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医药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医药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结 果
1.医学发展趋势
有关医学发展趋势调查显示:中医采纳吸收西医 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中医理论、优势特色极大发展,中 医理论和医疗体系得以完善,成为现代主流医学。占11. 8%;中医优势特色被西医采纳吸收,补充替代西医 的不足,成为现代主流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独立体系被 西医逐渐吸收取代。占3. 7%;中、西医始终保持各自 的优势,以中、西医药综合措施,提高医疗效果和水平。
占48. 0%在保持各自医疗体系的同时,中、西医逐渐 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和标准等,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新 的医学模式和医学体系。占33. 5%;其它。占1. 0%空表。占2. 0% (详见图1)。
图1分析显示:认为“中、西医始终保持各自的优 势,以中、西医药综合措施,提高医疗效果和水平。”比 较符合未来中国医学发展趋势的人员占48 0%,其 次,有33 5%的人赞同“在保持各自医疗体系的同时,中、西医逐渐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和标准等,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医学模式和医学体系。”的观点。
2.医学发展前景
图2分析显示:认为“中西医并存”是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前景的占调查人数的72 8%,以“形成新医 学”是适合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前景观点的人占22. 7%,
3 医学发展战略
图3分析显示:符合医学发展的战略依次是:“强 调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占33. 0% “强调健康维 护,控制疾病”占31.5%, “重视预防保健,治未病”占 29. 8%, “注重疾病自身的诊治”占4. 6%。
4医学发展模式
图4分析显示:认为“生物-环境-心理-社会 -工程医学”模式符合今后的医学发展的人数占总调 查数的61.4%, “生物-环境-心理-社会”占 32. 3%, “生物-社会-心理,,占2. 4%, “生物医学,,占0. 8%。“生物-环境-心理-社会-工程医学”模式 更符合今后的医学发展。
5 医学诊疗康复策略
图4分析显示:89. 7%的被调查人认同“在掌握 疾病共性的同时,强调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医学诊疗康复策略符合医学发展趋势。
6 临床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
图6分析显示:“药物和非药物共同防治慢性疾 病、老年病”和“理解和把握疾病慢性长期变化的动态 性和防治生活化”分别以50.4%和44. 7%的比例被认 同为符合临床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的医学发展方向。
7.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图7分析显示:在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 面,有47. 0%的人和42.7%的人分别认为“综合各学 科的发展,整合产生解决医学发展问题的新方法”和 “强调综合,采用系统科学和综合的方法研究医学问 题”符合医学研究发展的趋向。而“注重实证和研究 的重复性,继续采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仅占7. 7%。
8建设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图8分析显示:70.7%的人认为“城乡社区医疗卫 生保健体系”是医学发展应注重建设的医疗卫生保健 体系,而13. 0%、10. 2%和3. 3%的人则分别认为医 学发展应注重建设是“社区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乡 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和“城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从以上“医学发展趋势”、“医学发展前景”、“医学 发展战略”、“医学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 “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 '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 面”、“建设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8项调查的基础上,针 对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做问卷调 查,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 对优势。而且,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 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 与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见表1.
三、讨论
1.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人民健康的需求是中国未 来医学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长期以来合用中西两法治疗以求得到既 高于中医治疗也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有着广泛的社会 基础,已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中西医结 合学会的国内外结合医学发展调研分析报告中显示, 在2004年组织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 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 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此 外,对6595位中医和中西医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调 查结果显示,80 36%的人认为应该运用现代医学研究 方法或者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医。超过了 71. 2%的患 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医结合的社会影响和民众的客观要求。
从未来中国医学发展上,我们课题组对379位主 要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调 查了我国现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支队伍,结 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 占绝对优势。我们的调查从医学发展趋势医学发展前 景、医学发展战略、医学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 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建 设医疗卫生保健体系8个方面表明了中西医结合符合 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
2调查的局限性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有医学科研项目的管 理专家、临床医生、中西医研究人员和部分研究生,特 别是有多位院士以及美国诺贝尔奖获得专家也参与了 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 因,调查没有在大范围展开,调查人群仅限于部分专家 座谈会和科学研讨会和定点单位的专门调查,也没能 在国外实施调研。课题设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调查 表的部分条目文字也尚需进一步斟酌修改。因此,取 样限制会有一定的误差,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存 在较多值得改进之处。此外,调查表有漏填,调查的依 从性不高,需要提高填表的准确性,增加调查表的的回 收率。
3问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分析,尽管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 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但在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处于劣势,反映出当 前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 与方法。而且,认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前景是中西 医并存占调查人数的66. 3%,以形成新医学是适合未 来中国的医学发展观点的人占22 7%,提示在现阶段 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 流,同时也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 可能性。4对策和建议要解决中医药研究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学问 题,就要注重对先进科技的不断汲取与深化,从既往 注重宏观、整体转变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多学科交 叉渗透的基础上,通过在宏观、整体指导下的微观探 索,或者是在微观、还原的基础上的宏观、系统整合,建 立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科 学推理下定量分析和哲学思辨中定性判断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篇2
>> 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现状 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中医药在欧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大文豪苏轼与中医药传播 IPTV平台在医院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应用 与世界接轨的中医药 两委员呼吁“扩大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中医药在巴西 中医药在古巴 中医药在新加坡 中医药在墨西哥 新兴的中医药市场――泰国中医药市场的发展与准入 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经济的关系探讨 蜂蜜与中医药 《离骚》与中医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当然在西医标准下突破性的中医药成果还相对较少。
[4] Jun-Ying Fu et al., “Global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ree Decades”, Scientometrics, Vol.90(2012).
