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篇1

一、加大财务核算力度,加强科室成本控制管理

要加强财务成本核算,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加强成本核算,才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及占有医疗市场份额。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

以科室为承包的基础单位,科室所有人员(包括临时工、卫生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助、夜餐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所有人员的进修费、差旅费及参加会议费用,科室用车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领用的小型医疗器械、办公杂品、劳保品等消耗品全额记入成本;科室所购的设备,按计提的折旧费计算记入成本;其他诸如水费、电费、房费、取暖费、低值易耗品更新费用,从供应室等相关职能科室领用的物品及消毒费用均算入科室成本。此外,各科室还应按本科室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承担行政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这样,保证了医院当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完全被摊销。在此基础上以医药收入扣除以上成本后的利润额为基数计算奖金。各科室按医护的职称(务)、承担责任、技术含量等条件划分奖金系数,制定奖罚标准计算实际奖金数额。这种“全收全支”的办法,合理地分配了医院当期所有发生的费用支出。有效地节约资金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明晰了各类人员的责任关系。充分调动了全院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应健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2)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3)加强医院财务的实时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依据事后反映的静态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动态地跟踪医院的每一项经济活动,财务人员可根据动态的财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使医院的财务管理贯穿经营全过程,改变财务和业务分离的滞后状况。

加强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流动。医院的各种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加强财务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各种资产,使各种资产充分发挥效益。医院也存在许多年不用的材料、设备,资金运用存在不良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过人,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盘点,提出积压的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成变卖成为货币资金,盘活存量,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物资的周转。

三、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1)积极组织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为确保现代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努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应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科室内部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把握国内外最新的财务动态,还应创造条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现代数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方案。(2)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知识,还要了解业务流程和其他部门的知识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与运用,能够有效地开展网络财务,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3)建立医院财务人员业务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四、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使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各种财务数据使用价值大为提高。并且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可利用信息,成为资源。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篇2

我国航天事业在近年来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深空探测以及火箭卫星发射等领域都在不断寻求着突破与创新,不断取得令世界瞩目、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成就。随着我国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的提升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己经成为我国航天军工科研领域急需探宄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1.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情况

(1) 在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定价模式与成本加成的补偿方式己经极大的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成本加成上存在的补偿问题和定价模式的落后,己经严重削弱了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致使大量的交易项目出现成本管理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众多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对我国航天军工科研领域今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成本加成上存在的补偿问题和定价模式的落后更会导致相关的经济市场出现误导情况,致使大量事业单位在生产与运营阶段出现亏损情况,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对我国整体经济市场造成严重危害。

(2) 在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相关的制度矛盾己经极大的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状况,成本的开支范围与价格形成机制不统一,更接连引发了诸多市场经济问题,对我国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我国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受制于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财务政策出台相关部门,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需要依赖于统一化的成本开支范围与价格形成机制,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更是生产与运营的重要指标与内容。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相关的制度矛盾、成本的开支范围与价格形成机制不统一,这些问题情况都会直接导致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出现成本管理与控制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今后的成本管理与制度创新。

(3) 在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及计价办法己经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运营情况,计价和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效用,更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加强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2.1计价模式与成本补偿方式的完善与创新

针对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情况,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完善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计价模式与成本补偿方式,进一步提高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运营与发展。

首先,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应积极建立分类定价的模式,对传统垄断式的运营方式进行调整,以成本作为计价的唯一标准,根据我国当下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与市场上的供应需求,结合自身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状况的计价模式,以此实现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多元化的成本补偿模式,通过这种补偿方式,使事业单位在生产与运营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阶梯式的经济增长。同时,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更需要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实行浮动收益率,通过将事业单位商品的定价范围与最高限价范围进行明确界定,进一步降低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

2.2完善商品定价模式与经费管理方法

针对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情况,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完善商品定价模式与经费管理方法,使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根据全新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生产与运作,大大提高了商品生产的效率,逐步降低商品生产成本,运用科学化的评价与经费管理方法,使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能够得到稳步增长。同时,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在逐步改革商品价格机制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制定出更加科学化的定价管理模式,通过对成本加弹性利润等多种定价方式进行研宄与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经费管理办法,研宄出更加符合我国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商品配套定价模式与经费管理办法。

2.3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的融合

针对我国现阶段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情况,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相融合的方法,帮助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积极效用,实现事业单位产品定价与成本核算工作的统一,以此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与运营状况。

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以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作业成本管理办法为基础,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动向制定出更加科学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相融合,帮助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消除不增值或者逐步减少的作业,以此实现降低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生产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航天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经济运营体系的全面提升。

3.结语

篇3

          

            一、引言

               《物流成本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计算获得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部门的基本成本信息,最终以成本为手段来管理企业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近年来独立院校提出了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从教材的选取到课程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将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讲授相结合。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属性及课程内容体系

 

