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篇1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为使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个性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首先,学习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的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其次,学习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上。

2.主体性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坚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内化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层次性原则。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自觉性原则。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由初始的教育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最基本的自身需求,成为一种无形的自我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5.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6.持之以恒原则学习习惯培养难在起点,贵在坚持。我们知道,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而取得成功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严格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的。

三、具体内容和方案

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顺应小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这一宗旨,确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内容如下:

1、记忆习惯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时间段(如课内、上学放学路途时间、睡觉前时间、无意识谈话时间)用恰当的结合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善于发现并积极利用好自己记忆的最佳生物时间,按照各学科老师提供的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如语文学科的字、词、句、篇,数学学科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可进行课前固定小比赛、课堂检测、各种记忆比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在记忆交流中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速度。

2、演讲习惯教师可每天固定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通过演讲(当然也可以模仿新闻播报、口语交际等)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对此进行点评辩论,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形成较强的应对和表达能力。

3、定计划的习惯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可以增强学生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锻炼、上学、唱歌、看课外书、看电视;各项活动各用多少分钟,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孩子有了全面可行的计划,行动起来就有章可循,每天定时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事。遇到特殊情况就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不停下来。如此便像卫星进入轨道一样,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习惯使人变得轻松,每天都做同类的事,可节省犹豫、订计划的时间,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果断的性格。

4、预习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通览教材内容,借助工具书,自己思考提问并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制定预习记录本,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批注等预习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这一点需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坚持。

四、注意的问题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

所谓“明”,就是指“明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会积极地去做。做的次数多了,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指导学生明理,必须注意两点:

(1)形象性。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老师提出的要求。

(2)主导性。在明理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所谓“严”,就是指“严格的训练”。学生光“明理”还不行,从“明理”到变成习惯,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

(1)层次性。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2)自主性。学生接受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为此,必须注意两点:

1.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

篇2

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习性。而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主要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学法指导和提高兴趣入手来阐述。

一、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时常坐不住,思维容易发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低年级的小学生就更甚了,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一来到电脑室上课,看到了他们感到神奇而又向往的计算机,就足够可以让他们兴奋得谈论一整天。当发现什么新奇有趣的事物,就大声叫嚷,其他同学就像小蜜蜂看到蜜糖一样,一窝蜂地被吸引了过去。所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场室管理、考核要求等,就会对学生提出特殊要求:如上课要穿鞋套习惯;上课不随便碰触电脑的按钮等。因此要着力培养以下学习习惯:

1、遵守计算机场室的规定

要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场室的规定,是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计算机专用场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场所,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对电器的使用认识和知识掌握不多,所以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室的要求。

2、规范课堂常规、上机操作的要求

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学生以后学好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也是保证学生的健康。要学生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从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例如:端正坐姿,及时保存资料等。

3、提高兴趣,敢于动手,善于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会感到困惑、触手无策、无从入手。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脑思考、钻研,对待困难时才会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会退缩、逃避,这样是永远获取不到知识的。只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

4、积极沟通,合作探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别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使他们与别人都获得更大的进步,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人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研究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才会有新的突破。

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从抓信息技术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常规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办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从刚接触计算机起就狠抓常规管理

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很有必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就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能在学习始就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况且有必要在各个年级,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再反复强调。另外还可以在学期开初的时候提出新要求、选出科代表、值日干部等。

2、日常课堂常规,长抓不懈

信息技术教学要在电脑室进行,对于学生来电脑室上课,笔者制定一些日常课堂常规的措施,

如在课前的常规要求:

(1)在楼前由体育委员整理队伍,依次上楼,上楼期间保持安静。

(2)在楼道里保持有秩序、安静。

(3)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笔、笔记本。

在课间的常规要求:

(1)做练习的时候,老师会播放音乐,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请大家停下手上的练习,听老师讲解。

(2)不带零食、水进机房。

(3)不经老师批准不带软盘、光盘、U盘、耳机、mp3、mp4等进机房。

(4)不经老师批准不能玩游戏、不得大声喧哗、推闹。5、如有困难,有三步看书;问老师;小声请教身边同学。

在课后的常规要求:

(1)正确步骤关机。

(2)各自放好凳子、键盘、鼠标等,轻步离开教室。

(3)当天值日生留下收尾。

(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笔者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游戏打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门

以己及人,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有哪个小孩子不爱玩?虽然现在经常会见到网络游戏成瘾的例子,但是笔者依然认为游戏比起许多因素更具吸引力。

2、用知识去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却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生们对一些难度较高的软件的学习中,往往有更加高的热情。在对高年级的一个提高性质的FLASH教学里,我发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比起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二个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比起教师传授知识更加容易吸收知识。

