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技术数字化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数字化技术;有效应用

一、把数字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的意义

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作为方式和理念与科学“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将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反馈、互动等环节均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调整与反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观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在技术中学习变为应用技术学习。

二、数字技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运用策略

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中面对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怎样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把这些资源有效、及时捕捉,并转化为数字资源整合于日常的科学探究学习中呢?怎样应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呢?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数字技术日益丰富的环境下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我通过自己的一些教育实践,来浅议一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策略:

(一)新观念,新技术,新方式

1.翻转课堂。变革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科学学习的时空限制,让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自己掌控学习的主题、顺序、时间、次数等,又能在线获得同伴、网络、教师等的支持。学生在《地球的表面》的探究学习中,尝试采用“谷歌地球”(GoogleEarth)软件,让学生通过卫星定位的GoogleEarth软件可以轻松的寻找到自己的家园、学校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搜寻探究的过程中清晰的认识到这些地点的地形地貌,使学生在“地球表面”的探究活动中有着满满的惊奇与惊喜,充分感受到数字技术手段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2.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学习。尝试依托网络探究性学习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计划并确立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研究他们已经选择的主题。设计他们自己的研究情境,利用数字设备开展自己的活动、记录并上传研究资源,教师扮演资源提供者、合作探究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骨骼》的教学中,采用开发的“骨骼”APP软件,学生利用IPAD不仅可以立体的旋转、翻转骨骼模型,还可以有着充满乐趣的骨骼拼图小游戏,并能将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IPAD截图上传到“智慧课堂”的资源库中,通过相互的评价,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正确的认识骨骼、了解骨骼。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的倾情演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呼唤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缺一不可,只有熟练掌握数字设置的操作,才能让数字技术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工具,自主创新研究科学问题,提升科学素养。学生在《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探究活动中,虽然学生已经会在IPAD中使用心率测量APP软件,但最终长传到智慧课堂资源库中的数据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原来是学生在利用APP软件测量心率的探究中手指所放的位置有差异:完全盖住IPAD灯光的所得数据相对准确,而没完全盖住IPAD灯光的所得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三)数字化技术在科学教学环节中应做到恰到好处

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实现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还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照“适时、适度”的原则,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1.适时原则。“适时”就是指多煤体的使用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使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数字化环境要用在“精彩”之处,是这节课的亮点,点睛之笔。学生探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字化环境,让学生亲眼目睹“花钟”的有趣、神奇,让学生看到平时根本见不到的动植物,改变日照对它们产生的影响,使得学生获取那些原本无法获取的感性知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有着积极作用,达到变难为易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2.适度原则。“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用则弃,数字化环境和设备不是“装饰”课堂的新装,而是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控制好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特效的容量和节奏,防止信息量过大而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是万能的,有些实践性体验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虚拟的永远比不上真实的。数字化技术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必须自主动手实验操作的一些内容,比如《认识液体》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六杯液体中,判断出纯净水、盐水、糖水、酒精、食醋、酱油。只有通过“一看、二闻、三尝”的方式,才能真实掌握不同液体的性质:色、味、形。这些信息必须让学生亲身感受,才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电子白板 学习兴趣 考试评价 师生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工具为教学过程中展示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巧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呢?根据平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摸索,我谈谈感受。

一、巧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电子白板把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图画、美妙的音乐和精美的图像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巧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把平时认为非常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形象化与生活化,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讲到比较数的大小时,假如我们用数字进行比较,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一幅萝卜园的情景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萝卜园拔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带大家去萝卜园拔萝卜,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吗?下面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小白兔和小灰兔拔萝卜的情景,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白兔说:“小灰兔,我比你拔得萝卜多。”小灰兔说:“不对,我比你拔得萝卜多。”两人争吵不休,教师说:“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到底谁拔得萝卜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把两人拔的萝卜一个对一个地进行排列,就把多少比出来了,此时再用多媒体出示排列图,这样学生很有兴趣地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