(一)课程属性。查阅多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或者培养方案发现都把《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放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概论》《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原理》等先修课程,具备了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基础,可以将物流活动的各环节和会计核算相结合,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研究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从而寻求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体系。物流成本是企业在物流各环节中提供有关物流服务所占用和耗费的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中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管理的本质是以把握、分析物流成本为手段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寻求成本降低的空间,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各自的构成内容。可以按照经济内容、经济用途、与业务量的关系等进行分类。不同教材对内容的介绍也有一定差别,最常用的是从各种物流活动和成本的关系出发来划分物流成本的构成,认为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包装成本、订单处理和信息系统成本和批量成本。

 

(2)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的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内容。物流成本的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可以使用为会计方法和统计方法,前者使用表格进行较简单的计算,后者要使用会计科目进行完整的会计账簿核算。实践中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运用,同时也都有一定的缺陷。

 

(3)物流成本的分析、预测与决策。物流成本分析和预测是物流成本决策的基础,企业通常已经分析和预测提供的支撑材料来制定各类物流成本决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成本利用效率的目的。实践中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成本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如因素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4)物流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依据预测和决策制定的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分析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从而使物流成本不断降低。

 

三、《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应用性较强的教材。由于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开始较晚,同时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知识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其内容结构体系还不够成熟。整体来看,目前该课程相关的教材数量并不多,而且不同教材的内容差别较大,有些教材侧重于从物流成本的构成角度出发,介绍物流成本的计算;有些则侧重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介绍物流成本的预测和控制方法;还有些则从物流活动的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来编写。这些教材中的很大一部分理论内容与物流管理概论等教材重复。另外,大多数教材都缺乏针对性较强的案例,个别教材在每章后面提供了案例,但是缺乏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阅读案例后没有参考依据。

 

(二)相应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独立院校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流动性较大,加之其规模与教师队伍的结构决定了每个专业的教师数量比较有限,再具体到一门课程,教师数量就更少了,很多课程都是只有一两个教师承担,由于一个人掌握的资源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与其他教师探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且实践素材缺乏。由于物流成本的隐含性,使得企业认识不到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在教学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课的课时较多甚至根本就没有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枯燥,特别是在成本的计算以及相关控制方法的学习中缺乏相应的实践素材和软件,不能模拟成本管理各个环节。

 

(四)教学大纲不统一,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通过近三年的理论教学发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个学校都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教材简单制作了教学大纲,差别较大,由于侧重点不同没有可比性。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缺乏参考资料,课后的资料和习题有的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些课后资料较难,却又缺乏参考答案,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总体而言理论内容的实用性不强。

 

四、对策及建议

 

任何一门课程从开始到逐渐成熟以至最终的完善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期限,《物流成本管理》产生的时间较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首先,各大出版社应该借助每年的大型会议,听取参会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创造条件联合编写教材。其次,该课程的一线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在授课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索,同时呼吁更多物流研究学者们参与本门课程研究,寻找企业的真实素材。再次,独立院校可以结合自己专业建设方案,对实践环节进行一定调整,适当安排本课程的实践课。最后,教师队伍要多样化,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例如懂会计又会物流,这样对课程教学有很大帮助。借助视频影像资料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

篇4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首先由英美会计学者提出。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社会中这一思想也逐渐被日本及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证明战略成本管理是可以指导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同传统的成本会计有着较大的区别,战略成本管理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局限于传统成本核算,而是不断的向外扩展,逐渐突出了成本的管理职能:战略成本管理将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专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如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等,将更为科学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动因等,实现企业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及管理状况,获得更为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战略成本管理角度下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

既然是“战略”,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学科及课程的安排。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教学矛盾比较突出:

(1)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过多的将重点集中在成本核算部分,而且是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具有典型性,但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教学的扩展性不足。

(2)成本会计的前沿内容虽然在不同的教材中均有涉及,但都是作为附属部分简略的介绍,然而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逐渐推广,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显然并没有随之变化。

(3)成本会计教学由于过多侧重于成本核算,也就忽视了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部分,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职能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是企业战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成本教学多是黑板书写,教学的流畅性不足,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多媒体成本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也逐渐增多,但是课件多为传统板书的简单罗列,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式”、“参与式”、“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很要运用,多为“讲述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3 战略成本管理的缺陷

战略成本研究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也存在种种困难: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其理论部分还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论证,缺乏专业的教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直接将不成熟的理论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阻碍比较大。

(2)战略成本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较多,而在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安排中,这些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已然导致战略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不牢,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3)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料去丰富学科的内容。

4 战略成本管理下成本会计教学的改进

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而学校是先进思想的摇篮和集散地。在国家推广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方面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牢笼,开设发散思维的教学。

(1)教学定位上重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广泛的应用预测促使我们必须重视这门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反过来推动战略成本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预见到这种发展趋势,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和传播途径。

此外,战略管理虽然广泛应用于企业,但是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安排大学教育。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是大势所趋。

