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法律法规

篇1

    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现象面广量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随意圈地、征地、批地。一些地方过去名目繁多的开发区至今仍有大量土地闲置,新一轮兴办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圈地现象又有上升之势。2、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任意出台土地优惠政策。有的地方以农业开发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获得土地使用权后,改变用途搞其他开发。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甚至实行零地价、负地价,导致国有土地资产严重流失。3、规避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一些地方以各种形式规避这一制度,暗箱操作现象屡见不鲜。4、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对划拨土地使用权非法入市即非法转让、出租、抵押的“土地隐形市场”,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

    二、我国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建议

    (一)加强对土地法学的研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增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这对于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和实现化、专业化土地资源管理是十分有利的,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土地法学、这个土地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的研究。对土地法本身的研究应该在土地法科学性评价、土地法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土地法基本功能发生作用的条件和环境、土地执法体系、土地法律成本等方面开展。对土地法不同角度的研究主要可归结为:从人类的发展角度研究、从土地法的立法技术角度研究、从土地法的法律效用角度研究。

    (二)完善我国土地管理法借鉴发达国家在土地管理上的经验,应建议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用地的土地供应最低比例写入《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例如,在[2006]37号文件中规定了“城市新开工住房建设中,套型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必须达到70%以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不得低于70%”。但目前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仅限于国务院文件、部门规定等层面,约束力不强,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应将保障公民居住权上升到法律层面,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的最低比例写入《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对于不执行该项规定的,均应视为违法行为加以严处,从而遏制土地投机,有效地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将土地可持续利用、节约集约利用的思想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土地管理法》。我国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通篇较少提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当前,在资源瓶颈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已经是“好”在“快”前、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当前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节约集约利用的思想也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土地管理法》的首要位置。在土地管理法中,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和规划成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立法者对于个人权利的偏见一直是土地规划历史上的主要特点,新出台的《土地法》应放弃这种偏见,以较多的笔墨对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进行了规定,在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的原则,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土地方面法律的通行做法。因此,在我国《土地管理法》中,也应当增加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与土地利用规划和有关土地的数据,在符合保密规定的情况下,都应该公开、透明,广大公众可以随时通过一定的程序查阅,同时应增加公告和听证程序的有关内容,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大监督力度,防止腐败,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更好地执行。

    (三)执法机构设置专业、负责的执法机构是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的组织保证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目前,我国基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都下设了执法监察大队,但是因为权力不够、经费落实难导致执法监察大队往往流于形式,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因为监察队伍的性质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法人,在查办土地违法案件时,依法行政与部门经济利益的矛盾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因而我们要在法律上明文规定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中下设专门执法监察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并在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专业素质上和装备上加强对这一队伍的建设,完备充实土地执法必要的办案工具和办案经费,提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在执法监察工作中的积极性。要在法律上明确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具体权力,要赋予土地执法监察人员行政强制权。什么情况下可以自行解决违法行为、处罚违法主体,什么情况下需要求救公安和法院,都应该在法律上找到具体的依据。

    (四)完善土地动态巡查执法监察制度我国的土地违法大都还是“民不举,官不究”,无形中导致了很多违反案件的出现,出现后又无法及时制止,最终酿成破坏土地的后果。在1999年11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明确了我国在土地执法中采取动态巡查的工作方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及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及时的加以纠正和制止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这仅仅是个通知,动态巡查还有待于上升为正规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的执法监察制度,以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方针,建立起省、市、县(区)、乡(镇)四级动态巡查体系,划分巡查区域,明确巡查责任,建立起层层负责的斯基动态巡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动态巡查的覆盖面,提高动态巡查的质量,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将国土资源违法消灭在萌芽状态。近期,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向几个试点省会城市派驻了土地督察人员,对于加强动态巡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2

【关键词】 土地银行;法律监控;规范;建议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有效协调与支持,而其中的制度创新无疑尤为重要。农村土地制度是整个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核心,作为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土地流转的出现与完善正在对农村经济乃至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承包土地面积小,缺乏一定规模的土地资源,无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生产需要,导致现代化大型农业项目无法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基本解决在中国现行条件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的问题,为现代农业顺利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杨凌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土地利用问题和土地流转机制都具有典型性,研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独有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银行“,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监控和规范的视角对其加以完善,对陕西乃至全国土地流转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效应。

一、杨凌示范区“土地银行”概况

杨凌示范区自2008年8月开始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而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杨凌土地流转工作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杨凌示范区已经成功流转土地15000亩,其中包括:设施农业基地5000亩,苗木花卉基地2300余亩,奶肉牛基地1900余亩,生猪养殖基地1800余亩,其他建设项目用地4000余亩。

2010年以来,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通过组建土地银行,积极探索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自愿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已完成土地流转20000亩。截止目前,园区土地流转涉及33个行政村,流转面积达3.5万亩,成立农村土地银行28个,土地银行为109个企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土地,较好地促进了杨凌现代农业发展。

