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及风险管控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及风险管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及风险管控

篇1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财务管理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资产管理、工程造价审核、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及效益评估等多个流程组成,这些流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电网建设项目的增多,电力企业管理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电力企业虽然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存在的风险逐渐增大。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一)管理的疏忽带来的风险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具体表现财务部门职能不清、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实物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问题。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物资的储存、分类及领取等方面管理混乱,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各种用途的物资混杂不清,没有明显区分开,导致物资难以盘点清楚,极易出现工程材料被盗、被非法侵占等损失;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保管人员,各岗位职务之间没有划清界限,存在舞弊的可能;材料领取渠道混乱,造成项目结算书中账实严重不符,财务决算难以真实反映工程成本;没有采用现代物资管理技术。

(二)合同管理风险

目前电力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施工合同签订不严格,甚至有时是在项目竣工后才予以补签;小合同大结算或概算总承包现象普遍存在;合同明确包工包料,但是存在承包方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或合同没有明确双方供应设备材料范围及具体结算方式;没有明确规定付款的具体方式及条件,导致付款进度无法科学控制;没有根据合同条款来审核付款,导致资金管理失控;部分企业对合同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合同条款存在矛盾,极有可能给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带来法律风险等等。

(三)工程项目变更

在发生项目变更时,合同双方及监理部门要协调,签订合同变更签证。但在实际出现设计变更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按照规范办事,没有按照初步概算及计划执行,设计变更较为随意;或者存在同时设计、施工、调整资金的现象,事先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导致超支现象等等。

(四)财务核算风险

许多电力工程企业只注重工期及质量,忽视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没有严格遵循国家会计法规及制度等来进行财务核算,或者没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对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这就导致当前资产虚低、利润虚减,这些现象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一)强化工程资产管理

工程资产管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成本,因而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健全工程物资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安排专门人员根据物资的性质及用途来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程物资资产出现损失或损耗现象,具体落实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做好账实管理工作,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针对电力工程工期长,回款期限长的特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要有准确辨识合同风险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成本管理

电力项目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变化。成本管理包括事前决策预算管理、事中的监督决算及事后的分析核算管理,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应用成本管理模式,强化责任管理,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可以利用绩效管理来将财务管理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

(四)优化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积极编制工作报告,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分阶段、分岗位的财务监督核算,严格实施财务标准核算制度及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核算流程,对各个部门进行量化考核。而电力工程涉及的工程核算内容较多,应该将企业的财务成本标准化管理作为重点,要能够针对风险进行质量管控。

(五)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管控,要能够以依据法律为原则,利用法制来维护自身权益,对风险管控提高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来预防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能够做好电力工程的事后分析及理论探讨,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切实做好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因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对财务管理提高重视,准确识别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管理与控制,最终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立军.有关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研究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 应收账款 风险管理 思路

疾控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财务的支持,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直接受到资金流动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转,疾控中心资金的运转必须顺畅,这样才能够对资金的有序分配进行有效的保证,同时提高资金使用合理性,减少资金的非正常损失。疾控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职责功能复杂性并不高,财务上出现的乱涨和不明账目也并不多,其收入则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另外也会有一些事业收入。但是其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财务损失和资金风险的存在。下面本文就对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一下风险管理思路。

一、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疾控中心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执行标准,但核算疫苗的方法在这两个文件中并没有得到具体体现,目前,各级疾控中心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疫苗会计处理方法,各个部门对疫苗的收支和库存在账务处理上没有统一标准,再加上疾控中心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会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这就严重影响了疫苗管理、销售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导致疫苗经营状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二)财务管理意识滞后

长期以来,疾控中心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运转经费全部由国家拨入,在经营管理方面几乎不存在任何压力。上级拨入,单位使用成为对单位财产管理的唯一模式。因此,在疫苗的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滞后,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和财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漏洞。

(三)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

疾控中心大都设有专门的疫苗管理机构——生物制品管理科,负责疫苗的采购、储存和销售。但是不同疫苗的宣传、推广、调拨是由不同的疾病管理科室具体负责的。各类疫苗在管理和销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不同步,这违背了内控制度中的相关性原则,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的财务人员也无法对疫苗进行有效的管控,于是就无法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核算基础资料。一旦出现问题,作用不明显的会计监督就会很难协助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内部疫苗供销环节三角债现象严重