(三)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

1、学法指导能逐步形成自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指明,让学生尝试;老师再利用示范,让学生摹仿;最后老师用回顾小结,让学生概括。是三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途径,来掌握学习方法。在掌握学习方法后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案来解决。

2、要培养学生"会"学习

要培养学生"会"学习。即会听讲、会阅读课本、会思考、会发问、会上机练习,要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知道"学法",是能解决问题的。要让学生明白,上课时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权利,有权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3、通过强化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我校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为学生宣读“学校一日常规”,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我们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作风。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等。像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们向学生讲了某个大学毕业生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只是一片小小的纸屑,却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看到哪个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就会对他(她)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二、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核心,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系统的规范训练,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

首先,我校制定了《月牙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和《月牙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训练,适时指导。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将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编成儿歌,人手一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读读、背背,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意识植入心田。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习惯的讨论,各年级学生人人参与,总结归纳出“我的金钥匙――学习好习惯”。开展学习习惯名言搜集活动,创办“我的学习习惯小故事”主题手抄报。评选“学习习惯小明星”,每月以班为单位评选一次,通过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评出“预习习惯小明星”“质疑习惯小明星”“检查习惯小明星”等若干人,期末各班评选“综合学习习惯小明星”,颁发证书和奖品,在全校大会上予以表彰。学期末,教师撰写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并进行交流,教师间互相借鉴宝贵的经验。

最后,实现家校同步。通过给家长印发《学习习惯培养的15条建议》等资料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讲解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益处,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有章可循,帮助家长形成和找到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和有效途径。

三、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化养成教育

空洞的说教是缺乏说服力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才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需求。为此,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行为规范周”“学雷锋活动周”“法制教育周”“诚信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爱国主义教育月”“孝敬父母月”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制教育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诚信教育征文比赛、“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活动、唱红歌大赛,以及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宣传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心怀感恩情,回报母亲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有道德的人”“祖国在我心中”等为主题的活动。每学年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校实施“三教合一”策略,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每学期举办的家长学校上,我们都会讲养成教育的相关课程,如“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自理从家庭做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掉懒惰的坏习惯”等。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加入了“与父母同读一本书”等内容,并请父母写出感受。还开展了“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使家长乐于与学校形成合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到寒暑假,我校便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公益劳动,清除“小广告”、清扫街道、擦栏杆等,与社区共建。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

五、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篇4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英语阅读 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加有效而科学的方法促进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往的英语教学方式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的知动学习与主动思考,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主观能动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就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方面,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方面,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不断促进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最主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深入理解“生本理念”,将其教学观念深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尤其是英语阅读时间,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let’s take”的时候,教师要先交学生进行初步阅读,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英语单词的时候能够更加标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及音频,这样通过更加标准的教学读音,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上的更加准确,也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上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3.教师要使学生学会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小学生该开始接触英语知识来说相对吃力,相对来说也有较大的难度,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上的指导,通过一些游戏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要学好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更新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1.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养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要有教学的耐心,通过长期的联系才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2.词汇的学习是小学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通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促进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上的进步,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词汇积累,也就不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单词的趣味记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英语。

3.教师可以在平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可为扩展,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以平时课本上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然后进行适当的学习拓展,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好的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同时也会是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积极有趣。

三、采取肯定式教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生本理念”最主要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肯定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对英语课文的大声朗读,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平时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总结: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都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着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学习; 预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23-01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播种习惯,收获人生。习惯决定人生的命运,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好的习惯自然对人的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忽视语文习惯培养的倾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早读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现就学生几项重要语文的学习习惯问题及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具体做法。

一、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中的问题

语文学习习惯出现的主要问题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习惯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语文学习习惯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各方面因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的养成教育,而且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途经各方面都是欠缺的。通过我毕业教学实践工作的总结我认为有较多学生,还存在着不会学,不爱学的状况。有的学生不会学、不爱学恶性循环,学习生活非常难受。有的学生投入很大,学习问题还很多,很着急,也很苦恼。而教师及孩子的父母们的教育工作也相当地艰苦和劳累,众多的教育者也需要学会和加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习惯养成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早读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一是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尚不明确。二是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三是依赖心理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四是作业习惯比较差。五是个体发展很不平衡。六是学习被动或缺乏计划性。另外,由于年龄的局限,在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不良习惯会反复出现。

二、语文学习习惯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平时很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提问的艺术性不够。

(二)学生方面。学生对预习的方法、重要性等缺乏了解,预习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根本不把预习当一回事,即使老师布置了他也不会去做。自觉性不强,好习惯的养成之初需要意志力的控制,而小学生的意志一般都是比较脆弱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

