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的税务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07 17: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值税的税务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在我国,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关于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一直是人们热衷的一个研究点。基于此,笔者试讨论了增值税税务筹划渠道,以及在当前,如何选择对增值税进行税务筹划。
关键词 增值税 税务筹划 渠道
一、增值税税收筹划概述
从2009 年1月1日起,在维持原有增值税税率的前提下,我国开始施行 《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方案》中,允许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将新买入的设备等资产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对尚未抵扣的部分允许结转至下期抵扣。与此同时,矿产品增值税税率被恢复为17%的增值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统一执行3%的税率。
税收筹划与避税、逃税不同,其是指在不违反我国税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一切优惠(比如法规中对减免税的规定),通过委托他人或自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转、投资等事项进行统一策划和安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择优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增值税税收筹划可以理解为在不违反我国税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委托他人或自行对涉及增值税的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事前安排或策划,以达到实现税收受益或节约增值税税收成本的目的。
二、增值税税务筹划渠道
增值税主要是针对企业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进行的征税。增值税的相关规定较多,却也正因为此,使得企业对增值税的筹划方式和渠道也较多。经过笔者汇总,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合理筹划
在我国的增值税法中,纳税人通常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通常可以享有税款抵扣。而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能享受增值税税款抵扣。但是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额却能以税款支出的形式记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在无形中间接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增值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各有利弊, 不同的规定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二)利用企业的销售方式进行合理筹划
针对企业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筹划对企业十分重要。在企业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通常并不一定从事增值税或营业税等其他税目明确规定的项目,而是按照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需要,选择兼营或者混合经营的销售方式,以及促销等带有销售折扣的销售方式,而无论企业选择何种销售方式,通常都会涉及不同的税种或税率。我国税法对此的规定很多且复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筹划方式来降低税负。
(三)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筹划
通常,政府会出于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国家对农业生产者实行13%的增值税率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废旧物资执行4%甚至减半的优惠政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企业可以对此进行把握和运用,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四)利用合理的费用抵扣政策
我国增值税法中对包含在销售额中的价外费用作了严格规定,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设置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来达到减少销售额的目的,继而逃避纳税。然而,在严格的价外费用之外,依旧有些费用是能够从企业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比如,当代垫运费同时符合“运费发票由承运部门开具给购货方”,以及“纳税人将发票转交给购货方”这两点要求时,就可以被从销售额中扣除。诸如此类,企业可以对此进行把握和运用。
三、当前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一)以选择合适的纳税主体身份进行税务筹划
根据我国的增值税法规定,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具体要求实行“差别待遇”,而且,一般纳税人不可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随着销售额的扩大等可以转换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要同时达到会计核算健全和销售额符合一定标准这两个条件,而小规模纳税人无需受此限制。不同的身份选择,给企业带来的增值税税负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当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满足一般纳税人的要求之后,倘若选择向一般纳税人身份进行转换,那么在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若是转换收益不足以抵扣转换成本,那么小规模纳税人选择转换为一般纳税人则是不明智的。在这过程中,如何把握“转换平衡点”,选择“最优纳税主体身份”,成为税收筹划中的一个关键点。对此不妨举例说明。
假设:我国某工业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符合缴纳增值税的业务成本为100元,成本利润率为10%,转换为一般纳税人的转变成本为X:当企业选择转换为一般纳税人身份时,成本支出累计额为:100*(1+10%)*17%-100*17%+X,即1.7+X。(注: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为,应纳增值税与转换成本的累加。)
当企业选择继续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时,成本支出累计额为:100*(1+10%)*6%-100*(1+10%)×6%×33%,即4.422。(注: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为,应纳增值税额减去可以抵扣的企业所得税额。)
当 1.7+X >4.422时,说明转换成本大于转换效益,企业应继续保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相反,则转换身份。
(二)以预扣折扣率的形式进行税务筹划
当前,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额和增加业绩,都会选择给予往来企业销售折扣的形式来吸引对方。销售折扣的确定,往往是根据经销商的年销售量而定。然而,经销商的年销售量通常到年底时才能最终明确,因此根据销售量计算出的折扣额也只能到下一年年初时确定出来。税法规定,单独开具红字发票的折扣额可以从收入中予以扣除。很多企业为了达到抵免应纳增值税额的目的而无论是否折扣额单独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就将其从销售额中扣去,结果往往是招致处罚。
对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利用预扣折扣率的形式来间接达到抵免增值税额的目的。生产企业可以参考上年经销商的实际销售量预测预扣折扣率,或者直接采用最低折扣率。在销售时,利用预扣折扣率计算出具体折扣额,针对销售净额开具发票,作为商品销售收入。到当年年底或下一年年初,再根据具体销售数量进行调整。虽然新调整的数额无法再抵扣销售收入,但是折扣额的大部分已作了冲销。
(三)以不同销售行为的选择进行税务筹划
我国增值税法对不同的销售行为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分别将销售行为分为混合销售和兼营。税法规定,倘若企业的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则此项销售行为为混合销售行为。倘若纳税企业的经营范围同时含有两项业务,即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又同时提供非应税劳务,那么该类型的销售行为为兼营。
如果企业某一项货物销售与其提供的应税劳务或从事的非应税劳务没有直接性或从属关联,则企业在进行应税处理时需要分别对销售的货物或应税的劳务与非应税的劳务进行核算。倘若无法分别核算,则统一征收增值税。根据销售行为所做的税务筹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事两种兼营行为的税务筹划
对不同税率的应税劳务和货物进行兼营的纳税企业,应对取得的收入如实记账,并且按照其各自适用的税率分别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兼营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企业, 应对取得的收入如实记账,并且按照其各自适用的税率分别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和营业税。
2、从事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筹划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基不同,因此无法直接比较二者税负的高低。而且即使是同一口径的税基,通常税负也会存在差异。大多数情况下,倘若采取一定的方式把与营业税相关的业务分离出去,以分别征收不同税目的税收,通常能够使税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也不能统一而论,并不是将所有的鱼营业税相关的业务分离出去都能降低企业税负。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寻找一个“税负平衡点”。
寻找一般纳税人从事混合销售下的税负平衡点,可以套用以下公式:
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额=可记征营业税的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率;
税负平衡时,须符合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额,即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可记征营业税的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率。可以得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可记征营业税的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率。如果企业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小于该税负平衡点下的可抵扣进项税额,那么企业就应该交纳营业税,把与营业税相关的业务分离出去。否则,就应该交纳增值税,选择不分离业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平.谈增值税税收筹划.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2]瞿萍.浅议增值税的税收筹划.科学大众.2010.9.
[3]刘景广.浅议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会计之友(上).2011.2.
