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智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智慧课堂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 以生为本 智慧高效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一门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大量的实验需要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常常会出现教学时间紧张,实验过程及分析过程进行的不够深入的现象。如何立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智慧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每个科学教师都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对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智慧课堂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思考性和实验性于一身的学科,虽然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深深地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同时小学生本身又具有爱动、好玩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讲解理论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时,如果教师仅仅讲授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就觉得难以理解而且枯燥无味,但一说做实验,学生马上表现出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科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科学小实验的作用,不仅让科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科学课堂的效率。比如,当我在讲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课堂刚开始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制造声音,接着让找一找制造声音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学生猜测完之后,我让学生做三个小游戏:弹橡皮筋、拨弄尺子、按住喉咙发生。随后让学生思考发声的物w有什么共同现象,来寻找最终的答案。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照本宣科就会让让整节科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因此,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是促进构建高效课堂重要手段之一。

二、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寻找生活实例与理论知识的契合点,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学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学习《怎样加快溶解》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我非常喜欢喝甜咖啡,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研究一下,想办法快速的为老师冲出一杯口感上佳的咖啡?学生们一下来了精神,很快就研究出了加快溶解的三个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事例,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精选科学探究活动,精心准备好课堂实验材料

虽然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有些实验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体系,强行让学生自己操作结果只能是失败,从而挫伤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探究活动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四年级的《植物》单元,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需要漫长的时间,就不适合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探究,提取叶绿素实验也只是让学生看到一个提取过程和结果的实验,用演示实验就可。而像证明叶有蒸腾作用的实验就非常适合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提供,只有准备了合适和充足的材料,学生才能更有兴趣进行探究。比如我在教学《谁能传播声音》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鼓、鼓锤和蜡烛,学生通过观察敲击大鼓时蜡烛火焰的现象理解了声波这个概念。所以,课前细致分析教材,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精心筛选实验并根据需要准备实验材料,也是构建生本智慧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重视教学细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小学生对实验充满着好奇和期待,每当涉及到实验时,往往他们总是急不可耐的就想马上动手,经常是不等听清楚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就急匆匆的开始做,结果就会常常导致实验失败,长此以往,不但会挫伤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还有可能让学生对科学结论产生质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细节入手,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处理和把握,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常见的岩石》一课时,训练学生先用感觉器官观察,再借助工具观察,并且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日常细节的训练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科学实验态度,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以及新的科学规律,这样才能让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智慧课堂不成为一句空话,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振龙.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

篇2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世界;数学世界;课堂教学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再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

如在教学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了解哪些物体或包装上标有千克或克的字样。到学生上课时,学生争先恐后汇报:一袋大米25kg,一包盐500g……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教师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白:称较重的物体用kg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并理解了1kg=1000g的数量关系。通过大量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区,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例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结构,根据例题结构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问题。有的学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2个冰激凌1元钱,5个冰激凌多少钱?”“1支铅笔5角钱,6支铅笔多少钱?”

教师先肯定积极提问的学生,再让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学生不但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意识地去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获取数学知识。

三、强化数学学习的生活实践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老师要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死板地照本宣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巩固、积累、实践和创新的天地。如学习了地砖面积和房间面积的关系后,可让学生根据地砖大小和要谱的房间大小计算出需要铺一间房间的总块数,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后,可要求学生统计出全校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还可让学生随妈妈上街买菜感知1千克、500克有多重;或让学生实际测一下教室的长、宽和高,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粉刷的面积,铺教室地面所需的地砖数等。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运用及计算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五、结束语

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得好:“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确,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的命题切合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值得进一步开拓创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总之,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在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前提下,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学习交流过程。教师可以在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思考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知识点所在,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课堂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必有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都形象、生动、有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

二、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思维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以新课标理念为标准,教师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更要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合作互动、综合探究。合作探究应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探究方式。通过学生的动口和动脑来检测学习效果。老师更应该要求同学们全员参与,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散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还能达到塑造人格的目的。

如,在进行“鸡鸭同笼”的问题讲解时,设置问题;鸡兔共有20个头,48只脚,问鸡和兔分别有多少。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对鸡和兔的脚进行减去运算,这样不仅解决问题的方式较为简便,且运算结果也较为准确。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对象,而学生是学习的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独特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小组之间的讨论获得解决的办法,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勉励。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不仅可以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刻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用智慧案例越来越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生成性资源 渗透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的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其中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也是学生资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定义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及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里的"新问题、新情况",就是"动态生成资源"。

二、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渗透教育

1、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渗透安全教育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1 E Read and act主要内容如下:

Mr. Green: 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Yang Ling: Let me see. Wow, he's Liu Tao.

