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控制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成本;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就是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有计划的控制、核算、考核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借助以多种管理手段,从而实现节能降废的目的。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不高
有很大一部分施工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对成本控制意识还不够高,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成本控制根本没有必要。另外,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成本预测,没有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最终导致了成本控制责任未能落实。
2、相应的成本控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人员相应的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他们可能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缺乏成本管理经验。尤其是成本管理人员难以按照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来具体实施成本控制工作,多数成本控制人员只能完成成本计划、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这些方面。另外,还有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在做相应的成本计划的时候喜欢用同类的工程作为参考,而完全忽略实际的一些材料、人工和机械费的实际状况。
3、材料费的控制在施工成本中,材料费占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因此,材料费节余将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项目部在釆购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有的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掌握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有些项目部不掌握合理的价格信息,而买入大量的高价材料;釆购人员大多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在材料保管方面,不但堆放零乱,变质锈蚀严重,而且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在材料的领用方面,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想领什么就领什么,想领多少就领多少,多发的材料就丢弃在工地上;对机械配件的领用通常不加审查,坏了就换,没有人去修复。因此,控制材料费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
4、未能按照科学的成本管理环节来实施管理
科学的成本管理环节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几个阶段。而当前的大多数施工项目未能按照这些相应的环节来实施管理,可以说很多项目未能将成本预测和成本核算有效结合,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更没有成本考核,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比较盲目。加上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管理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使得成本超支不受管理人员的重视。
1、建立建设监理制
从管理模式上着手,建立建设监理制,追求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对经监理方确定的工程量,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还应该根据项目管理的结构设置,形成相应的成本管理组织,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2、加强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1)控制人工费用。
人工费大约占工程总造价7-12%,企业内部应该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人工费计入成本的方法,一般应根据企业实行的具体工资制度而定。
在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下,所支付的工资一般都能分清受益对象,应根据“工程任务单”和“工资结算汇总表”,将归集的工资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成本项目中。
在实行计时工资制度下,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或者所发生的工资,能分清是在哪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中,可将其直接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项目中;如果工人同时在多个成本核算对象施工,就需将所发生的工资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工资附加费,应根据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当期实际发生或分配计入的工资总额,按规定计提并计入“人工费”项目。
工资性质的津贴,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奖金、劳动保护费等人工费,比照计件和计时工资的归集和分配方法,直接计分或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项目。
(2)控制材料用量。
工程项目耗用的材料品种繁多、数量大、领用次数频繁,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定额领料单、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周转材料摊销分配表、退料单等自制原始凭证,并按不同的情况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特别要加强对钢模板等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这些材料购置价格较高,施工中不可或缺,使用频率高,如果管理不善,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设备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的能力,合理配备机械,建立机械设备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加强机械的维护;机械操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杜绝发生机械事故,同时,要做好机械台班记录和燃油消耗记录,对于从外部租赁的机械设备,要做好工序衔接及登记记录,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尽可能使其满负荷运转。
(4)控制其他直接费用。
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包括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等。凡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核算账户“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如与若干个成本核算对象有关的,可先归集到项目经理部的“其他直接费”账户科目,再按规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成本项目内。
3、重视竣工结算工作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项目部应尽陕与建设单位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当建设单位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时,应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以减少催讨债务时的开支,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不断完善实施过程中成本管理的措施,以便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房地产行业的大热,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行业项目的多样化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保证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也是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主要控制内容。
