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的现状和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篇1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陈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

篇2

1我国现在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状况

为了不断改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帮助我国医药行业不断的进步和改进,就需要对目前我国医药集团的营销模式的状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在了解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更好的进步和改革。虽然现在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容乐观的问题,但是在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以最快速度实现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只有首先了解了基础性问题才能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人情现状,结合当下实际的营销模式实现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改革和创新。在对基础性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后能够帮助运营家提出更完美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进而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医药行业的营销策略实现帮助。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整体出现一个向上的趋势,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而没有倒退,这是值得人们所高兴和骄傲的。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也做出相应的改革,并且从改革开放以来从不间断的不同程度的进行创新和进步,这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不断的扩大,而且营销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最初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医药集团销售份额占据整个营销市场的份额只有五分之一而已,然而到现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已经上升到了销售份额的四分之一,并且我国整个的医药集团行业都成为了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一份力量。我国在全球都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医药集团市场营销的竞争力日益增大,我国各个医药集团公司都在努力的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它促进了我国整体的医药行业的进步,在国际上我国医药集团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上升在上升中,其中关于OTC类医药已经在国际中出现超过六千的数量,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中国医药集团仍旧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现在我国医药集团的影响正在经受着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的打击,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在不断的被冲击着,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增强医药集团营销也面对这更加严峻的局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医药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加。外国的一些医药集团和企业正在慢慢的占据中国市场并且不断的压制我国医药集团行业的发展,不断占据我国的医药营销市场,这些导致了我国医药集团所占据的市场医药份额在逐年下降,因此为了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改革和创新赢得市场,就要积极努力的从基层入手进行改革。

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正在慢慢的走向正规,医药营销模式越来越有模有样,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除此之外政府和医药集团企业要积极合作完成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华丽转变和改革,进一步的规范我国医药行业的营销市场和营销模式。在最近这几年我国最先实现了行业的上千数量的改进,随着我国在医药集团营销行业的规范程度不断增加,并且出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管理规范措施,我国的大量规范制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我国医药集团主要的营销模式和改革

市场中药品的营销模式主要分为主要的两部分,包括模式和自主运营营销模式,这从行为人的主体来进行划分的,同样的从营运方式的不同上也可以划分成多种营销模式,其中包括学术营销品牌类形象新闻类营销数据类营销和流通式营销等多种方式。只有将这些营销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和互补互助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首先在医药的推广和介绍上可以运用学术模式实现我国的人们更多的了解一种新兴药品,帮助其快速赢得市场和顾客,提升这种药品的实际竞争力,这种学术类营销模式主要适用一些新研发的不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药品。学术模式营销是一种最新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效能的提升。在临床上一些企业集团新研发的医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食用才能逐步的确定药品的药效和作用,但是这在医药的刚研发阶段是缺乏很多的先是依据的,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对自己的药品通过人性科学学术性的理论型解说向人们解说,使得人们最快的了解这种药品并且信任它。这在新药品的影响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医院中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不仅使得药品在OTC营销中可以通过品牌营销的模式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客户的关注和购买,在医院中进行推广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品牌的手段帮助药品的销售。在社会上最常用的医药OTC,它面向的是更大众化的客户,因此在此类的药品的销售上要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药品营销模式,通过借用品牌的力量达到药品集团更大的经济效益。

3结论

篇3

“多、小、散、乱”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显著特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化企业数量少,市场集中度低。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原料(包括化学原料、中药材)、医药成品(化学药、中药、生化类)、商业流通和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衍生产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

显然,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流通环节,以及最后的终端消费需求,都会进行制度性的重新安排,从而造成产业格局的重新调整。

从相关政策变动情况来看,2006年的医药行业整顿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和药品价格持续整顿上,2007年的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以及终端需求的体制安排。我们认为,在多次治理整顿的综合作用下,医药行业已经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

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变化带来的利益,各环节、各细分行业是冷热不均的,对于某些环节而言可能会是颠覆性的变化。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整体上市场是在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企业的竞争地位会不断强化,并不断受益于这种行业政策的变化。

医改,依然是2008年的关键词1

2007行业在调整中改善

一、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转暖趋势已经确立

由于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发改委对产品降价,2006年,医药行业在走过了行业低潮后,于2007年进入了行业复苏。

从中经网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07年8月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出现了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走高的局面,并且增速在逐步提升,其中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品行业增长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长。这种双高的增长特征为行业全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似乎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需求推动:内需和出口。2007年1-8月份中西药类批发零售商品总额1369.2亿,同比增长25.5%,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医药商品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4%。

受益于医药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都有明显的降低,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盈利状况的改善。

二、2007年:行业在调整,洗牌在延续。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2007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调整对医药行业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影响,是一次制度的重新安排,是对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近期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变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严格了新药的界定标准,以前更改剂型、更改包装、更改规格的方法将不被认定为新药,将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新药与没有创新的药品分离开来。并且对抗肿瘤、艾滋病等四类药物实施特别审批程序。我们认为新办法的实施将极大的激励企业从事原创药物研究的热情,那些真正具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制药企业会从中受益。

2、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开始执行。与老标准不同,新《标准》提高了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软件管理,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新标准将使药品生产的过程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制药企业将会被淘汰,预计产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起,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认证工作全面启动,中药饮片生产行业面临2008年1月1日的GMP认证大限。据目前的统计,全国已注册的11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中,已经通过GMP的只有200多家。而按既定的认证时间表,大限到来,必定会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企业,但对规范中药饮片产业而言,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3、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此次广告整治的重点和目标是:严厉查处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行为;严厉查处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疗效以及医疗广告保证治愈的行为。通过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促使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秩序明显好转。

