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税税法规定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建税税法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建税税法规定

篇1

年度报表审计中,发现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掌握和运用得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涉及到纳税调整方面,一些国内大型企业的日常账务处理虽然很多,但都是一些正常简单的项目。企业会计人员很少接触到需要纳税调整的事项,因此,碰到新的业务一般都不会做纳税调整。现在有些书刊都是把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的差异列示出来,但没有列举出实务是怎样具体处理的,特别是一些较复杂和企业不常遇到的业务,例如: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固定资产计价、投资改组等。这里仅就有关收入类纳税调整事项的实务处理方法作一介绍。

一、“六类”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及处理

“六类”收入主要是正常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外销收入、利息收入、代销收入。这几类收入确认的差异处理相对简单,在此不作太多叙述。

二、“视同销售”业务差异分析及处理

视同销售业务不仅涉及企业所得税,还涉及有关的流转税问题。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将自产产品、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对外投资、职工福利和奖励等方面。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将这些业务作为视同销售业务处理,而按照会计的有关规定,应将那些不符合销售成立标志、不会增加企业现金流量和不会增加企业利润的视同销售业务,依照“按售价计税、按成本转账、年末按售价和成本的差额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处理。

由于自产自用产品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此对该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一般来讲,视同销售业务应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处理,直接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但对按规定应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并不能直接计入相关科目。这是因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实际缴纳的“三税”之和为依据计算的,一般随同“三税”按月计算缴纳,如果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的当月应交增值税为负数,该笔业务就无需计算城建税。同理,由于所得税仅对全年利润经纳税调整后为盈利的企业征收,并且实行按年计征。因此,如果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则无需对视同销售业务计算所得税。况且,企业所得税除33%的法定税率外,还有两档优惠税率存在(即18%、27%),在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的时候,很难确定其使用税率。另一方面,正确计算在建工程应承担的税费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计价,从而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核算。由此可见,对视同销售业务应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应区别情况对待,既不能直接按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不能对该笔业务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直接乘以33%计算所得税。

按照财务核算的配比原则,如果当期存在应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所得税,就应该在当期损益和在建工程两者之间进行分摊。因此,如何确定在建工程应负担的税费,将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于增值税实行按月计征,随同增值税一并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只能在月末计算提取。因此,只能在月末调整在建工程应负担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同样道理,由于企业所得税只有在年度终了后才能计算,在建工程应负担的所得税只能在年终进行调整。

调整时最可靠的方法是采用“同口径”比例分摊法。即,对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可以按视同销售业务实现的销项税额与本月累计实现的销项税额的比率分摊。但对所得税的调整不宜采用上述方法。这是因为,企业所得税是按全年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后的计税所得额进行计算的,很有可能全年所得额小于该笔业务的所得额,故不宜将所得额作为“同口径”进行比例分摊。采用其他指标亦不可行。笔者认为,可以对该笔业务实现的所得额先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出未来预计应交的所得税,暂计入“递延税款”科目,待年终再进行调整。

现结合视同销售业务的特点及有关税法规定,举例说明视同销售业务应纳税费的账务处理。

甲企业2004年10月某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自产产品20件,该产品成本每件3000元,市场价格(不含税)每件售价4500元。增值税税率17%,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有关计算及会计处理如下:

(一)领用时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75300

贷:产成品 60000(3000×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4500×20×17%)

(二)月末按比例分摊法计算在建工程应负担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并计算视同销售业务预计应交的企业所得税

若本月销项税额合计250000元,本月进项税额合计150000元,则:

1.本月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50000-150000=100000(元)

本月应纳城建税=100000×7%=7000(元)

在建工程应分摊的城建税=视同销售应纳销项税额/本月销项税额合计×本月应纳城建税=15300/250000×7000=428.4(元)

2.本月应纳教育费附加=100000×3%=3000(元)

在建工程应分摊的教育费附加=视同销售应纳销项税额/本月销项税额合计×本月应纳教育费附加=15300/250000×3000=183.6(元)

3.应计入损益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7000+3000-428.4

-183.6=9388(元)

4.视同销售业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500×20-3000×20-428.4

-183.6=29388(元)

视同销售业务预计应交所得税=29388×33%=9698.04(元)

月末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10310.04(428.4+183.6+9698.0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388

贷:应交税金――应缴城建税700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3000

递延税款9698.04

(三)年末按实际应纳所得税情况调整在建工程科目金额

第一种情况:假设企业当年实现的会计利润总额为200000元,企业不存在其他的纳税调整事项,则该企业在纳税申报表“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一栏中应计入29388元,则分录如下:

借:递延税款9698.04

所得税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5698.04

第二种情况:假设企业当年实现的会计利润为0,其他条件同第一种情况,则企业当年应缴纳的所得税及为该“视同销售”业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则分录如下:

借:递延税款 9698.0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698.04

第三种情况:假设企业当年亏损19388元,其他条件同第一种情况,则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则分录如下:

借:递延税款9698.0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

在建工程6398.04

第四种情况:假设企业当年亏损200000元,其他条件同第一种情况,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仍然为负数,则企业当年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则调整分录为:

借:递延税款9698.04

贷:在建工程 9698.04

三、售后回购业务的差异分析及处理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售后回购业务应视同融资处理,回购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而税法却视为销售、购入两项经济业务。例如:甲企业、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均为17%(不考虑其他相关税率),甲公司因融资需要,于2004年7月1日将其生产的一批商品销售给乙企业,销售价格为5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商品销售成本为420万元。按照协议,甲企业将该批商品销售给乙企业后的一年内以550万元的价格购回。乙企业根据协议于2004年7月1支付了购货款,甲企业与2005年6月30日以550万元的价格购回了该商品,款项于当日支付。

此项业务甲企业在发出商品时将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在“待转库存商品价差”科目核算,不确认收入,并且将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部分在销售与回购期间内计提利息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为了年末纳税调整,针对此项业务应建立的临时辅助账如下:

此处设立临时账,便于企业在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在销售当年调增销售所得80万元,并且将企业提取的财务费用与2004年和2005年分别调增应纳税所得25万元。

四、其他收入的差异分析及处理

(一)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差异分析及处理

会计制度规定,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发生的净收入,冲减工程成本。税法以固定资产竣工时间作为固定资产计量标准,在竣工能够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价。在申报纳税时,应将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扣除试运行所发生的净支出后的差额,确认当期所得。由此引发对固定资产的计价会计和税法也不相同。例如:2004年6月25日甲企业自己建造一条生产线,竣工结算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为3000000元,在试运行阶段共生产饮料2吨,发生成本100000元,收入200000元,6月30日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因此,会计上确认固定资产的价值为2900000元,税法确认在固定资产的价值为3000000元,会计规定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均为10年,净残值均为0。由此引发对于固定资产存续期间会计制度和税法每年应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也不相同,对于该在建工程应该设立台帐做备查,以便于每年年底进行所得税调整。

(二)接受捐赠的收入的差异分析及处理

目前,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是一样的,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需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收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

举例说明如下:甲企业于2004年9月1日接受某单位的固定资产捐赠10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1.收到捐赠的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待转资产价值 100000

2.年度终了,企业对该笔业务应调整应纳所得税100000元,按照调整后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

(1)应纳所得税额大于33000元。若调整后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为50000元,则:

借:所得税17000

待转资产价值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0000

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67000

(2)应纳所得税额等于33000元,则:

借:待转资产价值 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

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67000

(3)应纳所得税额小于33000元且大于0。若调整后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为20000元,则:

借:待转资产价值 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0000

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80000

(4)应纳税所得额小于0,当年不纳所得税。则:

借:待转资产价值 100000

篇2

一、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概述

(一)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主体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人,是指实际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各类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国发[2010]35号和财税[2010]103号均规定了此次须征收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主体,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而外商投资企业又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时间城建税的征税范围具体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以及税法规定征收“三税”的其他地区。教育费附加与城建税的征税范围基本一致。外资企业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的起始时间为财税[2010]103号规定,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就是12月份当月发生了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就应该作为计税依据计提缴纳城建税和教育税附加。相关纳税人在2011年1月份申报12月应纳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时,按规定税率及费率申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三)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 具体而言:(1)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纳税人实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款为计税依据。(2)纳税人被查补的“三税”税额。(3)纳税人自查或中介机构审核的“三税”税额。(4)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纳税人违反“三税”有关税法儿加收的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法行为的制裁,不能作为城建税的计税依据,但纳税人在被查补“三税”和被处以罚款时,应同时对其偷漏的城建税进行补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

(四)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税率与征收比例具体而言:(1)城建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设置了三档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见表1)。在确定适用税率时要注意:由受托方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受托方所在地适用税率执行;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地缴纳“三税”的,其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缴纳按经营地适用税率执行。(2)教育附加费的计征比例为3%。(3)税费的计算。城建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适用税率。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公式为:应纳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征收比例。

(五)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有关减免和处罚规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城市维护建设税为计税依据,并随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征收,因此减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也就意味着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所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一般不能单独减免。但是如果纳税人确有困难需要单独减免的,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酌情给予减税或者免税照顾。此外,还应注意: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流转税,免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三税”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的,不退还城建税。根据《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因此,对外资型出口企业而言,城建税基教育费附加的会计处理与例题解析,刚刚涉及税费的缴纳,还应当注意规避涉税风险。

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会计处理与例题解析

(一)会计处理 具体包括:(1)提取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2)结转时,借记“本年利润”,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3)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例题解析

[例1]A外资企业位于某市高新区,2010年12月底,该企业主管国家税务局退税机关已审批了A外资企业“免、抵、退”税额90万元,其中:退税额为30万元,免、抵税额为60万元。该企业在收到退税机关返还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后,依据“免、抵”税额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和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其计算与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12月底,收到《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90

(2)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60×7%=42(万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2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42

(3)计提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60×3%=18 (万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8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18

(4)上缴税费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42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18

贷:银行存款60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因此,出口企业每月应依据国家税务局退税机关已审批确认的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第25栏“当期免抵税额”所列的税额进行账务处理,并计算缴纳税费。“免、抵”税额作为计算税费的税基往往是许多出口企业所忽视的,对“免、抵”税额与税费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进行纳税申报,避免少做、漏做、不做账已达偷逃税款的目,从而避免被税务稽查带来的税收风险。