Mr. Green: Come down, Liu Tao.

Liu Tao: All right.

Mr. Green: Don't climb trees again.

Liu Tao: Yes, sir.

这段对话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Come down, ... All right. Don't climb trees again. Yes, sir.

在教学中,可以以简笔画为辅助手段,分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师先画了一棵树,教学tree,再画一棵树,教学tree的复数trees。接着在其中一棵树上画了一只鸟,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学生回答:"I can see a bird."然后问学生:"Where's the bird?"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回答:"It's on the tree."这时,教师在另一棵树上画一些苹果,告诉学生:"They are on the tree. But the bird is in the tree.""The leaves are on the tree. But the butterfly is in the tree."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树上长出来的东西用on the tree,停留在树上的东西用in the tree。第二部分,教师画了一个小男孩在爬树,问:"Where's the boy?"学生答:"He's in the tree.""Look, he's in the tree. He's climbing the tree." 笔者边说边做爬树的动作,教学climb,climb the tree,climb trees。在教学climb trees 后,便抛了个问题给学生:"If you see a boy in the tree, what would you say?"一些学生回答:"Don't climb trees."还有的学生说:"下来,危险。"这时可教学:"come down",并拓展:It's dangerous!同时复习有关come的词组:come in ,come here,come home等。 还有男生说"快点爬,加油 come on!"对于这个生成性的资源,教师马上进行追问:"Why did you say come on?"学生的回答很天真:"抓鸟!""Why do you want to catch the bird?"学生答:"好玩,it's interesting。""When you catch the bird, the bird flew away. But you fall down, what do you think? Is it interesting? "那个学生听后吐吐舌头。通过这段对话,教师顺势教育学生:不要爬树,不要爬窗,不要爬桌椅,安全第一!第三部分,教师回到课本,分角色朗读并表演。最后,请学生模仿对话编一组新的对话并表演。其中一组编的对话如下:

A: Good morning, B.

B: Good morning, A.

A: Who's the boy on the desk?

B: Let me see. Wow, he's C.

A: Come down, C.

C: All right.

A: Don't climb the desk again.

C: Yes, madam.(madam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通过这段对话的教学,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有了新的突破!

俗话说得好:安全记在心,平安走天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把安全挂在嘴边,才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2、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理想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实际,或离地万里。那对于一个有智障的学困生来说,A同学也不例外。A同学,对于四年级所有的老师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对,仅仅因为他是智障儿、学困生。他的作业从来都是见不得人的,他写的作业类似于"天书"。或许,也只有他看得懂吧!正因为学习差,他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在乎他,也没有人理解他!但在这节课上,他却成了一个焦点。缘由如下:课堂上,教师教学了有关职业的各种单词,在教学完后,教师做了一个调查,20年后,你想做什么?在问了一些同学后,教师进行统计:How many boys\girls want to be a\an ...? 在问道:"How many boys want to be a driver ?"除了A同学之外,没有一个同学举手。于是,所有的同学都嘲笑他:他居然只想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他很惊讶、很难过,于是低下了头。"If you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you can invite A to drive a bus. Let's invite him to take u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OK?"学生听不懂,教师又用中文说了一遍:"20年后,我们请A同学带我们全班一起去环游世界,怎么样?"学生听了很兴奋,回答:"好!"A同学也抬起了头。"So, from now on, you must work hard! A同学,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虽然课上,他什么都没说,但是一下课,他就跑来问该教师默写怎么改,改好后还拿到办公室给老师批。其他老师开玩笑:"A同学现在要好的么!"是啊!或许举手只是他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但是同学们给他的:"请他带全班去旅游"的话语却是令他震撼的;主动要求改默写的行为却是实在的!"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说得真好。