杨凌土地流转的最大特色在于形成了“一种模式、四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这是杨凌土地流转的最大特色与亮点。

“一种模式”是指土地银行流转模式,土地银行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协议书将零散土地集中到村集体。杨陵区政府学习外地土地流转优秀经验,并结合示范区实际情况,选择以组建“土地银行”的形式对园区建设用地进行流转。杨凌土地银行与外地土地流转中介结构(如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杨凌示范区土地银行可通过改造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使土地在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

“四种形式”是指自愿互换、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四种形式。土地银行在接受农户委托流转的土地之后,与租地方或者用地单位签订土地流转使用协议书,租地方或者用地单位分为四类,分别是本乡农户、外乡农户、合作社与企业,也就是四种流转形式。之后租地方必须先行支付一年的地租,土地银行再向农户发放地租后方才向租地方交地,后者进入土地开始建设。最后土地银行还要对土地流转整个过程中的合同材料进行整理并存档。

二、杨凌示范区“土地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杨凌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银行”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效,我们在关注土地银行顺利平稳运营的同时,应该关注并分析在土地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曾专门对杨凌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现场访谈的基础上,抽样发放了200份“土地流转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95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归纳出杨凌土地银行现阶段在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土地银行法律地位尚不明确

图3 土地银行法律地位不明确

图3显示了44%的被调查者同意土地银行定位不明确,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态度中立。土地银行的叫法是杨凌的领导为解决土地流转难题,在总结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土地银行没有收益,是一个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名称本身值得商榷。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银行是在村两委会的牵头下,由村民自己选取信任的人所组建成立的,具有经济组织+村民理事会的职能,因为要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所以它更应该是一个经济组织。由于土地银行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导致了土地银行注册登记困难,工商局和民政局均不接受登记。同时,由于性质界定不清,土地银行对租金难以收回等相关纠纷无权处置,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正是由于土地银行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土地银行的工作几乎由村委会代替,既没有实现土地的收益也没有实现土地的增值,导致土地银行只是一个空壳,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2.土地银行缺乏运作资金

图4显示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同意土地银行缺乏运作资金阻碍了土地银行的发展。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银行将租金从用地方手中收齐后再全部返回给流出土地的农户,土地银行既不从中盈利也没有收取任何的服务管理费用。此外,由于土地流转没有单独的财务预算,土地银行缺乏经费保障,一旦出现了运作或资金风险就会无力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银行的发展。

3.土地银行工作人员积极性低

图5显示了大多数被调查者同意土地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工资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土地银行的办公条件差,土地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工资,这直接导致了他们没有工作热情,对于土地流转工作存在怠慢情绪,大大降低了土地银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一般农户不愿意成为土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往往由村两委会的成员兼职,因此更加模糊了土地银行中介服务组织的性质。

4.土地银行档案管理不健全

图6显示了42%的被调查者同意土地银行档案机制不健全,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态度中立。对土地具体情况了解不够,信息掌握不充分,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档案以明确土地归属,对流转出去的土地究竟用作何途缺乏跟踪监控,土地监督管理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合同不健全,相当部分村的土地银行还没有与农户个人和用地单位签订合同;相关体制不完善,资料不齐全,各村正在补齐,并准备以土地银行的名义在银行开户。

三、杨凌“土地银行”法律监控和规范的建议

目前杨凌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土地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要使土地银行在西部地区获得进一步发展,就有必要加强对其法律监控和规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法律对土地银行的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土地银行,推动土地流转,应该在法制层面强化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体系。建议及时出台和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应该包括土地流转程序、土地银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部门、土地流转合同等多方面内容,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示范区的土地流转进行规范。从而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二是明确土地银行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合理的事权和财权,使土地银行合法化。此外,土地银行应该具有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办公地点,以便利土地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土地银行作为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不能由村两委代替。

三是赋予土地银行更合适的名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新考虑土地银行的命名问题,赋予其更能体现其法律地位及其职能的名称,例如“土地流转中介”,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此外,关于土地银行的注册问题,建议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

四是设立风险基金账户。土地银行没有自己的运作资金,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不盈利,一旦出现风险很难规避。因此,在土地银行成立之初,应该由财政拨款设立专门账户作为土地银行的风险基金,以避免出现风险无力解决的情形出现。此外,建议对经营管理好、示范作用强、农民增收显著的土地银行给予信贷优惠或资金奖励,发挥宣传示范作用。

五是完善土地银行后续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完整的土地档案以明确土地归属,对流转出去的土地进行定期监控,对土地家底要随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充分发挥土地银行在土地监管中一线堡垒的作用。

