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化校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94-01
1 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用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合的技术。信息技术的范围限定于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数据信息,其对象的范围限定于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语音和网络化信息。
1.2 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将原先不统一的、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可以直接度量的数据,再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适当的数据模型,把数据模型转化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2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的结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校园结构,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通信中心、应用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监控系统。
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对数字化校园起着支撑的作用,数字化校园能否实现数字化的功能,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楼宇的布局、各类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只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才能为数字化校园提供稳定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2.2 通信中心
通信中心对数字化校园起着指挥协调的作用,数字化校园能否高效、有序的运作,取决于通信中心的管理与协调功能。通信中心应用无线网络、3G/4G等通讯技术,组织和协调整个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2.3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各项业务功能,最终都需要通过各类应用系统才能体现出来,应用系统的功能通过通信中心和应用系统之间的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和文件中心,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
2.4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防身护甲,现代学校的业务复杂,开放程度高,数据流量大,对各项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字化校园需要定制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一是抵御外部不良因素,二是保证数字化校园本身安全、稳定地运作。
2.5 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双目双耳。数字化校园的结构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其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异常情况的发生,为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就需要有监督机制,通过网络监控设备,时刻监管各项业务活动的进行,一旦有异常现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
3 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学校的管理,二是面向学校的教学。
3.1 面向管理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管理之中,使用统一的信息编码作为基础,将各个子系统充分整合起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有三个方面:(1)Portal一体化桌面。Portal一体化桌面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日常工作的需要不同,初始化相应的权限,并加以呈现。Portal一体化桌面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信息门户,为全校无纸化办公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快实现校园办公的信息化与规范化。(2)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学校内部应用体系的一个底层支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对学校内部各应用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的身份登录系统,避免了使用者需要记住每个不同应用系统的登录信息,同时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量,是建立数字化校园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3)数据共享与交互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数据共享与交互系统亦可称为数据中心。对于数字化校园而言,数据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安全存储,是学校的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地,将工具、流程等有机地组合。
3.2 面向教学
数字化教学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学信息化的水平,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二是开发课程制作工具,三是构建专业资源平台。(1)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由三个部分组成:网络化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化教学支持系统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2)课程制作工具。信息化教学是要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使用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的工具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是学校教学数字化水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常用的课程制作工具有图片处理软件、声音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3)专业资源平台建设。构建专业资源平台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建设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标准的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及其推广示范,资源的建设以及平台的建设。专业资源体系建设主要的应用对象是: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
4 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并非是最终结果,而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结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结果,就是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状态。正确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能够有力地支撑校园数字化建设,有力地保障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相信未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会产生新的、更好的信息技术,能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更完善,更具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耀麟,刘魁元,杨慧敏.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32-137.
[2] 李国庆.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字化校园重构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90-193.
[3] 韩仙玉,赵保华,王朋.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4(1):21-23.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硬件平台: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教育技术 卫生信息 医学物理 数字医院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fun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ba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 design requirements, training 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health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and Shanghai thinks the BoXueYuan health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joined to create "a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raining ba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base;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al of building a "digital hospital simulation (training base), "the program, and "Analog Digital Hospital (training base), "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pecific Described.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Physics; Digital Hospital
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3、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医院的未来向着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方向发展,正如人体的神经网络系统一样,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也包括3个部分:“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个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可视化医疗”的医疗信息系统,它是电子病历系统的终极形态,其内涵是数字化、多视角与可视化。目标是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医院。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技术;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4-02
