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技术要求

篇1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094-02

近几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要求愈来愈高,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可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减少基建投资,并为推广变电站无人值班提供了手段。随着电网复杂程度的增加,各级调度中心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为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要求采用更多的远方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反事故措施等。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可改变传统二次设备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简化系统,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

一、早期的变电站远动技术

早期远动设备由3部分组成:(1)被控站远动设备,即厂站远动设备(RTU)。它包括远动主设备、调制解调器和过程设备3部分。过程设备包括信息输入设备(如变送器等)、信息输出设备(如执行盘等)以及调节器。过程设备面向电力生产过程,它把强电特性的信息转换为电子技术能处理的小信号,或相反。变电站的各种告警、状态和位置信号经过光电隔离转换之后送入主设备,测量量来自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经变送器转换为直流电压或电流信号后送A/D转换,再经主设备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处理之后,按一定的通信协议发往控制站。如果有遥控或遥调命令,则由控制站发出,被控站接收后输出给执行盘、调节器,以控制电力生产过程。(2)控制站远动设备,包括远动主设备、调制解调器以及人机设备3部分。人机设备有模拟屏、数字显示设备、打印机、记录仪表及控制操作台等。控制站远动设备又称主站。它接收被控站送来的遥测、遥信信息,经处理后反映到模拟屏、数字显示设备、打印机及记录仪表上,让调度员通过操作控制台发出命令,送往被控站,进行遥控、遥调操作。(3)远动通道,包括控制站和被控站的调制解调器(Modem)和传输线路。远动通道又称数据电路,通常通过远程通信系统来实现。

二、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电压合格率。由于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含有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功能,故对于具备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变电站,可以大大提高电压合格率,保障电力系统主要设备和各种电器设备的安全,使无功潮流合理,降低网损。(2)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微机保护装置和微机自动装置固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使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3)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后,监视、测量、记录、抄表等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既提高了测量精度,又避免了人为的主管干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和上级调动通信功能,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及时送往调度中心,是调度员能及时掌握各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也能对他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具各种操作都有事件顺序记录可供查阅,大大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4)缩小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减少总投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于采用家算计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硬件电路多数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能强,与常规的二次设备相比,可以大大缩小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总投资。(5)减少维护工作量,减少值班员劳动,实现减人增效。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自子系统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内部有故障时能自检出故障部位,缩短了维修时间。微机保护盒自动装置的定值又可在线读出检查,可节约定期核对定值的时间,而监控系统的抄表、记录自动化,是值班人员不必定时抄表、记录,可时间少人值班,如果配置了与上级调度的通信功能,能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则可完全实现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阶段

(1)国外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根据1981年5月在英国召开的第6届国际供电会议资料报道,英国、意大利、法国、西德、澳大利亚等国,于70年代末,新装的远动装置都是微计算机型的,个别有用16位小型计算机的。布线逻辑的远动装置已开始淘汰。当时仅英国南威尔士电网还在使用(该地区当时也已计划用微机远动装置代替),同时,第6届国际供电会议的有关文章资料还指出,监控系统的功能有扩大的趋势,供电网的监控功能正以综合自动化为目标迅速发展,除三遥外,一般还有:①寻找并处理单相接地故障;②作为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的补充保护;③负荷管理;④成组数据记录,其中包括负荷曲线、最大需量、运行数据、事故及事件顺序记录等;⑤自动重合闸及继电保护。这些资料报导,证明了国际上随着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已于70年代中、后期开始。

(2)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第一个符合国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站成功地投入运行。该系统主要由3台微机及其接口电路组成。望岛变电站是一个35kV的城市变电站,具有两回35kV进线,两回35kV出线,两台主变压器,8回10kV馈电线路和两组无功补偿电容器。该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三台微机组成,分成三个子系统,担负了变电站安全监控、微机保护、电压无功控制、中央信号等全部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生产工作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家的注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能够全面提高变电站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成为今后新建变电站的主导技术。

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由简单到复杂。最早的保护是熔断器,随着发电设备容量和供电范围的扩大,在许多情况下,单纯用熔断器不能满足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因此,开始采用直接动作式的电磁型继电器,并利用它构成过电流保护。直接动作式过电流保护最初是与柱上油断路器装在一起的。随着供电容量的增加、供电范围的扩大和电压的提高,直接动作式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都不再能满足要求,于是在1901年出现感应型电流继电器构成的过电流保护,1908年又提出了电流差动保护。随着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出现了各发电厂之间的并列运行和双回路线路供电,也出现了环形电力网。此时,电流保护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相继出现了方向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为了提高保护的灵敏性,广泛采用了零序电流、电压滤过器,负序电流、电压滤过器和非线性元件组成的保护,并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自动重合闸等)配合使用,提高了它的实用效果。我国建国初期,电磁型、感应型继电器大批量生产,其组成的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中小型机组和高低压电力网。

