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教育技术 卫生信息 医学物理 数字医院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fun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ba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 design requirements, training 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health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and Shanghai thinks the BoXueYuan health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joined to create "a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raining ba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base;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al of building a "digital hospital simulation (training base), "the program, and "Analog Digital Hospital (training base), "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pecific Described.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Physics; Digital Hospital
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3、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医院的未来向着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方向发展,正如人体的神经网络系统一样,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也包括3个部分:“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个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可视化医疗”的医疗信息系统,它是电子病历系统的终极形态,其内涵是数字化、多视角与可视化。目标是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医院。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采用了信息技术现代化,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挖掘数字化资源,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信息技术课程在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源。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能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宽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人机智能交流来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探究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能熟练地进行文字的录入;掌握文件的创建、编辑和保存;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查询,获取数字化的知识。在运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
(一)注重信息技术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少、教师占课等情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和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鼓励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的资源,给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字化的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开放性的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数字化资源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意识,并学会运用数字化信息解决各种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丰富的实践教学来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时,学校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并定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让教师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及时反馈
篇3
引言
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不同单位所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进步,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在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档案信息化和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今后需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从而更好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促进档案工作水平提高,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的应用,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对档案工作有效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1.概念。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在档案工作的应用而出现的,它指的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将纸质文件、声像资料,系统组成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并建立检索目录,方便对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其建设路径是将纸质档案扫描并存储于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料传输的网络化,方便信息资料共享,更好满足用户需要。
2.特征。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一种重要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不仅节约档案信息的存储空间,方便资料查询,还大大方便对信息资料的检索和存储,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能强化档案信息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方便对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加工,让读者更为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而在档案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视野下审视档案工作的不足
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不足。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存在不足,网上档案信息内容缺乏,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较少,难以满足用户需要。一些网站即使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但只给出目录,读者无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制约其价值充分发挥,这是今后需改进和完善的内容。
2.档案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由于电子信息资源具有可读写行的特征,人为对信息资源做了修改,并且修改后没有做出任何记录。导致信息化处理后的档案信息与原始资料不符合,失去真实性,难以有效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3.档案信息安全性问题突出。信息化之后的档案资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互联网会面临来自各方的攻击,黑客、网络病毒等都会侵入电脑程序,拦截重要的数据资料,或者遭到病毒攻击,导致档案信息资料丢失,影响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采用杀毒软件或其他防病毒攻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编号、存档、查询等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能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做好资料编号及存储工作,能建立数据库和索引目录,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同时还要明确档案工作流程,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
三、基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档案工作策略
为应对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1.重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在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网站,录入档案信息资料,方便人们获取相关信息。在建立网站的同时,还要重视网站维护与管理,构建检索目录,方便读者查询和获取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发,推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和需要。
2.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还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要借鉴已有的网络建设成果,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应用系统,为档案信息的归档、接收、保管和利用创造条件。完善档案检索目录、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严格按规定办事,不得随意修改档案信息资源,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做好档案管理的每项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真实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3.采用技术对策,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对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为保障数据库和网站安全,要重视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包括防火墙技术、访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止黑客攻击和非法访问,避免档案信息资源丢失,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信息备份工作,避免信息资料丢失而影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4.注重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要注重引进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采用现场授课、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促进他们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能更好顺应档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技能。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遵循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流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更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5.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规范各项工作。制定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标准,坚持规范和统一原则,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对档案信息进行归档,使数字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都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更好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需要。另外还要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更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篇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也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教育模式也从传统教育逐步转化为数字化教育。在这种形势下,数字化资源也成为一种先进且高效的学习资源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合理应用。