[5] XinQi Dong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 and Health in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American Older Adults in Chicag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no. 12 (2015).
[6] Tina L. Rochelle and David F. Marks, "Health behaviors an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ong the British Chines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42(2010).
[7] 孙滔等:《中药赴欧有限前景》,载《财经》2012年第12期。
[8] Shirley Wang, “A Push to Bac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re Data”, http:///articles/a-push-to-back-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more-data-1415036616.
[9] Feiya Tao, “The Evolution of European Missionaries’ Views on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46(2012).
[10] Dennis Normile, “The New F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vol.299(2003).
[11] Zhiguo Xu, “One Step at a Time”, Nature, vol.480(2011).
[12], Youyou Tu, "Artemisinin―A Gif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orld (Nobel Lectu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55(2016).
[13] David Winning, “Put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Te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4615504576172060516209494.
[14] Patti Waldmeir, “China Looks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Tonic to Boost Growth”,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5b1969f0-7bce-11e5-a1fe-567b37f80b64
[15] Alec Russell, “Rhino Poaching: Inside the Brutal Trade”,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f71d53ea-67b3-11e5-97d0-1456a776a4f5.
[16] Prescription for Extinction”, Economists, http:///news/international/21696967-misuse-traditional-asian-medicine-fuels-demand-endangered-beasts-prescription.
[17]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18] Patti Waldmeir, “China Looks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Tonic to Boost Growth”,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5b1969f0-7bce-11e5-a1fe-567b37f80b64
[19] Andrew Ward, “First approved Chinese herbal cure to hit British high street”, Financial Times, https:///content/9beb2e9c-3cfd-11e5-8613-07d16aad2152.
篇3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价值已经为千百年来的历史所检验和证明。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有3000多所,担负着相当数量人群的医疗保健任务。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医药使中国人民世代受益,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医药感情深厚、高度信赖。中医药以良好的疗效、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从以前的“民间郎中”到建国以后的赤脚医生,都是用“一根针、一把草”为群众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从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看,凡是中医药发展好的地方,提供中医药服务多的地方,群众的看病负担明显减轻,满意度明显提高。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预防保健。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得到丰富与发展。至少从有丝绸之路开始,中医药就已经走出国门。目前,中医药服务遍布世界各地,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中医医疗机构。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趋加大,2006年中药出口已超过10亿美元。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当前,人类防治疾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应当推广传统医药。这些都给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要把疾病防控作为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我们还要看到,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他们的相互补充和配合,共同提高,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医在和西医共同完成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中大有可为。
篇4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1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 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1];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2]。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 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 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1]。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3,4]。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 “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5]。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篇5
关键词:教育援非;交流与合作;传统医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5-02
A Strategic Study on Chinese-African Cooperati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bstract:As the African-aid Base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UTCM) has hosted numerous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programs for African countries based on its own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and cooperative experience with African region.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ast Africa-oriented programs conducted by TUTCM,focusing on the wide cooperative prospect in Chinese-African traditional medical field and how to enhance their exchanges and partnership by taking the MOE program as a platform.