[4]刘剑波.浅谈增值税的几种税收筹划方式.经济师.2009.12.
篇2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建筑安装企业 税务筹划
一、前言
增值税转型改革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规定于2009年1月起正式在全国内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行不但是增值税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自上次实行的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实行的增值税的类型是生产型。此次对增值税进行改革的内容包括对原有条款的修改,取消了原有的免税政策,统一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等等。它不仅可以消除之前实行的增值税所具有的重复征税的缺点,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增值税转型改革能够快速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企业在危机前的风险。
二、税务筹划概述
对于税务筹划的描述,国际上历来说法不一,形式多种多样。直到20世纪中期,税务筹划才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个体活动或者是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以确保其缴纳的最少的税收[1]。吉马斯曾经谈论道:“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税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境要素,这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我国学者认为税收筹划应该是事先对经营、理财活动进行筹划,实现企业最低纳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税务筹划理论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下面依次进行介绍。
1.税收效应。从字面上可以知道,所谓的税收效应就是税收和效应这两个组成部分。税收是国家获得财政的主要形式,它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重新分配社会收入的一种强制性、无偿性的过程。而效应则是指事件发生的变化或者是产生的影响。企业税收效应因此就可以理解为国家向企业进行征收税务后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变化,企业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所采取的安排措施。由此可知,国家变动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是相互的,它既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活动,反过来又制约税收政策的选择。
2.税收控制。它是指在税务法规定的范围之内,企业经营活动依据其对税务产生某种影响,做出一种合乎情理的调整行为,和逃税行为是相区别开的[2]。税收控制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合理的税收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税负最低的目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需要用到税收控制。企业的筹资渠道和方式各不相同,决定了企业的税负也就不可能一样。这就使企业在进行长期资金筹划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因素,结合税负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这就使企业在进行长期资金筹划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因素,结合税负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税收筹划从头到尾都有税收控制的影子出现,因此,企业在做筹划决策时,绝对不能轻视税收控制的作用。
3.税务风险管理是对税务进行风险评估,从中择取最为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控制风险。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企业价值。首先是要收集信息,用以了解筹划主体的状况。税务风险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制定的筹划方案更加科学化,减少过多的损失。
4.最后是博弈论,从这个角度出发,税收筹划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事先做好规划以选择最佳纳税方式来减少支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实际上是为了熟悉其经营活动和具有的财务状况,也可以了解国家相关税法的具体政策,因此需要准确掌握市场的变化,以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建筑安装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意义
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我国良好的法治环境。国家税法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的项目均有各自的规定,就建筑安装这一行业来说,税收政策已经近乎完善。在这一背景下,既能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现象,还能使规范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
税务筹划可以降低建筑安装业的税务负担。建筑企业是房地产中市场的主要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利润,这就要求企业经营必须要减轻税务负担。建筑安装企业的工作内容一般有建筑、安装和修饰等,这就决定了它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要承担科目众多的税收,比如所得税、经营税等等。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下,建筑安装企业只有实行科学合法的税务筹划,才能筛选出合适的纳税时间和税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收益。
税务筹划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进而提高核算质量。建筑安装企业通常来说经营的范围十分广泛,进行科学的税务筹划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使其规范化、合法化,并帮助企业增强纳税意识。税务筹划为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和成本支出,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战略性目标。
税务筹划还可以提高建筑安装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税务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前者是在国家税法规定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做出筹划为企业减少税务,提高企业的收益,而后者则是为了减少支出成本去违反国家的法律,属于违法行为。税务筹划是合乎情理的、科学而又合法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增强纳税意识,进而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他们自身的信誉,减少过度的损失。
四、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筹划策略
建筑安装企业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而且容易受到季节的影响。因此,企业发放的工资形式与一般的企业所不同,员工的工资与企业的收益相挂钩。例如,企业处于淡季,它会选择暂时扣押一部分工资而只发生活补贴。在工程结束的时候,则会把员工的奖金与当月份的工资共同结算。就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的收入是随季度而不断变化的。照此看来,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可以使用月奖励的方式,这种节约税收的方式最为明显。将奖金分作月奖结算比起一次性发放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税负,还可以调节工作人员工资结算失衡现象,避免在多收入的月份里交纳不必要的税务,还可以缓解职工的压力,实现双赢局面。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建设企业提供材料,那么则需要对其征收营业税,企业提供的设备则排除在外。因此,建筑安装企业需要更新设备时,其购买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可以进行抵扣,而且这种抵扣是合法的。完成一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影响计税的因素是材料的来源渠道。建设方的材料基本都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的,价格相对要高的多,这就会提高施工企业计税标准。而我们知道,施工企业和材料商通常会有合作关系,若由施工方购买原材料的话,就会便宜不少,这样一来,也会实现节约税负的目的。建筑安装企业在购得设备时,一般需要支付给销售方转让费。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减少施工成本,这能够帮助建筑安装企业减少需要缴纳的增值税,获得尽可能多地抵扣。通过销售方所提供的相关收据来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
我国税法规定,在设计之前在中国境内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将设计最后转交给我方企业,不得向其征收营业税[3]。根据这这条规定,建筑安装企业可以进行如下的税务筹划:比如一个公司正在进行一项建设,它会委托一个建筑企业来进行图纸设计,并给予200万的报酬。由此一来,这个建筑企业就需要缴纳6万元的营业税。假若这个企业在还建立了一个子公司,那么该企业就可以让这个子公司和他签订合同,在设计完成后,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该建筑企业就完全可以省掉缴纳营业税。税法有规定,在合作建房时,当无形资产在向外进行投资或者转让股权时,不得征收营业税。由此,筹划方案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建筑安装企业A与企业B共同合作建房,由企业A进行施工并且提供资金,另一方提供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双方就分配比例达成协议,在工程竣工经价值评估后,按比例分得成果。若A、B两个企业各分得500万元,根据以物易物方式计算,这俩个企业分别需要缴纳25万元的营业税。假如双方使用的是合营的方式,将资金和土地使用权都入股,合作建房。双方在工程完成之后,达成共同分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的协议,那么双方企业都可以免去缴纳营业税。
五、结语
企业要降低财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赖于有效的税务筹划。建筑安装企业的周转时间比较长,投资相对较大,因此更加需要一个科学化、合法化的税务筹划,这对于增强其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先明.建筑安装企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税务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32-36.