一、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的,但他们只是将其作为娱乐项目,并没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也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在促进课堂趣味性提升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讲解“信息的概念”相关内容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对信息的基本概念、获取及传输的方式、对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正式教W前,教师可以将广告或新闻联播等视频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基础上,使其意识到信息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接着让学生思考,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信息,其发挥出了何种作用等。学生听后纷纷进行交流与探讨,并表示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二、借助数字化资源的智能化及灵活性,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师以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主要采取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单纯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或教师讲解的步骤展开操作练习,对教师过于依赖,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培养。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的智能化及灵活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及发挥的空间。例如,在开展有关“网页知识”的教学时,由于存在比较多的知识点,因此,在结束网页的规划、布局及设计等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从所学知识出发,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网站。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一些风格不同的网站作为例子,如QQ、微信等一类的社交网站,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等,给学生以启发。待学生确定好网站的类型后,还可以让他们思考网页上需要放什么内容以及网站所需内容的收集途径等,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来。
三、加大针对性教学的开展力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数字化资源包含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对课堂教学容量进行有效扩充,并摆脱传统书本文字的限制。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数字化资源的便利性及丰富性进行充分利用,并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及能力为依据,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高。例如,在开展有关“Word页面的设计”教学时,有的学生在课外便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了解,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这类信息,此时,教师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出发,那么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向其提供不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根据既定的计划展开教学与训练;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通过计算机端向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更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与知识,并淘汰掉一批老旧的技术与知识。纸质材料由于自身的滞后性,无法实现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学生学习的是过时的知识。而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借助其及时更新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时效性。例如,在广州信息技术教科书这一版本的教材中,关于Adobe Flash软件版本就相对比较老旧,与最新版本的功能插件、界面等有所不同。教师通过应用数字化资源,便可将新版本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还可获得最新的理念及技术,确保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对前端信息技术知识充分掌握。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紧跟潮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数字化资源合理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信息丰富性、及时性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其创新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
1 电力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
1.1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依托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继电保护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用电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用电信息、现代化的电力监控管理,实现用户用电的最优化,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设备的最适运行。
1.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电力自动化实现了很多以往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它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实现功能化大众化的功能模块。第一,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在线升级,远程升级,仅仅需要把设备联网,形成一个系统即可。第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UI界面非常和谐,用户一目了然,小学文化就可以看懂操作,而且是开源代码,可以让各地开发商进行开发,支持多种语言,便于在全世界范围推广。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在之前的很多供电事故发生后,和谐供电,供电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电力自动化系统融合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整个电力系统数字化,实现了实时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它有一个总控台,在总控室里面,管理员可以随时了解整个电力设备的运行,如果发生故障或者事故,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报警,这样就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只需要总控室里面有一个技术员值班,就可以掌控全局,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力自动化系统现在正在起步阶段,想要真正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更多的把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进来。
3 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 变电站的自动化
以往的变电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人工监控,现在变电站自动化让智能设备代替了人工,增加了变电站的监控能力,从而确保了变电站的高效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把整个变电站变成一个数字化的整体,变电站目前普遍使用智能设备IED,它把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演化成数字,每一个点的故障信息都会转化成数字,通过UI界面进行传导,让技术员一看就清楚明白。电子信息技术的关键就是智能化,数字化,方便化,开放化,当电子信息和变电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实现了变电站的实时监控,智能反应,智能操作,智能控制,通过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转化和传递,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得以相互协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简化了二次接线的操作,它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电力生产现代化,是电网调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3.2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南方电网调度等级依次可分为县级电网调度、市级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大区域电网调度、国家电网调度五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整体组件很多,主要由主机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平台、主要工作站和下级电网调度等组成,安装起来比较复杂。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其主站系统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方便电网调控人员对电网的控制和操作控制,保证其处于安全稳定的高效运行状态。
4 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未来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简称IT,它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各种技术的统称。它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工具进行设计、开发、安装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所以它也经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商业领域里面,美国ITAA(信息技术协会)把信息技术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围绕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各种可视化、多媒体化的开发和研究。这个领域包括网络管理、网络开发、软件开发和安装、计算机硬件升级、计划管理等等学科。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构架。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管理和技术。管理成分包括: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则。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
4.1 人性化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其设计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但是以人为本仍然是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必须着重考虑到的因素。在这个互联网普遍的时代,电力系统能很好的融合计算机、控制、通讯和电力设备,再加上操作和操作界面的人性化,使得电力工作变得更加的轻便,同时能让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简便及经济的操作运行。
4.2 智能化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可有效整合电力自动化系统内的信息资讯,能够做到实时监控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发生,并对其进行自动分析和预警等,甚至可以在事故发生后自主进行控制和恢复。
为了方便所有人,可以建立一个对电力各系统能自主进行网络保护和控制、突况能够自发紧急控制、各区域稳定控制的综合防控系统,并能够简便进行恢复和列解的系统控制,同步信息到同一个网络控制平台,从而可以做到金及控制一体化,安全而又简便的操作。
4.3 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集通信、信息、管理和决策数字一体化,主要实现其运行的准确有效、安全快速和实时状态。对采集处理并充分的分析利用后所得的综合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分区处理,规范和统一其电网数据库,使运行、维护、管理、勘测等各个环节都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库,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新产业化、即插即用、智能可视化。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其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4.4 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
这是一个被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设备所普及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产品都或多或少的携带着电子处理功能,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也不会例外,然而相对于那些微型电子产品来说,应用起来比较复杂的电力系统虽然已经融入了很多的微型电子产品应用,却由于微型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发生死机等不定性状况。如果实现了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系统的兼容的话,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5 结束语
随着全球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趋向于人性化、智能化、互动化和数字化。从我国对于高新科技领域的投资增长趋势以及对于智能电网的组建工作的关注程度来看,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基础,信息技术成为了科技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带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和完善智能电网的组建,进一步推动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势必会实现其信息智能操作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华.电力自动化工程管理创新与应用[J].河南科技,2014(2).