(2)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并不是说要取代传统的成本教学,而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成为传统成本会计的高级专业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门成本会计专业课进行教授,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虽然战略成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不成熟,但是正式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想象、发挥的空间。一方面,这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兴趣,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

(3)以现有的学科体系,研发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战略成本管理属于前沿的成本理论,在其理论框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学科体系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内容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第十七章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在意识到其重要性时,于2009年单列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考试学科。这正是战略成本管理学科建设的先驱和模范。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改革可以以此为学科出发点进行延伸。

(4)注重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密切联系。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除了成本核算以外,更多的需要考虑其他外界因素,也会使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其侧重点在于成本管理方面。简单的通过手工模拟实习来达到锻炼成本管理的效果,显然不太科学。因此我们应注重同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就笔者所在的单位而言,已经有所突破,与当地多家企业联手打造了“大学生实习既定”,在这种优势的引导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教学将大有所获。

(5)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小型的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敦促和检验。

篇5

关键词 工作过程 物流成本管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简介

物流成本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物流成本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物流效益,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物流服务的水平,本课程从分析企业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物流过程的活动特点入手,在介绍当前物流成本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物流过程的主要环节,分别论述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过程中物流成本的构成、分类、核算、控制和分析,并借助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案例说明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对物流管理效益及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通过怎样的思路、步骤、方法、技术和手段对不同的物流活动、不同的物流组织、不同的物流系统、不同的物流业务进行成本控制与评价这一核心职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物流成本管理流程,树立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理念,掌握物流成本管理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职业岗位较好的提升。

2 传统物流成本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2.1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实务教学少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长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更多地关注理论化的教学,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握不够,特别是在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上严重缺乏,也无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知识学习替代了职业教育的状况,使职业教育主要成为知识教育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

2.2 教师一言堂多,学生参与少

传统的高职教学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没有重视学生的参与。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有很多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希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互动,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上网玩游戏的情况,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内容偏离企业实际操作

我国的物流专业起步时间晚,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注重引进国外最新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但这与国内现阶段的物流企业活动和企业物流活动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时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参与。所以,我国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

3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式具体的运用

3.1 确定教学目标

在公路运输成本管理的环节,作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运输成本的概念及构成,掌握汽车运输成本的计算和分析方法,熟悉汽车运输成本分析及控制方法,并了解如何制定汽车运输成本预算编制。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进行公路运输成本的计算与控制,并为其成长为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

3.2 布置工作任务

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如果直接进入常规化的教学,告知他们运输成本有哪些组成,如何计算,学生则会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平淡无奇,对他们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驱动力。所以在组织理论教学前要将工作任务布置,以具体的案例参与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例如笔者曾以2011年5月央视财经频道记者跟随国内最长的直达运输线路之一——广东、辽宁线路,跟随货车司机进行了三天两夜的体验,调查了解运输成本的案例,请学生分析有哪些运输成本,如何获得它们的数据。工作任务明确了,就按如下的方法分配任务:(1)将学生按3~5人分成几组,人数不能超过5人,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2)学生以组为单位接收任务,并按本次任务的要求确定小组组长、组员分工,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不同任务的小组组长应轮流担当,确保每位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训炼。(3)规定任务完成的期限、验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3.3 组织理论教学

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工作任务,组织相应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会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运输成本的构成及计算方法,比如,人工成本分摊的计算,燃料费用如何取得,轮胎和修理费用的计算方法,车辆折旧的计提方法,等等。严格遵照理论够用的原则,将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方法详实解说。

3.4 学生自发准备

在教学组织的同时,敦促学生进行任务的开展,学生必须按照事前的分工,去搜集案例中的需要的资料,比如,发车地点广东佛山市到目标城市辽宁省丹东市的里程,公路收费标准,燃油价格,折旧的方法等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知识的缺乏,也就是理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反馈到课堂教学上,学生会意识到理论教学中介绍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的用途,自然会激发他们学生的热情。在边学习边准备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教学工作告一段落,学生的准备工作也得以完成,形成一定格式的案例报告

3.5 集中演练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每组派代表一名上台演示小组的工作成绩,阐述运输成本的构成,每一项成本获得的方法,计算出总成本,判断货车司机盈亏的可能性。

3.6 总结与考评

在每组学生介绍完毕,对每一组的工作成绩进行总结,并给予相应的等级评定,选出最优小组,最优的评定由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产生,学生互评的结果和教师评定结果各占50%,关键的一点,最终的成绩必须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而平时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一定的比重,这样学生既得到了模拟实际工作的锻炼,又收获了成绩,一举两得,会更好地促进他们配合工作任务教学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两者缺一不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主要依靠高职院校自行打造,而学生的积极性则需要一定的奖惩方式来维系。

参考文献

[1] 潘浩.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教学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0-91.