(三)家长方面。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离婚率的增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等,也严重影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一)教师方面。提高认识,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利用课堂教学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改进评价方法,对已经有良好习惯或正在积极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多加鼓励与表扬,并给这些学生颁发合格证。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宣传表彰,评选各种先进分子并大力宣传,用这些同学的好习惯去促进其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加强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家长方面。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首先应给孩子配备齐全学习用品。然后家中应有专供孩子学习的小天地,应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还应有可供孩子存放学习用品的书柜等。孩子的学习天地应光线充足,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近视。针对小孩子意志力不强的特点,家长应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良好习惯养成之初,加强检查与督促。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做孩子的榜样。每天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

(三)学生方面。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认识良好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制度。让学生对照评价制度对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追赶的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上课专心听,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广泛阅读”等好习惯的养成。设立互助小组,建立学生互评制度。让学生每周相互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兴趣小组,如朗读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普通话推广小组等,小组活动由小组长组织,由全体组员集体商议、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只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学校方面。组织开展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介绍等教学交流活动,了解中小学现状。组织教师和市级以上教师开展了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演示,相关教师参加观摩,现场感受小学课堂教学的不同。同时,对教师围绕中小学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同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特性,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抓教学常规的衔接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很重要。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设施必须配备齐全,加强对学校图书室等功能室的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题,肯定并自我表扬有进步或好的表现,而后向家长汇报,最后,教师为他们学习创造舒适的空间,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仲应华,任丽英.“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C].

篇6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却难以纠正。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先晓之以理,提出每阶段的明确要求,然后反复训练,强化印象。这样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可是“应试教育”视思想品德教育为额外负担,以“应试”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逼迫学生承担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师生间哪有情感交流?更无美感可言了。

综上所述,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具有整体育人功能。

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定型,往往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也许有的“大器晚成”者尚未显示出来,也许有的智商较高者因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兴趣别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阵地,发现和培养数学特长生,适当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数学潜能。至于大面积参加数学竞赛培训,以竞赛为升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加重学生负担,干扰正常教学,显然是“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同样是不可取的。

篇7

一、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认真听教师讲课,他们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同时,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容易被外界影响。如教室外边有其他人走路,教室里有同学翻书……这些声音的来源都是学生寻找的目标,他们的好奇心都会驱使他们去转移注意力。

上述这些都是小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出学生的异样表现,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或是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师的授课当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如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教师就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向该生提出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即使学生回答不上来,作为教师也不要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自己不会还不认真听”等等,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可能教师的一句“请其他同学帮你一下好吗?”这样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得到伤害,学生至少在这节课就不至于再将自己的思绪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连接了。但是这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观察学生,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之中。

二、粗心大意,答非所问

小学生粗心在有些家长和教师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也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这一点。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对于由于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时候,学生因为粗心会犯一些答非所问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将2007答作140,这根本不是学生能力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生不细心、不仔细审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小学生喜欢玩,喜欢打闹,喜欢看动画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粗心大意的原因,一般家长会说,写完作业才可以玩,才可以看电视,才可以……他们所喜欢的东西都是在写完作业之后,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以一种应付的心态去写作业,导致作业中因为粗心大意产生的错误不亚于作业本和试卷中,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地就会养成这种坏习惯。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意识到一旦坏的习惯养成之后,要想改变它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粗心所犯的错误进行引导,可让学生将出错的问题摘录下来,经常拿出来看看,慢慢地同样的题型在下一次做的时候,出错率就会大大降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们经常出错的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以到达巩固的目的。还是以200x7=140为例,我让学生将正确的答案,摘录在了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面,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醒自己,哪些地方是不应该错而错的。而且我还在检测题中,针对这样的错误题型进行了检测,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们喜欢的是一些比较形象的事物,这样更有助于他们理解一些题意,然而数学知识的抽象特点让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导致学生频频出错,甚至有些学生开始出现厌学的现象,而且有些家长和教师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题型怎么讲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还是会出错呢?家长和教师都困惑不已。

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这样的题型,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或是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题意,让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数学中“追”的问题时,其实分析题目大概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求时间,二是求两地相距的距离,三是求速度,但是由于题目设计的一般是汽车的、轮船、自行车的追问题,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针对这类问题,让学生假设为自己和另外一名同学在追,或者是让学生在课间或是活动课时,每两个人一个小组,去演示这一过程,这样学生在自己经历过之后,就会很容易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