区、县疾控中心长期拖欠市疾控中心的疫苗款,市疾控中心又长期拖欠省疾控中心的疫苗款,并且金额常常相当巨大,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各疾控中心资金的正常运转。如果在库存上积压过多的资金,导致资金流转不畅,疾控中心将无法正常运转,而且极易导致呆账、坏账的形成,造成疾控中心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各级疾控中心的疫苗财务管理工作采用手工作业,信息化程度及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较低。随着疫苗周转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疾控中心疫苗财务风险管理思路

(一)提高会计核算方法准确化

疾控中心应大力加强对疫苗的出入库管理,健全疫苗出入库手续,及时将采购到货的疫苗验收入库,并认真填写入库单,内容包括填写日期、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进销差价和销货单位名称,以保证应付账款明细账登记的便利。销售或领用出库需填写出库单,内容同样包括日期、品名、规格、数量、销售单价、金额、进销差价和采购单位或部门名称,内容应尽量做到详细、准确。疫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每天把当日填写的出库单收集整理,并依据时限确定的计价方法,将已销售的每种疫苗的进价和进销差价在出库单上填列出来,同时根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登记数量金额明细账,及时将入库单和出库单记账联上交到财务部门,从而为财务部门及时依据权责发生制进行相应的记账处理提供便利,保证疫苗账实、账账相符。

(二)加强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有:客户信用情况不明,应收账款账龄过长以及催收费用额大量超额。因此其风险管理思路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健全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以及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制度。疾控中心在进行跨级核算的时候,也一定要严格依照会计制度进行,并对每一笔往来款项及时进行反应,以能够对每一笔账款的应收、实付以及形成过程等情况进行掌握,也可以每个月都和客户进行一次沟通,进行账款核对以及清理。如果应收款项出现过期情况,要仔细查明原因,并建档登记,上报管理部门,根据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责任划分,责任到人,制定出相应的催收计划,尽量加快应收款项的回收。另外在和客户进行资金往来的时候,疾控中心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制度,以能够对客户的付款及时度、合同履行情况以及最高信用额度等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确定,从而对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疾控中心在对客户资料进行获取的时候,可以通过往来银行、评估机构、主管部门或者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进行,主要是对客户的货款支付能力、信用状况以及客户品质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判定。当然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比较高,那么在业务往来的时候,可以多给予一些信用优惠;反之,就要慎重对待,总之要尽量的保证应收账款的兑现,以对疾控中心的经营风险进行降低。采用合适的催款方式。疾控中心要根据欠款的状况进行对欠款问题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那些欠款时间过长的,疾控中心财会人员要不断的提高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对客户欠款进行清理,从而对疾控中心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财会部门也要定期把相关的过期应收账款账目罗列出来,指导相关业务科室逐条对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然后制定出处理方案,交给管理人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之后立即进行执行。另外在制定处理方案的时候,要注意把针对不同的债务人,采用的债务处理措施也应该不同。如果是对于一些信誉比较好,应收账款风险比较小的疾控中心,可以采用督促的方式来催款。例如疾控中心疫苗产品采购经费属于政府预算,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还有一些合作关系良好的经销商和代销商,其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均比较顺畅。因此可以仅采用催款的方式即可。而对一些信誉较差、长期赖账不还的,就要果断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疫苗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疾控中心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所进步,并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人员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当今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疾控中心应加大力度培养疫苗财务管理人才,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财务部门内部大力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财务管理人员也要自觉主动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促使自身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提高,以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同时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新的理财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促进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和整体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疾控中心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不断加强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避免应收账款风险,从而不断提高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疾控中心健康持续的发展。疾控中心领导也要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的力度不断进行加强,并落实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最终把疾控中心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

参考文献:

[1]吴迅.加强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途径[J].中国商贸,2011,(27):78-79