4、“一品两规”的招标采购。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医院因为采购数量上的限制,基本只能从新药和优质优价的产品里面采购,减少了仿制药的医院生存空间。此办法对于一些以仿制药为主。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质优价产品的小型药企是重大的打击,将会逐渐退出市场,让出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行业将趋向集中。

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的调整都存在根本性的影响,整个行业从研发,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在进行调整,但归结到一个共同表现,就是整个市场在趋向集中,那些具备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

2008年:行业持续景气,需求结构变化

正如前文分析,作为供给端,行业在调整中不断洗牌,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供给结构在发生变化。

但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终端市场却依然保持了旺盛的需求,这种旺盛趋势可能会在2008年进一步强化。我们预计,2008年的医药消费需求不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这种需求结构也会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而出现结构性变化。

2008年医药行业需求终端格局存在几个方面变化趋势:

一、高涨的药品需求拉动医药经济持续增长

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老龄化的改变是拉动药品需求的三大重要因素。

首先,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医药消费需求。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医疗保健支出往往随着收入的增长较先得到满足。我们相信,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会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支出。

相比较而言,农村人均医疗支出的绝对数较低,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三农问题”改革的深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消费需求必将逐步释放出来,将带动占中国人口56%的农村医疗市场规模的扩大。

其次,城镇化会带来用药需求的高涨。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4倍,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扩大城镇人口卫生需求规模。预计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呈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幅有望达到1到1.2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47.5%,将达到1998年世界城镇

化47%的平均水平。

最后,人口老龄化是卫生消费支出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3.2倍,而且老年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会刺激医药支出的增长。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据测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IMS预测,2015年中国医药总费用达到38000亿元,其中药品消费达到11000亿元,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大国。

二、新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虽然具体医保方案尚在讨论中,但基本可以判断,国家会围绕“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继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变化将引起医药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极其深远的变革。

1、新医改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新的医改制度覆盖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这样医保覆盖从原有的仅就业职工范围,扩大到了一般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从而实现了全民医保。

目前全国有80多家城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将要覆盖80%的城镇居民,预计2010年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将新增大约3.5亿人能够享受到城镇居民医保。根据现有的财政补贴方案,我们估计至少每年能新增2000亿的医疗费用供给。

2、新医保制度建设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行业。首先,医疗体系的建设必定要增加大量医疗诊断设备,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对各类型医院的设备配备有了明确要求;而这必将对相关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其次,作为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药分家”原则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作为医院用药药物配送职能将进一步强化,至少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有益的尝试。

三、新医疗改革改变医疗需求结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20%的三级医院占据了80%的医疗资源。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种畸形结构将逐步被纠正。

总体来看,有三种变化趋势:

基层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建设全民医保后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定位在普通病、常见病。

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原二甲等中档医院目前地位尴尬,预计将出现分化: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甲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

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今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能将是诊疗疑难杂症、大病重病和教学研究上,随着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能得到恢复和强化,双向转诊实施后,三甲医院50%以上的门诊患者将被分流。

总体来看,我们预测,随着各级医院职能的转换,未来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但大病、重病患者更加集中,总用药规模不会下降,并且将进一步向专科药(主要专利药、品牌药)集中;而在基层普通病症治疗和预防的职能强化后,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普药、常用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08年上市公司投资主线分析

正如前面的分析,2008年,医药行业持续景气可以预期,随着需求供给结构的变化,各子行业冷热不均。我们认为,在整体看好医药行业的同时,可以从结构性变化中去寻找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2008年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寻找投资主线:

1、关注具有极强的新药开发能力的企业。在第一终端中,尤其三甲高端医院当中,由于用药需求结构的变化,预计专利药、特效药类企业将充分受益,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双鹭药业等;

2、关注普药类公司。“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限价定点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明确了这类普药企业将在未来医改中受益,在第三终端将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双鹤药业、西南药业等;

3、关注中药品牌企业。“医药分家”使得OTC销售显得尤其重要,而在OTC第二终端,品牌依然是决定公司的重要因素,中药品种尤其适合OTC销售模式,关注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

篇4

一中国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规模有限,在国际影响力不足

中国的企业数量可以说是很多的,可是却没有在国际上著名的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有的甚至在几十年,而且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2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仿制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医药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不太重视创新,多以仿制药为主,真正本土创新的药品数量很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使得我们更多的是在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1.3医药行业集中度偏低,流通环节问题较多

在中国,老百姓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由来已久,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流通的环节较多,层层分割利益,到达患者手中的药品自然与生产成本之间产生较大悬殊,从而使得患者对于医药企业暴利的想法层出不穷,实际上问题并不是制药企业的利润多高,而是我们的医药流通领域侵吞了较多的药品利润,与欧洲国家相比,我们的医药行业集中度偏低。

1.4营销手段不当,影响医药企业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外医药企业的冲击,可以说竞争是越来越白热化,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不是从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着手,而是采用不当的营销手段,使得这个原本阳光健康的产业埋上阴影,贿赂医疗人员,花费了大量的营销费用,这个费用最终会转移到药品价格上。

1.5企业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纵观所有的成功企业,少不了科学有效的管理,而中国的本土企业存在着较多的管理问题,任人唯亲、因人设岗,管理松散等等,缺乏高效严谨的管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在辉煌过一段时期后,就在竞争中销声匿迹了。

1.6融资体系不够完善,资金缺乏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更大,想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很小,希望上市融资又收到企业规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风险投资和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数量较少。