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得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系统接线及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为满足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提出的4个基本要求,继电保护也由简单的过电流保护开始,相继出现了方向性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保护、微波保护、行波保护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仅与电力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机组和超高压电力系统的出现,晶体管型和整流型继电器也从研制转入批量生产。

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特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电子装置的兴起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应用;(2)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提升了变电站自动化应用的水平;(3)数字化视频图像监视技术逐渐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成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新领域;(5)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将给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带来新的变革;(6)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将丰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具体如下。(1)随着数字化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使用,互感器能直接送出数字采集量,间隔层的模拟转换功能将在过程层完成,越来越多的间隔层功能会下放到过程层完成。(2)随着电子嵌入式设计技术发展,利用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者可以在单元装置单片机上实现以太网技术。以太网速率高,开放性强,易于和PC机、工作站、广域网连接,能更好满足变电站自动化要求。(3)在保留电量采集系统基础上,可以发挥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能,将P、Q、U、,测量由监控/保护单元中转移到电能表上,能较好地解决一体化单元中的一些难题,避免不必要的冗余。(4)新型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结构形式,使数据库和设备之间建立了相互对应关系,提高了程序模块化和灵活性。(5)和调度中心(集控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方式,借用现代信息通信最新技术使传统远动通信有本质变化。(6)变电站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应用和变电自动化协调互补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7)微机、电子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更加趋向小型化,多功能、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而各专业和各分支系统的融合渗透(加五防、消防保安、谐波系统等)进一步使变电站自动化简捷、高效、经济。

作者单位:中广核中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盛和乐.对220―500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研讨会,南京,1995.

[2]杨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通信,2007,28(12):1―5.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81-01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社会各领域对矿业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我国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要求,而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对提高矿山开采安全、保障矿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到矿山测量中已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由于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疏忽和误差,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等两个方面,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矿山测量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发生。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概念

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以及核心等五大系统,其中矿山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功能都是通过采集系统完成的,采集系统在实际上具有测量、勘探、传感以及文档等四个子系统,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矿山测量中将数字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调度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拓扑的建立和维护等功能,同时也负责查询与分析空间、制图并输出、数据访问控制、接口开放以及生产调度等功能,功能系统在数字化测量技术中主要负责提供各种专业模拟和分析功能等模块,其主要包括SC、SA、AI、MCAD等。包装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三维建模工具,并可以对多源异质矿山数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过滤、封装以及组合,核心系统主要负责对矿山测量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整个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功能都是在核心系统中实现的。

2.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模型进行立体化描绘和理解的方法实现数据体表形式的一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对矿山内部空间信息、矿体与地表地形的空间位置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的对矿山内部空间、矿体等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三维动画软件作为主要手段,而3DS MAX和Maya等软件一直被广泛运用到三维可视化技术中,这是因为这两种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具有视觉效果和三维效果的制作功能,同时还具有当前较为先进的毛发渲染、运动匹配以及建模数字化等实用功能,而且三维可视化技术所运用的这两种软件具有灵活、简单以及完善等特点,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制作效率可以满足矿山测量要求。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模、贴材质、渲染、动画制作,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无法脱离三维动画软件的支撑,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矿山测量领域。

2.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储存等,而矿山测量数据一般都是数字、图形、文字以及表格等类型,传统的人工处理矿山测量数据容易因为疏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预设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电子图表化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测量资料、数据的共享等,大部分矿山测量人员都会根据实际需求使用AutoCAD和VB等软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主要是面向对象的CAD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矿山测量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利用Activex Automation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绘图对象或非绘图对象对其提供的AutoCAD对象进行操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中的测量绘图的开发,基于二次开发所建立出的数字化测量应用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加方便、准确的实现数字化测量数据处理和图纸制作等功能。

2.3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以及计算机等设备支持下建立的,其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并按照测量重点进行工作,同时也要求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应用中要根据测量工作地点以及内容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提高矿山测量质量的目的。现阶段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接收机以及多种岩层变形监测仪器都已广泛运用到数字化测量技术中,这些新型数字化设备仪器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与精度,在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矿山测量部门在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过程中要选择新型设备仪器,要求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在使用中必须具有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例如,电子速测仪、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遥感以及GIS等,这些现代化的矿山测量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都具有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在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后,可以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矿山测量工作并提高测量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对促进我国矿山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被运用到其中,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行创新,对实现我国煤矿产业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0.

[2]时宁宁.论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开发应用.2012.