3、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一节英语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句型:What's in\on\under\behind...? There's\There are...这两个句型。忽然一只小鸟飞到教室里,B同学的桌上。B同学迅速抓住了小鸟,原本安静的教室一片沸腾。小鸟受到惊吓,拼命挣脱,随后飞到讲台上、黑板上、窗台上等地。看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情景,要想回到原本学习的情景中显然非常困难。教师随即请同学们回忆鸟儿呆过的地方,并用现学的句型What's in\on\under\behind...? There's\There are...来谈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好的掌握了这两个句型。再操练完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Why does the bird fly here?学生议论纷纷:小鸟也想学英语;小鸟没有家;外面的空气有污染,小鸟受不了......"如果是小鸟也想学英语,说明老师的课很精彩,同学们学得很有兴致。可是如果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外面的空气有污染,小鸟受不了了怎么办?""我们可以帮小鸟造几个房子,然后把房子挂在树上,让小鸟住;不要砍伐树木;让钢铁厂不要排放有颜色的气体;不要让工厂排放有污染的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环保标语慢慢地出现在了我们身边。

4、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从八月底至今,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事件"了。纵所周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仅拥有3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却要公然抢我国的领土。他们的做法令一向善良的中国人感到气愤!

在《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中介绍杨玲的房间时提到There's a map of the world on the wall。 其中a map of the world(一张世界地图)是一个新授词组。在教学这个词组时,教师出示了一张世界地图,教学a map of the world,同时还请学生指一指,Where's China\Japan\America\Korea? 并向学生介绍美国帮日本的目的以及韩国人抵制日货的做法。接着出示中国地图,并教学a map of China,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中国、日本、台湾和,并介绍为什么会成为日本人的抢夺目标。有趣的是,学生提出:我们中国的地图形状像雄鸡,而日本的地图像一条虫,日本要抢,那我们的雄鸡正好也吃掉虫!孩子们的想法是天真的,但如果真的发生"吃虫"事件,那必将给我们带来战争,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不要说"吃虫",连世界都要毁灭了!如何让日本自顾不暇,自动退出?学生提出:像韩国人一样不买日货,支持国产!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同时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货品牌,如:松下、索尼、佳能、丰田、本田 等,希望同学们自己以后别买日货,告诉自己的长辈们也别买日货。最后,教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听后觉得日本人很残忍,再也不想与日本人为伍了!虽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成为新时代最棒的接班人!

三、结论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对于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非常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的构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使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了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通过此种形式尝试着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使其成为改变传统课堂形式的动力。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1智慧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上传,给学生打造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小型学习空间。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并没有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此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1.2智慧课堂实施过程的不足

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将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上,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与之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这一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其对智慧课堂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1.3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的缺陷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自己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资料上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资料上传过于形式化,没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堂过程的记录和交流,所以学生对课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也无法借助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所以评价形式的缺陷就导致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了空谈,取得实际效果很不明显[1]。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2.1智慧课堂设计以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上传一些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师可以首先复习拆分的知识:2里面有()1;5里面有()1;10里面有()1;10个10是()等知识,之后出示具体的1元、2元、5元、10元钱给学生看,并提问:①这一张纸币的面值都是多少?②这几张纸币都是什么单位?③2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的纸币来替代?5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来替代?此种方式突出了人民币的实用性,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符合智慧型人才的构建原则。

2.2智慧课堂实施以设计问题为导向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除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还要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过程的实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4]。但是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应,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阻碍,从而对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意识,以免使学生落入到思维僵化的窘境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①请学生自主画角,谁画的角大?②思考量角时要用什么?③角的的度量器是什么形状的?在量角器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渐认识了量角器,会使用了量角器,完成了角的度量,学生的智慧也一点点被开发和激化,这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3智慧课堂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目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优势生动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其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完美,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探索更加具有趣味性、适合性、简单性的应用方法,以此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但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科学构建,最终实现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智慧课堂;应用策略