1.7药品质量问题不断

在高额的利益诱惑面前,不良企业制造假冒伪劣的药品流向市场,进行销售,严重危急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药品质量不过关,不仅仅影响的是我们的国内市场,更是影响我国药品的出口,使得我国药品的出口量收到严重打击,长此以往,必然也导致医药企业的发展出现问题。

1.8缺乏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意识

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以及专利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民族企业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创造出来的药物可能就因为意识问题而成为企业甚至民族的遗憾,在过去我们就曾吃过这样的亏,对于本来创新成果相对较少的国家而言,这无非是雪上加霜,最后只能自己尝尽心酸和悲哀。

1.9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出口的多为价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原料药、中药材等,但是进口的确实价格昂贵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这样的现状让中国的医药企业还停留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后方,跟着西方的后面走着,真正所谓的国产创新药物基本没有出口的可能。

2.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2.1中国特殊国情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处在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导致了竞争力不足。就创新方面而言,国外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要比我们早几十年,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关注还是比较晚的。

2.2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在做创新药,资金主要还是企业自筹,包括贷款等等,国家能够给予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这样也制约了我们的民族企业自己做研发的动力和激情,如何在政策上给予创新药企业更多的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在未来还是我们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

2.3医药行业的行业特性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新药的研发从前期筛选到最后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般来说,研发一种新药少之几个亿,多则几十亿,可能最终还面临着失败的风险,导致血本无归。

二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1.1人口因素,未来将实现稳步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药品的需求的增长也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强,对于药品的需求量也增加,必将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1.2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国内的医药企业不仅要面对自身以及客观环境的挑战,还将面临来自大型跨国企业的挑战和竞争。

1.3药品价格将趋于合理

为了使得药品的价格更为合理,国家采取了众多的政策和制度来限制药品的药价。在未来,对于药品价格的调控力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强,面对这样的外部政策,不得不说对有些企业的发展还是产生了负面的印象,有些企业甚至因为低廉的利润,面临倒闭的风险。

1.4物流环节更为合理

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导致药品进入消费者的口袋时,已经变得十分昂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中间环节过多,增加了太多的附加费用。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也在考虑如何合理设置物流环节,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等方式,力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让药品以合理的价格合理的流通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1.5医药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更大,竞争力提升

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很多小型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着兼并、重组,甚至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1.6行业更加规范,从业者素质提高

现在从事医药推广销售的人员的进入门槛还是比较低的,相应采取的营销手段也缺乏学术背景支持,将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将实行学术推广的话,对于推广人员的要求必然会大幅度提升。

2.促进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2.1加强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医药行业因其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是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应从多方面着手,鼓励企业多参与创新项目,给予更多的税收支持以及项目管理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2加大医药人才建设和培养

可以说,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推动我们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我们必须多渠道多途径共同努力,为我们的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相应标准,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国家近些年陆陆续续颁布了许多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保证药品在研究、生产、销售各个领域的安全与规范,也加快了我们国家的药品走向世界的步伐。

2.4 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战略,培养竞争力

我们的民族企业要加强融资渠道,获得政府和外界合作单位更多的支持,采取与科研单位联合、整体吸收、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科研队。

2.5多开展与国际国内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多与国际上优秀的医药企业交流,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才能够扬长避短,少走弯路,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我们的本土医药企业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和交流。

2.6加快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发展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除了对于基层医疗药品的需求增加,同时还会促使企业更重视创新,还能有效改变现在的以药养医的现状,降低了药品的价格,透明化药品价格,有利于医药企业正当经营,良性竞争,促进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2.7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即使有非常好的产品,可能也无法避免被淘汰的风险。我们的本土医药企业在未来,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8加快推进医药企业的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

实行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及创新药品的审批制度,真正严把源头关,政府在源头上把好关,科学使用和配合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相信我们的企业机构会更合理,资源的利用率也会相应提高。

2.9加强营销手段的规范化和多样化,全力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目前,我们的医药企业的营销手段还是比较有限,整体学术水平不高,要促进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我们就必须使得我们的营销手段逐步规范化和多样化,我们的企业应该更多思考合理合法有效的营销手段,加强客户管理和品牌建设,真正建设起来属于中国的走上世界的百年老字号企业。

2.10充分发挥中药产业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中药资源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努力改变我国中药产品因为质量或者工艺不达标,无法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的尴尬,我们应该加强中药的研究,提高国内的中药标准,与国际药品标准一致,真正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拳头产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医改;制药企业;兼并

新医改后我国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政策层面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制药企业通过违规违法的暗箱操作来维持并增加销售的方法越来越难以维系,新医改政策对药品的成本和价格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更为严峻地考验。

在制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制药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是今后的主要格局,这是与制药行业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致的。在欧美发达国家制药行业在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与我国当前的情况基本类似。例如,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2000多家制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减少到800多家,到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500家左右,而到1998年只剩下300家[1]。如2002年-2006年间,美国辉瑞公司购并法玛西亚公司,诺华公司收购了斯洛文尼亚的LEK,赛诺菲-希乐宝公司收购了安万特公司,美国辉瑞收购了Esperion和澳大利亚的CSL动物保健品公司,TEVA公司收购了Sicor,德国拜耳公司收购了瑞士罗氏大众药品部,瑞士诺华公司收购了加拿大的Sabex和丹麦的Durascan,诺华公司收购了德国赫素公司,美国雅来制药收购广州佛山宝康顺药业等等。诺华等公司明确提出将通过收购兼并中国制药企业的方法,来拓展中国非专利药市场。辉瑞收购法玛西亚不仅获得了几个重磅炸弹同时为该公司在北欧及意大利地区打开局面。2000 年辉瑞公司与Warner- Lambert 的成功兼并使辉瑞公司迅速跃升为全球制药企业的先锋力量[2]。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基本现状表现为产能过剩、高分散度,加之我国政府逐渐放宽了对企业间兼并活动的政策性限制,放松外汇管制,因此并购活动势必会增强。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制药企业的重组将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这是与制药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相符的,在这种趋势下,首先主要进行的将是大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这是由大企业为满足资源性互补的需要,从自身的战略意图考虑,与具备互补性资源的大企业进行重组,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其次是中小型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进行的兼并与重组,目的是为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的医药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增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国有体制改革步伐,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但与全球医药巨头的并购行为相比,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刚刚起步,目前多数企业的并购行为似乎更像一种单纯的投资,这样就增大了医药行业潜在的风险性,后并购时代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谈谈医药并购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的利好形势:

1.提高医药行业的集中度

据统计,2004年我国医药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约4700家,其中大型企业仅占约1.2%,一般销售额都只在10-20亿元之间,全国医药前10强只占国内市场约25%的份额,还没有一家医药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可见,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是非常低的。医药并购是提高整个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2.增强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医药企业通过并购,使资金、人才、技术迅速靠拢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无疑增强了国内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如太极集团收购西南药业、桐君阁,即补充了其西药领域业务的不足,又增添了销售终端网络;太太药业通过并购健康药业、喜悦实业、丽珠集团等,即拓宽了公司在保健品市场的经营领域,又发展了处方药市场,为其从单纯的保健食品企业转型到多元化制药企业奠定了基础。据公开数据显示,并购重组类医药公司的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传统制药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上升的速度快。

3.推动国有体制改革步伐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加快改革的重点就是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我国医药行业在政府的推动及企业的努力下,经过国有股划转、直接收购、间接收购、强制收购、要约收购、管理层收购及外资收购等各种并购形式,使得国有资本之间强强联合、民营资本及外资资本进入国有股份,我国医药行业以国有企业占主要比重的经济结构体系已经得到了改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股减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4.促进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

2011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9.4%,高于整体工业企业27.2%的增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低于工业企业25.3%的增速(剔除原料药后,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3%、24%)[3]。如此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吸引了各种外资企业进入,早在1980年就有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随后外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施贵宝、辉瑞、强生、罗氏、杨森、百特、先灵葆雅等外资企业名称人们早就耳熟能详。香港华润出资3亿余元控股东阿阿胶集团,和记中药投资牵手北京同仁堂,美国博士伦并购正大福瑞达……一系列外资企业开始进军国内医药市场。同时国内优秀企业也开始往国内市场扩张,实施跨国并购,如国有医药企业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51%股份,直接投入日本市场。并购市场上境外资本的进入与境内资本的对外扩张加强了我国医药行业与国外市场的接触,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不断与国际接轨。

可见,并购给我国医药行业开辟了利好的局势,拉开了我国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序幕,但同时遗留了一系列折并购后遗症,加大了市场风险。

对于中国医药企业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并购之后的诸多整合问题。既包括企业文化整合、人事整合,也包括被并购企业经营政策的调整,制度、运行系统与经营的整合等等。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在全球医药界并购案中,重组成功被市场认可、业绩迅速上升的企业只有近30%,还有70%左右的并购,企业重组后销售、利润和原来差不多、没有变化或不如原来。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介绍:目前我国的医药并购仅仅处于抢占资源阶段,尚没有哪家企业拿出一套完整的整合方案,预计现有的并购整合要到3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才能评判并购决策的对与错。并购战略失误的教训在我国部分企业前期的并购案件之中也已有所体现。如2003年,北京双鹤药业收购湖北恒康,但是在资产重组设立时,由于股东湖北省医药公司入资不到位和挪用双鹤资产,造成巨额计提损失,之后11月昆山子公司因涉嫌生产“问题药”被药监局查封停产。双鹤药业2003年业绩严重受挫,这也使得双鹤之前迅速扩张留下来的资产和管理问题彻底暴露。这样的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对于还比较脆弱的国内医药企业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总之,我国医药行业并购开辟了医药市场的新局面,从多方面都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发展,同时应看到并购并不能促进每个医药企业不断强大,存在的风险性也是非常巨大的,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理性地进行并购,并且应特别注意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并购是整合的开始,整合是并购的延续。通过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制药企业并购将会越来越普遍,规模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篇6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国内外学术界对供应链管理已形成成熟的理论定义,在包括制造业、教育产业等组织的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国教育界学者也将相关概念引入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念,马永红、刘恋[1]提出将供应链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并对其形成的多链结构和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和研究;纪旭、刘一宁[2]对如何构建教育供应链提出了较为详实的步骤;郭跃、陶晶[3]创新性地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吴会江[4]分析了以高校为核心的人才供应链结构图,提出高校人才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和生产制造企业相似,因此高等教育供应链是天然存在的。与一般企业供应链的相关节点和流程相比,高等教育供应链在宏观形式上与之也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见图4)。

2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1药学类高等教育供应链前端和终端的运行机制不同

与高等教育供应链相似,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教育供应链也主要是由招生、培养、就业3大节点构成,这3大节点在当前体制下有截然不同的运行机制。招生节点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体,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的整体需求出发,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招生人数,即确定采购指标及数量。培养节点主要是由学校统领,药学院结合药学类专业特点,拟定培养方案,承担各专业的主要教学培养任务。培养方案在新生入校前提前制定,是决定产品生产质量的环节。就业节点作为高等教育供应链终端,是将培养的药学类大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以满足人才需求,即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此环节主要是以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对比以上3个节点的运行机制可以看出:供应链前端的招生环节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形式为主导,而终端的双向选择模式则明显以灵活的市场经济为主导。当前端出现偏差时,后果却由终端的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市场共同承担。显而易见,前后两端不同的运行机制使其无法协调,也难以兼顾,从而使得供应链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