1 前言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集中、更新和扩散[1]。教育活动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今教育的新热点。下面就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于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信息技术将作为一种工具为其提供服务。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前提,提高实践内容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计算机的组成、维护、安全、使用等理论方面,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多次演示,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新的理论、技术、软件等不断出现,教师作为学生的知识导师,应最先对新的理论知识、技术等进行学习和利用,并对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知识的内容由基础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突出信息技术知识层次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
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征
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指经数字化处理后的学习材料,能够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等进行教学应用。数字化的处理、存储、显示等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特征。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出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资源规模化于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这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市场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专题网站的学习资源、商品形式的课程资源、互联网搜索中的资源等,需要加以选择地利用。
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策略
针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结合两者的特点,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先进的、个性化的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题教学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种类丰富、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等特点,恰好能够满足主题教学对信息广度与深度的要求,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准确、深入的把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随后对搜集所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搜集、分类整理、主题研究等活动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专题研究活动,按照一定的步骤、规范和规律进行。通过学生对主题的发掘、数字化学习资料的搜集以及问题的研究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主题方面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动脑筋,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在主题学习中,学生应将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可由教师对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也可由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思考和学习,将收集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综合分析等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主题教学,学生能够将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集中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吸收,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对于不同的学习主题,学生也可将知识、问题等进行对比和学习,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采用模板引导 模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先将用到的知识以模板的形式设计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然后在框架中将知识的主要内容提取出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也可以借用专题教学的模式,展开小型的专题教学活动。在模板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参照模板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对模板中设计的各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学习和探索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中获取;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模板教学的形式提高学习的条理性,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连接起来,便于学生清晰把握知识的脉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不同,对模板的内容进行调整。模板也可用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条理性[4-5]。
采用任务教学的方式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的结构与内容等,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阶段设计好教学的方案和明确教学的目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跟随目标进行学习。针对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数字化学习资料的掌握和理解,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以及目标设置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加对问题以及知识的理解。通过任务设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进行引导,能够培养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同时,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以后,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
5 小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数量极大、种类丰富的特点,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起到补充作用。在教学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展开专题教学活动,通过专题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采用模板引导提高教学的条理性,通过任务教学的方式提高活动的目的性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翟海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724.
[2]郑丽.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153-154.
[3]常佩杰.如何处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矛盾[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21-123.
篇5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实现了大众化、模块化的功能。电力系统结涉及环节多,组成结构复杂,其所产生和输送的电力能源直接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对确保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应用需求以及电力系统的自身发展向电力系统相关管理和工作提出了更为苛刻和严格的要求,为满足该要求,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复杂度,就必须在电力系统中部署和应用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的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自动调度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来提升其自动化程度。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电力自动化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电力系统中去,从而实现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而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通过对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不仅便于工作人员获取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准确的发现电网中的故障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所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必须要运用到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可见一斑。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自动化系统以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为基础,将发电、输电、变电以及用电等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的复杂结构,因而实现了对整个电网的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灵活的系统平台,不仅具有系统软件升级的功能,还拥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可以进行网页浏览、查询等多种功能,而电子信息设备则为电子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和软件。