2.完善政府对土地银行的监控

由于土地银行业务室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严格禁止先进行土地流转后补签合同的做法,以及土地银行或村委会代替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做法。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立卷、存档等,从而使各级政府掌握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此外,应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的内容,土地流转合同的条款应该增加流转地块的具体情况(如位置、面积、肥力等)、违约责任等内容。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和补偿标准。应该确定合理的土地租金,只有确定了比较合理的流转价格,土地流转才能得以顺利的进行。可以考虑按照粮食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如秧苗、半成熟、成熟)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并适当提高青苗赔偿金额,降低群众对毁坏青苗的强烈反对情绪。

三是完善对拖欠地租行为的有效的制约办法。土地流转中,会经常面临企业、合作社或者经营大户收益较差,地租难以收回,拖欠地租的问题,农户和合作社的风险极大。从长远来看,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风险防范机制,改革现行制度管理办法,以农业保险和银行贷款等方式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是允许土地银行收取一定的服务管理费用。在充分发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介机构的基础上,允许其通过正常渠道如土地租金、项目资金支持或村集体办公管理经费中提取一定费用,用作土地银行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以及日常运作管理经费。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也要加强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定期翻查台帐等。

五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在农业保险、税收、补贴和配套服务上给予支持。包括对土地银行参加保险的政策优惠、经营损失补贴、债务担保,以及税收方面的减免,对土地流转业务给予专业指导和咨询等。

3.探索土地银行运营新机制

要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一个现实可行的路径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使农户在土地银行获得生产及扩大再生产需要的资金,一方面盘活了属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实现了土地银行的有效运转。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这些规定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立法保护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处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态度,暗含了抵押这一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家的相关法律并未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和可抵押性作出明确规定。但国家已经从政策上放宽了一定的尺度。因此,土地银行应该把农民的土地和信贷资金结合起来,除了开展土地托管业务,还可以探索为农民提供土地担保和抵押贷款,以便农户获得经营土地的资金。

可以考虑在建立双层结构的土地银行体系:以土地信用合作社为基层土地银行,以国家农业发展银行为上层土地银行,可以发挥其政策性强的特点,负责制定组织相关土地金融政策,为基层土地合作社提供资金和指导,审批长期大额的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基层合作社除了整合、贷出农户存入的土地,还可办理农户短期小额的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为农户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成为“由入股社员所拥有、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土地银行。

总之,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利用的好坏是农村经济能否获得发展的关键所在。杨凌土地银行的探索,促进了土地有效流转,提高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土地银行制度,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善,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惯常思维的桎梏,结合我国国情,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突出土地使用权功能,建立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大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银行制度,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晓红.宁夏“土地银行”试验\[J\].财经.2008(2).

[2] 崔新明.贾生华.试论建立城市土地银行\[J\].中国土地.2000(1).

[3] 刘正山.“土地银行”之考证\[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篇3

一、 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关切落实情况

根据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规律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县国土资源局立即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采取五项措施落实紧急通知精神。

(一)、抓好学些。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请记住我站域名/]法的紧急通知》,提高了干部职工思想,从意识层面上认识到了从严土地管理的严峻形势和紧迫性。

(二)、宣传发动。将翻印了的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要求,将通知文件抄送折呈到有关部门。

(三)、强化责任。明确了局长负总责,各分管局长具体抓,各股室、站、所、队(中心),各乡镇国土资源所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每周一例调度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四)、严格执法。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执法大队及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强化动态巡查,认真填写巡查日志,把好土地违法案件源头关口,绝不姑息。

(五)、成立了局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领导小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党组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领导小组对总体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安排部署,重点抓好重大、复杂问题的协调处理。

二、20__年以来用地清理情况

对20__年1月1日以来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用地情况,进行了逐一核查逐一登记造册。一是已经审批建设用地,二是待批的建设用地。

三、工作措施

(一) 统一行动,分级负责。

(二) 严格执法,不走过场,对排查梳理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立案处理。

(三) 突出重点,综合治理,重点查处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多用、非法低价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案件。

(四) 完善土地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法规制度,建立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长效机制。

(五) 把我政策,规范执法,将查处案件和促进依法管地有机的组合起来。

(六) 认真开展排查工作。

(七) 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 查处重点

重点查处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多用、非法低价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案件。通过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专项行动,落实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全面清理排查,认真梳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摸清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情况,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从而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反贪势头,改善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环境。

篇4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贯彻省厅和市局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此次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县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股、室、乡镇管理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宣传活动工作组。对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专项宣传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围绕以《党的十报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征地拆迁等政策为主要内容,制定了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此次的宣传活动,综合协调此次宣传活动,分区域、定重点进行宣传,并将具体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同时,加强与教育、科协、广电局和乡镇等部门的协作,在县城区和乡镇进行宣传,在广电局开通的《土地》栏目进行宣传,在县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收费公开和国土专题等。结合农村实际,依托乡镇司法所、劳务所及相关部门,利用社区和村级阵地的黑板报、宣传栏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在镇、村两级召开座谈会和培训会:着力宣传党的十涉及土地法规的问题、《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政策进行宣传讲解,让民工们真正了解自身的权益保护、维权措施,以及如何解决权益纠纷,在乡镇的部分村组送发土地法律法规和征地拆迁政策的知识小册子,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篇5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该由谁行使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人认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有人则认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力。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认清土地使用权是怎样批出去的,即土地使用权是如何进行出让与划拨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与划拨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权力。由此按照职权法授以及行使权力应保持始终一致的原则推断,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该是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而不是其所属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这也与《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该法第三十七条及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是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或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而具体组织实施收回工作的,既可以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可以是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处罚性收回应严格遵循程序

