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法实施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税法实施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本市境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水资源管理必须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节约用水、讲求效益的原则,以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市、县(市)水利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咸阳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秦都、渭城两区水利部门是两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外区辖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咸阳市城市规划区由城区、渭河南规划区、机场规划区、渭河电厂规划区、西南部水源地保护区、沣河东部水源地保护区、东郊水源地保护区、五陵原规划保护区组成,面积三百平方公里。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下设“咸阳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咸阳市水政监察支队”一套机构,两个牌子。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水法律、法规,负责水行政执法工作,对违反水法规行为进行处罚、裁决,负责全市水行政复议和市级应诉、理赔;

(二)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组织编制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

(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水的长期供求计划,负责制定水量分配、调度方案,审定有关部门水资源开发利用专业规划;

(四)统筹城乡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协调,处理水事纠纷,依法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地区水事违法案件;

(五)负责全市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实施与监督管理,负责咸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取水许可的审批发证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并按有关规定收取县区市应上缴的水资源费;

(六)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协同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七)归口管理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负责对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各取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编制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各取水单位用水规划;

(八)负责全市水政监察大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配合同级公安、司法机关查处水事治安和刑事案件。

(九)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设“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水政监察大队”一套机构两个牌子,属事业性质,财政全额拨款。其具体职责,参照前款规定。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城建部门负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环保部门负责对水体污染进行调查、监督和评价,对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监督管理。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九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查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查和调查评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

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必须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作为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依据。

第十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流域或区域制定统一规划。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十一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和其它用水。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应当限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耗水量大的单位用水。

第十二条开发利用水资源,要讲求环境效益。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应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开采地下水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持采补平衡。深层地下水应限量开采。在己经超采和地面发生沉降的地区,不准继续加大开来量,不准再凿深井,并应采取人工回灌等补源措施,保持生态平衡。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蓄水、提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影响行洪和堤防安全。

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及其他建设项目,如影响原用水户的合法效益所造成的损失,由新建、改建、扩建单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予以补偿。

第十五条市、县市区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水长期供求计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凡直接从地下或河流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制度实施统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少量取水可不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非企业管理,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取水的;

(二)用人力、畜力或其他办法取水,月取水量不超过50立方米的;

(三)为农业灌溉单项取水工程,年取地表水不超过5000立方米的;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或者增加取水量的,建设单位在报送设计任务书时,应当附有审批取水申请的机关的书面意见。

第十八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规划对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地表水取水口设计流量1-3立方米砂的农业取水,日取水量1-2万立方米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地下水日取水量0.5-1万立方米,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地表、地下取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二)开采地下水,井深在五百米(含五百米)以下、三门组顶板以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三)开来已探明的地热水、矿泉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先办理取水许可证,确定开采限量。办理取水许可证时,只能收取工本费。

(四)跨行政区域的取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在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周边外500米内取水,应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五)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管理权限限额以下的取水,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和管理。

第十九条取水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年检内容按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执行,年捡费用由被检单位承担。

取水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批准的使用目的和条件取水,取水许可证不得转让。连续停止取水满一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核查后,撤销共取水许可权,收回取水许可证。经发证机关核准同意保留的除外。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用户的用水量进行限制或调整:

(一)自然原因使水源供水能力减少;

(二)社会总的用水量增加;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因开采地下水发生环境地质问题;

(四)用户的产品、产量或工艺发生变化;

(五)其它特殊情况。

第二十一条在干旱缺水季节,当人民生活用水量严重不足时,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在其管辖区域内,临时限制、暂停其它取水;或临时调用国家所有的水工程的水。

第二十二条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征收水资源费。农村农、林、牧等灌溉用水缓征水资源费。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费标准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水力发电取水的水资源费按发电量计征。

市自来水公司取水工程的水资源费,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第二十三条水资源费实行分级留成统一管理,各级分成比例按有关规定执行。

水资源费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下列支出,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一)水资源的监测、调查、研究、评价、规划;

(二)城市公用水源建设;

(三)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补源回灌;

(四)节约用水技术的宣传、推广及节水工程项目补助;

(五)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培训;

(六)水资源管理设备、装备购置;