[2]何冰.疾控中心应收账款与信用评价风险管理[J].疾控中心导报,2010,(5):105-106

[3]杜永生.加强我国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561-562

篇3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经济核算;风险控制

1基建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的概述

基建在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财务管理,因为基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投资都需要有明确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基建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基建资金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就是因为基建财力管理发展较好。之前人们对于基建财务管理存在误区,认为只是简单的入账出账的管理,经过很长时间才有了较为合理的认识。在对于基建财务管理有了较好的认识之后明确了财务管理的方面。首先需要先对相关的项目有一个较为精准的预算,预算是项目展开的基础。预算之后还需要有核算,核算出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核算是对于预算进行的审核和监督。然后对于工程中的支出和结算进行管理。其次就是需要编制出财务报表以及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有明文规定的财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能做到有章可循。只有明确了这些内容才能确保基建资金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提高基建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基建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可能对建设带来风险,风险主要包括的方面有以下这些。首先是在基建进行前期投资的时候出现风险,在投资前没有对相关基建项目有较好的评估,没有得到相关的审批,这样可能出现在资料收集的时候没有掌握最全面的资料,导致出现一定的投资风险,在进行资料收集的时候还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是因为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然后在进行基建预算的时候没有较好的评估这些预算,没有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预算,这样会导致预算超过相关的总支付,一旦超过经济预算就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这样的风险对于项目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就是在项目合作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风险,我国现在基建项目建设都采取合同制,如果按照合同的相关条例执行不会出现较大的风险,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电力基建项目的正常进行。最后还可能出现的风险是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支出风险,很多企业在进行支出前没有合理的安排,导致很多地方的支出超过了可承受范围,这样就会导致资金支付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2基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基建财务管理和基建风险控制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调动的重要过程,但是由于基建单位存在一定的特殊,所以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完整的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对于资金有明确的管理。如果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风险控制的过程,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财务风险,所以要加强对于风险控制,这样可以提高基建企业财务管理,最终提高基建企业的效率。

3基建财务风险控制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环节

基建财务风险在基建项目的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风险可能会出现在各个环节,对于基建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这样也能完善基建企业的内控控制、规范相关幻夜,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基础。企业在加强控制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3.1加强资金环节的控制

基建企业在进行经济预算的时候就对于项目的使用资金有一个大致的掌握,所以资金是基建项目正常进行的推动因素,在基建过程中会出现的资金风险有资金没有准时到账,在基建项目中出现资金的超额支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使用效率的风险,这些都会出现风险,为了防止资金风险的出现,企业需要加强对于资金环节的控制。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监督,健全资金的授权审批制度,严格的控制资金的流动。在加强资金环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于明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于资金流动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防止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风险。对于资金的审核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资金的审核可以有很多方面,经过层层审核之后再敲定对于资金的使用申请。企业的资金很多都是通过银行进行发放的,在进行发放之前银行要对基建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在确保了企业能够支付其相关资金的时候再进行发放,发放还需要有严格的手续,防止企业出现资金体外循环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在进行资金的检查的时候还需要创新检查方式,不能只靠账本来进行检查,现在很多基建企业会做两手准备来应付查账,所以要创新查账方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防止出现有心人挪用资金的现象。

3.2加强工程材料环节的风险控制

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设计人员对于工程材料就有了方案,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需要根据给出的方案进行采购,但是现在的采购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工程材料在采购过程和使用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防范工程材料核算环节的风险需要从三方面进行防范。首先对于材料的采购环节,要严格遵循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选择国家允许,符合国家规定的材料。在进行采购的时候要对材料进行相关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范的材料不予以使用,对于采购的数量也要有相关的规定。其次就是对于材料的使用环节,现在的基建企业都有库房来管理材料的堆放,在进行材料领用的时候要按照规定对于材料进行清点,确保领用和使用的材料数量相同,避免在领用的时候出现风险,在进行领用的时候要明确耗材的定额,在进行真正实行的时候不能超过定额。最后在材料结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制度,明确材料的使用数量,这样能够确保有正确的编制表格。对于材料进行风险控制还需要注意现在的建筑市场鱼目混珠,需要按照规定找到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确保工程质量。

3.3加强工程进度支付环节的风险控制

在进行工程的时候会有工程进度款项,在进行工程进度款项的结算的时候要注意对于工程质量有所验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的支付,一旦出现因为支付款项出现的纠纷企业应该提出审核的要求,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审核之后进行办理。工程支付环节还需要加强的就是合同签订要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在进行工程就读支付环节。对于项目款项的支付不能直接支付,应该需要相关的途径进行支付,确保支付的合理化。