篇3

(一)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认识不全面,观念落后

城建档案数字化不只是将城建档案信息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化载体那么简单。数字化后形成的城建档案信息与传统载体的城建档案信息内容虽然相同,但毕竟载体形式完全不同,造成管理方式、保管模式和利用手段都不相同。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数字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能够给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功能缺乏清楚的认识;不能按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就会造成建设初期因缺乏规划,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事后还要进行再次建设,从而使投入资源严重浪费。

(二)基础条件限制,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水平和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保证,如人员、技术、设备和经费等。由于受到单位幵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水平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有待细化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建立城建档案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一直是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关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目前只有由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2009年11日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直接针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这两个标准都属于行业标准,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这两个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的细则、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及工作要点和质量管理办法等。以便强化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这样才有助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的控制。

(四)城建档案数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参与,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其中主要的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和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的素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影响最大。

(五)安全问题直接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工过程中对实体城建档案的安全问题,其二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影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直接接触城建档案原件。安全工作不仅在于城建档案原件的物理安全,也包括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也就是不能泄密。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成果的管理和利用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和网络环境下进行,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系统的安全、病毒的防范、非法入侵的预防等。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措施保障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城建档案数字化离不幵相关基础条件的保障。没有良好基础条件作保障,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难以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城建档案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幵展城建档案工作,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宣传,获得社会用户和各级领导部门支持。目前国家对城建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大量有关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重大建设项目城建档案验收办法》中规定,“项目城建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城建档案验收或城建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规定“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计划时,同时向课题组下达建档任务。城建档案部门负责对建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这些要求使得各级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

(二)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调研与组织规划

1.开展馆藏城建档案情况调研

馆藏城建档案信息调查是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是对实体馆藏城建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洋细调研。进行城建档案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面快捷、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2.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选择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城建档案部门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因此,应当根据单位或部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各个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特性正确选择。一般应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管理软件。因为这些管理软件代表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最新技术。适合于今后对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的迁移和通过网络进行交换。另外,还应考虑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规模。在选择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时就应当选择功能各自独立,操作时只显示相关功能界面的软件。这样也符合在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的要求。

3.正确确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城建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其中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价值性原则。价值原则主要指“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城建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使参与加工工作的人员了解整个加工工作有哪些阶段;明确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和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加工流程的制定应当根据前期调研所了解的馆藏城建档案情况、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等情况制定。

4.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

结合实际设定相应加工标准和参数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结合实际设定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标准和相应参数,建立规章制度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又一关键。目前,国家制定的档案数字化标准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具体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参数。标准和参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情况、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功能等。但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巨大发展,计算机存储容量发展到T时代;用户对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原件的利用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如果仍然按最低标准参数的设置进行扫描,有可能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和利用。应当根据城建档案部门城建档案数字化基础条件,用户需求的情况,对具体城建档案扫描参数做适当调整。以满足管理和利用需求为基础。

5.加强城建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为保证数字化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二是城建档案加工人员。针对不同人员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特别是对于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加强应用新技术设备和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教育。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应用能力。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相关参数和要求控制方法等。使他们能够依据制定好的数字化加工标准和参数开展工作,减少著录、分类、扫描等方面的错误。同时,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6.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

工作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城建档案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泄密是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采取措施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使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与外网实现物理隔绝。防止网络入侵和黑客攻击;加强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对城建档案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另外,严格选拔数字化加工人员。要求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具有责任心和较强业务素质。对数字化城建档案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清楚的认识。

(三)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期整理工作

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首要工作是对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整理,这是顺利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提条件。主要工作包括:城建档案鉴定、城建档案修复和城建档案规范化。城建档案鉴定主要是依据以确定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对具体城建档案进行鉴定。将具有较高价值、有特色或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城建档案挑选出来,作为数字化加工的对象。

(四)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登记制度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环节较多,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对下一环节和整个加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每一环节工作质量。在加丁.的各环节都应该建立登记制度。例如在城建档案整理过程结束后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交接登记表》,详细记录城建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在城建档案扫描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登记扫描的页数,使实际扫描页数与城建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一致。

(五)加强各个环节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幵展过程中,需要对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这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的关键手段。通过检查和监督可以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正常进行,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通过调整各项参数等方式加以解决。验收包括各环节的验收和总体验收。各环节的验收保证了交往下一环节的工作能正常开展。总体验收是保证加工成果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评估工作是对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扫描质量、城建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等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六)注重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城建档案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载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问题。不能将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建档案,并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利用条件。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完善城建档案著录信息,是对城建档案深层次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城建档案著录主要内容包括:文件名称、责任者、文号、页号等。城建档案数字化中如果仅是将这些信息转化到数据库中,就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数字化后著录信息对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更多优势。城建档案数字化应充分体现计算机数字库管理系统对信息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城建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表现城建档案文件的来源机构的层次关系,也可以通过主题标引实现城建档案文件事由方面的集中。因此,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应该加强对城建档案著录信息的关注度。通过著录来描述城建档案文件之间的深层次的联系。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主题标引信息描述,因为通过主题标引可以增加对城建档案信息背景的描述,对用户的检索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结束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关键技术研究 应用展望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自动化二次设备的普及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推广,目前的变电站已经初步表现出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趋势。“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指以现有变电站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其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主要有:

1.1 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变电站之前使用的都是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现在我们改用电子式互感器,站内使用的智能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可以向外进行数字通信,还可以在这些一次设备就地加装智能终端,这样就能够进行信号的数字式转换,还能进行状态监测,从而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1.2 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实践表明,传统数字式设备已经落伍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应运而生,它有对外光纤网络通信接口,不再是传统变电站那样以电缆为媒介传输信息,而是借助光纤以太网。