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要做到开工前计算出额定材料消耗量,施工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要考虑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且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控制要进行采购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之前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同时还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3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
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我国目前建安工程质量尚低,因而可以开发的“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4 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
建设工期与项目成本的关系是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5 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竣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早收多收”,还可以大大减少可遇见的风险损失。
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及时考虑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比较客观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从以上控制措施来看,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精细管理创效益的意识,同时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技术生产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预算知识,在制定最终施工方案前必须制定出多个方案并进行各方案经济对比分析,技术人员既制定方案还应提出材料、用工、设备进场等计划,并进行现场管理;材料部门多家询价采购优质价廉材料、设备,预算部门对材料设备采购和现场使用进行经济核算和控制,现场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实施,并不断改进,在管理中做到技术先行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质量投资控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
[2]袁建新.迟晓明.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生产成本 可控成本 预算 库存管理
企业的决策总是在付出与收获之间进行权衡。其中,企业的付出就是企业的成本,正如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成本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作为生产单位的洗煤厂,成本的管理以及采取的成本控制的措施,是洗煤厂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洗煤厂成本构成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即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它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费用总和。具体到洗煤厂,生产成本由入洗原煤成本和洗煤加工费组成,其中,加工费由材料费、职工薪酬、电力费用、折旧费用、设备修理费和其他一些费用组成。
入洗原煤成本是洗煤厂无法控制的,占总生产成本的80%以上。但加工费是可控成本,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这部分费用,所以,对于加工费的管理、控制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而加工费中的材料费、修理费,所占资金较大,且易于管理,这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预算的编制――成本削减与控制的最高技巧是预算的编制
(1)预算的必要性。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要靠一个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所以,编制具体的、数量化的经营计划来实现短期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预算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数量计划,是预算期为实现目标所需资源和需进行活动的数量规划。各项预算的确定过程就是预算的编制过程。对企业未来经营期内资源进行合理预算、调配,是降低费用支出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
(2)预算的编制过程。洗煤厂的预算编制是通过全面预算管控信息系统实现的。包括财务预算和材料预算。账务预算是对日常费用及设备修理费的预算,材料预算是对洗煤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的预算。每月月底洗煤厂会根据下月费用支出计划、设备修理计划、物资到货情况分别编制基本费用预算、设备修理费预算和材料预算。同时,可以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生产需要。
(3)预算的执行。编制完账务预算后,洗煤厂才能花费各项费用和领取物资。这样,洗煤厂就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也可以预算为依据,可以监控各作业进展是否顺利、各项作业之间的链接是否有效合理;并通过计量、对比,及时判断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可及时找出产生超常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保证洗煤厂整体目标的完成。
(二)库存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成本控制的基石
(1)ABC库存管理技术。洗煤厂的库存种类繁多且价格不尽相同,有的库存品种不多但价值很高,而有的库存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而库存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对所有库存品种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洗煤厂对库存品种采用了ABC分类管理技术,库存中价值高、进货周期长、重要设备的关键备件、不可替换备件、消耗频率低等物品划为A类,价值中等、进货周期较长、重要设备的可替换备件、一般设备的关键备件、消耗频率较低等物品划为B类,价值低、进货周期短、一般设备的可替换备件、消耗频率高等物品划为C类。类别不同,管理措施也不同,具体如下: 1)A类库存物品的控制――重要材料,重点控制。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它们的库存量,从而降低占用的资金;尽可能慎重、正确地预测其需求量大小;时时关注库存量的变化,提高库存精确度;设立缺货报警点,当库存量降低到报警点时,及时进货;同时注意物品的保管和监控,降低库存过程中的损耗。2)B类库存物品的控制――一般材料、一般控制。B类物品处于A、C类之间。因此,管理方法也介乎A、C类物品的管理方法之间,偏向A类的物品可适当加强管理,偏向C类的物品可适当简化管理;要定期进行盘点,及时补充库存,并适当提高进货数量。3)C类库存物品的控制。C类物品品种繁多,但其所占的资金额却很低,所以增大每次的进货量;库存量保持较高,以免发生缺货现象;简化库存管理手段;避免投入过多的管理力量,以便集中力量管理A类物资。
(2)现代化手段在库存中的应用。邢台矿洗煤厂通过管易通进销存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管理。该软件包括全部库存物品的基础数据、入库出库单据、统计报表、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安全五大模块,同时支持多台电脑联机运行,实现即时数据交流,这就为洗煤厂的库存管理提供了便捷,大大提高了洗煤厂的库存管理水平。供应科通过对采购供应软件进行升级,可以实现在线查询物资编码、供应科的采购过程、到货登记、库存信息、出库统计等功能,这样,就使洗煤厂的计划编制、预算编制、物资领用、库存管理等都更加快捷,也减少了人为失误,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管理的水平。
(三)制度管理――制度是维持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
生产成本的日常控制关键是人员控制。一切的生产活动是由人来操作的,工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认真负责的态度等“软因素”将会对日常生产成本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些又直接受企业的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等因素所影响,因此洗煤厂建立和健全积极、良好的各项制度至关重要。
(1)加强员工的现代成本控制理念,鼓励员工提供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洗煤厂积极创造条件,在制度上保障员工进行的各类成本降低的技术攻关活动,积极听取和采纳在有效控制成本方面员工所进行的“小发明”、“小改革”等合理化建议。
(2)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洗煤厂建立了上层、中层和下层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和责任。设置各级责任中心,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将洗煤厂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各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后逐级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实行分级的归口控制,从而形成上下左右、层层相关、人人负责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3)建立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所有材料计划的编制、财务材料预算的编制、物资出库前均应经过厂领导申请、批准手续,由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层层把关,再次检验其发生的合理性及其数额的高低。这样,就避免了库存的积压和材料的浪费。