就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状况来看,其主要用于变电站、电网调度和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中,并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1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就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电力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它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还能分析很多现场难以直接衡量的数据,实现诗句数字化。它以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仪表、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向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更进一步。总之,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3.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系统生产的电力需要按照使用需求输送到不同的地区供用户使用,该过程是由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的。它主要是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中心等很多部分组成,构成组件很是复杂、繁多。因此,实现对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电网调度可分成县级电网调度、小区域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大区域电网调度、国家电网调度五级。通过电网调度主站系统而实现整个电网运行的监控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可以使电网调度人员更加有效的对电网进行指挥,让其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运行。其主要作用可分为:
(1)合理地进行科学的经济调度,达到降低损耗、节约资源、缓解资源压力等作用。
(2)达到实时对电网进行监控的状态。工作人员通过对电网用电负荷、电压等参数、设备位置给水等指标的监控,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3)有些问题可能会非常迅速的导致电网瘫痪,而电网调度可以实现事故处理的最优化,必须通过提高其分析、处理电网运行的能力来实现自动化,对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控,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3电子信息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中,分散控制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也是最常用的。一般来说,分散控制系统的回路需要用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以通信的方式将控制站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传输。因此,分散控制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还可以达到分散控制的目的。此外,这个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通信设备,还能够实现对资源数据的共享。总之,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配电网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管理的整体。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趋势
4.1人性化
在控制手段方面增加对微机、电子器件和远程通讯的应用。日后技术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简单轻便,操作也会逐步的普及,操作界面的人性化、操作的人性化使得电力工作更加简单轻便,管理系统更加灵活。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使得计算机、通讯、控制和电力设备能够更加完美的融合在电力系统中,并实现了电力系统经济、稳定、简便、安全地运行。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其设计范围逐渐扩大、功能更加完善、细节逐步合理、操作更加人性化。
4.2 智能化
在控制策略上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会越来越智能,知道我们人到底想干什么,以至于他都能准备的完成我们的每一个命令,并且执行的效率高,能把错误率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计算机人工智能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智能化已成为自动化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智能化可以有效地整合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做到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实时的监控、故障的自动分析、预警等,其还可以进行对电力事故状态的控制、恢复功能。
建立一个能够集紧急控制一体化的新技术与新理论,可以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平台,能够协调电力各系统的网络保护与控制、区域稳定的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的系统、解列控制系统与恢复控制系统等于一体的安全且综合的防控体系。使得老少皆宜。
4.3 数字化
通信数字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数字化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自动化系统准确、安全、有效、实时、快速的运行是建设电力系统数字化不懈的追求。经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综合的分析利用,建立分类、分层、分区的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的规范化与统一性,进而实现电力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增加电力系统决策的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可靠、稳定、安全的运行是电力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逐步实现电网勘测、设计、规划、运行、管理、维护各个环节的信息化。
4.4 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
当今的社会,手机等电子设备已越来越多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实现电子设备、硬件、软件的兼容必将会成为未来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主流。微型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去,而且也成为了发展趋势,由于,电力系统的组成是相对复杂的,所以,微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产生误动、死机等问题,由此看来,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技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并且新技术的也会不断涌现,因此,这些都将会促进着我国电力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在相应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强.自动化在应用电子当中的实现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1.
[2]瞿洪华.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2
篇6
电力自动化实现了很多以往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它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实现功能化大众化的功能模块。第一,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在线升级,远程升级,仅仅需要把设备联网,形成一个系统即可。第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UI界面非常和谐,用户一目了然,小学文化就可以看懂操作,而且是开源代码,可以让各地开发商进行开发,支持多种语言,便于在全世界范围推广。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在之前的很多供电事故发生后,和谐供电,供电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电力自动化系统融合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整个电力系统数字化,实现了实时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它有一个总控台,在总控室里面,管理员可以随时了解整个电力设备的运行,如果发生故障或者事故,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报警,这样就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只需要总控室里面有一个技术员值班,就可以掌控全局,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力自动化系统现在正在起步阶段,想要真正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更多的把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进来。
3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变电站的自动化
以往的变电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人工监控,现在变电站自动化让智能设备代替了人工,增加了变电站的监控能力,从而确保了变电站的高效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把整个变电站变成一个数字化的整体,变电站目前普遍使用智能设备IED,它把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演化成数字,每一个点的故障信息都会转化成数字,通过UI界面进行传导,让技术员一看就清楚明白。电子信息技术的关键就是智能化,数字化,方便化,开放化,当电子信息和变电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实现了变电站的实时监控,智能反应,智能操作,智能控制,通过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转化和传递,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得以相互协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简化了二次接线的操作,它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电力生产现代化,是电网调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3.2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南方电网调度等级依次可分为县级电网调度、市级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大区域电网调度、国家电网调度五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整体组件很多,主要由主机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平台、主要工作站和下级电网调度等组成,安装起来比较复杂。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其主站系统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方便电网调控人员对电网的控制和操作控制,保证其处于安全稳定的高效运行状态。