(七)水资源智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第二十四条取水单位必须安装量水设施,无量水设施的,接工程设计取水量或设备铭牌取水能力计征水资源费。

取水单位必须实行计划用水,在计划用水量内按规定逐月缴纳水资源费。逾期不缴者,按日征收千分之三的滞纳金。连续三个月不缴纳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限制或停止其取水,并加倍征收水资源费及滞纳金。

超计划取水者,其超出部分按累进制办法收费,即:超计划取水量在20%以内的(含20%),其超出部分按规定征收标准增加一倍计征;在20-40%的(含40%),共超出部分按规定征收标准增加二倍计征;在40-50%的,其超出部分按规定征收标准增加三倍计征,井责令其停止取水。企业或个人超计划取水,增纳的水资源费从税后留利中支付,不得推入生产成本。

第二十五条开发利用水资源中发生的水事纠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当事人各方必须服从。

第二十七条一切用水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责任,并有权对破坏和污染水质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直接受害者,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二十八条严禁向河流、渠道、水库、水塘内倾倒弃土、石、废渣、尾矿、垃圾等妨碍行洪、输水的物体和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

在河道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之前,应当事先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水库、渠道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或进行勘探、采矿、兴建地下工程及其它活动时,不得污染和破坏水资源。对己造成水污染和破坏的,要采取治理或保护措施,使其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担。

第三十条对水资源有污染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和水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三十一条凡履行过审批手续的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设施和按有关规定建立的保护区、旅游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许侵占和破坏。

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保、地质、卫生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水质监测和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追究水污染源并配合有关部门提出治理意见。被检查单位应当提供有关资料,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在下列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二)对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有重大贡献的;

(三)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创新和发明的;

(四)为维护本办法而同违法行为进行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四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授权的本政监察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和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查封取水设施、撤销取水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修建水工程取水的;

(二)非法转让水资源开发、使用权的;

(三)违反取水条件或擅自改变用水目的的;

(四)严重超采地下水,不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限量开采决定的;

(五)不按规定安装量水设施和缴纳水资源费的;

(六)侵犯他人取水权或用非法手段获得取水权的;

(七)以暴力或威胁方式,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

(八)在水事纠纷发生和解决过程中,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的。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罚款处理时,罚款数额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认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认或者不向人民法院义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水政监察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关键词:河西走廊;湿地;水资源约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65-02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河西走廊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经济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河西走廊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游客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但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和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资源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变化事实及趋势,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加强对湿地的保护,恢复和保障湿地的基本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区概况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境内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为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区域提供水源。区域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积170余万h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16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7.11%,包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中的16个湿地类型。目前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1个,国家重要湿地4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2个,对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内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200 mm左右,而年蒸发量在2 000 mm以上,蒸发量高而降雨量少,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而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活动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加造成湿地退化及减少,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河西走廊西边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万公顷区域中仅存的11.35万公顷湿地,因水资源匮乏逐年萎缩,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近年来,虽然区域内的人工湿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逐渐减少,且减少速率不断加大,湿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二、河西走廊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中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环境恶化使河西走廊湿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湿地旅游业发展,对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更使河西走廊湿地面积呈增速减少,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河西走廊生态危机全面升级,水资源短缺成为影响河西走廊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自然条件恶化导致水环境恶化

首先,由于环保意识欠缺,人类超载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严重破坏了河西走廊的天然植被,走廊上游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遭受破坏,森林面积急剧下降,森林下限由1 900 m上升到2 300 m,造成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对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由于气温升高,20世纪50年代至今,河西走廊流域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6%和11.5%,冰川厚度减少5―20m,雪线上升幅度达100―140m,祁连山冰川积雪的“固体水库”作用逐渐消失。另外,河西走廊气候干燥,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统计资料表明,河西走廊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在这种干旱半干旱、生态与水资源极其脆弱的地区,尽管降水量增加,气候向暖湿化发展,但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仍然增加了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及生活用水量的比例,各地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同时,降水过度集中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冲击,降水的不均匀、不稳定也会对湿地造成累积性的不良影响,这必将导致湿地及生态环境退化。