篇3

零售企业促销方式税收筹划一、典型促销方式简介

近年来,张家港市零售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零售企业要想在商品同质化程度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改进促销方式,以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张家港市零售企业的典型促销方式主要有让利销售、买物赠物、降价销售、积分返利、满额赠、返券销售、有奖销售、以旧换新、抽奖等。

折扣销售是零售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方式之一,主要形式有打折销售,降价销售以及第二件半价等。返券销售在一些超市、商场会比较常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二次消费,返券销售的特点主要有时间性,一般会在特定的时间内,超过了这个时间段券就会失去效用。现金回赠,就是消费满一定的金额给予一定的现金返回,消费者可以直接用这部分现金冲减消费金额。以旧换新作为政策性的促销方案具有资产交换的性质,一般的电器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会采用这种促销方案。

二、不同促销方式的税负比较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商场在“中秋国庆期间”要采取一定的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消费,可采用的促销方案有三种:方案一、九折销售;方案二、凡是消费满1000元,赠送100元商品;方案三、凡是消费满1000元,返现金100元。

假定一商品售价为1000元,其进价为700元,赠品的成本为70元(这里的价格均为含税价),企业购货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适用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5%的教育费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假定企业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在考虑企业税负时不包括应由企业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方案一:折扣销售。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打折销售的纳税基数以折扣后的价格为基准,但在开发票的时候要在发票上同时注明原价以及折扣额,假设第一人民商场在发票上已经同时注明了这两点。实际销售额为:1000×90%=900元。

应交增值税=900/(1+17%)×17%-700/(1+17%)×17%=29.06元

应交城建税=29.06×7%=2.03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29.06×5%=1.46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900-700)/(1+17%)-2.03-1.46]×25%=41.86元

企业净利润=(900-700)/(1+17%)-20.93=125.59元

方案二:买物赠物。买物赠物作为让利的一种促销方式也是常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方案中为了让消费者获得100元的优惠,企业选择赠送100元的商品。根据税法规定,赠送的商品要视同销售,要计算销项税,同时企业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应交增值税=(1000+100)/(1+17%)×17%-(700+70)/(1+17%)×17%

=47.95元

应交城建税=47.95×7%=3.36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47.95×5%=2.40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700-70)/(1+17%)-3.36-2.40]×25%=47.71元

企业净利润=(1000-700-70)/(1+17%)-47.71=143.12元

方案三:买物返现金作为让利的一种促销方式,也是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本案例中消费者返现的100元,根据税法规定,赠送现金不能在税前扣除。这里的实际销售额就是1000元。

应交增值税=1000/(1+17%)×17%-700/(1+17%)×17%=43.59元

应交城建税=43.59×7%=3.05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43.59×5%=2.18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1+17%)-700/(1+17%)-3.05-2.18]×25%=62.80元

利润总额=1000/(1+17%)-700/(1+17%)-3.05-2.18-100=151.18元

企业净利润=151.18-62.80=88.38元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以下对比分析结果:(单位:元)

以上三种方案是典型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很大的差异的,但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三种促销方案下的税负大小为:方案三>方案二>方案一。很明显,方案一的增值税额最少,企业的所得税额最少,但税后净收益不是最多。税后净收益的大小为: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三,选择方案二买物赠物方式促销更合算。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同的商品售价,相同的让利额,对于商家来说税负和净利润却大不相同。因此,企业在做出每一项经营决策之前要进行相关的税收筹划并进行综合考虑,以便降低税收负担,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但是,影响企业促销方式的因素除了税收外,还有企业自身的性质、地理位置、商品性质等,所以只有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更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促销方式。

参考文献:

篇4

例: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月欲将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小轿车一辆出售。该汽车原值3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0元,预计发生转让费用50000元。该企业适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

方案一:301600元出售。

方案二:299000元出售。

请以所得税前净收益来确定哪个方案更好及全部账务处理。

方案一:

按高于原值的价格301600出售,则需纳税

应纳增值税=301600÷(1+4%)×4%/2=5800(元)

应纳城建税=5800×7%=406(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5800×3%=174(元)

所得税前净收益=301600-(300000-100000)-50000-5800-406-174=45220(元)

可以看出增值税已从损益中扣除,因为出售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行为,所有项目最终进入损益。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30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16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根据税法规定:出售价高于原值时,则需按4%减半纳税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800

(5)计提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406

其它应交款—教育费附加174

(6)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522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45220

方案二:

按低于原值价格299000出售,不纳税

所得税前净收益=299000-(300000-100000)-50000=49000(元)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299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990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9000

篇5

目前,我国对于物流业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能够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

1.以主要提供物资储存服务的物流企业,目前在物流企业中占主导地位。这部分企业以原有仓库为依托,以提供仓储服务为主要服务手段,并且仓储服务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兼以提供运输、配送、简单包装等服务,这些服务一般均为服务从属地位和辅助经营手段。这类企业除了所得税以外,所涉及的流转税主要是按照服务业税目所征收的营业税,税率为5%,以及营业税的附加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这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营业税率较高,仓储行业目前经营管理水平低,租赁经营成本高,仓库空置率高,税后净利不到1%。同时还存在着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