二、巧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往往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白板的情景演示功能,将动与静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角的认识这一章节时,电子白板中的数学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锥形和圆形等,当我们展示这些图形时可以和学生说:“我们在这些图上能够找到角吗?”角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一时难以理解角的概念,但我们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展示动态效果,分别和学生介绍哪些是角,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工具画角,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角板、火柴盒等实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角的概念,让抽象的东西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形象,这时候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巧用电子白板教学,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巧用用电子白板进行考试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用各种各样繁琐的考试巩固教学效果,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不仅阅卷工作的工作量较大,而且考试后的试卷讲评及反馈工作更是让师生感到十分头痛。电子白板的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彻底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布置给学生的数学题目通过在线实时考试系统发到学生的电脑上,不像传统的纸质试卷发放浪费课堂时间。在上交试卷时,学生只要用鼠标按下提交就能教试卷了,改变了以往学生乱哄哄地交试卷的现象。批改试卷更有效率,在线实时考试系统会自动批改试卷,这样就省下了老师大量阅卷时间,老师可以利用时间给学生分析讲解更多的题目。

四、巧用电子白板开展师生互动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资源;激发学习思维;优化课堂结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远程教育的全面普及,一些地区的学生、教师也开始接触到远程信息教育;也开始尝试到远程教育给教学带来的方便与优势;学生与教师也开始使用远程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现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美国心理学害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色、形、声、光,将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更为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可使课题导入更吸引人,精彩的开端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开始,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动机。设置悬念,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教材、使之图文并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可使我们达到教材直观,学生想学。教具动态,学生愿学的效果。

1,教材新授更直观

现代化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图形的旋转,使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化抽象为直观,图形的动态弥补了教材的缺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高。这样实现了课堂与现实的相融,宏观与微观的相融,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2,演示功能更突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联想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有时,这样的演示会产生其他的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教学中,通过演示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学生很自然的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任何去找全等的对应边、对应角。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这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公式的推理、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知识深化和后续学习,对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模型的突出建立,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再认为数学是考试的工具,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一些莫名其妙的符号及图形。

3,练习形式更多样

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提高对信息的收集、获取、处理、使用和分析判断能力。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篇4

[关键词]一体化、宏观安排、微观细化、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58-01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经济的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培养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了迫切问题。探索和实行不同专业的理论与实习教学结合进行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本文结合笔者所教《电子技术基础》课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发表几点看法。

第一,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又较抽象。而技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差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如采用传统的专业理论和实习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对课程一开始就讲的抽象内容从未接触过,所以听起来理解肤浅,教师讲课事倍功半。即使是最好的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学到后面也仍然不会实际操作,达不到训练职业技能的目的。等到实习阶段,由于当时对所学内容理解肤浅,很多又已经忘记,只得从头再来一遍浪费了课时,缩短了操作训练的时间,对技能的形成很不利。

一体化教学是在备有电化教学设施,具有讲授、实验、实习等多功能的教学场所内进行的。教师在现场讲授、演示、示范、指导学生,学生在现场边听讲、边动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技校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动;促使其产生探究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动脑思考。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以该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材处理上,由于一体化教学强调讲、练结合及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但旧教材存在专业理论教材和生产实习教材内容重复、教学进度不够协调等缺陷。因此,我们在以部编教材为准绳、结合我校一体化教学特点而精心组织编写了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材。新教材在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依据,技能训练以专业理论教学为指导的原则下对该课程进行宏观设计和微观细化。

所谓宏观设计就是指对整个课程的安排。首先,将该课程分为三个知识点:基本电路、理论要点、实践要点。其次,明确整个课程的最后设计目标(一个或几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覆盖面广、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以这些核心实例电路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一体化教学将以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学的好与坏,主要看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自我实践。它立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可采用以下几种:

1、讲授指导法:就是教师利用挂图、实物、实验电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物理现象形象化,引导学生接受新概念、新知识。并注意启发、提问,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通过讲中练、练中讲引导学生技能技巧入门。例如:介绍电子线路中使用的各种半导体器件。首先尽量多地展示各种半导体器件,使学生在外型、型号、封装上有一个初步印象,再借助结构模型、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等教学仪器使微观物理现象形象化,让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使其接受较抽象概念、原理和特性,从而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2、示范指导法:就是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教师分解动作的示范及连续动作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加深记忆,为学生操作打好基础。例如:介绍焊接装配技能时,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控制,焊接技巧。