篇3
税收筹划在国外早已合理合法地普遍存在,许多跨国公司到我国来投资之前,都要进行税收筹划,以预测未来的税收成本,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从各国税收制度的现状看,任何国家的税收制度无论多么周密,税收负担在不同纳税人、不同征税对象、不同地区之间总是有所差异,纳税方案总是有所选择的,这就给税收筹划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企图通过偷逃税来减轻税负的行为,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和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在市场经济法律化的形势下,利用税收筹划这种无风险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作为流转税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增值税,一直是广大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但很多学者热衷于研究一般纳税人,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够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小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因此,研究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税收筹划的界定及意义
关于税收筹划最早的论述是1935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中所做的有关税收筹划的声明。他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这一观点赢得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税收筹划的规范定义,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这一定义表明税收筹划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一)合法性表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义务,属偷逃税行为,显然要加以反对和制止。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处理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义务人要依法纳税,负责征税的税务机关也要依法征税。但关键在于,现实中往往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纳税人选择,纳税人据此进行低税负选择,征税机关不应反对。用道德的名义劝说纳税人选择高税负,不是税收的法律要求,因而不值得提倡,纳税人亦无义务去盲从。
(二)筹划性表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增值税或消费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如此等等。这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则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就向纳税人表明可选择较低的税负决策。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再去偷逃税收欠缴税收,都不是税收筹划。
(三)目的性表示纳税人要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低税收成本,意味着高资本回收率;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显然不是指违反税法规定的欠税行为)。纳税期限的推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是税收支付的节约,即节税。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概念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一是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二是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但是,年应纳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小规模纳税人虽然实行简易征税办法并一般不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基于增值税征收管理中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的实情,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制定实施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只要小规模企业有会计,有账册,能正确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年应税销售额不低于30万元的可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特点是征收率较低,工业6%的税率,商业4%的税率,而且应纳税计算不得抵扣进项税。虽然不能抵扣进项税,但由于征税率较低,在某些情况下,其税负反而轻于一般纳税人。
三、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一)身份筹划的法律依据
现行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明确的界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纳增值税销售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且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经申请审批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符合一般纳税人标准而不申请认定的纳税人以17%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并直接以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主要看其能否提供完整的税务资料,能否准确地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如果能则认为其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反之则认为其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税务机关在认定纳税人身份时主要是考虑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健全,而不是销售规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确实健全,且能准确完整地提供税务资料,依法纳税,即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与税法规定标准还有差距,也可以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即使销售规模达到标准并已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其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甚至有违法行为,则其一般纳税人资格也将被取消。这就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筹划提供了空间和法律依据。
(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考虑的因素
1.增值率
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反比,即增值率越大税负越轻。原因是较低的征收率优势逐步胜过不可抵扣进项税款的劣势;而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正比,即增值率越大税负越重,原因是增值率越大,则可抵扣进项税款相对越少。
2.产品销售对象
如果产品主要销售给一般纳税人,且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频繁,则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因为增值税是连环进行抵扣,如果购买方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会加大采购成本。
3.转化成本
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可能增加一定成本,如果其成本大于从小规模纳税人转化成一般纳税人带来的收益,对于本来就在经济行为中处于劣势的小规模企业来说,是否进行转化值得研究。
(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筹划具体思路:
1.个人、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只能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够按照国家税法进行纳税,基本上没有筹划的空间,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如果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则必须申请认定,否则将受到直接按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处罚。
3.产品增值率大小决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重。通过计算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平衡点可确定税负轻重。
假设一般纳税人销项税和进项税税率均为ta,应纳税额为Ta;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tb,应纳税额为Tb,销售收入为S,购进货款为G,销项税额为Ts,进项税额为TR,增值率为R。则:
一般纳税人:
R=(S-G)/G,则G=S/(1+R),
应纳税额Ta=Ts-TR= (S-G)×ta=S×[1-1/ (1+R)]×ta,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T=S×tb
当Ta=Tb时,两者税负相等,则:
S×[1-1/(1+R)]×ta=S×tb ,
即:增值率R=tb/(ta-tb),如ta=17%,tb=6%,则R=6%/(17%-6%)=54.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进行的筹划思路是:
(1)当增值率R=tb/(ta-tb)时,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从税负角度来说两种身份无差异。
(2)当增值率R> tb/(ta-tb)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大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3)当增值率R< tb/(ta-tb)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一般纳税人。
4.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根据需要,想成为一般纳税人,必须综合考虑年应纳税销售额是否达标、产品增值率大小、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可能增加的成本及产品销售对象等因素。如果增值率R=tb/(ta-tb),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年应纳税销售额在法定标准附近,会计核算制定不够健全,则主要考虑成为一般纳税人所带来的好处与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所增加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是前者大于后者,则应努力增加销售额,使企业成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则应使销售额在标准以下,维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四、实务研究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A于2003年开办一家汽车配件工厂,生产汽车配件,注册性质为私营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税率为6%。近几年生意红火,又先后开办三个作坊,年含税销售额已达421万,不含税销售额已达360多万元,管理也逐渐规范。当地税务机关根据其管理情况,建议其提出申请,经认定后作为一般纳税人纳税。