(4)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和数据收集整理制度。材料等物品的入库、出库的品种、规格、数量和用途;生产或维修等工时的消耗;员工的出勤;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检验等,均制定了相应格式的原始记录,有关人员认真填写,及时传递,为有效的日常成本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成本控制措施实施的效果
洗煤厂的入洗原煤量增加了24.01%,精煤产量也增加了16.87%,而总的材料费仅仅增长了4.27%,由此可以看出,洗煤厂在保证产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成本的控制是成功的、有效的。但我们不能放松,成本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与不断地创新,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形成系统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作者单位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洗煤厂)
[作者简介:海文慧(1979―),女,河南封邱人,经济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 成本 构成 控制
1.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
1.1人力资源取得的成本
①招募成本。企业为确定所需人才的来源,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广告信息等,吸引所需人才所产生的费用;②选拔成本。企业对应聘人员进行挑选、评价、考核等活动时所发生的成本;③录用成本。企业从应聘人员中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后,将其正式录用为本企业的员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办理录用手续费等;④安置成本。企业将所录用员工安排到所需的岗位上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为安置录用人员时发生的相关管理费用等。
1.2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
①在职期间培训成本。是指企业员工在不脱离本岗位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岗位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培训人员的薪酬、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和在职人员参加学习的资料费、学费等。
②脱产培训成本。根据所选择的培训方式不同,脱产培训成本可分为企业内部脱产培训成本和企业外部脱产培训成本两部分,外部脱产培训成本主要包括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被培训人的薪酬、住宿费、资料费等。
1.3人力资源使用的成本
①维持成本。是为保障员工正常工作或生产的费用,即职工薪酬;②奖励成本。指企业为激励职工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职工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做出的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费用;③调剂成本。是企业为了使职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求,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并吸引外部人才加入本企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探讨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许多企业抱怨缺乏人才,总是迫不得已到社会上高薪聘请人才,但实际上人才就在企业内部。实际上多数企业需要的大多是适用型人才,就是只要符合岗位即可。因此企业在使用人才时应注意:其一,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选才标准,企业在选拔人才上要重能力而不是重学历,以避免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其二,提升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以尽量减少高薪外聘人员数量。
2.2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制定好完善的人力资源计划:通过招募、培训、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其次,完善岗位设置规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硬件要求和任职资格,从而做到所选人员从一开始就能适合企业内各岗位的需要,避免造成额外的费用。再次,建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将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文化融合与渗透,使企业与员工的发展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有效控制替代成本。
2.3加强人才招聘工作。
通常符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规范要求,完全能胜任工作需要的且创新能力强的,均是适用性人才,企业只要合理地使用人才,均能促使已有员工充分发挥潜能,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必须防止对人才的超高使用。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出现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如普通岗位要求高学历人才来担任。高学历者又对薪酬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无谓增加。
2.4合理控制员工培训成本支出。
在做好人才招聘工作的基础上,企业还应重视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首先,企业内部必须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全面的合理的计划,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对企业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做到分门别类,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支出。对于高层的管理者,应进行管理理论、领导能力、拟定决策及高新技术的培训;中层的管理者则应主要进行技术知识以及处事能力的培训;技术类员工要注重培训其对最新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生产技术工人应重视对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
2.5加强沟通,降低成本
一是合理设计薪酬,稳定员工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员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流动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企业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过于快速地流动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企业持续不断的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产生的成本可想而知。要稳定员工队伍,适度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无疑是重要的途径。因此,要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在稳定队伍的同时强化其激励作用。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增强工作合力。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确保公平性。同时,关注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思想动态,降低离职风险和由离职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实现企业预期收益。
结语
总之,控制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总量,即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二是降低人力资源相对成本,即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这样才能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引 言