土地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用地者实施的法律制裁,土地行政处罚权是土地法律法规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职权。虽然《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应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如果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才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及第八十条的规定行使处罚权,处以罚款,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书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法规待明确的几个问题

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再有……天就是2010年“6.25”第*个全国土地日了,非常高兴能在这个时候召开国土资源的新闻会,我个人更是十分荣幸能亲临现场参加今天的国土资源的新闻会,这对如何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合理用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用地供给日益突出的矛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十分必要和及时。

下面我就我们*县几年来土地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恳请在坐的领导和专家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县现有耕地面积72.3万亩,人均仅1.38亩,且大部分为丘陵梯田,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短期内我县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少的县情不会改变。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耕地保有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节约集约用地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合理用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认真落实市、县、乡、村、户五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严守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多措并举,大力集约节约用地。

二是切实保护耕地,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按计划占用耕地,对非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占用耕地的,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当的耕地,严把质量关,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有增无减,质量不下降;

三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几年来,我们开发复垦整理土地16222.08亩,净增耕地面积9460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2.3万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耕地资源。

四是建立执法四级网络体系,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村内信息源网络,乡镇、土办、企办网络,国土所网络和公检法、电力、工商等四级网络体系,四级网络同时运作,互相联动、形成合力。

五是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我们充分发挥基层所的前哨作用,在土地日、地球日深入群众进行土地法律法规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利用庙会、赶集等形式进行平时的小规模宣传。

六是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审查制度。把全县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序列,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过程中,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严格审查,对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能否安排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土地利用计划的用地报件一律不上报。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土地案件执法难、查处难、存量土地盘活难等问题,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通过积极持续的宣传切实增强我县人均资源量相对较少的资源国情意识,增强国土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意识。

二、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土地市场的深入治理整顿,特别是对少数严重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使全社会共同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严格各项土地管理,深入挖掘存量,调节余缺,整合建设用地资源,真正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准确把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逐步学会运用土地政策为经济发展“加油门”或者“点刹车”,强化土地供应管理,进一步发挥国土资源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四、加强农村用地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征收和用好土地收益,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地质灾害的预防,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来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1写作秘书网

篇7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层、最前沿的工作,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集体土地流转等新方针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一、现状与问题

经过二十余年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保障农民居住权利、加强耕地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宅基地本身性质以及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宅基地管理也不断显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表现得比较突出。加快对宅基地管理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与热议的重点,当前有些地区探索实施的一些改革模式也招致评论与争议。归纳起来,当前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建房布局散、乱,用地贪大求全。目前,农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尽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但规划的控管作用并不明显,加上农村村民居住历史就较为分散,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民建房选址比较困难,现实当中往往出现公路修到哪、自己的责任田在哪,房屋就盖到哪里的随意现象,造成“满眼新屋却不见新村”。由于农民大多属单门独院选址建房,加上在宅基地供应上现行的是集体所有、农民无偿获得和无偿使用的制度,造成农村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让农民有多占地、占好地的冲动,在占用土地上贪大求全,除修建房屋外,还要修建畜舍、厕所等附属设施,加上房屋四周堆占破坏影响的土地,占地面积往往会突破各地规定的标准。另外,农民图进出方便,各家各户还要独修建道路,这样占用的土地面积就更大了。

2、违法占地现象多,查处屡陷困局。由于受各种观念影响和条件限制以及现实需求与土地法规政策约束之间的矛盾,农民想建、能建的地方难批,能批的地方又建不了或不想建,只能铤而走险;有的相互攀比,一户多基,少批多占;有的私自转让宅基地和买卖房屋;还有的就是能批、能建的地方,农民不等批准“先斩后奏”。这些都导致农村违法建房案件易发多发。在农民建房违法案件查处当中,法律规定只能补办手续或,而农民违法所建的房屋按照规定能补办手续的仅为少数,大部分要。但真正要拆除农民用大半辈子乃至一辈子心血盖起来的房屋,现实情况中是很难行得通的。正因为违法建房难以拆除到位,违法者形成有恃无恐的心理,造成违法建房恶性循环。

3、流转遭遇瓶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一些在农村拥有宅基地的人,希望能将因各种原因长期空置的房屋给予变现处置。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如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城镇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希望跨地区、跨城乡购买宅基地,这些年出现的“小产权”房就是鲜例。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但由于利益等方面的驱使,这些年农村宅基地私自转让和房屋买卖时有发生,自发形成农村宅基地非法流转的隐形市场。加快集体土地管理改革创新,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已迫在眉睫。