1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重视力度不够在国内一些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小学生计算机教学,导致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一部分小学计算机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1.2教学方式的滞后对小学计算机教学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要求小学生学习和演练有关知识,并没有应用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小学生在学习和演练计算机知识中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2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1课前主动预习在上课前,小学计算机教师需要在课前将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传输到小学生个人终端中,这样小学生就能在个人终端中了解这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在课下练习和查找资料中为掌握好这节课程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学习水平。2.2创设情境在实际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学生通过个人终端了解和预习了有关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这节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完整此情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防止由于小学生事先知道所要完成的场景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2.3小组交流在任课教师向小学生布置完此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可引导小学生讨论这节课程的任务,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和研究这节课程,对自身怎样完成这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做一个总体的规划,并与其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互相交流和共享下让小学生可以对完成这节课情境任务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小学生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着详细的计划后,便会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2.4老师引导小学生在初步形成对完成情境任务的想法后,任课教师就能够在自身演示和利用其他教学方式来指导小学生系统、有效地学习,在小学生掌握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步骤后,并要求生生之间总结自身在完成任务思路的不足之处,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用思维导图探索和总结出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具体方法。2.5纠正错误在小学生了解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方法后,有关教师就能够让小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的情境任务,并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对应的指导,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够顺利、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2.6加强训练在小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该几个与小学生完成的情境任务相似的任务,小学生可利用个人终端选择某个任务,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演练,完成这一情境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刚刚学习的计算机知识。2.7预留作业在小学生完成自选情境任务后,这节课程就要结束了,这时候计算机教室应拓展本堂课所学知识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在课后温习和巩固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而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2.8课后沟通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小学生可借助于个人终端自身的作业成果,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生评价其成果,并利用个人终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有网络,小学生就能够请教教师问题,将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电脑知识,而且还需要结合机房状况和教学进度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调动起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唯有做到这样,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有趣、丰富,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小学这门课程,并且在完成作业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计算机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有自身的看法和思想。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让自身成为一名受小学生喜爱和欣赏的教师。想要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本内容全面理解,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进行这堂课才更加有效果、有价值。计算机教师要确保每一堂课程都能够给小学生一种新鲜感,这样小学生才会始终对计算机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教师可使用教学道具讲解小学生如何提高计算机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课堂魅力。如:在课堂中,以现场PPT讲解与个人操作相融合的形式,分解传授这堂课的内容。还可举行打字比赛,以速读与正确率为主要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计算机这门学科对实践性和操作性有着很强的要求,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时间,在操作中小学生才能验证所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结合小案例和小游戏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既简单又有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也会使其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给小学生多一些操作机会,对于操作正确的小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好计算机知识的信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电脑的巨大魅力,进而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54-156.

篇7

关键词:探究模式 课堂应用 智慧策略

笔者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深知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探究是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追求的话题及目标。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成了学生的智慧,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和谐,也说明探究性模式应用发挥了作用。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生成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笔者的思考和实践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1]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数学课堂学习的,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知晓数学王宫里有着无穷的奥秘,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去意识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义,虽然他们也还没有去形成探究的习惯。但是,他们业已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学习乐趣。但从整个群体看一年级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存有一定问题。所以,让一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既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推进,也利于逐步形成学生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正如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启迪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应当也完全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再以学生去机械重复训练的途径,而要让学生怀有浓厚的探求兴趣进行意义性的互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智慧。事实说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逗着乐,让一年级学生置身于乐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课堂。学生的探究兴趣将会更浓,探究的效果将会更为显著,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笔者以一定的情境,让一年级学生十分乐意地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原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学时笔者用SMART技术让“小精灵”闪烁着话语引领学生,设计了比较充分地动手操作、表达语言、分析问题的复习情境。[2]

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我来到了大家的课堂上,我想先看看小朋友对下面的算式谁算得又快又好。在算的时候再去用心想一想,你发现了些什么?谁能够算得又快又准,而且又发现这组题目中的东西,我就给谁带上一朵小红花。

4 + 8 = 9 + 7 = 3 + 9 = 24 + 3 = 75 + 4 = 32 + 5=

9 + 4 = 8+ 8 = 6 + 5 = 26 + 30 = 54 + 42 = 20 + 15 =

一年级学生要想得到夸奖的欲望特别强,谁都想能够得到“小精灵”的夸奖。算的时候是那样的积极而又快速,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时,所发现的还真有道理,对后面过程的推进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儿,学生的乐意就在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和情境中产生。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激活学生的探究力

现在数学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使得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渠道更为开阔,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也显得十分灵便,探究性的诸多活动也在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们所必须看到的现实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还是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幼稚,对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也显得极不稳固,探究的热情往往都是时起时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激趣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过的那样:“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对知识的超越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数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也极易满足,当他们通过探究解决了一定的数学问题后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学生来超越知识、形成智慧的大敌,作为数学老师切不可等闲视之。要针对学生探究的弱点,思考应对策略。笔者以为,需要为学生去造起一座座桥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为学生建立促进学生探究的情境桥梁,则获取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子白板上“小精灵”闪动着眼睛:说他约了三位小朋友一起到公园玩玩画片呢 !朋友们想看吗?霎时间,小精灵又闪动起话语来:“你们发现小朋友们玩出什么名堂了吗?”