Key words:Educational Aid for African Countries:Exchange and Cooperation: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国与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2006年双方一致同意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今后3年将继续扩大对非援助,其中包括实施“非洲人才计划”,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深化中非医疗卫生合作等举措。2013年3月,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中国与非洲的特殊传统友谊,非洲与中国相互需要,并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加强对非洲的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部重视中非人文交流,鼓励高校对非开展联合科研、密切学者专家交流、加强中非各国在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给予院校支持。天津中医药大学多年来积极开展与非洲的合作,入选“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成功承办了多期教育部为非洲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培训了200多名非洲学者与官员,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对非合作经验,为加强中非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做出了贡献。
一、项目实施情况概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援外基地,自2001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8期教育部援非项目“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高级培训班”、2期“传统医药发展与管理高级研修班”、3期“非洲西医师针灸高级研修班”和3期“中国・加纳药用植物研究与发展专题研讨会”。2009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经过精心准备,援外项目――第七期“非洲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高级培训班”走出了国门,踏上了非洲土地,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隆重开班;2010年,第8期“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高级培训班”又一次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成功举办;在前两次成功办班的基础上,2011年,我校承办的教育部援非项目――第一期“非洲西医师针灸高级研修班”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隆重开班,受到了非洲学者的热烈欢迎。
同时,作为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内唯一一所医科院校,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非洲合作院校加纳大学迄今已承办了3期“中国・加纳药用植物研究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其中,第二期于2012年在加纳大学举办,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援外项目涉及生源国别多,学历层次高,以博硕士研究生为主。现已培训了来自加纳、肯尼亚、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津巴布韦等30个非洲国家200多名非洲学员,反响热烈,效果良好。通过承办多期援非项目,对非洲传统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更好的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推动中非统医疗领域合作提供了依据。
二、中非传统医疗领域的合作前景
(一)传统中医药在非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非洲人民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医在非洲很受欢迎,特别是在治疗非洲一些诸如疟疾等流行病方面,中药显示出特殊的疗效,受到非洲人民的青睐。很多非洲国家政府非常支持中医药在本国的发展,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肯尼亚政府就允许中医自由经营,为此还在卫生部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中医事宜。至于中医不可或缺的中草药,肯尼亚政府也是大开绿灯,全部允许从中国进口;南非也成立中医协会,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二)以援非项目为契机,为非洲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传统医药人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来中国学习中医的非洲各国留学生已颇具规模。他们的学习时间短至3个月,多达5年,有的人还继续深造,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从1988年至今,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数量就已经达到6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30余人,他们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困难,与中国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参加同样的考试,认真钻研望、闻、问、切的各项要领,许多人希望学成归国后用中医帮助本国人民。至今,天津中医药大学通过承办各期教育部短期援非研修项目,已为30多个非洲国家培养了200余名传统医药人才。
(三)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为中非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
当前,很多非洲国家政府为了发展国家战略,丰富传统与替代医疗形式,逐渐把传统医学视为医药卫生的战略组成部分,开设专门机构,开始建立药品控制委员会作为传统医药/补充与替代医药的专家委员会,颁布传统医药/补充与替代医药的国家政策和国家计划,并将其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一些传统医药推广、教育培训方面的策略,如协助成立系列传统医药、医师协会,尝试对传统医师进行注册并立法,在大学建立相关专业,制订和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措施等等,以求对传统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公共机构认识到传统医师在提供咨询、支持、和对贸易治疗师进行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非洲还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
随着政府、医疗界对中医认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国家允许中医医师考取行医执照,获得合法地位。而非洲市场大多数药品依赖进口,因此中医药在非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非洲国家拥有许多有别于中国传统医药的传统医药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传统中医药能够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医药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开发出中非相结合的传统医疗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传统医药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使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共同受益。非洲传统医药及传统中医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凸显了中非传统医药各自的优势,满足了非洲国家人民的医疗需要,更多地着眼于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中非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几点建议
1.以教育部援外项目为平台,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援外项目为中非在传统医药与药用植物等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开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要以承担教育部的对非教育培训项目为契机,积极参与教育合作与交流,增进中非国家在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了解和交流,加深友谊。
2.宣传政府奖学金项目,拓宽招生渠道。由于非洲各国传统医药教育匮乏,目前人才培养仍主要依靠国外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援非工作的不断扩展与深入,政府更加鼓励中医药走出国门,将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以及现代科技的传统中医药介绍到非洲。应充分利用援非项目,积极宣传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拓宽招生渠道,为非洲学员来华深造提供信息,鼓励更多的非洲学生来中国学习传统医药学。
3.利用政府支持和学校优势资源,为联合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应充分利用政府支持和学校优势资源,以非洲合作大学、院所、机构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其大学讲师、实验员提供药用植物样本分析,利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等便利条件,积极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领域进行科研合作与人员交流,对中非联合科研的开展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
4.发挥传统中医药学优势,推动中非在传统医疗领域的合作。中国和非洲在传统医药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院校中唯一的中国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20所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将继续以教育部援非项目为平台,加之自身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优势及重要影响,在对外中医药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医、针灸以及传统医药学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应吸收非洲传统医药的精华,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传统医疗领域的合作,使传统医药成果惠及更多的非洲人民。
参考文献:
[1]万秀兰.非洲教育发展区域化战略及其对中非教育合作的政策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13,(6).