3、练习指导法:就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技能)练习步骤,使学生逐步提高感觉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例如:用印刷电路板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先做分解练习:焊接技能第一步,清洁电路板。第二步,测量管件好坏。第三步,元件、电路板焊锡。第四步,依据要领焊上元件,控制好焊接温度,掌握好合格焊接标准等。再做连贯的完整焊接,要主次有序,轻重有节,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的操作达到熟练、规范、正确和科学,进而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

第四、在能力培养方面应切实注意提高学生“一看、二算、三选、四干”的综合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一看,就是能看懂本专业中电子设备的原理图,了解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看懂电路图之前必须对一些电子元件有所了解(因电子电路有别于一般的电工线路使用了半导体器件),例如对晶体二极管首先需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如二极管的结构、类型、符号、特性、用途等。知道所有的二极管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在讲授二极管的导通特性的同时给同学演示,并且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掌握万用表使用的基础上测量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正反向电阻,让同学们从感性上认识二极管的特性。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二极管的了解。另外,为了能看懂基本原理图,应加强基本概念和各种典型的基本电路单元的介绍,包括工作原理 、信号流程,此外还要教会学生这一单元电路在图纸上是怎样找到,它的标志性电路或标志性元件是什么?因为图纸是分析与检修故障的重要一步,所以必须使学生具备识图的能力。

二算,就是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性能会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估算。例如三极管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起放大作用,用作放大作用时,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这就要求会近似估算法。在计算的同时让同学清楚分析三极管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合适的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三选,就是经过基本估算后,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基本元器件。如在整流电路里,为了选择合适的整流二极管,必须估算它的最高反向工作电压、最大整流电流,然后根据这两个重要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整流二极管。如果二极管的耐压值过高,则二极管有可能被击穿,学生实践时发生此故障,他们就很容易明白选择合适的元器件的重要性。同时为他们的设计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干,就是会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电路,并且能安装调试。

总之,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既能学习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实习操作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有会思考的大脑”,又能“练就一双灵巧的手”。通过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解决生产实习中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一体化教学又能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既能结合实际进行更深的理论探讨,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会给技工教育的教学改革注入一份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技术》北京工业出版社,1987年.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项目开发 电子技术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因其教学效果良好在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广泛推广。项目教学法主要强调了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一、开发具体项目

1.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目标和要求,该课程的教学项目开发以传统的知识转化教学规律为设计主线,完成以下几个知识点:常用电器元件的识别、常用电子检测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主要电子电路原理分析与设计、常见电子电路的基本应用、实用电路的设计与开发等。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开发以下一些项目:

(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2)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调;

(3)RC振荡电路的装接调试;

(4)音频功放的安装与调试;

(5)超外差收音机的装调;

(6)多路竞赛抢答器的装接调试;

(7)RC桥式音频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与装调;

(8)数字频率计的安装与调试;

(9)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10)555定时器制作门铃电路。

2.确立项目具体目标

项目目标基本可从以下三方面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活动,能使学生自然地认识电器元件;熟练使用常用电气设备和工具;轻松理解各种抽象的电路原理;积极掌握具体电路的应用;学会查找和分析资料,开发一些实用的电子电路。

(2)能力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融会贯通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项目教学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人生观,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以“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是由教师提出一个任务设想,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任务。比如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基本接近尾声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项目――“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在实施该项目时,可以由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开展教学,确定项目任务:

(1)提出问题,并由学生作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计数器最常用到什么地方――“计时”;目前用来计时的最主要的小型电器元件是什么――“数字钟”。