案例二:按照财税[2000]25号文件规定,在2010年以前,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多的计算机软件企业仍自愿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作为一般纳税人纳税。因为作为一般纳税人,除了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方可以据此抵扣销项税额,因而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外,由于可以以其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其实际税负可能并不是很高。比如,某企业1月份销售产品10万元,增值税率为17%,销项税额为1.7万元,而当月进项税额为1.4万元,实际本月应纳增值税3000元,实际税负(应纳税额/销售额)为3%。但是如果对于某些纳税人来说, 由于其进项税额很少,即增值率较高,作为一般纳税人,其实际税负可能远比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要高,因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其实际税负反而要低,因而它们愿意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在案例一中,A企业的汽车配件所用原料主要是机械零件,其原材料采用大部分都是找私人小企业购买,因而进项税发票很少。其他原料如包装物、燃料等外购,每年购进金额约46万元,其中材料价款约为40万元左右,其进项税额每年也就5.8万元。若A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其销项税额为61.2万元(360万×17%),其进项税额为5.8万元,应纳税额为55.4万元。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A企业实际应缴纳税额为21.6万元。因此,案例一中A企业应该将新建作坊注册为私营企业,仍分别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在案例二中,按照现行规定,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软件企业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实行即征即退,其实际税负比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税负(6%)要低一半。但是为什么有的软件生产企业仍然愿意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呢?我们透过现象来分析本质,实行即征即退的软件必须是企业自行开发生产并销售的软件,而许多软件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接受委托代为开发软件所实现的收入,而这部分收入不属于即征即退的范围之内。
软件开发是一种高智力活动,所需外购材料等很少,进项税额自然也很少。如果不能享受即征即退优惠,那么作为一般纳税人其实际税负要比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有这样优惠的政策,仍然有软件企业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原因所在。
(二)案例小结
增值税纳税人是作为一般纳税人有利,还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有利,这取决于企业进项税额的多少。对于进项税额较多的企业,当然是作为一般纳税人有利;而对于进项税额较少的企业,则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
比如有A、B两个企业,增值税税率都为17%。A企业每生产1000元产品(不含税销售价格),需购进原材料700元,进项税额为119元,销售收入1000元,销项税额为170元,实际应纳增值税51元,实际税负为5.1%;乙企业每生产1000元产品(不含税销售价格),需购进原材料300元,进项税额为51元,销售收入1000元,销项税额为170元,实际应纳增值税119元,实际税负为11.9%。显然,仅从纳税角度来说,对于甲企业来说,作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对于乙企业来说,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更有利。
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可以通过计算利润占购货金额的比重来确定,即上文提到的增值率。比如在案例一中,A生产企业年含税销售额为421万元,购货金额为46万元,则增值率为815.22%。根据上文的计算,如果按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6%计算,若该比重不到54.5%,则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若该比重超过54.5%.则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小规模纳税人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身份,可以达到避税的效果。
五、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关于纳税人资格的筹划只是从降低税负的角度所作的考虑,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企业的任何决策都不是孤立的,而必须考虑与企业整体利益相关联的其他要素。
(一)不是所有的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任意选择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对绝大多数纳税人而言,只要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增值税进项税金与销项税金,在销售收入上达到一定标准,都可以通过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如果企业达不到上述标准,就不能运用这一方法。
(二)必须比较纳税人身份转化后的税负大小。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减轻税负,因此,税负水平的高低将是纳税筹划首先考虑的因素。在运用纳税人身份进行增值税筹划时,所要考虑的也就是比较两类纳税人的税负水平。在权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水平哪个更轻呢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增值率进行选择。
篇4
关键词:风险防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
一、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基本概述
增值税作为我国税务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我国境内产品销售、劳务企业及个人,把获取的货物及劳务收益为对象,通过征收税务的一种税务改革体系。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国家法律允许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要求,通过优化相关政策进行资金规划安排,把减少税额当作核心目标进行筹划管理。通过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能够实现企业合法避税,减少企业税负,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后收益。除此之外,增值税纳税筹划还具备转嫁筹划功能,也就是纳税人以减少自身税负为目标,通过对销售产品价格适当改变,在国家法律运行的环境下正常操作,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从整体角度来说,规范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国家法律允许的,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的统筹规划,缓解企业纳税压力,实现企业税后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风险问题
(一)税负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我国有多数的企业受到增值税扩充内容的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随之增大。诸多企业运营发展也会受到税务改革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税负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得企业面对的税率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加剧涉税风险出现,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二)财务问题
在没有税务改革之前,企业纳税将涉及在营业税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中。在税务改革后,主营业务收入中包含了增值税营业额。如果转变税务类型对企业税负不会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则企业自身收益将随之减少,并且增大利润率。但是在收入报表中,将不会具体标记出增值税额,在会计方面,营业税和增值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将无法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影响最终财务管理效果。
(三)筹划问题
增值税纳税风险出现将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开展带来直接影响。通过合理纳税筹划,能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税收利益。但是由于纳税筹划工作需要在纳税之前进行,根据经营活动要求进行筹划设计,是一个中长期工作。而企业纳税行为则产生于运营活动之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预期标准之间有所差异,导致筹划失败。
三、基于风险防控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对策
(一)转变纳税筹划思想理念
从税收征纳双方角度来说,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给予纳税筹划工作高度注重,结合国家现有的税法要求,做好纳税筹划管理工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针对企业而言,通过落实好纳税筹划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给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针对国家而言,整治纳税筹划管理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应结合实际运营状况和发展需求,对生产运营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防范各种风险,从根源上增强企业发展潜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二)协调各方税务关系
在开展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时,企业应及时和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协调和税务部门之间关系,对最新的税法内容有深入了解,防止企业疏忽而陷入税务风险之中。首先,企业应及时和中介部门取得联系,在税务中介部门中,纳税筹划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充足,并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能够对企业当前纳税情况及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便于给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专业建议,防止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问题出现,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在实际运营发展中,企业应及时和税务中间部门沟通,综合评估企业运营状况,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其次,企业应协调好和税务部门之间关系,建设完善的交流平台,对税务部门工作要求有全面的了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防止由于缺少对税务政策的了解而面临各种风险。
(三)优化纳税筹划内容
首先,科学设定增值税纳税筹划目标,明确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差异。通常情况下,一般纳税人企业缴纳的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缴纳的税率为3%。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以此实现纳税税额的减少。其次,注重企业购进环节中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关注购进过程中增值税筹划,综合思考各项因素,科学防范税务风险。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应关注购货对象及购货时间等内容,在确定购货时间的情况下,分析买卖双方市场因素,合理选择购货对象,减少风险出现。最后,在销售环节中,应加强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合理选择营销模式,系统分析混合、兼顾营销模式差异,在实践中合理选择,增加企业税收利益。
(四)加强筹划风险防范
首先,树立正确的增值税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意识,在满足国家法律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纳税筹划。与此同时,企业应根据纳税筹划管理要求,科学构建纳税筹划管理体系,选择最佳的会计政策,保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其次,做好纳税筹划人员组织培训工作,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综合素养,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企业管理层人员应给予纳税筹划管理工作高度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纳税筹划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找出潜在风险并出现,降低风险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最后,企业应注重对税务中介部门的应用,通过利用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专业优势,引导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顺利开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增值税纳税筹划效果,同时也能把纳税筹划风险转移给中介机构。企业应和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加强和税务部门交流,保证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税务执行风险。