[2]姜忠尽.第二届“走非洲,求发展”非洲论坛论文集[C].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李薇.全球治理视角下的教育援非:问题与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4]吴卿艳.国际教育援非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05).
[5]梅新林.积极开展教育援非,促进中非合作交流[J].浙江教育科学,2006,(6).
篇6
一、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周口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选取大一到大四共计30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8份,回收率96%。调查对象中男生50名,占16.7%,女生250名,占83.3%。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薪酬等)、影响就业因素等。
二、结果
(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1.对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3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悲观。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79.7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3.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2.8%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已经深入到农业、医药医疗等多个行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2500元~3500元。在现实中,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为2000元~3000元。
2.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有88.75%的学生首先选择到政府机构或者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不足5%。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调查中,学生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家乡、省会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
(三)个人就业目的与困扰因素
1.在关于个人就业目的的调查中,“解决生计的需要”为60.5%毕业生的选择,53.0%的学生“希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30.6%的学生是为了“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
2.关于“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42.5% 的学生选择了“信息缺失”这一因素,42.6%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不足”等。
三、讨论
(一)就业观滞后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渡到了大众化,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还比较陈旧滞后。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铁饭碗”观念比较强,不愿接受挑战,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忽视自身长远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更多地关注工作条件、薪水报酬等短期的现实利益,而对涉及长期发展的自身的职业兴趣、工作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较少。许多大学生仍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多数毕业生还是认为基层待遇和发展前景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促使大学生产生这种就业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基层工作待遇、基层工作环境、家庭对去基层的态度等。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自身的唯利就业观以及就业信息宣传得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基层就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放低心态,主动降低就业层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敢于从基层做起,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佳位置。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求职技巧的培养
篇7
一.课题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行业的工作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以病人为核心逐步向以人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越来越高,作为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着巨大挑战与机遇,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生涯发展的困惑,成为医疗护理专业的必要课题。
二、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
通过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走访调查,总结出了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存在三大困惑,以下通过数据说明:
(一)自身认知不足
自身认识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生对自身认知严重不足,三个不同年级中,有超过65%的学生根本不清楚自身的兴趣、爱好,有72%的学生不清楚自身的个性、特长,有41%的学生不确定自身的能力,这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是巨大的缺陷,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
(二)面对专业的困惑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是职业发展的基石,通过走访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严重不足,面对为何选择护理这一问题时,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害怕当今的就业压力,此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听从父辈们的建议选择专业,而不是因为自己兴趣还好,在这种条件下,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构造、课程体系,对于这个专业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等等相关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职业发展前景的困惑
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是职业发展生涯的重要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职业发展规划同样缺乏认识,超过8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具体性工作,部分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的性质,又如何能够很好的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呢?
通过以上所述,对自我认知不足,对自身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不清楚,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困惑?