1.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IEC61850标准统一化。

1.4 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

2 数字化变电站的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按照DL/T860标准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以IEC61850标准建造变电站架构体系,以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监测信号、控制命令、保护跳闸命令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处理和数据共享。其关键核心是实现满足上述特征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即实现IEC61850标准。数字化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均应为智能设备,具有与其他设备交换参数、状态和控制命令等数字化信息的通信接口。设备间信息传输的方式为网络通信或串行通信,取代传统的二次电缆。站内设计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对各个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情况提出检修要求,从而实现状态检修。

2.1 过程层

过程层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开关设备,其主要功能分为以下三类:

2.1.1 运行电气量检测:检测的内容主要是电流、电压、相位以及谐波分量。跟常规站的差别就是不再使用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式互感器,模拟量被直接采集的数字量取代。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绝缘性能很好,而且具有不错的饱和特性。

2.1.2 设备状态检测:变电站需要进行状态参数检测的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容器等在线检测的主要内容是它们的工作特性及状态的数据。

2.1.3 控制命令执行:包括断路器分、合;电容、电抗器投切;隔离开关分、合等。过程层的控制命令执行大部分是被动的,如接到保护装置的跳闸指令,并能判断指令的合理性。

2.2 间隔层

间隔层包括测控装置、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器、电能表等设备。其主要功能是:

①对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

②保护控制一次设备。

③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

④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

⑤对数据采集、系统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控制。

⑥执行数据的通信传输功能,告诉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

2.3 站控层

站控层包括主机、五防工作站、保护信息子站、远动装置等设备,其主要任务是:

①在两级高速网络的协助下,对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

②由调度或控制中心来管理某些数据。

③接收相关的控制命令,然后由间隔层、过程层来执行。

④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系统。

⑤可以对站内进行当地监控,还可以实现人机联系。

⑥可以在线维护间隔层、过程层设备,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

2.4 IEC61850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变电站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进步,199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便着手制定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规范体IEC61850标准,现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已经在普遍使用这种标准,这对于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无缝通信和互操作性是非常有利的。

3 相关技术研究及可行性分析

过程层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情况:

3.1 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化变电站的突出特征就是使用的是电子式互感器,而不是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国外不少知名的电气设备商都有相应的电子式互感器产品,国产OET700系列电子式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也已在国网公司变电站成功应用。

3.2 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实现

数字化变电站内一次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不仅要求一次设备要有传统功能,还要有在线状态监测、智能控制和数字接口等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对设备运行进行实时评估,而且还可以根据IEC61850标准,让它跟其他设备的数字式信息交互,从而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以智能断路器装置为例,ABB的PASS比较典型,除了断路器设备外,目前其他一次设备还实现不了完全智能化。我们在使用了智能终端技术之后,就更方便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了。现在国内已生产了与常规一次设备配备的一系列智能终端产品,这样就为一次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带来了许多的好处,解决了现阶段完全智能化一次设备型号不多的问题。

3.3 间隔层设备的研究现状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式保护、测控与电能计量、故障录波、安全稳定控制等二次系统。因为数字化变电站的数据传输模式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拟量,而是数字量,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的研发基于光纤接口和IEC61850通信协议相应二次系统,以便更好地满足全站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二次设备使用的是模数转换插件,而数字化变电站二次设备与之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的是光电转换接口插件。其他环节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样。

3.4 站控层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站内设备描述等规约标准的不一致,最终使设备间不具备较好的互操作性。到现在为止,IEC61850标准已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权威的标准体系。为促进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装置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关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可行性分析

4.1 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符合科技进步的要求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实现原理由最初的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微机型原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体现了从模拟化向数字化、从操作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发展过程,而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让我们加深了对这种发展规律的认识。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一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等也越来越发达,数字化变电站已经开始进入工程实用化时期。

4.2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传统变电站通过电磁式互感器和电缆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的,可以说在二次设备的技术层面上,传统的电磁型互感器技术以及二次回路的电缆传输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二次设备技术的发展要求,而电子式互感器却能满足二次设备技术的发展要求,使二次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越来越进步,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普及。

4.3 智能终端技术推动了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现在,尽管完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型号还不是很充足,但是采用“常规一次设备加智能终端”来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策略得以逐步施行。从这一领域的实际来看,完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选型还是很不容易的,智能终端设备为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4.4 数字化变电站设备间互操作性要求的满足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二次系统网络通信协议与数字化变电站互操作性要求是一致的,基于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研究成绩比较显著,不少的变电站已经在使用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5 先进的数字式保护、监控、计量和录波等装置的推动

具备光纤以太网接口和IEC61850通信协议标准的数字式保护、监控、计量和录波等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设备的成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论

在电子式互感器技术、一次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变电站通信协议及网络技术等一系列设备已经大体上可以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的要求,还在很多运行经验的条件下,深入推进数字化变电站工程建设,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实现技术革新,能够有效地解决常规变电站技术的不足,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现在国内已建成了几个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实践表明,在当前的情况下开展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建设的技术已经达标。但是,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的制定还不够先进,统一规范的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规范和数字化变电站的检修试验规范都在不断制定和完善中,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也会像是微机保护替代集成电路保护一样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郑建平蔡永志数字化变电站丛书-成果与展望分册.2010.