3.4加强工程财务决算环节的风险控制

基建企业要控制财务决算环节,在进行基建项目结算的时候因为要涉及到所有的单位,所以对于结算的难度也会不断扩大,所以要求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财务决算的正常运行,同时在进行决算环节还需要有相关的人员去核实这些部门报出的资金,防止施工单位虚报侵吞资金。加强工程财务决算环节的风险控制就是为了防止风险出现,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于工程中各项支出有明确的掌握,以此做到账实相符,减少风险。

4小结

财务管理是基建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影响到了基建工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而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还需要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风险,共同推进基建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营.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3(3):76-77.

[2]禹金凤,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J].当代经济,2015(30):56-57.

[3]吕晓英.小议供电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内控体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10+153.

[4]高婧.供电企业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构建[J].经贸实践,2016(07):134.

篇4

【关键词】新形势;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的依据是工程合同,合同的存在能够维护业主以及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维护双方的利益,签订合同时一方面应重视合同条款内容,逐条细化,确保其更加符合标准;另一方面,将合同管理涉及的风险点加以重点管理和控制,防患于未然。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财务风险点

1.项目招标方面

一个项目在前期可行性分析和后期工程量计算的前提下,已经合理估算出项目的概算费用。在合同招标过程中,标书设计不当或人为因素,个别项目中标价接近项目概算费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工程结算价突破项目概算费用,不利业主执行概算控制。

2.合同履约保函方面

大型基建过程中,每个工程合同都要有合同履约能力保证和工期保证。由于各种原因,施工相对工期被推迟,在合同执行中发现合同履约保函已失效,造成业主方合同履约风险。万一发生理赔事件时,纠纷不断,不能够将合同的作用发挥出来。

3.工程量变更方面

大型基建项目普遍存在抢工程进度的现象,个别项目招标前工程量清单按同类项目的施工图纸估算而来。合同签订后,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工程量变更单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项目中。合同双方对工程量变更单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工程量变单只有口头约定,事后想办法补签;或虽有工程量签订单,但对其中涉及的费用未及时确认和审核等等。

4.工程款支付环节

支付款项时,由于本身业务知识不足,未仔细审查业务部门提供的单据内容;对国家法规学习不够,安全生产费用支付与审核不到位;对合同支付条款核对不细,提前支付款项等等此类问题发生;工程量纠缠不清,影响工程结算等等。

二、工程合同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工程合同风险在招标环节、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转移以及合同终止等环节中都存在,想要更好的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便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在合同管理风险中,外部环境因素是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包含了政策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市场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形势和政治形势都属于经济环境变化的范畴,这些风险只能够提前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是和国家有关系的,对其进行控制的时候可控程度也比较高;而自然灾害事故本身的偶然性比较强,预测也会更加的困难,在签订工程合同的时候,可以通过风险转嫁的方式,降低风险。

2.内部环境因素

在合同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便要求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

(1)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因素

合同管理风险出现的主观因素便是风险防范点管理意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风险意识因素主要指的是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合同中隐藏的风险,以及控制的重要性,也没有针对风险提出一些措施,这就很难合理的对合同风险进行规避。

(2)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工作的基础和行为规范。企业未定期对管理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不能保持管理制度对业务工作的有效指导,且制度之间缺乏相互监督的机制。

(3)人员素质因素

在合同管理中,导致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便是人员因素。工作人员本身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政策法规分析和预测不够准确,无法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风险规避,这也会增加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

三、防范合同管理财务风险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业主方的项目投资控制也日趋严格。如何合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的一大难题。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点加以识别,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的再次发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1.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合同管理小组,提高合同管理整体水平

企业合同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进行,而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又是管理人员,但仅仅靠一个业务部门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该抽调合同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法律部门等人员组成合同管理专家小组,应对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形,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规避因个人的专业知识所限而损害企业的潜在损失。另外,企业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小组人员进行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等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合同管理小组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2.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公司中,公司管理制度给其发展造成的影响很大,这便要求必须重视完善管理制度,帮助公司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这便要求企业必须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做好合同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应该明确和细分相关的义务和权利,并且将其通过合同条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工程承包中出现问题时,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便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与此同时,想要保证合同管理更好的进行,还必须要求监督部门做好审核工作,对工程进行审核,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3.建立跨部门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防范风险控制盲区