篇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物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为重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为了顺应市场的需要,纷纷开办物流管理专业。而高职,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因为物流行业的特殊性,高职培养出来的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层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课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为社会需要,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关键。

 

一、现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介绍

 

目前,现有的高职在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时,一般会开设的专业课有:

 

物流基础:有的院校把这门课程叫《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管理实务》等。它是对物流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刚进入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对物流有个大致的了解。

 

运输管理:又叫《运输管理实务》、《运输作业与管理》等。这门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在学生学习完《物流基础》之后开设。主要是对运输这项物流基本功能进行全面介绍。高职类院校在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会更为偏重对各项具体运输操作实务的介绍。

 

仓储与配送管理:有的院校会把这门课细分成《仓储管理实务》、《库存管理》与《配送管理实务》。它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学完《物流基础》即可开设。主要介绍仓库及储存管理、库存控制与管理、配送管理等专业知识。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有的院校细分成《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门课程进行教学。它介绍的是企业物流中非常重要的采购物流知识,以及现代物流管理升级到供应链管理后的供应链相关知识。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是物流管理专业里较难的专业课。

 

物流信息管理:主要对现代物流领域中用到的各种信息技术与相关软件进行介绍。学习完《物流基础》、《计算机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课程后,即可开设本课程。

 

国际物流管理:有的院校会开设成《国际货运》,是专门针对跨国的物流活动,进一步说主要是针对跨国的货物运输活动进行介绍。随着全球化越势愈演愈烈,这门课程的重要程度不断上升。

 

第三方物流管理: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要形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本课程主要介绍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的业务、运营模式等。

 

二、具有财经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以上课程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大多数院校在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时都会注重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就目前企业的现状来看,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光具备操作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第一利润与第二利润已被挖掘殆尽,如果再没有新的利润源出现,很多企业将无法再立足于市场。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是“黑大陆”,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想要获得这“第三利润”,想把“黑大陆”点亮,想开垦丰饶的“处女地”,不是光靠学者们进行研究就可以成功,也不只是企业老板意识到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企业在岗员工时刻牢记物流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时付出有效的实际行动来才行的。

 

因此 ,作为为社会培养物流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意识到给学生灌输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但目前大多数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业院校并没有开设与物流财务成本管理相关的课程,最多也只是开设了《会计基础》或《财务管理》等课程,并没有专门针对物流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课程。然而,物流的财务成本管理,并不同于企业其他经营项目的财务成本管理,它更为复杂,更为隐蔽,也具有更大的管理空间,不是普通会计、财务类的基础课可以教授的,这一块空白急需填补。

 

另一方面,现在各大高校都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骤增,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为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院的就业率,应使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具有其他院校毕业生不具备的优势,而对物流财务成本管理的能力就是一大特色优势。

 

三、开发具有财经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为了填补物流财务成本管理领域的教育空白,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增加一些具有财经特色的专业课程,必要时需要院校根据需要自行开发相应的课程。以本文笔者所在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为使毕业生更适合市场的需要,也为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院校特色,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加入了一些学院自行开发的财经特色物流专业课,以培养学生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力。

 

(一) 物流费用结算实务

 

根据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财会知识的教学和物流知识的教学是分开的,甚至是没有财会知识的教学,这就造成了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人才 “懂会计不懂物流,懂物流不懂会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使学生能了解企业中有哪些费用属于的物流费用,培养并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的方法对物流费用进行计算、核算和结算。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物流基础》、《会计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课程后开设,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先介绍各项物流费用,再根据大量真实企业发生的物流费用案例,讲解如何计算这些费用,又如何把这些费用记入企业的帐务中,讲解完学生即刻进行相关实训操作。通过学习,学生能自己动手对企业物流费用进行区分,计算与账务处理。

 

(二) 物流外包项目财务评价

 

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物流合理化的一大途径是运用“社会化物流体系”完成企业物流工作。 所谓“社会化物流体系”指的就是为公众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门课程中的“物流外包项目”指的就是普通企业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的项目。一个物流项目是企业自营,还是外包?如何通过成本分析进行判断?如果把物流项目外包,如何进行外包的成本分析?而作为物流服务承包商的物流企业,完成物流服务的成本如何估算?以上问题是《物流外包项目财务评价》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具体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应在《第三方物流实务》、《物流费用与结算》等课程之后开设。它是校企合作开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每个项目均由真实企业案例导入,并在课程内容中也穿插了众多案例供学生学习后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在遇到物流项目时,做出是否进行外包的决策,并在外包过程中,进行成本分析。

篇7

关键词: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一、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概述

(一)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概念

一般说来,成本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作为成本管理内部的核心,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成本管理部门要按照一定时期内的计划产量制定全面预算指标以及标准成本,成本控制所需进行的就是严格依据预算指标,将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成本在实际执行之前和执行过程中降到最低。对于成本控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生产前的成本控制(即目标成本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或者反馈控制)。