2.从事营销活动为主的物流企业,此类企业主要连结工业品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从生产企业购进物资销售给消费者,在这个流通过程中从事各种流通活动,主要从事一手购进、一手销售的营销活动。这类企业所涉及的税金成本包括所得税和流转税。流转税方面主要是针对货物销售所征收的增值税,以及增值税的附加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3.以提供物资的运输载体为主要业务来源的物流企业是传统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主要提供铁路、航空、公路、海运、内河运输等服务。这类企业税金成本涉及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物流业务如果按其收入性质分别核算的,提供运输劳务取得的运输收入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税率3%;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开具服务业发票,税率为5%。凡未按规定分别核算其应税收入的,一律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5%。这类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率较低,但这类物流企业往往要购置车辆,同样要负担17%的增值税进项税,以及车辆购置税。

二、物流企业合理避税的动因

1.国家通过在税法中规定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把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固定下来。国家只要求企业按税法规定尽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不要求企业超越纳税义务范围之外多纳税,也不允许国家税务机关超越企业纳税义务范围之外对其征税。因此,物流企业在确保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的前提下,采取合理避税行为以减少税负增加物流企业的利益不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而恰恰是作为一种特殊分配活动的税收兼顾国家利益和物流企业利益的体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的经济组织,它的生产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的,物流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减少费用支出,而税收是国家依法强制征收的,对物流企业来讲,税收是一种费用,它与生产经营中的其他费用没有本质区别。因此,物流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也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负,这就使合理避税成为十分必要。

3.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物流企业的避税行为也不例外。而合理避税行为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具有合法性的行为,物流企业实施这种行为法律是允许的,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1.分别纳税。物流企业分别业务核算,可以将税率低的运输业按照3%税率纳税;如果没有分开核算运输、仓储或其他业务,则统一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物流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应按照不同业务分别设账,严格遵守分别核算的规定,以便享受较低税率,防止从高税率征税。

2.充分利用现行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12月29日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该文件是针对试点物流企业在运输和仓储两个服务环节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可以扣除外包业务的营业额,按差额计征营业税。例如,某试点物流企业的某项仓储劳务营业额为10000万元人民币,假设全部外包给其他仓储服务企业的仓储费是8000万元人民币,新的计征基数就由原来的10000万元降低到2000万元,意味着营业税由原来按500万元缴纳,现在按100万元缴纳,减少400万元的营业税金。这条政策的出台对于物流企业改善重复纳税有重大意义。270号文件的出台,可以让符合区域范围的亏损和盈利相抵消,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由总部统一纳税。物流企业应尽量按照税法的要求,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等。

3.选择税负较低的地区作为注册地。物流企业设立时,选择适当的注册地点可以较好的避税。例如,我国在中部六省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固定资产取得时抵扣进项税额,而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大,进项税额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将新办物流企业的注册地选在上述地区。

四、企业合理避税的案例分析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每种税都有特定的课税对象和纳税义务人。这里以某物流企业所得税的合理避税途径作初步探讨,以明确寻找合理避税途径的思路。

某物流企业运输卡车、库房等固定资产的原值312.5万元,预计残值率4%,会计与税法上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使用平均年限法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投资报酬率为10%,1—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1、0.8264、0.7513、0.6830、0.6209。

可见,在不考虑减免税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与平均年限法在固定资产存在的纳税期间的应纳税额总额是相同的。但是加速折旧法下,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计折旧,加大企业初期成本而减少利润,从而减轻了企业前期所得税负担,将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大大推迟,因而企业可以提前取得部分现金净收入,促进资产的更新改造。企业推迟缴纳的部分所得税,可以视同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这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如果企业在前几年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加速折旧法就不见得是最好的折旧方法。因为加速折旧法使得企业利润集中在后几年,使企业后几年的利润与前几年形成明显的差距,从而导致后几年必然要承担较高的税负而使企业纳税额增加,税负加重。

篇6

关键词:加工 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

由于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局限,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企业往往委托其他单位代为加工货物,收回后直接销售或自用。如果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则委托加工环节应该缴纳消费税。而现行消费税条例关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因纳税方式而不同,从而导致应纳消费税税额及其附加的城建税税额也有所不同。

一、现行税收规定存在的问题

消费税纳税义务是因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行为而发生,同一委托加工业务其税负应该是既定的,唯一的,不管是纳税人自己缴税 ,还是受托方代收代缴,税负应该是相同的。

然而按照前述的相关规定,委托方自行纳税时只要委托方已经将应税消费品销售,就应按照售价计税,由于委托方的售价包含委托方的利润和成本,而组成计税价格只有委托方的成本没有利润,故消费税税额按售价计税必定会高于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税,由此附加的城建税也会有所不同。即存在委托方自行缴税税负可能会高于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负,这是不合理的。

二、对此问题的思考

(一)从企业角度,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纳税人应该对应税消费品的加工进行仔细筹划,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1、加工方式的选择:自行加工还是委托加工