(二)旅游业发展进程加快,使水资源压力增大

河西走廊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近年来,随着河西走廊基础条件改善和人们生活观念改变,湿地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而旅游人口的增加不仅带来了直接用水的压力,也使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宾馆餐饮、绿化等间接用水量增加,这使水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大,供给压力日益增加。按《2010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指标对河西走廊内的主要旅游城市用水量指标进行测算,从结果看,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敦煌每年旅游用水分别为:52.5万m3、85.46万m3、96.52万m3、114.05万m3及135.22万m3,总计达483.75万m3,其中,酒泉、张掖、武威、敦煌旅游用水分别对当地缺水造成了1.43%~1.60%、1.27%~1.90%、1.74%~2.04%和2.69%~4.6%的加剧度,旅游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显而易见。

(三)水资源配置使用不合理,用水矛盾突出

河西走廊内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径流总量为6.36×109m3,地下水多年平均储蓄量为4.48×109m3,相对来讲是全国水源储量比较少的地区。但区域内人均用水量却不是全国最低的,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目前区域内水资源已出现超载现象,水资源短缺已逐步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首先,水资源地域配置不够合理。从上中下游关系看,由于上游大量用水,导致中下游来水量减少,为了中下游用水大量采用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日益下降,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对走廊内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其次,水资源产业间配置不够合理。河西走廊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区域,农作物用水占当地水资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工业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从而使水资源危机加剧,其中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水资源压力,使水资源使用在产业间也出现了矛盾。另外,水资源使用方式不够合理。河西走廊很多地区依然沿用过去不合理的大水漫灌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三、河西走廊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依据河西走廊现实条件,应以以下三方面为主要着力点,从而促进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规划、强化管理

要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管理湿地。一方面,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执法体系,为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在违法行为发生时要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科学计算环境需水量,合理配置生态系统水资源。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经科学核算后可通过行政手段颁布各单位的耗水限额,鼓励企业及个人利用水循环技术,注重水的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以确保水的质量,降低人类旅游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伤害,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为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健康协调发展,使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区域总体开发管理,可划片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使各责任主体落实具体措施,由上级单位定期考核。

(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天然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力度

首先,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通过大量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和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注重公众参与,使人们自觉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河西走廊天然林及草地。坚决贯彻执行《森林法》及林业基本政策,详细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林及天然植被保护的制度及乡规民约,用制度约束,用政策引导,用法律规范,确保天然林及天然植被不被破坏。切实加强林政管理,认真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采伐实行总量控制,采取审批发放木材采伐许可证、木材经营加工证、木材运输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从降低植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以保证河西走廊的径流量,保护好水源,使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区域良性循环。再次,要逐步加大湿地的调蓄功能并发挥湿地的资源优势,使湿地可持续发展。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其他生态产业,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作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要继续发挥并逐步加大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功能。

(三)依据地区资源、生态及环境特点,促进湿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可能引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及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因而要根据河西走廊生态、资源和环境特点,首先确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底线,科学划定主体功能区,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同时,有效控制资源开采的节奏、进度、规模,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从而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资源开发可持续。加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优化和区域自然环境保护战略,依据实际统筹兼顾,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区域内其他产业尤其是农业发展,形成产业联动复合发展,走湿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白磊.近30年来河西走廊湿地变化及其机理初探[J].国土资源遥感,2010,(3):101-106.

[2] 郭小芹.河西走廊降水及其干旱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4):74-78.

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方面

1、财务核算不够健全,会计核算真实性差。中小型煤炭企业多为私营经营,即使是作为一般纳税人管理的企业也存在帐簿设置不全和会计核算真实性差的现象,更不用说小规模纳税人。隐瞒收入主要方面:销售煤炭不开票且企业账面不记销售收入;出售煤矸石等伴生产品少计或不计收入;自产煤炭用于诸如食堂、浴室等未计收入。由于经营业务多是现金结算,税务部门很难准确掌握其应税收入。多计费用:不少纳税人采取白条入帐或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加大费用;诸如生产工人工资表、每班每日的出煤统计册等资料,不作为会计原始凭证,而是加以藏匿、甚至销毁,生产情况难以掌握。