篇5
关键词:“营改增”;地勘单位;税务筹划;分析
随着政府部门对税务政策改革的持续推进,“营改增”税务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笔者针对“营改增”对地勘单位税务筹划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以盼能为地勘单位税务筹划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一、地勘单位业务特点
地勘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针对勘测对象: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四个阶段。其主要业务对象为各类矿产单位、建筑单位和政府部门。当前地勘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部分业务的实施存在分包等行为。
由于地勘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部分的业务操作存在分包代办的现状。分包企业在承接地勘单位业务的同时,需给地勘单位提供费用发票。但当前部分分包企业不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资格,甚至存在工程队类似的组织,因此也无法提供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票。此类情况最终导致地勘单位税负增加,长期累计对地勘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当前“营改增”导致地勘单位税负增加的现象,几类常见的例子如:1.分包企业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地勘单位无法进行税务的抵扣;2.地勘单位进项较少,或因为进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增加税负。
二、“营改增”
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为“营改增”。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针对企业税收问题进行了相对应的改革,由之前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增值税区别与之前的营业税,只针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一方面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于2012年开始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试点期间获得了良好的实践经验。试点成功之后税务部门对于“营改增”政策改革,进行了小范围的推广。经过长期的试验和发展之后,我国于2016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营改增”,并将多数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内。
三、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企业针对缴纳税款项目,进行的合法操作行为。当前我国针对税务筹划,主要的规定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经营、理财、投资等行为,对税收进行合理的筹划,并且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最终达到为企业减少支出,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当前针对此类业务以公司形式运作的企业为各类的税务机构,税法针对此类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运作行为,并无确切的规定和限制。
四、“营改增”对地勘单位税务筹划的影响
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持续深入,短时间内对于地勘单位的税务筹划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一定程度上造成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当前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经过分析案例总结出了几点主要的问题,例如:短时间内使得地勘单位税务筹划较为混乱、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重复税收的问题、长期发展可以减少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益。针对此类现象,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一)短时间内使得地勘单位税务筹划较为混乱
当前营业税改增值税整体的发展较为稳定,但局部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由试点地区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由政府部门进行主导和安排。由于现实情况影响,税务部门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营业税与增值税的过渡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造成了短时间内,地勘单位针对税务筹划方面的工作难以展开,并且造成了较多的误解和混乱。
(二)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其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企业较多,税务部门承担的压力较大。当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为: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发票的开具是正常纳税的过程。但由于前期营业税发票作废,后期增值税发票短时间内税务部门无法提供。因此造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针对地勘单位的二级单位(分包单位)影响较大。此类单位一般情况因为自身资质等原因,不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资格,因此在获取专用发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类现状导致地勘单位无法进行税务抵扣,最终造成的较大税负情况。
(三)存在重复税收的问题
我国当前营业税发票以及增值税发票的开具,都属于联网开票。联网开票之后税务系统网络针对企业所开具的发票,进行依次的记录。当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中,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针对地勘单位部分企业的处理,造成重复收税的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主要造成的原因为,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期间,两项税收在特殊时间段内同时存在。因此造成税务部门针对企业单次产品的征税,进行了重复的征收。最终对于企业的税务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矛盾,对企业本身产生了一定的税负。
(四)长期发展可以减少地勘单位税负增加企业利益
当前我国针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中,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前期营业税的征收方式为,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免交税款,对于小微企业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影响较小。针对地勘单位等大型企业则影响意义较大,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前期营业税每发生一笔则需缴纳相关的税收。后期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所销售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对增值部分进行税务征收。针对大型企业分析,可以直观的得出结果。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地勘单位,长期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利益的效果。
五、针对此类问题的改善措施
当前针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地勘单位税务筹划的影响,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但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经过分析案例之后。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方式,例如:地勘单位财务系统重视“营改增”、针对企业收入进行预估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做好税务抵扣方面的工作、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笔者针对此类的改善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地勘单位财务系统重视“营改增”
当前我国针对税务系统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实施,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义务性。地勘单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模块,为了更好的配合税务征收政策的改革。地勘单位应重视营业税改增值税,其财务系统人员应着重研究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企业应缴纳的税务比例,以及企业后续发展中针对税务筹划应作出的改变。在保证合法的情况下,促进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
(二)针对企业收入进行预估提前做好税务筹划
地勘单位属于传统行业的一类,一般情况下其发展较为稳定。针对其产品的输出和所造成的利益,整体上都为固定的量。在税务政策改变的过程中,地勘单位属于定量。地勘企业根据定量作出对税务变量的变化,因此当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期间,地勘单位应针对税务政策的改变,提前进行税务筹划的发展。以此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并达到良好的税务筹划。使得企业在遵守税务政策改革的前提下,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做好税务抵扣方面的工作
营业税改增值税其中涉及到较多的抵税项目,地勘单位由于涉及较多的进出口贸易。在此期间地勘单位需缴纳一定的贸易税,此类税款在增值税征收期间可以进行部分的抵扣。当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过渡期间,地勘单位应做好各类抵扣税凭证的保存。在进行增值税缴纳期间,进行凭证的提交和抵扣。以此进行合理的抵税行为,既符合了税务政策改革的规定,也提高了企业的合法利益一举两得。
(四)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当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期间,由于现实情况造成,税务部门无法一一针对企业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因此在税务部门和地勘单位之间,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和矛盾,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当前针对此类情况,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针对自身的问题,及时通过税务部门进行了解。以此减少双方的误解,并且针对相关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善。以此保障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对于税务部门工作的配合,缓解地勘单位与税务部门之间在工作协调上的关系。
六、结语
当前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地勘单位税务筹划的影响,主要存在的几类问题有:短时间内使得地勘单位税务筹划较为混乱、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重复税收的问题、长期发展可以减少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益。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经过分析案例之后,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方式和思路,例如:地勘单位财务系统重视“营改增”、针对企业收入进行预估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做好税务抵扣方面的工作、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以此完成地勘单位在“营改增”期间的税务筹划工作,并达到配合税务政策改革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崔航.“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影响及税务筹划研究――以试点地区融资租赁公司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薛玉玲,朱宣蓉.“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3(12).