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方式可以是自行加工,也可以是委托加工。

在选择加工方式时,企业应该将自行加工发生的加工费用、应纳消费税和城建税税额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用(包括往返费用)、应纳消费税和城建税税额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根据上述分析,在加工费用(包括委托加工往返的运杂费)相当或者自行加工费用还较高的情况下,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税负会比委托方自行缴税税负轻,尤其是在受托方所在地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较低的情况下,应选择委托加工方式并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及其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利用受托方的专业化生产优势既节约加工费又能获得代收税款的好处。

而当自行加工费用低于委托加工的费用的情况下,究竟是自行加工还是委托加工则应比较两种方式的加工费用与税款总体负担:自行加工所节约的加工费与可能多付的税金(消费税及附加)相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当自行加工;否则,则应选委托加工,以实现税费总体负担最轻。

2、委托加工由受托方代扣代缴还是收回自行缴税

在选择委托加工方式时,还要考虑受托方的选择:个人(费用低但是要自行缴税)还是有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费用高但是可节税)。这时不仅要考虑消费税,而且还要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增值税能否抵扣的问题。

一般在费用总额相当的情况下,应选择对方能代扣代缴消费税并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但能取得对方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抵扣进项税额,减轻应纳增值税额。只有在个人加工所节约的费用高于由于自行缴税而可能多缴的税金(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而增加的增值税)时,才委托个人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消费税和增值税都还涉及其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因地理位置而异,因此,在进行比较时还应把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额考虑进去。

总之,在选择加工方式和纳税方式时,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虑加工费或者消费税,而应综合考虑税费合计,以企业税后收益最大为佳。

(二)从完善税制的角度考虑

目前,相关税收规定只是对受托方应代收代缴税款的计算方法做了规定,对于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收回后缴纳消费税的计税办法没有明确规定。

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委托个人加工,也无论是受托方代收代缴或委托方自行纳税,应该统一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可行的做法是:按照委托方和受托方都容易获得的信息资料,依前述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税,或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按照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即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成本利润率)/(1-比例税率)。只要统一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即可避免因计税依据不同而导致的应纳税额税负的差异,固定消费税的税负,以体现税收的刚性和公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4年CPA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国务院令第5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S],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2008

篇7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改革完善,增值税和所得税对视同销售行为作了新的规定。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应准确熟练掌握会计准则和涉税问题的有关规定。从会计规范角度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涉税处理,对视同销售行为的涉税财务处理加以分析,保证会计报表表述的正确性,并降低涉税问题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视同销售行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财务处理;分析

1视同销售行为的内容

视同销售行为是税收业务中的专业用语,主要指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有些业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作为销售科目范围入账,而是作为收入事项进行处理。即在纳税申报时要按照税收的有关规定,对业务中涉及的所得税和增值税进行筛选并加以计算。

2涉及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2.1涉及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内容

涉及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的业务主要指企业委托加工和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是用于直接销售,而是应用到非应税项目中,常见的有集体福利、基建建设项目和个人消费。这样的业务总共有八个方面,分别为将货物交给其他企业代销,自己企业销售代销商品,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使用,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分给股东或投资者,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或集体福利,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货物在同属一个机构的部门间移送。

2.2涉及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注意事项

一般可对视同销售行为中购入的资产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但如果视同销售的资产是应用到非增值税或其他免征税时,就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对于外购的资产,则按照购入价确认销售收入。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对视同销售的无偿赠送和对外投资的资产限定在有形资产范围。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视同销售的销售额,要按照市场售价或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确定,没有销售价格的货物以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润来确定。此外,接受资产一方的销售行为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要缴纳增值税,对于没有增值税发票的进行暂时抵扣。企业对视同销售的业务应开具相应发票,依照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上一环节产生的增值税进行抵扣处理。如果接受一方将货物用于符合规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项目就可以进行抵扣处理。

3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3.1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内容

将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三者统称为视同销售行为。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货物、财产和劳务被用于偿债、集资、捐赠等的,应被视同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财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规定外的情况除外。所得税对视同销售行为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企业用于交际应酬、职工福利、市场推广销售、股利分配和捐赠等行为,因为自产的所有人发生变化,不再作为内部资产进行处理,应当作为视同销售行为。如果企业自制的货物要按照市场同类资产售价确定价格,如果是外购入的资产则按照公允价值定价入账。对于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和加工成为另一产品,改变资产的形状、性能和结构,将资产在同一企业间转移,改变资产用途等几种情况的,由于资产的所有权实质上没有改变,所以不应视为销售行为来确认收入,而是应作为处置内部资产进行处理。所以,涉及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应根据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如果改变就应被视为销售,没有改变就视为资产内部处置。总之,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强调纳税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法人之间进行提供劳务、转移财产、处置资产应被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3.2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注意事项

依照有关准则规定,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要比涉及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的范围和内容要广,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内容除增值税规定范围外还包括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投资。有些不计入增值税核算范围的业务处理,也要确认所得税,并将资产公允价值和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将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进行捐赠或投资,还要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营业税。按照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视同销售的销售额要以市场售价或市场公允价值为依据确认入价对于企业以非货币取得的收入,要以市场上同类货物的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入价。如果视同销售的货物为外购取得,销售额要与视同销售的成本相一致。