[2]王怀喜.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资讯,2009(1).
篇6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也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人以人教版模块六《实验化学》的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1.1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化学实验视野
《实验化学》模块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在教材中设置了“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等栏目,介绍了古往今来的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国内外有关绿色化学工艺方面的最新成果、光谱分析发展简介等。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内容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的话,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化学与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
1.2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回顾相关的实验知识
模块六《实验化学》是在必修课程和其他各模块的实验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高中阶段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计算机中教师预设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也可在课前将相关知识改编成一些小题目输入电脑,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甚至可以是模拟操作题。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予以点评;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1.3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展开专题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也已进入课堂,在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化学”模块提出了9个化学专题实验研究,每个专题都包含有“拓展研究”、“问题与讨论”等栏目,对于其中的一些开放性的探究实验,如“市售Vc片相关性质的研究”、“日常洗涤或消毒用品的相关研究”,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协作探究。
1.4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入数字化实验
数字化实验是以计算机及传感器为核心器件的实验体系。《实验化学》在“科学视野”中首次介绍了应用传感和数码技术研究实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尤其是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拓展了实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兴趣。
2. 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根据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入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实验教学中,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近三年的假期培训及最近的实验对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2.1 课件式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
示例:《实验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中,“保证实验安全”等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课件式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播放一些国内外的实验或生产事故的录像,引出问题“安全是实验的先决条件,如何预防实验伤害事故的发生”。然后,让学生从试剂、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尾气处理等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将课件中已有的相关内容播放给学生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安全完成化学实验所必备的条件。最后,教师让学生将一些易错、易忽略的基本操作进行实战演练。
策略: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资源制成课件,并在课堂上演示课件内容。课件设计的重点在于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难点和盲区。如: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将“现象”放大;做微型实验时,可利用投影设备将“现象”放大;对于严重污染、较危险或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可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或播放录像;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等。
2.2 数字化实验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
示例:《实验化学》中,实验3—4“酸碱滴定曲线的测绘”可以让学生利用pH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和记录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的数据,并用计算机将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画出相应的滴定曲线。
策略: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方法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等传感设备进行实验,解决传统化学实验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转移至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等环节,以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能力上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3 探究式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
示例:《实验化学》第四单元中,实验4—5“综合实验设计实践”等内容可采用信息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大致的研究方向,如“气体的喷泉实验装置设计”、“巧用Y型管进行微型实验设计”、“巧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实验仪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将研究的课题进一步明确、细化,并且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对课题的大小、可行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每个研究小组按照计划分工合作,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在通过理论的检验论证后进行实验检验。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形成知识,最终形成实验成果。
篇7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动化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电站、电力线路、用电设备联系在一起组成的统一整体。总的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不外乎两大部分: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发电过程的自动检测和控制,自动调度,系统和设备的自动安全保护以及信息的自动传输等。根据具体的发电配电过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电厂综合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等多个方面,并实现分层分级管理。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负载终端设备变得多样化,电力系统这张网络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分布广阔,由各自独立的发电站、变电站、输配电网络、配电网络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具体体现在电压和频率上面,使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管理能力更加高效有力,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及目前的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控制单元、运行单元和以太网等。控制单元主要是对发电厂的变送器、电气量、开关量等自动的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执行。