4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未来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简称IT,它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各种技术的统称。它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工具进行设计、开发、安装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所以它也经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商业领域里面,美国ITAA(信息技术协会)把信息技术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围绕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各种可视化、多媒体化的开发和研究。这个领域包括网络管理、网络开发、软件开发和安装、计算机硬件升级、计划管理等等学科。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构架。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管理和技术。管理成分包括: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则。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
4.1人性化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其设计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但是以人为本仍然是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必须着重考虑到的因素。在这个互联网普遍的时代,电力系统能很好的融合计算机、控制、通讯和电力设备,再加上操作和操作界面的人性化,使得电力工作变得更加的轻便,同时能让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简便及经济的操作运行。
4.2智能化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可有效整合电力自动化系统内的信息资讯,能够做到实时监控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发生,并对其进行自动分析和预警等,甚至可以在事故发生后自主进行控制和恢复。为了方便所有人,可以建立一个对电力各系统能自主进行网络保护和控制、突况能够自发紧急控制、各区域稳定控制的综合防控系统,并能够简便进行恢复和列解的系统控制,同步信息到同一个网络控制平台,从而可以做到金及控制一体化,安全而又简便的操作。
4.3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集通信、信息、管理和决策数字一体化,主要实现其运行的准确有效、安全快速和实时状态。对采集处理并充分的分析利用后所得的综合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分区处理,规范和统一其电网数据库,使运行、维护、管理、勘测等各个环节都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库,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新产业化、即插即用、智能可视化。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其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4.4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
这是一个被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设备所普及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产品都或多或少的携带着电子处理功能,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也不会例外,然而相对于那些微型电子产品来说,应用起来比较复杂的电力系统虽然已经融入了很多的微型电子产品应用,却由于微型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发生死机等不定性状况。如果实现了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系统的兼容的话,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5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信息技术;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系统的发展中融合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指导电力系统优化发展,电力资源传输的稳定性提高,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发展趋势。
1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必要性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可以为电力自动化的进一步探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扩大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系统兼容性提高,信息存储与运算的管理的速率得到提高;其二,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实现了传统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更新,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增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运输完整性和严密性;其三,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可以实现现代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的延伸性增强,电力自动化的故障检验能力提高,是现代电力产业逐步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选择。
2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应用
2.1发电厂自动化
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供应规模,电力供应结构和供范围逐步完善,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供应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实现电力自动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发电厂中的应用,将计算机程序编程技术与发电厂保护控制装置相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计算机串联控制,将发电厂发电的各个环节分别回路控制开关,将串联控制变为计算机并联控制,多个计算机分散控制多个回路,电力检测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实现分散化控制管理,通讯远程系统可以实现发电厂多出信息的同步远程控制,这这种分散系统控制,能够避免单一发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出现部分影响整体的效果。
2.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是电力供应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电网调度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是核心位置,传统的电力调度运行以计算机的调度票作为电力系统运作的主要措施,人工电力调度受到调度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同时电力调度网络的监督管理性低,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实施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信息调度管理程序自动检验分配,从而提高了电网调度分配的智能化管理。
2.3变电自动化
变电系统自动化,融合信息技术程序取代人工监控与人工信息处理技术。随着我国电力资源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供应范围和监控管理范围逐步扩大,传统的人工监控与处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较大范围内的变电管理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基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技术基础上,实现变电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并拓展到变电数据外部信息接口自动化管理,结合计算机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现代变电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方面的准确计算;另一方面,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将电力供应与电力输送到的安全防护相结合,达到提高电力输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例如:变电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输送中电力资源的供应处于低压、中压、高压状态的电力供应与自动化调节。
2.4电力信息管理自动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力信息技术的融合,在电力信息管理中也得到体现,为了实现现代电力资源的高效应用,实施电力供应的阶梯化管理,而我国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系统将数据智能化处理技术应用与电力供应的计算中,计算机建立电力运输模型[5],实现电力资源发电、传输、配送中电流、电压的稳定,例如:计算机系统中的阶段性输送电压智能化分配;另一方面,实施信息技术在电力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应用虚拟空间对电力数据进行存储,智能化信息存储模型结构性强,层次明显,使电力供应系统的信息处理完整性提高,为我国电力供应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兼容性更高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但我国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发展的提升空间性较大,结合当前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技术,未来新型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将使电力自动化的兼容性提高。电力系统中各个系统的信息传输,部分信息依旧需要文件信息的人工转换,系统信息应用的兼容性还存在一定的开发空间,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智能化检验、信息转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2图像分析与转化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未来将实现电力信息分析与转化发展,目前,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智能化检测,信息处理的智能划分与存储,但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分析依据停留在单一的信息传输转换,未来的电力信息处理将实现数字与图像的相互转换,使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和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处理综合性得到扩展,技术综合利用率提高。例如:将电力发电自动化的部分管理信息直接转换为直观的波动图像,使电力供应信息的分析直观性提高,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模式系统更新自动化