除上述的问题之外,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学习兴趣不足、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和沉溺于电视或网络的现象,这些都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不良现象,制订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展开快乐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对自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使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效果,一般来说,在学习中,教师主要承担了组织者、指导者与评价者三种角色[2],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对这三个角色的扮演时期进行明确的把握,让学生既能够自主的展开学习和思考,又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针对公倍数的问题老师可以选择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来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多数都接触过积木条并用它堆积过各种各样的模型,老师选择长度为4cm的蓝色长方形积木条和6cm的红色长方形积木条若干,然后在课堂上按照相同方向摆放,当两者的长度第一次相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思考现在两组积木的总长度是多少,有的学生就会开始盯着积木条的数量开始计算:4厘米、8厘米、12厘米,有的学生可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12是4和6的共同倍数,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老师要继续摆下去,当第二次长度相同时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对24有了新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就会直接提出24是4和6的公倍数,这样学生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得出统一的结果,然后老师就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学生学习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用生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著名乡村教师薛月娥说过,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用儿童的眼观去看待世界。老师要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契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发现、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植树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植树的情景和植树的方案,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间隔与树株之间的联系。还有在讲述到时间、速度与路程的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家里到学校门口一共需要走多少步,并记录从家走到学校的时间,来计算学生的步速。当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此类的问题之后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帮助学生培养快乐的学习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国流传已经的至理名言,其主要是建议求学之人要保持勤奋学习的习惯,但是从现代教学的观点来看,小学数学需要用“乐”来做舟,而且要将“乐”作为一种学习的习惯,快乐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对学生一生的求学之路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培养成了快乐学习的习惯,则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非智力 因素

学生获取知识, 不仅靠智力因素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的总称。它包含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学习习惯等,学生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注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我们重要的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个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不可能有奋发进取的精神,为此我组织学生讨论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活动中有的学生说:“百货大楼每个柜台上都有标价牌,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结账时更得用数学知识了。”有的说:“盖楼、建桥都得用数学……”我也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给他们讲一些古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就以及数学家的突出事迹。如配合学习质数和合数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攀登者――陈景润》;学习“圆的周长”时,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比外国早一千多年”。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经之一。”可见兴趣是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1.巧妙引入,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讲课伊始,教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能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这样开头: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电脑演示)四个小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狗得第一,因为它的车轮是圆的)小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他得第一呢 ?……这样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极大的诱发了学习的兴趣。

2.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美,激发兴趣

凡是美的东西均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小学数学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在美,优美对称的图形,深刻的思想性,知识的系统性,简练规范的法则公式,巧妙的解题方法,应用的广泛等,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使学生因好奇、陶醉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不让学生感到枯燥

如上复习课时,我把一些易犯的错误集中分类后设计成试卷,把错误答案印在试卷上,让学生做小老师来批改试卷。个别批改完后再全班交流,并提出纠正方案。在批改过程中,学生通过辨析正误,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了解了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乌申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工作学习都起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最基本保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一比看谁精力最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还要加强常规训练,要求学生不但要专心听老师讲,更要虚心听同学发言,将同学发言与自己的相对照,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

2.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指导小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阅读课本时往往急于求成。只看结论或先看结论,不愿看说明和解题过程。因此学生初读后,教师要再把说明部分和解题过程,带领学生分步阅读。对于课本方框里的内容,阅读时要让学生细心领会,刨根问底。此外对于知识的重点、难点要标上符号加以注明,引起重视。

3.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天才出于勤奋。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自己探索和概括了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获的深刻的理解。在应用时也才能运用自如。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找到他们的对应关系后,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使他们懂得了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道理。再如应用题练习课时,我常以一道或两道题为例:(1)、改变题中的条件;(2)、改变题中的问题;(3)、列出不同算式填条件或提出问题等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让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逐步养成勤于动脑与思考的习惯。

4.独立、整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而独立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从入学起就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审题全面认真,书写整洁规范,计算准确快速,做完演算检查,错题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从开始写数起教师就要注意教给书写常识,要求书写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格式正确。对于差生要重点培养,平时还要注意随时提醒、强化训练。经常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于书写工整、计算正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要及时给与表扬奖励。

四、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篇10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活动;沟通

一、设计丰富高效的课堂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时机,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组织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试验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独立思考。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数学知识,逐渐培养独立的数学思维空间,让小学生尽量通过自己想到的、做到的去完成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关注学习知识的过程,正确指引学生如何掌握方法。比如,数学教学内容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具体拼接活动中发现并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是转化法,利用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为以后学习梯形、圆形等形状的面积计算以及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造机会与小学生家长多沟通,共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能力

小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同时也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要针对不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相对应的学习对策以及方案,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