目前,建筑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工程建设自招投标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摆脱困境,增加收入的需要。目前建筑市场已放开,实行招投标制,并且采用最低价方法中标,要想创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向内部挖潜要效益。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施工企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挑战,要想立足于市场不败之地,就需要施工企业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来,从而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中心,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合理的最低目标成本要求。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局面。
(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对项目进行中间控制,防止发生偏离。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部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容置疑的是只管干活,不管算帐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
(二)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根本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绝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根本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有的虽有但却没有严格执行,因而使项目部的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三)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保管制度不健全。
购买材料无计划的现象比比皆是,采购数量的多少全在于项目经理,其结果必然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由于项目部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购买了大量高价材料。项目部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要多少给多少,致使多发的材料不是浪费扔在工地,就是被工地的人员偷偷卖掉。
(四)施工设备利用率不高,管理混乱。
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不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料就换,无料就等,从而造成设备停用;临时工未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就上岗造成机械非正常损坏,影响施工进度。
(五)施工安排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不能合理地配置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导致窝工浪费;部分工序的施工安排不合理,能够一步完成的,实际进行了二次、三次才完成,造成返工。
(六)合同管理混乱。
大多数项目部没有合同管理的意识,对合同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制
1、落实成本逐级负责制,确保成本目标完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首先要明确责任,即从施工生产到市场营销,从经理到职工,从职能科室到项目部、班组,明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直控责任或相关责任。其次是督促干部,即对各单位资金运用、材料支出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倒排完成分解目标体。为确保实现成本目标,加强成本计划管理,应详细测算缺口因素,包括人员工资、业务费和管理费。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层层分解,倒排计划采取定额包干、超前控制、一包到底。
(二)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要使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除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管理体制以外,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1、把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只有参与生产全过程,搞好全过程的控制,才能产生实际效果。要加强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基础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成本的变化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中。
2、抓成本管理必须全员参与。把控制成本的责任按照各项管理的性质分批落实到各个部门,把成本控制的好坏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使企业的全体职工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3、强化财务管理体制,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成本否决,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摆脱困境,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健全项目部管理制度,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1、确定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和盈亏指标。对每一项中标的工程,在正式开工前,确定该工程项目和分项工程所需的工日、材料、设备数量,同时确定该工程项目和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和间接费用。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工程项目的盈亏指标。
2、实行材料专人管理,统一采购。一方面采用限额领料的办法,防止材料积压和超额。另方面彻底改变以往的零星购货方式,在企业内的所有工程项目,其主要材料包括地材全部实行统一采购的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供应商。
3、按照可控原则控制成本。项目部对施工队和员工,要按照成本的可控原则,分清项目部、施工队和员工对各项成本的责任单价,包括工日单价、材料单价、机械台班单价。要严格执行内部验工计价制度,及时向施工队和员工兑现经济利益。
4、强化安全、质量管理。 项目部要树立安全、质量就是效益的大效益观念。要严格执行对事故责任人员的惩罚制度,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清醒的安全、质量意识。
5、加强合同管理。所有的项目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其他与外单位、个人的经济往来,技术、用工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6、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机制。项目部要结合实际,制定与控制成本有关的规章制定,如材料采购、保管、验收等制度,劳动报酬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验工计价办法等,并建立起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
7、合理配备人力、设备,提高效率:一是根据劳动定额认真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又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二是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同时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
五、结论
以上所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适用方面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建筑企业对生产经营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方法和措施,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与文献:
[1]刘霞.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篇6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通过控制工程直接成本、降低间接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缩短工期及增加预算收入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施工项目 成本控制 有效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生存不变的主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保证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也是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主要控制内容。