(2)知识和技术引导:我们要想进行计时,除了运用计数器之外还应该用到哪些电路?要想看到时间,需要显示数字,要想显示数字需要显示译码器,这样就引出显示译码器和数码显示器,并且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三种集成芯片的连接关系;同时提出问题――数字钟计时需要以什么信号为基准输入信号?一般数字钟需要显示哪些位?当计时开始或计时出现错误时,我们如何调整计时?由这一系列问题引出秒脉冲发生电路、计数译码电路、校对电路等,逐渐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数字钟的原理框图。

2.收集信息

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一个班级40人,可以分成8个项目组,每组5人(人数不宜太多),且每组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系统学习涉及的知识内容,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并协助提供相应的书籍、手册、资料等。学生小组自行结合工作,在资料信息中寻找问题答案,搞清楚自己应该学习哪些未知的知识和技能。

3.制定工作计划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相互讨论,制定一套工作计划。在计划中应反映出工作应分几步进行,怎样分步完成,哪些环节是关键,各个环节如何衔接,需要哪些工具和仪器设备等。基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为保证人身与仪器设备安全,同时要制定安全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4.分组实施计划

分组实施,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每个小组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具体实施时,一般要由教师统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可参考以下步骤:

步骤一:每组要根据本组计划,清晰合理地绘制出一张数字钟的原理框图;

步骤二: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和手册,选择各种电器元件、导线材料和工具,并列出明细表;

步骤三:明确各单元电路的作用及集成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步骤四:分工设计完成每个单元电路,写出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分析;

步骤五:将各单元电路组合在一起,设计完成数字钟整个电路的逻辑电路图;

步骤六:画出整机布局图和整机配线图;

步骤七:进行整机电路的焊接、安装;

步骤八:分级进行调试和故障分析、排除。

5.检查评估

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对全部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原因的分析与修正。然后组织进行小组与个人的自我评价,让各组上台公开自评结果,特别要交流好各组在设计与制作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体会,可以是成绩与经验,也可以是失误和教训,让学生进行自我解剖。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分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进行。

讨论评估时,老师应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多鼓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学会独立完成每个项目。

6.教师总结反馈

教师最后的总结与反馈至关重要,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又要指出学生们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总结与思考

总之,电子技术课程因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将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明确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废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项目活动中去。教师只是提供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充当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思路和最终的解决办法,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但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实践中仍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基金项目:本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NGJGH2012052,主持人:王瑞峰)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孔凡才,周良权.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汤晓,朱建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考试周刊,2008

篇6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路认识发展水平和一定的实验、实训基础。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基础差、底子薄,技能水平又跟不上的困局,采用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获取课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操作方法。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训”为核心,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实施,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验证电路,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授、示范把课堂任务展示给学生,以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媒体技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解读,然后将整节课堂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自己指出上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独自或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布置好的任务。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系统地学习课本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感觉不到枯燥无味。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更好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如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电子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首先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储备相关知识。上课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内容和示范操作技能,然后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上课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失误,从而保证上课的效率和知识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制定的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定,对学生进行任务考核。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般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根据课程设计课程任务。在上课之前教师提前设计好本次课程任务,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和学生一起探讨,最终明确本次课程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2.确定工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法、工艺流程和步骤。

3.实施阶段,学生独自完成课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器件以及所用的实训工具和检测设备。

4.检查分析。首先,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做出总结。其次,教师进行检查分析与考核,检查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互换意见,找出结果差异的原因。

5.总结归纳,总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所学技能早日应用到生产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所示:

四、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侧重电路理解能力,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理论水平、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情况、动手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再进行课堂定量考核,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1.通过观察、交流、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找出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今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2.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让学生养成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习惯,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理论知识中的困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篇7

一、 示事物本质,优化教学过程

1、 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如:自然第八册第五课《种子》一课,传统教学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种子的发芽过程。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自然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如《无限宇宙》等一系列天文知识类课文,《生物群落》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类课文,《人体肌肉》等讲叙人体生理类课文,这些课文内容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看。

3、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如:自然第七册第七课《它是什么》,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的思维训练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动画课件,然后再让学生去争论“羊属于哪支运动队?(哪一类动物)” “蝙蝠是不是鸟?”等问题。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运动会”的情景,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