篇6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我国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自1993年以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通过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来实现对房地产行业利润进行调控和分配。从税制和税率设置方面看,对房地产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的获取与实际的利润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在土地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中,土地成本与开发成本以及融资利息直接影响土地增值税款的多少。因此,合理预测土地增值税税负,合理规划投资,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利润控制和投资决策,作为房地产企业税务相关工作的重点,只有通过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才能有效在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规划中有效降低支出率,进而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一、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之下,进行房地产企业相关的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工作不仅能够对政府与企业间合理的税务关系进行良好的确定,同时还能够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条件下,有效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1]。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大力的调控,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的税务负担和风险在逐年增长,企业利润和经营效益出现了显著下降。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税种之一,土地增值税筹划与房地产企业经营规模和投资决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二)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创新
当前国家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相关宏观调控的手段不断加强,这就对房地产企业内部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从税务和资金管理方面降低风险,增加效益。如何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资金利用率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能够使得房地产企业特别是高杠杆企业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资金风险预警。税务筹划不仅是预测,更要在执行中及时反馈和修正,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税务筹划工作的工作效率,有针对性的将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增值税方面的具体工作规划应用到实际经营与管理工作中,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最大化的获取经济效益。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增值税税务筹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的税务筹划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土地增值税税务筹划的相关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自身企业的税务筹划时往往沿用原有的税务筹划模式,这就使得虽然设计了税务筹划工作,但是实际的效果不强,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理念,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一些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一定的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计划出现偏差的问题,部分工作者没有按照实际的制定的工作流程以及规划进行工作,或是只注重整体性的工作,而对于个体工作出现缺失,因此导致了税务筹划中缺乏科学性的分析,使得企业进行的税务筹划工作根本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性意见。第三,没有考虑地方政府的政策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在实际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性政府的相关规划以及制度的制定也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为了提高城市中心土地使用率,了低效用地相关优惠政策。在低效用地政策中,房地产企业需规划住宅总面积10%以上的保障房建设,并将此部分的房产以成本价销售给当地政府,该政策对土地增值税影响较大,房地产企业若在投资决策期没有充分了解和考虑地方政策的影响,会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策略
(一)利用临界点与分散收入的手段开展筹划工作
原有税收的重点主要就是将业务的核心放置在土地增值税的相关制定上,而对于土地增值税税务筹划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进行相关的工作最大限度上使得增值率降低,继而使得在实际税收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减少或是免除掉对应的土地增值税务税款的缴纳,通过此种方式就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的投入,继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比例获取[2]。其主要就是通过临界点的界定,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形式进行界定和管理。
(二)利用增加可抵扣项目开展税收筹划
在房地产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进行利息的收入与支出来从资金周转的角度进行项目金额的划算与抵消,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使得土地增值税的税费要较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进而使得房地产企业整体降低税务负担和财务风险,提升经营现金流量。而在土地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中,相关政策的指明使得其从很大程度与意义上获取了房地产相关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工作的概念与模式的革新。
(三)利用建房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在税法的相关规定中,由于部分的建房行为在实际归属界定中不能够被划入土地增值税的税收范围之内,因此此类房地产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或是避免出现土地增值税的税款缴纳。企业通过运用代替方式取得客户的土地使用权在相应的土地上进行房地产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企业之间代表客户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但并不具备有土地的所有权,因此此项活动进行的房地产建设中土地增值税的支出极少,甚至在项目较深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不支出额外的土地增值税。
(四)利用统筹的手段开展税收筹划
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与增值率是具有较大差异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相同的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档次以及规格模式上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导致的客户质量以及所制定的价格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地区间的房地产开发成本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差异性较大。因此在进行相应的房地产市场土地增值税的降低方面,部分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将不同价位的房地产收入进行数据的整合后,进行集体上报,这就能够在当前形势下有效进行土地增值税的降低[4]。
(五)税务实际操作的风险内容
在实际进行税务呈递与审查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税务局的不认可问题导致最终的账目以及土地增值税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进行企业的实际费用的审核中对于各科目支出不以一一确认。因此,税务局会根据相关标准,用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二项的10%作为土地增值税的开发费用扣除依据,企业在进行相关税务筹划时,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应考虑及时采用外部财会的专业性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账目进行预测和统计,进而能够保障数据的合理以及合法性。
篇7
关键词:销售方式 税务筹划 节税
一、对产品库存损耗增值税税务的认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具了关于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应该结合国家的优惠政策对销售管理方式和重心进行调整,以便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在当前增值税优惠政策条件下,从企业销售管理角度上来讲,企业销售增值税税务筹划可以重点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采取不同的增值税分摊方法,在合法权益内减少缴税额度;再者,企业可以结合相关政策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用更加合理的销售方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往往对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认识不到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收负担,要正确计算产品库存损耗增值税税务。
二、采取合理的增值税分摊方法筹划增值税税务
企业筹划销售增值税税务,可以利用国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采取不同的增值税分摊方法。目前国家出具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只对纳税人兼营免税或非应税项目进行了规定,而没有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在企业先征后返政策实施过程中,对于增值税进项税额如何分摊,并没有出具针对性的政策规定。所以在销售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分摊方法进行避税,将其增值税进项税金尽量多分摊至未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销售业务中,使其应税业务少缴税,则将增值税进项税金少分摊至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销售业务中,使其多缴税后再通过财政返还,从而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其具体的管理销售进项税金方法有几种:将企业在当月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及没有享受先征后返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分摊。将企业当月产成品成本为依据划分各自的进项税,也就是月末根据本月完工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来划分进项税。将采用产成品的实物数量来分配进项税金,也就是月末根据产成品的实物数量来分配进项税。
三、采取合理的销售方式筹划增值税税务
不同类型的企业销售方式也千差万别,为了使分析论述具体化,此处笔者结合自身所处企业和几年工作经验,浅谈筹划增值税业务时不同销售方式的选择。在企业中,常见的销售方式有送货上门、折扣销售和委托代销等,具体分析如下:
1.销售货物并送货上门的税务筹划
在送货上门服务方式下,不同运输方式给企业带来不同税负。企业的运输方式有:企业本身有专门的运输车队。根据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在销售货物之后用企业本身的运输车队进行送货服务,是一种混合销售产生的价外费需要被征收增值税,其销售额和价位费一同来计算被征收增值税;交给专门的运输公司送货。根据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企业在进行货物销售之后货物交由其他运输公司进行送货,其增值税将以当次运输费结算单的7%算入进项税额来进行抵扣;代垫运费的送货方式进行服务。运输公司开据的发票是给购买人的,或者在销售货物之后企业收到的运费单交给购买方的企业代垫,这种送货服务的行为是不用算入销售额中,不算价外费,不需要同销售额一起被征收增值税。
举例说明:某超市年度销售总额为500万元(不含税),进货价格为为400万元(不含税),在销售过程中对货物进行送货产生的运输费用为20万元(不含税),用销售货物三种不同的送货服务方式,进行纳税负担比较。
第一种:应纳税增值税=(600+20)×17%-400×17% =37.4万元
第二种:应纳税增值税=(600+20)×17%-400×17%-20×7%=36万元
第三种:应纳税增值税=600×17%-400×17%=34万元