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要做到开工前计算出额定材料消耗量,施工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要考虑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且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控制要进行采购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之前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同时还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二、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三、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
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我国目前建安工程质量尚低,因而可以开发的“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四、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
建设工期与项目成本的关系是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五、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篇7
【关键词】公共资源 交易 成本控制 对策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资源”,是指不为个人或企业组织所拥有、社会成员可自由利用的自然资源。从定义上不难看出,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没有“排他性”。本文所指公共资源主要包括政府采购项目、房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等各类建设工程、海域使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探矿权和采矿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公共户外广告经营权、公共空间使用权、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有偿使用等。公共资源交易,是指通过政府专设的交易平台进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及其他事项等方面的集中交易活动。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减少“寻租”行为,有效遏制腐败的滋生。
一、公共资源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操作模式下,公共资源由国家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以行政审批方式配置,以行政权力代替市场机制,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选择,其结果是造成公共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增加,成为腐败易发领域。
(一)公共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能交叉,管办不分
从公共资源涵盖的项目来看,涉及财政、住建、国土、交通、水务、工信、发改等各行政机关,其交易监管涉及到工商、监察、审计等部门。从国家层面来看,各部委在拟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章时,尚属于未全部进行市场经济调控的时期,往往从各部门自身利益出发,以集中更多的行政权力,未就公共资源进行统一之规范管理,导致部门与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管理程序及监管程序各自为阵,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集中管理带了较大的制度限制及阻力。
目前,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含房屋、道路、交通、水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项目的交易管理因其起步较早,国家层面有《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范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加之各级政府对上述项目的交易比较重视,其集中交易推行得比较早,体制比较健全。而其他项目诸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公共空间户外广告经营权、公共空间使用权等项目,依然由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交易或者说是配置,在涉及具体项目的交易操作上,往往采用邀请、谈判等传统的方式确定经营者,交易操作者与监管者集于一体,导致了公共资源不合理利用,也容易滋生腐败。
(二)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力、不到位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机构包括招标公司、设计、勘察、监理、预决算、评估、拍卖、独立审计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组织等。在招投标交易过程中,监管覆盖不全,各中介机构管理混乱、业务不精、乱收费、违规操作,机构之间存在恶意竞争等问题。在公共资源交易中,以下情况时有发生:中介机构与项目的投标人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跨地区从事工程招标活动或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采用行贿、压低费用、给予其他利益或者诋毁他人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编制的招标文件、标底或工程控制造价严重失实;擅自修改已经生效的招标文件;招标工作失误,严重影响其项目的公平竞争或者招标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公共资源交易成本的增加,难以有效地对公共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开发。
二、公共资源交易成本控制的思路和对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资源交易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招标人希望营造出一个买方唯一、卖方竞争的市场,这属于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垄断市场。因此,公共资源交易应从定价机制、制度建设、查处力度等方面形成相关制度,确保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
(一)形成合理科学的招标采购定价机制
招标采购环节中,采购人员最为关注的核心话题就是价格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市场因素、消费者认同的价值、生产成本和战略因素是影响采购人定价决策的主要因素。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上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属于不完全的垄断市场,招标人只有一个,招标采购的数量是固定的。在政府采购中,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被广泛应用。比如说采用通用的价格清单、按需报价、借助单独股价、谈判、拍卖或者反向拍卖、密封投标等方式进行定价。在采购中,难以预先估算出成本时,可采用成本加成合同,即以最终的成本加服务费的方式来确定价格,对于服务费,可以是一个比例,也可以是风险奖金,还可以是固定金额。成本中应包含管理费用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交易双方还可以通过合作来消除不必要成本和低效率行为,从而获得更优的价格和更高的利润,实现“双赢”。
(二)加强制度建设,降低公共资源交易的行政成本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其协调性、科学性、系统性。从一贯的做法来看,改革的位阶高、机构强,推进的速度自然快,推进的效果也就好。各级政府可对本级行政区划内的公共资源范围具体化,拓展已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对范围内的项目,要求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当地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进入进行交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集中统一管理,逐步简化办事环节,减少相对人的往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管办分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负责交易,交易监管则由监察、纪委等监管机构负责,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监管措施一并明确。逐步改变行政机关之间多头监管、职权交叉情形,降低行政监管的成本。
(三)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降低参与者的成本
公共资源交易所涉及的各类中介机构繁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交叉导致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出现缺失、缺位,一些中介机构自身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中介机构在某个地区形成垄断,漫天要价,抬高了公共资源交易参与者的成本。各级政府在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时,应一并对所涉及的中介机构进行规范,引导中介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交易效率