一项合同的执行过程,涉及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落实各部门的职责,但它不可能囊括合同管理的方方面面,往往缺乏部门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而造成风险防控盲点。企业上下级的沟通,因权力效应,沟通渠道还算顺畅,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之相反。企业领导层应重视跨部门的沟通,通过定期学习培训提高个人沟通技巧和水平,出现沟通障碍,领导层要出面及时解决,不能让问题搁置。对个人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岗位知识的教育,以企业利益为上,涉及部门间的工作要及时反馈给对方。在企业里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与反馈机制,让风险防范区域覆盖到位。

4.建立和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能够很好的降低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这便要求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制度,分析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在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做好风险评估,及时的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隐患,并针对隐患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风险。合同管理与很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联,为了有效地预防合同风险,健全合同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有效地预测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合同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可能造成的风险对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危害。为此,企业的信息部门应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的风险预警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风险预防效果。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加强风险管控、降低企业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主要是指COSO委员会在2004年9月公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力求实现以下四种类型目标:战略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目标———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二)上市银行财务风险分类

1.资本风险,是指由于资本金过少,导致上市银行缺乏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使得上市银行的资本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

2.资产质量风险,是指不良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所谓不良资产就是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资产。

3.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充足资金,进而无法及时满足存款者提取现金、借款者贷款以及支付到期负债需求的风险。除了上述三种财务风险之外,上市银行还存在盈利性风险和管理水平风险。

二、上市银行财务风险评价

(一)上市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合理选择评价指标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原则、针对性原则以及定量性原则。本文分别从资本方面(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资产比率)、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流动性方面(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管理水平方面(成本收入比率)以及盈利性方面(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选取了11项评价指标。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我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作为样本,数据主要来自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大部分数据都是从上市银行年报中直接提取的,但是由于有些上市银行的某些财务指标在年报里没有体现,因此有少量数据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可能会存在误差,但不会影响对上市银行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

(三)16家上市银行因子分析

本文在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银行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借助SPSS17.0软件,得到的特征值及累积贡献率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四)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16家上市银行进行因子分析之后,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财务风险的状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16家上市银行2013年的综合得分来看,得分最高的5家上市银行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表明这5家上市银行在2013年的财务风险程度较低,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得分最低的5家上市银行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表明这5家上市银行在2013年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从综合得分排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最低,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最高。

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上市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有效破解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过于集中问题。一是在保持国有股占最大比重的情况下,吸收足额的非国有权益资本。参股企业可以是国内大型的证券、投资及保险公司,也可以是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二是引入国外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吸收国外优秀银行的先进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上市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2.引入独立董事,建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由于独立董事不易被内部人或大股东控制,因此,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的分量必然会增加,有利于优化上市银行的运作机制。

(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树立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首先,上市银行要重视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在会计内控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其次,上市银行可以加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通过积极宣传,让员工更加全面地了解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与手段。

2.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设。首先,要认真执行上市银行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其次,认真贯彻会计内部控制优先原则,防止出现管理漏洞;第三,在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粗糙简单,要根据上市银行的自身情况合理制定。

3.注重上市银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上市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员工风险教育,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上到下能够顺利得以实施。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改善措施

近些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非常的复杂,并出现了一些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生存的风险因素。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如今在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的基本制度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理加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中有着相应的联系。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探讨以及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出险的基本承受力,从而缩小行政事业单位损失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展开相应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展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的基本保障贯穿于整个运行中,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与财务风险管理相一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加强其财务的风险管理效果。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财务风险产生率得到控制。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中内部控制体系是使其获得防范的主要保证,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与目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主要为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提升上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财产安全的整体提升起到相应的保障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完善是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创建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获得更好的控制。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内部控制失去效力,企业财务危机以及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其主要的根源一般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机制的不完整造成的。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与创建的疏忽也极易产生财务风险安全隐患。由此可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具体存在的影响因素