3.3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业务处理

在财务报表的损益表中没有体现关于涉及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中应体现的收益,所以,这部分差异就要在年终汇总结算时进行调整。首先要按照市场同类货物的利润计算收益,然后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内将计算所得的应调整数额进行填列。最后,将应纳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费项目按规定不直接计入相关科目,而是按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由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只能在月末进行提取计算,所以,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要在月末进行调整,二者需要负担的所得税在月末也进行相应地调整。调整过程中,常用“同口径”比例摊销法,使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被视为销售业务中产生的销项税额和本月累计所得的销项税额比率分摊。对相应部分的所得税计入递延所得税项目,等到年终结算时调整。

4所得税法与增值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的比较

4.1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但不属于增值税规定范围的

企业购入的货物被用于个人消费或者集体福利的情况,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不做征收增值税处理。另外,企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科目、集体或个人福利、免增值税项目的进项税不能从销项税中予以抵扣。也就是说,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且也不允许抵扣进项税。但是,上述情况在企业所得税法中却被确认为视同销售行为。因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既然存在不同企业间移交资产,则资产的所有权就会改变,就应该被看作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业务处理。

4.2属于增值税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但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范围的

企业将委托加工或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在增值税实施条例中被作为视同销售行为,并且,所指的非应税项目包括转让无形资产、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等。上述在增值税中被视为视同销售行为的在企业所得税中却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因为资产的所有权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只作为内部处理资产的行为进行相关业务处理。

5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收入必须满足五个条件,即企业已经把货物所有权的主要报酬和风险转移给购货方,收入的金额可以有效可靠计量,企业失去了对货物的管理权,相关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和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但在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上,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分散,不够具体,所以,许多会计人员对收入的确认不是很清楚,处理情况很有争议。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要求的就可以确认收入,不符合的就绝不能确认为收入。在进行具体会计处理时一部分可以直接确认为营业收入,但有些部分就要在纳税调整表中进行纳税调整。

6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

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比较简单,税法规定要将视同销售的所得都看作正常销售,计算销售额。如果视同销售没有销售额体现,就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销售额的确认,首先按照纳税人近期同类货物的平均售价确定,再次按照其他纳税人近期同类货物确定,前两种不行的最后按组成计税价格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马琳.资产处置视同销售涉税处理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0(9).

[2]刘维.浅谈视同销售行为的账务处理与纳税调整[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8).

篇8

关键词: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筹划

筑安装企业要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税收筹划需要充分利用好建筑行业的特点,以及法律对于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筑安装企业如果掌握好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和重要信息,不仅能在建筑市场获取商机,给税务筹划也带来了较大的筹划空间。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

建筑安装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组织形式而进行税收筹划,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建筑安装企业可以通过组建集团公司,平衡税负。通过集团公司的总体调控,适当选择子(分)公司的组织形式、注册地址以及集团公司的集中汇算清缴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实现税负在集团公司内部各纳税人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进而降低集团公司的整体税负。

(二)企业可以成立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建筑安装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将集团公司内部生产建筑业新材料等的有关资源进行整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这一政策,降低税负。

(三)建筑安装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或收购亏损企业,享受盈亏抵补的税收好处。税法规定,盈利企业收购亏损企业,可以合并财务报表,在五年内可以用亏损企业的亏损来抵消盈利。

因此,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在进行充分论证、分析的前提下,兼并或收购亏损企业,对被兼并企业未弥补亏损部分在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内进行税收弥补,降低企业税负。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

(一)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严格区分列账内容。在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如果混淆了一些费用会造成税负的增加,出现费用支出超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调增所得税的情况。而这些费用的列支限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中是有不同规定的,一旦混淆,将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税负。因此,安装企业应分别设置不同的明细科目严格区分列账内容特别是那些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费用科目,更要科学设置,认真区分。

(二)合理确认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的多少不仅决定企业应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的数额,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最后决定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多少。税法规定建筑安装企业可以按完成的工作量及工程进度分期确认收入,由于施工项目往往不能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因此,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确认工程结算收入,可以起到推迟纳税期限,利用无息交税资金的作用。

(三)对成本费用列支方法的税收筹划。费用的列支时间数额直接影响每期的应纳税所得,所以进行成本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如已发生的坏账呆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的盘亏及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正常损耗部分及时列入费用。

2.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列方法计入费用。如:到期未发职工工资。应按未发的月份及职工人数平均工资水平进行工资总额的预列。

3.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要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如税法和会计制度对递延资产的摊销赋予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安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短年限,增大前几年的费用,递延纳税时间。

4.对兼营业务的税收筹划。例如企业A为建设单位B装修一座房屋,总承包价为300万元。工程所需的材料由建设单位B来购买,价款为200万元。价款结清后,企业A应纳营业税为:(300万元+200万元)×3%=15万元。

若A进行筹划,不让B购买建筑材料,而由A购买。这样,A就可利用自己在建材市场上的优势(熟悉建材市场,能以低价买到质优的材料),以150万元的价款买到了所需建材。这样,总承包价就成了450万元,此时,A应纳营业税为:450万元×3%=13.5万元,与筹划前相比,A少缴了1.5万元税款。