完善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拓展适用对象及范围,逐步公开化、透明化,增强监管部门的参与度,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方便查询及监管。在对各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行实际运作后,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费事项及弹性收费区间,降低投标人的支出,减轻企业负担,让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支出。
(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公共资源交易各方参与者的诚信意识
将已有的各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入到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推行违法行为“黑名单”曝光制度,与各监管部门形成合力,织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信惩戒网络,对交易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引导市场各方主体诚信建设,促使各行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操作规则。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路养护;控制成本;方法措施
1控制公路工程养护成本的意义
1.1促进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公路养护体制也在不断革新,建立完善成本控制体系[1],促进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加强公路养护工程的成本控制,积极发挥公路工程的养护人员的职能,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带动公路关联行业的发展。
1.2节约公路养护成本
由于国家对公路建设投入的使用资金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2],难以把控建设期间各部门可控成本。如完善公路工程养护制度,对于可控成本,控制主动权更大,降低可控成本,利润相对增加。
2公路工程养护中的主要问题
2.1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现阶段我国公路建筑的发展情况,普遍都存在着重视建筑,忽略养护的现象。有些地方的公路建设制度很完善,但是养护工作并不出众,多数地方对待公路养护的概念就是前修后坏[3]。人们对公路养护不够主动积极,长期以来公路养护模式无法形成,在养护方面投入的养护资金也不够。相对于公路建设来说,我国对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全国省干线主要公路在每年的修护资金中投入比例不到10%,部分偏远地区的国道干线或主要公路干线每年平均养护费用不到1万元[4],公路养护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公路养护机械装备不齐全,严重制约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
2.2缺乏专业养护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护工程还没有制定完全独立的成本管理体系,公路建设行业对公路后期养护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公路养护意识,没有形成独立的养护工程成本控制理念[6]。养护工程的工作模式延续了传统陈旧方式,修理保养工程采取包干制,缺乏养护的规范指导,对现金养护概念理解不够统一,执行组织和养护机构不够完善,养护过程和方法不标准,缺乏专业养护技术人员,不符合现阶段公路养护的要求,养护机械设备的应用水平比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公路管理信息系统。
3公路工程养护成本的控制方法
3.1确定公路养护工程两阶段的设计费用需求
在公路建设前期,就应该结合此次公路建设路制定后期公路养护计划,养护工程质量好,出现公路损坏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公路的耐久性就会更好,后期养护难度就会相应减小[7]。对于公路养护总收益和总成本的计算也应该纳入养护计划之中,如表1。两阶段性设计总收益=(第一阶段设计成本+控制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第二阶段设计成本+控制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由表1、表2所显示的数据来看,两阶段设计总收益(TB)的方程式:TB=17.916X-2.7247,R2=0.9999。两阶段设计总成本(TC)的方程式:TC=15.742X+6.058,R2=0.9991。由两组数据所得当总收益=总成本时,即TB=TC,解得X=4.0396×107(元)。当X>4.0396×107时,收益大于成本;当X<4.0396×107时,收益小于成本。
3.2坚持控制成本原则,制定养护计划
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主要分为项目和网级两个方面,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网级路面管理系统来说,应该选择最实惠有效的方案和有限的使用资金来满足系统要求。对于项目路面,在公路建设年度内,用网级系统对养护程序详细分析,按网级分析的程序来安排本年度内的养护步骤。为了节约养护成本,提高公路路况质量,加强对养护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监理工作,及时解决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返工情况,最大化的节约养护工程费用。在加强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进度和费用以及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养护成本最小化。同时,还要做好资料的数据和记录,便于后期养护工程数据作参考和依据。
3.3加强材料费用的管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加之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在公路养护工程也应该适应科技变革的发展趋势,创建施工新技术,开发新材料。材料费是养护工程中的重头,大约是1/2。因此,在材料费用的管理上,更要着重注意。养护原料价格比较高,使用原料上超过原来的预期,原料质量达不到国家应有的标准,原料保管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正是这原因造成养护材料成本极大增加。我们应做好原料预算,控制好原料的使用量。实行限制用料制度,每个工程队上报预计用料,如有超标需上报原因,如有不合理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
3.4加强人工费用的管理
在养护工程中,对人工费用也不可小觑。人员配备不均匀,保养效率低,使用资格不达标准的临时工,都会引发人工浪费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效率,淘汰拖慢整个工程进度的人员,严格遵循离休制度,最大化发挥人员的职能,完成工程目标。
3.5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
在整个养护工程中,施工工具配置预算不合理不科学,导致了有些设备紧需要大量使用,工具维修费组成了施工工具使用不当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使用费用的浪费。严格审计施工工具成本,预期好合理顺序,统一调动施工的工具,随到随用,争取最高地发挥出施工工具的应有功效。保养好施工工具,使施工工具在施工中始终保持最高效率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工具效益。
4结语
我国的养护施工过程在表面上,各个部门不断加强材料提供部门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但是实际上,这种联系是极不稳定的,极不科学的。这种关系始终侵占着成本内控制度[8],导致公路建筑工程财政部门无法了解进入工程管理过程中。在整个工程施工中无法清晰地了解成本目标,耽搁了整个工程的流畅运行。在实际公路养护过程中,还应根据公路养护工程的类别、难易程度做出适当地调整与规划。按照规定对公路进行养护,以保证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作者:刘玉霞 单位:上海远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佳.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在公路养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8):125-125,126.
[2]杨国龙.浅谈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7125-7126.
[3]安建斌.高速公路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性养护对策[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4(4):216-217.
[4]甄敏.公路工程养护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13(21):340,380.
[5]金起,胡从北.浅谈二级公路小修保养养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14-214.
[6]赵健.公路养护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2887.