[2]沈健,艾尼瓦尔·热合曼,夏江.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J].科技风.2011(16).

篇5

处理之前做好档案鉴定

气象档案数量庞大,而档案数字化处理的经费则十分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对全部纸质气象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且部分纸质气象档案属短期保管,因此,在数字化处理之前应对馆藏纸质气象档案进行认真的鉴定、数量统计和经费预算。

1 界定数字化处理的范围

纸质气象档案种类多、规格大小不一,小的只有97×130mm,大的可以达到360×535mm,且每日均生成多种纸质气象档案。因此,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前,应从气象档案的使用价值、利用率、保存年代等角度出发,鉴定哪些需进行数字化处理,哪些无须进行数字化处理。认真确定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顺序,这是气象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形成时间早、影响范围广、使用价值大、利用频率高、保管期限长的气象档案,以及字迹模糊、破损、重要珍贵的气象档案,应优先安排数字化扫描,尽早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可以减少对这类气象档案的调阅次数,有效解决气象档案反复借阅利用和档案保管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对纸质气象档案进行有效的保管和保护,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 统计档案数量并预算处理经费

由于纸质气象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规格不统一,且每年档案业务经费有限,纸质气象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短期之内突击就能够完成的。因此,纸质气象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应每年有计划地进行:一是详细统计纸质气象档案的种类以及各类档案的总数量;二是根据馆藏实际情况科学地估算数字化处理的速度和每年处理的数量;三是根据估算速度认真预算每年数字化处理所需的经费;四是明确责任,安排阶段性任务,不能不切实际、盲目乐观地定数量、定进度。

3 确定数字化文件存档格式

。档案在数字化后可以转化成不同的格式,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推荐的格式有TIFF、JPG、CEB、PDF、XML等。随着气象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数字化档案存档格式的选取也日趋规范,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前应考虑气象档案的存档格式,既要从数字化处理档案保存的安全性、真实性、永久性和存储容量方面考虑,又要从全国气象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字化档案文件存档格式考虑,选择JPG、TIFF、PDF等存档格式,不仅能够长期保存,而且能在数字化档案检索利用时保证气象档案拥有原纸质气象档案版式的显示效果。

处理之中确保质量规范

质量是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根据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 A/T31-2005)》的技术规定,纸质档案扫描必须按照规范中要求的文件格式、参数范围等标准执行,只有符合标准规范的数字化文件才是有效的数据,才是达到质量要求的数据。

1 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对馆藏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质量技术要求,制定数字化处理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查方案,在与数字化处理专业公司签订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委托合同中应明确数字化处理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质量检查方法、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等,以确保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质量符合技术规定,不能出现图像歪斜、偏色、污点、大小不一等情况。

2 文件名称标准规范

规范的文件名称和目录逻辑结构,可以方便对数字化文件进行组织和引用。纸质气象档案种类多,规范文件名称是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不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Q X/T 102-2009)》《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QX/T 39-2009)》《气象要素的分类编码与数据库字段命名》的技术规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命名,不仅不符合气象档案的管理规定,而且数字化气象档案在提供利用时也会出现查询不方便等问题。

3 重视校验工作质量

纸质气象档案需数字化处理的数量庞大,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人数偏少,且数字化专业公司常常是在短期内加班加点完成全部数字化处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逐个对图像文件进行校验。因此,除了数字化专业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数字化处理中的校验工作,还应安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抽样校验工作,校验工作与专业公司数字化处理工作同步,做到随扫随校,发现错误,立即重扫,确保校验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处理之后加强信息维护

1 选择安全存储方式

目前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主要有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光盘库等。纸质气象档案全部数字化后数据量庞大,一般均在20TB以上,宜采用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存储。

2 做好信息安全备份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技术运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应用技术,其应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可以更好的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防止一些噪声和闪屏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使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到广大观众眼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要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信息传输速度,满足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稳定发展。

一、对数字化电视的理解

数字化电视就是广播电视工作人员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电视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传输以及接收。数字化电视技术避免了传统模拟信号的缺陷,在节目信号制作时采用这一技术使得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数字电视节目的清晰度角度出发还可以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和标清晰的数字电视。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运用高水平的通讯技术等提高了节目信号的制作水平,用户在使用时只要安装一个小巧的机顶盒就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的接收,并享受到多种多样的节目内容和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信号,这样就满足了不同群体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电视信号可以分为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电视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字化处理才能实现最初信号的数字化,才能进行转播。每一位用户都可以通过电视机接收的处理过的信号,观看转化后相应的图像和声音。