二、原因剖析

困扰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

1、现行法规政策欠完善,操作性不强。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性文件,数量少,效力层次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并且操作性不强。如对农民非法占用土地修建房屋必须予以拆除的规定,在字面上看是极为严肃的,但从多年的执法实践来看,在以人为本的执法环境中,此规定执行难度很大,可操作性不强且难以执行到位,导致村民违法占地建房得不到有效制止。

2、规划管理滞后,农村陋习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在规划管理上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思想,对农村规划投入很少,大多数乡镇村庄没有规划,导致农村住宅建设无章可循,杂乱无序。总体上来看,农村宅基地只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确定一个数字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没有落实到具体村庄和地块的点面上,村庄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缺乏。近些年来,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虽然搞了规划,但大都不够成熟,有的规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注重新房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农民建房受农村一些陋习的影响十分深远,如农民在修建房屋时,就坐向、看风水、讲龙脉相当盛行,选宅基地不是先请基层国土资源所人员察看,而是先请“风水”先生,“风水”好了就行,哪怕法律禁止也要强行修建,特别是“风水”好的地段甚至出现抢建现象。

3、执法过于疲软,监管存在缺位越位。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一度上升,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在土地执法上,还一直处于“软肋”状态,主要表现在土地强制执行力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能向违法主体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作为一种约束性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未赋予土地执法监察人员一些必要的强制执行方面的权力。土地问责过松过软。对农民违法建房大都采取罚款方式变通了结其违法行为,真正拆除违法建筑物、追究法律责任的寥寥可数。在监管问责上,失之过宽,究之过软,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在基层干部职工心中,对农民建房管理“因公违法”、“法不责众”的心理普遍存在。有些地方土地问责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突出。在日常监管方面,存在缺位越位的现象,如有些国土资源部门处于唯钱管地的状态,出于部门利益追求和生存考虑,忽视、放松甚至“放纵”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有些乡镇政府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对农村土地管理重视不够,履责不到位;有些村干部以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权、越位审批;另外,涉土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政策衔接和工作步调上也不是很协调有序。

三、工作建议

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必须对当前宅基地本身的性质、功能以及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入手,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宅基地管理方式。

1、健全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要借《土地管理法》修改之机,加快农村宅基地立法工作,国家可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要配套建立完善的违法处理、管理收费、失职问责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措施,使农村宅基地 的使用和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另外,对现有关于宅基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要进行修改完善,特别要注重其可操作性,增强法规政策的执行力。

2、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局、改善居住条件、保护耕地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适合农村宅基地发展的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地规划村庄、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农民集中成片建房、节约集约用地的平台。要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用地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用地标准,把农村宅基地[文秘站:]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的耕地面积挂钩,对宅基地实行总量控制。

3、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要加强乡、村、组三级的审核作用,基层国土资源所要全程参与农村宅基地从申请到确权登记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三到场”。要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认真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坚决贯彻各地农村宅基地面积规定标准。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对农村村民需要申请宅基地和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要在其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示。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初始、变更登记工作,对农村宅基地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农村宅基地档案建设,推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地籍档案在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保护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承载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项活动,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存在着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局限性。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人多、地少、可利用人均耕地面积更少的状况,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目前的状况,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土地现状,参与保护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一、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关系

(一)前提是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对于传达中央精神和新《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土地法”)的执行程度,大多数地方能够坚决贯彻落实,所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但有些地方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认识上和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凡是新土地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把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的地方,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把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与中央和新土地法的思想高度统一,对中央精神理解颇深,能够辩证地结合本地情况,形成新的用地观和管地观。保护不是不利用,保护本身也是一种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能力、更高要求的发展,要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

(二)关键是转变用地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内在表现,主要体现在用地方式的转变上。思想转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转变用地方式就是在循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新土地法实施以来,全国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转变,从注重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各地土地用地、管地、后续用途管制明显有了好的开端。在实际工作中,各地积极落实“占一补一”措施,积累出许多新的经验,较好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为其他工作做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保证推进依法行政依据新土地法实施以来的效果与各地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来看,依法推进制度、重视行政权力运行、保障权力有效实施的地方,办事效率高,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的又快又好。一部分省市实行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动态巡查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重大事项会审制、窗口办文制等,既可以强化行政责任,增强审批工作透明度,又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府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更加完善的和谐社会。

(四)主动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不断地发展,矛盾也随之不断地产生,作用于一切事物之中。再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措施也不可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现成的、既定的、唯一的答案,所以需要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现身思考、积极主动研究并加以解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深化土地管理工作。