小学生们纷纷说我们看到它们的画片各不相同: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8张画片,小红有7张画片

“小精灵”又闪动: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会列式吗?怎样列式?

学生列起算式,但计算时不少学生则遇到了麻烦。

“小精灵”又在闪动着: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吧!

“小精灵”闪出多个问号,你们是怎么摆出来呢?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3]

一个小学生便先说出自己的算理,

“我是先用4根小棒加上7根小棒等于11根小棒,11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个10,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3捆,3捆就是30根。那另外再加一根就是31根”

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当我们比较理想地搭建起桥梁,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积极探究,并从一定的探究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道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形成学生的合作群

一年级小学生小,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但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好地组织起来,合作探究能力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表达毫无顾忌,他们的说有时候就完全可以让所有学生的思维绽放出十分亮丽的奇葩。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经常会有小学生说出类似于“冰雪融化后是什么?”的问题,有学生会说是水,但不也有学生去说是春天吗?当有学生去说冰雪融化后是春天时对全体学生而言该是怎样的启迪呢?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是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算上,由于方法的不同,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诸多属于他们自己合作创造的美丽来。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就形成了学生合作运算的亮丽风景线,那是让学生去说算23+7和25+8的算法,同学们在相互之间你说我说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所说的内容也是颇有其道理的,好多学生都是先把5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起来变成13根小棒,再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3根(也就是先算5+8=13,再算20+13=33)应当说一年级的学生也还真是了不起,有板有眼的表达让我们去真正意义上看到,一年级学生能够表达得这样的有道有理,而且是无懈可击,于己于人都应当是一种智慧的生成。而就在节骨眼上,笔者还发现一年级学生更为了不起的地方,“小精灵”闪动起来:刚才你们都是用小棒算的,都是一个个自己去算的,你们现在应当先自己算,然后再去告诉同伴你是怎样去算的? 学生看到了这些题目,总在努力地算着。

55+8 67+6 9+42 36+8

24+60 54+3 8+74 37+2

他们完成得是那样的轻松,而一起交流时又显得是那样的愉快,更为主要的是,笔者从学生的合作中看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思想的科学方法。这都让我去深刻意义上感到:当探究欲真正意义上根植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根植于我们一个个小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数学的需求性特点,学生创新创造的威力当是十分的无穷。让学生们去合作可以比较快的形成空间观念、数学思想,解决诸多数学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还可以让一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广泛地探寻到自己生活周围的数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知晓生活就是数学,数学也就是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数学素养,是指个体识别和理解数学在世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得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公民,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使用和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

(一)源于社会发展的呼唤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已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更好地生活,人们必须学会收集、整理与分析图表,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这些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就要求数学教育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数学素养,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源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中,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育中找到科学的方法、适合的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有益的实践。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2.开启学习智慧,张扬学生数学个性发展

3.点亮亲子智慧,激发家长参与数学评价

4. 构建智慧课堂,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二)研究内容和重点

1.小学生数学素养现状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现实状态,既是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内容。我们从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等五个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哪些数学素养形成得比较好,哪些素养还需要提高和完善,指导我们的课题以此为基点开展实践研究。

2.学生数学学习智慧开启研究

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实现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落脚点。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学习智慧开启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

(1)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3)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

(4)学生数学信息交流的研究

(5)学生数学心理素质的研究

…………

3.数学教师教学智慧成长研究

这一研究旨在借助典型,发现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以便通过样本经验带动群体,以提高教学智慧为核心取向的专业成长之路。具体研究内容:

(1)数学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2)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3)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4)数学教师科研实践研究

(5)数学教师教学成果研究

…………

4.家长参与数学教育助推研究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学习成果的积累更加充实,学习评价的作用发挥更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数学讲师团定期授课

(2)家长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

(3)家长记录数学学习的过程

(4)家长协助积累学习的成果

(5)家长进行数学学习的评价

…………

5.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从优化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入手,努力形成以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依托已有的经验,学习并汲取教学理论营养;同时,在专家引领下,让教师全面走向智慧课堂实践探索,体现“以学定教,随学而导”的数学课堂。我们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1)改进呈现行为,研究教学设计的智慧