二、数字化信号的优点

第一,可以有效的提高视频以及音频的质量。和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化信号克服了声音和图像质量普遍差的缺点,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采用较低的功率,很好的避免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电视用户可以接收到具有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这种信号传输给用户的是完美的声音和画面,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声觉体验。

第二,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数字信号在进行编码的过程中采用了高低放电的办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信号传输中的错误和缺陷,非常有效的确保了数字信号的稳定传播,避免了被其他信号干扰,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拥有比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数字电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电视用户不可自主选择电视节目的弊端,改变了电视用户一对多的观看模式。电视用户只要使用一个数字化技术的机顶盒就可以收到多样的电视信号,自主选择所要观看的电视频道,并实现一对多或者一对一自由选择的观看模式。数字化技术我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不同信号的互换,实现各种信息的传输。

三、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图像上的应用。电视用户可以对储存的电视节目进行快速的搜索,并且不会降低被复制多次的电视图像的质量。在电视图像中使用数字化技术,首先要将彩色电视图像中的彩色数量进行分离,之后才可以实现图像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现在存在的电视信号几乎都是白色的,是由录像机或者摄影机完成传输任务的。图像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时要将模拟信号分离为不同的分量信号,并根据不同的信号类型选择相信的转化器进行数字化。对于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时,要经过采样及量化处理。处理完成后的信号携带了很大的数据量,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要进行压缩处理,视频压缩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MPRG技术,可以很好的减少数字信号携带的多余信号,实现数字信号的快速传输。

第二,数字化技术在电视音频上的应用。在数字化电视技术的应用中,在传送图像的时候还要传输与图像相配的声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时还要对相应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声音信号的处理要经过三个步骤:取样、量化和编码。广播电视的技术工作者要重视这三个步骤,以实现声音信号的最佳传送。音频的传输质量与声音信号的取样频率有密切直接的关系,所以工作人员在取样时要确保音频的合理性,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各种噪音等异样,尽量不要影响用户的视听。工作人员在进行音频选择时要遵循为电视用户服务的原则,合理取样,正确处理音频信号实现完美的信号传送。

第三,基带数字信号的调制。一般来说,基带数字信号在完成编码后就可以实施传送任务,但是由于其中夹杂了很多低频分量,会影响其正常的传输,这时需要运用数字调制系统,有效的对基带数字信号的频谱范围进行调制,实现正常的传输。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可知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并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技术,在其运用下提高了电视节目播放质量和效率,并确保了广播电视技术的持续快速向前发展创新。根据研究经验,为了使电视广播技术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时展的需要,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并提升传输信息的质量与速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将促使我国电视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对数字化技术的关注并合理运用,创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式,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错误和缺陷,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篇7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推广,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档案数字化建设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早在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就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又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问题引起了各部门领导及档案人的关注,中央、省(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许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及办法,各级各类档案馆也都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同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了很可观的成绩,县级以上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基本开展起来,并且已实现部分重要档案全文检索,但是,面对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广泛需求,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宏观管理不到位。就档案馆(室)数字化建设而言,从国家层面上讲,相关指导性文件和规范化标准的出台相对滞后,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不健全;领导者及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内容的研究与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参与程度不够,把关不严,质量差;资金使用不合理,缺乏管理经验等,致使档案数字化宏观管理不到位。

(二)档案数字化统筹发展不到位。档案馆(室)数字化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过于单一,各地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对存量档案的数字化,不能做到档案增量电子化,综合数据接收体系不健全;业务基础建设不完善等,致使档案数字化统筹发展不到位。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系统不健全,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设备较为简单、落后,多数档案馆(室)使用的是单机版管理软件,甚至有的还不兼容,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以及社会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安全隐患。档案馆(室)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多数档案部门将和非的档案集中管理,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将档案发包给软件公司或临时聘用人员,进行档案数字化录入、扫描与整理,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档案实体安全和数据安全存在隐患;档案利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降密使用和泄密风险。

(五)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既懂得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受“看摊守业”的理念影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落后,人员编制少,年龄偏高,观念陈旧,对设备操作较为生疏,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有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连一年一度的档案专业培训都不搞,致使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懂档案,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够很好使用,严重影响了档案数字建设进程。

二、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数字化宏观管理工作。随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馆(室)保存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功能和社会职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行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布署,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宣传指导力度,提高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认识;领导者要对档案馆(室)现状进行认真了解、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标准,建立严格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并参与其中,为加强数字化建设提供各种保障和支持,以实现档案数字化的宏观管理。

(二)加强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应着眼于整个系统,做到纵向与横向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一定水平,通过网络连结,发挥整体优势,以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首先,要着力开展对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将馆(室)藏现有的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进行数字化,以实现存量数字化的要求,加快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其次,要全面开展对原生电子档案的归档、整理、接收工作,以满足增量电子化的要求,从而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整体管理水平。再次,要加强档案业务基础建设,一是做好新形成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二是做好存量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工作;三是做好存量档案电子目录的微机录入工作。

(三)加强档案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微机、扫描仪、备份磁盘、档案系统管理软件等设施;要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的研发利用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与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匹配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要求。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安全体系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档案数据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档案馆(室)开展数字化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档案实体安全与数据安全体系,从而排除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各种安全隐患。 (下转第97页)(上接第181页)

(五)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开展档案馆(室)数字化过程中人员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档案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关系到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关健环节。首先要引进不同知识结构的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特殊人才,进行档案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确保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安全。二要合理配备和使用现有档案工作人员,利用他们已有的档案管理经验开展数字化工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三要定期对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软件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业务素养,以实现档案数字化提供利用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建设以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档案信息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晓莉.数字档案建设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0(4).