生产前的成本控制将传统的事后核算成本转变为事前控制,主要是对目标中的成本进行最小化控制,并实时与预算的成本进行比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得经营生产人员建立起成本效益观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将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超额的部分要及时追究相关部门例如生产控制部门、财务部门等的责任,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达到制衡。

(二)对勘测设计企业中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

由于勘测设计企业具有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行业内技术更新换代频繁以及涉及范围广泛等特点,与其他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于勘测设计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也需要特殊对待。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与财务相关的管理人员,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重中之重的内容;其次勘测设计企业生产的产品之间个体差异较大,由于设计环境和客户要求的不同,该类企业产品大部分是很据客户需求定制,因此不适宜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也应加强成本核算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二、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现状

(一)缺乏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大多数勘测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识相对薄弱,个别企业根本不做生产前的项目预算,这样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大量资源的浪费。个别企业即使有成本控制的意识、也大多是从单个方面开展成本管理,缺乏深入、理性和全面的系统管理,这类企业在单个成本控制的理念驱使下,一味地追求节省成本和开支,忽略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也将导致客户投诉和行业内口碑的损失,此类的成本控制对于勘测设计企业而言是致命的,也是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性

大部分勘测设计企业早期前身为事业单位,受国家有关部门垂直管理,统一按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预算指标,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指标为考核基础的成本管理理念,导致勘测设计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在较短的时期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缺乏系统性的项目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各层级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体系的设置也不完善等情况。首先,成本的事前控制缺乏计划性,或者有些虽然有计划,却明显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过分在成本预算中缩减开支,导致后期执行过程中企业压力过大,为完成预算考核而削减开支,忽视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致命的阻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立足,终将被市场淘汰。其次就是资源的保管不当导致成本的无谓损失,由于成本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许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资源保管情况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成本管理体系权责不明,对应的工作和责任没有对应的工作人员去负责,材料得不到高效完善的管理,造成极大的浪费,促成极大的损失。最后,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分析不全面,潜在地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管理层的视野以及企业的发展创新。这些都是由于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相应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管理层、经营层以及操作者疏于防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和水平。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短缺也是勘测设计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从质量还是数量来看,目前大部分勘测设计企业的管理水平都达不到企业化管理标准,人力资源的短板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勘测设计企业的财务人员招聘门槛过低,部分员工不具备本科学历,上岗前没有考取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证等;此外,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再培训环节,导致财务人员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缺乏与时俱进的再培训不利于财务人员及时掌握行业内最新动态。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境界也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不尽完善,财务人员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感,对待工作总是应付过关。

三、关于完善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 加强成本核算体系建设

成本核算体系的两大主干就是管理会计体系和科技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上。但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中的规定较为固定且不具体,无法满足新时代行业的需要,因此要对这一体系进行规范化和整理,统一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制定统一的产品归集、分配和结转流程,统一成本控制的标准和核算体系。

其次对成本的核算体系要全方位、多维度进行,必要时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的分析、应用与成本的核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促使企业在低成本的同时达到收益最大化。

最后要考虑这一标准体系在行业内的普适性和可行性,加强对个别生产项目的试验和分析,总结与完成适用于企业的核算体系。

(二)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严格规范招聘选拔制度,对应聘者的学历背景、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都规定严格的招聘与选拔标准,并开展相应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工作。其次,应注重后期培训的效果与质量,经常性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新业务知识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讲授课程与实操经验,扩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课程的学习与考试,通过系统性的学习,综合性地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最后,建立奖惩措施和激励制度,促进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要突出公正、公平、合理,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和贡献大小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三)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力度

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力度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还需要管理层及员工的密切配合。首先,管理层要依据战略管理目标,设定企业年度的总成本预算目标,并将成本预算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与分解到各执行部门,明确责任人和绩效考核办法。其次,成立成本监督与管理小组,一般由财务部门选派骨干人员作为小组核心成员,按照月度、季度节点进行成本统计、分析与评价,及时有效地将成本执行情况送达各责任部门和公司管理层,帮助相关责任人及时准确地了解成本完成情况,通过分析找出影响的因素等等,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同时,应加强办公费用、交通工具、差旅费等日常成本费用开支的节约宣传与教育,例如可采取包干的形式,鼓励相关人员自主自觉地参与到节约过程中来。最后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不得突破权限范围之外的支出,财务人员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实施监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四)加强相关制度法律的建设

目前,我国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相关制度、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高效、权威的标准和体系。因此,制定与推行相关的制度与标准,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因此有关研究机构首先应出台一套统一、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勘测设计行业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要在充分借鉴成本控制理论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勘测设计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把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企业可单独设立监察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避免出现企业内部法规不严明、管理不善、人浮于事等现象。

四、结论

在当前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成本是决定企业成败、关系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勘测企业应该强化成本管理,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可以为新时期的水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蒲康华,谢罗莉.关于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 2008,08:56-58.

[2]张霞.浅谈勘测设计企业成本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1,10:114.