三、经济合同的签订与筹划技巧

建筑安装企业需要签订各种经济合同,由于合同所涉及的价格因素会影响税负,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应该考虑其条款对税负的影响。譬如,总分包合同价格的界定,建筑施工费与建筑材料费的区别,土地转让合同中有关转让办法、合作建房合同,代建房合同等,都需要仔细斟酌,避免导致不合理的税现支出。以下试举一例:

例:甲工程承包总公司通过竞标,向业主承揽了一项价值2.4亿元的建筑安装工程(其中电梯等设备由业主提供,金额为4000万元),甲公司又将该工程以1.92亿元(不含设备价值4000万元)的价格分包给乙工程公司施工。甲公司与业主签订了工程总承包合同,同时又与乙公司签订分包工程施工合同,在签订这两份合同时,涉税事项是这样安排的:由于电梯等设备由业主提供,投标时就明确为4000万元,因而甲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总承包合同金额为2亿元,则甲公司节税额计算如下:

节约营业税=4000×3%=120(万元)节约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20×(7%+3%)=12(万元);节约印花税=4000×3‰=12(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施工合同金额为1.92亿元。甲公司涉税处理有两种选择:一是双方签订建筑施工公司,即按建筑业征税,则营业税=(20000-19200)×3%=24(万元);另一选择是签订承包合同,则应按服务业征税,营业税=(20000-19200)×5%=40(万元)。显然按方案一可节税16万元。

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

如高新技术开发费用加计50%列支、技改设备的40%所得税抵扣,还有在不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四残、下岗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将可享受免税减税的优惠等等。

总之,建筑安装企业应认真研究、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宏观税收政策导向,主动纳税。同时,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降低,综合考虑税收及其他多种因素,结合建筑安装企业行业特色,运用多种方式,在企业的组织形式、则务管理等方而积极筹划,最大限度地做地做到节税增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及资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税收筹划是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通过正确计算应税税额,合理延迟纳税,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之一。企业应正确解读相关税收政策,明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定延迟纳税的筹划思路与方法,从而实现延迟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税收筹划增值税延迟纳税政策依据 筹划思路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任何纳税人都必须遵守各项税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地上缴各项税额,这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但企业应在遵守各项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充分享受税法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税收筹划,使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以便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收筹划方法选择,实质上是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通过正确计算应税税额,合理延迟纳税,少缴甚至免除纳税,尽可能地节约税务性资金流出而进行的选择税务最低方案的财务活动行为。本文拟以增值税为例,分析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定延迟纳税的筹划思路与方法。

一、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1993]38号)第三十三条规定: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证的当天等等。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一日、三日、五日、十日、十五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税款的大小分别核定;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以一日、三日、五日、十日或十五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一日起至十日内申报税款并结清上月应缴税款。

为了保证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合理性、准确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须严格把握当期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这个要点。“当期”是个重要的时间限定,具体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对一般纳税人确定的纳税期限;只有在纳税期限内实际发生的,才是法定的当期销项税额或当期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时间限定,国家税务总局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有以下三点:

1.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2.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付款后(包括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应以所有款项支付完半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尚未付款或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或分期付款、所有款项未支付完毕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商业企业以物易物、以物抵债、接受捐赠、投资或分配的货物,则以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间为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时限;申报抵扣时,应一并提供捐赠、投资、分配货物的合同或证明材料。

3.一般纳税人购进应税劳务,必须在劳务费用支付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接受应税劳务,但尚未支付款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二、筹划思路

根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时间的相关规定,实现纳税期限后移的具体是:

1.推迟销项税额发生时间的方式有:

1)避免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方式销售货物;

(2)以实际收到的支付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若预期不能及时收到货款,合同应采取赊销和分期付款结算方式;

2.提前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的方式有:

(1)购买方应选择可以尽早取得发票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并按税法规定时间限制认证抵扣 ;

(2)对所有购进应税商品或劳务的进项税额先行认证抵扣,必要时再作进项税额转出 ;

(3)接受投资、捐赠或分配的货物,可以通过协商方式,提前拿到发票和证明材料;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一家建材销售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7月份销售建材,合同上列明的含税销售收入为1170万元,企业依合同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月实际取得含税销售收入585万元,购买方承诺余额将在年底付讫。月初欲外购A货物234万元(含税),B货物117万元(含税),但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本月只能支付117万元购进部分A货物,并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请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缴的增值税。

该企业本月应缴的增值税为:

1170÷(1+17%)×17%-117÷(1+17%)×17%=153 (万元)

此外,企业本月还应缴纳相应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5.3万元。

如果该企业一方面在销售合同中指明“根据实际支付金额,由销售方开具发票”,并在结算时按实际收到金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又在本月通过赊购方式购进企业货物,取得全部货物的增值税发票,则本月就可以少确认销项税额85万元,多抵扣进项税额34万元。

则应缴的增值税为:585÷(1+17%)×17%-234÷(1+17%)×17%-117÷(1+17%)×17%=34(万元)