从以上示例可以得出,第三种送货运输方式是最适合的,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能保证款项及时回收,占用了一定的周转资金。
2.折扣销售的税务筹划
企业折扣销售主要有实物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销售方式。其中实物折扣又分两种:(1以赠送同类商品作为折扣。这种折扣销售一般是针对短期的、有季节性的进行清仓促销,如买一送一。根据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销售货物时送给购买方的赠品,不管赠送品的生产厂家是不是该企业,只要用同张发票开据其销售额和折扣额,增值税只需要按折扣后的额度计算,相反的没有开据在一张发票上的则不能按折扣额计算。所以,企业应该通过简单的税务处理来减少征税;以赠送其他商品作为折扣。根据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赠送的商品同样为销售形式,一并算入销售额中,按“以赠送他人”的增值税条例进行增值税征收。一般是按照以下顺序计算:当月该货物的平均销售水平来定;按近期该货物的销售额的平均额度来定;按组成计税公式来计算: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以上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第二种程序复杂,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负担,直接在商品价格上进行折扣,更利于节省企业的税收成本。
而现金折扣进行销售主要是为刺激购货量较大的购货方积极偿还贷款,而采用的折扣方式,该方式产生的现金折扣额是在销售货物之后,也就是说是属于融资性的一种理财费用,在销售额中要减除销售折扣,企业只需要按照销售额计算。同时,企业也应该尽量减少税收的负担,可以:将收款方式改变为分期销售货物。分期收款方式是一种赊销行为,同现金折扣销售货物一样是在销货时未能收到货款。但是,分期收款和现金折扣销售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所需的义务时间确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在销售货物时直接收款,都是以凭据为依准不管该货物是否有送出,时间都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从而可以得出可以使用分期的销售,不仅对推迟纳税和防止垫付税款问题的起到抑制作用,还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使用合约的方式销售货物。企业在销售货物时,可以采用合同的方式制约购买方,在合同中规定购买方的还款日期,同时还要在合同中强调,超出还款日期的货款,企业有权加收一定的违约金额,违约金额按照合同款的规定,以超出还款日期十天,按2%加收违约金,超出还款日期二十天,按3%加收违约金。这不仅督促了购买方,使得购买方尽早还款,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同时对于违约产生的折扣金额,还可以扣除在增值税中;采取递延折扣的方式。对于企业经常合作的业务购买方,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保障其合作购买方企业信誉的完好,企业可以把购买方当此合作产生的折扣,相应的额累计到下次交易中再予以扣除。当然,采取这种方式必须在保障企业销售活动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进行,从而真正达到节税的作用。
3.委托代销的税务筹划
委托代销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手续费代销,就是委托方根据代销商品数量向受托方缴纳一定手续费。另一种是买断代销,就是委托方和受托方订立合同,受托方按照合同规定缴纳给委托方货款,实际售价可以有双方商定,也可由受托方自定,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为受托方代销所得。企业在进行委托代销时,可以对两种代销方式应缴纳的增值税进行全面核算,通过比较选择合理的委托代销方式。
四、正确计算产品库存损耗增值税税务
此处主要对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的增值税税务筹划进行分析,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是指因为产品管理不恰当而使得产品霉烂变质、被盗、丢失等损失,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通常对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进项税额转出的管理非常严格,往往只要企业存货报损并不主动作进项税额转出,无论非正常损失或正常损失,税务部门都会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税务罚款。所以企业要合理选择筹划方案,及时对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进行处理,减少企业税务风险。通常对产品库存非正常损失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存货报废,一种是存货贱卖。一般情况下,存货贱卖并正确计算其涉及的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是最合理的方法。
五、结语
总之,企业在管理销售增值税税务筹划对于的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综合分析市场的整个竞争环境,结合国家的优惠政策,采取不同的增值税分摊方法,采取合理的销售方式,并对产品库存损耗增值税税务进行正确计算,利用多种方法达到节税的目的,贯彻理解企业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新增值税法;企业;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增值税及纳税筹划的界定
(一)对增值税的界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二)对纳税筹划的界定。由于纳税筹划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包括节税和避税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新增值税法下纳税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设立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筹划。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享受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不同,其承担的税负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选择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来减轻税负。如,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的名义,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从而可按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2、企业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通常认为,由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额,因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并不尽然。若小规模纳税人转化为一般纳税人反而交税更多的话就适得其反了。可以通过运用无差别平衡点和净现金流量最大化理论进行纳税筹划。(表1)
在无差别平衡点上,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平衡点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轻于一般纳税人。
(二)企业采购活动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采购时间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市场是变化的,企业采购所支付的价格也可能受到供求关系的巨大影响,因此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有很大帮助。筹划时,首先必须注意适应市场的供求关系,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为自身谋取利益,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选择供大于求时购货,压低产品的采购价格来转嫁税负,实现逆转型税负转嫁。另外,在确定购货时间时还应注意物价上涨指数,如果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那么尽早购进才是上策。
2、合理安排购进货物入库时间的筹划。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购进货物实行购进扣税法,即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在验收入库后,方能申报抵扣,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为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延缓纳税创造了条件,延缓纳税虽不能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必支付利息,对企业来说等于降低了税收负担;同时,延期纳税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支出,还可以使企业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例如,企业通过合理安排货物的入库时间,将货物尽可能在月底或年底入库,就能延缓当月或当期的应纳税款。
(三)企业销售活动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兼营业务的增值税纳税筹划。兼营是指纳税人除主营业务外,还从事其他各项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取得收入后,应分别如实记账,按其所适用的不同税率各自计算应纳税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即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若能分开核算的,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不能分开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上述规定对一般纳税人来说无疑应该分开核算以减少纳税,但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其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为3%,其不分开核算没有什么影响,而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为5%,则不分开核算反而更有利,因为增值税征收率按新规定只有3%,而营业税率却为5%。但税务机关在征税时可能会考虑这种特殊情况而采取变通的方法,征收营业税而不征收增值税,所以不管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分开核算的好。
2、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混合销售行为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经营主业”判断是征增值税,还是征营业税。在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若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则征增值税;若年非应税劳务营业额超过50%,征营业税(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除外)。由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而营业税税率为5%或3%,所以若能使混合销售行为中的非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而缴纳营业税便达到目的了。
篇9
【关键词】税务 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研究
一、纵观国内对于税务筹划的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广义税务筹划观和狭义税务筹划观。
广义税务筹划观认为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包括一切采用合法或者说是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工作安排,认为只要是事前合理合法安排的减轻税负的方法都属于税务筹划。
狭义税务筹划观认为税务筹划就是节税筹划,税务筹划行为不仅要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还要符合国家的立法精神,与国家制定税法的实质内容和立法意图相吻合。这种观点也是我国税务机关目前所持的观点。《中国税务大辞典》将税务筹划定义为节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去处理日常财务、经营、交易事项而制定的纳税计划。
二、税务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减轻税负以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但与减轻税负的其他形式如逃税、欠税及骗税相比,税务筹划具有以下七个特点:合法性、专业性、目的性、筹划性、风险收益均衡、适时调整。
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税收筹划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通过选择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式,求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下,生产和经营的具体形式,它是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管理形式和生产成果分配形式等的综合。换言之,经营方式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企业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企业的经营地点、经营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等经营方式,一般由投资行为决定,此类税务筹划可归结为投资中的税务筹划。然而,并非所有的经营行为都由投资行为决定。在投资行为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采购、销售方式等,都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税务筹划在这种选择中可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创业初期选择科学的经营方式可节税