二、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侓,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如教学《种子》一课,学生对种子里面的胚看不清楚,对胚的生长发育过程更是不甚了解。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 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呢?首先,准备工作要充分,避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教学优化

在中职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电子技术》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因其内容覆盖面广,理论知识较抽象,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遇到了困难。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难学,有些学生更是害怕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怎样才能使学生愿学并学有所获?笔者认为,只有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细致地做好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学法引导,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其理解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最近的一堂课——“555时基电路及应用”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理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现行的电子技术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确定一般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地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纲,钻研教材,理清教学目标。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训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与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职业素质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使课堂教学能突出重点,形成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二、优化课前导入,做好复习铺垫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而成功的课前导入就是为学生创造最高效的知识铺垫。教师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和任务后,就要考虑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为此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后,能准确找出所授内容的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课前导入。

在独立成节的电子技术课中,很多难点和疑点有时很隐蔽,备课中一旦忽视,往往就会给教学过程造成很大麻烦。如果含糊过去,必然影响到自己的讲课和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程度。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把这些疑难点罗列出来,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进行课前准备学习的度和量。在这节课一开始介绍555时基电路的内部功能框图时提到“电压比较器和RS触发器”,对此文中并没有任何文字解释,而正是这两个知识点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在备课过程中笔者选用已学内容中的“电压比较器”和“RS触发器”作铺垫,觉得这对于教学的顺利展开会有帮助,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它们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来介绍:从图中(见图1)可见电压比较器主要是用于检测输入电压,输出高低两种电平信号,即数字电路中的“0”和“1”两种信号(作为RS触发器的输入信号);再结合RS触发器的真值表(见表1)温习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从而使学生明确电路输入基准值的意义,理解555时基电路功能表。通过实践我发现课堂内容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把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清和讲透。

三、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

一般电子技术课的容量都比较大,原理方面前后衔接显得很重要,所以适当的课件准备十分必要。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在知识传授中具有直观性、感染性和交互性,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表达授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特别是在讲解复杂的、前后衔接紧密的电路原理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知识的连续性,既能有效解决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还可以节省授课时间。

授课时针对重点、难点,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相应的课件。除了板书外,笔者在课件中围绕课程重点——电路图和原理分析,把555时基电路的内部功能框图、功能表、应用电路图和波形图四者联系起来,边讲解电路原理、分析各元器件作用,边出现结构图和功能表来讲清电路工作过程,最后绘出电路中关键点的波形。通过简单的动画演示,使原本枯燥的图形、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把整个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通过分析,描绘出相应的波形图,对学生来说虽然有些难度,但通过前后联系紧密的讲解,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讲课也得到学生很好的呼应。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实际授课中,电子技术课很容易被上得平淡乏味,学生也很可能在这中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将学习主体都交还给了教师,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笔者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将一些环节留给学生,由学生来安排,并预设一定的学生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力求达到“看—思—听—知”即带着问题来阅读书本、思考疑点难点、专心听教师对问题的讲解,以达到认知的效果。从而启发学生的听课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本节课中,笔者安排了以下几次学生活动:第一次是在给出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后,让学生根据555时基电路的内部功能框图,分析TH、TR应有哪几种输入组合,并给出相应组合时触发器RD、SD的取值(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填写)。第二次是在讲解完触发器的真值表后,让学生讨论、总结555时基电路的输出与两个输入端(TH、TR)电压值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最终学生得出的结果基本符合要求,笔者只需稍作补充即可得出555时基电路的功能表。最后一次是在讲解完课堂主要内容后,给出一个实际应用电路图(见图2),让学生用前面讨论问题的思路来分析这一电路功能,然后笔者再用制作好的实际电路(电子技能竞赛学生的练习作品)验证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建议他们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电子小制作来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们在这几次活动中参与积极、思路活跃、方法正确,活跃的课堂气氛保证了整堂课的效率。尤其是当学生发现他们的分析与教师给出的结论完全一致时,就很有成就感,在深刻理解相应知识点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凡是遇到有困难的地方都适时让学生参与思考,提出问题,笔者认为这才是上好电子技术课真正关键和重要的地方。