相应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为3.4万元。

本期可以延缓缴纳130.9(119+11.9)万元的税款。

【案例二】一大型生产企业,下属有医院、食堂、宾馆、学校、幼儿园和物业管理等常设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和部门,另外还有一些在建工程项目和日常维修项目。这些单位部门日常需要耗费相当大的外购材料金额,必须不间断地购进材料以保持平衡。假设企业平衡时购买的库存材料平均金额为1170万元。

筹划思路:如果单独成立材料科目记账,将取得的进项税额直接计入材料成本,那么就不存在进项税的问题,从而简化了财务核算。

如果所有购进材料都不单独记账,而是准备作为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在取得进项税时就可以申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领用时作进项税额转出,企业就可以在生产经营期间少缴税款。

假设企业库存始终保持1170万元的材料余额。如此,企业就可以多申报抵扣进项税额170万元,而且这部分税款在企业正常经营中都“不用缴纳”。这样就少缴增值税170万元、城建税11.90万元,教育费附加5.10万元。按向金融机构贷款年利率6%计算,可以节约财务费用11.22万元,即可以获得利润8.42万元。

分析评价:递延纳税虽然不能降低纳税人的总体负担,但可以增加企业的营运资金,使企业获得资金时间价值。所以无论针对何种税种,只要能做到合法递延纳税,对企业就是有利的。

企业不能一味为了递延纳税而盲目销售货物或购进货物。

税法对于红字发票的开具有专门规定,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总之,税款递延的途径是很多的。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应正确解读相关税收政策,明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定延迟纳税的筹划思路与方法,从而实现延迟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韬、刘芳.《企业税收筹划》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2] 《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合理延迟纳税》.中国优税网. 2010-5-13.

[3] 《推迟纳税的筹划方法》. .2011-10-5.

篇10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房地产;涉税筹划;核算

案例:2011年10月2日,该公司出售普通住宅一幢,总面积91000平方米。该房屋支付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8800万元,利息支出为1000万元(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假设城建税税率为7%,印花税税率为0.05%、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企业营销部门在制定售房方案时,拟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销售价格为平均售价2000元/平方米,公司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

方案二:销售价格为平均售价1978元/平方米,公司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分别计算各方案该公司应纳土地增值税;

(2)比较分析哪个方案对房地产公司更为有利,并计算两个方案实现的所得税前利润差额。(假定以后计算过程以万元为单位)

一、征收额计算

(一)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税法规定的4级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征收,增值额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税法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简便计算公式为: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x适用税率一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1 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确定的,比如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等等。

2 扣除项目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

(二)根据上述原理,案例中扣除项目计算过程

方案一:

④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000万元

②房地产开发成本:8800万元

③房地产其他开发费用=(2000+8800)x10%=1080

④税金:

销售收入=91000x2000÷10000=18200

营业税=18200x5%=910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910x(7%+3%)=91

印花税=18200x0.05%=9.1

土地增值税中可以扣除的税金=910+91=1001

⑤加计扣除=(2000+8800)x20%=2160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2000+8800+1080+1001+2160=15041

方案二:

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000

②房地产开发成本:8800

③房地产其他开发费用=1000+(2000+8800)×5%=1540

④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销售收入=91000x1978÷10000=17999.8

营业税=17999.8x5%=899.99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899.99x(7%+3%)=90

印花税=17999.8x0.05%=9

土地增值税中可以扣除的税金=899.99+90=989.99

⑤加计扣除=(2000+8800)x20%=2160

扣除项目金额合计

=2000+8800+1540+989.99+2160=15489.99

二、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影响因素主要有房地产销售价格和扣除项目金额,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关键要把握好上述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筹划土地增值税的目的。

(一)确定适当的房地产价格

由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收入的增长,意味着相同条件下增值额的增长,在税收边际会产生大的税额攀升效应,使得税负增长很快,要考虑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与不能享受优惠政策而增加税负两者间的关系。

(二)确定适宜的成本核算对象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项目进行合理的控制,如加大公共配套设施投入,改善住房环境,提高房屋质量,来调整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金额,进而减少税负。

(三)确定合适的利息扣除方式

参照方案一、二中,房地产其他开发费用的计算过程。

首先,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则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5%扣除。

其次,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应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0%扣除。这两种规定为纳税人提供了选择余地,目的是为了房地产其它开发费用之和达到最大化。

1 如果建房过程中利息费用很多,多于开发费用中除利息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之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则应采取据实扣除的方式,此时应尽量提供贷款证明。

2 如果建房过程中借款很少,利息费用很低,则可故意不计算应分摊的利息支出,或不提供贷款证明,这样可以多扣除费用,减低税负。

(四)案例中应纳土地增值税额计算过程

方案一:

增值额=18200-15041=3159

增值率=3159÷15041=21%

土地增值税税额=3159x30%=947.7

方案二:

增值额=17999.8-15489.99=2509.81

增值率=2509.81÷15489.99=16.20%

根据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所以,第二种方案不交土地增值税。

因此我们得出:

方案一:所得税前利润=18200-(2000+8800+1000+1001+9.1+947.7)=4442.2

方案二:所得税前利润=17999.8-(2000+8800+1000+989.99+9)=5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