少,抵押物不足,更多的采用保证方式,商业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要求中小企业互相保证。一旦借款人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偿还,商业银行就会要求联保企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家企业发生风险,会导致整个联保团体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即使进入贷后资产处理,商业银行不但需要花上较高的费用,而且受偿率也很低,难以补偿银行放款资金。
2.信息披露不足,财务数据失真。中小企业没有将信息充分披露出来,部分数据有作假情况出现,导致银行无法有效开展信贷调查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很难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位,也不能保障评估风险的有效开展。我国没有形成健全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部分企业只有财务报表,其他有关证明信用方面的资料,同时,还面临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信誉度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通过调整数字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实现最终的信贷审批。金融企业很难把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给贷款审查和授信等环节带来不便。
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外各大商业银行业不断加入我国金融行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力中,我国要想在发展中求生存,就必须要全面分析信贷管理风险问题,明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标,制定科学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
(一)以成本收益最优为准则,建立全新的信贷运作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具有低收益、高风险的特点,这就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作为商业银行,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因此,应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以实现最高收益为准则,确立战略性信贷市场、信贷组合目标。就信贷分析方法而言,应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实现商业银行信贷分析系统最优化。同时,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解决机制,利用统一的信贷分析工具,采取统一的银行信贷分析政策,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二)以人员、系统作为支撑力量,确保信贷支持体系的完善
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而言,完善的管理会计职能是保证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手段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信贷培训岗位,制定信贷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保证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与考评方法,促进数据质量低下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环境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想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就必须保证管理手段与管理技术相应作用的有效发挥,但是前提条件是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与制度环境要相互匹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提高经营收益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皇月洲.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李雪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 上一篇: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定性
- 下一篇:固定资产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