2、煤炭行业由于企业规模、生产设备、煤层分布等原因,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其吨煤所耗火工材料、动力等费用不同,与产量的配比关系也不同,给同行业之间的比对分析造成一定难度,无法准确核定各煤矿的实际产量和销量,不利于税收管理。

3、企业内控制度失效,财务人员会计税收政策水平不高。企业的会计、出纳和过磅销售等关键岗位往往是法人代表或煤矿投资者的直系亲属与好友。会计核算不按企业的经营实际如实记载,而是受投资者左右,人为记假帐,致使会计核算质量差。财务人员混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维简费与日常一些生产费用,造成企业在帐面计提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行维简费长期挂帐不核销,甚至重复列支,侵蚀所得税税基。

4、部门协作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地税与国税、煤矿监察、国土资源和煤炭行办之间没有很好地有效配合,对各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没有共享。部分煤炭企业缴纳的行政性费用与地税掌握的销售数量和金额不一致,地税没有与有关部门衔接好,造成税收流失。

(二)税务机关方面

1、征管单位日常管理不到位。首先对查帐征收企业的税务辅导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在计算和申报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核定征收企业调查不深入,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不清楚,税收核定没有科学依据;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后,没有及时调整税负,导致税负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没有注重到国税、煤矿监察、国土资源和煤炭行办等相关单位了解情况。

2、税务稽查力度欠缺。税收检查中往往只注重帐务核算和帐面检查,对其帐外的运行情况缺乏内查外调的有力手段,税收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打击。

二、加强中小型煤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探讨

(一)大力加强税法宣传,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召开煤炭行业税收政策会议,组织学习《税收征管法》及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法律法规,以提高煤炭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纳税遵从度,增强煤炭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

(二)从加强管理入手

1、深入煤炭企业详细了解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掌握每个企业的年设计生产能力、年实际生产能力和生产销售情况以及近期的煤炭市场价格,根据企业财务核算健全情况,将其分为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进行管理。查帐征收企业,对其申报资料开展的纳税评估,发挥纳税评估的基础性作用,及早发现问题;对财务不健全的煤炭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方式,通过煤矿监察、国土资源和煤炭行办等相关单位提供的核定生产能力及当年的开采计划,结合煤矿上年的产量,核定其当年的计税产量,从而规范煤炭行业税收管理。

2、强化所得税税基管理

(1)要求煤炭企业设置日产量登记簿和销售日记簿,分日分次对其产量、销量、运输车辆、销售额、库存情况进行登记,按月汇总,以准确掌握企业销售情况。

(2)对煤炭开采铺设巷道所需坑木建立购进农副产品登记台账并向主管地税机关备案,进行现场查验,监督纳税人如实开具收购发票。没有经过主管地税机关查验和备案的不予税前列支。

(3)加强计税工资的核实。根据《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超过赣煤行管字〔2006〕121号文的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的或未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的用工花名册的不予税前列支。

(4)根据《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煤炭企业进行改造等应改造计划、两项费用使用情况向主管地税机关备案,主管地税机关认真核实,避免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行维简费长期挂帐不核销,甚至重复列支,侵蚀所得税税基。

3、借助科技手段,在煤炭企业安装“远程矿业产量监控系统”,加强煤炭行业税收征管。即在煤矿的出煤井口安装称重设备和数据处理黑匣子,精确称量每次的煤炭产量,将煤炭产量数据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地税机关监控系统,实现煤矿产量的完全监控,达到源头控制的目的,为地税机关加强管理提供依据。

(二)加大税务稽查处罚力度,深入开展煤炭税收专项检查活动。针对中小型煤炭行业测算出煤炭行业税负指标,通过地税信息管理系统选好税务稽查案源,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优势,围绕企业吨煤耗动力、坑木、火工材料、井下采掘人员的工资支付、过磅计量、销售日记簿和日产量登记簿记录、运输车辆、销售渠道等指标情况,并与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炭办、煤矿监察局和国土局)沟通协调,对实行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进行分类稽查,并加大处罚力度。通过煤炭企业的税务稽查案例,分析日常税收征管不足,严厉打击中小型煤炭企业做假账和账外经营的不法行为。同时强化税务稽查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促使稽查人员依法稽查。

(三)从部门协作入手,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形成控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