企业在创业阶段很少从避税角度考虑经营方式,实际上选择经营方式的不同对企业税负影响很大。企业应当结合产品特点、行业特点和税务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
1.商品采购商的选择。我国现行增值税依据企业经营规模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等标准,将企业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销售商品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而后者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当一般纳税人购买一般纳税人的商品后,其增值税销项税额可以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而当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商品时,因不能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在纳税时也就不能进行相应的抵扣,一般情况下其增值税税负要比前者重。
2.产品内销或出口的决策。按照国际惯例,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制造、流转等环节征收的流转税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出口商品一般不需要负担增值税,而内销商品则要负担17%的增值税。尽管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可能会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但只要其差价不是太大,而且在企业其他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对经营者来说出口比内销更有利可图。
(二)改变经营方式,寻求税务筹划最佳方案
如前所述,企业的经营方式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多种不同形式,现就以下经营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税收方面的益处加以讨论。
1.机构分立
通过内部机构的分立,充分利用现有的增值税率不同或优惠政策,达到少缴或者免缴增值税。例如,有销售和安装业务的公司把两项业务分部门独立核算,对于销售业务缴纳增值税,对于安装业务缴纳营业所,避免因混合销售行为无法单独认定带来的高税负;对于初级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可以享受免税待遇,在购进环节按收购额的13%抵扣进项税。
2.委托加工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与自行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税基不同。委托加工时,由委托方(个体工商户除外)代收代缴税款,税基为组成计税价格或者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自行加工时,计税税基为产品销售价格。通常情况下,委托方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价格高于计税价格,因此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就会低于自行加工的税负。作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就可以在委托加工方式和自行生产方式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在各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完全委托加工方式,即收回后不再加工直接销售的消费税税负比自行加工方式低。
3.代销方式
代销商品是销售商品的一种方式,牵涉委托方和受托方两个方面,处在委托方立场上的商品成为委托方的代销商品,处在受托方立场上的商品成为受托方的代销商品。按照受托方是否能够有权利自行决定代销商品售价,代销商品存在着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收取手续费方式,第二种为是视同买断方式。
收取手续费方式的特点是受托方通常按照委托方制定的价格销售,而受托方无权决定商品的价格。委托方在受托方将商品售出后,按受托方提供的代销清单确定收入;受托方在商品销售后,按应收取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视同买断方式的特点是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照合同价格收取所代销的货款,实际的售价由受托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实际售价和合同价格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委托方不再支付代销手续费。受托方按实际的售价确认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按照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在市场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对于委托方来说,采取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商品税负低于收取手续费方式。
四、实际操作中,税务筹划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的税务筹划理念,深入研究税法规定,充分地领会税法精神。
篇10
摘 要 我国汽车行业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外部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内部竞争的激烈使得企业需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得更大的发展。其中,税收作为重要的成本因素之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汽车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经营战略,进行有效而系统化的税务筹划,对自身和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增值税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筹划方案。
关键词 汽车业 增值税 筹划
一、我国汽车业的税负情况
汽车整车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环节主要经历生产、销售、购买、保有和使用等阶段。汽车生产阶段主要涉及的税收有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销售阶段主要涉及增值税,购买阶段主要涉及车辆购置税,保有和使用阶段主要涉及车船税和燃油税。
假设排量为2.0升的一辆新车价格为10万元,则整个环节中所要缴纳的税收有:增值税1.7万元,消费税0.5万,车辆购置税1万元,总计3.2万元。另外,每年还要负担车船税360-660元不等。这样看来,仅购买环节的税负就达到了32%,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具体到各个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其缴纳的税费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小税种,以及代扣代缴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由此看见,我国汽车业的税负总体水平偏高。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积极合理的税收筹划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下面,文章将从增值税的筹划角度进行分析。
二、汽车业增值税筹划的方法
1.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增值税的纳税人按生产规模大小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除了年应税销售额的规定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三条,“只要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所以筹划的空间主要在如何运用上述规定上。
在我国,虽然整车生产企业一般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但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多呈现弱、小、散的特征。因此,规模较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一般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而税负略重,但由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低,所以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企业可以事先测算两类纳税人的税负水平,进而合理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例1:某民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9年度被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当年购进的原材料价款30万元,实现不含税销售额45万元。2010年1月份,该企业认为自己虽然经营规模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标准,但财务制度健全,能提供准确的税务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那么,该企业采用何种形式税负较低呢?
作为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45-35)×17%=2.55(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45×3%=1.35(万元)
所以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是有利的。
对于规模适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纳税人,则可以通过分立的方式,缩小分立后各自的销售额,使其变为小规模纳税人,从而取得节税效益。
另外,在进行纳税人的身份筹划时,还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如果企业达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却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则一是要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是可能会使得自己的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受限制,从而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角度看,企业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时,需要履行相应的手续,付出一定的成本。一般纳税人本身对会计核算、经营管理制度的要求高,也会带来成本的提高。
2.销售方式的筹划
销售商的销售方式灵活多样,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视同买断方式的代销。在这种方式下,委托方和受托方均确认收入,受托方应按获得的增值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另一种为收取手续费方式的代销。这种方式下,受托方获得的是一种服务收入,应按5%的营业税税率计算缴税。
两种不用的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和受托方的税务处理不同,总体税负也不同。汽车销售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合理选择代销方式,同时合理确定代销价格。
例2:某汽车经销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厂家购进中高档轿车一部,价格为30万元(不含税),同月以36万元的价格出售,则经销商应纳增值税为
(36-30)×17%=1.02(万元)
若该经销商采取收入30万元(不含税)按20%收取手续费代购,手续费收入为6万元,则缴纳营业税为
30×20%×5%=0.3(万元)
在同等条件下相比较,以收取手续费方式进行销售的收益大于买断代销方式,因此该经销商应当选择收取手续费方式。
3.价外费用的筹划
价外费用,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按规定,凡随同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按现行税法规定,对纳税人随汽车销售提供的汽车按揭服务或代办服务征收增值税,单独提供按揭、代办服务业务,并不销售汽车的,应征收营业税。因此,对取到的按揭服务或代办服务收入,经销商之间可采取互相为对方购车人提供按揭服务或代办服务,从而两个或多个经销商对按揭服务或代办服务收入,从缴纳增值税转向缴纳营业税,从而达到少缴流转税的目的。
三、结论
汽车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意识。税务筹划是在企业整体战略指导下的节税手段,目的不仅仅是节税,而是获取税后收益的最大化。同时,税务筹划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符合当地税务机关的要求,从而将筹划风险降低甚至消除,以充分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蔡昌.税收筹划――理论、方法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梁俊娇.税收筹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