篇8

【关键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其应用

0 前言

电力的发展是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领域,是拉动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智能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应用人员专业水平低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一个集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因此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的的专业化素质要求尤其高。除此之外,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在各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然而一部分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仍旧停留在自己已掌握的旧知识中,不去主动接受新材料、新技术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长此以往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只会越来越造成不利影响。

1.2 缺乏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的完善制度规范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者需要每一个实施技术和应用环节的准确行为规范,然而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导致一些人员对带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还有一部分工作者自己为了方便,也就不遵守国家规范,最终导致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中出现错误。有时还会出现在进行应用前期的时候,管理者为了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根据质量的要求来进行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擅自减少实施技术的工序,这样也导致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以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规有序地开展工作,确保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结果高质量、高水平,实现预期设计目标。

1.3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使用的装置设备不过关

一个企业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过程中需要有十分可靠的装置设备作为保障,然而一般在实施技术和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的质量缺陷问题就是由于出现了一些有残次、不合格的装备导致最后出现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企业使用残次的装备,可能存在一些有关利益的原因。市场因素决定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益,这就导致有一些企业违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制定购买和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装置设备投入到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中。这些问题都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企业会面对国家工商管理局的调查。

2 解决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作为一名优秀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想要保证高质量的变电站应用,首先就是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对待专业知识需要进行加快更新速度,能够流利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帮助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这些都能够帮助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可能提高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水平。此外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还要充分注重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有益帮助,同时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应该深入变电站装置设备的了解,通过这样有利于对变电站装置设备的掌握等,以此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质量。

2.2 完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有关的制度规范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必须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程,如果企业想要得到高质量性有一定保证的实施技术和应用结果就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条例。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需要按照有关完善的制度规范来进行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流程,同时在此期间出台基本计划,严格地根据规定的流程来对其设计研究技术和应用工作。进行相关制度规范完善的同时,管理条例也应该得到加强。管理条例是针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通过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处理。管理条例的加不仅仅只是为了处罚消极怠工的人员,也是想要奖励认真完成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员,增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使用高质量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装置设备

想要解决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阶段的质量缺陷问题,必不可少的要重视变电站应用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质量问题。电力企业固然要重视利益收入,但一个企业也要有良好的信誉保证,一个不起眼的残次装备的使用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领导层要做出使用有正规出厂的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一定程度避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装置设备出现质量缺陷问题,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但领导层要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设备质量作出要求,管理阶层的人员也要对下面的采购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防止以公谋私的购买残次设备。电力企业要做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装置设备选择工作,对解决中的质量缺陷问题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 结语

我国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在电力发展需求不断增长,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将会扩展应用到电力的广大领域,这就更需要在各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这就需要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有关的制度规范及使用高质量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装置设备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行业会一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关联性;测绘

引言

测绘是以测绘技术将地面已有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片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简单来说测绘就是人类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设施大小、空间位置进行测定采集的过程,测绘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测绘技术发生着巨大变化,众多新兴测绘技术诞生。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开始融入测绘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开始逐渐被信息化测绘技术所取代,信息化测绘推动了测绘行业发展,为复杂的测绘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 数字化测绘概念

数字化测绘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诞生的,数字化测绘概念最早提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测绘界轰动,数字化测绘的出现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数字化测绘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我国测绘工作中。数字化测绘的主要体现在于测绘过程数字化、测绘产品数字化、测绘保障数字化。数字化测绘主要特点是:测绘过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测绘产品表现形式数字化,数据存储方式和获取方式数字化,保障方式超前化、储备化。数字化测绘在测绘工作中多通过控制精灵、测图精灵等工具进行测绘数据采集,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一体化输出显示出来。数字化测绘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测绘精度高、测绘结果规范、测绘流程化,测绘过程无需太多工作人员操作简单,测绘成本低。数字化测绘的缺点是:把复杂多变的测绘信息转换成数字过程过于复杂,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数字化测绘易因计算机系统故障出现数据流失,导致数字流失,致使测绘数据不准确。