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目前,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更新依旧依靠人工检测更新,系统的自我检验能力和更新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推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未来子在电力自动化应用系统自动更新中的研究,将实现深入研究,使电力控制系统的更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系统更新与计算机发展速率同步发展,保障电力自动化信息管理的信息更新速率提升为新的台阶。
结论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电力供应系统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发展,打破传统电力信息管理的单一限制,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时展相适应。
篇8
关键词: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电气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93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6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33
当前,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电网系统、生产系统及楼宇结构中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电气设备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功能逐渐强大化,其故障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故障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增大,因此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1 信号处理技术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对于维持其良好的运行至关重要。由于电气设备的内部构成复杂,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问题。通常而言,其故障检测和诊断工作有信号检测、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评估结果输出等。电气设备中光、电、声波、振动、温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通过传感器传输到数据采集存储器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再进行数据信号的对比和分析。在电气设备检测中,常用的三种数据采集方式是采集波形、采集信号峰、采集脉冲,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为模糊逻辑法、人工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法等。
将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电气设备检测中,可以实现检测信号的处理,并保留有用的信号,从而提取信号特征,并利用信号表现出的征兆来进行故障诊断。这种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气设备的检测提供更加稳固的保障,例如时域分析法、傅立叶变化频域分析、小波分析法等应用增强了检测信号的精确性。另外根据信号的特征和系数模的不同,可以实现信号波形的有效检测,同时小波分析法可以精确地反映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和发生位置,为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提供保障。
2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检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虚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电气设备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电气设备检测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当前,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良好,其应用可以改善信息处理的质量,提高故障诊断的发生状况。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式,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首先体现在其测量检测结果的抗干扰性较强,避免了外界信号对故障检测信号的干扰。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故障的检测效果,同时不同传感器的抗干扰灵敏度不同。电磁干扰反应不灵敏的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之后,可以有效地剔除干扰信号的影响,增强故障信号的检测准确性。
2.2 基于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
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为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技术是检测领域的研究重点。虚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虚拟的空间。网络技术发展是以软件作为核心技术,实现了电子信号的测试、分析、存储、传输和控制系统,并实现了信号处理模式的一体化,增强了故障的检测准确性。此外虚拟信号的发展增强了系统的可视性和交互性,提高了系统界面的效果,为设备检测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2.3 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
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技术结合发展是当前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而这种技术模式的出现需要依赖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于软件开发和宽带数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远程电气信号检测技术发展良好,互联网在电气设备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将收集到的电气设备信号进行评估和诊断,同时加强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辨别出异常信号,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故障的来源,增强了电气设备检测工作的效率。另外,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实现了远程操作控制,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作为依托,增大了检测范围,并实现了诊断知识和相关数据的共享,摆脱了设备信号检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故障信号检测和故障维修的时间。
2.4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
电气设备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载体,人工智能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赋予计算机人性思维方式进行工作,计算机模型会按照人类专家的推理过程进行独自的计算模拟,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但计算机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计算,其在故障诊断表达方面有着局限性。因此,这种系统在信号检测应用时,要采用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来阐明设备运行状态特征,同时采用模糊集合的概念进行状态原因的表述,以提高检测判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通常而言,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需要优化系统的状态效应,同时在系统中输入模拟形式,采用模糊的检测技术进行状态监控,才能减少人工智能化信号数字化检测的错误,提高信号检测的精确性。
2.5 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提高设备故障检测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通常而言,电气设备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设备的不同维修过程,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逐渐降低,导致检测费用高于设备重新配置的费用,从而让电气信号数字检测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检测技术的应用要以设备寿命期内的检测费用作为评价标准。此外,电气设备检测技术应当考虑状态检修对于成本的影响,综合评估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控制,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发展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数字化信号的检测水平有助于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电气信号检测技术朝着高精度、高速度、现代化、应用性强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检测技术和检测理论的结合应用。因此,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虚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寿命成本管理为依托,实现信号检测技术的升级换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涛铭.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
[2] 魏彩香.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J].科学决策,2008,(13).
[3] 王新磊.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J].建筑科技管理,2014,32(3).
[4] 朱博瑞.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3).