相对薄弱的内部控制环境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核心在于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能有效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施行。当前,我国一些行政单位已经创建了“三会一层” 的基本架构,同时还制定了与之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比如风险控制意识、人才资源政策、员工控制环境等方面的执行力度还不强,未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以及创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观念还未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树立起来。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基本作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主要认识还停留于内部控制与牵制阶段,对于以ERM框架为前提的企业内部控制知识还未了解到位,更谈不上运用了。同时,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缺乏高端的管理人才以及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对于那些缺乏相关人才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来提升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且也未创建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均无法让优秀的工作人员实现相应的人才价值。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结构还需要加强,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具体管理方法

(一)创建在内部控制基础上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会计数据与市场数据常常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会计准则要求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以会计数据当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衡量标准加以重视。同时还要重视创建其财务风险的评价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将其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加以结合,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财务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估,精准地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掌控好,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得到强化,同时运用合理科学的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创建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完善到位,从而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的水平范围内。

(二)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创建也应得到加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设置高效且具体的财务管理机构,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团队,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风险意识水平提升上来,从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风险意识的薄弱而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其财务的基础工作,对其财务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行加以提升,创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变得更加的健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展开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其基本的财务风险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各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将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起来,对由外部环境造成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要认真的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预防能力。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合理、完善且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其财务风险管理得到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财务风险的发生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各种损失,并对单位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展开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规范相应的财务工作,同时还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来。认真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展开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够推动单位资金的合理配置,将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上来,并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剑.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06:98-102.

[2]李雄文.基于国有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5,30:8-10.

[3]刘学,王君,程国钰.基于内部控制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6,11:2.

[4]任荣锋.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255+348.

[5]乔秀莲.浅谈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新常态[J].财会研究,2015,07:60-62.

[6]金国彬.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路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8:233.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网络财务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0 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网络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会计核算的网络化、财务控制的网络化、财务决策的网络化三部分。采用网络化财务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决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1 网络化财务管理的风险 

 

1.1 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数据安全是21世纪网络财务面临的最大问题。网络财务系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网络财务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财务的业务范围及财务的信息披露上,还体现在企业的决策数据上,商业机密一旦被竞争对手获取则无疑是致命的。网络财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财务运作所要求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单据、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使网络财务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误操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1.2 会计资料的存档问题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电子符号取代了财务数据,信息的载体己由纸介质过渡到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这些介质的保存有较高的要求,易受到高温、磁性物质、剧烈震动的影响,其保存的数据资料易于丢失。另外,网络财务软件的实施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以前的会计信息可能无法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隔代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因而原有会计档案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因此,网络财务环境下,会计数据资料面临不完整和易于失效的风险。 

1.3 网络财务的审计取证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相关经济责任的认定,是通过完整的纸介质会计凭证体系和严格的白纸黑字财会审批手续记录下来的,财务审计的取证摸得着看得见,一目了然。而在网络财务中,财务数据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传统的审计控制制度及组织控制功能的效力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 

1.4 网络财务的技术人才问题网络财务环境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及网络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财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产业知识及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目前,在我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大多数财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英文底子较薄、视野较窄、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lntranet技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实行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2 实施网络财务应采取的策略 

 

2.1 网络财务安全策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网络财务。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发展网络财务的关键。为了抵御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和威胁,应加强对网上输入、输出和传输信息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控制,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包括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都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方面的技术,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同时,在财务软件中应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可采用的技术有:①防火墙技术。②加密技术。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密码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在计算机通信中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 会计档案管理策略①采用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为了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会计数据,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同时,也便于网络传送的数据、报表在银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必须制定和执行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以保证会计档案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②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便于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需要。③选择适当的软件升级时间。财务软件的升级尽量选择年初作为升级的起始期,因为年初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是软件升级的最佳时机。 

2.3 网络财务法律保障策略加强网络财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财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财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对涉及电子商务合同、单证、公证签名的认证以及争端解决规则等各个方面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安全有利的外部环境。 

篇8

近年来,我国保险企业集团迅速发展,保险行业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保险行业企业集团经营发展逐步呈现出了组织结构复杂、集团管理跨度大、业务内容广泛、企业资金链较长以及资产规模巨大的特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的保险企业集团为了规范集团的业务流程,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效率,而强化了对于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控制,采取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虽然整合了集团内部的所有财务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将所有风险隐患因素集聚到了集团的财务中心,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现阶段保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稳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概述