2 信息化测绘概念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补充和改进,信息化测绘加强了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效率质量更高,功能和实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国已实现由传统测绘转向数字化测绘,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全面向信息化测绘迈进。信息化测绘是的特征是:测绘数据获取实时化、测绘信息交互网络化、测绘信息数据共享化。信息化测绘目前已应用到了大量工程测绘中,如:水利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等等。另外,信息化测绘在生态建设、防灾减灾、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信息化测绘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测绘过程及测绘数据不再以数字为中心,而是向信息化转变。信息化测绘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测绘工作的日益复杂,传统测绘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测绘工作需求,信息化测绘的广泛应用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测绘过程和数据处理不仅快,且数据准确,成本低廉。

3 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必要性

测绘是一项对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全面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战略计划。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为信息化测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普及的大背景下,测绘融入信息技术局面不可逆转。测绘技术必须不断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时展需要,才能发挥测绘职能。信息化测绘为测绘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测绘方法和手段。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相比不论是质量还是效率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应用推广信息化测绘具有势在必行。信息化与测绘的结合是我国科学测绘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数字化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非常明显,已经无法再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测绘工作,信息化测绘弥补了数字化测绘的不足,实现了智能测绘,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相比拥有更多优势。数字化测绘转向信息化测绘是时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4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

4.1 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数字化测绘包括测绘数据获取、测绘数据处理、测绘数据处理等都是以数字为主要特征。数字化测绘在控制测量方面由原来的地面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转变为了卫星定位测量。野外测图由传统的纸质测绘图转换为电子化、数字化测图。摄影测绘也由模拟航测转变为无地面控制航天遥感获取与处理。图纸制作由手工转为了计算机设计制作,因此,不论是测绘过程还是测绘产品都实现了数字化。而信息化测绘不论是测绘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都要先以数字来体现。因此,只有在实现测绘数字化的前提下,才能保障信息化测绘数据信息的实现,只有在以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信息化测绘的实时化、网络化,不难看出二者的关系。

4.2 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的理论关系

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也有着统一的测绘标准。数字化测绘不论是测绘过程还是测绘结果处理以及数据表达,都必须严格按照测绘要求,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按操作流程和要求。否则必然对数字化测绘数据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数据失真问题的出现。信息化测绘不论是测绘过程,还是测绘标准,信息处理标准等等都和数字化测绘标准基本一致,都要求统一化、标准化。统一的标准的目的是保障信息化测绘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4.3 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都以网络化为前提

信息化测绘拥有数字化测绘的所有特征,信息化测绘是对数字化测绘的取长补短。信息化测绘的数据传输实现从有限性的局域到了广泛性区域。虽然二者都是以网络化为前提。但数字化测绘为局域网络化,利用计算局域机网络来提升了数字化能力和质量。虽然信息化测绘也要以网络化为前提,但信息化测绘不再以局域网络为主,而以广域网为主。因此测绘人员不在局限测绘内部人员,可以是用户和公众。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测绘整体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5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二者密不可分,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前提基础,而信息化测绘则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全面取代数字化测绘,但信息化测绘应用推广中离不开对数字化测绘的融入。

参考文献:

[1]王佳玉.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J].湖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13(11):119-124.

[2]汪苏泷.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探讨[J].浙江电子商务学院,2011,11(14):132-135.

[3]李明珠.我国数字化测绘的发展进程及其展望[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2012,13(08):129-136.

[4]李锡全.如何看到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转变[J].海南职业信息学院,2013,16(12):131-133.

篇10

一、分析新形势下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资金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自然而然的各地拨款也不统一,但是拨款资金不足是绝大部分档案馆共同面临的现象,实行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硬件设施是有一定要求,它需要以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备为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相关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应用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其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而这也是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客观因素。

2、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不同于其它专业,其是一个多专业、综合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而且还需要综合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际中不难发现,现有的人才不能够及时处理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出现兼职现象,人才要求不能够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同步,其效用自然而然不能够显现出来。总而言之,人才问题与专业技术问题是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3、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问题

在传统的档案建设过程中,将纸张与字迹有效结合起来,既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且纸质档案保存时间比较长,某种意义上来说纸质档案更具安全性。但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使用的是电子存档,对技术设备依赖性比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也较纸质档案要求高,且受诸多外界条件影响,倘若出现系统问题可能重要数据就会丢失,严重时系统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解决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的对策

1、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为更好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创造条件

要做好城建档案工作其首要任务是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大量的档案转化成数字文档,当然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需要长时间不懈探索。也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馆藏的调查工作,依据现有资料对其类型、载体、信息化情况做好数字化的规划工作,贯穿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始终,从而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2、财政部门加大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档案馆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充分认识到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主动争取财政部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将其投入的资金发挥实效,再者就是积极参与到政府数字化信息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化资源从而为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内在动力,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考虑对重要信息资源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档案馆全身心投入到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创造条件。

3、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

要想根本性解决人才问题只有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尽管处理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还是可以克服。作为档案馆首先要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再者就是与高校进行合作,档案馆为其提供实习岗位,高校为档案馆提供后备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再者,处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过程中,要通过加密、访问受限、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安全,倘若受外界因素干扰也能够确保数据不被丢失,为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