(2)和谐对话方式,研究师生沟通的智慧

(3)优化课程形态,研究资源利用的智慧

(4)关注个性差异,研究自由张扬的智慧

(5)体验成功喜悦,研究快乐评价的智慧

…………

三、研究的措施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班级授课、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多层次教学途径。这样多角度的立体培育模式,能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引领互助,成就智慧教师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育和打造一支健康得体、具有较高数学素养和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引领

依托昆山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和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共同体I组的名师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在梯队建设、培养骨干教师方面的“辐射”和“裂变”作用,针对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研制适切的学科培训课程,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努力打造优秀青年教师群体。

2.同伴互助

实施“慧心工程”和“青蓝工程”,让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其中,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及时、广泛、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慧心工程:“慧心导师”为获得“昆山市学科(术)带头人”及以上称号的老师们。“骨干学员”为四十岁以下获得“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称号的老师们。一般一个“慧心导师”和1―3个“骨干学员”结成一个小组,以学年为周期,就师德、教学、教科等方面进行“捆绑式”评比,促进老师们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青蓝工程:为了让刚步入教学岗位(工作3年以内)的新老师在起跑线上有个好的开头,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帮助新老师“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基本规范”“三年教有特色”,促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二)丰富课程,培育智慧学生

按照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书本、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上,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课程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社团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在数学老师的报名开班的基础上,以年级或年龄段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组成“小小数学家”社团、数棋社团、七巧板社团等,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交流思想、感悟成功,获得数学智慧的滋养和启迪。

(三)家校互动,助推智慧家长

一个孩子承载着家庭的很多希望与梦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家校沟通互动,助推家长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校形成合力,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一起参与、帮助孩子的数学学习,一起见证孩子的进步与成功。

1.数学亲子活动

推荐学生和父母一起阅读《小学生数学报》。帮你学新课、挑战自我,帮助孩子学好数学知识;名师大讲台、每日思维操,帮助孩子开拓思维,成为“小小数学家”。亲子共同交流,既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又有益于孩子数学素养的提升。课本上有很多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去开展调查、测量、统计等实践活动,动手又动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记录成长档案

给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以动态的、多维的、全面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中的多维评价表,以一个单元的学习为周期,家长参与评价;成长档案的记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作品(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数学阅读、获奖荣誉等材料,及时上传,使之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更生动地反映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构建平台,打造智慧课堂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构建集思广益、互动共享的集体备课平台,开展自主钻研、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落实及时反思、记录提升的小课题研究。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共四个步骤:一是学习钻研,提前备课。主备人先认真钻研教材,充实补充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案。二是集体备课,交流探讨。大家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对主备人设计的教案进行探讨,智慧碰撞,资源共享。三是完善教案,制作课件。主备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四是研读教案,个性修改。其他教师拿到集体备课教案后,仔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二次备课。

2.校本教研

一是聘请昆山小学学科教学资深专家定期来学校指导课改教研活动。二是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座、上示范课。平时老师自发自主的研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每天都在进行着,及时性强、效果显著。每逢有公开课或者比赛课任务,我们就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组内其他老师共同磨课,共同提高。

3.课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将自己的收获、思考、困惑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小课题研究。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写好授后反思;分析、提升、总结,优化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四、研究的成果

由于课题方案得到了专家论证,课题计划周密翔实、操作性强,得到了全校学生、家长,全校数学老师以及昆山市很多数学老师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了扎实的数学基本技能,领悟了不同的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能较为敏锐地意识到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的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对新问题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发展了,经历观察、操作、猜测、推断、验证、交流、反思等,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

“本真”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课改下所提倡的一种课堂。现如今,仍然存在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的习题练习,导致课堂逐渐“失真”,缺少生机。即便是在减负背景下,学生依旧处在题海之中,课业压力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将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独特的价值。

所谓“本真”课堂在理念上主张:生本、生活、生态,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开展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构建“本真”课堂,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科综合素养。笔者将从三方面对“如何构建本真的数学课堂”阐述实践与思考。

一、构建生本的课堂

生本课堂是指构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所以,在构建本真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贡献相应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画出一个长方体,并自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长方体中有几个顶点、有几条棱、有几个面?②两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④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解答上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我在针对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通过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生本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思维提出不同的培养指向。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会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要能够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力量和智慧。

二、构建生活课堂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为了将抽象课堂形象化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将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熟悉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出有效的本真课堂。