[3]对勘测设计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J]. 上海水利,1999,S1:6-7.

[4]孔桂芳. 新时期加强勘测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J]. 财会研究,2006,09:53-54.

[5]刘群良. 浅析勘测设计企业成本管理[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11:48-49.

篇8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教育培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成本的竞争。1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任何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领域都可以通过实施成本目标管理,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教育培训机构属于服务型行业,也可以使用成本目标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行业增长趋势持续旺盛,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速。但是,由于教育培训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资金投入要求不高、服务内容差异化有限、成本控制能力缺位等原因,造成了众多培训机构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因此,加强成本目标管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培训机构众多,但是资金规模巨大、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大品牌屈指可数。中小培训机构由于资金有限,教学研发能力不足,培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应对市场变化风险能力较差。由于众多教育培训机构产品同质、服务差异小,价格竞争很早就被引入行业。低投入高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教育培训已经逐步进入微利阶段。在这样的行业特征下,各种级别的培训机构都必须思考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寻找蓝海市场或细分市场。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服务、做好口碑效应、优化内部经营流程、加强成本控制等手段,来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追求更高的利润。各类培训机构为了生存,对外,必须通过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寻找教育蓝海市场;对内,优化经营管理流程控制,降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资产周转率。而对内管理,最终总会落实到成本控制层面。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付出的价值代价。具体地说,就是在生产、销售或经营管理过程中付出的费用。教育培训机构成本通常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场地租赁、场所装修及相关支出;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成本,如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第三部分是广告宣传推广费及其他运营花费;第四部分是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新课程体系的研发支出等长期资产投资。德鲁克指出,管理企业就是要平衡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目标。目标在一个组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了目标就像轮船没有了罗盘。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不论规模大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成本目标方面都需要注意上述四部分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1、房租支出及装修支出

教育培训机构在发展初期,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通常采取在同一城市的各个区域广泛设立教学点的扩张战略。这种战略造成了短时间内场地租赁费用、装修费用及相关设备的大额支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孕育后方能够盈利并逐步收回成本。

2、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流动性大,各培训机构之间人才竞争激烈,造成培训行业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为了让新员工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往往会加大入职力度,培训费用随之上升。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也会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3、广告宣传、运营费用支出

新设培训机构为了打开市场,通常在广告宣传方面投入高额资金,力求提高品牌知名度,比如做媒体广告、竞价排名、购买广告位等。但是广告宣传投入大、收益慢、公众认知度低,选择何种媒介投放广告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固定资产、研发支出投入

大量教育培训机构注重前期招生宣传,往往忽视后期研发。受制于资本规模,中小型培训机构往往在设备更新、研发方面缺少持续投入,随着新机构、新课程的不断涌现,可能逐步丧失竞争力,为市场所淘汰。

二、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过程

成本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因此其管理过程可以参照一般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首先,培训机构根据产品市场价格,结合内部实际情况,确定课程产品目标价格。其次,再结合股东预期、行业投资回报率等信息确定其目标利润。目标价格与目标利润之间的差额,就是可接受的最高成本水平,即目标总成本。最后,培训机构将目标总成本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分公司、各部门、各小组、乃至个人。在日常管理中以目标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贯穿课程设计、项目研发、销售、宣传等各个方面。用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工具来计划、指导和控制培训机构各项成本支出,最小化成本支出,最大化资产效益,提高整体利润水平。成本目标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整套管理体系。4它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全面的、综合的经济效益。在《不连续的时代:变迁时代的指南》一书中,德鲁克(1969)强调:“对于每个组织,目标界定越明确,生命力就越强;组织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尺度越多,它的行动就越有效能;组织越是严格地将权威性置于绩效的判定基础之上,就越具有合法性。5有效实施成本目标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成本目标的制定、成本目标的实施、成本目标的考核。

1、成本目标的制定

成本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就突显于最初的目标制定。在综合考虑培训机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完成成本目标的制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类型、价格等因素都与企业成本息息相关。合理的目标成本制定,依赖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流程。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制定,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参与式预算编制流程可以引导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并控制预算执行。一方面,调动基层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基层信息,提高目标成本制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利偏差,促进目标成本的实现。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内外部因素,结合产品市场调研等手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量/本/利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保本点/保利点的计算、敏感性分析等,在实现目标利润的前提下,计算出最优的目标成本。

2、成本目标的实施

目标成本的制定后,为了有效地实施成本目标管理,需要将目标总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日常经营的每个环节,细化到各个教学点、各个部门的成本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各教学点、各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各自的目标成本预算,建立成本责任制。在预算成本范围内,逐项控制各类成本费用的发生额。按月、按季度、按年定期进行成本决算,从最低一级开始,逐级向上汇总成本决算,进行试算、平衡,确认是否实现了总的目标成本。如出现不利差异,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调整补充,优化管理流程。