三、解决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的措施:
解决学生生涯发展困惑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从以下两方面实施措施:
(一)院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们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入职业发展规划课程,配备专业的职业人才,在学生由入学开始的初级阶段,至踏入社会的前期,合理安排有关职业发展规划课程,由教师全程指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护理行业的相关知识,为毕业后更好适应职业环境保驾护航;再者,在学生们面对专业、职业的相关困惑时,及时沟通、耐心引导,做到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无障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校方应多安排学生至医院、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参加培训,培养技能,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具体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很有重要的。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高校护理专业的培养对象,对与生涯发展的困惑问题,应通过措施提高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解惑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转变思想:面对问题与困惑,老师当然有义务为其解惑,但不可能什么都老师,把老师当做依靠,应树立自我意识,面对问题、面对困惑,转变思想,树立以自我为核心的概念,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身解惑能力。
2.提升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不论哪种行业,想要得到好的发展,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充分对自我、对职业有认识,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在的面对各种问题与困惑过程中,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3.合理的规划职业,面对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对自身职业发展应设计多种方案,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应及早适应,这样才能在将来职业发展过程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冷静面对。
篇8
几年来累计投资5.7亿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共完成六大工程:铺设供水管线9600米,引市区自来水进区;铺设供气管道6.5公里,引煤气进区;实施开发区主街4000米亮化工程;修建区内道路6.9公里;完成和完善电网改造6.5公里;修建排水渠3.7公里。道路硬化、环境绿化,通讯网络、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完备,目前,建成区实现了“七通一平”的目标。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得开发区招商环境更具吸引力。
二、转变招商理念延伸产业链
在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日趋严厉的形势下,开发区转变招商理念,抬高开发区的门槛,使进驻园区的项目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经济贡献大、牵动作用强、成长性好和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截至2011年末,开发区内已进驻各类企业119家,其中投产工业企业61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医药、食品、木业、矿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均稳步提升。开发区内拥有较大规模医药企业13户;较大规模医药配套企业15户,这些企业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构筑起了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框架。
三、特色产业园集聚新亮点
目前,经济开发区建有三个园区,他们不仅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也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医药工业产业园区位于区新区范围内,拥有药业等一批“小巨人”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医药特色产业群。包装印刷产业园区位主要以医药及食品类包装为主,将全区乃至市的医药、食品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医疗电子产业园区内医疗电子制造企业9户,以生物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产品远销等国。目前已形成了集软件研发、医疗电子产品制造、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网络服务等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善、医疗电子产品特色较为突出的产业格局。
四、再上新台阶增添新动力
篇9
[关键词]中医诊所;差异化;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19-02
1 中医诊所的现状简介
根据《现代汉语分类大辞典》(2007辞海版)中的定义,诊所为“私人开业的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地方”、“规模比医院小的医疗所”;在卫生部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各类诊所和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一起作为一大类医疗机构;而日常人们理解中的诊所包括主要由私人开办的规模比医院小的诊疗所、医疗所等,中医诊所则是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诊所。
近些年来,中医诊所的发展较快,根据《2012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的统计,在2012年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隶属于卫生部门的中医科研机构)达到39305个,而其中中医诊所就有27209个,可见中医诊所在各类中医机构中数量上占据很大比例,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中医医疗保健需求的满足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进一步缓解。
中医诊所伴随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1]也适合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现有国情,且相对于中医医院、中医门诊等其他医疗机构形式,建设投资少,服务成本低,举办主体的所有制形式灵活。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促进其健康发展,其中,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因此,中医诊所在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2 差异化定位对于中医诊所发展的意义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建立起独特优势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2]
尽管外部发展环境中具备许多有利因素,如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等,但是也要看到,在不断增大的医疗市场上,中医诊所必须同时面对在医疗领域占优势的西医、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各级中医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中医诊所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而在自身特点方面,在中医医疗机构中,中医诊所的规模往往是最小的,2012年每个中医诊所的平均在岗职工数还不到2人,平均中医执业医师还不到1名,与医院、门诊部等大中型医疗机构相比,在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都存在天然的劣势。差异化定位战略能够帮助中医诊所更加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和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独特的价值点,从而有效地发挥个性特色的诊疗优势、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尽量避开弱点。
3 中医诊所的差异化定位策略
31 服务内容差异化
目前中医诊所能够提供的中医诊疗项目比较多,比如内科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治疗、中医推拿、理疗养生、正骨等,有些诊所则是从自身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中医善治疑难病的优势,选择诸如:中风、糖尿病、精神病、不孕不育 、风湿类风湿等中医在疗效上有较大优势的病种。