篇9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现状 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快了城乡各项建设的不断发展,由此推动了路桥施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由传统型逐渐发展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着利益不断下降,成本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所以,为了使建筑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的消耗,进而增加企业整体的投资效益。
一、企业关于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作为路桥施工类型的企业,其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主要结构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该类型企业主要是借助在自行施工的环节以及协作工程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自行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
这主要指的是本企业有效参与至系统工程内部关于人力组织、材料采购、施工机械的进场和退场、工程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工作中。人工成本控制主要是对人工工资以及相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控制。路桥施工中主要的成本费用是施工材料的采购,由于采购的材料类型和数量较多,所以在对其材料费用的管理上比较复杂,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机械的使用费用包括机械台班费、油料费施工现场的材料二次转运的费用、机械操作人员的薪资以及机械进场费用、退场费用等,因此要加强对机械使用费用的成本控制,避免资源的浪费损害企业的利益。
(二)协作工程成本
协作工程成本指的是具体某各项目工程协作指定的合同成本,包括工程项目施工联合协作单项的成本以及分包工程项目关于结算层面的单项成本,前者重点关注的是非联合性质的中标企业,这类型的企业实现中标之后能够把工程内部辅助的单项工程,或者非关键性的单项工程分包给该企业,分包的形式可以是劳务单包或者劳务、材料双包的形式。分包工程结算单项成本主要是针对技术难度高的单项工程,因为其技术性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单纯依靠一个企业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需要联合两个或以上的投标单位进行施工建设。协作工程成本控制是路桥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要对该类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中责任和权利不明
现代企业管理中组织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责权对等原理,企业管理中的责权对等原理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在我国的路桥施工企业中,存在着成本管理的责任不能明确划分和落实的情形,导致企业在效益下降时不能找出问题具体出在哪一环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工程项目质量同成本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成本控制既需要满足确保工程项目达到既定质量要求所需要的费用支出,也要满足企业对成本预算的合理范围。关于质量成本的类型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出现故障消耗的成本费用,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因故返工、停工等导致费用的额外增多;二是企业外部出现故障消耗的成本费用,例如机械设备的损毁赔偿以及保修等;三是质量养护费用;四是质量定期检验费用支出。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企业内部的成本总额会相应的出现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是处于对立的关系。
(三)资金利用的控制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存在的现金保证金的规定让很多企业内部必须承担大量的财务支出,加上路桥施工这类型的建筑市场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就直接增加了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垫资,而有的建设单位避免受到法律职责的追究,在工程项目合法的招标书内关于投标的保证金、预付款的保证金以及履约性保证金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施工单位将资金存人建设单位指定的银行账号中,但是国际惯例中,施工单位不需要将资金打入建设单位制定的银行账户内,只需银行开具保函就可以。因此,建设单位在提招标书中有这样的规定,事实上,这是通过不同方式让施工单位必须垫资的变相规定。另外路桥施工类型的企业基于拥有更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内部流动资金不足的他们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这就直接加剧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和还贷风险。
(四)材料费用控制问题
因为工程施工中对于设备材料的总体支出费用较难评估和控制,因此企业内部的材料总费通常在整个中标价结构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一般在60%--70%左右。因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所以一旦施工中所用材料涨价,材料的价差通常会给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将由建筑工程相应的施工单位自己承担。国际招投标制度管理规定,假如物价上涨的指数5%,超过预期的那部分则由相应的建设单位自己承担。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招投标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对等的条约,对路桥施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成本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制
路桥施工其业务要建立健全内部职责评价体系,针对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即可按照一般性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加以管理,企业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负责经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针对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那么即可按照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分级管理。规模较小路桥施工企业除了需要管控内部管理机关的总费用外,还需对建筑工程的项目所消耗的成本总费加以分级管理,这就包括两大内容:公司直接管理项目的经理部门;责任经理对下属机构加以全面管理。针对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需要做好上述两方面的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该需要注重对分公司不同管理类型的及时划分和管理。所以,企业的项目部门以及分公司需要进行交叉式的分级管理,并且要以总体的工程项目作为管理的主线;公司能够对项目进行直接管理,直接下达相关经济性指标给工程项目,并对经济性相关指标进行分解和调整,以有效划分施工管理的具体成果的归属问题。当路桥施工企业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可以使责任明确显现,如果没有对项目的责任进行划分和管理,工程项目部或者是分公司员工的工作的热情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责权不对应不明确的现象出现。
(二)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路桥施工类型的企业借助技术创新的方式能够将施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全面提高,同时最大程度将施工的工期进行控制,有效减少了因未定期完成工作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当施工工程最终的方案敲定之后,针对施工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成本消耗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的工程进行分级控制,针对方案的评价论证和优选,其中主要包括:施工的技术方案 、施工工艺的设计、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工期等,以此达到施工成本投入最小化的目的。施工企业除了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以外,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质量控制环节应秉承诚信原则,以“双赢”为指导方向和目标,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得到全面的保障,防止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还需平衡好工期同成本两者间的关系,找到最合理的协调点,尽可能地将成本费用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假如施工环节中出现特殊情况,施工企业要反复思考和权衡,保证工程可以按期完工。所以施工企业要相应地选择正确的处理对策,及时挽救因工期延长费用增加对企业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束竣工结算后,施工企业要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将工程狂进行及时的收回,避免业主无故拖欠工程尾款造成延长工期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三)资金、材料费用控制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成本进行准确预测和编制,并计算出实际花费的成本核算,以为会计核算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需对项目成本产生的全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加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路桥企业必须在建筑项目工程实施执行全程将所有的原始数据资料保存完好,各级部门提供有效真实的数据,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成本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及时查找出控制成本的具体对策,促进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