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给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引导思考:某天小明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件上衣花了全部费用的1/3,买了一双鞋花了全部费用的3/8,请问,上衣和鞋子一共花了全部费用的多少?再如“平行和垂直”的教学,由学生熟悉生活中的现象引入(铁轨、双杠、斑马线、桌面、围棋棋盘等等),展开学习,理解概念。在结束时,再次播放课始的图片,学生的认识已经不再是生活现象的描述,而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三、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生态课堂呢?首先,进一步认识课堂。课堂作为一个微型的学校组织,它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能与文化使命。国内有学者把课堂理解为“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每位学生都生活在各自自主的个人世界中,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社会亲和,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因此,课堂中要有独立思考,也要加强多元互动,推进学生个人活动与和他人合作活动的统一,促进形成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同知识的共享。其间,教师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同时自身又是共同体的一名学习者。其次,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要努力让学生“活”起来,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将自己的价值观、思维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第三,合理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融洽、信任的评价氛围,对学生充满尊重,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平等、自由、开放;要更多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充满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潜在智慧。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学生才会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篇9

【关键词】倾听习惯;课堂效益;策略思考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人人多能得到发展,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生则更应当去逐步趋于学习习惯良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关于小学生倾听习惯形成方面不够成熟的思考和比较肤浅的做法,期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教师首先必须树好样子

这可能被人认为是个题外话,可笔者却这么以为,因为从自身和他人的课堂发现:我们教师首先不去树好倾听学生的样子,那么学生也完全会反其道而行之的。事实上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倾听学生的样子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注意倾听充满智慧的发挥和语言,可忧的是对那些毫无价值的语言可以说是置之不理,好一点的是听到一点甚至一半就来个拦腰切断。应当说后者不是我们教师比较理想的行为,更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行为。我们数学课堂所必需追求的行为应当是不管可听与否,我们都应当要严肃认真的听,而且要听进去。严格意义讲,不管是智力超群还是智慧平平者,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同样应当受到尊重,对于一些智力低下的孩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就要么不让他们发言,要么不让他们把话去说完。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老师要懂的同学和不懂的同学分别在前后不同时间里举手,其中却有一同学始终都没举手。了解其原因,该生慢条斯理的说:叫懂的同学举手时,我不懂;叫不懂的同学举手时我懂了。老师不语了,这样的不语难道对我们就没有启迪意义?应当说肯定是有的。如果该教师再补充这样一句:有同学在别人懂时你没懂,可后来又懂了的?恐怕该同学就会立马举手的。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是重要的,倾听一切学生的行为良好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课堂首先必须利于学生

在我们平时数学课堂里,其预设的数学教学目标多半比较狭窄,尤其未曾比较理想地涉猎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其教学的内容也比较过于的单调,好多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未曾能够比较考虑到我们学生的终身受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的课堂就变成了一些学生所不大愿意参与的课堂,小学生不愿参与的课堂,又何谈倾听行为和倾听良好习惯的培养?所以,在我们诸多的数学课堂里,小学生课堂中开小差的比比皆是。老师要么就是甩教鞭,要么就是对开小差学生来个突然袭击,要么就是来个集体性的组织教学。殊不知这都不利于孩童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反而有损孩子们的形象。对此,我们必须构建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课堂,构建利于小学生智力发挥和潜能挖掘的课堂。请看一位老师的这段教学情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号,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去进入新授,而是自己编了一则故事,这故事运用童话的形式告诉小学生数学王国内0――9十个小兄弟之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混乱局面,然后告诉小学生是“”以及“=”这样三位大臣具体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吵闹局面。一个个学生对此颇感兴趣,除去老师讲故事时的倾听外,还因此而进入自主探究三位“大臣”解决混乱局面的积极思维状态。更值得称道的是:当小学生具体陈述解决方法的时候,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都在比较理想地克制自己,因为他们急于需要了解的是解决混乱局面的具体途径。