中医诊所的服务内容差异化市场定位即要求中医诊所能够结合自身的诊疗服务优势和区域医疗机构竞争格局,为消费者提供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的一种或几种专业化中医诊疗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品牌特色。
32 服务对象差异化
服务对象差异化市场定位即在对中医诊疗服务对象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结合自身的服务优势来进行服务对象选择定位,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性别、年龄来划分,如儿科、妇科、男科或老年中医保健等,专于某类或某几类消费者,日积月累,不仅易于积累更多更具体的病例资料,提高诊疗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消费者对于诊所的口碑相传,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提高中医诊所在地区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消费能力划分。如可以开设在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补充在医疗保险体系之外,为较低经济层次的人群提供服务,把方便和便宜作为生存的根本,主要在于能够方便快捷并且价格低廉地提供多发病、常见病的常规治疗;或是专门针对于高收入人群提供高端的私密性好、全程高度跟踪互动的医疗服务,使消费者获得更加细致和更多附加值的中医诊疗服务体验等。对于不同消费能力的服务对象的明确定位,有利于更清楚地划定和认清自身的直接竞争对手,清晰认识目前的服务重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33 服务水平差异化
一是医疗服务水平本身的差异化。如以高水平的医疗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诊所,这些诊所往往拥有高水平的名老中医师、独特的治疗手段和高质量的药品,其吸引患者的地方就在于对比于其他医疗机构,它们能够提供高水平的解决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因此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差异化的形象的同时就也获得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二是与医疗能力无关的人性化服务的差异化。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诊所,其吸引患者的地方在于能够提供优雅、舒适、有档次的就诊环境和细致体贴的人性化服务。比如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诊所医师和护士对于患者在问诊、回访等细节之处的尊重和体贴、诊所布置的整洁温馨等,都会增加患者对于该诊所的信任度和总体满意度,从而树立该诊所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化印象。
34 服务模式差异化
一是中医诊所与西医的适当结合。首先可以进行理论层次上的结合,能用中西医结合后的新理论对健康和疾病进行解释;其次可以考虑技术运用层面的结合,即综合运用多种中西医药物与手段来诊治疾病;还有就是技术运用层面的结合,即综合运用多种中西医药物与手段来诊治疾病。如采用了现代剂型的中药制剂、采用电子仪器形态实现的针灸治疗等。[3]对于有条件的部分中医诊所,为了提高诊疗效果,不妨在以上不同层面上选择与西医的适度结合,更好地配合传统“四诊”方法,将所收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施治,从而最终把这种服务模式上的差异转化为疗效上的差异化优势。
二是中医诊所积极与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对于城市中的部分中医诊所,如果在地理上有一定的先天之便,可以在饮食治疗、养生保健、运动治疗、防未病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廉价有效的健康服务,定位成社区居民日常依赖的医疗服务机构。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社区中的老年人群的医疗康复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中医诊所的就医灵活、方便的特点和中医药物价廉温和的特点对于体虚多病的老年人意义特殊。[4]
三是中医诊所的连锁化经营模式。一般来说,连锁经营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而中医的特点是个性化辨证施治,存在一定的天然矛盾。但是在经营管理、品牌宣传方面,如果能够采取连锁制的中医诊所形式,注重环境、疗效、价格、服务、宣传等方面的整体策划,是可以得到目前商业领域连锁化经营的品牌传播效应和特殊的定位效果的,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做大做强。虽然目前我国的连锁中医诊所模式尚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但是条件成熟后也可以作为中医诊所寻求自身发展优势的服务模式定位方法之一。
4 结 论
当前,中医药的特色和特殊的医疗价值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范围的广泛关注,其天人合一的医学观念不仅仅追求疾病的治愈,更把患者看作同时具有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完整人,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完善基层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适宜所及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诊所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中医服务形式,更应该立足于当下数量多、规模小、灵活便利的现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以上定位策略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文虎北京市3区县中医诊所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 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4-205
篇10
No.1 电子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No.2 健康管理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育婴师、公共营养师
行业背景: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No.3 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No.4 旅游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
需求技能: 外语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途牛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的火爆可见一斑。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No.5 文化产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动漫设计、游戏特效大师、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
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No.6 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单证员、物流管理、物流项目经理、库管员等
需求技能:物流师、采购师
行业背景:在我国,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年“双11”的火爆,由此可看到国内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No.7 商贸零售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
需求职位:商场管理、运营经理、督导\会展策划等
行业背景: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而日益加剧。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膨胀的业务规模,均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No.8 电子商务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需求职位:网站运营经理、网站策划人员、平面设计师等
需求技能: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策划
行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平台的盈利问题一直摆在参与者面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而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大大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前进。
No.9 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需求职位:银行大堂经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
需求技能:会计初(中)职称、 注册会计师、精算师
行业背景:虽然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我国,它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No.10 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需求职位:工程监理、道桥工程师、建筑施工人员等
- 上一篇:矿山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下一篇:医药行业增长趋势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