(四)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集团化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同外部环境相关的资金以及物流信息联系紧密,企业应注重对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将其转变为有效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应构建高效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成本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将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及各项活动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五、结束语
路桥施工类型的企业若想要争取更加有利的市场位置,并且不断保持长效发展,必须实现成本管理的不断优化,促进理论管理和实践管理的创新,寻求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仲杰,丰梅梅.论当前路桥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20):120-156
篇10
关键词:施工阶段 成本控制 作用 种类 措施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将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物质形态的工程实体,要把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完备而准确地体现出来,需要大量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投入。因此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作用
1.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限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施工成本目标,有企业下达或目标责任书规定的,也有项目经理自行制定的。但这些成本目标,一般只有一个成本降低率或降低额,即使加以分解,也不过是相对明细的降低指标而已,难以具体落实,以致目标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控制成本的作用。
1.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成本控制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①监督工程收支、实现计划利润。在投标阶段分析的利润仅仅是理论计算而已,只有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监督工程的收支,才能保证计划利润变为现实的利润。
②做好盈亏预测,指导工程实施。根据单位成本增高和降低的情况,对各分部项目的成本增减情况进行计算,不断对工程的最终盈亏做出预测,指导工程实施。
③分析收支情况,调整资金流动。根据工程实施中情况和成本增减的预测,对于流动资金需要的数量和时间进行调整,使流动资金更符合实际,从而可供筹集资金和偿还借贷资金参考。
④积累资料,指导今后投标。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统计资料进行积累并分析单项工程的实际成本,用来验证原来投标计算的正确性。所有这些资料均是十分宝贵的,特别是对该地区继续投标承包新的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种类
施工成本控制的种类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2.1施工目标成本的事先控制
事先控制是通过成本预测和决策,落实降低成本措施,编制目标成本计划而层层展开的。事先控制要求认真做好承包合同分析,在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两算对比基础上,进行各项成本拆分,确定目标成本计划。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施工组织设计的任何一环,无论是工期、质量或技术方案的一个变动都足以影响控制的目标成本。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对合同内容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合同造价分析,建立控制目标。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要以工程合同造价为依据,从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两方面控制项目成本。实际成本控制应包括对主要工料的数量和单价、分包成本和各项费用等影响成本主要因素的控制。其方法通常要求严格按照成本、费用计划和各项消耗定额,对一切生产费用进行随时随地审核,及时制止不合理开支,建立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和费用开支审批制度。同时建立反映出现成本差异的信息反馈体系,随时把成本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目标的差异,反馈给责任部门和个人,及时采取纠正的具体措施。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对照合同结算价的变化,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分析,进一步挖掘降本潜力,落实成本责任制。首先掌握成本的实际情况,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明确是节约还是浪费。其次分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和责任归属。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使实际成本支出符合计划标准的要求。对于计划标准脱离实际的部分,要在下一期计划制定前加以修正。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施工成本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是项目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对建设单位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投资控制,主要通过合同价和减少设计变更来控制实际成本文出,并认真履行合同,以减少或避免施工单位索赔。对施工企业来说,为获得最大利润,所关心的是施工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组织措施
成本管理组织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②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③完善规章制度,从而达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程序化、业务的标准化。为方便计算机存贮和工作还要做到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3.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降低成本的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应作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既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又降低成本的最佳施工方案。在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例如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选择比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先进的施工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
3.3经济措施
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计划成本,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要对各种支出,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应该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和结算工程款的工作。
3.4合同措施
①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项目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在施工项目组织的模式中,有多种合同结构模式。在使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要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
②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合同的条文中应细致地考虑一切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