二、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我国管理土地方面的相关部门很多,不同的用地,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其管理的内容、职能也不尽相同,但主要问题都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专门的针对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不知找谁解决,各部门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宏观调控能力差。土地的规划包含着城市布局、发展方向、水利布局、工业化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领域的职能有部分交叉重合,给土地管理带来了很大阻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规划建设工作,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土地管理与利用的关系不协调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土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三,有着幅员辽阔的土地资源,但实际上我国同样也是人口大国,导致在人均面积上不占优势,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短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短缺,在用地管理规划方面,存在一些用地规划滞后、个别用地指标和现实用地明显差距的问题,但为了发展需要,会出现建了拆、拆了又建等重复建设的情况。违法用地现象在土地管理中也普遍存在,有部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村级组织或干部代批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导致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在推进管理工作时阻碍重重。

(三)人才质量与管理技术落后我国目前使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原有的传统管理技术,大量复杂烦琐的工作依靠人力去完成,只有少数部门配备有计算机,但在测绘和管理规划方面,实际的应用还十分欠缺。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较大,地域辽阔、涉及面大、实际工作操作难度大等,都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部分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只有基本的工作能力,对新技术的掌握没有达到实际工作需要的水平,就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现实的制约。

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在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有关部门统筹领导,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合理划分职责,避免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发生。各地政府成立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小组,实行土地资源管理由政府负责牵头,进行土地资源统一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管理建设,实行一站式土地交易、一站式办事收费、一站式竞拍成交的工作部署。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还要对不符合法律法规滥用土地的现象给予曝光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需要从群众和管理人员两方面入手。群众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加强民众对于土地资源的认识,学习与土地资源相关的政策,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调动群众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提倡群众学习掌握土地资源相关的政策知识,组建以创建集约用地为目标的协调制度,从思想观念上加强责任意识,来提高群众对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规划问题上的配合;管理队伍要积极构建土地资源管理执法监察长效机制,首先要保证土地项目开发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程序,积极主动将具体的建设项目审批方式、时间简化,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构建土地资源管理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对重点开发土地的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监控力度;第三,要及时清理闲置土地,保障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资源囤积的现象继续发生;最后,要加大土地后续储备率,确保土地资源满足于经济增长的需要。

(三)提高技术质量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建设需要较为准确的数据,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其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有更高的能力水平,对新技术的应用能达到熟练操作程度,适应大部分实际工作需要,所以加强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并且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方面,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重点,因为这些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更懂得技术管理,更适合管理工作;而新技术的开发也是重中之重,例如数字化遥感技术、热能成像集成技术等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大,然而受到经费和技术更新的制约,还远远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现状,投入资金,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当承接项目时,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精英小组,从立项、试验到成果的提交实行全面负责,责任到人。

篇9

关键词: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在逐年的减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保护我国耕地是的基本国策”。但目前农村宅基地在实际用地及其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户建房出现用地的浪费问题;村庄建设零乱,缺乏整体观念,这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协调。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人与地之间矛盾也愈加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也呈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基层所工作时,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浅谈如下:

1 宅基地在农村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

宅基地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库房、厨房、厕所、畜禽舍等)占地,多以房屋滴水为界。当前农村宅基地虽在严格报批程序,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狠刹乱占滥用宅基地歪风下了不少功夫,但农村宅基地管理上仍存在很多问题。

1.1 宅基地浪费问题日见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增加,所以要求居住改善,向往城里人的生活。逐渐把家搬迁到城市居住。通过实地调查,农村居民搬迁到城里生活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大量农民进城后,农村的房子都闲置着;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市里买房的同时又在农村修建新房,舍弃老宅破屋,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使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1.2 宅基地变相多占问题严重

在建平县农村,农民在新的地点建造住房,但旧房又不肯拆除,很多成为了破房、危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各种特权人群利用各种关系和经济优势,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住宅,一户多宅和超占、超标面积现象更为突出。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中都存在有盲目攀比的现象,尤其是对住房,也已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主题。有的干部利用建设种植、养殖小区等条件,审批土地逐渐变成住宅基地现象严重。国家规定够条件农户可以无偿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建住宅,但是一些村干部仍然行使霸权主义,把持着宅基地审批权,以此作为的温床,利用职权或超越权批地,情节严重者占用耕地建造住宅。

1.3 村庄布局分散,是造成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农村缺少规划,村庄建设没有规则,布局混乱,街道不整齐,杂乱无章,没有现代化新农村气象。从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有新房,看不到新村变化。村民建房没有计划,乡镇、村对村庄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所以出现乱建、无规则建房问题;群众思想落后自私,只顾自己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所以在建房选址时,选择地势好、风水好,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整体观看村庄混乱,看不到村子的新面貌、新气象。

1.4 农村住宅用地违法违章现象严重

在建平县农村住宅用地违法违章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边批边建,不批就建;有的已报畜牧养殖或种植大棚为名审批,用于其他行业或住宅;城乡接合地带,由于经济发展快,农民宅基地多占用道路两侧,或农民已占用宅基地为名多盖和加盖商店。有的农民在利益的驱动下,私自非法转让、出售宅基地、房屋,卖给没有本地集体使用权的人员。转让、买卖宅基地房屋等问题均为私下协议,没有合法手续,形成宅基地隐形交易,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2 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造成的原因