3、成本目标的考核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了保证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合理、有效、实施性强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企业行业差异,地区差异,产品或服务差异,生命周期不同等因素,都要求绩效考核方法因地制宜。选择考核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特点、成本结构、竞争对手战略等内外部因素,制定适合企业管理的考核方法,注重成本目标考核和员工薪酬相结合。通过制定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等手段,系统化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实现成本考核目标。

三、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建议

成本目标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各个部门,由于其系统性、复杂性,成本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机构各方面人员的关注和参与。为了提升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促进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对强化培训机构内部成本管理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定目标,准确测算收益

教育培训机构在战略制定和预算编制阶段,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利润、本机构竞争地位,合理确定目标利润。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确定教育培训机构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不能过度偏高或偏低,否则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决策失误和执行偏差,使得机构陷入困境。

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成本控制

培训机构提供课程服务的直接成本是传统的成本控制对象,容易忽视对间接成本、期间费用的控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目标核算的工作量,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管理。日常记账系统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更能够提前预警,使得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3、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

很多中小型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研发经费的投入。虽然对单个培训项目而言,利润可能会大大增加,短期利润空间可观。但是,这种情况降低了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潜力,可能会导致培训机构后继乏力,被新兴机构逐步淘汰。在成本管理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既要做好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更要发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与各业务部门对接过程中,深入了解机构经营流程,认真梳理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成本分析,真实客观的反映机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总结管理经验,为投资者决策、管理者决策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在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目标管理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来执行的,但是更需要得到其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教育培训机构中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机构的经济效益,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缪艳娟:成本目标管理:实务发展和值得思考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1(1).

[2]丁称长:成本目标管理及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06(8).

[3]李睿祎: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马素香:浅谈成本目标管理[J].商业经济,2012(12).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企业集团;成本管理;建议

1新会计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对固定资产、无等资产数据的核实和归类,为准确提供基础会计信息作保证,科学规范数据。清理基本建设会计账务,为进行会计核算做好准备,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进行。进一步明晰资产占有、使用和维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按规定将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以及单位受托管理的资产登记入账,确保国有资产信息全面完整,财务信息更加健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核算工作的指导,保证核算流程的准确;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会计准则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规定,未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但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关于尚未入账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也规定了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原则确定公共基础设施的记账主体。单位应当在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分级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计量单元将存量公共基础设施分门别类登记入账。在公共基础设施首次入账时暂不考虑补提折旧(摊销),初始入账后也暂不计提折旧(摊销)。

2新会计制度下集团成本管理现状

传统会计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伴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会计制度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制度性差等弊端。新会计制度的弥补了原有会计制度的弊端,充分发挥高效率的特点,为集团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2.1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

(1)忽视产前成本。忽视产品设计的成本,造成产品功能过剩;对生产要素的组织不合理造成了经济要素的浪费。盲目扩大生产,使投入与产出比例不相符。(2)忽视采购和销售等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集团过于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规模的压缩,而忽视了销售等服务上的成本管理,造成企业缺乏竞争力。(3)孤立分析成本效益。大多数企业,仅仅孤立地关注成本的升降,忽视了投入与产出比重的联系。片面要求降低成本,容易将成本高低作为企业管理的唯一标准,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积极性。

2.2缺乏配套的成本管理实施体系

(1)成本管理的方法老化,成本的事前管理薄弱,对成本的预算管理缺乏监督,未能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成本计划不科学、不严谨,造成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在成本核算时,未能兼顾到市场的需求。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全面掌握,没有应对市场经济需要的成本管理规范准则。现有的大部分企业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忽视销售以及宣传时的成本核算,忽视管理成本的核算,未能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3)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普及。大中型企业虽然能够使用信息化服务为成本管理作为技术依托,但掌握技术的人员较少,并且存在不熟练的使用情况;小型企业资金紧张,难以购进相关技术,人工进行成本管理情况普遍,存在成本管理风险。

3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集团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新会计制度能够优化成本管理模式,提高集团的成本管理效率,通过健全内部沟通渠道、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来加强对成本的管控。加强成本监控力度,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监督体系,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奖惩措施来落实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从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等方法来贯彻执行成本管理制度,对于集团内部的员工也要进行激励和沟通。

3.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1)全面分析集团成本。对企业经营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如料、工、费等各支出项目进行监管并严格限制,要对变动成本进行控制,也要对固定成本进行严格把控。对企业经营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对产品的设计研发、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生产之后的销售以及使用的整个过程发生的成本进行监管控制。对企业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使他们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降低成本的举措。(2)建立健全集团内部沟通渠道。组织机构复杂,管理层多,信息从最高决策到达基层,一步步的信息传达浪费了宝贵时间,影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建立定期的“内部”市场调研,了解内部人员对公司政策以及工作条件的需求和想法;建立内部投诉制度,上层管理部门积极了解并处理内部员工的投诉情况,建立良好的公司工作氛围;改善沟通渠道,建立跨级别跨部门的沟通,上级要重视与下级的交流,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建立平行沟通渠道,不同部门建立交叉沟通渠道,真正达到上下沟通,平行沟通,交叉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体系。