2.2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是“推动式供应链”

推动式供应链指的是供应链的运行方式主要是由产品供给方推动进行,而不是需求方拉动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时生产制造企业自然选择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管理运营。而当产品供大于求时,由于推动式供应链无法把握市场需求而导致产销脱节,进而导致库存增加,部分产品滞销。在高等教育供应链中,药学类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即产量和产品结构)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学生进入生产环节前提前预估的,由于学生培养教育周期过长(4年),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调整频率客观存在滞后于医药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变化速度的情况。最终,医药行业用人单位被动接受顺应供应链教育培养的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尽管毕业生源数量众多,但和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完全契合,出现供求矛盾。这种单纯前端指向后端的推动式的供应链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些许无奈,招聘的人员不能完全符合单位需要“拿来就用”,还需增加额外人力、财力进行再培训(二次加工),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单位甚至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对待供应量较大的毕业生源,从而造成因“人才与岗位的不匹配”而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

2.3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

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等主体。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高等院校在对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作用巨大。然而分析现状,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核心、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供应链各节点完美合作的协调机制。在招生节点上,学校虽然也会参考近几年药学类专业就业率做毕业生就业分析,但是缺少对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未能沿着供应链向上游较为精确地推断出合理的招生规模和专业培养模式,以尽量减少人才库存,缩小人才需求结构性偏差。例如,2003年、2004年恰逢高校扩招迅猛增长期,曾经出现每年药学类招生超过1000人的情况,而当这些大学生面临毕业时本就压力巨大,又恰逢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医药行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和冲击,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双重压力。在培养节点上,各专业培养方案必须在学生入学前制定完成,学生入学后即实施,客观地存在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情况,医药人才“生产”周期明显长于其他普通产品,一届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往往以最终的就业率定高低。产品质量信息反馈不够及时迅速,沟通渠道较少,不够畅通连贯。另外,学生家庭及个人往往因为缺乏与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在选择接受何种教育、获得何种教育经历方面盲目片面,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以契合市场需求,适应培养模式。例如,药学专业对学生理科基础要求较高,尤其是化学相关学科,而有些理科生擅长物理,化学成绩一般,在专业学习上就会由于对专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学好本专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一般甚至较差,在就业环节被市场淘汰。目前,高校逐步开展针对高中生进行的招生咨询、针对入学后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及面试技巧培训等,但如果不加强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灵活机动的统筹协作,仅立足于学生这一节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3结论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流通;应用前景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edicine industry, medicine field also introduc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commerce has in all walks of lif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present the future business trends, but in 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a lot of change, medical e-commerce holds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China's e-commerce and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lk abou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n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商务活动。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相关信息的传播,以促进和达成医药类商品的交易,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医药流通中,药品品种繁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为了高效、高标准地完成医药的招标采购任务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操作程序的合理公平和有效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应用于医药流通的集中性和广泛性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体制改革,并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进行改革,这为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它与现代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根本上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用户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医药行业引进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医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医药流通方式,可以对医药流通中的物流链、价值链进行整合,对产品、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降低医药流通的成本,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这也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中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不断向前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

(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与阻力并存。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过严,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但这个压力一定程度上是促使医药流通企业变革经营模式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在动力。

(二)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医药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和影响小,业务类型单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

(三)医药流通网络分散。医药流通网络相互独立,信息流、资金流等不能有效集成,导致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医药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提高医药流通速度的作用。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从发展现状况看,在法律规范上的状况趋于完善,国家药品监管局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有所松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同时可以自主地开展药品电子商务;在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很多医药企业只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内部却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统一管理,尽管有些实现了资源的管理,但计算机水平还很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产业化发展水平整体来说偏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实施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流通体制的一项改革,在未来的日子里,医药电子商务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经营模式转变和医药流通行业产业格局发生重组的最大的推动剂,会促使整个医药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非处方药、处方药和原料药三个方面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一)非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进行判断,并决定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相对于处方药,更能显示出其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和愿望比较敏捷。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处方药的市场得到不断扩大,国家对非处方药流通的相关政策监管也不是很严格,药监部门对非处方药的监管和对一般消费品的监管有接近性。由于非处方药所具有的消费者自主选择性使得其在网上交易更能突出优势性,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网上药店都是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流通的主要流通模式,只要网上药店得到大力发展,那么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流通就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电子商务在非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开立处方后才能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我国,处方药主要是从医院的药房中进行出售,国家药品监管局对这类药的管理也较严格,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并且凭处方来销售处方药。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用网上药店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医改政策的推动,为网上销售处方药提供了可能。网上药店销售处方药与电子处方密切相关,电子处方指的是执业医师开立的以电子形式为主的处方,其具有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低差错率和高效率的特点,同时,电子处方还实现了网上存档,这样就能够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方面的工作,虽然目前电子处方仅仅限于在医院内使用,但在未来,电子处方完全有可能实现在网上药店使用。从这些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属于生产资料商品,它的销售特点是直接面向生产厂家且客户数量较少,交易和采购成本高,为降低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商务和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电子商务行业和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同时也有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要不断开拓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达到更好地为国家、企业或个人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4)

篇8

 

一、全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 2014 年的 5.9 亿增长至 2018 年的 6.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8.7%,老龄化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告,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已达 13,24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16,39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目前的规模较小,2019 年为 2,864 亿美元。然而,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生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预计到 2024 年达到 4,5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 IQVIA的数据,2019-2023年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7%,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预计相对较低,甚至将出现负增长。在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其药品消费支出将保持快速增长,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在治疗领域方面。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2018年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预计到2023年其仍将是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其中肿瘤和糖尿病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1400-1500亿美元、1150-1250亿美元,而糖尿病也将是未来五年全球医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治疗领域之一。