篇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字校园”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数字校园建设对高校会计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校园建设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实现了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相互推动与促进,成为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数字校园;会计信息化;互动
1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财务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且这一问题随着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使得高校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不相同,使得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软件不尽相同,高校会计信息化软件不能与之兼容,形成信息孤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并未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常也未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各部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造成信息无法共享。
1.2财务软件功能有限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的,二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兼容性、互动性才能使二者共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一般来说无论是数字校园建设还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高校与软件开发公司针对高校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功能能够趋于完善。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支持力度,真正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畅通交流与传递,提升高校财务会计服务水平,最终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1.3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差
可靠性与可理解性是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财务会计实现信息化之后,财务信息的传输介质由传统纸质转变为虚拟网络,而这个转变也使得每个会计节点的传统签章确认手续无法一一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会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会计信息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不具有难度,但是对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来说,查阅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将专业会计术语进行通俗化解释,以便提高可理解性。
1.4网络安全性存在问题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之一是网络安全,对于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言,网络安全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资源风险与电脑病毒风险,而且还包括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技术需要攻克的难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通过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以及强化员工管理来尽可能降低风险。
2数字校园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
数字校园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网络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从过高校的管理活动来看,各部门的工作离不开财务信息的支持,数字校园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而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校园提供了主要推动力。数字校园建设与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数字校园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实现了财务信息共享,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能力,为实现财务会计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
3建设与数字校园相适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
3.1整合财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整合财务信息是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整合财务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共享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从高校财务会计部门开始,将部门内的财务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包括收费、资金、核算、收入分配、工资等信息,从部门内部打破信息孤岛。其次在财务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完成基础上,依托数字校园的技术平台优势,将高校各部门通过学校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各部门依据各自权限对财务信息进行共享与合理使用。
3.2统一技术标准
当前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各部门之间信息化软件不兼容,这也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并在高校统一部署下解决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软件不兼容而导致的财务会计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此外,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各自功能,保持信息在数字校园平台上传输与交换的通畅。
3.3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加强财务信息网络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篇10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
高校会计信息全面数字化升级是现今大势所趋的必然方向,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1.高效的成本控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异常迅速,规模不断扩张,大量的资金往来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的会计手段是根本无法管理其错综复杂的资金流,更重要的是低效的工作能力就要求配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平衡,必然使得内部控制的成本不断累加。控制成本是衡量个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首要指标,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说来,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数字化满足了高效的成本控制的需求。下面以收学费这一项为例分析其操作模式:在这种复杂多样的参数下,高校利用数字化平台设立多个端口统一信息管理,在校网端口学生可以填写相关的报到信息,贷款情况,是否自带卧具等相关内容;在宿管端口采集每个学生的住宿信息和相关的收费标准;在教务处端口选课中心汇总学生的专业学费信息,上学年选课学分与重修学分;在助学贷款办端口统计已经审批通过的学生信息。以每个学生的学号为KEY,综合各个端口信息,汇总到计财处收费系统中。计财处收费平台通过银行托收端口对匹配学号的用户自动实行收费扣款。教务处端口对反馈的已结清学费的学号自动开通本学期的选课功能。学生在校网端口可以对相关情况实时查询。这种高校数字网全面有效的数据传递,不仅大量地节约了运作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快捷,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优化。
2.降低会计风险