3.2健全实施体系

(1)加强成本的监控,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成本进行监控,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并深入落实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在对成本进行把控的同时并完善落实公司内部的工作监督机制,整顿组织各部门的滥用公费、贪赃枉法等现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形成良好的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建立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率,在基于对员工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开展良好有效的培训。通过演示法、内行传授法以及小组学习法等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有素质、有专业技术的员工,促进集团向好向优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弊端 动因 措施

企业管理无止境。在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竞争体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着力制定、推行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受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影响,实践中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成本战略思想

成本管理战略是企业围绕成本费用而展开的一种长期谋划,与经营战略一样,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型、纲领性四个特点。实践中,提起成本管理,它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采取的方法就是限制消耗、节约开支,手段就是加强成本考核,与职工利益相挂钩。缺乏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分析、判定企业外部环境及市场竞争对手成本水平,不能深入挖掘成本效益的真正含义,难以在物流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最终难于取得长久竞争优势。

(二)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表现在对成本管理范围、目的及手段方面认识存在偏差。成本是企业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关系,低成本意味以较少资源投入提供尽量多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高效率,但绝不等于高效益。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集中表现为两点:

1.追求规模效益,主导思想依然是通过提高产量降低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产品单位成本越低。

2.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以上做法带来两个负面效果,一是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环节中去,短期内企业效益得以提高,却忽略了市场需求分析;二是将成本简单的由生产企业转嫁给供应商,而产品最终价格又不能降低,在今天这样一个价格公开的市场大环境下,将不利于企业间建立长期合作战略关系。

(三)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畅

成本管理主要具备三项功能:为定期财务报告目的,计量销售成本和估计存货价值;估计和预测作业、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这就要求成本信息及时、全面、准确,而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四)缺乏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主要表现:目前企业更多关注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注重对物的管理,缺乏对人等隐性成本的管理;注重财务信息成本管理,忽视非财务信息成本管理。比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业务集中管理,在物流、资金流上管理优势尤为突出,规模效应、统调作用明显。但在实践中,尤其在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弊端很多,通常表现为上一级对口部门对相关二级单位采购、销售业务流程的集中,同级部门不考核,二级单位管不着,与各级成本管理相脱节,而采购、销售过程恰恰又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再如在人的使用上,现代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协作管理,导致协调成本高,又由于过细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极易发生低效率成本,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再进一步深入地讲,由于分工层次及协作环节增加,信息流转时间长,导致反馈难或者信息失真,大大提高了企业决策失误的风险,导致失误成本的增加,这些都属于非财务信息管理范畴。

二、分析弊端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观念淡薄

市场法则,机会稍纵即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改制公司,由原来自己产煤变为洗选加工外来煤,企业经营性质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实质上由生产单位转化为带有中转贸易性质的公司,生存依赖买、卖两方市场,夹缝中求发展,必须强化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应变能力,快速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二)技术力量制约成本持续降低

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使其下降。但这种降低绝不是长久的,降到一定程度,它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科技手段来保持持续降低,但是技术改造往往会减少企业当期利润,短期内不能体现收益。

(三)复合人才匮乏

企业管理人员老化,综合性人才缺乏。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人才成为制约成本管理的“瓶颈”。

(四)企业管理者追求短期效益

受任期政绩约束,企业管理者在成本费用划分,计提折旧、大修及存货盘盈、盘亏及坏账方面,可能存在人为调整现象,给后期成本管理带来隐患。

(五)信息资料不全

大多企业成本管理尚依赖于成本会计系统,由于未深入经营过程,所以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等等非财务信息成本。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构筑成本管理战略思想

首先,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查找引起成本变动的因素;其次,选择与己有利的成本动因作为突破口,通过不断控制和完善,寻求降低成本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

(二)树立全员、全方位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工作在于加强对广大职工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把成本动因控制意识灌输给每个员工,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实现自主管理这种代价最低、最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成本管理强调整体与全局,应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存货成本、供应成本、销售成本,还应包括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损失成本等,经营决策管理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等。

(三)充分发挥微电脑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现代化工具,极大提高了管理进程。比如ERP的应用,既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利用这些软件来完成各种日常事务处理和核算,又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控制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成本预测,对其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效果良好。

(四)加强对人的管理

一是对人员素质的管理;二是对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通过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尤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有关成本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强调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生产与管理相并重原则,力争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按照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各工种、工序、业务流程逐一进行剖析,对不必要的用工、层次、环节进行改进或否决,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通过规范流程,达到人员合理配置,既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可以保证信息通畅、有效。

(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

为保证为成本管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有效、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是必须的,以便及时了解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能及时作出预报,使企业决策者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总之,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管理改革始终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话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优势。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成为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单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经营战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