在原研药与仿制药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陆续上市将使得药品价格逐步降低,仿制药以极小的开支解决了绝大多数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仿制药在世界各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11月非品牌仿制药的处方量在全部处方中的占比为85.5%,但销售额占比仅为118%,可见仿制药对于降低临床药品开支的重要性。由于部分药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专利到期后一直难有仿制药获批,因此,为推动高难度药品的仿制,促进市场竟争,降低药品价格,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制定了旨在加快仿制药研发上市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FDA提高了仿制药审评流程的效率和可预见性,并先后了多个特定仿制药物的开发指南,专门建立了难仿药物的沟通机制,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国内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2010年的 19,980.3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7,998.30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

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已从 2014 年的 11,2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15,334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1%。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 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 2023 年增长至 21,326 亿元。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32,004 亿元(按中标价计)。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组成。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从 2014 年的 1,167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2 亿元,预计到2023 年增长至 6,357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4%和 19.4%,远超化学药与中药市场增速。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原因如下:

(1)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 2014 年的 10.1%(1.38 亿人)提高到 2018 年的 11.9%(1.67 亿人)。通常,老年人的整体代谢 水平和免疫能力会逐渐下降,致使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等,从而导致长期用药、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高昂支出。就此而言,中国人口 老龄化将显著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

(2)可支配收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 5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从 2015年的人民币 21,966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人民币 30,733 元,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这将极大提高患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此外,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如 2017 版的医保目录丰富了医保报销药物的种类,同时引入价格谈判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8年将部分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这些改善对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和健康意识水平提高 有积极的影响。

篇9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实为婚姻生活中的一句俗话罢了,他的意思是指恋爱三年为期,能走过三年结为伴侣的不多。结婚后夫妻之间相处到了七年就会有一场感情的劫难,这是一次家庭感情危机的考验,这个考验是婚姻中的“”,一旦成功,婚姻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劳燕分飞。可见此“痒”之可怕,它是一道坎,是决胜成功与否的关键。相比较“痛”则感觉较为痛快、干脆,可以重头再来。“痒”在字典上解释为“轻微的痛”,但是真正得过瘙痒症的人才知道,“痒”之痛胜于断指之痛。正如我的这位同事所讲,在医药行业内工作了十几年,随着目前医药行业的营销环境的骤变,市场竞争激烈且不断加剧,欲离开却又不甘心,并且对新行业不甚了解和有把握;继续熬下去,又不甘于现状,此为“痒”之苦,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该如何摆脱和正确地待营销工作中的“痛”与“痒”呢?所谓此“痛”可以理解为明确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此“痒”可以理解为只知道困惑却不太清楚造成的原因,需要我们通过总结和分析、剖析去弄清原因。“痛”、“痒”都需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痛、痒”之道体现了总结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正确判断和总结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以此为镜,明鉴今后工作的目标和策略。

2003年是中国的医药营销市场环境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烈动荡和变革时期,中国医药营销开始由传统的以管理为本的营销模式开始向以提高整体企业营销系统效率和协同执行能力的经营为主的营销模式转变。竞争的方式和营销的模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回顾和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成功和失败,市场变化的状况。有太多的感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痛痒共享”!让我们暂时告别那些飘在空中、不痛不痒的理论,直接搔痒止痛,痛快一回吧。 医药营销之“痛”

回顾2003年真是多事之秋的一年,我们的医药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和苦涩,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医药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朗。医药营销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学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总结归纳起来,2003年中主要对医药营销市场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此为营销之“痛”:

一、 医药行业自身状况对医药营销的影响:

1、针对制药企业――市场竞争依然严峻。

这些年通过国家药监局针对制药生产企业GMP认证和国药准子文号换发等举措,并没有改变目前医药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据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通过GMP认证使原有六千多家制药企业降低到三千多家,但又有新批建立的两千多家制药企业。而这些新的制药企业有许多是刚刚涉足医药行业的,原因是他们从其他行业看医药行业觉得利润丰厚,他们都是在其他行业累计了巨大的资金实力,尤其是近些年从原始资本累计雄厚的房地产等获利丰厚的行业进军医药行业的太多太多。山东有一家是做太阳能原材料的企业,行业内产品几乎处在垄断地位,几年来累计资金相当雄厚。其在山东投资了一家新药厂,仅药厂投资就在1亿元以上,由于营销上的欠缺,一直举步为艰,由于资金实力的强大,前期的损失未伤及其元气,目前通过高薪聘请医药质询团队,情况在逐步缓解。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与原有的制药企业不在一个水平的竞争平台上,给现有的已经投入了巨大资金进行GMP改造的企业来说,就是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在从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虽然新审批建立的药厂需要新药的支撑,但是也许从市场获得利润的产品与市场上同类品种多,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入手。因此,目前的医药行业营销环境的相同产品重复率相当高,尤其表现在普药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我们的消费者也趋于同质化,这样必然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产品过剩时期,产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品牌就是在产品严重过剩时期人们最后选择的理由之一。另一个角度看,资金实力的拥有对于对付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2、针对医药流通企业――物流概念引发巨额投资风险