财务集中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重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对总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财权集中控制和分配,以集成化、动态、直接、实时的方式对整个集团财务工作进行的控制管理。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主要是依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银行结算业务打造成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集中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集中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内部资金收付、会计核算的集中控制,同时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并将各分支机构的预算、资金、业务、账务核算以及票据处理工作统一的集成。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现阶段保险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大多采取的是设置财务核算中心,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并通过定期轮岗、述职报告以及末位淘汰等制度进行人员管理。

(2)财务审批集中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以后,企业集团的所有分支机构的财务支出项目都需要经过财务中心的统一审核,根据财务支出的类别、额度,明确相应的审批权限以及审批流程。

(3)财务支付集中管理。企业集团的所有分支机构的费用以及业务支出由财务中心统一完成支付,而分支机构主要设置支付税金的基本户与收取保费等费用的收入户。

(4)财务核算集中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依靠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对所有分支机构的账套在数据库内完成明细账的核算与管理,各分支机构可以对核算情况进行查询。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完成凭证生成与系统对账等功能。

(5)资金集中管理。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在资金管理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更有保障,同时财务中心资金池的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在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以及规避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数据安全性不高易致财务风险。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现阶段主要是采取的省级财务集中,财务集中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着易感染病毒、非授权人员违规操作、数据容易窃取等问题,造成数据安全性不高,很容易由于敏感、保密财务信息泄露,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可能对集团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不利影响。

(2)财务凭证传递链大幅拉长。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扫描件难以辨别真假,出于会计谨慎性的原则,财务原始凭证仍需要采用实物传递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报账以及部分资金支付周期的延长,同时也容易出现凭证遗失的风险。

(3)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财务审计是企业集团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财务集中管理以后,由于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财务中心不参与分支机构经济事项。因此,对于经济事项的真实性的审计难度增加,影响了审计效率,也容易造成审计工作难以发现风险隐患。

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1)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针对财务集中化管理下集团的财务风险防范,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该结合企业集团各分支机构的主要业务情况以及经营特点,形成财务风险识别系统,重点对影响到集团财务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跟踪分析。其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度量,尤其是准确把握财务风险发生后可能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影响。第三,针对财务风险类型的不同,按照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利润分配风险、产权管理风险、内部价格转移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合理地制定风险的预防和规避措施,以确保财务管理的稳健。

(2)优化保险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流程。在财务集中管理的流程改造上,重点应该做好财务管理的集权、分权以及授权管理,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适当分权、适时授权的格局,特别是避免由于财务集中管理造成反馈流程过长,信息传递时效过低的问题。同时,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集中管理的完善,特别是进一步的完善财务原始凭证的扫描以及直接导入技术,开发凭证资料影像的采集、处理、真伪鉴别以及存储调阅等功能,提高财务业务处理流程的整体效率。

(3)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因此,防范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问题,是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的风险防范技术管控,通过设置入侵检测、入侵预防以及漏洞扫描等手段,打造财务数据信息风险监控平台。其次,应该充分完善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双网隔离、异地灾备等相关的技术手段,确保财务中心数据发生异常以后,能够及时地恢复。

(4)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手段。内部审计是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控制风险问题的主要措施。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对于保险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应该改进内部审计手段,重点是改变以前的查看财务报表、翻阅会计凭证等审计手段,结合财务集中管理中的资金、费用、预算以及资产等信息管理形式,重点对财务信息数据库以及系统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对不合常规数据的监督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其次,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强化对于风险点的识别,特别是在分支机构银行账户开设的合规性、收付款业务管理的合规性、费用报销审核的合规性等几方面,对重点风险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强化对于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

篇9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使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行与预期财务目标发生了偏离,导致出现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

企业财务控制就是在企业既定财务目标下,恰当分析风险的成因、特点以及可能引起的危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防范风险,避免或将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过程。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理财活动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财务风险也更加多样和隐蔽,必须认真应对,尽早加以防范和控制。

二、企业会计管理中出现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财务活动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变化莫测,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如果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认识和及时的应变能力,财务风险不可避免。