1.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优化和重组,对变电站的整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常用的有变压器设备的在线自动检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变压器连接着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只有时时刻刻随时关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供电的质量和稳定性。变压器的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指能实时检测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设备,随时全面掌握供电状态,根据显示数据的变化能快速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从而控制电力故障的发生。智能控制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能够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1.3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就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实时进行数据的检测和采集,通过数据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调节,来满足用户的需要。常用的有柔流电系统和灵活交流技术,新型监测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柔流电系统简称FACTS,是指将电力电子装置应用到输电系统中的重要位置,调整和控制电压和相位差等主要的参数。灵活交流技术简称DFACTS,主要用于配电系统,由于用户对电力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配电网系统和用户中都采用电子远程控制,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 自动化新技术在当前电力系统检修、维护中的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维护模式从最早的定时检修、定时轮修,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状态维护。状态检修改变了以往定时检修的模式,是一种基于设备实时状态分析的检修模式,改变了以往方式固化、目的性不强的检修模式。设备状态分析基于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参数建模而来,通过对性能、参数的分析得出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结果,根据设备状况分析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检修、何时进行检修。状态检修不仅为适时检修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持,使设备检修工作可以更加主动、准确的进行,还节约了设备检修、维护的成本。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可以发展某一电力系统的状态检修,即根据该系统内各个电力设备(如电网内各电厂的发电机组)的状态分析,科学、合理的安排检修时间,避免电力系统内因设备检修引起的电力缺口,以及因系统电力缺口较大使得某些该进行检修的设备得不到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用于电力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为微机实时保护系统,随着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微机实时保护系统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时对微机进行自动保护,以防止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装置要符合电力系统对于实时、安全稳定和扩展的特点。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3.1 视觉信息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1)视觉信息技术
通过视觉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与分析多个图像,使电力系统中的遥视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无人操作与在线监控是视觉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视觉信息技术,可实施对移动物体实时监控。若在监控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运用该视觉信息技术可以进行自动提醒与识别。此外,通过视觉信息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在线的监测,例如对断路器的开合状态进行在线监控等。
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运用该技术可以将电力系统控制室内的仪表与现场的自动化仪表有效地连接起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现场总线技术的运用,能将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功能进行分散,并将前置控制计算机安装电力系统各控制装置的底层,从而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监控与调节,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3.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GPRS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该技术也称GIS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向电力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地理信息管理以及维护的平台。在电力系统中,空间资源规划以及配电系统是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GPRS技术是一种无线分组业务
在电力系统中,GPR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缺陷,实现电力系统对远程抄表以及低压配电监控的需要。在远程抄表中,GPRS技术的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远程抄表系统中,采取GPRS技术,可以把电表实时采集的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同时,在位于偏远地区的变电站中,采用GPRS技术,可对电表的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地读取,自动远程控制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且自动维护电站的设备,从而达到了有效节省电力系统的成本的目的。电力系统低压配电中,GPRS技术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的配电较为分散且配电数量庞大,因此对低压配电设备的性价要求非常高,优质的低压配电设备才能满足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的需求。采用GPRS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低压配电设备的数据,进行实时地采集、监控以及分析,并进行准确的数据传输,从而满足了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实现现代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首要目标,电力系统还应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多的考验。面对现在的形势,我们不仅要看到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更要看到使命和责任。
篇8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
高校会计信息全面数字化升级是现今大势所趋的必然方向,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1.高效的成本控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异常迅速,规模不断扩张,大量的资金往来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的会计手段是根本无法管理其错综复杂的资金流,更重要的是低效的工作能力就要求配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平衡,必然使得内部控制的成本不断累加。控制成本是衡量个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首要指标,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说来,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数字化满足了高效的成本控制的需求。下面以收学费这一项为例分析其操作模式:在这种复杂多样的参数下,高校利用数字化平台设立多个端口统一信息管理,在校网端口学生可以填写相关的报到信息,贷款情况,是否自带卧具等相关内容;在宿管端口采集每个学生的住宿信息和相关的收费标准;在教务处端口选课中心汇总学生的专业学费信息,上学年选课学分与重修学分;在助学贷款办端口统计已经审批通过的学生信息。以每个学生的学号为KEY,综合各个端口信息,汇总到计财处收费系统中。计财处收费平台通过银行托收端口对匹配学号的用户自动实行收费扣款。教务处端口对反馈的已结清学费的学号自动开通本学期的选课功能。学生在校网端口可以对相关情况实时查询。这种高校数字网全面有效的数据传递,不仅大量地节约了运作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快捷,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优化。