我们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是从这样的基础走过来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等。通过几年来国家GSP认证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医药流通市场相对规范化、正规化。新的医药流通格局正在形成,一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在形成并在不断壮大,而2003年医药流通市场却出现了另一种潮流,就是各地医药流通企业纷纷青睐于大型医药物流公司,这是继连锁药店后医药领域中出现的又一股烧钱热潮,在全国各地,北京医药、广州医药、上海医药、重庆医药、太极集团、武汉同济堂等各路诸候,都在或已经开始筹措资金上马区域性物流中心,其投资一般都在1亿元以上。重庆医药股份在四川建立的四川和平医药公司仅从德国引进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就花费2500万元。而一些中型医药流通企业也在为建立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准备。大采购,大配送,大仓储,大调拨、大投入是否真正能够在当前这个微利时代换来合理的回报?现在的医药行业已经不是以前的医药市场,利润高,赚钱容易。目前整体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下降,配套成本却在增加。人均效率降低,人员出现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的现象。在与全国年销售量排名前几位的一大型医药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交流中了解到,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步,拼上老本也得上,不进则退吗。他们对医药流通领域内的激烈竞争还不是最担心的,他们认为凭自己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在该领域中站稳脚跟还是有信心的,其实最让他们心里最担心的是从其他行业带着雄厚资金进入医药行业的门外汉,拿着钱烧得你个半死就退出,刚打完胜仗的你还没有缓过气,接着又来一位门外汉进入,再烧你个半死。如此反复,自己再有实力也难逃一劫。这也是目前巨额资金投入到大型医药物流公司潜在的最大的危险。如何分清当前市场状况,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泡沫。在此营销环境变化最为激烈之际,看清局势,保存自己的经济实力,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同时降低市场投资风险。同时加强医药流通企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强强联合,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稳定。这才是医药流通企业在目前状况下的合理选择。例如,日前重庆太极集团医药商业这一块正在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进行区域间的合作,为区域间强强联合树立了一个典范。

3、针对医药零售药店――平价药房降价风暴愈演愈烈。

2003年的平价风波在全国是愈演愈烈,药品平价旋风正在继续席卷广州、上海、重庆等诸多省会城市,大家匆忙开始价格战,谁能直接从厂家拿到更便宜更低价格的药品,谁就能打出药品的更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一味比价格谁更低,却忽略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日前报道说,浙江地区平价药房打出一元钱的感冒药和一元钱的抗生素却遭遇难堪。又有传来刚开几个月的平价大药房匆匆关门的消息。如南京的开心大药房的草草收场,南京宝丰大药房的濒临关门等等。我认为零售药店的竞争,将由目前单纯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发展为质量、服务、品牌等更高层次的竞争。譬如,非常大药房即将推出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起步价从0.5元开始送起,长年定期为慢性病患者开设健康讲座,为长期购药者定期回访、设立健康档案等。

另一个角度来看,平价药房的兴起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消费者所受渠道为中心的营销正逐步在减弱,越来越多的平价药房为获得更加便宜的产品进货价格,必须考虑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随着厂家产品在这些平价药房为代表的群体中销售量的提升,市场环境会促使生产企业逐步重视和考虑与他们合作的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交流。产品进入终端渠道链的缩短是药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市场格局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培育,中国未来的渠道模式来看,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会逐步向以产品和产品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化。

二、 重大自然灾害对医药营销的影响作用:

上半年流行性传染病“非典”席卷全国,除与“非典”相关的药品销售有所增长外,其他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额,因那段时间医院和药店客流量的明显减少而销售量下降。对部分类别药品销售的影响因行政原因,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尤其是解热镇痛类药品。例如在部分地区如浙江、福建等省份感冒类药品纷纷下柜,当时患者在购买时还必须需凭医生处方。“非典”和“非典后”的社会现象改变了人民群众日常卫生习惯,例如,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预防流感意识增强;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纠正人们用药的盲目性,加强人们用药科普教育等等,对药品尤其是消费者可以更多自主选择的OTC类药品的销售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非典”出现打破了许多制药企业全年的营销计划和品种结构的推广工作。在“非典”初期出现与“非典”相关产品的供不应求和“非典”后产品的严重过剩。在全年营销费用投放上,许多企业将上半年的销售政策和推广费用集中用在“非典”后的下半年使用,使下半年的医药市场竞争异常火爆激烈,尤其表现在感冒药的销售上。 医药营销之“痒”

2003年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倍感郁闷和困惑,此为营销之“痒”。下面列举三个比较突出的困惑在此分析。

一、 制药企业营销队伍和营销系统理解力和执行力的困惑。

目前制药企业的营销已经是企业整体营销系统的运转和协同的结果,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与销售部门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协调性,营销部门与公司领导层思路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营销管理人员和其营销队伍的主管能动性和实时创新性,同时增强各级营销人员对公司策略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当今的营销时代,已经不是过去机会造就企业的年代。以前领导一帮人,冲上去,干什么能成什么,市场环境也相对简单,外界影响也少。营销队伍的士气也因胜利而持续高涨。而现在的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外界影响因素瞬息万变,营销策略和方案很难十全十美。很容易因执行过程中的毫厘之差导致失之千里。解决的方法核心有三条。1、加强营销过程的管理而不是结果的管理,即实现营销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注重不同特点的营销区域进行区别对待。同时加强营销活动的监督、反馈和及时纠正、处理的对应机制。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之间和内部与外部的沟通渠道。3、提高营销系统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素质。