三、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互动首先必须惠及全体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十分爱动的,这是小学生的天性。依据小学生的行为规律,我们则必须思考怎样借助这样的特征去培养学生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一般都喜欢让小学生去操作和实践,小学生所操纵和实践的内容一般都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往往能够从过多的操作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真知灼见。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小学生毕竟还是十分年幼无知的,不等于所操作和实践的内容就能完全让他们所能够真正意义上去领悟。还十分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辨别、辩论,思考是个性的行为,辩论则是集体的行为,辩论则是辨别的基础,辨别则是辩论的升华,小学生学习数学也完全有着智慧的升腾。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去进行先操作后互动,并使得互动能够惠及所有学生,则获取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先是量出不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分别求出内角和;又让学生将一个正方形沿一对角线进行对折,推出其内角和的度数;最后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进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过程主要是促使我们所有的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数学课堂里做到了人人都有事去做,但不可能完全去促使我们的小学生就能完全都产生比较正确的感悟。于是就让学生去进行课堂辩论,小学生在辩论时令笔者所欣慰的是,孩子们的一双双耳朵都张得非常之大,可想这些孩子他们已经在操作中产生诸多的疑惑,他们都想在同伴的交流中去获取。

总而言之,为学生树样子,让学生去探求,课堂上的有效互动都能比较理想地揪住小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地进入注意、兴趣、期待、追求的积极状态,也只有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真正进入这样的状态,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够因学生的倾听而产生积极的课堂学习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小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案例与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韦钰.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10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游戏教学 有效开展

音乐游戏,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游戏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融音乐学习于游戏当中,二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游戏精神。我总结了几点自己在音乐教学中坚持运用音乐游戏积攒下来的经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设计要形象化、多样化,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设计音乐游戏方案,游戏设计要力求形象化、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使小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提高探究音乐知识的兴趣,总结学习方法,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乐趣,让学习音乐不再成为负担。此外,游戏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着力于每一位学生的提高。关心比较弱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达到基本要求,关注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努力创造好的条件,促进他们优势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欢乐。

二、在游戏中重视音乐功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教师不能只重视游戏组织而忽视音乐功能,要切实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游戏。开展游戏教学一定要重视音乐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强化学生的综合性表演、演唱、识谱等能力。通过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实际表现力、创造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在欣赏《献给人民献给党》、《生起了炉火架柴烧》相关内容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背景,教师可先从介绍江苏的两种地方戏曲锡剧与苏州评弹出发,再结合扬剧《红嫂》、京剧《林海雪原》等向学生普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知识等。单纯的知识讲解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为此,教师可结合游戏方式展开,选取部分学生扮演音乐戏曲中的角色,展开戏曲故事表演,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孩子们在表演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革命文化知识的认识,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深入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醒学生要热爱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要传承悠久历史、发扬民族艺术。这种将游戏融入教学中,再通过音乐功能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能扎实掌握音乐艺术基础,对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采取比赛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可设置以比赛形式为主的游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有争强心和好胜心,为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比赛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游戏竞争能激发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这些小组成员都可通过比赛提高参与课堂的热情,提升学习音乐效率。在比赛过程中更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动,更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精神。学生比赛时可以相互纠正音乐中的错误,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和乐调。例如,学习《智慧豆快快长大》时设置游戏比赛,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最好。此时,教师可让哪一组的智慧豆发芽,只要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智慧豆就会长叶,最后看哪组成员的智慧豆最快开花结果。这样一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

四、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生动性

游戏的巧妙使用能将知识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游戏的巧妙使用犹如将枯燥的知识装饰了一样,让音乐课堂更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例如,教唱《走呀走》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音乐,让他们通过不同速度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可开展游戏教学。比如,慢速表现的是老爷爷的音乐形象;中速表现的是的音乐形象;快速则表现的是小朋友的音乐形象等。待孩子们熟悉歌曲后,再开展游戏,让学生跟着歌曲中不同的音乐节奏学一学不同的人物走路等。孩子们会将听到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候本课教学目的已达到。教师可适当拓展,“慢速的音乐就一定是老爷爷的形象吗”?这时候,有学生立刻否定,有些孩子则随着慢速音乐旋律学起了小朋友背着沉重东西时走路的样子。我及时给予他表扬和肯定。同时,告诉孩子们同一种音乐在不同的环境下表达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音乐课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让音乐课真正因游戏环节“活”起来,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真正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调动孩子们全身心投入音乐中做贡献,让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感受美术学科的美、欣赏美、学习美,并且懂得美、创造美。在此,我希望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真正帮助孩子们开启音乐殿堂,将孩子们带进更美的世界当中,创造更多美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陈晶.音乐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J].北方音乐,2015(20).

[2]王宁.浅析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的快乐成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9).

[3]陈丽辉.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