2.降低会计风险
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的出现,将不相容职责恰当分离,可以避免单独一个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也可以避免两个或多人合伙串通舞弊,大大降低了会计风险,保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实现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系统操作模式如下:师生可以在校网的财务平台登录填报相关的报销信息,打印网络确认书附发票凭证交于财务处。财务处审核人员从网络中转入对应确认书信息,核准发票,生成会计凭证(如有误退回,反馈拒绝理由)。复核人员对会计凭证信息确认无误后,交于出纳支付,同时在财务平台上显示此会计信息供项目负责人核对。这种数字化会计信息模式下,业务处理过程可以在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下几乎同时完成,避免了手工会计下业务处理分部门单独封闭运作,使串通舞弊的难度加大,降低了串通舞弊的概率,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二、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1.授权控制风险
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授权方式潜伏着巨大的控制风险。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由发生到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其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由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有关人员签章,方可办理。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虽不高,但可有效地防止作弊。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隐患。
2.程序漏洞风险
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有可能使同一种差错反复发生在电算化会计、网络财务平台上。因此,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质量。一旦这些应用程序中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便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毕竟,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所知有限,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漏洞。这样在专业人员找到或墙上这些程序漏洞之前,系统便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3.网络安全风险
高校的网络系统,会因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网络通讯出现问题而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同时,在网络环境下,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各院办、研究所、学生信息系统等信息交换,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紊乱;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在各个校区学院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总之,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网络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
4.信息存储安全风险
高校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存储与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磁、光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是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同时磁、光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同时,大量的数据需要储存更新,对服务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空间容量不足,处理能力缓慢,应急存储失败等,这直接影响到整个财务平台的反应速度。
三、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完善方案
1.加强授权用户身份安全性
授权用户登录时,除一般的口令外,应增加新的加密措施。高校的普通查询用户以刷校园卡和输密码双重认证的方式登入,防止他人盗用项目经费。一般高校财务操作人员登入时需要通过指纹识别系统,这样可以确保操作人员是本人或本人允许的。财务复核等高级权限人员不但要求通过指纹识别登入,而且在复核凭证时还要使用私人的电子签章确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篡改和作弊的可能性。同时,管理员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因人事等原因变动职务的应及时修改权限和密码,防止产生操作漏洞。这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必要的一步。
2.程序安全的远程监控
高校的程序系统是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需求而设计的,所以缺乏多次多量的测试工序,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所以要求维护端需要设置程序远程监控,能够及时地掌握问题的现场状态,并能查询数据库异常信息,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同时,高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实际运行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对操作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操作人可以通过远程平台直接和程序员交流,反映问题的情况,建议如何新设功能,不断更新程序以满足新的操作需求。
3.高校网络一体化安全模式
建立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安全管理,同时对网络设备和大型服务器有专门的场地和管理人员,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和人为破坏。依靠数字化校园的网络中心,建立符合会计信息安全的网络模式,专网专用,独立IP设置,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建立更安全的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网络的维护与安全由校网中心,财务处和系统开发商三方联合管理,建立更兼容统一的安全模式。
4.双服务器存储构架
面对高校大量会计信息存储的难题,设想使用双服务器存储构架,这样可以更安全,更高速地处理数据库信息。主服务器上负责保存原始数据,助理服务器上备份本年信息。在提取修改数据时,如果是当年信息就默认路径为助理服务器,这样可以把工作分摊开,提高处理效率。如果一台服务器损坏停止运行,另一台服务器会强行备份数据,自动重构和恢复系统,不影响正常的财务操作系统。在校网骨干节点上设立镜像服务器,可以让普通的查询用户更高速地获得自己的经费信息,同时不影响财务处内部操作系统的处理速度。
5.制定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组织日常财务工作的行为基础,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有力保证。依照管理制度,各项财务负责人能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操作员能划清工作权限,相关人员能了解所承担相关责任,实现分工清晰,操作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能督促财务人员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在行为上执行工作标准,可以全面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建立校领导带头的领导班子,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适时参与制度的完善构建,使制度更全面,更有效力。
四、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发展新思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校的布局也将全球化,统一化。那将来财务信息也必然全数字化。所有的票据将扫描成电子版(或许将来票据都是电子票据),存储于电子凭证的附件上。财务操作流程也将是全数字化,经办人根据规范模板生成电子凭证,将发生的费用票据数字上传到附件,保存提交项目负责人电子签章,院系部门电子公章,然后发送到校财务预约网。财务审核人员提取信息,在线核对附件票据真实性,确认凭证信息正确性,复核人员电子签章,然后提交到支付端口银行打款,经办人收到款项无误后点击确认收款。各个学院的经费项目提交预算,下拨分成,执行预算都将更加方便,明确,清晰;学生的收费情况,办理休学,转学,退学等手续也全面数字化等等。
全数字化信息下,高校会计工作将更安全,更准确,更快捷,促使内部控制更加科学严谨。同时,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审计,数字化监控等多样综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都将全面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杰张凯:会计电算化教程[M].华南理上大学出版社,2006.2.