二、 各种医药营销模式的并存给医药市场销售带来不同影响的困惑。

当前的医药销售已经发展到几种营销模式并存的时代。各种营销模式相互影响、作用使营销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例如,大包形式的产品对销售各级渠道促销力度的灵活度对公司自身营销队伍相对固定促销力度的负面冲击。各种营销模式在员工工作激情,营销管理成本,销售队伍的维系,公司稳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利弊。如何选择?视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各有利弊。医药营销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能顺利启动和成长的关键。根据公司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现状,对产品发展的期望程度,公司发展的速度要求,综合各项因素选择切实可行的销售模式。例如,如果企业资金比较雄厚,又有一批管理素质过硬的干部,上层组织框架比较健全和开放,可以选择厂家直接建立营销队伍,在公司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自主经营,控制营销中一切环节,递进式的发展,最终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资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对差,营销企划水平低,可选择招商、制的销售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金和销售网络,推广启动市场速度快,企业风险小,初期绝对利润高,资金周转快。

三、 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革使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更能吸引消费者倍感困惑。

这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在以药店终端为销售窗口的药品时,主要是OTC药品等。目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商业讯息不断丰富,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接受来之社会环境中的信息量太大,营销环境的变化已经让我们的消费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的获得产品讯息,产生冲动购买,产品打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我们的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在成长,那种一上广告,人们就蜂拥而至购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在众多信息(产品的各种宣传形式中)中在辨别、在思考、在犹豫、在斟酌。从而导致从产品宣传、说服、教育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过程加长,难度增加。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讯息时代的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也给我们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消费者处在对产品信息辨别能力差的时候,对事物判断能力不准的时候,在消费者心目中取得具有一定信任度的人员的劝导和引导消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药店营业员的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产品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以产品和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药营销“痛痒”之道

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还有很多很多,如何消除医药营销之“痛痒”,方法和办法也很多。万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要看清事情之缘由,认真分析和总结,消除此“痛痒”之病症是可以做到的。就2003年医药行业之风风雨雨,无数变革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如何对策?答案是该止痛就止痛,该止痒就止痒。总体原则是,以静止动,保存和积累实力,瞅准时机,抓住机会,铸成成就。

篇10

关键词:汇率变化 药外贸 口影响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汇率是影响国际贸易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分析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汇率浮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体现在另个方面,首先是对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的影响,其次是对于、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而医药的对外贸易和外贸企业同样也受到了人民币汇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出口汇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许多对外贸易公司的结算方式是美元,而人民币汇率发生浮动对外贸企业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在汇率浮动较小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对汇率的变化并不是很担心,他们更担心的还是订单的多少。另外一部分企业表示,汇率浮动会对其工作造成影响,因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客户从下订单到发货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汇率发生变化,但付款只能以某个时段的汇率为准。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利润空间会降低,而让客户另付因汇率变化而造成的差价,那是不实际也不可能的,最后只能由公司承担。对于汇率浮动所带来的风险,大部分企业采取适合自己的避险措施,例如:定期更新价格、事先与外商商定汇率等等。而企业愿意看到的汇率相对稳定,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小。

二、出口汇率对医药出口的影响

总体来看,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欧美经济萎靡不振,需求量下降,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其次,我国医药行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产品的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而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升,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中国医药行业面对着巨大挑战。但在巨大的压力下,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在稳步的增长。

(一)到影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2013年初医药产品出口增长了10.27%,出口均价上涨1.06%。总体呈上升趋势,重要是其中增长最大的,为24%左右。医疗器械和西药类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虽然医药行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欧美需求不大,中国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竞争日益加剧,出口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价格的上涨幅度,利润空间不大。所以对于医药行业也是巨大的挑战。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其中亚洲出口额最大,而新兴市场增幅也超过了15%,有良好的增长趋势。医药贸易过程中,对于北美市场,采用价格策略,通过增长价格来拉动增长。对于欧洲,则是运用降低价格,提高销量来增加销售额。另外就是新兴市场,其中中东和东盟市场的进口价格有50%-60%的涨幅,从而体现出了在亚洲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比例快于欧元对美元的升值比例,因此,对于欧洲市场来说,人民币是贬值的,因此,促进了我国对于欧洲的出口经济。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对已我国贸易会有负面的影响,但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会缓冲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经济的影响。另外,我国出口的国家并不单一,出口总额在有升有降的过程中,出口贸易不会出现急剧的波动。

(二)原料药的影响 我国药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劳动力低等特点,中国在成本和规模上一直占有优势。我国政府也不断的鼓励原料药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所以我国的原料药出口有很好的国际市场。但是世界经济低迷与人民币的不断增值,也对医药原料药出口造成了影响。首先国际买家的资金紧张,购买力下降。其次人民币一直在不断的升值,对原料药的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使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减少。另外,来自欧美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医药原料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尽快采取手段使医药原料药出口保持平稳上升的状态。

三、出口汇率对医药企业的影响

我国医药对外贸易一直发挥着其优势,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下,受全球经济萧条,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国内劳动力和资源不断紧缺,和人民币持续增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医药出口贸易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外贸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医药外贸在面对各种挑战的同时也是我国少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行业之一。

(一)国内低端药品出口价格难以大幅度上涨,只能不断的增加出口数量 我国医药企业在不断的加快转型的步伐,国内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更注重高端市场的开发与研究。一改在往日的只依靠中低端药品占领国际市场。另外许多国际型的企业不断的向中国输入人才和技术,加快了中国企业不断转型的速度。

(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降低、人民币汇率走势难以预测等因素影响 医药外贸订单往小额化和短期化发展,企业利润逐渐降低。订单的小额化和短期化可以降低在贸易过程中经济形势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国内的通货膨胀以及劳动力、原材料等的成本增高,我国的医药外贸企业的发展状况依然令人堪忧。

四、结语

虽然我国医药对外贸易保持着持续的增长,但也不可忽略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变动对其造成的影响。我们应努力的发挥我国医药贸易的优势,在多变的世界经济中寻求更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梅.王英.赵静.我国国家级医药出口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