2.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3.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存货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企业大肆举债,盲目扩大生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面临倒闭。

4.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将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经营性支出如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从而减少利润;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不区分会计期间,没有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成本项目,使本期成本不实。另外,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也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5.制和监控制度不全

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且能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或者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虽有财务监控制度但执行不力,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严重缺乏责任对应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对策

1.明确管理目标,强化财务预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向“博弈平衡”的综合管理目标转化。还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以上指标的考核力度,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2.加强财务控制,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包括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审计诸方面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形成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形成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抓好财务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信息反馈、考核等一系列相关的基本环节,保证各环节的衔接,保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做好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改进财务报告,提高信息质量

企业向外披露不实会计信息,可能眼前或暂时能获得外部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资金包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能够对外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则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减少财务风险。

4.提高管理水平,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要培养和强化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 目标成本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

所谓目标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预算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并就成本预测、决策以及目标成本测定的前提下,分解、考核、控制、评价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采取以人为本、以管理为重心、以核算为方法、以效益为目标的事前成本测定、日常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的管理理念,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 锁定工程项目目标成本

所谓目标成本,简单地理解就是中标价格与目标利润之间的差值。一旦目标成本锁定就必须实现,从而体现管理人员的能干,使其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得出适合本企业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最终的目标是得到经济效益,即目标利润,而工程项目中标价除设计变更之外不可能随意变更,因此必须在目标成本上加强管理,能否锁定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

2 认真设计施工方案,从根本上控制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当前,还有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方案制定时,通常没有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特点、规模、实际情况以及工期要求,也没有分派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导致所设计的施工方案缺乏经济适用性,最终造成工期拖延、施工质量不达标、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增加,成本失控,财务风险增大。因而确目标成本必须从施工现场转移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构想阶段,以顺应时展的潮流,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在设计阶段从根本上控制成本,以中标价为切入点,狠抓施工方案的组织和设计,以技术含量高、经济适用为目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从根本上控制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3 实施目标成本分解并落实到个人

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企业应做好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预防工程项目成本超过预算,通过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实际收益大于目标收益。这就需要根据成本构成进行项目成本分解,并具体落实到成本控制责任个人,从细节抓起,确保成本得到有效管控。例如,施工现场的管理,通常由建筑工程师进行管控;机械设备的管理,通常由机械工程师进行管控;材料的管理,通常由材料工程师进行管控,保证材料的采购、周转以及使用与工程技术要求和进度相匹配。使成本管控落到实处、落到个人,真正实现源头控制成本。对于已产生的成本不一定合理时,企业应定期对其实行否决制,找出能确实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办法,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4 注重成本规划,实行总承包管理,加强工程项目结算管理

成本规划是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及其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总承包管理则是成本规划的重要依据。所谓总承包管理,就是总承包方按照业主规定的时间之内向业主提交钥匙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也就是由业主公布其要求、建筑功能和大约投资额度公开对外招标信息,再由具有资质的企业参与投标,待中标后由业主向中标总承包企业进行交底,总承包企业则根据业主需求设计施工方案、论证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最后由总承包企业向业主方交付钥匙。由此可见,成本规划在这样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从而为总承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利润,但也是一种企业对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能力与水平的考验和挑战,更是工程项目对企业综合管控能力和水平的检验。

通俗点说,由业主方提供大致的工程项目整体规划、概算以及预算,作为总承包企业则按照业主需求,制定一套能够达到业主需求的设计、规划方案、项目管理及施工方案和预算金额。业主则从众多总承包企业中选定中标企业,中标企业则按照与业主所签合同进行项目管理和组织施工,直到交付钥匙,从而完成项目管理。并进行工程项目结算。但由于很多企业在竣工后的结算出现长期搁置,导致应收账款数额难以确定,财务风险无法得到精准衡量和有效控制。因此,十分有必要成立工程项目结算小组,组织专人负责项目结算相关事宜,了解索赔法律时效,尽可能的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降低企业损失,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 结语

总之,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得当及其财务风险控制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根本利益。因此,企业应锁定工程项目目标成本,认真设计施工方案,从根本上控制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实施目标成本分解并落实到个人。通过实行成本否决制,注重成本规划,加强工程项目结算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