[2] 朱荣思:内部控制评价[J].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定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4年第1期.
篇9
1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特征分析
病案信息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也是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这些信息是患者在医院看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病案资产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
1.1实用性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进行病案管理,满足相关科室的工作需要为主要目的,采用成熟的、可靠的信息技术,为医院病历的管理和统计、查询、分析提供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真实准确记录每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信息,而且还要求能提炼有用的信息为医院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医疗质量控制、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1.2便捷性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使用者的特点,设计出合适使用者的友好界面,应满足用户的舒适性、操作方便性、视觉效果舒服等需求。医院每天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数量多,导致录入数据量大,特别是病历内容多而复杂,对录入顺序、逻辑关系、清晰度、等方面要求高。
1.3安全性 病案文档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病案的保管和借阅复印都有严格的规定。系统应对不同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权限,按照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权限对病案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提高医院病案管理水平、病案利用率,为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详尽数据和便捷。通过与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使信息共享和集成更加充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医院数字化管理提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2 数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2.1系统可行性 系统可行性指的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建立、运营、管理的手段,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医疗、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向医务工作者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和准确的统计分析结果、减少病案管理人员工作量是它的主要任务。可根据医院的行政制度建立相关体系。
2.2技术可行性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为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语言设计方面有PHP、ASP等基于web技术的技术,在应用程序方面有VB、PowerBuilder等技术,这些作为开发语言具有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特点,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具有可视图形界面的,同时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交互式开发工具;在数据库方面,SQLServer数据库可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3实现可行性 首先,在人力资源上,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经过医院高层研究讨论决定的,所以决策层是一致支持的。支持层面主要是广大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因为这个系统上线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量,为工作提供便利。执行者主要是相关科室的熟悉业务人员,在休息与物质奖励上都有补助。
其次,在经济控制上,经济上由于有高层会议决定开发此系统,而此系统可以节约资源,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是节约资金。所以从资金层面上来说不是问题,一定会满足系统开发时的各种合理资金需求。
3 数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1系统首页模块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首页是一个综合功能模块,在HIS中的不同信息点在这一基础上生成、采集、集成,实现临床工作站、病案管理、财务管理资源共享,告别了多部门重复劳动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由入院登记处录入,临床信息如门急诊诊断、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编码、并发症、手术操作名称及编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由临床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录入;疾病编码、手术编码等由病案管理员审核、修改并录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信息从HIS中直接读入病案首页。首页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加强逻辑校验、自动生成功能以保证首页信息高精确性。
3.2动态浏览模块 住院医疗动态自动生成患者的入院时间、入院科室、入院病区、出院时间、出院病区等完全实现在HIS上自动采集生成,避免了人为录入产生的误差,在设计上采用表格形式,自动生成浏览窗口,并加入打印功能。
3.3自定义统计模块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除设置了常用的若干种医疗数量、质量统计报表外,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自定义统计项目和报表格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采用设计语言构建输入标签,连接数据库生成专用表格,便于后期的调取统计。
3.4档案扫描录入模块 医院的工作中对病案处理第一手资料多为纸质档案,采用翻拍方式对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在不拆分纸质病案原件的前提下,通过数码摄相机拍摄方式将纸质病案数字化,同时生成彩色和黑白两种病案图像,彩色图像用于阅读,黑白图像用于打印。既完好再现了纸质病案原貌,又保持了病案的原始性,还避免了拆分病案过程中容易造成病案资料丢失的现象。
3.5数字化病案检索模块 病案首页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检索条件,可以单一条件检索,也可以组合条件检索;组合条件检索各项目取值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或者"或"并且"的逻辑关系,可以完全满足千变万化的检索需求。
3.6数字化病案阅读模块 在数字化病案检索和阅读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科研、病例随访、病案质控等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科研、随访、质控的需要,自定义模版并摘录所需数据,首页上已有的数据直接加入,首页上没有的数据自定义项目名称和项目表达式后对照病案图像进行摘录。摘录完毕后系统自动生成表格,可供导出。
3.7信息安全模块 针对患者的信息保密是医院的义务,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的阅读、下载和打印的权利,特殊情况由病案管理员进行审批,以保证数字化病案使用得既方便又安全。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病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全面了解病案管理的状况。针对病案的数据管理进行集成整合,其价值不仅在于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数据处理、数据协同、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将复杂的工作流程清晰化、线程化,还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事务协作和有效管理,推动了病案资源利用和高效管理。
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D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25-01
前言
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效,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而且电子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各国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1]。深入开展现代化技术研究,可为其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从根本上推进国家现代化繁荣和发展。