2.1 村庄建设应该有长远统一规划

村庄应该以城市化建设为标准,让农民有城市舒适美观的感觉。由于农民思想落后,特别是村级领导没有长期建设村镇规划,或规划不科学,村庄始终向外扩展,把老村逐渐在放弃,又建新宅,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有的农户只注重新房建设,为了多占宅基地因地建宅;而有的为了搞商品与住宅一体化,扩大宅基地面积;有的农户子女或兄弟分家都去审批宅基地建房,造成一户多宅房屋没有翻旧盖新。以上是农村宅基地现实问题,所以要统一规划,要有长期的设计方案真正解决杂乱无章,乱建现象发生。

2.2 解决农村庄宅基地松散问题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村级干部水平低,对宅基地不重视管理宽松人情味太浓,没能控制住一户多宅违章建房问题。有些村干部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私自划定宅基地,以请客或个人感情随意提高标准,不按土地管理要求审报批准宅基地;还有些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私下许愿,当上村干部后,为了还人情私自违法批地。或者是在换届时送人情,多占和扩占宅基地。所以,在宅基地管理审批过程中不按法律执行漏洞很大。

2.3 普及农民土地法律教育

农村宅基地的浪费和管理混乱,主要是农民对《土地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相关法律普及工作做得不充分。所以应该加强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村级干部、群众懂得土地的真贵性及其宅基地合理使用。通过法律宣传使农村村民懂得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还要懂得个人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权,而不享有所有权,土地是集体的。消除群众传统观念,新房建起来了,老房必须拆除。为了节省土地,也便于土地和规划部门执法。

2.4 加强农民思想觉悟教育,提高认识珍惜土地,在房屋、村庄建设中要有长远发展观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社区化、农村居民城市化。改变旧的思想观念,珍惜土地,在房屋和村庄建设中按着小城镇化要求进行建设;不要把“迷信风水”观念带入新农村建设中来;不要搞违法违章建筑,搞乱了农民居住城市化的理想;不要私建乱建,搞乱了村庄的统一规划。

3 在实际工作中对宅基地问题的整改建议及体会

3.1 通过土地法规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严格依法行政

针对农村群众对《土地法》等相关法律认识不足,县乡村各级政府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有线电视定期搞讲座,印发各种宣传单,宣传画等进行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通过网络上节约用地话题,鼓励在全社会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用地意识。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使其在土地执法、宅基地管理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村级土地日常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3.2 改进传统宅基地管理办法,保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利

农民宅基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有房屋所有权。明确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及其登记发证工作;要让群众认识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转让,在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进行;房屋与土地均为不动产,但房屋要与土地使用权相结合才能形成房屋土地一体,只有在土地完全私有的制度下才能实现。所以要充分保护农民是集体土地权受益者,农村村民无偿使用宅基地。村民个人依法分享集体土地和享有其房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3 针对性制定宅基地使用及其管理政策,挖掘搞活农村多余土地

对于农民合理使用宅基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树立人人有责和科学利用发展的观念。严格按规定审核属于本村农业户口,并且够已婚年龄,或已经结婚方可报批宅基地及建房条件。同时鼓励村民进城落户,并购置商品房定居。把原有的宅基地和住房转让或自愿退宅还耕由政府出资给予适当的补贴。农民放弃宅基地,其在本村还享有土地承包权,不影响其农民享有国家相关政策待遇。鼓励农民退出多余宅基地并享有补贴。新建住宅审批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将分散居住的农民按着统一规划集中起来,搬入新建的具有现代化气息房屋居住,逐渐实现农村居住城市化、别墅化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洪亮.户的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7(05).

篇10

(一)加强骨干培训,进队伍伍业务素质。

为进一步进步普法依法治理队伍素质,我区把普法依法治理骨干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列进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培训工作。我区计划9月份举办为期一天的普法骨干培训会,对全区19个乡(镇)办事处司法所长、及区属各部分普法骨干共100余人进行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要求各乡(镇)结合本辖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发挥普法骨干队伍的职能作用。各乡(镇)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骨干的培训工作。据统计,1—6月,全区区(乡)两级共举办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19期,参训职员1000余人(次),为我区有效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为落实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各项任务,我区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普法依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身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式。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坚持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于年初召开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二是根据省、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本区工作实际,深进调查研究,制定了*区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下发各乡(镇)、各部分贯彻执行,明确了各级各部分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坚持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和赏罚激励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进政府口考核,推行依法治区工作与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同一部署,同一检查考评,同一表彰奖励,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地开展。