这节课因准备充分,授课目的明确,且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以何种方式关键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情况,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真正符合他们需要的课堂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字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国分类号:G633.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平台,作为基础教育者应该从新审视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新规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新的信息技术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改变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对于义务教育的初中物理课堂,必须整合资源,构建数字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将如何顺应时展的潮流,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呢?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又将如何整合呢?对于这些问题,我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谈谈几点做法。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数字化教学课堂改变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利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上课。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在制作课件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而且自制课件的水平可能又不高,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1、计算机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建立素材资源库。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素材资源库,并将资源进行分类。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为课堂教学所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2、运用网络教学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并且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一些资源性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试卷、教案、课件和素材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这些资源是全国千千万万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些资源被上传到网站和其他教师共享。通过下载这些课件和素材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课件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

二、数字化实验与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不仅能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

1、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演示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在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的限制,有些实验的效果很差,学生很难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这些实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必须正确认识的是,模拟的实验应是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决不能任何实验都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演示实验,弥补了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和实验现象的不明显,从而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2、建设虚拟物理实验室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中存在一些弊端和困难,主要体现在:①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传统的物理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诸多限制,不能更好的,全面的进行科学探究。②由于传统的物理实验室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存在实验效果不好和现象不明显等诸多缺憾。③有些实验,实验室不具备完成的条件,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虚拟物理实验室。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入虚拟物理实验室“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模拟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技能的好习惯。虚拟物理实验室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室中完成不了的实验模拟出来,实现不了的效果一一再现。但是模拟的实验应是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决不能任何实验都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虚拟物理实验室不受传统物理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限制,学生可以较自由的进行模拟实验的“操作”。例如在传统的物理实验室做电学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不能超过量程,电源不能短路。而在虚拟物理实验就不受此限制,在虚拟物理实验室中利用相关课件,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去独立“操作”,观察课件所模拟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测量值超过了量程,电源短路了等等情况下所发生的“现象”。这样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数字化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方式方法还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在叫徐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开发,数字化课堂教学是时展的大趋势,数字化可以实现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应看到,数字化物理课堂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杨宝山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篇10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社会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国家的教学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它的优势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它绘图更加直观、方便,能够保存板书,便于学生巩固复习,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科技产品,被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也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

一、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优势

电子白板是一种比较新的高科技产品,它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和计算机、投影仪相结合,就可实现无纸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有很多优势。其一,运用它绘图更加直观、方便。数学教学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运用电子白板老师就能够更加轻松地绘制出一些难画的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从而让小学生能够看到正确的图片。其二,运用它的一些特性,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三,能够保存板书,便于学生巩固复习。其四,电子白板还拥有传统黑板的功能,老师和学生不用掌握较深的计算机知识就能使用。

二、运用电子白板能够优化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教学情境的生动性,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能够把光、影、形、色、声等众多因素融合到一起,可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系统,也能够突出情境教学的多样性。这种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运用电子白板能够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图形的剪拼、折叠、移动的一些变换中,运用电子白板动态的特征更能充分地体现、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用细木棒钉成的长方形框,它的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假如将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会不会发生变化,并且说明原因。若是反过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它的面积和周长会不会变,其原因是什么?有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无法理解这种类型的题。此时,可以让小学生用电子笔在屏幕上具体地做一做、拖一拖。实际的操作过程,会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快速地解答这种习题。

四、运用电子白板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只有被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是在教育他时,这种教学的效果才是最好的。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将电子白板声、像、图、文结合的优势特征充分地发挥出来,寓学于乐。进行多样式的练习形式,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进而改变学生厌烦的情绪。例如:在学习“数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教师先运用电子白板的喷桶功能,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百分数给图形涂上颜色。这个练习,不仅仅能够巩固学生百分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将事先设计出的练习题展示到白板上,也可以运用投影、拍照等方式,把学生的作业及时地用白板展示出来。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致。

五、总结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也给老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平台,让教师的教学更丰富,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