1.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相关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以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而实现获取电子信息、处理数据,集电子设备设计、开发、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当前,网络时代迅速发展背景之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大量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例如通讯、交通、军事等等领域,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2]。
2.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重要意义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发展步伐较快,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其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但真正属于我过核心技术的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与国外企业相互合作,导致与我国在技术上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技术自主产权,长久以往,如果合作一旦停止,我国多个行业将会停滞不前,造成巨大损失,影响甚远。因此,深入开展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逐步发展形成现代化技术发展体系,拥有自主技术产权,才能促使电子信息工程实现长远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为此,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1)经费不足:虽然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但由于相关部门由于意识上的不足,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依然不够重视,导致投入经费有限,严重阻碍了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发展。(2)缺乏创新:近年,虽然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也抑制处在持续完善的过程当中。但部分核心技术依然需要依赖国外,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这些都成为了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3)发展趋势良好: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还需要依赖国外,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较为薄弱,但从总体发展看趋势良好。因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已经受到了各界的认可,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努力克服经费不足、加强创新力度等问题基础上,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4]。
4.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对策
4.1 积极获取政府更多政策扶持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要想获得更好、更加长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因此,必须要促使争取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因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以促使融资起到更加宽阔,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工程发展基金,促使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政府还应该要制定各种优惠发展政策,在数字电视、互联网应用、各种信息软件以及电影推广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逐渐发展形成一套完善技术体系并拥有技术自主产权,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更多领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便利[5]。
4.2 加强电子产品改革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
加强电子产品改革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是关键是电子信息工程得以更好发展的前提保证。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电子产品方面加大改革,积极创新,与工业制造业企业相互合作,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的体系,促使我国在现代化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促使电子产品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并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等行业加大培育,实现技术不断创新、最终达到增强电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目的, 从根本上来满足现代化对企业技术要求。
4.3 提高保护技术自主产权意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需要拥有技术自主产权。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过保护技术自主产权意识较低,而且自主研发力度较为薄弱,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少之又少,对国外企业存在极大的依赖性,非常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充分意识到技术自主产权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技术自主产权意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紧跟国际步伐,留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动态,并不断学习、借鉴。同时,对投资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方面除了需要加强对电子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普及产权知识,在产权法的保障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国在保护技术自主产权意识,维护电信信息创造者的创造激情和利益[6]。
4.4 不断优化企业环境,加强现代技术人才培养
企业之间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发展人才是企业得以站稳脚跟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电子信息工程来是走在社会前端的行业,发展迅速,要想获取更长远的发展,就势必需要更多创新型技术人才加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优化环境,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人才提供更加广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氛围,不断拓展培养出一支技术骨干队伍,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和创造潜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不断与国际先进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派遣人员前往学习,在彼此的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认识到我国与他国的差距,借鉴优秀技术文化成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文化交流。同时,鼓励大量的海外人员回国发展,参与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中,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支持,达到减少甚至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
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电子信息在各个领域当中发出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应该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对于企业来说,除了需要积极获取政府更多政策扶持、加强电子产品改革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之外,还需要提高保护技术自主产权意识,加大自主研发力,不断优化企业环境,加强现代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合理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增强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康海娥.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保证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23(12):990-993.
[2] 吴华.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33):224-227.
[3] 刘能源.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05):88-90.
[4] 姜雷,雷鸣.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27(50):111-1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