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的出现,将不相容职责恰当分离,可以避免单独一个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也可以避免两个或多人合伙串通舞弊,大大降低了会计风险,保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实现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系统操作模式如下:师生可以在校网的财务平台登录填报相关的报销信息,打印网络确认书附发票凭证交于财务处。财务处审核人员从网络中转入对应确认书信息,核准发票,生成会计凭证(如有误退回,反馈拒绝理由)。复核人员对会计凭证信息确认无误后,交于出纳支付,同时在财务平台上显示此会计信息供项目负责人核对。这种数字化会计信息模式下,业务处理过程可以在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下几乎同时完成,避免了手工会计下业务处理分部门单独封闭运作,使串通舞弊的难度加大,降低了串通舞弊的概率,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二、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1.授权控制风险
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授权方式潜伏着巨大的控制风险。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由发生到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其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由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有关人员签章,方可办理。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虽不高,但可有效地防止作弊。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隐患。
2.程序漏洞风险
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有可能使同一种差错反复发生在电算化会计、网络财务平台上。因此,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质量。一旦这些应用程序中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便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毕竟,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所知有限,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漏洞。这样在专业人员找到或墙上这些程序漏洞之前,系统便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3.网络安全风险
高校的网络系统,会因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网络通讯出现问题而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同时,在网络环境下,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各院办、研究所、学生信息系统等信息交换,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紊乱;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在各个校区学院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总之,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网络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
4.信息存储安全风险
高校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存储与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磁、光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是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同时磁、光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同时,大量的数据需要储存更新,对服务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空间容量不足,处理能力缓慢,应急存储失败等,这直接影响到整个财务平台的反应速度。
三、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完善方案
1.加强授权用户身份安全性
授权用户登录时,除一般的口令外,应增加新的加密措施。高校的普通查询用户以刷校园卡和输密码双重认证的方式登入,防止他人盗用项目经费。一般高校财务操作人员登入时需要通过指纹识别系统,这样可以确保操作人员是本人或本人允许的。财务复核等高级权限人员不但要求通过指纹识别登入,而且在复核凭证时还要使用私人的电子签章确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篡改和作弊的可能性。同时,管理员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因人事等原因变动职务的应及时修改权限和密码,防止产生操作漏洞。这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必要的一步。
2.程序安全的远程监控
高校的程序系统是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需求而设计的,所以缺乏多次多量的测试工序,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所以要求维护端需要设置程序远程监控,能够及时地掌握问题的现场状态,并能查询数据库异常信息,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同时,高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实际运行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对操作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操作人可以通过远程平台直接和程序员交流,反映问题的情况,建议如何新设功能,不断更新程序以满足新的操作需求。
3.高校网络一体化安全模式
建立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安全管理,同时对网络设备和大型服务器有专门的场地和管理人员,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和人为破坏。依靠数字化校园的网络中心,建立符合会计信息安全的网络模式,专网专用,独立IP设置,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建立更安全的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网络的维护与安全由校网中心,财务处和系统开发商三方联合管理,建立更兼容统一的安全模式。
4.双服务器存储构架
面对高校大量会计信息存储的难题,设想使用双服务器存储构架,这样可以更安全,更高速地处理数据库信息。主服务器上负责保存原始数据,助理服务器上备份本年信息。在提取修改数据时,如果是当年信息就默认路径为助理服务器,这样可以把工作分摊开,提高处理效率。如果一台服务器损坏停止运行,另一台服务器会强行备份数据,自动重构和恢复系统,不影响正常的财务操作系统。在校网骨干节点上设立镜像服务器,可以让普通的查询用户更高速地获得自己的经费信息,同时不影响财务处内部操作系统的处理速度。
5.制定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高校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组织日常财务工作的行为基础,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有力保证。依照管理制度,各项财务负责人能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操作员能划清工作权限,相关人员能了解所承担相关责任,实现分工清晰,操作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能督促财务人员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在行为上执行工作标准,可以全面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建立校领导带头的领导班子,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适时参与制度的完善构建,使制度更全面,更有效力。
四、高校会计信息数字化发展新思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校的布局也将全球化,统一化。那将来财务信息也必然全数字化。所有的票据将扫描成电子版(或许将来票据都是电子票据),存储于电子凭证的附件上。财务操作流程也将是全数字化,经办人根据规范模板生成电子凭证,将发生的费用票据数字上传到附件,保存提交项目负责人电子签章,院系部门电子公章,然后发送到校财务预约网。财务审核人员提取信息,在线核对附件票据真实性,确认凭证信息正确性,复核人员电子签章,然后提交到支付端口银行打款,经办人收到款项无误后点击确认收款。各个学院的经费项目提交预算,下拨分成,执行预算都将更加方便,明确,清晰;学生的收费情况,办理休学,转学,退学等手续也全面数字化等等。
全数字化信息下,高校会计工作将更安全,更准确,更快捷,促使内部控制更加科学严谨。同时,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审计,数字化监控等多样综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都将全面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杰张凯:会计电算化教程[M].华南理上大学出版社,2006.2.
[2] 朱荣思:内部控制评价[J].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定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4年第1期.