(三)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主题活动。为使“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我区精心组织、及早安排、充分发动,牢牢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分围绕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牢牢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宣传《宪法》、构建和谐社会、“五五”普法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及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活动人口、青少年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法律援助宣传,进步全体公民尤其是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二是针对性强。活动期间各乡(镇)、各部分措施有力、富有特色。如依法治区办、司法局组织职员,深进车站、建筑工地、劳务输出重点村寨发放《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读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视、畜牧、烟草、技术监视等消委会成员单位和涉农单位以“消费与责任”主题,集中上街摆滩设点向群众讲解识别假农资、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知识,预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向广大群众宣传《土地法》、《森林法》、《消防安全法》及防火知识等法律法规,做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法制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和矛盾职能作用,做好普调结合,对年初排查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调处,有效地化解了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厨窗、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悬挂横幅、展版、图片、发放宣传资料、法律知识读本、播放录音录像、出动宣传车、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法制课、座谈会、法治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开展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在“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区共有100余个部分(单位)参加了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万份,出动宣传车宣传56次,法制文艺演出20场次,为中小学上法制课64次,出板报、墙报182期,张贴标语3200条,广播、电视宣传65次,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100余份,赠予法律知识图书1670册,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4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6件,受理公证事项21件,调解纠纷30件,宣传法律法规80余个,受教育群众达30万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认真组织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最新出台实施法律法规。国家相继颁布施行了《城乡规划法》、《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就业促进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区办及时配合相关部分,制定了贯彻学习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对学习形式、宣传方法、时间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各专业法部分结合实际,一是利用每星期政治学习日,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了解把握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条款,进步干部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是组织精干的工作职员,上街摆摊设点,采取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等,向来往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三是制作录音滋带,利用宣传车,深进各乡(镇)农村巡回宣传,使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深进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以各种宣传月、日、周活动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治理职员和农民五个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为确保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活动取得实效,依法治区办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农业局、工商局、教育局联合发

文,制定了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农(居)民和企业经营治理职员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

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为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我区一是根据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我区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见》,制定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和集体学法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二是各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都按要求制定了法律法规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得到了有效开展。三是区委组织部、人事局、区委党校等有关部分把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纳进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每次干部培训中都安排了法制培训内容,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进开展。

加强国家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各单位、各部分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政治业务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重点抓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二是开展行政执法职员的培训工作。为进一步进步我区行政执法职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我区组织了全区行政执法职员的培训,对参训职员进行了以《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参训职员148人(次)。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步青少年遵法意知。我区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学生的不同特点,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意见》到各中小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继续发挥好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全区完小以上学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按要求积极深进学校上法制课。全区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深进完小以上学校为师生上法制课1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0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律师进校园”活动。我区在开展以“防范办学风险,减少学生安全事故,进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律师进校园”活动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各中小学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制书法、字画比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中小学生的学法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师生达30000余人(次)。

加强企业经营治理职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牢牢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向企业、厂矿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治理职员学法用法意见》。二是法制宣传月、日、周活动为契机深进各企业、厂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企业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老实取信、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经营治理职员法制培训工作。共举办企业经营治理职员培训班2期,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等相关法律法规,参训人数达100余人(次),进一步进步了广大企业经营治理职员法律素质,增强了依法经营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农(居)民学法用法意见》,组织开展“送法进村进户”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在普法中调解纠纷,在调解纠纷中普法的办法,对排查出的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婚姻纠纷等突出题目逐一进行实地调解,邀请当地群众、特别是当地村干部、党员及各家各户当家人参与,对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法》、《治安治理处罚法》、《婚姻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让群众在调解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解决题目。二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法律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使培训活动贴近农村、贴近群众,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积极邀请农科、畜牧兽医等部分技术职员配合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150余人进行了培训,赠予《农村法律知识读本》5000本,讲解法律法规40余个。进一步进步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遵纪遵法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推进平安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认真按照省州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到目前为止,基本做到了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法制宣传队伍,有一所法制学(夜)校,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法制宣传员,每户一名法律明白人。

(五)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

为切实增强夏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周边群众和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化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的责任意识,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元月以来,我局联合公、检、法等单位不中断地出动法制宣传车在夏蓉高速公路周边进行巡回法制宣传。重点宣传了《物权法》、《土地承包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夏蓉高速公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公告。活动开展以来,夏蓉高速公路周边群众和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加强,有效地阻止了强揽工程、垄断建材、强行参运、阻工闹事等恶意行为地发生,使项目建设有序有效的胜利进行。

二、存在的题目

,我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区各级各部分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和克服的题目。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乡(镇)和部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着熟悉不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题目,全区面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二)普法队伍人数少,专业化程度、技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时间投进不足,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普法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偏远村组,交通不便,送法进村进户十分困难,造成了普法死角盲区;二是由于农民群众居住分散,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突出,普法对象难以集中。三是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忙时早出晚回;农闲时忙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很少有空闲时间,普法时间难以安排。四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规范普法内容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